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商业银行的制度建设与落实

商业银行的制度建设与落实

商业银行的制度建设与落实
商业银行的制度建设与落实

商业银行的制度建设与落实

规章制度建设是银行基础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商业银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金融体制改革与金融事业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初步建立了商业银行的运行体制,我国银行业以前所未有的步伐迅速与国际商业银行接轨,随着我国金融对外开放的逐步扩大,我国商业银行必将纳入全球商业银行的大循环中,这就对我国银行发展过程中的制度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制度的概念和内涵

制度经济学告诉我们,所谓制度就是随着社会发展衍生而来的、人为创立的规则,其目的在于协调人们的各种活动,建立起信任基础,促进可预见性,抑制人们可能滋生的机会主义心理,防止秩序的混乱和恣意的行为。

进一步说,对制度范畴的内涵应从以下三点来理解:

其一,制度是人们习以为常地的习惯或规范化的方式。它与特定的变化模式和社会进程密切相关,这是广义的制度范畴,如社会制度、经济制度、政治制度、银行制度等等。

其二,规则是制度的另一核心内容。它的主要特征在于具有强制性或约束性,主要是由法律、法规、组织安排和政策来得以表现,如我们日常接触的各种法律、规章、内部规章制度等,这是狭义制度范畴的表现形式。我今天所指的制度更多的是从狭义制度范畴角度来讨论。

其三,制度带有明显的集体决定意识倾向和历史、文化的继承性特征。无论是广义制度范畴,还是狭义制度范畴,制度自从其产生的那一天起就代表着一群人的意识,维护的是一群人的利益,它是依据这群人的集体意识和利益诉求而确立和存在,从而折射出制度的集体决定意识倾向。制度源于社会的发展,同时随着社会进步、文化发展的需要而不断的进化,在这一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深深地打上了历史和文化传承的烙印。从这个意义上讲,商业银行的制度建设是为了经营战略实施和经营目标的实现服务的,并随着商业银行的发展而发展的。

通俗地讲,商业银行规章制度是所有管理理念和管理思路的固化和载体,是日常经营和管理的综合体现。规章制度告诉员工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做事的程序和标准是什么;什么事情不能做,做了之后将会受到怎样的惩罚;什么事情应该做,做了以后将会得到怎样的奖励。

二、商业银行制度建设须遵循的原则

一)制度建设必须与合规文化建设相结合

根据巴塞尔委员会20XX 年10 月出版的《银行合规职责》中的解释,合规就是要求商业银行的各项活动与所适用的法律法规、监管规定、规则、自律性组织制定的有关准则,以及适用于银行自身业务活动的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相一致。“合规”包含着两个层次的涵义:一是要有一个合格的“规”。这个“规”必须是符合法律、法规、外部规章,

并能适应银行经营特点、提升经营管理层次、保障银行健康发展又能调动从业人员积极性的,规章制度建设就是要制造这样一个合格的

规;”二是大家都要去“符合”这个合格的“规,”在经营管理和业务操作的各个环节严格遵守规章制度,这就是一会儿我们将要谈到的制度的落实。否

则,在制度的执行中有章不循、违规操作,制度建设就失去了实际意义。要想

使银行的从业人员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地去遵守这个“规,”在商业银行制

度建设过程中,就需要全面导入合规管理理念,大力培养我们的合规文化,加强合规文化建设。

倡导合规文化通俗的讲就是要倡导人们在处理银行各项业务时

符合”规章制度建设制造出来的“规,”强调人人合规,努力培育“合规人人有责”、“主动合规、”“合规创造价值”等合规理念,让合规的观念和意识渗透到每个员工的血液中,形成大众性的合规文化,把依法合规经营、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变成员工的自觉行动,这样制度才有生命力,规章制度建设目的才能实现。

