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作文-瞿同祖简介

作文-瞿同祖简介

作文-瞿同祖简介
作文-瞿同祖简介

瞿同祖简介

生平简介

瞿同祖,1910年7月12日出生于湖南长沙一个书香世家,因与其祖父同在庚戌年出生,故命名同祖。幼承庭训,奠国学之始基,少年时代先后就读北京育英中学、汇文中学。1930年以优异成绩被保送到燕京大学,主修社会学。1934年获燕京大学文学士学位后,即入燕京大学研究院,在吴文藻与杨开道的指引下,从事中国社会史研究,1936年获硕士学位。其学位论文《中国封建社会》1937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旋即成为中国社会史研究领域的重要参考书,并被译成日文在东京出版。瞿同祖在书中以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古代中国社会,引起国内学界的瞩目。

抗日战争爆发后,瞿同祖不甘做亡国奴,只身南下,1938年在重庆任国民政府贸易委员会调查处处员。1939年到昆明云南大学执教,任社会、政经、法律三系讲师,后升任副教授、教授,开设“中国经济史”、“中国社会史”及“中国法制史”三门课程。1944年兼任西南联合大学讲师,在此期间,撰写了《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一书,从法律和社会的角度研究中国历史。这一专着探赜发微,独辟蹊径,书中涉及家族、婚姻、巫术及宗教,既是一部法制史,也是一部社会史,成为学术界的开新之作。他认为,中国古代法律的基

本精神及其主要特征表现在家族主义和阶级概念上,二者是儒家意识形态的核心和中国社会的基础,是中国古代法律所着重维护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秩序,在法律上占有极为突出的地位。该书1947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中文版,1961年以《传统中国的法律与社会》书名在巴黎和海牙出版英文版,得到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好评,成为研究中国法律和中国社会的必读参考书,被认为是关于中国法律研究最好的西文著作。该书中、英文版均多次再版,是中国法律史研究的经典之作。

1945年春,瞿同祖应德裔美籍社会史学家魏特夫之邀赴美国,入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历史研究室任研究员,从事汉史研究。在此期间,他完成《汉代社会结构》初稿,对汉代的家族、婚姻、妇女地位、社会阶级、豪族等专题进行研究,该书后由华盛顿大学出版社出版。

1955年,费正清教授在哈佛大学成立东亚研究中心,他被聘为研究员,继续中国史研究,中心成员杨联升教授和哈佛法学院梅伦教授共同开设“中国法律”一课。在此期间,他完成《清代地方政府》一书,并于1962年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在该书中,瞿同祖采用政治社会学的方法,既描述、分析和诠释中国清代州、县级地方政府的结构与运作,也探索了绅士在地方行政上的作用,这一研究大大推进了对传统中国政府和行政的研究,成为其学术历程中又一重要创新之作。该书英文本多次再版,其观点为不少专家所引用、

接受,在西方汉学界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1962年,他应朋友威廉·荷兰之邀,前往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担任亚洲系副教授,讲授中国通史和古代汉语。

瞿同祖虽身在海外,却心系故国。1965年,他辞去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教职,经欧洲回国。历任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湖南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1972年,英文着作《汉代社会》由华盛顿大学出版社出版。1976年与夫人赵曾玖应约合译的《艾登回忆录》,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后编译的《史迪威资料》一书,1978年由中华书局出版。1985年起享受终身在职的专家待遇;20XX年当选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1980年8月作为中国历史学家代表团团员出席在罗马尼亚举行的第15届国际历史科学会议。同年9月出席在瑞士举行的第27届欧洲汉学会议,做《清代法律的延续性和演变》报告。1983年在香港大学演讲《法律在中国社会中的作用》。1985年应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邀请,以高级学者名义访问美国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华盛顿大学,多次报告阐述法律在中国社会中的作用,并揭示儒家思想与中国法律发展的关系,指出法律儒家化实为中国法律发展史最重要之大事,为国际学术界所广泛关注。

20XX年10月3日,逝世于北京协和医院,享年98岁。

[整理版]中国封建社会——瞿同祖

[整理版]中国封建社会——瞿同祖《中国封建社会》 ——瞿同祖 第一章封建社会的形成 第一节牧畜经济与农业经济 第二节移徙的生活与安定的生活 第三节公产制与私产制第四节同等承继权与独子承继权第五节平等自由的社会与阶级社会 第二章封建社会的完成第一节分封的情况 第二节同姓诸侯与异姓诸侯第三节诸侯的等级 第四节国土的大小 第五节诸侯与天子的关系 第三章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第一节采邑主的绝对私有 第二节授田及井田制度 第三节土地之不可分及禁止买卖转移 第四章封建社会宗法制度第一节宗法与土地封建的关系第二节嫡庶制度第三节承继法 第四节祭祀 第五节婚姻 第六节丧葬 第五章封建阶级 第一节贵族与平民 一、天子

二、诸侯 三、卿大夫 四、士 五、庶人 第二节奴隶 第六章封建阶级(续) 第三节贵族阶级之优越第四节平民之义务权利甲义务 1 代耕 2 献纳 3 役 乙权利 第五节庶人职业及居处之固定 第六节各阶级之固定及所用礼仪之不同 一、祭祀 二、婚姻 三、丧葬 四、服饰器用 第七章封建政治 第一节封建政治的特点 一、分化 二、阶级间之服从 第二节封建官吏 第三节庶人与政治 第四节兵制

一、人口及土地调查 二、乡邑及军队组织 三、各国军数 四、操阅 第五节财用 第八章封建的崩溃 第一节阶级的破坏 第二节诸侯间的兼并 第三节商业经济的兴起 第四节土地制度的改革 结论 一、序言 中国的文人,最会自命正统,自立门户。——陶希圣 中国社会科学唯一的出路,是以欧洲上古社会、欧洲中古社会、欧美现代社会为背景, 去解释过去中国的社会、现在中国的社会。——杨开道 【私以为对于中国社会的独特性,欧美社会的背景未必完全适用。】 中国封建社会的时代问题始终是一个论战的中心——瞿同祖 二、研究方法及观点 本书是对中国封建封建社会史的研究,以全部社会现象为对象,逐一讨论。作者不把封 建社会看成一种静的制度,而是着重于分析其形成以至崩溃的过程,解剖他的各种社会组织的功能及彼此间的关系。

