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2018学年度冀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作业题答案

2017~2018学年度冀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作业题答案

2017~2018学年度冀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作业题答案
2017~2018学年度冀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作业题答案

第五单元表内除法(一)

教材分析

本单元师在学生已经认识了乘法的意义、会用2~6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在学生实际操作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以及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其中“平均分”的含义以及用口诀求商的方法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除法的基础。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以下特点:

(一)加强除法概念的教学。

(1)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

教材选用了“小松鼠分松果”这个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并设计了两个层面的活动,学生通过操作,探索出平均分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充分的讨论、操作和交流,亲身体验和理解平均分。

(2)更加注重概念的本质特征。

平均分是除法的核心概念,在本单元教材中,初步体会除法的意义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理解了平均分意义的基础之上的。教材没有提出“两种分法”,而是将不同的分法安排在平均分的的教学中,突出了除法概念的本质特征。

(二)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

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学生对把物品任意分成几份以及“同样多”的含义都有一定的理解和经验。教材在活动安排中,给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借助自己生活经验呈现出不同的分法。

在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时,也注意安排了除法与乘法的衔接,让学生初步体会乘法和除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目标

1. 结合动手操作和具体事例,经历由“平均分“到用除法算式表示抽象过程,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号,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 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会用口诀求商。

3. 能在熟悉的情景中选择合适的信息提出并解答问题。在问题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4. 对除法和用口诀求商有兴趣,对学好数学有信心。有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平均分”和除法的意义以及用口诀求商的方法。

难点

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根据“平均分”的结果列出除法算式;利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建议

除法师学生接触的一种新的运算形式,虽然学生学会了用2~6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但是理解除法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让学生切身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参与操作活动。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为此,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供充分的体验“平均分”的实践活动,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为认识除法打下良好的认知基础。

2.要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探索求商的过程。

3.合理地组织练习,完成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教学目标。

表内乘除法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熟练掌握的基础知识,要求比较熟悉的掌握,教师要合理地组织练习。

(1)经常安排与乘法口诀有关的练习。

(2)适当加强课堂练习的密度。

(3)练习形式要多样化。

课时安排

本单元用7课时完成教学

第一课时平均分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36页、37页,认识平均分。

教学提示

学生在本单元开始第一次接触除法运算,为了让学生形成平均分的概念,为后面学习表内除法打下基础,教师要结合教材中设定的“小松鼠分松果”的问题,让学生先说一说有哪些分的方法,再提出要使两只小松鼠分得同样多怎么办,充分的利用学生已有经验和认知特点,组织不同形式的操作活动,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得到分析能力的锻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动手操作把10个送过从“任意分成2份”到“平均分成2份”的过程。

2. 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根据要求把一些具体物品平均分成若干份,并写出每份的结果,了解“每份同样多”是“平均分”的实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表象,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仪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平均分的概念,具体操作平均分。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花片

学具准备:花片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创设情境

师:(板书课题:平均分)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将认识平均分,在学习之前,老师先给你们讲一个小故事,好不好?

生:好!

师:有一天,小松鼠“跳跳”来到了森林深处,看到两个巨人正吵作一团,在他们面前摆着6棵木头,他们正争吵着怎样把这些木头运回家,但是谁也不想多扛,蓝巨人说:“你分的不行,还是我来分配!”绿巨人丝毫不肯相让,它说:“你分的才不合理,还是按我说的办!”小朋友们,大家猜一猜,这两个巨人可能是怎么分的呢?

生1:蓝巨人可能会把这6棵木头分成2和4,自己扛2棵,让绿巨人扛4棵……

生2:绿巨人可能会把这6棵木头分成1和5,自己扛1棵,让蓝巨人扛5棵……

……

师:小朋友的猜测都很有道理,两个巨人吵来吵去,也吵不出一个结果,“跳跳”走上前去,说:“你们别吵了,我有一个公平公正的办法,我来帮你们分吧!”当它说完分配的方案后,两个巨人都很满意,高高兴兴的扛着木头回家了,聪明的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跳跳”是怎么分的吗?

生:跳跳把6棵木头分成3和3,每个巨人扛3棵,两个巨人扛的木头同样多了,他们就不吵了。

【设计意图:用一个新奇有趣的故事导入新课,正好迎合了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认知规律,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也为后面形成“平均分”的概念打下了基础。】

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师:小松鼠帮了巨人们,高高兴兴的回到了家,看到它的弟弟妹妹正在分10颗松果,它好奇的问弟弟妹妹:“你们是怎么分的呀?”弟弟妹妹回答说“……”

师:小朋友们,你能试着把这个故事讲下去吗,说一说“跳跳”的弟弟妹妹可能怎么分这10颗松果呢?

生1:弟弟说:“我要2颗,给妹妹8颗……”

生2:妹妹说:“我要3颗,给哥哥7颗……”

……

师:“跳跳”的弟弟妹妹和小朋友们一样都是懂事的好孩子,跳跳很高兴,对他们说:“我来帮你们分吧,一定让你俩分得同样多。”小朋友们,你知道“跳

跳”是怎么分的吗?用你手中的“花片”代替松果,在小组内一边摆一边讨论一下吧!

(学生小组内交流分的方法)

生1:先给弟弟和妹妹各一颗,再给弟弟和妹妹各一颗……这样一颗一颗的分。

生2:先给每只小松鼠分2颗,再给每只分2颗,再给每只小松鼠分1颗。

生3:给每只小松鼠各分5颗,正好分完。

师:小朋友们分的真好,“跳跳”的目的就是让弟弟妹妹分得的松果同样多,所以不管怎么分,都要分成“同样多”的两份,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

【设计意图:通过“分一分”“说一说”,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而且将学习内容放在一个连续的故事情境中,可以帮助学生始终集中注意力,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

三、实践新知,巩固练习

1. 教材“练一练”第1题。

2.

把10个面包平均分2份,每份有()个。

3. 先圈一圈,再填一填。

把这些桃子平均分给4只猴子,每只猴子()个。

4.

把这些苹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个。

答案:2. 5 3. 3 4. 3

四、达标反馈

1. 教材“练一练”第2题。

2.

(1)把这些糖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 )块。 (2)把这些糖果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 )块。 (3)把这些糖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 )块。 3. 圈一圈,填一填。

图中一共有(

)个

,平均分成9份,每份(

)个。

4.教材“练一练”第3题。

答案:2. (1)4 (2)2 (3)3 3.18 2 五、课堂小结

师:小朋友们,我们今天和小松鼠“跳跳”一起学习了“平均分”,谁能来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生1: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生2:每份就是每个人、每一行、每只小动物等。 …… 六、布置作业

1.教材“练一练”第4题。

2.把12个苹果平均放到2个、3个、4个、6个篮子里,每个篮子里放几个?画一画吧!

