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字货币发展分析与展望

数字货币发展分析与展望

数字货币发展分析与展望
数字货币发展分析与展望

数字货币发展分析与展望

1

目录

未来数字货币发展展望 (3)

一、数字化时代货币的三个“变化” (3)

(一)货币的维度变化 (3)

(二)货币的辐射空间 (4)

(三)货币的价值源泉 (5)

二、数字货币的未来发展主流将是央行数字货币 (6)

三、发行央行数字货币的五个“动因” (7)

(一)替代纸币,进一步降低货币发行和流通成本 (7)

(二)促进普惠金融,提升支付多样性、便利性 (7)

(三)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8)

(四)应对私人数字货币的挑战 (9)

(五)提升监管效能,抑制洗钱、反恐怖融资等犯罪活动 (9)

四、发行央行数字货币要注意的四个“问题” (10)

(一)央行数字货币需要借助银行、非银等金融机构进行间接投放 (10)

(二)央行数字货币不对持有者支付利息 (10)

(三)央行数字货币实施中要考虑对货币乘数的影响 (11)

(四)在发展数字货币的同时,也要保留现金支付 (11)

五、面向未来的数字货币 (12)

未来数字货币发展展望

“数字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遍及各行各业,在这样的背景下,数字货币应运而生并发展迅速。数字货币作为一种新型的货币形态,在功能、应用场景、支付效率上都有着独特的创新,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币值波动、支付可用性、监管困难等一系列难题。关于数字货币的研究,仍然在不断探索、深化。

一、数字化时代货币的三个“变化”

“数字化”对人类货币的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货币的维度、辐射空间和价值源泉。

(一)货币的维度变化

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发展到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乃至现在的数字化时代,货币的维度形态也从多维进化到三维、两维再到一维。

3

原始社会没有货币,通过皮毛、贝壳等稀缺的物质来进行交换,但

交换的媒介始终无法统一,此时货币的维度是多维的。到了农业社会,社会上的基本商品越来越多,物物交换开始难以维持较高的支

付效率,黄金、白银或铜等标志性的贵金属开始作为货币中介,此时货币的维度变成了三维的贵金属货币。到了工业社会后,商品的价值量越来越大,用黄金等贵金属作为货币难以承载巨大的交易规

模,纸币随之出现。此时货币的维度主要变成了二维的纸质货币。到了20 世纪80 年代,货币的电子化越来越发达,电子钱包、信用卡、储记卡、手机支付迅猛发展。货币本质上成了存储器中的一串符号,货币的维度有了新的展现形式。而到了今天,以比特币、Libra 为代表的数字货币出现,货币开始迎来了一维的时代。总之,在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几万年史前社会的货币是多维的;几千年

农业社会的货币是三维的;几百年工业社会的货币是二维的;几十

年来的货币电子化及数字货币是一维的。

(二)货币的辐射空间

原始社会的物物交换,基本局限在一个很小的部落范围内。农

业社会不同的国家发行自制的金属货币,流通局限在国家的疆域范

围内。比如,东周列国或者战国时期的秦、赵、齐等国,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货币。工业社会后,基本上所有的国家都拥有了自己的纸币,跨国贸易带来了各国纸币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使用和流通,货币的辐射面大幅拓宽。到了数字时代,非主权国家发行的数字货币一旦产生就是全球化的,无论是海关还是政府边界管制,很难从走私的角度、关卡的角度控制它的流动。比如,比特币加密、匿名、去中心化的特性使得它可以摆脱银行网络、SWIFT 运行,可以被不法分子用来洗钱、恐怖主义融资等。但比特币这种去中心化的货币

脱离了主权信用,发行基础无法保证,币值无法稳定,难以真正形成社会财富,不适合作为人类的流通货币。

(三)货币的价值源泉

货币的价值主要来源于“货币锚”。“货币锚”是指货币发行的基础或储备,具有支持和约束货币发行规模的功能。早期的物物交换时期,充当货币的“物”如皮毛、贝壳的价值来源于人类付出的劳动时间或物质的稀缺价值。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时期广泛应用“金、银、铜”等金属作为货币,是由于黄金、白银、铜币开采不易,再加上这类金属性质稳定,因此适合作为货币,同时产量的自然增长难以通过人为进行操控,也能很好地保证币值的稳定。但“金本位” 或“银本位”也存在天然的缺陷,由于金银储量有限且开采不易,一旦出现金银大幅增加或者外流,金银的价格就会大幅波动,导致经济出现通胀或通缩。

20 世纪70 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货币实际上没有以任何实物作为储备,仅仅是因为国家法律规定而具备了货币的功能,因此也被称为“法币”制度。货币的价值来源变成了与国家主权、GDP、财政收入相挂钩的国家信用,但因为缺少实物储备和明确的约束机制,在实践中带来了严重的货币超发。

2010 年以后,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开始出现,典型如比特币及脸书的Libra。前者通过真实“挖矿”产生,它的锚是挖矿的“算法”,需要挖矿机、矿场设备、电能等成本,“价值”可以折算为对应生产矿机、建矿场、供应电力等的劳动时间。但此类货币没有固定的发行方,没有资产进行背书,发行规则基于特定的算法,发行数量往往是恒定的,难以根据经济发展的需求量扩大发行规模,其币值的波动导致无法承担支付使命,仅仅能作为避险货币而存在。

5

而后者Libra,锚定的是以美元为主的“一篮子货币”,本质上类似于香港的“联系汇率制”,但脸书在全球拥有超过20 亿用户,一旦实施,Libra 将对全球的金融体系与货币主权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对Libra 类似的稳定数字货币发行,各国监管机构的态度极为慎重。

二、数字货币的未来发展主流将是央行数字货币

数字货币,顾名思义,是以数字化的形式实现货币的价格尺度、价值存储和支付交易等货币职能。数字货币和电子货币的区别在于,一般而言,数字货币是以数字形式存在的类似于现金的货币,可以实现点对点的匿名交易。而电子货币是建立在银行账户基础之上的,需要通过银行系统实现交割。

从发行主体来进行区分,当前数字货币可以分为CBDC(央行数字货币)及私人数字货币。虽然近年来私人数字货币逐渐放弃锚定“算法”的发行方式,通过锚定主权货币为其价值背书,但其面临的

发行主体可信度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纵观货币发展历程,货币

要成为被普遍接受的交易媒介,至少要包含三个要素。第一,要有

政府主权背书。第二,币值大体上要维持稳定,除非发生严重危机。第三,不能伪造或不容易伪造。货币发展到数字货币阶段,也需要满足这三个要素,数字货币必须由国家发行,由国家信用进行担保。任何私人发行的数字货币只能作为投资的证券,不能作为流通中使用的货币。货币的价格必须保持稳定。市场商品价格是通过货币来衡量的,而各类商品价格是市场经济环境下资源分配的指示器,因此清晰、稳定、可靠的货币是市场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石。

此外,货币是国家主权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对包括我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在货币主权方面都经历了血泪历史的洗礼,来之不易的货币主权不能轻易让渡。以Libra 为例,其发行和流通

的成功不可避免地会使其成为超主权货币。而这种超主权货币一旦

形成,不但会影响“铸币税”收入,阻碍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执行,

诱发资产外流,甚至还会削弱货币本身的权威性,在一些弱势货币

国家也可能出现对本币的替代。失去了货币主导权,政府对国民经

济的掌控严重削弱,将沦落到任其他国家支配的地步。

因此从短期来看,私人部门发行的数字货币很难构成对现有货币

体系的挑战。未来各国央行将成为数字货币的主导者。

三、发行央行数字货币的五个“动因”

