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家药品质量水平指标体系及质量指数的构建

国家药品质量水平指标体系及质量指数的构建

国家药品质量水平指标体系及质量指数的构建
国家药品质量水平指标体系及质量指数的构建

药品质量抽查检验作为一项重要的监管措施,包含着“药品抽查”和“药品检验”两种方法,按照《药品管理法》确定的“抽检分离”原则,“药品抽查”是行政行为,实施主体是药品监管部门;“药品检验”是技术行为,实施主体是各级药品检验机构。“药品抽查”与“药品检验”还可以做进一步的细分,“药品抽查”包括检查和抽样两项行为和方法,“药品检验”也包括检测、实验两项工作方法。因此,无论是评价抽验还是监督抽验,抽查检验都包含着检查、抽样、检测、实验这四个基础方法【4】。

1、检查。检查实际上就是监督检查。《药品管理法》明确规定,药品抽查检验是“根据监督检查的需要”而实施的,这是药品抽查检验的起点。检查是抽验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检查过程中掌握的信息和发现的问题是评价药品质量的重要方面。检查的标准就是药品监督管理法律法规规定的药品质量管理要求在实际工作中的落实情况,并根据落实情况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2、抽样。抽样实际上就是抽取药品。评价抽验与监督抽验在抽样方面的区别就是,前者是无因抽样,后者是有因抽样。按照《药品管理法》的规定,“抽查检验应当按规定抽样”,只有按照法定的抽样程序进行抽样,才能保证样品的有效性、代表性、科学性。抽取样品的目的就是为下一步的技术检验提供实物。

3、检测。检测就是“依葫芦画瓢”,就是按照法定标准规定的项目、方法来检测药品的质量。与实验相比,检测是属于相对简单的一种检验,只需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操作,并根据检测结果作出被测样品是否符合标准规定的判断。检测结果有许多重要的质量信息,对药品质量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4、实验。实验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检验,是按照一定的目的而设计的检验,是标准方法和非标准方法的综合运用和摸索研究。比如,在同样执行国家药品标准的基础之上,不同企业的药品质量是不同的,而同一企业的药品在不同渠道、不同时间、不同地域的质量表现是有差异的。通过设计实验来评价药品质量水平,是药品评价抽验方法的至高境界。

二、现行药品评价抽验的基本评价

要研究药品评价抽验所反映的药品质量的构成要素和制定操作性强的抽验计划,必须对药品评价抽验的历史和现状作一简单的描述和评估。

我国药品抽查检验长期以来是以监督抽验为主的,目的是发现药品质量问题,也就是以药品质量监督为主要任务。药品评价抽验起步较晚,2000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其年度全国药品抽验计划中首次提出将计划抽验分为“重点监督抽验品种”和“评价抽验品种”两类,使药品抽查检验在原有药品质量监督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评价药品质量水平的功能,这是我国药品抽查检验制度的一项重大变革。其后,在2001年和2003年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中,将药品计划抽验分为“保证辖区用药安全,按计划对辖区内生产、经营、使用药品单位所进行的监督抽验”和“为掌握、了解辖区药品质量总体状况进行的评价性抽验”两大类。最后,在2006年的“管理规定”中,更进一步将药品抽查检验直接分为药品监督抽验和药品评价抽验两种。药品评价抽验成为与药品监督抽验并列的两大药品抽验之一。虽然经过若干年的创新实践,但总体上讲,药品评价抽验仍处在积极探索和完善之中。

(二)现行药品评价抽验的主要做法

1、分级计划管理。药品评价抽验均实行计划管理,分为国家和省两级计划,并要求省计划与国家计划不重复。制定计划的主要依据是财政支付能力和实际需要。

2、确定品种渠道。国家评价抽验计划每年相对固定品种,通常是临床用量大、使用面广的品种,如2006年10种,2007年100种。省级评价抽验计划除按品种外,还会按渠道(生产、经营、使用)来进行。无论是国家还是省计划,都会确定或估算抽验总量。另外,国家或省都会做一些专项评价,如抗生素、心脑血管药等。从2007年开始,国家计划引入链式抽样概念,确定品种后从生产企业又追朔到原料药、药品流通和使用环节,力求全过程考察药品质量。

3、药检机构实施。评价抽验计划下达后,通常由各级药检机构组织实施,包括抽查和检验并进行质量分析。国家计划由中检所负责组织实施,由属地省药检所完成抽验并上报;省级评价抽验由省药检所组织实施,由省或市药检所完成抽验并上报。

4、实施时间集中。国家计划主要在上半年完成,下半年做少量品种补充;省计划比较机动,通常根据品种类别或流通渠道制定计划并一次性集中完成抽验。

5、追踪核查结果。通常对经检验不合格的品种,由药品监管行政部门追踪核查到企业,以确认其真实性。

6、公告检验结果。无论国家计划或省级计划,药品评价抽验的结果是由国家或省级药品监管机构公告,而通常公告的只是被抽查药品的基本信息、检验结果及其合格率。

(三)现行药品评价抽验的主要经验

1、抽验分类更趋合理。从2001年新修订《药品管理法》颁布实施以来,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国家局出台作为具体指导药品抽验工作实施的规范性文件就三易其稿、三易其名,可见国家对药品抽验工作在不断的探索和改革。2002年《药品质量监督抽查检验管理暂行规定》中只有监督抽查检验没有评价抽验的提法,其中监督抽查检验分为专项监督抽查检验和日常监督抽查检验。2003年《药品质量监督抽验管理规定》将“抽验分为计划抽验和日常监督抽验,计划抽验再分为监督抽验和评价性抽验”,但很难区分日常监督抽验和监督抽验。2006年《药品质量抽查检验管理规定》最终明确将药品抽验工作分为评价抽验和监督抽验两大类,简单明了、易于操作。此外,在总结归纳以往药品抽验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明确了国家和省两级的分工,国家主要负责评价抽验,省级负责监督抽验。从三个规定的变化,我们欣喜地看到,药品抽验的分类更为清晰、更为合理,国家对药品抽验工作改革的方面也更为明确和科学,对药品评价抽验工作更加重视和关注。

2、抽验设计更为科学。从仅有中央一级抽验,发展到中央、省、市(地)和县四级计划、四级抽验的制度,后又逐步收缩为中央和省两级制定抽验计划,中央、省和市(地)三级检验,中央、省和市(地)、县四级抽样的制度。“两级计划三级检验四级抽样制度”有利于加强抽验工作的计划性和管理的规一性,也顺应了省以下垂直管理模式的要求,各省根据本省医药经济发展形势和药品监管工作需要,合理地制定抽验方案;有利于中央到地方药检资源的合理配置,县级抽样后送市级药检机构检验,解决了县级没有药检机构的难题。特别是在监督抽验中,非常明确地规定抽查与检验分开、行政监督与技术监督分开,抽查的不检验,检验的不抽查,很好地体现了“抽检分离”原则。

3、抽验计划更加周全。从无计划的由药品检查人员临时决定的抽验,发展到有计划的抽验与检查人员临时决定的抽验相结合的方式;从注重针对性抽验(这是提高抽验的监督效能所必需的),发展到适当注意对药品质量的评价性抽验,并将此意图贯彻于抽验计划中;从根据药厂生产计划进行有目的的重点抽验,发展到对流通快、

用量大的同品种的随机抽样;从短期计划抽验(一月或一季为周期),发展到以年度为周期的计划抽验;从侧重对药品生产环节的抽验,发展到同时重视对药品生产和流通环节(药品经营和使用单位)的抽验,并注意对各环节的抽验覆盖率;从抽验行为的“各自为战”,发展到有计划、有组织、有分工的协同抽验。

4、抽验环节更加全面。从点式抽样发展到链式抽样,由局部抽查转为全面抽查,抽查环节更加全面。以往对药品质量的抽验主要通过选定若干品种,在生产、流通、使用环节不分厂家、不分批号、不分规格的进行抽验,每个环节抽样都是一个点,点与点之间并未建立联系。但2007年国家做了很大的改革,由点式抽样发展到链式抽样,首先指定品种,在生产企业抽取指定的品种和相应使用的原料药,然后根据生产企业生产的销售流向追溯到药品流通和使用环节。链式抽样改变了以往对单一的点实施局部抽验的老做法,根据药品的生产销售流向实施全过程监控,这样对药品质量以及有可能影响质量的环节和因素考核得更加全面。

(四)现行药品评价抽验的主要问题

影响药品评价抽验的因素很多,本文仅从药品评价抽验制度及其执行上存在的问题做一些探讨。现行药品评价抽验主要存在以下十个问题【5】。

1、药品评价手段没有充分利用。如前所述,评价药品质量的手段包括检查、抽样、检测和实验四种,前面两种是行政监督手段,后面两种是技术监督手段。这四种手段都是综合评价药品质量的重要工具,不同的手段具有不同的作用:检查、抽样可以发现和评估药品的外在质量及其存在问题,而检测、实验可以发现和评估药品的内在质量及其存在问题。但是,目前在药品评价抽验工作中,不少药监部门把抽查当成抽样而忽视了检查,“只抽不查”,以完成抽样任务为工作标准;而药检部门把检验当成检测而忽视了实验,“只检不验”,以出具检验报告为工作标准。

2、药品质量评价指标过于单一。药品质量及其总体水平与状态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是药品外在质量和内在质量的统一,是通过检查、抽样、检测、实验四种方法综合运用的结果。然而,目前,药品质量的评价指标过于单一,仅以检测结果也就是是否符合药品内在质量标准来片面判断药品质量,以药品质量检验的合格率来代表药品质量的总体水平与状态。其实,评价药品质量的指标有很多:药品质量不仅反映药品的内在质量,而且反映药品外在质量;药品质量不仅反映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程度,而且反映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程度;药品质量不仅反映药品制剂的质量,而且反映生

产中使用的原辅材料的质量以及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的质量;药品质量不仅反映药品的内在质量,而且反映药品标准本身的质量;药品评价抽验是药品质量总体水平的反映,同样,药品监督抽验也是药品质量总体水平的反映。

3、评价抽验计划制定不够科学。【6】目前,药品评价抽验计划在考察品种的选择上缺少理论依据,给人比较随意的感觉,如,2005年选择了10大类品种,2006年选择了10个品种,到了2007年却增加到了100个品种,品种选择数量为何放大了10倍。药品评价抽验是一种用个体代表总体,用局部反映全局的评价方式。它只能是无限地接近真实值,是对真实值的近似反映,但永远都不可能是真实值。那么,如何才能做到用个体近似地代表整体?这就需要通过一定方法运用和方案设计,选择一些指标品种,比如股票市场中的指标股,也就用一个或少量的几个品种代表一群或大量的不同品种的药品质量。这里的关键就是通过方法的运用和方案的设计,提高抽样的置信度,置信度高表明近似程度高,置信度低表明近似程度低。有了指标品种后,方案设计者可以根据药品市场的情况和可支配的抽验经费,合理地设计评价抽验方案。

