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分马哲期末练习题2

部分马哲期末练习题2

部分马哲期末练习题2
部分马哲期末练习题2

试卷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题02》

共 100 题共 100 分计时 60 分钟

第一题单选题 (共 60 题,总分 60 分)

1. “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 A. 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

B. 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C. 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D. 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答案( 1 ) 标准答案:1

2. 小灵.小敏在参加冬令营活动时迷路,天色渐晚,想点火求救,却找不到火源。情急之下,他们决定运用所学知识自己制造火源。于是,他们找来几段干稻草,用随身携带的药棉裹.封住两头,放在木板上,以另一块小板压住,朝一个方向不断转动。当稻草碾碎,闻到焦味时,将棉条断开,稻草遇氧而燃,终获救脱险。小灵.小敏在解决问题时充分表现出他们能正确认识和处理 A. 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B.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C.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D.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答案( 3 ) 标准答案:3

3.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这段话说明了 A. 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B. 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 C. 认识有时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 D. 实践在认识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答案( 4 ) 标准答案:4

4. “眼见不一定为实”,这主要是因为 A. 认识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B. 现象包括真象和假象 C. 经验有直接的和间接的 D. 本质是眼睛看不见的东西答案( 2 ) 标准答案:2

5. 面对转基因产品的问世,有人庆幸科学给人类带来福音,也有人担心它将给人类带来不良影响。日本甚至宣布禁止进口美国的转基因大豆产品。这表明①认识有待于实践的检验②人的认识是受主观条件制约的③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答案( 4 ) 标准答案:4

6. 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者,违背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原理,犯了类似 A. 经验论的错误 B. 诡辩论的错误 C. 相对主义的错误 D. 唯理论的错误答案( 4 ) 标准答案:4

7. 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A. 一切从实际出发 B. 理论联系实际 C. 实事求是 D.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答案( 3 ) 标准答案:3

8. 《物权法》的立法过程表明 A.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立法要坚持从群众中来

B. 物质决定意识,主观决定客观

C. 经过群众实践检验的认识才对事物发展有反作用

D. 在我国,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不存在矛盾答案( 1 ) 标准答案:1

9. 理性认识的特点是 A. 对感性认识的综合 B. 与客观事物无关的人的自由创造 C. 通过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的直接把握 D. 借助于抽象思维达到对事物本质的把握答案( 4 ) 标准答案:4

10. 高山气温垂直分布规律的发现科学地揭示了造成这一景象的原因,这表明 A.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通过现象揭示本质 B. 只有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C. 只有通过事物的现象,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 D. 规律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答案( 2 ) 标准答案:2

11.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回避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 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答案( 3 ) 标准答案:3

12. 某市5名大学毕业生先后离开原来的工作岗位,到农村创业。他们分别创办了万头猪场、肉兔研究所和种羊繁殖场,不仅事业获得了成功,为乡邻架起了通向富裕的桥梁,而且丰富了自己相关的专业知识,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加深了与乡邻之间的感情。 5名大学生的成功之路启示我们①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②青年要在实践中锻炼成才③青年应该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④青年要自觉地把读书和实践密切结合起来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 4 ) 标准答案:4

13. 2006年9月1日人民网载文指出,社会上存在一些荣辱不分、是非颠倒、善恶混淆甚至以荣为耻、以耻为荣的现象,如果不加以有效制止,必然要侵蚀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阻碍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在这种大背景下,胡锦涛同志关于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对分清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在全社会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树立了一个鲜明的标尺,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上述材料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是 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 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 C. 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 D. 改造主观世界离不开社会实践答案( 2 ) 标准答案:2

14.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过程中所需要的大量先进实用技术,正成为高校科研的着力点。许多高校都把科研重点放到了解决农村发展和现代农业的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一大批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的成果。这说明①实践为认识发展提供了新的课题②科技创新必须面向客观实际③科技创新必须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④科学实验可以提高人类物质生产的水平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 2 ) 标准答案:2

15. 某地苹果喜获丰收后,直至来年初仍然有一大半卖不出去。果农起初认为果树种植太多,超出了市场需求,但后来发现其它地区的优质苹果却以高价畅销。这一事实使他们认识到:市场上不是不需要苹果,而是不需要品种和质量差的苹果。这一认识过程表明 A. 直接经验是肤浅的,间接经验是深刻的 B. 认识了事物的现象,就把握了事物的本质 C. 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点,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D. 成功的实践检验正确的认识,失败的实践检验错误的认识答案( 3 ) 标准答案:3

16. 著名心理学家奥瑞·利欧斯说:“如果你对周围的任何事物都感到不舒服,那是你的感受造成的,并非事物本身如此。能够对感受进行调整,你就可以在任何时候都振作起来。”这段话蕴涵的哲学原理是 A. 事物的存在并非是客观的 B. 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C. 事物的价值完全取决于主观感觉 D. 人的主观意识具有能动性答案( 4 ) 标准答案:4

17. 真理与谬误之间的关系是 A. 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 B. 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C.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 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答案( 3 ) 标准答案:3

18. 几乎所有的艺术家都认为真正的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积累。清代文学评论家金圣叹说:“天下妙士,必有妙眼,渠见妙景,便会妙手写出来……无他,只因妙手所写纯是妙眼所见,若眼未有见,他决不肯放手便写,此良工之所永异于俗工也。”这句话表明 A. 感性认识可以上升为理性认识 B. 认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 实践是认识的惟一来源D. 艺术创作要通过偶然把握必然答案( 4 ) 标准答案:4

19. 艺术创作需要坚实的生活积累,正如王夫之所说:“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坎。”这表明 A. 认识事物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B. 认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 认识来源于实践 D. 认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答案( 3 ) 标准答案:3

20. 人的头脑不是一间装知识的仓库,而是一座生产知识的工厂,从哲学上看,这一说法强调 A.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 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能动的 C. 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 D. 主观同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答案( 2 ) 标准答案:2

21. 下列典故最能够表达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是: A. 目不识丁 B. 目不见睫 C. 目不窥园 D. 目无全牛答案( 4 ) 标准答案:4

22.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A. 具体性 B. 客观性 C. 终极性 D. 全面

性答案( 2 ) 标准答案:2

23. 瑞士昆虫学家保罗·米勒因发明DDT,于1948年获得诺贝尔奖。DDT因其稳定性.脂溶性.药效普适性等特点,一度大量生产,普遍使用。后来发现DDT的使用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被绝大多数国家明令禁止使用。这一事例表明 A. 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实际的反映B. 认识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C.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把握本质D. 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的过程答案( 4 ) 标准答案:4

