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经济中长期增长潜力分析与预测_2008_2020年

中国经济中长期增长潜力分析与预测_2008_2020年

中国经济中长期增长潜力分析与预测_2008_2020年
中国经济中长期增长潜力分析与预测_2008_2020年

中国经济中长期增长潜力分析与

预测:2008~2020年

张延群娄峰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摘要>本文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So low增长模型实证分析1970~ 2007年全要素劳动生产率、资本和劳动力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在对未来影响

经济增长各个因素的趋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进行了分段预

测和情景分析。按照我们的判断,在未来直到2020年,中国经济的年均增长速度

会明显低于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平均增长速度,而且会出现缓慢下降的趋势。在

比较乐观的假设基础上,2008~2020年平均增长速度为7%~8%,在较差的情况

下,只能达到5%~6%。

关键词So low增长模型中国经济增长潜力预测

中图分类号F015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and Forecast on the Potential of

China.s Economic Growth

Abstract:Based o n Cobb-Douglas pro duction functio n w e estim ate the contr-i bution of the to tal facto r productivity(TFP),the capital and the labor to the Ch-i

na.s eco no mic grow th from1970~20071A Solow g row th model is applied to fore-cast the potential growth of the China.s GDP until20201Combined the hypothesis on the potential development of the TFP and the proportion of the investment to the GDP,w e forecast the growth rate of the China.s economic grow th1Scenario analysis is conduc-ted1During2008~2020,the average GDP growth rate will be lower than that of1978~

2007,and the growth rate will gradually decrease as the time being1

Key words:Solow Grow th M odel;Po tential Gr ow th of China.s Economy;

For ecast

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中国经济经历了年均近10%的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以及国家的实力都得到根本性的提高。在未来直到2020年,中国经济能否继续保持如此快速的增长,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长潜力有多大,是经济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都需要考虑的问题。对未来经济增长潜力进行预测,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过去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和动力,只有在

对决定经济高速增长的各个因素做出正确分析后,我们才能对未来的经济发展潜力做出合情合理的预测。在本研究中,我们从经济增长的供给方面出发,以经济学理论中的生产函数为基础,运用计量分析工具,对驱动过去经济增长的各个要素,如全要素劳动生产率、资本存量以及劳动力的贡献做出定量分析,然后对以上各个因素未来的增长进行分析和判断,从而对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做出估计。

一、预测理论和研究方法简介及数据说明

11预测理论和研究方法简介

在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进行预测时,通常采用以下几个步骤:(1)按照经济学理论和历史情况,选择与预测目标相关的几个重要的变量;(2)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刻画变量间的相互影响,并估计各个变量的系数。一些变量的系数值可以由预测者先验地进行设定;(3)在给定外生变量的基础上,对预测目标变量进行预测。

为了保证预测的准确性,通常数据和模型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描述数据生成过程的计量模型是正确的;(2)模型的系数是在正确的模型和数据的基础上,运用正确的估计方法得到的;(3)模型所描述的历史数据的生成过程在未来仍然是有效的,也就是说,估计的系数要具有常数性。模型的设定和估计以及数据的质量,直接决定着预测结果的好坏。

预测又分为长期预测与短期预测,长期预测和短期预测在预测方法上有着根本的区别。短期预测通常是对未来一两年的经济增长进行预测,因为短期经济增长取决于大量的易受外部冲击影响的经济变量,因此需要构建由许多方程组成的大型模型系统。这些模型系统常常由上百个行为方程或等式构成,涉及经济运行的各个方面,以此来刻画各种变化对经济行为的影响。运用这样的大型模型,需要以大量的数据为基础,预测时还需要对许多模型系数进行假设,而这样的假设不可避免地会造成较高的偏误。另外,由于经济结构也在不断变化,因此一般不能运用短期模型来进行长期预测(Per kins和Raw ski,2008)。

长期增长一般不取决于外部的突然冲击或者经济行为的短期改变。长期增长主要由劳动生产率、资本存量以及劳动投入来决定。一些经济学家通过巧妙地构造简单模型系统,对影响经济增长的各个要素做出定量分析,并对这些要素的未来趋势进行分析,这样就可以通过仅仅包含几个方程的模型系统对经济增长做出准确的预测(邹至庄,2005;沈利生,1999)。

在本研究中,由于我们关心的主要是GDP的增长指标,因此完全可以采用后一种简洁模型的方法,对中国经济增长进行长期预测。具体来说,本研究将借鉴著名计量经济学家邹至庄(2005)关于中国经济增长中长期预测的研究方法。首先,我们建立一个罗伯特#索罗(Ro bert So low)所描述的经济增长模型。该模型由四个方程或等式构成。第一个行为方程是描述经济增长的柯布)道格拉斯(Co bb-Doug las)生产函数方程,假定总产出是由供给方面的各个因素决定的,即假定总资本和劳动力通过生产函数来决定总产出,用公式表示如下:

Y t=Ae A t K B t L C t(1)其中,B和C分别表示资本和劳动对产出的弹性,如果B+C=1,就意味着生产函数满足规模报酬不变。参数A可以测度产出随时间而产生的指数变化率,也可以解释为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

模型中的第二个等式描述资本增长,即:K t=K t-1+I t。其中,K t表示t期的资本存量,I t表示t期扣除资本存量的净投资。也可将上式表示为:

K t=(1-d)K t-1+I t(2)这里I t表示t期的总投资,d表示折旧率。

第三个等式描述劳动力的增长,即:

L t=aL t-1(3)这里a表示劳动力的增长率。

第四个等式描述投资的增长情况:

I t=bY t-1(4)

其中,Y t为实际增长率,I t为实际投资,b是一个常数。这一等式表示,在模型中,将t期的实际总投资定义为t-1期实际GDP的一个份额。

在模型的四个方程中,生产函数是最关键的,也是本研究的重点。我们需要通过回归分析的方法来确定生产函数中的各个系数。在进行预测时,先验地给定未来劳动力的增长率a 和未来投资占GDP的份额b,然后就可以在上述模型的基础上进行预测。

21数据说明

1970~1978年不变价(1978年不变价)GDP数据取自于Chow和Li(2002),1979~ 2007年数据按照5中国统计年鉴20086中GDP不变价增长率计算得到。劳动力数据取自于各年份统计年鉴中的从业人员数。资本存量数据没有直接可用的统计数据,需要我们自己估算。

我们利用邹至庄(2005)使用的以1978年价格计算的不变价资本存量为估算的基点。由于邹至庄(2005)的数据截止到1998年,所以需要将这一数据序列延长到模型估计所需要的2007年。具体的估算方法是:首先根据5中国统计年鉴20086中1978~2007年的现价资本形成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计算以1978年价格计算的不变价资本形成总额;然后,以邹至庄(2005)的1978年资本存量为基点,按照永续盘存法的计算公式即K t=

1-d K t-1+I t,计算出1979~2007年的不变价资本存量数据。公式中K t为t期的资本存量,I t为t期的资本形成总额,d为折旧系数,本文中d=0104。

二、模型估计结果以及预测的情景分析

我们利用1970~2007年的年度数据,用一阶自回归模型估计方程(1),得到下面的估计结果:

L YL=-1186+01033T+0153L K L+[A R(1)=0152]

(-1517)(418)(517)(415)(5) R2=01998D W=1128

其中,L YL和LK L分别为不变价的取过对数的从业人员的人均GDP和人均资本存量,也就是说,假设规模报酬不变。T为趋势变量,1978年以前为0,1979年为1,以后每年增加1,即假定在1978年之前,全要素劳动生产率的年增长率为0。估计系数下面括号中的数字为t-检验值。估计的结果可以解释为,在样本期,即1970~2007年,全要素劳动生产率