金笔作文新课程体系介绍

金笔作文新课程体系介绍 一、倡导理念 以“先做人,后作文”为理念,支持以人为本的绿色作文,倡导走生活作文之路。在课堂操作上,运用场面、情境、情景、展示等多种手段进行作文教学。 二、快乐的教学法 金笔作文教学法吸收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并融入了众人的教学思想,进而形成自己独到的理论体系。它兼容了生活作文教学法、快乐作文教学法、兴趣作文教学法、故事作文教学法、阶梯作文教学法、板块作文教学法、激情作文教学法、体验作文教学法、自由作文教学法等20余种作文教学法,构建了一种全新的作文教学模式。金笔作文教学法采用创设场景、虚拟情境、展示演出、回忆再现等手段进行教学,大大降低了学生作文的难度,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金笔作文课堂有时在教室,有时在公共场所,有时在大自然,无论课堂设在哪里,始终都洋溢着一种快乐的气氛,从而使学生作文也变得轻松起来。可以说,轻松作文、快乐作文、兴趣作文所刻意追求的,金笔作文教学法都很容易地做到了。 一句话,金笔作文教学法能让学生真真正正的学作文。 三、金笔作文新课程体系 1、培训目标: (1)以开发语言文字智能为出发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提高学生作文成绩,引领学生成长——作文! (2)以素质教育为培养目标,走完整教育之路,打造完整儿童,引领学生成才——做人! (3)以教育的终极目的为目的,培养成功思维,引领学生成功——做事! 4、新课程体系开发的原则: (1)按照语言学习周期规律,以小学三年级为界,三年级以前注重口语表达能力开发,三年级以后注重口语与书面语并重开发。 (2)按照文学规律,每学期的课程编排都将以素材、表达、中心、语言、技

巧、基础知识线索层次推进。 (3)民办教育是公办教育的有益补充,我们面对的授课群体不是“一张白纸”,根据目前的作文教学现状,课程体系既要按与学校作文趋向同步的原则,又要切实解决他们写作知识不完善,实际写作能力弱的现实。 (4)为引领学生走完整教育地过程,课程体系将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学习兴趣:寓教于乐、张扬个性、引领成长、体现自我 ●学习能力:注意力、观察、理解、记忆力、想像力 ●行为习惯:阅读习惯、听说读写思习惯、自律习惯、高效率学习习惯和其 他好的行为习惯 ●交际能力:沟通、协调、合作、适应 ●人格教育:意志力、自信、自立自强、明理诚信、以德服人 总之:以作文传授为工具,贯彻养成教育,培养中文思维。 (5)根据语言学习规律,将按照阶梯化、小步骤进行课程设置。 (6)根据民办校生源流动特点,每学期独立成体系,各学期紧紧衔接。 5、新教学体系下的教案特点: ●课堂的核心内容更突出。突出教学重点,难点,目的更明确。 ●教学方法更明确。具体落实到每一次课上。 ●教学流程控制更详尽。以团队训练方式进行课堂控制,而不是传统的单项控 制。 ●教学辅助资料更完善。模版式样教辅资料,可做到“傻瓜式”教学。 6、新教学体系的优势: ●理论优势:国内最先进的理念,知识、智力和能力同步开发。 ●教法优势:以语言学为基础,借助中文这一工具,培养学生写作思维,进 而提升学生写作能力;教材、教案紧密配合,课堂体现“快乐、快速”的双快特点;利用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语文成绩,完善学生人格,培养学员成功思维。 ●研发优势:强大的研发团队,每年成果发布会,学术交流会,常年的教学指 导,每十个月的改版教材的速度。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书评

武汉大学法硕(JM) 佛山班 作业:中国法制史(书评) 姓名:王亮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书评 内容摘要:《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是瞿同祖先生的代表作之一,该书主要是通过对家族、婚姻、生活方式、婚丧祭祀、法律特权等方面研究,阐述了中国古代的法律和社会的状况。并从礼与法、德与刑和以礼入法几个角度,阐述了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相互影响以及中国法律逐步走向儒家化的过程。 关键词: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家庭婚姻阶级 书共分为六章,第一章:家族;第二章:婚姻;第三章:阶级;第四章:阶级(续);第五章:巫术与宗教;第六章: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本书有三大特点:一是在研究法律制度演变过程的同时,重视对法律实施情况的研究;二是注重家族、阶级、宗教与法律之间的相互作用;三是比较法家和儒家对中国古代法律的影响,揭示中国古代法律的儒家化过程。 本导论部分概括了主要内容,指出本书的主要目的在于研究并分析中国古代法律的基本精神及主要特征,强调法律是社会的产物,是社会制度之一,是社会规范之一,任何社会的法律都是为了维护并巩固其社会制度和社会秩序而制定的,只有充分了解产生某一种法律的社会背景才能了解这些法律的意义和作用。本书的基本观点即认为:中国古代法律的主要特征表现在家族主义和阶级概念上。二者是儒家意识形态的核心和中国社会的基础,也是中国法律所着重维护的制度和社会秩序。如作者所言,本书的第二的目的是讨论中国古代法律自汉至清有无重大变化,即溯及法律的发展过程并注意法律的变化情况。这样的思路遍决定了本书在写作体例上的一大特点,即将汉代至清代两千余年的法律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在各章、各节的不同题目下加以讨论,以便进行比较,看法律在法典体制和内容、司法组织、司法程序、刑罚及各种罪名的处分都有所不同。 除此之外,本书还有两个明显特点:其一,作者并不注重各朝法律那些琐碎差异,而是“试图寻求共同点以解释法律之基本精神及其主要特征”。其二,不仅仅是研究法律条文,该书非常注重法律的实效问题,故而在论证过程中加入了许许多多的个案和判例。 在论证时,作者沿着家族主义和阶级这两个中心问题展开,分六个专题,前两个是家族和婚姻,旨在阐述家族主义的法律特征;三四两个专题则论述阶级,由于宗教与法律关系密切,又列了巫术与宗教一章,最后一个专题是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由此可见,全书虽不是按照朝代顺序论述,但以家族主义和阶级这两个问题进行了非常具有逻辑性的阐述,将两千多年的历史融会贯通,尽显大家风范,打消了我先前对这种体例会不会杂乱无章的怀疑。 家族这部分,讲的是关于家族范围、父权、刑法与家族主义、亲属复仇及行政法与家族主义几个问题。在中国古代社会家庭可谓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和细胞,也可

