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典园林的基础知识

古典园林的基础知识

古典园林的基础知识
古典园林的基础知识

古典园林的基础知识

第一部分:中国三大园林比较及代表

北方园林:一个人的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是历代帝王为满足自己的享乐需要而兴建的在建筑上具皇权至上的规划思想,可从其宏大的规模及严谨的空间安排上看出往往是红柱黄瓦,雕梁画栋,金碧辉煌,雍容华贵,具浓郁的宫廷色彩,充分表现出古代帝王纵情享乐的自私;再者,皇家能够利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特权把大片山水风景据为己有,因此多数皇家园林都具有真山真水的地貌,形成风景绝美的天然山水画卷现存的皇家园林中,较负盛名的有北京的颐和园故宫御花园和承德避暑山庄等

苏州园林:文人雅士的江南园林

江南园林,是按中国园林的传统,沿文人园林的轨辙,以自然为宗,置堂摆榭自由高树大乔木以荫蔽烈日,树形树姿,古朴或秀丽,以供欣赏巧用竹品,再以丹桂红枫金橘秋菊等花果叶的颜色和香味作点缀建筑风格淡雅朴素厅堂随宜安排,结构不拘定式,亭榭廊槛,宛转其间,一反宫殿庙堂住宅之拘泥对称,而以清新洒脱见称这种文人园风格,后来为皇家苑囿所取法宋徽宗的艮岳苑囿中建筑,皆仿江浙白屋,不施五彩清初营建北京的三山五园和热河的避暑山庄,也有意仿效江南园林意境以蕴含诗情画意的文人气息为特色的江南园林,已成为宋以后中国园林的主流一派诗情画意,文人墨客多会于此

岭南园林:众人的岭南园林

与皇家园林和江南园林相比,岭南园林亦有比较鲜明的特色:轻盈通透朴实大众传统的岭南园林很少利用自然山水构筑,规模一般都比较小其面积多则三五亩,少则仅数十平方米大多是与住宅结合一体的庭院形式:四面环楼中间水池树木很高,园里摆的大多是兰花这种设计与岭南的气候条件有关,天气热,到了这园子里来,周围很高,日照不到,夏天很风凉装修大量运用木雕砖雕陶瓷灰塑等民间工艺,不及皇家园林或江南园林高贵典雅,但也不乏精美和华丽;创作手法上讲究点景借景和升华意境,常用富有诗意的景题作为画龙点睛表达意境手段,激发游赏者的联想而细细玩味因此,观赏者在欣赏时,是以近观静赏为主,动观浏览为辅;值得一提的是,岭南园林布局形式和局部构件受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都反映出中西兼容并包的岭南文化特点,在造园手法上带有明显的世俗性和随意性与大众的口味相印,凡人赏游其间,无所拘束。在宁静的圆明园颐和园,皇帝一个人赏心游园,当然跟着些随从但园林是他家的,当然不容布衣,普通百姓只可远观;江南园林,文人雅士多会于此,谈诗论道,岂平民所能及?只有在南粤的园林里,人们成群结队,进出自如,不分身份的高低贵贱,自自然然皇家园林,一个人的空间;江南园林,一撮人的空间;岭南园林,

普罗大众的空间岭南园林符合岭南人户外活动时间长的特点,彰显大众性开放性和人性化不象皇家园林的高贵气派,也不如江南园林的艺术感染力在冷落的眼光中,岭南园林却旺盛地发展着它的自然空间她旺盛的生命力和开放兼容的品性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特别是在现代园林的创新和发展上,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谓是独领风骚,令人耳目一新一时间,不仅出现了酒家园林,与自然山水相结合的庭院,还有一些有岭南园林特色的大型公园但自始至终,没离开它的主题:大众的,开放的,人性的没有偏离为岭南人提供自然空间的轨道岭南四大园林:佛山梁园

佛山老房子是什么样的?从代表岭南私家园林文化精髓的梁园便可以寻找到,梁园是佛山梁氏宅园的总称,由嘉庆道光年间时任内阁中书的岭南书画名家梁蔼如及其侄梁九章梁九华梁九图叔侄四人陆续精心营建的,历时四十余年梁园由十二石斋群星草堂汾江草芦寒香馆等不同地点的多个群体组成,规模宏大梁园是清代岭南文人园林的典型代表之一,其布局精妙,宅第祠堂与园林浑然一体,岭南式庭园空间变化迭出,格调高雅;造园组景不拘一格,追求雅淡自然如诗如画的田园风韵;富于地方特色的园林建筑式式俱备轻盈通透;园内果木成荫繁花似锦,加上曲水回环松堤柳岸,形成特有的岭南水乡韵味;尤以大小奇石之千姿百态设置组合之巧妙脱俗而独树一帜作为闻名遐尔的粤中四大名园之一,其与众不同的是,梁园是把住宅祠堂和园林三者浑然融为一体独具地方特色的建筑群而在我国的私宅庭园中,将祠堂住宅和园林三者融为一体的非常少见。

顺德清晖园

始建于嘉庆五年,为清代龙氏家族所建清晖园整体风格以雅致古朴著称园内水木清华,景致清雅优美,龙家故宅与扩建新景融为一体,利用碧水绿树古墙漏窗石山小桥曲廊等与亭台楼阁交互融合清晖园集了我国古代建筑园林诗书雕刻等艺术于一身突出了我国庭院建筑中雄奇险幽秀的特点造型构筑也别具匠心,各具情态,灵巧雅致,门窗古朴精美,品味无穷园内树木繁茂,品种丰富,多姿多彩,与古色古香的楼阁亭榭交相掩映,倘佯其间,步移景异,令人流连主要景点有船厅碧溪草堂澄漪红蕖书屋澄漪亭惜阴书屋等其主龙家子孙一门三进士的辉煌创举,闻名遐迩。

余荫山房

又名余荫园,位于番禺南村镇,是清道光年间举人邬燕山为纪念其祖父邬余荫而建的私家花园全园建筑面积只有近二千平方米,为四大名园中最小巧玲珑的,并因它小巧玲珑的建筑风格而著称,这座古庭园,布局精巧将亭台楼馈堂馆轩榭桥廊堤石山碧水尽纳于三亩之地,缩龙成寸,且藏而不露,使得小小园林显出园中有园景中有景的幽深广阔的绝妙佳境余地三弓红雨足,荫天一角绿云深正是对余荫山房恰如其分的写照与顺德清晖园一门三进士的创举一样,番禺余荫山房一门三举人在

