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

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

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
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

第十讲、浮力

阿基米得原理

物体的浮沉条件

知识点一、阿基米德原理

古希腊时期,有一个国王命工匠给他制作了一顶金冠,担心工匠偷工减料,于是叫来阿基米德,。要求他三天内弄清金冠中有没有掺假。阿基米德冥思苦想,在进入装满水的浴盆时水溢出的现象给了他启发,测出了金冠的体积,才确定工匠确实在金冠中掺假了。他是如何做的呢?

浸没

1.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跟它排开的水重相等。

2.如果换用其他液体来做上述实验,结论也是一样。

漂浮

3.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跟它排开的水重相等。

4.根据二力平衡,浮力也等于重力大小,即物重等于排开的水重。

悬浮

5.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跟它排开的水重相等。

6.根据二力平衡,浮力也等于重力大小,即物重等于排开的水重。

阿基米德原理:

(1)、定义: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数学表达式:F浮=G排液=ρ液·g·V排。

指出:浮力的大小只跟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强调物体全浸(浸没)在液体中时V排等于物体的体积,部分浸入液体时,V排小于物体的体积。

(3)、说明: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

例题1:体积是100cm3的铁块,浸没在酒精里,它排开酒精的体积是多少?排开酒精的重是多少N?它受到的浮力是多少N?(ρ酒精=0.8g/cm3)

解析: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V排=V物,排开酒精的重可用公式

G=mg=ρ酒gV排来计算,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可得出

浮力的大小.

解:因为铁块浸没在酒精里,所以有V排=V物=100cm3,

F浮=m排g=ρ酒V排g

=0.8×103kg/m3×1×10 - 4 m3×9.8N/kg

=0.784N,

可见在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时,要注意V排不一定等于V物.,

当物体漂浮时V排<V物;当物体悬浮、沉底时才能V排=V物.

例题2:将质量为2.7kg体积为3dm3的铝块,分别放入足量的水和煤油中,待球稳定后,求铝球在水中和煤油中受到的浮力各为多大?

解析:铝球可能是实心的也可能是空心的,将铝球分别投入足量的水和煤油中以后,铝球是上浮、下沉或悬浮,需要利用物体的浮沉条件下判断.如果铝球浸没在液体中以后,受到的浮力小于球重,那么铝球就会沉入液体的底部,可直接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进行计算;如果受到的浮力大于球重,铝球将会上浮直至漂浮在液面上,可利用漂浮条件求解.

将铝球浸没于水中时,铝球受到的浮力为

F浮=ρ水Vg=1.0×103kg/m3×10-3 m3×9.8N/kg=29.4N

铝球受到的重力为

G=mg=2.7kg×9.8N/kg=26.46N

由于F浮>G,所以铝球在水中将漂浮于水面.

铝球在水中稳定后受到的浮力为

F浮=G=26.46N

将铝球浸没于煤油中时受到的浮力为

F浮=ρ煤油Vg=0.8×103kg/ m3×3×10-3 m3×9.8N/kg=23.52N.

因为F浮<G,所以铝球在煤油中下沉于底部.铝球在煤油中稳定后受到的浮力

F浮=23.52N

答:铝球在水中和煤油中受到的浮力分别为26.46N和23.52N.

例题3:一个圆柱形物体悬浮在密度为1.2×103kg/ m3的盐水中如右图所示,已知圆柱体的横截面积是10cm2,长度为15cm物体上表面到液面的距离为5cm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多大?物体受到的浮力是多大?

解析:用公式F=pS可以计算液体的压力,用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能够计算出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强.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为下表面受到向上的压力跟上表面受到向下压力

之差.

已知:ρ=1.2×103kg/ m3,h=5cm,L=15cm,S=10 cm2,g=10N/kg,求:F上,F下,F浮解:F上=pS =ρ液ghS =1.2×103kg/ m3×10N/kg×5×10-2m×10×10-4 m2

=0.6N

F下=pS=ρ液gh′S=1.2×103kg/ m3×10N/kg×20×10-2×10×10-4 m2

=2.4牛

F浮=F下-F上=2.4N-0.6N=1.8N

答: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大小分别为0.6N和2.4N;物体受到的浮力为1.8N.

知识点二、物体的浮沉条件

探究活动一:将实验桌上的小瓶、牙膏皮分别投入水中,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浮沉情况。

观察到什么现象?

探究活动二:请同学们想办法改变它们的沉浮,并尝试思考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改变它们原来的浮沉情况的?

问题1:小瓶原来处于什么状态,你采取了什么方法,从而改变了它的浮沉。

问题2:牙膏皮原来处于什么状态,你采取了什么方法,从而改变了它的浮沉。

在学生的探究活动问题1上,可以引导帮助学生总结出在物体体积不变的情况下,物体越重越容易下沉;在学生探究活动问题2成功的基础上,又可以引导帮助学生得出在物体重力一定时,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越容易上浮。

在探究活动问题1和问题2中,再次提问:“重的物体一定下沉,轻的物体一定上浮吗?”“受浮力大的物体一定上浮,受浮力小的物体一定下沉吗?”组织学生讨论分析、通过举例实验得到论证,很顺利很自然地可以得到“物体的自重和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都不是决定物体浮沉的唯一因素。

结论: 1、保持物体重力不变,增大浮力使物体上浮,减少浮力使物体下沉

2、保持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不变,减小物体自身重力使物体上浮,增大物体自身

重力使物体下沉。

探究过程三:探究物体在什么情况下会下沉、上浮或悬浮,即探究物体的沉浮条件(1)研究物体的悬浮条件。

将鸡蛋放入浓盐水中,逐渐加入清水,使鸡蛋悬浮在盐水中。

改变鸡蛋放入浓盐水中的位置,观察鸡蛋悬浮时的状态。

分析鸡蛋悬浮在盐水中的受力情况

结论:物体悬浮在液体中时,满足:F浮 G物

(2)研究物体的下沉、上浮条件

在盐水中加入,可使鸡蛋上浮。

分析鸡蛋在盐水中上浮时受力情况

结论:物体在液体中上浮时,满足:F浮 G物

在盐水中加入,可使鸡蛋下沉。

分析鸡蛋在盐水中下沉时受力情况

结论: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时,满足:F浮 G物

(3)分析讨论得出物体漂浮时的条件:

分析鸡蛋漂浮在盐水中的受力情况

结论: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时,满足:F浮 G物

对于实心物体,根据F浮=ρ液gv排,G=ρ液g v排,可以通过比较物体和液体的密度

来判断.

