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前赤壁赋语段练习答案

(完整版)前赤壁赋语段练习答案

(完整版)前赤壁赋语段练习答案
(完整版)前赤壁赋语段练习答案

前赤壁赋练习

班级姓名学号

一、语段练习

(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9题。(21分)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槊:长矛。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下:下面。

C、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藏:宝藏。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通“缭”,缭绕。2、下列句中加粗的词,是意动用法的一项是()(2分)

A、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侣鱼虾而友麋鹿D、哀吾生之须臾

3、译句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这不是曹操围困周瑜的地方吗?

B、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本来是一世的英雄啊,现在又在何处呢?

C、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江水是这样不停地奔流,但其实没有流走。

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这是自然界的无穷无尽的宝藏。

4、作者用曹操的典故,其用意是()(2分)

A、赞颂曹操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B、同情曹操不遇于时。

C、慨叹人生无常。D、借曹操自比,表明自己被贬的心志。

5、苏子用月与水作比,阐明了什么道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B、阐明物各有主的道理。

C、阐明无欲即无私的道理。D、阐明物质不灭的道理。

6、对这两段文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主客问答,是赋体中传统的表现手法,主和客都是作者的化身。

B、作者认为,清风明月,可以随意拾取,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合而为一的心灵净化的境界。C、第一段把物和人对比着写,突出了人的渺小,为第二段人的超脱埋下伏笔,形成了反差。

D、这两段,写历史事件,写眼前之景,写主客问答,联想丰富,转换自然。

7、填出下列各句的作者。(1分)

甲:月明星稀,乌鹊南飞_______。乙: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_______。

8、(3分)主客对话中,客列举曹操的事例的作用是

9、(4分)苏子以水与月举例,既有比喻论证,又有对比论证,其表达作用是

。这段对话体现了苏子怎样的胸怀

二、文学常识填空(2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之一。本文选自《经进东坡文集事略》,运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表现了他的情怀。赋是一种

的文体。

三、重点字、词、句练习(68分)

(一)找出通假字,并解释。(3分)

1、举酒属客举匏尊以相属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3、山川相缪

4、杯盘狼籍

5、举匏尊以相属

(二)找出活用的词并解释。(4分)

1、歌窈窕之章扣舷而歌之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3、正襟危坐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8、侣鱼虾而友麋鹿

(三)找出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2分)

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2、凌万顷之茫然

(四)按要求解释句中一词多义的词的意思。(32分)

1、望:(1)七月之望(2)望美人兮天一方

2、歌:(1)扣舷而歌(2)歌曰(3)倚歌而和之

3、如:(1)纵一苇之所如(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3)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4、然:(1)其声呜呜然(2)何为其然也

5、长:(1)抱明月而长终(2)而卒莫消长也

6、于:(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2)月出于东山之上(3)徘徊于斗牛之间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5)托遗响于悲风

7、而:(1)羽化而登仙(2)扣舷而歌(3)倚歌而和之(4)正襟危坐而问之

(5)侣鱼虾而友麋鹿(6)逝者如斯而未偿往也(7)耳得之而为声

8、之:(1)凌万顷之茫然(2)扣舷而歌之(3)倚歌而和之(4)哀吾生之须臾

9、其:(1)而不知其所止(2)其声呜呜然(3)何为其然也(4)方其破荆州

(五)写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9分)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2、徘徊于斗牛之间

3、何为其然也

4、而今安在哉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6、而又何羡乎

7、凌万顷之茫然8、是造物之无尽藏也。

9、渺渺兮予怀

(六)解释加点的词。(10分)

1、七月既.望()

2、白露横.江()

3、纵.一苇之所如()

4、凌.万顷之茫然()

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6、渺渺

..兮予怀()

7、倚.歌而和.之()()8、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9、正襟危.坐()10、方.其破.荆州()()

11、固.一世之雄也()12、哀.吾生之须臾()

13、知不可乎骤.得()14、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5、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

(七)翻译。(8分)

⑴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⑵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⑶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⑷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八)理解文中出现的成语的含义。

1、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

2、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3、世独立:脱离社会,独自生活,不跟别人往来。

4、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就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5、杯盘狼藉: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

〖参考答案〗

1:B2:C3:A(此句应译为“这不是曹操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

4:C(此时,苏轼被贬谪居于黄州,心情压抑,但又能豁然释怀,希望朝廷能重新起用自己,这种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反映在作品中,作者只能慨叹人生之无常。)

5:A(作者主要感情是慨叹人生无常,因而他的眼中景胸中情都是感情的客体,由变与不变来比喻自己的身世。)

6:C(不是“埋下伏笔”。)

7:甲:曹操乙:孔子

一、文学常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选自《经进东坡文集事略》,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当时,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心情十分苦闷。同年,他先后两次游览黄州的赤鼻矶,“借地抒情”,相继写下了《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诗文。本文是《前赤壁赋》,作者运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表现了他力求排遣苦闷、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二、重点字、词、句

(一)通假字

1、举酒属客举匏尊以相属(属,通“嘱”劝酒)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

3、山川相缪(缪,通“缭”连结、盘绕)

4、杯盘狼籍(籍,通“藉”,凌乱)

5、举匏尊以相属(尊,通“樽”,酒杯)

(二)词类活用

1、歌窈窕之章扣舷而歌之(歌,名作动唱)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使……起舞;泣,使……哭泣)

3、正襟危坐(正,形作动整理)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名作状向南)

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名作状,向西、向东)