当时的广东也被传为佳话。

东莞可园

始建于清代道光三十年,位于东莞市城区博厦其名源于前人可羡人间福地,园夸天上仙宫的赞词特点是面积小,设计精巧在3.3亩的土地上,楼亭桥榭,厅堂轩院,山水花木,一并俱全它布局高低错落,处处相通,曲折回环,扑朔迷离基调是空处有景,疏处不虚,小中见大,密而不逼,占水栽花,静中有趣,幽而有芳加上摆设清新文雅,极富岭南特色,是广东园林的珍品可园的创建者莞城人张敬修,其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精通他常邀张维屏简士良等文人在园内联吟颂赋传艺岭南画派开山祖师居廉,曾在可园作画十年,其学生等创立了岭南画派,使可园成为岭南派的策源地之一。

第二部分:较实用的园林知识点介绍

1、汉字中与园含义相近的六字:囿圃苑院庭墅,其中室庐花木水石禽鱼4卷与造园有着密切的联系。

2、现存苏州最早的私家园林是宋代的沧浪亭。

3、山水花木建筑,是构成古典园林的四大物质要素。

4、网师园的濯缨水阁,拙政园的芙蓉榭耦园的山水间等,都是榭的典型作品。

5、拙政园的浮翠阁狮子林的修竹阁可以了解它的不同样式。

6、亭有方亭长方亭六角亭八角亭圆形亭梅花形亭海棠形亭扇形亭又有单檐重檐。

7、廊按形式分,有直廊曲廊波形廊复廊四种。

8、廊按位置分,有沿墙走廊楼廊爬山廊水廊等。

9、苏州园林常见的漏窗花纹图案:全用直线的有万字定胜菱花水纹等;全用弧形的有鱼鳞钱纹如意波纹等;有自然形体的图案:柏松牡丹芭蕉佛手狮虎蝙蝠等;还有人物故事小说传奇等题材。

10、罩,一般用于厅堂内,起分隔空间和装饰作用。

11、常见的有飞罩落地罩挂落三种留园林泉耆硕之馆的圆光罩,拙政园留听阁的飞罩,耦园山水间水阁的落地罩,都是不可多得的佳例。

12、苏州园林中的家具陈设品种丰富,式样繁多,大致可分为六大类:桌案凳椅几架床榻橱柜屏座。

13、苏州园林中的家具用料主要有榉木楠木紫檀黄花梨等上等木材。

14、苏州园林中,往往在壁面上镶嵌大镜,它的妙用:游人在镜中可以清晰地观赏到对面的山水花木亭台楼阁,无形中扩大了视觉空间,使园景显得更加丰富深邃这种利用明镜借景的方法,也

是苏州园林中常用的艺术手段。

15、盆景大体有五大流派:苏派扬派岭南派海派川派另外,安徽的传统桩景河南的柽柳盆景也很有特色。

16、中国四大名园是: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留园。

17、明四家是指:文徵明沈周唐寅仇英。

18、苏州四大古典园林按时间顺序排列是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

19、岁寒三友是指:松竹梅。

20、我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是茶经,作者是唐人陆羽,被称为茶圣。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论文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组织规律 ——以拙政园为例 摘要:中国古典造园艺术是中国文化艺术长期积累的结晶,它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美的深刻的理解力和鉴赏力。造园者通过借物言志的手法将风、雨、月等自然景物收入园中,为园所用。将各个景语串联表达出个人的思想,按照一定的组织规律形成的游园线路,使得游览者在游园过程中达到身心上的愉悦以及精神上的升华。 关键词:拙政园、意境、组织规律、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以其高度的艺术成就和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18世纪英国宫廷建筑师威廉姆·钱伯斯说:“中国花园的实际设计原则,在于创造各种各样的景,以适应理智的或感情的享受的各种各样的目的。”这句话指明了中国古典园林就是以抒情言志为其艺术内容,用山水石头花木、亭台楼阁的艺术形式来加以表现的,此之为追求意境。而意境的组织则能使游览者感受到造园者的思想,更好的理解造园者的主观情思。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追求意境 (一)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实质 意境是中国艺术创作和鉴赏方面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美学范畴。简单来说,意即主观的理念、感情,境即客观的生活、景物。意境产生于艺术创作中。两者的结合,即创作者把自己的感情、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类似的情感激动和理念联想。所谓的园林意境,则是通过园景形象所反映出来的情意,使游览者触景生情并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叶朗认为:明清园林美学的中心内容,是园林意境的创作和欣赏[1]。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一说在园林艺术、园林美学中得到了独特的体现。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意境”的内涵在园林艺术中的显现比在其他艺术门类更为清晰突出,也更容易把握。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实质同意境的实质一样,是园主内省和外观的统一,是园主的主观情思和客观的景物融为一体。拙政园就是反映了王献臣的思想感情,他为人处世的准则、他的爱好、趣味等。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实质,就是园林艺术体现出的思想感情与园景内在本质的统一的联系。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本质就是意和境的契合。 (二)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创造 不论是描写山水还是乡村田园,都要符合一定的自然规律,符合自然界各种景物的构成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题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要点 1、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发展阶段: 园林生成期——殷周秦汉——以帝王贵族狩猎为主,园林表现为苑囿的形式。 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是山水园的奠基时期,出现了以再现自然山水为主题的自然山水园,奠定了以后中国山水园历史发展进程中艺术风格的基础。 园林全盛期——隋唐——园林进入全面发展时期,文人画家描绘自然景物之风盛行,造园艺术更倾向于追求朴素的自然美,并发展到以诗情画意的园林意境创作的阶段。 园林的成熟期——宋元明清——古典园林的最后兴盛时期,造园活动得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造园艺术上,技巧更为发达。 2、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筑山:“叠山”“掇山”。园林假山都是真山的抽象化、典型化的缩移摹写,能在很小的地段上展现咫尺山林的局面、幻化千岩万壑的气势。“一拳则太华千寻”。 理水:“山嵌水抱”。园林内开凿的各种水体都是自然界的河、湖、溪、涧、泉、瀑等的艺术概括。人工理水务必做到“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并且要在有限的空间里尽量写仿天然水景的全貌,即“一勺则江湖万里”。 植物:栽植树木不讲究成行成列,但亦非随意参差。往往三株五株、虬枝古干而予人以蓊郁之感,运用少量的艺术概括而表现天然植被的气象万千。 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法国规整园林:以建筑轴线的延伸控制园林全局,建筑控制一切。 英国风景园林:建筑物与其它造园要素相互分离,建筑退避三舍。 中国山水园林:建筑与其它要素有机组织,彼此协调、相互补充;强调“天人合一”的境界。 建筑形式多样,得益于木框架结构的运用,从而更好地融合于自然环境中,并蕴涵一定哲理,如“以园法天、以方象地、纳宇宙于芥粒”。 诗话的情趣: 文学——时间的艺术 绘画——空间的艺术 园林——时-空综合的艺术 中国古典园林与文学、书画密不可分,“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以画入园,因画成景”。 意境的蕴涵: 意,即主观的理念、感情,境即客观的生活、景物。意境产生于艺术创作中两者的结合,即创作者把自己的感情、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之类似的情感激动。 三境: 物境——只写山水之形——第一层次 情境——能藉景生情——第二层次 意境——能托物言志——第三层次 3、园林的基本类型(不同分类): 按构园方式划分:规则式园林、自然式园林、混合式园林 按园林的隶属划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设计原理在现代景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从古典园林私密性空间到现代城市开放性公

