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零件结构设计的可靠性分析

机械零件结构设计的可靠性分析

机械零件结构设计的可靠性分析
机械零件结构设计的可靠性分析

Engineering Design | 工程设计 |

·207

·

(力神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天津 300384)

摘 要:机械零件结构设计的可靠性设计就是可靠性分析,是对机械零部件进行概率设计,其对传统的机械设计进行了改进。机械零件结构和常规电器元件有所不同,因其自身独有的特性,无法借助实验取得可参考数据,所以只有对机械零件结构进行可靠性分析,才能保证机械零件结构设计的实用性和规范性。文章对机械零件结构设计特点、设计分析进行了着重说明,为以后机械零件的可靠性设计提供参考。关键词:机械零件;结构设计;可靠性中图分类号:TH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2789(2019)09-0207-02

作者简介:张如星(1989—),男,硕士,研究方向:结构设计和焊接技术。

机械零部件可靠性设计是现代机械零部件生产的主要依据,飞机、汽车和船舶等重工业产品和机械类产品内部的重要零部件都是建立在零件可靠性上进行生产的。另外,我国的核电仪控自动化系统中也离不开零部件的结构设计。因此,我国相关部门对机械零件结构可靠性设计非常重视。机械零件结构可靠性设计能力的提升,加速了我国工业水平的发展速度。

1 机械可靠性及其工作的特点

1.1 机械可靠性的特点

当机械处于正常运行时,必须确保其稳定可靠,如果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问题,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所以机械的可靠性尤为重要。在机械产品运行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摩擦、损耗等情况,导致机械零件破损,以至于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进而影响工作效率以及质量。机械是由众多零件组合而成的,在众多的零件当中,非标准零部件所占比例尤为显著,并且这些零部件的失效统计值非常分散,不易统计。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平时的工作中很难对机械产品的失效数据准确收集、统计。所以在进行机械的可靠性分析时,并不能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只能针对机械的失效模式进行分析,从而近似得到想要的结果。1.2 机械可靠性工作的特点

要想对机械的可靠性进行分析,要对机械中各部分零件进行可靠性分析,通过失效模式分析以及工作经验,得到相对比较准确的结论,并提供给进行产品研发的有关部门。进行机械产品的可靠性分析时,为了避免在分析的过程中出现失效现象,首先要做失效模式分析;其次要对机械产品的重要零件和关键零件进行可靠性的设计工作;最后要制定该产品的产品操作要点,并对产品的维修进行说明。

2 机械可靠性设计方法

2.1 优化设计分析

优化设计分析是在确保零部件的可靠性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根据其现在的工作方法、工作环境等多方需求对机械的零部件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以便零部件能够更加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工作。在对机械可靠性进行优化的过程中,应对机械零件的强度、刚度等性能进行

了解,然后运用数学知识构建数学模型,并且进行计算。2.2 灵敏度设计分析

在进行机械可靠性设计时,其中比较重要的是灵敏度设计。该设计是在可靠性设计基础之上,依据灵敏度参数,计算出对机械产品失效影响的不同数值,找出对机械零件可靠性设计中敏感性影响比较大的变量,根据这些变量造成的工作效果进行新一轮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相应灵敏度的参数进行调整,以防机械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因为一些外在因素变差而失去灵敏性。在灵敏度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可以根据灵敏度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以此确定设计参数的灵敏度,根据这些数值进行产品设计,可以提高机械产品的灵敏度,从而减少灵敏度对产品可靠性的影响,使机械零件结构的可靠性得到充分保证。

2.3 稳健性设计分析

对机械零部件进行可靠性设计,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机械外部环境或意外情况的发生而使机械零部件的可靠性发生变化。在机械设计的过程中,一定做好优化工作,如此机械在使用时即使机械零件发生了意外情况,也影响不到机械的正常运转。就机械本身而言,在进行设计和投入使用后,一些外在的原因发生会导致机械无法正常工作。如果对机械进行稳健性设计,就可以抵消这些外在原因对其产生的影响,使机械始终处在相对稳定工作状态,不会因外界因素影响工作,确保机械性能得到最大发挥。 2.4 实验分析

当对机械零部件进行可靠性设计后,要对它的可靠性进行试验,保证其在以后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进行试验的过程中,要采集各种零部件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运行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找出产品设计、原材料和加工工艺中的不足之处,进行进一步的调整,使产品进一步完善,从而提高产品成功率,还可以减少维修养护的成本。为了使机械产品的使用寿命更长,必须提高机械每个零件的产品质量。如果试验过程中出现故障,要对出现的故障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针对故障发生的根源,制定有效的处理方案,同时尽可能地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规避同样的问题。如果可靠性设计出现更改,就意味着实验工作又要重新开始,不仅会浪费一定的资源,还会浪费较多时间。因此合理进行模拟实验能够提高可靠性设计的效率,使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 (下转第209页)

机械创新设计论文

机 械 创 新 设 计 班级:机械2104 姓名:韩杰 学号:3102101441 落叶清理机的设计 摘要:该落叶清理器主要用于对道路旁的落叶进行清扫,该机器操作维护方便,

便于工人使用,其结构需简单,可靠性好,清扫机构可调节。 该机器在整体方案上采用三轮传动形式,通过前轮的旋转来带动整个机构的运动。清扫功能实现形式确定为扫把运动方向与机器前进方向相同。扫把环绕工作轴成星形布置(放射状),工作轴与车轮所在轴平行。落叶收集方式确定为扫把成环状布置在一根轴上,环轴一圈扫把逐渐增长,通过轴旋转,扫把一点点地将落叶送上斜坡,由最长的那根扫把将落叶弹入垃圾箱。传动的方式采用的两轴间的带传动。改机器的设计适用于各种道路的落叶垃圾等的清理,有着很高的应用前景。 1.设计背景 目前路面上的清洁车基本都就是用吹吸式或冲水式来清除垃圾,只能在大路中间行驶,清洁范围有限。路边或小路上等无法用清洁车清扫的地方,只能依靠工人手工清扫垃圾,劳动量大且效率低。所以有必要开发一种小型清洁机器,以减少工人劳动量,同时提高效率。 2.方案设计选择 该机器应具备以下特点: 1、结构简单。因就是小型清洁机器,要求成本低,操作维护方便,便于工人使用,其结构需简单,可靠性好。目前国内虽然已有同类机器,但其结构偏复杂,成本高,无法推广使用。 2、清扫机构可调节,即清扫时该机构工作,不清扫时该机构不工作,以免做无用功。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对机器各部分方案进行设计。 1、整体方案的设计,即机器的整体结构形式(外观)的确定。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 (1)、机器为四轮车形式,由人推动或机车拖动。清扫的动力来源为前轮与地面的摩擦力。前轮旋转,带动前轮所在轴旋转,再带动工作轴旋转,扫把旋转,完成运动。 (2)、机器为三轮车形式,由人力驱动。清扫的动力来源为人蹬脚踏板的力。人蹬脚踏板,带动后轮运动,再将后轮运动传递给工作轴,扫把旋转,完成运动。 对方案(1)(2)进行比较: 方案(1): 优点:仅有一个传动(从前轮所在轴到工作轴),结构简单,紧凑。若机器自备动力源,通过一定方式控制机器运动,还可实现自动清扫。 缺点:动力来源不稳定,可能会使机器无法正常工作。而且要产生足够大的摩擦力,机器自重必须足够大。 方案(2): 优点:动力来源稳定,可直接在现有三轮车基础上进行改装,成本低。因就是骑行,效率较手推车高。 缺点:结构尺寸相对较大。 方案(1)动力开源问题难以解决,方案(2)虽然结构尺寸较大,但相对来说,其稳定性好,效率高。最终选择方案(2),同时选定动力源为人力。

