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狂犬病病人的护理

狂犬病病人的护理

狂犬病病人的护理
狂犬病病人的护理

狂犬病病人的护理

狂犬病(rabies )又称恐水病(hydrophobia),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急性人兽共患传染病。人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临床表现以特有的恐水、怕风、恐惧不安、咽肌痉挛、进行性呼吸困难为特征。死亡率几乎100%。

【病因及发病机制】

1. 病因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属弹状病毒科,拉沙病毒属,单股负链RNA病毒,该病毒含 5 种主要蛋白,其中糖蛋白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决定了狂犬病毒的嗜神经性,并能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反应。狂犬病毒易被紫外线、季胺化合物、碘酒、高锰酸钾、酒精、甲醛等杀灭。

2. 发病机制狂犬病毒对神经组织有强大的亲合力,病毒侵入人体后,先在伤口附近的肌细胞内增殖,通过近处末梢神经侵入中枢神经,主要侵犯脑干、小脑等处的神经细胞,最后向各器官扩散。由于迷走神经、舌咽神经核和舌下神经核受损,致吞咽肌及呼吸肌痉挛,从而出现恐水、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

【流行过程】

1. 传染源带狂犬病毒的动物是本病的传染源,我国狂犬病传染源以狂犬为主,其次是猫、猪、牛、马等。狼、狐狸、蝙蝠等野生动物是发达国家和狂犬病基本被控制地区的主要传染源。有些貌似“健康”犬或其他动物的唾液中可带病毒,也能传播狂犬病。

2. 传播途径狂犬病毒主要通过病兽咬伤、抓伤、舔伤人体的皮肤或粘膜侵入人体,也可由感染唾液污染伤口而引起感染。少数可在宰杀病犬、剥皮、切割等过程中被感染。蝙蝠洞穴中的含病毒气溶胶也可经呼吸道传播。

3.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被病犬咬伤,而未做预防接种者,发病率平均为15?30% 若及时处理伤口和接种疫苗,发病率可降至0.15%。

【身心反应】

1. 症状、体征潜伏期长短不一,5 天?1 9年,一般为1?3 个月。典型临床经过分3 期。

(1)前驱期可有低热、头痛、乏力、恶心、烦躁、恐惧不安,对声、光、风等刺激敏感,并有喉部紧缩感,特征性表现为原被咬伤处出现麻木、发痒、疼痛、蚁走感。一般持续2? 4 天。

(2)兴奋期病人逐渐进入高度兴奋状态,表现为极度恐惧,对外界刺激极端敏感,恐水、怕风。恐水为本病的特征,见水、闻水、喝水、甚至提及水均可引起咽喉肌痉挛。并伴

有流涎、吐沫、多汗,神志多清醒。本期持续1?3天。

(3)麻痹期病人肌肉痉挛停止,出现全身迟缓性瘫痪,病人由安静逐渐进入昏迷状态,最

后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全病程不超过 6 天。

2. 社会- 心理状况由于本病以恐水为特征,导致病人虽极度口渴却不敢引水,病人极度恐惧、痛苦,同时会引起家属及周围人群的惶恐不安。

3. 常用检查及结果应用可取脑组织涂片、唾液、尿沉渣、角膜印片等查病毒抗原,也可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病毒抗原。此外还可有白细胞轻、中度增多等。

【治疗要点】本病目前尚无有效疗法,以对症、综合治疗为主,主要包括:减少刺激、镇静、输液、给氧等,以维持循环和呼吸功能。

【常用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1. 气体交换受损与狂犬病毒感染引起呼吸肌痉挛有关。

2. 皮肤完整性受损与猫、狗等咬伤或抓伤有关。

3. 体液不足与恐水、进食困难、多汗等有关。

4. 有暴力行为的危险与高度兴奋、狂燥有关。

【护理要点及措施】

1. 安静休息,减少刺激

( 1 )病人应严密隔离,由专人护理,病室应安静,减少家属探视,室内悬挂深色窗帘,输液瓶用黑色塑料袋包裹,操作过程中不提及水字,减少不必要的刺激,如声、光、风、水等。

(2)各种检查,治疗及护理操作应简化,并尽量使用镇静剂后集中进行,动作轻快。

(3)尽量用静脉留置针,避免烦躁时针头脱落;躁动不安时加床栏或适当约束,防止发生外伤或伤及他人。

(4)遵医嘱使用镇静药物如安定、鲁米那、氯丙嗪、异丙嗪等,并观察药物效果,作好记录。

2. 维持有效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遵医嘱适时给予氧气吸入。

3. 急救配合备好急救药品及器械,如镇静剂、呼吸兴奋剂、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包、人工呼吸机等,若有严重呼吸衰竭或窒息者,应配合医生进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并使用人工呼吸机。

