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北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发展规划

河北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发展规划

河北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发展规划
河北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发展规划

河北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发展规划

————————————————————————————————作者:————————————————————————————————日期:

河北省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发展规划(2008—2020)

2009-6-12

第一章总论

一、规划目的

为推进河北省产业结构优化的战略进程,促进河北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高河北休闲旅游的综合竞争力,发挥环京津地区休闲旅游产业发展对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的重要功能,建设充满活力、带动性强、国内领先的休闲旅游目的地,特制定本规划。

二、规划范围

河北省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以下简称“环京津休闲旅游带”)主要指由北京和天津出发,2小时左右车程能够达到的河北省环京津区域;考虑到游客行为规律与产品的完整性,规划范围根据实际情况适度延伸,形成环北京、天津的带状区域。环京津休闲旅游带主要包括河北省环京津区域的廊坊、保定、张家口、承德、唐山、秦皇岛、沧州等7个市的市区和其所辖的50个县(市),国土面积约10.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55.8%。

随着交通设施的提升,尤其是城际快速铁路的开通,石家庄与京津的时空距离将大大拉近。应结合交通提升进度和城市休闲功能的完善,适时将石家庄市纳入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范围。

三、规划期限

近期:2008年—2012年,规划建设期中远期:2013年—2020年,提升完善期

四、规划依据

《中国旅游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河北省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河北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3-2020)》《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北京“十一五”期间旅游业及会展业发展规划》《天津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天津市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保定市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沧州市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承德市“十一五”期间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6-2010)》《廊坊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秦皇岛市旅游发展行动纲要(2006-2010)》《唐山市“十一五”时期旅游业规划纲要》《张家口市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

五、发展目标

以京津市场为核心,立足河北,拓展周边,吸引国际,通过对休闲旅游资源的集约型利用和经营,延长服务链、产业链和经济链,提高环京津休闲旅游带的消费拉动力、市场影响力和产业带动力,将休闲旅游业发展成为河北省现代服务业的重要龙头产业、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的先导产业,将环京津休闲旅游带建设成为经济增长带、生态保护带、区域合作带、民生改善带、产业示范带,有效促进全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休闲旅游目的地。

丰富产品体系,激发市场潜力,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消费水平,实现“四个增加”:增加游客规模、增加重访频率、增加停留时间、增加游客消费。培育重大项目集群,构建休闲旅游产业聚集区,实现产业集中和资本聚集,形成国内国际影响。推动环京津地区从观光旅游为主体向休闲度假为主体转变,加快实现河北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到2012年,形成休闲旅游带的总体格局,以京津为主体,环渤海地区在环京津休闲旅游带的休闲消费普遍化,建成7个休闲旅游产业聚集区并创造显著效益。

到2020年,休闲旅游业全面发展,形成以休闲城市(镇)和产业聚集区为核心的完善的休闲旅游供给体系,成为环渤海地区首选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休闲旅游目的地。

主要发展指标:

2010年,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国内旅游人数达到9151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到609亿元,以休闲/度假为目的的游客比重提高到25%以上;

2012年,产业带国内旅游人数达到121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922亿元,以休闲/度假为目的的游客比重提高到30%以上;

2020年,产业带国内旅游人数达到311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到3673亿元,以休闲/度假为目的的游客比重提高到45%以上;

环京津产业带国内旅游收入占全省国内旅游收入的比重,2010年达到71%,2012年达到73%,2020年达到80%。

第二章发展战略

一、优势产业,优先发展

充分发挥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的特殊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加快度假、休闲、健身、会展培训等休闲产业的发展,营造高品质的休闲旅游消费环境,塑造精品,培育品牌。通过构建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使之成为全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和谐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二、融入中心,纳入主流

把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纳入经济建设的中心,融入社会文化发展的主流,不断巩固和强化其产业地位。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休闲旅游业逐步形成一点为主、六点并进、全面推动现代化的格局,即以经济增长点为主,同时发挥在社会发展、环境优化、区域协调、国际合作、文化促进、生活质量等方面的作用,形成以经济功能为主、多种功能并进的良性格局,成为河北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型产业。

三、把握规律,创新思路

相对于北京和天津,环京津地区应发挥后发优势,在充分借鉴的基础上创新,走差异化、补缺性的新路子。从市场需求角度审视旅游资源的利用方式,形成好的休闲度假设施和特色消费内容,各地结合自身条件,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高标准进行规划和建设。创建若干国家级的旅游度假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已经形成效应的观光景区,在外围发展休闲度假,实现与城市融合,与乡村融合,形成产业面。在发展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将度假区建成房地产开发区。

四、立足河北,面向京津

环京津休闲旅游带的发展,要立足河北的资源基础和市场空间,把工作重点放在带动全省旅游业整体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上来。要以北京和天津为核心市场,同时也要满足本省需求,拓展周边市场,吸引国际市场。要在巩固原有以观光型为主的客源基础上,大力开拓度假休闲、商务休闲和专项休闲等细分市场,通过高端市场提升环京津休闲旅游的品牌价值。

五、完善体系,优势互补

环京津地区休闲旅游带产业配置的总体原则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应把握三个方向:一是京津地区现有休闲旅游产品的延伸。与京津地区的同质程度比较高的产品,要通过价格优势以及多产品组合吸引来赢得竞争,例如高尔夫和会展。二是京津地区现有休闲旅游产品的超越。这类产品与京津在休闲旅游内容上差异不大,但在规模、品质和特色上存在差异,例如温泉。三是填补京津地区休闲旅游产品的空白。此类产品在京津冀地区具有一定的垄断性,要争取把这类产品打造成为高端吸引物,成为京津冀、全国及世界都有影响力的产品,例如葡萄酒、草原、海洋和避暑。

六、龙头带动,产业聚集

着眼于差别竞争和错位发展,以大聚集催化大产业。结合资源特色和发展基础,构建若干集中度大、关联性强、集约化水平高的旅游产业聚集区,形成产业支撑力、市场辐射力、行业领导力、文化影响力、差异吸引力、要素集聚力、资本凝聚力。在环京津地区,加快引导休闲旅游要素、相关产业向优势区域聚集,着力培育一批各具特色的休闲旅游产业集群,构

