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云投稿:民办高校分类管理改革的思路、原则与政策建议

云投稿:民办高校分类管理改革的思路、原则与政策建议

云投稿:民办高校分类管理改革的思路、原则与政策建议
云投稿:民办高校分类管理改革的思路、原则与政策建议

实施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分类管理,是破解制约我国民办教育发展瓶颈的重要利器,这已成为学界、政府和社会的基本共识。分类管理作为一种管理理念和方法,已在社会诸多领域广泛应用,但对民办高校进行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类,在我国完全属于破冰之旅。对于如何进行分类改革,实践层面缺乏一线经验,理论层面亦缺乏足够研究。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改革方案和完善的政策体系,是稳步推进我国民办高校分类管理改革的迫切任务。

一、民办高校分类管理改革的基本思路

1.注重分类改革的顶层设计。早在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就提出“要积极探索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但迄今为止,我国民办高校分类管理改革的实践进展并不明显,改革未取得实质性突破。我国民办高校分类管理实践之所以裹足不前,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是国家在分类管理的改革目标、改革方向、改革路径、改革框架、改革制度等方面缺乏高屋建瓴的顶层设计。例如,倘若允许以投资为办学目的经营高校,那么势必倒逼修改《教育法》。在《教育法》未进行修订之前,我国地方的任何营利性民办高校的实践探索,都没有法律的保障,改革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民办教育发展初期,由于我国政府缺乏管理经验,对民办高校的决策总体滞后于民办高校的现实发展,疲于纠正各种问题,缺乏长远的规划,在一定时期,政府的这种管理模式显然无奈但也可理解。如今民办教育发展已有三十多年,政府在不断摸索中也积累了不少民办高校的管理经验和教训,在民办教育改革发展转型的关键阶段,迫切需要进行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

区分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高校,表面上是将民办高校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实质是对政府管理职能、制度体系的深层次变革,以及改变高校办学模式,目的在于方便管理和服务。换言之,民办高校分类管理本质上是一项综合性改革系统工程,涉及国家政策的一系列调整,关乎举办者、民办高校、教师、学生、社

会等诸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调配和行为选择。譬如,民办教育在分类改革内容上,涉及招生考试、培养模式、课程学制、内部治理等方面;在外部环境上,涉及登记、产权、税费、社保等政策法规;在管理职能上,涉及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编制、发展改革、民政、财政、税务、工商等诸多部门。对于这样一项复杂的改革工程,政府需从战略高度统筹考虑改革的设计,对影响民办教育分类改革的关键问题如教育能否营利、哪些类型的民办高校可以营利、允许营利性民办高校多大范围的存在、如何协调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发展、如何处理民办高校与政府的关系等,有明确的判断和清晰的界定,确保分类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

2.兼顾分类改革的基层创新。更加重视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并不意味着否定从下至上的制度创新和改革试验。①事实上,只有将二者兼顾并密切融合,才能更好地推动改革。注重民办教育分类改革的基层创新,这也是由我国民办高校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和办学的多样化特征决定的。一是从区域来看,民办高校发展非均衡现象明显。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文化和地方政府政策的差异,导致了我国区域民办教育发展不均衡,“西安现象”“江西现象”“浙江现象”就是这一特征的鲜明体现。“西安现象”是指2002年西安民办高校在校生人数占全国民办大学在校生人数的50%;“江西现象”是指由于江西毗邻广东省,广东省对电子制造与维修、服装设计和加工等技术人才的巨大需求为江西民办高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培养和输送了大批技术人才;“浙江现象”是指浙江依托公立高等教育的雄厚基础和实力,采取改制院校和创办独立学院的办法,高起点创办民办高校,并不断发展壮大。②二是民办高校发展形式的多样化特点突出。以广东民办高校为例,从办学性质来说,有公益性捐资办学的民办高校,也有要求或不要求获取合理回报的出资办学的民办高校,还有表面不要求合理回报但实质上是投资办学的民办高校;从运作和管理的角度看,至少包括四种办学模式:

[摘要]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的基本思路是坚持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目标是加强政府对民办教育管理和指导,促进民办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民办高校分类改革应坚持教育公益性、公平发展、自由选择、利益不损、分步推进等原则。推进民办高校分类管理改革的具体路径包括:完善教育法律框架;变革民办高校法人登记管理制度;明确政府对民办高校的指导服务责任;加大对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政策支持力度;建立科学合理的民办高校分流机制。

[关键词]民办高校

分类管理

改革原则

政策路径

[作者简介]李文章(1980-),男,江西贵溪人,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民办教育研究室,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民办教育理论与政策、高等教育基本理论。(广东

广州510035)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2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青年课题“民办高校分类管理政策路径研究:利益相关者视角”(课题编号:EIA120386)和2012年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课题“广东民办高校分类管理政策研究”(课题编号:2012JK1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8-0018-03

民办高校分类管理改革的思路、原则与政策建议

李文章

云投稿:www.yuntougao.com 文献下载 QQ:1105885881

第18期(总第802期)

一是公有民营模式,如民办南华工商学院;二是民办公助形式,如广东培正学院、潮汕职业技术学院等;三是民有民办模式,如私立华联学院、广东白云学院等;四是校企联合模式,主要是独立学院,如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广州大学松田学院等。③面对我国民办高校区域非均衡和办学形式多样化的特征,国家应为地方政府留足政策空间,鼓励地方政府进行分类管理改革的创新试点。目前,浙江、陕西、广东等地区均在探索民办教育分类管理改革。2011年至今,浙江温州已出台了以《关于实施国家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为主干的民办教育综合改革“1+14”政策文件。2011年,陕西省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和规范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意见》。2013年,广东印发了《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促进民办教育规范特色发展意见的通知》。总体而言,这些地方政府关于民办教育分类管理的改革举措,路径不一、方法多样,但只要有利于推动该区域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都应得到国家的支持和鼓励。

二、民办高校分类管理改革的目标和原则

1.分类管理改革的目标。一是加强政府对民办高等教育的管理和指导。与公办高校相比,政府对民办高校的管理和服务相对滞后,存在明显的“失位”现象,最典型的表现就是财政支持不足。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一样,都是社会教育公共服务的提供者,教育的“正外部性”并不因为其民办身份而式微。世界上众多国家的政府均以不同方式和途径给予私立高校一定的财政支持,以促进私立教育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民办教育事业属于社会公益性事业,给予其适当的财政支持是政府的应有责任。然而,我国民办高校的办学经费来源结构极为单一。以民办高等教育为例,中国教育经费年鉴统计显示,我国2007~2009年民办高校经费来源中,学费所占比重超过80%,财政拨款所占比重不足4%。政府管理“失位”,与政府未对多样化的民办高校的办学类型进行细分有密切关系。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都认为对民办高校进行财政投入存在公共利益流失的安全隐患,一旦确认民办高校的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属性,政府的财政支持及其他管理制度、服务体系也有了基本准则。二是促进民办高校的规范发展。依法治校、依法办学是现代高校发展的基本要求,民办高校也不例外。客观来说,目前我国民办高校依然存在诸多办学不规范的现象:未经批准或备案随意变更高校办学的重大事项;未依法办理高校资产过户;法人治理结构不合理,举办者或董事长“一言堂”;发布不实或虚假招生广告;高校财务管理混乱,等等。究其缘由,除了部分举办者个人的法律意识不强之外,政府管理不到位也是一大因素。当前政府部门在民办高校的管理体制机制上,存在职能交叉和责任盲区的双重管理弊端,结果往往是“有利益时竞相争夺,有问题时互相推诿”。探索分类管理制度,理顺政府的管理职能和权责关系,是破除民办高校监管办学不力、提高指导管理水平、推动民办高校规范化发展的重要路径。三是促进民办高校的分类发展。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虽然表面上不少民办高校举办者不要求合理回报,但实际上暗中通过各种非法手段牟取个人利益。以投资为依归的办学特征是现阶段我国民办教育的基本国情,然而,我国政府制定的民办教育法律法规和相

