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思想史

西方思想史

西方思想史
西方思想史

第一章

一、西方社会思想史的研究对象

1、社会思想含义

社会思想是关于人类社会生活的观点或理论,它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起源与变迁,社会组织与社会制度的功能,社会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以及人类社会的理想模式。

2、社会思想的表现形态:

理论形态:系统抽象高的学说与理论

非理论形态:非系统、抽象性较低的观点主张

3、社会思想的层次:

广义:社会生活中的一切思想,如社会政治思想、社会军事思想、社会经济思想、社会法律思想等。

中义:关于人类社会生活、社会问题、社会模式的思想,包括社会学思想(即社会学理论)与准社会学思想(即社会学产生前关于关于社会生活、社会问题、社会模式等思想)。

狭义:准社会学思想,即社会学产生前关于社会生活、社会问题、社会模式的非专业性系统较低的思想。

4、西方社会思想史研究对象:西方社会思想的历史发展过程,即西方社会(欧美社会)在社会学产前的有关社会生活、社会问题、社会模式等思想发生、发展的历史。其研究通常包括:西方社会历史上产生的各种社会思想内容、西方社会思想的产生的历史条件与影响、西方社会思想发展的历史脉络等。

5、西方社会思想与西方社会学思想(即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1)产生时间差异;(2)理论形态不同。联系:同一研究对象。

二、西方社会思想的历史脉络

1、西方社会思想发源阶段:

古希腊与古罗马时代的社会思想。

2、中世纪的封建官方基督教思想阶段。

3、资本主义社会思想阶段:文艺复兴社会思想、英法资本主义革命思想、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三、西方社会思想史的学习意义

1、使学生了解西方社会学理论产生的历史继承性及其历史背景。

2、扩充知识视野,使学生初步具备一种在更广阔的理论和历史背景下进行社会学研究的能力。参考文献

1、侯钧生:西方社会思想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9。

2、于海:西方社会思想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12。

3、杨懋春:中国社会思想史,幼狮文化事业公司出版,1986.5。

复习要点与习题

?要点:西方社会思想、西方社会思想历史脉络、学习意义。

?习题:论述西方社会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及其学习意义何在?

第二章古希腊的社会思想

一、古希腊社会简介

?古希腊是对希腊半岛及附近岛屿地区的统称。

?爱琴文明之后,古希腊进入荷马时代(公元前11世纪-9世纪),是父权制社会。勇敢与智慧是至高无上的美德,杀人是为英雄行为,奸诈说谎被誉为智慧的象征。

?公元前8-6世纪,古希腊进入奴隶制城邦国家时代,数以百计的城邦国家中以雅典与斯巴达最为典型与强大。雅典社会商业发达,重视教育与科学,政治民主,斯巴达注重培养尚武精神。

二、前苏格拉底的社会思想

?在希腊诸国竞雄的复杂社会中形成了许多著名的思想家与诸多思想派别,如荷马、伊索、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米利都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诡辩学派。

?米利都:万物起于水;毕达哥拉斯学派:美德是一种和谐;赫拉克利特:正义就是斗争;

?德谟克利特:1.社会控制思想:法律是控制国家的主要条件;道德是重要非强制性社会控制要素;重视教育的社会化作用。2.其他思想:民主团结的政治主张;适度的物质需求;中产阶级生活方式;非生育主张。

?诡辩学派的社会思想

?奴隶民主制的实行与民众的参与国家事务,激发了民众关注社会问题的兴趣。公元前5世纪中期各地出现了自称“智慧教师”的特殊学者,以传授参与政治活动知识与技能为业,人们称其为智者学派或诡辩学派。

?国家是人们相互缔结契约的产物,法律是一种互相保证正义的约定。

?普洛泰哥拉的社会契约论思想及重视学习与社会实践的思想。

?国家平均主义与社会乌托邦思想:平均地权、调节嫁资、朴达摩的乌托邦设想。

三、苏格拉底与柏拉图思想

?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罪恶源于无知;知识是教育使然。反对雅典式民主,主张贤者为政。

?柏拉图的社会思想

?社会发展思想:社会发展经历4阶段及5种政体(贵族\荣誉\富阀\平民\暴君政体)。

?社会结构思想:三等级结构:哲学家、武士、农民与工匠;职业结构思想。

?教育思想:教育目的在于教化、内容为音乐与体育、重视儿童教育。

?人口思想:国家应该有适度合理的人口数量,应进行人口控制;从优生学的角度提高人口质量。

?理想社会思想:哲学家为王、财产与亲属公有制、男女平等、消除贫富分化、严格社会控制、控制社会犯罪、国家规模适度等。

四、亚里士多德的城邦社会思想

?社会起源与发展过程思想:社会起源于人自然本性,经历家庭、村坊、城邦三自然形式。人是政治动物,人性趋向城邦生活。

?城邦有像有机体,有其不同的功能的社会职业结构组成及阶级层次(富有\贫穷\中产阶级)。城邦的建立是为了完成善业。正义是城邦社会的基础。

?政体形式:君主\立宪\寡头\民主政体。主张立宪政体。政体变迁原因在于统治者追求名利与独裁。

?教育思想:宗旨培养人的善德,掌握一技之长和谋生之道是次要目的;教育服务于政治;教育具有阶段性。

?城邦生活方式分析:生活方式包括勤劳与闲暇,认为闲暇具有社会公用;认为中产阶级生活方式才是优良的。

?城邦人口思想: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

适度的人口数量,以“足以达成生活自给”和“观察所能遍及的最大数”为依据。

控制人口原因:人口无限增长必然导致生活贫困、社会混乱、社会革命。控制方法弃婴与堕胎

提高人口质量在于优生:合理结婚年龄、父母体质锻炼、生育知识与生育季节、婴儿体检制度、生育年龄。

?城邦社会问题分析:社会革命主要原因在于社会财产与社会权力的不均,其他如政治腐败、种族矛盾等。社会犯罪在于衣食缺乏、情欲困扰、肆意纵乐。防止方法:培养人民美德-恪守中庸。

?城邦地理学:城邦地具有有利健康、便于统治、美观大方、易守难攻特点。城邦选地应该符合“风水学”与实用原则。

五、古希腊晚期社会思想

?伊壁鸠鲁:快乐是人生最高的善\最终目的。

1、柏拉图快乐观:人生快乐时人生最高的善与目标,快乐是精神上愉快。

2、亚里士多德享乐主义:提出快乐生活包括生活简朴心灵宁静、多交友重友谊、破处迷信崇尚科学、节制非自然欲望。

3、德谟克利特原子论:个人高于社会,社会是个人谋利的契约产物。

?斯多葛学派:按照自然本性去生活。

1、斯多葛学派又称淡泊学派、禁欲学派、走廊学派创始人塞浦路斯人之诺。

2、世界主义:是由理性主宰的统一世界,世界只有一个世界国家,牧师是天然君主。内众生平等。

3、众生平等观:人没有等级与人种差异,皆平等。

4、自然法思想:人是自然产物,是理性动物,人类在共同理性即自然法的支配之下,人应依自然本性生活,即按德性生活。禁欲、克制、忍受、超越。

六、总结

?古希腊的文化与社会思想是西方社会思想源头,其中雅典民主制的思想、诡辩学派思想、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是其精华,具有世界性影响,斯多葛学派的思想成为西方基督教思想来源。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思想比较:

?差异:柏氏思想具有乌托邦化,亚氏思想具有现实感;柏氏用演绎法,亚氏用归纳法;柏氏主张社会起源契约论,亚氏社会起源自然说;柏氏财产亲属共产制,亚氏主张私有制;柏氏主张男女平等,亚氏主张大男子主义;柏氏主张奴隶主贵族制,亚氏主张中产阶级为主体的立宪制;在共同整体主义论上,柏氏重视城邦的整体划一,而亚氏重视部分的合作。

?联系:整体论,认为社会重于个人;鼓吹奴隶制天然合理性;重视教育的社会作用,重视人口数量与质量思想等,亚氏等发展了柏氏思想。

重点提示与复习思考题

?本章重点:诡辩学派、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斯多葛学派的思想是重点。注意希腊社会思想繁荣的社会条件,尤其是奴隶主民主制的影响。

?复习思考题:

1.简述如何理解苏格拉底的“知识即美德”论断。

2.简述如何理解亚里士多德的“人是政治动物”论断。

3.简述柏拉图的“圣哲为王”的贤人政体思想。

4.比较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区别于联系。

第三章古罗马的社会思想

一、古罗马社会简介

?古罗马大致分为为王政时期、共和国时期、帝国与崩溃时期。

?罗马一向以法律著称,法律象征罗马的民族精神。

?罗马非常重视教育,分普通教育与高等教育(哲学、医学、诡辩术)。此外角斗学校。

二、罗马斯多葛学派思想

?斯多葛主义在罗马继续流传与发展,其取径有两条,一是促进罗马法观念——自然法思想的形成,以西塞罗为代表,二是促进罗马道德哲学的发展,以塞涅卡为代表。

?自然法思想:

1、自然法概念:依西塞罗观点,自然法是一种与自然相适应的最正当的理性,适用于所以人类,并且是不变而永恒的法律,是任何时候、任何民族都必须遵守的法律。

2、沿袭过希腊的法律思想,认为法律是良善公正之术,正义或理性是法律之本质。盖尤斯在《法学阶梯》将法律分为自然法、万民法、市民法,认为自然的一切真理都是一切国家立法的根据。因此万民法与市民法都受自然法支配。

3、法律至上思想:市民法源于自然真理,因此是必须普遍遵守的。

4、人民民主主权思想:认为政治权力来源于人民,法律效力源于人民参政。

?哲学思想:

塞涅卡宿命论思想:塞涅卡主张人类灵魂平等,世界一家,道德是后天社会化的结果,完全顺从自然生活,放弃斗争。

黄金时代假说思想:原始社会是黄金时代,统治者是智者,智者统治是服务而非特权;人性堕落导致了黄金时代的结束,导致了社会制度与政府的产生。

三、早期基督教思想

公元1世纪,在各种旧宗教仪式和庸俗化的希腊哲学基础上产生了基督教。基督教,是以新旧约全书为圣经,信仰人类有原罪,相信耶稣为神子并被钉十字架从而洗清人类原罪、拯救人类的一神论宗教。基督教发源于犹太教,与佛教、伊斯兰教并称世界三大宗教,估计现在全球共有15亿至21亿的人信仰基督教,占世界总人口25%-30%。最早期基督教只有一个教会,后分化为许多派别,主要有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三大派别,以及其他一些影响较小的派别。中文的“基督教”一词有时被用于专指基督新教,这似乎是中文的特有现象。早期基督教社团成员主要为城市低下层民众,社团里成员一律平等,经济上实行互助制度,在社团内财产实行共有制。公元2世纪,基督教社团开始吸收剥削者,神秘色彩加浓,民主革命精神消除,成为统治阶级的工具,中世纪成为剥削阶级宗教。