机械结构设计的方法和基本要求

机械结构设计的方法和基本要求 摘要:随着现代机械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对机械产品质量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从现行大多机械设备设计情况看,更注重以自动化、轻量化、精密型以及高效型 等为设计方向。但也有部分设备运行中在噪声、振动问题上较为严重,不仅影响 设备综合性能的发挥,也容易对操作人员带来一定的伤害。通过实践研究发现, 将动态设计方法引入其中,对提升机械结构设计水平可起到明显作用。 关键词:机械结构设计;方法;要求 引言 机械结构设计是在总体设计的基础上,根据所确定的原理方案,确定并绘出 具体的结构图,以体现所要求的功能。是将抽象的工作原理具体化为某类构件或 零部件,具体内容为在确定结构件的材料、形状、尺寸、公差、热处理方式和表 面状况的同时,还须考虑其加工工艺、强度、刚度、精度以及与其它零件相互之 间关系等问题。 1机械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的重要性 日常生产中,在对机器零件进行设计时,要求其结构不仅具体满足使用条件,而且要求结构的工艺性能良好,即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和经济性。只有满足机械结 构设计的工艺性,才能保障生产地顺利进行,还具有零件装载完整、成本消耗少 等优点,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因此机器零件的结构工艺性设计是进行 机械设计的关键,其涉及面广、综合性强,值得深入研究。 此外,重视对机械零件的结构工艺性进行分析,可以促进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合理化,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具体来讲,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认真分析机械零件的结构对机械零件(尤其是复杂零件)的结构进行分析时,首 先要通过对图纸的详细分析,弄清各零件在产品中的装配关系和作用,再对该零 件指数(包括形状、尺寸等)和性质(如粗糙度等)进行详细分析;2)认真分 析零件加工工艺性在对机械零件的结构进行了详细、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搞清楚 各形状和尺寸的设计基准,分析个表面工艺性,检查各加工面设计基准与定位基 准是否重合,避免基准链换算而增加计算工作量。 2.机械结构设计常见问题分析 2.1机械结构在温度变化较大时,会产生较大的尺寸变化 较长零部件或者机械结构在温度变化较大时,会产生较大的尺寸变化,在设 计时应考虑温度变化产生的自由伸缩空间,如可以采用能够自由移动的支座、自 由胀缩的管道结构等。 2.2滑动轴承采用接触式密封结构 由于滑动轴承比滚动轴承的间隙大,而且滑动轴承发生一些磨损后,轴心产 生相应的移动,因此滑动轴承宜采用接触式密封结构。 2.3同一轴上布置两个键时,根据不同的键类型,选择不同的结构方式 半圆键是靠侧面传力的,由于键槽较深,若在同一个横剖面内采用对称布置 两个半圆键,将严重削弱轴的强度,最好将两个半圆键设计在同一轴向母线上, 平键两侧是工作面,上表面与轮毂键槽底面间有间隙,工作时靠轴槽、键及毂槽 的侧面受挤压来传递转矩,不能实现轴上零件的轴向固定,靠上下面压紧产生承 受载荷,连接处的偏压也承受载荷。 2.4对于带传动、链传动错误的结构设计 带传动结构设计时,由于紧边下垂较小,而松边下垂较大,应使紧边在下,

装配结构工艺性分析

一、分析研究产品的零件图样和装配图样 在编制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前,首先应研究零件的工作图样和产品装配图样,熟悉该产品的用途、性能及工作条件,明确该零件在产品中的位置和作用;了解并研究各 项技术条件制订的依据,找出其主要技术要求和技术关键,以便在拟订工艺规程时采用适当的措施加以保证。 工艺分析的目的,一是审查零件的结构形状及尺寸精度、相互位置精度、表面粗糙度、材料及热处理等的技术要求是否合理,是否便于加工和装配;二是通过工艺分析,对零件的工艺要求有进一步的了解,以便制订出合理的工艺规程。 如图3-8 所示的汽车钢板弹簧吊耳,使用时,钢板弹簧与吊耳两侧面是不接触的,所以吊耳内侧的粗糙度可由原来的设计要求R a3.2 μm 建议改为R a12.5 μ m. 。这样在铣削时可只用粗铣不用精铣,减少

铣削时间。 再如图3-9 所示的方头销,其头部要求淬火硬度55~60HRC ,所选用的材料为T 8A ,该零件上有一孔φ2H7 要求在装配时配作。由于零件长度只有15mm ,方头部长度仅有4mm ,如用T 8A 材料局部淬火,势必全长均被淬硬,配作时,φ 2H7 孔无法加工。若建议材料改用20Cr 进行渗碳淬火,便能解决问题。 二、结构工艺性分析 零件的结构工艺性是指所设计的零件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制造的可行性和经济性。下面将从零件的机械加工和装配两个方面,对零件的结构工艺性进行分析。 (一)机械加工对零件结构的要求 1 .便于装夹零件的结构应便于加工时的定位和夹紧,装夹次数要少。图3 -10a 所示零件,拟用顶尖和鸡心夹头装夹,但该结构不便于装夹。若改为图b 结构,则可以方便地装置夹头。 2 .便于加工零件的结构应尽量采用标准化数值,以便使用标准化刀具和量具。同时还注意退刀和进刀,易于保证加工精度要求,减少加工面积及难加工表面等。表3-8b 所示为便于加工的零件结构示例。

