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科学总复习题

六年级科学总复习题

六年级科学总复习题
六年级科学总复习题

六年级科学复习题

填空题

1、生活和生产中,人们需要把混合在一起的物质进行(分离)

2.物质的变化分两种:一类仅是(形态)的变化;也叫物理变化;另一种是变

化会产生(产生新物质)。也叫化学变化。

3、动物以食料分类的有三种,分别是:(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

4、酒窝是人类的一种(外貌特征),它是可以(遗传)的。

5、生物可以通过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形成一条(食物链)。

6、如果干净的水里混入了有毒或有害的物质,水就受到了(污染)。

7、铁生锈的三个条件是:铁、氧气、(水)。

8、优势眼和色盲是人类的一种(身体特征)。

9、人们常常利用物质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光)和(热)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服务。

10.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不断变化的(物质)构成了如此丰富多彩、绚烂

美丽的世界。

1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不同点是:(不产生新物质)。

12.冰融化成水,(体积)变小,(质量)不改变。

13. 因为(水)和(氧气)是铁生锈的原因,所以杜绝这两样东西的方法就成了

防止生锈的方法,防止铁生锈的方法常见的有(刷油漆)、(包塑料)、(保持干燥)、

(隔绝氧气)等。

14.在通常的情况下,可以燃烧的物质叫做(可燃物)。

15.用烧杯罩在燃烧的蜡烛上,火会(熄灭),证明:火燃烧需要(氧气)。

16. 物质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达到燃烧所需的一定(温

度)。

17. 灭火的方法只需破坏燃烧条件中的任何一个即可。方法有:隔离(可燃物)如移走其它油桶;隔绝(氧气)如盖沙子、使用灭火器、盖上湿棉被;降低(温度)如用水灭火。

18、鹤、颧等鸟类长有颈和长嘴,腿也很长,特别适合在(沼泽地)生活。

19. 各种各样的生物与(环境)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相互制约又相互影响,每种生物都与周围的(生物)和(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20.仙人掌叶子变成(刺状),喜阳光,不耐寒,(耐旱)能力强。

21. 只有在适宜的(环境)中,动物才能正常地生活。

22. 丹顶鹤生活在(沼泽)地,大型涉禽。全长约120厘米。它起飞时需要用

双腿助跑几十米的距离;飞行时双局部收翼展开宽达3米。

23. 鸭脚有(蹼),熊冬眠……任何一种动物都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身体特征)和(生活习性)。

24.蝗虫与草丛的颜色相近,这就是(保护色);枯叶蝶同枯叶相似,这种本领叫(拟态色);黄蜂身上有黑黄相间的条纹,这叫(警戒色)。

25.一些动物以植物为食料,称为(植食性)动物,如牛羊兔子等;一些动物以其它动物为食料,称为(肉食性)动物,如老虎狮子狼等;既食植物又食动物的,称为(杂食性)动物,如猫、狗、鸡、鸭、鱼、蚂蚁、老鼠等。

26. 动、植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称为(食物链)。食物链常从(植物)开始,到凶猛的(动物)终止。“青草→蝗虫→青蛙→蛇→鹰”,就是一条食物链。

27.食物链一般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像绿色植物自己能制造食物的叫(生产者),像动物直接或间接地吃别人制造的食物的叫(消费者)。

28.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形成的食物链是(青叶→蝉→螳螂→黄雀)。

29.子女与父母有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叫做(遗传)。

30. 可遗传的外貌特征有(发际形状)、(眼皮)、(肤色)、(酒窝)、(耳垂)等。

31. 人的两只眼睛中有一只是(优势眼)。掌握判断优势眼的方法,平时我们、习惯多使用的那只眼睛就是(优势眼)。优势眼也是(可以)遗传的。

32.子代与父代之间,或者(同代生物)的不同个体这间,有着或多或少的差异,这种现象叫(生物变异)。

33.从猩猩、蝙蝠、鲸的前肢比较,有许多相同的地方,证明,它们有共同的(祖先)。

34. 生物的进化规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35. 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著有一本(《物种起源》)的书,他提出(自然选择)学说,即是在生存竞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36.(化石)就是古代生物的(遗体)和(遗迹)经过漫长的时间而形成的“石头”。