?耶稣的思想:耶稣传生于公元前4年12月25日,犹太的伯利亚,生活与罗马统治压迫与人民反抗空前的时代。奔走四方宣传天国即将来临,被称为“奔走为善者”。

1、继承希伯来先知的平等博爱思想,认为人都是上帝的儿女,人们都是兄弟,彼此平等;认为爱来自上帝,爱好人,也要爱坏人,爱朋友,也要爱敌人,爱是社会的基础社会进步的动力。

2、婚姻家庭神圣思想,认为爱是家庭稳定的重要因素,家庭应该互敬互爱。

3、工作生计思想,上帝让人各有工作,各自食其力,贫穷造就德性,财富是危险的。

4、天国理想,现实王国是罪恶的,天国是纯洁、快乐、神圣的;天国里肯为耶稣施舍和甘愿受罪的人会得到上帝的报酬;当人变得正义时天国就来临。

?保罗的思想:基督徒中众生平等;神秘社会身体说基础上的仁爱思想;继承耶稣的婚姻与家庭

观。

?奥古斯丁的思想:2世纪中期起基督教教会内出现了制定教义,研究神学理论的教父。教父学包括:三位一体说、上帝创世说、原始罪恶说和救赎说。奥古斯丁是教父学的集大成者,形成了以神权政治为核心的基督教社会思想:

社会制度与国家起源于人性的堕落,主张私有财产有限论;习俗与法律是社会控制的重要因素,社会控制的目的在于社会和平即秩序;主张节制欲望,认为通过“身躯的和平”实现社会秩序控制;奴隶制度是上帝创造的自然秩序;上帝之城的理想国思想。

?基督教异端教派思想

随着基督教沦为剥削阶级宗教,2世纪以来出现了许多反对教会正式教义的异端教派,如蒙太教批判教会教义,主张革命,多那图斯教派主张恢复原始基督教精神,主张财产公有。这些异端教派思想为以后的宗教改革埋下种子。

要点提示及复习思考题

?要点:罗马自然法思想,早期基督教思想(耶稣的思想、奥古斯丁的思想),自然法及上帝之城概念。

?复习思考题:

论古罗马的法律思想。

第四章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思想

一、西欧封建社会简介

公元6世纪西欧在罗马帝国崩溃的基础上形成了诸多封建国家,教会、僧侣垄断了教育、政治、立法大权,教会掌握欧洲三分之一的土地,神学教条成为封建统治的理论根据,同时还是司法裁定不可动摇的司法条文。皇权与教会的之争、神学异端与神学正统之争、十字军东征是西欧社会突出社会现象与历史事件。在农村以领地或封地为单位,城市以手工业为基础,由行会控制。

二、神学思想

(一)主流神学思想:托马斯·阿奎那以上帝为核心社会神学思想:

?1、自然法思想:将法律自上而下分为:

?永恒法:是上帝统治宇宙的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是其他一切法律的来源,是神的理性与智慧的象征。

?自然法:是上帝统治包括人类的法,是永恒法的合理化,是人类凭借理性理解的永恒法中部分内容。

?神法:是上帝发布比较具体的引导人类生活的命令法,《圣经》是神法化身。

?人法:是负责社会治理的人制定的合乎公共利益目的的合理性法令。人法的正义在于合乎上帝旨意,否则没有效力。

?2、人与社会观思想:人是社会与政治动物,过群居生活:因为

?一是人的自然本性决定的;

?二是人要过完美生活所决定。

?私有制是社会生活所必须的,财富是满足人类生活而准备的,是上帝旨意。

?3、生活幸福观:最高的幸福就是分享上帝的快乐:

?尘世幸福在于将来进入天堂与现时的利益取得。

?社会生活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幸福,而最高幸福是分享上帝快乐。

?统治者的最高目标是谋求社会幸福与繁荣,教会是幸福生活的真正指导者。

(二)“神学异端”社会思想:

1、市民异端:教徒可以直接依据《圣经》与上帝沟通。约翰·威克里夫为代表,反对依附罗马教会,反对教会对国家事务的干预,反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意志要求。

2、平民异端:消灭一切贵族,一个不留。英国罗德拉教派的约翰·博尔认为社会安定与秩序根本因素在于财富不均与人的不平等,主张消灭阶级压迫,财产公有,实现社会公平。

四、市民法学派的思想

?涂波:树立法律权威,废除教士特权。

?马西利:自然法是社会控制的基本力量。

?卡尔顿:社会加于个人的压制是必要的,也是必须忍受的。

要点提示及复习思考题

?要点:托马斯·阿奎那的神学思想

?复习思考题:

?论述托马斯·阿奎那神学思想

第五章文艺复兴期的社会思想

一、文艺复兴时的欧洲社会

?文艺复兴时期:

文艺复兴时期通常指欧洲封建社会的最后几个世纪(14-17世纪初)的三百余年的历史时期。这时期欧洲人通过对古希腊语古罗马的的文化的学习来批判和改革控制欧洲千年的风俗与制度的运动,即文艺复兴运动。

?文艺复兴的社会条件:

封建制度的衰落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生与发展;地理大发现与自然科学革命;教会势力的衰落与民族国家的兴起。

?文艺复兴运动:

文艺复兴运动导源于意大利的古希腊古罗马古籍的整理与学习热潮,后演化为人文主义文化宣传运动与宗教改革运动。

人文主义宣传运动以意大利为中心,以歌颂人的伟大,赞扬人的价值,提出人的尊严,主张人的意志与个性自由发展;强调现世的生活的意义,鼓吹身体的快乐享受,反对宗教反人性的禁欲主义。

宗教改革运动以德国为中心,反对教会敎阶制度,主张教会民主化,要求教会仪式精简化,主张重视经济活动。

二、意大利等人文主义思潮

?但丁:“爱是统治宇宙的动力”:

?彼特拉克:“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薄伽丘:人类天生是平等的”:

?瓦拉:“惬意与快乐是最高幸福”:

?皮拉:“人的自由意志不为任何限制束缚”:

?爱拉斯谟:“幸福就是顺应自然”:

?拉伯雷:“顺从你意欲而行”:

?蒙田:“人的理想生活是自然生活”:

?莎士比亚:人是宇宙精华,万物的灵长:

三、宗教改革思想

?1、马丁·路德:“教皇是真正的反基督者”:反对教会腐败,主张教会土地收归国有,建立独立的教会,人人课直接与上帝沟通。

?2、闵采尔:“天堂不在彼岸,就在尘世”:圣灵是人的理性,人们通过信仰和理性可以和上帝沟通。

?3、加尔文:“得救是上帝先定的,它不在于行善,而在于神恩”:主张教会民主化;简化宗教仪式;提倡节俭;鼓励经商致富。

四、马基雅维利的社会思想

?1、人性本恶,统治者建立国家和制定制度应该以人性恶为基础。

?2、人性的集体效应:集体勇敢而蛮横,分散胆怯易服从;散漫无领导的群体既可怕又容易控制;人集会时理性降低或丧失,容易为政客操纵。

?3、认为政治与道德无关,政治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4、认为强权即公理,君民关系中恐惧比爱戴更重要。

?5、认为物质利益在社会与政治领域中具有基础作用。

?6、军队是社会统治的最有效工具。

五、其他社会思想

?布旦:历史是地理的函数,地理决定人品。

?保太罗:人口比货币国土更重要。

六、要点提示与复习思考题

?要点:文艺复兴运动概念、人文主义思想、宗教改革思想、马基雅维利思想。

?复习题:

论马基雅维利的社会思想。

第六章荷兰及英国的社会思想

(17-19世纪初)

一、资产阶级革命前后的尼德兰和英国社会

尼德兰包括现在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的一部分,是西班牙的殖民地,是当时欧洲资本主义最发达地区。1556 年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1581 年建立欧洲第一个共和国,荷兰一度称为欧洲文化与科学中心。

英国从16 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但以天主教为支柱的封建制度阻碍其发展,因而爆发宗教改革运动和1640 年资产阶级革命,1688 年确立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革命胜利。

18 世纪60 年代开始了工业革命,同时反映资产阶级利益的功利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潮产生。

二、近代自然法思想

?1 、近代自然法思想简介

?近代自然法思想始于格劳秀斯,是西方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它包括“ 自然状态” 、“ 自然权利” 、“ 社会契约论” 等方面。与古代自然法及中世纪自然法不同的是,近代自然法理论从抽象的人性出发,否认神的意志,肯定人的理性与权利,并从理性与经验出发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

?2 、近代自然法思想代表人的思想

?A 格劳秀斯: 自然法是理性命令,辨善恶的标准:

?(1 )自然法是理性的命令,是辨别善恶的标准:理性是自然的第一个源泉,与理性一致的行为是公正的,反之就是罪恶;理性是人的本性,理性具体表现为人的社会性与守约性。

?(2 )自然法的三原则:不得侵犯他人财产;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和由他们得来的利益归还他人;赔偿自己过错行为给别人造成的损失。

?(3 )社会与国家观:自然法契约论与君主主权论及战争人道主义。

?B 霍布斯自然状态理论: 自然状态是战争状态, 人对人像狼一样凶狠无情:

?(1) 人类国家前处于自然状态; 自然状态是自我保存权利和人人平等的前社会时期; 自然状态是无休止的战争状态; 人们为了摆脱自然状态而诉求于自然法;

?(2) 自然法的遵守及战争状态的消除在于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权力; 将个人的权利与意志尽献于一人或议会; 众人承认此人或议会的有关公众指福利行为及意志; 这个权力与意志高于众的个人或议会的, 也就是国家, 即利维坦。