4、药品评价的结果缺乏可比性。药品质量水平与状态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一个基准水平与实际水平的比较。所以,要了解掌握药品质量的总体水平与状况,就需要知道过去的药品质量状况与现在的药品质量状况。然而,目前的药品评价抽验工作还比较缺乏连续性和可比性。一是时间上缺乏连续性,目前的评价抽验一般都集中在上半年开展,下半年仅对少量品种做补充,但一年之内各个季度药品质量的变化并没有做评价。二是评价品种缺乏可比性,现在国家药品评价抽验是以考核重点品种为准,每年之间考核的品种对象会有所变化,但变化的品种之间缺乏关联性,这就使得评价结果不具可比性。另外,在地域上、渠道上、类别上等关键项目上也缺乏可比性。

5、药品评价抽验的效率不够高。尽管“管理规定”对药品评价抽验的效率有明确规定,但是落实情况却并不理想:一是检验报告书不能及时送达。按照“管理规定”,从检验报告书签发之日起计算,应当在6个工作日内将药品检验报告书送达被抽样单位,但事实上却很难做到。二是检验不合格报告书不能及时传递,“管理规定”明确规定药品检验不合格报告书在药品检验机构、药品监管机关及行政相对人之间的传递程序和时限,最长的总计时间不过13个工作日,但是实际上也做不到,有的时候甚至不传递,致使相对人失去了行使复验权利的最佳时机。三是质量公告的时效性差,无论是国家公告还是省级公告,一般都是一个季度或者半年之后的集中公告。四是质

量公告不当的更正不落实,按《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规定“在确认公告不当后,规定5天内必须在原公告范围更正”,其目的是尽快消除不良影响,但是事实上却很少更正,即便是更正,也是很长时间的事情,其造成的不良影响是很难通过更正加以挽回的。

6、药品评价抽验的效能不够高。药品质量问题是一个客观存在。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假药占全世界药品市场的6%,假药在全球的年销售额达320亿美元,且制假行为大部分在发展中国家。正因为如此,药害事件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都是难以避免的。这也正是世界各国通过立法和建立监管机构加以严格管制的理由所在,也是药品监管机构和药品检验机构存在的价值所在。为此,国家每年投入约3亿元资金用于药品抽查检验工作,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用于药品评价抽验工作,目的就是要反映出药品质量的真实状态。但是,我国目前药品抽验的合格率却长期居高不下,甚至逼近100%,没能真实反映现实药品质量水平与状态。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关键就在于缺乏一套科学的药品评价抽验计划体系,缺乏一套综合的药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缺乏一套药品评价抽验的绩效评价体系。

7、药品质量责任界定不够清晰。药品质量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药品管理法》明确规定了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等环节都应承担相应的质量责任,目前,一经发现药品质量问题,就一味地将药品质量责任归结于生产企业。这是由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监督检查、抽样过程、跟踪核查、质量公告、留样检验的不规范,往往很难界定生产、使用环节的质量责任,因而很容易就将质量责任归结于生产者身上,而生产企业又由于处在药品生产、药品经营、药品使用的“三角”关系中最为被动的位置,经常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甚至在很多时候“心甘情愿”、“忍辱负重”地承担起经营、使用环节的质量责任。建议对于在药品流通、使用环节抽验结果不符合标准规定的情形,药品质量责任界定应分类对待、酌情处理。如,可对不合格项目产生的环节和原因进行分析,分析哪些是只能在生产环节产生的,比如鉴别项;哪些是流通生产环节都有可能产生的,比如含量测定、水分项。然后,根据不合格项目产生的环节和原因,分类处理、追根溯源。

8、药品质量责任承担范围过大。药品质量出了问题,理应受到查处,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是不可避免的。在药品抽查检验过程中,对相对人损害最大的可能质量公告,特别是当前将药品质量公告与药品招标采购结合起来的不良做法,更令相对人“谈

公告色变”,药品一旦上了质量公告,意味着这个药品甚至这个企业被“判”了“死刑”,这显然是过责不符,不成比例的。目前,只要是药品质量出了问题,不管是生产责任、还是经营责任、使用责任,都统统地上质量公告。我们认为,如果药品质量问题是由于生产者带来的,由于其涉及面广,危害面大,上质量公告是恰当的,是符合公共利益要求的。但是,如果药品质量问题是由于经营者、使用者带来的,由于其涉及面窄,危害面小,上质量公告就是不恰当的,其伤害的往往是生产者。因此,上质量公告的药品必须以生产者带来的质量责任为前提,不可以不加界定,不可以笼统的“公而告之”,这样,对公共利益无益,而对相对人的损害却超过了所追求的公共利益。因此,笔者建议,如果属于药品经营者、使用者带来的药品质量问题,要么限制质量公告范围,如只在所在区域进行公告;要么限制质量公告内容,不公告生产者的名称。

9、药品质量公告内容不够全面。《药品管理法》第六十六条规定:“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公告药品质量抽查检验的结果。”这一规定的立法意图是药品质量抽查检验结果是社会公共信息资源,必须向社会公而告之,这是宪法赋予公民的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的具体体现。但是,目前我国的药品质量公告只公布药品检验的结果,而且这是《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九条规定的。这种只公布药品检验结果,不公布药品抽查结果,只公布药品检验合格率,不公布药品质量分析报告的做法是片面的,是不符合法律原意的,社会公众是看不懂而且也没有什么用处的。

10、药品评价抽样实施主体错位。“管理规定”第十一条的规定,“评价抽验的抽样工作可由药品检验机构承担”,由此看来,药品评价抽样工作由药检机构承担似乎合情合法。但需要注意的是“管理规定”只是一个部门规范性文件,依法是无权将法定职权委托他人行使的。《药品管理法》一方面授权药品检验机构承担药品审批和药品监督检查过程中所需的检验工作,但并未授予药品检验机构抽样的职能;另一方面确定了“抽检分离”的基本原则,目的是确保药品检验机构的第三方公正性。药品检验机构承担抽样任务,而事实上却还存在监督检查任务,这是不符合职权法定原则的。

三、完善药品评价抽验的原则思路

综上所述,经过若干年的探索发展,我国对药品评价抽验工作的认识是在逐步提高的,药品评价抽验制度是在逐步完善的,总体上是基本符合我国实际的。尽管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这些问题更多的是在操作层面、完善层面、发展层面上的问题。本着持续改进的原则和精神,我们在对我国药品评价抽验工作进行全面回顾总结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局下达给我们的课题任务工作实践,依据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研究分析了药品评价抽验的基本原则和完善药品评价抽验的变革思路。

(一)药品评价抽验的基本原则

药品评价抽验的基本原则是指指导药品评价抽验计划制定、监督抽样、检测实验、质量分析、质量公告、监督实施以及解决抽验争议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贯穿于药品评价抽验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其特点:一是普遍性,药品评价抽验的基本原则应该覆盖药品评价抽验各项工作、各个环节、各个步骤,它既是形式多样的药品评价抽验工作的统一因素,又是变动极多的药品评价抽验工作的稳定因素。二是特殊性,药品评价抽验的基本原则是药品评价抽验所特有的且又是药品评价抽验中最高层次的原则,是对下一层次的原则起指导作用的原则。三是有效性,药品评价抽验的各个环节,都必须贯穿基本原则的精神,药品评价抽验的一切行为,包括计划制定行为、监督抽样行为、检测实验行为、质量公告行为等,都必须与基本原则的精神一致。

1、合法性原则。

药品评价抽验是一项法定的行政职权,必须坚持依法行政。药品评价抽验的合法性原则包含一般原则和特殊原则两个部分。一般原则,包括职权法定原则、法律优先原则、程序法定原则、责任法定原则、公开公正原则。特殊原则,包括抽检分离原则、抽查结合原则、检验结合原则。其中:抽检分离原则是指抽查行政行为与检验技术行为要分离,检查、抽样的行政监督行为应由药监部门行使,检测、实验的技术监督行为应由药检机构行使;抽查结合原则是指抽样与检查必须结合使用,不能“只抽不查”、“以抽代查”;检验结合原则是指检测与实验必须结合使用,不能“只检不验”、“以检代验”。

2、合理性原则。

药品评价抽验是一项涉及行政相对人利益和行政资源消耗行为,必须坚持合法合情合理。药品评价抽验的合理性原则也包括一般原则和特殊原则两个部分。一般原则包括诚实信用原则、平等对待原则、禁止过度原则、避免偏私原则、效率效益原则、

及时救济原则、行政参与原则。特殊原则包括必要经济原则、可操作性原则、绩效考核原则,其中,必要经济原则是指药品评价抽验工作应当以抽验成本最小化、抽验资源效益最大化为准则,避免无效抽查、无效检验;可操作性原则是指药品评价抽验符合需要与可能的要求,抽验的方法、方式简便易行、可操作;绩效考核原则是指对药品评价抽验的结果应当及时进行考核评估。

3、科学性原则。

药品评价抽验以评价药品质量水平状态为目的,药品质量是一个动态而且复杂的概念,药品质量既有动态质量又有静态质量,既有外在质量又有内在质量,既有生产质量又有流通质量,既有时间质量又有空间质量,既有安全质量又有有效质量,既有过程质量又有结果质量,等等。药品评价抽验的科学性原则是指评价药品质量方式方法要科学、系统、规范,要符合药品质量产生和发展规律,药品质量评估的指标体系要全面、多维,而不是片面、单维,更不得随意进行。

4、代表性原则。

药品评价抽验以评价药品质量总体水平状态为对象。药品作为一个总体是相当庞大和繁杂的,不可能也没必要对市场上所有药品都抽验一遍而得出结果。因此,必须通过一定的方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品种,通过对指标品种的评价抽验,来近似地评价药品整体质量水平与状态。药品评价抽验的代表性原则是指药品评价抽验的品种应当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整体代表性、关联性,不得随意确定。

(二)药品评价抽验的完善思路

我们知道,尽管药品抽查检验的法律制度框架已经基本搭建起来,但其中的评价抽验毕竟起步较晚,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积累的经验都不够充足,进一步的变革完善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任何事物的变革与完善,都应有其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实际上就是基本思路【7】,我们以为,药品评价抽验的改革与完善应体现以下四条基本思路:

1、要体现方针政策。药品评价抽验的完善改革应充分体现党和国家关于加强药品质量监督管理的方针政策,贯彻科学监管理念,努力实现制度化、标准化并赋予其持续改进的动力机制。

2、要解决实际问题。药品评价抽验的完善改革要注重解决药品评价抽验管理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对目前药品评价抽验标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计划不够周全、品种代

表性不足、“只抽不查”、“只检不验”、评价指标单一、质量责任不清、缺乏质量分析、缺乏绩效指标等突出问题,需要规定相应的制度措施来解决。

3、要相互协调结合。药品评价抽验涉及多种方法、多个环节,要解决好相互协调、相互结合、分工合作的问题,如抽样检查与检测实验、评价抽验与监督抽验、综合抽验与专项抽验、总量控制与分类随机、计划分配与随机抽查、质量水平与质量状态等。

4、要具有可操作性。药品评价抽验是一项涉及面广、影响力大、操作性强、时效性高的实际工作,一定要尽可能地实现标准化、程序化运作,避免在实施过程的随意性、主观性,这样才能得到相对客观的真实数据,进而对药品质量总体水平作出科学准确的评价评估。

(三)药品评价抽验的完善项目

根据国家局“稻香湖会议”精神和以上的总结分析,我们认为,完善改革药品评价抽验工作,应优先考虑以下十个项目:

1、药品质量水平指标体系的构建。

2、药品评价抽验实施计划的编制。

3、药品质量总体水平指数的构建。

4、药品质量竞争力指数的构建。

5、药品质量评价分析报告的编制。

6、药品质量公告内容编制与发布。

7、药品评价抽查方式方法的改进。

8、药品评价检验方式方法的改进。

9、药品评价抽验绩效评价的改进。

10、药品质量评价中信息技术的运用。

根据国家局“稻香湖会议”的安排,我们课题组主要完成第1、2两个项目,即“药品质量水平指标体系的构建”和“药品评价抽验实施计划的编制”两个项目,同时,由于有了“药品质量水平指标体系”的基础,我们在课题任务之外又增加了“药品质量总体水平指数的构建”的研究,并形成了初步成果,以供决策层参考利用。

四、药品质量水平指标体系的构建

药品评价抽验的对象是药品质量总体水平与状态,目的是了解掌握辖区药品质量总体水平与状态。因此,药品评价抽验指标体系实际上就是指其抽验对象也就是药品质量总体水平与状态的指标体系。

(一)药品质量总体水平与状态

构建药品质量总体水平与状态指标体系,必须在了解和明确相关概念及其准确含义的基础上进行。

1、质量、总体、水平、状态的概念。

什么是质量?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曾对质量一词下定义为:“质量是指产品或作业所具有的、能用以鉴别其是否合乎规定要求的一切特性或性能”。我国国家标准GB6583.1—86《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第一部分》对质量的定义为:“质量是指商品、过程、服务满足规定的或潜在的需求的一切特性的总和”。质量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产品的质量特性的重要程度不是固定不变,这将由用户对产品质量的不同要求来决定。

什么是总体?总体在《辞海》中的含义是:总体又称“母体”。一个统计问题所研究的对象的全体。总体中的每一个成员称为“个体”。在一个统计问题中,一般只涉及每个个体的某个或几个数量指标,因此,常把总体每个个体的数量指标(一维或多维的)的全体作为总体。

什么是水平?水平在《辞海》中的含义有:指与铅垂线成正交的位置;测定水平用的工具;在某一方面所达到的高度,如政治水平、科学水平、生活水平;某一标高的水平面,以标高来命名。

什么是状态?状态在《辞海》中的含义是:人或事物表现出来的形态,如:心理状态;停顿状态;指物质系统所处的状况,由一组物理量来表征。状态变量:对一个系统进行数学描述,表征系统内部性态的一些数学量,可以是实际的物理量或是统计量,或是为建立数学模型而设置的变量。状态参数:热力学中表示物质系统所处状态的物理量,物质系统在一定的状态下,其状态参数有一定的数值,常用的有温度、压力、比容、密度等。

2、药品、药品质量、药品质量特性。

药品是一种产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药品质量就是指药品能够满足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的使用要求的特性总和。

药品的质量特性就是指人们对药品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的具体要求。根据药品的用途以及人类长期以来用药的经验,药品应当具备合法性、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均一性、方便性、经济性、动态性等特性,这也是构成药品质量的要素。

3、药品质量总体水平与状态的概念。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尝试对药品质量总体水平与状态作一个粗浅的概念定义。

药品质量总体水平是指以法律规定的药品质量要求为基准,以特定时空条件下的药品总体为对象,以构成药品总体的个体的药品质量与基准的符合程度为指标,并以这些指标的集合,反映出来的药品质量总体的实际。这个实际通常可以用具体数值来表示,如质量水平指数。这里讲的特定条件是指药品总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可以是不同渠道、不同环节、不同类别的药品总体,也可以是不同地域、不同时间、不同性质的药品总体。

药品质量总体状态是指对药品质量总体水平的实际与法律规定的药品质量要求的符合程度,既可用定性来描述,如好、中、差,或高、中、低,也可用定量来描述,如质量状态指数。

4、药品质量总体水平与状态的特点

本课题所研究的药品质量总体水平与状态的评价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是评价的药品质量是特定的,不包括药品价格、药品广告、药品不良反应等其它质量内容;二是评价的是总体药品质量,而不是具体的、个体的药品质量;三是评价的是动态的、持续的水平与状态,而不是静态的、间断的水平与状态;四是评价的方法是相对客观的抽查和检验,而不是社会评价、舆论评价等相当主观的方法;五是评价的依据是抽查与检验的结果,而不是其它评价方法的结果。六是评价的标准是以法律规范的规定为基础的。以上分析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我们是对通过动态、持续运用抽查与检验两种方法来分析和评价药品质量总体水平与状态的。

(二)药品质量水平的评价标准

药品质量总体水平与状态实际上就是从总体看药品质量与法律规定的药品质量的符合程度,那么法律规定的药品质量是什么呢?是药品质量标准。那么什么是药品

质量标准呢?通常的认识就是国家药品标准,其实,这只是狭义上的药品质量标准,以狭义上的药品质量标准来评价药品质量及其总体水平是片面的。随着依法治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药品的质量特性逐步形成了形式特性或外在特性和实质特性或内在特性两种形式,实际上也就形成了药品的外在标准和内在标准两种标准:一方面,在外在表现形式上,药品质量已经逐步用法律语言来定性,就是用法律规范直接规定药品质量的形式要求,如药品必须取得药品批准文号、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必须按规定工艺进行生产、必须注明有效期,何种情形为假药、何种情形为按假药论处,何种情形为劣药、何种情形为按劣药论处,等等,这实际上是药品质量的合法性要求,我们可以把法律规范直接规定的药品质量称之为药品的形式质量或外在质量,其标准可以称之为形式标准或外在标准。

另一方面,在内在表现形式上,药品质量已经逐步用技术指标来定量,就是通过一系列的代用特性也就是技术参数和技术指标直接或间接地反映药品质量的实质要求,如含量、杂质、微生物限度等,我们把反映药品内在质量特性的技术参数、指标明确规定下来,形成技术文件,我们称之为药品的实质质量或内在质量,其标准称之为实质标准或内在标准,这实际上就是通常说的药品标准。《药品管理法》第三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药品标准为国家药品标准。”这里的国家药品标准实际上指的是药品的内在标准,国家药品标准是对药品内在质量的最低要求。

总体而言,药品标准有内在、外在两种形式,评价药品质量的标准有形式、实质两种标准,这两种标准都具有评判药品质量的法律效力。前者是过程的符合性或者说是过程标准,后者是结果的符合性,或者说是结果标准,但过程符合不等于结果符合,结果符合不等于过程符合。这与以往认为国家药品标准是评判药品质量是否合格的唯一尺度是不同的,只有通过药品质量形式标准和药品质量实质标准的综合评价,才能够准确、全面地认定药品质量。

(三)药品质量水平指标的价值

1、医药经济发展的需要。

经济学家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任何致力于赢得竞争优势的经济体,都无一例外地面临这样的现实:价格竞争力的主流地位正在接受质量竞争力的挑战,必须大力提高产品与服务质量,才能以卓越的质量业绩振兴经济。专家指出,现代社会的经

济增长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数量的增长,二是质量的提高。要准确评价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状况就必须同时对数量增长和质量提高两个方面进行测量。这些重要观点同样适用于医药这个特殊行业。长期以来,医药行业在质量管理上更侧重于建章立制,强调质量管理的实施,但是实施的结果如何,质量的竞争力如何,却很少进行系统、科学的评估,有评估也是以抽验结果代表质量水平,没有形成具有宏观经济意义的药品质量水平指标,以至于存在“为了质量管理而质量管理”之嫌。因此,建立药品质量水平指标体系的价值之一,就是要在全国宏观层面上评价药品质量总体水平与状态,为医药经济提高质量竞争力提供科学依据,进而促进医药经济的发展。

2、社会公众用药的需要。

药品是特殊商品,药品质量关系到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公众利益的实现和社会发展的质量。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越来越关注生活质量、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说药品质量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焦点。社会和百姓的用药需求,已经从保障安全有效用药的基本需求向更高层次的保障科学合理用药上转变。这就要求政府提供更多的保障、更多的信息。国家局从2000年开始就充分意识到这种转变,赋予药品抽查检验评价药品质量总体水平与状态的功能,药品评价抽验作为一种独立的药品抽查检验形式于2006年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但是,我国长期以来理解和实施的药品评价抽验,侧重的是重点品种抽样检验结果的统计与分析,药品质量的内涵与外延,特别是总体质量水平与状态的内涵与外延,被局限于依据国家药品标准的检验结果上,没有从总体上反映药品质量水平与状态,其原因就是没有建立科学的药品质量水平指标体系与评价体系。

3、加强药品监管的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化和拓展,药品质量总体水平与状态的内涵与外延以及药品质量工作的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如果说发现药品质量问题是药品抽查检验在具体的、个体的层面上的功能与作用的话,那么评价药品质量水平与状态,就是药品抽查检验在抽象的、总体的层面上的功能与作用。之所以要从总体上评价药品质量水平与状态,是因为药品质量水平与状态是药品法律法规实施、药品监督管理政策、涉药单位质量管理措施的成败得失的持续反映,水平变高变低,状态变好变坏,都应该进行科学、客观、公正、准确的评价评估,而这个评价评估的基础就是要建立一个药品质量总体水平与状态的指标体系。而评价评估的结果,既是医药企事业单位加强