机械创新设计较完整版

第一讲 1、机械创新设计与现代设计、常规设计有什么差异和关联?创新设计方法:充分发挥设计者的创造力,利用人类现有相关科学技术知识,实现创新构思,获得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成果.特点:强调发挥创造性,提出新方案,提供新颖。独特的设计方法,获得具有创新性、新颖性、实用性的成果。现代设计:以计算机为工具,运用各类工程应用软件及现代设计理念进行的机械设计。 常规设计:常规设计是以应用公式、图标为先导,已成熟的技术为基础,借助设计经验等常规方法进行设计 关联: 机械常规设计始终是最基本的机械设计方法,在强调现代设计、创新设计时不可忽视其重要性。 创新设计的基础——常规、现代设计方法的综合、灵活运用。现代设计方法仅仅借助了先进、高效的计算机应用手段,提高了设计过程的效率,但没有脱离常规设计的思维。 2.现代创新人才应具备那些基本素质? (1) 具备必须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2) 不断进取与追求的精神 (3) 合理的创新思维方式(突破传统定式) (4) 善于捕捉瞬间的灵感(创新的必备条件) (5) 掌握一定的创新技法 3.学习机械创新设计的内容有那些? 1.机构的创新设计 2.机构应用创新设计 3.机构组合设计产生新机构系统 4.机械结构的创新设计 5.利用反求原理进行创新设计 6.利用仿生原理进行创新设计 第二讲 1简述创造性思维四大特性

(方法的开放性;过程的自觉性;解决问题的顿悟性;结果的独特性)。 影响创造性思维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哪些? (1)天赋能力:与生俱来的所有神经元 (2)生活实践:后天实践活动具有的重大意义 (3)科学地学习与训练科学、简单易行的专业学习与训练 2.了解和阐述创造性思维、创造活动、创造能力三者的关系。3.理解综合、分离创造原理的特性和基本实施途径。 概念:有目的的将复杂对象分解,提取核心技 术,并利用于其他新事物。 特征:1)与综合创造原理对立,但不矛盾; 2)冲破事物原有形态的限制,在分离中产生新的技术价值; 3)实质上综合法与分离法两者无明显界限,实践中常常相互贯穿,共同促成新事物。 实施途径:1)基于结构的分解;2)基于特性、原理的列举分离 第三讲 1.学习创造原理的基础知识有什么实际意义? 2.物场三要素是指什么?(两个物与一个场)比较完全物场(三个要素齐全的场)、不完全物场(三要素中有两个要素存在的场)、非物场(三要素中仅有一个要素的场)的异同。 3.列举三种所熟悉的创造理论,简述其实施的基本途径。 (1)物场要素变换:电磁场取代机械场 (2)物场要素补建:超声波加工(特种加工工艺) 第四讲 1、实施群体集智法应遵循哪些原则?提出自己运用此法的技巧。(要求从不同角度提两点) 1.自由思考原则:解放思想、消除顾虑 2.延迟评判原则:过早的结论会压制不同的 想法,可能扼杀有创造性的萌芽 3.以量求质原则:相关统计表明,一批设想 的价值含量与总数量成非线性正比。 4.综合改善原则:充分利用信息的增值。 2.为什么设问探求法特别强调“善于提问”?简述所学的九种基本提问。 ●学习者的基本技能 ●创造者分析、解决问题的基础 ①有无其他用途;②能否借用(直接);③能否改变使用(间接);④能否扩大(改良); ⑤能否缩小(改良);⑥能否代用;⑦能否重新调整;⑧能否颠倒;⑨能否组合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设计_便携桌椅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设计 拆装式便携桌椅 院系:机械工程学院 班级: 成员 指导老师: 设计题目:拆装式便携桌椅 2011年3月1日

便携式桌椅设计方案 一、设计任务简介 现今社会,做事讲究效率,那就要求我们身边的一些东西都能简单方便的满足我们的生活需求,简单方便才能提高效率。我们所设计的这款便携式桌椅就是基于这种要求,将桌椅分成各个部件,不用的时候将零件以一种形式组装,使其达到携带方便的要求;使用的时候将各个零件拿出来以另一种形式组装起来当桌椅使用。以此来实现便携方便的特点。 系统设计流程: 总功能 总功能原理解 构思工艺动作过程 工艺过程分解 稳定功能执行功能替换功能 机械整体 确定若干系统可行方案 方案评价、决策

二、便携式桌椅的市场展望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工作的空间范围越来越大,随时随地都可能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场所,我们的便携式桌椅可以随时随 地为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提供一席之地,制作成本也不高,人们会乐 于接受这种给他们带来方便的新型桌椅。 二、便携式桌椅的设计方案 1、便携式桌椅的功能与设计要求 (1)功能:把平时我们使用的桌椅拆分成各个部件,不使用的时候 组装起来便于存放和携带,使用的时候拿出部件以另一种形式组装起 来使用。 基于triz理论进行设计分析 问题解决过程: 桌椅的折叠问题 系统功能分析 技术矛盾物场模型 物理矛盾HOW TO 模型 知识库 创新原理分离方法标准解法

实现功能 折叠安装便于携带 拆分安装组装成桌椅适用 功能分析 1)制作一个类似包裹的圆形袋子,桌椅在不使用的时候,将其拆分成各个零部件,组装在圆形布袋里面,布袋周围做成拉链,拉上拉链就可以形成一个圆柱型整体,想在外面随处使用的时候只需外出携带这个装有零件的圆形布袋,使用的时候拿出零件简单的组装起来就可以成为一个可以适用的桌椅一套。 2)由于我们设计的桌椅是三个凳子脚支撑,相当于是三点支撑桌子,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三点定面,适用场合广,即使地面不是很平整也能比较稳固。 解决方案1分割。把物体分成容易组装和拆卸的部分 2改变局部。把物体的每个部分处于各自动作的最佳位置 5组合。在空间上将物体或操作加以组合 7嵌套。把一个物体嵌入第二个物体,然后将这两个物体 在嵌入第三个物体…让一个物体穿过另一个物体的空腔 四、方案设计 方案一

机械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与工艺路线的拟定

目录 一、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2 1. 零件的技术要求2 2.确定堵头结合件的生产类型3 二、毛坯的选择4 1.选择毛坯4 2.确定毛坯的尺寸公差4 三、定位基准的选择6 1.精基准的选择6 2.粗基准的选择6 四、工艺路线的拟定7 1.各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7 2.加工阶段的划分8 3.加工顺序的安排8 4.具体技术方案的确定9 五、工序内容的拟定10 1.工序的尺寸和公差的确定10 2.机床、刀具、夹具及量具的选择12 3.切削用量的选择及工序时间计算12 六、设计心得35 七、参考文献36

一、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 1.零件的技术要求 1.堵头结合件由喂入辊轴和堵头焊接在一起。其中喂入辊 轴:材料为45钢。堵头:材料为Q235-A。且焊缝不得有夹渣、气孔及裂纹等缺陷。 2.零件的技术要求表:

2. 确定堵头结合件的生产类型 根据设计题目年产量为10万件,因此该左堵头结合件的生产类型为大批量生产。

二、毛坯的选择 1.选择毛坯 由于该堵头结合件在工作过程中要承受冲击载荷,为增强其的强度和冲击韧度,堵头选用锻件,材料为Q235-A,因其为大批大量生产,故采用模锻。喂入辊轴由于尺寸落差不大选用棒料,材料为45钢。 2.确定毛坯的尺寸公差 喂入辊轴: 根据轴类零件采用精轧圆棒料时毛坯直径选择可通过零件的长度和最大半径之比查的毛坯直径 206 L8.24 == R25 查表得毛坯直径为:φ55 根据其长度和直径查得端面加工余量为2。故其长度为206+2+2=210mm

堵头: 1.公差等级: 由于堵头结合件用一般模锻工艺能够达到技术要求,确定该零件的公差等级为普通级。 2.重量: 锻件重量的估算按下列程序进行: 零件图基本尺寸-估计机械加工余量-绘制锻件图-估算锻件重量。并按此重量查表确定公差和机械加工余量 据粗略估计锻件质量: 11.6f Kg M = 3.形状复杂系数: 锻件外廓包容体重量按公式:2N d h 4 M π ρ= g g 计算 293 186.5101104 7.851021.65Kg N M π -= ?????= 形状复杂系数: f 11.6 0.5421.6M S M N === 故形状复杂系数为S2(一般)级。 4.锻件材质系数: 由于该堵头材料为Q235-A 所含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C=0.14%—0.22%,小于0.65% 所含合金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Si 0.3%≤、S 0.05%≤、P 0.045%≤故合金元素总的质量分数为0.3%0.05%0.045%0.395%3%++≤<%。故该锻件的材质系数为M1级。 5.锻件尺寸公差 根据锻件材质系数和形状复杂系数查得锻件尺寸公差为 ( 2.41.2+-) 。 6.锻件分模线形状: 根据该堵头的形装特点,选择零件轴向方向的对称平面为分模面,属于平直分模线。

机械创新设计心得(精选多篇)

机械创新设计心得(精选多篇) 有幸参加本次“博亚杯”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不管是在准备过程中还是在比赛过程中,都学到了许多在平时的学习中所学不到和感受不到的东西。 参加比赛是对一个人各方面能力的全面锻炼。这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所得到的经验对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都很重要。总结自己团队的成败得失吸取成功团队的宝贵经验,个人觉得一个团队要取得成功以下几点非常重要: 首先需要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在拥有必要的基本知识技能外还需要能够统筹全局,充分调动整个团队的积极性,发挥每个团队成员的长处,挖掘每个成员的潜能。这需要他能够准确把握宏观的方向也要注意很小的细节问题。 二,一个团结奋进的团队,不仅是个人能力有限,在思维的灵活、见识的广度、上个人都是无法和团队相比拟的。一个团结的团队会有不竭的动力,团员间互相鼓励保证了团队的旺盛的斗志。团员间相互交流相互理解使整个比赛过程更加协调。 三、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以及不灭的斗志。坚持到最后就是胜利,说的容易但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回事,很多时候在最需要坚持时,我们往往忘记了这句话。生活最怕没有目标,做一件事,参加一个比赛亦如此。没有一个明确而有

强烈的目标很难取得比赛的成功。 四、各方面的支持。来自自己的内心,来自学校,来自老师。 比赛表面上是一件件参赛作品的比较,实质是思维和思想的比拼。在比赛中能够使自己在思想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思维习惯上得到改善则是最大的收获。创新,一个不曾间断过的话题,但怎么做到创新,怎么才能有一个创新型的思维却很少有人做到。 另外,在比赛过程中和其他学校学生的交流,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看到了现状。从对比中看到了自己的情况,对自己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上也有很大的帮助,给自己今后在一些事情上的选择上提供了借鉴。 机械创新设计心得: 大三花了将近半年的时间去搞第三届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作品,本来比赛早就完成了,开学还将所有的比赛花费的发票递交了上去,最后学校还要我们写一篇比赛心得,今晚花了两个钟的时间写下了下来这篇比赛心得,真的有点长,转发到自己的博客上,见证下自己曾经的步伐。 转眼间,大三过去了,在大三的第一个学期的最后几天,我们的参赛作品——绿色环保自动吸尘黑板擦通过了答辩,最后得到了学校老师,领导的肯定,成为其中的一个立项项目,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

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一、分析研究产品的零件图样和装配图样在编制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前,首先应研究零件的工作图样和产品装配图样,熟悉该产品的用途、性能及工作条件,明确该零件在产品中的位置和作用;了解并研究各项技术条件制订的依据,找出其主要技术要求和技术关键,以便在拟订工艺规程时采用适当的措施加以保证。工艺分析的目的,一是审查零件的结构形状及尺寸精度、相互位置精度、表面粗糙度、材料及热处理等的技术要求是否合理,是否便于加工和装配;二是通过工艺分析,对零件的工艺要求有进一步的了解,以便制订出合理的工艺规程。 如图3-8 所示的汽车钢板弹簧吊耳,使用时,钢板弹簧与吊耳两侧面是不接触的,所以吊耳内侧的粗糙度可由原来的设计要求R a3.2 μ m 建议改为R a12.5 μ m. 。这样在铣削时可只用粗铣不用精铣,减少铣削时间。 再如图3-9 所示的方头销,其头部要求淬火硬度55~60HRC ,所选用的材料为T 8A ,该零件上有一孔φ 2H7 要求在装配时配作。由于零件长度只有15mm ,方头部长度仅有4mm ,如用T 8A 材料局部淬火,势必全长均被淬硬,配作时,φ 2H7 孔无法加工。若建议材料改用20Cr

进行渗碳淬火,便能解决问题。 二、结构工艺性分析零件的结构工艺性是指所设 计的零件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制造的可行性和经济性。下面将从零件的机械加工和装配两个方面,对零件的结构工艺性进行分析。(一)机械加工对零件结构的要求 1 .便于装夹零件的结构应便于加工时的定位和夹紧,装 夹次数要少。图3 -10a 所示零件,拟用顶尖和鸡心夹头装夹,但该结构不便于装夹。若改为图b 结构,则可以方便 地装置夹头。 2 .便于加工零件的结构应尽量采用标准化数值,以便使用标准化刀具和量具。同时还注意退刀和进刀,易于保证加工精度要求,减少加工面积及难加工表面等。表3-8b 所示为便于加工的零件结构示例。 3 .便于数控机床加工被加工零件的数控工艺性 问题涉及面很广,下面结合编程的可能性与方便性来作工艺性分析。 编程方便与否常常是衡量数控工艺性好坏的一个 指标。例如图3-11 所示某零件经过抽象的尺寸标注方法,若用APT 语言编写该零件的源程序,要用几何定义语句描