?(3 )国家君主绝对主权论,人们享受有限自由权力,论述了国家权力的12 种权力。

?C洛克的社会契约论及三权分立制衡学说

?(1)社会契约论:自然状态是一个平等、友善、自由而具有缺陷的前政治状态;自然状态存在权力得不到保障的缺陷:缺乏明确的是非标准与裁判纠纷尺度、缺乏裁判纠纷的权力机构;人们决定通过契约的方式自愿将自己部分自然权利让渡给大家认同与指定的专门人员或机构,让他们按照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意志去行使这些权力。这就是政府与社会的起源及政府权力的来源。人民订立契约后仍然保留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等不可转让的权利,以及一定条件下的革命权。

?(2)三权分立制衡学说:将政府权利分为立法权、执行权、对外权,立法权属于国会,国会定期开会制定法律,但不能干预法律执行,而执行权与对外权属于君主,处理法律执行以及对外战争与和平,同时还有对国会的否决权。

三、自由主义思潮

?1、自由主义简介:

自由主义是与资本主义一同产生,是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一种社会思潮。核心观点是:主张实行经济自由主义,认为社会经济具有无限自我调节能力。英国是自由主义的发源地与兴盛地,主要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边沁、穆勒等。

自由主义思潮从产生以来,一直是世界上最流行的一种社会经济思潮,就是在兴盛一时的凯恩斯主义时期,也只是对自由主义的某种修正,在当今市场全球化的背景下,自由主义发展到新自由主义阶段,成为当今主流思潮。其蕴含的社会学思想成分,如自发秩序观与功利行为观为社会学的秩序研究与行为研究铺平了道路。

?2 、自由主义主要观点:

A、个人主义:

(1 )把个人作为起点的分析单位,认为独立的个人是社会(集体)的本体与基础。

(2 )强调对个人权利与利益的尊重与保护,崇尚自由与发展个性。

(3 )反对封建专制与激进民权论。

(4 )个人是自己身心的最高主权,干预只能源于他人的自我防卫。

B功利主义:

功利主义以边沁为代表,以人性的求乐避苦为起点,认为人的求乐避苦是人行为动机,也是判断事物“ 功利” 与“ 效用” 的标准,是个人行动基础,也是政府的活动原则。

(1)认为人类行为都是一种避苦趋乐的理性选择行为,行为本身产生的苦乐大小的程度事衡量该行为闪恶标准。

( 2)主张人行为的原则在于实现“最大数人的最大利益”,强调行为结果的效用性。

(3)主张政府责任就是通过避苦求乐来增加社会的幸福。

C、自由放任与自发的社会秩序观:

这以斯密为代表,从人的利己主义的本性及一切行为动机出发,认为各个利己的的个人行动在自由竞争(即“看不见的手”)可以引导下可以无意识地共同实现促进社会秩序形成与社会的繁荣与发展。

(1)认为个人之间的自由竞争(尤其是经济自由竞争)能自然实现社会的发展与秩序。

(2)主张经济自由主义,并认为社会经济具有无限自我调控能力。

(3)社会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明确区分,主张取消或限制政府对社会经济干预,政府是守夜人。

D.自由民主的政治体制论:

1、主张建立透明的以以共和制或君主立宪制为架构的民主政治体制;

2、有著开放而公平的选举制度,使所有公民都有相等的权利以担任政务;

3、认为政府应当扮演守夜人角色,以保护人民的财产与权利,认为不作为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

四、其他社会思想

?1 、佛格森:社会的进步源于文化和心理两大因素:

?马尔萨斯:人口的增殖要快于生活资料的增长:

要点提示及复习思考题

?要点提示:

?近代自然法思想特征及格劳秀斯的自然法思想;霍布斯及洛克的社会思想,自由主义思想。?复习思考题:

?简要说明欧洲近代自然法思想与古代自然法思想、及中世纪的自然法思想的差异。

?比较霍布斯与洛克的社会契约论的异同。

?材料分析题:

?美国独立宣言: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对这些目标具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力改变或废除它,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

?请说明这段文字的阐述的观点的理论依据何在?(说明阐述什么观点?依据何理论?此理论为谁所建?简要说明这理论的基本观点。)

第七章法国资产阶级启蒙及革命思想

一、十八世纪的法国社会

?18世纪法国还是典型封建专制国家,社会居民之间划分为三个不同的等级。资产阶级、手工业者、城市贫民作为第但等级,虽然占人口的大多数,但却没有权利,任人宰割,承受沉重的赋税。同时资本主生产方式在16世纪已经萌生,18世纪有了很大的发展,资产阶级随着经济力量强大开始要求分享政治权力,这样资产阶级与贵族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在大革命前夕的六、七十年里,出现了批判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学,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社会启蒙运动。

二、重农学派的社会思想

?1、重农学派是法国17世纪下半叶萌生,成立于18世纪的一种反对重视商业政策,认为财富的根源在于农业生产,主张经济自由和重视农业生产的经济学派,其代表人物为魁奈、杜尔阁等。

?2、魁奈:重农学派的创始人,主要著作《人类论》、《经济表》。主要观点:

?A.财富的增加先于人口的增殖;B.纯产品学说;C.社会阶级结构理论;D.发展资本主义大农业;

E.自然秩序观。

?3、杜尔阁:重农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人心接续进展的哲学观》、《人类理智概念的阶段说》。主要观点:

?A.放任主义的自然秩序观;B.社会发展原因观:人类知识积累与智慧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原因;

C.社会进步的非直线观;

D.人类知识发展阶段说:一是神明崇拜阶段、二是抽象概念解释世界阶段、三是物体机械作用的观察阶段;

E.社会阶级结构观。

三、孟德斯鸠的社会思想

1、自然法思想:认为自然法是人类社会建立以前的自然状态的行为规则;自然法是人类社会产生的原因;社会起源于人的自然本性,社会是战争状态,而人为法是人们为了保存自己而制定的。

2、环境影响论:把社会看成是多种因素相互联系的具有演进性的整体,尤其重视自然环境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分析了地理因素影响对民族性格影响、婚姻制度的影响、宗教性质的影响、对政治性质与制度、商业、人口的影响。

3、三权分立学说:认为三权分立的政府才能更好保障人们的自由;将洛克的三种权力界定为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权各自独立,分属人民集体(即议会等人们组织)、司法机构、君主,相互钳制;认为三权集中一个机构或一个人手中独裁与暴政必不可免。

4.其他:解放妇女实现男女平等思想、社会控制思想、结论建立在经验观察基础上。

四、卢梭的社会思想

1、社会不平等论:将社会发展划分为自然状态、黄金时代、铁器农耕时代、政治社会时期,认为社会文明是虚假,造就社会不平等,回到简朴孤独的自然是解决之道。

2、家庭论:父母抚养子女,子女孝敬父母是大自然赋予的义务;子女具有独立地位;家庭是社会罪恶的解毒剂。

3、科学与艺术观:艺术与科学的进步并没有给人类带来好处,知识的积累加强了政府的统治而压制了个人的自由。

4、教育思想:主张自然主义,主张教育目的在于顺应儿童本性,培养其为自然的人,主张孩子的情感教育先于理性教育,教育方法强调通过个人经验来学习。

五、其他社会思想

?爱尔维修:肉体感受是生活的基础。

?狄德罗:中产阶级的小康生活最幸福。

?霍尔巴赫:人性是社会政治的基础,社会管理符合人性时人们才幸福;人间的不平等源于人能力的不平等,好政府应该维持社会成员之间的均势,制止滥用自然的不平等;暴力是反对暴政的唯一手段,但暴力是危险的。

?孔多塞:研究政治问题与社会问题应该使用数学盖然数原理和物理观察原理。

要点提示及复习思考题

?要点:重农学派代表人及观点,孟德斯鸠的社会思想、卢梭的思想。

?复习思考题:

?论述你是如何看待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

第八章德国及意大利的社会思想

(17-19 世纪)

广东海洋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邓遂

一、卓·维科的社会进化循环论思想

?认为历史是人创造的,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循环周期,每个周期一次经历三个阶段:

?神道阶段(又称神话时代),祭司用神意志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英雄时代,崇尚勇敢、武力、强权的时代,形成贵族制的国家政权;

?人道阶段,人在理性指引下开始重视法律在社会中作用。

二、康德的社会思想

?道德律令论:

?认为经验主义幸福道德理论者所主张的幸福与道德没有关系,幸福没有客观的标准,只是一种动物性的求生愿望。

?道德律令(绝对命令)做事之前没有任何的经验的前提和条件,如要求、愿望、情感等混入其中,这样行为就是纯粹理性的绝对命令。

?道德律令三大实践原则:行为准则符合普遍立法形式;行为准则把人作为目的而非工具;行为准则符合意志自律。

?法是道德外壳,法不是契约的产物,是先验理性的产物,是理性的实践理念。

?恶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

?人具有合群的社会性同时,还具有追求个体欲望的非社会性,非社会性是一种恶。恶是一种与社会利益相对抗的追求个人利益的个体性。

?恶使人在于他人竞争、对抗、冲突中不断发展人的聪明与才智。

?人类社会在人表现恶,即追求个体性的过程中获得社会文明与进步。

三、黑格尔的社会思想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Hegel,Georg Wilhelm Friedrich 黑格尔(1770—1831)是德国哲学中由康德启始的那个运动的顶峰;虽然他对康德时常有所批评,假使原来没有康德的学说体系,决不会产生他的体系。黑格尔的影响固然现在渐渐衰退了,但已往一向是很大的,而且不仅限于德国,也不是主要在德国。十九世纪末年,在美国和英国,一流的学院哲学家大多都是黑格尔派。

?黑格尔论婚姻与家庭:

?爱是家庭的基础。爱就是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的统一,爱是理智所不能解决的矛盾体。

?家庭以婚姻为开端,婚姻是自然性别与精神伦理的统一。婚姻出发点是相互爱慕与同意抛弃单个的人格。婚姻仪式是婚姻真正实现。

?婚姻是无限独特的两人相互委身而产生的,因此婚姻是疏远的家庭间与异族间人格缔结。?女子守家礼,为家庭而生活,男子是家庭代表权的拥有者,是家庭需要的提供者,是家庭财产支配者。

?教育子女是家庭重要职能,守法与服从性是家庭教育重要内容。

?黑格尔论市民社会:

?市民社会是处于家庭与国家之间的阶段,是现代社会的产物。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世界理念与人情欲。

?市民社会是需要的体系:人需要具有多样性与社会特征,劳动是满足需要的最重要手段;?市民社会第一原则是每个人以自己为目的只追求自己的利益,第二原则是只有满足他人利益同时才能满足自己的利益。

?教育、警察与同业公会是协调市民社会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矛盾的要素。

?国家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是对同业公会最高监督,国家主权属于君主,人们参政是无益的。复习思考题:

