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教师资格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章节练习(2014-11-27)

小学教师资格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章节练习(2014-11-27)

小学教师资格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章节练习(2014-11-27)

请简述桑代克主张的学习应遵循的三条重要学习原则。

A.苏联心理学家

B.美国心理学家

C.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

D.英国医生

在教育心理学领域最有影响的是奥苏伯尔的_____和布鲁纳的_____。这两者都重视所学内容的_____的重要性。

A.强化

B.惩罚

C.逃避条件作用

D.消退

回避条件作用与逃避条件作用都是_____的条件作用类型。

A.学习行为

B.社会理论

C.社会生活实践

D.文化视野

消费心理学(作业一)(2)

消费心理学离线作业一 每道题20分,共100分 1.消费者心理学的学科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答:(一)萌芽时期(1930年以前) 1930年以前,消费心理学科的研究重点是如何促进企业产品的销售,而不是如何满足消费者需求。此时,消费者心理学理论已初步明确,但还未形成一门独立的、完整的科学。这一阶段虽然已有一些学者关注并着手从事对消费者心理和行为的研究,但研究的范围比较狭窄,研究方法是从经济学和心理学中简单移植过来,而且其研究也主要限于理论层面,没有具体运用到市场营销实践中,因此,这些研究在当时并未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 (二)显著发展时期(1930-1960年)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使得需求问题成为西方企业面临的头号问题。在广告界,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探测广告对顾客心理和行为的影响日益普遍,由此广告心理学得以繁荣。二战结束至60年代,企业的经营观念及其对消费者心理的研究都发生了重大转变,由企业的产品销售为中心,转变为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 (三)地位的确定时期(1960年以来) 1960年,美国心理学会成立了消费者心理学分科学会,这标志着消费者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1969年,美国的消费者研究协会正式成立。1974年,《消费者研究杂志》创刊。以后又相继出现了《广告研究》和《市场营销研究》等杂志,进一步推动了消费心理学研究成果的传播。美国的一些大学和研究生院,心理系、社会系、经营管理系都讲授消费行为课程。这期间,研究进入成熟期,对消费者心理及行为的研究不论从“量”还是到“质”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这时期的消费心理研究把消费者不再作为一个简单的某种使用价值的购买者,而是把消费者作为一个积极的决策者,进而可以深入地了解消费者是如何根据自身的需要,利用所获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专题练习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一、单选题 1.被誉为现代教育心理学奠基人的是()。 A桑代克 B.巴甫洛夫 C.斯金纳 D.布鲁纳 2.下列不属于学习引起的变化的是()。 A.幼儿会喊爸爸、妈妈 B.青春期嗓音变化 C.骑车 D.会使用电脑 3学习对某种信号作出一般性和弥散性的反应是()学习。 A.刺激——反应 B.连锁 C.辨别 D.信号 4.属于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学习类型是( )学习。 A.刺激——反应 B.信号 C.概念 D.连锁 5.属于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学习类型是( )学习。 A.信号 B.规则 C.解决问题 D.刺激——反应 6联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反应动作,以形成一系列动作联结的学习类型是()学习。 A.连锁 B.概念 C.辨别 D. 刺激——反应 7.各类动作技能的形成都离不开()学习。 A.信号 B.规则 C.连锁 D.刺激——反应 8.对一系列类似的刺激分别作出适当的反应的学习是()学习。 A.连锁 B.概念 C.辨别 D.规则 9.()学习是指认识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并对其抽象特征作出反应。 A.解决问题 B.概念 C.辨别 D.规则 10.把鲸鱼、象、狗等概括为“哺乳动物”,这属于()学习。 A.解决问题 B.概念 C.辨别 D.规则 11.理解“功=力×距离”这一公式,这是()学习。 A.信号 B.概念 C.辨别 D.原理 12.掌握教育学基本原理后,用之于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这是()学习。 A.解决问题 B.规则 C.概念 D.刺激——反应 13.()是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能力。 A.智慧技能 B.认知策略 C.动作技能 D.态度 14.()是使用符合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 A.智慧技能 B.认知策略 C.言语信息 D.态度 15.()表现为学会陈述观点的能力。 A.智慧技能 B.认知策略 C.言语信息 D.态度 16.()是对外的平稳而精确的操作能力。 A.智慧技能 B.认知策略 C.言语信息 D.动作技能 17.()表现为个体对人、对物或某些事件的意向。 A.智慧技能 B.认知策略 C.言语信息 D.态度 18.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对环境刺激作出反应后能获得满意的结果时,其联结就会增强,这是()。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强化律 19.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如果练习运用,联结的力量逐渐增大,如果