关管理制度,其内容却是基于捐资办学的教育理念而设计的。换言之,所有的民办高校只有一条道路选择:主动或被动朝着非营利性的办学方向发展。这种“一刀切”的粗放式管理,不仅导致部分捐资办学的民办高校得不到应有的政策优待,打击了社会公益人士投身教育的积极性,也阻碍了正当合法的营利性民办高校的存在,遏制了民间资本进入民办教育领域的动力。营利性教育的兴起是市场力量介入教育资源配置、加速知识生产与转移的尝试,是对知识经济的回应和推动。④因此,在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非营利性办学的同时,也不阻止民间资金从事营利性办学。促进非营利性和营利性民办高校的协调发展,是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的重要旨趣。

2.分类管理改革的原则。推进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分类改革,建立分类管理的政策框架和制度体系,要遵循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高校健康发展的原则。具体来说,推进民办高校的分类改革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把握教育公益性的主导思想。实施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分类管理,意味着国家正式放开高校的营利性禁区。准许合法的营利性民办高校的存在,是尊重教育市场力量的必然选择,但是,放开不等于放任,营利性民办高校是有边界的。公益性依旧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保障社会主义办学的根本。在分类改革中,必须以发展非营利性民办高校为主流,鼓励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发展,维护教育公益性的基础性定位。二是促进民办高校内部的公平发展。营利性民办高校和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尽管两者在办学性质、发展模式、办学理念等方面存有差异,并在不同的结构价值层面和组织机制层面运行,但它们都从属于民办教育,都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不存在身份等级之分。衡量一所民办高校的办学水平,主要看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人才培养水平及其对社会的贡献程度。三是尊重举办者的自由选择。从教育发展的角度而言,政府无疑期望更多的举办者是为了社会公益选择捐资办学,但事实上,不同的举办者有着不同的办学目的,有的属于纯粹回馈社会的奉献型公益办学,也有的属于追逐利润回报的投资性教育办学。政府不能强迫举办者选择非营利性高校或营利性高校,选择捐资办学还是投资办学,而应在政策框架明朗的前提下,尊重举办者的自由选择权利。四是坚持利益不受损原则。尽管部分民办高校出现不同程度的违法违规的办学行为,但要肯定的是,我国民办高校的举办者、出资者、教师、学生等为我国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分类改革本质上是利益的重新分配,因此,在制定民办高校分类管理改革的政策法规、制度规范的过程中,不能不考虑民办高校的关键利益相关者尤其是出资者的利益诉求。五是分步推进。对私立教育进行分类,是世界众多私立教育发达国家通行的做法,借鉴这些国家的管理经验,无疑有助于加快我国民办高校的分类管理改革进程。对民办高校如何进行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类管理,以及分类后怎样管理,现阶段尚未有系统的政策构想和实践经验,因此,国家应坚持渐进改革的原则,不宜全面进行民办高校分类管理。

三、推进民办高校分类管理改革的政策建议

1.完善教育法律框架。法律是政府控制和调节社会发展的根本工具,完善的教育法律体系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保障。

民办教育分类管理与现行的民办教育法规必将产生矛盾,因此,需要对现行法规进行修改或调整。⑤现行《教育法》第25条明确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高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依此条款,我国所有高校及教育机构都应属于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而如果允许营利性民办高校的发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相矛盾。可以说,现行教育法律法规的不足是制约民办高校发展的源头性桎梏。因此,开展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改革,第一要义是构建完善的教育法律框架。修订和完善《教育法》,应着力明确以下几方面:一是教育公益性和教育营利性的定位;二是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设置标准及条件要求;三是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法律地位及法人属性;四是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产权归属及剩余财产的分配;五是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内部治理及运行机制;六是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淘汰机制。

2.变革民办高校的法人登记管理制度。目前,我国民办高校依照《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规定,由民政管理部门登记为“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民办高校既不是企业,也不是事业单位,且这一法人也不在《民法通则》中所规定的“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企业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等四大法人之列。可见,我国对民办高校这一类社会组织的法人属性的界定是不清晰的,没有回答“民办非企业单位”到底是什么样的社会组织这一本质问题。这一模棱两可的法人身份,给民办高校带来的后果是“好处捞不到、坏事全摊上”。一方面,由于不是事业单位,难以享有与公办高校同等的办学优惠政策,反而按照企业法人缴纳相关税收;另一方面,由于不是企业,难以拥有企业法人的经营自主权。科学定位民办高校的法人属性,是推进分类管理改革的关键环节。在《民法通则》尚未修订之前,对民办高校的法人属性应符合其规定的四大法人范畴。具体而言,基于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高校不同的办学性质和形式,建议营利性民办高校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为企业法人,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或民政部门登记为自支自收的事业单位法人。

3.明确政府对民办高校的指导服务责任。政府作为社会公共利益的分配者和调节者,理应推动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许多国家无不通过财政拨款、税收优惠、公共服务等手段,调控和引导民办高校的办学行为和发展方向。对民办高校进行分类,暗示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这对政府的管理职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政府应尽快转变管理职能和管理方式,尤其是加强对民办高校的指导和服务功能,履行扶持和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职责。首先要健全民办教育管理的体制机制。完善民办教育的领导和决策体制,建立从上至下的专门管理机构或协调机制,加强对民办教育发展战略、规划、政策等的制定工作,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引领作用。其次要加强信息服务。政府应积极搭建民办教育交流合作、共同发展的平台,建立公平、公正的民办教育市场运行机制。最后要构建完善的民办高校办学监管机制。建立健全民办教育质量基本标准,实施民办教育质量认证制度;坚持管办评分离原则,大力培育民办教育行业协会等社会中介组织,充分发挥其在评估认证、提供服务中的作用,为民办高校提供专业咨询和指导服务。

4.加大对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政策支持力度。尽管目前世界众多国家坚持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私立高校并举发展的策略,但值得注意的是,所有国家或地区的发展主流是非营利性私立教育,营利性私立教育的比重极小。因此,激励和引导民办高校坚持完全的公益性办学,选择非营利性办学,仍是我国分类管理改革的核心价值诉求。要使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发展成为我国民办教育的主流,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撑。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在某种意义上,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履行了公立高校的角色,或者说承担了本由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任务。政府对非营利性组织提供财政支持是国际通行的做法。美国霍布金斯大学对43个国家的非营利组织的国际比较研究项目结果显示,非营利组织的收入来源总体结构为服务收费(49%)、政府资助(40%)和慈善所得(11%),其中政府资助占比重较大的领域是保健(55%)、教育(47%)和社会服务(45%)。鉴于此,我国政府应通过购买服务、学位补贴等,多形式、多渠道地增加对民办高校的公共财政投入。二是出台捐资办学的优惠政策。通过简化教育捐赠手续、制定税收优惠政策,来增强捐资办学的吸引力,调动社会各界捐资办学、助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建立科学合理的民办高校分流机制。我国捐资办学的民办高校数量极少,绝大部分是投资办学。分类管理制度的启动,必将要求现有的民办高校重新确认办学性质。进一步说,分类管理将减少营利性民办高校“搭便车”的现象,使其营利行为受到限制。⑥改革可能使举办者面临两难困境:如选择非营利性,意味着直接放弃利益;选择营利性,担心社会的歧视。因此,如何有序引导现有的民办高校,尤其是举办者自觉归依到营利性教育或非营利性教育阵营,是分类管理改革的最大难题。要解决这一难题,建立科学合理的民办高校分流机制是关键。对此,政府应把握好以下几方面:一是留出分流的选择空间,即分流的节奏要适中,给予民办高校特别是举办者、出资人等关键利益相关者的选择余地。二是建立利益协商和协调机制。注意分流机制对民办高校、举办者、出资人、教师、学生、家长等主体的利益影响,充分考虑他们的利益要求,避免对抗性冲突。三是建立民办高校退出机制。要考虑到部分民办高校的举办者退出民办教育领域的可能性,政府应明确退出的程序、标准、条件等,尤其是处理好高校退出后而带来的教师去留、学生安置、资产处理等问题。[注释]

①吴敬琏.中国的发展方式转型与改革的顶层设计[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12.