二)制度建设要体现内控管理的需要

有效的内部控制是银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利于商业银行

实现短期经营目标以及长期战略目标,帮助商业银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内部管理规定,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和损失,促进整个金融体系稳健运行。20XX 年人民银行颁布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在谈到内部控制基本要求时,提出两条很重要的内容:其一,商业银行应针对各项业务制订全面、系统、成文的政策、制度和程序。其二,商业银行应当明确划分不同部门之间、岗位之间、上下级之间的职责,建立职责分离、横向和纵向相互监督制约的机制。因此,建立以职责分离、横向与纵向相互监督制约机制为核心原则的内部控制体系,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制度建设要反映内部控制的各项要求,必须要

把内部控制的各种方法和措施嵌入到商业银行各种管理制度、工作程序、实施细则当中,使其相伴而生,相伴而克,融为一体。根据内部控制的需要,商业

银行应建立完善的责任分离、程序制约与岗位制约制度;要完善业务控制制

度;应建立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及对问题的纠正等控制制度,并通过教育、

示范、监督与技术控制,防止违规行为的发生。

三)制度建设坚持稳定性和动态性的统

稳定是相对的,变化是绝对的,制度在一定的时期内必须保持相对的稳定,朝令夕改式的制度必然会给管理造成混乱。但事物往往又是不断变化的,一成不变的制度会成为发展进步的障碍,抑制新生事物的发展。商业银行的发展就是一个连续不断变化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突破传统旧的管理体制桎酷,促进产品、技术进步进而推动经营体制创新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经营产品、经营范围、全员素质等发生了变化,相应引发组织结构、职能部门、岗位及其员工队伍、技能的变化,继而会导致使用、执行原有的管理制

度中规范、规则的主体发生变化,如我行20XX 年成立了省行经营管理部管理石家庄辖区,但是很多原规范“石家庄城郊支行”的规章制度就不再适用。

另外,产品结构、新技术的应用导致操作流程的变化,与之相关的管理制度及其所含的规范、规则、程序等因素必然须因此而改变或进行修改、完善,如

我行即将实施的IT 蓝图工程,必然要引起我行业务操作流程巨大变革,对原有的规章制度体系必将形成一定的冲击。

再者,因为发展战略及竞争策略的原因,商业银行为不断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经营成本、增加市场份额,就应该不断改进原有管理制度中不适应的规范、规则、程序。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制度建设仅仅是制定新的制度的错误认识进行修正,经验表明,商业银行的发展与规章制度的相对稳定的关系是由基本适应到基本不适应再到基本适应的过程,商业银行的制度建设应该根据其发展的实际需要制定一些新的规章制度,同时对不适用的、过时的规章制度进行必要的修订或淘汰,从而实现相对稳定和动态变化的和谐统一。

四)制度建设注重体现企业文化

商业银行的管理应该是制度与文化并重,而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是规章制度的内核。商业银行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是通过人的作用来体现的,而人的品质、意识、观念及诸多要素都从各个层面上影响到商业银行制度的形成与完善。这就体现为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对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在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规章制度是刚性约束,推动商业银行越过死亡线达到标准线,而企业文化是柔性约束,引导商业银行达到长青线。制度与文化,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单纯依靠外在的强制性约束,缺乏对企业文

化理念的认同感,在规章制度的执行方面就会受到消极的对待。只有文化认同方面的软性约束,缺乏制度的刚性约束,商业银行管理的随意性就会增加,规范性就会减少。只有在制度体系中浸润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以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统领制度建设,用制度来展现企业文化核心理念的内涵,企业文化与制度才能

做到宽严并济、理念与行动的统一。

三、商业银行制度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银行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商业银行为了适应现代商业银行管理的需要,积极吸取和总结过去经营管理中的经验教训, 借鉴和吸取国外商业银行的先进经验,构筑高压线,密布防护网,建立了一整套内部管理和业务操作制度,较为全面地涵盖了各项主要业务,为银行的健康发展、正常运营提供了保障。但是,在我们的制度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是规章制度管理体系相对薄弱。规章制度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