自数字货币蓬勃发展以来,世界各国央行对CBDC 的态度逐渐从谨慎保守到积极探索,很多国家均已在央行数字货币方面展开广泛工作,中国、瑞典、法国、新加坡等国家已进入测试、实验等阶段。央行大力探索CBDC,主要有以下五个动因。

(一)替代纸币,进一步降低货币发行和流通成本

虽然近年来,我国现金支付由于移动支付的发展而持续低迷。但

从规模上看,2019 年末我国M0 仍然有7.7 万亿元。根据测算,7.7 万亿元的M0 大概对应纸币约 4 000 亿张。而平均一张纸币的生产设

计、防伪、存储、流通、销毁等成本约为 1.2 元。假如央行数字货币全部替代纸币,纸币的全套流程变成了数字运算,整体的创造、流转、维护成本将大幅度降低,预计能够节省几千亿元。另外,由于数字货币通过密码算法等多重机制实现防伪,央行数字货币的防伪成本也将大幅度降低。

(二)促进普惠金融,提升支付多样性、便利性

账户是传统电子支付的核心,几乎所有的金融活动均与银行账

7

户有关。但从全球范围来看,仍然有约50% 的成年人没有正式银行账户。而基于代币无账户的CBDC 设计,可以使更多人享受到支付的便利,从而促进普惠金融的发展。

随着近年来全球互联网平台的高速发展,苹果、亚马逊、阿里巴巴、腾讯等公司旗下的支付机构在支付市场中的份额逐年提升,甚至开始取代传统商业银行成为支付市场的核心力量。一方面,某种支付方式的垄断有可能带来系统性的潜在风险。另一方面,引入多种支付方式可以有效加强市场竞争,方便老百姓在消费结算过程中自主选择支付方式,促进支付方式不断创新。尤其对于小微企业来说,不管是在境内贸易还是跨境支付场景中,小微企业多了一种收付款的方式,有助于进一步降低结算成本,提高结算效率。

(三)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在CIPS 上线之前,人民币跨境清结算高度依赖美国的SWIFT 和CHIPS 系统。但SWIFT 近年来逐渐沦为美国长臂管辖的金融工具,对我国的金融安全构成挑战。CIPS 上线后,有利于支持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的使用,为境外银行和当地市场提供流动性。但CIPS 是基于银行账户的。为此,境外银行需要有人民币业务,境外企业和个人需要开设人民币存款账户。而DC/EP 只需要拥有DC/EP 钱包,这个要求比开设人民币存款账户低得多。DC/EP 可以借助CIPS 系统,在有效提升CIPS 功能的同时,进一步促进人民币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

尽管DC/EP 能够促进人民币国际化,但一国的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跨境支付的便利性仅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成为国际货币需要满足一系列条件:货币可自由兑换、币值稳定、深广的跨境贸易场景、境内金融市场成熟且开放程度高、产权保护制度完善

等。这已经超过了DC/EP 的设计能力。因此真正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根本不在于央行数字货币走向国际化,而在于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资本项下自由兑换逐步展开、法制不断完善,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的时候,人民币的数字货币才能够成为国际货币。

(四)应对私人数字货币的挑战

自加密货币推出以来,加密货币的匿名性、跨境支付的便利性以及潜在的财富保值就吸引了大量的人。虽然加密货币由于种种内在缺陷而无法成为主流货币,但其潜在的优异特性已引起了各方的重视。2019 年6 月,脸书宣布推出数字货币Libra。Libra 完善了比特币作为支付工具存在的“通缩”“波动大”“交易费用高”等内在缺陷。脸书在全球拥有20 多亿用户,且业务范围涉及跨境支付,一旦大规模推广开发,将给各国货币带来巨大的冲击。基于此,各国央行开始加速研发数字货币,探索基于主权背书的数字货币能够抵抗私人数字货币的冲击,捍卫数字货币主权,保证国家金融安全。

(五)提升监管效能,抑制洗钱、反恐怖融资等犯罪活动数字货币的可追踪性和可编程性可以让央行追踪和监控数字货币发行后的流转情况,从而获取货币全息信息,实现对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效果观测,有利于实施更有效的宏观货币政策。另外,经过设计的CBDC 具有可追溯和标记特性,可以保证交易流程可追溯,在保障用户部分匿名性要求的同时对监管机构信息实名,从而帮助监管机构用大数据技术追踪洗钱、恐怖主义融资等行为,有效抑制犯罪活动。

9

四、发行央行数字货币要注意的四个“问题”

数字货币有利于降低现金成本、提高金融包容性和支付系统的稳定性、提升监管效能,但在发展数字货币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央行数字货币需要借助银行、非银等金融机构进行间接

投放

理论上,数字货币无须银行账户即可投放。但央行直接投放数字货币后,容易出现两个问题。

一方面,直接面向用户投放数字货币容易脱离“货币锚”的控制,引起货币超发。当前,央行的数字货币的发行是由货币M0 进行置换的,商业机构需要向央行全额100% 缴纳准备金。在这种二元运营模式下,央行数字货币没有脱离原有的货币体系,也没有凭空创造出来新的货币,央行数字货币仍然遵守货币发行纪律。

另一方面,央行直接投放数字货币有可能导致金融脱媒。商业

银行的业务运作是建立在银行账户之上的,在账户的基础上开展存

贷汇等业务。一旦数字货币直接大规模面向公众投放,等于绕过了

银行、非银等金融机构,这些中介机构无法获得用户的金融交易数据,就无法提供与之风险相匹配的金融服务。因此,数字货币短期内仍然需要遵从二元发行结构,通过商业银行或非银金融机构发行,以降低对金融中介的影响。

(二)央行数字货币不对持有者支付利息

从央行数字货币的定位上来看,央行数字货币是M0 的替代,相当于老百姓手里的现钞或硬币,所以这笔钱放在数字钱包中,银行

并不对持有者支付利息。而且从理论上来说,央行数字货币一旦计息,可能导致大量寻求安全的资产向中央银行转移,从而导致银行的存款流失。其结果是,银行要么面临负债端的成本上升导致的利润损失,要么提高存款利率水平。数字货币一旦开始计息,央行与商业银行就形成了竞争关系。为了降低数字货币对银行的影响,法定数字货币只能充当现金的替代物,不能替代M1、M2。

(三)央行数字货币实施中要考虑对货币乘数的影响

央行数字货币在满足企业和居民需求的同时,由于其是现有货币体系内全新的货币形态,不可避免地将对现有的货币体系产生影响。央行数字货币在投放时,由于流通性更强,所以市场上流动性增加。为了避免市场上M0 过多,未来发行的央行数字货币少于替代的纸币。因此,从货币乘数来看,由于分子不变,分母变小,整个货币乘数会在一定幅度上增大。当前以数量调控为主的货币调控模式将会因为乘数的波动而加大测量和控制难度,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难度将进一步加大。因此在实践过程中,数字货币的推动应当循序渐进,小心验证,使之在此过程中完善与现金的融合对接,验证其对金融中介和货币体系的影响,以弱化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其真正成为中国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推手。

(四)在发展数字货币的同时,也要保留现金支付

近年来,随着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现金在日常的使用中呈现下降趋势。未来随着数字货币发放规模的逐步扩大,其对现金的替代性将更为明显,流通中的现金和活期存款数额将进一步减少。

但中国各地区间数字化水平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十分突出,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的用户对数字货币的接受度也有所不同。因此,

11

需要循序渐进地推动数字货币的发展。在推动数字货币的同时,不能强迫所有人使用电子化支付手段。即使未来现金支付已经接近消失,也要保留民众选择使用现金的基本权利。这既是经济伦理的要求,也是为了规避在极端情况下面临的风险——不可抗力导致的电力中断、数据丢失等情况。