简介: 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例, 以其空间处理手法在现代城市开放性公共休闲空间设计中的应用为基点, 经过对浙江省龙游市江滨公园的景点空间分析, 论述古典园林私密性空间到现代城市开放性公共休闲空间的联系与发展。 关键字: 空间处理; 私密性; 开放性; 公共休闲 1.概述中国古典园林空间设计手法 园林是物质环境, 构成园林的物质要素称为构景要素。构景要素大致能够分为三大类, 即山水、建筑物和动、植物。第二类建筑, 广义的包括人工构筑的园林建筑、园路、广场雕塑和园林小品等[1]。 在中国的古典园林造园中, 与其说是造园, 还不如说是建筑的布局和构造, 因为建筑构成了整个园子, 而其它要素的则作为建筑的附属部分。”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中国的园林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园林构筑物与山水要素、动、植物要素达到了完美的融合, 根据文人雅客对圆子的实用要求与艺术要求构筑了独具一格的东方造园艺术。 中国传统园林空间处理手法: 比例协调, 尺度适应, 高低变化, 错落有致; 即要能很好地运用光影明暗的变幻, 虚实的对比, 又能将各种空间彼此穿插、渗透, 首尾相顾, 前后呼应, 互相因借, 另外, 还使静态空间流动, 达到动、静结合[2] 。

2.. 城市化加剧, 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开放性空间呼唤人性的场所 近年来, 中国越来越多的地区出现了”城市化”, 城市整体所面临的建设环境范围的, 速度快, 甚至有许多大尺度的公共空间建设项目, 都被要求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从立项、策划到设计的全过程。前写年的”疏林草地”, ”喷泉广场”流行与全国, 对外来艺术风格和视觉形象过分追求, 布置大量的草地, 反而减少了人的活动空间, 吸引不到人们来使用[3]。 现代人文地理学派及现象主义景观学派强调人在场所中的体验, 强调普通人在普通、日常的环境中的活动, 强调场所的物理特性、人的活动以及含义的三位一体性。这里的物理特性包括场所的空间结构和所有具体的现象; 这里的人则是一个景中的人而不是一个旁观者; 这里的含义是指人在具体做什么。因此, 场所和景观离开了人的使用便失去了意义, 成为失落的场所( placeless) ( Ralph, 1976) 。现代城市公共休闲空间的关系应该是形式的, 她是体验、是生活、是交流——人与人的交流, 人与自然的交流[4]。 3 案例分析 3.1 以浙江龙游市江滨公园为例 3.1.1 龙游市概述 ( 一) 悠久的历史文脉

中国古典园林史 重点笔记

中国古典园林史题集 一、绪论部分 园林概念: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培、建筑布置,辅以禽鸟养殖,从而构成一个追求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赏心悦目、畅情舒怀的游憩、居住的环境。(P3) 造园的四项主要工作(或四个主要手段):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相对应园林的四要素:山、水、植被、建筑。(P4) 据此可将园林分为两种基本形式:规整式园林和风景式园林。 《古兰经》天园中的四条河:水河、乳河、酒河、蜜河。形成了伊斯兰园林的基本形式。(P4) F.L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其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面积348ha.E.霍华德的《明日之田园城市》提出了“田园城市”的设想。(P6) 现代园林之不同于前一阶段的古典园林表现于四个方面: 1、除了私人所有的园林之外,还出现由政府山资经营、属于政府所有的、向公众开放的公共园林 2、园林的规划设计已经摆脱私有的局限性,从封闭的内向型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 3、兴造园林不仅为了获致视觉景观之美和精神的陶冶,同时也着重在发挥其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生态作用——环境效益,以及为市民提供公共游憩和交往活动的场所——社会效益 4、由现代型的职业造园师主持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P6) 中国古典园林分类: 按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园 按隶属关系分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P7) 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人工山水园是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成就的—个类型。(P7)这类园林均修建在平坦地段上,尤以城镇居多,在城镇的建筑环境里面创造模拟天然野趣的小环境,犹如点点绿洲,故也称为“城市山林”宋后作为城市私家园林的代称。(P238) 天然山水园一般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规模较小的利川天然山水的局部或片段作为建园基址,规模人的则把完整的大自然山水植被环境范围起来作为建园的基址,然后再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P8) 兴造天然山水园的关键在于选择基址,《园冶》论造园相地,以“山林地”为第一。 皇家园林按其不同的使用情况分为: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魏晋南北朝开始)