机械创新设计心得(精选多篇)

机械创新设计心得(精选多篇) 第一篇:机械创新设计心得有幸参加本次“博亚杯”机器创新计划大赛。不管是在准备过程中照旧在角逐历程中,都学到了许多在平时的学习中所学不到和感觉不到的工具。参加比赛是对一个人各方面本领的全面熬炼。这是一个自我提拔的历程。在这个过程中所得到的经验对以后的学习工作生存都很关键。总结自己团队的成败得失吸取乐成团队的名贵履历,个人觉得一个团队要取得成功以下几点非常重要:首先需要一个良好的领导者,在拥有必要的基本知识技能外还必要可以统筹全局,充分调动整个团队的积极性,发挥每个团队成员的优点,发掘每个成员的潜能。这需要他能够准确把握宏观的方向也要细致很小的细节题目。二,一个团结奋进的团队,不但是自己本领有限,在思维的灵活、见识的广度、上个人都是无法和团队相相比的。一个团结的团队会有不断的动力,团员间互相鼓励保证了团队的茂盛的斗志。团员间相互交流相互理解使整个角逐历程越发和谐。 三、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心以及不灭的斗志。对峙到末了便是胜利,说的容易但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回事,很多时间在最必要对峙时,我们每每忘记了这句话。生存最怕没有目的,做一件事,到场一个角逐亦云云。没有一个明确而有强烈的目标很难取得角逐的乐成。 四、各方面的支持。来自本身的心田,来自学校,来自老师。比赛表面上是一件件参赛作品的比力,实质是头脑和头脑的比拼。在比赛中能够使自己在思想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思维习

惯上得到改进则是最大的劳绩。创新,一个未曾中断过的话题,但怎么做到创新,怎么才能有一个创新型的头脑却很少有人做到。另外,在比赛过程中和其他学校学生的交换,让我认识到了本身看到了近况。从对比中看到了本身的环境,对自己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上也有很大的救济,给自己今后在一些事情上的选择上提供了鉴戒。机械创新设计心得(2):大三花了将近 半年的时间去搞 第三届大学生机械创新计划大赛的作品,原来角逐早就完成了,开学还将所有的比赛花费的发票递交了上去,最后学校还要我们写一篇角逐心得,今晚花了两个钟的时间写下了下来这篇角逐心得,真的有点长,转发到本身的博客上,见证下本身曾经的步调。转眼间,大三已往了,在大三的 第一个学期的末了几天,我们的参赛作品——绿色环保自动吸尘黑板擦通过了答辩,末了得到了学校老师,向导的肯定,成为此中的一个立项项目,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立项之后,我们就开始了作品的制作阶段。寒假期间,我们首先通过上网买回了一个现成的电动吸尘黑板擦举行研究,然后拆了里面的涡轮风扇用到我们的作品制作中。然后在寒假期间几次出到大德路去找我们制造作品必要的零件。大三的 第二个学期一开始,我们就开始专注于作品的制作。首先通过上彀以及老师,同砚的救济,找了许多地方,终于找到了合适我们制作作品所需要的零件——滚筒以及塑料小齿轮,这两样零件未几好找,最终我们是看到了玩具车上面的车轮跟内里的齿轮,因为从玩具车上面取下这种在市场上单件少的零件比力划算,不然我们又要费钱去订做,本钱就高了。买回滚筒以及小齿轮后,我们开始本身计划锥齿轮。在计划的时间,我们运用讲义学到的知识,计算并设计了我们必要的齿轮,不过

机械设计的结构要素

机械设计的结构要素 一、机械结构件的结构要素与设计方法 1、1 结构件的几何要素 机械结构的功能主要就是靠机械零部件的几何形状及各个零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实现的。零部件的几何形状由它的表面所构成,一个零件通常有多个表面,在这些表面中有的与其它零部件表面直接接触,把这一部分表面称为功能表面。在功能表面之间的联结部分称为联接表面。 零件的功能表面就是决定机械功能的重要因素,功能表面的设计就是零部件结构设计的核心问题。描述功能表面的主要几何参数有表面的几何形状、尺寸大小、表面数量、位置、顺序等。通过对功能表面的变异设计,可以得到为实现同一技术功能的多种结构方案。 1、2 结构件之间的联接 在机器或机械中,任何零件都不就是孤立存在的。因此在结构设计中除了研究零件本身的功能与其它特征外,还必须研究零件之间的相互关系。 零件的相关分为直接相关与间接相关两类。凡两零件有直接装配关系的,成为直接相关。没有直接装配关系的相关成为间接相关。间接相关又分为位置相关与运动相关两类。位置相关就是指两零件在相互位置上有要求,如减速器中两相邻的传动轴,其中心距必须保证一定的精度,两轴线必须平行,以保证齿轮的正常啮合。运动相关就是指一零件的运动轨迹与另一零件有关,如车床刀架的运动轨迹必须平行于于主轴的中心线,这就是靠床身导轨与主轴轴线相平行来保证的,所以,主轴与导轨之间位置相关;而刀架与主轴之间为运动相关。 多数零件都有两个或更多的直接相关零件,故每个零件大都具有两个或多个部位在结构上与其它 零件有关。在进行结构设计时,两零件直接相关部位必须同时考虑,以便合理地选择材料的热处理方式、形状、尺寸、精度及表面质量等。同时还必须考虑满足间接相关条件,如进行尺寸链与精度计算等。一般来说,若某零件直接相关零件愈多,其结构就愈复杂;零件的间接相关零件愈多,其精度要求愈高。 1、3 结构设计据结构件的材料 机械设计中可以选择的材料众多,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质,不同的材料对应不同的加工工艺, 结构设计中既要根据功能要求合理地选择适当的材料,又要根据材料的种类确定适当的加工工艺,并根据加工工艺的要求确定适当的结构,只有通过适当的结构设计才能使所选择的材料最充分的发挥优势。 设计者要做到正确地选择材料就必须充分地了解所选材料的力学性能、加工性能、使用成本等信息。结构设计中应根据所选材料的特性及其所对应的加工工艺而遵循不同的设计原则。