②刘尧.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J ].教育研究,2004(9):72.

③张耀荣.广东高等教育发展史[M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415.④周波,张彤.营利性教育的经济学解释[J ].教育研究,2010(5):51.⑤王善迈.民办教育分类管理探讨[J ].教育研究,2011(12):35.⑥赵应生,钟秉林,洪煜.积极稳妥地推进民办教育分类管理——我国民办高

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探析(三)[J ].中国高等教育,2011(10):23.

民办高校分类管理改革的思路、原则与政策建议

作者:李文章

作者单位: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民办教育研究室 广东广州510035刊名:

教育与职业

英文刊名:Education and Vocation

年,卷(期):2014(18)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963008661.html,/Periodical_jyyzy201418005.aspx

危机管理应遵循3大原则

危机管理应遵循3大原则 公关危机管理有三大效应,其中一大是蝴蝶效应,大意为: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会在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其原因是,当蝴蝶的翅膀进行振动时,会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巨变。 旅游业的公关危机如果不及时将其抑制、扼杀在摇篮中,则很有可能招致灭顶之灾。用西方民谣的阐释则更为形象: 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 没有危机意识的个人,将随时面临困难;没有危机意识的企业,将随时面临经营的困境。正因为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才成就了今日的海尔;正因为“十八个月破产临期”的观念,才缔造了巨大的电子帝国。以景区为例,提出旅游业公关危机管理三原则: 公关危机管理原则之一、多种媒体整合 互联网的存在带来了完全的透明度,任何事情都可能被传播到全世界。在传统的新闻周期中,稿件截至时间决定了旅游景区何时公关危机管理https://www.doczj.com/doc/963008661.html,的传播,但这种情况不复存在。过去企业若面临危机,至少会有一天的时间来做出回应。但是现在,博客和网络新闻的新闻传播速度比传统媒体要快很多,因而大幅缩短了公司的回应时间。 一旦公关危机发生,景区必须通过多种媒体来表达歉意。传统的信息通道正在日益从博客或网络日记上获取新闻线索。因为通过博客可以直接接触到游客,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公司的回应发布在官方网站上,并且允许博客撰写人进行转载,传统的媒体会紧随其后。 在非常时期,建议景区对网络上的是是非非应保持足够的机敏,并成立一个小组专攻公关危机传播问题。该小组可以快速地根据情况定制回应,规避景区官僚主义的影响。在很多景区负责人的意识里,公共关系只是跟媒体记者搞好关系,发新闻稿,这是一种狭隘的小商务公关思想,对旅游品牌的提升非常有限。商务公关实则是一种软性手段,更要注重品牌的塑造,旅游企业应该走整合传播之路。 公关危机管理原则之二、可信道歉分析 任何恢复声誉的关键点就在于道歉必须是可信的。有三个关键因素可以确保道歉起到效果:必须由景区负责人来发布信息,必须拟出问题解决方案,并且必须提供一些补偿措施。 景区商务公关承认错误,并且尽量不要表现出过于自我保护,推脱责任。直接面对问题,承认并平息问题,并且考虑进行金钱补偿。当然也要根据错误的程度来定制你的回应,同时

公共危机管理考试题及答案分析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35题) 29 1、《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法》立法的最首要的目的是()。 B、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根据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等因素,国家设定()响应等级。 B、四个 3、在我国的政府系统中,管理自然灾害救助的行政部门是()。 D、民政部 4、阻断铁路干线、国道、省道、高速公路和重要交通枢纽、城市交通8小时以上的突发公共事件属于()。 D、特别重大事件 5、阻断铁路干线、国道、省道、高速公路和重要交通枢纽、城市交通4小时以上的事件属于()。 C、重大事件 6、由市地级政府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负责调查,省级政府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作出处理决定的生产安全事故属于()。 B、重大事故 8、定期进行信息沟通,提供与危机有关的研究报告,提出为处置的建议和意见等的公共危机预警系统是()。 D、咨询系统 9、某省因发生台风,这次灾害造成该省行政区域内共倒塌房屋

18万间,此时应启动()响应。 B、Ⅱ级 11、地方政府是发现公共危机事件苗头、预防发生、首先应对、防止扩散的第一责任人。这是指公共危机管理的()。 B、属地管理 12、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力量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除了取决于公共管理机构特别是政府的组织动员能力外,还取决于()以及国民的综合素质。 B、社会发展水平 13、每一级政府都需要成立由其首长担任负责人的危机管理指挥机构、上下各级形成高度集中统一领导与指挥的危机管理指挥系统。这是指()。 C、常设性原则 14、对于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市(地)级政府须在事故发生后()之内报省级政府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 D、12小时 15、一次性紧急转移安置80-100万人的自然灾害应启动()应急响应的等级。

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总结与计划

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总结与计划 企业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处于中心地位是由企业追求效益最优化、市场经济运行机制、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和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等决定的。 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总结范文一财务部紧紧围绕集团公司的发展方向,在为全公司提供服务的同时,认真组织会计核算,规范各项财务基础工作。站在财务管理和战略管理的角度,以成本为中心、资金为纽带,不断提高财务服务质量。在20xx年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 一、严格遵守财务管理制度和税收法规,认真履行职责,组织会计核算 财务部的主要职责是做好财务核算,进行会计监督。财务部全体人员一直严格遵守国家财务会计制度、税收法规、集团总公司的财务制度及国家其他财经法律法规,认真履行财务部的工作职责。从收费到出纳各项原始收支的操作;从地磅到统计各项基础数据的录入、统计报表的编制;从审核原始凭证、会计记账凭证的录入,到编制财务会计报表;从各项税费的计提到纳税申报、上缴;从资金计划的安排,到各项资金的统一调拨、支付等等,每位财务人员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认真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实现了会计信息收集、处理和传递的及时性、准确性。 二、以实施ERP软件为契机,规范各项财务基础工

作用 在经过两个月的ERP项目的筹建和准备工作后,财务部按新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结合集团公司实际情况着手进行了ERP项目销售管理、采购管理、合同管理、库存管理各模块的初始化工作。对供应商、客户、存货、部门等基础资料的设置均根据实际的业务流程,并针对平时统计和销售时发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改进和完善。如:设置存货调价单,使油品的销售价格按照即定的流程规范操作;设置普通采购订单和特殊采购订单,规范普通采购业务和特殊采购业务的操作流程;在配合资产部实物管理部门对所有实物资产进行全面清理的基础上,将各项实物资产分为9大类,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ERP系统库存管理模块的初始化工作。在8月初正式运行ERP系统,并于10月初结束了原统计软件同时运行的局面。目前已将财务会计模块升级到ERP系统中并且运行良好。 三、制订财务成本核算体系,严格控制成本费用 根据集团年初下达的企业经济责任指标,财务部对相关经济责任指标进行了分解,制订了成本核算方案,合理确认各项收入额,统一了成本和费用支出的核算标准,进行了医院的科室成本核算工作,对科室进行了绩效考核。在财务执行过程中,严格控制费用。财务部每月度汇总收入、成本与费用的执行情况,每月中旬到各责任单位分析经营情况