(1) (2)

(3) (4)

3.填空。

(1)把20个小朋友分成5组,每组有( )人。

(2)教室里有16把椅子,排成4行,每行( )把椅子。 (3)每份分得( ),就是平均分。

4)一共有24个桃子,平均分给6个猴子,每个猴子( )个。 答案:3. (1)4 (2)4 (3)同样多 (4)4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学习除法的基础,教学中我始终围绕学生的活动展开,给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活动空间,通过学生自己思考,动手分一分,圈一圈,说一说,填一填,感悟平均分的意义,同时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让学生在汇报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小松鼠分松果”情境中,让学生把10个松果分成两份,比较不同的分法,让学生在分的过程中感知“同样多”与“不同样多”明确每份分得同样多的这种分法就叫平均分。

平均分从其分的过程来看,客观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是确定每一份是多少再分(几个几个地分),另一种是先确定平均分的份数再分(一个一个地分)。本节课都是让学生操作学具,在交流过程中要突出:分什么,怎样分的,

分得的结果是什么?巩固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进行平均分,熟练掌握这种平均分的方法,学生对平均分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为后面学习认识除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资料包

一、精彩教学片断

有一天,一只小猴子摘来8个桃子送给美猴王,(板书:8个桃)美猴王说:“孩儿们,我们有福同享,有桃子大家一起吃,大家都知道分东西时应该平均分,要让每只小猴分得同样多。现在要把8个桃平均分,可以怎样分呢?”

想一想:小朋友们,把8个桃平均分,你准备怎么分呢?你能根据这句话先自己想一想平均分的方法吗?(板书:8个桃,每只小猴()个,可以分给()只小猴。)

摆一摆:小朋友们,拿出8个圆片代表8个桃,把你们平均分的方法用圆片摆出来。

说一说:学生说摆法,教师形成板书:

8个桃,每只小猴(4)个,可以分给(2)只小猴。

8个桃,每只小猴(2)个,可以分给(4)只小猴。

8个桃,每只小猴(1)个,可以分给(8)只小猴。

提问:为什么这3种分法都是平均分呢?

再问:这8个桃,每只小猴分2个,可以分给几只猴子呢?每只小猴分4个、分1个呢?

二、教学资源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与具体实践活动分不开的,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途径之一。新编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之一,是重视直观教学,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动手操作内容。为此,操作活动成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现就如何优化操作活动,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谈谈我的粗浅认识和体会。

(1)操作方法要恰当

(2)操作过程要有序

(3)感知对象要突出

(4)注意发挥语言功能

(5)充分调动多种感观

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安排学具操作,尽可能地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拼一拼,量一量,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的活动中,亲身体验,理解新知识,从而提高数学能力。

除此而外,动手操作实践活动还要做到适时,在学生想知而不知,似懂而非懂时进行,操作活动可以引起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的作用。

三、资料链接

笨狗熊分面包

狗熊妈妈有两个孩子,一个叫大黑,一个叫小黑,它们长得挺胖,可是都很笨,是两只笨狗熊。

有一天,天气真好,哥儿俩手拉手一起出去玩儿。它们走着,走着,忽然看见路边有一块干面包,捡起来闻闻,嘿,喷喷香。可是只有一块干面包,两只小狗熊怎么吃呢?大黑怕小黑多吃一点,小黑也怕大黑多吃一点,这可不好办呀!

大黑说:"咱们分了吃,可要分得公平,我的不能比你的小。"

小黑说:"对,要分得公平,你的不能比我的大。"

哥儿俩正闹着呢,狐狸大婶来了,她看见干面包,眼珠骨碌碌一转,说:"噢,你们是怕分得不公平吧,让大婶来帮你们分。"哥儿俩说:"好,好,咱们让狐狸大婶来分吧。"

狐狸大婶接过干面包,恨不得一口吞下去,可是它没有这样做,它把干面包分成两块,哥儿俩一看,连忙叫起来:"不行!不行!一块大,一块小。"

狐狸大婶说:"你们别着急,瞧,这一块大一点吧,我咬它一口。"狐狸大婶张开大嘴巴,啊呜咬了一口,哥儿俩一看,又叫起来了:"不行,不行,这块大的被你咬了一口,又变成小的了。"

狐狸大婶说:"你们急什么呀,那块大了我再咬它一口吧。"狐狸大婶张开大嘴巴又啊呜咬了一口,哥儿俩一看,急得叫起来:"那块大的被你咬一口,又变成小的了。" 狐狸大婶就这样这块咬一口,那块咬一口,干面包只剩下小手指头那么一点儿了。它把一丁点大的干面包分给大黑和小黑,说:"现在两块干面包都一样大小了,吃吧,吃得饱饱的。"

大黑和小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小朋友说说看,它们是不是两只笨狗熊?

第二课时认识除法(1)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38页、39页,初步认识除法算式和除号。

教学提示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均分的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分苹果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经历把平均分的结果抽象为除法算式表示的过程。初步认识除法算式、除号,会读、写除法算式。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机会,让他们自主尝试,大胆探索,亲身体验理解除法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除法的意义,认识除号会读、写除法算式,会根据操作和分的结果写出除法算式。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把“平均分”的结果抽象为除法算式表示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初步了解除法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除号,会读除法算式,会根据“平均分”的结果写出除法算式。

教学难点:经历把“平均分”的结果抽象为用除法表示的过程。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图片

学具准备: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

1. 师:有9个小朋友跳绳,分成三组,每组几个人?

生:每组有3个人。

2. 在□里写上相同的数字。

12 12

二、探究新知

1. 呈现“分苹果”情境。

师:小朋友们,大家看,明明家里来了客人,他和亮亮正要给客人送水果,可是问题来了,要把这8个苹果平均放到2个盘子里,应该怎么放呢?

生:每个盘子里放4个,正好放完。

师:小朋友们说得对,把8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4个,像这样“平均分”的问题,可以用除法来解决。

(板书:8÷2=4)

师:8是要分的总数,2是要分成的份数,而4就是每份几个。其中“÷”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运算符号“除号”,读作“除以”,谁能来试着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

生:八除以二等于四。

2.呈现“分萝卜”情境。

师:小朋友们真棒,现在你们能再帮小兔子分一分萝卜吗?请看情境图,一共有12个萝卜,平均分给4只小兔子,你知道应该怎么分吗?小组合作,用你手中的花片代替萝卜摆一摆,再讨论一下,看能不能列出算式?