建配套完善的休闲旅游综合产业体系,实现资源共享、设施共用、信息互通、功能互补,放大聚集效应,推动休闲旅游业的协调互动发展。

七、加强协作,实现共赢

积极促进环京津休闲旅游带内产业要素的市场化整合。加强与京津之间的联系与协商,协调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形成各具特色、协调发展的整体优势,实现互补互利。推动休闲旅游企业的规模化、品牌化、专业化、网络化,形成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从环京津休闲旅游一体化和提高整体效益的角度出发,与京津积极接轨,降低各项制度安排的实施成本和摩擦成本。

八、传统提升、融合创新

在大力发展休闲旅游的同时,从发展高品质休闲旅游的视角,重新审视各区域传统的观光旅游。以二者融合创新的思路,整合资源,改造、提升观光景区点,发展精品观光,共同打造新的产品链、经济链。

第三章空间布局

一、六大功能区

(一)京西北运动康体休闲区

范围:包括张家口市的市区、涿鹿县、赤城县、崇礼县、蔚县、阳原县、宣化县、怀来县、张北县、沽源县。

定位:依托避暑、草原、温泉、冰雪等特色资源,整合历史文化、民族风情、长城和葡萄酒等资源,形成多元组合,突出价格优势和生态优势,构建面向京津,重点辐射山西、内蒙,拓展全国市场的运动康体休闲区。

(二)京北皇家度假休闲区

范围:包括承德市的市区、承德县、兴隆县、滦平县、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丰宁满族自治县、隆化县。

定位:依托避暑、草原、温泉、冰雪、皇家、狩猎等特色资源,整合长城、森林和历史文化等资源,形成多元组合,突出皇家品味和生态优势,构建面向京津,重点辐射辽宁,拓展全国市场和国际市场的生态文化休闲区。

(三)滨海休闲度假区

范围:包括秦皇岛市的市区、昌黎县、抚宁县;唐山市的市区、遵化市、迁安市、迁西县、玉田县、滦南县、唐海县、乐亭县。

定位:依托海洋、避暑、温泉、皇家等特色资源,整合长城、历史文化和葡萄酒等资源,形成多元组合,突出滨海度假和生态优势,构建面向京津,重点辐射辽宁,拓展全国市场和国际市场的滨海度假休闲区。

(四)京南温泉湖泊休闲区

范围:包括廊坊市的固安县、永清县、霸州市、文安县、大城县;保定市的高碑店市、容城县、雄县、徐水县、定兴县、安新县、白洋淀温泉城;沧州市的市区、沧县、青县、任丘市、黄骅市和吴桥县。

定位:依托温泉、运动等特色资源,整合湿地、商贸、农业和历史文化等资源,形成多元组合,突出温泉养生和湿地生态等优势,构建面向京津,服务河北,辐射山东、山西等周边省份的温泉湿地特色休闲区。

(五)京津同城商务休闲区

范围:廊坊市的市区、三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

定位:依托被京津环抱的区位优势,全面对接京津地区的商务休闲和居民休闲,融入京津生活圈和商务圈,以高尔夫、会展、商贸、娱乐等为特色,构建与京津两市同城效应突出的复合型商务休闲功能区。 (六)京西南观光休闲旅游区

范围:保定市的市区、涿州市、满城县、易县、涞源县、涞水县、清苑县、阜平县。

定位:依托历史文化遗产、自然风景区,将文化观光、自然观光和避暑度假、生态休闲结合起来,发挥观光资源丰厚的优势,构建面向京津,服务河北,重点辐射山西的观光休闲目的地。

二、七大产业聚集区

(一)白洋淀温泉休闲聚集区

范围:以白洋淀为核心,包括保定市的白洋淀温泉城、安新县、雄县、高阳县、容城县、高碑店市的白沟镇;廊坊市的霸州市和固安县;沧州市的任丘市。定位:规模效应突出的温泉产业聚集区,环渤海地区的温泉休闲示范地,以温泉为核心的复合型休闲旅游区。

(二)秦皇岛—乐亭滨海度假带

范围:秦皇岛市的北戴河区、南戴河区、昌黎县的滨海区域;唐山市乐亭县的滨海区域。定位:环渤海地区首位的滨海度假带,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际知名的滨海度假地。

(三)廊坊商务休闲聚集区

范围:廊坊市的市区、三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定位:京津首选、环渤海首位的商务休闲目的地。

(四)张承草原生态度假区

范围:张家口市的张北县、沽源县;承德市的丰宁满族自治县、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定位:国际水准的自驾车休闲旅游目的地,草原风情与皇家文化相融合的生态度假区。

(五)崇礼—赤城冰雪温泉度假区

范围:张家口市的崇礼县、赤城县的温泉区。定位:华北冬季旅游胜地,国家级滑雪运动基地。

(六)桑洋河谷、昌黎葡萄酒文化休闲聚集区

范围:张家口市的桑洋河谷(怀来县、涿鹿县、宣化县相关区域);秦皇岛市的昌黎县。

定位:国内一流的葡萄酒庄园聚集区和葡萄酒文化体验地。

(七)保定文化休闲聚集区

范围:保定市的市区、涿州市、高碑店市、易县、涞水县、涞源县。定位:京津首选的文化休闲、休闲文化体验、乡村度假目的地。

三、休闲城镇

(一)四个休闲城市

参照休闲城市的相关标准,按照“城市即休闲”的理念,构建四个休闲城市:秦皇岛市、承德市、廊坊市和保定市。

1.秦皇岛市——滨海度假城市

围绕“中国长城海滨公园”构想,把握“城市即花园”的发展理念,以京津地区滨海休闲度假首选之地和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为目标,提升城市各组团的休闲旅游功能,完善休闲度假旅游要素,巩固观光旅游优势,拓展会展商务功能,形成历史、生态、人文、休闲、国际、海洋和宜居秦皇岛的城市吸引力体系,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品质滨海休闲度假胜

地。

2.承德市——皇家度假城市

围绕“大避暑山庄”构想,把握“城市即度假”的发展理念,以生态园林和文化园林有机融合的皇家度假城市为目标,全面提升承德市区的综合环境和文化品位,以皇家文化和宗教文化为主题,实现青山、碧水与城市建筑的和谐统一,使文化底蕴、地理风貌、时代风格完美融合。结合园林城市发展,建设高星级酒店、主题酒店和商务酒店群,以及专业化的会展设施,巩固和强化“夏都”地位。

3.廊坊市——商务休闲城市

围绕“京津第一休闲空间”构想,把握“城市即商务”的发展理念,以融入京津生活圈及商务圈和环渤海商务休闲首选之地为目标,重点提升廊坊市区和“飞地三县”(三河、香河、大厂)的商务休闲功能,巩固成本领先和产品差异优势,形成规模经济和聚集效应,吸纳京津商务和休闲资源,实现从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转变,构建京津不可或缺、环渤海不可多得的复合型商务休闲目的地。