介绍火龙果的作文500字_状物作文

介绍火龙果外表的作文300字_状物作文 今天,在金笔作文学校,刘老师带来了一个大大的火龙果。 我还是第一次见到火龙果,它的形状像一个小灯笼,还像一个小太阳,火龙果的颜色是火红火红的,还有绿中色的叶子。就像小鱼的小鱼鳞,摸起来很扎手,就像给穿了一身坚硬的盔甲。 我看着忍不住摸摸,它的皮摸起来很光滑,它的绿中带黄的叶子很厚,也很扎手,看起来很好玩的样子。 老师用一个刀子切开分成了两半,火龙果的果肉是白色的,还有又黑又密的小黑点点,我用我小小的鼻子闻了起来,真的感觉很香甜。就忍不住用舌尖舔了一下。我迫不及待地拿了一个,我的心情特别的好,我一点一点的吃着,品尝着它的味道,火龙果的味道吃起来真的是又香又甜啊!而且吃在嘴里软软的。 火龙果不仅好看,而且还好吃,也是营养丰富的美容佳品,所以我们都喜欢吃火龙果,我真喜欢它!你们也喜欢吗? 介绍火龙果的作文500字_状物作文 人在日常生活中离不开水果,有的人爱吃苹果,有的人爱吃梨子,还有的人爱吃香蕉……现在,我向大家介绍一种水果,它的名字叫火龙果。 为什么它叫火龙果呢?这是由于它的外形,从远处看,就像一团熊熊烈火;从近处看,它像龙的鳞片。火龙果的颜色是红色,摸起来凹凸不平。 用刀把鲜红的火龙果切开,灰色的果肉加上芝麻般大小的小黑点,让人一看就口水直下三千尺,咬一口,嫩嫩的,香甜美味仿佛漂浮在云朵的上空。火龙果在不同的地方,大小和味道也不一样,有些地方的火龙果很大,但是不甜;有的地方火龙果很小,却非常好吃。湛江的火龙果产量比较多,一次产几千个。火龙果不但好吃,而且营养非常丰富,含有大量的维生素,能让我们更健康,身体更强壮。火龙果比较喜欢待在阴凉的地方,但假如那个地方很冷,把火龙果放在那,不但不结果,还有可能枯死。 火龙果的用处这么多,其它水果也不落后,所以大家要多吃水果。

书评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书评《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瞿同祖成书于1947年,但是时至今日《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以下称(《法律与社会》)这本书仍然是中国法制史方面的重要著作,是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学术专著。这主要得益于瞿同祖老先生扎实且雄厚的知识功底。瞿同祖早先在燕京大学主修社会学,但同时他又对法律有着浓厚的兴趣,正是基于对这两方面的学习和深入研究,瞿同祖才写出这样一本不朽之作。对于瞿同祖先生本身而言,虽非著作等身,但他在法制史研究方面的贡献不可小觑。 本书共分为六章,第一章:家族;第二章:婚姻;第三章:阶级;第四章:阶级(续);第五章:巫术与宗教;第六章: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 在导论中作者提到了本书的写作目的:本书主要的目的在于研究并分析中国古代法律的基本精神及其主要特征。那么中国古代法律的基本精神是什么?而其主要特征又是怎么样的?读完这本书以后,我找到了这些问题的答案。另外本书还在研究中国古代法律自汉至清有无重大变化,但与其他学者的研究角度不同,本书重在探寻各朝代法律的共同点,从而解释法律的基本精神及其主要特征。作者认为,法律是社会产物,是社会制度之一,是社会规范之一。因此法律的制定、实施、修改、废止等都有着与之相适应的社会背景,法律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同时进行、相互影响的。所以法律的基本精神是与社会有关的。究其根本,法律是统治者为维护其统治而制定的一系列的社会规范。所以法律的根本在于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这一点在《法律与社会》得到了很好的印证。中国古代法律的主要特征表现在家族主义和阶级概念中。这也是儒家思想所强调和坚持的,所以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法律有着重大影响。家族主义和阶级概念是维持古代社会有序进行的基础。本书更是详尽得从这两方面对当时的法律以及社会进行的阐释与分析。 自汉代至清代,家族一直是社会中基本的团体,家族包括同一始祖的男系后裔的同一宗族的所有人。家族中的父祖控制着家族中的族人、法律、经济等一切权利。关于此,瞿同祖从父权、亲属复仇等各方面,援引古文,结合具体事例作了具体阐述。父祖即家族中的家长,对子孙的权力是绝对而永久的。首先,父祖因扑责子孙致使子孙死亡的问题,在汉代父祖无权将子孙杀死。若父祖将子孙杀死,只要说子孙违犯教令,法司便会不问具体情况不论;至于父祖因气愤将无错子孙杀死,法律会减等处罚。另外如果父祖请求朝廷处死子孙,法司也会照令执行。由此可见父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收到了限制,但限制的只是一小部分,在很大程度上父祖仍拥有对子孙的生杀权,只是不自己执行而已。除此之外,父母、祖父母可以通过将自己的意志告知法律而控制子孙的身体自由。这一切都源于父祖对子孙的绝对亲权。宗族中居于统治地位的(一般)是家族中居于最长地位的男子。族长拥有宗族祭祀权、财产权、主婚权、生杀权等。对犯错族人,族长予以一定惩罚。家族被认为是政治、法律的基本单位,族长或家长担当统治之任,对国家负责。以上所讲均为家族内部情况.一旦家族中出现不能自决问题,便要诉诸法律。杀伤罪中,子孙对长辈如有杀伤行为,不论父祖辈是否有伤死,子孙均治不孝重罪,而古代不论哪朝哪代,均把不孝列为十恶重罪,所以子孙一旦违背父祖,轻则面临牢狱之灾、流徙之刑,重则斩立决、绞立决,即使父母因子孙意外死亡或自杀,子孙亦不能被赦免。另外,与现今法律不同的一点是,古代强调亲属相容隐,即一人犯罪,除犯谋反、谋大逆、谋叛等罪,亲属有权利为其容隐,同时法律不要求亲属作证。长辈对晚辈的容隐可以说是一种权利,但是晚辈对犯罪长辈的容隐就变成一种义务,如若告发父母,则会被判处不孝;告发其他亲等亲属也会处罪。对于犯罪者,如若其子孙兄弟请求代刑,皇帝为伦常孝弟之道,常常加以特赦或减刑,这条无法律之根据。还有一个方面是家族中有人受他人的凌辱伤害,家族中其他人有义务为其报仇,有的时候朋友自愿承担这样责任。法律虽明文规定不得复仇,但是这一习惯以深入人心,人民往往对复仇者表示赞扬与同情,所以这一习惯并不能根绝。各朝代(除元外)对违反这一规定都规定了不同程度的处罚,有时竟至