内容体系共同构成企业规章制度体系。多年来商业银行在制度建设方面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造成商业银行制度管理缺位,规章制度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部门,制度的管理多分散在各个部门,形成各自为政、政出多门、管理混乱、随意性强,基层员工无所适从、领导层无法控制,降低了规章制度效率,加大了管理成本。

二是制度建设不健全,不健全不是指的没有制度,主要表现在制度建设存在滞后性。随着商业银行改革力度加大、业务创新、机构重组步伐加快,新的业务领域不断拓展,新的业务品种和科技手段层出

不穷,但相关制度未及时跟上,蕴藏着新的操作风险。如现在实行综合柜员制处理有关业务,而在实际运行中,由于对综合柜员之间、对公和对私综合柜员之间、综合柜员与上级机构内部往来控制以及综合柜员制业务检查等制度建设上,没有能根据业务发展状况及时做出相应调整,使基层机构照搬照抄原会计、储蓄业务柜员制的有关规定,内部控制可能出现薄弱点。

三是规章制度执行不力,缺乏强有力地问责制度。好的制度,还需要好的执行相配合,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规章制度的执行不力的现象,主要表现在:第一、有章不循、违规操作,执行规章制度没有成为普遍的行为习惯。有的甚至逆流程操作,违章违规操作,导致银行经济损失和形象损失。第二、制度软约束,执行文件带有随意性,或执行制度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造成屡查屡犯、屡改屡犯的不良现象屡禁不止。缺乏强有力地问责制度,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的成本低廉,无疑是造成规章制度执行不力的原因之一。

说到问责制度,我多说两句。问责一定要体现人性化管理的内容。

规章制度所适用的对象是人,而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在设计规章制度时,要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有些单位的规章制度非常严格,甚至超出了常人所能想

像的范围。比如规定:旷工一天,罚款2000 元。

这种制度虽然在短时间内能起到震慑员工、严肃纪律的目的,但是从一个长远发展来看,肯定会导致人心相背。毕竟,规章制度是企业文化的窗口,人性化的规章制度才能聚集人气,令良禽择良木而栖。

也有的问责规定制定了一些自我障碍条款,导致束手束脚。比如

关于“职工旷工5 天,经批评教育无效,公司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规定,其中“批评教育无效”就属于自我限制条款,导致在没有履行批评教育程序的情况下,就不能解除劳动合同。

五、强化制度落实,防范经营风险

规章制度的落实是规章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规章制度层面,既要定“规矩,”更要促“方圆”, 有了规矩才能成方圆。有了规章制度,银行管理活动才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制度是由人制定的,同时也是需要人去执行的,一切制度离开了人主观参与都是“空中楼阁” 因此,制度必须落实到行动上才能切实发挥“规范行为”的作用。近年来银行中出现的一些大案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这些案件在银行内部不是一个人、一个环节就能够完成的,甚至一些案件并没有多高的技术含量,如邯郸农行金库盗窃案,如果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人敢于坚持原则、严格执行制度就不会发生。为什么这些环节、这许多岗位的人员都一路绿灯,畅通无阻呢?问题的关键就出在制度的执行上面,不是没有制度,而是把制度当“花瓶”放在那里,只看不用,甚至连看都不看。“有章不循、循章不严”的问题在我行也是存在的,因此,我们不但要重视制度建设,更要加大制度执行力和监督力,保证规章制度不折不扣地执行。

一)加强银行合规文化建设

合规文化是银行员工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依法合规的思想观念、价值标准、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可以超越制度本身而发挥良好的作用,因此培育建设合规文化对银行的持续健康发展有着极为重

要的意义。合规文化的培育通常要求银行对内在的制度执行活动进行

分析,明确并倡导合规价值观,通过多形式、多角度、多层次的传播

以及银行内外各类沟通活动加以强化,形成合规理念、意识和习惯。

在此过程中,各级管理者的理念和行为往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方面管理层的违规行为给银行带来的损失往往是巨大的, 其影响力和破坏力也是深远的,因此,在合规价值观的传播与沟通中, 各级管理