典型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分析

第4章典型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分析 本章要点 本章介绍典型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过程及分析,主要内容如下: 1.介绍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的原则与步骤。 2.以轴类、箱体类、拨动杆零件为例,分析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的全过程。 本章要求:通过典型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的分析,能够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的原则和方法,能制订给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4.1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原则与步骤§4.1.1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原则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原则是优质、高产、低成本,即在保证产品质量前提下,能尽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成本。在制订工艺规程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技术上的先进性 在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时,应在充分利用本企业现有生产条件的基础上,尽可能采用国内、外先进工艺技术和经验,并保证良好的劳动条件。 2.经济上的合理性 在规定的生产纲领和生产批量下,可能会出现几种能保证零件技术要求的工艺方案,此时应通过核算或相互对比,一般要求工艺成本最低。充分利用现有生产条件,少花钱、多办事。 3.有良好的劳动条件 在制订工艺方案上要注意采取机械化或自动化的措施,尽量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保障生产安全、创造良好、文明的劳动条件。 由于工艺规程是直接指导生产和操作的重要技术文件,所以工艺规程还应正确、完整、统一和清晰。所用术语、符号、计量单位、编号都要符合相应标准。必须可靠地保证零件图上技术要求的实现。在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时,如果发现零件图某一技术要求规定得不适当,只能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不得擅自修改零件图或不按零件图去做。 §4.1.2 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内容和步骤 1.计算零件年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 2.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 在对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进行制订之前,应首先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其主要内容包括: (1)分析零件的作用及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 (2)分析零件主要加工表面的尺寸、形状及位置精度、表面粗糙度以及设计基准等; (3)分析零件的材质、热处理及机械加工的工艺性。

《机械零件可靠性设计》教学大纲

《机械零件可靠性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机械零件可靠性设计面向专业:农机化、机师、汽运 课程代码:大纲执笔人:吕钊钦 总学分:2 大纲审定人:王会明 1、课程的教学目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可靠性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行业。可靠性设计作为一门边缘科学受到重视在国外已有40多年的历史了,在航天、航空、机械、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得到了很大发展。可靠性设计、优化设计、有限元分析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构成了现代化机械设计的新方法。机械设备是由许多零件组成的,要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必须先提高零件的可靠性。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掌握汽车可靠性设计理论,根据要求将零件的可靠度设计到产品中,保证产品的使用可靠性、实现产品寿命的可预测性,从而达到低成本、高效益之目的。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机械零件可靠性设计》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要求掌握产品可靠性的评价尺度,威布尔分布、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等可靠性工程常用的几种概率分布;学会应力、强度分布的确定方法;熟练掌握应力、强度分布干涉理论及可靠度计算;了解可靠性试验与分析方法,学会轴、螺栓、键连接、齿轮传动等机械零件的可靠性设计。 3、课程教学大纲及学时分配(36学时) 第一章:绪论(2学时)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可靠性定义及评价指标 一、可靠性定义 二、可靠性尺度(特征量) 1 可靠度R(t) 2 失效率l(t) 3 平均寿命(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 4 维修度M(t) 5 有效度 6 可靠寿命三、零件传统设计法与可靠性设计法的比较 内容要点是可靠性发展史、重要性和任务;可靠性定义及其评价指标。重点是可靠性定义及其评价指标、零件传统设计法与可靠性设计法的比较。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理论学习、习题等教学环节的相互配合,突出重点、难点。 思考题:1、可靠性定义及评价指标有哪些? 2、比较零件传统设计法与可靠性设计法的不同点。 第二章:可靠性的数学基础(2学时) 第一节:随机变量 一离散型随机变量

第7章_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考试复习题教学提纲

第7章_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考试复习题

第7章练习题 一、是非题 1、零件的切削加工工艺性反映的是零件切削加工的难易程度。(√) 2、零件的结构工艺性是衡量零件结构设计优劣的指标之一。(√) 3、在单件小批生产中一般采用机械加工艺过程卡片指导生产。(√) 4、定位基准属于工艺设计过程中所使用的一种基准,因此属于设计基准。 (×) 5、粗基准是粗加工所使用的基准,精基准是精加工所使用的基准。(×) 6、经济精度指的是在正常工艺条件下,某种加工方法所能够达到的精度。 (√) 7、加工顺序的安排仅指安排切削加工的顺序。(×) 8、单件小批生产中倾向于采用工序集中的原则。(√) 9、退火等热处理工序一般安排在半精加工之后、精加工之前进行。(×) 10、箱体类零件的精基准及定位方式一般采用一面两销。(√) 11、热处理前已加工好的中心孔,热处理后必须研磨,以保证定位精度。(√) 12、粗基准是粗加工所使用的基准,精基准是精加工所使用的基准。(×) 13、变速箱体上的Φ50H7Ra0.8μm轴承孔,采用下列方案:钻—扩—粗磨—精磨。(×) 14、在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中,一般倾向于使用工序分散的原则。(×) 15、有色金属的精加工适合车削和铣削而不适合磨削。(√) 二、选择题 1、下面关于零件结构工艺性论述不正确的是( D ) A.零件结构工艺性具有合理性 B 零件结构工艺性具有综合性 C:零件结构工艺性具有相对性 D零件结构工艺性具有正确性 2、零件加工时,粗基准一般选择(A) A 工件的毛坯面 B工件的已加工表面 C 工件的过渡表面 D工件的待加工表面 3、下面对粗基准论述正确的是(C) A 粗基准是第一道工序所使用的基准 B粗基准一般只能使用一次 C 粗基准一定是零件上的不加工表面 D粗基准是一种定位基准 4、自为基准是以加工面本身为基准,多用于精加工或光整加工工序,这是由于(C) A 符合基准重合原则 B符合基准统一原则 C 保证加工面的余量小而均匀 D保证加工面的形状和位置精度 5、工艺设计的原始资料中不包括(D) A零件图及必要的装配图 B零件生产纲领 C工厂的生产条件 D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6、下面(C )包括工序简图。 A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B机械加工工艺卡片

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零件的工艺性分析-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如图所示为接触环零件图,材料为08钢,厚度1mm,大批量生产。制定工件冲压工艺规程,设计其模具,编制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 6.5+0.1-0 1.1冲压件的工艺性分析 1.1.1结构与尺寸 1、由该冲压零件图可知,该零件结构简单、规则,而且尺寸较小,使得排样时废料较少。 2、冲压件的内、外的转角无太尖锐的尖角,部分区域以圆弧过渡,减少了冲压时某些尖角出出现崩刃和过快磨损现象。 3、对于08钢材料,其悬臂宽度b=1.5mm ,厚度t=1mm ,应满足b ≥1.5t ,当板料t>1mm 时按1mm 考虑,经计算悬臂宽度满足条件;臂长l 为:3.25和 1.3均小于5倍臂宽;凹槽宽度1.65>1.5t ,最小孔径d 为1.85>0.9t ,均满足要求。 结合以上分析,该冲压件的结构与尺寸均适宜于冲压加工。 1.1.2 精度 冲压件的经济精度一般不高于IT11,查表可知,该零件的基本尺寸公差除9.4接近于IT11级外,其余尺寸均低于IT12级,也没有其他特殊的要求。分析可知可知,利用普通冲裁方式可以达到零件图样要求。