平均每年增长313%,资本和劳动力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0153和0147。

在利用方程(2)、(3)、(4)和(5)做预测时,我们假设2008~2020年劳动力的年均增长率为019%,折旧率仍为4%。对于预测所需要的未来投资率以及全要素劳动生产率,在基准模型中我们做出如下假设:在2008~2010年和2011~2015年这两个阶段,假设投资占上一年GDP的比重为2005~2007年相应值的平均值,在2016~2020年这一阶段,为平均值减去5个百分点。由于2005~2007年投资占GDP的比重高达48%,我们认为这一投资增长速度不可持续,因此假设这一比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减少。在稍后的情景分析中,对投资占GDP比重所做的假设也是基于同样的判断。再假设全要素劳动生产率(TFP)的年增长率在2008~2010年和2011~2015年这两个阶段为313%,即等于1978~2007年的平均值,在2016~2020这一阶段为1978~2007年的平均水平的90%。我们还在这一基准预测假设之外,对未来经济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出两种情景分析。具体来讲,情形1:假设全要素劳动生产率增长在2008~2010年、2011~2015年以及2016~2020年这三个阶段分别为313%、313%的90%以及313%的80%,投资占上一年GDP的比重在2008~2015年与2005~2007年相应值的平均值相同,在2016~2020年这一阶段,为平均值减去10个百分点。情形2:对全要素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假设与情形1相同,投资占上一年GDP的比重在2008~2010年与2005~2007年相应值的平均值相同,在2011~2015年这一阶段,为平均值减去10个百分点,在2016~2020年为平均值减去20个百分点。在这样的假设之下,我们得到表1所示的预测结果。

表1基准模型预测结果以及情景分析

预测期间GDP平均

增长率%

期末GD P值

(亿元)

T F P增长率

(%)

投资占上年

G DP比重

基准模型情形1情形22008~2010年812692741293130148 2011~2015年813102955183130148 2016~2020年617142249143100143 2008~2010年812692741293130148 2011~2015年713983101263100148 2016~2020年514128105142170138 2008~2010年812692741293130148 2011~2015年612936421203100138 2016~2020年415116952142170128

注:期末GDP值为1978年不变价。

三、预测结果分析

11对长期预测假设条件的几点说明

考虑到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以及中国自身在未来发展阶段面临着非常不同于既往阶段

的特殊情况,以往数据所描述和反映的规律,在将来会发生不可忽视的改变。基于这种认识,结合对近期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数据的感受,我们在利用模型进行预测时做出以下假定。

(1)全要素劳动生产率有缓慢递减的趋势。

第一,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是在后发达国家向发达国家的追赶中实现的。对于发展中国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主要取决于这个国家能够以何种速度采用现有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并由此具有追赶优势。国际经验表明,如果发展中国家能够利用追赶者的优势,就有机会得到加速发展(Perkins和Rawski,2008)。不仅中国的情况如此,其他追赶型国家,如日本、韩国等国家也如此。在向发达国家追赶的过程中,这些国家都出现了劳动生产率对经济增长产生较大贡献的阶段,但是,随着这些国家人均GDP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渐缩小,这种追赶动力效果逐渐减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中劳动生产率的快速提升,一方面来自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在向世界先进生产力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追赶效应,另一方面也来自于中国自身实施的改革开放政策所带来的对劳动生产力的极大解放,并由此而释放出来的对提升劳动生产率的积极效应。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由政策的改善而释放出来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政策效应也有逐步减慢的趋势。

第二,从国际经验看,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等与中国内地经济相似的经济体都经历了由长达二三十年的高速增长到经济增长减缓的阶段。日本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直到70年代初保持了近20年的快速增长时期,首先是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带动资本形成的快速增长,劳动生产率的快速增长为有利润的投资创造了机会,使得投资者有很强的投资意愿。但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首先是劳动生产率的减速,而不是资本形成的减速,导致经济增长在这一时期出现突然减速。韩国和台湾地区的情况也类似,都是在追赶效应的驱动下,劳动生产率出现飞跃,从而带动资本存量的快速增长,当人均GDP达到一定水平后,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的趋势不再持续,从而引起经济由近20年的快速增长转向较平缓的增长,而且较慢增长的情况一直持续到现在。但与日本不同的是,韩国和台湾地区这两个经济体的增长速度是逐渐放慢的。

第三,投资的快速增长与劳动生产率的上升是相互联系的。中国的改革开放使得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反过来又导致资本形成达到较高的水平。这与日本的经验相似。反过来,全要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又与投资水平和资本存量的水平有关,投资和资本存量的快速增长使得发展中国家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来快速提高生产率成为可能。

由于中国投资率一直保持着很高的水平,由投资高增长而引起的资本存量的快速增长又会使劳动生产率保持较快增长。在分析未来影响劳动生产率增长的积极和消极因素的基础上,我们的总体判断是,在2008~2015年,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会保持每年增长313%左右,即保持1970~2007年的平均水平,而在2016~2020年,生产率的增长率会出现缓慢的下降。在基准模型中,我们假定在这一时期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为313%的90%。

(2)与全要素劳动生产率递减相一致,我们假定投资率也有缓慢递减的趋势。

第一,虽然近几年中国吸引了大量的国外投资,但从总体上看,投资的来源主要还是国内的储蓄,因此未来10年国内的储蓄水平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投资和资本存量的增长速度。储蓄有三个来源,即居民储蓄、企业储蓄和政府储蓄。居民储蓄占总储蓄的比重超过一半。目前来说,居民储蓄的主要目的是将储蓄用于退休养老、医疗以及其他方面的不备之

需。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政府还缺少财力来建立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大多数居民仍然需要靠自己的储蓄支付医疗和退休后的开支。因此,这种高水平储蓄率的趋势在未来10年仍将延续。

第二,长期以来我们的经济发展始终(或基本上)维持着以增量投入实现规模扩张的模式,在目前中国经济发展阶段这种模式有其必然性。郑玉歆(2007)指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经济上最根本的差距在于资产存量方面。发达国家是存量大国,而发展中国家是存量小国。如2005年美国的固定资产为372506亿美元,中国2005年的固定资产存量在360000亿元~720000亿元之间,人均固定资产约在2177万元~5154万元之间。如果按均值4115万元计算,美国人均固定资产约为中国的23倍。显然,中国要赶上发达国家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资本积累过程,才可能在总体上实现产业技术由劳动密集型为主向资本密集型为主转变。粗放增长阶段是无法避免的,而且是转变增长方式的前提。考虑到资源禀赋情况,中国的资本积累有一个持续、较高的速度是合乎逻辑的。

第三,单纯依靠投资的高速增长拉动经济发展长期来说是不可持续的。中国经济的发展道路,事实上是一种压缩性的赶超。我们以较短的时间代价,以奔跑的速度走过了西方工业国家曾经花费很长时间走完的路程,因此必定要支付更高的成本。我们在这些年的发展过程中,一直渴望着不再走西方发达国家/先污染、再治理0的悲惨道路。但是事实不容乐观,我们在发展中所付出的代价,特别是环境代价,绝不亚于历史上西方国家所走过的弯路,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此外,我们在经济发展中不可能获得/无穷0的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0的资源。由于资源的约束与限制,在一段时期之后,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必定会有所下降。

(3)关于劳动力的增长速度。在我们所参考的文献中,对劳动力增长速度的假设在019%~111%之间。在我们的模型中,假设每年从业人员增长速度为019%,然后对增长速度111%做情景分析,发现无论设定为019%还是111%,对预测的结果都没有明显的影响。

(4)关于情景分析中所做假定的说明。总体来说,我们认为在基准模型中所做的假设是比较乐观的,因此在两个情景分析模型中,我们假设全要素劳动生产率会比较早地出现下降,而且投资占GDP的比重下降的幅度增大。通过情景分析我们看到,投资占GDP比重的较大幅度下降以及T FP增长率的逐渐放缓,都使预测值相对基准模型的预测值出现明显的减少,而情景分析中所做的假设,特别是对T FP增长率所做的假设,在未来的经济运行中是很有可能出现的。因此,基准模型所预测的增长率应当理解为是对未来的一个比较乐观的估计。在最近的五年时间里,国外需求成为中国投资高速增长的一个重要驱动力量,在未来一段时间,特别是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和国际的经济增长都面临着极大的不确定性,如果在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经济受全球需求减少的影响而出现投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如我们在情景分析2中所做的假设那样,投资占上一年GDP的比重比基准模型中所做的假设较早地、程度较深地出现下降,那么2010~2020年平均的经济增长率有可能只能达到5%~6%,这样的增长速度会大大低于最近五年的增长速度,也低于改革开放以来近30年的平均增长速度。对于可能的经济增长速度下降而引起的就业和收入增长速度下降等社会问题,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21与现有文献的比较