读书报告 瞿同祖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传统型权威影响下的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1947年,瞿同祖先生的《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一书首次由商务印书馆印刷出版,之后又在1961年,1981年等时间被多次重印出版,其学术价值由此可见一斑。 此书的主要写作目的在于研究并分析中国古代法律的基本精神及主要特征。也可以说是通过研究中国法律的特征,显示出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社会风俗,两者并行不悖。中国封建社会的法律必然会受到社会的影响,而社会的形塑也少不了法律的作用,这两者是密不可分的,不可能完全不略其中一方而去研究另一方。 在章节设置上,《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一文的一二两章着重讨论中国古代法律的家族注意特征,而三四两章进而讲述中国法律的阶级特征。在讲完中国古代法律的特征之后,文章的内容便被推进到了中国法律背后的结构意涵,也就是为什么中国古代法律会呈现出那样的特征。这就是所谓的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 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先对文本进行一次解读,之后再进行深层次的探讨。 原始的儒家或者说先秦时期的儒家认为人有智愚贤不肖之分,社会应该有分工,应该有贵贱上下的分野。劳力的农、工、商贾是以生产劳动服务上层社会的,劳心的士大夫是以治理人民的智慧来维持社会的,两方各有责任和工作。当这种贵贱上下的分野延伸到亲属关系之中时则表现为亲疏、尊卑、长幼的分异。只要贵贱、尊卑、长幼、亲属各归其位,那么社会生活就会呈现出井然有序的状态。而礼的作用就在于使贵贱、尊卑、长幼各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礼是富于差异性的,因人而异的,所以贵有贵之礼,贱有贱之礼,尊有尊之礼,卑有卑之礼,长有长之礼,幼有幼之礼。只要每一个人各守其礼,那么社会的秩序也就得到了维护,不会至于混乱与无序的状态。 那么用什么力量来推行礼,使每一个人守礼,不违礼。儒家先贤给出的答案是道德教化,他们认为无论人是善是恶,都可以用道德教化的力量使人发生改变,使不善为善,是善的化为至善。先秦儒家反对律法,认为即使法律使国家得到治理,人民依旧是没有羞耻心的,之所以不做坏事,只是因为害怕触犯法律。 但是随着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事情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儒者由专指儒家的学者变为了所有读书人的代称。儒生在学习儒家经典的四书五经之余,为了今后为官,乃至治国理政的需要,也必然要涉猎其余诸子百家的著作。更有意思的是,汉以后的立法者几乎都是儒生,儒家对法律的观点也由此发生了变化。儒者虽然任以德治为口号,但已不再排斥法治,乃至将法作为维护德治的工具,以法促礼。而在编纂法律的过程中,儒家也将自己思想中特有的伦常礼教观点带入到了中国古代的法律中去,成为中国古代法律中非常有特色的一点。 以上是笔者眼中的瞿同祖先生在《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一书中所展现出来的行文逻辑,对此笔者有一些不同的看法。瞿同祖先生认为,是由于儒家思想发展为主流的社会思想,并成为帝王开科取士的标准,儒家伦常礼教思想才出现在法律之中。但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之中,儒家思想是如何发展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思想?为什么是儒家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而不是法家,道家,墨家,杂家等其他的思想流派?对于这些问题书中并没有涉及。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我们不妨进行大胆的假设,儒家思想中的伦常礼教思想之所以能够进入到中国古代的法律条文之中,并不是因为儒家思想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想,而是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或者说统治者需要伦常礼教思想。为了验证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是瞿同祖根据其在云南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的中国法制史和社会史讲稿改写的.本书共分为六章,第一章:家族;第二章:婚姻;第三章:阶级;第四章:阶级(续);第五章:巫术与宗教;第六章: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 瞿同祖在导论中提出,本书的主要目的在于研究并分析中国古代法律的基本精神及主要特征。他认为法律是社会产物,是社会规范之一。法律与社会的关系极为密切,任何社会的法律都是为了维护和巩固其社会制度和社会秩序而制定的,因而只有充分了解产生某一种法律的社会背景,才能了解这些法律意义和作用。关于,他认为家族主义和阶级的概念是中国古代法律的基本精神和主要特征,这两者是儒家意识形态的核心和中国社会的基础,也是中国古代法律所着重维护的制度和秩序。 自汉代至清代,家族一直是社会中基本的团体,家族包括同一始祖的男系后裔的同一宗族的所有人。家族中的父祖控制着家族中的族人、法律、经济等一切权利。中国的家族是父系的,以父亲而论,则凡是同一始祖的男系后裔,都属于同一宗族团体,概为族人。一般情况下,家为家,族为族。前者为一经济单位,为一共同生活团体;后者则为家的综合体,为一血源单位。作者继而由家族谈到家长权。他以为,在社会和法律都承认家长或族长权力的时代,家族是最初级的司法机构,“家长族长除了生杀权以外,实具有最高的裁决权与惩罚权”。作者以家族主义的观点,对中国封建法律规定的亲属间犯罪的几种主要形式,如杀伤、奸非、窃盗等,作了分析,并对司法审判中的几种例外情况,如亲属相为容隐、代为受罚以及缓刑免刑等的原因、沿革作了细微的阐释。 阶级是中国古代社会封建关系的基础,所以各朝代对百官士庶贱民的生活方式做了具体详尽的规定。衣饰方面,居住方面,出行方面,一般只有特定的人群可以乘车,并且不同层次的人出行的工具、装饰和人员方面等也有不同;而庶人及贱民通常皆步行。既然贵贱在生活各方面有差异,那么在法律上贵贱的待遇也是不同的,可以这么说,中国古代的法律就是一部贵族的法律。首先,贵族及官吏犯罪后不受司法机

金笔作文简介

金笔作文简介 1、金笔作文的技术特色 金笔作文教学法以文学方式启蒙,以培养作家的方式来培养写作习惯。进而以作文为切入点,培养学生良好的中文思维,教会他们学习方法,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以此支持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 科学的指导理念:先做人,后作文。 科学的倡导之路:倡导走生活作文之路。 科学的指导方法:支持以人为本的绿色作文,倡导无污染的作文。 多样的写作方法:百字新事、一石三鸟、阶梯作文法、绿色作文法、板块作文法、快乐作文法、激情作文法、故事作文法、体验作文法和生活作文法。 合理的课程设置:少理论,多操作。作文基础知识、作文技巧、作文升级等课程配置,完全符合语文教学目标的种种要求。所有课程都紧紧围绕听、说、读、写四大块七方面来进行,构建大作文框架,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教材编辑合理,实用性、可操作性强。 丰富的课堂形式:虚拟情境、创设场景、室外活动等,充满了欢声笑语,充分体现了快乐教学。 明确的培养目标:提高学生成绩、塑造学生完善人格、培养学生成功思维。 1.1核心理念 “先做人,后作文”,这是金笔作文的基本理念。这一理念要求我们贯彻在金笔作文教学法的研究、推广、教师培训、课堂教学、教学服务与学习的全过程中。“作文来源于生活,倡导走生活作文之路”。 1.2课堂特色:“双快”——快乐、快速 快乐学习 活泼快乐的课堂气氛 在游戏中爱上作文