4. 增加营养,维持体液平衡根据吞咽困难的程度,选择容易吞咽的软食,供给足够的热量、

蛋白质和维生素;为病人提供充足的进食时间;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鼻饲或静脉补充营养。

5. 伤后正确处理伤口立即用20%肥皂水或0.1%新洁尔灭溶液,彻底冲洗伤口至少30分钟,深部伤口用注射器插入冲洗,冲洗后用70%的乙醇或2%碘酊涂拭伤口,伤口不宜缝合或包扎,以便排血引流。用狂犬病免疫血清在伤口四周及底部进行浸润注射。此外还需使用破伤风抗毒素及抗生素。

【健康教育】

狂犬病病人的护理

狂犬病病人的护理 狂犬病(rabies)又称恐水病(hydrophobia),就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急性人兽共患传染病。人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临床表现以特有的恐水、怕风、恐惧不安、咽肌痉挛、进行性呼吸困难为特征。死亡率几乎100%。 【病因及发病机制】 1、病因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属弹状病毒科,拉沙病毒属,单股负链RNA病毒,该病毒含5种主要蛋白,其中糖蛋白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决定了狂犬病毒的嗜神经性,并能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反应。狂犬病毒易被紫外线、季胺化合物、碘酒、高锰酸钾、酒精、甲醛等杀灭。 2、发病机制狂犬病毒对神经组织有强大的亲合力,病毒侵入人体后,先在伤口附近的肌细胞内增殖,通过近处末梢神经侵入中枢神经,主要侵犯脑干、小脑等处的神经细胞,最后向各器官扩散。由于迷走神经、舌咽神经核与舌下神经核受损,致吞咽肌及呼吸肌痉挛,从而出现恐水、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 【流行过程】 1、传染源带狂犬病毒的动物就是本病的传染源,我国狂犬病传染源以狂犬为主,其次就是猫、猪、牛、马等。狼、狐狸、蝙蝠等野生动物就是发达国家与狂犬病基本被控制地区的主要传染源。有些貌似“健康”犬或其她动物的唾液中可带病毒,也能传播狂犬病。 2、传播途径狂犬病毒主要通过病兽咬伤、抓伤、舔伤人体的皮肤或粘膜侵入人体,也可由感染唾液污染伤口而引起感染。少数可在宰杀病犬、剥皮、切割等过程中被感染。蝙蝠洞穴中的含病毒气溶胶也可经呼吸道传播。 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被病犬咬伤,而未做预防接种者,发病率平均为15~30%,若及时处理伤口与接种疫苗,发病率可降至0、15%。 【身心反应】 1、症状、体征潜伏期长短不一,5天~19年,一般为1~3个月。典型临床经过分3期。 (1)前驱期可有低热、头痛、乏力、恶心、烦躁、恐惧不安,对声、光、风等刺激敏感,并有喉部紧缩感,特征性表现为原被咬伤处出现麻木、发痒、疼痛、蚁走感。一般持续2~4天。 (2)兴奋期病人逐渐进入高度兴奋状态,表现为极度恐惧,对外界刺激极端敏感,恐水、怕风。恐水为本病的特征,见水、闻水、喝水、甚至提及水均可引起咽喉肌痉挛。并伴有流涎、吐沫、多汗,神志多清醒。本期持续1~3天。

狂犬病病人的护理_0

---------------------------------------------------------------最新资料推荐------------------------------------------------------ 狂犬病病人的护理 狂犬病病人的护理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 4 例,男 1 例,女 3 例,年龄 14~57 岁。 狗咬伤 4 例,均有明确狗咬伤史。 潜伏期最短 5 d,最长 8 年零 2 个月。 手指咬伤 1 例,乳房咬伤 1 例,足部咬伤 1 例,大腿咬伤 1 例。 2 例浅表伤,2 例深度伤。 4 例伤后伤口未作任何处理,均未注射抗狂犬病病毒血清或人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因畏寒,出汗 4 d,恶心呕吐 2 d 就诊 1 例,因左下肢疼痛、尿频、尿急 3 d 就诊 1 例,因双下肢间断抽搐伴过度换气 1 d因就诊 1 例,因左上肢疼痛、麻木、瘙痒 3 d 就诊 1 例。 1.2 伤口处理及时、有效地处理伤口可明显降低狂犬病发病率。 伤后应尽快用 20%肥皂水或 0.1%新洁尔灭(不可与肥皂水合用)反复冲洗至少半小时,力求去除狗涎,挤去血污。 冲洗后用 70%酒精擦洗或浓碘酒涂拭。 伤口一般不予缝合或包扎,以便排血引流。 若咬伤部位为头、颈部或严重咬伤者还需用抗狂犬病免疫血清,在伤口及周围行局部浸润注射(免疫血清试验阳性应进行脱敏注射)。 此外,尚需注意预防破伤风及细菌感染。 1 / 8

