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关缺血性脑卒中护理的探讨

有关缺血性脑卒中护理的探讨

有关缺血性脑卒中护理的探讨
有关缺血性脑卒中护理的探讨

有关缺血性脑卒中护理的探讨

摘要:在现代社会中,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血栓性脑梗塞发病率越来越高,其死亡率、致残率、复发率高已引起人们普遍重视。因此,早期预防,及时诊断,进行系统规范的个体化康复、治疗可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348-01

1 急性期的特殊护理

动脉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患者在急性期多伴有严重脑缺氧、脑灌流量明显减少。发病后1周内卧床休息,给予低流量吸氧;患者大面积脑梗塞时会发生广泛脑水肿,使颅内压升高,甚至发生脑疝,可出现昏迷、瞳孔不等大、呼吸变慢、心律失常等症状,死亡率极高。因此,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注意观察瞳孔及神志变化,每15~30分钟巡视1次,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处理。有颅内压增高者要抬高床头15°~30°,以利颅内静脉回流,减轻颅内压,并每2小时翻身扣背1次,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为了维持膀胱肌肉张力,防止肌肉萎缩,对尿潴留患者留置尿管后,每3~4小时开放尿管1次,对尿失禁患者,为训练膀胱肌肉张力,开始每隔1~2小时可放尿管1次,逐渐增至3~4小时开放1次,至排尿功能恢复正常。

2 社会心理障碍的护理

脑卒中护理手册.doc

脑卒中护理手册目录 1.脑卒中的基本概述 2.脑卒中的常见症状及临床体征的评估 3.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4.脑血管病的辅助检查 5.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及护理 6.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及护理 7.脑卒中血管内治疗及护理 8.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 脑卒中的基本概述 脑血管疾病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脑血管性疾病的总称。卒中为脑血管疾 病的主要临床类型,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以突然发病,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散性脑功能缺损为共同临床特征,为一组器质性脑损伤导致的脑血管疾 病。 脑卒中是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二位原因,它与缺血性心脏病,恶性肿瘤构成多数国家的三大致 死疾病。目前我国脑卒中已成为超过恶性肿瘤成为中国第一致死病因,发病 率 120-180/10 万,每年死亡病例大于 150 万,存活者 600-700 万,且 2/3 存 活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本病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给社会, 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和痛苦。 脑卒中常见症状及临床体征的评估

一.头痛:通常指局限于头颅上半部,包括眉弓,耳轮上缘和枕外隆突连 线以上部位的疼痛。 评估: 1.病史 (1)了解头痛的部位,性质和程度:询问是全头痛,局部头痛还是部位 转换不定的头痛:是搏动性头痛还是胀痛,钻痛,钝痛,触痛,撕裂痛或 紧箍痛,是轻微痛,剧烈痛还是无法忍受的疼痛。 (2)头痛的规律:询问头痛发病的急缓,是持续性还是发作性,起始与 持续时间,发作频率,激发,加重或缓解的因素。急起的头痛可能提示蛛 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 (3)有无先兆及伴发症状: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的头痛,病人可伴有恶 心,呕吐等症状。 (4)疼痛常用工具: 1.数字式疼痛评定法:将一条直线等分为10 段,一端 0 代表无痛,另一端 10 代表极度疼痛,病人可选择其中一个能代表自 己疼痛感受的数字来表示疼痛程度。 2.文字描述式,将一直线等分 5 段,其中一端表示“没有疼痛”。另一端表示“无法忍受的疼痛”患者选择其 一表示疼痛程度。 3.视觉模拟评定法 4.面部表情测量图,图示 6 个代表不同疼痛程度的面孔,患者选择其一来代表自己的感受。 插入图表 二.意识障碍:是指人对外界环境刺激缺乏反应的一种精神状态,可表 现为觉醒度下降和意识内容变化,临床可通过病人的言语反应,对针刺的痛觉反应,瞳孔对光反射,吞咽反射,角膜反射等来判断意识障碍的程度。 1.以觉醒度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

