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通讯系统课件第七章_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19p

现代通讯系统课件第七章_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19p

现代通讯系统课件第七章_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19p

现代通讯系统课件第七章_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19p

计算机网络原理复习要点

第1章 1、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数据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 2、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用通信线路分散在不同地点的、具有独立自主性的计算机系统相互连接,并按网络协议进行数据通信和实现资源共享的计算机集合,称为计算机网络。 3、数据通信是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 4、按照计算机网络的系统功能,一个网可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两大部分 5、根据网络的覆盖范围进行分类,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MAN)和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WAN)。 6、什么是网络的拓扑结构? 按照拓扑学的观点,将工作站、服务器、交换机等网络单元抽象为“点”,网络中的传输介质抽象为“线”,计算机网络系统就变成了由点和线组成的几何图形,它表示了通信媒介与各节点的物理连接结构,这种结构称为网络拓扑结构。 7、计算机网络常用的拓扑结构有五种,星型、总线型、环型、树型和网状型拓扑结构。 8、根据网络的通信方式对网络分类。 广播式网络、点到点式网络。 9、网络协议及三要素是什么? 我们把计算机网络中用于规定信息的格式、以及如何发送和接收信息的一套规则称为网络协议。三要素分为:语法、语义、时序。 10、什么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层中协议和层间接口的集合。 11、为什么说协议是水平的,服务是垂直的? 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对等实体之间通信的规则。 服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由下层向上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 12、ISO/OSI参考模型分层和TCP/IP的分层结构,按顺序写出各分层 ISO/OSI参考模型(从第一层到第七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TCP/IP参考模型(从第一层到第四层):网络接口层、网际层、传输层、应用层。 13、everything over IP和IP over everything的含义。 TCP/IP 协议可以为各式各样的应用提供服务(everything over IP)。 TCP/IP协议也允许IP协议在各式各样的网络构成的互联网上运行(IP over everything) 14、Internet起源于Arpanet,使用TCP/IP协议。 第2章 1、理解波特率、数据传输入速率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数据传输速率是每秒传输的二进制比特数,又称为数据率或比特率。单位有bit/s等,用C表示。 把承载数据的基本信号单元称为码元,把每秒传输的码元数称为波特率,又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作业答案

P33 1-02 试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在分组交换网络中,采用存储转发方式工作,数据以短的分组形式传送。如果一个源站有一个长的报文要发送,该报文就会被分割成一系列的分组。每个分组包含用户数据的一部分加上一些控制信息。控制信息至少要包括网络为了把分组送到目的地做路由选择所需要的信息。在路径上的每个结点,分组被接收,短时间存储,然后根据路由表转发给下一结点。 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交互性好。分组交换网的主要优点是: ①高效。在分组传输的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带宽,对通信链路是逐段占有。 ②灵活。每个结点均有智能,为每一个分组独立地选择转发的路由。 ③迅速。以分组作为传送单位,通信之前可以不先建立连接就能发送分组;网络使用高速链路。 ④可靠。完善的网络协议;分布式多路由的通信子网。 1-03试从多方面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答案仅作参考,可自行补充完善) 1)在效率上,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不需要预先分配传输带宽,在传突发性数据时可提高整个网络的信道利用率;而电路交换需要预先分配固定的带宽,没有数据传输的空隙,信道处于空闲,浪费资源。 2)在灵活性上,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可独立选择路由;而电路交换一旦连接建立,其传输路径是固定的,若线路受损,则通信断开。 3)在时延上,电路交换一旦连接建立后,后续数据的传输不需要在中间结点上停留,不存在处理时延,仅存在传播时延;而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虽然不需要连接建立的过程,但由于其采用存储-转发的方式,在中间结点要耗费一定的处理时延。 4)在可靠性上,分组交换具有完善的网络协议,分布式的多路由的分组交换网具有更好的生存性。 5)在适用性上,电路交换比较适用于信息量大、长报文,经常使用的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报文交换适用于传输的报文较短、实时性要求较低的网络用户之间的通信,如公用电报网。分组交换适用于计算机类的突发性数据。 总的来说,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交互性好。 1-17收发端之间传输距离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度2*108m/s。试计算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 1) 带宽100kbps,数据长107bit; 2) 带宽1Gbps,数据长103bit; 该计算结果说明什么问题? 解:1) 发送时延= 7 3 10 100*10/ bit b s = 100 S 传播时延= 3 8 1000*10 2*10/ m m s = 5ms 2)发送时延= 3 9 10 1*10/ bit b s = 6 10 s = 1us 传播时延= 5 ms 结论:在不同传播条件下,由不同时延占主导地位。 1-24 试述具有五层协议的网络体系结构的要点,包括各层的主要功能。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5082122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必修)适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总课时数:32 学分:2 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1.本课程是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一门必须课。该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RM、网络的构成、拓扑结构、有关计算机网络的几个重要的协议、着重了解TCP/IP协议和以太网(Ethernet) 及IEEE 802标准,是学生充分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构成和使用方法。 2. 本课程是本专业的专业课程,学习本课程需要先学习微机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结构、C语言程序设计等课程。计算机网路与通信课程是学习计算机网路应用设计的基础课程。 3.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网路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和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对局域网和广域网要有所了解,对几种高速局域网如快速以太网和千兆以太网,FDDI,ATM等有所了解。对常见的网络互联技术和设备,如集线器、网桥、路由器、网关等也有所了解。学会计算机网络操作和日常管理和维护的最基本方法。 二.教学内容纲要 1.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的概念较多,因此要强调基本概念,而不是过多的讲述具体的计算机网路中所使用的专用设备。本课程工程性较强,教学中应使理论联系实际和重视实验环节。熟悉掌握: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深入理解很热熟练掌握所学内容,并能够用其分析、初步设计和解答与网络应用相关的问题,能够举一反三,能够进行简单分析和判断。