已有一些学者对中国经济长期增长潜力进行了预测。Chow和Li(2002)利用中国

1952~1998年(排除1958~1969年不正常时期)的劳动力、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数据,通过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估计中国经济增长,并在此基础上,在假设未来全要素生产率保持目前水平、目前水平的一半以及0的情况下,分别预测1999~2010年的中国经济增长。主要结论有:(1)1978~1998年,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216%左右;(2)改革开放后,1978~1998年,资本积累、技术进步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其中,资本积累因素占经济增长的54%,技术进步因素占32%,劳动力因素占13%。(3)未来的12年,即1999~2010年,若全要素生产率保持不变,则中国经济年增长率约为817%;若全要素生产率降低一半,则中国经济年增长率约为619%;若全要素生产率降低为0,则中国经济年增长率约为511%。

Wang等人(2007)根据1953~2005年宏观经济数据,在卢卡斯增长模型的基础上,增加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技术革新、市场化、城市化、外商投资、对外贸易、基础设施、政府管理费用等因素,构建四类卢卡斯扩展增长模型,并且分为1953~1978年、1979~1988年、1989~1998年和1999~2005年四个区间,实证分析了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众多潜在因素,并在此基础上预测未来直至2020年的中国经济增长。结论如下:(1)实证表明,在1978~2005年间,全要素生产率每年增长3~4个百分点。其中,整个改革开放期间的市场化和城市化因素贡献了115~117个百分点,这主要通过改进要素配置使得全要素生产率得以提高;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国际贸易和外国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贡献了110~113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改善的外部性贡献了约113个百分点;研究开发费用的增加和人力资本的溢出效应在20世纪80年代共同贡献了018个百分点,90年代贡献了110个百分点,近年来贡献了113个百分点,这也显示出技术进步的增长趋势。(2)全要素生产率的两个显著负影响因素,一个是不断增加的政府管理费用,另一个是结构偏差,例如GDP中最终消费的持续下降,最近几年开始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3)政府管理费用和最终消费是影响未来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按照当前的政府管理费用不断上升和最终消费不断下降的发展趋势预测,2006~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将会在718%左右,然后在2011~2020年下降到519%的平均水平,自1978年以来的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态势将在2020年结束。然而,若通过政府改革提高政府管理效率,通过改善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制度和收入分配公平性等促进国内消费,那么,2006~2010年和2011~2020年期间,中国经济增长率均可保持在9%的水平上,并且可以期望中国经济在未来较长时期间持续、平稳、快速增长。

H olz(2006)根据1978~2003年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通过比较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过程与美国、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经济的早期发展过程,利用外推法,预测未来至2025年的中国经济增长。主要结论如下:(1)中国经济的规模,用购买力来衡量,将在5年内即2010年超过美国。尽管中国一些沿海城市,尤其是发展最快的5个省市,中国人均GDP可能会在未来10~20年超过美国,但是总体来说,中国人均GDP超过美国将需要20~50年,甚至更长时间。(2)中短期内,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是必然的,2005~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将保持在7%~9%之间。

Perkins和Raw ski(2008)根据1952~2005年数据,在传统的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基础上,增加生产率时间趋势项,实证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及各影响因素,并根据模型预测在2006~2015年这10年内,中国经济仍将继续沿着快速增长的路径发展,预测GDP年均增长率在6%~8%之间。

为清楚起见,我们将以上文献中的预测结果和我们的预测结果归纳在表2中。

表2不同模型的预测结果

Chow和L i(2002)1999~2010年

T F P=216%时

增长817%

1999~2010年

T F P=113%时

增长619%

1999~2010年

T F P=0时

增长511%

W ang等(2007)

2006~2010年

增长718%或9%

2011~2020年

增长519%或9%

Ho lz(2006)2005~2015年增长7%~9%

Per kins和Rawski(2008)2006~2015年增长6%~8%

本文的模型2008~2010年

812%

2011~2015年

增长813%

2016~2020年

增长617%

以上提到的文献基本上都采取了从经济增长供给方面的因素来分析未来中国中长期增长趋势的分析框架,Wang等(2007)预测2011~2020年经济增长速度与2006~2010年相比会出现下降的趋势,在这一点上与我们的判断类似。以上文献对中国未来直到2015或2020年的增长速度的预测,基本上集中在7%~9%之间。按照我们基准模型的预测,2008~ 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大概在7%~8%之间,与以上文献中的估计相差不远。

预测理论告诉我们,解释变量的预测值与样本均值越接近,预测的误差就会越小,因此,为了得到较好的预测精度,应当尽量使用最新的数据进行模型估计。我们的模型估计利用了最新发表的数据,即1970~2007年的年度数据。另外,好的预测模型应当是个结构稳定的模型,我们对模型系数的常数性也进行了检验。合理的经济模型能够在理论上指导我们进行预测,在我们构建的模型基础上,能够将影响经济增长的各个因素分别加以考虑,在对各个要素进行分析并做出假设的基础上得到预测的结果。此外,我们还对未来中期(未来5年)和长期(未来10年)经济增长趋势,通过分段假设和情景分析做出更加细致的分析,对未来较乐观的局面以及可能出现的较差的情形分别做出估计和预测。因此,通过这样的研究,我们更加清晰地描述了未来中长期经济增长可能出现的情形。

四、结论综述

按照模型的估计结果,1970~2007年全要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每年313个百分点左右,资本存量和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153和0147。在这一点上,我们的研究与其他现有研究类似。在之后的13年中(2008~2020年),中国经济能否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还主要取决于这两个重要因素,即全要素劳动生产率对经济的贡献能否保持现有水平和投资率能否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这就需要对影响劳动生产率和投资增长率的各个因素做出分析。

从影响中国投资的最重要的几个因素来看,中国仍然保持较高的储蓄率,而且影响高储蓄率的因素,如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劳动者收入在社会分配中的比例过低等因素还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存在。另一方面,我们认为,由于投资快速增长而拉动总体经济保持两位数增长的情形也不可能长期持续下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国高投资增长是与全要素劳动生产率的快速提高直接相关的,劳动生产率的快速提高,使得投资的收益率保持较高的水平,而较高的投资收益率,又是投资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并带动经济较快发展的动力。随着改

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中国经济实力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在逐步缩小,中国也很可能经历其他追赶型国家如日本、韩国等所经历的发展轨迹,即投资增长率和全要素劳动生产率都会出现缓慢下降。

其他经济体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如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在历史上都曾经历过二三十年的平均增长速度高于8%的快速经济增长。日本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出现的经济高速增长在70年代初戛然而止,韩国和台湾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也在90年代开始持续降低,并一直停留在较低速度的增长阶段,没有再一次回到过去的高速增长轨道。当这些经济体增长速度明显下滑时,一个共同点是,这些经济体的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GDP非常相似,都达到13000美元左右(Perkins和Raw ski,2008)。中国在2005年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GDP为6600美元左右,按照人均GDP平均每年增长7%计算,到2015年左右,中国人均GDP就将达到13000美元。如果这样的规律同样适用于中国的话,未来直到2020年,中国劳动生产率继续保持313%的增长将是非常困难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对未来劳动生产率的假定以及由此所估计出来的未来经济增长速度是比较乐观的。

中国目前存在着许多使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有利因素,比如,中国劳动力具有较高的教育水平,中国稳定的政治环境以及以发展生产力为导向的政策,中国在未来比较长的一个时期仍将保持较高的储蓄率和较高的投资增长率,等等。如果未来中国能够通过深化金融体制以及国有企业所有制的改革,使现有的生产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中国还是有可能在未来一段时期继续保持较高的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的。但是,可以预见,在中国人均GDP达到一定水平后,生产率以及投资和资本存量的增长速度必然会有所放慢,我们预测,在2016~ 2020年平均增长速度会在6%~7%,这样的预测结果还是建立在对投资增长率和劳动生产率较乐观的假定之上的,因此我们认为,在未来直到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会出现下降的趋势。由于中国经济总量巨大,地区间发展不均衡,因此不太会像日本那样突然减速,而是会呈现逐步下降的局面。但是,无论如何,我们不应当预期未来中国经济还能像过去30年一样,继续以年均916%的速度向前发展,对此我们应当有清醒的认识。