五、面向未来的数字货币

在工业社会,大部分法定货币的锚实际对应GDP 增长率、税收能力、通货膨胀率等指标,这些锚是和当前工业社会的主要特征物联系在一起的。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不断提高,未来全球必然进入数字化社会。这个时候,货币的锚也可以根据数字时代的经济特征,选择一种全新的锚定物。在确定锚定物时,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这种锚定物是全人类当下及未来很长时间内普遍需求的,是在现实世界中存在的,与人类的核心需求密切相关。

第二,这种锚定物一定是有具体价值的,而非某种算法。

第三,这种锚定物无须任何中心化的体系背书。

第四,这种锚定物能够随着社会生产效率的提升而提升,能够

持续满足货币供给。

第五,这个锚定物能够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追求,也是建立人类

命运共同体的基础。

实际上,能够同时满足上述需求的锚定物在现实中很难找到。曾经充当锚定物的黄金以及现在被广泛使用的国家信用都只能满足一部分要求。但回顾历史可以发现,货币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往往与当时的核心生产资料密切相关。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英国煤炭产量占据世界总产量的2/3。到了20 世纪初,美国石油产量也

接近世界产量的90%。在拥有当时社会生产中必需的能源的主要定价权后,英镑和美元先后成为霸权货币。虽然20 世纪60 年代末期中

东地区产油量超过了美国,但美国通过与主要产油国达成协议,使

美元成为石油唯一标价结算货币,美元也成了大部分货币的名义锚。

通过上述总结可以看出,谁能够将自己的货币与当前最主要的生产

资料结合起来,谁就往往能够在世界货币的竞争中确定领先地

位。

当前世界经济已经进入新旧动能转换期,数字经济作为推动经济复苏的新动能、新引擎,已是全球共识和大势所趋。数据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近年来数字经济越发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增长源。2018 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高达31.3 万亿元,占GDP 比重超过了30%,位列全球第二。

在数字化时代,核心的生产资料不仅仅是石油、煤炭,这些能源未来可以被可持续能源——太阳能、风能、电能取代,核心的生产资料变成了大数据、计算设备、技术人员等一系列数字生产核心要素组成的数字化能力。数字化能力强的国家,可以进一步提高社会的生产效率,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并在与其他国家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因此可以认为,未来法定数字货币可以锚定数字化时代的核心生产资料——数据、计算设备、技术人员等组成的综合体。可以将上述一揽子的数字化生产资料整合形成一个数字化指数。将数字货币锚定这个指数,通过测度全球或国家的数字化指数,来确定数字货币的发放量。数字化生产资料,不仅是全人类当前需要且未来持续需要的,而且本身蕴含价值,还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增加。可以说是未来数字化社会中最合适的货币锚定物。

总而言之,在当下发展数字货币的过程中,既要大胆设想,也要充分认识到它可能对经济和社会带来的潜在影响。进入数字化时代后,未来人类货币的形态、产生方式、锚定物还将进一步得到充

13

分的实践和发展,货币也可以选择数字化时代的核心生产要素——数字化能力——作为一种全新的锚。通过锚定这种全人类未来共有的生产资料,数字货币就有了良好的运行基础,还能进一步对数字经济、数字社会的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

数字货币开发:货币的发展历程和数字货币的诞生与价值

. 数字货币开发:货币的发展历程和数字货币的诞生与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产生了货币,这样一个通用的等价交换媒介,从交易变得更加方便快捷,社会的生产效率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到了今天,交易的种类变得复杂多样,各色各样的交易方式与货币纷纷涌现,如今传统货币已并无差异,从学术角度来说,只是一种一般的等价物。数字货币的出现,让这个多彩缤纷的货币舞台又多出了一缕耀眼的光芒。无论从经济角度还是政治角度来说,数字货币的出现,更加紧密的拉近了当今时代的距离和角色数字货币作为一种全新的金融工具正在被全球大多数国家认可。数字货币技术在不断创新升级,支付确认时间更快,支付方式更便捷,通过手机客户端就能完成交易,这更奠定了无纸币时代将成为世界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虚拟货币虚拟币交易平台为什么能在全球这么火爆?它的火爆是有原因的! 全球以互联网金融为主的创新模式正在飞速发展,货币数字化正在成为无法阻挡的趋势,数字货币这种无国界、去中心化、匿名、公平公正的货币体系受到了大量资金的青睐,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一路上扬,比特币更是从较近的500美金迅速上涨到近800美金,一时间市值飙升到150亿美金市值。 由于数字货币是一种无需中央机构参与的数字货币,所以这种货币的兴起将逐步改变现状。数字货币的基础就是一套应用SCRYPT运算加密的计算机算法,融合了分布式时间戳、公共密钥和工作系统证明,这对改革当前的电子商务交易方式有着极其重要的参考意义,是金融行业未来的风向标。 货币不仅仅是金融的直接表现形式,也是财富的代表。在每次货币变革过程中,货币都是世界上数量和规模较大的资产,承载着人类较大的财富。每次货币革命,都会造就一大批富豪。专家们指出“未来三十年,货币变革是不可阻挡的大趋势,未来世界上的大部分财富一定属于数字货币”。源中瑞milk数字货币开发。 深圳源中瑞科技从09年就开始接触虚拟币,公司产品用户已突破一千万。由五十多高级技术员组成的技术团队,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改善,如今已经达到行业的领先水平,并且可以结合客户的情况来整理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源中瑞科技开发系统多年,开发的系统种类繁多,如虚拟币交易系统开发,虚拟币在线钱包开发,数字货币交易平台开发,数字货币相关金融交易系统开发,区块链技术,文化艺术品交易所交易软件开发。 .

货币市场现状

货币市场现状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中国货币市场现状,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研究0315141 031514128 雷晰楚 摘要货币市场就其结构而言,包括同业拆借市场、票据贴现市场、短期政府债券市场、证券回购市场等。货币市场产生和发展的初始动力是为了保持资金的流动性,它借助于各种短期资金融通工具将资金需求者和资金供应者联系起来,既满足了资金需求者的短期资金需要,又为资金有余者的暂时闲置资金提供了获取盈利的机会。但这只是货币市场的表面功用,将货币市场置于金融市场以至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可以发现,货币市场的功能远不止此。货币市场既从微观上为银行、企业提供灵活的管理手段,使他们在对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相统一的管理上更方便灵活,又为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以调控宏观经济提供手段,为保证金融市场的发展发挥巨大作用。 关键词:货币市场货币问题发展趋势 货币市场现状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货币市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客观上采取了“先资本市场,后货币市场”的发展思路,这一方面是由于对货币市场功能认识上的不足,另一方面,发展金融市场的动因不是从完善金融市场以至经济和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出发,而是从救急出发。改革开放以来,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是资金问题,尤其是长期资金问题,而由于通过资本市场所筹集的正是长期资金和永久性资金,恰恰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因此,资本市场成为金融市场发展的重点,而货币市场的发展则明显滞后,具体来说,从时间顺序上看,我国从1981年发行国库券(5