(学生观察分萝卜情境,动手摆一摆,再列出算式。)

生:12个萝卜平均分给4只小兔子,每只兔子分得3个,列出除法算式为:124=3。

师:哪位小朋友再来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

生:十二除以四等于三。

【设计意图:教师适当地引导,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展开自主学习,关键是要选择正确的时间点去点拨,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本环节中,让学生先联系上节课的学习经验,将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教师再适时的引出除法算式,教学

“除号”,水到渠成,非常顺畅自然。】

三、实践新知

1. 教材“练一练”第1题、2题。

2. 想一想,填一填。

(1)“÷”是()号,读作()。

(2)9÷3=3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

(3)小红买来6块巧克力,要平均分给3个小妹妹,每人分得()块。

(4)5只小刺猬一起运10个苹果,平均每只小刺猬运()个,列除法算式为()。

(5) 18÷3=6读作()。

3.画图,表示下面算式的含义。

答案:2. (1)除

除以

(2)9 3 3 (3)2 (4)2 10÷5=2 (5)十八除以三等于六

四、达标反馈

1.画一画,填一填。

把20个星星平均分成4÷

画图: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 爸爸买来20米绳子,做晒衣绳用去了10米,剩下的绳子做5根同样的跳绳,每根跳绳有几米?

3. 同学们做广播体操,6人一排,站成了3排,一共有多少人?如果改成2排,每排站几个人?

4.

答案:1. 20÷4=5

2. 20-10=10(米) 10÷5=2(米)

3. 6×3=18(人) 18÷2=9(人)

4. 6 4 五、课堂小结

师:小朋友们,一节课又过去了,你有什么收获呢,谁能试着来说一说? 生1:我们又认识了除法,可以根据情境列出除法算式…… 生2:我们认识了除号,会读除法算式了…… 六、布置作业

1.教材“练一练”第3题、4题。

2. 填空。

(1)“十二除以六等于二”列为除法算式应该是( )。 (2)20只羽毛球,平均装到5个盒子里,求每个盒子装几个,应列算式为( )。

(3)15÷3=5表示把( )个小朋友,平均分成( )组,每组( )人。

(4)丽丽看一本18页的连环画,每天看( )页,6天看完。 (5)把30块糖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人( )块。 3. 判断正误。

(1)除号前面的数表示把东西分成的份数。( ) (2)20除以5等于4,列出算式为:20÷4=5。( )

每辆轿车限乘4人,需要( )辆这样的车。

每辆面包车限乘6人,需要( )辆这样的车。

(3)6个小朋友一起种18棵树,每个小朋友平均种2棵。()

(4)把25只鸭子平均的关到5个笼子里,每个笼子装5只。()(5)老师做了8朵小红花,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2朵,列算式为:8÷4=2()

4.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除法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所以教学除法时,我紧密联系了生活,以生活中分苹果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将10个苹果,分成两盘,通过分的过程,让学生联系上节课所学的“平均分”知识,体会除法形成的过程,认识“除号”。然后通过让学生自主的在小组中“分萝卜”,给学生自己探究和操作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写出除法算式并读一读,发展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本课要求学生能将“平均分”的结果抽象为除法算式,但是这个抽象的过程,也比较令人头疼,有的学生在看图写算式时,会把“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弄反。分析其原因,主要还是在这几个学生的脑海里没有分的过程,只有分的结果。所以,课上我安排了多种形式的练习活动,让学生根据题意操作,进行平均分,分好后请他说说是怎样分的,然后再列出除法算式,他们就不会弄错了。

教学资料包

一、教学精彩片段

(一)创设情境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三八妇女节”,你们一定愿意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你们愿意帮老师做点事情吗?(……)好,我想把这6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出示苹果图片和盘子图片)谁能帮我分一分、摆一摆?

(设计意图:意在引起参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在提出问题的时候直接提出平均分,使问题更具有指向性。)

(二)探索新知。

1.老师想选一个小组的同学到前面分分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想来?

2.我想选集体感强的一个小组来,挑战一下吧,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善于倾听、善于思考,还能有信心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挑战开始:

请你们拿出6根小棒代替苹果自己先独立分一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们分的过程和分得结果。

3.集体交流,用图展示分的结果。

通过观察选出优胜组到前面演示。

把6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这也就是说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个?谁能再说说这组图的意思?(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3个。)可以是一个一个分的,也可以是两个两个分或3个3个分。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几个苹果?

4.列出除法算式

你们刚才积极主动地帮老师一个忙了,老师谢谢你们……

如果我们以后再遇到类似“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要求每份是多少”这样的问题时,我们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

就结合这组图,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要求每份有几个苹果,你能列出一个算式吗?

(意图:从运算的角度来看,学生能多乘法的角度去理解除法,但是意义上是完全不一样的,是两个相逆的过程,直接从口头表述或文字表述到除法算式,省去直接动手操作的过程,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虽然分一分的操作学生已经有很好的体验,这里不作为重点。但还是要让学生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从而完善学生的语言表达,使学生的语言表述有具体操作的支撑。从这一点所引发的“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3个”更有实践基础。这里主要是让学生讲清楚所列算式中各个数所表示的意思。从而为理解除法算式中各个数的意思做铺

垫。实现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的沟通。)

二、教学资源

除法含义的教学

让学生经历“实际问题——平均分的活动(实物操作或表象操作)——除法算式”这一抽象过程,建立数学模型,从而体会除法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或“平均分成几份”,都可以用除法计算,再介绍除号、除法算式的写法、读法以及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在这过程中,认识除法的意义,对低年级学生来讲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当学生列出除法算式后,我还要求学生能根据题意反复说说所列出的除法算式的意思,即除法算式中每个数所表示的意思,这样来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三、资料链接

除号

除法运算所使用的除号“÷”被称为雷恩记号,因为它是瑞典人雷恩在1659年出版的一本代数书中首先使用的。1668年,他这本书译成英文出版,这个记号得以流行起来,直到现在。 1666年,莱布尼兹在他的一篇论文《组合的艺术》中首次用“:”作为除号,后来逐渐通用,现在一些国家还一直在使用。

除法的由来

除法最早使用是在先秦时期,或更早一些。形成于那个年代的《筭数书》中关于除法的表示方式共有7类19种,涉及55条。

在我国古代,人们很早就掌握了数的除法运算。自公元前春秋战国时代之前我国出现了用“九九”表计算乘法以后,人们也总结了用口诀来计算除法的方法。《孙子算经》上说:“凡除之法,与乘正异。”当时我国主要是用算筹和口诀来计算除法的。

第三课时认识除法(2)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40页、41页,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提示

本课教材安排了两个问题,分别是“分桃子”和“分足球”,虽然仍然是除法的初步认识,但是与上节课有所不同,这里的“平均分”是把一些物品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求可以分几份。教学中,要按照教材设计的意图,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突破重点和难点,在提出问题之后,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情境图,讨论交流应该怎么分,然后重点介绍除法算式的书写和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经历从手操作的过程后,再根据操作的结果写出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认识除法的意义,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根据具体事例写出除法算式。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事例,经历按每几个一份,把物品“平均分”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根据具体事例写出除法算式。

教学难点:根据要分的物品个数、每份的个数和求出的份数写出除法算式。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图片

学具准备:花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复习,导入新课

(课件呈现“小马过河”情境图)

师:小河流水哗啦啦,小马过河把船搭,小马一共有几匹?数来数去整十八!岸边只有三条船,平均每船几匹马?

