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学校发展的建议

农村学校发展的建议

农村学校发展的建议
农村学校发展的建议

农村学校发展的建议

当前,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仍是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特别是农村小学教育发展很不均衡,参差不齐,阻碍着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特别是农村小学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是实施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计划的重要前提。

一、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呼唤教育均衡发展。

1、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师生对外界的新生事物接触少,对一些新的观念、理论、知识的接收少,导致观念陈旧、思想保守、知识老化,教学还固守着传统、僵化的老模式:老师讲,学生听,教学效果差。

2、师资队伍适应不了新时代的教育要求。许多农村小学的教师出身民办,文化程度不高,又因家在农村,接受再教育的自觉性与积极性不高,造成业务素质与文化素质低下,妨碍了教学水平的提高。

3、过去村小的部分课程,由于师资缺乏,得不到落实,有些科目出现了少上课甚至不上课的现象,至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难落到实处,成为素质教育的"盲点"。

4、随着我国计划生育的逐步深入,农村小学生数正逐年减少,几十名学生的学校正在逐年增加,这么小的学校难以合理配置师资,不能保证正常开展各种规范有序的教学活动,不仅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而且造成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由此可见,正确理解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内涵,努力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教育均衡发展既是我国现实教育问题的反映,也是人们对未来教育发展的美好理想,是教育发展的新境界,是一种有待普遍确立的教育理念,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发展观。在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以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作为目标取向和策略选择,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全民族素质、促进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二、促进农村小学教育均衡发展的现实策略。

1、建立教师交流制度,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大力鼓励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到下面的分校任教,逐步实现教师交流定期化、制度化;建立优秀教师跨校兼课制度,更大限度地发挥优秀教师的示

范、帮教作用;鼓励中心小学教师到村小兼课,并逐渐形成制度,更好地促进教育系统内部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教师资源的使用效益。我们中心校派出教师到各分校"跨校兼课""走教",这是村小各自为政分散管理所无法做到的事,现在只有在"中心校统一管理"的模式下才能做到。促进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克服了村小学生少、教师缺的困难问题。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整体推进,促进农村小学教育的均衡发展。

2、设立教师特殊津贴制度,对在村小跨校兼课任教的教师实施特殊津贴。鼓励青年专业教师跨校兼课,例如一些专业教师,英语、体育、美术、音乐等学科的专业教师,给他们较高的待遇会使他们愿意去跨校兼课。

3、加大学校布局调整力度,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保证教师老、中、青结合,学历高、低互补,对学校的投入相对增加,逐步改善学校硬件设施。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制度,督促教师参与进修培训,多学知识,增长才干,更新观念,开拓创新。

总之,均衡发展是一种境界、一种理想,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教育事业的关键。我们农村小学的跨校教学是农村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时、因地、因校、因人制宜,灵活运用各

种策略,不搞“一刀切”,杜绝“绝对化”,我们农村小学就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教育事业中添上光辉的一笔。

对农村小学发展调研报告

对农村小学发展状况的调研报告 摘要我调查的主要是近十年以来我所在地(铜陵市郊区一所农村小学)的农村教育的变迁。想到农村教育,我想到了以下几个方面:教学硬件设施变化(教学楼,桌凳,教学设施配置),师资等软件工程建设(师资力量,老师待遇),就读总人数,家长的教育价值观(对学生教育的投入,对学校教育的满意度)。 关键词农村小学 教育发展 城乡均衡发展 指导教师 团队信息成员 一、调研动机 暑假接近两个月的时间,我觉得不应该浪费掉,应该做点事情切实地了解一下这个社会的发展,深入社会,体验生活,而不是只是通过纸面了解社会和生活。因此,家住农村的我以近地之宜,对农村教育的变迁做了一次比较详细的调研。 从某种程度上说,工业的发展情况,发达程度只能反映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现在,而行政和教育的发展程度则决定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行政决定政策的方向,为国家和民族的振兴塑造大环境,大背景,而教育能为民族注入新血液,新动力。所以,能否切实办好教育直接影响着祖国和民族的未来。 我们都知道,中国人中有70%是农村人,这个时代,无论是工业商业,还是教育事业,城市永远走在农村前面。根据木桶效应,最短的木片往往能够决定木桶的盛水量,而农村教育在祖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中恰恰充当短木片的角色。所以,我们可以说,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从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出整个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进程。因此,我觉得自己很有必要对农村教育变迁做一次调研。

二、调研内容 我调查的主要是近十年以来我所在地(铜陵市郊区一所农村小学)的农村教育的变迁。想到农村教育,我想到了以下几个方面:教学硬件设施变化(教学楼,住宿条件,桌凳,教学设施配置),师资等软件工程建设(师资力量,老师待遇),就读总人数,家长的教育价值观(对学生教育的投入,对学校教育的满意度)。 三、调研对象 调查对象主要是本人所在乡镇中心校任教时间较长能够见证本校教育事业变迁的老教师,以及现在任教的教师和周围村里的学生家长。四、调研方式 我主要采用的方式是走访,首先采访在学校任教的教师,其次随机走访周围村子的学生家长。以及实地探访小学。 五、调研状况 我所调研的是我的母校铜陵市显化小学,始建于1952年,是铜山镇建校较早的一所小学,学校座落在池州市境内,紧临318国道,校园里景色怡人。现有教学班八个,230多名学生,16名教师,其中小学高级教师12人,本科学历7人,大专学历7人,市级骨干教师1人。近几年来有多位教师论文荣获国家级奖,近30多篇论文荣获市区一、二、三等奖,学生50多人次获市、区级表彰,在全区第二届中小学生运动会上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在第六届市体局组织的象棋比赛中荣获“优秀组织奖”称号,在“特色教育”上狠下功夫,现已初见成效。 校园占地面积约12000平方米,整洁的校园,配备有微机房、多功能教室、图书室、阅览室、乒乓球室和150米环形跑道和师生篮球场,多媒体教室等教学设施。 建校以来,显化小学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优秀毕业生,其中很多成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1994年后,学校着眼于学生的整体素质教育和为学生终生发展提高,提出“外塑形象,内强素质”的发展策略,积极推进一系列的教师业务培训,鼓励教师积极参加自学,尤其在郊区率先进行了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现正待结题的近二年研究的省、市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同时学校多次获市区“先进学校”、市“爱国主义读书活动组织奖、”市、区级“安全文明校园”、市级“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等称号。2007年我校语、数教研组分获市区级优秀教研组称号,2002年被评为省电教设备一类达标学校。在全面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我们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昂首走在教育改革的大道上,向着更新的办学理想前进。