年期)到上个世纪80年代末发行股票,并于1991、1992年成立了沪深两大证券交易所,到现在为止,已经历了20余年的时间,资本市场发展已相对成熟,而最早发展的货币市场子市场——同业拆借市场只到1986年才有了比较明显的发展,其他子市场的发展则更加滞后。从年交易规模看,拆借市场以万亿计、票据市场以千亿计,资本市场则以千万亿计。从发展状况来看,股票市场、国债市场发展虽有所起伏,但总体上呈平稳发展并不断提高的态势,而拆借市场则三起三落,从1999年起,才规范地发展起来,票据市场目前仍处在起步阶段。由于货币市场在发展上的严重滞后,客观上造成了整个金融市场的“瘸腿”现象,破坏了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协调发展,阻碍了金融市场的完善并弱化了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全面分析货币市场的功能,重新审视它在金融市场和市场经济中的作用,给货币市场一个应有的评价,充分重视货币市场的发展。 货币市场问题 货币市场主要由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大额定期存单市场和短期债券市场等组成。拆借市场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是货币市场的核心组成部分,我国同业拆借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交易行为相仿;拆借金用途缺乏有效监管;缺乏经纪人制度;同业拆借利率不稳定;地区发展不平衡。我国证券回购市场存在的问题:1.证券回购业务中普遍存在着买空卖空行为,即双方交易时并没有真实的、足额的国债和金融债券。金融机构间进行这种“假回购”业务,实际上是在变相拆借资金;2.一些机构通过发售国库券代保管单等形式变相吸收企业和居民存款,然后用于充实支付周转金和投资,或通过买入返售证券形式(转拆)变相发放贷款获取利差。其实质是非(银行)金融机构办银

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的技术发展机遇与挑战

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的技术发展机遇与挑战 文:总工程师梁军 1998年1月,在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开幕典礼上,时任美国副总统的戈尔发表了题为“数字地球——理解21世纪我们的星球”的演说,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概念,数字地球是“一种关于地球的可以嵌入海量地理数据的、多分辨率和三维的表示”。此概念被引伸到城市,使“数字城市”成为城市信息化的热点。到2011年末,由国家测绘局推动的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已在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20个城市展开,其中地级市约180个,占我国全部地级市的60%。虽然地理空间框架只是数字城市的基础部分,但也说明了数字城市建设已成为国内城市信息化的着力点。

图1 城市系统的组成结构 2008年11月6日,在纽约召开的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上,IBM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彭明盛发表了题为“智慧地球——下一个领导人议程”的演讲,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大量的计算资源都能以一种规模小、数量多、成本低的方式嵌入各类非电脑的物品中”,通过在地球内各种有需要的物体(things)上嵌入传感器或智

能芯片,使这些物体成为具有智能的信息采集或可控制装置,通过物与物的网络相联形成的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汇集数据和反馈指令,实现地球内各子系统的智能化调控,构建人类生活和工作的智能环境(intelligent environments)或周边智能 (ambient intelligence)。“智慧地球”的概念,同样被引伸到城市,继“数字城市”之后,“智慧城市”(Smart City)也开始成为城市信息化的热词。 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发展反映了城市信息化的与时俱进,同时也需要我们更深入的思考数字城市与智慧城市的关系,应对智慧城市带来的技术发展机遇与挑战。 数字城市、智慧城市与城市系统的关系

数字城市及其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与展望

数字城市及其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与展望 1 数字城市的产生背景与基本概念 1.1数字城市的产生背景 1998年1月31日美国副总统戈尔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发表题为“数字地球认识21世纪我们这颗星球”的演讲中提出数字地球概念并指出数字地球是一种能嵌入巨量地理信息,对我们的星球所做的多分辨率、三维的描述之后,各国政府和科技界迅速作出积极反应,首届数字地球国际会议于1999年11月底在我国北京举行,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会上指出:中国将力争在数字地球建设中实现跨越式发展,表明我国政府和科技界对数字地球的高度重视与关注,经过两年的研究和讨论,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们对数字地球的概念、支撑技术应用前景以及优先发展的应用领域作了较为详细的探讨和阐述,与此同时科学家们还提了数字中国、数字北京及数字海南等概念,这些概念在全球、国家及区域三个层次上概括了数字地球的作用,在数字地球的背景下城市问题的专家提出了数字城市概念。 1.2数字城市的含义 数字城市的概念,正如数字地球概念一样,目前尚无公认的严格定义,实际上,数字城市指的是信息化的城市,是真实城市(物质城市及其社会政治经济特征综合体)的虚拟对照体,数字城市的核心是真实城市及其时空变化在虚拟三维空间的数字化重视与认识,数字城市是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延伸与发展,其技术基础是城市空间数据基础设施,数字城市的内容包括城市设施的数字化、城市网络化、城市智能化和可视化等主要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城市还会被赋予不同的新的内涵.数字城市是一种通俗说法用数字化手段处理城市问题是数字城市概念的本质. 1.3数宇城市是城市发展的必然产物 城市是自然经济和社会相结合的综合体.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城市经济发展迅速、人居环境复杂.国民经济产值80%以上集中在城市.发达国家80%左右的人口集中在城市同时.诸如农业人口不断向城市集结使得城市人口迅速增长与膨胀.产业结构调整和高科技企业带来的失业.工业、汽车尾气噪音生活垃圾影响城市环境、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影响城市交通等诸多城市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城市发展.这些城市问题.不能仅仅依靠领导意志、专家个人经验对局部或单一问题进行调整解决.未来的城市发展.必须从城市的整体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全面考虑.城市现代化智能化.需要构建数字城市.对城市问题的现状作出全面、准确的估计与分析对未来发展进行科学、合理的推断与预测.目前计算科学、空间信息科学、城市科学,地球科学、系统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学科发展,已经为构建数字城市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数字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产物. 2构建数字城市的核心支撑技术 2.1遥感技术 航天航空遥感具有信息丰富、影像直观现实性好及更新速度快等特点根据遥感信息可以制作数字正射影像建立地面数字高程模型.自动识别地面目标及其性质等.它们将是数字城市的几何空间信息和部分属性信息获取与更新的主要手段. 目前航天遥感影像的长线阵CCD成像扫描仪可达到1~2m的空间分辨率.使我们可以看到城市中的建筑道路上的车辆等.成像光谱仪的光谱细分可达到5~6nm水平.能自动程度较