师:刚才的儿歌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生:18匹小马要过河,只有三条船,每条船上平均几匹马?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那你能列出除法算式并说出结果吗?

生:18÷3=6,每条船上6匹马。

师: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平均分”的问题,求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平均分”的另外一种分法,继续探索除法的意义。

(板书:认识除法(2))

【设计意图:通过儿歌和故事情境,复习每份能分几个的“平均分”,然后导入本课的学习内容,引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二、呈现新知,探究发现

1.课件出示“分桃子”情境图。

师:小朋友们快看,小猴子正在干什么?

生:小猴子在分桃子呢!

师:观察图画,你知道它是怎么分的吗?

生:小猴子把桃子每盘放2个……

师:小朋友和同桌讨论一下,每盘放2个,就是每个盘子都放同样多的2个,这是不是“平均分”呢?

生:是“平均分”,因为“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

师:(拿出桃子的图片)哪位小朋友能到前面来替小猴子分一分?

(学生到台前分桃子,一边分,一边说)

师:根据刚才小朋友分的过程,谁能列出一个除法算式?

生:6÷2=3,可以分3盘。

师:谁能读一读这个算式?

生:六除以二等于三。

师:小朋友们知道这个算式表示什么含义吗?试着在小组内说一说。

生1:表示6个桃子,每2个一份,可以分成3份。

师:小朋友们说的很对,除号前面的6表示要分的物品的个数,叫做“被除数”,除号后面的2表示每份的份数,叫做“除数”,等于号后面的3表示分的份数,叫做“商”。

(板书除法每部分的名称)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讨论交流的过程,根据“平均分”的结果列出除法算式,体会到两种分法的不同。】

2. 课件出示“分足球”情境图。

师:兔博士又给大家提出了一个问题,谁能把这个问题叙述出来?

生:有20个足球,每只筐里装5个,需要几只筐?

师:请小朋友们在小组中用花片摆一摆,然后写出除法算式。

(学生用花片代替足球摆一摆,并讨论列式)

生:20÷5=4,需要四只筐。

师:谁能来读一读这个算式?

生:二十除以五等于四。

师:请小朋友们和同桌互相说一说这个算式表达的意义。

生:表示有20个足球,每份分5个,能分成几份?

师:这个算式的各个部分分别叫做什么?

生1:20叫做被除数……

生2:5叫做除数……

生3:4叫做商……

三、实践新知,合作探究

1. 教材“练一练”第1题、2题。

2.10个汉堡包,每个盒子放2个,需要()个盒子。

3.丽丽带了15元钱,如果都买笔记本,可以买几个?如果都买钢笔,可以买几支?

每个5元每支3元

4.乐乐买来12条小鱼,小猫每天吃4条,可以吃几天?

答案:2. 5 3. 15÷5=3(个) 15÷3=5(支)

4. 12÷4=3(天)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准备课 第一课时:数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帮助学生初步认识1-10各数,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倾听同学发言等。 3.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爱国主义和环保意识的教育。 教学重点:指导观察方法,培养观察兴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按要求观察。(课本2.3两页的主题图) 1.看第2页的图,这是一个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大家来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谁能告诉大家,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些什么? 2.仔细观察这幅图,看看图上到底有哪些东西。汇报的时候要说清楚,个数是1的是什么,个数是2的是什么,个数是10的是什么? 3学生独立观察。 二. 汇报。 1. 生按1、2、3……的顺序汇报,师板书1、2、3…… 个数是1的有……红旗、教学大楼、老师、操场、风向标、气温箱、足球 个数是2的有……双杠、跳绳、门柱 个数是3的有……石凳、帽子 个数是4的有……垃圾箱、国旗护栏问:你是怎么知道有4个垃圾箱的? 个数是5的有……高楼、 个数是6的有……花、大树、 个数是7的有……小鸟、

个数是8的有……小树 个数是9的有……女同学 个数是10的有……男同学 (允许学生说10以上的。) 2.指板书,这些数你能数一数吗? 3.能完整的说有1个什么,2个……同桌互相说一说。 4.谁上来说给大家听。(要求其余学生认真听,说对了要拍手。) 三.讨论。刚才小朋友们都很能干,现在你能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有些什么吗?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等一下来汇报。 四.汇报。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五.小结:这节课小朋友的表现都很棒,现在你能说一说,你学会了哪些本领吗?今天我们数了美丽的乡村小学里的人呀、花呀、树呀、鸽子呀等好多东西,还数了教室里的门和窗等等东西,放学后,你们还可以数数在家里或其他地方看到的东西。 板书设计;数一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教后录:这是一年级学生入学学习的第一课。为了使学生了解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一上课,运用了轻松的谈话方式唤起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上下来之后感觉基本学生对这一知识都掌握得较好,更重要的是通过让学生大量的说1——10在身边的发现,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更浓了。 第二课时:比一比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内容及“做一做”,练习一的1~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 2.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南京市2019年联合体二模数学

2019年中考模拟试卷(二) 数学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2.请认真核对监考教师在答题卡上所粘贴条形码的姓名、考试证号是否与本人相符合,再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及本试卷上. 3.答选择题必须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4.作图必须用2B 铅笔作答,并请加黑加粗,描写清楚.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恰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代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下列运算结果正确的是 2.下列水平放置的几何体中,左视图不是矩形的是 A . B. C. D. 3.若式子x -1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在数轴上可表示为 4.一组数据2,3,3,4,若添加一个数据3,则发生变化的统计量是 A .方差 B .平均数 C .中位数 D .众数 5.如图,在△ABC 中,∠ACB =90°,分别以点A 、B 为圆心,以相同的长(大于1 2 AB )为半 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M 和N ,作直线MN 分别交AB 、BC 于点D 、E ,连接CD ,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AD =BD B .BD =CD C .∠A =∠BE D D .∠ECD =∠EDC 6.如图①,某矩形游泳池ABCD ,BC 长为25 m ,小林和小明分别在游泳池的AB 、CD 两边,同时沿各自的泳道朝另一边游泳,设他们游泳的时间为t (s ),离AB 边的距离为y (m ) , A .2a -3a =a B .(a 3)3=a 6 C .||2-3=1 D .2-1=-2 A B C D 图② (第6题) 图① D (第5题) A B C D E M N