37. 始祖鸟的化石说明:鸟类是由一些古代(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的。

38. .空气污染物的来源很多,如:自然因素的(森林火灾)、等;人为因素的(工业废气)、(焚烧垃圾)、(汽车尾气)等。

39. 空气污染指数(简称API)是一种反映和评价(空气质量)的指标。

40. 干净的水是(清澈透明)、(无色)、(无味)。

41. 污水的来源比较常见的有:(1)(生活)污水如人们生活做饭、洗衣、洗菜、洗澡、倒马桶、冲厕等等;(2)(工业污水)如造纸、印染、制革和食品加工等;更为严重的是(冶金)、(化学)等);(3)(农业污水)如过量(施用化肥)和(喷洒农药)。

42. 保护水质的重要措施就是人人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

43. 现实生活中,(垃圾)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它严重损害周边的(城市环境卫生),恶化(生活条件),阻碍(城市)的发展。

44. 垃圾的分类。(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毒)垃圾

45.(可回收垃圾)的制造不仅大大降低纸的制造成本,保护了(环境),又可减少(污染)。

46.水和沙的混合物:(过滤法)分离。水和油的混合物:(萃取法)分离。醋和小苏打的混合物:(产生新物质,无法分离)。沙和绿豆的混合物:(筛选法)分离。

47.动、植物的生存都需要一定的(环境),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48.(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食物链通常是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食肉动物)终止。自然界有这样的食物链,自然生态才能保持(平衡)。

49. 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植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50. 根据“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说法,写出一条完整的食物链关系(树叶—蝉—螳螂—黄雀),其中生产者是(树叶),消费者是(蝉—螳螂—黄雀)。

51.如果一种生物(消失)了,就会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了一种生物,也就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52.(鼹鼠)生活在洞穴中,视觉高度退化,但嗅觉灵敏,前肢善于挖掘;生活在南极的(企鹅)长有厚厚的脂肪和羽毛,能够抵御严寒;(骆驼)有“沙漠之舟”的美称,它的脚掌有厚厚的肉垫,不怕沙漠中炙热的沙子;(鱼)生活在水里,长有鱼鳍,能够在水里自由游泳。

53. 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当寒冷的冬季来临时,生活在北方的(候鸟)飞到食物较丰富的南方越冬。为了能渡过寒冷的冬天,(蛇)会在冬季到来以前选择干燥的洞穴、树洞和岩石缝隙作为藏身之地进入冬眠。为了能更好的散热,(兔子)会在夏季来临的时候脱毛;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雷鸟)会随着季节的变化更换羽毛的颜色。

54.(子代与父代)与之间,或者(同代生物不同个体之间)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这种现象叫生物的(变异)。

55.干净的水是(清澈透明、无色无味)的。简单地说,如果水里混入了的物质,水就受到了(污染)。一些微小生物的(过度繁殖)也可能造成水的污染。56. 在分离盐和水的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和(玻璃杯),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和(搅拌)。

57.被人们称为现代遗传学之父的是(孟德尔)。

58.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选择题

1.如果电器着火了,应该用哪一种方法来灭火。(A )

A、断开电源,盖上沙子

B、移走其他电器

C、用水灭火

2.请你选出哪个不是人体的外貌特征。( B)

A、耳垂

B、色盲

C、酒窝

3.下列哪一种物质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C)

A、燃放烟花

B、铁制品生锈

C、冰雪融化

4. 任何一种动物都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身体特征和( C)。

A、名称外号

B、体型外貌

C、生活习性

5. 科学家在挖掘不同的地层时,常常会发现一些古代动物的遗体或遗迹形成的“石头”就是(C )

A、钻石

B、红宝石

C、化石

6. 为了节省废品回收过程中分离可回收垃圾的环节,我们可以把垃圾(C )

A、丢弃到同一个垃圾箱

B、掩埋处理

C、分类回收

7. 在同种生物中,子代与父代之间,或者同代生物的不同个体之间,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这种现象就是(B )