在作文中体会成就感 快速见效 试听课爱上写作文 四次课有事写有话说 七次课更具体更生动 十次课中心更明确 一期班切实提高作文成绩 2.金笔作文的品牌 2.1承接国家十二五重点规划课题,占据学术至高点 2010年10月,朗程教育金笔教学法《做人做事作文》正式被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立项为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重点规划课题,藉此掀起全国作文教学研究的又一高潮。

法律在中国社会中的作用

法律在中国社会中的作用 ——历史的考察 瞿同祖 法律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究竟占什么地位,起什么使用?我想从以下三方面来进行讨论:一、统治者心目中的法律;二、法律与人民生活;三、法律职业。 一、统治者心目中的法律 统治者心目中的法律指的是关于法律的概念、法律的地位、法律的功能。各时期不同,历史上的变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法律思想的变化;(二)法律内容和精神的变化。 (一)法律思想的变化 春秋战国时期 儒法两家之争是大家所熟悉的,因时间关系,不能详细讨论,只简单扼要地讲几句。儒家主张礼治、德治、人治。儒家所主张的社会秩序是存在于社会上的贵贱和存在于家族中的亲疏、尊卑、长幼的差异,要求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符合他们在家族内的身分和政治、社会地位。不同的身分有不同的行为规范,这就是礼。儒家认为只要人人遵守符合其身分、地位的行为规范,便可维持理想的社会秩序,国家便可长治久安了。因此儒家极端重视礼在治理国家上的重要性,提出礼治的口号。儒家同时主张德治。孔子说"为政以德"。他比较德刑的优劣,得出结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1〕儒家既坚信人之善恶是教化所致,便坚信教化只是在位者一二人潜移默化的力量,于是从德治主义愆而为人治主义。 法家反对礼治、德治、人治,主张法治。认为国之所以治在于赏罚,一以劝善,一以止奸,否认仁义道德的价值,认为并不足以止乱,无益于治。法律的作用原在禁奸,非为劝善。从法家的眼光来看,只要使人不敢为恶,法律的目的便已达到,原不问人心善恶,也不要求人心良善。法家也反对人治。尧舜至乃治是千世乱而一治也,通常都是些中人。借助于法律便可治理国家。 秦 秦实行法治,以武力统一六国,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王朝,是法家的天下;实行法治,严刑峻法,焚书坑儒,为儒家所深恶痛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颁布全国统一性法律的朝代。 汉 先秦时代,儒家提倡礼治、德治,排斥法治。到了汉代,因法律已成为国家制度,且汉高帝不喜儒,常辱骂儒生,文帝好刑名之言,景帝好黄老,儒家为了适应政治上的需要,法律思想上也有了变化。他们由反对刑罚,转变而为礼法结合、德刑并用。所谓礼法结合是以法律制裁来维持礼教;所谓德刑并用是以德为主刑为辅。陆贾、贾谊都借秦朝灭亡的经验教训,对高帝和文帝阐述重德轻刑的道理。贾谊提出重礼义轻刑罚的观点。他强调礼法的不同作用:"夫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礼云礼云者,贵绝恶于未萌,而起教于微眇,使民之迁善远罪而不自知也"。〔2〕并指出用礼义治国可以得民心,民气和乐;以刑罚治国则民怨背,而民风衰:"以礼义治之者,积礼义;以刑罚治之者,积刑罚。刑

高考随笔500字作文

高考随笔500字作文 编者按:如果大家觉得内容不错,记得分享给你的小伙伴们哦!内容简介:人要学会走路,也要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才能学会走路。马克思总有人抱怨命运的不公,总有人在低谷... 有兴趣就读继续看完以下内容吧! 以下是由作者推荐的《高考随笔500字作文》,欢迎大家阅读交流! 内容一:论逆境作文 人要学会走路,也要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才能学会走路。 马克思 总有人抱怨命运的不公,总有人在低谷中一挫不起,也总有人饱经风霜,被岁月留下苍老的痕迹。我们,也许一个不经然,就会落在逆境之中。生活就是这样,给你来点暴风雨前的风平浪静,然后向你出手,打得你措手不及。可是,怎么办呢?我们总要学会生活,学会勇敢,突破逆境。 所谓“逆境”,不过就是让人们在一段时间内,失落、迷茫、彷徨、无助、恐惧它就像是一个巨大的迷宫,有人可以坚持走出来,有人永远找不到出口。我们听说过太多的“逆风飞翔”、“在逆境中成长”。似乎就是一个不经意,它来了,又走了,我却更加期待最后冲破逆境的华丽转身,那力量足以天翻地覆。 人生有几次逆境未必不是好事。成长的我们不断被磨练着,就像一块精美的玉石,只有在千锤百炼之下才变得光滑,透亮。什么吸收天地之灵气,什么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无论它多么宝贵,在遥远的以前,不过是一颗不为人知的石头。雕琢它的时候,我们越来越完美,越来越坚强。我们不会在懦弱的哭泣,不会在懦弱的呻吟。是逆境,成就我们强大! 都说失败乃兵家常事,逆境就这样出现在每一个的生活中。面对逆境,懦夫是害怕,退却而失败,勇者是进发,搏击而胜利! 你是否为嫩苗破土而出的一瞬间感到春天的喜悦?你是否相信一条微不足道很快可能干涸的小溪会流入大海?你是否也在惊讶,惊讶着重生的那一刻?来吧,勇敢的面对逆境,我等着你! 内容二:演唱会作文 7月24日天气晴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读《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之对礼与法的感悟 读瞿同祖先生的《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我认识到,中国法律对中国社会的演变和秩序的维持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中国社会处处都显现着中国法律的身影,而礼与法都有着法律的作用。瞿老在导论中讲:“中国古代法律的主要特征表现在家族主义和阶级概念上。二者是儒家意识形态的核心,和中国社会的基础,也是中国法律所着重维护的制度和社会秩序。”“礼”与“法”构筑了中国传统文化,礼中有法,法中有礼,礼法交融,相得益彰地推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改善。礼与法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进步,从而实现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瞿老在书中以大量内容来写阶级和婚姻、家族,这也表明了“礼”与“法”在其中的重要性和广泛性。 瞿老首先对“家族”问题作了系统阐述。他说,中国的家族是父系的,以父亲而论,则凡是同一始祖的男系后裔,都属于同一宗族团体,概为族人。一般情况下,家为家,族为族。前者为一经济单位,为一共同生活团体;后者则为家的综合体,为一血源单位。继而由家族谈到家长权。因此,我们可以断定,中国古代的家族中,父系占主导,在一个家族亲属团体中,父祖拥有绝对的统率权。家族族长拥有绝对的教育权、财产和人身控制权、婚姻决定权、甚至有生杀大权。而历朝历代的法律和社会也对父权给予承认和支持,不许子孙“以下犯上”,还给予了父母对子女的惩戒权。瞿老以“家族主义”的观点,对中国封建法律规定的亲属间犯罪的几种主要形式,如杀伤、奸非、窃盗等,作了分析,并对司法审判中的几种例外情况,如亲属相为容隐、代为受罚以及缓刑免刑等的原因、沿革作了细微的阐释。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礼中有法,法中有礼,法、礼都同时对维持社会持续起着作用。因为“礼”在家族中根深蒂固,家族族长在维系家族秩序甚至社会秩序上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家长或族长的权力就在社会和法律上得到了承认和支持。瞿老对父权分析后,最后得出结论:“从家法到国法,家族秩序与社会秩序的连系中,我们可以说家族实为政治、法律的单位,政治、法律组织只是这些单位的组合而已。这是家族本位政治法律的理论的基础,也是齐家治国一套理论的基础,每一家族能维持其单位内之秩序而对国家负责,整个社会的秩序自可维系。”瞿老强调和肯定了家族主义中的“礼”的重要作用,这也可对当代中国起着某些作用。 其次,瞿老对“婚姻”问题作了分析。开篇就引用《昏义》说:“婚姻者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从这两句最古的,同时也是最典型的关于婚姻的定义里,我们可以看得很清楚婚姻的目的只在于宗族的延续及祖宗的祭祀。当然,婚姻也是置于“家族主义”之下的,结婚之前,子女的婚姻是与父母主导的,结婚之后,子女一样要完全臣服在家族权力之下。家庭内部,妻是从属地位,要严守三从四德,沦为丈夫的附庸,这也可以拿父权来解释,另外社会上的男尊女卑观念,这更是让女性在古代难以翻身。丈夫对妻子有“七出”休妻之由,而丈夫却可以有一妻多妾。这很显然是不公平的,但我们不能否认,在家族或更小的单位家庭中,家族主义中的“礼”拥有“法”的作用,让各个家族成员知道自己的身份或地位该去做什么,这都坚固地维持了家族的延续,每个家族的秩序得到维护,政府是乐于看到的,这样社会就得以更好地维持。 关于阶级方面,瞿老开篇阐明:“封建社会中贵贱之对立极为显著,为封建关系所必具之基础。”正是社会中存在着阶级对立,统治者才去规定“礼”与“法”去区别和统治贵贱之人。“礼”与“法”在阶级中有时是相同的概念,礼就是法,法就是礼。中国古代法律对特权阶级和非特权阶级的生活方式比如饮食、衣饰、房舍、舆马、婚姻、丧葬、祭祀等方面都有明文规定,以区别贵贱、规范秩序。这些规定不仅写入礼书,而且还写进了法典,正式从习惯法也就是“礼”上升为明文法之法典,如唐时的《仪制令》、《衣服令》,清时的《清律例》之《礼律》、《制仪》等。一旦违反了这些规定,不但有社会的制裁,还会有政府按法律来出面制裁,这些都是制度化的规范都是由礼与法来完成的。统治者希望贵贱有别,各自