?简答如何理解康德恶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简述黑格尔关于家庭与婚姻的论述。

?简述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

第十章空想社会主义

一、十六世纪乌托邦社会思想

1、乌托邦社会思想简介:

乌托邦(utopia)是源自16世纪英国托马斯·莫尔《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简称为《乌托邦》)一书,词面意思是“乌有之乡”或“不存在的地方”,今天乌托邦往往有一个更加广泛的意义。它一般用来描写任何想象的、理想的社会。有时它也被用来描写今天社会试图将某些理论变成实现的尝试。往往乌托邦也被用来表示某些好的,但是无法实现的(或几乎无法实现的)建议、愿望、计划等。乌托邦社会思想指空想的或理想的社会思想。其思想来源于柏拉图理想国、原始基督教及“异端”的思想。

2、莫尔简介:

3.莫尔的社会思想:

A.社会动荡原因思想:社会动荡根源在于贫穷,而妓院赌场等不正当游戏加剧不安,此外圈地运动以及不当的犯罪防止制度等也是动荡原因。

B.政治民主思想:领导责任在于为人民谋幸福,应该廉洁、是人民公仆;领导有选举产生;领导不得在议事会或民众大会以外议论公事。

C.劳动及分配与生活思想:适龄男女都要劳动(六小时劳动制);体力与脑力劳动是流动的;公民都应学习一门手艺;劳动产品按需分配;生活上实现公共食堂制,满足人的一切正当需要;是金钱如粪土,是精神自由开拓为快乐。

D.城市卫生与健康思想:科学的城市设计与规划,城市清洁健康。

E.婚姻与家庭思想:家庭为城市构成单位,年老者为家长;家庭构成基础是经济结合关系;婚姻纯粹的一夫一妻制,禁止离婚及第三者;择偶实行“身体亮相制”。

F.其他:人们友爱,但有奴隶制;宗教信仰自由;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并重。

3.康帕内拉的社会思想:

其思想集中体现在《太阳城》、《论最好的国家》著作中:

把社会罪恶、不平等、贫富对立、城乡对立等归罪于私有制,在太阳城中,实行公有制,没有商品交换,根据天赋与才能进行社会分工,没有家庭,男女结合在于生育,居民必须接受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等等。

二、十九世纪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简介:十九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是从抽象的人性、理性、正义出发,批评资本主义社会种种弊端实行社会改革,建立理想社会的一种思潮。主要代表人物有欧文、圣西门、傅立叶、布朗基、普鲁东等。

主要观点:

1、启蒙主义的人性观与社会观:利己心(谋求幸福欲望)是不变人性,社会适应不变的要求是正义人道的要求。

2、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者:批判种种弊端并触及私有制的根本性原因。

3、社会主义目标的理想社会设想:圣西门的实业制度设想、傅立叶的以法郎吉为基本单位的和谐制度设想、欧文的劳动公社实验等,提出了具有财产公有、协作型社会、田园式公社、无政治权力等理想社会模式。

4、圣西门的实业制度:

?①以生产为中心:强调满足人的需要,一切人都要劳动,个人收入与才能与贡献挂钩,统治者是实业家与学者;

?②崇尚实证科学观念:学者、科学家组成“最高科学委员会”掌握精神权力,管理科学、文化、宗教事务,实业家组成实业家委员会掌管政治、经济等,各委员会都有人民选举产生;

?③新基督教成社会价值中心;

?④废除特权,人人平等,妇女有选举与被选举权。

另注意:准备工作的时代、假想体系的组织时代、实证体系的组织时代划分思想。

5、傅立叶的和谐制度——法郎吉:

?①强调和谐制度目的在于满足人的天然情欲,认为人的情欲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

?②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爱好参加劳动,劳动权是第一大天赋人权;

?③劳动成果按劳动、资本、才能分配,反对平均分配;

?④男女婚姻自由,重视教育。

6、欧文的劳动公社实验:

①联合劳动:按年龄把社会成员分成小组,从事相应的劳动集体生产,生产以农业为主,兼营工业与科学研究,体力与劳动脑力劳动相结合;

②联合消费:各尽所能按需分配,食堂吃饭。

③联合保有财产:个人生活品外一切公有,住房条件优越。

④特权均等:公社权力归全体社员大会,成立各种专业管理委员会,个委员会选举产生。

评价影响

作为19世纪初的三大社会思潮之一对社会做了许多有益的新的探索,为欧洲社会学的产奠定了思想基础(孔德是圣西门的长达7年私人秘书)。

复习思考题

?名称解释:乌托邦

?简述圣西门实业制度设想。

西方学术思想史之文艺复兴

一、文艺复兴产生的原因 导火索: 黑死病在欧洲爆发,大量的平民死亡,人们开始怀疑教会的作用,反思并开始追求人自身的、现世的幸福。 1、意大利最早产生资本主义的萌芽,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不断壮大,新兴的资产阶级有自己的发展需求,资产阶级萌芽为文艺复兴提供了阶级基础。 2、教会利用其教权控制政权,对新兴的资产阶级和平民贪婪地进行剥削,严格控制人们思想,资产阶级借助文艺复兴表达对教会的不满与反抗。 3、地中海沿岸是中世纪时期欧洲的贸易中心,意大利的商业繁荣,人才集中,为文艺复兴提供了物质基础和人才资源。 4、信仰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的入侵使东罗马的许多学者纷纷逃往西欧避难,大量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典籍从东罗马帝国传到了意大利,为文艺复兴提供了思想和文化基础。 5、意大利相对邻近东方,较早接受了东方文化(造纸术,印刷术),为文艺复兴提供了技术条件,使文艺复兴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 二、试述文艺复兴的具体表现(以国家与发展时间为线索) 文艺复兴的成就主要表现在科学、文学和艺术方面,其中心最初在意大利,16世纪扩及德意志、法国、英国和西班牙等地。 意大利是人文主义文学的发源地,以资本主义萌芽最早的佛罗伦萨为中心,世俗教育发达。在许多领域内成果卓著,巨人辈出,实欧洲之最。在文学上有文坛三杰: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在艺术上除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之外,还有“绘画之父”乔托和提香等;哲学则是彭波那齐、特勒肖和布鲁诺;自然科学方面有达芬奇和伽利略等。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早、中、晚期界限分明,思想最为解放,对封建传统的批评最为激烈。

德意志的文艺复兴基本是在知识界活动,运动中心主要在一些大学之中。德国文艺复兴的主要内容和形式不是复兴古代的文学艺术作品,而是对宗教、道德和哲学问题敏感,重点批判罗马教廷与天主教会的发动和愚昧,代表人物有勒克林、胡登等,为日后的宗教改革的爆发埋下了导火索。受到当时本国的政治现状影响,一些作品强烈地反映出要求德国统一、摆脱罗马教皇奴役的思想。 英国的文艺复兴开始时间较晚,最初以伦敦和牛津大学为中心,初期以研读意大利“文学三杰”作品为主。部分君主比较开明,大力支持教育的发展,人文主义的某些活动还受到过英王亨利八世的保护。另外,英国以莎士比亚为代表的喜剧驰名世界。 西班牙天主教会和封建势力强大,资本主义发展缓慢和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导致文艺复兴运动16世纪才兴起,人文主义思想受封建贵族阶级和天主教会的影响显著。作为老牌殖民国家,人文主义者对揭露殖民侵略的内容较多,受到宗教文学和骑士文学的影响较大。 文艺复兴对在整个欧洲都有巨大的影响,但因各国的社会经济和历史条件不同,各国的文艺复兴的具体表现带有各自的特征,科学、文学和艺术等各方面的侧重也各有不同。 三、试述文艺复兴对后来文化思想的影响 积极影响: 1、文艺复兴在精神层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促使欧洲人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充分的肯定了人的价值,重视人性,引起人的觉醒,使人们把重点从来世转移到现世,它的思想核心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它的理论基础是资产阶级“人性论”,打破了中世纪经院哲学的统一局面,使各种世俗哲学兴起。 2、文艺复兴有力地推动和影响了宗教改革运动,打破了宗教神秘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为这个运动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反封建、反教会斗争的高潮,成为西方历史转折而一个重要标志。 3、文艺复兴倡导的人文主义促进了“地理大发现”的发生。追求现世幸福的生活的愿望、地球是圆形的这一科学信念驱使航海家们远渡重洋,可以说,“地理大发现”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副产品,是人文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外在表现。

西方政治思想史论文

权力分立思想的历史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在对政府权力进行控制方面,除民主与法治的思想之外,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权力分立的理论。这一理论上承古代希腊罗马关于混合政体的思想,在近代则通过洛克与孟德斯鸠的学说得到了充分的展开,最终通过美国立国者们的“实践的智慧”而被直接发展成为一整套具体的制度设计。 一、混合政体理论中的分权思想 混合政体理论,是由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分析和研究了当时希腊城邦的政治实践后提出来的一套国家政体理论,它的核心内容是将纯粹政体(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和民主政体)的要素和优点混合起来,从而达到更佳的治理效果。这种理论认为,(1)如果政治权力为一部分人所控制,不管这些人属于社会中的哪一部分,都有可能被滥用;(2)对这部分人运用权力进行控制的唯一有效办法就是另一部分人拥有与之相抗衡的权力。随后为其他政治家所继承和发扬。这一理论,把君主制因素、贵族制因素、民主制因素融合到一起,使得除奴隶阶级以外的各阶级都能参与到国家的治理中。他认为“共和政体中的各个因素倘使混合得愈好愈平衡,这个政体就会存在得愈久”,他的这一思想为随后的古希腊、古罗马的其它政治家和思想家所继承和发扬。 (一)古希腊纯粹的阶级分权思想 1、柏拉图和苏格拉底关于国家政治的理论对亚里士多德的影晌。 2、亚里士多德的混合政体及其中的分权思想。 亚里士多德研究了希腊150多个城邦的政治制度后,对政体进行了分类: 首先他依掌握国家最高统治权人数的多少分为:个人统治的君主政体、少数人统治的贵族政体、多数人统治的共和政体; 依国家所要实现的目的分为:“正当的”政体和“变态的”政体,前者包括君主制政体、贵族政体和共和政体(立宪政体),这类国家是谋求公共福利的,后者则指那些只为谋求个人利益的国家,它包括僭主制(即暴君专制)、寡头制和平民制。 亚里士多德不赞同雅典那样的“极端的”民主制,而是较为倾向于中庸的、民主主义的共和政体,这种政体吸收君主政体、贵族政体、民主政体的因素混合而成,故称为混合政体。亚里士多德的分权思想,正是在他对混合政体的推崇中体现出来的,他认为对于国家权力,不能过分集中于任何一个阶级,“不让任何阶级在政治方面获得脱离寻常比例的超越地位”,因此国家权力,应为各个阶级平衡的共同掌握。 3、评述:亚里士多德的这种分权只是一种以阶级为主体的分权思想,为“纯粹的阶级分权”。 (二)古罗马机构分权掩盖下的间接阶级分权思想 古罗马时期,生活于罗马共和时期的波利比乌斯与西塞罗继承和发扬了亚里士多德的混合政体理论及分权思想。 1、波利比乌斯为了探求罗马强大的原因,他在罗马搜集了大量资料,悉心考察了罗马公元前三世纪到前二世纪的政治制度,完成了名著《通史》一书。在这本书中,他详细叙述了各种政体的起源和衰败的历史,吸取并发挥了亚里士多德的“混合政体”的思想,对分权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 2、生活于罗马共和末期的西赛罗也论述了分权理论,他主要继承和重申了亚里士多德和波利比乌斯的思想,同时也是对罗马现存制度的承认。此外,他还主张“权力从属于法律”,代表统治者力量的执政官,代表贵族和在野执政官力量的元老院,代表平民力量的监察官、保民官、平民大会,三者的地位必须由法律确立,并依法律规定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