状态漂浮悬浮沉底上浮下沉

力的关系F浮=G物F浮=G物F浮G物F浮

密度关系ρ液>ρ物ρ液=ρ物ρ液<ρ物ρ液>ρ物ρ液<ρ物

主要应用潜水艇、热气球、轮船、密度计。

知识点三、浮力计算

1.压力差法:F

浮= F向上- F向下(浮力的产生原因)

2.称重法:F

=G – G′

3.阿基米德原理:F

浮= G

g V

4.状态:漂浮、悬浮时:F

浮=G

(受力平衡)

解题技巧:计算或比较浮力大小时,一定要先看物体在液体中的状态:

漂浮、悬浮时:F

浮=G

;沉底时,F

<G

再综合阿基米德原理F

浮= G

g V

或称重法F

=G – G′。

重力公式G=mg (当题目不注明时g取9.8N/kg)

密度公式ρ=m/v

浮力公式的推算

假设有一正方体沉于水中(h2为正方体下表面到水面距离,h1为正方体上表面到水面距离,Δh为正方体之高。)

F浮=F下表面-F上表面

=ρgh2*S-ρgh1*S

=ρgS*Δh

=ρgV

=mg

=G排液

当物体悬浮在液体上时(当未受外力时),F 浮=G物

给出“露排比公式”——解漂浮题的重要公式

如果漂浮(这是重要前提!),则:ρ物∶ρ液=V排∶V物。

其中,V物=V排+V露

它的变形公式

1.(ρ液-ρ物)∶ρ液=V露∶V物

2.ρ物∶(ρ液-ρ物)=V排∶V露

证明:∵漂浮

∴F浮=G物,

即ρ液gV排=ρ物gV物,

即ρ液V排=ρ物V物,

即ρ物∶ρ液=V排∶V物(交叉相乘)

练习

一、填空题:

1、铁块的体积是200cm3,全部没入水中时,它排开水的体积是cm3,排开的水重是N,受到的浮力是N,当它一半体积没入水中时,它受到的浮力是N。

2、弹簧测力计下吊着重为14.7N的金属块,当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9.8N,则水对金属块的浮力为N,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为m3。

3、把质量为250g,体积是300 cm3的金属球放入水中,静止时,它受到的浮力是N。

4、甲、乙两个物体,质量之比是3:4,密度之比为1:3,若把它们全部浸没在同样的液体中时,受到的浮力之比为。

5、甲、乙两个漂浮在水面上的均匀物体,体积之比为2:3,密度之比是1:4,则浸入水中部分的体积之比是。

6、如图,一块由均匀材料制成的正方体实心物块,边长为a,密度为ρ,用一根细线将物块底面的中心与容器底面中央相连,往容器中注入某种液体,使物块浸没在液体中,已知当物块静止时细线对物块竖直向下拉力的大小为F,求:

物块的质量m=物块受到的浮力F

若剪断细线后,物块重新达到平衡状态时,其露出液面的体积V=。

7、若在烧杯中放入一个小木块,再装满水,总质量为700g,木块有3/10体积露了水面若在相同的烧杯中放入这个小木块,再装满某种液体,总质量为790g,木块有2/5的体积露出液面,由此可知,烧杯的质量是g。

8、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和一盆清水便可鉴定一个铁球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简单的方法是:用弹簧测力计称出铁球的重力G,然后将铁球浸没水中,如果弹簧测力计示数减小了,即可断定铁球是实心的,否则就是空心的。(ρ铁=7.8×103kg/ )

9、测定人体血液密度的方法是:在几支试管内分别装入密度不同的硫酸铜溶液,再向每支试管内分别滴入一滴血液,若血液在某一支试管内悬浮,血液的密度就(选填“大小”“小于”或“等于”)该试管内硫酸铜溶液的密度。

10、质量相等的两个实心小球A和B,已知它们的密度之比ρ A :ρB=1:2,再将A、B 放入盛有足够多水的容器中,当A、B两球静止时,水对A、B两球的浮力之比F A:F B=8:5,则ρA=kg/ ,ρB=。

二、选择题:

1、把木球、铁球、铜球同时放入水中,静止后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甲球一定是木球

B 乙球一定是空心的

C 丙球一定是空心的

D 丙球可能是空心的,也可能是实心的

2、一艘集装箱货轮载满货物后,从常州港出发驶向辽宁大连港,在长江口进入大海的过程中,货轮(海水密度大于江水密度)( )

A 所受浮力增大

B 所受浮力减小

C 排开水的体积增大

D 排开水的体积减小

3、某海滨浴场,水底布满石头,在海水中游泳的人由深水走向浅水的过程中,以下体验和分析合理的是( )

A 脚越来越疼,因为水底对人的支持力越来越大

B 脚越来越疼,是因为人受到的重力越来越大

C 脚不疼,是因为人越来越轻

D 脚不疼,是因为水底对人的支持力越来越大

4、水球运动员在把漂在水面上的水球慢慢压入0.5M 深水下的过程中,水球运动员对水球的压力( )

A 逐渐增大

B 逐渐减小

C 始终不变

D 先增大,后不变

5、一支密度计分别放入A 、B 、C 三种液体中,液面所在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液体的密度最大

B B 液体的密度最大

C C 液体的密度最大

D 无法比较

6、重20N 的铁桶内盛满水,水生为100N ,今用手提着铁桶浸没在河水中,但不接触河底,则铁桶静止时手对桶的拉力( )

A 小于20N

B 等于20N

C 介于20N 和120N 之间

D 等于120N

7、一密度为0.25×103kg/m 3的木块,当迫使它完全没入水中后受到的力将是它本身重力

的( )

A 1倍

B 2倍

C 3倍

D 4倍

8、浮在水面上的正方体木块,水面上部分高为h 1,水面下部分为h 2 ,则木块密度是( )

A h 2ρ水/( h 1+ h 2)

B h 2ρ水/ h 1

C h 1ρ水 /(h 1+ h 2)

D h 1ρ水 / h 2

9、一塑料代内装满水,挂在弹簧秤下读数为G ,不计袋重,将其没入水中,此时弹簧秤的示数( )

A 等于零

B 大于G

C 等于G

D 小于G ,但不等于零

10、乒乓球从水底浮到水面过程中,越接近水面上浮速度越快,最后浮出水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露出水面前,浮力逐渐增大,露出水面后,浮力继续增大,最后保持不变

B 露出水面前,浮力保持不变;露出水面后,浮力仍保持不变

C 露出水面前,浮力逐渐减小;漂浮在水面时,浮力保持不变

D 露出水面前,浮力保持不变;露出水面后,浮力先减小,最后保持不变

11、体积相同的铜、铁、铝、木四个小球,放入水中静止后,如图,已知这几咱物质的密度关系是:铜>铁>铝>水>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铝、木两球一定是实心的,铜、铁两球一定是空心的

B 四个小球所受浮力关系是F 铜>F 木>F 铁=F 铝

C 四个小球的重力关系是:G 铝>G 铁>G 木>G 铜

D 四个小球的质量关系是:m 铝>m 铁>m 铜>m 木

12、装有水的烧杯中有一个塑料球漂浮在水面上,若向烧杯中慢慢加入酒精,同时进行甲 乙

丙 铜 木

搅拌,若ρ水>ρ塑料>ρ酒精,则塑料球可能( )

A 在液体中下沉一些,所受浮力减小

B 沉到杯底,所受浮力减小

C 悬浮在液体中,所受浮力增大

D 仍漂浮在液面上,所受浮力减小

13、A 、B 两个实心球的质量相等,密度之比ρA :ρB =1:2,将它们分别放入足够多的酒精和水中,它们受到的浮力,静止时,其浮力的比值不可能是( )