自我介绍

所以,我在学校的体育特别好,我的学习也是不可质疑的,数学考试从来没下过90分,我的英语也不错。所以,我的脸上总是洋溢者喜悦的表情。 我的缺点就是不会打篮球,也不知到是怎么一回事,就是不喜欢,而且, 我上课还总走神,不注意听讲。所以,老师叫我后,我还满有信心的站起来,百分之八十都是对的,害的老师又气又笑。 这就是我,只要一见到我,我总是笑,我会热情的和你打招呼,来吧! 点评: 这篇自我介绍虽然和简历有所不同,但是,确实看起来像简历的一样的东西了,没有必要面面俱到,一板一眼,让人觉得很古板,缺少文学的特点。在这个自我介绍中,存在问题就是,把“我”的优点,“我”的缺点一条条的罗列出来,明确是明确了,但是,文学性却失去了,因此,应该学会用一种文学的方法描写自己,在某一个自己最得意的特点上,下大功夫描写自己,当然,也不要企图掩盖自己的不足,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只有通过你的自我介绍,看到一个立体的生动的磊落的你,这才说明你的自我介绍或者说自画像是成功的。 2、李玲自传 小女孩一位,现年十三岁,并非大家闺秀,其貌不扬,生于广西柳州市。祖籍浙江(为金庸之老乡),却从未涉足此地。四岁上,随父进京,进入地科院幼儿园。人生地不熟,受小朋友之欺侮,常含泪缩于墙角,渐将爱动爱闹之习改掉,胆小慎微,直至现今。记得当时住于一小院,母亲教之读幼儿书报,增长见闻,并习钢琴,后受益匪浅。 六岁半入小学,低年级时甚欢乐。班主任姓粱,极慈祥,伙伴亲密如一家。可惜好景不长,三年级插班时并入二班,亦搬家至先住地。此班同学待人冷漠,妒性强,不以诚心相对;搬家后住处离小学甚远,与同学不能互通有无,更增隔膜。在此班中度日如年,几欲转学而不得,只得整日学习,以慰无聊。常受老师表扬,实不知乃出于无奈。 毕业后,考入北京八中。此地环境优美,令人心怡。同学大都多才,且全班关系和谐。老师深得学生之心。平日同学高谈阔论(吾班谓之“扯”),我时常混于其中,其乐融融。吾不爱体育,便去打电脑看小说。生活充实学业得志,不亦乐乎!现升入初二,今后之事,还未得知。 吾从小到大爱好甚多,却无一成为特长。琴棋书画,只略知其一。小学时得过些奖:在市英语科技竞赛中,一、二、三等奖各获过一次,在新加坡数学竞赛中获过三等奖,钢琴过了九级。中学后便无一所获。目前无大志,只把心胸豁达作为最高追求,喜爱金庸先生之《笑傲江湖》,及李白、辛弃疾之诗词。愿今后不负自己及家长之望,小事开心、大事顺利、少出差错,足矣。 点评: 这篇自传语言十分简练,文中的小作者以时间为顺序,重点叙述了小作者三个时期的不同情况,即在幼儿时期、小学时期和中学时期的情况,而且简要地叙述了小作者自己的性格、爱好、特长以及取得的成绩。可谓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这篇自传的语言不仅简练,而且诙谐、生动。在充满朝气的文字中,一个多才多艺而又谦虚谨慎;一个健康向上而又诙谐活泼的“阳光女孩”脱颖而出,亭亭玉立于读者面前,煞是惹人喜爱。这篇自传中诙谐、幽默的语言有模仿《老舍自传》语言特点痕迹,但是,在初学的时候,这种模仿借鉴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是值得提倡的。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书评《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朱鹏博自学中国法制史以来,我对中国古代的法律有了些许了解,渐渐的也对这远逝的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古代的一切就像是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充满各色各样的情节,而我则是这个品故事的人。 前几周,在图书馆无意间看到一本有关法制史方面的书籍,名曰《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或许出于专业学习的本能反应(我是法学专业的学生),便拿起来随便翻了翻,结果里面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我。随即借出图书馆,以便通读。因为精彩,看后感触颇多,也不忍忘却,所以特地写下这读后感,与读者分享。 我先对《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一书的作者做一简单的介绍。瞿同祖,湖南长沙人,著名法制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早年在燕京大学主修社会学,但同时他又对法律有着浓厚的兴趣,基于对这两方面的学习和深入研究,加上渊博的法律知识,瞿同祖先生于1947年成书《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虽然过去多半个世纪,但时至今日,《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仍然是中国法制史方面的重要著作,是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学术专著。瞿同祖先生写出这样的不朽之作,在法制史研究方面的贡献不可小觑。 下面我就本书的内容给大家做以详细介绍,本书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家族、第二章:婚姻、第三章:阶级、第四章:

阶级续、第五章:巫术与宗教、第六章: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 在书的导论中,瞿同祖先生提到了他写此书的目的,本书主要目的在于研究并分析中国古代法律的基本精神及其主要特征。这里便出现了两个问题,中国古代法律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其主要特征又是什么?其实作者在书中已经给出了答案,作者认为,法律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既是一种社会制度,又是一种社会规范。因此法律的制定、实施、修改、废止等都有着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环境,法律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相互影响的。为什么这么说呢?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法律作为一种社会意识,被社会存在所决定,也就是说,社会的发展决定了法律的发展,法律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因此两者是相互影响的关系。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法律的基本精神必然与社会有关。历朝历代的帝王为了维护其统治,用法律限制公民的某些行为,以确保江山的稳固。所以说,法律的根本在于维护社会的稳定。中国古代法律的主要特征则表现在家族主义和阶级概念中。家族主义和阶级概念是维持古代社会有序进行的基础。瞿同祖先生从这两方面对当时的法律进行了阐释与分析。 我们都知道,自汉代以来,家族一直是社会中的基本团体组织,那什么是家族呢?所谓家族包括同一始祖的男系后裔的同一宗族的所有人。在一个家族中,父祖控制着家族中的一切权利。在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一个家族中的父祖有着非常大的权力,

企业培训邀请函

企业培训邀请函范文 许多企业都会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教育,以下是小编收集的三字经读后感,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企业培训邀请函一 各地市县教育局、教研室、中学校长、教研员及高中教师: 截止 200X年 9 月 1 日,全国大多数省(市)都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许多省(市)的高考都已完成从大纲卷到课标卷的过渡。为促进新课标教学的进一步实施,指导高中教师深入掌握新课标精髓,优化新课改高中课堂教学,切实提高高中教师的业务水平,《新课程》杂志社联合光华鼎力教育机构特举办高中新课改教师培训研讨会。《新课程》杂志(14-13244 )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山西出版集团出版,全国唯一推广新课改的教育类核心期刊;光华鼎力是在北京海淀教委、民政注册登记一家的专门从事新课标高考命题研究、高中教师培训的教育培训机构,下设北京光华鼎力咨询公司、北京光华鼎力培训学校等多家分支机构,从 2004 年开始举办全国新课程高中教师培训研讨会至今已经五年。本次新课改教师培训研讨会的主讲师资团队,阵容强劲,很多讲师都是国内教育界的知名人士,新课改的领军人物,深谙高中教师的教学现状和新课改高考的教育理念。历年来在各地数十场巡回讲座中,得到全国许多省市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高中校及广大教师的一致推崇,口碑好、影响大。 一、会议背景自国家教育部实行新课标以来,在全国各地教学部

门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学习新课标热潮。很多教师深入领会了新课标的理念,但具体到教学实践中时往往无从下手。有的老师忙于了解新教材,拿新教材灌输的还是旧思想,上课仍是机械灌输;有的老师用大量做题来解决教学内容增加的问题,这些与新课标都是背道而驰的。新课改教师培训研讨会以体验式研修为授课方式,最大限度贴近中学一线教师教学实际,以全国特高级专家教师的新课标教学案例为依托,以从课堂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策略为特色,揭开新课标教学的神秘面纱,将新课标理念与日常教学环节完美融合,解决在职高中教师面对新课标教学无从下手的问题,指导高中教师掌握新课标教学的方法和技巧。以传授新课标教学技能为途径,引导教师掌握新课标的精髓,优化课堂教学,润滑新课标教学衔接,真正提高高中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高考升学率,推动新课标在全国范围内的顺利开展。 二、会议特色为在职教师量身定制灵活的学习方式针对教师当前面临的实际教学难题,解决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问题,将新课标理念融入教学实践,专为新课标形势下的在职教师量身定制。上课时间为周六日,与教师平日上课时间并无冲突;周末课上所学的教学理念新课标教师研修班的师资是国内教育界知名新课改专家名师,同学都是各和技巧,可以立即用于日常教学,学以致用,教学相长。教育界精英交流平台三、会议内容存在问题讲座内容目标教师不能将高中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相结新课程的优秀能将高中新课标合:1、拿新教材灌输旧思想;2、上课时仍是老师教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读书笔记 内容摘要:《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是瞿同祖先生的代表作之一,该书主要是通过对家族、婚姻、生活方式、婚丧祭祀、法律特权等方面研究,阐述了中国古代的法律和社会的状况。并从礼与法、德与刑和以礼入法几个角度,阐述了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相互影响以及中国法律逐步走向儒家化的过程。但中国古代社会始终没有走入现代西方的法治模式中去。结合昂格尔的现代法治社会的二个前提条件的论述和瞿先生的论述,我们可以发掘我国古代社会桎梏现代法治的产生条件的具体表现。 关键词: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昂格尔具体表现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是著名历史学家和法律史学家瞿同祖(1910- )的著作。瞿同祖,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法律史学会学术顾问。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封建社会》、《中国的传统法律与社会》(英文版)、《清代地方政府》(英文版)、《汉代社会》(英文版)、《清律的继承和变化》等。 一、《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概述 瞿同祖在导论中提出,本书的主要目的在于研究并分析中国古代法律的基本精神及主要特征。他认为法律是社会产物,是社会规范之一。法律与社会的关系极为密切,任何社会的法律都是为了维护和巩固其社会制度和社会秩序而制定的,因而只有充分了解产生某一种法律的社会背景,才能了解这些法律意义和作用。 关于中国古代法律的主要特征,他认为集中表现在家族主义和阶级概念上,这两者是儒家意识形态的核心和中国社会的基础,也是中国古代法律所着重维护的制度和秩序。 在正文中,作者首先对“家族”问题作了系统阐述。他说,中国的家族是父系的,以父亲而论,则凡是同一始祖的男系后裔,都属于同一宗族团体,概为族人。一般情况下,家为家,族为族。前者为一经济单位,为一共同生活团体;后者则为家的综合体,为一血源单位。作者继而由家族谈到家长权。[1]他以为,在社会和法律都承认家长或族长权力的时代,家族是最初级的司法机构,“家长族长除了生杀权以外,实具有最高的裁决权与惩罚权”。[2]作者以家族主义的观点,对中国封建法律规定的亲属间犯罪的几种主要形式,如杀伤、奸非、窃盗等,作了分析,并对司法审判中的几种例外情况,如亲属相为容隐、代为受罚以及缓刑免刑等的原因、沿革作了细微的阐释。 作者对于中国古代婚姻的论述,也是非常有意思的。关于古时婚姻的意义,作者认为不外乎“在于宗族的延续及祖先的祭祀”,“完全是以家族为中心的”。他认为古代婚姻的禁忌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一是同姓不许结婚;二是外亲之中有些亲属之间不准通婚,如有