和改善药品质量管理的依据,也是政府及其部门对全国药品质量形势进行分析与判断进而作出加强和改善药品监管政策措施的依据。

(四)药品质量水平的指标要求

尽管药品质量水平的评价标准是以与国家法律规定内在、外在标准为依据的。但是,一方面,国家法律规定的药品内在标准、外在标准的表现形式是多样复杂的;另一方面,药品评价抽验能够应用的手段却只局限于抽查、检验两种手段,所以,其指标的选取是有条件限制的,即必须以法律规定的药品质量标准为依,同时又必须能够通过抽查、检验两种手段来获取。在此基础上,我们初步确定了选取药品质量水平指标的六项基本要求:

一是合法性要求,就是指标必须来源于法律法规的规定,不能超越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

二是客观性要求,就是指标必须是真实客观的,是能够测得出、测得准的指标;

三是科学性要求,就是指标必须能解释和代表现实药品质量管理的问题和现象,而不是与药品质量管理无关的内容;

四是方便性要求,就是指标必须相对成熟、获取方便、统计简单,指标数量不宜过多,更不能太复杂,难以统计和操作;

五是通用性要求,就是指标应尽量选取行业通用的指标,如GMP、GSP中规定的相关指标,便于理解和操作;

六是可比性要求,指标必须能够持续反映药品质量水平的动态发展变化,经得起时间的验证,是持续可比的。

(五)药品质量水平指标的结构

综上所述,药品质量总体水平是药品质量个体水平的综合反映,药品质量水平的评价标准是法定药品内在标准和外在标准的综合统一,药品质量水平的评价是药品抽查与药品检验两种方法的综合运用,药品质量总体水平指标必须满足合法、客观、科学、方便、通用、可比的原则要求,药品质量总体水平还必须反映药品生产、经营、使用三个环节的不同要求,同时,能够根据管理者的需求从不同角度来反映质量水平。因此,我们根据药品质量管理的系统要求、过程要求,设计了四个一级指标、九个二级指标来反映药品质量总体水平的:

1、基础指标——药品质量保证水平,下设质量认证体系和质量管理文件两个二级指标,主要反映药品质量管理体系在制度建设上的符合性;

2、过程指标——药品质量控制水平,下设质量标准执行、质量过程控制、质量管理效果三个二级指标,主要反映质量管理体系在实施操作上的有效性;

3、结果指标之一——药品评价检验水平,下设综合评价抽验合格率、专项评价抽验合格率两个二级指标,主要通过外部质量检验反映质量管理体系的实际效果;

4、结果指标之二——药品监督检验水平(可根据管理层的意见取舍),下设综合监督抽验不合格率、专项监督抽验不合格率两个二级指标,这个指标仅用于总体水平评估。

在以上四个一级指标下设的九个二级指标中,又视生产、经营、使用环节的不同要求设置了若干观测变量。生产环节设置了17个观测变量,经营环节设置了10个观测变量、使用环节设置了7个观测变量。观测变量是通过是与否的判断或属于哪个等级来输出结果的。基础指标和过程指标下的观测变量是通过是与否的判断来输出结果的;结果指标是通过检验合格率或不合格率来输出结果的。

(六)药品质量水平指标的构成

在我们确定了药品质量水平指标结构后,如何获得药品质量水平指标呢?由于药品质量总体水平是由个体水平反映的,因此,必须首先反映药品质量个体水平。但是,与总体水平不同的是,个体水平一方面不存在合格率的问题,只存在合格与不合格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不存在结果指标二也就是监督抽验结果的问题。因此,本课题首先将药品质量水平指标体系分为药品质量单体水平指标体系与药品质量总体水平指标两类,前者是对单个被抽验药品质量水平的评估,后者是药品质量单体水平的集成并外加药品监督抽验的结果。【8】具体如下:

1、药品质量单体水平指标体系

1、1基础指标——药品质量保证水平【9】。

药品是特殊管制的产品,从事药品生产、经营、使用都必须依法取得相应资格和获得许可,这是最为基础的要求。药品质量保证水平通过监督抽查获得,主要反映的是被抽样单位及被抽药品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合法性、充分性,是药品质量管理水平的基础指标。基础指标下设两个二级指标:一是质量认证体系指标,此项指标主要考核

被抽药品所在单位的整个体系被认证情况;二是质量管理文件指标,此项指标主要考核被抽药品本身的质量管理文件建设情况。二级指标及其观测变量包括:

1.1 .1生产环节。

1.1.1.1质量认证体系指标,下设三个观测变量:是否取得GMP认证证书;是否未被收回GMP认证指标体系(一年内);是否建立进货验收制度。前两个变量其依据均为《药品管理法》第九条,后一个变量其依据为GMP第六十一条。

1.1.1.2 质量管理文件指标,下设三个观测变量:是否取得药品批准证明文件、是否具有物料、半成品和成品质量标准及其检验操作规程、是否具有产品质量稳定性考察制度。其依据分别为《药品管理法》第三十一条、GMP第六十三条第二、三款。

1.1.2 经营环节。

1.1.

2.1质量认证体系指标,下设三个观测变量:是否取得GSP认证证书;是否未被收回GSP证书(一年内);是否制定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前两个变量其依据均为《药品管理法》第十六条、后一个变量其依据为《药品管理法》第十七条

1.1.

2.2 质量管理文件指标,下设二个观测变量:是否未超范围经营;是否建立符合要求的药品质量档案。其依据分别为《药品管理法》第十四条、GSP第四十二条第三款、第七十八条第一款。

1.1.3 使用环节。

1.1.3.1质量认证体系指标,下设两个观测变量:是否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是否建立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其依据分别为“管理规定”第十三条第四款、《药品管理法》第二十六条。

1.1.3.2 质量管理文件指标,下设一个观测变量:提供药品是否与诊疗范围一致,其依据为《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

1.2过程指标——药品质量控制水平【9】。

药品质量控制水平是通过抽查获得,主要反映的是被抽样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在被抽样药品的质量管理过程中的执行性、有效性,是药品质量管理水平的过程指标,反映被抽药品的质量被控制的程度。过程指标下设三个二级指标:一是质量标准执行指标,此项指标主要考核被抽药品的法定标准的执行情况;二是质量过程控制指标,此项指标主要考核被抽药品的质量在质量管理过程中受控制的程度;三是质量管理效

果指标,此项指标主要考核被抽样药品的质量在质量管理过程中被控制的结果。二级指标及其观测变量包括:

1.2.1生产环节。

1.2.1. 1 质量标准执行指标,下设三个观测变量:是否对中间体进行质量控制;是否对原辅料进行检验;是否对产品按法定标准检验合格后销售。其依据分别为GMP 第七十五条第六款、GMP第六十三条第四款、《药品管理法》第十二条。

1.2.1. 2 质量过程控制指标,下设三个观测变量:是否从合法渠道购进原辅料;是否按批准的工艺规程生产;是否使用批准的标签和说明书。其依据分别是《药品管理法》第三十四条、《药品管理法》第十条、《药品管理法》第五十四条。

1.2.1. 3 质量管理效果指标,下设四个观测变量: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要求销售;是否做到产量和数量的物料平衡;是否具有符合药品要求的仓储条件;是否按照规定进行留样。其依据分别为《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第十条;GMP第六十七条; GMP 第二十六条和GMP第七十五条第一款。

1.2.2 经营环节。

1.2.2.1 质量标准执行指标,下设一个观测变量:是否验明合格证明和其他标识。其依据为《药品管理法》第十七条。

1.2.2.2 质量过程控制指标,下设两个观测变量:是否从合法渠道购进药品(含饮片)和是否购销发票与实际购销状况相符。其依据分别为《药品管理法》第三十四条、《药品管理法》第十八条。

1.2.2.3 质量管理效果指标,下设一个观测变量:是否符合药品的仓储条件。其依据为《药品管理法》第二十条。

1.2.3 使用环节。

1.2.3.1 质量标准执行指标,下设一个观测变量:是否验明合格证明和其他标识。其依据为《药品管理法》第二十六条

1.2.3.2 质量过程控制指标,下设一个观测变量:是否从合法渠道购进药品(含饮片)。其依据为《药品管理法》第三十四条。(注:有专家认为在此指标中应设医院制剂、麻醉药品、疫苗等按规定使用作为观察变量,但本课题组认为此三个类别可在专项评价性抽验中单独作为变量加以衡量,故不作为观测变量加入)

1.2.3.3 质量管理效果指标,下设一个观测变量:是否具有符合药品要求的仓储条件。其依据为《药品管理法》第二十八条。

1.3结果指标——药品评价检验水平。

药品评价检验水平是通过评价抽验计划抽取样品后,经由法定药品检验机构按照国家药品标准进行检验和实验的实际结果。这个结果指标下设一个二级指标:即评价检验结果指标(包括综合和专项),此项指标考核被抽药品按照国家药品标准检验的符合程度(注:有专家指出,简单用合格与否来评估过于简单,应当根据合格与不合格的程度来进一步区分,如重量差异不合格与内毒素检查不合格的程度就不同。本课题组认为很有道理,应当进一步研究,但目前条件有限,待下一步升级完善);在上文中提到的实验是根据监督需要来开展的,按一定的目的来设计,本课题目前暂时不予展开。生产、经营、使用各环节都使用相同观测变量,即:评价检验结果指标。在单体质量水平中,其结果的描述是以“是”或“否”符合规定来判定的。

以上指标体系见附表一:《药品质量单体水平指标体系表》。

2、药品质量总体水平指标体系

药品质量总体水平是药品质量单体水平的集成,因此,单体水平中的基础指标、过程指标及其二级指标项目是不会变的,只是在观测变量由抽验药品质量的是否判断变为比率判断,即以被抽查单体的药品质量观测变量是与否判断的总数除以被抽查单体的总和的比率,在此不再赘述。而与药品质量单体水平不同的是,药品质量总体水平还与药品评价专项抽验和药品监督抽验相关,因此,将结果指标分解为两个一级指标,即药品评价检验水平和药品监督检验水平,并设置相应的二级指标。

2.1基础指标——药品质量保证水平。

内容同药品质量单体水平指标体系。

2.2过程指标——药品质量控制水平。

内容同药品质量单体水平指标体系。

2.3结果指标之一——药品评价检验水平。

药品评价检验水平是通过评价抽验抽取样品后,经由法定药品检验机构按照国家药品标准进行检验的实际结果,是药品质量管理水平的结果指标之一。这个结果指标下设两个二级指标:一是综合评价抽验指标,二是专项评价抽验指标。