2003年秋季学期《小学教育学》期末考试模拟试题(一)

2003年秋季学期《小学教育学》期末考试模拟试题(一) 班别:_____学号:_____姓名:_______分数:_______ 一、填空题(30分,每空1分) 1.人的素质包括国民基础素质和各种专业或职业素质。国民基础素质主要包括道德素质__、_智能素质_、__身体和心理素质__、__劳动和生活技能素质___等。专业或职业素质是指在各种专业或职业活动中所需要和表现的素质。 2.师爱内容由低到高表现为三个层次:首先是教师对学生的亲近感,是教师对学生以生活上的关怀体贴为起点而产生的爱的情感;其次是较高的层次上是理解感和尊重感;第三是更高层次上是由衷的期待感。 3..我国学校对教师风度的基本要求是:(1)语言文明;(2)举止端庄,礼貌待人;(3)仪容整洁大方; 4.我国社会主义学校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是:(1)民主平等;(2)尊师爱生;(3心理相容;(4)教学相长。 5.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具体说来就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教育目的可分为_社会教育目的论和个人教育目的论两类。 6.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在以下两个层次上谈论人的全面发展的:(1)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2)指克服人发展的一切片面性,实现人的个性真正全面和自由的发展。 7.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民族素质这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_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8.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有:(1)基本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2)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3)较高层次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理想的教育。其中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是德育的重中之重。 9.我国现在的小学生许多人是独生子女,对他们进行集体主义的教育是他们健康和幸福成长的很需要途径。 10.实践证明,许多操作性的智能如动手能力的培养等主要应通过_联习的方式去实现的。 二、名词解释(9分) 1.教育机智:教师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而准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的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以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资格:凡志愿从事教师职业,经过权威机构审定,具备国家规定的教师条件或标准,并取得国家认可的教师资格证书者,就可认定他具有“教师资格” 7.教育美育要是全部的教育活动成为美育事业的一部分,教育活动本身要努力做到审美化。 三、选择题(20分) 1.教师职业开始向专门化方向发展始于(C)。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主张“经师和人师合一”“老师要做园丁,不要做樵夫”,被毛泽东称为“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的教育家是(B)。 A.陶行知 B.徐特立 C.蔡元培 D.鲁迅 3.管仲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反映了教师劳动的(D)特点。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4.“不同性质、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学校教育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就是(B)。 A.教育目的 B.教育目标 C.教育方针 D.教学目标

人文地理学知识点总结 (1)

第一章绪论 德国近代人文地理学 洪堡:德国地理学家,和李特尔被尊为近代地理学的开山大师。对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也有很重要的影响。洪堡的伟大功绩在于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他的成就主要在自然地理学方面,但他也注意到人地之间的相互关系,洪堡创立了因果原则、综合原则、比较原则等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地理学从古典的对地理现象的描述和记述,走向近代地理学解释和探讨因果关系,他强调地表事物的整体研究。 李特尔: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他认为地理学研究的是人类家乡,要确立一门以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为基础的新的科学的地理学,致力于探究自然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因果关系。与洪堡不同的是,李特尔应用区域方法来论证人地关系,研究世界各地区不同地理现象的因果关系,他学术思想上最大的缺陷是,他把“人地关系“看作为“神的意志“。 拉采尔2:人文地理学的创始人,致力于研究人类迁移、文化借鉴和人地关系,对人文地理学提出系统概括。拉采尔被认为是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的引入者,在他著作中,阐述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国家等的支配作用,是人文地理学理论体系中完整和系统的早期思想。 赫特纳: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主张地理学应着重于空间分布的研究,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的核心,地理学研究的地域应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所有自然界中与人类活动相互影响的一切要素,与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的人文现象都是区域的特征。施吕特尔:景观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地理学者应该首先着眼于地球表面可以通过感官察觉到的事物,着眼于这种感觉— 景观的整体,他注重从历史的角度分析景观,探究一个原始景观转换成人文景观的过程,这就是地理学的主要任务。 杜能:首先创立了农业区位论 韦伯:创立了工业区位论 克里斯泰勒:提出了城市区位理论—中心地学说 廖什:建立了市场区位理论 法国近代人文地理学

小学教育学试卷试题及标准答案.doc

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一) 2010-08-07 20:57:18|分类:默认分类|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1、在 17 世纪,埘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捕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 教育家是()。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培尔 答案: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并从理沦上二奠定了班级授课制的 理论基础。 2、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答案: C. 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教育要依据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做到循序渐进。 3、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和方法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网络教育 D.高等学校扩招 答案: A. 马克思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和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4、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 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答案: C. 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发挥主导作用。 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A. 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B. 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C. 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 D. 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答案: B.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 他在教学中主张教师中心,课程中心和课堂中心。 6、在 1951 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 A. 赫尔巴特 B. 瓦根舍因 C. 怀特海 D. 克伯屈 答案: B. 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提出了范例教学。