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下、东:名作动,攻占,向东进军、东下)

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作动,打鱼砍柴)

8、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友:意动用法以……为伴、以……为友)

(三)古今异义

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2、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四)一词多义

1、望:

七月之望(名词,阴历的每月十五日)

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向远处看)

2、歌:

扣舷而歌(唱)

歌曰(歌词)

倚歌而和之(歌声)

3、如:

纵一苇之所如(往)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像)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像)

4、然:

其声呜呜然(……的样子,像声词词尾)

何为其然也(这样)

5、长:

抱明月而长终(永远)

而卒莫消长也(增长)

6、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

月出于东山之上(从)

徘徊于斗牛之间(在)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

托遗响于悲风(给)

7、而:

羽化而登仙(表承接)

扣舷而歌(表修饰)

倚歌而和之(表修饰)

正襟危坐而问之(表修饰)

侣鱼虾而友麋鹿(表并列)

逝者如斯而未偿往也(表转折)

耳得之而为声(表因果)

8、之:

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词)

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

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

哀吾生之须臾(助词,取独)

9、其:

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

其声呜呜然(代词,那)

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

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

(五)特殊句式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宾短语后置)

2、徘徊于斗牛之间(介宾短语后置)

3、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

4、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

6、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

7、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

8、是造物之无尽藏也。(判断句)

9、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

三、成语

1、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

2、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3、世独立:脱离社会,独自生活,不跟别人往来。

4、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就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5、杯盘狼藉: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

四、其他重点字词

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白露横江(笼罩)

纵一苇之所如(纵:任,如:往)

凌万顷之茫然(越过)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浩浩:广阔,辽远;冯虚:凌空、凭空)

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

倚歌而和之(倚:循,依;和:唱和)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缕:细丝)

正襟危坐(端正)

方其破荆州(方,当)

固一世之雄也(本来)

哀吾生之须臾(片刻)

知不可乎骤得(骤:突然;骤得轻易得到)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曾:竟,连……都……;一瞬:一眨眼,比喻时间短暂)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共同享用)

五、重点句子翻译

⑴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翻译:___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__

⑵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翻译:__同仙人一起遨游,与明月一起长存___

⑶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翻译:__如果从那变动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

⑷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翻译:___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___

前赤壁赋原文及赏析翻译

前赤壁赋 宋代: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冯通:凭)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 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 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 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 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 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

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共适一作: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2965 辞赋精选,高中文言文,古文观止,写景,饮酒,感叹,哲理 译文及注释 佚名 译文 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诵着与明月有关的文章,歌颂窈窕这一章。不多时,明月从 东山后升起,徘徊在斗宿与牛宿之间。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 任凭小船儿在茫无边际的江上飘荡,越过苍茫万顷的江面。(我的情思)浩荡,就如同凭 空乘风,却不知道在哪里停止,飘飘然如遗弃尘世,超然独立,成为神仙,进入仙境。 这时候喝酒喝得高兴起来,用手叩击着船舷,应声高歌。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呵香 兰船桨,迎击空明的粼波,逆着流水的泛光。我的心怀悠远,想望伊人在天涯那方”。有 吹洞箫的客人,按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尾声凄切、婉转、悠长,如同不断的细丝。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提示语的标点练习--四单元主题

提示语的标点练习 熟记加标点口诀: 总结儿歌: 提示语在前面,冒号引号紧相连; 提示语在后面,后面画个小圆圈; 提示语在中间,画个逗点在后面。 例如: (1)小明说:“今天好热啊,你都出汗了。” (2)“今天好热啊,”小明说,“你都出汗了。” (3)“今天好热啊,你都出汗了。”小明说。 练习: 1、爸爸说今天你在干什么 2、小明你昨天为什么没有上学老师问 3、小丽摇了摇头小声说我不知道 4、再见表妹一边向我摇手,一边对我说下次再来和你玩 5、妈妈大声质问妹妹你放学为什么不回家 6、是你吗爸爸叹了口气说小林为什么不说话 7、我高兴地说今天玩得真开心 8、太美了姐姐高兴地说这儿真是太美了 9、你怎么啦老师问为什么哭呀 10、这个玩具真好玩弟弟高兴地说 一、照样子,改一改。 例1: 我兴高采烈地说:“今天我们小组胜利了。” “今天我们小组胜利了。”我兴高采烈地说。 1.妈妈亲切地问:“这次你有信心成功吗?” 2.他轻轻地说:“我买不起,我的钱不够。”

3.小华告诉我:“我的《儿童时代》先借给你看。” 例2:“秋天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我感叹道。 我感叹道:“秋天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1. “爱护花草树木,人人有责。”老师和蔼可亲地说。 例3: “爱护花草树木,人人有责。”老师和蔼可亲地说。 “爱护花草树木,”老师和蔼可亲地说,“人人有责。” 1.妈妈对我说:“我今晚要加班,不回家吃饭了。” 2.小华对小丽说:“明天我们班要参加区文艺会演,我得早点到校排演。” 3.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我会怕廉将军吗?” 1、比赛快要开始了□我一边递饮料给哥哥一边问□这次你能得冠军吗□ 2、他接过那张人民币□观察了一阵□肯定地说□对□是张假钱□得销毁它□ 3、□外婆□别补了□快去睡觉吧□我心疼地对外婆说□ 4、□昨天……昨天我数学考了60分□我支支吾吾地回答□ 5、□班长□我一个人扫这么大块地方□来不及□周玲委屈地嘟囔道□她们仨才擦一块黑板□ 6、□不□你误会了□他解释着□我不是残疾人□ 7、他顽皮地眨了眨眼□说□哈哈□我就知道会这样□ 8、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高一语文《赤壁赋》课文全解