者的积极倡导和践行对合规文化形成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各级管理者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从而维护合规价值观的权威性。

合规文化的建设贵在坚持。合规文化的建设是一个持续的动态过

程,而不是一劳永逸的工作。它需要银行在保持相对稳定的核心合规

价值观的前提下,开展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合规文化建设活动,从

而在全行范围内倡导和弘扬“合规光荣,违规可耻”的合规理念,树立

和强化“合规从高层做起、合规创造价值、合规人人有责”的合规意识,

烘托和营造良好的合规氛围,逐步形成防控各种违规行为的动态防护

网,最终培育和创建具有我行特色的合规企业文化。

(二)加强制度传导和培训

制度执行者对制度内容的理解和认同是关系到制度执行与否、执行好坏的关键。制度制定出来,并不是下发完成之后就万事大吉。各

种信息在传递过程中总会发生一定的衰减,如果过程中不进行有效的

信号增强,到终端信号会衰减的很厉害,甚至失去使用价值。因此, 对制度的教育培训工作就起到了一个信息增强的作用。保障制度执行

者对制度内容有充分的理解。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业务主管部门只管

埋头发制度,下发之后就不闻不问,没有进行及时、有效宣贯,给下面的工作带来很多不便。对规章制度的宣贯工作要形成制度化、长期化和专业化,并宣贯到制度所涉及的各个部门和员工,确保基层一线员工得到相关规章制度,彻底解决规章制度从上级行向下级行传递过程中产生的信息层层递减,基层缺乏规章制度的规范,致使有章不循、违规操作屡屡发生的现象。

另一方面,要强化对执行规章制度的相关关键岗位、基层及一线员工的培训使之正确理解和掌握规章制度,让员工明白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熟悉业务关键环节和风险点及控制措施,确保员工准确地执行规章制度。

(三)要改变重完善各项制度、轻落实的现象,建立一整套落

实内控制度的监督机制、约束机制、激励机制、决策机制和处罚机制, 开展定期、不定期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各项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做到有章必循、违章必究、执法必严、令行禁止、决不迁就姑息、不搞下不为例;加强规章制度落实的问责制,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强调问责要使当事人“心惊肉跳、终生难忘”,运用“火炉法则” 靠近就热,摸着就伤,伤着就痛,就是要及时警告、及时惩戒。使各项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制度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以引发大家共同思考和探讨,不当之处请指正。

谢谢大家!

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任务1-1-1 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认知 商业银行是在商品交换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孕育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为满足生产与扩大再生产、汇划清算与内外贸易、货币融资与资本市场、金融产品与中介服务等需求而发展形成的一种金融组织。经过几百年的演变,商业银行已成为各国经济活动中主要的资金集散机构和金融服务机构,并成为各国金融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商业银行 (一) 近代西方商业银行的起源和演变 据说,英语单词“BANK'’的意义源于拉丁文中的“Banco。”一词,“Banco”的意思是“长板凳”。在中世纪中期的欧洲,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港口城市由于水运交通便利,各国商贩云集,成为欧洲最繁荣的商业贸易中心。各国商贾带来了五花八门的金属货币,不同的货币由于品质、成色、大小不同,兑换起来就有些麻烦。于是就出现了专门为商人鉴别、估量、保管、兑换货币的人。按照当时的惯例,这些人都在港口或集市上坐着长板凳,等候需要兑换货币的人,渐渐地,这些人就有了一个统一的称呼——“坐长板凳的人”。“坐长板凳的人”由于经常办理保管和汇兑业务,手里就有一部分没有取走的现金,他们把这部分暂时不用兑付的现金借给急需用钱的人,以赚取利息。老百姓(现称为客户)有了闲钱就可以存到“坐长板凳的人”那里去,需要时取出来。这些机构就像一个存钱的箱子,所以后来人们又把它们称为“Bank”,这就是银行的英文名称“Bank”一词的由来。 在我国,过去主要使用银子作为流通货币,商铺又常常被称为“行”,所以“Bank'’翻译成中文就被称为“银行”。 (二) 商业银行的性质、职能和作用 1.商业银行的性质 商业银行是以价值创造为目的,以筹集资金、提供结算为基本手段,以运用资产和创新产品为载体,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商业银行具有一般的企业特征,但又不是一般的企业,而是以经营货币资金为主的金融服务企业,同时,随着金融市场的发育和完善,其在负债业务、中间业务及表外业务等方面均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商业银行的职能与作用 商业银行具有如下主要的职能和作用: (1)信用中介。信用中介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能反映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企业或个人在物物交易、物权交易、资产资金交易等方面的经济和贸易往来更愿通过银行来完