中国园林的风格阅读答案

篇一:中国园林的风格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小题。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风格冯烨中国人在园林艺术上不断追求自然美和人工美高度统一的境界,逐渐形成了我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独特风格。含蓄是中国古典园林重要的建筑风格之一。追求含蓄乃与我国诗画艺术有关,在绘画中强调“意贵乎远,境贵乎深”的艺术境界,在园林建筑中强调曲折多变,含蓄莫测。这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其一,其意境是含蓄的;其二,从园林布局来讲,中国园林往往不是开门见山,而是曲折多姿,往往通过风景形象的虚实、藏露、曲直的对比来取得含蓄的效果。北京颐和园就是如此,颐和园入口处利用大殿,起掩园主景(万寿山、昆明湖)之作用,通过大殿,才豁然开朗,见到万寿山和昆明湖,那山光水色倍觉美不胜收。又如苏州留园,其东南角环以走廊,临池面置有各种式样的漏窗、敞窗,使园景隐露于窗洞中,使游人左顾右盼,目不暇接,妙趣横生。中国古典园林追求“意境“二字。一般来说,园中山水虽是人造,但是要有自然天成之美,有自然天成之理,有自然天成之趣。园林中必须建有各种相应的建筑,但是建筑应突出山水这个主体,与山水自然融合在一起,力求达到自然与建筑有机的融合,并升华成一件艺术作品。如承德避暑山庄的烟雨楼,乃仿浙江嘉兴烟雨楼之意境而筑,这座古朴秀雅的高楼,每当风雨来临时,即可形成一幅淡雅素净的“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诗情画意图,见之令人身心陶醉。中国古典建筑与神仙崇拜和封建礼教有密切关系,在园林建筑上也多有体现。汉代的园林中多有“楼观”,就是因为当时人们都认为神仙喜爱住在高处。中国古代每一处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一般地说,多数庭院都是前后串连起来,通过前院到达后院,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的产物。同时,这种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也称前后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两侧的横轴线上,北京故宫和北方的四合院是最能体现这一组群布局原则的典型实例。它最便于根据封建的宗法和等级观念,使尊卑、长幼、男女、主仆之间在住房上也体现出明显的差别。地域文化不同,园林建筑也风格有异。洛阳自古以牡丹闻名,园林中多种植花卉竹木,尤以牡丹、芍药为盛,对比之下,亭台楼阁等建筑的设计疏散,甚至有些园林只在花期时搭建临时的建筑,花期一过皆被拆除。而扬州园林,建筑装饰精美,表现细腻。这是因为扬州园林多在清朝乾隆年间建造,建造者许多都是当时的巨商和官员。为了炫耀自己的财富、粉饰太平,因此带有鲜明的功利性,也与一般的江南私家园林淡泊、深邃含蓄的造园风格不同。纵观中国古典园林发展,我们可以看到,表现在古典园林中的这种具有古代中国人审美特征的园林观,绝不仅仅限于造型和色彩上的视觉感受以及一般意义上的对人类征服大自然的心理描述,而更重要的还是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即通过园林艺术对人的生活环境的调节,来把握人本身的存在特征和意义。 13-14题为选择题,(13题选对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对中国古典园林所追求的“意境”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中国古典园林追求委婉曲折,变幻莫测,奇形怪状,出神入化。 b.中国古典园林强调自然天成,景观应当回归自然,才有自然的理趣。c.中国古典园林要求突出山水这个主体,建筑隐于山水之中,不能喧宾夺主。 d.中国古典园林的廊、亭、堂、榭应当与山、水、花、木融为一体,自然和谐。 e.中国古典园林追求整体形象完美雅致,巧夺天工,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f.中国古典园林都应当充满“山色空蒙雨亦奇”诗情画意,令人身心陶醉。下面的中国古典建筑形式与封建礼教有密切关系的一项是() a.中国古典园林多有可以登高观景高耸矗立的楼观亭阁。 b.中国古代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 c.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往往不是开门见山,而是曲折多姿。 d.中国古典建筑多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进行设计,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很多中国园林门外设有荷花池、桥等美丽的景物,但是围墙高筑,仅露出园内一些屋顶、树木,游人看不到里面全景。结合文本内容,说说为什么

中国古典园林空间尺度解析

上海交通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古典园林空间尺度解析 姓名:滕玥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指导教师:傅德亮 20040201

中国古典园林空间尺度解析 摘要 中国古典园林在发展过程中,受到社会经济文化渊源等多方面的影响,其必然呈现出反映中国人生理心理行为特点的尺度比例原则指导现代园林创作 1. 总论篇 1)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空间规模的历史演变 中国园林的历史发展在空间上不断缩小 先秦至西汉 东汉至魏晋南北朝隋唐宋 明清代私家园林空间规模的历史发展经历四个时期规模宏大 魏晋南北朝 唐宋但仍具有相当巨大的规模城市私园成为营造的主流  2)中国私家园林空间规模和园林要素的尺度 左右大型宅园与宅邸总面积之比为25 é????°???yμ?±èày?ú35.1?????°???yμ?±è ày?ú1.3不等 经过园→景区→景点的分割 千尺私家园林中主体空间限定在 为半径的空间范围之内 而皇家园林中视距存在

超出千米的远观视距私家园林和皇家园林都存在频繁的仰观   2. 个论篇  详细介绍了拙政园艺圃   3. 实践探索篇  昆山娄邑滨江公园的设计过程中合理运用了本论文中总结出的尺度规律以百尺形     关键词私家园林实践

SPACE SCALE’S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GARDENS        ABSTRACT      Traditional Chinese gardens were influenced by social economy so they must present the scale principles reflecting Chinese people’s physical and mental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 This paper is to sum up the space scale rules in order to direct the production of morden gardens. The main matters were as follows: 1. Pandect piece 1)Historical evolve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gardens’ space size Traditional Chinese gardens’ space size was reducing during developing. The historical evolvement of imperial gardens’ space size undergwent five periods including three risings and two fallings. During Xianqin to Xihan dynasty during Donghan dynasty to Wei and Jin dynasties, North and South dynasties, the size was shrinking the space size was adding distinctly the imperial gardens’ became the lowest in the history the space size lifted another climax. While the historical evolvement of private gardens’ space size underwent four periods. During Xihan and Donghan dynasty, the size of the private gardens was huge, which main function was to product; during Wei and Jin dynasties, North and South dynasties, the size was still very large, but some exquisite small gardens appeared the size was becoming smaller