中国电子支付的趋势与未来展望

中国电子支付的趋势与未来展望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支付服务的分工细化正在改变支付服务市场的传统格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能够创造出新的支付方式,也意味着会产生新的问题和新的矛盾。不同经济体新型支付方式、服务提供者以及与市场安排相关的安全与效率、公平竞争、消费者保护等政策目标所采取的监督管理方法不尽相同。安全与效率始终都是所有中央银行密切关注的问题。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中央银行鼓励服务提供者尽可能地提高效率。 一、我国电子支付的发展趋势支付通常可以划分为现金支付和非现金支付,而非现金支付还可以分为纸基支付和电子支付。就客户使用的支付服务而言,每类支付也可能涉及多种特定的支付方式和市场安排等。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纸基支付的电子化处理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也极大地推动了电子支付的发展。电子支付是以电子方式进行的支付。它所涉及的支付方式包括各种类型的卡基支付、网络支付等。就卡基支付而言,按发行机构的性质划分,可以分为银行卡和非银行卡;按物理介质划分,可以分为磁条卡和芯片卡等。由于尚未建立统一的分类标准,关于电子支付的划分还存在交叉。以移动支付为例,它既可以归属到卡基支付也可以归属到网络支付。 在我国电子支付中,银行卡支付和网上支付已经成为主流。截至2008 年上半年,我国银行卡的发卡数量超过16 亿张,环比增长2.2%,同比增长25.4%,是2006 年同期的1.6 倍。银行卡消费初步实现了从“借记卡消费”向“信用卡消费”的延伸。银行卡消费金额(剔除房地产、大宗批发等交易)占社会消费品总额的23.4%。银行卡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农村地区银行卡业务也得到迅速发展,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成果显著。截至2008 年上半年,共有17 个省(市、自治区)4.5 万个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网点以及 1.5 万个农村地区邮政储蓄银行网点开通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的迅速发展必将推动广大农村地区银行卡等非现金支付工具的使用。 近年来,我国网上支付也进入到快速发展阶段。2008 年二季度,网上支付业务超过5.9 亿笔,金额逾75 万亿元,同比增长43.9% 和58%。每笔网上支付的平均金额超过了12.7 万元。与票据相比,网上支付在交易笔数、交易金额两个方面都已明显超越(2008年二季度,票据业务2.1 亿笔,金额60 多万亿元,每笔平均金额近30 万元)。这些数字不仅反映了银行业将传统的现金管理业务通过因特网延伸到了客户的办公室所取得的成绩,也反映了银行业与第三方支付服务机构的合作成果。就我国支付体系发展全局来说,我国电子支付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从我国宏观经济发展战略部署看,扩大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会拉动支付服务市场的快速发展。因此,电子支付的快速发展必将成为我国支付服务市场改革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非金融机构第三方电子货币支付服务的挑战 随着对支付清算业务的深入了解与把握,非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服务机构逐渐尝试直接提供支付服务。这种情况在多用途储值卡的发展过程中尤为突出。为了吸引更加广泛的客户群体使用多用途储值卡,这类服务提供者还称其为“电子货币”。某些公司甚至将自产自销的“令牌(Token)”命名为“虚拟货币”,模糊了人们关于货币的认识。 从支付服务看,第三方提供的电子货币服务无外乎卡基支付服务和网络支付服务。卡基支付服务主要使用卡中的储值来替代传统的纸币和硬币,因而方便了面对面的小额支付。同样地,基于网络或者软件设计的服务产品,最初主要用来方便开放网络中的小额支付。就非现金支付工具来说,非金融机构提供的电子货币服务仍旧居于补充地位。国际社会从上世纪90 年代中期开始非常关注电子货币的发展。十国集团中央银行支付结算体系委员会还多次组织专家小组进行全球范围内的调研活动。其关注的主要问题包括:对货币政策和铸币税的影响、

数字城市的发展

第四章数字城市的发展 4.1 国外数字城市的发展实践 综观围外数字城市的发展历程,大体经历四个阶段:1)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2)政府和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建设;3)政府、企业等上下游间借助互联网实现互通互联;4)网络社会、网络社区等深度应用的形成。目前,广大发展中国家尚处于第一或第二阶段,美国、欧洲、日本等少数发达国家和地区,现已基本完成前三阶段的发展,目前重点在于巩固、发掘和提高各阶段成果的基础、作用和水平,网络社会、网络社区的雏形已经初显。 4.1.1 美国 美国是全球电子政府的发祥地,也是世界公认的电子政务发展较为领先的国家。1993年9月,美国克林顿政府全力推进一项引起全世界注目的高科技项目——“信息高速公路”,即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1994年1月,美国政府在《国情咨文》中明确提出,要把美国的每一间教室、每一个图书馆、每一家医院,乃至企业、商店、银行、新闻机构、电视台、会议厅、娱乐场所的电脑数据都联系起来,形成覆盖全国的“信息高速公路”网。 美国于1994年开始实施“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NSDI)"建设计划,并确定由美国联邦地理数据委员会(FGDC)协调NSDI的实施工作。NSDI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它包括空间数据协调、管理与分发体系和机构,空间数据交换标准,空间数据交换网站以及空间数据框架。FGDC是跨机构的国家级空间数据使用共享的协调委员会,有基础制图数据、地籍、深水测量、人文数据、联邦测地、地质、地面交通、国界与主权、土地、水、植被和湿地等12个分委员会,生物数据、空间数据交换、教育与交流、地球覆盖、基础设施数据、历史数据、元数据、特别国家自然资源和环境、基本调查和标准等10个工作组。1998年美国在NSDI工作方面共有31个合作协议项目,大部分与数据交换有关。16个框架示范项目,涉及交通、水文、地籍数据,并集中在多源数据融合、国家水文数据库、质量控制、网络公众服务、乡村经济开发、海洋管理、城市规划等。 1998年9月,时任美闺副总统戈尔正式提出“数字化舒适社区建设”的倡议,约有60个城市同时进行数字化建设,现已建成一批“智能化生活小区(数字社区)”示范工程。2000年,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宣布建立第一家政府网站,目的是减少“橡皮图章”,使向政府申请贷款和合同竞标等活动能通过网络进行。此举被视为国外数字城市建设全面进入发展期的标志性事件。2001年,布什总统启动政府改革计划,电子政府是这一改革计划的重要内容。在多年的电子政府发展历程中,美国政府不止一次地发布过电子政府规划,其中由美国总统管理和预算办公室(OMB)于2002年2月发布的《电子政府战略一一简化面向公民的服务》(E-Government Strategy:Simplified Delivery of Services to Citizens)和2003年4月发布的《电子政府战略》(2003年版)最具代表性。经过多年的实践检验,美国的“电子政府战略”对引领全美电子政府健康、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而又积极的作用。至今为止,美国的“电子政府战略”仍然作为其电子政府发展的基本纲领,继续驱动着美国电子政府前进的车轮。目前,美国电子政务已进人全面发展阶段,形成了“网站多、内容全、网连网"的特点。 美国数字城市主要包括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数字城市信息网等部分内容。

浅谈数字货币..

浅谈数字货币 XXXX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2013级一班XXX 指导教师XXX 中文摘要:数字货币的出现带动了支付的创新,比特币、Ripple 等在支付功能上显示出的独特优势,对完善现有支付体系、促进金融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数字货币本身的属性特征也使得其在实现支付功能时面临一些阻碍。本文从数字货币的概念特征入手,分析数字货币与传统支付、网络支付的差异性,最后总结数字货币的利与弊以及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数字货币传统支付网络支付利与弊挑战 一、引言 当我们用支付宝为一顿丰盛的早餐付费,当我们用微信钱包给亲朋好友发去代表节日祝福的红包,我们不禁想到:终于某一天,纸币将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消失,那沉甸甸的手感、清脆的点钞声也将离我们而去,同时一种风靡一时的炫富方式——晒现金也将成为记忆;代替纸币的将是无影无形的数字货币。尽管是那样的不舍,但正如金银代替了实物,纸币代替了金银,货币进化的脚步从不停歇,让我们顺应自然规律的更迭,看看未来的数字货币。 二、数字货币的概念及特征 1、数字货币的概念 (1)理论内涵 目前,理论界对数字货币尚未形成专门的学术定义,但对数字货币基本形成三种认识:一是数字货币等同于电子货币;二是数字货币是电子货币的一种;三是数字货币是一种独立的支付工具。不同的认识源于两方面原因:一是数字货币是新兴事物,且主要是依托于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专业性和独特性使得其被蒙上了一道神秘的“面纱”;二是数字货币早期的理念创立者提供的仅仅是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而技术的长期价值让数字货币展现于世人面前,显现出其蕴藏的巨大能量。 2.实践概念 从最早的 Bit Gold、B- money 等数字货币实验,到将数字货币概念首次大规模引入公众视野的比特币,显现出数字货币发展的速度之快。基于此,数字货币可以定义为