2017-20172018学年第二一学期期末考试监考须知及相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监考须知及相关事项 一、监考注意事项 ?主监考提前到学院楼费振弘老师处领取试卷; ?监考老师请务必佩戴监考证,提前分钟进入考场(监考证可以到博雅领取); ?在黑板上板书考试相关信息(课程序号、课程名、考试时间、学号范围等); ?检查学生证件后方能让学生入场,未带学生证或校园一卡通的同学须到行知楼教务处补办考试证明后方能进场考试。 ?清场做到“人清即考场里无学生”,“物清即桌上不留任何东西”; ?清场完毕,学生返回考场时,先把书包等考试无关物品放在监考老师指定区域之后再入座(考生须按照监考老师安排入座); ?考试开始前有次铃声,第一次是预备铃,分钟后第二次响铃,考试正式开始,监考教师发放试卷,学生方可答题,切勿提前发卷进行考试; ?填写考场记录,要求学生在签到表上签字; ?开考分钟后禁止考生进入考场; ?有作弊苗头出现时及时制止,发生实际作弊行为时大胆行使监考权力,当场宣布,要求学生离场,在考场记录上写明情况,并要求学生在违纪作弊证据上签字;(发生作弊行为的,请第一时间和学院沟通,而后再执行上报程序。) ?监考过程中,请不要做与考试无关的事情,比如看手机、批阅考卷、看书等。 ?考试结束后要求学生等待试卷清点无误后方可离场; ?不可遗忘任何试卷在考场,做到带进考场试卷数和带出数量一致;将考试记录和签到表在考试结束后就交至学生服务中心; ?试卷批阅、装订要仔细、规范,月日(周一)下午点前将装订成册的试卷及电子版成绩交学院博雅室。 二、填写纸质版三联单的注意事项: ?所有年级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低于分的,该门课程总评成绩为不及格,按期末考试成绩计(可以折合)。 ?缓考学生:教师须给出平时成绩(除非学生平时没来上课,否则不能填分),期末留空,总评写“”,备注“缓考”(缓考名单请见博雅楼三楼布告栏或外语学院网站,每日更新)。

2018年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题

1、686.8÷0.68的商的最高位在( )位上,结果是( )。 3、4.9565656……是( )小数,可以简写成( )。保留一位小数约 是( ),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 3、每个足球x 元,买4个足球,付出200元,应找回( )元。 4、一个三位小数,四舍五入后的近似数是2.71,这个数最大可能是( ),最小是( )。 5、五年级一班有40名同学,女生有24人,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男生 人数是全班总人数的 。 6、X ×5用简便的方法表示( ),a ×23×c 可以简便写为( )。 7、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5.5米,高是4米,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米. 8、红光小学买来8个篮球和6个足球,每个篮球a 元,每个足球b 元,两种球学校共花( )元,当a=55,b=65时,学校应付( )元。 9、一个袋子中,装2个红球,8个白球,任意摸一个,摸出红球的可能性是( ), 摸出白球的可能性是( )。 10、王阿姨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要用1.5米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 )个礼盒。 二、选出最准确的答案写在括号里 1、每个空瓶可以装2.5千克的色拉油,王老师要把25.5千克的色拉油装在这样的瓶子里,至少需要( )个这样的瓶子。 A 、10 B 、11 C 、12 ( ) ( )

2、在计算0.8÷0.24时,被除数和除数都要同时( )。 A 、不扩大 B 、扩大10倍 C 、扩大100倍 3、音乐课,聪聪坐在音乐教室的第4列第2行,用数对(4,2)表示,明明坐在聪聪正后方的第一个位置上,明明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 A 、(5,2) B 、(4,3) C 、(3,2) 4、甲数是A ,比乙数的2倍少B ,表示乙数的式子是( )。 A 、2A- B B 、A ÷2 C 、(A+B )÷2 5、两个因数的积是6.34,如果一个因数缩小到它的101 ,另一个因数不变,积是( )。 A 、6.34 B 、0.634 C 、63.4 6、用木条钉成的长方形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面积( ) A :都比原来大 B :都比原来小 C :都与原来相等 三、判断题。5分 1、7.2-2a=23.6是方程。 ( ) 2、6.45÷0.31和64.5÷31的商相等。 ( ) 3、三角形的面积小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 4、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 5、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 ) 四、计算 1、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3.5×0.2= 10÷0.5= 6×0.25= 0.63÷0.9= 1.8×0.4= 0.99÷0.01= 3.9×0.01= 1.25×0.8= 2、用竖式计算。 23.5×7.6= 93.6÷0.052= 5.63÷6.1≈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2019-2020学年联合体数学七年级试卷

2019-2020学年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七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恰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代号填涂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上)1.(2分)|﹣3|结果为() A.﹣3B.3C.D.﹣ 2.(2分)一袋面粉的质量标识为“100±0.25千克”,则下列面粉质量中合格的是()A.100.30千克B.99.51千克C.99.80千克D.100.70千克3.(2分)下列合并同类项结果正确的是() A.2a2+3a2=5a2B.2a2+3a2=6a2 C.2xy﹣xy=1D.2x3+3x3=5x6 4.(2分)如图正方体纸盒,展开后可以得到() A.B. C.D. 5.(2分)某种商品的进价为100元,由于该商品积压,商店准备按标价的8折销售,可保证利润16元,则标价为() A.116元B.145元C.150元D.160元 6.(2分)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A.﹣a﹣b=﹣(a﹣b)B.(a﹣b)2=(a+b)2

C.(﹣a﹣b)3=﹣(a+b)3D.(﹣a﹣b)4=﹣(a+b)4 7.(2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同角的补角相等 B.对顶角相等 C.锐角的2倍是钝角 D.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8.(2分)下列说法: ①﹣a<0;②|﹣a|=|a|;③相反数大于它本身的数一定是负数;④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 数一定是正数. 其中正确的序号为()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不需写出解答过程,请把答案直接填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上) 9.(2分)﹣2的相反数是,﹣2的倒数是. 10.(2分)点A、B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分别为﹣2和5,则线段AB的长度为.11.(2分)下列三个日常现象: ①用两根钉子就可以把一根木条固定在墙上; ②把弯曲的公路改直,就能够缩短路程; ③体育课上,老师测量某个同学的跳远成绩. 其中,可以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解释的现象是(填序号). 12.(2分)已知x=1是方程ax﹣5=3a+3的解,则a=. 13.(2分)马拉松(Marathon)国际上非常普及的长跑比赛项目,全程距离26英里385码,折合约为42000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42000为. 14.(2分)已知﹣1<x<0,则x、x2、x3的大小关系是.(用“<”连接)15.(2分)若∠A=68°,则∠A的余角是. 16.(2分)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纸条ABCD沿EF折叠,若∠AEG=62°,则∠DEF =°.