24. 蟾蜍有毒,蟾衣却可入药。某青年农民偶然看到了蟾蜍蜕变的过程,于是开始了巧获蟾衣的探索。经过反复观察、实验、总结,发现蟾蜍蜕皮是其生长过程的自然现象,一般在黑夜发生,过程很短,然后马上吃掉;还发现蟾蜍的眼睛对运动的物体敏感。根据这些情况,他发明了通过控制光线、在水中获取、用光照引吸幼虫喂养等技巧获取蟾衣的方法,终于闯出了低成本、省劳力、不破坏生态平衡且有巨大经济效益的致富道路。巧获蟾衣的过程体现了①一个正确认识的获得需要多次反复的认识过程②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条件③人在自然和社会规律面前是自由的④人在自然和社会规律面前是不自由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 1 ) 标准答案:1

25. 宋代的庄绰在《养柑蚁》一文中说:“广南可耕之地少,民多种柑橘以图利,常患小虫,损失其实。惟树多蚁,则虫不能生,故园户之家,买蚁于人。遂有收蚁而贩者,用猪羊浮脂其中,张口置蚁穴旁,蚁入中,则持之而去,谓之养柑蚁。”老百姓用蚂蚁治虫的事实说明:①生产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③生产实践的规模受历史条件制约④生产实践中获得的认识都是真理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 1 ) 标准答案:1

26. 漫画《物尽其用》说明,进行创造性思维需要在实践中 A. 运用抽象思维 B. 注重积累知识 C. 善于捕捉灵感 D. 超越合理现象答案( 1 ) 标准答案:1

27. 经验主义者违背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犯了 A. 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B. 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C. 类似相对主义的错误 D. 类似实用主义的错误答案( 1 ) 标准答案:1

28. 发展现代农业对科技的强烈需求,让教授们纷纷走出“象牙塔”,将先进科技送到农民身边。在帮助农民致富的同时,教授们的知识也找到了用武之地。这表明①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具有指导作用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 4 ) 标准答案:4

29.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名句。诗人感到“月是

故乡明”,这表明 A. 诗人的感受完全是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 B. 诗人反映的是认识主体的心理感受,而非认识对象的客观状况 C. 审美活动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D. 并不是所有的认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答案( 2 ) 标准答案:2

30. 把真理归结为绝大多数人普遍同意的观点,其性质是 A. 唯物主义的 B. 唯心主义的 C. 主观唯心主义的 D. 历史唯物主义的答案( 3 ) 标准答案:3

31.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 联系的观点 B. 矛盾的观点 C. 唯物论的观点 D. 实践的观点答案( 4 ) 标准答案:4

32. 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 A. 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 B. 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 C. 科学实验 D. 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答案( 1 ) 标准答案:1

33. 盆景艺术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巧妙结合。它以特有的艺术魅力美化人的生活,陶冶人的情操,给人以美的感受。附石式盆景把树木和山石有机地融合为一个整体,提高了景物的观赏价值,体现了盆景艺术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魅力。这表明艺术创作必须 A. 注重量的积累 B. 运用合理想象 C. 提升感性认识 D. 重视实践作用答案( 2 ) 标准答案:2

34. 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卡尼曼教授在研究中发现单纯的外在因素不能解释复杂的决策性行为,因此将心理学的深入分析融入到了经济学中,从而为一个崭新的经济学研究领域奠定了基础。这表明 A. 要正确地认识事物必须借助心理分析 B. 人们的认识在不断地深化.扩展.推移 C. 认识事物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D. 客观形势发展了,主观认识也应跟着发展答案( 2 ) 标准答案:2

35. 小灵.小敏在参加冬令营活动时迷路,天色渐晚,想点火求救,却找不到火源。情急之下,他们决定运用所学知识自己制造火源。于是,他们找来几段干稻草,用随身携带的药棉裹.封住两头,放在木板上,以另一块小板压住,朝一个方向不断转动。当稻草碾碎,闻到焦味时,将棉条断开,稻草遇氧而燃,终获救脱险。小灵.小敏取火成功表明,要解决实际问题就必须 A. 理论与实际结合,学以致用 B. 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C. 善于抓住重点 D. 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答案( 1 ) 标准答案:1

36. 实践的客体是 A. 绝对精神的对象化 B. 客观物质世界 C. 人的意识的创造物 D. 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答案( 4 ) 标准答案:4

37. 200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重奖了吴文俊.

袁隆平院士。袁隆平提出的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现在,我国杂

交水稻的优良品种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0%,平均增产20%。传统理论认为水稻.小麦等

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交优势,而袁隆平等科学家在实践中观察到的现象与此不符,于是大胆

创新,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三系杂交稻。这说明 A. 正确的理论对实践有重大指导意义B. 理论必须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 C. 原来正确的理论随着时间的发展会逐渐丧失合理

性 D. E. 通过实践,总会发现认识中的错误答案( 2 ) 标准答案:2

38. 过去,人们偏重于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现在强调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这

表明①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②人们的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③价值观随

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④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深刻、更可靠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②④ 答案( 2 ) 标准答案:2

39. 《物权法》的制定和颁布是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体现了①《物权法》是一个集民智、顺民意的成果②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③认识来源于实践④党

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A. ①②③ B. 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 3 ) 标准答案:3

40. 王安石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的诗句,题咏秋菊。苏东坡则认

为秋菊不可能像春花那样落英满地,以“秋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的诗句加以嘲讽。后来,苏东坡在黄州果见秋菊落英,方知自己错了。苏东坡错在他不懂得 A. 下结论

要以事实为依据 B. 认识受时间、地点和条件的限制 C. 认识事物须透过现象达到本

质 D. 对同一对象的认识,不同的人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答案( 2 ) 标准答案:2

41. 小灵.小敏在参加冬令营活动时迷路,天色渐晚,想点火求救,却找不到火源。情

急之下,他们决定运用所学知识自己制造火源。于是,他们找来几段干稻草,用随身携带的

药棉裹.封住两头,放在木板上,以另一块小板压住,朝一个方向不断转动。当稻草碾碎,闻

到焦味时,将棉条断开,稻草遇氧而燃,终获救脱险。小灵.小敏取火成功表明,要解决好实

际问题,除了应具备必要的知识,还要善于 A. 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B. 掌握整体