电子货币的现状与未来概要

电子货币的现状与未来 电子货币作为货币的一种新形式的发展,一个新的经济名词,近几年已逐渐广泛地用于人们的经济生活中。电子货币从实验室脱颖而出而走向市场至今已将近20年,虽然在整个支付系统中仅占微小的份额,但电子货币的发展前景仍是不容小嘘的。现在就让我们逐步走近这个即熟悉又陌生的领域,去探知认识电子货币的昨天今天和未来。 电子货币的概念 美国后现代小说家William Gibson在其1984年出版的小说Neuromancer中首次提出了Cyberspace的概念,以及这一未来空间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他指 出:“Cyberspace是人们和银行打交道的地方。它事实上已是银行保存你的钱财之处,因为Cyberspace的一切都是直接的电子交换。” 电子货币就是这种电子交换的载体。由于其发展时间较短,有关电子货币的定义至今尚未统一。不过一般来说,是指在电子技术的支持下,能够在交易或消费过程中充当“支付”职能的货币替代品。国际清算银行(BIS1996年10月的报告和欧洲央行(ECB1998年的报告较具代表性的体现了电子货币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由电子存储的货币价值; 代表向发行者的索偿权; 具有一定的储值上限; 可在发行者业务系统之外广泛用于支付; 在支付过程中无卷入银行账户或发行系统的必要。 电子货币优势所在

尽管电子货币尚未深入人心,但它确实已经逐渐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并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电子货币的存在与发展有它的意义与优势所在。 (1电子货币在交易和消费是十分方便,它不必使用现金支付,省却了数钞的麻烦,支付方式甚至不必面对面。 (2电子货币的使用十分安全。使用电子货币就不必为身上带有巨额现金而提心吊胆。即使银行卡丢失,也可挂失,没人能侵害持卡人的利益。 (3电子货币具有通用的职能。如入了国际组织网络的银行卡以及互联网上通用的电子钱包,不受地域国界的限制,可在全球通用,出国就不必先换外币,省却了许多麻烦。 (4另有一项附带的优点,即是电子货币的使用增加了社会效益。它减少了现金流通量,从而减免了对钞票的印刷、保管、押运、兑换、回笼等麻烦,能大量降低成本,提高社会效益,给社会和个人带来更多的便利。 电子货币的现状 目前,对电子货币的使用情况尚无全面统计。欧洲央行从1996年开始通报硬件电子货币的流通。一年以后,软件电子货币也被纳入统计之列。硬件电子货币的使用规模在过去7年半间增长了140倍,至2003年6月达2.8亿欧元。然而,与其它非现金货币相比,硬件电子货币只占非现金支付量的0.2,尚处于小规模发展阶段。软件电子货币的使用,在规模上更是微不足道。 经过10多年发展,电子货币在整个支付系统中仅占微小份额这一事实,令急于宣 告电子货币时代到来的人们大失所望。但对了解电子货币的微型付款属性的人来说,这些尚属意料之中。事实是,物理现金与钱夹均未消失,但人们正逐渐认识到生活质量可以通过减少等待取款付款、寻找购物停车位、凑零钱付停车费等等得以提高。看来,更为重要的是电子货币所带来的付款文化上的变化。 电子货币存在的问题

网络虚拟货币的发展现状及其趋势分析

网络虚拟货币的发展现状及其趋势分析 【摘要】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虚拟货币逐渐为人们所熟悉。本文从虚拟货币的涵义入手,探讨国内网络虚拟货币的发展现状,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和展望。 【关键词】虚拟货币发展现状趋势分析 一、网络虚拟货币的涵义和种类 网络虚拟货币出现至今已有近20年的历史,最早见于1995年FreeRide网站。虚拟货币是连接互联网公司和客户的中介,同时也是增值服务和虚拟产品提供者创造利润的重要工具。虚拟货币出现之初,使用范围只限于其发行公司。随着虚拟货币认可度增加,有些虚拟货币不但可以购买虚拟物品,而且可以用来购买实物。当前国内使用用户基础较大、较有影响力的虚拟货币主要有Q币(腾讯)、U币(新浪)、百度币(百度)、POPO币(网易),这些网络虚拟货币按其作用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游戏币,即网络游戏中流通的货币,用于购买游戏中的各种虚拟道具和服务。第二类是积分金币。这种虚拟货币主要用于网站内各种虚拟物品或资源的消费,往往是网站提供商为了吸引客户,激励用户提供劳务而推出的“奖励”。第三类是消费币,这种虚拟货币具有货币交易、支付、信贷的属性,由于其交易费用低,成为第三方

支付的一种方式。国内消费币仅限于交易支付,还存在许多限制。 二、网络虚拟货币的发展现状 (一)虚拟货币发展时间短,影响范围广 国内网络虚拟货币虽然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但其发展速度非常迅速。当前国内虚拟货币不下十几种,其中以Q 币、百度币、新浪U币、网易Popo币影响最大。这表现在:一是虚拟货币的使用人数增长很快。以Q币为例,据腾讯网站数据,截至2010年12月30日,QQ游戏的同时在线人数突破1亿,QQ游戏币超过22种。二是网络虚拟货币可以购买各种互联网信息商品和服务。Q币不仅可以购买腾讯公司自身产品,还可以用于与认可Q币的网络服务提供商、游戏开发商交易,在互联网上购买其他游戏的点卡、虚拟物品、影片和软件的下载服务,甚至用于有偿搜索、缴纳宽带费用等。 (二)虚拟货币为网络公司赚取丰厚收益 网络公司开发网络虚拟货币的初衷主要是满足用户小 额支付的需求,这些虚拟货币即可能来自用户的劳动成果,也可能是用户使用现实货币购买而来,网络虚拟货币形成的现金流为开发公司带来了现实的收益。由于网络虚拟货币所能购买的产品的范围都是预先确定,而且现行的网络虚拟货币基本上都被网络公司限定在自身提供产品范围内,因此一

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现状分析

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现状分析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科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智慧城市作为应对当前城 市发展问题的主要手段之一,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家也正大力推进智慧城 市的建设。本文对智慧城市进行了介绍,说明了发展智慧城市的必要性,归纳总 结了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未来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智慧城市;必要性;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引言 智慧城市的概念源于IBM提出的“智能地球”概念。以前,有类似的概念,如 数字城市。2008年11月,恰逢IBM于2007年至2012年从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 来在美国纽约发布的“智慧地球:下一代领导人议程”主题报告提出的“智慧地球”,充分利用下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各行各业。具体而言,“智慧”的概念是通过应用 新一代信息技术,使人类能够更加精细和动态地管理生产和生活状态。通过在世 界各个角落嵌入和配备传感器到供电系统,供水系统,交通系统,建筑物和油气 管道等各种物体的生产和生活系统,从而形成物联网将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人 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融合,再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物联网整合起来。同时,智慧城市的发展被认为是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资源协调可持续发展,缓 解“大城市疾病”,提高城市化质量的良好补救措施。 1智慧城市概述和特征 智慧城市主要指利用智能传感设备将城市公共设施实现物联,对城市运行核 心的系统进行感测,实现物联网和互联网之间系统完全连接融合,将整个数据整 合城市运行图,提供智慧化基础设施建设。政府、企业和个人做好智慧城市发展 科技业务创新工作,为城市发展提供动力模式。基于智慧基础设施建设,要不断 提高关键性系统建设和和谐高效协同工作。智慧城市具有灵活性特点,能够实时 了解城市发展中突发事件,适当提高解决资源部署效率,更加便捷城市发展远程 访问工作,保障城市发展的高效性和高效模式,促进城市发展相互之间整合协作 能力。 2发展智慧城市的必要性 智慧城市是一种新型城市形态,它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运用信息 和通信技术手段对城市数据感测、分析、整合和利用,做到对城市资源的全面、 及时、有效地调控,实现城市中各个方面快捷运作、人和城市之间和谐共赢。自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设城镇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城镇化建设取也得了巨大的成就,高速发展的城镇化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但过于迅速的城镇化带来了许 多问题,如城市人口和城市承载能力不能匹配,城市系统脆弱,城市管理面临着 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公共安全等各个方面的问题。而智慧城市的出现为解决这 些问题提供了一条道路,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从经济影响来说,发展智慧城 市是必要的。一方面,智慧城市可以升级和调整城市产业结构。信息技术的高速 发展、不断更新,对传统城市经济带来的不只有机遇还有挑战,只有赶上信息技 术的前沿,城市经济才可以实现发展与超越;另一方面,智慧城市对我国转变经 济增长方式同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交通、物流、医疗、环保等方面, 带来新的增长点。从社会影响来说,发展智慧城市是必要的。通过对智慧城市的 建设,借助数字化、信息化的手段,一方面可以全面提高政府管理服务水平,提 升政府公信力;另一方面将改变居民的生活方式,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生活的国际化、社会化、网络化。从环境影响来说,发展智慧城市是必要的。由于智慧城市