高一语文《赤壁赋》课文全解 《赤壁赋》全解 前赤壁赋【原文】 壬(rén)戌(xū)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 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zhǔ)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shǎo) 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dǒu )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xián]而歌之。歌曰:“桂棹(zhào)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hè)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niǎo],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苏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liáo),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zhú)舻(lú)千里,旌(jīng)旗蔽空,酾(shi)酒临江,横槊(shuò)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qiáo)于江渚(zhǔ)之上,侣鱼虾而友麋(mí)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páo)樽以相

属(zhǔ)。寄蜉(fú)蝣(yóu)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sù)。哀吾生之须臾(yú),羡长江之无穷。挟(xié)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zhǎng)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zàng)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zhǎn)更(gēng)酌(zhuó)。肴(yáo)核既尽,杯盘狼藉(jí)。相与枕藉(jiè)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注释】 [1]选自《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卷一,这篇散文是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所作。因后来还写过一篇同题的赋,故称此篇为《前赤壁赋》,十月十五日写的那篇为《后赤壁赋》。赤壁:实为黄州赤鼻矶,并不是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旧址,当地人因音近亦称之为赤壁,苏轼知道这一点,将错就错,借景以抒发自己的怀抱。 [2]壬戌:宋神宗元丰五年,岁在壬戌。 [3]既望:既,过了;望,农历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 [4]徐:舒缓地。

赤壁赋赏析

赤壁赋赏析(一): 走出心灵的阴霾 ──佳作《赤壁赋》赏析 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因乌台诗案,苏轼被贬黄州。为了排遣内心的苦闷,他除了礼佛参禅,就去赤壁矶头欣赏自然,畅游长江。佛道思想的影响、天地灵气的启迪与对历史人物的深思,使苏子逐渐走出心灵的阴霾。而其重要的标志,就是这篇震烁古今的名篇──《赤壁赋》。 文章开篇描述一幅如诗如画的月夜秋江美景:凉爽的秋风徐徐吹来,江面上荡起漾漾的微波,一轮明月从东山冉冉升起,月光下的薄雾如轻纱般笼罩在江面上,水天一色,浩浩渺渺,茫无际涯。应对迷人的景色,作者忘情地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情个自禁地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人间的一切烦恼、个人的不幸遭遇都一下子抛于脑后,他进人到一种飘飘欲仙的陶醉状态,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拘组词 而正当饮酒乐甚的时候,箫声响起。这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箫声,其实正是苏轼心迹的折射。作者忘情于月夜秋江,但没有忘身。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桂棹兰桨是文人的自喻,美人是理想君主的象征。苏轼扣舷而歌的喜悦背后隐藏着一抹哀愁──一个不被重用反遭迫害的落魄文人的幽怨。借客之箫声,他奏响了一支哀婉、凄切的心曲,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如潜蛟舞于幽壑,如嫠妇泣于孤舟,从而给原本优美的景色涂上一层淡淡的悲哀,为下文的主客问答奠定了基调。 值得注意的是,赋文中的主客未必是两人,问答本身兴许就是苏轼内心的自我剖白。此时此景,作者精骛八极,心游万仞,从眼前的赤壁,联想到三国的曹操,其用意颇深。曹操固一世之雄,曾破荆州下江陵,曾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结果不也有困于周郎之时?而今安在哉?两相比较,自己但是一个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的官宦小吏,曹公的身份、功业与自己可谓判若云泥。突然间,苏轼意识到了自己的渺小,仿佛一个寄生在天地之间小虫儿字里行间,虽流露出人生短暂的思想,而实质却是其心理变化的一个转折──消极的思想深处正在酝酿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的内心骚动。只是,这飞仙与明月并非什么求仙隐逸,而是文人早年忠君报国、经世济时的理想。知不可乎骤得,苏轼此时才恍然明白,当年进谏神宗皇帝所说的欲速则不达正印证在了自己的身上。

三年级提示语在不同位置标点符号专项训练题和答案

三年级提示语在不同位置标点符号专项训练题和答案 姓名: 二、练习: 1、我开心地说今天天气真不错 真的吗我认为会下雨弟弟不同意地说 真的吗弟弟不同意地说我认为会下雨2、小明对我说我已经会骑自行车了你会吗 你太棒了我还不会我羡慕地说 我已经会骑自行车了小明对我说你会吗3、智聪回来了吗老师一进课室就问 小明说我没看见他妈妈说他身体不舒服

我没看见小明说他妈妈说他身体不舒服 4、快点起床要迟到了妈妈大声对我喊 我懒洋洋地说今天不是星期天吗假期还没有过完了 今天不是星期天吗我懒洋洋地说假期还没有过完了5、今天要补中秋节的课起来吧妈妈说 不是吧假期那么快就过完了我的作业还没有做完了怎么办我急得哭着说 老师我的作业放在家里没有带回来小明低着头说我下次一定会带回来的 6、我来到学校听到数学老师在广播里说假期没有完成作业的同学全部出来班主任记一下名字 假期没有完成作业的同学全部出来班主任记一下名字数学老师在广播里说 假期没有完成作业的同学全部出来数学老师在广播里说班主任记一下名字 7、老师说能打电话让家长送过来吗 我家没有人在但我有听写的小明说 我家没有人在小明说但我有听写的小明说 9、老师说好吧老师相信你你下午把作业带回来呀