西方政治思想史人物

1西方政治思想史著名人物 对于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复习,重要人物一定要总结出来,还有他们的学术著作,比如今年就考到了博丹的《共和六书》!!! 一、名词解释: 1.波利比阿(前201一120年)希腊化时期的史学家,政治思想家。 主要思想: 1.政体循环论,认为历史上的政体是一个周而复始的更替过程; 2.混合政体论,认为混合政体就是结合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因素而形成 3.主张:罗马国家应该通过执政官、元老院以及平民三种权力相互牵制,以保证政治上的持续与稳定。 主要著作:《历史》 2.格老秀斯:1583-1645,17世纪,荷兰人,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先驱,近代自然法理论创始人、近代国际法学奠基人,开创“论证体系”时代,是主权学说的发展者。 主要思想: 第一次把国际关系问题引入政治学说,把主权国家作为国际法的主体,改变了古罗马以个人权利和契约为基础的万民法概念,奠定了近代国际法的基础。 提出了自然法学说,国家和主权学说,政治学方法论,否定人民主权原则。主要著作:《战争与和平法》 3.《乌托邦》 空想社会主义创始人英国人莫尔的著作。全名《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集有理又有趣的金书》。乌托邦,即实行财产公有,共同劳动的力量社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生产,家庭是基本经济单位,农业劳动实行义务制,公民有大量的业余时间进行科学研究、文化学习或艺术活动,人人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实行政治民主制度,最高首脑是一位哲学王,城市权力在人民大会手中,法律极为简单明了,公民人人精通。此书深刻的批判当时的专制君主、封建贵族

和教会僧侣,指出国家无非是在为一伙私人利益谋划,法律不过是把富人的阴谋规定成大家必须遵守的东西。(这个已经考过了,不知道会不会重新再考) 4.《上帝之城》 中世纪神学家奥古斯丁的著作。在神学的框架内阐述了一整套政治哲学,从理论上总结了基督教政治价值观。奥古斯丁以《圣经》为基本依据,从神学的角度研究国家,从上帝与人的关系中来考察人,考察国家和政治问题。借助于他的声望,这套政治哲学在整个中世纪对于人们的政治观念及教会与国家的关系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5.《论美国的民主》 是托克维尔的代表作。全书分六大部分,上卷的两个部分分别讲述美国的政治制度,分析美国的民主现状,下卷的四个部分阐述了作者的政治思想和政治社会学的思想。 6.《论法的精神》 是孟德斯鸠于1784年写成的学术巨著,他在书中抨击了封建专制制度,系统地提供了政治和法律制度建设的原则,指出法与各种事物综合就是“法的精神”表达了孟德斯鸠对影响改制和法律性质的规律性的理解。这部著作奠定了他在西方学术界的重要地位,直接影响了法、美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也波及到近代中国的政治思想界。 7.斯宾诺莎 17世纪荷兰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他的伦理学说对近代西方思想有重要影响。 主要思想: 他最早提出思想自由、无神论,系统阐释自然权利,他用演绎推理的方法阐述了社会契约论和政体主张。 主要著作:《神学政治论》、《伦理学》、重释《圣经》、无神论

西方管理思想史读后感

西方管理思想史读后感 《西方管理思想史》读后感 郭咸纲教授所著《西方管理思想史》是一部对西方管理思想的演变和发展的研究中的经典著作。全书共分六篇,从早期的管理思想开始,经过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理论,一直到当代管理思想,对西方管理思想从产生、发展到繁荣的整个过程做了一个科学的梳理和分析。书中也提到了管理理论发展的线索和研究方法,并对管理理论的发展前景和领域作了分析与展望。 学了儿年的管理,越来越发现管理学的复杂性和系统性。自从有了人类,有了人类组织,管理便出现了。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管理的实践一直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是直到近代,也就是一口多年前,现代意义上的管理才出现,管理学才作为一门学科正式产生。当然,这是有着其显著的社会经济背景,如十九世纪中叶以后现代公司制度在美国的确立,企业的规模、数量不断扩大等等。 西方管理理论自产生以后,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社会经济组织的的演变与管理思想和理论的发展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也就是说,经济组织的演变为管理提出新的研究课题,而管理研究的进展乂为新型组织的巩固提供了支持和保证。这种相互促进的关系是管理思想和理论演进与发展的根本动力。 由于企业或行政等组织的经营实践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导致从实践中得出管理理论也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甚至繁杂性。所以在管理理论中没有那一个理论一手遮天、独霸天下,它呈现出白花齐放、白家争鸣的繁荣景象。甚至一度出现管理学的“丛林”现象。管理学的理论流派多彩纷呈,理论也各不相同。管理学从产生到现在有代表性的理论不下儿十种,在加上一些不入主流的,就更是不胜枚举了。导致对管理作一概念上的界定都无法产生一致的定义。比如法约尔认为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等等,但我仍然比较推崇孔茨的定义:管理就是在正式的组

学术思想史补充教材一试述孔子的思想要点及影响

問題:試述孔子生平及其思想要點。 孔子名丘,字仲尼,據<史記>所載,生於魯襄公二十二年(東周靈王二十一年,公元前551年),卒於魯哀公十六年(東周敬王四十一年,公元前479年)。孔子生於魯昌平縣陬邑(今山東曲阜),其先世為宋人。查宋源於周公旦封紂王庶兄於此,徙殷族於此,以存殷祚,故孔子屬殷裔。 孔子先世屢為司禮之官,由於家學淵源,在三十歲左右,已以知禮馳名。孔子曾仕於魯,且一度為魯司寇,且攝相事。由於其志不行,乃去魯周遊列國。其時孔子門人日眾,聲名日高,然列國君主亦不能用孔子。孔子晚年見無由實踐其政治理想,乃返魯專事講學及整理古今學術文獻,不再涉足政治。 最後,關於著作方面,孔子述而不作,今傳的<五經>(詩、書、禮、易、春秋)亦僅為其編定固有文獻而來,實無正式作品。舊說有以<春秋>為孔子所作著,但考諸史乘,則孔子只取魯史記予以整理,作為講授資料而已,並無自撰一書之事。此外如<易十翼>之類,皆顯然屬後世學者偽托。孔子思想唯一可靠資料,即門人記述孔子言行之<論語>。因此,現以<論語>所載,略述孔子思想要點如下: 孔子之學,由「禮」觀念開始。在孔子心目中,禮制決定一切生活秩序,大至政府組織,小至日常行動,均包於一「禮」之中。孔子以「義」為「禮」的實質,義是量度行為正當與否的標準,如「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與之比。」即君子無特殊態度,唯理是從。反之,則是因私利而作出不正當的行為,如「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即小人行為發自私利,無所謂義(正當)與不義(不正當)。 而人守禮而行為力求正當的意志源於「仁」,仁是一超越自我的大公境界。包含了「人已等視」一義,如「已所不欲,勿施於仁」及「已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即就消極來說,自己不想的東西,不可加諸別人身上。就積極來說,則是自己覺得美好的東西,希望與人分享。 仁是本義,是視人如己,淨除私慾的境界。此一境界源於人的自覺境界,不假外求,純由人自己作主。如「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即是只要人下定決心,便可達到仁的境界。而就外觀來說,仁的境界是人的一切行為合乎禮。如「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即只要人人克制私慾,遵守禮制,便可稱之為仁。 孔子一生以得君行道,濟世救民為第一志願。直到晚年對政治絕望,才萃力於學術,垂教後世,希望來者能實踐其理想。因此,其學說雖以禮為中心,但以政治秩序問題為主。禮的根本精神在「正名」,如子路問為政「奚先」,孔子便答:「必也,正名乎。」正名是指人人盡其身份所應有的義務,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孔子主為政以德治為本,即當政者應以身作則,教育人民自覺守法。如季康

中外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

《中外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 我们这门课程从时间看从公元前5世纪讲到公元19世纪,从地域上看横跨中国、西欧、北美,涉及的思想家众多,内容十分丰富。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课程主要内容,我们将需要同学掌握的内容做了归纳,有些不作为重点的,没有作答或没有列出,大家可以对照教材看看。具体见下面内容。 一、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学习重点 从宏观上讲,西方政治思想史涉及三个不同历史时期: 古代奴隶制社会——古代希腊、古代罗马 封建社会——中世纪时期 近代社会——从资本主义萌芽到资本主义巩固(西欧、北美) 与此相适应,西方政治思想则从古代自然政治观发展转变为中世纪时期神学政治观,以及近代以来的权力政治观。 1.古代社会——古代希腊、古代罗马 这个时期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形成和初步繁荣时期。突出表现在古希腊,它的政治思想一经产生就进入繁荣期。这个时期的政治思想的主旨是民主共和。政治思想具有自然特征。 2.封建社会——中世纪 表现为神学特征,政治思想与神学思想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政治思想完全臣服于神学思想,神学思想统领一切,政治学和其他一切学科都被纳入神学体系,成为神学的婢女。政治思想具有神学特征。 3.近代社会——从资本主义萌芽到资本主义巩固(西欧、北美) 近代思想发展演变速度之快,内容之丰富是前两个时期无法相比的。资本主义时期思想直接影响到当代政治思想。当代政治思想的问题可以溯源到近代政治思想。政治思想具有权力特征。 第一章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的政治思想 1.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政治思想的一般状况,以及影响西方政治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古代的西方分为古希腊、古罗马两个时期。古希腊不是一个国家,