2015年金笔作文班家长会主持词 - 副本

2017年三思作文班家长会主持词 第一项:班主任讲话 男:天下多少惊人事,莫过人间父母情! 女:自古亲情感天地,涌泉难报父母恩! 男:父爱如山,你们像大海一样宽广、深沉,容纳着我们的刁蛮和任性; 女:母爱似海,你们如丝丝细雨,轻柔、细腻,滋润着我们求知的心田。 男:在寒风刺骨的日子里,是您为我们打破冰天雪地,让阳光温暖我们的心房; 女:在骄阳似火的季节中,是您为我们打伞遮荫,给我们送来丝丝清凉。 男:各位叔叔阿姨,等待你们时,我们焦急而兴奋;眺望你们时,我们紧张而欣喜。 女:走廊那头,是你们慢不下的脚步;走廊这头,是我们剪不断的企盼。 男:摆一方桌,放一木椅,怀着草木皆知的感恩心,我们大声地说: 合:欢迎您,亲爱的家长! 女:欢迎你们走进清华英语学校,了解我们的学校生活。 男:欢迎你们走进三思作文班,和宁老师一起关注我们的学习和成长! 女:学校是我们学习、生活、成长的摇篮。 男: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宁老师的耐心教导。 女:我们的成长同样离不开您无微不至的关怀。 男:在老师辛勤的耕耘下,我们伴随着书香成长。 女:我们成长的点点滴滴,爸妈会记得 男:我们成功的点点滴滴,老师会记得 女: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男:我们知道,作为一名学生,我们还存在着很多不足 女:老师的悉心教导,是为了我们更上一层楼。 男:妈妈的苦口婆心,是为了我们的茁壮成长。 女:在父母精心养育下,我们沐浴着爱的阳光长大! 男:在你们的共同关注下,清华三思作文一班家长会正式开始. 女:首先进行大会第一项,有请我们的班主任宁老师讲话。 男:大家欢迎! 第二项:学生才艺展示 1、校园趣味相声:《我与众不同》 男:校园生活是火热的,同学们生龙活虎。 女:三思作文班的学习更是丰富多彩,其乐无穷。 男:在宁老师的引领下,我们的作文学习信心百倍,斗志昂扬。 女:我们在作文班感受着无穷的乐趣。我作文,我快乐! 男:下面请欣赏冯帅和王铭阳表演的相声《我与众不同》 2、古筝:《高山流水》 男:童年像一条船,装满了玩具,装满了欢笑。 女:童年是五彩斑斓的梦,使人留恋,让人向往。 男:童年的游戏是一道永驻心田的风景。 女:童年的我们永不言败,坚强如山!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doc-推荐下载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书评 本书原版于1947年,是根据瞿同祖先生在云南大学和西南联大的中国法制史和社会史的讲稿写成的。后鉴于中国法制史反面的著 述的缺乏,1981年由中华书局重印。在20世纪40年代动荡的中国,瞿先生竟然能够安心写出这样一部厚重的经典著作,实在是让今天 的学者汗颜。读罢此书,仔细回味书中的字字句句,脑海中想象着 在中国古代法律规范下的中国传统社会,该是怎么样的一幅有血有 肉的生活图景。 一、中国社会的白描 在《乡土中国》中,社会学大师费孝通给我们勾勒出了一 副中国传统社会的外貌。“这里讲的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胜过的各个方面。……搞清楚我所谓的乡土社会这 个概念,就可以帮助我们去理解具体的中国社会。” 法律对于他的制定而言永远是理性的。法律的目的在于即在于维持社会政治的安全和秩序,对于“牧民”的阶级而言,目的决 定了它实施的方案的合理性。 中国古代以及古代人类的法律离开我们已经经过了如许悠远的 岁月,其面目留下的印象不外乎残酷与不合理。在所借读的北大图 书馆所藏此书中,页间常有前此读者眉批,谓某案例为“中国古人 无人性”之类,不禁莞尔。

法律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依存关系,它维护了当时社会的制度、道德和伦理等价值观念,也反映了一定时期的社会结构。本书共有 六章内容,头两章写家族和婚姻,接下来两章写阶级,最后,一章 写中国历史上的礼法之争。从个章节的名称上看,便可知道这是一 部从下往上看的历史:家庭——阶级——巫术与宗教——儒家思想 与法家思想,这样行文脉络可见瞿先生最基本的历史观点:要了解 中国法律的缘起,发生,发展和影响,必须从底层的阶梯逐级而上,才可见历史真正的发展走向和动力所在。家庭是中国社会的基本单位,住则是降价的综合体。在这一以服制来划分亲属关系亲疏的体 系里,父权是绝对的,尊长握有司法权、财产权、子孙的婚配权等等,甚至于子孙也是属于财产的一部分,可以由尊长来支配。中国 法律的立足点是以家庭为本位的。中国古代法律在维持家庭伦常上 和伦理打成一片,所以关于亲属关系间的犯罪的规定完全以服制上 的亲疏尊卑之序为依据的。亲属相犯,以卑犯尊者,处罚重于常人,关系越亲,处罚越重;若以尊犯卑,则处罚轻于常人,关系越亲处 罚越轻。亲属相奸,处罚重于常人,关系越亲,处罚越重;亲属相盗,处罚轻于常人,关系越亲,处罚越轻。中国法律对不同阶级的 生活方式如饮食、衣饰、房舍、舆马等,还有婚姻的礼仪、丧葬以 及祭祀方面都有明确的条文规定。每个细微的部分都经过缜密的考 虑与系统的设计,别贵贱等者,可谓无微不至。这些规定不仅见于 礼书中,且编入法典中。如唐时的《仪制令》、《衣服令》、《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