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C. 通过实践发现新的规律 D. 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答案( 1 ) 标准答案:1

42. 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其着眼点是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这说明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实践是认识的目

的 D.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答案( 3 ) 标准答案:3

43. 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命题强调 A. 真理是感性的直观,不

是理性的抽象 B.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C. 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

有一个 D. 真理是与人的具体利益相联系的答案( 2 ) 标准答案:2

44. 某市5名大学毕业生先后离开原来的工作岗位,到农村创业。他们分别创办了万头猪场、肉兔研究所和种羊繁殖场,不仅事业获得了成功,为乡邻架起了通向富裕的桥梁,而且丰富了自己相关的专业知识,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加深了与乡邻之间的感情。上述材料表明 A. 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了自己的主观世界 B. 转变了择业观念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C. 只有农村才是大学生成才的广阔天地 D. 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答案( 1 ) 标准答案:1

45.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这句话说明 A. 实践决定认识 B.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C. 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D. 认识要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答案( 2 ) 标准答案:2

46. “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德国诗人莱辛的这一著名诗句所包含的哲理是

A. 认为经历着从感性认为到理性认为的过程

B.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通过现象认为本质

C. 认识不能停滞,而应该不断扩展和深化

D. 改造世界比认为世界更重要答案( 3 ) 标准答案:3

47. 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就是说首先必须劳动,然后才能活动。这说明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的 A. 唯一源泉 B. 基础 C. 全部内容 D. 最终目的答案( 2 ) 标准答案:2

48. 判断一种观点对错的依据是 A. 伟人之言 B. 吾人之心 C. 众人意见

D. 社会实践答案( 4 ) 标准答案:4

49. 读漫画弯与直:青蛙与飞鸟的判断启示我们 A.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 理性认识领依赖感性认识 C. 认识受具体时空的限制 D. 认识受主体价值取向的制约答案( 3 ) 标准答案:3

50.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应不断前进,应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现实的发展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重大理论问题,所以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应当是①自觉把思想认识从教条主义的观念中解放出来②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不动摇③根据实践的发展,在坚持中发展④一切行为和认识都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论述为标准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 1 ) 标准答案:1

51. 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指 A. 有些真理根本无法通过实践来检验 B. 任何

实践检验都需要逻辑证明作为补充手段 C. 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实践总要受到历史条件

的限制 D. 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不同的实践标准答案( 3 ) 标准答案:3

52. 2006年7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是我国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的时间,这

种选举从哲学上看属于 A. 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B. 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C. 政治活动 D. 科学实验活动答案( 2 ) 标准答案:2

53. 哲学史上有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派别,长期争论不休,对它们的正确评价是 A. 唯理论是正确的,经验论是错误的 B. 经验论是正确的,唯理论是错误的 C. 唯理论

和经验论都是完全错误的 D. 唯理论和经验论各有片面的真理性答案( 3 ) 标准答案:3

54. “十一五”规划最鲜明的特点是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科

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其着眼点是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这表明: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 实践是

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答案( 3 ) 标准答案:3

55.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A.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B.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

上学 C. 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 D. 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

论答案( 3 ) 标准答案:3

56. 在治理黄河的过程中,通过研究,科学家们根据自然界中的原型黄河构建了数字

黄河、模型黄河。数字黄河是对原型黄河的数字虚拟,模拟黄河即在实验室建造原型黄河的

模型。通过虚拟和模型实验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原型黄河的规律,为我国治理黄河的科学决策

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借助虚拟与模型方式认识对象,是现代科学认识的重要方法,深化了关

于认识过程的哲学思考,表明①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深刻再现和反映②理性认识可以

通过感性形式表现出来③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手段是不断发展的④理性认识与感

性认识相互渗透,二者已没有本质区别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

案( 3 ) 标准答案:3

57.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应的条件和范围,这表明真理具有 A. 相对性 B. 阶级

性 C. 主观性 D. 绝对性答案( 1 ) 标准答案:1

58. 有一道趣味智力题:某商店出售汽水,每瓶1元,每2个空汽水瓶可以换得1瓶

汽水,但不可兑换现金。使用10元现金,通过购买、换领、借入汽水并归还等方式,最多可

享用20瓶汽水。在这道趣味智力题中,能否得到正确答案,主要取决于①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②形象思维的随机性③理性认识的创造性④感性认识的可靠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答案( 2 ) 标准答案:2

59.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A. 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B. 认识

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 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D.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答案( 1 ) 标准答案:1

60.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团结互助、辛勤劳动、崇尚科学、诚实守信、与时俱进,将产生巨大的向心力、感召力和战斗力,成为中华民族不甘落后、自强不息、与时俱进的强大精神动力。这表明 A. 认识依赖于实践 B. 认识对实践具有

反作用 C. 认识的最终目的是上升到理性认识 D. 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实践答案( 2 ) 标准答案:2

第二题多选题 (共 20 题,总分 20 分)

1. “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能互相转化” A. 真理就是谬误,谬误就是真理,二者没

有绝对的界限 B. 谬误不能转化为真理,真理可以转化为谬误 C. 真理超出自己的适

用范围就会转化为谬误 D. 谬误回归自己使用的范围会转化为真理答案( 3,4, ) 标准答案:3,4,

2.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入国问禁,入乡问俗”体现的道理

是 A.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B. 尊重社会的客观规律 C. 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 D. 尊重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差异答案( 1,2,4, ) 标准答案:1,2,4,

3. 列宁指出:“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都是具体的。这说明 A. 真理是具体的生动

的形象 B. 真理的形成不需要进行抽象的概括 C. 真理不是抽象不变的公式 D. 真理有其具体的适用的范围和条件答案( 3,4, ) 标准答案:3,4,

4. 苏轼在《石钟山记》中就士大夫和渔工水师没有正确认识到“钟声”产生的原因时

指出:“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这句

话蕴含的哲学道理包括 A.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 认识

正确与否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 D. 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答案( 2,3, ) 标准答案:2,3,

5. 下列属于唯物主义知行观的命题是: A. 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 B. 知先

行后 C. 一念发动之处即是行 D. “知行相资以用”、“并进而有功” 答案( 1,4, ) 标准答案:1,4,

6.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的构成有 A. 实践主体 B. 实践客体 C. 实践手段