好吧老师相信你老师说你下午把作业带回来呀10、我骄傲地说爸爸我会了你放手吧 11、我真要放手了你马上就会摔倒的爸爸说 放心吧我自信满满地说我肯定不会倒的 7、我哭着说妈妈,我错了妈妈抱着我亲了一下我的额头说宝贝你知不知道妈妈今天有多着急以后再也不能任性了知道吗不哭了知错能改还是一个好孩子 8、妈妈笑咪咪地望着我问妞想吃吧 9、想吃得自己做我来教你吧妈妈说到 10、噢耶太棒了我暗暗叫好 11、谁知妈妈却说妞妞妈妈不骗你是焦点会好吃一点 12、妈妈见了哈哈大笑到妞妞那是黑胡椒汁呀啊怎么会我尖叫到原来我把胡椒粉当成巧克力酱了 13、华老师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说做每样事都要从基本功开始

《赤壁赋》原文与翻译对照

《赤壁賦》原文與翻譯對照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知,淩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禦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蕩著船兒,在赤壁下游玩。清風緩緩吹來,水面波浪不興。舉起酒杯,勸客人同飲,朗頌《月出》詩,吟唱“窈窕”一章。一會兒,月亮從東邊山上升起,徘徊在鬥宿、牛宿之間。白濛濛の霧氣籠罩江面,水光一片,與天相連。任憑水船兒自由漂流,浮動在那茫茫無邊の江面上。江在曠遠啊,船兒象淩空駕風而行,不知道將停留到什麼地方;飄飄然,又象脫離塵世,無牽無掛,變成飛升仙果の神仙。 於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嫋嫋,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這時候,喝著酒兒,心裏十分快樂,便敲著船舷唱起歌來。唱道:“桂木做の棹啊蘭木做の槳,拍擊著澄明の水波啊,在月光浮動の江面逆流而上。我の情思啊悠遠茫茫,瞻望心中の美人啊,在天邊遙遠の地方。”客人中有會吹洞簫の,隨著歌聲吹簫伴奏,簫聲嗚咽,象含怨,象懷戀,象抽泣,象低訴。吹完後,餘音悠長,象細長の絲縷延綿不斷。這聲音,能使深淵裏潛藏の蛟龍起舞,使孤獨小船上の寡婦悲泣。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鬱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裏,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於悲風。” 我有些憂傷,理好衣襟端正地坐著,問那客人說:“為什麼奏出這樣悲涼の聲音呢?”客人回答說:“‘月光明亮星星稀少,一只只烏鴉向南飛翔’,這不是曹孟德の詩句嗎?向西望是夏口,向東望是武昌,這兒山水環繞,草木茂盛蒼翠,不就是曹操被周瑜打敗の地方嗎?當他占取荊州,攻下江陵,順江東下の時候,戰船連接千裏,旌旗遮蔽天空,臨江飲酒,橫握著長矛吟詩,本是一時の豪傑,如今在哪里呢?何況我和你在江中の小洲上捕魚打柴,以魚蝦為伴侶,以麋鹿為朋友;駕著一只小船,舉杯互相勸酒;寄託蜉蝣一般短暫生命在天地之間,渺小得象大海裏の一粒小米。哀歎我們生命の短促,羡慕長江の無窮無盡。願與神仙相伴而遨遊,同明月一道永世長存。知道這種願望是不能突然實現の,只好把這種無可奈何の心情寄託於曲調之中,在悲涼の秋風中吹奏出來。”

赤壁赋原文与翻译对照

赤壁赋原文与翻译对照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赤壁赋》原文与翻译对照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知,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荡着船儿,在赤壁下游玩。清风缓缓吹来,水面波浪不兴。举起酒杯,劝客人同饮,朗颂《月出》诗,吟唱“窈窕”一章。一会儿,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白蒙蒙的雾气笼罩江面,水光一片,与天相连。任凭水船儿自由漂流,浮动在那茫茫无边的江面上。江在旷远啊,船儿象凌空驾风而行,不知道将停留到什么地方;飘飘然,又象脱离尘世,无牵无挂,变成飞升仙果的神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这时候,喝着酒儿,心里十分快乐,便敲着船舷唱起歌来。唱道:“桂木做的棹啊兰木做的桨,拍击着澄明的水波啊,在月光浮动的江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瞻望心中的美人啊,在天边遥远的地方。”客人中有会吹洞箫的,随着歌声吹箫伴奏,箫声呜咽,象含怨,象怀恋,象抽泣,象低诉。吹完后,余音悠长,象细长的丝缕延绵不断。这声音,能使深

渊里潜藏的蛟龙起舞,使孤独小船上的寡妇悲泣。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我有些忧伤,理好衣襟端正地坐着,问那客人说:“为什么奏出这样悲凉的声音呢?”客人回答说:“‘月光明亮星星稀少,一只只乌鸦向南飞翔’,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句吗?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这儿山水环绕,草木茂盛苍翠,不就是曹操被周瑜打败的地方吗?当他占取荆州,攻下江陵,顺江东下的时候,战船连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临江饮酒,横握着长矛吟诗,本是一时的豪杰,如今在哪里呢?何况我和你在江中的小洲上捕鱼打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驾着一只小船,举杯互相劝酒;寄托蜉蝣一般短暂生命在天地之间,渺小得象大海里的一粒小米。哀叹我们生命的短促,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愿与神仙相伴而遨游,同明月一道永世长存。知道这种愿望是不能突然实现的,只好把这种无可奈何的心情寄托于曲调之中,在悲凉的秋风中吹奏出来。”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