A、遗传

B、变异

C、进化

8. 大猩猩、蝙蝠、鲸,三种毫不相似之处的生物,它们的(A )结构上相似。

A、前肢骨

B、眼睛

C、四肢

9. 传说中被誉为“仙鹤”的丹顶鹤,它适合生活在( C)

A、泰山

B、峨眉山

C、沼泽地

10. 将生活垃圾中可燃物分离出来,送到发电厂焚烧,产生的(B )可用于发电。

A、废气

B、热量

C、光能

11. 下列变化与其他两项不同的是(B )。

A、树叶颜色的变化

B、火柴燃烧

C、铁水变钢锭

12. 半根铁钉浸入水中,半根露在空气中,( C)部分最容易生锈。

A、在空气中的半根

B、在水中的半根

C、在空气和水交界处

13.(C )的环境能减缓铁生锈的速度。

A、潮湿

B、高温

C、干燥

D、寒冷

14. 以下( C)种方法可以防止金属生锈。

A、泡在水中

B、泡在醋中

C、泡在油中

15.要使自来水管不生锈,最恰当的方法是(C )

A、抹上油

B、漆柏油

C、涂上油漆

16.在家里最好用(C )装醋。

A、铝罐

B、铁罐

C、玻璃罐

17.麻雀、鹰、小麦这些生物构成田野上生态系统的一条生物链,在这条生物链中生产者是(C ),消费者是(AB )。

A、麻雀

B、鹰

C、小麦

18.草、鹰、鼠这些生物构成了田野生态系统的一条生物链,下列生物链关系正确的是( C)

A、鹰→鼠→草

B、鼠→鹰→草

C、草→鼠→鹰

19. 仙人掌生活在荒漠中,叶状成刺,茎膨大有储存功能,茎表面呈绿色,有光合作用的功能的,它的这些特征是适合( C)的生存条件。

A、缺乏空气

B、缺乏阳光

C、缺乏水分

D、缺乏营养

20.鱼必须在水里生活,一旦离开水,过不了多久它就会死亡,这是因为(C )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改变环境

C、生物依赖环境

21.( A)被人们称为现代遗传学之父。

A、孟德尔

B、袁隆平

C、达尔文

22.下列属于遗传病的是(C )

A、流行性感冒

B、痢疾

C、色盲

D、腮腺炎

23. 动植物的后代与亲代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特征,叫做(B )现象。

A、遗传

B、变异

C、变态

D、传承

24.下列现象中,不能遗传的是( D)

A、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B、不同人种肤色不同

C、断尾的蜥蜴能生出有尾的蜥蜴

D、某人用眼不当导致近视

25. 俗话说;“一树结果,有酸有甜”。这说明生物具有(B )

A、遗传性

B、变异性

C、适应性

D、应激性

26.一只雌猫一次产了三只小猫,这三只小猫在毛色上不完全相同,这说明生物具有(B )。

A、遗传性

B、变异性

C、适应性

D、应激性

27. 长颈鹿只剩下长脖子群体是因为(A )

A、自然选择

B、人工选择

28.下面这些现象属于性质改变的是( D )。

A.生鸡蛋变熟鸡蛋

B.面粉做成馒头

C.铁水变成钢锭

D.火柴燃烧变黑

29.从盐水中获得食盐,可用的方法是( C )。

A.沉淀

B.过滤

C.蒸馏

D.结晶

30.下列物质可以燃烧的是( D )。

A.铁块

B.玻璃

C.牛奶

D.固体酒精

31. 炒菜前,锅里的油着火了,你会选择以下哪个合适的方法灭火。( C )

A.用扇子扇风

B.往锅里倒水

C.盖上锅盖

D.继续往锅里倒油

32. 蚯蚓适宜生活的环境是:( C )

A、阳光充足

B、高温干燥

C、阴暗潮湿

D、空气新鲜

33.下列属于遗传病的是(C)

A.流行性感冒 B痢疾 C 色盲 D 腮腺炎

34.下面那些地方尘埃比较多(C)