20172018高一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数学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满分120分.考试限定用时10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の姓名、座号、考籍号分别填写在试卷和答题纸规定の位置.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参考公式: 1.锥体の体积公式1,,.3 V Sh S h =其中是锥体的底面积是锥体的高 2.球の表面积公式2 4S R π=,球の体积公式3 43 R V π=,其中R 为球の半径.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の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の. 1.已知全集{0,1,2,3},{1,3}U A ==,则集合U C A = ( ) A .{}0 B .{}1,2 C .{}0,2 D .{}0,1,2 2.空间中,垂直于同一直线の两条直线 ( ) A .平行 B .相交 C .异面 D .以上均有可能 3.已知幂函数()αx x f =の图象经过点? ?? ??2,22,则()4f の值等于 ( ) A .16 B.116 C .2 D.12 4. 函数()lg(2)f x x =+の定义域为 ( ) A.(-2,1) B.[-2,1] C.()+∞-,2 D. (]1,2- 5.动点P 在直线x+y-4=0上,O 为原点,则|OP|の最小值为 ( ) A B .C D .2 6.设m 、n 是两条不同の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の平面,则下列命题中正确の是 ( ) A .若m ∥n ,m ∥α,则n ∥α B .若α⊥β,m ∥α,则m ⊥β C .若α⊥β,m ⊥β,则m ∥α D .若m ⊥n ,m ⊥α, n ⊥β,则α⊥β

人教版2018-2019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卷

五年级数学试卷第1页(共6页) 人教版2018-2019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卷 一、细心读题,认真填空 (每题2分,共20分) 1.6.509÷0.27 =( )÷27 =( ) 2. 1.8×0.25的积是(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是( )。 3. 6.9258258…用简便写法记作( ),保留三位小数是( ) 。 4. 一个三角形的底是4.25m ,高是4m ,它的面积是( )。 5. 五年级同学上午植树a 棵,下午比上午多5棵,下午植树( )棵,全天共植树( )棵。 6. 一辆汽车每小时行x 千米,5小时行( )千米,照这样的速度,要行驶260千米需要( )小时。 7. 在下面的○里填上“<” 或 “>”。 567×0.8 567 3.52×1.01 3.52 8.某医院给每位住院的病人设计了一个病历号,“内2009061216”表示内科2009年6月12日入院16床病人。如果一个病人的病历号是“外2014010105”,该病人住( )科,2014年( )月( )日入院,( )床病人。 9. 在()里填数: 已知△+□=240 △=□□□ 求:(1)□=( ) (2)△=( ) 10. 四个同学分别用尺子量得课桌面的长分别是119㎝、120㎝、120㎝、121㎝。这组数的众数是( ),平均数是( )。 二、仔细分析,认真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下面的式子中( )是方程。 A .3÷b B. 5m = 50 C. 3x < 12 D. 4×2.5 = 10 2.5.1=x 是下面方程( )的解。 A. 1592=+x B. 5.1173=+x C. 18÷4=x D. x ÷64=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连加连减”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P72-74“连加、连减” 【教材分析】《连加连减》是第六单元的又一难点内容。之前我们的学习只需一步就可完成计算,而在此课,要分为两步进行计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要用第一步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为了帮助学生顺利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并克服因为看不见第一步计算的得数的计算障碍,使课堂更生动,学生积极性更高,教材编排上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在连加、连减计算前各安排了一幅生动的插图,利用小鸡走来和离去的过程,生动地反映出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二是在算式中用线标明计算顺序,并注目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以此把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变成看得见的数,从而让学生克服因记不住第一步计算的结果而无法连续计算的障碍。 【学情分析】连加、连减虽然不是加法和减法单元的教学重点,但却是本单元的难点之一。连加、连减是在学生学习了1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安排。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这两类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从而扩大学生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并为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打下必须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这一知识的自身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充分引导学生联系具体情境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理解运算顺序,掌握计算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具体情境多观察、多讨论、多表述,在多样的活动中深入领会并掌握知识。 【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是对学生主体地位,教学中师生基本关系的最新论述。反复单一的练习形成计算技能,往往忽视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使计算的学习变得乏味无趣,对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我在教学连加连减这一课时进行了这样的思考:首先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已对连加连减有了一定的认识,缺少的是把这些零星的数学知识的系统化;另外,一年级的孩子仍然以游戏玩耍为精神食粮,孩子需要通过半游戏半学习的过程进行学习;而且一年级孩子的注意力一般只能稳定持续15到20分钟。因此,教学时我设计小青蛙回家的故事贯穿整节课的教学,把枯燥无味的计算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具

20172018高一上英语期末试题.doc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英语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总分:150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 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生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ere does this conversation probably take place? A. In a bookstore. B. In a classroom. C. In a library. 2. At what time will the film begin? A. 7:20. B. 7:15. C. 7:00. 3. 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mainly talking about? A. Their friend Jane. B. A weekend trip. C. A radio programme. 4. How many students are there in the speakers’ class? A. 44. B. 46. C. 47. 5. Wh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 A. Teacher and student. B. Doctor and patient. C. Father and daughter.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 What’s the man doing? A. He is selling his car. B. He is planning to buy a car. C. He is looking for work. 7. How long has the woman owned the car? A. 12 years. B. 2 years. C. 4 years.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9题。 8. What did the man think of the meal? A. Just so-so. B. Quite satisfactory. C. A bit disappointing. 9. What was the 15% on the bill paid for? A. The food. B. The drinks. C. The service.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0至12题。 10. Why does the man call the woman? A. To tell her about her new job. B. To ask about her job program. C. To plan a meeting with her. 11. Who needs a new flat? A. Alex. B. Andrea. C. Miranda. 12. Where is the woman now?

20172018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2017--2018新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期末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满分36分,每小题3分) 1.以下永洁环保、绿色食品、节能、绿色环保四个标志中,是轴对称图形是() A.B.C.D. 2.王师傅用4根木条钉成一个四边形木架,如图.要使这个木架不变形,他至少还要再钉上几根木条?()A.0根B.1根C.2根D.3根 3.如下图,已知△ABE≌△ACD,∠1=∠2,∠B=∠C,不正确的等式是() A.AB=AC B.∠BAE=∠CAD C.BE=DC D AD=DE 4.如图,一个等边三角形纸片,剪去一个角后得到一个四边形,则图中∠α+∠β的度数是() A.180°B.220°C.240°D.300° 5.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2a+3b=5ab B.(x+2)2=x2+4 C.(ab3)2=ab6D.(﹣1)0=1 6.如图,给出了正方形ABCD的面积的四个表达式,其中错误的是() A.(x+a)(x+a)B.x2+a2+2ax C.(x﹣a)(x﹣a)D.(x+a)a+(x+a)x 7.(3分)下列式子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 A.x2﹣5x+6= x(x﹣5)+6 B.x2﹣5x+6= (x﹣2)(x﹣3) C.(x﹣2)(x﹣3)=x2﹣5x+6 D.x2﹣5x+6= (x+2)(x+3)8.若分式有意义,则a的取值范围是() A.a=0 B.a=1 C.a≠﹣1 D.a≠0 9.化简的结果是() A.x+1 B.x﹣1 C.﹣x D.x 10.下列各式:①a0=1;②a2?a3=a5;③2﹣2=﹣;④﹣(3﹣5)+(﹣2)4÷8×(﹣1)=0;⑤x2+x2=2x2,其中 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④D.②④⑤ 1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小林家购置了私家车,这样他乘坐私家车上学比乘坐公交车上学所需的时间少用了15 分钟,现已知小林家距学校8千米,乘私家车平均速度是乘公交车平均速度的2.5倍,若设乘公交车平均每小时走 x千米,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 A.B.C.D. 12.如图,已知∠1=∠2,要得到△ABD≌△ACD,从下列条件中补选一个,则错误选法是() A.AB=AC B.DB=DC C.∠ADB=∠ADC D.∠B=∠C