三年级提示语在不同位置标点符号专项训练题和答案

三年级标点符号专项训练题 1、爸爸走过来把我扶起来说这样是不行的你必须要先把车头扶正身子坐直眼睛平视前方脚用力蹬这样自行车就不会重心不稳了 2、我就骄傲地说爸爸我会了你放手吧 3、爸爸说我真要放手了你马上就会摔倒的 4、我自信满满地说放心吧肯定不会的 5、爸爸仿佛看出了我的心思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失败是成功之母如果轻言放弃是不可能成功的 6、泡泡就爆炸开来了好像故意在逗我说我是隐形的哦你看不见我 7、我哭着说妈妈,我错了妈妈抱着我亲了一下我的额头 说宝贝你知不知道妈妈今天有多着急以后再也不能任性了知道吗不哭了知错能改还是一个好孩子 8、妈妈笑咪咪地望着我问妞想吃吧 9、想吃得自己做我来教你吧妈妈说到 10、噢耶太棒了我暗暗叫好 11、谁知妈妈却说妞妞妈妈不骗你是焦点会好吃一点 12、妈妈见了哈哈大笑到妞妞那是黑胡椒汁呀啊怎么会我尖叫到原来我把胡椒粉当成巧克力酱了 13、华老师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说做每样事都要从基本功开

标点符号专项训练答案 1、爸爸走过来,把我扶起来,说:“这样是不行的,你必须要先把车头扶正,身子坐直,眼睛平视前方,脚用力蹬,这样自行车就不会重心不稳了。” 2、我就骄傲地说:“爸爸,我会了,你放手吧!” 3、爸爸说:“我真要放手了,你马上就会摔倒的。” 4、我自信满满地说:“放心吧,肯定不会的!” 5、爸爸仿佛看出了我的心思,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失败是成功之母’,如果轻言放弃,是不可能成功的。” 6、泡泡就爆炸开来了,好像故意在逗我说:“我是隐形的哦,你看不见我。” 7、我哭着说;“妈妈,我错了!”妈妈抱着我,亲了一下我的额头说:“宝贝,你知不知道妈妈今天有多着急,以后再也不能任性了,知道吗?不哭了,知错能改,还是一个好孩子!” 8、妈妈笑咪咪地望着我,问:“妞,想吃吧?” 9、“想吃得自己做,我来教你吧!” 妈妈说到。 10、“噢耶,太棒了!”我暗暗叫好。 11、谁知妈妈却说:“妞妞,妈妈不骗你,是焦点会好吃一点。” 12、妈妈见了,哈哈大笑到:“妞妞那是黑胡椒汁呀!”“啊,怎么会?”我尖叫到,原来,我把胡椒粉当成巧克力酱了。 13、华老师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说:“做每样事都要从基本功开始,你听过《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吗?” “没听过。” “那达·芬奇这个人你应该听说过吧?”华老师接着说。 “怎么会没听过呢?”我接着说,“达·芬奇是伟大的艺术家,他画的画的《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成了全世界人民非常喜欢的名画。” 老师竖起大拇指对我说:“没错,看来你知道的还挺多的,但

后赤壁赋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后赤壁赋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后赤壁赋》,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在被贬谪黄州时所作的一篇散文,是《前赤壁赋》的姐妹篇。本篇是《前赤壁赋》的继续。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与前篇毫无二致,但是笔墨全不相同。全文以叙事写景为主,主要写江岸上的活动,具有诗情画意。后赤壁赋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整理的后赤壁赋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后赤壁赋 作者: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1),将归于临皋(2)。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3)。霜露既降,木叶(4)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5)。 已而(6)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7)?”客曰:“今者薄暮(8),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9)。顾安所得酒乎(10)?”归而谋诸妇(11)。妇曰:“我有斗(12)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13)。”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14)。江流有声,断岸千尺(15),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16)!予乃摄衣(17)而上,履巉岩(18),披蒙茸(19),踞(20)虎豹,登虬龙(21),攀栖鹘(22)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23)。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

(24),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25)悄然(26)而悲,肃然(27)而恐,凛乎其不可留(28)也。反(29)而登舟,放(30)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31)。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32)。适有孤鹤,横江东来(33)。翅如车轮,玄裳缟衣(34),戛然(35)长鸣,掠(36)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37)。梦一道士,羽衣蹁跹(38),过临皋之下,揖予(39)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40)而不答。“呜呼!噫嘻(41)!我知之矣。畴昔之夜(42),飞鸣而过我(43)者,非子也邪(44)?”道士顾(45)笑,予亦惊寤(46)。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后赤壁赋文言文翻译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吴淞江的鲈鱼。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几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 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