小学发展建议书

小学发展建议书 小学发展建议书 篇一: 小学部发展建议小学部发展的几点建议作为小学部教师中的一员,虽然来校时间不长,但已深感责任重大,下面是本人几点对搞 好小学部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强化教师责任感“教书育人”不是一句口号,尽管工作中我们处于“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矛盾中,同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家长的刁难不配合等等、但是我们站在讲台上,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做人之道,如果我们总是牢骚满腹,那么在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与老师之间传递的是一种消极的东西,难道“责任”就是来发牢骚而不去虚心请教提高教育教学方法吗?作为学校生产力的我们,不努力强化自己的责任,整个学校发展就会受到拖曳。 二、完善管理制度 1、加强以师资为主体的学校建设;坚持干部群众公开平等化、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培养为主,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2、规范程序,在做一些事情是,要明确主要负责人,否则做事情时一团糟。更好的处理学校事物,节约人力资本。 3、科学管理。每年采取工作总结大会,完善教职工年度考核办法,不仅仅限于成绩考核,更多的可以采用老师间互相考核,指出不足,方便成长。设立学校个人表现贡献奖将其纳入学校常规奖励项目,引导教职工积极工作、无私奉献。

4、增强实效,要学会做狼的团队;狼道,是以弱胜强的不败之道,生存第一,永远的危机与斗争意识。规则第一,永远的服从与执行意识。团队第一,永远的合作与大局意识。忠诚第一,永远的感恩与牺牲意识。道是理想: 狼道理想是内部各尽其能,各就其位、各行其责而一致对敌;对外,是以弱胜强,以小欺大,顿顿有肉吃;对己,谦虚谨慎,苦练内功,隐忍而成器。道是规律: 狼道规律是弱者必被强食,适者才能生存,否则就不能称之为自然,不能是道了。道是原则: 对内管理,诱之以利,驱之以法,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对外进攻,围而攻一,以攻为守,歼敌必灭,百折不挠;对己: 断腿强身,危机强志,尝胆强心,全力以赴而强力。只有做到这些,我们学校才能有必胜的把握,全体教职工团结一气一致对外,让自己学校做强做大,生生不息。 三、重视教师终身学习以及专业化发展 1,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为抓手,以随堂课的教学质量为突破,依托教师个体的智慧和教研组的集体智慧,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课堂驾驭能力、总结反思能力。 2,开展以“艺术教育与学科整合”为主题的教学研究,建立新的教学评价标准,营造师生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3,注重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提高教师开展审美教育的能力与水平。 四、重视教研

对农村基础教育改革的思考

对农村基础教育改革的思考 摘要:中国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没有农村教育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农村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直接影响到农村社会的变迁与发展。在社会转型时期,农村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究竟如何定位?乡村是否存在可资利用的教育资源?农村基础教育的“受益者”参与政策生成的程度如何?深入探讨这些问题,对于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有着深刻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农村基础教育改革 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是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在贫困地区实施的一项以民为本的“民心工程”,是实现贫困地区农村教育均衡发展的科学决策。 一、当前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 到20世纪末,我国完成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历史性任务,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年,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是,农村教育整体薄弱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截至目前,仍有10%的地区尚未“普九”,还有0. 9%的儿童没有学上, 11. 4%的少年没读初中,而他们绝大部分为农民的孩子。即便在已“普九”的地区,农村中小学上学难问题还依然严重。不少地区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办学条件艰苦,学校的教室、宿舍大多是年久失修的危房,课桌、板凳、讲台破旧,教室阴暗,师资短缺且质量偏差,教学理念陈腐,教材、教学设备、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陈旧落后,更令人忧心的是每年都有大量的学龄儿童、青少年因贫困而中途辍学。虽然自2003年国家在贫困地区实施“一费制”后,上学难和辍学问题略有好转,但对于农村许多贫困家庭来说, 这仍是个沉重的负担,义务教育对他们来说徒有虚名,农村基础教育落后的状况未得到根本改善。 二、农村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新机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教育得到了比较长足的发展。进入本世纪,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得以全面实现,农村教育得到加强。但是,“我国农村教育还相当落后,农村教育发展的任务还相当艰巨”。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城乡二元结构长期存在引起的城乡发展不平衡,客观上造成了教育差距依然存在。农村教育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村教育管理落后、教育目标错位,农村教师队伍素质偏低等因素进一步加剧了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党的十七大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新农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城市和乡村的发展。农村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应该加强社会发展,推动农村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这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思想,都必须通过适当的教育方式、方法深入到农民兄弟的内心,

农村学校内涵发展的思考

农村学校内涵发展的一些思考 中建小学

农村学校内涵发展的一些思考 学校内涵发展成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关注重点,关注学校的发展实质上就是关注学校的内涵发展,一所学校竞争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涵发展力的强弱。学校内涵发展是教育发展的血液。要提高教育质量,就必须让学校内涵发展起来。作为一所农村学校要发展学校内涵、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一.正确理解学校内涵发展 1、内涵发展不是一味追求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而是一种追求质量的发展。它强调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强化优质教学,提升学校的“软实力”,把注意力集中在优质教学上。从而产生优质高效的教学结果,学校工作的中心是抓好课堂教学工作。 2、内涵发展是将学校中教学、德育、师生互动等作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关注重点,而不是把发展的关注点汇集在标志性成果上,汇集在外在物体形态的改变上,汇集在最终目标的达成上。 3、内涵发展也是一种特色发展,但不是简单的搞几项特色活动、或办几个特长班。 4、内涵发展不是靠外力推动的,而是源于内部变革力量推动的一种发展,是积极挖掘、利用、整合学校资源,将学校导入一种新的发展境地,更不是效仿其他学校的发展。 二、准确定位学校发展的内涵 一所学校,要把目光投向学校的长远发展,必须确立先进的理念,准确定位内涵发展的办学方向,引领学校内涵发展。要真正落实办学方向,为内涵发展蓄势,领导的凝聚力是相当关键的,我认为学校领