参考文献

[1]沈利生:5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变动趋势估计6[J],5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61999年第12期。

[2]郑玉歆:5全要素生产率的再认识)))用T FP分析经济增长质量存在的若干局限6[J],5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62007年第9期。

[3]邹至庄:5中国经济转型6[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Chow G1C1and K1L i,2002,China.s Economic Gr ow th:1952~2010[J],Economic Dev elo 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V ol151(1),247~2561

[5]W ang Xiaolu,G ang Fan and Peng L iu,2007,Patter n and S ustainability of China tow ar ds2020 [R],CERD I Wo rking P aper,htt p://w ww1cer di1or g/colloque/CH IN E2007/papier/FanGang_alii1pdf1

[6]Ho lz C1A1,2006,China.s Economic Gr ow th1978~2025:W hat W e K now T oday about China.s Economic Grow th T omor r ow[R],SSR N R esear ch P aper,htt p://ssrn1com/abstr act=7560441

[7]Per kins,D1H1and E1Rawski,2008,For ecasting China.s Economic Gr owth to2025,in Lo ren Br andt and T homas G1Raw ski,eds1,China.s Gr eat Economic T r ansf or mation[M],Cambridg e U niv ers-i t y Pr ess1

(责任编辑:彭战;校对:曹宇)

浅谈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形势

浅谈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形势 崔宝林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家经济实力大幅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迎来改革开放的第三十三个年头之际,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也抱有足够的信心和满心的期待。 下面浅谈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形势的个人见解。 我们国家在过去几十年经济的快速增长时期,主要是依靠投资带动。而这种集中于基础设施、机器设备和厂房等方面的资本投入,不仅获得了相应的回报,同时也得到了市场认可。在参与全球贸易分工过程中,随着产业的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劳动力和劳动技能的持续提高,也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经济发展呈现的是资本投入与GDP产出同步增加的现状,而没有出现资本投资的边际收益递减的效应。因此我们不需过于担心世界经济放缓和外贸出口的下降会对中国GDP增长产生太大影响。 虽然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GDP总量约6万亿美元,美国约为15万亿,但人均水平仅相当于美国的十一分之一。主要因为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在延续“黄金发展期”态势的同时,也面临诸多矛盾的凸显、各种挑战日趋严峻的态势,社会、经济的整体转轨正在经受历史性的考验的缘故。 尽管如此,中国经济的增长势头并没有改变。目前正处于调整和改革期,虽然增速出现一定幅度回落,但也只是经济增速的短期回落,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进入了新的衰退阶段。而且目前中国经济发展已

经表现出积极向好的变化: 首先,挤出了“泡沫”,缓解了通胀压力。制造业购进价格指数显示,上游产品价格涨势明显减缓。从目前来看,一些行业产品价格回落到较低水平,影响了企业的正常效益,对此企业要引起自身发展的关注点,不可以盲目扩张的方式获取利益。 其次,结构向优化改善方向发展。从PMI来看,当前第三产业发展好于第二产业。今年以来,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保持在较高水平,与去年同期相差不大,发展较为稳健。在第二产业当中,制造业发展势头好于采掘业。而在制造业领域,装备制造业又好于基础原材料加工业。1-5月份,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PMI平均为55.7%,明显高于钢铁、有色、化工等行业,这些行业PMI平均为48.9%-52%之间。这些方面反映出,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都在不断优化,不断改善。 第三,就业保持稳定增长。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自3月份以来,一直保持在50%以上,5月份为50.5%;非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自年初以来稳定地保持在50%以上。两组数据均显示出就业保持稳定增长,有利于提高公民收入、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使经济发展保持稳定增长动力。 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由于经济增速回落、结构调整,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经济增长基础尚需巩固。另一个方面是小企业发展困难增加。小企业受政策利好带动,年初曾出现短暂回升,最近三月持续回落,反映小企业在经济增速回落过程中,受到的影响更为显著。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论文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由企稳回升走向全面恢复的关键阶段,应努力保持来之不易的经济成果,妥善处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与困难,为下一阶段经济平稳运行打好基础。宏观调控应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一、国民经济全面恢复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1.消费增长保持稳定 (1)推动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政策因素将继续成为支持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二季度家电、汽车、节能产品消费政策将继续完善,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收入的措施将进一步落实,“万村千乡”和“双百”工程建设将深入推进,政策对消费的推动作用依然较强。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将提高社会消费意愿。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同比增长9.2%,比上年同期加快0.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同比增长7.5%。根据一季度人民银行储户问卷调查,城镇居民判断收入增加的占比从2009年二季度的12.6%回升到2010年一季度的21.3%,实际收入与收入预期的改善将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与意愿。三是世博会召开刺激消费增长。二季度世博会在上海举行,届时周边地区旅游、会展等生活性与生产性服务消费将大幅增加。四是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将促使消费名义增速走高。2009年二季度CPI同比负增长1.3%,而今年二季度CPI呈明显上行趋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将提高。 (2)抑制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国家近期连续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在二季度显现,与住房相关的家具、建材消费增长将趋缓。而且,前期房价涨幅过大,对已买房居民下一阶段的其他消费形成一定制约。二是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将减少当地居民收入,降低居民生活水平,导致局部地区消费能力下降。三是近期粮食、蔬菜、水果价格涨幅较高,成品油价格调整,不利于居民实际购买能力提高。 总体而言,消费需求将保持稳定,初步预计,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9%。 2.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一是翘尾因素提高二季度物价涨幅。经计算,二季度CPI翘尾因素为1.6个百分点,PPI为4.4个百分点,分别处于全年翘尾值次高和最高水平,即使不考虑新涨价因素,二季度CPI与PPI也将呈现一定幅度上升。二是输入型物价上涨动力增强。世界经济复苏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国

解析中国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因

解析中国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因 摘要:文章拟以新的视角对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因作出诠释。通过分析得出有三大有利因素支撑着中国经济新一轮的发展:一是要素禀赋的改善有利于形成新的国际分工格局;二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点孕育着新的增长潜力;三是“巨国经济”优势的显现带来强有力的规模效应和竞争效应。 关键词:要素禀赋; 发展阶段性; “巨国经济” 1978年至2010年,中国经济以年均9.8%的速度高速增长,这得益于发展初期的“人口红利”和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全球化红利”以及我国市场化改革形成的“制度红利”。但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经济低迷,债务风险阴霾重重,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乘势抬头,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面临严峻挑战,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十分突出。然而,“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一、要素禀赋的改善,有利于形成新型的国际分工格局 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据世行估计,过去30年,“人口红利”的结构性优势对中国经济高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30%以上。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利用“人口红利”推动经济发展,必然造成在国际分工中处在不利的“外围”地位。 “人口红利”的优势日趋减弱。20世纪80年代我国对外贸易中,因没有科技、先进管理模式等方面的“竞争优势”,只能借助“人口红利”的优势,利用充裕便宜的劳动力要素禀赋参与全球分工链条,实行比较优势战略。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出现产业国际转移高潮,我国吸纳了大量的外来低端制造业,每年多至2000万人的农村劳动力被整合到这一体系中,使得中国强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得以发挥,中国对外贸易开始以远高于全球水平的速度增长。以出口为例,从1998年至今的年均增速达到23%,几乎每3年就翻一番。但国际贸易理论和实践证明,发展中国家按照比较优势生产并出口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虽能获得利益,但贸易结构不稳定,处于不利地位,会落入“比较利益陷阱”。若长期执行单纯的比较优势战略,会造成一国的产业结构不能得到升级,会固化原有产业分工,导致一个经济体在低端产业上实现专业化,这意味着自由贸易带来暂时繁荣的同时又损害了经济长期发展的潜力。毋庸质疑,过去30多年我国比较优势战略是成功的,但在取得经济剩余的同时,也出现贸易条件恶化、贫困化增长局面。 人才队伍和科技创新大幅提升。我国制定颁发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提高教

