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提高200米跑速度耐力的训练方法

提高200米跑速度耐力的训练方法

提高200米跑速度耐力的训练方法
提高200米跑速度耐力的训练方法

提高200米跑速度耐力的训练方法

200米短跑突出的特点就是运动既要有短距离的最大速度,又要有速度耐力。

速度耐力是指人体长时间保持高速的能力。

初中学生耐力素质是初中体育教学的重点。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了提高耐力素质方法,对提高初中生的200米跑速度耐力有较好的效果。

速度耐力训练中,具体的强度和间歇时间之间应很好的搭配。因为如果强度不大,不使乳酸值达到一定程度,难以提高机体对乳酸的最大耐受力;如果休息时间太短,既不能使机体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又不能使肌肉中的乳酸尽量排进血液里。一般80%左右强度(心率28次/10秒以内),间歇时间以心率恢复到20次/10秒为宜。具体的速度耐力训练可采用一下三种方法。

(1)间歇训练法:间歇训练可发展青少年高质的无氧负荷能力。可采用100—150米反复跑进行训练,采用90%—95%的高强度,重复次数不要多,负荷强度大,心率

多在190次左右,间歇时间以心率降至120次为开始下一次练习的确定依据。逐

渐适应,在血乳酸不明显增加重复次数或缩短间歇时间。

(2)重复训练法:重复训练可采用大强度的250米反复跑,因为250米跑是无氧乳酸能供为主的短跑项目。进行250米反复跑时强度应达到90%—95%,重复2—4次,

间歇时间应充分,根据不同情况的学生具体情况确定。

(3)循环训练法:采用循环训练法可用梯形组合跑来发展糖酵解无氧功能,从而提高速度耐力。就是把不同段落组合为一组进行训练,如(50米+100米+150米+150

米+100米+50米)若干组,每个短落完成走同样的距离为间歇,这样的组合跑训

练能逐步提高强度要求,使乳酸逐步达到最高值,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机体各器

官特别是神经系统适应高浓度乳酸堆积的刺激浓度,有效的提高糖酵解的无氧能

力。

2.速度耐力和力量结合训练方法

200米对于初中生来说,要求速度耐力比较高的项目。耐力训练是必须的,而且是重要的。耐力素质越好,身体抗疲劳的能力就越强,保持特定强度负荷或动作质量工作的时间就越长。在周末,我们可以进行速度耐力的训练,我们一般采用(150米+200米+250米)×2的全速跑,要求保持高速完成,完成一组后,等学生心率回到120再开始第二组。对于

速度耐力与力量的结合,我们主要采用阻力跑,就是要通过加大运动过程的负荷量提高耐力水平,如穿沙包跑(100米+150米)×2,每组都要让学生心率回到120。周末进行大运动量训练后,周末就可以让学生休息调整。

3.技术训练

200米跑的技术包括弯道起跑、弯道加速跑、弯道途中跑、直道途中跑、最后冲刺跑,其中最重要就是弯道上的技术。

200米起跑,学生应该站在跑到右侧正对弯道切点的位置上,听到法令声后,从跑道右侧起跑加速直线向正对弯道切点的位置跑去,接下来尽量贴着跑道内线跑。

弯道途中跑,为了克服离心力,弯道跑摆时,整个身体向内倾斜,摆动腿前摆时,左膝稍向外展,以前脚掌外侧着地;右膝稍向内扣,以脚掌内侧着地,同时,并加大右腿前摆的幅度。弯道跑摆臂时,左臂摆动幅度稍小,靠近体侧前后摆动;右臂摆动的幅度和力量稍大,且前摆时稍向左前方,后摆时肘关节稍向外。在跑出弯道前几步身体逐渐正直,体会顺惯性的自然跑。

弯道跑的训练,通常先练习起跑,让学生习惯起跑时要直线加速跑,再进入弯道途中跑;再强化训练弯道技术;再练习弯道进直道练习;最后强化完整的弯道技术,让学生进行120-150米的弯道跑,体会进弯道跑、弯道途中跑、除弯道跑的衔接技术。

直道跑途中跑,身体恢复正直,摆臂要恢复前后摆动,肩颈放松,头正,上体稍前倾,摆动腿高抬,并积极下压,以大腿带动小腿用力扒地;使支撑腿迅速转入后蹬时,三关节充分蹬直。

在每次训练前,我们都可以做一些技术性的练习,原地摆臂,专门性的练习接加速跑,放松大步跑等等,每一个练习2-3次,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兴奋性,也可以为之后训练做准备。

4、心理素质训练

参加中考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体育考试,由于缺乏经验和心理素质不过关而诱发的怯场,注意力不集中,动作变形,无力现象。因此,我们要好好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1 )强化训练学生的技术技能,平时就要对学生高要求,每一个学生每一动作都要过关。技术好了,巩固了,动作定型了,考试就不会出现动作变形。

(2 )平时多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多给学生表演的机会,多去肯定学生的能力,给学生信心,让学生相信老师。我们的学生在考试时就会把考场当作自己表演的舞台,做到最好。(3)当学生心理压力过大时,心理过分紧张时,要找学生聊天、谈心,使学生注意力转移,跟同伴说说笑笑等。

三、总结

我们要跟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应对办法。要有创新的训练手段,这手段要适合运用在这些学生身上,学生才有兴趣跟着训练,学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