4.保定市——文化休闲城市

围绕“生态宜居历史文化名城”的构想,把握“城市即文化”的发展理念,以历史保定与现代保定和谐共生为目标,通过水系建设、绿地建设、遗产保护和恢复、环境美化等工程,再现老城历史风貌,深入挖掘传统餐饮文化,形成品牌和体系,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娱、体育项目,提高文化休闲氛围和体验品质。按照“南车北电东纺西绿城文”的产业布局,发展汽车文化、太阳能文化、低碳文化等当代特色产业文化,与相应城区建设相结合形成新景观,与历史文化相互辉映形成新文化,构建京南区域的文化休闲中心城市。

(二)十九个特色休闲县(市)

参照休闲城市相关标准,构建19个特色休闲县(市):迁西县、迁安市、遵化市、乐亭县、涿州市、安新县、易县、涞源县、怀来县、张北县、崇礼县、蔚县、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丰宁满族自治县、隆化县、滦平县、兴隆县、昌黎县、黄骅市。

四、京西北运动康体休闲区

以张家口市为中心城市,以崇礼滑雪基地、赤城温泉度假基地、草原风情度假区、桑洋河谷百里葡萄长廊和蔚县民俗生态休闲区等为重点板块,联动历史文化观光、山水自然观光、乡村旅游等相关产品,构建以避暑和冰雪为特色、运动康体为主题的四季休闲旅游目的地

五、京北皇家度假休闲区

以承德市为中心城市,以主题园林城市、金山岭长城徒步休闲区、坝上特种休闲度假区为重点板块,联动历史文化观光、山水自然观光等相关产品,构建以避暑、冰雪和特种运动为特色、皇家度假为主题的国际品质休闲旅游目的地。

六、滨海休闲度假区

以秦皇岛市和唐山市为中心城市,以秦皇岛海滨度假区、乐亭海岛度假区和唐北观光休闲区为重点板块,联动历史文化观光、自然生态观光等相关产品,构建以海洋、沙滩和葡萄酒为特色的滨海休闲度假区。

七、京南温泉湖泊休闲区

白洋淀温泉城和沧州为中心城镇(区),以白洋淀和白洋淀温泉城、永固霸温泉度假区、特色购物休闲区、黄骅滨海休闲区为重点板块,联动历史文化观光、自然生态观光、休闲农业等相关产品,构建以大温泉、大湖泊为特色的国内一流休闲旅游区。

八、京津同城商务休闲区

廊坊市区、三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县和香河县,立足区位优势,以会议、展览、运动、康体、购物、娱乐、餐饮等为重点板块,形成聚集效应和组合效应,全面融入京津生活圈和商务圈,构建京津商务休闲首选地。

九、京西南观光休闲旅游区

以保定市为中心城市,以涿州高尔夫度假区、太行生态休闲带和京南历史文化体验区为重点板块,构建环渤海地区的精品观光休闲目的地。

十、重要交通布局

(一)公路交通

公路交通方面主要改善城市之间、城市通往景区、景区与景区之间的道路交通,为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创造良好的交通条件。

1.高速公路

重点建设张家口-承德高速公路、承德-秦皇岛高速公路、承德-唐山高速公路、唐山-曹妃甸高速公路、廊坊-沧州高速公路等,保障主要城市之间的交通畅通。

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参考题目

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参考题目 一、要着力加强顶层设计,抓紧编制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相关规划,明确三地功能定位、产业分工、城市布局、设施配套、综合交通体系等重大问题,并从财政政策、投资政策、项目安排等方面形成具体措施。 1、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布局与路径选择 2、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京津冀三地角色定位与关键问题 3、制约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因素与突破途径 4、京津冀的投资政策重点与区域性金融领域改革难点 5、京津冀的科技政策重点与创新型工业化道路 6、京津冀重点项目安排、布局与三地发展方向 二、要着力加大对协同发展的推动,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抱成团朝着顶层设计的目标一起做,充分发挥环渤海地区经济合作发展协调机制的作用。 1、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的难点和突破点 2、京津冀财税体制改革的方向与对策 3、京津冀协同发展与社会管理体制创新 4、京津冀公共服务的同城化、均等化和普惠化研究 5、京津冀产业集群、产业园区的共建共享研究 6、京津冀合作共赢机制的解决方案

三、要着力加快推进产业对接协作,理顺三地产业发展链条,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对接产业规划,不搞同构性、同质化发展。 1、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京津冀产业定位与分工研究 2、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经济一体化研究 3、京津冀区域重点产业链打造与优化研究 4、提升河北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能力研究 5、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与和河北省承接能力提升 6、京津冀区域文化发展战略合作 四、要着力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促进城市分工协作,提高城市群一体化水平,提高其综合承载能力和内涵发展水平。 1、京津冀一体化的空间规划与城市群研究 2、京津冀城市群发展和优化路径研究 3、京津保核心区发展战略研究 4、石家庄、唐山区域次中心发展战略性研究 5、京津冀重点城市的综合承载力分析与评价研究 6、京津冀人口迁徙、产业转移与城市布局优化研究 五、要着力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在已经启动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的基础上,完善防

京津冀协同发展专题研究参考选题

京津冀协同发展专题研究参考选题 一、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实现河北转型发展研究 1.精准确定功能分区问题研究。如何对全省进行总体功能分区,使中央规划的京津冀区域整体功能定位、空间分布的相关要求和对河北的四大功能定位,以及各项目标任务在全省各地得到落实。 2.精准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问题研究。研究全省各市县适合承接哪些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哪些产业转移,并提出对策建议。 3.精准打造发展平台和载体问题研究。研究如何因地制宜选择和打造一批不同层级的协同发展示范基地、各具特色的大中小城镇、产业园区、重大项目,使协同发展有抓手、能落地、见实效。 二、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河北省定位布局的研究 4.加快河北省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建设的研究 5.推进全国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发展的研究 6.积极促进全国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实践的研 究 7.探索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的机制与路径研究 8.构建环京津核心功能区,大力培育环京津(保廊)新 增长极的研究