1.3 预防接种 1.3.1 主动免疫被犬、猫或患狂犬病的动物咬伤者,或被可疑狂犬病动物吮舐、抓伤、擦伤皮肤或粘膜者均应接种疫苗,做暴露后预防接种。 对高危人群如兽医、从事狂犬病病毒的实验研究人员和动物管理人员,应做暴露前预防接种。 目前我国常用的是地鼠肾细胞疫苗,此疫苗具有免疫原性强、安全可靠等优点。 (1)暴露后预防: 全程 5 针,在 30 日内注完,按程序分别在 0、3、7、14、30 日各注射一针(2ml)。 严重咬伤者疫苗可加用,全程 10 针,即当日至第 6 日每日一针,后分别于 14、30、90 日再各注射一针。 (2)暴露前预防: 共接种 3 次,于 0、7、21 日各注射一针(2ml),2~3年加强注射一次。 1.3.2 被动免疫被动免疫制剂有抗狂犬病血清与人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以人抗狂犬病球免疫蛋白为佳。 遇有创伤严重或创伤发生在头面、手、颈等处。 咬人动物又确有狂犬病可能时,应立即注射人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剂量为20lU/kg,或用抗狂犬病血清,剂量为 40lU/kg。 均以一半剂量做伤口处浸润注射,另一半剂量肌肉注射。 2 主要护理措施 2.1 接触隔离,病人住单人房间。

狂犬病个案

一例狂躁性狂犬病患者的急救护理 徐州市传染医院急诊科吴小玲 狂犬病也称恐水症,是一种由于狂犬病毒所导致的自然疫源性的人畜共患性传染病,发病急剧,具有广泛的流行性,死亡率较高,几乎100%,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健康,然而人获得的狂犬病主要由病兽咬伤等方式传播到人体的【1】。临床上将狂犬病分为前驱期、兴奋期、麻痹期。兴奋期的患者进入高度兴奋状态,突出表现为狂躁、恐水怕风、发作性咽肌痉挛、呼吸困难、高热、多汗、流涎等,此期间不能进食,意识清楚,所以异常痛苦,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帮助患者安详度过生命的最后时间非常重要【2】。现将我科2013年06月12日09时收治一例狂躁性狂犬病患者护理总结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李某,男, 41岁, 患者于三月前在家中睡觉时被一流浪狗咬伤,流浪狗逃窜,未处理伤口,未注射狂犬病疫苗,出现“呕吐,恐风,怕水1天”于2013年06月12日09时至我科就诊,诊断为狂犬病。迅速将患者送至抢救室隔离治疗,保持环境安静舒适,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呕吐,恐风,怕水,进水时喉头痉挛,流涎,胸闷恶心,恐惧不安,全身不适,阵发性肢体痉挛,极度兴奋,无呕血黑便,无呼吸困难,右手狗咬伤处留有伤口瘢痕,查体T:36.8℃ P:100次/分 R:28次/分 BP:118/85mmHg SpO2: 95% 神志清楚,精神恍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给予心电监护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遵医嘱予镇静,抗感染并给与心理护理,经过积极的抢救治疗稳定后,遵医嘱与12时安全转运至ICU进一步住院治疗。 2 护理 2.1 急救措施接诊后迅速将患者推入单间抢救室进行隔离治疗,保持抢救室安静、温暖,悬挂深色窗帘,避免水声并关闭门窗,使用局部照明,减少光的刺激【3】避免因声、光、水的刺激而引起患者喉痉挛。抢救室内除必须设备,所有硬物均不放置,给予患者上心电监护,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呼吸、面色,监测血氧饱和度,做好护理记录。予低流量吸氧,保持