2.3.1 综合评价抽验指标,下设一个观测变量: 综合评价合格率,指检测合格药品数量与总数量的比值。

2.3.2专项评价抽验指标,下设一个观测变量: 专项评价合格率,指检测合格药品数量与总数量的比值。

2.4结果指标之二——药品监督检验水平。

由于本课题研究的是药品评价抽验,所以此项指标视决策层的意见,决定是否纳入药品质量总体水平的指标体系之中。我们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而建议将其纳入的:药品监督检验水平,实际上是药品监督抽验工作抽取的药品,经由法定药品检验机构按照国家药品标准进行检验的实际结果。与药品评价检验水平不同的是,我们在此引入的是其不合格率指标,其基本逻辑是药品质量问题是不可能根除、消灭的,市场上总是存在不合格药品的,如果药品监督检验的不合格率越高,说明查到不合格药品越多,药品监管部门打击假劣药品的力度大。因此,我们认为,药品监督抽验的不合格率越高,市场可能存在的假劣药品就越少,市场的净化程度就越高,药品质量总体水平就越高。

药品监督检验水平是通过监督抽验抽取样品后,经由法定药品检验机构按照国家药品标准进行检验的实际结果,也是药品质量管理水平的结果指标之一。这个结果指标下设两个二级指标:一是综合监督抽验指标,二是专项监督抽验指标,但其有特定的目的,如只考核安全性指标或有效性指标,并且视监督需要开展。两者均适用于各流通环节。

2.4.1 综合监督抽验指标,下设一个观测变量:综合监督不合格率,指综合监督药品的不合格数量与总数量的比值。

2.4.2 专项监督抽验指标,下设一个观测变量:专项监督不合格率,指专项监督药品的不合格数量与总数量的比值。

以上指标体系见附表二:《药品质量总体水平指标体系表》。

3、药品质量水平指标体系的解析。

总体说来,在药品质量总体水平指标体系的四个一级指标中,药品评价检验水平与药品监督检验水平两个指标是涉药单位药品质量管理水平的外部表征,是由药品监管部门设置的药品检验机构根据抽样样品检验得到的实际结果,他们共同构成了对涉药单位药品质量现状的客观评价,是涉药单位不能直接控制的外部因素。而药品质量

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的五个维度

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究竟包含多少个层次的指标数据必然需要更多、更深入的讨论,在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框架下可以扩展为五个维度:全要素生产率、科技创新能力、人力资源质量、金融体系效率、市场配置资源机制。 全要素生产率是测定发展质量的核心。我们要看到,GDP短期内不会消失,重要问题在于要用全要素生产率指标来弱化单纯的数量增长,能够更好反映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2017年,我国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已经扭转了连续数年下降的势头,且生产要素投入呈现出更智慧、更有效的使用方法。坚持运用多种生产率测算指标来评估企业和区域发展质量就显得更为紧迫,因为企业经营绩效高低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正是在于全要素生产率的不同。 当然,全要素生产率能否有一个看得见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将始终依靠科技创新。经济的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强力支撑,要使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就应该把科技发明能否创造新技术产业的能力作为最主要的科技质量指标。为此,企业及其他经济实体必须始终如一地贯彻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将更高的科技创新指标时时体现在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上。指标的选取要有利于加大研发机构建设,有利于加大源头性技术的突破,有利于创新体系的更加完善。 科技创新成果叠出,惟人才为本。一定要使劳动力质量提升的“管道”延伸到社会生活的更多方面。要制定以知识学习与创造并重的教育发展指标,也应该包括基础教育质量、劳动力健康水平、各类毕业生技能、师资质量测定指标等。通过良好的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培养大批高水平的科技人员和高素质劳动力,通过大规模高质量的研发机构来带动高效的研发产出。一言以蔽之,就业的劳动力质量是经济发展质量能否提升、或提升多少的最关键因素。 资金配置效率涉及现代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为更高生产率部门和科技创新领域提供资金是金融体系的“天职”。金融深化要提高中国的储蓄和投资水平,以及资本生产率和产出的增长。为此,要提高金融体系的规制质量与效率,新的指标应当体现金融体系的稳健性与审慎监管框架,下述的指标应予以充分的关注:居民存款的安全性、企业的融资成本与融资便利性、中小企业的融资占比、风险资本数量及可获得性、创业板企业的成长性、创业板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率、金融资产的法律保护程度等。

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高中生物学科 教学评估指标体系 为确保教学活动的深入、健康发展,有必要建立一种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下简称“评价体系”)。建立评价体系的目的是:①倡导方向——体现课程改革的思想、观念及原则,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突出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②引导和规范——最终目的在于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质量的高低是由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决定的。因此评价体系以及指标构成要素,应对教师的行为有明确的引导和规范作用,并能被广大教师接受和理解,使之成为不断改进教学的依据。③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学质量——方案和体系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应有直接或间接的甄别作用。因此评价指标的选择与权重的分配,要恰当处理现实与愿望的关系,既激励教师努力向上,又不挫伤教师的积极性。近年来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 1 构建评价体系的原则及策略 1.1 先进理念与现实条件结合 评价体系的各项指标要鲜明地体现课堂教学改革的思想、观念及原则,体现自主学习活动开展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新要求。评价指标的先进性要符合现实,具有客观性。指标定得太高,可望不可及,不能被大多数教师所理解,会失去对教师的激励作用;指标定得太低,又会失去指标的先进性和倡导性,不利于促进课改深入。在策略上,一部分指标处于高水平,让教师心中始终有向上的目标;一部分指标处于较高水平,让教师

通过努力可以达到,对教师具有成功的激励作用。 1.2 共性标准与特色加分结合 各项评价指标对广大教师应有普遍性,对于课堂教学质量高低应有共同一致的标准。但是,教学是一个纷繁复杂、变化万千的过程,教师的个性、特长也是千差万别的,评价体系应为教师形成自己的风格留出空间,不因统一要求而扼杀个性和特色。策略上,在统一要求、共性评价的同时,对确有特色的教师教学给予特色加分,肯定和鼓励这样的教师和这样的教学。 1.3 简略性与指导性结合 教学评价是一项实践性极强的工作。因此评价体系的构成应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指标应当精简,具简略性,便于掌握和使用。但在课堂教学重视他评与自评相结合的今天,一套公开、公正、实用的评价体系不仅是评价者评价教学的依据,又必将是被评不断转变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直接参照物。过于简略的指标体系可能便于评价者掌握与操作,但却不利于对教学的指导。策略上则在全面评价的基础上,繁简适当。从我们的评价实践来看,二级指标以10至14条为宜。 1.4 全面评价与重点评价结合 教学评价有自身的规律,也有公认的标准(效果标准、工作标准、素质标准等)。全面收集信息并参与评价是保证评价科学客观的基本准则。但全面评价绝不是面面俱到,而应参照评价标准,在满足信息全面、体系客观科学的基础上,突出评价体系的先进性与倡导性,恰当选择评价指标与分配权数。在策略上,应针对当前生物学课堂教学的薄弱环节,如学生

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图书馆查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一、查新质量评价指标 《科技查新规范》对查新工作质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查新工作质量可以通过以下“查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评价。该指标体系是根据查新程序和工作内容而建立的,对查新人员自我评价查新质量和主管部门监督检查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作用。评价指标见下图: 查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图 从查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看出查新质量主要表现在文献检索质量和查新报告质量两方面。 二、文献检索质量

文献检索质量是整个查新质量的基础,检索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查新报告结论的准确性,即直接影响到查新报告的质量。检索质量可以从检索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一)检索全面性 “查全”与“查准”是用于判定情报检索系统检索性能的两个标准。查新检索是对项目内容新颖性的检索,具有较高的查全要求,需要相当数量的文献,在查全的基础上追求查准率。检索的全面性主要受查新点分析、检索标识、检索范围、检索年限、检索途径、检索策略、检索结果的检验与调整等因素的影响。 1.查新点分析 查新点分析是指查新人员在对查新项目内容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根据查新委托人对查新项目的科学技术要点等新颖性的查询要求和管理部门的查新规定,将需要查新的内容(一般为多主题)用一条条查新要点(单主题)清楚地表示出来,即分解开来,以便于找准查新点,选择相关文献,并进行比较,最终得出针对性强的公正、客观结论。该指标反映了查新人员对查新项目的实质内容的掌握程度,是检索的前提,是对比分析与论述的依据,是查新质量一个较为重要的影响因素。要求全面准确地理解查新内容,找准查新点。 2.检索标识 如果说“查新点分析”是概念分析整理的过程,那么检索标识的确定便是概念的转换。检索标识是指通过对查新项目的主题分析将自然语言转换成规范化语言,即确定检索入口的问题,包括分类号标

农村居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937624286.html, 农村居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作者:袁野 来源:《商情》2015年第48期 【摘要】我国农村居民生活质量评价是现在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必须首先研究农村居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论文提出了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所需遵循的原则,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农村居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为六个子系统进行探索,希望能对农村居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提高参考价值。 【关键词】农村居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构建 一、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遵循的原则 进行生活质量评价时,首先要清楚选择什么指标来评价。因为评价指标的选取直接影响到评价结果,因此我们必须选择能够反映现阶段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现状的指标。构建农村居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如下原则: (一)以人为本的原则 居民生活的要素包括社会、环境、地域等要素,该三者的关系是密不可分。人是生活质量研究的主要对象,对生活质量的研究必须围绕与人有关的方面。所以,选取关于居民生活质量的评价指标,应该选择能反应人类居住和活动有关的要素,能反映农村居民生活及环境的真实状况和主客观感受的需求。 (二)全面性和内涵丰富性原则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极大地丰富了农村的生活质量的内涵,对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评价研究包含两方面:物质层面,如收入水平,自然和社会方面的基础设施的完备程度;精神层面,如良好的健康状况、娱乐和休闲的机会等。新时期的生活质量也应具有新内涵,因此,要更全面地选取农村居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如享有的民主权利和社会保障等。因此,生活质量是一个综合又复杂的概念,需我们采用不同的理论进行研究。 (三)层次性原则 在农村居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必须明确每个评价指标的内涵,尽可能减少同一层次的各指标和其它指标的相关性,使其保持相对独立性,避免同一因素的指标在综合评价时重复出现。 (四)数据可得性原则