9.建设沿海率先发展区,全力打造沿海率先发展增长极 10.推进冀中南功能拓展区建设,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腹地和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示范区 11.推进冀西北生态涵养区建设,打造京津冀生态安全屏障和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 三、三大领域率先突破研究 12.河北省承接非首都功能的对象、承接方式和路径、承接载体的研究 13.构建网格状、大容量、低成本、智能化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推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与我省对策研究 14.建立我省与京津完善的生态共建共享体制机制研究 15.我省综合整治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研究 16.加强林业建设、加强湿地修复、加强海域保护,推进我省生态保护修复研究 17.强化资源能源保障,构建我省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 18.河北省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示范区研究 19.京津冀生态补偿核算与机制构建,及河北省对策研究 四、其他研究 20.促进河北省公共服务一体化与城乡统筹发展研究 21.开展体制机制改革和试点示范研究 22.推动金融、土地、信息和人力等要素市场一体化改革研究 23.加快融入“一带一路”,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摘要

规划纲要首次权威全揭秘! 8月23日,新华社发布《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就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关问题答记者问》,全文1万多字,迄今为止最详尽最权威《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解读,诸多内容均属首次公布。 指导思想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为基本出发点,坚持问题导向,坚持重点突破,坚持改革创新,立足各自比较优势、立足现代产业分工要求、立足区域优势互补原则、立足合作共赢理念,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京津冀城市群建设为载体、以优化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为重点、以资源要素空间统筹规划利用为主线、以构建长效体制机制为抓手,着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着力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着力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着力推进产业升级转移,着力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着力加快市场一体化进程,加快打造现代化新型首都圈,努力形成京津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打造中国经济发展新的支撑带。 5条基本原则一是改革引领,创新驱动。二是优势互补,一体发展。三是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四是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五是统筹推进,试点示范。 功能定位 京津冀整体功能定位4句话 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 北京功能定位4句话 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天津功能定位4句话 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 河北功能定位4句话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三步走发展目标 近期到2017年,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取得明显进展,在符合协同发展目标且现实急需、具备条件、取得共识的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深化改革、创新驱动、试点示范有序推进,协同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中期到202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北京“大城市病”等突出问题得到缓解;区域一体化交通网络基本形成,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产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965461688.html,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作者:张启元 来源:《共产党员·上》2015年第07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意义重大,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要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决策,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的一个重大国家战略,也是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态,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重要探索。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条件和现实需求。京津冀即京津冀都市经济圈,主要包括北京、天津以及河北的石家庄、唐山、保定、秦皇岛、廊坊、沧州、承德、张家口、邢台、邯郸等地市。京津冀都市经济圈人口加起来有1亿多,土地面积有21.6万平方公里,具有独特的 政治、信息、科技和人才优势。首都北京作为核心区是最显著的优势之一,为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该区经济总量增长速度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北京和天津核心地位显著,在都市圈的发展中居于龙头地位。 京津冀都市经济圈自然资源丰富,区位条件优越,产业体系完整。拥有信息传媒、科技创新、金融服务、文化体育等高端产业;具有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医药制造等现代制造业;具备铁矿、煤矿、石油开采,黑色冶金、石油加工、综合化工以及农业生产等基础产业。现代化的空港海港、贯穿东西的公路网和铁路网让京津冀都市圈成为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 但京津冀的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北京城市功能过于集聚,人口增长过快,大城市病比较突出。京津冀三地的定位不够清晰,分工不够合理,区域内发展落差比较大。该地区大中小城市发展不协调,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比较弱,还有资源环境的约束明显,水资源短缺、大气污染问题严重。 京津冀协同发展可以发挥区域发展优势,以优化首都功能为重点,重新明确各自功能定位,努力实现优势互补。可以缓解北京目前面临大城市病的困扰,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天津也可以在立足港口经济的基础上积极发展高端制造业,参与国际制造业竞争。河北则能够积极承接北京和天津的产业转移,并着力加强本地产业配套和产业对接的能力。 京津冀经过多年的产业结构调整,具备了产业互补的客观基础,产业发展正从严重的雷同向增强互补性转变。北京作为首都,重点发展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天津以高端制造业为发展方向,并发挥港口经济的重要作用。河北立足京津冀分工合作的大局,做好与京津的产业对接和配合,在积极发展制造业的同时夯实生态保障功能。 而且京津冀地区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完全具备协同发展的人文社会基础和条件。

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

《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发布 12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与交通运输部联合召开媒体通气会,发布《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简称《规划》)。《规划》提出,扎实推进京津冀地区交通的网络化布局、智能化管理与一体化服务,到2020年基本形成多节点、网格状的区域交通网络。 构建“四纵四横一环”主骨架 京津冀地区将以现有通道格局为基础,着眼于打造区域城镇发展主轴,促进城市间互联互通,推进“单中心放射状”通道格局向“四纵四横一环”网络化格局转变。 “四纵”即沿海通道、京沪通道、京九通道、京承—京广通道,“四横”即秦承张通道、京秦—京张通道、津保通道与石沧通道,“一环”即首都地区环线通道。 根据《规划》,到2020年,多节点、网格状的区域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城际铁路主骨架基本建成,公路网络完善通畅,港口群机场群整体服务、交通智能化、运营管理力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基本建成安全可靠、便捷高效、经济适用、绿色环保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形成京津石中心城区与新城、卫星城之间的“1小时通勤圈”,京津保唐

“1小时交通圈”,相邻城市间基本实现1、5小时通达。到2030年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基础产业司副司长任虹介绍了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意义。一就是构建一体化交通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支撑,二就是提升运输服务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提供保障,三就是 推进改革创新为全国交通发展提供示范,四就是发展绿色交通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助力。 八项任务打造交通一体化 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巡视员于胜英介绍,京津冀地区将以“四纵四横一环”综合运输大通道为主骨架,重点完成八项任务。 一就是建设高效密集轨道交通网。强化干线铁路与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的高效衔接,着力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 二就是完善便捷通畅公路交通网。加快推进首都地区环线等区域内国家高速公路建设,打通国家高速公路“断头路”。全面消除跨区域国省干线“瓶颈路段”;以环京津贫困地区为重点,实施农村公路提级改造、安保与危桥改造工程。