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和问题

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和问题 2011-05-11 09:40:08 郭树清 演讲者简介:郭树清,男,生于1956年8月,内蒙古人,博士研究生、研究员。原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现任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伦敦皇家国际关系学院是世界上久负盛名的政策智库。我和这里的学者20 多年前就有过交流,但是来到总部还是第一次。今天想和大家讨论的题目是中国经济的实际规模、结构及未来发展的前景。具体分为四个部分,首先让我们从一个最有争议的问题说起。 一、中国的消费不足吗? 通常认为,中国国内消费是不足的,而且这是导致全球经济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的储蓄率无疑是很高的,但是,消费确实不足吗?实际上,中国的消费,无论是规模还是增长速度,在世界上都是非常罕见的。 从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来看,食品、饮料、衣着、住房、交通、通讯及其他日用品的消费增长,中国肯定名列前茅。即使从奢侈品销售来看,英国的名牌服装、意大利的高档皮鞋、法国的红葡萄酒、全世界的珠宝黄金,如果加上旅游购物,中国差不多都是第一或第二的进口国。另一个引人注目的标志是,中国从2009年开始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2010年上半年的汽车销售又比上年同期增长40%左右。 在过去5年(2004-2009)里,中国不少商品和服务的消费增长都是世界名列前茅的。根据统计资料,洗衣机销售量平均每年增长15.7%,电冰箱平均增长14.5%,吸尘器增长16.6%,移动电话增长17.4%,小汽车增长34.7%,旅客运输量增长11%,互联网上网人数增长32.5%,在校大学生人数增长16.2%(2001-2009年数字)。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中国居民的消费水平提升,差不多也是世界上最快的。根据统计局的数字,2009年的居民消费额是9142元,按不变价计算

中国经济增长潜力与经济增长前景分析

中国经济增长潜力与经济增长前景分析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现在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重要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各种经济社会矛盾凸现期。如果能够抓住机遇,克服前进中的困难,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那么,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就会上一个新的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就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首先分析中国当前的经济增长和结构的特点,清楚地了解在全球化背景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经济增长将要或可能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然后,在此基础上科学地分析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并明确确保良好前景实现的前提和条件,以规避经济增长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一、中国经济增长和结构 (一)经济快速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综合同力大大增强,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2004年中国的GDP达到136515亿元,1978-2004年GDP增长了9.29倍,年均增速达到9.38%。2001-2004年,GDP年均增长8.65%,增速高于“九五”期间年均8.3%的水平,且经济增速逐年加快。2003年中国经济实力居世界第7位,人均GDP 已超过1100美元,自2000年起已进入中低收入国家的行列(见表1)。 表1中国经济发展和结构变化 注:其中最终消费和投资的增长率均按当年价格计算;2004年数据源自《中华人民共和国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汁公报》,其中进出口数据均按2003年的平均汇价8.2770折合成人民币。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统计摘要(2005)》。 资本积累、劳动力投入的增长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是经济增长的三大源泉。对于经济增长源泉的分析,既有利于认识过去经济增长的质量,又能为分析未来中同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可能性提供一个框架。表2给出了按照索洛“增长的核算”分析方法测算得出的过去20多年中国经济增长源泉的结果。 表2 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 注:(1)GDP的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的1978年价格的GDP数据。(2)1997年以前的资本的数据来自翟凡(1998),1997年以后的数据为作者更新的数据,即上一年的资本存量减去折旧加上上一年的固定资本形成(用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平减)等于本年的资本存量。(3)劳动力的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的就业人数。(4)TFP根据索洛的增长核算的公式,TFP=GDP的增长率-α×资本的增长率-(1-α)×劳动力的增长率,α为资本产出弹性。在此我们选用的资本产出弹性为0.6。 从表2可以看出,过去的25年中,中国经济增长最大的推动力量是资本的快速积累。1978-2003年资本平均增长速度为9.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63.2%,导致GDP 年均增长近6个百分点。而且还可以看出各个时期资本的增长速度都较快,始终是经济增长的最大的贡献者。相对于资本来说,劳动力数量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逐渐减弱的,90年代以后,劳动力的增速明显放慢,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开始下降到10%以下。TFP的增长成为继资本之后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因素,虽然部分时期较低,但整体来看TPP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仍基本接近30%。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分析报告

当前我国形势经济分析 一、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 1.GDP增速持续回落 从2011年开始,我国GDP增速一直处于回落当中,今年第一季度,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885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7%,增速比去年四季度和去年全年分别回落0.2和0.1个百分点,但高于今年7.5%的预期目标。 2.三大产业增速明显放缓 不管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还是第三产业的增速,都明显放缓,从2011年年末开始,就呈现出这样一个趋势。 3.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缓慢 固定资产投资(所谓中国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概括为投资拉动的模式)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指标,从2011年年末开始,在过去一年当中,其增速也呈现回落状态。尽管中央政府已经允许地方政府和铁道部加大基础设施支出,但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仍有所下降。 4.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改善幅度较小 据中国市场学会统计,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尽管有所提高,但幅度较小。从整个消费形势来看,尽管有小幅度回升,但从整体上说,还没有真正好起来。餐饮、烟酒消费,在中央八项规定的影响之下,其下滑速度是非常快的。 5.外贸出口回升势头不强劲

对外贸易继续延续了上年底企稳回升态势,出现了少许的回升势头,这主要得益于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经济的温和复苏,但是回升幅度和规模都很小。 6.财政收入增速下滑 财政收入是目前特别抢眼的一个经济因素。财政收入的增速,不仅与往年相比持续回落,而且已经低于GDP的增幅,甚至低于今年预算的增幅,就目前的运行情况来看,今年的财政收入形势将很不乐观。 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世界银行下调我国经济预期 在这样一种出现剧烈变化的经济走势面前,特别在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的宏观经济指标发布之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已经先后陆续下调了对于今年中国经济的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在2013年5月29日把中国2013年的增速调整为7.75%,而在此之前,其曾经预言过中国今年的GDP增速是8%;世界银行则于2013年4月15日将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下调到8.3%(原来预期是8.4%);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于2013年5月29日将中国GDP增速大幅下调至7.8%,而此前在三月份的预期是8.5%。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称,内需疲软和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为调降中国经济增速的主要原因,预计随着信贷规模扩张和政府刺激政策的出台,2014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达到8.4%。 二、对中国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来源:宣讲家网站报告发布时间:2011-03-15 03:12 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 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我国的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国际金融危机以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是下降了而是上升了。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全世界经济、政治格局重新洗牌,中国要集中精力把经济发展好,把社会建设好,进一步在国际舞台上寻找更大的发展机会。 现在我们到美国或欧洲去考察,会发现和30年前大不一样,和10年前都大不一样。我们到法国凡尔赛宫都有中文说明书, 10年前就没有,这说明中国到国外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特别是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在发展,中国的各种文化、政治、经济的交流也在加强,中国到国外去的人越来越多。外国人也要为中国服务,重要的旅游景点、场所都要补上中文说明书,他们欢迎我们去学习、考察,说明中国的力量越来越大。 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提供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国际经济格局、政治格局在调整,中国应该在这个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中抓住机会,有所作为。一是2010年我们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虽然人均GDP还很少,撵上美国还要好多年的历史。但是总的GDP能在全世界由过去的几十位上升到世界第二,这本身就是一件很大的事件。中国的地位也在上升,政治、经济、文化地位都在上升,给我们提供了大的机会。二是西方强势国家现在面临大的挑战,进入缓慢发展时期,这也给我们提供了发展机遇。三是亚非拉国家、非洲的发展中国家非常希望跟中国建立友好的关系,这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长远稳定,包括我们和这些国家进行资源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也创造一个好的条件,为我们争夺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战略空间。四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很深远,整个全球经济出现大调整,围绕着市场、

国内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2019年国内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2018年国家步调: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质量效益稳步提升,人民生活持续改善,保持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1、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宏观经济预测分析小组日前发布2018、2019年我国宏观经济主要指标分析预测。预计2018年我国GDP增速为6.6%,2019年GDP增速为6.3%。 2、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12月29日发布报告预测称,基准情景下,2019年CPI 增长1.8%,PPI增长1.6%,实际感观今年所有物价上浮10-20%左右; 3、由于国际形势严峻,外贸遭受严寒,汽车工业发展滞后,销售受到强烈打压,全国大部分汽车制造厂商都有减员现象出现,今年的第二产业受到的冲击非常大; 4、近几年,由于全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政府对农业提倡规模化、成片化、地方优质经济作物并结合互联网+的发展有一定成效,但是未能有效支撑中国的庞大经济体,第一产业未来还有一定发展潜力可挖; 5、中国建设、中国重汽、中国制造的过度还需要漫长的时间,由于技术含量较低,淘汰大量加工企业的同时,产生技术性、创造