导干部要努力做到“三先”:一是率先垂范,提高人格魅力;二是观念先行,提高决策力;三是敢为人先,提高执行力。学校领导干部在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端正思想的基础上,积极引领全校教职工开展学校内涵建设工程。 三.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让教师的成长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基石 (一)建立学习机制积极引导教师加强学习,把集体学习与个人自修结合起来。把外出学习与请进来培训集合起来。要积极为教师搭建平台,通过各种学习活动的开展,增强教师的使命感、责任感,激发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加强教学研究,教研活动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主要形式。要一如既往的做好每学期的研究活动,要通过观摩听课、集体评议、经验交流、案例剖析等活动,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总结、推广“有效教学”方法,让师生享成功的喜悦。 (三)组建教师学习团队。要以骨干教师为中心,发展有培养潜力的中青年教师组成不同的教师学习团队。团队成员共同探讨制定出教师的培养目标,加强学习指导,有效推动教师个性的发展。 四、打造浓厚的校园文化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浓厚的校园文化能给师生创造一个有形而庄重的心理“磁场”,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魅力。 让师生置身其中,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打造一种精神,让师生内化于心,成为不断前进的动力。 五、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

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与建议

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与建议 1、多开展一些有益于学生的文体活动,注意学生的全面发展。(23) 2、多举办一些周末培训班,发展学生的特长。(11) 3、老师多与家长沟通交流。(9) 4、多开展各种安全纪律教育活动(8) 5、不乱订书刊,不乱收费,收费制度应透明。(8) 6、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便于因材施教,不要歧视差生。(7) 7、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加强管理。(7) 8、教师应多做耐心教育,多表扬学生,少用打骂威胁。(6) 9、注意食堂卫生,特别不应该一边拿包子一边收钱数钱。(6) 10、优化育人环境,排除社会不良青年到校扰乱。(6) 11、上课时间早,放学时间晚,注意学生的安全。(5) 12、教师要多关心体贴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4) 13、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有部分学生在路上违反群众纪律。(4) 14、家庭作业要少而精。(3) 15、教师要注意身心健康。(3) 16、多组织军训活动,培养学生的吃苦能力。(1) 17、让学生多实践学到的知识。(1) 18、现在学生的学习压力太轻。(1) 19、号召学生用英语交谈提高口语能力。(1) 20、是否可以把图书室对学生开放。(1) 21、尽早解决借读费问题。(1) 22、个别教师有打骂学生的现象。(1)

1 、希望学校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能够展示才艺的窗口 和舞台,让学生在学校的生活丰富一些,激发学习潜力和 动力。 2、建立所有老师和家长及学校的联系方式簿,便于学校、老师、家长的联系。 3、在严格管理、严谨治学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特点 因材施教,每个老师都多用多媒体上课,提高学生的学习 兴趣。 4、对成绩不好的同学学校能否成立一个辅导班,利用课余时间把这些孩子组织起来进行强化辅导。 家长意见及建议: 七(1)班家长“放学时校门外太不安全,希望校方能加强保卫工作。” 104班家长“上、放学时间,让我们家长不太明确;上、放学时,最好学校能请交警在大门口保护(家长可出一点钱)。” 105班家长“学校限制进校时间,方便了老师对学生的管理,但减少了学生在校的阅读时间,和减少 了同学间交流。” 504班家长“给学生作业多些,早上可提前半小时到校(6:30)。” 401班家长“希望让孩子在早晨8:00上学,尤其是在冬季,别早于成人的上班时间,使孩子有充足的 睡眠;下午能让孩子在4:00前离校,使孩子能有较充足支配时间。”204班家长“学校对学生作的最 早到校时间的规定不好,要按每位学生各自不同条件,搞提倡不作规定。”…… 习惯决定命运’我有深切体会,迫切希望得到学校老师在教育方面的指导和帮助。”203班家长“‘ 503班家长“希望学校管一下校门外的小摊贩,不要让孩子吃不卫生的食品。”503班家长“放学要准时,须经常教育学生不要在路上玩。” 306班家长“希望学校在抓好教学质量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方面的教育。” 306班家长“请老师帮助教育孩子少去校门外小店买东西,叫他们快回家里。” 305班家长“学校对于平常生活上习惯的教育,极为有用。如不要带饮料,自带白开水等很有效果, 可以经常教育学生勤俭节约。” 101班家长“请经常教育孩子在放学途中不要玩,注意安全,不要买零食吃,不要买不健康玩具和学 习无关的东西。”… 503班家长“孩子在校的情况能否抄写在作业本子上,以便我们及时纠正孩子的缺点。” 305班家长“孩子在校情况请多来电告知。” 401班家长“多联系、多沟通。我们也是重工作的人,金融安保和社区工作都是早出晚归的多,所以

农村学校可持续发展之我见

农村学校可持续发展之我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教育作为国家、社会、家庭的发展基础力量凸显越来越更加明确;但结合社会发展过程的多种不均衡因素致使教育均衡的难以均衡化也 凸显出来,特别是农村学校在这种失去公平的竞争中更显得脆弱无力,那么对于现在的农村学校怎样来维持可持续发展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作点思考: 一、目前农村学校面临的问题 (一)、学校办学经费不足。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教基[2005]9号),我国教育经费向农村学校和城市薄弱学校倾斜。国家与各级政府重视农村教育,相既出台倾斜农村的教育政策措施,如:为稳定师资队伍、提高农村教师福利的农村教师津贴;为确保贫困孩子入学的贫困生学杂费减免及营养餐工程的落实;为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的改水改厕及学生食宿改造工程的实施,都为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我们农村学校在“创强”的背景下,学校教育发展的成效明显,农村中心校的综合实力,确实与城市学校的差距逐步减少。但农村完小起点低、底子薄,发展起来非常缓慢。特别在经济薄弱的乡镇,政府财政困难,可怜的教育基金只能是杯水车薪。办学经费不足,严重制约完小办学条件的改善。如改水改厕工程、食宿改造工程,由于难以筹集到自付部分的经