京津冀协同发展专项研究参考选题

京津冀协同发展专项研究参考选题 【一】在推动京津冀协同进展中实现河北转型进展研究 1.精准确定功能分区问题研究。如何对全省进行总体功能分区,使中央规划的京津冀区域整体功能定位、空间分布的相 关要求和对河北的四大功能定位,以及各项目标任务在全省 各地得到落实。 2.精准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问题研究。研究全省各市县适合承接哪些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哪些产业 转移,并提出对策建议。 3.精准打造进展平台和载体问题研究。研究如何因地制宜选择和打造一批不同层级的协同进展示范基地、各具特色的大 中小城镇、产业园区、重大项目,使协同进展有抓手、能落 地、见实效。 【二】落实京津冀协同进展中河北省定位布局的研究 4.加快河北省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建设的研究 5.推进全国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进展的研究 6.积极促进全国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实践的研 究 7.探究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的机制与路径研究 8.构建环京津核心功能区,大力培育环京津〔保廊〕新 增长极的研究 9.建设沿海率先进展区,全力打造沿海率先进展增长极

10.推进冀中南功能拓展区建设,打造京津冀协同进展的 战略腹地和城乡统筹进展的重要示范区 11.推进冀西北生态涵养区建设,打造京津冀生态安全屏 障和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 【三】三大领域率先突破研究 12.河北省承接非首都功能的对象、承接方式和路径、承 接载体的研究 13.构建网格状、大容量、低成本、智能化的现代综合交 通体系,推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进展与我省对策研究 14.建立我省与京津完善的生态共建共享体制机制研究 15.我省综合整治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研究 16.加强林业建设、加强湿地修复、加强海域保护,推进 我省生态保护修复研究 17.强化资源能源保障,构建我省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 18.河北省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示范区研究 19.京津冀生态补偿核算与机制构建,及河北省对策研究【四】其他研究 20.促进河北省公共服务一体化与城乡统筹进展研究 21.开展体制机制改革和试点示范研究 22.推动金融、土地、信息和人力等要素市场一体化改革 研究 23.加快融入“一带一路”,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下北京的城市发展战略

摘要:北京过去的城市增长对首都的“二重属性”考虑不够,使得中心城区集聚了过多的城市功能,同时经济增长和城市空间扩张效率不高,并由此导致了“大城市病”。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的北京城市发展战略应强调北京的均衡发展和带动作用。通过分析北京的首都属性与城市属性的相互关系,厘清非首都功能的内涵,明确了城市效率和城市集聚的相互关系,北京的均衡发展需要进一步形成创新型经济体,同时还应注意通过构建区域协同综合体,提高京津冀城市群的集群化竞争优势。 关键词:城市功能二重性;城市效率;均衡发展;带动作用;创新型经济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6)04-0046-006 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承担着政治地位赋予的特有城市功能,建国以来由于我国在不同时期国家发展和首都建设的需要,使得北京的城市发展战略屡经调整,由于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北京城市产业选择与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与人口集聚的双重不匹配导致了北京“大城市病”的出现。2015年以来,北京的城市战略定位为“四个中心”,北京不仅承担着作为政治中心、国际交流中心的首都功能,而且还被赋予文化中心和创新中心的城市功能。同时,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成为国家的区域发展战略,并明确提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对北京的城市发展和京津冀均衡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十三五”期间乃至未来10~20年,北京既要实现自身的城市功能定位,又必须利用经济与技术优势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 现有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研究忽略了北京作为首都的双重属性,这种研究视角不利于提出有助于北京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正确思路,同时也不利于发挥北京对周边区域的正向带动作用,从而最终影响京津冀协同发展。因此,把握北京城市功能的“二重属性”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系对制定出科学的北京城市发展战略至关重要。 一、北京城市发展战略演变历程与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北京城市发展战略的演变历程 北京城市发展战略与城市总体规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发展条件与环境的变化作出了多次调整,自1949年建国后,北京市累计完成了7次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或修订工作,如表1所示。目前,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背景下,北京正在进行第8次《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的修订工作。 由表1可知,北京城市发展战略调整历程有如下几个特征:第一,城市定位发生多次变化,在这7次城市总规划中,北京的城市定位多次发生变化,1958年前的发展规划所制定的工业中心在随后的城市发展规划中不再出现,这表明北京有意在逐步淡化其城市的经济职能。第二,城市空间布局由强调一个中心转变为多个中心,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大使得北京所承受的压力也在逐渐变大,通过建设多个中心来均衡城市发展从而疏解中心城区的压力是比较正确的调整。第三,人口规模上限不断提高。除了1958年城市规划将城市人口上限限定为350万外,其他规划的人口上限都在不断上升,然而实践证明这些规划的人口上限没有一个满足,规划期限内北京的实际人口规模都提前突破了上限,因此这要求最新一版的北京城市规划重视合理城市规模的问题,不仅需要制定出科学的人口规模控制范围,同时还应该结合疏散人口的政策思路。 (二)北京城市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建国以来,随着北京城市发展战略的不断演变,城市规模增加速度超过城市结构增长的容纳水平,北京中心城区集聚过多城市功能,出现了城市增长速度变缓,交通拥堵、空气质量恶化等问题,这些问题归根结底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 1.北京城市发展的双重过度集聚问题 北京的城市发展存在双重的过度集聚问题,一方面,北京中心城区集聚了过多功能,北

心得体会:深入理解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最新)

心得体会:深入理解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最新) 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正随着实践的发展而日趋完善。学懂弄通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战略思想,有助于深化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大政方针的理解,增强处理好国家战略要求和首都自身发展关系的思想自觉和实践本领。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主题和主线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源头和主题。2014年以来,总书记先后五次对北京发表重要讲话,从正反两方面强调了这一主题的首位度和管总作用。从正面看,我们要解决的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个时代课题;从反面看,就是怎么解决北京“大城市病”的问题。京津冀协同发展既是京津冀三地解决各自面临矛盾和问题的需要,同时也是优化国家发展区域布局、优化社会生产力空间结构、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是一个主题正反两方面的有机统一,构成一个重大的国家战略。围绕“建设一

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个主题,总书记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构筑了理论基石和行动指南。 高质量发展是贯穿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之中的内在主线。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顺应时代和实践发展的新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出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引领我国发展全局发生历史性变革。京津冀协同发展既是这一变革进程的重要产物,也是推动这一变革朝着高质量发展方向持续演进的重要动力。我们要把新发展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融会贯通,进一步突出高质量发展这条京津冀协同发展要一以贯之的主线,努力推动京津冀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紧扣主题、围绕主线,京津冀协同发展要走出一条协同创新、绿色发展道路。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以资源要素驱动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北京要放弃发展大而全的经济体系,腾笼换鸟,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使经济发展更好服务于城市战略定位;要持续巩固来之不易的减量发展成果,主动弱化对津冀资源要素的虹吸效应,转而更大力度面向全球市场扩大开放,依靠优化营商环境、强化全球创新要素聚集加快经济发展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并对津冀乃至全国发挥更强劲的辐射带动作用。