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

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 班级: xxx 学号: xxx 姓名: xxx 专业: xxx 论文标题: 商业银行发展的现状

目录 中文摘要 (3) 第一章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发展商业银行 (5) 第一阶段:出现了货币兑换业和兑换商。 (5) 第二阶段:货币兑换业演变成货币经营业。 (5) 第三阶段:银行业与银行的产生。 (5) 第二章商业银行的现况 (5) 第一,注重顶层设计,再造业务流程。 (6) 第二,整合相应资源,打造平台经济。 (6) 第三,构建多方合作渠道,借力发力。 (6) 第四,探索体制创新,实现专业化运作。 (6) 第三章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 (6) 一商业银行国有化程度高,内部机制不健全 (6) 二不良贷款率持续上升,迎来新挑战 (7) 三按揭贷款和信用卡等粗放竞争带来的整体性风险不断积累 (7) 第四章银行未来发展趋势 (7) 一大幅提升客户体验。 (7) 二是引导客户及员工行为。 (8) 三是指导银行打破固有经营模式。 (8) 参考文献 (8)

商业银行在一个国家的经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金融中介作用。在过去几年里,由于经济的快速的增长以及宽松的经济政策,中国银行业维持了高速增长的势头。但是在资产质量、经营管理和风险管理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许多银行面临沉重的历史包袱,如果处理不当,银行系统可能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障碍,甚至印象整个经济的稳定,本文对中国的商业银行的现状做了一下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今后几年发展轨迹做几点推断和建议。 商业银行,英文缩写为CB,其网络通俗谐音是“存吧”,意为存储银行。商业银行的概念是区分于中央银行和投资银行的,是一个以营利为目的,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多种金融资产为经营对象,具有信用创造功能的金融机构。一般的商业银行没有货币的发行权,传统的商业银行的业务主要集中在经营存款和贷款(放款)业务,即以较低的利率借入存款,以较高的利率放出贷款,存贷款之间的利差就是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范围包括吸收公众、企业及机构的存款、发放贷款、票据贴现及中间业务等。它是储蓄机构而不是投资机构。

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一.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1.产生:14~15世纪 ①货币兑换 ②货币经营(增加了汇兑,结算,货币信用,信托业务) ③银行(增加了贷款业务) 2.概念:金融企业 ①传统的角度:以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为基本业 务的、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金融企业。 ②现代的角度:运用公众资金,以获取利润为经营目标、以 多种经营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具有综合性服务功能的、并在经济生活中起着多方面作用的金融服务企业。 ③发展的角度:商业银行是个不断创新、不断提供各种高效 益的、为顾客所需要的、并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金融业务与服务行业。 二.商业银行的功能 1.信用中介:贷款 2.支付 3.信用创造:①各种信用工具(支票、汇票、本票、信用卡) ②存款与贷款的相互转化 4.政策调节:利用手中的信贷工具,来调控市场。 腹有诗书气自华

(例:降低利率——鼓励消费、刺激投资)5.服务:各种创新的中间业务、表外业务(信息咨询、财务 管理、现金管理、担保、代理、保管等) *总之,对市场,甚至社会的动荡、政权的稳定有巨大的影响。(例:亚洲金融危机、巴林银行的破产、中国海 南发展银行的关闭) 三.商业银行的制度 1.组织制度(外部组织形式)分类 腹有诗书气自华