缺血性脑卒中的护理常规

类别:护理常规生效日期: 2007、03 题目: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护理常规第二次修订日期:2014、06 一、概念: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脑组 织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脑梗死约占全部脑卒中的 60%-80%。通常分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 二、主要症状:以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和共济失调等局灶定位症状为主;部分病人可 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全脑症状。 三、典型体征:言语障碍,运动障碍感觉障碍意识障碍 四、特异检查: 影像学检查:可直观显示脑梗死的部位、范围、血管分布、有无出血、陈旧和新鲜梗死灶等, 1.头颅CT: 2.2.MRI: 3.血管造影: 4.TCD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 五、治疗原则: 应遵循超早期、个体化和整体化的原则。重点是急性期的治疗。 (一)急性期治疗: 1、早期溶栓 2、调整血压 3、防止脑水肿4、控制血糖 5、抗血小板聚集 6、抗凝治疗 7、脑保护治疗 8、早期康复治疗 (二)恢复期治疗康复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六、常见并发症: 1、脑疝 2、肺部感染 3、消化道出血 4、尿路感染 5、压疮 6、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7、外伤坠床 七、护理措施 (一)执行神经内科一般护理常规.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分级护理. (二)常规护理 1心理护理多与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使其了解该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客观规律,主动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有抑郁的患者按医嘱给予抗抑郁药物。 2饮食 2.1 吞咽功能正常患者给予低盐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糖尿病患者给予糖尿病 饮食。 2.2 轻度吞咽困难患者,给予半流质糊状饮食。 2.3 中重度吞咽困难患者,给予留置胃管,按医嘱鼻饲。 2.4 戒烟酒 3体位与活动 3.1根据病情,尽早活动。。 3.2每两小时翻身一次,偏瘫侧肢体处于功能体位,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防止 肿胀(不建议在患肢输液)。 3.3双下肢尽量避免输液,以免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3.4指导患者及家属进行有计划的肢体功能锻炼。 4基础护理 4.1保持口腔清洁,口腔护理每日2次,预防口腔及肺部感染。 4.2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完整,预防压疮发生。 4.3保持会阴清洁,会阴护理每日2次,必要时留置导尿管护理,预防尿路感染。 4.4保持大小便通畅。

脑卒中护理手册

脑卒中护理手册目录 1. 脑卒中的基本概述 2. 脑卒中的常见症状及临床体征的评估 3.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4. 脑血管病的辅助检查 5.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及护理 6. 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及护理 7. 脑卒中血管内治疗及护理 8.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

脑卒中的基本概述 脑血管疾病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脑血管性疾病的总称。卒中为脑血管疾病的主要临床类型,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以突然发病,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散性脑功能缺损为共同临床特征,为一组器质性脑损伤导致的脑血管疾病。 脑卒中是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二位原因,它与缺血性心脏病,恶性肿瘤构成多数国家的三大致死疾病。目前我国脑卒中已成为超过恶性肿瘤成为中国第一致死病因,发病率120-180/10万,每年死亡病例大于150万,存活者600-700万,且2/3 存活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本病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和痛苦。 脑卒中常见症状及临床体征的评估一.头痛:通常指局限于头颅上半部,包括眉弓,耳轮上缘和枕外隆突连线以上部位的疼痛。 评估:1.病史 (1)了解头痛的部位,性质和程度:询问是全头痛,局部头痛还是部位转换不定的头 痛:是搏动性头痛还是胀痛,钻痛,钝痛,触痛,撕裂痛或紧箍痛,是轻微痛,剧烈痛还是无法忍受的疼痛。 (2)头痛的规律:询问头痛发病的急缓,是持续性还是发作性,起始与持续时间,发作频率,激发,加重或缓解的因素。急起的头痛可能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 (3)有无先兆及伴发症状: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的头痛,病人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4)疼痛常用工具:1.数字式疼痛评定法:将一条直线等分为10 段,一端0 代表无痛,另一端10 代表极度疼痛,病人可选择其中一个能代表自己疼痛感受的数字来表示疼痛程度。2.文字描述式,将一直线等分5 段,其中一端表示“没有疼痛” 。另一端表示