狂犬病患者的护理教案

狂犬病患者的护理 教学过程设 本单元课程教学总计(时间: 90分钟) 【步骤一】内容引入,案例导入(时间: 15分钟) 演示病例1:患者肖xx,女,23岁,贫农,三江公社前进大队人。于1976年4月16日在本生产队出工,顺便进邻居家喝开水,被该户狂犬咬伤左脚腓肠肌,共伤三处,每处约1。5x2。5厘米。此犬当天上午还咬了本村两个小孩(因隔衣服,没咬伤皮肤)及一条水牛证明确系狂犬。患者当时用盐姜五片捣烂敷伤口,无痛感,第三天继续出工。 患者被狂犬咬伤后一月内无不适感,直到5月17日上午8时感到烦燥不安,两耳刺痛,汗出如珠,有怕风,怕声,怕水等症状出现,中午时,出现咽喉痉挛,极度烦燥,乱抓乱叫,神志欠清楚,其母接近时,被打了两个耳光,舌尖被自己咬伤。上述症状,持续12小时左右。 患者从小在家务农,身体健康,无其他传染病及癫痫病史。 提出任务:运用整体化护理程序对该病人进行护理 项目任务分析: ?典型病人护理评估→护理问题→护理计划; ?狂犬病病人的护理评估→护理问题→护理计划; ?如何在人群中进行预防狂犬病的健康宣教。 【步骤一】内容引入(时间:10 分钟) 教师:讲授 一、概念:

狂犬病(rabies)又称恐水症.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人多因被病犬、病猫或野生动物咬伤或抓伤而感染发病。 临床特征表现为恐水、怕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病死率几乎达100%。 国内发病率0.4/10万~1.58/10万不等,死亡人数在法定传染病中的地位已跃居首位或第二位。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人患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大,但部分地区“健康犬”带病毒可达17%以上,其次是猫、猪、牛等家畜和狼、狐等温血动物。 (二)传播途径狂犬病毒主要经动物咬伤传播(约占80%~90%),也可由带病毒的唾液经抓伤、舔伤的黏膜和皮肤入侵。少数可通过对病犬 宰杀、剥皮、切割等而受感染。 (三)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被狂犬咬伤而未经预防接种者发病率为15%~70%。下列因素可使发病率升高:①咬伤部位的神经血管丰富、 咬伤程度严重;②伤口未经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③咬伤后未及 时全程注射狂犬疫苗;④被咬者的免疫功能低下。 三、发病机制: 狂犬病毒自皮肤或粘膜破损处侵入人体,对神经组织有强大亲和力。狂犬病毒首先在伤口附近的肌细胞繁殖并停留1~2周或更久,再侵入神经末梢,到达中枢神经系统,主要侵犯脑干、小脑及周围神经组织,一般不进入血液。 学生:思考并分析 【步骤二】任务1:对典型狂犬病病人(主要评估对象为家属)进行护理评估 (时间:20 分钟)

狂犬病的预防与健康教育模板

狂犬病的预防与健康教育 摘要:狂犬病是一种人兽共患、死亡率极高的急性传染病,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因此对狂犬病的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通过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以及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才能从源头上对狂犬病进行控制。本文简单介绍了狂犬病的特征和发病机理,着重对如何预防狂犬病和采取怎样的健康教育活动进行论述。即对暴露人群采取正确的伤口处理和实施有效宣传教育,使其加强预防狂犬病的意识,积极切断传染源,配合预防接种和治疗。有效地降低了狂犬病的发病率,对狂犬病的控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狂犬病;预防;健康教育

1 狂犬病概述 1.1 狂犬病介绍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Rabies Virus)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早在1884年病毒发现之前,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就发明了狂犬疫苗。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缩写RABV),一种核糖核酸病毒,为丽沙病毒属,是狂犬病的致病因子。完整的狂犬病病毒呈子弹形,长度大约为200纳米左右,直径为70纳米左右。整个病毒由最外层的脂质双分子层外膜、结构蛋白外壳和负载遗传信息的RNA 分子构成。目前普遍认为狂犬病病毒有四个不同的血清型。狂犬病病毒对不利环境的抵抗力非常弱,并且对热和紫外线极其敏感。 1.2特征说明 狂犬病毒(Rabies virus, RV)属于弹状病毒科弹状病毒属。是引起狂犬病的病原体。外形呈弹状,核衣壳呈螺旋对称,表面具有包膜,内含有单链RNA。病毒颗粒外有囊膜,内有核蛋白壳。囊膜的最外层有由糖蛋白构成的许多纤突,排列比较整齐,此突起具有抗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病毒含有5种主要蛋白(L、N、G、M1和M2)和2种微小蛋白(P40和P43)。L蛋白呈现转录作用;N蛋白是组成病毒粒子的主要核蛋白,是诱导狂犬病细胞免疫的主要成分,常用于狂犬病病毒的诊断、分类和流行病学研究;G蛋白是构成病毒表面纤突的糖蛋白,具有凝集红细胞的特性,是狂犬病病毒与细胞受体结合的结构,在狂犬病病毒致病与免疫中起着关键作用;M1蛋白为特异性抗原,并与M2构成细胞表面抗原。 1.3发病机理 多数动物实验证明,在潜伏期和发病期间并不出现病毒血症,狂犬病的发病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 1.3.1 局部组织内繁殖期 病毒自咬伤部位侵入后,于伤口的横纹肌肌梭感受器神经纤维处聚集繁殖,以后再侵入附近的末梢神经。从局部伤口至侵入周围神经的间隔时间一般为3日以内,(占潜伏期的大部分时间)。 1.3.2 侵入中枢神经期