腹有诗书气自华

2.组织结构(内在表现形式) 一般采用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形式 腹有诗书气自华

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 两汉:诸葛亮 腹有诗书气自华

中国商业银行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商业银行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经济增速放缓和金融改革提速的大背景下,我国银行业转型升级也在艰难前行,把握住银行业未来发展的五大趋势,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本文主要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状况及趋势,主要从商业银行的发展历史,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三大部分进行展开,然后探讨了我国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商业银行发展状况金融改革发展趋势 银行是目前所有金融中介机构中最大(就资产而言)和最古老的。银行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而商业银行是银行体系的支柱,它通过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积少成多、以短贷长的方式为政府、企业、居民提供可贷资金,支持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商业银行,是一个以营利为目的,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多种金融资产为经营对象,具有信用创造功能的金融机构。商业银行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能向客户提供多种金融服务的特殊的金融企业。 一、商业银行的发展历史 (一)西方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西方银行业的原始状态,可溯及公元前的古巴比伦以及文明古国时期。人们公认的早期银行的萌芽,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现代商业银行始于1694年成立的英格兰银行。现代商业银行的最初形式是资本主义商业银行,它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技术的进步,社会劳动分工的扩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早期银行的贷款对象主要是政府等一批特权阶层而非工商业,新兴的资产阶级工商业无法得到足够的信用支持,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要有大量的为组织资本主义生产所必需的货币资本。因此,新兴的资产阶级迫切需要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银行。 (二)中国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与西方的银行相比,中国真正意义上的银行则产生较晚。据史料记载,我国远在周朝时期就出现了从事货币信用业务的金融机构。唐朝时期金融业逐渐发展起来,“飞钱”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汇兑业务。明朝中叶就形成了具有银行性质的钱庄。但数千年的封建社会,使我国的商品经济发展十分缓慢,金融机构长期处于分散、落后的状态。直到1897年,我国才出现了中国人自己设立的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第一次使用银行名称的国内银行)。最早的国家银行是1905年创办的户部银行,后称大清银行,1911年辛亥革命后,大清银行改组为中国银行,一直沿用至今。新中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基础相当薄弱,在1994年才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核心,以四大国有专业银行(商业银行)为主体,其他各种金融机构并存和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 二、中国商业银行发展现状 (一)资产增长速度较快 截至2012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为133.6万亿元,比年初增加20.3万亿元,增长17.9%。从机构类型看,资产规模较大的依次为: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和邮政储蓄银行,占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的份额分别为44.9%、17.6%和15.6%。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主要商业银行2012年实现账面利润(税前)1850亿元,所有者权益达到1.1万亿元,增长24.5%,所有者权益增长首次超过贷款、资产、存款的增长。 (二)国际化步伐加快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商业银行都要面对来自全球同行的竞争,银行业与其他许

论商业银行的未来与发展趋势

论商业银行的未来及发展趋势 现在,随着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国际化加速,互联网井喷式发展,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受到业界的诸多关注。目前,商业银行公司业务还是以单一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封闭型和分散型的服务,属于一种“微金融”和“点金融”。商业银行经营所面临的环境 1.特朗普经济对美国及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影响。自当选美国总统以来,特朗普在一些场合重申了“美国优先”的原则,其中,以“让美国恢复安全”、“让美国人重获工作”和“让政府重新为人民服务”为其三大施政理念,这充分凸显了特朗普“以就业和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策导向。这种“面向国内、美国优先”的施政纲领来自于当下美国国内内生性因素的驱动。同时,这种政策将产生显著的外溢效应,对近期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走向产生不确定的影响。 2.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银行业作为典型的“亲经济周期”行业,伴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及“三去一降一补”的结构性调整,目前的经营遇到了新的挑战,比如规模和利润增速放缓、不良资产管理难度加大等,银行亟需通过转型发展适应新常态的经济形势。 3.金融服务多元化。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跨界做金融的互联网企业越来越多,据统计,目前从事互联网金融的企业已超过1万家,金融服务多元化的趋势日趋明显。而金融服务的多元化,也就意味着银行传统的金融服务市场份额被挤占。