中国古代园林的特点

中国古代园林的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其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所推崇和摹仿,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园林热”。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 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从陕西半坡遗址发掘 的方形或圆形浅穴式房屋发展到现在,已有 六、七千年的历史。修建在崇山峻岭之上、蜿 蜒万里的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建于 隋代的河北赵县的安济桥,在科学技术同艺术的完美结合上,早已走在世界桥梁科学的前列;现存的高达67.1米的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是世界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建筑;北京明、清两代的故宫,则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精美、保存完整的大规模建筑群。于中国的古典园林,它的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它成为中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这一系列现存的技术高超、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是中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象一部部石刻的史书,让我们重温着祖国的历史文化,激发起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同时它也是一种可供人观赏的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所以,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也是美术鉴赏的重要对象。而要鉴赏建筑艺术,除了需要理解建筑艺术的主要特征外,还要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一些重要特点,然后再通过比较典型的实例,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 中国古代园林的特点有以下几种中国古典园林之所以引人入胜,就是因为采用“咫尺山林,多方胜景”手法造园。园林不在大小,都强调小中见大、大中有小。大观园属大园林,然而在观览中,又不断出现幽趣小景。像颐和园万寿山上出现谐趣园一样,那就是寓动观中以静观所在,游人在此可以得到调剂休息,不能老是走着看景,也要驻足领略静观的妙趣。园林离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分类

个人愚见不外乎园林中的那几种造园要素,山石、园林建筑小品,水体,植物等等那些在学校已经让老师给耳朵磨出茧子的东西,且因势利导地将其组织在一起而创造出的一些景致,也可说是一种排列组合。这些要素可以说是缺一不可,尤其是植物。园林、园林,贵在其中有一个林字,这也是中国古典园林决不可缺少的、也是绝不能忽视的一部分(不管是北方的皇家园林还是南方的私家园林),现在的中国园林人要想在世界园林界站稳脚跟,就必须要学好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中国古典山水园林与西方古典园林是不的两个体系,不同就不同在对园林的诠释上,一个是天人合一,一个是人定胜天,这也就造就出西方园林中的大的绿地模纹和类似凡尔赛宫的被剪成圆柱体的树木排成的树阵的出现,而中国的园林中出现大块的模仿山势的假山,曲折的小路,以及四季多变且模仿自然植物群落中的林冠线和林缘线的植物造景手法。中国古典园林的植物造景手法是西方园林所不能匹敌的,不光是造景本身,其中所蕴含的寓意也会让人有一番回味。像南方私家园林中最常见的竹与石的搭配,白墙上攀爬的枯藤等等,无一不让人觉得很有嚼头,还有让人们津津乐道的梅兰竹菊四君子的恭谦,松柏的傲骨,牡丹的富贵等等,植物在这里被古人们赋予了人性化的品质,是中式园林中的又一层含义,这是西方园林所欠缺的。 在九十年带初的中国园林建设中,我们看到了不少运用西方现代园林中有关平面构成技法所造就的一大批广场,游园,其中一广场为最。出现了中国园林所没见过的树阵,大草坪、大模纹、大面积广场铺装(据说还有能和天安门广场面积差不多的)等新的造景手法,并风靡一时,全国上下一盘棋,全开始纷纷效仿。中国古典山水园林的技法却没了踪影,荡然无存。 好在这几年,中国的园林人终于有所醒悟,这还得亏是日本现代园林给我们提的醒。日本古典园林完全是受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但它不是单纯的抄作业,要不日本的现代园林很可能也是大广场,大草坪了。他兼收了中国园林中的造景意境,加入了西式园林中的平面构成手法,糅合在一起造就了日本现代园林景观 ,摒弃了中国私家园林的小家子气,加入了西方园林中的恢宏大气(但不是傻、大、粗),很适合现代城市的口味,不显得十分突兀。 中国古典艺术讲究的是神、势、气,中国艺术历来主张"师法造化","观象于天,观法 于地",以"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②,古代中国先哲们的时空观是互补共生的,并不像西方近代哲学和科学将时间与空间割裂开;这种古代中国的艺术哲学是一种朴素的整体美学观。其艺术创造追求于象形、图解,追求"术而不作,慎终追远" ②。因此特别强调精神,强调人的主动性,强调主体的思、品、悟;人的审美感知的形成就个体来说,有其生活经历、教育熏陶及文化传统的原由③。 我们都知道研究中国古典艺术必然牵涉到"意境"一词,"意境"一说最早可追溯至佛经。佛家认为"能知是智,所知是境,知来冥境,得玄即真"④。按字面来理解"意"即意象,属于主观范畴,"境"即景物,属于客观范畴,也谓哲学中常提到的"能指"与"所指"。但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中却认为:"境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也,故能写真感情、真景物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④。然而,"意境"作为一个更加具体的美学概念,不能被简单的看作是意与境的叠加,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心理学和哲学意味,它的包容特征使其成为中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范畴。

中国古典园林复习提纲(完整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15=30分) 1、江南私家园林中那个园林的假山艺术最为著名(D ) A 沧浪亭 B 拙政园 C 留园 D 狮子林 2、江南私家园林中那个园林的建筑空间处理最为精彩(D ) A 环秀山庄 B 怡园 C 豫园 D 留园 3、皇家园林经典的“山水布局模式”是( B) A 山水相依 B 一池三山 C 山环水绕 D 水因山转,山因水活 4、我国明代学者李渔的造园著作是(C ) A 园冶 B 梅谱 C 闲情偶记 D 长物志 5、我国明代学者文震亨的造园著作是(A ) A 长物志 B 考工记 C 画论 D 菊谱 6、江南私家园林中那个园林与宗教意蕴相关性最密切(D ) A 留园 B 可园 C 艺圃 D 狮子林 7、宋代著名的皇家园林是( B) A 颐和园 B 艮岳 C 上林苑 D 铜雀园 8、颐和园的原名是( D) A 静宜园 B 长春园 C 畅春园 D 清漪园 9、北方园林的杰出代表是(A ) A 皇家园林 B 私家园林 C 寺观园林 D 公共园林 10、下面那个园林属于公共园林(A ) A 杭州西湖 B 颐和园 C 末央宫 D 留园 11、上海现存最著名的私家园林是(C ) A 休园 B 影园 C 豫园 D 退思园 12、无锡现存的最著名的私家园林是(C ) A 环秀山庄 B 退思园 C 寄畅园D豫园 13、我国明代造园家计成的造园理论著作是(A ) A 园冶 B 闲情偶记 C 花谱 D 考工记 14、拙政园整体由几部分组成( D)