A 1:2

B 5:2

C 2ρA :ρ酒精

D ρ酒精:ρB

14、把等质量的实心铁球和铝球分别挂在弹簧平下并浸没在水中则( )

A 挂铁球的弹簧秤示数较大

B 挂铝球的弹簧秤示数较大

C 两弹簧秤的示数一样大

D 无法判断哪个弹簧秤示数大

15、一个很薄的塑料袋装满水,袋口扎紧后挂在弹簧平下称,读数为6N ,若使塑料袋体积的2/3浸入水中称,弹簧秤的读数接近于( )

A 0N

B 6N

C 4N

D 2N

16、质量为100g ,体积为250㎝3的物体轻轻地放入盛满水的杯中,溢出m(g)水,则

( )

A m=250g

B 100g

C m=100g

D 以上都不对

17、体积为0.06m 3 的救生圈重100N ,体重为488N 的人使用这个救生圈,则( )

A 人或圈可以部分露出水面

B 人和圈没入水中后,可以悬浮在水中

C 人和圈会沉下去

D 要做出正确判断,还需要知道人的体积

18、如图,用两种方法使同一木块C 刚好浸入水中,则有( )

A G A =G B

B G A >G B

C G A <G B

D 无法判定

19、一物体从空中掉下来落入水中,在水中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水的阻力),那么把该物体慢慢地没入水中时,它一定是( )

A 沉到容器底部

B 漂浮在水面上

C 悬浮在水中

D 以上三种情况都不可能

20、甲、乙两个物体的质量之比是3:5,密度之比是3:10,若将它们全部浸入同一种液休整 ,则它们所受的浮力之比是( )

A 3:5

B 3:10

C 1:2

D 2:1

21、甲、乙、丙三个体积都为V 的实心体浸在同一液体中,甲浸没1/3V ,乙浸没1/2V ,丙露出1/3V ,则三个物体的密度之比是( )

A 2:3:4

B 1:1:2

C 1:5:2

D 3:2:3

22、长30㎝的一支蜡烛,底部钉入一铁钉让它竖直在水中露出水面2㎝,将蜡烛点燃,待燃完2㎝后( )

A 烛焰熄灭,上表面刚好与水面相齐

B 烛焰未灭仍有2㎝露出水面

C 烛焰未灭露出水面部分小于2㎝

D 蜡烛会全部烧完

三、 计算题:

1.水面上漂浮一块体积为V 的冰,当冰化成水后,水面液面是否会发生变化,升高还是降低?

将物重为4.9N 的木块放进水里,木块有一半体积露出水面:

(1).求木块的体积

(2).若在木块上再放一个铁块,恰好使木块完全没入水中,而铁块刚好在水面上,求铁块的重力; C

A C B

(3).若将(2)中的铁块挂在木块下面,试通过计算说明能否使木块全部没入水中?

3.一个物体放在酒精中,静止后漂浮在酒精表面上,当它受到3.92N竖直向下的压力时,该物体恰好完全没入酒精之中,若将该物体放入水中,为了使其有一半的体积露出水面,则需要施加1.96N竖直向上的拉力,求物体的密度是多少?

4.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秤钩上,弹簧测力计示数为54N;当金属块有2/5的体积浸入圆柱形容器的水中时,示数为46N。已知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为200C㎡,求:

(1).金属块的密度;

(2).若金属全部浸入水中(水未溢出),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增加了多少帕?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优秀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和力与运动的关系描述物体的浮沉条件; 2.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改变物体所受的重力或浮力的大小,使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处于不同的浮沉状态; 2.认识浮力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浮沉原理的学习,体验科学、技术、社会的紧密联系; 2.通过浮力知识应用实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激发学生学习情趣;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实验,激发学习欲望。发展积极探索的精神,获得谋求内部协调统一的成功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内容是在上一节学习浮力概念和阿基米德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并与上一节内容构成完整的浮力知识体系。本节知识是前面所学力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与力、重力、二力合成和密度等知识联系密切。本节内容包括两个知识点:一是物体的浮沉条件,二是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和密度计的浮沉原理。前者重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而后者重在使学生认识到浮沉条件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意义。物体的浮沉条件是分析各种浮沉现象的基础,所以通过实验观察,认识物体的浮沉现象及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要弄清浮沉条件,关键是对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本节教材要运用阿基米德原理分析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的变化,并比较浮力和重力的大小,需要较强的思维能力,因此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策略 根据浮力知识的教学分解,本节教学的主要知识有两个:一是物体的浮沉条件;二是浮沉条件的应用。知识本身的难度并不算大,但贯穿在从如何调节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去理解浮力的应用事例这个分析过程要求较高,是进行本节教学的关键,为此,本节教学的策略设计是:首先观察、分析、比较物体的浮沉情况,引导学生从受力条件和密度条件两个方面认识物体的浮沉条件,通过调节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达到理解浮沉条件在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诸方面的应用。 四、教学资源准备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的浮沉现象,能从受力分析的角度判断物体的浮沉状况. 2.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能运用它解释浮沉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物体浮沉条件的实验,体会物体漂浮、上浮、下沉、悬浮的原因. 2.提高实验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能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践相结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浮力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 2.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 上浮、下沉、漂浮、悬浮的分析与判断.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 物体处在上浮、漂浮、悬浮、下沉的不同状态下,浮力、重力、密度的比较. 【教学仪器】: 烧杯、水、体积相同的蜡块和铁块、两个铁罐子、沙子、潜水艇模型、热气球模型。【教学流程】: (一)新课引入 [演示]:1.出示铁块和蜡块让学生观察发现它们体积相等。2.将体积相同的铁块和蜡块同时浸没在水中后松手。 [现象]:铁块沉入杯底而蜡块上浮最终浮在水面。 [提问]:1.浸没在水中的铁块、蜡块(松手后)各受到什么力? (浮力、重力) 2.铁块和蜡块受到的浮力相等吗?(相等。因为V排相等,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相等。) 3.既然铁块和蜡块受到的F浮相同,为什么松手后铁块沉底而蜡块上浮? 液体中,物体的浮沉取决于什么呢? [讲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分析蜡块:松手后,浸没在水中的蜡块所受到的F浮>G蜡,所以蜡块上浮。当蜡块逐渐露出水面,V排减小,浮力减小,当F浮= G物时,蜡块最终漂浮在水面。即:F浮>G 物上浮,最终漂浮。 分析铁块:松手后,浸没在水中的铁块所受到的F浮<G铁,铁块下沉。到达容器底部后,铁块受到F浮、G铁和F支,三力平衡,静止在容器底,我们说铁块沉底。即:F浮<G物下沉,最终沉底。