消费心理学的三个基本概念

一、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 从这两个概念的历史发展过程看, 主要区别在于心理与行为的内涵上。在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中, 曾经出现过把人的心理(主要是指人的意识) 与人的行为分别看待的现象。 但这已经成为历史, 心理学发展到今天, 一个胸怀宽广的学者, 决不会拘泥于过去的历史, 而把人的心理与人的行为割裂开来分别看待。 心理与行为是每一个具体的人所思所想、所作所为的两个方面, 两者在范围上有一定的区别, 但更关键的一点是两者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较为习惯的作法是, 把“心理”这个概念主要用来描述人的内部活动, 但心理活动不仅仅指人的内部活动, 也包括一部分外部活动; “行为”这个概念主要用于描述人的外部活动, 但人的任何外部行为是发自于内部的心理活动。 任何一次消费行为发生的基础, 是来自消费者的愿望, 即首先在内心体会到消费的需要, 有了购买商品的兴趣等。为了满足消费的需要, 在心理上要作出相应的准备, 如认知商品信息、了解商品特性、对商品形成一定程度的好感等态度, 这些活动主要是指消费者内心的心理活动, 是消费者消费商品之前的基础。 人的外部活动能够对周围的环境施加影响, 与环境发生交换, 会改变周围的环境。消费行为的过程, 是通过消费者的行为活动, 把商品从市场转移到消费者本人的手里, 所以对工商企业来说, 消费者行为比消费者心理更有现实的意义。人的心理活动毕竟只是停留在人的内部, 只有消费者进行了消费行为, 才能实现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 才能实现工商企业的效益。 对消费者的研究, 既要注重消费者购买、消费商品的行为, 又要重视消费者内心活动的内容, 前者受制于工商企业的经济利益, 后者是基于心理与行为之间不可分离的关联性。任何正常的消费者行为, 是以他的心理活动为依据, 准确地把握住人们的内心活动, 是研究外部行为的最好办法。设计、策划任何形式的营销策略, 只有打动消费者的心理并使他们自发地产生消费愿望, 才是最好的营销策略。 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过程的进行, 可能是一个同步过程, 也可能是连续过程, 还可能是一个继发式过程。同步过程是指消费者有了消费愿望的同时, 购买与消费行为几乎在同时就进行了, 比如在营业环境遇到满意的商品, 立即购买; 连续

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2011年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2)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特点的出现意味着B A.教育现象刚刚萌芽 B.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 C.教育制度初步形成 D.教育活动趋于完善 2.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并对后世的文化教育及选士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人是B A.汉武帝 B.董仲舒 C.郑玄 D.朱熹 3.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否定的教育特征是C A.教育的终身化 B.教育的多元化 C.教育的民主化 D.教育的全民化 4.墨子的教育思想中,除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外,主要的思想是A

A.“兼爱、非攻” B.“弃仁绝义” C.“道法自然” D.“化性起伪” 5.一个国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普遍实施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的义务形式称为B A.普及教育 B.普及义务教育 C.普及基础教育 D.普及国民教育 6.国家对在小学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称为A A.小学教育目的 B.小学教育目标 C.小学教育原则 D.小学教育内容 7.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的D A.剩余价值学说 B.资本和商品的学说 C.劳动学说 D.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8.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提出这一观点的学者是A

A.弗洛伊德 B.华生 C.桑代克 D.巴甫洛夫 9.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出的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D A.差异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10.小学生的思维C A.正处于具体思维与抽象思维并行发展阶段 B.正处于抽象思维向具体思维过渡阶段 C.正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 D.完全属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11.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对中小学生的身份表述是: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A A.未成年公民 B.社会公民 C.普通受教育者 D.青少年儿童 12.个别教师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B