A 一部分 B 二部分 C 三部分 D 四部分 15、江南私家园林中那个园林是采用的外向式空间布局模式(D ) A 网师园 B 可园 C 寄畅园 D 沧浪亭 16、中国古典园林的最初形式是(C ) A 台 B 苑 C 囿 D 园 17、东周时期我国形成的古城规划的专著是(D) A工程营造录B闲情偶记C花谱D考工记 18、魏晋南北朝时期对我国理想园林景观审美影响最大人物是(B) A刘伶B谢灵运C陶渊明D顾恺之 19、邺城仙都苑开创的皇家园林山水布局模式是(C) A一池三山B四渎C四渎四海D东海仙山 20、寺观园林起源于我国哪个朝代(B) A秦朝B汉朝C唐代D宋代 21、宋朝郭熙提出山水景观取景与构图“三远”法著作是(A) A林泉高致B笔法记C闲情偶记D山水诀 22、拙政园造园艺术的精华部分体现在(C) A东部B西部C中部D整体 23、留园整体由几个主题景区组成(D) A一部分B 两部分C三部分D四部分 24、留园以山水(水体)景观为主题景区的位于留园哪个部分(C) A东部B西部C 中部D北部 25、现存苏州最古老的园林是(D) A怡园B环秀山庄C寄畅园D沧浪亭 26、“主景突出式”皇家园林代表作是(A) A颐和园B圆明园C静宜园D长春园 27、“集锦式”皇家园林代表作是(C) A畅春园B清漪园C圆明园D华林园 28、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个皇家园林是(D)

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特点 旧时官僚地主建造园林常用园的“豪华”来相互夸耀,园中山石的奇特,花木的名贵,亭阁装修和家具的精美,都成为沽名钓誉的手段。此外,为标榜清高,附会风雅,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书法、绘画、诗文等也成为园中不可缺少的装饰品。豫园不仅有大假山、玉玲珑作镇园之宝,而且还集多种艺术于一体,屋顶的泥塑、墙上的砖雕、家具门窗的木雕等工艺水平都相当高,随处可见,匾额和对联也无处不有,它们既点染了意境,又加深了园林的意趣和韵味,更为园景增添了光彩。 苏州“沧浪亭”石柱上有一集句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其上联是集欧阳修《沧浪亭》诗:“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中的上句;其下联是集苏舜钦《过苏州》诗:“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中的后句。这一集句联配得天衣无缝,既突出了欧苏两人的友谊,又将园林风景同历史上的诗人文豪直接联系起来,实是难得的佳联。 江南园林往往面积比较小,为了在有限面积内使风景丰富多彩,并富有变化,往往通过各种手法达到小中见大的目的。上海豫园也是如此,为了追求小中见大,通过对比、分割景区的方法以及借景、对景等手法,使园景丰富多彩,变化无穷,具有无限空间之感。豫园分为7个景区,每个景区不但大小不一,而且各区都有其主题,都有其个性,如:仰山堂——城市山林,倒影翩翩; 万花楼——繁花似锦,古木参天; 点春堂——水中戏台,空中楼阁; 会景楼——曲栏围池,白石浴水; 玉华堂——江南名石,风华无比。豫园中最有名的小中见大的杰作就是鱼乐榭前隔水花墙下的流水,经过其一隔一弯,使人感到其水流源远流长。借景也是达到小中见大的一个手段,园中的大假山,借来黄浦江之景,大大扩大了视域和景深,另外快楼、会景楼、得月楼等同样都是借景的杰作。 还有苏州网师园的“月到风来享”,亭居水涯之上,突出其中,亭前水波清澈,涟漪荡漾,似有汪洋之感。分析其产生汪洋之感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它聚而又断,岸处做了数十个小小的水湾头,有两处还设有小桥;其二是它的池岸叠石,似有太湖之岸的意境。 我国古典园林十分强调意境,品评一个园林好坏与否,首先就要看这个园林意境的表达。那么什么是意境?简单明确地说:境指客观的景物,意指主观对景物的情感寄托,所以意境的基本特征是:以物质来表现精神,也即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正像写诗作文一样,在设计园林时,首先思考的就是意境问题,这就是说“意在笔先”。关于意境一般有如下几种表现形式: (l)表达自己的生活理想 如苏州留园东部有著名的“留园三峰”,据谙熟内情的老人言,冠云楼前的冠云、峋云、瑞云三座湖石,其名取的是园主盛宣怀三个女儿的名字,盛宣怀所以要不遗余力地罗置这三块奇石,其原因之一是盛与三个女儿有着深厚的父女之情,为了能和女儿们朝夕相依,见石如见人,所以列石于楼前。据传后因三女瑞云早亡,盛宣怀就令人凿去瑞云峰顶部的湖石,以示哀悼。 (2)表达某种诗情画意

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艺术

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艺术 摘要:园林是有关于空间的设计,老庄思想认为“空”不是“无”,而是“有”的另一种存在状态,并且自然山水景色是借以“悟道”的工具载体,这种观点深深地影响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古典园林空间的“隔”与“望”都建立在虚实相关的空间观念之上,在中国人的概念里没有绝对的封闭与开放,古典园林规划上的曲折、婉转回旋之美便建立在这种“有无相生”的空间观念之上;此外,中国古典园林对自然山水的模仿和建筑与风景的有机结合还体现 出“天人合一”的空间观念。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空间;分景;隔景;天人合一;abstract: the garden is about space design, taoism that “empty” than “no”, but “another state, and with views of the natural landscape in order to” enlightenment “tool carrier, this viewprofound influence to the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design. classical garden space apart “and” hope “are built above the actual situation related to the concept of space, not absolutely closed and open concept of the chinese people, the twists and turns on the classical garden planning tactfully roundabout of the united states will be established in this whether with students, “the space notions; imitat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of the natural landscape and the combination of architecture and