最新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2.会对生活中浮力的现象加以解释。 3.知道轮船、密度计、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的工作原理。 4.以极度热情参与课堂,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重点: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及浮力应用。 难点:通过调节浮力和重力的关系来得到或增大可利用浮力,初步建立应用科学技术的意识。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吃过饺子,但你们煮过饺子吗?谁能说一下饺子下锅后,浮沉情况的变化?为什么饺子下锅后先下沉,悬浮再上浮,最终漂浮在液面上,它所受力的关系又是怎样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物体的浮沉条件(重难点) 问题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浮力,但是有的物体要上浮,有的却要下沉,这是为什么?你能画出图中物体所处几种状况下受力的情况吗? 1111111 物体上浮:F浮>G物上浮的物体最终要漂浮,物体漂浮:F浮= G物物体下沉:F浮<G物物体悬浮:F浮 = G物(根据上图你能说出什么是悬浮吗?) 其中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漂浮和悬浮。处于非平衡状态的是上浮和下沉。 问题2:利用上浮、悬浮、下沉时F浮和G物的关系推导:物体上浮: ρ物<ρ液 物体下沉:ρ物>ρ液物体悬浮: ρ物= ρ液 物体上浮过程中:未露出液面时,F浮不变(不变、变大、变小),露出液面后 F浮变小(不变、变大、变小)直到F浮 = G物时,物体漂浮在液面上。 问题3:如图新鲜的鸡蛋在清水中要下沉,为什么?你能想办法让它悬浮吗?大家动手做做看。这是通过哪种方法来增大浮力,从而调节浮力和重力关系来实现悬浮的呢?增大浮力还有什么方法? 悬浮 上浮v 下沉v

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1.保持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不变,减小物体自身重力使物体上浮,增大物体自身重力使 物体下沉。 探究过程三:探究物体在什么情况下会下沉、上浮或悬浮,即探究物体的沉浮条件 1.研究物体的悬浮条件。 将鸡蛋放入浓盐水中,逐渐加入清水,使鸡蛋悬浮在盐水中。 改变鸡蛋放入浓盐水中的位置,观察鸡蛋悬浮时的状态。 分析鸡蛋悬浮在盐水中的受力情况 结论:物体悬浮在液体中时,满足:f浮g物 1.研究物体的下沉、上浮条件 在盐水中加入,可使鸡蛋上浮。 分析鸡蛋在盐水中上浮时受力情况 结论:物体在液体中上浮时,满足:f浮g物 在盐水中加入,可使鸡蛋下沉。 分析鸡蛋在盐水中下沉时受力情况 结论: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时,满足:f浮g物 1.分析讨论得出物体漂浮时的条件:

1.密度计(利用铅笔和一小段铁丝),要求:使自制密度计能竖直地漂浮在液体中 2.自制的密度计放入清水中,盐水中、酒精中,观察自制密度计浸入液体中的深度, 你有什么发现? 结论:密度计是用来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它是利用漂浮条件工作的。当密度计漂浮在不同的液体中时,若液体密度小,则密度计浸入液体的体积大;若液体密度大,则密度计浸入液体的体积小。 应用二、潜水艇 1.介绍潜水艇:潜水艇能潜入水下航行,进行侦察和袭击,是一种很重要的军用舰艇。 问:采用什么方法可以使潜水艇下潜、悬浮在水中或浮出水面? 2、演示:潜水艇小实验,简介装置,进行演示,使模型上浮和下沉。 多媒体演示,重点观察潜水艇的水舱及水舱中水的多少对潜水艇浮沉的影响。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下潜”:向潜水艇水舱中充水,潜水艇逐渐加重,潜水艇重大于它受到的浮力,就逐渐潜 入水中。 “悬浮”:当水舱中保留一定量的水时,潜水艇重等于浮力,潜水艇可以悬浮在水中。 “浮出水面”:用压缩空气将水舱中的水排出一部分,潜水艇变轻,潜水艇重小于它受到 的浮力,从而浮出水面。 潜水艇在实际航行时,上浮和下沉过程还要开动推进器,用以加速。 结论:潜水艇——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来实现的。 应用三:气球和气艇: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根据浮力知识的教学分解,本节教学的知识要点:一是物体的浮沉条件;二是浮沉条件的应用。知识本身的难度并不算大,但贯穿在从如何调节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去理解浮力的应用事例,这个分析过程要求较高,是进行本节教学的关键,为此,本节教学的策略设计是:从观察、分析、比较物体的浮沉情况→认识物体的浮沉条件(受力条件和密度条件)→调节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理解浮力的应用(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选种诸方面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2)知道浮力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分析、了解轮船是怎样浮在水面的; (2)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理解改变物体所受的重力与浮力的关系,能增大可利用的浮力。

四、教学仪器:烧杯、水、盐水、体积相同的木块和铁块、乒乓球、 鸡蛋、比重计、小烧杯、小钢珠、橡皮泥、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流程: (一)新课引入 出示图片提出问题:如何帮小朋友取出洞中球? 学生答:向洞中灌水,球会飘起来。 让学生用烧杯和乒乓球验证此法是否可行。 如果洞中是一个鸡蛋,此法可行吗? 学生:不行。可用盐水。 看视频:鸡与盐水的密度关系 看来,物体的浮沉是有一定条件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二)进行新课 1、物体的浮沉条件 问:既然乒乓球和鸡蛋都受到水的浮力,为什么鸡蛋沉底而乒乓球上浮?为什么鸡蛋在盐水中可以漂起来还能悬浮?液体中,物体的浮沉取决于什么呢? (1)浮力和重力的关系 学生讨论回答物体的浮沉条件: 浸没在水中的物体所受到的F浮>G蜡时物体上浮。当物体逐渐露出水面,V排减小,浮力减小,当F浮= G物时,物体最终漂浮在水面。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3课时(第十三周星期三、四、五)教案执笔者: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学习了上节,知道浮力的产生及其大小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物体浮沉的条件,知道物体浮沉条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理解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是如何改变浮力或重力,来实现浮沉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体会物理就在我身边,初步学会用浮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学生已经掌握基础知识较扎实,已经学习了系统的力学基础知识,刚学过浮力产生的原因及阿基米德原理,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知识面广,学习习惯较好,自学能力较强。本节课主要指导学生应用实验归纳总结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随着实验的总结、拓展,真正发挥了学生的正常思维潜能,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科学的探究,搜集整理浮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设计思路 根据浮力知识的教学分解,本节教学的知识要点:一是物体的浮沉条件;二是浮沉条件的应用。知识本身的难度并不算大,但贯穿在从如何调节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去理解浮力的应用事例这个分析过程要求较高,是进行本节教学的关键,为此,本节教学的策略设计是:从观察、分析、比较物体的浮沉情况→认识物体的浮沉条件(受力条件和密度条件)→调节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理解浮力的应用(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选种诸方面的应用)。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知道浮力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分析、了解轮船是怎样浮在水面的; ·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五、教学重点: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工作原理。 六、教学难点:理解改变物体所受的重力与浮力的关系,能增大可利用的浮力。 七、教学仪器:烧杯、水、体积相同的蜡块和铁块、两个铁罐子、沙子、潜水艇模型、热气球模型、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流程: (一)新课引入 [演示]: 1.出示铁块和蜡块让学生观察发现它们体积相等。 2.将体积相同的铁块和蜡块同时浸没在水中后松手。 [现象]:铁块沉入杯底而蜡块上浮最终浮在水面。 [提问]:(1).浸没在水中的铁块、蜡块(松手后)各受到什么力? (浮力、重力) (2).铁块和蜡块受到的浮力相等吗?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第三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1课时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2.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的原理。 3.通过浮沉条件的实际应用,了解物理知识在生产与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物体的浮沉现象的实验研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实验研究能力。 2.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树立以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物理问题的思想,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与合作的精神。 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及浮力的应用。 难点: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及浮力的应用。 【教学准备】或【实验准备】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橙子、土豆、西红柿、塑料袋。 学生用:烧杯、水、盐、牙膏皮、西红柿、纸杯、气球、铁钉、小瓶、泡沫、酒精灯、塑料袋。 提出问题:为什么钢铁做成的轮船能浮在水面上? 钢铁做成的潜水艇能在水中上浮和下潜呢? 引出课题: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情怀。)