(完整版)2017年至2018年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题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五年级 数 学 试 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计20分) 1、2.125×0.4的积有( )位小数。 2、一个三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是2.20,则这个三位小数最大是( )。 3、0.12÷0.025=( ) ÷25 。 4、已知3x =65,则6x -65=( )。 5、两个数的商是1.54,如果除数扩大到原来的100倍,商仍然是1.54,被除数应( )。 6、图形的平移或旋转,只改变了图形的( ),图形的( )和( )没有改变。 7、1.5055 )。 87cm ,则三角形的底是( )cm 。 9、梯形的面积是20cm 2,上底是5cm ,高是5cm ,则下底( )cm 。 10、最小的质数是( ),最小的合数是( ),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最小数是( ),既含有因数2,又含有因数3,还是5的倍数的最小数是( )。 11、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24,把这个数分解质因数为( )。 12、4.53吨=( )吨( )千克 13、李师傅8分钟做了10个零件,平均每分钟做( )零件,每个零件要做( )分钟。 二、判断(每题1分,共计10分) 1、一个数乘以小数,所得的积一定小于这个数。 ( ) 2、一个数的倍数一定大于它的因数。 ( ) 3、一个非零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 ) 4、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的一半。 ( ) 5、条形统计图能清晰的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 ) 6、周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面积也一定相等。 ( ) 7、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 ) 8、两数相除,除数中有几位小数,商也有几位小数。 ( ) 9、40.0和40的大小一样,表示的意义也相同。 ( ) 10、2.2÷0.7的商是3,余数是1。 ( ) 三、选择(每题1分,共计6分) 1、25以内的质数有( )个。 A 、8 B 、7 C 、9 D 、10 2、2.503503···的小数部分的第100位数字是( )。 A 、5 B 、0 C 、3 D 、无法确定 3、下面的式子中,( )方程。 A 、14-3.5=10.5 B 、8X-1.6=20.9 C 、4y+9 D 、6a ×4<21 4、三角形的面积为S ,底边上的高为h ,底边是( )。 A 、S ÷h B 、S ÷2÷h C 、2S ÷h 5、将一个长方形框架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周长( ),面积( )。 A 、增大、不变 B 、不变、减少 C 、增大、减少 D 、减少、不变 6、对称轴最多的图形是( )。 A 、长方形 B 、等腰梯形 C 、等边三角形 四、计算(共计29分) 1、直接写得数(每小题0.5分,共计4分)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认识钟表(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本第91、92页,练习十六的第1、2、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多媒体创设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学会认识整时。 过程与方法 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12大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时间概念,培养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认识钟面,学会认识整时。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时间概念,培养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大钟面、小钟面、钟面头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刘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想看看吗?(出示课件)能告诉我谜底是什么吗?(钟表)小雪人告诉我们答对了。知道钟表有什么作用吗?(学生自由回答)嗯,钟表的作用这么大,想不想和它成为好朋友呀?那咱们先看看它长什么样吧!(出示课题)…评析:抓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二、认识钟面 1.认识钟面。

a.在你们的桌上有一个漂亮的钟面,拿起来仔细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把你的发现说给小伙伴听听。(学生玩学具,教师指导。) b.你们观察的真仔细,现在请小朋友们放下手中的小钟面,来看看我的超级大钟面。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出示钟面) * 又短又粗的针叫时针,又细又长的针叫分针。 * 还有12个数,我们数一数。 * 数字的旁边还有什么?再来数一数有多少格? (课件中时针、分针、12个数、12个大格分别闪动。) (教师小结)时针、分针、12个数、12大格,它们组成了一个漂亮的钟面。 …评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观察,通过说钟面这个环节,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交流讨论,解决第一个知识点。? 三、认识整时 1.认识。 (放铃声)听,谁家的钟表响了?(演示晶晶家)原来是晶晶的钟表响了。还不起床快告诉她现在几时了?(出示放大的钟表)你是怎么知道是7时的? * 长长的分针指着几? * 短短的时针指着几? * 教师小结:分针长长指12,时针指7就7时。(学生跟着说,教师演示课件) 2.巩固。 a.抢答: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8是几时?指着4呢? b.真不错,欢迎小朋友们到智慧屋来做客,看看谁最聪明,能发

20172018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期末考试(强烈推荐)

20172018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期末考试(强烈推荐)

————————————————————————————————作者:————————————————————————————————日期:

营山县2017-2018学年度上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数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图案属于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 B . C . D . 2.点M (1,2)关于y 轴对称点的坐标为( ) A .(﹣1,2) B .(﹣1,﹣2) C .(1,﹣2) D .(2,﹣1) 3.若分式x +1x +2 的值为0,则x 的值为( ) A .0 B .-1 C .1 D .2 4.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a 3)2=a 6 B .a ?a 2=a 2 C .a 3+a 2=a 6 D .(3a )3=9a 3 5.一个多边形每个外角都等于36°,则这个多边形是几边形( ) A .7 B .8 C .9 D .10 6.如图,已知△ABC 中,∠A=75°,则∠1+∠2=( ) A .335° B .255° C .155° D .150° 7.下列从左到右的运算是因式分解的是( ) A .2a 2﹣2a+1=2a (a ﹣1)+1 B .(x ﹣y )(x+y )=x 2﹣y 2 C .9x 2﹣6x+1=(3x ﹣1)2 D .x 2+y 2=(x ﹣y )2+2xy 8.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6和8,则周长为( ) A .20或22 B .20 C .22 D .无法确定 (6题图) (9题图) (10题图) 9.如图,过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ABC 的边AB 上一点P ,作PE ⊥AC 于点E ,Q 为BC 延长线上一点,当AP =CQ 时,PQ 交AC 于D ,则DE 的长为( ) A .13 B .12 C .23 D .不能确定