河南博爱县法院关于内设机构和人员分类管理改革的调研报告

优化审判资源促进效率提高 ——河南博爱县法院关于内设机构和人员分类管理改革的调研报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当前,全国各级法院年收结案数量大幅上升,各级法院都存在案多人少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最大限度地挖掘审判潜力,是摆在审判工作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河南省博爱县人民法院成立课题组,通过对机构和人员分类管理运行情况进行专项调研,以期为在现有审判资源条件下如何高效开展审判工作提供参考。 一、基本情况 2013年,博爱县法院共有干警97人,法官55人;2014年,共有干警93人,法官52人;2015年,共有干警94人,法官53人。近年来,博爱县法院的人员和法官数量不仅没有增加,还略微有所下降。 2013年,博爱县法院受理各类案件3168件,审执结2718件。2014年,受理各类案件3359件,审执结2939件,同比分别上升%和%。2015年,受理各类案件4464件,审执结4109件,同比分别上升%和%。 2015年3月份以前,博爱县法院内设机构共有20个,其中综合部门9个,审判部门11个,综合部门和审判执行部门分别占全院部门的45%和55%。其中综合部门法官人数25名,审判执行部门法官人数28名,分别占全院法官人数的47%、53%。 二、改革前存在的问题

1.机构职能运行无法保障。由于人员相对较少,完全不能满足内设机构人员配置,导致机构职能难以正常运行。 2.权利和义务不清晰。机构设置过多过细,导致一人要承担几个部门的工作,权利义务不对等,往往会出现工作标准不高,极易产生应付的心理和现象。 3.不利于廉洁司法监督。出现一人庭或一人多庭,由于缺少相互监督,易导致“六难三案”现象发生。 4.影响审判质量和效益。由于法官资源配置比例失衡,造成部分业务庭法官业务不精、不专业现象,影响审判质量和效率。 5.增加工作管理难度。由于内设部门人员不均,导致在安排工作时常常出现以个人工作较多为由而拒绝新任务的情形。 三、改革基本情况 为有效改善法院案多人少这一矛盾,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从2015年3月开始,博爱县法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精神,先行先试,从机构设置、管理制度、人员配备等方面,对内设机构大胆进行改革创新,通过整合综合部门相关职能,合理调配审判资源,从而增强管理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1.将政治处、办公室、后勤服务中心三个部门的相关职能整合,组建为“司法政务保障中心”。“司法政务保障中心”将原来的政治处、办公室、后勤服务中心三个部门按相关职能整合为一个部门。经整合后,“司法政务保障中心”下设财务政工、文秘宣传、后勤保障三个小组。分流出4名法官和2名干警分别到劳动庭、许良法庭、执行局等审判执行一线工作。 2.将立案一庭、立案二庭、技术室三个部门的相关职能整合,组建为“诉讼服务中心”。

危机传播管理原则与基本程序

1.危机传播管理的三个基本原则: 一、"3T"原则 危机处理的"3T"原则是英国危机公关专家里杰斯特提出的。 1.Tellyourowntale(以我为主提供情况)。 强调我方的调研、我方的见证、我方的事实。面对危机,不慌不忙,态度诚恳,据实力辩,据理力争,尽快把握局面。 2.Tellitfast(尽快提供情况)。 危机处理时组织应尽快地不断地发布信息,填补信息真空,掌握活动主动权。 3.Tellitall(提供全部情况)。 信息发布应全面、真实,而且必须实言相告。越是隐瞒真相越会引起更大的怀疑。但"提供全部情况",也并非不分青红皂白地提供所有的事实和细节,该全部提供的才全部提供,居心叵测的集团或个人造谣所生的虚假情况,没有必要提供。二、公众为上原则这是公共关系的核心原则,也是危机传播管理的核心原则。不遵循这条原则,那么,小危机也会转化成大危机。 三、维护信誉原则 组织的信誉是组织的生命,危机传播管理要严格遵守维护组织信誉的原则。 2.危机传播管理的基本程序 1.、赶赴现场,了解事实。 这是危机处理中必要的第一步,对有的危机事件的处理领导人还必须亲自出马。 危机发生后,可能会发生众说纷纭甚至谣言四起的困难局面。所谓"及时",就是要牢牢把握好第一时间;所谓"全面",就是不仅要了解5W的全部答案,要全面掌握对自己有利的、或利多害少的"事实",也要了解对自己不利的、或利少害多的"事实",好话要听,坏话也要听。所谓"深入",就是要充分细致地了解事实,不仅要了解关于危机的种种细节,而且要掌握危机的起因说法、危机延续下去的各种可能,要对危机发展的各个阶段、介入的各个层面的情况都要有所了解和把握。 2、分析情况,确立对策。 这一步实际上是制定危机处理的方案,即如何对待投诉公众、如何对待媒体、如何联络有关公众、如何具体行动等。 3、安抚公众,缓和对抗。 安抚公众,缓和对抗是危机传播管理的关键一步。一个处于"危机"之中的组织,倘若想的是如何去掩盖、去搪塞、去自我表白,那么等于在给自己裹绳束,让自己跳陷阱,原本很快就可以度过的危机,可能成了一个甩不掉的烫山芋。即便你有千条万条减轻自己罪错的理由,值此"紧急的或困难的关头",也应该先去安抚受害公众,真心诚意的取得他们的谅解,争取积极创造化解危机的可能和最佳结局。 4、联络媒体,引导舆论。 危机事件发生后,各种传闻、猜测都会发生,媒体也会纷纷报道。这时组织应委派"发言人"主动与媒介联络,特别是首先报道事件的记者,以"填补信息真空",掌握舆论主导权。 5、多方沟通,迅速化解。 这一步主要是争取其他公众、社团、权威机构的合作,协助解决危机。这是增加组织在公众中的信任度有效策略和技巧。 6、有效行动,转危为机。 成功的危机处理不仅能消除危险,而且还能创造机遇,迅速获得公众的理解和谅解,进一步加强和优化公众关系。

企业危机管理八大原则

〉〉〉〉〉〉〉〉〉〉〉〉〉〉〉〉〉〉〉〉〉〉〉〉〉〉〉关注sinopec monthly 重的经济损失和品牌伤害,但是可圈可点的危机公关让事件得到一个阶段性的处理。我们理应反思整个事件,从中吸取教训。 召回事件之后,丰田章男宣布放弃“丰田争取世界汽车市场份额15%”的目标,回归到“丰田生产方式”的原点上。这个巨人在长期的狂飙突进之后终于可以休整喘息,也可以利用这次机会理清体系内的问题。 丰田事件再次告诉我们:企业危机管理,必须事前预防与事后补救并重,忽视质量的后果所导致的售后服务成本必将比售前高得多。 将这一事件进一步扩展到其他领域,我们不难发现:质量永远是决定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价值所在。强生质量门、惠普电脑质量门,这些国际巨头同样在承受着因产品质量而引发的危机。也正是因为这些品牌都是企业标杆,所以媒体关注度以及社会关注度都很高,企业微小的失误更容易被放大,危机一触即发。 有专家指出,随着“自媒体”时代全面来临,每一名网民都可以成为企业、品牌的“杀手”。从传播影响力的角度来说,网络负面传播的影响力已经开始超越平面媒体。因此,当危机发生时,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应当勇于面对事实,而非回避和闪烁其词。丰田公司在危机初期的迟缓让公司危机公关的成本大幅提升,而惠普公司在处理其质量问题上所表现出的强硬态度更给公司的声誉带来严重打击。 中国石化近期发生了成品油质量问题,产品质量受到各方质疑。中国石化第一时间做出回应,承认“问题汽油”购自无资质供应商,并表示将严惩 责任人。近期发生的油品质量事故系 个别人管理不善、把关不严、违规操作 造成。事件发生后,针对这次事件中 重重检验失效的现象,中国石化拟采 用化验人员双岗制等改革措施加强内 控体系的严密性,进一步保障外购油 品质量。 中国石化销售公司相关负责人表 示,每年中国石化约10%的成品油来 自外采,这些外采油要通过八重检验 才能销售到消费者手中。在汽柴油入 库环节实行配置油主要项目检验、外 购油品全项检验的质量检验模式,在 油库储存环节实行定期检验,对入库 的油品按照不同生产厂的性质进行 分量、分类管理;对出库油品每天进 行常规检验,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对 加油站销售的汽柴油进行集团公司、 销售事业部、省市公司和地市公司的 丰田高管向美国消费者道歉。 18 中国石化2010/6