【议一议】为什么土豆排开水的体积比橙子大,它反下沉了呢?到底物体的浮沉取决于什么呢? 通过学生猜测和亲身感受引起认 【归纳总结】师生共同总结物体的浮沉条件:较浮力与物质重力的关系 上浮F浮>G物漂浮F浮= G物 悬浮F浮= G物 下沉F浮< G物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改变浮沉条件的方法,既为下面浮沉条件的应用作铺垫,

【演示实验】把牙膏皮小船放入密度为1.0×10 3㎏/m3纯水中,标记水到牙膏皮的位置为S,然后再把它放入密度为1.1×10 3㎏/m3盐水中,牙 【以问求答】1.工作原理:利用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时浮力等于重力的原理制成的。 2.刻度特点:上小下大,刻度间隔不均匀。.潜水艇 【合作探究】你能改变玻璃瓶的浮沉状态吗?

初中物理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1、理解物体浮沉条件 2、知道密度计、气球、飞艇、潜水艇的浮沉原理 3、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本节教学内容安排以科学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亲历典型的科学研究过程之中的各个环节:问题——猜测——验证——结论{检验、应用、推理、解释}——创造——发现,使学生在科学学习的过程中体验物体沉浮现象的乐趣,获取物体沉浮的经验认识,增长探究物体沉浮的本质的能力,培养观察实验,思考等科学能力,为后续乃至终生学习能力及达到高级的思维水平准备认识基础。让学生初步了解浮沉条件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参与制作密度计的实践活动和成果的展示活动,感受到科学——技术——社会的发展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感 1、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对实验现象认真观察和对实验操作的科学态度,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2、通过浮力知识应用实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激发学生学习情趣 3、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实验,激发学习欲望。发展积极探索的精神,获得谋求内部协调统一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及施教策略】 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施教策略: 1、创设新的教学情境,以打捞沿船引入新课,并利用FLASH模拟潜水艇下潜、上浮;巨轮在海上航行;飞艇在空中飞翔等现象引入到浮沉条件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边学边实验,在实验、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物体的浮沉条件,并用FLASH制作动态的受力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3、用多媒体制作潜水艇、孔明灯等浮沉原理并结合演示实验,让学生掌握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教学难点及其克服策略】

物体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评课稿

八年级(上)科学评课稿 物体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本节课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编写的初中二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第四讲内容。本节是初中物理浮力章节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物体浮沉条件是二力平衡条件及运动和力的关系在流体静力学中特殊表现形式,它涉及物体浮沉条件和应用两方面的知识,具有知识量大,相互联系紧密和知识交叉的特点。谢满飞老师能抓住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启发为主、以拓展为目标,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开展学生小组活动和实例分析,使本节课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 果。 一、重点突出、目标明确 谢满飞老师在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能抓住物体浮沉条件和通过浮力知识应用实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激发学生学习情趣这一主线开展课堂教学。让每个学生参与活动、探究知识,通过学生活动,综合运用阿基米德原理、力和物体运动关系等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二、教学设计的评价 教学设计理念依据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科学课程标准》中:让生活走向科学,让科学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探究状态下学习”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整个课堂设计完整、结构紧凑、逻辑严密、前后呼应。 三、教学过程的评价 1.巧妙激趣,导入新课

谢满飞老师教师创设了一个真实的生活情景:首先让学生听泰坦尼克主题曲和看电影片段,“沉船”事件引起学生注意,紧接着又以鸡蛋在盐水中的不同浮沉情况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引入课题,并展开讨论。一开始就让学生处在浓厚的学习兴趣 中,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2、注重探究,教学方法多样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和实际授课中营造了浓厚的探究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考和探究活动中。有学生的独立思考,如:“重的物体一定下沉、轻的物体一定上浮?”、“受浮力大的物体一定上浮、受浮力小的物体一定下沉吗?”有分组活动交流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如:“观察物体浮沉与物体自重的关系”、“观察物体浮沉与物体排开的水多少的关系”。有多媒体演示分析如:“乒乓球在水中上浮、下沉和悬浮”的演示和受力分析。有教师演示实验如:“装有不同质量水的玻璃瓶在水中的浮沉情况”。 通过环环相扣的探究,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或合作完成,将学生活动不断推向新的高潮,让所有的学生都明白了“探究的科学过程”和“探究的科学方法”,教给学生的不止是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了科学探究的方法,这是这堂课学生最大的收获,真正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3、从生活中获取教学资源 比如,教师利用汤圆的浮沉,让学生觉得熟悉、亲切,然后通过所学知识来解释,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以社会热点“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引出潜水艇,先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学生潜水艇的工作原理,然后让学生观看潜水艇的上浮、下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基础)知识讲解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基础) 撰稿:肖锋审稿:蒙阿妮 【学习目标】 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2、知道浮力的利用; 3、了解轮船的漂浮原理、潜水艇的浮沉原理、气球飞艇的升降。 【要点梳理】 要点一、物体的浮沉条件(高清课堂《浮力的应用》)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和竖直向上的浮力F浮。而物体的运动状态取决于受力情况,物体的浮沉就取决于它所受的浮力与重力的关系。 要点诠释: 1.当F浮>G时,合力方向竖直向上上浮 当F浮=G时,合力为零悬浮 当F浮G 物体上浮;当时,F浮=G,物体悬浮;当,F浮