缺血性脑卒中的护理常规

类别:护理常规 生效日期: 2007、03 题目: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护理常规 第二次修订日期:2014、06 1、 概念: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脑部血液 循环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 坏死或软化。脑梗死约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通常分脑血栓 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 2、 主要症状:以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和共济失调等局灶定 位症状为主;部分病人可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全脑症状。 三、典型体征:言语障碍,运动障碍 感觉障碍 意识障碍 四、特异检查: 影像学检查:可直观显示脑梗死的部位、范围、血管分布、有无出血、陈旧和新鲜梗死灶等, 1. 头颅CT: 2. 2.MRI: 3. 血管造影: 4.TCD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 五、治疗原则: 应遵循超早期、个体化和整体化的原则。重点是急性期的治疗。(一)急性期治疗: 1、早期溶栓 2、调整血压 3、防止脑水肿4、控制血糖 5、抗血小板聚集 6、抗凝治疗 7、脑保护治疗 8、早 期康复治疗 (二)恢复期治疗 康复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六、常见并发症: 1、 脑疝 2、肺部感染 3、消化道出血 4、尿路感染 5、压疮 6、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7、外伤坠床 七、护理措施 (一)执行神经内科一般护理常规.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分级护理. (二)常规护理 1 心理护理 多与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使其了解该病的发生、发 展和预后的客观规律,主动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 有抑郁的患者按医嘱给予抗抑郁药物。 2 饮食 .1 吞咽功能正常患者给予低盐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糖尿病患者给予糖尿病饮食。

缺血性脑卒中的护理

缺血性脑卒中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7-05-15T13:36:48.510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6期作者:郭宏英 [导读] 脑梗死是最常见的缺血性脑卒中类型,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沈阳军区总医院辽宁省沈阳市 【摘要】脑梗死是最常见的缺血性脑卒中类型,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使局部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损伤,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脑血栓形成指脑动脉的主干或其皮层支因动脉粥样硬化及各类动脉炎等血管病变导致血管的管腔狭窄或闭塞,并进而发生血栓形成,造成脑局部供血区血流中断,发生脑组织缺血、缺氧,软化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脑栓塞是指各种栓子随血流进入颅内动脉系统使血管腔急性闭塞引起相应供血区脑组织缺血坏死及脑功能障碍。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护理 1病因和病理 最常见的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血脂症和糖尿病等可加速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其他病因有非特异性脑动脉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动脉瘤、脑淀粉样血管病等。脑组织对缺血、缺氧损害非常敏感,脑动脉闭塞致供血区缺血超过5分钟后即可出现脑梗死。急性脑梗死病灶是由中心坏死区及其周围的缺血半暗带组成。中心坏死区由于严重的完全性缺血致脑细胞死亡,而缺血半暗带内仍有侧支循环存在。 2临床表现 多见于50~60岁以上有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人。根据受累部位的不同、侧支循环形成情况的差异等,会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的局灶性症状与体征。①颈内动脉系统(前循环)脑梗死对侧肢体瘫痪、感觉障碍及双眼对侧同向偏盲,优势半球受累尚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失语、失用和失认。非优势半球受损可有体象障碍。当眼动脉受累时,可出现单眼一过性黑蒙。②椎-基底动脉系统(后循环)脑梗死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吞咽困难。优势半球受累可见失语、失读、失认、失写等症状;非主侧半球受累可出现体象障碍。 3护理措施 3.1 一般护理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神志瞳孔变化情况,观察患者肌力、肌张力恢复情况;指导患者穿衣时先穿患侧,后穿健侧;脱衣时先脱健侧,后脱患侧,鼓励患者选择穿脱方便的较宽松柔软的棉质衣服,避免穿套头衫,穿不用系带大小合适的鞋,最好穿防滑鞋舒适卧位根据患者瘫痰清况,选取适宜的良肢卧位,头部适当抬高,应避免头颈部过度歪曲、用力。低氧血症患者给予吸氧,定时翻身排背,促进痰液排出,可使用排痰机协助排痰,痰液黏稠者,可以雾化吸入,帮助稀释痰液,不能自行咳出痰液者,及时给予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气道功能严重受损者,及时给予气管插管,必要时给予机械辅助通气。 3.2预见性护理 3.2.1防止受伤 感觉减退或障碍的患者防止烫伤或冻伤,忌用热水袋行走不稳的患者,取用适宜的辅助用具,教会患者正确移动躯体的方法躁动的患者专人守护,床档保护,防止受伤、坠床,必要时给予保护性约束。 3.2.2防止误吸 床旁备吸引装置昏迷患者取下义齿及时清除口腔中的分泌物及食物残渣,进食时采取端坐位或半坐卧位、健侧卧位,根据吞咽功能的评定选取适宜的食物及进食方法,必要时安置保留胃管,保持气道通畅 3.3失禁护理 3.3.1大便失禁护理 尽量掌握患者排便规律,适时给予便盆排便,饮食调节,增加食物中膳食纤维的含量,有助于恢复肠道功能,形成排便的规律性,能改善大便失禁状况;患者臀下垫清洁、柔软的尿布。保持尿布平整,一旦有粪便浸渍,需立即更换,并且要随时更换污染的衣物和被单;腹泻严重时可使用一次性气囊导管插入直肠15~20厘米,气囊充气,使导管固定,粪便引流出来,减轻粪便对皮肤的刺激;可使用造口袋粘贴于肛周以保护肛周皮肤保持肛周皮肤的清洁干燥,每次大便结束后用温水清洗肛周皮肤,皮肤未破损时,可以外擦紫草油或使用透明薄膜保护肛周皮肤;已经破损的皮肤在清洗干净后,可以用溃疡贴保护或局部喷洒溃疡粉促进皮肤的愈合。 3.3.2小便失禁护理 女患者可使用柔软、干净的尿布,有尿液后及时更换并且用温水清洗会阴,保持局部清洁干燥;男患者可使用假性尿袋,减少尿液对皮肤的浸渍必要时安置保留尿管。 3.4心理护理 建立优良的环境,使患者心情舒畅,取得患者的信任,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了解疾病病程及预后,重视患者的主诉,鼓励其表达自身感受、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与患者建立各种形式的有效沟通方式,鼓励患者参与康复及掌握自我护理,增强自信,耐心指导家属对患者照顾,使患者感到来自家庭的支持关心根据患者的各类型心理特点,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重视对患者精神情绪变化的监控,及时干预。 3.5下肢深静脉血栓 一旦发生下肢静脉血栓,患肢抬高制动,高出心脏平面20~30cm,患肢禁止挤压、按摩、热敷,严格制动,避免发生血栓脱落,形成肺栓塞;严密观察患肢皮温、色泽、水肿、弹性及肢端动脉搏动情况,每天在同一部位测量两次肢体周径并记录,严禁在患侧股静脉穿、刺,注意保护患侧足,背浅静脉及下肢浅、静脉,禁忌输注溶、栓、抗凝药以外的治疗。抗凝及溶栓的护理:严格按医嘱用药,准确计算输入药量及时间控制;密切监测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观察有无其他部位的出血,防止发生脑出血颅内压增高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护理常规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护理常规 一、评估与观察要点 1.评估既往史、家族史、用药及本次起病时间。 2.评估患者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变化及肢体活动情况。 3.观察有无肢体瘫痪、失语、感觉和吞咽障碍等局灶定位症状和体征。 4.了解 CT、MRI 等检查结果。 5.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反应,家属对患者的支持程度。 二、护理措施溶栓前护理 1.评估患者病情、年龄、体重,遵医嘱及时准确用药。 2.遵医嘱查血常规、凝血常规、肾功能、电解质、血糖、CT、MRI 等。 3.备心电监护、注射泵、吸氧用物及溶栓所需药物(阿替普酶),药液注意现配现用。 4.给药剂量为0.9mg/kg每次,最高不超过90mg。 5.药物用法为先用总剂量的10%在1~2分钟静脉推注,其余90%在60分钟静脉滴注完毕。 6.严格控制血压<185/110mmHg,难治性高血压未控制目标值前不予以溶栓治疗。 7.必要时留置导尿管或胃管。 溶栓及溶栓后护理