[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发布] 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年规划

[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发布] 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年规划 本报北京1月8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樊未晨)记者今天从北京市教委获悉,近日,京津冀教育部门在雄安新区召开了教育协同发展工作推进会,会议正式发布了《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在高等教育创新发展方面,将优化高等教育协同育人体系,深化京津冀高校联盟建设,在联盟平台上探索培养方案互通,开展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教师互聘、学生交流和短期访学。提升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水平,建设若干开放共享的高校学生素质教育基地、实习实践基地和实训基地。 据了解,除了推动高等教育创新发展外,《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还包括优化提升教育功能布局、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发展、加快职业教育融合发展、创新教育协同发展体制机制等几个方面。 在优化提升教育功能布局方面,将进一步优化提升首都教育功能。高水平配置北京城市副中心教育资源,将支持新建、改扩建中小学45所,实现全区高标准建设的高中达到10所左右,同时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向北三县地区延伸布局。全力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北京市将采取“交钥匙”工程方式,建设1所幼儿园、1所小学、1所完全中学(含初中、高中),通过派出优秀管理团队、教师互派、课程共享等形式帮扶建设4所学校(幼儿园),提高学校整体教育质量。天津市将推动提升雄安新区高端技能人才培养水平,推进国家大学创新园区规划建设。 在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发展方面,该计划特别提出,将促进区域基础教育深度融合,继续推动京津优质中小学(幼儿园)与河北省学校开展跨省域合作办学;支持有条件的在京部委属高校到津冀建设附中、附小、附幼。 来源:中国青年报 感谢您的阅读!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战略的对接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战略的对接研究 :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战略的对接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一带一路”战略均是当前和未来时期我国的重要战略体系中的一部分,同为国家战略,在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取向上一致,两者可以互为依托、互为支撑。因此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战略的对接研究具有一定实际意义。另外,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一带一路”战略均是区域协同发展理论的应用,只不过前者着重于国内区域间的合作,后者为国际间的协调发展。对于二者的研究,理论价值在于巩固早期国内外关于区域一体化的研究成果,并进一步对其理论进行检验实践。现阶段,学者主要集中于两方面的研究。一方面是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研究。另一方面,学者大多数集中于北京、天津、河北各地区对“一带一路”战略的对接研究,但还没有对将京津冀三地区联合起来即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与“一带一路”政策对接进行研究。 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战略的联系 首先二者同为国家战略,都是以促进国家经济发展为目标,因此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其次二者具有相同的理论基础,即均是“点-轴”空间结构理论。京津冀协同发展 战略是将国内相邻区域串联起来,而一带一路则是将整个中国和世界联系起来。区别是京津冀三地是以点的形式联系起来的,而一带一路是以线的形式将我国的周边国家联系起来的。再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一带一路”战略互相支持,互利互助。一带一路的发展对于京津冀地区是一个发展的良好机遇,可以促使京津冀地区走出去,吸收更好地技术,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同时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重地,它的发展能更好地支撑“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三、京津冀三地区对“一带一路”的对接 北京市作为我国首都,是国际交往中心,全国主要的商贸流通交易中心,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必然促进发展转型和新的对外发展。2014年,北京市与“一带 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占全市的31.4%,发展潜力较大。总体来看,北京市出 口商品主要以机电、音响设备等产品为主,占出口总额的43.8%;进口商品主要以 矿物燃料、石油等产品为主,占进口总额的56.3%。进出口国家主要是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这些国家矿物金融资源、石油比较丰富,而机电等产品设备

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相关研究

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相关研究 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三大经济增长极之一,我国8%的人口生活在这片占我国2.3%的土地,并创造出了我国11%的国内生产总值。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实现“中国梦”的重大战略抉择。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要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交通一体化,扩大环境容量和生态空间,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 孙久文、原倩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比较和演进重点》1中提出,北京“以疏解促提升”、天津及河北“以吸收促整合”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本定位;政府、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共同出面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实现区域间最大程度的资源优化配置;空间发展不平等、单元要素一体化和区域统一协调机制是协同发展的重要目标任务。 上官珮茹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探讨》2一文中指出: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完全能够相互融合、协同发展。京津冀位于东北亚中国地区环渤海心脏地带,是中国北方经济规模最大、最具活力的地区,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老牌的经济发展区域,从改革开放以来协同化的发展步伐就一直在加快。从“京津冀一体化”再到“大北京地区”最后到“京津冀经济圈”在扩充区域的同时也在实现资源的共享。京津冀地区既是经济发展中心,又是政治发展重心,从先进政策的推广和模块化实现,如近期开设的雄安经济新区,创新性的将京津地区的产业向河北地区转移实现了资源共享的同时也解决了京津地区人口压力的问题,这种政策与经济之间的互利关系较之以往转换的更加从容,也正因如此这种合作关系突破了区域之间的限制,在大政策的指引下,京津冀地区协成合作,共同规划和发展。 寇大伟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基于区域协调机制的视角》3一文中再一次强调了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重要性,这种协同发展是绿色的发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既是阶段性的发展也是全面的发展,但是在这个发展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规划从2004年开始阶段性的实施, 1孙久文,原倩.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比较和演进重点[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4(05):1-11. 2上官珮茹.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探讨[J].发展研究,2015(04):60-63. 3寇大伟.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基于区域协调机制的视角[J].城市观察,2014(03):89-96.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领域是哪个领域

导语:谈论到领域,大多数人都知道,有人问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领域是,当然了,还有人想问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领域是,这到底怎么回事呢?其实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京津冀协同发展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们整理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领域是,一起来了解下吧。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领域是 京津冀一体化由首都经济圈的概念发展而来,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以及河北省的保定、唐山、石家庄、邯郸、邢台、衡水、沧州、秦皇岛、廊坊、张家口和承德,涉及到京津和河北省11个地级市。区域面积约为21.6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约为1.1亿人,其中外来人口1750万。

著名经济学家、中国50人独立经济学家论坛副主席宋清辉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认为,国家把京津冀协同发展列为国家战略,目的就是要打造中国的增长点,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旨在利用交通先行的优势,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到2017年: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取得明显进展,在符合协同发展目标且现实急需、具备条件、取得共识的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深化改革、创新驱动、试点示范有序推进,协同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到202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北京“大城市病”等突出问题得到缓解;区域一体化交通网络基本形成,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产业联动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取得积极成效,协同发展机制有效运转,区域内发展差距趋于缩小,初步形成京津冀协同发展、互利共赢新局面。 到2030年:首都核心功能更加优化,京津冀区域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区域经济结构更加合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公共服务水平趋于均衡,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区域,在引领和支撑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指导思想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为基本出发点,坚持问题导向,坚持重点突破,