小学教学质量评估标准及体系

小学教学质量评估标准及体系 教学质量评估标准及体系 教学质量检查与考核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评估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为便于教学质量检查工作的开展,特制教学质量评估指标准及体系。 一、评估对象 全体任课(辅导)教师 二、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结构 (一)课堂教学(二)教案(三)作业批改(作文、课堂练习、辅导记录、培优生、学困生跟踪记录)(四)学生成绩 三、教学质量评估标准 (一)课堂教学。通过课堂教学评估,可以研究检查教育的目标、学科或模块教学目标以及章节教学的具体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情况,从而探索课堂教学的合理结构,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使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结果更科学、合理,在制定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指标体系中,最后综合评估标准按定性的描述分为四个等级:优秀(100---90分)良好(80-89分)及格(79-65分)不及格(60分以下) (一)课堂教学评估指标: 1、教师的教学行为表现:1)、教学法的基本理念2)、教学情境的创设3)、教学内容的处理4)、教师素质 2、学生的学习活动表现:1)、学习的自主性2)、学习的探究性3)、学习的合作性 3、教学效果 (二)教案评估指标:

1、教学目标 2、重难点把握是否准确 3、教学过程 4、教学进度 5、教案书写 6、教学反思 (三)作业批改。批改作业是教学反馈的重要环节,教师严格批改制度,批改作业做到及时、认真、细致、规范,适时地采取补救措施,以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作业批改采取“重点突出,有所侧重,师生互动,全批全改,每批必改,每改必批”形式。尤其对于潜能力的作业情况,教师要因人而意,因材施教。 作业批改评估指标: 1、作文 2、课堂练习 3、指令性作业 4、培优生辅导记录 5、学困生跟踪记录 (四)学生成绩 各学年教学质量标准:及格率:1-2学年达到100%,3-4学年达到98%,5-6学年达到96%。优秀率:1、2年级达到60%以上,3、4年级达到50%以上,5、6年级达到30%以上。平均分:1、2学年达到90分以上:3、4学年达到85分以上;5、6学年达到80分以上。 根据县教育局制定的《安图县中小学教学管理办法》,制定本校的教学成绩评估体系。 按照过去的方法计算出班级的各科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填入成绩横向对比表。 教学质量的评价方法: 1、以上一次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的样本,以下一次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的本体,对各班级的教学质量进行比较评价。 2、按照各年级、各学科的评价标准,先计算出各学科的得分,再计算出各年级的得分。 3、各学科分数的计算方法: (1)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A、本体的平均分差-样本的平均分差=0,得分=权重分 B、本体的平均分差-样本的平均分差>0,得分=权重分+加分

CHQIS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CHQIS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编号一级指标二级指标 1 住院死亡率 1.1 住院总死亡率 相关指标 1.2“疾病诊断相关组”住院死亡率 1.3“高死亡风险疾病诊断相关组”住院死亡率 1.4“低死亡风险疾病诊断相关组”住院死亡率 1.5 关键病种住院死亡率 1.6 住院患者总抢救失败率 1.7“疾病诊断相关组”抢救失败率 1.8 关键病种抢救失败率 1.9 手术患者总住院死亡率 1.10“疾病诊断相关组”手术住院死亡率 1.11 关键病种/关键手术死亡率 1.12 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总死亡率” 1.13 关键手术“围手术期死亡率” 1.14“高死亡风险疾病诊断相关组”手术住院死亡率 1.15“低死亡风险疾病诊断相关组”手术住院死亡率 1.16 关键病种/关键手术的手术后抢救失败率 1.17 新生儿住院死亡率 1.18 根据出生体重四级分类新生儿住院死亡率 1.19 根据出生体重四级分类直接入院新生儿住院死亡率 1.20 根据出生体重四级分类转入院新生儿住院死亡率 2 重返 2.1 重返手术室总发生率 相关指标 2.2 24小时、48小时、72小时重返手术室发生率 2.3 重返手术室总死亡率 2.4 24小时、48小时、72小时重返手术室死亡率 3 不良事件 3.1 手术部位感染率 相关指标 3.2 NNIS风险指数0级、1级、2级、3级手术部位感染率 3.3 关键手术的手术部位总感染率 3.4 关键手术NNIS风险指数0级、1级、2级、3级手术部 位感染率 3.5 手术医师关键手术NNIS风险指数0级、1级、2级、3 级手术部位感染率 3.6 重症监护室中与使用呼吸机相关的肺部感染发生率 3.7 重症监护室中与使用中心静脉导管(CVC)相关的血液 感染发生率 3.8 重症监护室中与留置导尿管相关的泌尿系统感染发生 率 3.9 重症监护室中与使用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 的血液感染发生率 3.10 压疮总发生率 3.11 压疮I期、II期、III期、IV期发生率

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性评价及改进措施

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性评价及改进措施 1.总则 依据GB/T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要求,采取以下措施证实我们有能力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桥梁产品,通过体系的有效应用,目标在于实现桥梁产品100%的合格率,实现顾客的质量要求,增加顾客满意程度,在此基础上,制定更加有效的改进措施,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改进企业业绩。 2.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程序 本公司采用涉县桥梁制造有限公司颁布的体系程序文件,全文共二十八个程序文件,其中应用于质量管理体系的有以下几个程序文件:1文件控制程序:旨在对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进行控制,确保各相关场所能得到文件的有效版本,并防止作废文件的误用。 2记录控制程序:旨在对管理体系所要求的记录予以控制,为保持和改进管理体系提供信息,为管理体系运行和产品与过程的符合性、有效性提供客观证据。 3目标和指标的制定、分解、考核控制程序:建立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的质量目标,并在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实施量化、分解和考核,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保证产品符合要求、相关方满意、满足顾客期望,以实现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 4信息交流控制程序:为规范信息交流的内容、职责、渠道和方法,以确保与管理体系有关的内外部信息的正常交流。

5人力资源控制程序:通过对人力资源的控制,对从事影响产品质量的人员,规定相应的能力和质量意识的要求,并进行适当的培训,以满足管理体系运行的需要。 6产品实现过程的策划控制程序:通过产品实现过程的策划,保证产品达到质量目标和要求。 7与顾客有关的过程控制程序:通过识别确定顾客对产品的要求,评审能满足顾客对产品要求的能力,确保履行产品要求,达到顾客的满意。 8物资机械采购控制程序:选择合格的供方,对物资、机械采购过程进行控制,确保采购物资、机械符合规定要求。 9生产和服务提供控制程序:对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以确保产品符合按质量、工期和环境保护标准及规定要求,满足顾客的需求。 10顾客满意程度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通过监视和测量,不断关注顾客、相关方需求之间的差距,并将其转化为明确的要求和管理规定,使管理体系持续改进,以增强顾客、相关方的满意程度。 11内部审核控制程序:验证管理体系是否符合标准要求,是否得到有效保持、实施和改进。 12不合格品控制程序:使不合格得到识别和控制,以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或交付。 13数据分析控制程序:确定、收集和分析适当的数据,以证实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以便寻求改进机会,采取改进措施。 14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通过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消除在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及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潜在的和发生的不合格、事件、事

医疗质量评价体系和考核标准

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 这套体系重点在医疗行为的规范、核心制度的落实等方面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规范了患者服务与患者安全目标、病区医疗质量与持续改进、手术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强化了微创、介入的规范化管理及医院感染防控、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对大型手术及危重患者进行评估,引入了“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的标准;急救质量方面,对院前、院内急诊、院前培训、专科医疗分别作了重点规定;医技方面,不同学科有了更适合本专业的质量控制指标,如放射专业,分别对急诊、普通放射作了规定,对放射介入包括人员、大型设备、诊疗规范及术后随访作了明确要求,对放射的特殊性、安全、个人防护作了明确规定;规范了消毒供应室、手术室、重症病房、内镜室的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护理质量,重点是护理分级管理、护理工作制度、护理操作常规、护理缺陷管理及专科护理等内容。 李元峰,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医科大学毕业。现任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院长兼党委书记,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四川省政协文体医卫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华医学会四川分会副会长,四川省康复医学学会会长,全国病案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医科院协会副会长,四川省医师协会副会长,四川省医院管理协会副会长等职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临床耳鼻喉专业及医院管理工作,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先后在全国各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参编著作一部。曾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卫生系统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全国先进工作者、四川省十佳博爱医院院长。 麻醉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评价指标 一、科室管理(50分) 1.严格执行医疗卫管理法律、法规和章。评价要点 1无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 2所有在科室执业的医师、护士均已注册。3执业医师、护士无超范围执业。 4无虚假、违法医疗广告。 5卫技人员与床位比例符合医院规定的要求。 6护士与床位比例符合医院规定的要求。7在一切医疗行为中无收受红包。8在一切医疗行为中无收受回扣。 评价方法 1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的,当月质控考评为零。 2有一名执业的医师或护士未注册的,当月质控考评为零。 3发现一起执业医师或护士超范围执业的,当月质控考评为零。 4发布虚假、违法医疗广告的,当月质控考评为零。 5不符合人力资源部规定要求的酌情扣分。 6不符合护理都规定要求的酌情扣分。 7凡出现此类情况者,当月质控考评为零。 8凡出现此类情况者,当月质控考评为零。 2.建立健全各项规1科室制定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各级各类1科室规章制度、岗位职责不完善,酌情扣4分章制度和岗位职责。 3.医务人员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 4制定本科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医疗和非医疗事件)及医疗救援任务。员工岗位职责。重点是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分。核心制度缺失的不得分,少一条扣1全的核心制度,内窖包括:首诊负责制,三分。级医师查房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疑难病例2每月随机抽查医护人员1—2名,不熟悉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相关制度者,酌情扣分。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手术分级制度,术前讨论制度,处方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临床用血审

我国居民生活质量调查分析

2005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调查报告 2005年10月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对全国8个大中城市、7个小城镇及8个农村地区进行了入户调查,本次调查城市执行区域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沈阳、西安、南通,每个城市成功样本量不低于250个;小城镇执行区域包括浙江绍兴诸暨、福建福州长乐、辽宁锦州北宁、河北石家庄辛集、湖南岳阳临湘、四川成都彭州、陕西咸阳兴平,每个城镇成功样本量不低于150个;农村执行区域包括在上面提到的7个小城镇及湖北武汉黄陂中分别选取一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的成功样本量不低于100个。城镇地区调查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针对3258名18~60岁的居民进行访问,农村地区调查采取整群抽样方法针对870名16~60岁的居民进行访问,最终共获得4128个成功样本。本次调查中的数据结果已根据各地实际人口规模进行加权处理。在95%的置信度下本次调查的抽样误差为±0.94%。调查样本基本构成情况:男性占45.4%,女性占54.6%;16~25岁的占18.3%,26~35岁的占23.9%,36~45岁的占25.9%,46~55岁的占22.3%,56~60岁的占9.6%。小学及以下的占11.2%,初中的占32.4%,高中/中专/技校的占33.4%,大专的占13.9%,本科及以上的占8.2%。本报告以此次调查数据为主要依据。 一居民总体生活满意度较2004年有所下降,连续5年,农村居民的总体生活满意度水平高于城市居民,但城乡居民总体生活满意度的变化趋势保持一致如果用5级量表的赋值