前后赤壁赋鉴赏浅议

前后赤壁赋鉴赏浅议 [摘要] 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先后于七月十七日和十月十六日与朋友在游黄州赤壁时分别写下《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成为宋朝文学家苏轼写的两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中主要从情境创设方面反映了作者意在借助孟秋和初冬之景表达对宇宙人生的豁达乐观的态度以及悲观失望政治不得志的感伤色彩。 [关键词] 苏轼《赤壁赋》情景 苏轼被贬官黄州期间于元丰五年孟秋七月草木丰实之际和初冬十月景瘦神凄之时夤夜泛舟游于赤壁后分别写下《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虽然游玩是古代士大夫的闲情逸趣,但也反映了作者在被贬官期间为暂时逃避政治上的巨大压力,想在山水间寻找慰藉以缓解压抑的心情。这两篇赋的主旨表现了作者对宇宙人生能保持豁达乐观的态度而能从悲观失望中摆脱出来,但由于作者政治上的屡遭挫折使豁达乐观染上了浓郁的感伤色彩。 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在情景的清晰与模糊方面也表现得有所差异。前者的情景描写相对淡化属于较为模糊的情景而后者在情景的处理方面则便显得历历在目属于较为清晰的,二者无形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它们在动静态的描写方面也有所体现。前者静态的自然情景反映衬了人物彼此不断地交谈所呈现的动态情景营造出“人在画中游”的美好氛围。而后者人物描写几乎没有,相反环境描写则有动有静。从“江流”到“断岸”,从“山高”到“月小”以及从“草木”到“孤鹤”都给人一种十分跳跃的自然情景。所以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仍对现代写作有深远的影响。前赋的情景描写让人感受到作者的平淡心态,之后以环境为切入点开启了主客之间的对话,以对话掀起了整个故事的高潮并使作者的情感随之达到顶峰。后赋则主要写的是环境的变化多端拉动着清节的转变。前后《赤壁赋》的着眼点在很多方面也是不同的,就写作方面的不同来分析,前赋注重对话是以主客问答的形式行文,而后赋则更多的写作用在了写景方面。但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抒发作者复杂的心情。另外在对于主旨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前赋利用对话直接写情而后赋则借景抒情。作者采取了“全知全能”视角将情景完整的一一展现出来使我们感觉对故事的嫩荣了然于心。总而言之,苏轼所“赋”之赤壁从异景、异情、异样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等多个方面呈现出这两篇赋给人的美妙之感。

(完整)三年级提示语在不同位置标点符号专项训练题和答案

语言描写中人物对话标点的运用 姓名: 二、练习: 1、我开心地说今天天气真不错 真的吗我认为会下雨弟弟不同意地说 真的吗弟弟不同意地说我认为会下雨2、小明对我说我已经会骑自行车了你会吗 你太棒了我还不会我羡慕地说 我已经会骑自行车了小明对我说你会吗3、智聪回来了吗老师一进课室就问 小明说我没看见他妈妈说他身体不舒服 我没看见小明说他妈妈说他身体不舒服4、快点起床要迟到了妈妈大声对我喊

我懒洋洋地说今天不是星期天吗假期还没有过完了 今天不是星期天吗我懒洋洋地说假期还没有过完了5、今天要补中秋节的课起来吧妈妈说 不是吧假期那么快就过完了我的作业还没有做完了怎么办我急得哭着说 老师我的作业放在家里没有带回来小明低着头说我下次一定会带回来的 6、我来到学校听到数学老师在广播里说假期没有完成作业的同学全部出来班主任记一下名字 假期没有完成作业的同学全部出来班主任记一下名字数学老师在广播里说 假期没有完成作业的同学全部出来数学老师在广播里说班主任记一下名字 7、老师说能打电话让家长送过来吗 我家没有人在但我有听写的小明说 我家没有人在小明说但我有听写的小明说 9、老师说好吧老师相信你你下午把作业带回来呀 好吧老师相信你老师说你下午把作业带回来呀10、我骄傲地说爸爸我会了你放手吧 11、我真要放手了你马上就会摔倒的爸爸说 放心吧我自信满满地说我肯定不会倒的

7、我哭着说妈妈,我错了妈妈抱着我亲了一下我的额头说宝贝你知不知道妈妈今天有多着急以后再也不能任性了知道吗不哭了知错能改还是一个好孩子 8、妈妈笑咪咪地望着我问妞想吃吧 9、想吃得自己做我来教你吧妈妈说到 10、噢耶太棒了我暗暗叫好 11、谁知妈妈却说妞妞妈妈不骗你是焦点会好吃一点 12、妈妈见了哈哈大笑到妞妞那是黑胡椒汁呀啊怎么会我尖叫到原来我把胡椒粉当成巧克力酱了 13、华老师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说做每样事都要从基本功开始

高一语文赤壁赋翻译赏析

高一语文赤壁赋翻译赏析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一语文赤壁赋翻译赏析》的内容,具体内容:对于课本中应该掌握的内容一定要掌握扎实。下面是我精心挑选的关于高一语文赤壁赋翻译的内容,供大家阅读。高一语文赤壁赋翻译【原文】壬(rn)戌 (x... 对于课本中应该掌握的内容一定要掌握扎实。下面是我精心挑选的关于高一语文赤壁赋翻译的内容,供大家阅读。 高一语文赤壁赋翻译 【原文】 壬(rn)戌(xū)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zhǔ)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shǎo) 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dǒu )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png)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xin]而歌之。歌曰:"桂棹(zho)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h)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niǎo],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妇。 苏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lio),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舳(zh)舻(l)千里,旌(jīng)旗蔽空,酾(shi)酒临江,横槊(shu)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qio)于江渚(zhǔ)之上,侣鱼虾而友麋(m)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po)樽以相属(zhǔ)。寄蜉(f)蝣(yu)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s)。哀吾生之须臾(y),羡长江之无穷。挟(xi)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zhǎng)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zng)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zhǎn)更(gēng)酌 (zhu)。肴(yo)核既尽,杯盘狼藉(j)。相与枕藉(ji)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注释】 [1]选自《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卷一,这篇散文是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所作。因后来还写过一篇同题的赋,故称此篇为《前赤壁赋》,十月十五日写的那篇为《后赤壁赋》。赤壁:实为黄州赤鼻矶,并不是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旧址,当地人因音近亦称之为赤壁,苏轼知道这一点,将错就错,借景以抒发自己的怀抱。 [2]壬戌:宋神宗元丰五年,岁在壬戌。 [3]既望:既,过了;望,农历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 [4]徐:舒缓地。