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

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

《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发布 12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交通运输部联合召开媒体通气会,发布《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简称《规划》)。《规划》提出,扎实推进京津冀地区交通的网络化布局、智能化管理和一体化服务,到2020年基本形成多节点、网格状的区域交通网络。 构建“四纵四横一环”主骨架 京津冀地区将以现有通道格局为基础,着眼于打造区域城镇发展主轴,促进城市间互联互通,推进“单中心放射状”通道格局向“四纵四横一环”网络化格局转变。 “四纵”即沿海通道、京沪通道、京九通道、京承—京广通道,“四横”即秦承张通道、京秦—京张通道、津保通道和石沧通道,“一环”即首都地区环线通道。 根据《规划》,到2020年,多节点、网格状的区域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城际铁路主骨架基本建成,公路网络完善通畅,港口群机场群整体服务、交通智能化、运营管理力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基本建成安全可靠、便捷高效、经济适用、绿色环保的综合交通运输

体系,形成京津石中心城区与新城、卫星城之间的“1小时通勤圈”,京津保唐“1小时交通圈”,相邻城市间基本实现1.5小时通达。到2030年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基础产业司副司长任虹介绍了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意义。一是构建一体化交通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支撑,二是提升运输服务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提供保障,三是推进改革创新为全国交通发展提供示范,四是发展绿色交通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助力。 八项任务打造交通一体化 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巡视员于胜英介绍,京津冀地区将以“四纵四横一环”综合运输大通道为主骨架,重点完成八项任务。 一是建设高效密集轨道交通网。强化干线铁路与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的高效衔接,着力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 二是完善便捷通畅公路交通网。加快推进首都地区环线等区域内国家高速公路建设,打通国家高速公路“断头路”。全面消除跨区域国省干线“瓶颈路段”;以环京津贫困地区为重点,实施农村公路提级改造、安保和危桥改造工程。

京津冀协同发展

大广安中心小学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我校以全面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目标,教育局教学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开展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工程和教学模式的研究为重点,以精细化管理为手段,深入科学地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做到在工作中主动监控、及时督促辅导、工作程序细致的要求,切实提高教学教研活动的质量。着眼于学校特色内涵的发展,将生本理念融入教育教学管理的每个环节,切实提高教育、教学、教研活动的质量。 二、现状分析 我校现有20个教学班,在校生1036人。学校现有教职工62人,39人具有小学高级级教师资格。我校办学优势: 1、学校拥有一个开拓进取、团结协作、工作踏实、无私奉献的领导班子,成为学校发展的有力保障。 2、我校青年教师居多,学历层次高,专业水平较好,教师队伍具有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发展后劲比较大。 3、学校软、硬件配套设施有了较大改善。 4、教学成绩近2年在县级评比中分别取得了第四名和第十名的好成绩 有待改进方面: 1、教师的专业水平需要进一步发展,培养壮大骨干教师和学科

带头人队伍。 2、学校的教科研过程管理不够规范。 3、学校教学制度构建还需进一步完善,用制度规范教师教学教研行为。 三、基本目标 1、严格按照课程方案开设课程,严格落实素质教育的规定,坚持“走出去”“请进来”。 2、紧抓常规教学,实施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3、进一步深化“小组学案教学模式”课题研究,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 4、上好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5、进一步加强艺体特色学科发展,逐步形成学校特色。 四、具体工作及措施 (一)严格按照课程方案开设课程,严格落实素质教育的规定:(1)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要求开齐国家、地方、学校课程。 (2)规范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保证学生体育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 (3)规范学生作业,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上好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交通一体化实施方案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交通一体化实施方案 加快首都地区环线高速公路建设,确保张(家口)承(德)高速公路崇礼至凤山段今年完工……随着河北省交通运输厅《推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率先突破的实施方案》下发,交通一体化2015至2017年重点任务台账进一步明确,京津冀公路互联互通新格局谋定起笔。 今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5月,交通运输部研究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交通一体化实施方案》,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步入全面实施阶段。 “我们制作了重点任务分工表,今后3年谋划实施一大批重点项目。”谈到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工作部署,河北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高金浩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打造“四纵四横一环”交通网 “长期以来,京津冀路网格局呈‘单中心、放射型’,地区间互联互通程度低,不仅让北京承担了大量的过境运输,也增加了河北人民的出行负担。”高金浩介绍。 为疏解北京过境交通压力,河北省将以现有通道格局为基础,推进通道格局“多中心、网格状”转变。 “我们谋划了‘四纵四横一环’综合交通网络,包括沿海、京沪、京九、京承—京广四条纵向综合交通运输通道,秦承张、京秦—京张、津保、石沧四条横向综合交通运输通道,与首都地区环线高速公路一起构成京津冀网格状交通的主骨架。”高金浩介绍说。 到2020年,全省区域将形成9000公里的高速公路网,区域内高速公路“县县通”,京、津、石3个中心城市之间均有3条高速公路相连,环京津县(市、区)至少有1条一级公路对接。 年底高速公路将突破6000公里 推进交通重点项目建设,尤其是高速公路建设,成为河北交通的首要任务。 高金浩介绍,河北省交通运输厅把今年确定为高速公路的“开工年”、“太行年”。今年,河北将建成通车张承高速公路崇礼至张承界段等5条段、350公里,续建京沪高速公路沧州至冀鲁界段8条段、480公里。力争到今年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6000公里。 太行山高速公路全面开工,是河北交通今年的大动作。太行山高速公路起自张家口市涿鹿县京冀省界,穿越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终于邯郸涉县冀豫省

京津冀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doc

2019年京津冀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 京津冀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 京津冀“十三五”规划印发实施 规划提出,到2020年,京津冀地区的整体实力将进一步提升,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协同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首都“大城市病”问题得到缓解,区域一体化交通网络基本形成;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 根据规划,“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地区将打造国际一流航空枢纽,构建世界级现代港口群,加快建设环首都公园,打赢河北脱贫攻坚战,建立健全区域安全联防联控体系,全面提高首都服务国际交往的软硬件水平,加强与长江经济带的联动,建立统一规范的市场体系,探索建立行政管理协同机制、生态环保联动机制、产业和科技创新协同机制等。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京津冀“十三五”规划坚持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为统领,深入研究分析了“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地区发展面临的环境、机遇和挑战,明确了“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地区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提出重大项目、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等,既注重了与国家“十三五”规划的衔接,又加强了与有关区域规划、专项规划的衔接,更紧密结合京津冀三省市的实际,体现了规划的指导性、科学性