《消费心理学》试卷及答案教学文案

《消费心理学》试卷 及答案

消费心理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市场上影响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是( C ) A.营销活动 B.促销手段 C.消费心理 D.货币收入 2.喜欢标新立异,追求新颖奇特商品的消费者属于( B ) A.多血质 B.胆汁质 C.抑郁质 D.黏液质 3、某人去过苏宁电器,日后能够想起苏宁电器大楼的形象,属于( A ) A 感知形象记忆 B 语词概念记忆 C 情绪记忆 D 运动记忆 4.人类消费行为的复杂多样性是基于( A ) A.需要的复杂多样性 B.动机的复杂多样性 C.消费品的复杂多样性 D.生存环境的复杂多样性 5.形成消费者稳定生活方式的心理基础是( D ) A.性格 B.气质 C.动机 D.自我概念 6、文化具有的前人向后人、由一个区域向另一个区域进行传递的特性,反映文化具有( C ) A、民族性 B、发展性 C、传播性 D、历史性 7、我们常说的“都市文化”、“乡村文化”是以( B )为特点的亚文化群体 A、人的社会职业 B、人口的行政区域分布 C、人所处自然条件 D、共同的文化 8.空巢家庭比较突出的消费动机是( C )

A.求名 B.求美 C.求实 D.求新 9、某消费者看到许多旅游广告,并且他的朋友都出去旅游了,于是他把旅游作为自己的最迫切的消费期望。这表明消费期望(D ) A、表现一定的期望概率 B、表现个人的气质和性格 C、表现一定的行为动力 D、具有一定的可诱导性 10.商品陈列中确定重点摆放的依据是( B ) A.商品广告情况 B.商品销售情况 C.商品评价情况 D.商品打折情况 11.广告的诱导功能主要体现在( B ) A.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B.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C.改变消费者的态度 D.提供商品知识 12.一般性拒绝购买态度的主要特征是( C ) A.内隐性 B.公开性 C.随意性 D.慎重性 13、提高价值有多种方法,其中最理想的途径是( C ) A、成本不变,功能提高 B、功能不变,成本降低 C、功能提高,成本降低 D、功能大提高,成本稍增加 14.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研究表明,遗忘的规律是( C ) A.以匀速迅速地遗忘 B.以匀速缓慢地遗忘 C.短时间内遗忘比较迅速,以后则逐渐缓慢

(精选)人文地理学考研问答题大全

人文地理学考研问答题汇总

人文地理学 第一章 1、说明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及主要特征。 2、什么是生产关系决定论?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3、对人地相关论与人地协调论进行分析比较。 4、试举出具有代表性的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5、什么是人地相关论?详细阐述人地相关论的代表性观点,并加以分析和评价。 7、建国以来,我国人文地理学发展的阶段特征是什么? 8、为什么说人地关系论是人类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人地关系有何特征? 第二章 1、什么是文化景观?详述文化景观的主要组成成份。 2、文化地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是什么? 3、文化景观与自然景观有何联系? 4、简述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5、举例说明文化的迁移扩散与扩展扩散有何不同。 6、什么是环境感知?举例说明环境感知在人类活动中的具体表现。 7、举例说明形式文化区与功能文化区有什么区别。 第三章 1、影响人口空间分布的因素是什么? 2、世界人口分布特征及一般规律是什么? 3、中国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 4、人口的空间移动有什么社会经济意义? 5、现代国际人口迁移有什么特点? 6、现代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7、人口迁移的主要机制是什么? 第四章 1、人口增长有何地区差异?其所造成的后果是什么? 2、试分析中国的人口增长转变模式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3、试分析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具体表现及其引发的问题。 4、原始社会时期的人口发展有什么特征? 5、农业社会时期的人口发展有什么特征? 6、兰迪的人口转变模式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第五章 1、分析农业起源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分析比较世界五大古文明起源的地理环境条件。 3、阐述原始农业的特点及区域分布。 4、比较东西方传统农业的特点。 5、阐述现代农业的主要特点及其地域类型。 第六章 1、分析现代工业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2、说明现代工业的发展历程。 3、从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及其变化,分析现代工业的空间格局有什么特点。 4、工业发展对社会经济有什么影响? 第七章

(完整版)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学习的实质与类型 一、学习的实质与特性 (一)广义的学习 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由经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理解这一界定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学习引起的是学习者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某种变化 第二,学习所引起的变化是习得的 第三,学习所引起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二)人类的学习和学生的学习 1.人类的学习 人类的学习即在社会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过程。人的学习和动物学习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些主要有:(简答) 第一,人类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地建构过程 第二,人类的学习是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第三,人类的学习是在社会活动中,通过以语言为中介来实现的 2.学生的学习 学生学习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步骤地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培养才智的过程。它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 二、学习的一般分类 (一)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早期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将学习分为体现不同水平层次的八类: 1.信号学习 一种最简单的学习,指学会对某种信号作出特定反应。如经典条件反应就是一种信号学习2.刺激-反应学习 刺激-反应学习即操作性条件反应学习,指学习将一定的情境或刺激与一定的反应相联结,即学会以某种反应去获得某种结果。在这种学习中,强化起着关键作用 3.连锁学习