财务管理工作的设想

谈谈如何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 一些最主要方面的设想 一首先,要建立一个合理,高效,流畅符合你企业实际情况的会计核算管理平台。 二重视现金流的财务管理,因为现金流是中小企业生存的法则,是企业的血脉。 现代广义的现金流管理,包括现金预算管理,现金流入流出管理,现金使用效率管理(如存货周转期,应收帐款周转期,应付帐款周转期等)和现金结算管理等。我个人认为做好现金流管理可采用以下方法: (1)原材料费用尽量延期支付。对供应原材料的企业来说,我们是他们的大客户而且是长期客户。除了第一次合作,为了表示我们的诚意,需要提前支付货款外,以后的合作,就需要尽量把付款条款修改为,先货后款。当然协议签署后,一定要按章办事,货到30内付款,一定要第30内付款,以免影响公司的付款信用。 (2)产品帐款尽量先前收取。对于我们的客户来说,如果第一次购买我们的产品,一定要求对方先付全款,然后提货。交随时记录的信用状况。对于信用良好的客房,可以将预付款比例适当降低,但以不低成本价原则。一旦原来信用好的客户发生拖欠行为,马上提升预付款的比例,把风险降到最小。 (3)一型生产设备或固定资产尽量租用。集中资金力量搞好当务之急的生产。 (4)员工工资尽量延期支付,最好的方式是每月25日发上月的1-30日工资,这样,公司可以有25日的无息贷款可用。当然,工资的延期支付,不是鼓励拖欠工资,而是有效利用。 (5)员工的奖金尽量按年或季支付,道理同上,还可以避免员工频繁离职。 (6)原则上不要接超过公司生产能力15%的大单。当然,轻易丢大单是一个生意人所不能容忍的事情,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考虑把部分订单转包给可靠的同业公司,这样风险转包出去,吃到我们嘴里的饼才能更香更容易消化。也不会出现你诉说的烦恼了。 三重视应收帐款的财务管理 结合我以前的经验主要有如下: A、在销售合同中明确各项条款在与经销商签订销售合同时,要注意以下事项,以避免日后处理应收帐款时与经销商产生分歧而带来经营风险: 1、明确各项交易条件,如:价格、付款方式、付款日期、运输情况等; 2、明确双方的权利和违约责任; 3、确定合同期限,合同结束后视情况再行签订; 4、加盖经销商的合同专用章(避免个体行为的私章或签字); B、定期的财务对帐财务要形成定期的对帐制度,每隔三个月或半年就必须同经销商核对一次帐目,以下几种情况容易造成单据、金额等方面的误差,厂家要尤为重视: 1、产品结构为多品种、多规格; 2、产品的回款期限不同,或因经营条件的不同而同种产品回款期限不同; 3、产品出现平调、退货、换货时; 4、经销商不能够按单对单(销售单据或发票)回款; 5、要主动拒绝用货款垫支其它款项(客户返利、破损产品货款、广告款、终端销售推广费用

危机管理

一、危机管理通则 (一)基本原则 1.承担责任原则 危机发生后,利益是公众关注的焦点,无论谁是谁非,企业应该承担责任。绝不能选择对抗,态度至关重要。即使受害者在事故发生中有一定责任,我们也不应首先追究其责任,否则会各执已见,加深矛盾,引起公众的反感,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2.真诚沟通原则 处于危机时,一举一动都将接受公众质疑,因此千万不要有侥幸心理,企图蒙混过关,而应该主动说明事实真相,促使双方互相理解,消除公众的疑虑与不安。 3.速度第一原则 好事不出门,坏事行千里。因此,危机发生后,必须当机立断,快速反应,与媒体和公众进行沟通。从而迅速控制事态,否则会扩大危机范围,甚至可能失去对全局的控制。 4.系统运行原则 在逃避一种危险时,不要忽视另一种危险。在进行危机管理时必须系统运作,绝不可顾此失彼。只有这样才能透过表面看本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化害为利。 5.权威证实原则 自己称赞自己是没用的,没有权威的认可只会徒留笑柄。在危机发生后,不要自己整天拿着高音喇叭叫冤,而要曲线救国,请重量级的第三者(如政府部门、新闻媒体)在前台说话,使顾客解除对自已的警戒心理,重获他们的信任。 (二)基本常识 1.保持冷静 保持冷静会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每一件事。危机会使人处于焦燥或恐惧之中。所以门店管理人员更应以“冷”对“热”、以“静”制“动”,镇定自若,以减轻员工和顾客的心理压力。 2.收集事实 1)根据事实而不是猜测来做出合理的决定。 2)建议提出以下问题帮助收集事实:发生了什么事何时发生的涉及到哪些人 3)查明地点、电话号码、姓名、地址、涉及的人员等。

3.开始沟通与报告 向有关部门的负责人汇报有关事件,并通知直属部门负责人。 4.统一观点 管理人员需尽快在门店内部统一观点,对危机有清醒认识,从而稳住阵脚,统一口径。 5.提醒有关人员注意 如果影响到其他市场,那么应通知管理机构,以提醒其他市场注意。 6.需要时启动解决危机的团队,采取行动。 7.在采取任何行动时,都应确保自身的安全。 8.随时准备应对政府部门和新闻媒体的调查。 9.有清楚的档案记录 1)详细地记录事件的经过、细节和人物。 2)整理并保存证据(文件、照片及物件等)。 10.填写值班报告,保持良好的沟通。 (三)禁忌 1.不要等候危机自动消失! 2.不要尝试独自处理危机! 3.除非迫不得已,不要把门店牵扯进任何可能触发危机的事件或谣言之中! 4.不要让门店员工或顾客议论该事件! 5.获悉真相前,不要让新闻媒体介入! 6.获悉真相前,不要正面回答媒体和公众的提问! 7.获悉真相前,不要假定门店就是导致事故的原因! 8.不要给顾客任何书面材料,亦不要在顾客提供的书面材料上签字。

财务管理的6种有效方法

财务管理的6种有效方法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加强财务管理是实现从扩大外延再生产向内涵挖潜增效益转变的必然选择,也是企业摆脱困境,实现长足发展的必有之路。如何真正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作用,应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领导重视财会工作 财会工作的顺利开展与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企业领导要选派思想素质好、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人员充实财务班子,做到任人唯贤。要更新观念,树立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的新观念,使企业员工尤其是企业领导都懂得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增强财务管理意识。 二、更新知识,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充分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 财务管理作用发挥如何,关键在于财务人员。必须进一步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财务管理人员不仅要懂得会计核算,更重要的是要善于理财,即如何发挥财务管理的职能。财会人员除了应具备较扎实的专业

知识外,还要求熟悉国家法律、法规制度,对社会环境(包括政治因素、经济因素、企业因素等)有一定的观察力和预测能力,以及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 要充分发挥计算机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方面的作用,通过采用商品化会计软件,使会计凭证的制作更加规范。入账及时,数据准确,系统能够自动生成会计报表,从而以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为尽快实现由记帐型向管理型的转变,实现财务管理质的飞跃奠定了基础。 三、突出资金管理,构建适应现代企业需要的资金管理体制 1、企业必须建立有序的资金循环机制。 强化资金统一管理,集中调度,有偿使用,内部使用资金模拟银行结算,保持合理的筹资结构,适度负债经营,力求降低筹资成本和筹资风险。财务部门要克服重商品信用轻资金信用的现象,务求保持良好的融资信誉,形成借——还——借的良性态势。 2、强化资金的机构管理,保持资金构成的合理化。