费,农村部分学校无法改善这些办学条件,也就是说国家给予的政策倾斜无法落到实处。 (二)、优秀教师流失严重。教师是学校办学的主体,是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者,是优质教育质量的创造者,教师的流动应该具有相对稳定性。受县市学校越优的地理位置、办学条件、福利待遇的诱惑,农村优秀教师流失严重,大量的农村年轻骨干教师涌向县市学校,造成农村学校教师年龄结构存在严重老化,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师资队伍建设问题严峻。 (三)、农村百姓对教育发展的观念认识不到位。教育是一项社会性事业,这项事业的发展需要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去共同实现。农村学校存在校网分散,学生分布广,学校规模小,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薄等弱点,它的发展需要加强校网撤并,充分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但很多农村百姓对此认识不位,既要享受优质教育,又要求就近入学,想方设法阻碍校点撤并,阻碍了学校的发展。 二、实现农村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加大农村薄弱学校的投入力度 从国家到地方应该根据不同学校的实际建设情况,加大投入力度,要尽可能缩小农村学校与城区学校的差距,配齐学校应该具有的各种功能和设备。最好是减少当地政府的投入部分,应为很多当地政府没有多余的经费来投入,比如听说:某校要建一个

一所乡村学校的巨变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965620101.html, 一所乡村学校的巨变 作者:朱亚文 来源:《江苏教育》2012年第12期 淮安地处苏北,近年来我市教育后发之势强劲,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逐步加快,农村教育的整体面貌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我就从一所乡村学校的发展变化说开去。 宁连路小学坐落于偏远的乡村,是一所完小,占地仅10余亩,教师24人,平均年龄50岁,学生200多人且流生现象严重,校舍为D级危房。淮安工业园区实验学校坐落于一个蓬勃发展的园区,是一所现代化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总投资8000万元,占地200亩,办学条件一流,师资队伍精良,办学特色鲜明。这两所学校反差很大,可谓天壤之别,实则同为一所学校,前者为过去时,后者为现在进行时,启用近1年时间。不知道内情的同志不禁要发问:一所学校何以发生如此惊人的变化? 2010年下半年,工业园区领导找我商谈,如何破解园区教育发展瓶颈问题,用较短的时 间改变落后的教育面貌。支持园区发展,作为教育局长义不容辞。我组织局分管领导、业务处室和有关学校,多次深入工业园区现场调研,多次与园区领导沟通协商,双方达成合作协议,争取市财政出资,由园区新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为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加入淮阴师院第一附小教育集团。2011年初开始新校建设,我们迅速组建专门的工作班子,明确分工,确保实 验学校高水准规划、高标准建设。 建成后的工业园区实验学校,在附小教育集团内运作,充分享有“四个共享”的优厚待遇,与龙头学校共享教育理念、教育资源、教育过程、教育成果,力求达成管理、师资、教学、文化等“四个深度融合”。在管理方面,实验学校启用后,市教育局为学校配备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淮阴师院第一附小作为龙头学校,向实验学校输出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帮助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培训管理人员。在师资方面,两校共建名师工作室,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开展教师互派和统一培训。在教学方面,两校共同开发校本课程、开展课题研究,定期开展教研组、备课组交流研讨活动,迅速提升实验学校的教育教学研究水平。在文化建设方面,实验学校学习借鉴龙头学校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在继承的基础上再创新,较快地形成了本校的校园文化特色。新建的工业园区实验学校规划建设起点高,运作管理模式好,教育教学理念新,学校迅速从农村薄弱学校转变为优质教育资源。从社会各方反响来看,逐步凸显“三个越来越多”的良好势头。一是参观实验学校的人越来越多。学校已经成为工业园区对外交流的窗口,招商引资的重要品牌,对园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拉动作用。二是赞誉学校的人越来越多。一流的教育改善了园区的教育民生,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赢得社会各界广泛好评。三是原在外地择校现又转回当地就近入学的学生越来越多。让园区的孩子与城里孩子一个样,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品牌教育,较短时间内学生人数从200多人扩大到1262人。越来越多的可喜变化,生动诠释了工业园区实验学校发展奇迹。

对学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对学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篇一:对学校管理的几点意见与建议对学校管理的几点意见与建议 我非常有幸地作为青干班的一员参加了在武汉为期九天的培训班的学习,学习中专家们理论阐述、引经据典、谈心交心,无不使我产生共鸣。他们娓娓道来,环环相扣,给人启迪,促人反省,震撼人心。既气势磅礴,恢弘大度,又紧扣实际,细致入微。既让我们欣赏了名家的风采,又使我们饱食了无比精美的精神大餐;让我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维,明确了使命。九天下来,感受颇丰,受益匪浅。这次培训不仅让我了解了许多教育教学新动态,真正学到了作为一名新时期校长应有的新理念、新思想,同时还对学校管理也有了许多新的体会和思考。 一、学校管理中要关心和信任教师 在学校管理中,把教师管理作为第一要素,树立“以教师为本”、“教师发展第一”的管理思想,我认为,这是21世纪学校管理中应建立的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理念。 教师是学校的主人,是学校兴衰成败的决定性力量。我觉得要教师用心教学,就要得到教师的“心”;要真正地得到教师的“心”,就要真心关心教师

、爱护教师,特别是尊重和信任他们。 (一)关心教师的家庭与生活 我觉得关心教师就要关心教师的家庭与生活,把感动送给教师。比如我校在教师办喜事、丧事时,学校总会送去祝福与问候,让教师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在过年过节,学校会请教师家属到学校做客,感谢他们对教师工作的理解与支持,让教师无后顾之忧,能安心的工作;在教师生活上学校食堂专门开设了教师窗口,方便教师就餐等等,这些都受到了教师的好评。当然也有不足的方面,在一些细节上如果学校想的更周到一些,我想会更贴近教师的心。比如我校教师由于工作关系很多教师就在食堂就餐,学校为了关心教师也专设了教工窗口,但很多教师仍感到不便,特别每到学生就餐时造成很多教师吃不好,很多教师下晚自习后才回家吃饭。我想学校能否单设一个教师小食堂改善伙食,让教师吃的舒心,从而更好、安心的工作。 (二)关心教师的成长 教学以学生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要给教师实实在在的东西,要为教师成长做事。大学者,大师也,既要引进大师,也要生产大师。什么是好学校?好学 校就是学生在这里成长得快,教师在这里也发展得好,而且能产生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人。我觉得关心教师的成长就要让学校年轻教师的业务素质能够尽快得到提高。我校为