从浮力利用的角度看,采用“空心”的办法可以增加可利用的浮力。即使现代化的轮船,也采用的是这种古老的办法。 要点诠释: 1.轮船 ①轮船浮于水面,它们受到的浮力等于船的总重。 ②轮船浮力的大小通常用排水量来表示,排水量是指轮船满载时排开的水的质量,根据漂浮条件知,排水量=船自身的质量+满载时货物的质量。 2.潜水艇 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浮沉的,潜水艇为了实现升降,必须使浮力大小不等于重力,潜水艇在水下时,由于艇壳不能任意改变,因此浮力是不变的,要想控制上浮、下沉就只有改变自重,潜水艇两侧都有水舱,与高压气舱相连,高压气体能将水从水舱内排出,减小潜水艇重力,当其小于浮力时潜水艇就上浮;当浮力大小等于重力,潜水艇可在水中任一位置保持静止,即悬浮;关闭高压气舱使进水口打开,在水压作用下水舱进水,自重增大到大于浮力时,潜水艇开始下沉。 3.气球和飞艇 气球和飞艇是漂浮在空中的,内部所充气体的密度必须小于空气的密度,一般充有氢气或氦气,充气时体积增大,浮力增大,当浮力增大到大于其重力时,气球和飞艇就上升;反之,排出一部分氢气或氦气时,气球和飞艇就下降,因此它们是通过改变体积来实现上升和下降的。 热气球是通过加热的方式使气球内气体热膨胀,从而减小气体的密度,因此热气球只要停止加热,气球体积就会缩小,浮力减小,降回地面。 【典型例题】 类型一、物体的浮沉条件 1、如图所示,甲、乙两杯盐水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将同一只鸡蛋先后放入甲、乙 两杯中,鸡蛋在甲杯中处于悬浮状态,所受浮力为F甲;在乙杯中处于漂浮状态,所受浮力为F乙。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ρ甲>ρ乙B.ρ甲<ρ乙C.F甲>F乙D.F甲<F乙 【答案】B 【解析】鸡蛋在甲盐水中悬浮,所以鸡蛋的密度等于甲盐水的密度;在乙盐水中漂浮,所以鸡蛋的密度小于乙盐水的密度。因此乙的密度大于甲的密度,所以A错误,B正确。 鸡蛋在甲中悬浮,所以此时浮力等于重力;在乙中漂浮,浮力也等于重力,因此在甲和乙中所受浮力相等,所以CD都错误。 【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了浮沉条件,一定要掌握物体浮沉情况与密度的关系。

《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应用》教案

《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应用》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2)知道浮力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分析、了解轮船是怎样浮在水面的; (2)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 理解改变物体所受的重力与浮力的关系,能增大可利用的浮力。 教学仪器: 烧杯、水、体积相同的蜡块和铁块、两个铁罐子、沙子、潜水艇模型、热气球模型。 教学流程: 1、新课引入 [演示]:a出示铁块和蜡块让学生观察发现它们体积相等。 b将体积相同的铁块和蜡块同时浸没在水中后松手。 [现象]:铁块沉入杯底而蜡块上浮最终浮在水面。 教师:浸没在水中的铁块、蜡块(松手后)各受到什么力? 学生:浮力、重力 教师:铁块和蜡块受到的浮力相等吗? 学生:相等。因为V排相等,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相等。 教师:既然铁块和蜡块受到的F浮相同,为什么松手后铁块沉底而蜡块上浮?液体中,物体的浮沉取决于什么呢?

[讲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分析蜡块:松手后,浸没在水中的蜡块所受到的F浮>G蜡,所以蜡块上浮。当蜡块逐渐露出水面,V排减小,浮力减小,当F浮= G物时,蜡块最终漂浮在水面。即:F浮>G物上浮,最终漂浮。 分析铁块:松手后,浸没在水中的铁块所受到的F浮<G铁,铁块下沉。到达容器底部后,铁块受到F浮、G铁和F支,三力平衡,静止在容器底,我们说铁块沉底。即:F浮<G物下沉,最终沉底。 若一个物体浸没在水中,松手后F浮=G物,受力平衡,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我们说物体悬浮在液体中。即:F浮=G物,最终悬浮。 总结: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知道浸在液体中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所受F浮与G物的关系。 2、进行新课 教师:下面我们讨论几个小问题: (1)木材能漂浮在水面,其原因是什么? (2)把一根木头挖成空心,做成独木舟后,其重力怎么变化?它可载货物的多少怎么变化? 学生:木材轻,重力变小,可以装载的货物变多。 教师:从浮力的角度看,把物体做成空心的办法,增大了可利用的浮力,而且这种古老的“空心”办法,可以增大漂浮物体可利用的浮力。 教师:密度比水大的下沉的物体有没有办法让它上浮或漂浮呢? [实验] 两个外形相同的铁罐子,一个空心,一个装满沙;同时按入水中,松手后实心的下沉,空心的上浮最终漂浮。 教师:铁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空心的铁罐子为什么能漂浮呢?可能是因为什么呢? 学生:因为它是空心的,F浮>G物,所以能上浮,最终能漂浮。 教师:要想让实心的铁罐子也漂浮,可以怎么办呢? 学生:把沙取出来,变成空心的。 教师:大家的想法是如何调节的铁罐子的浮沉的呢? 学生:F浮不变,挖空使G物变小,当F浮>G物,铁罐子自然就浮起来了。

八年级物理下册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练习及答案

物体的沉浮条件 一、选择题 1.关于铁球在水中的沉浮,有以下几句说法,正确的是 ( ) A、沉入水底的铁球一定是实心的; B、凡是铁球就会沉入水底; C、空心的铁球一定漂浮在水面; D、悬浮在水中的铁球一定是空心的. 2.一均匀物体恰能悬浮的水中,若将此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 ( ) A、大的一块下沉,小的上浮; B、大的一块上浮,小的下沉; C、两块仍悬浮在水中; D、两块都上浮到水面. 3.一艘轮船从海里驶入到河里,则 ( ) A、它受到的重力变小,浮力不变; B、它受到的重力变大,浮力不变; C、它受到的重力不变,浮力变小; D、它受到的重力不变,浮力不变. 4.一个空心金属球的质量是0.5kg ,体积是6×10-4m 3.把它投入水中,静止时它将 A 、漂浮在液面上 B 、悬浮在液面上 C 、沉入水底 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5.在水池中浮着一只木桶,木桶里装有石块.若把木桶中的石块拣出来扔在水池里,则水池的水面 将会( ) A 、上升 B 、下降 C 、不变 D 、条件不足,不能确定 6.一空心球,截面积如图2所示,球的总体积为V ,空心部分的体积是球总体积的1/4,当将此球 投入水中时,有1/4的体积露出水面,若将球的空心部分注满水,然后使其浸没水中,静止释放后,球将 A 、上浮 B 、下沉 C 、悬浮 D 、漂浮 二、填空题 7.有塑料球、木球和铁球各一个,当它们在水中静止时,如图3所示._________球一定是空心 的;__________球所受的浮力小于它的重力,木球所受的浮力_______于它的重力(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 8.如图4所示,漂浮在水池中的木块下悬吊着重物A .若把悬吊重物的绳子剪断,重物将沉入水底,这时水面________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将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图2 图 3 图4