即把两个以上的“刺激-反应”组合成系列,以形成动作联结,完成较复杂任务的学习。这是各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学习形式 4.言语联结学习 5.辨别学习 6.概念学习 7.规则学习 8.问题解决学习 (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为更好地指导教学,加涅从学习与教学相结合的关系探究中,从学生学习后实际可获得的结果研究中,又将学习划分为五种类型,即: 1.言语信息学习即事实性知识的学习,表现为学会陈述观念。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2.智慧技能学习即学会运用概念、规则办事的能力。解决“怎么样做”的问题 3.认知策略学习这是一种对内调控的能力,是学会学习的核心成分 4.动作技能学习 5.态度的学习 (三)我国的分类 1.知识的学习 2.技能的学习技能有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两种 3.社会规范的学习 第二节联结学习理论 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实际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行为之间建立联结。强化在这个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联结学习理论主要有经典性条件作用与操作性条件作用两种 一、桑代克的试误学习论 这种联结的形成是通过盲目的尝试并逐步淘汰错误而习得的 (一)经典实验 桑代克的动物学习迷箱之一,饿猫被关进迷笼里面,它若拉开箱内装的闩子,便可打开箱门。猫学会了“开门”,即在门闩(刺激)与打绳索(反应)之间建立了联结。由此桑代克解释:在学习情境中,动物的行为开始按照自身冲动作出反应,具有试误的性质,随着错误反应的逐渐减少,稳定的刺激-反应联结得以形成 (二)学习的基本规律 1.效果律 效果律指在学习过程中,当学习者对刺激情境作出特定反应后如果能获得满意的结果,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则会加强,如果给予烦恼的结果就会减弱 2.练习律 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随着学习者的练习和运用而增强,反之,变得越来越弱,这即练习律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试题

2013年陕西省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模拟冲刺题及答案(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话所强调的主要含义是() A.先天有差异,要因材施教B.学以致用,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C.学习新的知识,巩固学过的知识D.学习和思考相结合 2.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根本问题是() A.价值取向问题B.个人发展问题C.思想方法问题D.社会发展问题 3.人的身心发展的两个特殊性是指() A.顺序性和发展性B.社会实践性和阶段性C.社会实践性和能动性D.不平衡性和均衡性 4.教育不但是一种消费,也是一种投资活动,这是() A.教育资本理论的观点B.人力资本理论的观点C.市场资本理论的观点D.经济资本理论的观点5.性的成熟是一个人生长过程中生理发育极为重要的特征,这个特征出现时期是在() 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期D.成人期6.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A.阶段性要求B.一般特征C.根本特点D.理想要求 7.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 A.管理B.引导C.控制D.交往 8.“建国居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A.教育与经济的关系B.教育与政治的关系C.教育与科技的关系D.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9.“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弃婴。”这一条文规定出自()A.《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10.在古代社会,“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体现的是教师的() A.道德形象B.人格形象C.财富形象D.文化形象 11.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划分依据是() A.课程制定者B.课程任务C.课程目标D.课程内容 12.强调学科本位的课程是() A.综合课程B.分科课程C.潜在课程D.活动课程 13.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A.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B.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力 C.培养学生的品德和审美情趣D.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和技能 14.以下原则与苏格拉底“产婆术”的实质一致的是() A.启发性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系统性原则 15.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师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是指() A.教学策略B.教学过程C.教学组织形式D.教学设计 16.评定学业成绩时,信度好,效度却往往不高的试题是() A.问答型试题B.论文式试题C.主观性试题D.客观性试题 17.狭义的学校德育专指() A.思想教育B.政治教育C.道德教育D.心理教育 1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发布于() A.1998年B.1999年C.2002年D.2003年19.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是() A.教研组B.班级C.教师D.学生 20.能较全面地反映被评价者品德情况,且应用较广的品德评价法的是() A.加减评分法B.操行评语法C.模糊综合测评法D.评等评分评语综合测评法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空,每空1分。共20分) 21.制定课程目标的三个主要依据是:对_________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对_________的研究。22.学生是权力的主体。其享有的法律规定的社会权力包括:_________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力、_________的权力、安全的权力。 23.考察学生文化的特征,较为显著的特征是学生文化的_________性、非正式性、多样性、_________