危机传播管理完整笔记_胡百精

第一章危机与危机管理 概要 1,危机——是一种“情势”,而非一个事件,据此归纳出危机的特征,并以“人”和内外环境为尺度,对危机类型进行划分。 2,危机管理的界定——提出它是情境,资源,沟通和行为的四维一体的管理系统,进而确定了危机管理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范畴。 3,树立危机观。 第一节危机的定义,特征与类型 诸多学者对危机定义的共同要素:不确定性;紧迫性;威胁性;潜在损害性 据威廉斯的概念办公室原则,本书定义——危机是由组织外部环境变化或内部管理不善造成的可能破坏正常秩序、规范和目标,要求组织在短时间内作出决策,调动各种资源,加强沟通管理的一种威胁性形势或状态。 Q1危机是一种事件,还是一种状态——是一种形势/情境/状态。 A:事件,还是状态,这是一个涉及危机定位的根本性问题。危机往往由特定事件引发,其表现形式也主要是威胁性事件,但危机事件不等于危机。危机本质——组织内部与外部的构成要素、动作规则和发展秩序由常态异化、裂变为威胁体系的过程。危机带来的不只是一个威胁性事件,而是一种涉及内外部多重利害关系的复杂困境。 相应的,危机管理也不单纯是事件处理——而是对组织威胁性生存环境的修复和改造。 定义为状态的意义:更准确反映危机的本质,有利认识,理解。 明确危机管理的方向 利于组织树立危机意识,建立对应机制,形成战略性危机发展观 Q2危机的诱因是什么 A外部环境变化(自然&社会)+组织内部管理不善(观念/战略/战术)+导火线 Q3危机为何一旦爆发便迅速蔓延(危机特质之一) A危机还有特殊传播性。大众媒介的渗透性。危机的非常态事关多重利害关系的复杂性(成为媒体报道、传播的核心关注点)。再加上人际/组织/群体传播对其的高度敏感。 必然性和偶然性 渐进性和突发性(量变到质变,分潜伏/爆发/处理/解决四阶段的生命周期) 建设性和破坏性(警钟、疫苗/时势造英雄;有形损害/无形损害) 紧迫性、公共性(控制论)——其中传播的快、广、变异快/杂/多谣言等仨特点。 按X轴——外部/内部原因;Y轴——人为/非人为原因——为划分标准(即有四个范畴),其中四个原因综合作用的危机为最复杂、威胁性,破坏性最大的类型

财务工作总结及思路

财务工作总结及思路 针对这次会议的主题,我从小处谈,对自己进行一次剖析。我是从外地来到上海寻求发展,之所以来,就是在当地有一种强烈的危机感,由于当地经济的落后,不知自己的前途在哪里。自从来到大华,依靠大华的飞速发展,我也成了一个新上海人。由于房产行业的升温和发展,公司又做得如此成功,让我感到一种相对的稳定。自己内心的那种紧迫感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在一点点的消褪。公司领导的这次会议主题很及时,让自己又一次认识到自身在工作中、在意识上都存在许多不足。基于这个目的,回想这一阶段工作,再和其他财务经理相比,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希望在18年的工作中能够不断改进,不断提高,努力做到适岗。 第一.财务工作距财务管理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阳城的财务工作更多的还是会计工作,仅仅停留在事中记帐、事后算帐,对事务发展的预见性不够,不能将工作做在前面,往往是碰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另外,作为财务负责人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参与不够主动,不能深入的掌握其经营活动的特性,只能是按照公司或领导的要求报送数据、资料,在对企业经营进行分析时往往会将企业实际丢在一边,只是按照理论上的指标去计算、去解释。所以这方面的工作距领导的要求还相差太远。 第二.会计工作中仍有许多待改进之处 去年集团公司财务管理部下发了《大华集团财务管理制度》以及组织我们学习了财政部《会计工作基础规范》,对我们的会计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尤其在一些小问题的执行上不够坚决,在对一些已形成习惯做法的问题处理上,改变起来还有一定困难。 第三.管理工作的形式化、表面化

有很多的日常管理工作作的还不够细致、深化,往往只拘于形式或停留在表面,没有起到真正的管理作用,对照制度的要求,还存 在问题,针对这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将管理工作做细作深,应 是今后工作中的又一重点。 第四.缺乏沟通,对相关信息掌握不到位 财务工作是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反映、监督,对本部门以外的信息应及时了解,目前部门之间的协作没有问题,就是对财务暂时没用 或是不相关的信息、知识没有主动与其他部门进行沟通、了解,到 用时都不知该找谁;另外和公司领导的沟通还存在问题,对领导的工 作思路及对财务工作的要求还不能完全掌握,以至于使自己的工作 有时很被动。 二.鉴于工作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以及个人的一些想法,计划在 20xx年的工作中重点应在以下问题几个方面进行改进、提高: 1.在做好日常会计核算工作的基础上,还是要不断学习业务知识,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有的放失;同时向其他公司做的好的财务主管学 习好的管理、经验,提高自身的综合管理能力。积极参与企业的经 营活动,加强事前了解,掌握经营活动的第一手资料,加强预测、 分析工作,按照集团公司要求,认真做好财务计划工作。在日常工 作中按照财务计划,监督企业对资金进行合理、有效地使用,使企 业效益最大化。在实际经营活动中发生与计划数较大差异时,及时 与领导沟通,分析查找原因,根据差异及其产生原因采取行动或纠 正偏差,或调整已有计划,同时也为日后的计划安排积累经验。 2.力求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按照财政部《会计工作基础规范》和《大华集团财务管理制度》的要求,做好日常会计核算工作。只有按照《工作规范》、《财务 制度》做好日常会计核算工作,做好财务工作分析的基础工作,才 能为领导提供真实有效的、具有参考价值的财务分析及决策依据。 也争取在大华集团被评为财务信用a类企业之后,阳城公司也能尽 早获得这一荣誉。 3.做深、做细日常财务管理工作

人民法院干部体制的调研报告

三一文库(https://www.doczj.com/doc/963008661.html,)/总结报告/调研报告人民法院干部体制的调研报告 为了进一步深化工作改革,促进法院干部队伍建设,我院就干部体制分4个专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了解,现将调查情况汇总如下: 一、法院人员分类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改革措施和建议 法院人员分类管理是推进法官职业化建设的一个关键举措,是实现法官精英化的有效途径,但在现实中存在以下问题: 1、法院后勤部门对分类管理存在一定的忧虑心理,因为毕竟很多后勤部门的人员具备法官职务,只是由于工作需要而从事后勤工作,分类管理后不同人员心态不平衡,法官在综合部门不办案件有意见,办案法官任务重、风险大、待遇不高也有意见,法官助理、书记员工作积极性难调动; 2、基层法院案件比较多,息诉止争,化解矛盾是其中心任务,很多案件,均是烦琐的事实调查,有的并不涉及高深的法律知识,目前法院审判人员都比较紧缺,分类管理后,只有少数的人能被任命法官,这少数的法官能否承担如此大量的案件?法官助理的积极性如何调动?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法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若干意见》第29条“试行法官助理制度。法官助理是从事审判业务的辅助人员。”由于法官助理的工作非常笼统,不好量化,最终又回到以前的审判模式:法官审理案件和拟写法律文书,书记员担任法庭记录和装订卷宗等,法官助理无所适从;如果让法官助理拟写法律文书,又因法官助理没有参加庭审,必然要通读卷宗,将会出现重复劳动;即使法官助理在法官授意下拟写法律文书,还存在一个责任心问题,因为案件质量的好坏和法律文书的优劣都由法官来承担后果,调动不了法官助理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对法官助理进行考核。又由于法官助理的心理调适有个过程,相当长时间内不能投入工作,以往与法官一样开庭审理案件,如今被剥夺了审判权,仅从事一些与审判业务相关的辅助工作,心理不平衡,工作带有情绪,不愿配合法官工作;而法官碍于情面,许多本应由法官助理做的工作现在都落在法官和书记员身上,法官助理形同虚设,法官压力大。 4、由于法院参照公务员管理,使法官管理也带有行政化色彩,从法官等级就可以看出,行政级别一定程度影响着法官等级的高低,这造成法官的晋升与其法律水平不挂钩,是由其年限、职务、职级决定的。 我们认为法院人员的分类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我国长期落后的法制现状造成的。任何一项改革无不受到本土法治资源的