2.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教学的重点、难点 第一章.绪论 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网路的产生和发展,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概念,认识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和组成,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重点: 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2.计算机网路的功能和组成。 难点:(无)。 第二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使学生对网络体系结构达到理解层次,开发系统互联参考模型要求达到认识层次,OSI各层概述要求达到认识层次,TCP/IP体系结构要求达到认识层次。 重点: 1.网络体系结构 2.开发系统互联参考模式 3.OSI各层概述 4.TCP/IP体系结构 难点:OSI各层概述、TCP/IP体系结构。 第三章.物理层中的数据传输 基本要求:

(完整word版)数据通信与网络重点总结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复习要点 第1章概述 1.以数字信号来传送消息的通信方式称为数字通信,而传输数字信号的通信方式称为数字通信系统。 2.数据通信包括数据传输、数据交换和数据处理。 3.数据通信网络按照覆盖的物理范围可分为广域网、局域网和城域网。 4.计算机网络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密切结合的产物。 5.计算机网络已经历了由单一网络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 6.计算机网络具有三个主要的组成部分(三大组成要素),即①能向用户提供服务的若干主机;②由一些专用的通信处理机(即通信子网中的结点交换机)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通信链路所组成的一个或数个通信子网;③为主机与主机、主机与通信子网,或者通信子网中各个结点之间通信而建立的一系列协议。 7.计算机网络按通信方式分为广播网络和点到点网络。 8.计算机网络主要性能指标,包括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时延带宽积和利用率。9.OSI模型有七个层次,分别是:(7)应用层;(6)表示层;(5)会话层;(4)运输层;(3)网络层;(2)数据链路层;(1)物理层 10.因特网使用的TCP/IP参考模型的四个层次是:应用层、传输层、互联网层、网络接入层。 11.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协议的语法定义了所交换信息的结构或格式;协议的语义定义了源端和目的端所要完成的操作。 12.服务指同一开放系统中某一层向它的上一层提供的操作,但不涉及这些操作的具体实现。13.面向连接服务具有连接建立、数据传输和连接释放三个阶段。 14.标准是由标准化组织、论坛以及政府管理机构共同合作制订的。标准可分为两大类:法定标准和事实标准。 一.数据通信网络由哪些部分组成? 答:从系统设备级的构成出发,可以认为数据通信系统由下面三个子系统组成: (1)终端设备子系统,由数据终端设备及有关的传输控制设备组成。 (2)数据传输子系统,由传输信道和两端的数据电路终接设备组成。 (3)数据处理子系统,指包括通信控制器在内的电子计算机。 二.面向连接和无连接服务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面向连接服务具有连接建立、数据传输和连接释放三个阶段,传输的数据具有顺序性,较适用于在一定时期内向同一地发送多个报文的场合;无连接服务是一种不可靠的服务,常被描述为“尽最大努力交付”或“尽力而为”,两个通信实体无需同时处于活跃状态。 无连接服务有三种类型:数据报、证实交付和请求回答。优点:灵活、方便。缺点:不能防止报文的丢失、重复和失序。 三.数字通信与模拟通信相比较的优缺点。 答:优点:抗干扰性强,保密性好,设备易于集成,便于计算机处理等。缺点:占用较多的带宽,信道利用率低。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学生实验报告册 (理工类)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与通信专业班级:10计算机科学技术学生学号:学生姓名: 所属院部:信息技术学院指导教师: 20 12 ——20 13 学年第二学期 金陵科技学院教务处制

实验项目名称:通信线路的制作与连接实验学时: 2学时 同组学生姓名:无实验地点: B405 实验日期: 2013年4月2日实验成绩: 批改教师:批改时间:

实验一网络通信线路的制作与连接 一、实验目的 1.了解LAN中常用的几种传输介质、连接器的性能及各自特点。 2.学习双绞线、同轴电缆网线的制作和掌握网线制作工具,电缆测试仪的使用。 3.掌握LAN中常用的几种传输介质、连接器的连接方法与实际使用。 4.独立制作一根合格的双绞线或同轴电缆的网线。 二、实验设备 实验所需设备主要有以下几样工具:5类双绞线,RJ-45头,细缆,BNC接头,T型头,端接器、同轴电缆、收发器、AUI电缆、双绞线、同轴细缆压线钳,电缆测试仪,剥线钳、剪刀。 三、实验必备知识 1.电子电路,数字逻辑电路。 2.微型计算机工作原理,计算机接口技术。 3.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网络传输介质等基础知识。 四、实验原理 目前计算机网络的有线通信大多采用铜芯线或光纤作为传输介质。常用的传输介质有同轴粗缆与细缆,无屏蔽双绞线(UTP)、光纤等。网络中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换,通过网络终端设备将要传输的信息转化成相关传输介质所需的电信号或光信号,然后通过传输介质、网络设备进行传输。不同的传输介质具有不同的电气特性、机械特性、和信息传输格式,因此,它们也就具有不同的传输方式、传输速率,传输距离等。在组建局域网时,要根据具体情况 (如覆盖范围、应用对象、性能要求、资金情况等)来决定采用何种网络拓扑结构、传输介质及相关的网络连接设备等。 双绞线:双绞线是由两根绝缘金属线互相缠绕而成,这样的一对线作为一条通信链路,由四对双绞线构成双绞线电缆。双绞线点到点的通信距离一般不超过100米。目前,计算机网络上用的双绞线有三类(最高传输率为10 Mbps)、五类线(最高传输率为10 0 Mbps)、超五类线和六类线(传输速率至少为250 Mbps)、七类线(传输速率至少为600 Mbps)。双绞线电缆的连接器一般为RJ-45. 同轴电缆:同轴电缆由内、外两个导体组成,内导体可以由单股或多股线组成,外导体一般由金属丝编织网组成。内、外导体之间有绝缘材料,其匹配阻抗为50欧。同轴电缆分为粗缆和细缆,粗缆用DB-15连接器,细缆用BNC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实验报告3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专业:自动化 班级:09自动化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丛玉华 实验学期:第六学期

实验名称实验三协议分析 实验地点实B305 实验日期2012年06 月6日教师评语 (成绩)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并掌握分组嗅探器Ethereal的基本使用与操作, 2、了解网络协议实体间进行交互以及报文交换的情况。 二、实验环境 思科网络实验室 Windows XP系统 三、实验内容 分解实验(一)IP协议分析 通过分析执行“ping” + “IP地址”+ “-l”+”n”命令发送和接收到的IP数据包,研究IP数据包的各个字段并详细研究IP分片。 分解实验(二)TCP协议分析 通过对上传文件到TCP服务器过程的俘获,分析认知TCP协议。

四、实验步骤 分解实验(一)IP协议分析 通过分析执行“ping” + “IP地址”+ “-l”+”n”命令发送和接收到的IP数据包,研究IP数据包的各个字段并详细研究IP分片。 (1)启动Ethereal分组嗅探器,选定网卡。 (2)开始Ethereal分组俘获。 (3)执行“ping xxx.xxx.xxx.xxx”其中,IP地址可任意选择,此处为网关地址 (4)打开所捕获的IP协议报文,分析其中的报文字段含义。 (5)执行“ping xxx.xxx.xxx.xxx –l 3000”,此处将ICMP协议包长度,设置为3000个字节,则产生分片,通过结果分析分片过程。 分解实验(二)TCP协议分析 (1)新建一个文本文档,任意输入文本内容,内容不超过10kB,以自己的学号命名,例如01.txt。 (2)打开http://172.254.254.200:8080/upload/ (3)在浏览按钮旁的文本框中输入保存在你的主机上的文件的全名(含路径),(4)此时不要按“点击上传”按钮 (5)启动Ethereal,开始分组俘获。 (6)在浏览器中,单击“点击上传”按钮,将文件上传到实验室的HTTP服务器中,一旦文件上传完毕,上传文件的信息将显示在你的浏览器窗口中。 (7)停止俘获。

计算机类题库--数据结构题库

笔试必备的数据结构习题&答案--复习笔记知识点 Question 1. (单选) 在计算机网络中,表征数据传输可靠性的指标是 表征数据传输可靠性的指标是误码率 1. 传输率 2. 误码率 3. 信息容量 4. 频带利用率 答:2 其中1是表征传输速度的,3表征信息量,4表征传输效率 Question 2. (单选) 以下关于链式存储结构的叙述中哪一条是不正确的? 1. 结点除自身信息外还包括指针域,因此存储密度小于顺序存储结构 2. 逻辑上相邻的结点物理上不必邻接 3. 可以通过计算直接确定第i个结点的存储地址 4. 插入、删除运算操作方便,不必移动结点 答:3 Question 3. (单选) 以下哪一个不是栈的基本运算 1. 删除栈顶元素 2. 删除栈底元素 3. 判断栈是否为空 4. 将栈置为空栈 答:2 Question 4. (单选) 以下关于广义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1. 广义表是0个或多个单元素或子表组成的有限序列 2. 广义表至少有一个元素是子表 3. 广义表不可以是自身的子表 4. 广义表不能为空表 答:1,纯粹广义表的定义概念,恩。。 Question 5. (单选) 如果一棵二叉树结点的前序序列是A、B、C,后序序列是C、B、A,则该二叉树结点的对称序序列1. 必为A、B、C