性、科学性企业需要漫长的时间; 6、基建拉动内需的办法逐渐突显颓势,中国的大型基建项目逐渐外移的同时,收益周期较长,导致目前对国内经济的增长贡献较小; 7、货币政策逐渐放宽,特别是针对中小企业,但是货币的流向还是向房地产流入,导致银行的大量资金最终还是在房地产业,预计未来中国房地产还有5-10年红利,西部地区周期可能会长一点; 8、税收问题逐渐突显,中小企业难以承担目前人力、社会福利、税收等成本,很对企业都被拖死;后续需要大量改善企业竞争力,加大核心成本的投入,提升利润空间;改变企业技术、科技、创新含量,减少人工、税收等成本; 9、就业问题,失业人口的增加影响社会稳定与治安,政府一直对目前就业问题比较重视,但是由于社会发展,人员年龄结构的变化,每年公布的新增就业人口保持在1300万左右,但是由于人工成本和生活成本的增加,人员的就业问题已经开始突显,后续农业可能会作为就业发展的突破口; 10、老年化问题开始呈现

浅谈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所需面对的问题

浅谈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所需面对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然而,不可忽视的是随之而来的一系列等待处理的问题: 1、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问题 过去我国长期实行的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靠消耗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拉动经济增长。再加上在发展过程中,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浪费现象普遍存在。因此时至今日,资源浪费和环境恶化问题也接踵而来。很多地方都因为环境问题而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当我们在强调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应注重社会和环境效益,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制造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的格局没有根本性转变。 3、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改革开放后, 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呈现出不断加剧的局面。城乡收入差距逐年扩大,调查显示中国农业从业者的收入增幅一直在下降,粮食产品价格下降,即使收成增产了,但收入却不见增加,地方政府对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远远大于对农业的关注。另外,行业收入差距的扩大,贫富差距问题的深化,造成的社会分配不公平现象的剧增,也令社会不稳定的因素有所增加。除此之外,我国东中西部发展差距也较大。 4、就业和失业问题 中国是个经济大国,同时也是个人口大国。虽然我国GDP水平已达世界前列,但人均GDP 水平在世界上始终居于落后位置。就业问题也一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受人民币升值,取消出口退税与实行紧缩货币政策的负面效应影响,沿海地区大量出口企业倒闭,金融危机爆发后情势进一步恶化。企业用工需求急剧下滑、现有就业岗位流失严重,失业数量骤增。再加上近年来高校扩招,大学生数目激增,求职者供过于求的现象,致使我国的就业问题进一步恶化。除此之外,我国人才和劳动力市场不规范,以及我国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相对滞后,这都加大了我国的就业压力。 这些都是中国发展壮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只有正确处理好这些问题,我国经济才可以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然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同样存在着不少隐患: 1、通货膨胀压力明显偏大 目前,中国CPI涨幅虽有所回落但仍在上涨,而工业品出厂价格处于历史高位,价格上涨的压力尚未根本缓解。同时,一些地区和行业增长速度出现回落,

中国经济增长的_尾效_分析_薛俊波

第30卷第9期财经研究Vol.30No.9 2004年9月Journa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Sep.2004 中国经济增长的“尾效”分析 薛俊波1,王 铮1,朱建武3,吴 兵2 (1.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北京100080;2.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 教育部开放实验室,上海200062;3.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天津300071) 摘 要:根据Romer(2001)的假说,由于资源与土地的限制,单位劳动力平均产出最终将呈下降趋势,从而存在由于经济增长中资源环境要素消耗导致的“增长尾效”。文章以此分析为基础,计算了中国经济的“增长尾效”,大约为每年1.75个百分点,同时计算了由于“增长尾效”的存在,如果继续推行过去几年的生产要素投入政策,沿着平衡增长路径,要想在2020年实现人均G DP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技术进步导致的经济增长率至少要达到0.6%。文章的分析也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了一个科学的基础。 关键词:平衡增长路径;增长尾效;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061.2;F1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9952(2004)09-0005-10 一、引 言 世界各国都在关注经济增长,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已经成为各国追求的目标。经济增长在经济生活中居于核心地位,如Lucas(1988)所说,一旦人们开始考虑(经济增长)问题,他将很难再思考其他的事情。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很多,如劳动力、生产资料以及在生产过程中的社会结构和自然资源条件,以及影响社会发展的其他要素,而其中技术进步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早期的经济增长理论把经济系统看作是一个独立的系统,Ay res和Kneese(1996)指出,应该关注经济增长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并且认为只考虑局部均衡的方法将导致严重的错误。因此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资源的限制,这也是可持续发展观的一个体现。在经济的增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资源的限制。由于资源的限制,经济增长速度比没有资源限 收稿日期:2004-06-18 作者简介:薛俊波(1977-),男,山东日照人,中科院政策与管理研究所博士; 王 铮(1954-),男,云南陆良人,中科院政策与管理研究所; 朱建武(1975-),男,山东诸诚人,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 吴 兵(1979-),男,江苏南通人,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教育部开放实验室。

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前景评述

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前景评述 摘要:我国目前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以及适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经济政策的不断制定和更新,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都得到了快速的提升,经济上的高速发展令我国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但是由于改革开放是件浩大的工程,所以肯定会存在一定的缺陷,特别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代这一系列问题开始逐渐显现,如宏观调控力度不够,环与境资源问题,就业问题,收入贫富差距以及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等。 关键词: 宏观政策,资源与环境,就业,东中西部发展不平衡 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的异常迅速,这点从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就能看出来。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间,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体育事业等有了长足的进步,虽然与西方发达国家仍有一定的差距,但从目前的形势来看这种差距正在逐步的缩小,甚至在某些方面中国们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例如在2014年的世界计算机运行速度比赛中,由研制的天河二号系统,以峰值计算速度每秒亿亿次、持续计算速度每秒亿亿次双精度浮点运算的优异性能位居榜首,一举成为全球最快超级计算机等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又如中国占全世界现有耕地面积的7%左右,但却养活了占世界21%的人口,这不能说不是一个奇迹,它是由中国人用智慧创造的奇迹。近年来,随着以袁隆平教授为主科学家对农业的研究不断深入,更高产的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新品种也陆续问世了,这不仅解决了中国的粮食短缺的问题,同时对世界的粮食安全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再比如中国的航天事业也是一项让每一个中国人引以为豪的事情,虽然比西方发达国家玩了几十年,但中国科学家用自己智慧和汗水不断地突破一个有一个难关,特别是中国的长征系列火箭和神州系列飞船更是领先世界水平,其中长征系列火箭大发射成功率达到90%以上,2008年‘神七’发射实施了首次空间出舱活动,2011年‘神八’发射实施了与此前发射的“”目标飞行器进行了空间。以上数据无不在展示着中国这只沉睡的东方大象已经醒了过来,并且正在以稳健而有力 的步伐前进着。中国人创造的奇迹也在向世人宣布,中国人并不笨相反中国人民充满了活力,充满了了创造力。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会实现,中国梦必将成为现实,因为我们相信别人能做的我们一定也能做,别人不能做的我们也能做,这就是中国人的自信源泉。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分析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分析 一些新兴国家的崛起、美国以及西方国家的相对经济衰落,构成了当前国际形势的总的特点,从而正引起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相应调整。但是,要认识到万事万物的运动不是直线前进的,前面充满着不确定性。从国际形势看,欧美债务危机影响不容小觑,中国已难独善其身,全球经济衰退正从外需角度影响中国经济增速。作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消费力下降,将对中国出口造成一定影响。在欧美国家经济增长乏力条件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从国内形势看,物价总水平仍在高位,房价没有出现明显拐点,民间流动性依然很强,通胀压力依然较大。同时,部分中小企业受到紧缩政策影响,融资和经营均出现困难。就业压力正在增大,节能减排形势严峻。 一、当前国际势态 (一)国际经济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然存在 当今世界经济中,发达国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财政赤字。与克服通货紧缩相比,必须优先摆脱财政赤字。希腊、意大利的财政问题很严重,日本的财政问题在发达国家中也是最严重的之一。日本国债大多数是国内投资者持有的,但是伴随社会老龄化的进程,储蓄率将逐渐下降,日本国内消化国债也将逐渐减少,必将希望外国人持有。为此,日本将不得不提高利率,由此将出现付息费用增加、财政状况恶化或日元贬值。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前发表的报告,日本的政府债务2015年将是国内生产总值的250%,大大高于希腊的140%。这相当于一个人背负超过自身体重2倍的沙袋。日本老龄化步伐加快,社会保障负担加重。问题明确但不能解决,这与希腊是相同的。 (二)国与国之间险恶的政治经济竞争没有改变 后金融时代,国际竞争不仅没有减弱,而是有加剧态势。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强,以技术创新和产业突破引领的新增长点短期内仍难以形成。各国经济政策主张分歧明显,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继续升温,在内需不振的形势下,各国更加重视扩大出口,而发达国家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花样翻新,贸易限制措施明显增多,经贸摩擦政治化日益突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救济措施也有加速上升趋势。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可能持续高位震荡,资本市场动荡加剧,引发主要货币汇率大幅波动,新兴经济体本币升值压力进一步增加,国际股市、债市动荡加剧。各国围绕政治话语权、气候变化、低碳经济等问题展开激烈竞争,力求在未来格局中占主动地位。 (三)发展中国家崛起面临的困难与阻力仍未减弱以欧洲、中国、印度为代表,21世纪世界和平发展,已然成为世界格局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趋势的一个主要内容和突出表现。此前对人民币汇率的指责往往来自欧美国家,而现在新兴经济体也开始对人民币汇率施压,并且这个问题正在以构成贸易补贴为由被推向WTO多边争端解决机制。新兴国家尤其中国和俄罗斯,依然面临发达国家的战略扼制与围堵,发展的国际阻力仍未减弱。比如,推翻卡扎菲政权,扶植亲西方和新政权,挤占中国和俄罗斯在利比亚的巨大经济权益,中国在战前大规模撤侨,其实撤出的大部分都是中国在利比亚投资项目的建设工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经济损失同样十分惨重。还有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近期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南海问题上争端又起,先是越南在南海举行实弹演习;接