狂犬病

二、复习题 ㈠名词解释 1. 内格里小体(Negri body) 2. 街毒株(street strain) 3. 固定毒株(fixed strain) ㈡填空题 1. 狂犬病毒含五种主要蛋白即糖蛋白,__________, 聚合酶,磷蛋白和_________。 2. 被犬咬伤后的处理,首先应用___________或_________反复冲洗。 3. 狂犬病的确诊可通过分离病毒,检测组织内的病毒抗原,RT-PCR检测病毒核酸及脑组织染色找________。 4. 狂犬病毒的____ 蛋白决定了其嗜神经性。 5. 我国目前主要采用________________疫苗用于狂犬病预防接种。 ㈢选择题 1. 狂犬病毒是一种: A.DNA病毒 B. 双链RNA病毒C.单股负链RNA病毒 D. 单股正链RNA病毒E.以上均不是 2. 狂犬病毒编码五种主要蛋白,哪种蛋白与保护性抗体的产生有关: A. 糖蛋白 B. 核蛋白 C. 膜蛋白 D. 磷蛋白 D. 聚合酶蛋白 3. 狂犬病毒固定毒株的特征是: A. 致病力强 B. 从病犬脑组织直接分离获得 C. 免疫原性减弱 D. 仍能引起发病 E. 可供制备疫苗 4. 被病犬咬伤后发病与否与下列因素有关,但除外: A. 咬伤部位 B. 咬伤程度 C. 咬伤季节 D. 伤口处理情况 D. 疫苗注射情况 5. 犬咬伤后伤口的处理下列那项不正确: A. 20%肥皂水冲洗半小时以上 B. 或用0.1%新洁尔灭冲洗半小时以上 C. 70%酒精反复擦洗并用浓碘酒反复涂拭

D. 伤口周围及底部浸润注射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免疫血清 E. 伤口处理后应缝合包扎以防感染

狂犬病病人的护理讲课教案

狂犬病病人的护理

狂犬病病人的护理 狂犬病(rabies)又称恐水病(hydrophobia),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急性人兽共患传染病。人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临床表现以特有的恐水、怕风、恐惧不安、咽肌痉挛、进行性呼吸困难为特征。死亡率几乎100%。 【病因及发病机制】 1.病因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属弹状病毒科,拉沙病毒属,单股负链RNA病毒,该病毒含5种主要蛋白,其中糖蛋白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决定了狂犬病毒的嗜神经性,并能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反应。狂犬病毒易被紫外线、季胺化合物、碘酒、高锰酸钾、酒精、甲醛等杀灭。 2.发病机制狂犬病毒对神经组织有强大的亲合力,病毒侵入人体后,先在伤口附近的肌细胞内增殖,通过近处末梢神经侵入中枢神经,主要侵犯脑干、小脑等处的神经细胞,最后向各器官扩散。由于迷走神经、舌咽神经核和舌下神经核受损,致吞咽肌及呼吸肌痉挛,从而出现恐水、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 【流行过程】 1.传染源带狂犬病毒的动物是本病的传染源,我国狂犬病传染源以狂犬为主,其次是猫、猪、牛、马等。狼、狐狸、蝙蝠等野生动物是发达国家和狂犬病基本被控制地区的主要传染源。有些貌似“健康”犬或其他动物的唾液中可带病毒,也能传播狂犬病。

2.传播途径狂犬病毒主要通过病兽咬伤、抓伤、舔伤人体的皮肤或粘膜侵入人体,也可由感染唾液污染伤口而引起感染。少数可在宰杀病犬、剥皮、切割等过程中被感染。蝙蝠洞穴中的含病毒气溶胶也可经呼吸道传播。 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被病犬咬伤,而未做预防接种者,发病率平均为15~30%,若及时处理伤口和接种疫苗,发病率可降至0.15%。 【身心反应】 1.症状、体征潜伏期长短不一,5天~19年,一般为1~3个月。典型临床经过分3期。 (1)前驱期可有低热、头痛、乏力、恶心、烦躁、恐惧不安,对声、光、风等刺激敏感,并有喉部紧缩感,特征性表现为原被咬伤处出现麻木、发痒、疼痛、蚁走感。一般持续2~4天。 (2)兴奋期病人逐渐进入高度兴奋状态,表现为极度恐惧,对外界刺激极端敏感,恐水、怕风。恐水为本病的特征,见水、闻水、喝水、甚至提及水均可引起咽喉肌痉挛。并伴有流涎、吐沫、多汗,神志多清醒。本期持续1~3天。 (3)麻痹期病人肌肉痉挛停止,出现全身迟缓性瘫痪,病人由安静逐渐进入昏迷状态,最后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全病程不超过6天。 2.社会-心理状况由于本病以恐水为特征,导致病人虽极度口渴却不敢引水,病人极度恐惧、痛苦,同时会引起家属及周围人群的惶恐不安。 3.常用检查及结果应用可取脑组织涂片、唾液、尿沉渣、角膜印片等查病毒抗原,也可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病毒抗原。此外还可有白细胞轻、中度增多等。