对学校发展的建议书范文

对学校发展的建议书范文 对学校发展的建议书范文一 敬爱的校长先生: 您好! 您对我们学生十分照顾,也十分关心,还给我们营造了一个美好的环境,既可以认真专一地读书,又可以自由自在地玩耍,让我们度过了一个开心而有意义的童年。这真是以身作则啊!我想对您说:“谢谢!”但是,我觉得学校管理上还有一些漏洞。 第一,课间餐的数量。每次,课间餐管理老师分好后,就走了。课间餐都是由学生去拿的,有些调皮的孩子就会偷偷地那一个吃,或者是有的班的同学,从别的班那儿那几个放自己班的桶里,使得有些班的同学没有吃到课间餐。我觉着点做得不够好。 第二,订阅书刊的数量。每学期积极订阅书刊当然是好事。但是,有些同学订并不是为了看书,而是为了玩送的玩具,所以有些同学一订就是十几本。而且,这样会形成攀比的心理。有些同学就会想:别人都订十几本,我一本不订,好像很没有面子,更显得我家很穷。第三,营养午餐质量。多次,我在吃午餐的时候,不是菜里有条虫子,就是饭里有只蚂蚁,还有几次,盘底有

蜘蛛网。所以我认为中餐质量要改进。针对以上意见,我提出以下建议: 一、增强课间餐管理,一定要有老师在场,如果有同学没有课间餐的话,老师要及时添补。 二、控制订阅数量,班主任让同学们最多只能订三本,不能多订。 三、让厨师加强责任心,认真洗菜、洗米、洗盘,这样就不会出现虫子了。 对学校发展的建议书范文二 尊敬的各位校领导: 您们好: 我即将毕业,离开自己的母校,步入中学的殿堂。四年前,刚从本部来到天华时,我对毕业之事满不在乎,觉得还很遥远。事过境迁,我马上就要离开我的母校了,难免有些不舍。 在离开前,我仍想为母校的发展尽我最后的一份力。每年夏天,我们最关注的就是学习和饮水问题。天气炎热,而没有水喝,实在难受。其实,饮水问题的原因在于人为。炎热时,很多同学直接打开龙头喝水,不用水瓶接。造成了浪费的水明显比真正被引用的水多几倍的情况。生命的源泉流失,不免让我有些伤感。

一所乡村学校的发展

一所乡村学校的发展 姓名:xx 专业:xx 内容摘要:坐落在贵州的大山里,一所山里的中小学如雨后的春笋,在这穷乡僻壤之地生根、发芽、生长,他带领了无数的学子从大山里走出,从局限的世界里走出,从束缚的思想里走出。它如星星之火,点燃了无数孩子追求梦想的思潮。 教师的使命,承载着一所学校的命运,多年以来,学校一直默默地坐落于县城的边陲之地,然而近些年以来,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新补教师对责任的重视,学校正以蓬勃之势发展。 这只是我身旁的例子,我相信也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典例,我坚信,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经济的飞速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我们国家终将会持续并超越世界更前的国家。 关键字:乡村,教育,发展,责任。 正文:1.1学校环境的变化。 十年风雨,万千变化。回想当初,我也是其中的一名学子,但那也是六七年前的事了,那时初中与小学是分离的,初中部已的楼房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楼房只有三层,第三层也只有两间房罢了,整个楼房都有一定的倾斜,楼的前方是用电线杆撑住的,在而今看来已经是严重的危楼,而整个村二三十年的初中教育就是在这样的关键中走过的。还记得那是零八年,当汶川地震来临的时候,我依然记得那是两点二十八分的时候,因为当时正要上课,平素成绩不好的我正昏昏欲睡,忽感一下摇晃,还以为同学推我一把,然后问了同座时间,然后我记住了那一刻永远的定格。 1.2 而今回到当初的学校,已经时过境迁,原来分离的中小学已经合并到了一起,所有的楼房已经重新翻修,而且还增加了学生宿舍,教师公寓,学生食堂,图书馆,机房等设施(以前也有图书馆和机房,但小到几乎不能算,只有几十册图书和十几台电脑)。和以前相比,现在已经好了不知多少倍,以前无论多远,都只能是每天徒步上学,还记得以前有一位同学,每天上学要走上十几公里的路,每天五点钟起床在家里吃了早餐大概五点半就走山路上学,去赶上每天七点二十开始的早课,由于当时学校周边没有租房,学校也没有食堂,她只能每天下午放学后回家,然后第二天又早起,中午只能靠从家里带来的冷饭或者买两个包子之类的充饥,就这样她和几个同伴走完了小学和初中,就这样,这位同学走出了大山,并且和我同年考上了省内的一所高校,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想起她,真是最不易的一个例子,在这个破旧的完全开放没有围墙的简陋的楼房里,她使自己走了出去。 1.3 而今交通也便利了许多,以前都是泥泞的山路和凹凸不平马路,来往的车辆也少得几乎看不见,现在村里的油路已经通了,而且能直达学校门口,由于政府关于修路的补助金,使得许多的小组都已经铺好了水泥路,就在近来几乎全部覆盖。 2.1教育重视度的变化。从贵州九年义务教育免学杂费以来已经走过了九个年头,随着国家对教育的进一步重视,国家加大了对教育的财政投入,每年都拨大笔经费用于改善乡村教育问题。有许多的问题我此经依然历历在目,从九年义

家长给学校发展 学生家长对学校的建议范文

家长给学校发展学生家长对学校的建议范文【--个人简历范文】 建议是自己后他人向对方提出的一件或看法,一般为有用的建议,对对方起到帮助或提升的一些看法,以下是的关于学生家长对学校的建议,欢迎您供大家参阅。 1、关于安全教育、管理和校拥挤等交通安全方面: 学校已经积极向上级反映,加强校门口及周边安全管理,并请 专职保安维护学生安全出行,请家长教育学生按时上、放学,注意交通安全。 2、关于学生食堂方面: 学校将进一步加强食堂管理,卫生监控,提高饭菜质量,尽可能改善营养和花样,让学生早餐能吃完、吃饱、吃好。 3、关于改善课桌椅方面:

教育经费改革学校实施“一费制”后,我校所有的大型建设必须先申报,待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后,才能走采购和建设的步骤。目前,学校课桌椅及教室设施陈旧的现状,已申报上级相关计划,积极争取资金解决。 4、关于班容量大的方面: 郧西城区人口巨增,入学儿童不断增加,学校也采取相应措施,增加班级,因受师资不足,教学配套设施不够,没有更多教室等因素制约,短期内班容量过大问题,难以解决,校方积极反映情况,恳请县委、政府加快城区学校布局,以根本解决大班额问题。 5、关于门店方面: 学校加强商店管理,杜绝三无食品进校园,监控物价与质量。同时对校门外商店加强卫生监督。请家长和学校一起教育学生不带零花钱、不吃零食。 6、师德师风方面: 学校继续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关爱学生,公平对待每位学生,使每位学生都享受到老师的爱。校领导利用例会和集会时间组织全体

教师学习,要求每一名教师把爱心、信心、耐心送给学生,公平地对待每一名学生,不歧视差生,不体罚学生。对学生座位做到定期调换,不搞特殊化。教育按时吃早餐,并吃完早餐。加强教师管理,禁止有偿家教。欢迎广大家长向学校校长 __,只要查证属实,严格按照教 师管理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7、关于学校卫生管理方面: 学校将一方面加大卫生管理的力度,教育学生养成讲卫生的习惯,不乱丢乱扔,上厕所大小便入池,少先队大队部将安排卫生监督员进行监督,对不讲卫生的学生一是在校红领巾广播室进行通报批评,二是扣减所在班级的班风班级考评分数。另一方面尽快着手改善学生厕所的洗手设施,解决学生上完厕所的洗手问题,三是要求门卫及门口保洁员及时清理校门口的垃圾,保持校门口的环境卫生。 8、学生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方面: 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学生的品德教育放在首要位置,本学期将进一步加大学生品德教育的力度,加强政教处、大队部、班主任、党团组织等政教队伍建设,利用学生集会、晨会、班队会、节庆日等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类活动,以“十星少年”、“三好学生”、“少年”的争创为抓手,严抓评比过程,严把评比标准,对学生进行

关于私立学校发展的几点建议胡天向张劲柏

关于私立学校发展的几点建议 浠水英才学校胡天向张劲柏 指导思想 学校要始终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加强领导干部和教职员工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忧患意识、生存意识和发展意识。大力推进创新教育,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创建文明和谐、团结奋进、平安详和的校园人文环境,树立学校新形象,争创优质品牌学校。 工作目标 一、确保学校平安。坚持依法治校,建立各种合理的规章制度,形成严密的管理网络。强化师生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约束能力,严防重大刑事案件的发生。确保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率为零。 二、确保教学质量。质量是生存的基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加强课堂有效教学,制定数字化目标责任书,在各种质量检测评比中使优秀率排名位于同类学校前列。 三、确保经济效益。不断提高教育服务质量,全方位做好在校生的稳定工作,注重学校宣传,加大招生力度,确保在校人数稳定上升。开源节流、厉行节约、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最大化的降低办学成本。 四、确保社会声誉。全方位做好学校的各项工作,内炼真功,外塑形象。在安全防范、卫生防疫、绿化美化、法制教育、学校年检、文化宣传、文艺汇演等要样样争优,使广大家长放心,学生满意,社会认可。

具体措施 一、集团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后盾,集团董事会领导要高度重视学校现在的稳定与生存,才能谋求未来的发展与壮大。要定期召开董事会,深入了解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校目标责任书》,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责任制,合理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完善教育教学设备和生活及运动设施,为学校师生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不断增强竞争实力,使学校尽快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校长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灵魂。一位着名教育家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校长是学校第一责任人,要有远大的抱负,先进的办学理念、科学独到的管理模式。要不断学习,了解国际国内的教育动态,要有创新精神、开拓精神。校长要规划制定学校的发展远景图,注重思想道德建设,要树立全体师生员工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凝聚全体师生员工的向心力。校长要认真按教育规律办事,认真落实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董事会制定下达的各种工作任务。 三、干部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先锋。学校干部要责任分明、目标明确、团结协作。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提高业务能力,加大管理执行力度。要身体力行地遵守法纪法规和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工作要有预见性和前瞻性,能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要平易近人,多和师生员工沟通,了解他们的心声,真心接受各方面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及时改变工作方法。在工作和教学中都要起模范带头作用。 四、管理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学校要靠管理求生存谋发展,树立“先理后管,自我管理”的意识。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工作计划、校历、行事历、课程安排表、作息时间表等就是学校的法律条文,一定要严格执行不能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学校的管理将全面实行“目标化、责任化、制度化、人性化、过程化、精细化、数字化、奖惩化”的八

一些乡村学校衰落的原因分析

一些乡村学校衰落的原因分析 【摘要】在国家努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同时,一些乡村学校却一步步走向衰落。本文以华北南部一所农村学校为研究对象,该所学校在现代化的发展之中,作为乡村中传递知识的主要场所,并没有日益繁荣,反而日渐衰落。这种衰落是多种原因交织、慢慢衍变而成的,比如学龄儿童的减少、师资力量的弱化、村民对于教育的失望、撤点并校的国家政策,等等。乡村学校的衰落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乡村地区的教育,发展乡村教育迫在眉睫。 【关键词】乡村学校乡村教育师资弱化 1986年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开始实施九年义务教育。自此之后,该法律又经过多次修改,以推进义务教育的普及。对于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推进,国家更是不遗余力。从2006年开始在全国农村地区实施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两免一补政策。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之下,整体上农村的义务教育确实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是另一种情况也在发生,即一些乡村学校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反而在慢慢地衰落。本文以华北南部一个普通乡村——李村的学校为例,来探讨乡村学校衰落的原因。 一、乡村学校的现状 李村位于河北省南部,地处太行山东麓,以丘陵地形为主,距离河北省省会石家庄150千米左右,煤矿、铁矿等矿资源丰富,是河北省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之一。李村有728户居民,3 200多口人,该村除了拥有煤矿、铁矿等厂矿,还建有一家全国闻名的集体制药厂,这些企业为该村居民提供了绝大部分的就业机会。同时该村在绿化、建设等方面都走在河北省前列,是建设新农村的模范村。20世纪90年代,李村的学校曾经一度十分繁荣,教室里坐满了学生,但最近几年却变得冷冷清清。 近几年来,李村及其邻村的学校都存在生源与师资严重不足的问题,伴随而来的还有学校建制的残缺。一般来说,一个1000左右人口的村庄,学校一般只筹建到三年级,人口达到三四千的大村庄才有可能拥有完整的小学,而这样的村庄又比较稀少,通常是附近十几个村庄中才有一个,比如李村就是附近八个村庄中唯一一个小学建制齐全的村庄。以李村3千米之外的陈村为例,该村人口将近900人,村小只有3个年级,加上校长共3位教师,一名教师管理一个年级,也就是一个班,各科课程全兼。除校长外的两名教师都是本村的代课教师,初中尚未毕业。学生的人数也十分有限,全校有将近40名学生,每个班只有十几名学生。邻近的王村,学校只有校长一个人,而他的学生只有两名,最后这两名学生也到镇上去读书了,村小在王村已经成为了历史。即使李村人口较多,学校建制比较健全,但衰败之象已经显露无遗。20世纪90年代李村学校繁荣之时,学生人数多达五六百人,现在仅三百人左右,更多的教室开始闲置,乡村小学已经开始衰落了。