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发表时间:2019-04-23T16:25:20.017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第1期作者:陈果[导读] 智慧城市在近1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开展和计划开展建设的城市多达500余个,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面临着新的发展难题。 杭州青鸟电子有限公司浙江省 310005 摘要:自2008年IBM公司提出“智慧地球”的理念,致力于实现“感知化”“互联化”和“智能化”的目标以来,全球各发达国家陆续开始建设智慧城市,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中国也积极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和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来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智慧城市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形态,必将在未来的城市发展中占据一个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智慧城市;发展现状;未来展望 引言 智慧城市在近1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开展和计划开展建设的城市多达500余个,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面临着新的发展难题。学习国内外先进城市的发展经验,总结各地智慧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智慧城市的发展策略是智慧城市建设重要的理论创新。 1智慧城市的发展历程 智慧城市的发展历程普遍认为源于2008年IBM提出的“智慧地球”理念,定义IT产业下一阶段的任务是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通过“物联网”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物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从而达到“智慧”状态。此后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应运而生,并在近年来的全球城市建设中掀起了一股新浪潮。智慧城市的发展其实经历了多个阶段,而每一轮发展都是伴随着IT及信息技术的重大突破而产生。上世纪90年代以信息化和全球化为核心的美国新经济时代,美国副总统戈尔提出了数字城市的概念,这是智慧城市最早的雏形和发展基础。而在2000年Wi-Fi技术被提出,并得到快速发展的阶段,无线城市随之应运而生。在之后的几年中物联网、大数据概念诞生,将数据、网络、设备连接起来,进行智能分析,由此智慧城市得以取得快速的发展。未来也许在城市互联、国家互联、能源互联领域将可能取得重大突破的时候,智慧地球也将由概念走向现实。 2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2016年2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其中第二十七条指出:推进城市智慧管理、加强城市管理和服务体系智能化建设,促进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服务融合,提升城市治理和服务水平。截至2017年底,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已经取得的突飞猛进的成果,但其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2.1对智慧城市理解不够深刻 由于不同部门、不同地区对智慧城市的认识并不一致,在对待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方面都有各自的见解,难以协调一致。如果各个部门不能够协调一致,这将对智慧城市的建设发展带来巨大的阻碍。 2.2缺乏决策咨询机制 目前我国的智慧城市的建设思路缺乏特色,往往照搬国外发达国家的建设思路,这就是缺乏决策咨询机制带来的问题,建立健全决策咨询机制能够集思广益,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智慧城市。 2.3智慧城市架构体系不够完善 因为智慧城市的建设不是一个短期、简单、静态的过程,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一些新的问题又会接踵而来,因此,需要在保证智慧城市的架构体系足够稳定的前提条件下进行适度的超前设计,以满足新的需求。而现在的智慧城市架构体系设计的不够完善,难以及时应对出现的各种问题。 2.4缺乏智慧城市技术评测体系和方法 当前国家对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的建立不够完善,也没有特定的部门或组织对其进行监督和指导,国内外也没有足够的成熟案例以供借鉴,智慧城市的建设急需一套完整、有效的评测体系来保障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2.5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不够健全 由于智慧城市的各个方面都将应用到信息技术,这将对信息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信息化建设已经不能够满足智慧城市的安全要求,更为复杂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急需建立。 2.6市场的主体性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当前,我国大多数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民间资本参与较少。一是投资机制和投资平台的缺失,很多企业心有余而力不足;二是我国智慧城市率先建设的大多属于公益性、民生服务类项目,这类项目大都不适合商业化运营,许多企业不愿意在这些项目方面有所投入。另外,有的智慧城市项目投资金额大、建设周期长、收益风险高,很多企业往往不敢贸然投资。 3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当前城市的发展模式不能够完全满足人民的需要,城市化的问题也越来也多,这就为智慧城市的出现提供了条件。世界各国也越来也重视发展智慧城市,未来智慧城市的发展有以下趋势。 3.1城市智慧化 智慧化是继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世界科技发生的革命性的突破。而其中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将成为关键,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使得城市越来越具备智慧化。 3.2规划决策机制科学合理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在其中有许多子系统,而各个子系统内又存在着层次结构,各层次之间和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也很复杂,这种复杂不是一成不变,它随着时间及环境的变化也会发生变化。当前的智慧城市的规划决策机制过于生硬,难以及时应对各种突发问题,因此,这就需要智慧城市的规划决策机制更加科学合理。

数字货币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数字货币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1.引言 数字货币是一种由技术创新带来的新型货币形式,因其具有去中心化、匿名性等特性,在交易过程中能够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因此受到了人们的追捧。数字货币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人们对货币的认识,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支付方式,同时也克服了传统货币的诸多缺陷,比如高交易成本、国际流通受限制、不能匿名支付、支付效率低、不可追溯、易造伪、易篡改等。正是由于这些特点,数字货币交易备受广大投资者关注,其影响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大。根据区块链公司链塔智库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末数字货币的种类有1200余种,其市场单日交易额约1600亿元。截至2019年4月9日,数字货币种类达到2100多种,单日交易额超过3500多亿元。可见,数字货币市场整体发展迅猛,数字货币仍然受到诸多投资者的青睐。 然而,目前数字货币的法律地位不完善、广大民众对其认识不够清晰和全面,随着数字货币快速发展,其蕴含的诸多风险也逐渐凸显出来,比如数字货币被盗、敲诈、洗钱、偷税漏税、非法交易等。这些风险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给社会增添了诸多不稳定性因素。为了克服数字货币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和挑战,促使数字货币市场更规范和健康发展,减少市场上的不确定性因素,各国政府实施了各种手段来对数字货币进行监管。比如美国将数字货币纳入反洗钱监管范围;英国则使用法律法规对数字货币交易的相关主体进行监管;日本和韩国对交易机构通过数字货币获得的资本收益进行征税;俄罗斯禁止私人数字货币交易;中国则出台规范文件来对数字货币风险进行监管;等等。