2018年度五年级数学期末考试卷

2016-2017学年度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期末试题 姓名: 一、填空。(每空1分,共24分) 1、根据18×64=1152,可知1.8×0.64=(),11.52÷6.4=()。 2、686.8÷0.68的商的最高位在()位上,结果是()。 3、34.864864 …用简便方法表示是(),保留三位小数约是()。 4、一个三位小数,如果取它的近似值保留两位小数是6.87,这个三位小数最大是(),这个三位小数最小是()。 5、不计算,在○里填“>”“<”或“=”。 0.5÷0.9 ○0.5 0.55×0.9 ○0.55 36÷0.01○3.6×100 7.3÷0.3○73÷3 6、小明今年a岁,爸爸的年龄比他的3倍大b岁,爸爸今年()岁。 7、一本字典25.5元,孙老师拿150元钱,最多能买()本。 8、 0.62公顷=()平方米 2时45分=()时 2.03公顷=()公顷()平方米 0.6分=()秒 0.02吨﹦()千克 5米3分米﹦()米 9、一个直角三角形,直角所对的边长是10厘米,其余两边分别是8厘米和6厘米,直角所对边上的高是()厘米。 10、一个盒子里有2个白球、3个红球和5个蓝球,从盒中摸一个球,可能有()种结果,摸出()球的可能性最大,可能性是()。 11、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0平方分米,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米。 二、判断题(8分) 1、a2和2a表示的意义相同。() 2、3.675675675是循环小数。() 3、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4、0.05乘一个小数,所得的积一定比0.05小。() 5、小数除法的商都小于被除数。() 6、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7、边长是4cm的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相等。() 8、一个整数除以小数,商一定比这个整数大。()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全册)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内容及简析 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四、单元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单元教学措施 1.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 2.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六、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等。 七、课时安排:约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2~P3 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

2017南京联合体数学一模

2017联合体中考数学一模 一、选择题 1.计算41-+的结果是( ) A .5- B .3- C .3 D .5 2.计算() 3 2xy -的结果是( ) A .36x y B .36x y - C .45x y - D .45x y 3 ) A .2 B .3 C .4 D .5 4.如图,直线1l ∥2l ∥3l ,直线AC 分别交1l 、2l 、3l 于点A 、B 、C ;直线DF 分别交1l 、2l 、3l 于点D 、E 、F ,AC 与DF 交于点H ,且AH =2,HB =1,BC =5,则DE EF 的值为( ) A . 23 B .25 C .13 D .35 (第4题) (第6题) 5.若一组数据2,4,5,8,x 的方差比另一组数据5,7,9,11,13的方差大,则x 的值可以为( ) A .12 B .10 C .2 D .0 6.如图,在Rt △ABC 中,∠C =90°,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若CD =4,AC =12,则△ABC 的面积为( ) A .48 B .50 C .54 D .60 二、填空题 7.9的平方根是________;9的立方根是________. 8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9.2016年南京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5000000万元,将5500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____. 10.分解因式3269x x x ++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 11 - 的结果是________. 12.已知关于x 的方程230x x m -+=的一个根是2,则它的另一个根是________,m 的值是________.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数学试卷含答案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方程中,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是( ) A .20ax bx c ++= B .212x x += C .2221x x x +=+ D .220x += 2.若α、β为方程22510x x --=的两个实数根,则2235ααββ++的值为( ) A .﹣13 B .12 C .14 D .15 3.袋内装有标号分别为1、2、3、4的4个小球,从袋内随机取出一个小球,让其标号为一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放回搅匀后,再随机取出一个小球,让其标号为这个两位数的个位数字,则组成的两位数是3的倍数的概率为( ) A .14 B .516 C .716 D .12 4.由所有到已知点O 的距离大于或等于3,并且小于或等于5的点组成的图形的面积为( ) A .4π B .9π C .16π D .25π 5.已知函数2(3)21y k x x =-++的图象与x 轴有交点,则k 的取值范围是( ) A .k ≤4且k ≠3 B .k <4且k ≠3 C .k <4 D .k ≤4 6.如图,矩形OABC 中,A (1,0),C (0,2),双曲线(02)k y k x =<<的图象分别交AB ,CB 于点E ,F ,连接OE ,OF ,EF ,S △OEF =2S △BEF ,则k 值为( ) A .23 B .1 C .43 D .2 7.如图,在Rt △ABC 中,∠C=90°,AC=6 cm ,BC=2 cm ,点P 在边AC 上,从点A 向点C 移动,点Q 在边CB 上,从点C 向点B 移动.若点P ,Q 均以1 cm/s 的速度同时出发,且当一点移动到终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连接PQ ,则线段PQ 的最小值是( ) A .20 cm B .18 cm C .25cm D .32cm 8.如图,抛物线2(0)y ax bx c a =++≠的对称轴为直线2x =-,与x 轴的一个交点在(﹣3,0)和(﹣4,0)之间,其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①40a b -=;②0c <;③30a c -+>;④ 242a b at bt ->+(t 为实数);⑤点19)2y -(,,25)2y -(,,31)2 y -(,是该抛物线上的点,则y 1<y 2<y 3,正确的个数有( )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第6题图 第7题图 第8题图

2018年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本册教学目标,使学生: 1.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第一单元小数的乘法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除法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除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案 教学内容小数乘以整数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具准备放大的复习题表格一张(投影)。 教学过程一、引入尝试: 孩子们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得出: ⑴例1: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 (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3.5元=3元5角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全册(83页)-人教版

第一单元数一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3.通过数数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会学生数数的方法,学会按顺序数数。 教具学具准备: 教科书第2~3页的教学挂图,1~10数字卡片一套。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跨入小学的校门感觉新鲜吗?上学了,你已经是一个小学生了。从现在起,你将和老师一起在这所学校,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共同学习、生活,探讨许多数学问题,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大家高兴吗?让我们来相互认识一下。 1.师生相互介绍。 2.教师简单介绍我们的校园及小学生活。 3.打开第1页,老师有感情地朗读“编者的话”,讲讲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用处。我们平时很多时候要用到数数,大家会从1数到10吗?谁来数一数? 伸出两只小手,互相数一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 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 二、数一数 1.激发观察兴趣。 出示教科书第2~3页挂图,出现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情境图。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生:知道,学校。 师:对,这是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上学了。大家看一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 生1:这里有一位老师,还有很多小朋友。 生2:这里有一座大楼。

数图中的数量。 (1)小朋友们认真地数一数,这里有几面国旗?(配合学生回答,贴一面国旗图 (2)师:一面国旗,就可以用数字“1”表示。(同时在图右边对应贴出数字卡片“1”。) (3)教师领读,学生自己小声读。 (4)小朋友们再找一找,图中还有哪些也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5)小朋友们再数数看,你又发现了什么?有多少? 三、认读1~10各数: 1、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 2、可以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 四、数身边的事物: 师:这幅图上这么多事物的数量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身边的事物能不能也用这些数来表示呢? 你有几个铅笔盒?几枝铅笔? 第一行有几位同学?几位男同学?几位女同学? 我们教室有几扇窗户?几枝日光灯? 你的右边有几位同学?左边有几位同学? 黑板的上边贴了几个字? …… 五、巩固练习 让小朋友把书翻到2---3页,圈出2个小朋友,1位老师,5朵花,7只鸟……板书设计: 数一数 1、2、3、4、5、6、7、8、9、10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比一比 第一课时:比多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