1.1.3材料 根据本次设计课题材料要求为08钢,根据附表可得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软态,带料,抗剪强度b=255MPa,伸长率占10=38%,分析可知,此材料具有较高的弹性和良好的塑性,其冲裁加工性能较好,适合冲裁加工。 1.1.4批量 课题要求该零件需大批量生产,综上分析可知,该零件在冲压加工下操作简便, 而且劳动强度低,生产效率高,成本较低,适合冲裁加工。 结论:该零件的工艺性较好,可以冲裁加工。 1.2冲裁工艺方案的确定 1.2.1工艺方案分析与选择 根据冲压零件图,分析其形状特点,确定该零件加工包括落料,冲孔两个基本工序,分析可知由以下3种工艺方案选择: (1)先落料,再冲孔。采用单工序模生产。 (2)落料—冲孔复合冲压,采用复合模生产。 (3)冲孔—落料连续冲压,采用连续模(级进模)生产。 结合单工序模、复合模以及级进模的优缺点比较可知: 方案(1)制造时上午周期短,成本也较低,但需要两道工序,导致生产效率低,且零件平面度差。难以满足零件大批量生产的需要。 方案(2)生产效稍低,因零件的孔边距太小,导致模具强度不能保证,操作较为困难,且不能保证安全性。 方案(3)生产效率高,操作方便,安全性好,通过设计合理的模具结构和排样方案可以达到较好的零件质量和避免模具强度不够的问题。 综合以上分析,并参考相关资料,可知该零件采用级进冲裁方案较好。1.3模具确定 1.3.1模具类型 根据冲压零件的冲裁方案以及设计要求,模具应采用硬质合金模。 1.3.2操作与定位方式

机械结构设计的原则和特点

5.1.1机械结构设计的任务 机械结构设计的任务是在总体设计的基础上,根据所确定的原理方案,确定并绘出具体的结构图,以体现所要求的功能。是将抽象的工作原理具体化为某类构件或零部件,具体内容为在确定结构件的材料、形状、尺寸、公差、热处理方式和表面状况的同时,还须考虑其加工工艺、强度、刚度、精度以及与其它零件相互之间关系等问题。所以,结构设计的直接产物虽是技术图纸,但结构设计工作不是简单的机械制图,图纸只是表达设计方案的语言,综合技术的具体化是结构设计的基本内容。 5.1.2机械结构设计特点 机械结构设计的主要特点有:(1)它是集思考、绘图、计算(有时进行必要的实验)于一体的设计过程,是机械设计中涉及的问题最多、最具体、工作量最大的工作阶段,在整个机械设计过程中,平均约80%的时间用于结构设计,对机械设计的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机械结构设计问题的多解性,即满足同一设计要求的机械结构并不是唯一的。(3)机械结构设计阶段是一个很活跃的设计环节,常常需反复交叉的进行。为此,在进行机械结构设计时,必须了解从机器的整体出发对机械结构的基本要求 机械结构件的结构要素和设计方法 5.2.1结构件的几何要素 机械结构的功能主要是靠机械零部件的几何形状及各个零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实现的。零部件的几何形状由它的表面所构成,

一个零件通常有多个表面,在这些表面中有的与其它零部件表面直接接触,把这一部分表面称为功能表面。在功能表面之间的联结部分称为联接表面。 零件的功能表面是决定机械功能的重要因素,功能表面的设计是零部件结构设计的核心问题。描述功能表面的主要几何参数有表面的几何形状、尺寸大小、表面数量、位置、顺序等。通过对功能表面的变异设计,可以得到为实现同一技术功能的多种结构方案。 5.2.2结构件之间的联接 在机器或机械中,任何零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在结构设计中除了研究零件本身的功能和其它特征外,还必须研究零件之间的相互关系。 零件的相关分为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两类。凡两零件有直接装配关系的,成为直接相关。没有直接装配关系的相关成为间接相关。间接相关又分为位置相关和运动相关两类。位置相关是指两零件在相互位置上有要求,如减速器中两相邻的传动轴,其中心距必须保证一定的精度,两轴线必须平行,以保证齿轮的正常啮合。运动相关是指一零件的运动轨迹与另一零件有关,如车床刀架的运动轨迹必须平行于于主轴的中心线,这是靠床身导轨和主轴轴线相平行来保证的,所以,主轴与导轨之间位置相关;而刀架与主轴之间为运动相关。 多数零件都有两个或更多的直接相关零件,故每个零件大都具有两个或多个部位在结构上与其它零件有关。在进行结构设计时,两零件直接相关部位必须同时考虑,以便合理地选择材料的热处理方式、

机械零部件可靠性设计方法研究

机械零部件可靠性设计方法研究 作者:常秀旺宋晓艳 来源:《汽车世界·车辆工程技术(中)》2019年第07期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于机械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机械产品在满足功能性和多样性的同时,更需要满足可靠性的要求,所以本文针对机械产品的可靠性设计方面加以阐述分析。 关键词:机械零件;可靠性;设计 1 机械零部件的可靠性概述 零部件在机械设备中起到负载、部件联动、动力传输的重要作用,在设备长时间工作状态下,零部件易发生是失效现象,令机械设备产生故障。当零部件发生损毁现象时,例如老化、堵塞、松脱等,将增加联动部件的运行压力,提升零部件故障检测的难度。此外,机械设备加工工艺、工作原理存在差异性,在零部件基准参数方面难以进行统一,只有少部分密封件、阀门、泵体等零部件实现通用化、标准化。为此,在对零部件的可靠性进行设计时,零部件的荷载分布能力、材料强度等则应作为主要突破点。 2 可靠性设计方法 可靠性优化设计主要采用的方法有鲁棒设计法和降额设计法。 2.1 鲁棒设计法 鲁棒设计法,是由日本的机械设计师田口玄一首次提出,以统计分析为基础,主要是根据产品的不可用性为用户产生的损失来评判设计的可靠性。其中的损失指的是流失的可用性与合格可用性的比值,流失的可用性越大则可靠性越差,即产品合格性越差,说明产品质量不合格。因此,降低流失可用性是关键因素,也是提升产品质量的重点,可以通过严格审核产品设计、加强生产材料质量检验,优化生产加工工艺、强化产品调试试验等提升产品可靠性。 任何一种机械产品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这是因为,机械产品设计功能的实现受到制造因素、使用环境因素以及使用年限等因素的影响。产品在制造过程中如温度等可变因素有很多,使用过程中环境中的粉尘、烟雾、高温等可变因素也很多,由于产品使用的时间变长,产品的结构会发生变化,某些参数可能会发生改变,系统不可避免地会老化,以上种种因素都会使得产品变得敏感,这种设计方法正是以降低这种敏感性为主要目的。 2.2 降额设计