中国园林的欣赏特色——以拙政园为例

中国园林的欣赏特色——以拙政园为例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其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所推崇和摹仿,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园林热”。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所以能正确体会和欣赏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对继承和进一步发展中国园林艺术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以拙政园为例,通过具体对拙政园的造园和造景特色的分析举例来阐述中国古典园林的欣赏特色,从而进一步揭示中国造园艺术的灵魂所在。 【关键字】中国园林欣赏特色拙政园 【前言】中国古典园林。它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征鲜明,而又多采多姿,极具艺术魅力,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最。在近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留下了它深深的履痕,也为世界文化遗产宝库增添了一颗璀灿夺目的东方文明之珠。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中国园林之母”之称的拙政园充分继承了中国古典园林的优势和特点, 1.1筑山为表现自然,筑山是造园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中国古典园林常常通过筑山来营造山林之美,从而寄托自己的精神追求。而在园林中常常通过筑山来丰富园中景致,达到合理自然地分割空间和增加景物层次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园林中常常可以看到各式的假山错落有致的分布在园林的各个地方,使得整个园林增加了许多自然艺术气息,也使得园林更加和谐和富有自然之美,也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精神追求和对对自然美的向往。在拙政园中更不乏各种假山的错落分布更为园林增加了几分情趣和美感。

1.2理池为表现自然,理池也是造园最主要因素之一。不论哪一种类型的园林,水是最富有生气的因素,无水不活。自然式园林以表现静态的水景为主,以表现水面平静如镜或烟波浩淼的寂静深远的境界取胜。人们或观赏山水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或观赏水中怡然自得的游鱼,或观赏水中芙蕖睡莲,或观赏水中皎洁的明月……自然式园林也表现水的动态美,但不是喷泉和规则式的台阶瀑布,而是自然式的瀑布。池中有自然的肌头、矾口,以表现经人工美化的自然。正因为如此,园林一定要省池引水。在拙政园中水系尤为的多,每个建筑都几乎临水而建,因此对水系和池的处理更尤为的灵活。 1.3植物植物是造山理池不可缺少的因素。花木犹如山峦之发,水景如果离开花木也没有美感。 自然式园林着意表现自然美,对花木的选择标准, 一讲姿美,树冠的形态、树枝的疏密曲直、树皮的质感、树叶的形状,都追求自然优美; 二讲色美,树叶、树干、花都要求有各种自然的色彩美,如红色的枫叶,青翠的竹叶、白皮松,斑驳的粮榆,白色广玉兰,紫色的紫薇等;

中国古典园林空间营造手法资料

中国古典园林营造技法指要 中国古典园林以“道法自然”为根本指导理念,在自然景观的设计营造上追求树无行次、石无定位的布局。山有宾主朝揖之势、水有迂回萦绕之情,完全是一派峰回路转、水流花开的自然风光。人文建筑物本身在园林中,也是按山水总体风骨走势,高低曲折、参差错落、量体裁衣、烘云托月、点染着自然山水的艺术情趣。这种在有限的空间内,用中国传统的叠山理水造园手法将山、水、植物、建筑等巧妙构配,组合成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有机整体,从而令人感受“天人合一”之境界和状态。 中国园林艺术大师陈从周先生在《中国诗文与中国园林艺术》一文中曾指出,“造园之高明者,运文学绘画音乐诸境,以山水花木,池馆亭台组合出之。人临其境,有诗有画,各臻其妙。故’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点出了营造中国古典园林之四大要素——山石、泉水、花木、建筑。 如承德避暑山庄之“金山”岛,就是古典园林这种营造技法的实践典型。避暑山庄的金山岛,仿江苏镇江金山寺修建,以石为基,石上建阁,用水环抱,水内植荷。康熙皇帝曾称赞其:“仰接云霄,俯临碧水,如登妙高峰上。北固烟云,海门风月,皆归一览。” 一、堆山磊石 “园林之胜,唯是山与水二物。”古典园林中,蕴涵得最深、最广的,应该是古代文人雅士时时魂牵梦萦的山水情,正所谓“一池之水,包容江海;几撮山石,喻指众岳”。唯其如斯,才能满足文人士子“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审美情怀。 园中山景,有真假之分。大型苑园,常包入真山,有些地方小园,亦引入山之余脉来造景。小型的文人园林,主要还是靠堆叠假山来创造苍郁的山林气氛。假山的堆砌,离不开峰石。古人认为,石是天地至精之气的凝集,一拳一石,包孕了自然山林之美,在古典文人园林中,山石的峰态变幻多姿,无一类同,它是渲染山林气氛的主要手段。 堆山叠石是营造古典园林的重要手法,它师法于自然,而高于自然。李渔《闲情偶记》云:“磊石成山,另是一种学问,别是一番智巧。” 1、选石 园林选石,看重石质。如著名的扬州个园的四季假山,就运用了四种不同的石质,营造了不同的意境。“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以石笋代表春山,湖石代表夏山,黄石代表秋山,宣石代表冬山。 园林选石,挑剔石形。造园师选石形标准是:“瘦、漏、透、皱”。“瘦”,则亭亭玉立、棱骨分明,似有闲云野鹤之味,“瘦”之中显露朴实的生命本质;“漏”,则石峰上下左右皆有路可通,以示内心通达指向人生的最高境界;“透”,则玲珑剔透,光线透过各个不同、大小相见的孔眼,使得石峰外形轮廓更加丰富多变;“皱”,外形起伏不平、明暗变化不同,富

从颐和园看中国古典园林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特色 ——颐和园 园林是在一定空间,由山、水、动植物和建筑物等共同组成的一个有机综合自然整体。因此园林是一种空间艺术,是自然美与古典美高度的统一。中国的园林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园林的建造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让中国的园林建筑别具一格,充满诗情画意。颐和园,集历代皇家园林之大成,荟萃南北私家园林之精华,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它博采各地造园手法,既有北方山川的雄浑宏阔,又有江南水乡的清丽婉约,并蓄帝王宫室的富丽堂皇和民间宅居的精巧别致,成为中国最著名的古典园林。 下面我们就透过颐和园来看中国古典园林特点。 1、效法自然的布局颐和园中布置的许多风景点,处处景色都不相同。这些风影点,用楼、台、亭、阁、斋、堂、轩、馆以及曲槛回廊等建筑物和假山花木等分别不同的地位组合而成,类似自然的布局。中国古典园林是风景式园林的典型,是人们在一定空间内,经过精心设计,运用各种造园手法将山、水、植物、建筑等加以构配而组合成源于自然有高于自然的有机整体,将人工美和自然美巧妙地相结合,从而做到虽由人作,宛若天成。这种“师法自然”的造园艺术,体现了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使中国园林属于