2. 必为A、C、B 3. 必为B、C、A 4. 不能确定 答:4,对称序列又为中序序列,可能是BCA,或CBA Question 6. (单选) 在虚拟页式存储管理方案中,下面哪一部分完成将页面调入内存的工作? 1. 缺页中断处理 2. 页面淘汰过程 3. 工作集模型应用 4. 紧缩技术利用 答:1 Question 7. (单选) 在DOS系统中,用于记录和管理磁盘数据区使用情况的数据结构 1. 位图表 2. 空闲块表 3. 文件分配表 4. 文件控制块 答:3 Question 8. (单选) 设有关系R(S,D,M),其函数依赖集F={S→D,D→M}。则关系R至多满足 1. 1NF 2. 2NF 3. 3NF 4. BCNF 答:2 Question 9. (单选) 在数据库逻辑设计中,当将E-R图转换为关系模式时,下面的做法哪一个是不正确的? 1. 一个实体类型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 2. 一个联系类型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 3. 由实体类型转换成的关系模式的主键是该实体类型的主键 4. 由联系类型转换成的关系模式的属性是与该联系类型相关的诸实体类型的属性的全体答:4 Question 10. (单选) 计算机网络按照所覆盖的地理范围分类,可以分广域网、局域网与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第2版)习题参考答案

1.6 比较电路交换、存储转发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区别。 (1)电路交换的基本原理是在源端和目的端间实时地建立起电路连接,构成一条信息通道, 专供两端用户通信。通信期间,信道一直被通信双方用户占有,通信结束,立即释放。线路交换的特点是:数据传输可靠、迅速、有序,但线路利用率低、浪费严重,不适合计算机网络。 (2)存储转发交换是在传统的电路交换技术的基础上提出的。存储转发和电路交换的主要区别是:发送的数据与目的地址、源地址、控制信息按照一定格式组成一个数据单元(报文或报文分组)进入通信子网,通信子网中的结点要负责完成数据单元的接收、差错校验、存储、路选和转发功能。存储转发交换包括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两种。 (3)报文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方式进行传送,无需事先建立线路,事后更无需拆除。它的优点是:线路利用率高、故障的影响小、可以实现多目的报文;缺点是:延迟时间长且不定、对中间节点的要求高、通信不可靠、失序等,不适合计算机网络。 (4)分组交换中数据以短分组的形式传输,分组长度一般为1000 字节。如果发送端有更长 的报文需要发送,那么这个报文被分割成一个分组序列,每个分组由控制信息和用户数据两部分组成。分组交换适用于计算机网络,在实际应用中有两种类型:虚电路方式和数据报方式。分组交换的优点是:高效、灵活、迅速、可靠、经济,但存在如下的缺点:有一定的延迟时间、额外的开销会影响传输效率、实现技术复杂等。 2.1 (1)双绞线:是最常见的、最经济的传输媒质,主要用于网络和建筑物的通信线路; (2)同轴电缆:主要应用于电视转播、长途传输、近距离的计算机系统连接、局域网等;3)光纤:主要用在长途电信中; 2.11 什么是扩频通信?基本的扩频技术有哪两种?试分析其基本原理。 扩频(spread spectrum)的基本思想是将携带信息的信号扩散到较宽的带宽中,用以加大干扰及窃听的难度。常见的扩频技术有跳频和直接序列扩频两种。 2.12 分析分组交换中数据报和虚电路两种不同工作方式的特点,并举例加以说明。 数据服务的特点: (1)主机随时可发送数据; (2)每个分组独立选择路由 (3)分组不一定按顺序到达目的主机 (4)某个分组可能丢失(不可靠服务) 虚电路服务的特点: (1)先拨号建立电路,然后再通话 (2)分组都必须沿着虚电路传送,数据传送完毕后,释放虚链路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

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论 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的最主要的功能是什么? ①答:利用通信线路将地理上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和通信设备按不同 的形式连接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就是计算 机网络。 ②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资源共享、数据通信、分布式处理、负载均衡、提高系统 的可靠性和可用性等等 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什么特点? 答: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单个网络APPANET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最初只是一个单个的分组交换网,并不是一个互联网络。后来,ARPA才开始研究多种网络互联的技术。 第二个阶段是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或企业网)。 这种三级网络覆盖了全美国主要的大学和研究所,并且成为因特网中的主要部分。 第三个阶段是逐渐形成了多层次ISP结构的因特网。 3、说明网络协议的分层处理方法的优缺点。 优点:可使各层之间互相独立,某一层可以使用其下一层提供的服务而不需知道服务是如何实现的;灵活性好,当某一层发生变化时,只要其接口关系不变,则这层以上或以下的各层均不受影响;结构上可以分割开,各层可以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易于实现和维护;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缺点:层次划分得过于严密,以致不能越层调用下层所提供的服务,降低了协议效率。 4、将TCP/IP和OSI的体系结构进行比较,讨论其异同之处。 答:TCP/IP和OSI的相同点是二者均采用层次结构,而且都是按功能分层, 不同点有:OSI分七层,而TCP/IP分为四层;OSI层次间存在严格的调用关系,两个层实体的通信必须通过下一层实体,不能越级,而TCP/IP可以越过紧邻的下一层直接使用更低层次所提供的服务,因而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开销,提高了协议效率;OSI只考虑用一种标准的公用数据网。 5、计算机网络的硬件组成包括哪几部分? 答:计算机网络的硬件组成包括服务器、主机或端系统设备、通信链路等 6、计算机网络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分类?