而是一个地区,100多个城邦。古希腊最著名的是雅典城邦,雅典共和国。雅典民主制度最成熟。古罗马是一个国家。 古代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政治思想是伴随着城邦的形成而出现的,并随着城邦民主制度的兴盛而发展。在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城邦,城邦是政治社会。古希腊城邦最显著的特征是小国寡民。民主制度使雅典成为希腊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昭示着整个希腊社会民主制度的空前繁荣。 2.古代希腊思想特点及主要思想家: 古代希腊思想特点概括为三方面: 第一,决定人们政治意识的是自然政治观。 希腊的政治思想家普遍认为,城邦的起源和政治秩序的建立是自然而然的。因此,城邦是一个有机共同体,个人是这个有机整体的组成部分。个人的价值依存于城邦,个人离开了城邦就不能过正常人的生活。 自然政治观决定了城邦成员的整体主义意识。这种整体主义,体现在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上,就是将国家视为第一位的,个人是第二位的,这种整体主义意识将个人视为国家的工具,而不是把国家看作个人的工具。 第二,对政治现象进行理性的考察和思考。 他们对政治现象的认识并没有与宗教和神话纠缠在一起,政治是人的事务。自然政治观决定人们的政治意识,对政治现象进行理性的考察和思考,关注政治制度和政治学基本问题的研究。 第三,关注政治制度和政治学基本问题的研究。 在希腊,政治学是关于城邦的学问和技术。研究城邦制度、研究城邦政体成为政治思想的一个重要问题。 从思想发展来讲,为政治思想奠定基础的有: 自然哲学家。以自然为对象,研究自然事物发展,但对当时希腊政治现象也提出看法,用哲学家的观点看待政治问题。 智者,这是古希腊一类人的身份,是职业教师,到处给有钱人讲学,收取学费。智者关注社会问题,他们的贡献是以人的眼光看待社会,抛掉神的观点。他们的思想为后来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

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

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 分类:默认栏目 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 人类社会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三大领域,各领域都反映社会的不同方面,含有各自的内容。关于政治领域,我觉得恩格斯的一段话很能说明。他说:“在全部纷繁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中,问题的中心始终是社会阶级的社会和政治的统治,即旧的阶级要保持统治,新兴的阶级要争得统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40页)这就是说,在阶级社会中,只有掌握统治权,才能按照一定阶级或集团的利益整合社会,协调矛盾,稳定秩序,促进发展。因此,如何夺取统治权,建立什么样的统治权,如何维持统治权,对现有统治权的态度等就成为政治领域的核心问题。从一定意义讲,政治思想的根本目的,也就是为各阶级或集团实现上述目标“出谋献策”。这种“谋”或“策”,可因民族、时代的不同而不同,也可因阶级、集团的不同而相异。由于各种思维方式的不同,也可能表现为不同形式,如理性的,科学的;抽象的,实践的,等。 西方政治思想的诞生地是古代的希腊。由于受希腊文化,特别是哲学思想的影响,希腊政治思想从开始时起就是以探索社会政治秩序建立的基础为出发点,研究社会政治秩序产生的根源和性质就成为西方政治思想的传统特点之一。这种抽象的理论的思维模式,从回答为什么和是什么入手的政治观,在西方一直沿续到十九世纪才有所改变。 西方政治思想史可以说是多元演变型的。从横向看,他在各个历史时期基本都是派别林立,诸家杂陈;从竖向看,他则是经历了不同的政治观的演变。综观西方政治思想史,我认为大体经历了:自然政治观、神学政治观和权利政治观几个阶段。各种政治观并不是只存在于某一时期,而只是反映某一时期的典型政治观。 自然政治观是古代希腊、罗马时期的基本政治观。古代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奠基时期。希腊从一开始,就形成神人分治的二元格局。就是说人们按照人类世界的结构又创造出一个神的世界,而且二者各自独立存在,互不干扰。思想家们很早就开始探索宇宙的本源和规律,以后又发展到探索社会、国家的本源和规律,政治秩序建立的原因。他们的基本答案大体都认为政治秩序是由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就是说,无论认为社会、城邦的产生是由于社会分工的需要(如柏拉图)或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如亚里斯多德)他们都是把政治秩序的建立看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既是自然的一部分,又是自然而形成的。 罗马是一个务实的民族。他的思想观点包括政治思想基本是接受了希腊的思想用于罗马实际。有人说西赛罗是“希腊化的拉丁人”是将希腊文化传入后世的“中介”是有道理的。罗马人除提出共和国思想外,其他思想远远不如法律思想之发达和对后世影响之大。

西方管理思想史

期末作业考核 《西方管理思想史》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20分) 1.狭义行为科学 答:狭义的行为科学,是指应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成果,来研究组织管理过程中人的行为和人与人之间关系规律的一门科学。 2.公平理论 答:公平理论又称社会比较理论,该理论侧重于研究工资报酬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及其对职工生产积极性的影响。 3.社会系统学派 答:社会系统学派是当代西方出现的比较早的一个管理理论,它是从社会学的视角对企业组织的管理进行研究的一种理论成果,认为社会各级组织都是一个协作的系统,组织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构成了组织的这个协作系统,进而指出组织这个协作系统式可以通过有意识的行为和活动来加以影响和协调的。 4.决策理论学派 答:决策理论学派是以社会系统论为基础,吸收了行为科学、系统论的观点,运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统筹学的方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理论。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法约尔认为管理的五要素包括哪些? 答:法约尔把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称之为管理的要素。2.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三个基本出发点是什么?

答:第一,对工人操作的每一个动作进行科学研究,用以代替传统的经验方法。第二, 科学地挑选工人并进行培养和教育,使之学会工作。改变过去由工人任意挑选自身工作的做法,并根据自身的条件进行自我培训。第三,与工人亲密协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己形成的科学原则去办。第四,资方与工人之间在工作和职责上进行分工,资方做自己比工人更胜任的那部分工作,从而改变过去那种几乎将所有的工作和大部分的职责都推到工人们身上的管理方法。 3. 韦伯对权力的分类是什么样的? 答:①合理的法定的权力。指的是依法任命,并赋予行政命令的权力,对这种权力的服从是依法建立的一套等级制度,这是对确认职务或职位的权力的服从。②传统的权力。它是以古老的、传统的、不可侵犯的和执行这种权力的人的地位的正统性为依据的。③神授的权力。它是指这种权力是建立在对个人的崇拜和迷信的基础上的。 4. 双因素理论的两个因素和四种状态分别是什么? 答:双因素理论阐述了四种状态:满意、不满意、没有满意、没有不满意。两种因素: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 结合实际及所学的知识,阐述霍桑实验发现的非正式组织对你的启示。 答:不管承认与否,非正式组织都是存在的。它与正式组织相互依存,而且会通过影响工人的工作态度来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目标的达成。因此,管理人员应该正视这种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利用非正式组织为正式组织的活动和目标服务。 作为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到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并进行适当的引导,注意正式组织的效率逻辑与非正式组织的感情逻辑之间的平衡,利用非正式组织为正式组织的目标服务。

最新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

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 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第一篇:读《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的一点感想】 第八部分第一节“皖学”引用戴震的话:“学者当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自弊,不为一时之名,亦不期后世之名。有名之见,其弊二:非掊击前人以自表暴,即依傍昔贤以附骥尾。……私智穿凿者,或非尽掊击以自表暴,积非成是而无从知,先入为主而惑以终身,或非尽依傍以附骥尾,无鄙陋之心而失与之等。”几句话直指很多“学人”的软肋,“掊击前人”者比比皆是,歪批、胡批现在已经不再仅仅是相声里的包袱,而是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的社会现象了,某些畅销书、某些博客,充斥的都是这种东西。而“附骥尾”的倒是不多,于丹大概可以算作其中的佼佼者,昨天和夏末他们几个喝酒的时候,臧否的现在有名的“电视学人”和“网络学人”也都跳不出这两类。而且戴东原更道出了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一时之名”和“后世之名”,即使不能留名后世,也要在当时喧嚣一番,混个热闹。 第九部分第六节“扬学六谈”中引用焦偱的话:“人各一性,不可强人以同于己,不可强己以同于人,有所同必有所不同,此同也而实异也,故君子不同也。”为可叹息者,似乎很少有人能懂得这个道理,总是自以为是,总想改造别人的思想、行为方式,以期和自己一致。而且是关系愈好,则改造的力度愈大,所谓“爱之深则责之切”。为不幸者,我恰恰是当下价值观中的一个另类,

大发慈悲妄想改造我的人也特别的多,或直斥,或婉劝,希望我可以幡然悔悟,走上幸福的康庄大道。不过我想,我大概是很难改变了。 第十二部分第四节“试帖诗及其他”里引王阳明的话:“若近世之训蒙稚者,日惟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鞭挞绳缚,若待拘囚。彼视学舍如囹狱而不敢入,视师长如仇寇而不欲见。窥避掩覆,以遂其嬉游;设诈饰诡,以肆其顽鄙。偷薄庸劣,日趋下流。是盖驱之于恶,而求其为善也,何可得乎?”曹聚仁问:“两千年的书塾教育,糟不可言,可是今日的学校教育又如何呢?”根据我的切身经历,其实也是如此,不过是旧瓶装新酒,换汤不换药罢了。 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第二篇:读《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的一点感想】 其实这本书现在只看了大概十分之一,但还是忍不住想上来先白活儿两句。这本书是前两天刚借的,和安徽教育出版社编辑的钱穆《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卷一)一起。钱穆的作品集我更喜欢三联那一套,只是我们学校图书馆三联那套散放在各处,不好找。 看这本《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有一种找到了指路明灯的感觉,以前所谓的好古完全是瞎摸,其实一直在槛外,透过栅栏窥见了内里一丁点的美景,却不得其门而入,徘徊于这奇美花园的外围,东面窥探一下,西边张望一下。却不能身处其中去领略、