A.森林里 B公园里 C马路边 D操场上

简答题

1. 灭火的一些方法:答:①移走可燃物②隔绝氧气③降低可燃物的最低温度2.自然界中,食物链断了会有什么后果?答:轻则生态失衡,重则将导致该生物链中物种灭绝。

3. 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污染空气的例子?答:①深林火灾②工业废气③汽车尾气④焚烧垃圾

4.自然界中,食物链断了所产生什么后果。答:轻则生态失衡,重则将导致该生物链中物种灭绝。

5. 写出几条环境保护的标语。

(1).家园只有一个,地球不能克隆。

(2).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命。

(3).用行动护卫家园,用热血浇灌地球。

6.垃圾的回收利用的常用方法。(1)(减少使用)(2)(废物利用)(3)(循环再用)

7. 如何防止铁生锈?

答:①刷油漆、抹油②包塑料薄膜③保持空气干燥④隔绝氧气。

8动物的外形特征、行为与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答:动物的外形特征、行为要与自然环境相适应,要顺应自然,要融入到自然之中,这样才能够更好的生存。

9.什么叫自然选择?

答:生物的繁殖能力很强,能够产生大量的后代,但是环境条件有限,适应环境的个体生物能够生存和发展,不太能够适应环境的生物会被淘汰。在生存竞争中,这种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

10.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污染空气的例子?

答:①深林火灾;②工业废气;③汽车尾气;④焚烧垃圾。

11.怎样减少空气中的尘埃?

答:①节能减排,倡导低碳生活。②植树造林,提升空气质量。③减少工厂、汽车尾气排放。④在灰尘多的地方洒水。

12. 如何保护水质不受污染?

答:①工业污水、农业污水、生活污水要经过净化处理后再排放。②树立惜水意识,开展宣传教育。③提高处罚力度,对污染水源的行为给予严厉的处罚。

13.垃圾的处理方法有哪些?

答:①垃圾再利用②垃圾焚烧发电③垃圾堆肥④垃圾生物降解

14. 生物进化是怎样的?

答: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进化的。

15. 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答: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可能有1、小行星撞击地球;2、地球气候骤变;3、疾病;4、食物中毒等。

16.开发成旅游区后会给小山村带来什么好处和不利的影响?

答:开发成旅游区可以带动小山村的经济发展,增加村民们的经济收入,进而

2.(烧杯壁上的澄清石灰水变得浑浊)。

结论:蜡烛燃烧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2.分离水和盐。

步骤1.用烧杯倒上一杯水,然后将食盐搅拌到水中直至溶解

步骤2:.把水用酒精灯加热,架在酒精灯上,进行反复地烧、烤,直到水干了为止

步骤3:.观察结果,发现食盐的颗粒。

3.铁在什么环境下生锈?

用一半插在水中的铁钉实验证明:生锈的地方集中在(空气和水的接触部分)。

干燥空气中的铁钉(不会生锈),完全浸没在水中的铁钉(不会生锈),

在空气和水接触部分的铁钉容易生锈,证明铁生锈需要(氧)和(水)。

4.铁生锈后,铁锈与铁是否同一种物质?用你的实验证明。

我的猜想:铁锈与铁不是同一种物质

实验步骤:1.用小刀削下铁钉表面的铁锈,然后用砂纸打磨铁钉,即得铁锈和铁。

2. 用磁铁分别靠近铁锈和铁进行观察。

3. 磁铁吸引铁,铁锈不被磁铁吸引。

结论:铁锈与铁不是同一种物质。

5. 将下列动物的身体特征与生活习性用线连起来。

鼹鼠---生活在洞穴中,视力高度退化,但嗅觉灵敏,前肢善于挖掘;

企鹅---生活在南极,有毛厚厚的脂肪和羽毛,能够抵御严寒。;

骆驼---脚掌有厚厚的肉垫,不怕沙漠中炙热的沙子。长长的睫毛,能够抵挡风沙的吹袭;

鱼类---有长有鱼鳍,能够在水里自由游泳;

蛇-----冬眠时常常选择干燥的洞穴、树洞和岩石缝隙;

兔子---夏季来临时脱毛,为能更好散热;

雷鸟---随着季节的变化更换羽毛的颜色是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