04741计算机网络原理知识点整理

1.计算机网络大发展计算机网络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他的演变可以概括为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开放式标准化网络以及因特网广泛应用和高速网络技术发展等四个阶段。 2.计算机—计算机网络ARPA网标志着目前所称的计算机网络的兴起。ARPANET是一个成功的系统,它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 IBM---SNA和 DEC-- DNA 3.三大网络包括:电信网络、广播电视网络以及计算机网络 4.电话系统由三个主要的部件构成:(1)本地网络;(2)干线;(3)交换局。 5.未来网络发展趋势:有宽带网络、全光网络、多媒体网络、移动网络、下一代网络NGN 6.一个计算机网络是由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构成的, 资源子网负责信息处理,通信子网负责全网中的信息传递。 资源子网包括主机和终端,他们都是信息传递的源节点或宿节点,有时也统称为端节点。 通信子网主要由网络节点和通信链路组成。 7.计算机网络功能表现在硬件资源共享、软件资源共享和用户间信息交换三个方面。 8.按拓扑结构类型分类的拓扑结构主要有:星型拓扑、总线拓扑、环形拓扑、树型拓扑、混合型拓扑及网形拓扑。 9.在选择网络拓扑结构时,考虑的主要因素:(1)可靠性(2)费用(3)灵活性(4)响应时间和吞吐量 10. 按交换方式来分类,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和分组交换网。 11.按网络传输技术分类:广播方式和点对点方式。 广播式网络中,发送的报文分组的目的地址可以有3类:单播地址、多播地址和广播地址 采用分组存储转发和路由选择机制是点对点式网络与广播式网络的重要区别之一。 12.按所采用的传输介质分为双绞线网、同轴电缆网、光纤网、无线网; 按信道的带宽分为窄宽带网和宽带网;按不同用途分为科研网、教育网、商业网、企业网等。 13.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信联盟(ITU)、美国国家标准局(NBS)、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NSI)、欧洲计算机制造商协会(ECMA)、因特网体系结构局IAB。 14.网络协议: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的集合。 15.OSI包括了体系结构、服务定义和协议规范三级抽象。 16.OSI七层模型从下到上分别为物理层PH、数据链路层DL、网络层N、传输层T、会话层S、表示层P和应用层A。 17.通信服务可以分为两大类: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 18.网络数据传输可靠性一般通过确认和重传机制保证。 19.TCP/IP参考模型分为4个层次,从上到下为:应用层、传输层、互连层、主机—网络层。 20.网络协议主要由三个要素组成。1)语义涉及用于协调与差错处理的控制信息。2)语法涉及数据及控制信息的格式、编码及信号电平等。3)定时涉及速度匹配和排序等。 21.层次结构的好处:1使每一层实现一种相对独立的功能;2每一层不必知道下一层是如何实现的,只要知道下一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服务是什么及本层向上一层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就能独立地设计;3每一层次的功能相对简单且易于实现和维护;4若某一层需要作改动或被替代时,只要不去改变它和上、下层的接口服务关系,则其他层次不受其影响。 22.物理层(比特流):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规程特性。 23.数据链路层(帧):主要作用是通过校验、确认和反馈重发等手段,将不可靠的物理链路改造成对网络层来说是无差错的数据链路。 24.网络层(组):主要解决如何使数据分组跨越通信子网从源传送到目的地的问题,这就需要在通信子网中进行路由选择。 25.传输层:端到端,即主机—主机的层次。传输层要处理端到端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问题。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课程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课程期中论文 论文题目运算机病毒与杀毒 所在学院浙江万里学院 专业班级电信本059-0510 学号姓名 05017409 袁水坤 完成日期 2006.12.01 名目

1.绪论 (3) 1.1 引言 (3) 1.2 运算机病毒的定义 (3) 1.3 运算机病毒的研究意义 (3) 2.运算机病毒 (3) 2.1 运算机病毒的类型 (3) 2.2 运算机病毒的来源 (4) 2.3 运算机病毒的特点 (5) 2.4运算机病毒的危害 (5) 2.5运算机病毒传播途径 (5) 2.6 运算机病毒的进展趋势 (6) 3.运算机病毒的预防和杀毒软件 (6) 3.1 运算机病毒的预防 (6) 3.2 运算机病毒的预防技术 (7) 3.3 运算机杀毒软件的杀毒理 (8) 3.4 运算机病毒的防治策略 (8) 4.结论 (9)