4.客户行为模式发生巨大变化。移动互联网时代,客户的行为模式发生巨大变化,社交媒介、电商平台和金融价值链的叠加,更是加剧这一变迁过程。传统银行业务必须依托新技术,加快实现转型、升级,引领金融业态的变迁步伐。 5.信息安全给银行带来压力。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金融业务的场景正在经历不断的拓展与创新,应用方式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技术发展背后的风险,很多不法分子借助新型通讯技术,利用互联网虚拟空间,实施电信网络新型诈骗犯罪,尤其是最近发生的多起针对客户信息诈骗的恶性事件给网络信息安全工作。 商业银行未来及发展趋势: 一、通过整合并购,组建金融控股公司,优势互补、强强联合,控制更大规模的资产,实现规模经济效益,来对抗实力强大的外资银行进入我国而带来的冲击和影响。 当前,国有银行改革尚难到位,外资银行立足未稳,能否抓住机遇,迅速做大做强,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对每家股份制银行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我国大部分股份制银行都经历过由混业经营向分业经营的演变。由于混业带来的严重的金融秩序混乱,1993年底,我国提出了“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原则,1997年再次强调,并进行了整顿,形成了现在的格局。分业经营对于稳定金融形势、化解金融风险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也造成银行的经营范围过于狭窄,限制了金融创新,降低了银行盈利能力和消化不良资产的能力,使之在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在英、日、美等国相继

银行的起源和发展

银行的起源和发展 最早的银行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的巴比伦,那时的寺庙就已有经营保管金银、发放贷款、收取利息的活动。在公元前500年的希‘腊,公元前400年的雅典和公元前200年的罗马帝国,都可以找到原始银行的雏形。 近代银行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主要出现在当时的世界商业中心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城市。1580年成立的威尼斯银行通常被认为是最早使用“银行”名称经营业务的。英语中银行一词“bank”就是由意大利语的“BanCa”演变而来的,原意是交易时用的长凳、椅子。16世纪末,银行逐渐在欧洲其他国家兴起,1609年成立的阿姆斯特丹银行,1619年成立的汉堡银行和1621年成立的纽伦堡银行等都是当时著名的银行。 英国的银行是在金匠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17世纪中叶,英国的金匠业很发达。他们代为客户保管金银货币,签发保管凭证,收取保管费用,还进行金银划拨。后来,随着保管收据逐渐演变为银行券,划拨凭证演变为银行支票,十足准备金转变为部分准备金,金匠业逐渐发展成为从事货币经营业务的银行业。 我国的银行业也具有悠久的历史。《周礼》中就有“泉府”的记载,即办理赊贷业务的机构。春秋战国时,借贷行为已经很普遍。到了商业发达的唐代,不仅开办了称为“飞钱”的汇兑业务,还出现了“质库”,即当铺。以及后来宋朝设置的“便钱务”,金代的“质典库”,元代的“解典铺”,明代的“钱庄”和清朝的“票号”,都是从事货币经营业务的机构。 近代银行虽已具备了银行的基本特征,但它主要以政府和封建贵族为放款对象,并且放款利率很高,通常都在20%~30%以上,带有明显的高利贷性质。17世纪末到18世纪期初,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为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新兴的资产阶级迫切需要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商业银行。资本主义商业银行的产生,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旧的高利贷性质的银行逐渐适应新的经济条件,演变为资本主义银行;二是新兴的资产阶级按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组织的股份制银行。1694年,英国政府支持创办了第一家资本主义股份制商业银行——英格兰银行,标志着资本主义商业银行制度开始形成以及现代银行的产生。继英格兰银行之后,欧洲各资本主义国家都相继成立了资本主义商业银行,现代银行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普及和发展。 我国的第一家银行是1845年英国在香港成立的丽如银行,即后来的东方银行。1857年成立的英国麦加利银行(即渣打银行),1865年成立的英国汇丰银行,1889年成立的德国德华银行,以及1894年成立的法国东方汇理银行都是当时几家主要的外资银行。1897年在上海成立的中国通商银行,是我国自己创办的第一家银行,标志着我国现代银行的产生。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政府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不断加强,产生了建立中央银行的需要。1668年,瑞典政府将成立于1656年、由私人创办的欧洲第一家发行银行券的银行改组成瑞典国家银行,使瑞典国家银行成为最早的中央银行,但直到1897年才独占货币发行权。而1844年改组后的英格兰银行则被普遍认为是真正中央银行的开始。英格兰银行于1833年取得法偿货币发行者的资格,即英格兰银行发行的银行券,由政府赋予无限法偿资格。1844年,英国通过“英格兰银行条例”,即皮尔法案,英格兰银行获得独占货币发行的权力,成为真正的中央银行。到19世纪,各资本主义国家相继成立了中央银行,美国到1913年才开始建立联邦储备体系。1920年布鲁塞尔国际金融会议决定,凡未成立中央银行的国家应尽快成立,这直接推动了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中央银行的成立。 一般认为最早的银行是意大利1407年在威尼斯成立的银行。其后,荷兰在阿姆斯特丹、德