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

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 零件的结构工艺性是指在满足使用性能的前提下,是否能以较高的生产率和最低的成本方便地加工出来的特性。为了多快好省地把所设计的零件加工出来,就必须对零件的结构工艺性进行详细的分析。主要考虑如下几方面。 (1) 有利于达到所要求的加工质量 ①合理确定零件的加工精度与表面质量 加工精度若定得过高会增加工序,增加制造成本,过低会影响机器的使用性能,故必须根据零件在整个机器中的作用和工作条件合理地确定,尽可能使零件加工方 便制造成本低。 ②保证位置精度的可能性 为保证零件的位置精度,最好使零件能在一次安装中加工 出所有相关表面,这样就能依靠机床本身的精度来达到所要求 的位置精度。如图4-6(a)所示的结构,不能保证φ80㎜与内孔φ 60㎜的同轴度。如改成图(b)所示的结构,就能在一次安装中加 工出外圆与内孔,保证二者的同轴度。 (2) 有利于减少加工劳动量 ①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加工面积(a) (b) 减少加工面积不仅可减少机械加工的劳动量,图4-6 有利于保证位置精度的工艺结构 而且还可以减少刀具的损耗,提高装配质量。图(a) 错误(b) 正确 4-7(b)中的轴承座减少了底面的加工面积,降低了修配的工作量,保证配合面的接触。图4-8(b)中减少了精加工的面积,又避免了深孔加工。 (a) (b) (a) (b) 图4-7 减少轴承座底面加工面积图4-8 避免深孔加工的方法 (a) 错误(b) 正确(a) 错误(b) 正确 ②尽量避免或简化内表面的加工 因为外表面的加工要比内表面加工方便经济,又便于测量。因此,在零件设计时应力求避免在零件内腔进行加工。如图4-9所示箱体,将图(a)的结构改成图(b)所示的结构,这样不仅加工方便而且还有利于装配。再如图4-10所示,将图(a)中件2上的内沟槽a加工,改成图(b)中件1的外沟槽加工,这样加工与测量就都很方便。 (3) 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①零件的有关尺寸应力求一致,并能用标准刀具加工。如图4-11(b)中改为退刀槽尺寸一致,则减少了刀具的种类,节省了换刀时间。如图4-12(b)采用凸台高度等高,则减少了加工过程中刀具的调整。如图4-13(b)的结构,能采用标准钻头钻孔,从而方便了加工。 ②减少零件的安装次数零件的加工表面应尽量分布在同一方向,或互相平行或互相垂直的表面上;次要表面应尽可能与主要表面分布在同一方向上,以便在加工主要表面时,

机械创新设计学习心得【精品】

有幸参加本次“博亚杯”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不管是在准备过程中还是在比赛过程中,都学到了许多在平时的学习中所学不到和感受不到的东西。下面是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机械创新设计学习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大三花了将近半年的时间去搞第三届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作品,本来比赛早就完成了,开学还将所有的比赛花费的发票递交了上去,最后学校还要我们写一篇比赛心得,今晚花了两个钟的时间写下了下来这篇比赛心得,真的有点长,转发到自己的博客上,见证下自己曾经的步伐。 转眼间,大三过去了,在大三的第一个学期的最后几天,我们的参赛作品——绿色环保自动吸尘黑板擦通过了答辩,最后得到了学校老师,领导的肯定,成为其中的一个立项项目,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 立项之后,我们就开始了作品的制作阶段。寒假期间,我们首先通过上买回了一个现成的电动吸尘黑板擦进行研究,然后拆了里面的涡轮风扇用到我们的作品制作中。然后在寒假期间几次出到大德路去找我们制造作品需要的零件。 大三的第二个学期一开始,我们就开始专注于作品的制作。首先通过上以及老师,同学的帮助,找了很多地方,终于找到了合适我们制作作品所需要的零件——滚筒以及塑料小齿轮,这两样零件不多好找,最终我们是看到了玩具车上面的车轮跟里面的齿轮,因为从玩具车上面取下这种在市场上单件少的零件比较划算,不然我们又要花钱去订做,成本就高了。 买回滚筒以及小齿轮后,我们开始自己设计锥齿轮。在设计的时候,我们运用课本学到的知识,计算并设计了我们需要的齿轮,不过当我们将我们设计好的锥齿轮参数拿到外面叫师傅订做的时候开始遇到了一些问题。由于我们只是运用课本上的知识,没有什么社会上的设计经验,将我们设计的参数拿去加工的时候,师傅跟我们说那样的参数的小锥齿轮没法加工,模数太小了,机床没法加工。我们问了很多家,终于找到一家能加工我们参数的锥齿轮的商铺,跟老板核查好参数之后,这样就完成了锥齿轮的设计工作。 齿轮,锥齿轮,滚筒都买了回来之后,又买了传动轴,我们就开始设计自己的黑板擦外盒了。一开始我们计划用薄铁皮做外盒,用cad完成自己的加工图形,然后去大德路找师傅帮我们加工,我们跟师傅说完了我们的设计方案就回去了,一周之后再去领会我们定制的黑板擦外盒的时候发现了问题,由于我们画的图纸表示得不是很明白,加上给我加工的师傅也不是很专业,外盒拿回来,我们安装上齿轮,轴,锥齿轮,风扇发现很多地方不能配合,还有加工错误的地方。我们遇到了失败,很快我们就想出了解决的方法,我们发现用图纸比较难说明我们的作品制作细则,然而我们也不能守在师傅身边跟他一起完成作品的制作,我们有很多课程,而且做一个那样的外盒要花上几天的时间,师傅的时间都比较匆忙。我们想到了首先在学校的塑焊中心首先自己先粗糙得大概作己的作品模型,然后再通过模型跟师傅说明我们作品的制作细则。在塑焊中心制作模型的时候,我们可是吃了不少苦,最后在老师的悉心教导跟我们的不懈努力下,最终我们完成了模型的制作。 完成了外盒的模型制作,我们再一次出到大德路找师傅给我们加工的师傅加工我们的产品。这次有了模型跟师傅讲解,我们吸取上一次失败的教训,找出问题的根源,跟师傅说的相当清楚作品制作的细则。果然第二次加工出来的作品完全符合我们的要求,我们实现了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