高中语文前赤壁赋原文译文词解知识点

前赤壁赋 《前赤壁赋》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所作的赋。此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全赋在布局与结构安排中映现了其独特的艺术构思,情韵深致、理意透辟,在中国文学上有着很高的文学地位,并对之后的赋、散文、诗产生了重大影响。 壬戌1之秋,七月既望2,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3来,水波不兴4。举酒属5客,诵明月之诗6,歌窈窕之章7。少焉8,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9之间。白露10横江11,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1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13,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14独立,羽化15而登仙16。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17而歌之。歌曰:“桂棹18兮兰桨,击空明19兮溯20流光21。渺渺22兮予怀,望美人23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24而和25之。其声呜呜然,如怨26如慕27,如泣如诉;余音28袅袅29,不绝如缕30。舞幽壑之潜蛟31,泣孤舟之嫠妇32。 苏子愀然33,正襟危坐34,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35”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36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37,东望武昌38,山川相缪39,郁40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41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42,舳舻43千里,旌旗蔽空,酾酒44临江,横槊45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46鱼虾而友麋47鹿,驾一叶之扁舟48,举匏尊49以相属。寄50蜉蝣51于天地,渺52沧海53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54,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55。知不可乎骤56得,托遗响57于悲风58。”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59,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60,而卒61莫消长62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63以一瞬64;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65造物者66之无尽藏67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68。”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壬戌(rénxū):宋神宗元丰五年,岁次壬戌。古代以干支纪年,该年为壬戌年。 2.既望:农历每月十六。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日”,十六日为“既望”。 3.徐:缓缓地。 4.兴:起。 1.属(zhǔ):通“嘱”,致意,引申为劝酒。 2.明月之诗:指《诗经·陈风·月出》。 3.窈窕(yǎotiǎo)之章:《陈风·月出》诗首章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

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赏析

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赏析 《前》作者为唐朝家苏轼。其全文如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前言】 《前赤壁赋》是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苏轼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所作的。因后来还写过一篇同题的赋,故称此篇为《前赤壁赋》,十月十五日写的那篇为《后赤壁赋》。 【注释】 ①壬戌(rén xū):宋神宗元丰五年,岁次壬戌。古代以干支纪年,该年为壬戌年。 ②既望:农历每月十六。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日",十六日为"既望"。 ③徐:缓缓地。 ④兴:起。

三年级提示语在不同位置标点符号专项训练题和答案.doc

三年级标点符号专项训练题 1、爸爸走过来□把我扶起来□说□这样是不行的□你必须要先把车头扶正□身子坐直□眼睛平视前方□脚用力蹬□这样自行车就不会重心不稳了口 2、我就骄傲地说□爸爸□我会Y□你放手吧□ 3、爸爸说□我真要放手了□你马上就会摔倒的□ 4、我自信满满地说□放心吧□肯定不会的口 5、爸爸仿佛看出了我的心思□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失败是成功之母D如果轻言放弃D是不可能成功的D 6、泡泡就爆炸开来了□好像故意在逗我说□我是隐形的哦□你看不见我口 7、我哭着说□妈妈,我错了□妈妈抱着我□亲了一下我的额头□说□宝贝□你知不知道妈妈今天有多着急□以后再也不能任性了□知道吗□不哭了□知错能改□还是一个好孩子□ 8、妈妈笑咪咪地望着我□问□妞□想吃吧口 9、□想吃得自己做□我来教你吧□妈妈说到口 10、□噢耶□太棒了□我暗暗叫好□ 11、谁知妈妈却说□妞妞□妈妈不骗你□是焦点会好吃一点口 12、妈妈见了□哈哈大笑到□妞妞那是黑胡椒汁呀□□啊□怎么会□我尖叫到□原来□我把胡椒粉当成巧克力酱了口 13、华老师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说□做每样事都要从基本功开始D你听过《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吗口 没听过□ 那达*芬奇这个人你应该听说过吧□华老师接着说口怎么会没 听过呢□我接着说□达*芬奇是伟大的艺术家□他 画的画的《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成了全世界人民非常喜欢的名画口 老师竖起大拇指对我说□没错□看来你知道的还挺多的□但是

达?芬奇的成功并不是偶然口 14、□现在你知道达.芬奇为什么会取得成功了吗□华老师看着我说□ 15、□没有好的基本功是不会成功的□我若有所思地说□还有就是他持之以恒地画下去□ 16、□太美了□姐姐高兴地说□这儿这儿真是太美了口 17、□是你吗□爸爸叹了口气说□小林□你为什么不说话□ 18、□你怎么啦□老师问□为什么哭啊口 19、□什么□她说□你是说今天要就要出差了□为什么我事先不知道□ 20、□我们哪里有近道□挑山工说□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口 21、□不要了就烧掉□待了一会)L□父亲才回答□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22、□哈哈□他顽皮的眨了眨眼□说□我就知道会这样□ 23、□啊□大家都高兴地叫起来□雨来没有死□雨来没有死□ 24、□回来□他在身后喊道□那马会踢伤你的口 25、口是你吗□爸爸在电话那头焦急地说□红红□快回來吧我们 找你一天7D 26、□孩子,别难过□老师抚摸着我的头□关切地说□以后□ 我就是你的妈妈口 27D你怎么来了□她睁大眼睛□一脸惊讶的问我口 28、□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是和你们一条道□挑山工问□ 29、□是的,我是最大的□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了口 30、□哈哈□我就知道会这样□他顽皮的眨了眨眼□说□