西方政治思想史 名词解释修订版

西方政治思想史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6×5′=30′) 1.自然法:萌发于古希腊哲学,最早的定义为:世界都处于一种必然性与自然律的支配下,具有永恒性;神与人一样,都服从于这种永恒的自然律;对自然律所确定的秩序,便是一种正义。 2.宗教改革(路德):是指基督宗教在16世纪至17世纪进行的一次改革,是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进行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改革代表人物有马丁路德、加尔文及慈运理等,随后发展出来新教教派。 3.法的精神(孟德斯鸠):一个国家的法律与该国的政体、自然环境、宗教、贸易、风俗习惯、人民的生活方式、制度架构、人文传统的关系,以及法律与法律之间的关系总和。 4.公民(积极、消极):1791年法国宪法取消等级的划分,将法国人民分为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其中经济上独立,叫积极公民,享有选举权。经济上没有独立性和其他不具备“积极公民”条件的人,叫消极公民,不享有选举权。 5.主权(布丹):主权是国家的主要标志,是对公民和臣民的不受法律限止的永恒的绝对的最高权力。主权是对内具有至高无上、对外具有独立平等的权力。 6.国家(黑格尔):国家是道德理念的现实——即作为显现可见的、自己明白的实体性意志的道德精神。国家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必然产物,而不是任意或偶然的结果。 7.人民主权(卢梭):人民主权是指国家中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人民是主权者,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主权遵循主权神圣、不可转移、不可分割、不可代表的原则。 8.乌托邦(莫尔):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莫尔的代表作,虚构了一个航海家航行到一个奇乡异国“乌托邦”的旅行见闻,“乌托邦”是一个幸福的、理想的国家,财产公有、人人平等、没有压迫。 二、简答题(5×8′=40′) 1.斯宾诺莎的自由观念 思想自由权 在国家生活中,每一个人保留他的权利的一部分,由其自己决定,不由别人决定,即思想自由之权。

《西方政治思想史》

《西方政治思想史》 1.教材 (5)利维坦——《圣经》中所描述的一种力大无穷的巨兽。在西方政治术语中通常用来指称权力不受限制的国家或者政府。 (6)社会契约——人们为了脱离自然状态以让渡个人权利、建立公共权威而换取社会和平与个人安全的协议。 2.《政治学核心概念》 (1) 主权,在最简单的意义上指的是绝对与不受限制的权利原则。但是在使用时通常要对法定主权和政治主权进行区分。法定主权指无上的法律权威,即由法律规定的要求顺从不容置疑的权利。政治主权指的是不受限制的政治权力,即掌控服从的能力,这是通过对强制性力量的垄断来确保的。 (2)合法性,一般表示正当性。它赋予命令以权威或约束力的特性,从而将权力转化为权威。合法性在政治哲学和政治科学中的用法也并不一致。政治哲学家一般将合法性视为道德或理性原则,以及政府可以要求公民服从的根据。因此,对合法性的宣称要比公民服从的事实更为重要。政治科学家则通常从社会学角度来理解合法性,将其当成是依从某个统治系统的意愿,而不管该系统是怎么建立起来的。正如韦伯所言,这种视野下的合法性,表示的是对合法性的一种信仰,即对“实施统治的权利”的信仰。 (3)经验主义是这样一种学说,即感觉经验是知识的唯一基础,因此一切假说和理论都应接受观察和实验过程的检验。 (4)理性主义是这样一种观念,即世界有一种理性结构,而这种结构又能被人类的理性与批判性探索所揭示。作为一种哲学理论,理性主义坚信知识来源于理性而非经验,并因而与经验主义形成了对照。但是,作为一种普遍原则,理性主义着重强调人类理解和解释世界以及寻找问题解决途径的能力。

(5)功利主义是一种道德哲学,它指出任何一项行动、政策或制度 的“正确性”都能够以其增进幸福的趋势来确定。这一观点基于这样的假定,即个人是由自身利益驱使的,这些利益可以定义为追求快乐或幸福的欲望和避免痛苦或不幸的愿望。因此,个人总是通过计算每项可能的行动方案所产生的快乐和痛苦的数量来选择能保证最大快乐与最小痛苦的行为路线。 (6)宪政在狭义上就是有限政府通过宪法的存在而进行的实践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只要政府机关和政治过程受到宪法规章的有效约束,就存在宪政。在宽泛的意义上,宪政指的是一系列政治价值和期望,反映人们希望通过建立制约政府权力的内外机制来保护自由的愿望。(7)民主从字面上看就是由人民来统治,林肯在盖茨堡演讲中极力赞美他所称之“由人民构成、由人民通知并对人民负责的政府”的优点。这一表述凸显了民主的三个核心特征的重要性。第一,对“人民”的强调意味着政治平等,即对政治权力和影响的平等分配。第二,政 府“由”着人民强调了大众参与的重要性。第三,政府“为”着人民突出了民主意味着按公共利益实施的统治理由。 (8)个人主义是一种认为个人的重要性高于任何社会群体和集体的价值观。个人主义作为描述性概念,其表现形式为方法论个人主义,它认为个人是任何政治理论或社会解释的核心——任何关于社会的论断都应该以组成社会的个人为依据。作为规范性概念,其表现形式为道德个人主义,它意味着,个人的权利、需要或利益应放在优先地位;社会应该按照个人受益的目的来建设。 (9)正义是主张从道义合理地分配奖励与处罚的观念。简而言之,正义就是给予他或她“应得”的东西,这又常常被视为他或她的“正当报酬”。 (10)同意的意思就是表示赞同或作出应予。同意,作为一项政治原则一般与权威相联系,是人民答应接受统治并因而服从政治义务的一种方式。

当代西方政治思想史期末大作1

当代西方政治思想史期末大作业 姓名: 学号: 学校:天津广播电视大学蓟县分校

总分: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5分 1、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政坛和思想界的政治思潮呈现、和趋势 2、所谓积极的自由,柏林的说法最具经典:“我的生活与选择,而不取决于任何外界的力量”。 3、对国际政治问题的理论思考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希望神学产生的标志是1964年莫尔特曼发表。 5、女权主义神学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70年代中期传入。 6、自19世纪中期、特别是70年代以来,一些民族主义者堕落成侵略的、扩张的主义。 7、在行为主义革命高潮时期,伊斯顿就倡导过的必要性。 他撰写的论文主旨是反对以专业化为名的过细学科划分,强调各分支学科之间的整体合作与统一。 8、在西蒙看来,政治科学界的行为主义革命并非推崇人的理性,而是性为。 9、战后西欧的社会经济发展、民主化、以及科学组织的创立,也为这门学科的诞生提供了重要前提。 10、981年,伊斯顿发表了论文介绍了国家概念重心向美国社会科学界渗透的情况。这是了解“国家回归派”的重要参考材料之一。 11、政治文化是经济发展和政治民主的重要。 12、后现代主义最早出现在文学领域,它开始向文化、艺术、建筑、哲学、社会学、文化理论蔓延。 13、政治社会学是运用和方法研究政治现象的一门学科。 14、当代西方政治社会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标志是1959年9月在斯特雷萨召开的第四节社会学世界大会上建立的政治社会学委员会。 15、国家与社会关系问题的研究在当代政治学中主要表现为。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70年代理性选择的模式以() A.个人利益为核心,以利益最大化解释各类政治行为 B.集团利益为核心,以集团利益最大化解释各类政治行为 C.政党利益为核心,以政党利益最大化解释各类政治行为 D.民族利益为核心,以民族利益最大化解释各类政治行为 2、自由道德的基础应当包括() A.自由的平等 B.对那些使我享受自由、繁荣、使我受到启蒙的个人给与回报 C.最单纯与最普遍意义下的正义 D.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3、在个人、社会与政府三者之间的关系上,自由主义认为()

各阶段西方政治思想的特点及重要人物(超详细版)

各阶段西方政治思想的特点及重要人物(超详细版) 分类:默认栏目 纵览历史,西方政治思想史可分为三个不同历史时期: 奴隶制社会——古代希腊、古代罗马 封建社会——中世纪时期 近代社会——从资本主义萌芽到资本主义巩固(西欧、北美) 与此相适应,西方政治思想则从古代自然政治观发展转变为中世纪时期神学政治观,以及近代以来的权力政治观。 A. 古代社会——古代希腊、古代罗马 这个时期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形成和初步繁荣时期。突出表现在古希腊,它的政治思想一经产生就进入繁荣期。这个时期的政治思想的主旨是民主共和。政治思想具有自然特征。 B. 封建社会——中世纪 表现为神学特征,政治思想与神学思想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政治思想完全臣服于神学思想,神学思想统领一切,政治学和其他一切学科都被纳入神学体系,成为神学的婢女。政治思想具有神学特征。 C. 近代社会——从资本主义萌芽到资本主义巩固(西欧、北美) 近代思想发展演变速度之快,内容之丰富是前两个时期无法相比的。资本主义时期思想直接影响到当代政治思想。当代政治思想的问题可以溯源到近代政治思想。政治思想具有权力特征。 各章内容 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的政治思想 影响西方政治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古代的西方分为古希腊、古罗马两个时期。古希腊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地区,100 多个城邦。古希腊最著名的是雅典城邦,雅典共和国。雅典民主制度最成熟。古罗马是一个国家。 古代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政治思想是伴随着城邦的形成而出现的,并随着城邦民主制度的兴盛而发展。在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城邦,城邦是政治社会。古希腊城邦最显著的特征是小国寡民。民主制度使雅典成为希腊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昭示着整个希腊社会民主制度的空前繁荣。 掌握古代希腊思想特点及主要思想家 概括为三方面: 第一,决定人们政治意识的是自然政治观。 希腊的政治思想家普遍认为,城邦的起源和政治秩序的建立是自然而然的。因此,城邦是一个有机共同体,个人是这个有机整体的组成部分。个人的价值依存于城邦,个人离开了城邦就不能过正常人的生活。 自然政治观决定了城邦成员的整体主义意识。这种整体主义,体现在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上,就是将国家视为第一位的,个人是第二位的,这种整体主义意识将个人视为国家的工具,而不是把国家看作个人的工具。 第二,对政治现象进行理性的考察和思考。 他们对政治现象的认识并没有与宗教和神话纠缠在一起,政治是人的事务。自然政治观决定人们