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应用教案

《物体的浮沉条件与应用》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所在学校 课程名称初中八年级物理选用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授课课题物体的浮沉条件与应用授课章节第十章第三节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物体的浮沉条件与应用》是在学习了前两节《浮力》和《阿基米德定律》,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大小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以及物体浮沉条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理解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是如何改变浮力或重力来实现沉浮的。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体会物理就在我身边的科学理念,初步学会用浮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较扎实的掌握了浮力的基础知识,已经学习了系统的力学知识,对学过的浮力产生原因和阿基米德原理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本节课主要指导学生通过实验,归纳总结出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随着实验的总结、拓展,真正发挥了学生正常思维潜能,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科学的探究热情。并且搜集整理浮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又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②知道浮力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观察、分析,了解轮船是怎样浮在水面的。 ②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 社会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点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教学难点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教法学法教法:讲授法,实验演示法 学法:讨论法,实验法,归纳法 教学教具乒乓球、清水、盐水、橡皮泥、鸡蛋、密度计、长筒玻璃杯两个 注射器,输液管,气球,石头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练习题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练习题 一、填空题 1、一个质量是60g的鸡蛋悬浮在盐水中不动时,它受到的浮力是_____N,如果往盐水中注入清水,鸡蛋将_______。(填“下沉”“上浮”或“不动”)(g=10N/kg) 2、右图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独竹漂”的表演场景。若表演者脚 下的楠竹的质量为12kg,排开水的体积为0.06m3,则楠竹受到的 浮力为_____N,运动员和手中细竹竿共重_____N。(g=10N/kg) 3、刚倒入玻璃杯中的雪碧会产生很多小气泡。此时,将一些葡萄 干加入杯中,有些葡萄干会沉入杯底,这些葡萄干表面因吸附足够 的小气泡,受到的浮力_____重力,从而上浮;上浮到液面后,由于小气泡破裂,导致它们受到的浮力______重力,于是又沉入杯底(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一艘轮船从海里驶入河里,它受到的重力大小________,它受到的浮力_______,它排开水的体积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船要_______一些(填“上浮”、或“下沉”)。 5、饺子在水中煮一会儿会漂起来,是因为饺子受热膨胀,体积_______,受到的浮力_______,重力小于浮力,上浮到水面(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二、选择题 ()6、列四个情景中,受到的浮力增大的物体是 A.从深水处走向海岸沙滩的游泳者B.从长江驶入大海的轮船 C.海面下正在下沉的潜水艇D.在码头装载货物的轮船 ()7、A、B、C、D是四个体积、形状相同而材料不同的球,把它们投入水中 静止后的情况如下图所示,它们当中所受浮力最小的是 A.A球B.B球C.C球D.D球 ()8、把甲、乙两个质量相等的不同物体放入水中,它们静止 时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乙物体受到的浮力 B.甲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乙物体受到的浮力 C.甲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乙物体受到的浮力 D.无法判断谁受到的浮力大 ()9、一个很薄的塑料袋(质量不计)装满水,袋口扎紧后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读数是6N,若使塑料袋体积的2/3浸在水中称,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接近于 A.0N B.6N C.4N D.2N ()10、同一个鸡蛋先后放入水和盐水中静止时,鸡蛋 在图甲中漂浮、在图乙中沉底,如图所示。由此可知 A.甲图中的鸡蛋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 B.乙图中的鸡蛋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 C.甲、乙两图中鸡蛋受到的浮力大小相等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三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第一课时,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是:让学生知道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其应用。从这节课教材的地位来看,它是学生运用浮力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使浮力知识在这节课中得以升华与拓展。本节课是建立在上一节阿基米德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观察乒乓球在清水和盐水中的浮沉现象;通过简单的受力分析让学生加深对物体浮沉现象的认识,知道物体在不同状态下对应的浮力与重力大小关系,从而得出物体浮沉条件;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出改变物体浮沉两种的方法;通过实验演示和讲授可以帮助学生弄清楚轮船、潜水艇、气球与飞艇的工作原理。 二、学情分析 由于这节课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知识储备上看,学生已经学习了受力分析、二力平衡、阿基米德原理和浮力等相关知识。虽然他们在生活中已经对常见的物体的浮沉现象有了大致了解,但是毕竟没有经过系统学习,难免会有一些潜在的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意识,比如:物体的浮沉状态究竟有哪些?物体浮沉条件是怎样的?是不是重的物体就一定会下沉,而轻的物体就一定会上浮等等。而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就会一直困扰着学生。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较多的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活动,如:让他们多动手实验,多观察现象,留给他们足够多的时间去思考,真正帮助学生纠正认知上的错误,理解他们所学的知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的浮沉是由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决定的; (2)知道F浮<G,F浮>G,F浮=G这三个表达式的含义。能综合运用阿基米德原理、二力平衡等知识来讨论浮沉条件。 (3)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的工作原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和受力分析,得出物体的浮沉条件; (2)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和分析,了解轮船是怎样浮在水面上的以及浮力的其他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初步建立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重点确定: 物体的沉浮现象学生虽然在生活中常见,但对物体的浮沉现象和浮沉条件并不一定清楚明白,而这个结论又是本节课的后续教学基础,因此把物体的浮沉现象及学生对浮沉条件理解定为本节课重点;说到轮船的工作原理,学生也是略知一,但对轮船为什么能漂浮以及排水量的知识都存在认识误区,因此把轮船工作原理就定为本节课的第二个重点。 难点的确定: 由于物体的沉浮条件内容较多,如果学生对此理解不到位,就会直接影响到本节课的后续教学内容浮力应用的学习,所以把学生对该条件的理解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而学生在学习轮船、潜水艇的工作原理时,由于涉及到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这可能会造成学生思维上的混乱,因此把这部分知识也定为本节教学的难点。 五、教法: 采用学生探究和教师演示实验法、讲授法和谈话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策略设计

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其应用

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 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应用; 1. 通过收集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2. 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并能分析解决相应的物理问题 3. 了解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是怎样工作的,从而明确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教学重点 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况 煮饺子与汤圆,怎么判断熟了没? 二、知识讲解 (一)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判断方法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决定于物体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的大小1.浮沉条件通过受力分析 注意:漂浮时V排

2.物体浮沉的判断方法利用密度 注意:判断物体浮沉时,不局限于用某种方法,应根据题目所给条件选择最恰当的方法。上表中的物体应是实心的。 3.漂浮与悬浮的异同点 (1)相同的地方 物体在“漂浮”或“悬浮”时,都是静止状态,都受平衡力作用:F浮=G;即使 物体悬浮于跟容器相接触处,这时物体的底跟容器的底没有挤压作用。 (2)不同的地方 ①在液体中的位置不同。漂浮体总有一部分体积露出液面,它的上表面一定高于液面;但悬浮体上表面一般低于液面,最高也只能跟液面相平。 ②V排与V物的大小关系不同。漂浮体有V漂〈V物;悬浮体有V悬排=V物。三者关系为V漂排〈V物=V悬排。 ③ρ物与ρ液的大小关系不同。漂浮体有ρ物〈ρ漂液;悬浮体有ρ物=ρ悬液。三者 关系为:ρ悬液=ρ物< ρ漂液。 综上分析可知,浸在液体里的物体,不论是在“上浮”或“下沉”的过程中还是在