方法求取结果,即5分表示“非常满意”,依次递减,1分表示“非常不满意”,排除回答“说不清”及“拒答”者之后求取均值,则2005年中国居民对自己生活的总体满意度是3.40分,较2004年的3.50分有所下降。 如果使用粗略估算法,将对于目前生活状况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者归为高满意度群体,将“不太满意”和“非常不满意”者归为低满意度群体(报告其他部分使用的粗略估算法均采用类似的归并方法),则当前中国居民中高满意度和低满意度群体比例分别为56.1%和17.2%。在2003、2004和2005年三年期间,高、低满意度者比例均呈逐年下降趋势(高满意度者比例:68.2%→66.9%→56.1%;低满意度者比例:25.2%→20.5%→17.2%),越来越多的居民总体生活满意度为“一般”。 比较历年城乡居民总体生活满意度的调查结果发现,在2000~2002年间,城乡居民的总体生活满意度稳步上升,2003年有所回落,2004年有较大提升,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总体生活满意度在2004年均达到了这5年来的最高水平。但2005年又有所下降,目前总体水平与2003年基本持平。在2001~2005年的连续5年间,虽然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总体生活满意度的变化趋势保持一致,但农村居民的总体生活满意度均高于城

社会评价质量控制体系与数据库

社会评价质量控制体系与数据库病人对医院服务质量需求越来越高,而患者“满意度”是衡量医院服务质量,评价医患关系的一项核心指标。患者满意度是医院服务质量中的重中之重,获取患者对我们服务中的意见和建议是医院提高服务质量的关键。我院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于每个科室抽取10名住院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通过病人满意度调查问卷获取患者满意度及病人对医院各项服务的建议和意见,为确保调查结果真实、可靠,特建立以下社会评价质量控制体系。 一、调查设计阶段 本次调查的目的旨在获取病人满意度及对医院各项服务的建议和意见,故我们在选取问卷时采用了《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指南》中编入的调查问卷,问卷内容科学、易懂。在调查对象选取方面,为体现全院病患的普遍意愿,采用了经济、实用的抽样调查法,以科室为单位,各抽取10名住院病患为此次的调查对象。 二、严格选择和培训调查员 从主要的负责科室或部门选择调查员,并对调查员进行调查知识培训,使调查员在帮助病人接受问卷调查时,无语言诱导及误导,使问卷内容兼具效度和信度,呈现病患的真实感受。 三、广泛宣传,争取调查对象的配合,提高应答率 在科室醒目位置摆放调查宣传标语、投诉方法、投诉流程、病人意见建议箱等,让病人充分理解调查目的,积极配合调查员做口头询问及服务问卷调查。

四、问卷收集及核查 由调查员对调查对象进行直接观察、口头询问,将答案填入调查表,并负责问卷收集及核查(包括完整性核查和逻辑检查),筛选调查问卷,确保问卷内容真实、可信。 五、数据的计算机录入与系统化 运用Microsoft Office软件建立录入数据库,进行数据整理、分析,使之系统化、条理化。 六、数据呈现问题的阐述与分析 对问卷得到的数据资料进行整合、分析,针对每一问题进行数据统计,得到直观结果,并由此解析问题存在的根源,并制定改善措施,为改善全院服务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2020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报告

2016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报告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报告是零点有数集团(原零点研究咨询集团)从1993年即已开始的年度追踪调查项目,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该项研究致力于反映中国居民生活质量的变化,并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2016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调查囊括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于2016年11月在全国共计195个地级市、县级市和县展开调查。 第一部分:生活满意度指数 一、中国城市居民生活总体满意度稳中有升,较上年略有回落 零点持续跟踪调查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满意度情况。用“如果用5分表示非常满意,1分表示非常不满意,总的来说,请问您对您的生活满意吗?”来探测城市居民的生活满意度水平。结果显示,在最近十年间,中国城市居民的生活满意度水平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生活的满意度始终保持在一个稳中有升的状态。2016年的数据显示,中国城市居民的生活总体满意度指数得分为3.64分,比近十年的满意度均值(3.53分)高出0.11分,较2015年的历史峰值得分3.83分略有回落。 图 2007-2016年城市居民总体生活满意度变化趋势 趋势线 平均值注:图中数据为基于5级量表的得分,5分表示非常满意,1分表示非常不满意。 资料来源:零点有数集团2007-2016《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报告-城市卷》。 具体来看,71.6%的城市居民对生活总体感到满意(包括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这一数值较2015年(78.7%)下滑了7.1个百分点,但仍比2014年(61.0%)高出10.6个百分点。对生活总体满意度感到一般的城市居民达到17.6%,这一比例与去年基本持平(17.9%)。 图 2014-2016年城市居民总体生活满意度比较(%) 资料来源:零点有数集团2014-2016《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报告-城市卷》。

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的五个维度

全要素生产率是测定发展质量的核心。我们要看到,GDP短期内不会消失,重要问题在于要用全要素生产率指标来弱化单纯的数量增长,能够更好反映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2017年,我国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已经扭转了连续数年下降的势头,且生产要素投入呈现出更智慧、更有效的使用方法。坚持运用多种生产率测算指标来评估企业和区域发展质量就显得更为紧迫,因为企业经营绩效高低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正是在于全要素生产率的不同。 当然,全要素生产率能否有一个看得见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将始终依靠科技创新。经济的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强力支撑,要使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就应该把科技发明能否创造新技术产业的能力作为最主要的科技质量指标。为此,企业及其他经济实体必须始终如一地贯彻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将更高的科技创新指标时时体现在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上。指标的选取要有利于加大研发机构建设,有利于加大源头性技术的突破,有利于创新体系的更加完善。 科技创新成果叠出,惟人才为本。一定要使劳动力质量提升的“管道”延伸到社会生活的更多方面。要制定以知识学习与创造并重的教育发展指标,也应该包括基础教育质量、劳动力健康水平、各类毕业生技能、师资质量测定指标等。通过良好的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培养大批高水平的科技人员和高素质劳动力,通过大规模高质量的研发机构来带动高效的研发产出。一言以蔽之,就业的劳动力质量是经济发展质量能否提升、或提升多少的最关键因素。 资金配置效率涉及现代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为更高生产率部门和科技创新领域提供资金是金融体系的“天职”。金融深化要提高中国的储蓄和投资水平,以及资本生产率和产出的增长。为此,要提高金融体系的规制质量与效率,新的指标应当体现金融体系的稳健性与审慎监管框架,下述的指标应予以充分的关注:居民存款的安全

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

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 评价指标评价要点 1、无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 2、所有在科室执业的医师、护士均已注册。 3、执业医师、护士无超范围执业。 4、无虚假、违法医疗广告。 5、卫技人员与床位比例符合医院规定的要求。 6、护士与床位比例符合医院规定的要求。 7、在一切医疗行为中无收受红包。 8、在一切医疗行为中无收受回扣。 1、科室制定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各级各类员工岗位职责。重点是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内容包括: 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处方管理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转科、转院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医疗技术准入制度,交接班制度,医患沟通制度,医疗责任追究制度等。 2、本岗位的工作人员熟知其工作职责与相关规章制度。重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院工作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护士条例》,以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处方管理办法》、《医师外出会诊管理办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 3、医务人员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 4、制定本科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医疗和非医疗事件)及医疗救援任务 5、建立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建设制度、继续教育制度并组织实施。 1、医务人员在临床的诊疗活动中能遵循与其执业活动相关的主要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1、制定有本科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医疗救助预案。 2、有与相关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的联系渠道。 1、科室有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建设目标、制度和实施措施。 2、科室有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培训计划和实施目标。 3、每年对本科室专业技术人员的专科技术、科研、继续教育进行考评。1、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具备承担区级以上(含区级) 继续教育项目或科研的能力。 2、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在本专业区级以上(含区级) 学术组织任委员以上职务。1、科室严格执行门诊医疗工作管理相关规定,服从门诊部统一安排。中医科医一、科室管理(50分)1、严格执行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1、依据工作量及需求,合理安排专业技术人员,提高门诊确诊能力,6、科主任/学科带头人的专业技术水平领先。二、门诊医疗质量与持续改进(150分) 2、门诊医师按时上班,坚持专家/专科门诊,不套排,不随意停诊,不随意顶替,更不允许进修生、培训生、实习生单独上门诊。 3、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门诊会诊制。 4、对门诊医师“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有具体的监督措施。 5、做好等待就诊病人出现病情变化的抢救方案和急救措施(有突发意外紧急情况的处理预案及完整抢救物品配备) 。 6、在病人外出检查未归时,医生不能擅自离岗。1、门诊病历书写规范,符合要求。2、门诊处方及检查申请单书写规范,符合要求。1、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情报告及时准确并有登记。2、严格遵照预检、分诊制度,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到指定隔离室诊治,并做好必要的隔离和消毒。3、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门诊病人就医特点以及疾病不同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4、所有工作人员在接诊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并做好自我防护。1、病区执行三级医师负责制度。2、普通患者入院后由当班医师和护士接诊,并根据病人病情确定初步诊疗和护理计划,并在2小时内执行。3、危急重病人入院后当班医师和护士立即进行初步评估,立刻通知上级医师到达现场处置病人,确定初步诊疗方案,并立即执行。1、普通病人应在48小时内有主治医生评估结果及诊治方案,72小时内应有副主

建立人民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的理论依据_周长城

第54卷 第3期 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54,No.3 2001年5月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Social Sciences) May2001,381~封3  ●社会学 建立人民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的理论依据X 周长城,吴淑凤 (武汉大学法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作者简介]周长城(1957-),男,湖北荆门人,武汉大学法学院社会学系教授,主要从事 经济社会学研究;吴淑凤(1976-),女,湖北武汉人,武汉大学法学院社会学系 硕士生,主要从事发展社会学研究。 [摘 要]建立人民生活质量指标体系既是对改革开放20年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总结,也包含了中国未来发展的合理预见。人民生活质量指标体系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将理论、实践与发展有机结合,其中包括人本社会发展理论、市场经济理论、系统工程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 [关键词]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理论依据 [中图分类号]C9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999(2001)03-0381-05 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着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逐步缓解,人们不再满足于短缺经济下追求生活条件数量上的提高,而是越来越注重于提高生活质量。党的十五大和国家“十五”规划从发展战略高度将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作为中国21世纪社会发展的基本内容之一。人民生活质量指标体系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因而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将理论、实践与发展有机结合。笔者认为,应以以下理论作为指导依据。 一、人本社会发展理论 人本社会发展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从人类自身要求出发,以人为中心,把社会发展看做是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人的素质与才能得到全面发挥的过程,即人本性的社会发展观。 联合国组织对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发展理论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1988年,联合国发展计划委员会报告指出:人类发展不仅仅是对付债务危机、经济重建及其他问题的短期补救方法,而且是长期提高人类福祉的基础。1989年,“人类发展”成为联合国在20世纪90年代国际发展战略的要旨。199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以人类发展为主题出版了第一本年度《人类发展报告》。1995年3月在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发展首脑会议正式将“以人为中心”提升到“发展观”的高度,会议通过的《宣言》和《行动纲领》指出:“社会发展是全世界各国人民的中心需要和愿望,也是各国政府和民间社会各部门的中心责任”,社会发展“以人为中心”,社会发展最终目标是改善和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质量。“人民是从事可持续发展的中心课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发展理解为:(1)由人自己并为自己来完成的发展过程;(2)发展过程自始至终都要关心人的命运和改善;(3)发展过程只能是一个开放的过程;(4)每个国家X收稿日期:2000-10-10 基金项目:国家发展与计划委员会“十五”规划课题《人民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的部分成果。