写情的自然山水型。 2、诗情画意的构思中国园林讲究“三境”即生境、画境和意境。生境就是自然美,园林的叠山理水,要达到虽由人作,宛若天成的境界,模山范水,取局部之景而非缩小。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相通,全园生动。所谓画境就是艺术美。我国自唐宋以来,诗情画意就是园林设计思想的主流,明清时代尤甚。园林将封闭和空间相结合,使山、池、房屋、假山的设置排布,有开有合,互相穿插,以增加各景区的联系和风景的层次,达到移步换景的效果,给人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印象。意境即理想美它是指园林主人通过园林所表达出的某种意思或理想。这种意境往往以构景、命名、楹联、题额和花木等来表达。 3、园中有园的手法“园中有园”,是颐和园设计布置园里风景时继承传统、利用自然地形的很好例子。在颐和园万寿山东麓,原来就有一处地势较低、聚水成池的地方。造园工匠就利用了这一地形,布置了一处自成格局的小园“谐趣园”。当人们从万寿山东麓的密集宫殿区或是从后山的弯曲山路来到这里的时候,进入园门,好像又来到一处新的园林中,建筑气氛、风景面貌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这种“园中有园”的设计布局增加了园林的变化,丰富了园林的内容。这手法也是我国古典园林一突出的特点。 4、建筑为主的组景由颐和园可发现,虽然古代园林

中国古代园林的分类-1-2-3-4

中国古代园林的分类 中国古代园林的分类,从不同角度看,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一般有两种分类法。 一、按占有者身份分类。 1、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是专供帝王休憩享乐的园林。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其特点表现了帝王拥有的权威。现存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和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 2、私家园林。 私家园林是供皇家的宗室外戚、王公官吏、商富大贾等休闲的园林。特点是:规模较小,所以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有淡雅肃静的色彩。其特点表现了主人悠游林下,寄情山水之情。现存的私家园林:北京的恭王府、苏州的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网师园,上海的豫园。 二、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类。 北方类型。 1、北方园林地域范围较大,多为历朝的皇帝所建,富丽堂皇,严谨庄重,空间布局上采用严谨的轴线对称。 2、带有浓厚的政治和宗教色彩。 3、建筑用重檐,红柱黄瓦,雕梁画柱,显得纷繁华贵,壮观和瑰丽。建筑色彩浓重,以红黄为主色调,显得皇权的尊贵。 4、一池三山,多是真山真水的自然风貌,园林规模宏大。 代表元素:轴线对称。在建筑上用抬梁式、琉璃瓦、短出檐、厚墙身、红黄墙、三交六窗花等。植物上用松、柏、槐等。 江南类型。 1、多为士大夫和达官贵族所建,规模比较小,布局却精巧。 2、景观和建筑的布局不拘泥于对称的定式,灵活多样 3、蕴涵诗情画意的文人气息。 4、建筑色彩素雅,以黑白为主色调。 代表元素:植物以樟,竹,桂,柳,桃,海棠等。景观多采用亭榭廊槛,以桥坊石运用较多。与江南水乡特有的风情构成一致,融合为一体,明媚秀丽、淡雅朴素、曲折幽深。其代表大多集中于南京、上海、无锡、苏杭、扬州等地,尤以苏州为代表。 岭南类型。 1、为岭南一带的商贾所建,多是与住宅结合为一体的宅院形式,规模小。 2、建筑材料以青灰色的砖瓦为主,显得阴凉清淡。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分析 ——颐和园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其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所推崇和摹仿,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园林热”。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 意境是中国艺术创作和鉴赏方面一个极重要的美学范畴。意即主观的理念、感情,境即是客观的生活、景物。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也是一种艺术,中国自然山水园林从一开始就与山水园、山水诗文不可分离,所以意境也成了传统园林所追求的一种最高境界,其中所蕴含的意境更是耐人寻味,让人流连忘返。 颐和园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中国四大名园(另三座为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苏州留园)之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距北京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最重要的内容,颐和园又是通过什么来表达它的意境? 一以山水为主题。颐和园借助于人工的叠山理水把广阔的大自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于咫尺之间。运用大量的山石和水体,化物象为意象,把物镜幻为意境。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被作装点。山、水、植物乃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当然也是风景式园林的构成要素。颐和园对这些东西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出一个精炼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园林的创作是通过对大自然及其构景要素的典型化、抽象化而传达给自然生态的信息,它不受地段的限制,能于小中见大,也可大中见小。惟其如此,颐和园这样的大型山水园才能够把具有典型性格的江南湖山景观在北方的大地上表现出来“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浪漫”这就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本于自然而高于自然。这个特点在颐和园的筑山、理水、植物配置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总之,借助自然山水,本于自然而高于自然是中国传统园林创作的主旨,牧笛在于求得一个概括、精炼而又不失于自然生态的天成之趣。 二应用诗画情趣。文学是时间的艺术,绘画是空间的艺术。中国造园与诗、画之间关系之密切,历史悠久。“以画入园、因画成景”的传统早已形成。甚至不少园林作品直接以某个花架的币种、某种流派的画风引以为造园的粉本。园林的景物既需“静观”,也要“游动”,即在游动、进行中领略观赏,故园林是时空综合的艺术。中国传统园林的创作,能充分地把我这一特性,运动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触类旁通,融铸诗画艺术于园林艺术,表达意境。使得园林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浓郁的诗、画情趣,这就是通常所谓的“诗情画意”。这种诗情画意除了用景观空间来表达以外。还常常依靠悬挂在建筑商的匾额或者是物镜破那个的刻石等文字来“点题”,用附在建筑上的诗词、书画来渲染,从而使园林意境更加富有情趣和发人遐思。匾额和对联是文人参与园林创作、表述园林意境的主要手段。它们使得园林内的大多数景象无往而非“寓情于景,随处即可”触景生情”.因此,园林的重要建筑上一般都悬挂匾和联,它们的文字点出了景物的精粹所在。如颐和园内临湖坐东朝西的“夕佳楼”和南湖岛上的三座牌楼题额,东牌楼为“凌霄”、“映日”,南牌楼为“彩虹”、“澄霁”,西牌楼为“镜月”、“绮霞”。它们分别描绘了在祠前广场上所能见到的四时风景:晨间高耸的云雾与红日的映照;雨后彩色的霓虹和空澄的云霁;黄昏时满天的彩霞和夜晚时水静如镜的湖水中映出的明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