专业技术人员公共危机管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3年专业技术人员公共危机管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40题) 26 1、事故灾难预防工作的主要环节有倡导安全文化,强化安全意识,健全安全法制,贯彻“依法治安”方略,推动安全科技进步,加大安全投入和( C )。 A、加强教育培训 B、遵循市场原则 C、强化安全责任,落实责任制 D、加大资金投入 答案:C 2、根据事故报告的规定,对于特大和特别重大事故,省级政府和国务院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须在事故发生后( B )之内上报至国务院。 A、4小时 B、6小时 C、8小时 D、12小时 答案:A 正确答案:B 3、“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的( D )。 A、基本原则 B、基本政策 C、基本思路 D、基本方针 答案:D 4、按照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特大事故一次死亡( C )。 A、1-2人 B、3-9人 C、10-29人 D、30人以上 答案:C 5、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建设关键是做好( C )。 A、领导体制 B、组织体制 C、一案三制 D、信息体制 答案:C 6、不同类型的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涉及范围、造成的危害程度、可控性等各不相同,实行(B)。 A、分级管理 B、分类管理 C、分层管理 D、分群管理 答案:A

正确答案:B 7、 考虑政府治理能力、民众心里承受能力和大众传播媒介等诸多因素属于()危机预警机制的原则。 A、以人为本原则 B、常抓不懈原则 C、分级预警原则 D、讲究方法原则 答案:A 正确答案:D 8、()是危机管理的核心环节之一。 A、应急预案的制定和管理 B、突发事件的处理 C、突发事件的运行 D、突发事件的善后 答案:A 9、突发公共卫生应急系统要实现指挥一体化、信息网络化、执行程序化、()的建设目标。 A、决策智能化 B、检查经常化 C、处理及时化 D、责任明确化 答案:A 10、发生火灾时,如果有人提一桶水来救火,大家就会冷静下来,跟着去提水救火;相反,如果有人第一个逃走,大家同样会效仿,争先恐后地逃跑。这个行为就成为()。 A、紧急规范 B、模范作用 C、带头作用 D、群体作用 答案:C 正确答案:A 11、在非常规状态下,即便没有针对某种特殊情况的具体法律规定,行政机关也可进行紧急处置,以防止公共利益和公民权利受到更大损失。这是指()。 A、权力优先性 B、紧急处置性 C、程序特殊性 D、社会配合性 答案:B 12、经济安全危机中的主要内容包括金融风险、财政风险和( )。 A、流动性风险 B、资金风险 C、房地产风险 D、经济战略资源危机 答案:D 13、下列事件中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 A、高速列车碰撞 B、南方雪灾

强化财务管理措施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财务管理的对策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某些弊端日渐成为制约高校进一步发展的突出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高校财务管理的几点具体措施,从而把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对策 进入新世纪,高等教育步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高校越来越成为社会谈论的焦点,特别是部分高校财务运行状况暴露出来的问题,已经引起教育部的高度关注。 一、高校财务管理背景的变化 2000年以来,国家推行了五大改革:部门预算改革、收支两条线改革、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政府采购改革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这一系列的改革体现了国家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财政框架,切实做到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所做的努力。这些改革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学校要争取更多的财政支持,就必须顺应国家改革的需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努力实现依法理财和科学理财,促进资金使用的公平公正,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更好的促进学校事业发展。 面对各种改革,高校要想在财务管理中处于主动地位,就必须提前把握国家的政策导向,加强创新和分析,更快更好的适应新的挑战。高校为适应国家改革应加强对以下几个方面的关注:(1)科研经费的管理。要继续加强科研经费的预算制管理,以及结题课题的账务处理。(2)结余资金的管理。国家已经开始实施结余资金管理办法,收回项目的净结余资金,高校也要加强对结余资金的处理工作。(3)绩效预算和支出预算考评。绩效考评已越来越受到国家重视,并将逐步与财政拨款挂钩。(4)高校资产的效益管理。国家加大了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力度,明确了相关各方的权责,确立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5)高校财务风险的控制。高校财务风险特别是债务风险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过度举债或不良举债对高校教学科研和人才稳定产生不良后果的可能性逐渐显现。 二、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针对高校理财环境变化的要求,以及国家财政改革的热点需要,目前,高校财务管理中还存在以下的主要问题: 1、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会计监督不力。 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保障高校财产物资安全完整的基础,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和办法经过多年的发展,尽管已有所发展,但仍不是很完善,具体表现在:(1)

创新财务工作思路

创新财务工作思路 一、现代军队财务管理中突出的问题 近几年来,军队的财务管理工作不断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逐步改革,加强管理,在军队经费并不十分充裕的情况下仍较好地保障了军队各项任务的完成。在基层部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的人在财务管理问题上存在着思想认识上的偏差,认为财务管理是司务长的事。只要不出问题,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听之任之;有的人法规意识不强。错误地认为军队各项经费使用权都在连队,急功近利,缺少计划,还有的干部拿连队经费请客送礼,认为只要不把钱装进自己的腰包,吃点喝点不算啥。还有一部分官兵往往认为自己只要搞好训练,保证政治合格就行了,财务管理是干部的事,自己无权过问,也懒于过问。很多官兵甚至连伙食费标准都不知道,更别谈监督财务管理工作了。最后是上级业务部门缺乏对基层的有效监督。业务部门往往因为人少事多,半年甚至一年才下基层一趟,认为只要连队的“家底”没有下降,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这就造成了军队财务管理信息不真实,财务监督流于形式,基金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 二、深化对军队财务管理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强化财务管理的监督职能 军队的财务管理部门是重要的军队经济管理职能部门,并不是想象中的只有记账、算账工作那么简单,其管理职能还包括对部队经费的收支记录,固定资产、经费物资实施核算和统一管理,使现有的经费和可动部分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以备满足部队的各项建设项目能

够顺利开展。这就要求军队的财务管理每一步都充分发挥财务的重要职能,达到生财聚财用财的最终目的。是一个并非简单管理而是目标性极强的管理模式。 财务部门是军队的执法部门之一,这就要求在特殊财务工作岗位 上的财务人员,具有表率意识,工作认真敏感,严格执行财经法律法规。遵守法律政策,对经费的开支要有严格的把关意识,敢于大胆的为领导提出合理化经费意见或建议,控制不合理支出,充分发挥监督和参谋的作用。 三、加强部队货币资金管理,科学规范部队财务管理流程 1、部队各级应当紧紧抓住财经制度三项改革的有利时机,高标准加强对现金、银行账户和收费票据的管理: (1)严格现金的使用规定。 各级要坚决做到:严格按照现金使用范围和结算起点使用现金: 库存现金不得超过核定的限额;不得使用白条、实物、债券、存折代 替现金。各级要重视和加强对本单位和所属单位的现金管理监督检查,完善约束机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严格银行账户的管理。 财务部门要认真宣传账户管理政策,把好开设账户的审批关。要 经常组织账户检查。每次财经检查要把银行账户检查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发现问题要限期整改,必要时应追究单位领导和财务主管的责任。 (3)严格票据的使用和管理。