1.绪论 1.1 引言 运算机病毒是随着运算机的产生而产生的新的事物,事实上运算机病毒并不是真正的生物学上讲的病毒。它是一种运算机应用程序,它感染了运算机的文件后会对运算机产生专门多 恶意的后果。例如你的资料的丢失,内存被占用,死机。。。。。。这对专门多用户造成不必要的苦恼,病毒在现代差不多是专门熟悉的名词了,它是我们需要加深了解的东西。 1.2 运算机病毒的定义 运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运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运算机数据,阻碍运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运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较为普遍的定义认为,运算机病毒是一种人为制造的、隐藏在运算机系统的数据资源中的、能够自我复制进行传播的程序。 运算机病毒是一种专门的程序。由病毒程序引起的咨询题,属于软件故障,而不是硬件故障,诸如系统不能正常引导、程序不能正确执行、文件莫明其妙地丢失等等现象,也包括打印机不能打印、磁盘不能使用等现象。报刊上不时有人宣称发觉“破坏硬件的新病毒”,是一种错误的判定,往往发生在CMOS所储备的系统参数设置被病毒破坏的情形,这时只要复原系统参数设置,就能够正常运行,并没有哪个硬件被损坏。 1.3 运算机病毒的研究意义 面对强大的病毒的威逼,我们更加的了解运算机病毒的一切,这关于我们更加好的来应对运算机病毒是专门重要的。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惮,况且目前中国关于运算机病毒的防护和杀毒依旧专门薄弱的。像一样的杀毒软件关于中了病毒的运算机只有专门少的作用。这就要我们格式化硬盘,这关于运算机的硬件和数据是一个专门严峻的损害。因此我们要专门好的了解运算机病毒,减少运算机中病毒的几率。 2.运算机病毒 2.1 运算机病毒的类型 从运算机病毒的产生到现在,它像生物一样也在进行着不断的进化,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

计算机网络原理公式及计算题.(DOC)

计算机网络原理公式及计算题 第三章物理层 公式一:数据传输速率的定义和计算 每秒能传输的二进制信息位数,单位为位/秒(bits per second),记作bps或b/s R=1/T*Log2N(bps) T为一个数字脉冲信号的宽度(全宽码情况)或重复周期(归零码情况)单位为秒. N一个码元所取有效离散值个数,也称调制电平数,取2的整数次方值公式二: 信号传输速率(码元速率、调制速率或波特率)定义和计算单位时间内通过信道传输的码元个数,也就是信号经调制后的传输速率,单位为波特(Baud)。 B=1/T (Baud) 公式三:调制速率与数据传输速率的对应关系式 R=B*Log2N(bps) 公式四:奈奎斯特公式 奈奎斯特(Nyquist)定理奈奎斯特首先给出了无噪声情况下码元速率的极限值B与信息带宽H的关系 B=2*H H是信道的带宽,单位为Hz 信道传输能力的奈奎斯特公式: C=2*H*Log2N

公式五:香农公式 受随机噪声干扰的信道情况,给出了计算信道的香农公式: C=H*Log2(1+S/N)(bps) 其中,S表示信号功率,N为噪声功率,S/N则为信噪比。由于实际使用的信道的信噪比都要足够大,故常表示成10*log10 (S/N),以分贝(dB)为单位来计算,在使用时要特别注意 公式六:误码率 误码率是衡量数据通信系统在正常工作情况下的工作情况下的传输可靠性的指标,它定义为二进制数据传输出错的概率。设传输的二进制数据总数为N位,其中出错的位数为Ne,则误码率表示为; Pe= Ne/N 公式七:采样定律 采样定理 Fs(= 1/Ts )≥ 2Fmax 或Fs≥2Bs Fs是采样频率,Fmax 是原始信号最大频率,Ts 为采样周期,Bs(= Fmax- Fmin)为原始信号的带宽。 量化级是2的整数倍,用来生成每次采样的二进制码的个数, 2二进制码个数=量化级,比如量化级为128,则每次采样二进制码为7个 信号传输速率=采样频率*每次采样的二进制码个数 R(数据传输率)=1/T*log2N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论文

滨江学院 2016-2017(1)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课程论文 题目前沿技术研究 院系电子工程系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电信三班 学生姓名张少伦 学号20142305947 任课教师王新蕾 二O一六年十二月三日

摘要 在当今这个时代,发展速度最快且对人们生活影响最大的学科无疑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了,计算机已经成为了我们当今21时代的一种象征。如今,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引擎。计算机科学围绕信息、知识、智能等主题发展迅速。本文详细地介绍了对计算机科学前沿技术研究的一些问题,并表达了一些自己的认识与想法。 关键字: 计算机科学技术信息知识智能