狂犬病病人的护理

狂犬病病人的护理 狂犬病(rabies )又称恐水病(hydrophobia),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急性人兽共患传染病。人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临床表现以特有的恐水、怕风、恐惧不安、咽肌痉挛、进行性呼吸困难为特征。死亡率几乎100%。 【病因及发病机制】 1. 病因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属弹状病毒科,拉沙病毒属,单股负链RNA病毒,该病毒含 5 种主要蛋白,其中糖蛋白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决定了狂犬病毒的嗜神经性,并能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反应。狂犬病毒易被紫外线、季胺化合物、碘酒、高锰酸钾、酒精、甲醛等杀灭。 2. 发病机制狂犬病毒对神经组织有强大的亲合力,病毒侵入人体后,先在伤口附近的肌细胞内增殖,通过近处末梢神经侵入中枢神经,主要侵犯脑干、小脑等处的神经细胞,最后向各器官扩散。由于迷走神经、舌咽神经核和舌下神经核受损,致吞咽肌及呼吸肌痉挛,从而出现恐水、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 【流行过程】 1. 传染源带狂犬病毒的动物是本病的传染源,我国狂犬病传染源以狂犬为主,其次是猫、猪、牛、马等。狼、狐狸、蝙蝠等野生动物是发达国家和狂犬病基本被控制地区的主要传染源。有些貌似“健康”犬或其他动物的唾液中可带病毒,也能传播狂犬病。 2. 传播途径狂犬病毒主要通过病兽咬伤、抓伤、舔伤人体的皮肤或粘膜侵入人体,也可由感染唾液污染伤口而引起感染。少数可在宰杀病犬、剥皮、切割等过程中被感染。蝙蝠洞穴中的含病毒气溶胶也可经呼吸道传播。 3.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被病犬咬伤,而未做预防接种者,发病率平均为15?30% 若及时处理伤口和接种疫苗,发病率可降至0.15%。 【身心反应】 1. 症状、体征潜伏期长短不一,5 天?1 9年,一般为1?3 个月。典型临床经过分3 期。 (1)前驱期可有低热、头痛、乏力、恶心、烦躁、恐惧不安,对声、光、风等刺激敏感,并有喉部紧缩感,特征性表现为原被咬伤处出现麻木、发痒、疼痛、蚁走感。一般持续2? 4 天。 (2)兴奋期病人逐渐进入高度兴奋状态,表现为极度恐惧,对外界刺激极端敏感,恐水、怕风。恐水为本病的特征,见水、闻水、喝水、甚至提及水均可引起咽喉肌痉挛。并伴 有流涎、吐沫、多汗,神志多清醒。本期持续1?3天。 (3)麻痹期病人肌肉痉挛停止,出现全身迟缓性瘫痪,病人由安静逐渐进入昏迷状态,最