但各国政府对数字货币的监管无先例可循,这些对数字货币的监管措施仍然处于初级和探索阶段,其是否能取得既定的效果仍然不确定。 因此,本研究拟在界定数字货币的概念和特点介绍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现阶段数字货币发展现状,分析数字货币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以及各国政府针对数字货币的风险已实施的监管措施,发现其中存在的缺陷,再根据这些缺陷提出相应的改善举措。本研究在一个整合的框架内对数字货币现状、风险问题、监管举措等进行系统的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希冀研究结论能够帮助类似数字货币的金融创新减少不确定性,促进其更健康和稳健地发展,进而充分发挥其在经济增长中的积极作用,同时为后续类似数字货币的金融创新相关研究提供借鉴,以及为监管政策制定的政府部门提供一些参考。 一、数字货币的概念及特点 目前,学术界关于数字货币的定义尚未统一。盛松成和张璇从货币的来源视角出发,认为数字货币是一种虚拟数据表示的非真实的货币,是互联网技术不断开发和发展的衍生物。国际清算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均从货币的职能视角指出数字货币是价值的数字表现形式,通过数据交换的方式来实现其功能,比如交易、流通、记账以及储存等;同样欧洲银行管理局也从该视角将数字货币定义为是价值的数字化,可以进行支付、转移、储存或交易,但是不同于法定货币。麻世珺从货币形态的角度对数字货币进行定义,认为数字货币是不同于实物货币,不以物理介质为载体、不存在于现实世界的货币形式。简而言之,本文认为数字货币是一种新型货币形式,在互联网上进行发行和流通,经过信息交换来发挥货币的基本功能,如媒介作用、账本记录和贮藏等。数字货币发展至今,其种

浅析电子支付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摘要:当今世界网络、通信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日益结合,Internet在全球迅速普及,促使电子商务蓬勃发展,随着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作为电子商务重要的组成部分的电子支付就显得他越来越突出了。全新的电子商务就是在Internet 的无限互联与传统信息技术系统的丰富资源相互结合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相互关联的动态商务活动,基于Internet 的电子商务,需要为数以亿计的购买者和销售者提供在线支付服务。网上支付的基础环境还有许多的问题,值得关注和改善。本文论述了电子支付的背景、电子支付的相关概念以及特点,分析了电子支付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作为未来信息产业的发展方向,对全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用户依赖于电子商务的快捷和高效.电子支付系统是电子商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电话银行到网店购物,从网上转账到境外刷卡消费……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电子商务凭借便捷、低成本的优势日益深入人心,作为电子商务的核心环节,在线支付也得到了迅速发展。网络购物的流行与快递行业的火爆,预示我国已开始加速步入电子支付时代。 1.电子商务概述 电子商务是一种采用最先进信息技术的买卖方式,整个电子商务过程并不是工业经济阶段商务活动的翻版,电子商务是将“通信服务”、“数据管理服务”、“安全服务”等三项基本服务融为一体的商业活动。电子商务有巨大的市场与无限的商机,蕴含着现实的和潜在的丰厚商业利润。狭义的电子商务也称作电子交易,主要利用web提供的通信手段在网上进行的交易活动,也通过Internet买卖商品和服务。广义的电子商务还包括企业内部的商务活动以及企业间的商务活动,它不仅仅是硬件和软件的组合,还是买家、卖家、厂家和合作伙伴在Internet、Intranet和Extranet上利用互联网技术与现有的系统结合起来开展业务的综合系统。 2.电子支付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 2.1电子支付的概念 所谓电子支付,是指从事电子商务交易的当事人,包括消费者、厂商和金融机构,通过信息网络,使用安全的信息传输手段,采用数字化方式进行的货币支付或资金流转。 2.2电子支付的实现方式 (1)信用卡支付。可以在现实世界和网络世界中使用,在因特网上使用时,它可以在各个银行相互认可的前提下,在不同银行之间进行资金的流转,因而能够更为快捷的实现电子支付,是电子支付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2)电子货币。电子货币是以电子计算机及其网络进行储存支付和流通的一种非现金流通的货币,其具有支付适应性强、变通性好、交易成本低廉等特点,是电子支付的最为重要载体。 (3)电子支票。电子支票是指将传统支票改变为带有数字签名的电子报文,或利用其他电子数据代替传统支票的全部信息。电子支票借鉴纸张支票转移支付的优点,利用电子数据传递将钱款从一个账户转移到另一个账户。用电子支票支付,能够节约人力物力成本,而且银行还能通过网络银行为参与电子商务的客户提供标准化的资金信息。因此,电子支票日益成为高效的电子支付手段 2.3电子支付的特点

智慧城市与数字城市、智能城市的关系和区别

智慧城市与数字城市、智能城市的关系和区别 智慧城市与数字城市、智能城市的概念经常被混淆,其实三者之间是有区别的,智慧城市与数字城市、智能城市的区别也反映了人们对信息技术在城市发展中扮演角色和发挥作用认识的逐步深入。 智慧城市的定义 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创新2.0)环境下的城市形态。智慧城市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维基、社交网络、FabLab、LivingLab、综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应用,营造有利于创新涌现的生态。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令城市生活(ICT)更加智能,高效利用资源,导致成本和能源的节约,改进服务交付和生活质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支持创新和低碳经济。实现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以人为本持续创新,完成从数字城市向智能城市,再向智慧城市的跃升。 数字城市、智能城市与智慧城市的概念演进 究竟什么是智慧城市?我们看到对智慧城市的认识还是一个逐步渐进的过程,智慧城市经常与数字城市、感知城市、无线城市、智能城市、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等区域发展概念相交叉,甚至与电子政务、智

能交通、智能电网等行业信息化概念发生混杂。对智慧城市概念的解读也经常各有侧重,有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于技术应用,有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于网络建设,有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人的参与,有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于智慧效果,一些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先行城市则强调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创新。总之,智慧不仅仅是智能。智慧城市绝不仅仅是智能城市的另外一个说法,或者说是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应用,还包括人的智慧参与、以人为本、可持续创新等内涵。综合这一理念的发展源流以及对世界范围内区域信息化实践的总结,《创新2.0视野下的智慧城市》一文从技术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两个层面的创新对智慧城市进行了解析,强调智慧城市不仅仅是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更重要的是通过面向知识社会的创新2.0的方法论应用。 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 数字城市是数字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城市的数字化形态。数字城市是应用计算机、互联网、3S、多媒体等技术将城市地理信息和城市其他信息相结合,数字化并存储于计算机网络上所形成的城市虚拟空间。数字城市建设通过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标准化、各类城市信息的数字化整合多方资源,从技术和体制两方面为实现数据共享和互操作提供了基础,实现了城市3S技术的一体化集成和各行业、各领域信息化的深入应用[20]。数字城市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基础和运行数据,也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城市级海量信息的采集、分析、存储、利用等处理问题,多系统融合中的各种复杂问题,以及技术发展带来的城市发展异化问题。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城市形态在数字化基础上进一步实现智能化成为现实。依托物联网可实现智能化感知、识别、定位、跟踪和监管;借助云计算及智能分析技术可实现海量信息的处理和决策支持。同时,伴随知识社会环境下创新2.0形态的逐步展现,现代信息技术在对工业时代各类产业完成面向效率提升的数字化改造之后,逐步衍生出一些新的产业业态、组织形态[14],使人们对信息技术引领的创新形态演变、社会变革有了更真切的体会,对科技创新以人为本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现代科技发展下的城市形态演化也有了新的认识。 关于智慧城市与智能城市 智慧城市的四大基础特征体现为: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而智能城市主要强调的是前三点中的信息技术技术应用: 1、全面透彻的感知 通过传感技术,实现对城市管理各方面监测和全面感知。智慧城市利用各类随时随地的感知设备和智能化系统,智能识别、立体感知城市环境、状态、位置等信息的全方位变化,对感知数据进行融合、分析和处理,并能与业务流程智能化集成,继而主动做出响应,促进城市各个关键系统和谐高效的运行。 2、宽带泛在的互联 各类宽带有线、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城市中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的全面互联、互通、互动,为城市各类随时、随地、随需、随意应用提供了基础条件。宽带泛在网络作为智慧城市的“神经网络”,极大的增强了智慧城市作为自适应系统的信息获取、实时反馈、随时随地智能服务的能力。 3、智能融合的应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