D. 实践过程答案( 1,2,3, ) 标准答案:1,2,3,

7. 感性认识是: A. 认识的初级阶段 B. 对事物外部联系和现象的认识 C. 以感觉、知觉、表象为反映的基本形式的认识 D. 以直接性和形象性为反映特点的认识答案( 1,2,3,4, ) 标准答案:1,2,3,4,

8.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是: A. 相对主义真理观 B. 绝对主义真理观 C. 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 D. 唯心主义真理观答案( 1,4, ) 标准答案:1,4,

9. 恩格斯说:"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是决不能充分证明必然性的。……这是如此正确,以致不能从太阳总是在早晨升起来推断它每天会升起。"这说明 A. 感性经验对认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是不重要的 B. 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C. 感性认识有其局限性 D. 事物发展的必然性是不能认识和推断的答案( 2,3, ) 标准答案:2,3,

10.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 世界的可知性

B. 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C. 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

D. 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答案( 2,4, ) 标准答案:2,4,

11. 理性认识的形式有 A. 概念 B. 假说 C. 判断 D. 推理答案( 1,3,4, ) 标准答案:1,3,4,

12. 真理之所以具有相对性,是因为: A. 人的认识总是具体的、历史的 B. 人们认识事物的手段总是有局限性的 C. 认识总是受认识主体的状况制约的 D. 客观事物总是不断变化的答案( 1,2,3,4, ) 标准答案:1,2,3,4,

13. 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的眼里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 A. 人的感觉受理性的指导 B. 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C. 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D. 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答案( 1,2,4, ) 标准答案:1,2,4,

14. 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 A. 反映论 B. 能动的反映论 C. 先验论 D. 可知论答案( 1,4, ) 标准答案:1,4,

15. 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 A. 客观真理 B. 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统一

C. 绝对真理体系

D. 完整严密的科学真理体系答案( 1,2,4, ) 标准答案:1,2,4,

16. 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指: A. 任何正确的认识都是

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 B. 真理都是具体的,没有抽象的真理 C. 超越历史时代永恒的

真理是不存在的 D. 对真理必须采取相对主义的态度答案( 1,2,3, ) 标准答案:1,2,3,

17. 实现理性认识向实践必备的条件是: A. 坚持一般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

则 B. 要制订一定的中间环节 C. 理论要被群众所掌握 D. 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

答案( 1,2,3,4, ) 标准答案:1,2,3,4,

18.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讲的认识的主体是: A. 人的主观意识 B. 从事实践和

认识活动的人 C. 一定的社会集团和社会群体 D. 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现实的人

答案( 2,3,4, ) 标准答案:2,3,4,

19. 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相互包含是指 A. 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 B. 相对真理中包含有绝对真理的颗粒 C.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与绝对的统一 D. 相对寓于

绝对之中答案( 1,2,3,4, ) 标准答案:1,2,3,4,

20. 邓小平理论和毛泽东思想一样也是 A. 严密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 B. 具体

真理 C. 客观真理 D. 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统一答案( 1,2,3,4, ) 标准答案:1,2,3,4,

第三题判断题 (共 20 题,总分 20 分)

1. 直接性是感性认识的突出特点。正确错误答案( 0 ) 标准答案:正确

2. 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正确错误答案( 1 ) 标准答案:错误

3.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可能是积极的、进步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衰退的。正确错误答案( 0 ) 标准答案:正确

4. 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不受客观规律的制约,能够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正确错误

答案( 1 ) 标准答案:错误

5. 割裂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就会走向唯理论和经验论。正确错误答案( 0 ) 标准答案:正确

6. “有用就是真理”是主观真理论的典型。正确错误答案( 0 ) 标准答案:正确

7. 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正确错误答案( 0 ) 标准答案:正确

8. 生产力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正确错误答案( 0 ) 标准答案:正确

9. 群众和英雄共同创造历史。正确错误答案( 1 ) 标准答案:错误

10. 历史的火车头是社会革命。正确错误答案( 0 ) 标准答案:正确

11. 真理与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主观是否与客观相一致、相符合。正确错误答案( 0 ) 标准答案:正确

12. 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论。正确错误答案( 0 ) 标准答案:正确

13. 任何真理都只能是主观对客观事物的近似正确即相对正确的反映。正确错误答案( 0 ) 标准答案:正确

14. 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正确错误答案( 0 ) 标准答案:正确

15. 实践标准的绝对性指的是实践标准的客观性和唯一性。正确错误答案( 0 ) 标准答案:正确

16. 基本经济制度相同的国家,其经济体制也必然相同正确错误答案( 1 ) 标准答案:错误

17. 只有杰出人物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起作用,反面人物不起任何作用。正确错误答案( 1 ) 标准答案:错误

18. 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和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是一致的。正确错误答案( 0 ) 标准答案:正确

19. 逻辑证明有时可以替代实践检验真理的作用。正确错误答案( 1 ) 标准答案:错误

20. 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正确错误答案( 0 ) 标准答案:正确

对外经贸大学马哲期末考试复习题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 哲学是() A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 科学之科学 C 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D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2 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A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B 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 C 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D 哲学是自然科学的概括 3 哲学与科学的关系是() A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B 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C 绝对与相对的关系 D 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4 哲学基本问题是() A 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 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C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D 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 5 马克思主义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出发点是() A 思维 B 物质 C 存在 D 实践 6 唯物主义的三个发展阶段是() A 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B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C 相对主义、绝对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D 朴素唯物主义、直观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7 旧唯物主义之所以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是因为() A 唯物论与辩证法相脱离 B 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C 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D 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上,不承认意识的能动性 8 中国唐代哲学家刘禹锡提出:“天,有形之大者也;人,动物之尤者也”。这种观点是() A 唯心主义 B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9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A 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 B 对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不同回答 C 对世界是否运动变化的不同回答 D 对意识有无能动性的不同回答 10 我国古代哲人提出“土与金、木、火、水杂,以成百物”,“和实生物”,这是() A 多元论观点 B 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C 主张矛盾调和的形而上学观点 D 朴素唯物论观点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 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B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 C 求真务实的观点 D 实践的观点 12 马克思在哲学上最伟大的贡献是() A 创立了唯物史观 B 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 C 把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统一起来 D 确立了能动的反映论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是() A 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 B 把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统一起来 C 把哲学与无产阶级统一起来 D 创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4 “感觉是人与世界之间的屏障”,这一观点是() A 唯心主义的观点 B 形而上学的观点 C 不可知论的观点 D 相对主义的观点 15 “心想事成”这一观点是() A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 唯心主义的观点 C 能动反映论的观点 D 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16 20世纪西方的“上帝观”发生了变化,认为“上帝在我心中”、“上帝代表爱”,这是() A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 形而上学的观点 D 相对主义的观点 17 “二元论”企图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但最终将导致() A 唯物主义 B 唯心主义 C 教条主义 D 折衷主义 18 《易传》说:“易……之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无虚,上下无