狂犬病病人的护理

狂犬病病人的护理 狂犬病(rabies)又称恐水病(hydrophobia),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急性人兽共患传染病。人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临床表现以特有的恐水、怕风、恐惧不安、咽肌痉挛、进行性呼吸困难为特征。死亡率几乎100%。 【病因及发病机制】 1.病因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属弹状病毒科,拉沙病毒属,单股负链RNA病毒,该病毒含5种主要蛋白,其中糖蛋白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决定了狂犬病毒的嗜神经性,并能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反应。狂犬病毒易被紫外线、季胺化合物、碘酒、高锰酸钾、酒精、甲醛等杀灭。 2.发病机制狂犬病毒对神经组织有强大的亲合力,病毒侵入人体后,先在伤口附近的肌细胞内增殖,通过近处末梢神经侵入中枢神经,主要侵犯脑干、小脑等处的神经细胞,最后向各器官扩散。由于迷走神经、舌咽神经核和舌下神经核受损,致吞咽肌及呼吸肌痉挛,从而出现恐水、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 【流行过程】 1.传染源带狂犬病毒的动物是本病的传染源,我国狂犬病传染源以狂犬为主,其次是猫、猪、牛、马等。狼、狐狸、蝙蝠等野生动物是发达国家和狂犬病基本被控制地区的主要传染源。有些貌似“健康”犬或其他动物的唾液中可带病毒,也能传播狂犬病。 2.传播途径狂犬病毒主要通过病兽咬伤、抓伤、舔伤人体的皮肤或粘膜侵入人体,也可由感染唾液污染伤口而引起感染。少数可在宰杀病犬、剥皮、切割等过程中被感染。蝙蝠洞穴中的含病毒气溶胶也可经呼吸道传播。 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被病犬咬伤,而未做预防接种者,发病率平均为15~30%,若及时处理伤口和接种疫苗,发病率可降至0.15%。 【身心反应】 1.症状、体征潜伏期长短不一,5天~19年,一般为1~3个月。典型临床经过分3期。 (1)前驱期可有低热、头痛、乏力、恶心、烦躁、恐惧不安,对声、光、风等刺激敏感,并有喉部紧缩感,特征性表现为原被咬伤处出现麻木、发痒、疼痛、蚁走感。一般持续2~4天。 (2)兴奋期病人逐渐进入高度兴奋状态,表现为极度恐惧,对外界刺激极端敏感,恐水、怕风。恐水为本病的特征,见水、闻水、喝水、甚至提及水均可引起咽喉肌痉挛。并伴

狂犬病急备秘方

狂犬病的中药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狂犬病的方剂较多,有治未病的,有治已病的,甚至有的可人犬同治。现将疗效可靠,用药简便、价格低廉、药材易得的方剂介绍于后。 一、人参败毒散加味 1.方药 党参10G 羌活10G 独活10G 柴胡10G 前胡10G 川芎6G 茯芩10G 炒枳壳10G 桔梗6G 生甘草10G 生姜10G 生地榆30G 紫竹根30G 本方是古验方,原载于清《万应良方秘本》于1931年,由宏大善书局采辑其他四种方书,合编为《万应经验良方》,流传于世。《增广验方新编》卷七也载此方。 2.使用方法 (1)患者被狂犬咬伤后,尚未发病,仍处在潜伏期,照上方用清水浓煎,分二次温服。七日后,用生黄豆数粒嚼服试毒,如不觉辣腥作吐,是毒仍未尽,又需再服一剂,待七日再用生黄豆数粒试毒,如仍不作呕吐,是余毒仍未尽,又须再服一剂,服至三剂,永无余毒矣。若服第一剂后,服生黄豆作呕者,不必服第二剂。 (2)如未服此药,其毒已发,急须连服二剂,一剂神清,两剂全愈。 (3)病人毒深发作,牙关紧闭,无法服药,将药汁灌服,连服二剂,病即渐愈。 3.禁忌本方对孕妇不忌,一切饮食起居均无禁忌。但不可杂投他药,致药杂而不效,切记!切记!

4.狂犬的治疗 狂犬咬人,人发病,狂犬咬犬,犬发病,为此对病犬的治疗,也很重要。对狂犬的治疗方法,在上方的基础上,加药30G,浓煎待冷并拌饭给犬食,永保无患。 5.病例 (1)1951年,星群医药月刊,第2卷第三期,邵景康介绍,采用上方,治疗三例狂犬咬伤之病人,连服二剂,经多年观察,均安然无恙。方中紫竹根用量为一满握。 (2)1956年中华医学杂志,42卷第10期用本方配合金霉素治愈狂犬病2例,方中紫竹根用一大握。作者林航观察认为,本方有镇静安眠和镇痛作用,且能消除腹胀,无付作用。服用方法:水煎温服,一日二剂。 另一病例单用金霉素及一般对症治疗,未用中药,结果死亡。 (3)湖北中医学院《李今庸临床经验辑要》。用上方治疗狂犬病初起,每日一剂,分二次温服。李教授认为本方为扶正祛邪之方,可消除毒邪。但未附病例。 李教授处方与上方甚本相同,但去掉生姜一味,并把紫竹根改为50G,原方中川芎,桔梗均改为三钱(合现制9.375=10G)。 (4)《万应良方秘本》对本方的评价“本方系仙授,药一入口,病即减退,百试百验,神效无比。”可见本方疗效之奇特,非同一般。 说明:方中紫竹根一味,其功能为清热解毒,当今药店不备此药,须病家自己采挖。紫竹形同普通竹子,其竹管皮呈紫色,竹杆直径比普通竹头略细,高度也较矮,大约2-3米高,药用去其竹管,只用根头,劈碎入药同煎。 紫竹是一种观赏竹,民间栽培较少,为便于患家及时找到药源,将作者所知有栽培紫竹的地方分列于下: 普陀山紫竹林禅寺,无锡锡惠公园,无锡鼋头渚省干疗养院,无锡西水墩文化馆,无锡五爱家园(新村)内,若有需要可直接与上述单位商量。至于其他城市也会有栽培紫竹的单位不妨就地取材。 二下瘀血汤 方药:地鳖虫七只(去足炒),生大黄9G,桃仁7粒(去皮尖打碎),加白蜜9G,黄酒一碗,煎至7分服,不饮酒者,用水也可。小儿减半,孕妇不忌。服药后必下恶垢如鱼肠,猪肝状,小便红赤,连续服至小便正常为止。