消费心理学理论概述

第一节?消费心理学理论概述 一、消费心理学及其产生与发展 消费心理学就是消费经济学的组成部分。研究消费心理,对于消费者,可提高消费效益;对于经营者,可提高经营效益。消费心理学与广告心理学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了解消费心理学的概念与其发展过程,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两者的关系。 (一)消费心理学的概念 消费心理学就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的心理现象与行为规律。消费心理学目的就是研究人们在生活消费过程中,在日常购买行为中的心理活动规律及个性心理特征。 (二)消费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消费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知识积累阶段 这一阶段大致从两次社会大分工一直到19世纪。在这漫长的社会历史进化历程中,消费心理科学基本完成了它的基本知识的积累使命。商品生产与贸易往来促使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程度不同地开始关注与消费心理范畴有关的问题。伴随人类文明渐进的步履,人们对属于消费心理范畴的有关问题的认识逐渐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进而展开逻辑思维并提炼出一系列理论范畴,例如消费需要问题、消费时间与消费习惯问题、消费阶层的划分问题、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问题与消费权益问题等。 2、体系建构阶段 这一阶段大致自19世纪后期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这就是消费心理学在体系上开始建构的时代。导致这个时代的开始,除了一方面“依赖于技术的状况与需要”,另一方面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发展引发的经济危机之外,还有相关学科理论的相互渗透等因素。 消费心理学科的诞生就是与心理学、消费经济学及其她分支学科的生成有着“血缘关系”的,而且很大程度上就是心理科学理论在实证研究中,不断向消费研究领域渗透,而与消费有关的社会经济文化问题又反作用于应用心理学所致。 20世纪60年代前后,一些理论家为建构消费心理学体系付出了艰辛而卓越的劳动。概括起来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其一,应用心理学研究著作的大量问世。应用心理学的广泛研究为消费心理学体系的创立提供借鉴。这些研究的代表就是:1900年盖尔出版《广告心理学》,斯科特与盖尔遥相呼应,于1903 年出版以探索消费心理为主要内容的《广告论》,1980年若斯出版《社会心理学》,从而开辟了群体消费心理的研究领域,1912

第五章 行为学习理论

第五章行为学习理论 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Ivan Pavlov (1870—1932) 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1904年因消化腺生理学研究的卓越贡献而获诺贝尔奖金。他一生最突出的贡献是关于高级神经活动的研究。 (一)狗的条件反射作用实验 实验结果 (1)条件作用之前: 给出铃声(条件刺激)并无唾液分泌 给出肉(无条件刺激)产生唾液分泌 (2)条件作用期间: 铃声+肉(条件刺激+无条件刺激),产生唾液分泌 (3)条件作用之后: 给出铃声(条件刺激),产生唾液分泌 (二)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基本内容 一个原是中性的刺激与一个原来就能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相结合,而使动物学会对那个中性刺激做出反应。 ●条件反射的四个基本事项: ①无条件刺激(UCS):指本来就能引起的某种固定反应的刺激。 ②无条件反应(UCR) :指由无条件刺激原本就可以引起的固定反应。 ③条件刺激(CS) :原来的中性刺激。 ④条件反应(CR) :条件反射形成后由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应。 (三)学习规律 1. 消退 ◆条件作用建立之后,如果多次只给条件刺激而不用无条件刺激加以强化,结果是条件作 用的反应强度逐渐减弱,最后将完全不出现。 ●巴甫洛夫认为,消退并不是条件刺激和相应的反应之间的暂时联系已经消失或中断,而 是暂时联系受到抑制。 ●条件作用愈巩固,消退速度就愈慢;条件作用愈不巩固,就愈容易消退。 2. 泛化:在条件作用开始建立时,除条件刺激本身外,那些与该刺激相似的刺激也或多或少具有条件刺激的效应。这种现象称为条件作用的泛化。 3. 分化:只对经常受到强化的刺激产生条件作用,而对其他近似刺激则产生抑制效应。这种现象称为条件作用的分化。 4.高级条件作用:中性刺激一旦成为条件刺激,可以作为无条件刺激。另一个中性刺激与其反复结合,可形成新的条件作用,这一过程被称为高级条件作用。 测验失败(中性刺激) 批评(条件刺激)——焦虑测验失败——焦虑巴甫洛夫的信号系统理论 ●巴甫洛夫认为,条件反射是一种信号活动,引起条件反射的刺激是信号刺激。 ●从本质上条件刺激可分为两类: ⑴一类是现实的具体的刺激,称为第一信号。 ⑵一类是现实的抽象刺激,称为第二信号。 第一信号系统:对第一信号发生反应的大脑皮层机能系统,将直接刺激转变为机体各种活动的信号。