当前中国经济现状及未来形势

当前中国经济现状及未来形势 多数中国的经济学家认为,无论是从GDP的增长、固定资产投资还是工业生产的增长来看,中国经济基本上已经呈现比较明显的回落趋势,宏观调控效果明显。但是,根据谢国忠等人的分析,官方公布的GDP数据似乎与经济的总体表现不一致:三季度固定资产比上季度增长了%;商品贸易余额比上季度增加了104亿美元;M2供应量再次回升;人民币新增贷款加速增长;工业生产减速也很有限.过度投资、盲目建设、低水平重复建设的不良反应开始出现,主要是企业拖欠贷款、产成品积压等问题。鉴于此,要说中国经济已经实现了软着陆还为时过早。 因此,为了避免出现新一轮的经济过热,宏观调控的力度不能放松。 中国经济减速有限 GDP数据似乎表明今年中国经济会实现软着陆。2004年三季度GDP增长率为%,比预期的略高,但比2004年二季度和2004年一季度的%和%已有所下降。截止到目前,中国GDP年增长率为%,但仍远远高于过去五年平均8%的水平。鉴于上两个季度经济增长减速不明显,在我们看来,紧缩政策的效果有限,明年出现硬着陆的可能性增加。由于官方对去年GDP数据进行了向上修正,从%修正为%,我们调低了2004年GDP增长率的预期,从%下调至%。但对2005年的预测保持不变,GDP增长率仍为7%。 从名义值来看,2004年三季度GDP总计为万亿人民币,年增长率达到%,比二季度放慢了个百分点。然而,官方公布的名义增长率似乎与三季度的经济总体表现不一致:1)2004年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季度增长了个百分点,零售业仅下降了个百分点;2)三季度商品贸易余额达到了115亿美元,而二季度时仅为11亿美元,因此,四季度企业收入应会大幅增长。 再来看看三季度的工业情况,第一产业实际增长率为%,大概是自1990年以来增长最强劲的一个季度,主要原因是中央政府实行了农业改革政策。同时,三季度服务业增长率从二季度的%加速至%。但是,三季度制造业和建筑业总体增长率从二季度的%下降到%。 最新经济数据显示紧缩政策效果有限

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和约束条件

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能否率先复苏?世界经济的全面复苏是靠美国带动还是中印等新兴市场经济体带动?这是每个从宏观层面研究经济政策问题的学者必须首先思考的两个问题。 相对份额决定影响力的大小。从这一点说,美欧日这三个主要经济体因为其份额占全球gdp总量50%以上如果在2009年仍深陷于明显衰退或停滞,全球经济恢复增长的大局面就难以出现,这也直接框定了中印等仍保持较高经济增长速度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在全球经济复苏中的贡献度。因此我们只能从“有限度的积极贡献”这个角度来分析中国2009年的经济增长表现及效果问题。而“中国经济能否率先复苏?”这个问题若能够成立,其前提又是在全球化已深入发展的现阶段,中国经济能否通过充分的内循环创造足以抵消外需萎缩消极影响的内部需求。 同传统封闭体系下经济运行的特点具有明显差异之处在于,参与了全球化过程已达30年的中国事实上已不存在任何生产要素供给约束,尽管中国在石油、天然气、大宗原材料、稀有金属方面存在严重的资源短缺,但靠国际市场购买可以解决全部要素供给问题。而且,中国对这些资源的购买需求已成了全球经济复苏的一个贡献性因素。生产能力是供给约束的另一个方面,中国在过去30年高速增长中已成了无可争议的制造业大国,在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形势下,目前中国真正恼人的问题不是生产能力不足而是如何利用和消化严重过剩的产能。因此,从上面的简单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中国在应对危机中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有效扩大内需。 对任何一个经济体来说,扩大内需都取决于两点:一是实体经济在假设封闭循环状态下能否产生充分的真实需求;二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银行体系能否通过增加货币供给使各类微观主体拥有足够的有效需求。在本轮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中,中国在这两方面都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从真实需求方面说,中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幅员辽阔、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显著、二元经济结构明显,从全国情况看,仍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的早期发展阶段,无论在基础设施、住房汽车医疗、各类基本消费和耐用品需求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实质需求缺口,这是许多人口数量不多且经济发达水平较高的经济体永远无法拥有的真实需求优势。从有效需求角度考察,中国应对危机的比较优势则更加突出:(1)城乡居民高储蓄率。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经济之谜”中有个难以理解的现象就是30年gdp年均增速为9.6%,但30年中绝大多数年份城乡居民储蓄增速都超过了16%。城乡居民手里有钱,说明中国经济的细胞――家庭部门能为银行部门自动注入流动性。(2)强势政府。中国的政府即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在扮演改革和发展主导者的角色。特别是中央政府,不仅具有领导权威而且还拥有丰厚的可支配财力,如近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和每年都保持高增长率的财政收入。这表明:对债务总额仅占gdp20%的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来说,用财政政策刺激经济的可操作空间十分巨大。(3)世界上最庞大、最稳健、最“听话”的银行体系。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始终把银行业的改革当成金融体系调整的重中之重,通过注资、不良资产剥离、财务重组、股份制改造、引进战略投资者、上市等等一系列有力度的举措,率先完成了对工中建交四大行的突破性改革,为中国商业银行体系消除了系统性金融风险。随着中国农业银行改革的推进、邮储银行挂牌、政策银行转型以及全国农信社系统整体多年盈利,在美欧日银行大多陷入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中国的银行体系在资产、资本甚至是盈利方面,突然间成了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最强健金融机构体系。特别是,在中国的特殊经济政治体制下,从国有、国有控股银行到股份制、农信系统和城商行,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银行行为、高管任命乃至于公司治理等方面均保持了强大的影响力。以上三点都是中国能够在中短期快速形成有效需求的有利条件。艾伦?格林斯潘在他的新书《动荡年代》中略带沮丧地说道:“对于美国等发达国家来说,gdp年增长率达到3%就是这些国家的能力上限了,无论我们怎样运用智慧和政策都无力