一.计算机ASP技术的简介和应用 在Internet飞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成为人们快速获取、发布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他在人们政治、经济、生活等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网站建设在Internet应用上的地位显而易见,他已成为政府、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倍受人们的重视。而ASP技术就是其中之一。 1.1什么是ASP Microsoft Active Server Pages (ASP)实际上是将标准的HTML文件拓展了一些附加特征,ASP像标准的HTML文件一样包含HTML语句并且在一个浏览器上解释并显示。但他为HTML编写人员提供了在服务器端运行脚本的环境,使HTML编写人员可以利用VBScript和JScript或其他第三方脚本语言来创建ASP,实现过去需要编写复杂的CGI程序才能实现的有动态内容的网页,如计数器等。一个ASP文件的后缀为.asp,其中包含实现动态功能的VBScript或JScript语句,假如去掉那些VBScript或JScript语句,他和标准的HTML文件没有任何区别。ASP提供了一些内建对象(参见后面关于内建对象的章节)。利用这些内建对象,你可以使你的脚本更加强大;这些对象会允许您从浏览器中接收和发送信息。例如,利用request对象,你可以接收用户的HTML表单中的信息并加以处理。ASP包含标准的ActiveX组件,这些组件可以实现一些复杂的功能,如使用数据库等。不过,你并不会被此局限,你可以轻松创建属于你自己的附加ActiveX组件。这意味着你可以不加限制地拓展你的ActiveX组件(参见后面关于自制组件的章节)。ASP可以和诸如SQL Server这样的数据库行挂接,在本书后面的章节中,我们将详细地学习这方面的内容。重要的是,这是ASP 一个非常强大的功能所在,在线商务以及在线bbs等各种非常高级的、动态更新的站点都需要数据库的支持,而且需要随数据库内容的更新而自动更新,这样,你就可以利用ASP自己建立很多类似的高级站点。通过上面的描述,我们可以了解到,ASP就是由服务器端脚本、对象以及组件拓展过的标准网页并为其提供了运行的环境。而他的网页并不是在建立初期存在的,而是当某个浏览器向他提出请求时,他才依据需要产生所需要的标准网页,这克服了过去HTML编写的网页的静态缺点,从而使网页上可以有许多动态的信息存在。如:当前的计算机时 间、计数器的计数值等。 1.2 ASP的功能 ASP是一套服务器端的脚本运行环境,当用户从浏览器向Web服务器请 求.asp文件时,ASP脚本开始运行,然后Web服务器调用ASP,ASP全面读取请求的文件,执行所有的脚本命令,并将标准的Web页传送给浏览器,而并不包含你所写的脚本命令。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补充习题参考答案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补充习题参考答案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补充题题介 第一章 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各阶段有 什么特点? 2.通信子网是计算机网络的一个组成部分。试列 出在计算机网络的工作中那些是由通信子网完成 的?那些不是? 3.简述可以从几种不同角度来对计算机网络分类。 第二章 1. 在一个n 层的网络系统中,每层协议分别要 求加上H i 字节长的报头。若送往该网络的应用 数据长度为A 字节,问在物理媒体的带宽中有 多少百分比是用来传输有效应用数据的? 解: ∵每层协议要求加上H i 字节的报头 ∴n 层的网络系统中,增加的开销为 ∑=n i Hi 1 又 ∵ 应用数据长度为A 字节 ∴传输有效应用数据的有效的带宽占 ∑=+n i Hi A A 1 第三章 1.简述通信系统的模型。 2.物理层协议包括哪四方面的内容?

3.简述模拟数据及数字数据的模拟信号及数字信 号表示方法。 4.简述MODEM 和CODEC 的作用。 5.什么是数据通信? 6.数据传输速率与信号传输速率的单位各是什 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7.数据传输速率与信道容量的单位各是什么?它 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8.对于带宽为4KHz 的信道,若用8种不同的物 理状态来表示数据,信噪比为30db ,试问按奈奎 斯特定理,最大限制的数据速率是多少?按香农定 理最大限制的数据速率是多少? 解:按奈奎斯特定理 C = 2H ·log 2N ∵N = 8,H = 4KHZ ∴C = 24 kbps 按香农定理, C = H ·log 2(1+S/N ) ∵信噪比为30db ,30db = 10· log S/N ∴ 100010/10 30==N S H = 4KHZ ∴C = H ·log 2(1+1000)= 40 kbps

中国传媒大学2018年《数据结构与计算机网络》考试大纲

中国传媒大学2018年《数据结构与计算机网络》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数据结构与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学科的重要基础,本科目要求考生在数据结构方面: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掌握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及基本操作的实现,能够对算法进行基本的时间复杂度与空间复杂度的分析;能够运用数据结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问题的分析与求解,具备采用C或C++或JAVA语言设计与实现算法的能力。在计算机网络方面: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典型网络协议,了解典型网络的组成和特点,理解典型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能够运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进行网络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应用。 二、考试的内容 (一)线性表 1.线性表的定义和基本操作 2.线性表的实现:顺序存储,链式存储,线性表的应用 (二)栈、队列和数组 1.栈和队列的基本概念 2.栈和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 3.栈和队列的链式存储结构 4.栈和队列的应用 5.特殊矩阵的压缩存储 (三)树与二叉树 1.树的概念 2.二叉树:二叉树的定义及其主要特征,二叉树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二叉树的遍历,线索二叉树的基本概念和构造 3.树、森林:树的存储结构,森林与二叉树的转换,树和森林的遍历 4.树与二叉树的应用:二叉排序树,平衡二叉树,哈夫曼(Huffman)树和哈夫曼编码 (四)图 1.图的基本概念 2.图的存储及基本操作:邻接矩阵法,邻接表法 3.图的遍历:深度优先搜索,广度优先搜索 4.图的基本应用:最小(代价)生成树,最短路径,拓扑排序,关键路径 (五)查找 1.查找的基本概念 2.顺序查找法 3.折半查找法 4.散列(Hash)表 5.查找算法的分析及应用 (六)排序 1.排序的基本概念 2.插入排序 3.起泡排序(Bubble Sort) 4.简单选择排序 5.希尔排序(Shell Sort)