“漂浮”或“悬浮”的静止状态下,都受到重力和液体竖直向上的浮力作用,都遵守阿 基米德原理。 (二)浮沉条件的应用 1.轮船:物体漂浮条件的应用。视频1、2 (1)轮船在不同的水中(如江水、海水)都处在漂浮状态所受浮力相等; (2)轮船排水量是指轮船排开水的质量。 根据物体漂浮条件可知:F浮=G物+G船;G排=G物+G船;m排=m物+m船 2.潜水艇:靠改变自身重力实现浮与沉视频 注意:潜水艇在水下时浮力不变,充水时,重力增大,当重力大于浮力则下沉;排水时,重力减小,当重力小于浮力则上浮。 3.气球:升空时气球里充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返回时放掉一部分气体,使气球的体积变小,浮力减小且小于重力。视频 4.密度计:物体漂浮条件的应用 注意:密度计是用来测量液体的密度,密度计在不同的液体中所受浮力相同,因此在密度大的液体中排开的液体的体积小,所以密度计刻度上小下大。 比较:探测气球和热气球浮沉原理 盐水选种:配置盐水,使其密度小于优质种子的密度而大于劣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三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第一课时,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是:让学生知道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其应用。从这节课教材的地位来看,它是学生运用浮力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使浮力知识在这节课中得以升华与拓展。本节课是建立在上一节阿基米德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观察乒乓球在清水和盐水中的浮沉现象;通过简单的受力分析让学生加深对物体浮沉现象的认识,知道物体在不同状态下对应的浮力与重力大小关系,从而得出物体浮沉条件;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出改变物体浮沉两种的方法;通过实验演示和讲授可以帮助学生弄清楚轮船、潜水艇、气球与飞艇的工作原理。 二、学情分析 由于这节课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知识储备上看,学生已经学习了受力分析、二力平衡、阿基米德原理和浮力等相关知识。虽然他们在生活中已经对常见的物体的浮沉现象有了大致了解,但是毕竟没有经过系统学习,难免会有一些潜在的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意识,比如:物体的浮沉状态究竟有哪些?物体浮沉条件是怎样的?是不是重的物体就一定会下沉,而轻的物体就一定会上浮等等。而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就会一直困扰着学生。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较多的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活动,如:让他们多动手实验,多观察现象,留给他们足够多的时间去思考,真正帮助学生纠正认知上的错误,理解

他们所学的知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的浮沉是由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决定的;(2)知道F浮<G,F浮>G,F浮=G这三个表达式的含义。能综合运用阿基米德原理、二力平衡等知识来讨论浮沉条件。 (3)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的工作原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和受力分析,得出物体的浮沉条件; (2)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和分析,了解轮船是怎样浮在水面上的以及浮力的其他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初步建立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物体的沉浮现象学生虽然在生活中常见,但对物体的浮沉现象和浮沉条件并不一定清楚明白,而这个结论又是本节课的后续教学基础,因此把物体的浮沉现象及学生对浮沉条件理解定为本节课重点;说到轮船的工作原理,学生也是略知一,但对轮船为什么能漂浮以及排水量的知识都存在认识误区,因此把轮船工作原理就定为本节课的第二个重点。 难点的确定: 由于物体的沉浮条件内容较多,如果学生对此理解不到位,就会直接影响到本节课的后续教学内容浮力应用的学习,所以把学生对该条件的理解确定为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物体浮沉条件教学设计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物体浮沉条件教学设计第三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1课时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2.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的原理。 3.通过浮沉条件的实际应用,了解物理知识在生产与生活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 1.通过物体的浮沉现象的实验研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实验研究能力。 2.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树立以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物理问题的思想,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与合作的精神。

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及浮力的应用。难点: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及浮力的应用。【教学准备】或【实验准备】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橙子、土豆、西红柿、塑料袋。 学生用:烧杯、水、盐、牙膏皮、西红柿、纸杯、气球、铁钉、小瓶、泡沫、 酒精灯、塑料袋。 1 2 3 4 5

【板书设计】 第三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一.物体的浮沉条件:物的总重来实现漂浮。上浮F浮>G物漂浮 F浮 = G物 2.密度计悬浮F浮=G物 3.水艇:依靠改变自身重力来下沉F浮<G物最终沉底实现在水中的浮沉。二.应用 4.气球和飞艇:ρ气<ρ空气,使1.轮船:把物体作为“空心”的它受到的F浮>G物而升空。办法来增大浮力,使浮力等于船和货 【教学反思】 一、的“亮点” 1、本节课教学设计是源于生活、激发兴趣,创设情境、引发冲突,动手、体验探究,学以致用。 2.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展开教学,实验器材充分、目的明确,能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得到了锻炼,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提升对的认识,真正发挥了学生的正常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学案

第三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学案 【学习目标】 1、能描述物体的浮沉条件并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2、了解应用并运用浮沉条件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预习展示】 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用公式表示为F 浮 =_______=__________。 2.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它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___________,即V 排=V 物 3.当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时,它排开液体的体积_______________。即 4. 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哪个因素有关( ) A.物体的形状 B.物体的密度 C.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D.物体在液体中所在的深度 5. 潜水艇由海面下10米深处潜至20米深处的过程中( ) A.它受到的压强增大,浮力不变 B.它受到的压强增大,浮力都不变 C.它受到的压强浮力都增大 D.它受到的压强不变,浮力减小. 【课堂导学】 1、当把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的作用,如图甲所示,请在乙、丙、丁图中画出浮力和重力(注意力的大小哦)。 甲乙丙丁 当F 浮>G 物 时,物体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物体上浮,会露出液面一部分体积, 最终漂浮在液面上,如图乙所示. 当F 浮=G 物 时,这两个力相互抵消,物体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会悬浮在原来 的位置,如图丙所示. 当F 浮

部的支持力,如图丁所示. 拓展提示:(遇到难题别忘了求助呀!) 另外:物体的重力G 物可表示为:G 物=ρ物 gV 物,排开液体的重力G 排可表示为 G 排=ρ 液 gV 排,又因F 浮=G 排,所以F 浮=ρ 液 gV 排,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V 物=V 排, 所以: 当F 浮>G 物时,即ρ液 gV 排>ρ 物 gV 物,可得出ρ液>ρ 物 时,物体上浮,最终漂浮 在液面上。 当F 浮=G 物时,即ρ液gV 排=ρ物 gV 物,可得出ρ 液 =ρ 物 时,物体悬浮在液体中。 当F 浮F 浮或ρ 物>ρ 液 ,物体 。 2、阅读课本上的内容,并回答下列问题: ⑴、铁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为什么轮船还可以浮在水面上呢? 从浮力的角度看,轮船采用了_______法增大浮力,从而使轮船漂浮在水面上。这种办法的好处是:比同体积的实心体重力______(填“大”或“小”),而且还可以使排开更多的水,所以受到的浮力比同体积的实心体受到的浮力_______(填“大”或“小”)。 轮船的大小通常用________来表示.排水量就是轮船________时排开水的_________。如果一艘轮船,它的排水量是1×104t,在密度为1×103kg/m 3的河水中航行,根据物体漂浮的条件(F 浮 =G 物 ),它满载时排开河水的体积是 ___________m 3,如果在密度为1.03×103kg/m 3的海水中,所排开的海水的体积比河水的体积______(填“大”或“小”),如果从河流驶入大海,它将_______一些(填“上浮”或“下沉”)。 ⑵、潜水艇是怎样实现上浮与下潜的? 潜水艇两侧有______,向水舱中充水时,潜水艇的重力逐渐_______。当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