华工《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期末考试题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期末考试题 (答卷需抄题,请在姓名后面加上个人编号) 1、请根据本门课程的授课内容,结合国内外的发展形势,分析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意 义。结合自身的专业领域,谈谈如何推动中国的创新型国家建设。(25 分) 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意义:①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生 活的重大举措。为实现新阶段的发展目标,不能再继续依靠牺牲资源、环境、劳动这三个要素,因为它违背科学发展观,是经济起飞初始阶段和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粗放的增长方式,依靠这种增长方式难以保持国民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②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解决我国当前 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目前我国科技发展总体水平,同世界上的创新型国 家相比差距较大。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弱,关键技术自主研发比例和自给率低。③明确提出建设创新国家的任务,既反映了党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的 准确把握,也反映了对我国基本国情和战略需求的科学分析,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我们提 出建设创新型国家,不仅是要让国内生产总值翻几番的需要,从根本上来讲是我们这个国家 民族生存、发展、统一的需要。 作为一名车辆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推动创新型国建建设的途径有:第一,国家和企业 应制定汽车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的规划,如发动机技术,节能减排技术等;第二,制定和 ______ 完善促进自主创新的产业政策,如国家给予汽车企业自主创新的优惠激励政策,提高研发人员的自主创新意识;第三,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投入,尤其是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投入,女口新能源汽车等;第四,推进国际合作。自主创新是开放式的创新,因此,要充分利用全球资源,积极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2、在你的专业领域,科研工作者应该具备怎样的社会责任感?为什么?(25 分) 答:科研工作者应该具备的社会责任感有: ①践行科研诚信,净化科研氛围 诚实向来是一种美德,它更是科技工作者探索、治学的态度,是一个国家社会的保障。科技工作者要在自己的研究过程中,遵守最基本的行业规范,从客观事实出发,严谨、真实的记录、发表自己的研究过程,不弄虚作假。尊重他人的劳动果实,不剽窃他人的劳动成果。如果科技工作者做不到这些,不仅会影响科技的进步,也会影响社会公众对科技事业的信任度。 ②开展科学探索,创新研究成果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福建师范大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修) 考试时间:2004年8月26日院、系:年级:专业:

答案: 福建师范大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答案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修) 考试时间:2004年8月26日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6分,请将答案填入表格内) 1.人们无法自由地选择生产力。 答:对。(2分) 生产力是在人与自然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的变换过程中形成的特殊的社会物质力量。生产力的形成和运动虽然离不开人的精神因素,但却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其运动变化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一定时代的生产力既是前人实践活动的客观结果,又成为后人进行实践的既定前提。因此,人们无法自由地选择生产力。(2分) 2.矛盾的基本属性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答:错。(2分) 唯物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的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从辩证矛盾的含义可以看出,对立(斗争性)和统一(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2分) 3.错误的认识也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答:对。(2分) 人的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无论正确的认识还是错误的认识,都不是主观自生的,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错误的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它也能从客观存在中找到根据。(2分)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简述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答: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没有无运动的物质。(2分)任何运动都有它的物质承担者,世界上不存在没有物质的运动,脱离物质的所谓“纯粹”的运动是没有的。(2分) 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否认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认为物质从本质上是不运动的,即使有运动变化,也是由外部力量的推动而引起数量的增减和位置的移动。唯心主义则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2分) 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哪里?

1辽宁科技大学马哲期末考试试题

马哲期末考试试题 1、试述辩证否定观(否定之否定规律) (1) 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 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2) 事物的辩证发展过程即否定之否定,它具有周期性而且是上一个周期和下一个周期的无限交替使事物的发展呈现出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总趋势。 (3) 辩证否定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这表明事物的发展不是直线式前进的而是螺旋式上升的。(4) 辩证否定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对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按照辩证否定规律办事,要求我们对待一切事物都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反对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否定观。 2、 试述科技革命的社会作用 (1) 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对于推动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衣食住行,提高了人们生活的质量。 (2)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科学上的新发现和技术上的新发明不断涌现,而当这一进程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则会产生科学技术上质的飞跃和重大突破,从而推动社会生产、经济和生活领域发生深刻的变革,我们把人类社会的这一历史现象称为科技革命。(一般地说人类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是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第二次科技革命是以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以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展为主要标志。)(3) 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①第一,科学技术特别是科学技术革命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 ②第二,近代以来,科学技术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历史的进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题库

21、只有彻底否定传统文化,才能解放思想,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1、答:错误。(3分)(1)辩证的否定是既克服又保留。对传统文化,包括中国和外国的,应其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而不是彻底否定。(3分)(2)借口解放思想,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提出彻底否定传统文化,在理论上是否定一切,从而否定发展的形而上学观点;在实践中是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全盘肯定西方文化的崇洋媚外思想。(2分) 2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22、答:错误。(3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这是由于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的认识不仅具有客观性,还具有主观性和差别性。(1分)所谓客观真理是指人的认识中含有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表明人的认识的主体差别性,而这些差别的认识是否是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应由实践来检验。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2分) 23、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也成了商品。 23、答:错误。(3分)劳动在任何条件下都是劳动力的使用,能够成为商品的只能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3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向工人购买的是劳动力。(2分) 21、唯物主义都认为意识具有能动性。错误。(3分)唯物主义一般都认为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但只有辩证唯物主义才认为这种反映具有能动性。(3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或机械唯物主义一般会否认这种能动性。(2分) 22、人的现实本质是由他/她的选择决定的。错误。(3分)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他是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他所处的社会关系的体系。(3分)人的选择不是随意的,而是受到一定的社会关系条件的限制,所以人的选择并不能决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2分) 23、剩余价值不产生在流通领域中。正确。(3分)剩余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它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3分)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领域中产生,因为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等价交换只是价值的变换,不等价交换只是对既定的总价值量的重新分配,都不产生剩余价值,但可以实现剩余价值。(2分) 2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错误。(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3)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不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存在于整体之中,且只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才能存在。不能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相混同。(2) 22、真理没有阶级性。正确。(3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3分)因而真理的内容不因任何认识主体的意志和要求而改变,这就是所谓真理没有阶级性。(2分) 2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劳动。错误。(3分)按照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理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乃是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库答案