计算机网络原理试题及答案

201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计算机网络原理试卷 (课程代码04741) 本试卷共5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4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l分,共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下列关于ARPANET表述错误的是A A.ARPANET是一个开放式的标准化网络 B.ARPANET被人们公认为分组交换网之父 C.ARPANET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 D.ARPANET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网内计算机能够资源共享 2.智能大厦及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基础设施是C A.高速的通信网络系统 B.通信自动化 C.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 D.楼字自动化 3.下列关于星形拓扑结构的优点表述错误的是B A.控制简单B.中央节点的负担较轻 C.方便服务 D.故障诊断和隔离容易 4.在网络的交换方式中被称为包交换方式的是D A.电路交换 B.报文交换 C.虚拟交换D.分组交换 5.OSI参考模型所含的三级抽象中不包括C A.体系结构 B.服务定义 C.实现描述 D.协议规范 6.TCP/IP是一组协议的代名词,一般来说TCP提供B A.应用层服务B.传输层服务 C.网络层服务 D.物理层服务 7.下列传输介质的特性中,说明信号调制技术的是B A.物理特性 B.传输特性 C.抗干扰性 D.地理范围 8.奈奎斯特公式表征的是通信信道的D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应用试题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应用》 物理层 应用层 数据链路层 传输层 帧 报文 分组 比特序列 主机 互联网络层 传输层 应用层 主机 互联网络层

传输层 应用层 双绞线 光缆 同轴电缆无线信道 绝对调相振幅键控相对调相移频键控 调制解调器网卡 中继器 集线器

频分多路复用 时分多路复用 空分多路复用 频分与时分混合多路复用 物理链路 数据链路 传输介质 端到端连接 I I I III 什么是局域网?有什么特点? 答:局域网是将小区域内的各种通信设备互连在一起的网络,其分布范围局限在一个办公室、一幢大楼或一个校园内,用于连接个人计算机、工作站和各类外围设备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 它的特点是分布距离近(通常在1000m到2000m范围内),传输速度高(一般为1Mbps到20Mbps),连接费用低,数据传输可靠,误码率低等。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其发展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 1)具有通信功能的单机系统:该系统又称终端-计算机网络,是早期计算机网的主要形式。它是将一台中央主计算机连接大量的地理上处于分散位置的终端。50年代初,美国建立的半自动地面防空系统SAGE就是将远距离的雷达和其它测量控制设备的信息,通过通信线路汇集到一台中心计算机进行集中处理,从而首次实现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结合。 2)具有通信功能的多机系统:在上述简单的"终端-通信线路-计算机"系统中,中央计算机负担较重,既要进行数据处理,又要承担通信控制,为了减轻主机负担,60年代研制出了通信控制处理机(CCP)或叫前端处理机(FEP)专门负责通信控制,此外,在终端聚集处设置多路器或集中器(C),用低速线路将各终端汇集到集中器,再通过高速线路与计算机相连。60年代初,此网络在军事、银行、铁路、民航和教育等部门都有应用。 3)计算机-计算机网络:60年代中期,出现了由若干个计算机互连的系统,开创了"计算机-计算机"通信的时代,并呈现出多处理中心的特点,即利用通信线路将多台计算机连接起来,实现了计算机之间的通信。60年代后期,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所研制的ARPANET网是该网络的典型代表。它的主要目标是借助于通信系统,使网内各计算机系统间能够共享资源。ARPANET是一个成功的系统,它在概念、结构和网络设计方面都为今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局域网的兴起和分布式计算的发展:自70年代开始,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硬件价格急剧下降,微机广泛应用,局域网技术得到迅速发展。80年代后,为了适应办公自动化的需要,各机关、企业迫切要求将自己拥有的为数众多的微机、工作站、小型机等联接起来,从而达到资源共享和互相传递信息等目的。

南京大学842数据结构、软件工程、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历年考研真题专业课考试试题

目 录 1996年南京大学计算机考研真题(操作系统、数据结构部分) 1997年南京大学计算机考研真题(操作系统、数据结构部分) 1998年南京大学计算机考研真题(操作系统、数据结构部分) 1999年南京大学计算机考研真题(操作系统、数据结构部分) 2000年南京大学计算机考研真题(操作系统、数据结构部分) 2001年南京大学计算机考研真题(操作系统、数据结构部分) 2002年南京大学计算机考研真题(操作系统、数据结构部分) 2003年南京大学计算机考研真题(操作系统、数据结构部分) 2004年南京大学软件基础一考研真题(操作系统、数据结构部分)2004年南京大学软件基础三考研真题(操作系统、数据结构部分)2005年南京大学软件基础一考研真题(操作系统、数据结构部分)2005年南京大学软件基础二考研真题(操作系统、数据结构部分) 2006年南京大学软件基础一考研真题(操作系统、数据结构、软件工程部分) 2007年南京大学软件基础一考研真题(操作系统、数据结构部分)2007年南京大学软件基础三考研真题(操作系统、数据结构部分)

2008年南京大学软件基础一考研真题(含操作系统、数据结构部分) 2008年南京大学软件基础二考研真题(操作系统、数据结构部分) 2013年南京大学842数据结构、软件工程、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考研真题 2013年南京大学842数据结构、软件工程、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考研真题备用卷 2014年南京大学842数据结构、软件工程、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考研真题 2015年南京大学842数据结构、软件工程、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6年南京大学842数据结构、软件工程、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7年南京大学842数据结构、软件工程、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8年南京大学842数据结构、软件工程、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考研真题(回忆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