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任务1-1-1 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认知 商业银行是在商品交换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孕育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为满足生产与扩 大再生产、汇划清算与内外贸易、货币融资与资本市场、金融产品与中介服务等需求而发 展形成的一种金融组织。经过几百年的演变,商业银行已成为各国经济活动中主要的资金 集散机构和金融服务机构,并成为各国金融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商业银行 (一) 近代西方商业银行的起源和演变 据说,英语单词“BANK'’的意义源于拉丁文中的“Banco。”一词,“Banco”的意 思是“长板凳”。在中世纪中期的欧洲,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港口城市由于水运交通便利,各国商贩云集,成为欧洲最繁荣的商业贸易中心。 各国商贾带来了五花八门的金属货币,不同的货币由于品质、成色、大小不同,兑换起来 就有些麻烦。于是就出现了专门为商人鉴别、估量、保管、兑换货币的人。按照当时的惯例,这些人都在港口或集市上坐着长板凳,等候需要兑换货币的人,渐渐地,这些人就有 了一个统一的称呼——“坐长板凳的人”。“坐长板凳的人”由于经常办理保管和汇兑业务,手里就有一部分没有取走的现金,他们把这部分暂时不用兑付的现金借给急需用钱的人,以赚取利息。老百姓(现称为客户)有了闲钱就可以存到“坐长板凳的人”那里去,需 要时取出来。这些机构就像一个存钱的箱子,所以后来人们又把它们称为“Bank”,这就 是银行的英文名称“Bank”一词的由来。 在我国,过去主要使用银子作为流通货币,商铺又常常被称为“行”,所以“Bank'’翻译成中文就被称为“银行”。 在历史上,较早出现的银行是1171年成立的威尼斯银行和1407年成立的热那亚银行,当时的威尼斯和热那亚是地中海沿岸与欧亚地区贸易交往的中心。当时的银行是为了适应 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形成,并以高利贷为主要特征来经营。但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社会 化大生产的出现,高利贷性质的银行已不能适应社会大生产对货币资本的需要,客观上需 要建立一种新型的、规模巨大的、资本雄厚的、能满足和适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银行来 为经济发展服务。于是,从治理结构角度看,大量旧式的高利贷银行兼并、重组,并以股 份公司形式组建新的商业银行。1694年,在国家支持下,由英国商人集资合股成立了第一家股份制银行——英格兰银行,它的成立标志着适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要求的新信用制度 的确定,各国相继仿效,对加速资本的积累和生产的集中起到了巨大作用,推动了资本主 义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美国、日本等经济大国,在其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银行 业作为经济的“助 推器”,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美英等国也随之成为了“金融帝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