中国经济未来最有前景的十大行业和领域

中国经济未来最有前景的十大行业和领域中国经济未来最有前景的十大行业和领域 中国经济存在的主要机会,分为三个部分: 中国政府目前手中控制的资源到底有多少; 中国经济的增长的潜力; 中国经济未来最有前景的行业和领域。 中国政府家底是多少呢?不计其数,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全国所有的土地、森林、湖泊、矿山等等自然资源,这些资源的价值是不可限量的,政府在非常时刻可能会动用一切手段,而出售这些国有资产是最简单、最有成效的办法; 二、政府拥有中央银行,可以在出现还债困难时,直接开动印钞机; 三、政府控制了1XXXX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四、政府拥有大量国有企业的股权、其价值数以万亿计; 五、政府每年可以从老百姓手里收取5万亿左右的税收及其他财政收入,而且只要经济不出现大的波动,这个数字将会以15%以上的年均增长速度增长,政府还拥有加税的权利; 六、政府拥有军队、司法等强制国家机器可以在非常时期采用强制手段。 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潜力: 一、中国人口基数大,市场潜力无穷,消费者尽管很穷,但是吃穿用住行、生老病死等刚性的消费支出潜在的市场容量相当大; 二、中国已经出现了富裕阶层,奢侈消费潜力巨大,有可能成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市场;

三、人口素质逐步提高,劳动力素质逐步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生产效率提高的潜力较大; 四、国家利用对经济的控制力,引导市场发展的力量不可小视; 五、三十年的改革发展已经奠定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和技术基础; 六、城市化是中国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主要工作,城市化过程中会有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公共服务需求等等一系列需求; 七、中国企业慢慢走向世界、在全球范围争夺资源和市场等等。 中国未来最有前景的行业是什么?我写这一段的主要目的是给大家择业、投资等提供一些参考性的指导意见。按照前景的优劣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行业: 1、排在第一位的是水务行业,包括水资源、污水处理、海水淡化技术等。很多朋友或许会说,为什么会是水呢?因为水是一种谁也离不开的、不可替代的、再生有较大成本的资源;而某种资源价值的高低取决于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关系,或者说资源的稀缺性。从需求方面来看,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水的需求是刚性上涨的,而且水的需求弹性是很小的,也就是说需求者愿意为了水资源出无穷高的价格;另外13亿多人的中国,水需求无疑是相当巨大的。 来看供给,中国水资源的供给是相当紧缺的,看一些数据。中国水资源总量达到2.8万亿立方米,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200立方米,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4;中国的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匀,夏秋多,冬春少;南多北少、东多西少;除了自然禀赋方面的原因外,环境污染正严重影响中国的水资源供给;据官方统计,中国半数以上的主要水道都受到污染,水既无法饮用,也无法用于灌溉,现有超过3亿人(接近中国1/4人口)缺乏干净的饮用水;据国家环保总局的监测,2005年全国七大水系的411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有27%的断面为劣Ⅴ类水质,全国约1/2的城市市区地下水污染严重;水体污染实际上减少了可供人类使用的水资源数量,人为制造了水资源紧缺。其实,缺水是全世界多数国家面临的问题,我猜想未来战争的一个重要起因很可能是大国争夺水资源。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形势.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形势 内容提要: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同时面临着众多的问题,不仅面临着世界的巨大问题与挑战也面临着国内和国内各区域的问题,这些问题阻碍着我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幸好我国有着良好的经济前景,因此我国对相应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以保证我国的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关键词:发展问题/对策 虽然中国经济改革和制度转型是通过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农村到城市、由体制外到体制内的改革方式使得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效率的改进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过去20年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近几年来,随着种种原因,已呈现出比较明显的通货紧缩现象。导致经济低迷既有经济周期和盲目投资造成的生产能力过剩、消费。心理倾向发生变化所引起的需求疲软、外部经济环境恶化导致的出口下降这些原因,也有经济体制软件落后及经济体制硬件结构的不合理使得经济增长后劲不足的原因。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与民众预期收入信心不足的措施相互配套、刺激广大民众的消费需求的同时,采用各种刺激企业(特别是非国有企业)的投资热情及扩大外贸出口等措施尽量给予人们经济自主权,尽量减少政府干预经济的活动。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解决经济低迷的事半功倍的效果,促使经济持续性长久发展。 经济发展是一个综合问题,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在不同的环境下,不同的时间下,起基本作用的因素是不同的。当今中国的经济面临的挑战也是有目共睹的。 第一个挑战就是资源的挑战。我们的各类矿产资源、能源、包括水资源,都是非常紧缺的。我们现在铁矿石基本上进口一半;我们原油进口接近1亿吨,已经超过了日本,居全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要应对资源的挑战,包括水资源的挑战、矿产资源的挑战、能源的挑战,中国将来一定要发展节约型的经济。我们曾经说了很多建立节约型经济的思路,比如我说过中国应该提倡住比较小的公寓,比如三口之家,住100平方米就可以了,因为你的公寓冬天要烧暖气,夏天要用空调,要排放,但现在全国各大城市的建筑趋势和老百姓的住房需求是远远超过这个标准的,这是令人担心的。要看看日本人是怎么生活的,日本人的生活方式是怎么样的,要舒适,但要比较小。可以建设停车场、电梯,但公寓本身都是比较小的 第二个挑战,中国目前有很多的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的贫富差距过大,比如中国基尼系数已经非常高了,达到0.45了。我认为对这个问题要重视。但是我觉得目前中国的贫富差距主要是在城乡的差别,而城乡的差别主要在于城市的各个要素已经货币化了,而农村没有。如果你按购买力平价,按照农村生活质量来算,中国实际上的贫富差距没有这么大,实际上我们的基尼系数没有那么高。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已经有的人在大声疾呼,发表一些耸人听闻的言论。我们一方面要注意它,但一方面要看到中国基尼系数计算出来比较高,主要是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我国经济形势正处在建国以来相对稳定、持续增长、经济效益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效益开始改善的良好时期。我国经济增长模式正在经历明显的转变,根据数据表明“九五”期间比“八五”期间年平均GDP增长率有所下降,但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效益明显好于“八五”期间。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大量数据表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正在发生明显转变,正在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改善型转变,不仅经济效益改善,而且环境生态效益开始改善。但是我们不能盲目追求高经济增长率,我们希望经济增长率是没有水分的、实实在在的、有经济效益的经济增长率。因此,从国际横向比较看,尽管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率呈减缓趋势,但仍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也是宏观经济比较稳定的国家之一,已经成为东亚地区经济增长和贸易增长的发动机与经济稳定的“稳定器”。由于受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与贸易衰退的影响,很多发达国家经济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只有中国和印度避免了这种情形。 虽然我国在稳步发展中,但是也存在了不少问题。首先,我国正在经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经济结构调整,因此面临大规模、突发性的“下岗洪水”、“失业洪水”,这已成为了我国目前最突出的问题。因此,安抚好失业人群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面对大规模结构调整和失业,国家大量增加社会保障资金,支付结构改革成本,购买社会稳定。其次,“三农”问题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三农”问题

的核心是广大农民的农业收入的绝对数大幅度下降,而农民无法大规模地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因此,扩大内需主要是要提高居民的消费需求;而提高居民消费主要是提高广大农民的消费需求;要提高农民的消费需求,必须要提高农民人均收入水平;要提高农民人均收入,则必需提高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只有解放农民、投资农民、转移农民、减少农民才有可能富裕农民。 我国有着很强的发展前景,首先经济中长期增长潜力仍然巨大。我们既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又有比较充分的发展要素供给条件。居民消费结构由温饱型向小康型升级,创造了新的市场最终需求。城市化进程加快,使我国经济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其次,投资与消费关系应当逐步得到合理调整,人民群众将从经济增长中得到更多实惠。影响我国投资和消费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需要进一步拓展居民消费的空间。在投资和消费关系的合理变动中,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持续增长,恩格尔系数将进一步下降,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生活质量将进一步改善。第三,分阶段基本实现工业化,并使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这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两个重要目标,也是传统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转换的鲜明标志。这两个目标一旦实现,将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重大里程碑。第四,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应当取得重大进展。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化和技术进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进一步转变,有可能具备比过去更为有利的体制条件和物质技术基础。但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经过“十一五”期间乃至更长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