和针对性。 京津冀一体化成十三五规划重点石家庄打造第三极 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国家级战略,从《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通过审议,到京津冀协同发展顶层设计细节的公布,在取得了巨大的进展。这一战略部署第一次把河北全域纳入到国家战略来谋划、第一次把解决河北与京津的发展落差上升达国家层面来部署、第一次明确界定河北“三区一基地”的功能定位,第一次系统制定了支持河北发展的政策措施。 回顾,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30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纲要》指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的主要着力点得到清晰明确。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率先突破的是交通一体化发展。7月13日公布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推进方案,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框架基本明朗。据了解,交通一体化还面临规划、审批、融资、协同四大难点。专家指出,三地应该打破行政壁垒,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交通一体化率先突破。 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副司长张大为7月16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已编制完成、将于近期印发。此外,《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交通一体化实施方案》《京津冀交通一体化2015-2017重点任务台账》《京津冀交通一体化重点工作》都已经过审议。 8月23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有关细节首度公布。是日临近中午12时,新华社

解读《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2018-2020年行动计划》

官网:https://www.doczj.com/doc/965461688.html,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2018-2020年行动计划》 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市场研究及运营战略一体化服务商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CHINA MACHINERY MARKETING ACADEMY 官方网站:产业规划https://www.doczj.com/doc/965461688.html,/ 版权声明:该报告知识产权归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所有,未经允许,不得擅自篡改、挪用、从事盈利性宣传活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官网:https://www.doczj.com/doc/965461688.html, 成绩单 涉及北京的国家高速铁路网全部开工,“轨道上的京津冀”加快打造,京津保1小时交通圈顺利实现。 京秦高速、首都地区环线高速实现全线贯通,市域内3条国家高速公路“断头路”全部消除。 新机场航站区工程实现混凝土结构、钢网架结构封顶,新机场高速进出场高架桥主体结构已全线贯通。 关键词 产业对接协作 下半年“4+N”产业合作格局提升 下半年,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张承生态功能区、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等“4+N”产业合作格局将巩固提升。此外,加快石家庄(正定)中关村集成电路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 三年内推进新机场临空经济区起步区建设 到2020年,将加快河北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快首钢京唐二期、金隅曹妃甸示范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力争实现竣工投产;支持张家口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完善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管委会共建共管机制,加速创新要素和产业资源集聚;推进新机场临空经济区起步区建设,基本建成口岸物流等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加快推进京津合作示范区、北京·滦南大健康产业园等一批重大产业合作项目。成绩单

河北省通过_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_实施方案_

2015年第13卷 肖卓:绿色建材及其发展方向浅析 河北省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方案 据悉,继北京、天津开过市委会议之后,河北省委扩大会议审议通过了《河北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至此,京津冀三地都针对《规划纲要》做出各自的部署,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代已经相对成熟。随着中国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中国环保建材行业得到迅速发展,新型建材也得到飞快的发展,无论是从品种、数量、质量和功能上都向更高层次在发展。现在社会,可持续发展观念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各个方面;可持续发展观念在建筑材料领域表现为节能减排,越来越多绿色建筑就体现这种观念。 绿色建筑主要有两个特点,一个是重复利用和可循环使用,另一个无毒和无害,不会影响人体健康。绿色建筑材料是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尽量少用或者不用天然资源和能源,而大量使用固废生产的无毒害、无污染、无放射性、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目前,很多已经使用的建筑材料对于人体健康和环境都有一定的破坏,导致很多污染问题;如混凝土、砖头和水泥等建材当中含有三聚乙烯、甲醛和苯等污染物质。使用绿色建材替代传统建筑材料,更好保护好人体和自然环境,还能减少固体废物产生。 绿色建筑材料,如保温隔热材料和防水材料,主要应用在新型墙体上等。绿色建筑材料除了水泥和砂以后,有的还会掺杂到灰碳和煤石等工业废渣,有的会使用城市建筑垃圾。我国目前使用最多的新型建材是防水材料,采用聚合物沥青防水材料;相比传统多层面防水。更加省时、省力,防水效果更好。 3绿色建筑材料的未来发展方向 绿色建筑材料是一个整体概念,不是单独指 某一种产品;一般人面对具体产品,希望有完整地评价体系。我国绿色建材已经有非常统一标准,但是对具体的产品还没有相应评价体系,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绿色建材产品评价认证体系是非常必要,绿色建材产品仍然是有非常长的路要走。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将绿色建筑研究纳入到政府工作中,要求对绿色建筑要进行大力推广。建筑行业对于绿色建材要求越来越高,这需要建材研究不断创新和长期发展,提供更多新型绿色建材。我国绿色建材工程发展方向,是为绿色建筑提供安全节能和环保新型建筑材料,适当为高层建筑提供耐久性的绿色建筑材料;我国要推动绿色建筑应用和发展,就要不断结合绿色建筑,进行建 筑节能、旧城改造和新农村建设,可以从节能开始做起,进行各种细节节能处理工作。 4结论 绿色建材是现代社会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 重要方向,在建筑领域具体体现在对建筑观念和技术进行指导和规划,同时不断进行各种材料创新工作,对绿色建材进行合理使用和选择。我国绿色建筑发展有两个方面趋势,智能化和纳米技术,这两个方面和现代科技都有着非常密切联系,和其他学科也有着非常重要关系,这就需要对于绿色建材进行研究和创新。参考文献: [1]白尚平.国内外绿色建材发展综述.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 [2]李鹏,张哲.浅滩绿色建材发展.河南科技学院,2008,(9) [3]施惠生,姚玉梅.绿色建材及其发展趋势(一).建材技术与应 用,2007,(10) [4]钟莲云,张德成.建材材料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绿色建材.国外建材科技,2004,(25): [5]陆凤华,王伟.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其前景.山西建 筑,2006,(03)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肖卓(1986-),男,汉族,江西省遂川人,硕士,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研究方向:绿色建材的运用。 (责任编辑:谢光全;校对:孙小军) !!!!!!!!!!!!!!!!!!!!!! 综合资讯 节能减排 4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