建议书之对学校发展意见建议

建议书之对学校发展意见建议 对学校发展的意见建议 【篇一:对学校发展的建议】 新三中启用在即,经过艰难的选调之路,能成为新三中的一员,是 我的荣幸。我也从中看到了县委县政府及文教体局对新三中所寄予 的厚望。我从教十年,有七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和两年的教务主任 工作经验。结合我的经验,我简单谈一些自己对新三中发展的看法: 我认为,一个学校,治校之道,首在治人;治人之道,首在治心。 所谓“人心齐泰山移”,新三中要想做强做大,上下齐心协力,团结 一致,共同奋斗,是成功的重要保证。如何才能让教师们心齐呢? 我认为: 1、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把新三中建设成为肥乡初中教育标杆,即

是各级领导的期望,也应该成为新三中教师的共识。教师对此有了 深刻的认识。才能对自己高标准要求,为了新三中兢兢业业,无私 奉献,不懈努力。这样,大家心往一处用,劲往一处使。不但增强 了学校的凝聚力,而且增强了学校的战斗力。 2、要有一支公正廉明、能力过硬、思路创新的中层领导队伍。领导 层是学校管理的核心,领导公正廉明,教师才能安心于工作,全身 心地投入工作。领导能力过硬,才能发挥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可 以有效提高学校教师整体的战斗力。不断拓展办学新思路、管理新 思路、教学新思路,才能保持学校旺盛的发展生命力。 3、要有严格、公正、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学校的各项教师考核制 度是教师行为的指向标。要善于发挥考核制度的指挥棒作用,让教 师明确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依制度治校,严格执行,

不徇私情,务必使多劳者多得,少劳者少得。树立人人争着干的正 气,使每个教师都能在工作之中体验到自己的价值。 4、教师要树立严谨求实、刻苦钻研的校风,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 这也是保证学生安心学习的重要条件。 人心齐是学校发展的内部保证,而教学成绩则是学校的命根子。现 在社会评价一个学校,最重要的标准就是教学成绩。学校说得再好, 没有成绩,什么都成了空话。新三中要想成为肥乡教育的龙头老大, 成绩是关键中的关键,考试出成绩才能一鸣惊人,立于不败之地。 我认为,学生成绩的提高需要具备以下几点: 1、优秀的师资队伍。业务强、素质高、品行好、责任心强的教师 队伍是教学成绩取得的关 键。这在我们三中的老教师应该没有问题。将来新招聘的年轻教师, 学历高,知识丰富,年轻有干劲,虽然经验欠缺,如果老同志加以

我对学校发展的几点建议

我对学校发展的几点建议开学以来,我校广大教师在上级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在郭校长的正确领导下,群策群力,踏实苦干,使我校的教学等各项工作得到有序、高效的开展。今天学校广开言路、集思广益,激励大家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我深感激动、欣喜,这是学校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务实之举,更是学校校委会班子成员积极向上、正抓事干工作态度的真实体现。现在我就我所发现的几点问题向领导做如下汇报: 一、公平问题:要探索更为科学合理的奖励评价机制 科学合理的奖励评价机制是实现学校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科学的评价既有利于学校的健康发展,又可以弘扬正气、树立优良的校风;合理的评估能顾及大多数人的利益,真正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避免被做无名英雄现象的出现。我校现行的评价机制主要是按年级组评价,这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但是也有一定漏洞,如学校综合评估中规定:(考虑到毕业班有晚自习、复习等工作的任务繁重)加大对九年级毕业班的奖励力度,执教毕业班的教师在综合评估中有一定的加分奖励,而现实情况是凡是执教九年级的教师都能加分,但是评估又都以九年级为评估单位,而不与其他年级组评比,所以九年级教师都加分也就等于都没加分,加分奖励实质也就变成了一种掩耳盗铃式的文字游戏。再如:对一些临时性的加班,特别是普通教师的加班行为在奖励机制中怎样体现,有哪些部门负责记录汇总,有谁负责监督等没有一个系统性的机制。这都有待于进一

步的商榷。 二、公正问题:要完善制度建设,规范办学、办公行为 制度建设是实现学校长远发展的有力保障。国家提出依法治国、以宪治国,这是基于我国国民素质的明智之举。至于我们学校层面,以制度立校我觉得应该是最公平的,最阳光的。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制度应该是有道德的,它寄托着集体和个人的信仰;制度应该是公正的,它能茁壮成长与阳光之下。以制度立校,这有利于我校的科学决策,也有利于公开透明的开展工作,更有利于加大对广大教师的约束力度。我校在制度建设方面应注重制度的可操作性和稳定性。不能使制度变成一纸空文,更不能朝令夕改。制度在开学之初就需要展现在文件上,更需要在以后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落实到行动上。 三、态度问题:提高中层干部的执行力,增强干部的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 中层干部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类似于二传手。中层干部需要有雷厉风行的气魄,要有舍我其谁的担当意识,要有亲力亲为的责任意识。 总之,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做到评估合理化、决策科学化、工作公开透明化,为水落坡学校光辉灿烂的明天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以上是我几点浅薄的认识,不当之处还请领导海涵! 马镇 2014-10-28