答案 一、单选题 1、B 2、B 3、C 4、C 5、C 6、C 7、D 8、C 9、C 10、B 二、多选题 1、ABC 2、ABCD 3、ABCDE 4、ABCDE 5、ABC 6、ACD 7、CD 8、CDE 9、CE 10、ABCDE 三、名词解释 1、经济基础:指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 系各个方面的总和 2、理性认识:(1)使认得的高级阶段,是人们对感性材料的抽象和 概括而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本质、内部关系和整体的认识。(2)其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3)它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3、社会进步:是对社会进步发展的总概括,包括社会形态的更替, 社会本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社会基本领域的变化和变革。 四、判断说明: 1、一切社会意识都是社会意识形式。 答:(1)此命题是错误的 (2)社会意识从高低不同层次看,可以区分为社会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社会心理是低水平的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形态则是高水 平的社会意识 (3)只有高水平的社会意识才是社会意识形态。

2、真理是有用的,所以有用的就是真理。 答:(1)错误 (2)这是正确的前提发引了错误的结论 (3)真理是有用的是指它能指导实践、改造客观对象 (4)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有用即真理”是实用主义真理观 五、简答题 1、简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及其辩证关系。 (1)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的总和,它包括生产力的状况,生产关系,社会物质财富积累的程度,人们日常物质生活 条件的状况等等。 (2)精神文明是人类改造客观世同时也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精神生产的发展水平及其成果的体现,它包括两个方 面:智力、文化、方面和思想改造方面。 (3)二者关系:a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没有一定的物质文明就没有一定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是社会文明发展的根本标志; b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物质 文明的正确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 2、简述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1)人民群众是一个广泛的社会范畴,它包含的内容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人民群众是指居民中的 大多数,那些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和社会集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试题 (卷面 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20 分) 1.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 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正确理解是:() A.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 B.物质范畴是从各种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C.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它可以被感知 D.物质是自然界中具体的物质形态 3. 意识产生的决定性环节是:() A.人脑的进化 B.动物心理的形成 C.语言的产生 D.劳动 4. 毛泽东“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诗句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间空间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C.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间空间的有限性的统一 D.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 5. “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一论断说明:() A.世界除了过程,什么都不存在 B.一切都在变化和发展,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 C.世界作为过程的集合体本身是没有方向的运动状态 D.承认运动就必然否认相对稳定 6. 科学家洛仑兹提出“蝴蝶效应”理论,他说:“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 在德克萨斯州引起龙卷风”,这个说法:() A.说明一种事物和现象可以通过一系列中介环节和另一事物、现象发生联系 B.片面夸大了联系的普遍性 C.把联系理解为主观随意的,否认联系的客观性 D.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 D.矛盾双方融合促使事物发展 7. 人类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在于:() A.人类能征服和改造自然界 B.人类必须依赖自然界,因为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C.人类是否能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 D.人类能够保持生态平衡 8.“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

马哲考试试题和答案

马哲考试试题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各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对把正确答案选出,并将答题卡上相应题号下的字母涂黑。每小题1分,共40分) 1.社会经济基础是指 A.一定社会中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 B.社会存在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生活条件 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D.特定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2.作为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阶级斗争是 A人们随意制造的"阶级斗争" B.一切形式的阶级斗争C.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阶级斗争 D.只是指经济领域的阶级斗争 3.社会上层建筑体系的核心是 A.哲学观点 B.道德规范 C.国家政权 D.艺术形式 4.原因是指 A.在某一现象出现之前的现象 B.被某一现象所引起的现象 C.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象D.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 5.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首要的观点,这是因为 A.实践中的认识都属于真理性的认识 B.来源于实践的认

识都是真理 C.实践就是真理D.人们的认识过程就是一个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去检验和发展真理的过程 6.区分社会的根据主要是 A社会的阶级关系 B.生产力发展水平 C.产品分配形式D.建立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之上的经济基础 7.否认运动的绝对性,把静止绝对化的观点是 A.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 C.形而上学 D.相对主义 8.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 A.主观唯心主义B.相对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 D.唯物主义 9.一定的社会形态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D.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统一 10.在现实中缺乏充分根据,因而在当前条件下,不能实现的,称之为 A.不可能性 B.现实的可能性 C.抽象的可能性 D.微小的可能性 11.坚持真理的客观性是真理观点的 A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

马哲试卷期末考试题与答案

科技学院马哲试卷 一、单选题 1、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实践中“一刀切”的工作方法是由于忽视了矛盾的特殊性 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表明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 5、划分阶级的标准是人们对生产资料的不同关系所造成的不同 6、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能创造出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 7、资本循环三种职能形式是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8、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是通过“参与制”实现的 9、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10、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实质是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1.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核”是辩证法思想。 2.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3.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期中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斗争性。 4.“居安思危”着名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5.“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必然灭亡的理解”这是一种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6.一切唯物主义都是可知论。 7.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 8.实践高于理论是因为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优点。 9.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突出的表现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10.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11.生产力所体现的关系是人同自然界的关系。 12.上层建筑系统的两大组成部分是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13.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14.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之比。 15.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扩大再生产。 16.金融寡头实现其经济上统治的主要途径是参与制。 17.资本的周转时间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18.垄断统治的实质是获取高额的垄断利润。 19.在揭示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问题上,首先要区分劳动和劳动力。 20货币能够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因为货币自身也有价值。 21.在实际工作中害怕矛盾、回避矛盾的表现违背了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22.“宿命论”在物质和意识关系上的错误观点上夸大了人的自觉能动性。 23.生产关系体现了人与人的关系。 24.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导因素是劳动者。