检察官与辅助人员的职责划分

检察人员分类管理制度之探析 检察人员分类管理制度是我国检察制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人事改革。党的十八界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健全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职业保障制度。简单讲,检察人员分类管理制度,是以检察官专业化为理论基础,核心在于突出检察官的司法属性,维护其独立的司法人格,形成以检察官为核心的权力运行模式和资源分配模式,其最终目的是去除司法人员身份泛化的弊端,实现检察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更好的保证案件质量,维护司法权威。”但是,目前我国除了在上海部分地区试点实施检察人员分类管理改革制度外,大部分地区仍在继续原来的检察人员管理制度。B区检察机关是我国基层检察机关的组成部分,其现行检察人员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具有代表性。笔者结合长期在B区检察院从事检察工作的实践经验,分析实施检察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必要性,以期对推动检察人员分类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有所裨益。 一、我国现行检察人员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以B检察院区为例,我国现存检察人员管理制度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 (一)行政管理色彩严重 1.我国检察机关内部检察人员管理混同,行政管理色彩浓重,检察职能与行政职能不分,检察官和其他行政工作人员一样,采取行政职级管理。一方面,使检察官与行政人员之间的界限模糊,无法突出检察官在检察院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增强检察官的荣誉感、责任心。另一方面,检察制度附属于行政管理制度的现状,强化了上下级之间的服从和依赖,无法凸显检察官的司法属性,使得检察官在行使职权时,难以实现责、权、利相统一,制约着检察权的独立行使,打击检察官工作积极性。 2.地方党政机关干预办案,检察官难以独立行使职权。由于检察院的人事管理权(人员编制、录用任免、工作考核、职务晋升等)、财政经费等均受地方党政机关控制,检察机关与地方党政机关存在依附关系。这种依附关系,一方面,使检察官在办理案件过程中一旦涉及地方利益,往往受到诸多干扰,阻碍司法独立。另一方面,这种依附关系容易助长检察官的“官本位”思想,无法确立检察官的“案本位”思想,不利于提高案件质量和效率。 (二)资源配置不合理 检察院内部资源配置不合理,检察队伍庞大,但办案人员急缺,比例十分不协调。以B区检察院为例,B区检察院除领导外工作人员总数共计93 人,而从事检察业务工作的人员只有48人,所占比例仅为51%。其余部门工作人员(包括政治处、行政科、办公室、研究室、监察科、预防科、法警队、技术科等)占了49%,这一部分人从事检察事务性工作,不属于办案人员。从事检察业务工作的人员中,有部分人员未通过司法考试,不具有办案资格;而从事检察事务性工作的人员中,含有部分具有办案资格的检察官、助理检察官。让没有办案资格的人员从事检察业务工作,让有办案资格的人员从事非业务性工作,都是一种司法资源的浪费,影响了检察权的优化配置,不利于检察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B区检察院没有专门的书记员,办理案件的检察官除了审查案件还要做大量的辅助性、事务性、技术含量底的工作,如:送达告知文书、制作庭审记录、接待当事人、整理卷宗等等,这样的人员配置结构,必然造成办案效率低下,办案质量得不到保证。 (三)职业保障水平低 目前,我国检察机关职业保障现状是:高要求、低回报、同酬、不同工。 1.进入检察系统不仅需要通过公务员考试,往往还需要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和其他行政机关公务员相比,检察系统对任职条件、专业素养要求更高,但是其工资福利、职业保障却和其他公务员一样,甚至不如一些行政机关公务员。检察官工资和其他公务员一样与职级挂钩。实际情况是,检察机关的职级数远远低于同级党政机关,检察管晋升困难重重,使得部分检察官放弃检察事业,投身党政机关,造成检察人员不断流失。 2.同样是检察机关工作人员,不同工作岗位的工作性质、难易程度、责任大小不一样,检察业务

结合实际论述危机处理的原则

结合实际论述危机处理的原则 摘要: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对任何一个社会组织都是个严峻的考验,市场变幻莫测,任何组织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危机时时伴随在组织旁边。近年来,企业品牌危机频频爆发,令人扼腕叹惜!3Q大战、蒙牛诽谤圣元“激素门”事件、金浩茶油致癌物超标事件、真功夫“排骨门”事件、霸王洗发水致癌事件、富士康跳楼事件、美的紫砂煲黑幕、惠普蟑螂门、丰田汽车召回门、双汇“瘦肉精”事件等等……当危机事件出现时,不仅使组织的经济利益蒙受极大损失,而且还可能导致组织声誉和生存环境受到严重损害,并且危及社会、危及公众。因此,作为社会组织中的企业要全面了解有关危机预测和危机处理的基本知识,能够对组织形象受损的原因及其所采取的对策进行分析,减少危机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及时正确地化解危机,创造新的发展机遇。 关键词:公共关系公共关系危机处理企业公共关系 一、第一时间原则(实时)所谓实时,是指迅速了解情况、迅速 做出反应、迅速对外说明;事件发生后的24小时,是处理危机最重要的黄金时间;组织应该掌握第一时间,迅速对事件作出反应;因为最初的24小时是很关键的,一旦人们的认知形成就很难动摇,你是否能控制情况,就在这一天内决定。。危机事件通常都具有突发性、震撼性的特征,来势凶猛,整个事件的过程发展变化迅速,有时甚至无章可循或无先例参考,而且由于信息不畅或不全面,其发展与后果往往带有不确定性,难以预料。鉴于其巨大的破坏性、危害性和负面影响,危机事件一旦发生,时间因素就显得最为关键,组织必须立即在事发现场采取一系列紧急处理手段,及时控制危机事态发展,而且越快越好。应对危机事件初始阶段的应急措施,如果能够做到及时、准确,则民众心理能够得以初步安定,社会秩序也得以初步维持,为争取整个危机事件处理工作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基础。处理迟缓的例子,例如1995年9月30日,东京以北的茨城县东海村一家核原料加工厂发生核物质严重泄漏事故。事故发生后,在该地区居住和工作的439人受到直接辐射。这次事故被确定为自1986年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灾难以来世界上最严重的核故。意外是上午10时35分发生的,但起码过了一个小时,东海村的市长才知道出了事故,而时任日本首相的小渊的办公室到了下午才知道,直到傍晚首相才宣布成立以他自己为首的“对策本部”。此后的12个小时里,东海村周围一片恐慌。到了10月1日早晨,小渊在电视上仍说政府官员还在了解事情的真相。这样迟缓的行动给事故的解决和危害的控制带来极大的被动。同时也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更大损失。 二、行胜于言原则(负责)即使责任不在自己,组织也应该展现善 尽社会责任的良好形象。因为人们感兴趣的往往不是事件本身,而是组织对事件的态度。公开道歉不见得是件坏事,反而更容易得到媒体和公众的谅解。在危机突然降临时,积极的行动要比单纯的广告和宣传手册中的华丽词汇更能够有效的建立起组织的声誉,在当前强调组织责任感的大环境中,仅依靠言辞的承诺,而没有实际的行动,只能招来受众更多的怀疑和谴责。他们的态度,有可能使得组织行为中,哪怕是很小的失误,将组织推向危机的边缘。自吹自擂的宣传方式,早已没有了受众新鲜感,常被他们认为是宣传者在吹嘘自己的优点;事实的经验也经常证明他们感觉的正确,而对宣传缺乏相应的可信度。例如:1982年美国强生公司发生了“泰诺”中毒事件。当时是因有人想讹诈强生制药公司,故意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