狂犬病病人的护理

狂犬病病人的护理 本病病原为狂犬病毒,属弹状病毒科,形似子弹,大小约75mm×180nm,病毒中心为单股负链RNA,外绕以核堡白衣壳,表面有脂蛋白包膜。病毒含5种主要蛋白,即糖蛋白(G)、核蛋白(N)、聚合酶(L)、磷蛋白(NS)和膜蛋白(M)。其中G蛋白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使狂犬病毒具有嗜神经性,它还能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对抗狂犬病毒攻击。N蛋白可激发机体产生补体结合抗体和沉淀素,用于临床诊断。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4例,男1例,女3例,年龄14~57岁。狗咬伤4例,均有明确狗咬伤史。潜伏期最短5 d,最长8年零2个月。手指咬伤1例,乳房咬伤1例,足部咬伤1例,大腿咬伤1例。2例浅表伤,2例深度伤。4例伤后伤口未作任何处理,均未注射抗狂犬病病毒血清或人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因畏寒,出汗4 d,恶心呕吐2 d就诊1例,因左下肢疼痛、尿频、尿急3 d就诊1例,因双下肢间断抽搐伴过度换气1 d因就诊1例,因左上肢疼痛、麻木、瘙痒3 d就诊1例。 1.2伤口处理及时、有效地处理伤口可明显降低狂犬病发病率。伤后应尽快用20%肥皂水或0.1%新洁尔灭(不可与肥皂水合用)反复冲洗至少半小时,力求去除狗涎,挤去血污。冲洗后用70%酒精擦洗或浓碘酒涂拭。伤口一般不予缝合或包扎,以便排血引流。若咬伤部位为头、颈部或严重咬伤者还需用抗狂犬病免疫血清,在伤口及周围行局部浸润注射(免疫血清试验阳性应进行脱敏注射)。此外,尚需注意预防破伤风及细菌感染。 1.3预防接种 1.3.1 主动免疫被犬、猫或患狂犬病的动物咬伤者,或被可疑狂犬病动物吮舐、抓伤、擦伤皮肤或粘膜者均应接种疫苗,做暴露后预防接种。对高危人群如兽医、从事狂犬病病毒的实验研究人员和动物管理人员,应做暴露前预防接种。目前我国常用的是地鼠肾细胞疫苗,此疫苗具有免疫原性强、安全可靠等优点。 (1)暴露后预防:全程5针,在30日内注完,按程序分别在0、3、7、14、30日各注射一针(2ml)。严重咬伤者疫苗可加用,全程10针,即当日至第6日每日一针,后分别于14、30、90日再各注射一针。 (2)暴露前预防:共接种3次,于0、7、21日各注射一针(2ml),2~3年加强注射一次。 1.3.2 被动免疫被动免疫制剂有抗狂犬病血清与人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以人抗狂犬病

狂犬病的病症与预防措施

编号:SM-ZD-45576 狂犬病的病症与预防措施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狂犬病的病症与预防措施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狂犬病是怎样一种病 狂犬病又叫“恐水病”,俗称“疯狗病”。是狂犬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狂犬病毒存在于狂犬的唾液中,当人被狂犬咬伤后,病毒就进入伤口,循着末梢神经到达脑部繁殖,引起一系列神经症状,如兴奋、麻痹等,继而病毒由脑循着神经到达唾液腺中。传染源除病犬外,其他动物如患本病的猫、狼和狐等也能传播本病,狂犬病患者也能成为传染源,因为当人受到狂犬病毒感染后,他人的皮肤或粘膜伤口若和患者唾液接触,就可能被传染。 人被狂犬咬伤后,短则10天,长则1年乃至数年后发病。患者大多数在1~2个月内出现症状,开始有全身不适的恐怖感觉,尔后转为兴奋狂躁。过敏非常明显,甚至开窗通风就会使其产生全身肌肉痉挛。患者流涎(口水)很多并高度恐水,最初不敢喝水,继而不敢见水,或者一听到水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