马哲期末试题

马哲期末试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中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它写在括号内,每题2分,共40分) 1.在实际工作中害怕矛盾、回避矛盾的表现违背了( A ) A.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B。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C.矛盾的同一性原理 D。矛盾的斗争性原理 2.“宿命论”在物质和意识关系上的错误观点上( A ) A.夸大了人的自觉能动性 B。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 C.否认了精神的作用 D。否认了人的自觉能动性 3.生产关系体现了( C ) A.人与自然的关系 B。人与物的关系 C.人与人的关系 D。物与物的关系 4.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导因素是( C ) A 。劳动对象 B。劳动资料 C。劳动者 D。生产资料 5.国家是代表( B ) A.统治阶级利益的 B.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 C.全体社会成员利益的 D.少数剥削阶级利益的 6.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 D )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7.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 D ) 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B。意识的本质问题 C.世界的本原问题 D。实践的本质问题 8.某人得病住院,想吃水果,子女们给他买了苹果、樱桃、梨送去,他说他要吃水果而不是这些苹果等,他犯的错误是( B ) A.把个别当作是独立的存在 B。把一般当作是独立的存在 C.认为个别就是一般 D。认为一般就是个别 9.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 B ) A.根本动力 B.直接动力

C.最终动力 D.唯一动力 10.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 B ) A.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B。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C.阶级关系 D。人的理性 11.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会导致( A ) A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 C二元论 D不可知论 12.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原理或出发点是( D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3.生产资料中既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的是( A ) A.机器设备 B。原材料 C。燃料 D。辅助材料 1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 D ) A.国内市场竞争激化的结果 B。国际竞争激化的结果 C.垄断经济加强的结果 D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 15.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特定的两重性,它是( C )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生产资料旧价值转移和新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D.劳动力价值转移和剩余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16.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D ) A.银行资本 B。工业资本 C。商业资本D金融资本 17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因为剩余价值被看作是生产商品中所( C )A.耗费的可变资本的增加额 B。预付的不变资本的增加额 C.预付的全部资本的增加额 D。耗费的全部资本的增加额 1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根源是( C ) A社会化大生产 B资本积累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D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 19.资本的有机构成是指( D ) A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 B 生产资本和货币资本的比例

【2017年最新】大学马哲考试试题

推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试题一 1、下列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解错误的是____ A、关于世界普遍本质及其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理论学说 B、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C、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绝对真理体系 D、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构成的科学理论体系 2、对哲学理解正确的是____ A、世界观、方法论 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对世界的根本态度和观点 D、人生观、价值观 3、唯物主义的历史发展形态不包括_____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庸俗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朴素唯物主义 4、下列观点中属于唯物主义的有_____ A、我思故我在 B、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 C、水是万物的始基 D、绝对理念是世界的主宰 5、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A、片面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B、否认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C、片面强调物质对意识决定作用 D、片面夸大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作用 6、我国汉代思想家董仲舒说:“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 道亦不变。”这种观念属于 A、唯物论的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C、辩证法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7、下列对实践的理解错误的是____ A、实践是物质世界分化与统一的现实基础 B、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精神性活动 C、实践是联系主体与客体的中介,是检验认识活动是否为真理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8.鲁迅说: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结底,还是不能凭空创造。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深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手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段话说明了____ A、虚幻的观念在现实中都能找到事物的原型 B、一切观念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C、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 D、虚幻的观念是可以凭空捏造的 9、世界唯一不变的是变化,这一论断的含义理解错误的是: A、发展是事物的本质 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 C、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D、变化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10、李瑞环讲:“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民以 食为天””。这说明: A.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 B.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础 C.人的自然属性决定人的本质 D.人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1、某地乡村公路边有很多柿子园。金秋时节农民采柿子时,最后总要在树上留一些熟透的柿子。果农 们说,这是留给喜鹊的食物。每到冬天,喜鹊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到春天也不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面保证了来年柿子的丰收。从这个事例中得到的启示表述错误的是( ) A、事物之间有其固有的客观联系 B、人类可以发现并利用规律来为自己服务 C、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可以创造的 D、保持生态系统平衡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12、感性认识不包括____

2012年马哲期末考试试题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表格内相应的位置) 1、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 A A 科学性 B 革命性 C 实践性 D 与时俱进 2、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C A、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3、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C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4、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C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5、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 D 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 C、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 D、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6、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 D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B 一切从实际出发 C理论联系实际 D 实事求是 7、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D A.广延性 B.持续性 C.可知性 D.客观实在性 8、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D

A.运动是内容,物质是其形式 B.运动是现象,物质是其本质 C.运动是暂时的,物质是永恒的 D.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9.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按工程设计图施工,建成大厦。这一事实说明 C A.意识在先,物质在后B.意识对物质有决定作用 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物质对意识有决定作用 10.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是: A.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B.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观点 C.否认世界物质存在具有条件性 D.否认世界存在的无限丰富性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11、古希腊麦加拉派哲学家欧布利德有一次借了邻居的钱,一个月后,邻居要他还钱,他赖账说:“一切皆变,一切皆流,现在的我已经不是上个月向你借钱的我了。”邻居把他打了一顿,他要去告状打官司,邻居对他说:“你不是说一切皆变、一切皆流吗?现在的我已经不是刚才打你的我了。”故事中欧布利德 D A、夸大了静止的相对性,否认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B、承认了运动绝对性,也承认了静止的相对性 C、把运动看成是精神运动,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D、夸大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否认了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 12、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是 A A、对立统一规律 B、否定之否定规律 C、质量互变规律 D、普遍联系规律 13、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这体现了A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B.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 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的统一 14、在实际工作中害怕矛盾、回避矛盾的表现违背了D A.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B。矛盾的特殊性原理C.矛盾的同一性原理 D。矛盾的斗争性原理15、西方有个故事:一位将军因为缺了个钉马掌的钉子,后来因此掉了马掌,掉了马掌的战马在战场上跌倒了,这种情况下将军被敌方杀死,而这个将军的去世又影响了整个战局,最后导致了整个国家的灭亡。这个故事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C A.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16. 在现实生活中,事物都是有诸多矛盾构成的复杂系统,其中规定着事物性质的是A