3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测试题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测试题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D )。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2.对黑猩猩做“顿悟实验”的是( A )。 A.苛勒 B.托尔曼 C.桑代克 D.巴甫洛夫 3.加涅提出了( A )模式。 A.积累学习 B.发现学习 C.观察学习 D.接受学习 4.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A )。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桑代克 D.班杜拉 5.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 B )。 A.构造一种完形 B.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C.形成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 D.对环境条件的认知 6.( B )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A.斯金纳 B.布鲁纳 C.苛勒 D.加涅 D A D 10.下列不属于意义学习的条件的一项是( D ) A.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 B.学习者认知结构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 C.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并使两者相互作用D.学习材料要高于学习者的能力范围 11.( A )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A.建构主义 B.认知一结构 C.信息加工 D.尝试一错误 12.“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现象指( C )。 A.消退 B.刺激比较 C.刺激泛化 D.刺激分化 13.根据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食物可以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则唾液是( C )。 A.中性刺激 B.无条件刺激 C.条件反应 D.无条件反应 14.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 C )。 A.强化 B.惩罚 C.逃避条件作用 D.消退 15.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C )。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奥苏伯尔 D.桑代克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不答、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学习的定义说明( ABD )。 A.学习是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B.学习引起的变化是持久的 C.学习引起的变化是短暂的 D.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

小学教育学试题与答案

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30分。) 1.“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是( )的重要主。 A.实践教育学派 B.实证教育学派 C.传统教育学派 D.实用主义教育学派 2.世界上首次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探讨社会主义教育原理且有较大影响的教育学家是( )。A.苏霍姆林斯基 B.贤江 C.凯洛夫 D.赞可夫 3.提出德育的体谅模式的学者是( )。 A.科尔伯格 B.彼得?麦克费尔 C.班杜拉 D.皮亚杰 4.下列持“环境决定论”观点的人物是( )。 A.柏拉图和霍尔 B.柏拉图和华生 C.霍尔和洛克 D.洛克和华生 5.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这体现了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6.“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的说法反映教师的劳动具有( )。 A.连续性 B.示性 C.长期性 D.创造性 7.下列首先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将课程解释为“教学容的系统组织”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B.布鲁纳 C.斯宾塞 D.赫尔巴特 8.有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问老师:“老师,在月亮上看天,天是不是蓝的呢?”这位教师很不满意地说:“你懂什么,听老师说就行了,你呀,经常在课堂上打岔,这是不礼貌的!今后不能这样。”这位学生听后心理鼓着气坐下了。这位教师违背了( )的教学原则。 A.启发性 B.系统性 C.巩固性 D.因材施教 9.小学德育的基本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B.示教育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10.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 A.成立了班委会 B.开展了班级工作 C.形成了正确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11.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倡导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则是指( )。 A.知行统一原则 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12.原苏联心理学家、教育科学博士赞可夫的教学理论是( )。 A.最优化理论 B.认知结构的理论 C.教学与发展理论 D.例教学理论 13.关于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相互关系,一般认为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条件,而掌握知识则是发展智力的( )。 A.惟一选择 B.容 C.途径 D.基础

消费心理学 题库(带答案版)

消费心理学题库: (一)单选40个 1.在消费心理学研究中,通过控制自变量变化来研究因变量变化的方法是( C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访谈法 2.天气越来越冷,小张准备为自己添置一件大衣,她走进无锡八佰伴的三层女装部,远远地就被某柜台的一件亮丽的黄色大衣所吸引,这在心理学上属于( B )A.分析 B.感觉 C.知觉 D.喜欢 3.东风标志汽车公司在2005年调整其营销策略,对其旗下的307轿车均大幅度降价,其中一款基本型从15.18万直接下调至12.98万,销量大增。这是因为心理学中的( C )在起作用。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感觉阈限 D.感觉联合 4.沃尔沃轿车一上市就大力宣传其“安全性”,宝马、通用等汽车公司也跟进强调安全性能,但都没有成功,反倒进一步强化了沃尔沃轿车的这一“安全”概念,这是因为( A ) A.知觉背景在起作用 B.感觉是相对的 C.对比律在起作用 D.知觉恒常性起作用 5.可口可乐、肯德基等知名品牌经常在各大电视台频繁做广告,这是应用了心理学中的( D )原理。 A.首因效应 B.优先效应 C.晕轮效应 D.近因效应 6.支配人的消费行为基于两种消费心理:1、本能性消费心理。2、( D ) A.通常消费心理 B.消费心理 C.群体消费心理 D.社会性消费心理 7.满100元立减10元,满200元立减20元的活动叫做( B )效应 A.首因效应 B.锚定效应 C.晕轮效应 D.近因效应 8.依据想象的内容与现实的关系分为幻想、理想和( A ) A.空想 B.联想 C.梦想 D.臆想 9.思维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是大脑运用( A )、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动,把握事物的特征和规律。 A.分析 B.对调 C.理解 D.分项