[前赤壁赋原文及翻译] 前赤壁赋赏析及启示

[前赤壁赋原文及翻译] 前赤壁赋赏析及启示 《前赤壁赋》原文及翻译 《赤壁赋》又称为《前赤壁赋》,是苏轼的文章,这 里是关于《前赤壁赋》原文及《前赤壁赋》翻译,以供同学们更好的阅读和学习《前赤壁赋》,希望同学们及时掌握重难点字词和句子的翻译,关于《前赤壁赋》原文及翻译我们一起来欣赏吧,希望《前赤壁赋》原文及翻译对于同学们的文言文的学习有所裨益和帮助! 前赤壁赋原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

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前赤壁赋翻译: 壬戌年秋天,七月六日,我和客人荡着船儿,在赤壁下游玩。清风缓缓吹来,水面没有波浪。举起酒杯,劝客人同饮,朗诵《月出》诗,吟唱“窈窕”一章。一会儿,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白蒙蒙的雾气笼罩江面,水光一片,与天相连。任凭小船儿自由漂流,越过一望无际白茫茫的江面。江在旷远啊,船儿像凌空驾风而行,不知道将停留到什么地方;飘飘然,又像脱离尘世,无 牵无挂,变成飞升仙果的神仙。

文言文前赤壁赋原文

前赤壁赋原文 前赤壁赋(苏轼)◇原文壬戍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①。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②。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③。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④;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 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 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⑤。”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馀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⑥。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⑦:“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 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⑧?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 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⑨!况吾与子 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 相属⑩。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 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 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籍乎 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注释①既望:指农历每月之十六日。望,十五日。 ②《明月》之诗:指曹操的《短歌行》,有“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之句。《窈窕》之章:指《诗经·周南》里的《关睢》篇第一章,中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句。一说:此与上句是指《诗经·陈风》里的《月出》篇。其第一章中有“舒窈纠(jiǎo)兮”句,“窈纠”和“窈窕”音近,故云。 ③“纵一苇”二句:听凭小船在茫无边际的江上漂荡。《诗·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渡)之。”一苇,像一片苇叶的小船。凌:越过。 ④冯虚御风:在天空里乘风浮游。冯,音、义同“凭”,乘。 ⑤美人:指作者所思慕的人。《楚辞·九章》有《思美人》篇。王逸《章句》:“言己思念其君。”

前后赤壁赋对比赏析

一洗万古”二《赤壁》 ──前后《赤壁赋》比较赏析 人民教育出版社刘真福 前后《赤壁赋》是苏轼被贬谪到黄州后,于宋神宗元丰五年所写。两文意境高远,文采斐然,深沉的感情融于景物描写之中,满腔的悲愤寄寓在旷达的风貌之下,写景、抒情、言理三者水乳交融,堪称千古绝唱。《前赤壁赋》描绘了赤壁秋夜清幽旷渺的优美景色及夜月泛舟的飘逸兴致,以主客问答的方式,发表对宇宙人生的见解,特别是通过对明月与江水变与不变的议论,表现了开朗的胸襟和达观的生活态度。《后赤壁赋》描绘了“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冬夜江岸及其寥落幽峭的气氛,写出了独自登高引起的悲戚心情,最后以白鹤道士的虚幻梦境作结,于空灵奇幻中寄托超尘绝俗之想,笔调迷离惝恍,逗人遐思。古人曾称赞说:“东坡《赤壁》二赋,一洗万古,欲仿佛其一语,毕世不可得也。” 下面就两文的一些特点作比较分析: 一、两文的相似点 1、文章体制上相同:

赋本是一种文学表现手法,到汉代形成一种特定体制,它兼具诗和散文的性质,讲究文采,注重韵节。到宋代赋已趋于散文化。前后《赤壁赋》都属于赋体,而且都采用了“以文为赋”的形式,既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特质,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使文章兼具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趣。它们都有固定的节奏与较为宽泛的音韵,语句上骈散结合,错落有致,在整齐的对偶句中显示了多姿的美感,加上音节自然流畅,文势充沛,给人强烈的美感。不仅如此,苏轼用散文笔法纵横自如地写景、抒情、叙事、议论,他那汪洋恣肆、雄伟奇丽的浪漫主义风格,在其丰富的想象之下更显出特殊新奇的意味。 2、蕴含的情感一致: 两篇赋都以游乐为主题,一游后再游,都能归结到享受江山美景的乐趣,表现旷达开朗的胸襟和生活态度。虽然不能排除作者的这种超脱是政治失意后的精神苦闷的自我慰藉和排遣,在超逸的背后和旷达的外表下,潜藏着作者的抑郁和悲伤,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两文写游玩之乐,际遇之悲,解脱之情,字里行间都跳跃着苏轼在厄运中努力坚持人生理想和生活信念的艰苦思想斗争的身影。这样看来,林语堂的话就值得人细细思考玩味:“这两篇赋之出名不无缘故,绝非别人的文章可比,因为只用寥寥数百字,就把人在宇宙中之渺小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