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评估标准

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评估标准 1、目的:识别供应商质量风险,并进行分级,根据供应商质量风险等级大小,管理供应商,重点是强化对高风险度的供应商管理。 2、定义:供应商质量风险等级分为A/B/C/D四等。A-风险很小、B-风险小、C-风险中、D-风险大 3、适用范围:适用于某某医药公司所有合格供应商。 4、操作方法: (1)每年评定1次,每年1月份,由公司质量部按此标准进行初步评定,然后分别与相关部门进行评审确定,评审后将结果(包括不能达成共识的名单)一并提交公司总经理。 (2)总经理根据采购策略和相关政策等综合因素给予适当调整,然后发布,各单位要按照评定结果予以操作执行。 (3)一旦发布生效,则执行本管理制度。 (4)风险等级一旦评定,当年不得升级,当违反“批次质量表现无条件高压线”的G1款,则当年自动降为D级。 (5)每年风险等级评定时应考虑其上一年的评定结果,升级只能一年升一级,不得越级提升,可越级降级。 (6)上一年的D类供应商转为“C”类必须按照新供应商认证的质量体系标准,由质量部启动全面认证和评估,经过严格认证合格后才具备转级的必要条件。 5、评价标准 首先按“质量保证体系”和“年度质量表现”两个维度分别评价,然后根据这两个维度评价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给出每个供应商风险等级A/B/C/D。上一年的D类供应商转为“C”类必须按照新供应商认证的质量体系标准进行全面认证和评估,认证合格后方可转级。 ◆非合格供应商质量风险等级自然为D。 ◆当年引入的新供应商的质量风险等级最高为C。 5.1、质量保证体系评价标准 5.1.1 质量体系分项评价

企业。文件执行规范。多次 稽查没有发现严重 缺陷。大部分流程文 件执行随意,多 次稽查发现很 多严重缺陷。 类似认证。 2、虽然通过认证, 但诚信很差,时有 伪造数据和报告 等行为。 1.2 企业对质量重 视程度1、有专门支持某 某医药公司的质 量团队,对某某医 药公司的要求及 问题反馈很重视。 2、发现问题能及 时通知我公司并 主动召回 1、对某某医药公司 的要求及问题反馈 较重视。 2、发现问题能及时 通知我公司并给出 解决方案建议。 1、对某某医药 公司的要求及 问题反馈较重 视。 1、对某某医药公 司要求及问题反 馈多年来极不不 重视。 1.3 材料提供1、材料提供及时、 完整、准确。 2、对重要更改如 说明书更改、包装 更改等,能及时书 面通知某某医药 公司,并及时将所 更改的材料到公 司质量部备案。1、材料提供及时、 完整、准确。 2、对重要更改如说 明书更改、包装更改 等,能书面通知某某 医药公司。 1、材料提供及 时、完整、准确。 2、对重要更改 如说明书更改、 包装更改等,能 通知某某医药 公司。 1、材料提供不及 时、不完整。 2、涂改伪造材料。 3、对重要更改如 说明书更改、包装 更改等,不通知某 某医药公司。 2、售后基本没有投诉很少。2、售后有因质2、经常发生因质

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银行项目质量控制指标体系试行办法模版

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投资银行项目质量控制指标体系试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提高投行项目的质量,防范投行业务风险,根据监管部门的有关要求,结合公司投行业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试行办法。 第二条本试行办法适用于需要公司进行内核的项目。 第三条投行项目质量控制指标体系涵盖发行人质量评价指标、项目组执业质量评价指标,以及工作底稿质量评价指标。 第四条投行项目质量控制指标体系通过填报《投行项目质量控制指标评价表》(简称“评价表”)(附件一)的方式执行。 第五条投行项目在内核环节中,投行管理总部(质量控制部)质控专员和审核人员应当根据投行业务部门提交的全套申报材料质量、现场内核状况、工作底稿检查情况等填列评价表。 评价表是投行管理总部(质量控制部)在内核环节对投行项目所作的评价结果,供内核小组成员参考。 第六条投行项目在立项环节,项目组应当一并填报《发行人质量评价指标表》(附件二) 第七条评价表的综合得分超过60分的,投行管理总部(质量控制部)应当履行正常程序,将该投行项目提交内核小组审议。 评价表的综合得分低于60分的,投行管理总部(质量控制部)

应当请示内核小组组长并经其同意后,暂缓将该投行项目提交内核小组审议,退回投行业务部门。 第八条本试行办法适用于已经满足法定发行基本条件的投行项目。 第二章发行人质量评价指标 第九条发行人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5个方面的指标,即独立性评价、法人治理与内部控制评价、财务状况评价、经营状况与行业地位评价和技术评价。 第十条独立性评价主要参考如下标准: 1、历史沿革与股权结构 发行人历史沿革清晰,股权结构清晰且不存在纠纷的,为5分,若存在历史出资、企业改制、产权转让、股权纠纷等瑕疵的,视对发行上市的影响程度酌情扣分; 2、五独立情况 发行人满足资产、机构、人员、业务、财务独立运行要求的为5分,存在除同业竞争、关联交易以外的独立性瑕疵的,酌情扣分; 3、同业竞争 发行人不存在同业竞争情况的,为5分;若存在同业竞争的,视是否有明确解决措施及相关依据酌情扣分; 4、关联交易 发行人不存在关联交易的,为5分;若存在关联交易的,视关联

质量管理体系评价

质量管理体系评价: 公司建立了适宜于公司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并分解到各职能部门,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符合标准要求和公司实际,经考核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已基本达成。 公司通过会议的形式向全体员工传达和学习了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员工对公司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均能理解并按期实施。 公司按照ISO9001.2008标准的要求对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进行了识别,并对质量管理体系和过程进行了策划,实施了过程控制,策划的内容涵盖了公司相关部门,策划较充分。 目前公司的人力资源能满足生产及服务和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需要。 公司的生产场所和办公场所、生产设备及其他基础设施能满足公司运行的需要。 公司按照ISO90001:2008标准的要求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进行了策划,并发布实施,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效果看,运行是适宜的、基本有效的。 产品绩效方面,公司是一家生产自行小车输送系统、地面智能小车输送系统、KBK轻型柔性输送机、辊子输送机、板式输送机、滑橇输送系统的企业,公司坚持“竭诚为用户提供精品及优质服务,打造行业品牌”的宗旨,在质量管理中倡导“以过程为中心,顾客满意为向导”的管理思想,“诚信为本,合作双赢”的公司理念。加强生产和检验过程的控制,并提供优质的服务。按ISO9001:2008标准和公

司质量体系文件的要求进行控制,以完善周到的服务赢得了用户的好评。 根据策划的安排和公司文件的要求,对过程进行了策划和控制,对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并按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进行控制,经现场审核生产和服务过程控制良好。 公司按策划的要求进行了内部审核,在内部审核过程中发现了发现了三项一般不合格项现已关闭,经验证有效。 公司进行了年度管理评审,管理评审中提出的8项改进建议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整改,并在下次的管理评审中进行跟踪验证。 公司能利用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管理评审、内审、不合格品控制、纠正/预防措施等进行持续改进,初步形成了一套自我完善和自我改进的机制,建立了持续改进的控制方法,具有一定的持续改进的能力。 现场未发现违规使用证书和标志的行为。 公司目前未发生质量事故和安全事故,对顾客提出的问题由市场部和技术、质量三部门及时进行处理,对处理的结果及时反馈给顾客方让顾客满意。 上次开具的一项不符合项经现场验证采取的纠正措施有效。

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报告

2016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报告 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报告是零点有数集团(原零点研究咨询集团)从1993年即已开始的年度追踪调查项目,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该项研究致力于反映中国居民生活质量的变化,并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2016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调查囊括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于2016年11月在全国共计195个地级市、县级市和县展开调查。 第一部分:生活满意度指数 一、中国城市居民生活总体满意度稳中有升,较上年略有回落 零点持续跟踪调查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满意度情况。用“如果用5分表示非常满意,1分表示非常不满意,总的来说,请问您对您的生活满意吗?”来探测城市居民的生活满意度水平。结果显示,在最近十年间,中国城市居民的生活满意度水平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生活的满意度始终保持在一个稳中有升的状态。2016年的数据显示,中国城市居民的生活总体满意度指数得分为3.64分,比近十年的满意度均值(3.53分)高出0.11分,较2015年的历史峰值得分3.83分略有回落。 资料来源:零点有数集团2007-2016《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报告-城市卷》。 具体来看,71.6%的城市居民对生活总体感到满意(包括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这一数值较2015年(78.7%)下滑了7.1个百分点,但仍比2014年(61.0%)高出10.6个百分点。对生活总体满意度感到一般的城市居民达到17.6%,这一比例与去年基本持平(17.9%)。

图 2014-2016年城市居民总体生活满意度比较(%) 居民生活满意度指标体系可划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其中,微观部分主要围绕居民对个人职业生活相关的满意度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个人职业状况满意度”、“个人业余生活满意度”、“个人社会保障满意度”、“个人经济状况评价”、“消费信心指数”、“未来竞争力预期”、“物价变动承受能力”和“社会治安安全感”8项指标;而对“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政府管理经济事务信心度”、“政府管理国际事务信心度”、“政府管理社会事务信心度”4项指标是关于国家和外部的大环境,可列入宏观环境评价层面。分析发现,城市居民对国家宏观环境的评价更高,国家经济发展和政党执政能力的满意度和信心度得分明显高于其对自身发展状况的满意度得分。 表 2016年各项满意度指标得分与近10年均值的比较(得分由高至低排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