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

《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 第1章绪论 1.地理学: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变化的规律性以及人地关系的学科。 2.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人类活动或人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所形成的现象分布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3.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三大主题:一是人地关系的传统;二是区域研究的传统;三是空间分析的传统。 4.人文地理的学科特征: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5.拉采尔:(1844-1904)德国地理学家,他被认为是人文地理学的创始人,一方面他为人生地理学或人类地理学的比较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指道路线。另一方面,他被认为是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思想引入者。 6.赫特纳:(1859-1941)德国地理学家,是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主张地理学应着重于空间分布的研究,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的核心,地理学研究的区域应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所有自然界中与人类活动相互影响的一切要素,与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的人文现象都是区域的特征。 7.施吕特尔:(1872-19520德国地理学家,是景观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地理学者应首先着眼于地球表面可以通过感官觉察到的事物,着眼于这种感觉—景观的整体。 8.白兰士:(1845-1918)法国地理学家,反对拉采尔的环境决定论思想,认为除

环境的直接影响外,还有其它因素在起作用,强调人类对外界环境的适应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9.麦金德:(1861-1947)英国地理学家,他把地理学说成是探索人及其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提出了“大陆腹地说”。麦金德第一个将全球作为整体来探讨世界政治活动的规律性,开创了政治地理学的先河。 10.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特征: (1)理论与哲学方法论的多元化。 (2)研究方法的不断革新。 (3)研究内容和方向的社会化、生态化和应用化趋向。 (4)学科的交叉性。 第2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 1.文化:广义上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是一种社会现象以物质为基础。具有历史连续性、阶级性和民族特征。 2.文化区: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1)形式文化区: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的文化区。 (2)功能文化区:以该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功能影响,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区范围的文化区。 (3)乡土文化区:居住于某一地区的居民的思想感情上有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 3.文化的扩散(文化的时间现象): (1)扩展扩散:某种文化现象出现后,通过其居民,从该地向四周不断地传递,

(完整版)第三章_学习的基本理论(习题)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实战演练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首先打出行为主义心理学旗帜的是(c)。 A.巴甫洛夫B.斯金纳C.桑代克D.华生 2.以下心理学家不属于认知心理学派的是(B)。 A.苛勒B.斯金纳C.布鲁纳D.奥苏伯尔 3.布鲁纳认为,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最好方法是(A)。 A.建构法B.发现法C.顿悟法D.接受法 4.程序性教学实际上是()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 A.学习的操作性条件作用B.观察学习C.认知学习D.认知同化 5.加涅的信息加工系统中的第二级是()。 A.感受器B.感受登记C.短时记忆D.长时记忆 6.苛勒在研究黑猩猩的学习时采用的实验是(A)。 A.迷箱实验B.迷津实验C.叠箱实验D.“三座山”实验 7.建构主义的理论流派中,在皮亚杰的思想之上发展起来的是(C)。 A.社会建构主义B.激进建构主义C.信息加工建构主义D.社会主义建构主义8.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特点具有()。 A.主观性B.客观性C.普遍适应性D.永恒性 9.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属于(B)。 A.机械学习B.意义学习C.接受学习D.发现学习 10.在发现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A)。

A.促进者和引导者B.领导者和参谋C.管理者D.示范者 11.孩子哭闹着要买玩具,母亲对其不予理睬,这是(D)。 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消退 12.以下心理学家及其理论匹配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奥苏伯尔——认知发现说B.苛勒——完形一顿悟说 C.托尔曼——认知目的说D.加涅——信息加工理论 13.学生学习体操动作,这种学习属于(B)。 A.信号学习B.连锁学习C.辨别学习D.语言联结学习 14.学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后再学“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并对它们关系进行分析,这种学习属于(D)。 A.信号学习B.连锁学习C.辨别学习D.规则或原理学习15.小敏原来很怕生人,上幼儿园后这种行为消失了。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在小敏身上发生了(C)学习 A.智慧技能B.认知策略C.态度D.言语信息 16.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现象中属于学习的是(D)。 A.蜜蜂采蜜B.猴子攀爬C.病症导致的行为改变D.儿童模仿别人的行为17.学生将茄子、白菜、青菜等归纳为“蔬菜”,这样的学习属于()。 A.信号学习B.连锁学习C.概念学习D.辨别学习 18.学习“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这是(A)。 A.规则学习B.辨别学习C.辨别学习D.解决问题学习 19.短时记忆的容量一般只能储存(B)信息项目 A.5个B.7个C.9个D.11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