一所农村学校崛起的奥秘

一所农村学校崛起的奥秘 ——潘黄实验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纪实 ●杨剑徐卫东董素彬 [编者按] 多年来,潘黄初级中学和潘黄小学在盐都区乃至全市农村学校中成为一块具有影响力和美誉度的教育品牌。作为师资与办学条件均相对较弱的农村学校,潘黄初中和潘黄小学创造了一系列让人惊叹的办学业绩,曾经引来时任教育部长陈至立前来视察,《盐阜大众报》等报刊多次对该校进行过系列报道。2007年,潘黄初中与潘黄小学合并组建潘黄实验学校。其优质教育资源的重组和整合,使学校的品牌效应显示出强劲的张力,独特的品牌魅力对全市农村学校的持续健康发展有着广泛而深远的辐射示范作用。 [一组数字] ●近年来,潘黄实验学校中考实绩一路走高。2004年,700分以上84人,人均分、及格率和优秀率等指标均高居全区榜首;2005年,普教类考生人均分达639分,高出全区平均37分;2006年,普教类考生人均分618分,星级高中录取412人,录取率居盐都第一。2007年中考,学校连续第七年获盐都区初中教育综合评估一等奖第一名;2008年,朱开吉同学以733分列全区第一。 ●近五年来,潘黄实验学校累计有210人次在全国及全省物理、化学、数学知识竞赛中获奖,获奖人数居全区三分之一强。小学部有326人次在市级以上竞赛获奖,其中2004年,在江苏省“小学生数学报”杯竞赛中有11人获一二等奖,这在全省农村小学中是唯一的。 ●潘黄实验学校学生每学年在省和国家级报刊发表习作不少于100篇,在全国和省级各类作文大赛中获奖不少于150篇。 [精彩回放] 之一:2003年9月,盐都县初中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远学洋思、近学潘中”的口号。当时的盐都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组织专门班子对该校进行了为期4天的综合督导,向全县印发了《潘黄初中实施素质教育综合督导报告》,将一所农村初中树为全区初中教育的一面红旗。 之二:潘黄实验学校初中部7年蝉联盐都区初中教育综合评估总分第一,成为该区7年荣获初中教育教学质量一等奖的唯一学校。尤其是能充分体现素质教育实施水平的全合率、优秀率、省市重点高中进线率等质量指标持续居高。其中2005年,盐城市首次进行初中教育综合考评,潘黄初中名列全市第五。 之三:潘黄实验学校小学部连续八年取得全区“新华杯”素质竞赛一等奖,连续四年获全区综合评估一等奖。 之四:2008年3月,潘黄实验学校为盐城市素质教育现场会放了现场。同年,接待了东台、响水及新疆尼勒克等市县教育考察团,还接待市教育局校长培训班提高班学员考察。 之五:2008年11月,潘黄实验学校作为盐都区初中教育唯一代表,出席了省教育厅召开的江苏省教育十二年发展座谈会,并进行了交流发言。 “为学习者服务”:全新的教育理念 潘黄实验学校位于城郊结合部,处在众多优质教育的包围之中,生源、师资等外部办学条件与市区一流的学校相比显得较差。如果不办出质量和特色,学校将面临生存与发展的危机。唯有走内涵发展之路,才能使学校生存、发展,乃至壮大。为此,学校将办学目标定位为“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确立起“教育服务”的办学理念,并将其诠释为“强化服务意识,振奋服务精神,精细服务过程”的具体内涵。在这一办学理念和目标的引领下,学校明确了自己的办学思路:依据社会、家长的需求来办学,为学生的前途着想,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思考。教学中要求教师从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从对学生升学负责转变为对学生一生负责;摒弃“师道尊严”,把学生看作事业。在“教育服务”理念的背景中,学校处处以生为本。公开学校“服务承诺”,公示每位教师的从教信条,以此作为对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承诺,并接受监督,推进教学民主。 在“教育服务”理念下,潘黄实验学校高扬“为学习服务,为学习者服务”的大旗,以服务教给学生知识,以服务提高学生素质,以服务提升学校特色。进入潘黄实验学校读书的基本是普通百姓家的孩子。对这些孩子,学校做到了“一个不嫌,一个不丢”,将后进生作为“最需要帮助的学生”,着眼学生的全面发展,实行“优秀生导师制,学困生帮扶制”,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在“教育服务”理念下,“一切从服务学生出发,服务一切学生”成了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近年来,随着学校布局调整,半膳生的迅速增加,午间管理的问题愈来愈凸显,学校积极探索,强化午间管理,丰富午间活动内容,把午间管理与拓展素质教育新时空、塑创学校教育新特色有机结合起来,既确保学生午间活动安全,又培育学生特长,提升学生素质,还打造学校特色。学校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引发的新问题,实行留守学生代理家长制,有62名教师成为留守学生的代理家长。对待留守学生,老师们从思想上疏导、学习上辅导、生活上指导、言行上引导,确保留守学生家教不缺位,亲情不缺失,交流不缺少,监护不缺乏,使留守学生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在教育服务的背景下,潘黄实验学校的学生留得住、学得进、考得好,连续八年没有学生流失,没有学生转出。地方的干群都说:“学生能到潘黄实验学校上学是一种幸福,是一种骄傲。” “三生”课堂:充满魅力的课堂教学 潘黄实验学校在“为学习者服务”的理念指导下,课堂教学努力摒弃“制造型”的教育模式,而代之以“服务型”教育的有效探索,积极探讨有效教学,努力构建高效课堂,让课堂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充满魅力。 树立教育服务思想,创设民主平等的生态课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建构民主平等的课堂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学校根据“教育服务”的办学理念,要求每个教育工作者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意识,创设合适的教育情景,为学生的成长提供舞台。在教学实践中,学校制定了“三个服从”的教学原则,即:教师服从学生,教案服从课堂,节奏服从效果,确保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全力打造民主平等的和谐课堂。学校现为江苏省和谐教育实验基地,获江苏省和谐教育优秀实验学校、盐城市和谐校园等称号。 制定教育改革措施,创设充满活力的生命课堂。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活动的课堂,自由的课堂,激情燃烧的课堂;更是每个学生展现自我的课堂。学校制定了《潘黄实验学校关于减轻学生负担,落实主体地位,改革课堂教学的六项规定》。六项规定为:①扎实实施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差异设计教学目标和思路,改变部分学生“陪读”的现象;②认真把握教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