1.密切观察意识、瞳孔、肢体肌力、语言等;观察有无剧烈头痛、频繁呕吐、血压升高、肢体功能障碍加重,有无腹痛、四肢局部疼痛、肿胀等症状。 2.观察皮肤及黏膜有无出血倾向:有无皮下出血、牙龈出血、黑便、尊麻疹等现象。减少有创操作,24小时内避免插胃管,用药30分钟内尽量避免插尿管,适当延长按压针眼的时间。 3. 绝对卧床休息24小时,保持病室安静,减少探视。 4.遵医嘱给予清淡易消化饮食、避免误吸;保持大便通畅。 5.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给氧,必要时吸痰。 6.动态监测血压变化,溶栓开始2小时内每15 分钟监测血压1次,其后6小时每30分钟监测血压1次,之后每小时监测一次直至 24小时。 7.血压要求<185/105mmHg,大于此数值时可给予药物干预,可用乌拉地尔泵入降压。 8.动态评定神经功能:6小时内每1小时评定1次,其后 18小时内每3小时评定1次,以后每天1次。 9.遵医嘱及时复查血常规、凝血常规、CT等。24小时后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10.预防脑出血、脑水肿、肠系膜上腔静脉栓塞、周围静脉阻塞、窒息、误吸等并发症的发生。 11.视病情尽早进行语言、吞咽和肢体功能的康复锻炼,循序渐进,促进功能恢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