马克思主义期末考试试题

期末考试试题(时间:120分钟共100分)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类别:A 一、单项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请将答案填入试卷第二页末的答题卡内。 1.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 ) A.实事求是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 2. 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其中全部理想的核心是(A ) A.社会理想B.道德理想C.生活理想 D.职业理想 3.马克思主义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C ) A.战斗性 B.理论性 C.实践性D.逻辑性 4.两大哲学基本派别是( A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C.思维和存在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B ) A. 不可逆性 B. 客观现实性 C. 可知性 D. 伸张性 6.空间是物质运动的( A ) A.广延性和伸张性 B.持续性和顺序性 C.绝对性和无限性 D.有限性和特殊性 7. 实践的最基本形式是( B ) A.处理人和人之间关系的活动 B.改造自然的生产活动 C.推动历史进步的活动 D.一切创造性活动 8.“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这是一种(B )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9.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C ) A.人可以创造规律 B.人可以改变规律 C.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D.人可以消灭规律 10.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D) A.对立统一的观点B.绝对和相对的观点 C.共性和个性的观点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11.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 B )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 D.意识是对外接事物的正确反映 1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B ) A.唯物主义的观点B.实践的观点 C.普遍联系的观点D.矛盾的观点 13.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 A ) A.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B.从判断到推理 C.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D. 从知觉到表象 14.“有用即真理”,这种说法是主张(C) A.真理的相对性B.真理的绝对性C.主观真理论D.客观真理论 15.科学家洛伦兹提出“蝴蝶效应”理论,他说:“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在德

马哲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1、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是()。(1分) A、唯心主义 B、相对主义 C、不可知论 D、反映论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1分) A、德国古典哲学 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 D、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3、下列哲学家中,二元论的代表人物是()。(1分) A、康德 B、贝克莱 C、费尔巴哈 D、笛卡儿 4、由猿进化到人的根本标志是( )。(1分) A、工具的生产和使用 B、文字的产生 C、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 D、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出现 5、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所具有的共同属性是()。(1分) A、客观实在性 B、独立于人的活动之外 C、实践活动的对象化 D、运动变化的自发性 6、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是()。(1分) A、实践 B、认识 C、物质 D、意识 7、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并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1分) A、普遍矛盾 B、内部矛盾 C、主要矛盾 D、次要矛盾 8、“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是说()。(1分) A、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 B、量变是由质变引起的 C、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 D、量变在事物发展中是不起作用的 9、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 )。(1分) A、有些真理根本无法通过实践来加以检验 B、任何实践检验都需要逻辑证明作为其补充的手段 C、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社会实践要受到历史条件的制 D、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其不同的实践标准 约 10、实践之所以是驳斥不可知论的最有力的论据,是因为()。(1分) A、实践本身是社会物质活动 B、坚持实践的观点就是坚持唯物论 C、实践的成功证明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正确的 D、世界不存在永远不能认识的事物 11、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的性质取决于()。(1分) A、是否有效地为经济基础服务 B、是否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 C、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 D、被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1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告诉我们( )。(1分)

马哲期末论述题及答案

哲学部分: 1、试述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两个基本观点及其现实意义。 答:唯物辩证法总特征:即普遍联系的观点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首先,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与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例如(适当举例)…… 其次,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的,在社会领域是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的,是不可战胜的。发展观的原理要求对现实生活的基本态度是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勇于创新、勇于变革。例如(适当举例)…… 4、试述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答:⑴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前进性是事物发展的总体趋势,曲折性是事物发展的路径,事物的发展只能是螺旋式的上升、波浪式的前进。 ⑵前进性体现在:每一次否定都是质变,都把事物推到一个新的阶段;每一个周期都是开放的,不存在不被否定的终点。曲折性体现在回复性上,其中有暂时的停顿或倒退,但曲折性终将为事物的发展开辟道路。 ⑶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的原理,对于正确认识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要坚信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时代总是要前进的,不能因暂时挫折而动摇。其次,发展的道路没有一帆风顺的,要看到社会主义发展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要有克服各种困难的勇气,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曲折的斗争中开辟前进的道路。 5、试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答:⑴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第一,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第二,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⑵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必须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变革热情与科学的求实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要踏踏实实地按客观规律办事情;既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又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把各项事业不断的推向前进。 6、论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也成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复杂的结构,可以从不同角度将其划分为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以及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 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是社会意识的根源;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部分马哲期末练习题3

试卷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题03》 共 100 题共 100 分计时 60 分钟 第一题单选题 (共 60 题,总分 60 分) 1. 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表现为 A. 加速或延缓历史的发展 B. 改变历史发展的规律 C. 决定历史时代的根本特点 D. 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答案( 1 ) 标准答案:1 2.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这种观点是说 A. 人民群众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B. 人民群众不是历史活动的主体 C. 人民群众没有杰出人物的创造能力强 D. 人民群众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答案( 4 ) 标准答案:4 3. “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这种观点属于 A. 历史宿命论观点 B.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C. 机械决定论观点 D. 否认个人历史作用的观点答案( 2 ) 标准答案:2 4. 既承认社会形态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又承认人的活动的作用的观点,属于 A.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B. 相对主义观点 C. 诡辩论观点 D. 折衷主义观点答案( 1 ) 标准答案:1 5.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说的是 A. 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要在它的经济基础建立之后才能产生 B. 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根源于它的经济基础 C. 上层建筑任何部分的变化都是与经济基础的变化同步的 D. 上层建筑中的任何部分的性质都是由经济基础直接决定的答案( 2 ) 标准答案:2 6. 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 A. 劳动对象 B. 生产工具 C. 生产关系 D. 生产力答案( 4 ) 标准答案:4 7. 生产力中的劳动者是指 A. 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人 B. 从事体力劳动的人 C. 从事脑力劳动的人 D. 经济上不占统治地位的人答案( 1 ) 标准答案:1 8. 在生产力的要素系统中,其中最活跃、占有最主导地位的要素是 A. 劳动资料 B. 劳动对象 C. 劳动者 D. 科学技术答案( 3 ) 标准答案: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

2011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1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1×20=20分) 1.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2.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C.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 D.科学社会主义 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共产党的出现 C.十月革命的胜利 D.剩余价值论的发现 4.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是( ) A.物质范畴 B. 实践范畴 C.运动范畴 D.意识范畴 5.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 ) A.普遍性 B.特殊性 C.斗争性 D.客观性 6.“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这是一种( )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C.激变论的观点 D.庸俗进化论的观点 7.我国战国时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的这段话说明了() A.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B.规律的平等性 C.规律是可以认识的 D.规律的能动作用 8、对不可知论最有力的驳斥是() A.实验和工业 B.人的经验 C.科学理论 D.逻辑证明 9、“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10、一切真知都发源于() A.直接经验 B.间接经验 C.客观事物 D.人的意识 11、一种理论是不是真理,根本之点是看它是否() A.被大多数人承认 B.与已有的理论相一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