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对我们的启示

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对我们的启示 李雪妮10108086003 在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中,有两点转变特别值得我们注意,一是管理理论的人性假设基础,也就是说在管理理论所研究的管理对象是什么样的人,一是文化,包括企业文化、民族文化、潮流文化等,尤其是民族文化在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鉴于此,本文将西方管理理论对我们的启示分为两个大板块:人性假设的演变历史对我们的启示以及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所启发的管理创新。 启示一:以人为本——西方管理理论中人性假设的演变及其启示人性假设是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基石和演化线索,我们可以从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中人性假设的演变里获得一些启示。 西方管理思想史上先后出现了六种主要的人性假设,即“工具人”、“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和“道德人”。 1.“工具人”假设。前泰勒时代,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高,管理范围往往只限于家庭或手工业作坊。与之相适应,这一时期形成了一种基于“工具人”假设至上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以主要用暴力取得绝对集权、组织结构简单、经验管理、以维护自身的权威与地位的稳定为管理的首要目标。 2.“经济人”假设。“经济人”假设起源于享乐主义哲学和劳动分工的经济理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私利,为了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工作动机就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 3.“社会人”假设。“社会人”又称社交人,是人际关系学家埃尔顿·梅奥根据霍桑实验的结果于1933年在其发表的《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一书提出的。“社会人”假设理论认为人是有感情的社会性动物,是社会关系的产物,人不仅是经济的,还是社会的,满足人的社会需要比满足人的经济物资需要更能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 4.“自我实现人”假设。这种人性假设是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该假设认为所谓自我实现是指人都需要发挥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有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人才会感到最大满足。 5.“复杂人”假设。随着社会的进步,在新的管理环境下,原有的管理理论

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考研重点整理(自己整理的超实用)

逻辑框架整理 第一章古代希腊政治思想 ●第一节西方政治思想的产生 1、古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 2、希腊政治思想的萌芽:荷马、赫西俄德 3、早期立法家的政治思想:来库古、梭伦 4、早期自然哲学家的政治思想 ●第二节城邦制度和政治思想的特点 1、城邦和城邦制度 2、古希腊政治思想的特点 ●第三节智者和苏格拉底的政治思想 1、城邦民主制的繁荣和思想界的变化 2、智者的政治思想 3、苏格拉底的活动和贡献 ●第四节柏拉图的政治思想 1、生平和著作 2、国家的理念和正义的国家 3、哲学家治国思想 4、政体思想 5、第二等好的理想国 ●第五节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 1、生平和著作 2、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3、城邦的起源、本质和目的 4、政体分类及其变革 5、对理想城邦的设计 6、对西方政治思想的贡献 第二章希腊化时期和古代罗马政治思想 ●第一节这一时期时期政治思想的特点 1、城邦制度的解体和政治思想的演变 2、种族和文化的融合及世界主义思潮 ●第二节斯多葛派的政治思想 1、斯多葛派的产生和流传 2、自然法思想 3、人的精神自由思想 4、人人平等思想 ●第三节波利比阿和西塞罗的政治思想 1、政治学由希腊向罗马的转移 2、波利比阿的政治思想 3、西塞罗的政治思想 ●第四节罗马法学对政治思想的影响 1、罗马法和罗马法学 2、罗马法和罗马法学对政治哲学的影响 ●第五节罗马基督教政治思想 1、基督教的政治价值观 2、奥古斯丁的双城论 第三章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 ●第一节 5—10世纪西欧的政治状况和观念 1、5—10世纪西欧社会政治状况 2、罗马传统和日耳曼传统的结合 3、5—10世纪西欧政治思想的特点 ●第二节教权和王权斗争中的政治思想 1、中世纪西欧的政教关系 2、教权和王权斗争中教权派的政治思想 ●第三节托马斯·阿奎那的神权政治思想 1、生平和著作 2、信仰和理性 3、教会和国家 4、国家的起源和目的 5、政体理论 6、法的性质和分类 ●第四节城市的兴起和反对教会统治的政 治思想 1、城市的兴起及其对政治思想的影响 2、但丁的世界帝国论 3、马西略的政治思想 4、市民和农民异端的政治思想 第四章 16世纪西欧政治思想 ●第一节社会状况及其对政治思想的影响 1、民族国家的兴起 2、文艺复兴运动 3、宗教改革运动 4、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 ●第二节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 1、生平和著作 2、权力政治观 3、共和理想和君主专制 4、君主的统治方法

《西方政治思想史》期末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正义(柏拉图) 柏拉图首先从探讨个人正义开始,继而转向对城邦正义的探讨,从而论证了合乎正义的城邦的基本原则,他认为所谓的合乎正义 的城邦就是实现或体现了至高的“善“的城邦,就是城邦的理念,它贯穿着整体主义精神,追求城邦的整体和谐、统一,要求个 人无条件的为城邦服务。正义是个人内心的一种道德或品质,奠定了后来西方学者对个人正义的思考。城邦的正义集中体现在社 会分工上,国家的三个等级,包括统治者、辅助者和生产者只要各司其职,各守其序,各尽其责,分工互助,国家就实现了正义。 这从一定程度上给当权者一定的限制和不自由。 2.《理想国》(柏拉图) 柏拉图首先从探讨个人正义开始,继而转向对城邦正义的探讨,从而论证了合乎正义的城邦的基本原则,他认为所谓的合乎正义 的城邦就是实现或体现了至高的“善“的城邦,就是城邦的理念,《理想国》主题是“什么是理想的国家”?,在《理想国》中 柏拉图描述了一个理想城邦,包括其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生活方式等。这个城邦是不存在于现实中的,是理想国家与现实国家

的对立,开创了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乌托邦主义的传统。《理想国》一书中还以大量篇幅详尽地讨论教育问题,提出对个人和城邦 进行彻底改造。 3.《雅典政制》 ① 它是亚里士多德关于政治学方面的著作,相当于雅典城邦政治制度 ② 在政治学研究领域,亚里士多德有意识对研究方法进行探讨和选择,并采用了当时较为先进研究方法。他运用了历史的和经 验的研究方法,他组织对158个城邦的政治制度进行了调查,并进行综合分析和比较研究,上升为具有普遍的一般理论。而 《雅典政制》正是这调查材料的一部分,对于认识城邦本质有重要意义,虽然这种调查远没有达到现代精确的定量水平,但 在当时确实是极有创见的做法。 4正义(亚里士多德) 正义有两种形态:对应当平等的方面给人们以平等的待遇;在不应当平等的方面,则对人们加以区别对待。因此,要努力实现分 配的正义,即根据个人不同的地位、财产、能力或贡献给予不同的待遇,另外也要无差别的均等对待每一个人,即实现矫正的正 义。城邦的正义在不同的政体有不同的体现,理想的政体混合了正义的各个方面。城邦正义要借助法律来实现。他认为,法律虽

笔记 西方政治思想史考试要点(徐大同)

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 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古希腊罗马奴隶制社会、中世纪和近代以来三个历史时期,相对应的形成了自然政治观、神学政治观和权利政治观三个发展阶段。为便于识记,具体需要掌握的知识线索整理如下。 1.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2.古罗马时期:斯多葛派(波利比阿与西塞罗)、罗马法学 3.中世纪时期:神权与王权的斗争、奥古斯丁、阿奎那、反教权思想 4.文艺复兴时期:马基雅维利、布丹、宗教改革思想 5.资产阶级革命前夜:格劳修斯、斯宾诺莎 6.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英国(霍布斯、洛克);法国启蒙运动(孟德斯鸠、卢梭);美国独立运动(潘恩、杰斐逊、汉密尔顿) 7.19世纪时期:德国(康德、洪堡、黑格尔)、法国(孔斯坦、孔德、托克维尔)、英国(伯克、边沁与密尔) 8.19世纪末以来: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民主主义、女权主义、绿色运动等思潮的形成或发展 9.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略) 重点章节:1古希腊时期2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重点问题:1政体学说2人性与国家观3自然法与权利观4契约论与政府观5民主与法治 应当积累的知识面:1时代背景及相应的政治思想特点2思想家国籍、生平3思想家的历史地位或曰影响 古希腊时期 基本概况:在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城邦,政治思想就是在古希腊城邦的政治社会中萌发的。城邦是自由公民的自治团体,是公民在法律之下分享权利与义务的政治体系。城邦最显著的特点是小国寡民,是一种小规模的政治实体,内部一般分为奴隶、无公民身份的自由人和自由公民三个身份集团,而奴隶与自由人的区分是城邦制度的基础,只有公民享有政治权利。古希腊当时存在数百城邦,城邦政治是极为多元的。此时的政治思想具有下列特征,1自然政治观与整体主义价值观2理性主义和近于科学的研究方法3以城邦政治为研究主题和范围,即关注城邦的起源、目的、性质、职能、管理等4公民的视角。政治思想最初的萌芽以《荷马史诗》为代表,经历了早期立法家、自然哲学家的阐释,到智者时期后开始正式形成和发展。 修昔底德:古希腊著名的史学家、思想家,代表作是《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深入剖析了希波战争,把追求真理的精神和逻辑方法应用到了历史研究之中,强调历史研究必须坚持求实的原则、研究者必须坚持理智的和批判的态度,为后世的历史学家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开创了“范例历史学”,对后来的国际关系研究也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智者:智者并不是统一的思想流派,但他们是一批在希腊思想界开风气的人物,是第一批关注于社会政治问题的学者,代表人物如普罗塔哥拉、高尔吉亚等。智者实现了从现象和问题的客观的神的综合到主观的人的综合的转变,从对自然和神的研究转向人和社会,开始用人的眼光去考察社会,他们的思想构成了后来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政治哲学理论的出发点和思想来源,已经萌发出了自然法思想和平等观念。 苏格拉底:苏氏是与智者同时代的人物,对哲学研究的兴趣转向作出了重大贡献,对柏拉图有直接影响。1苏氏是西方科学理性主义的开创者,他主张研究事物的本性,探索普遍定义,在对道德和政治问题的讨论中他也将其提高到合乎逻辑的定义和解释的水平2伦理政治观,苏氏认为道德是城邦制度的基础,知识和教育是城邦政治的根本,因而统治者不能仅仅关注公民私欲的满足,而是应当把改造公民的灵魂当作首要任务,使人们有知识、有教养,过理性的生活。苏氏认为,人的灵魂和身体的善都表现为和谐有序,这是要经过知识训练才能实现的,因而治国就是一门专门的知识,政治家应当是有知识的人才能完成教育的任务。 柏拉图: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第一个有系统的政治学著作传世的思想家,其整体主义价值观和乌托邦传统对后世有重大影响,代表作《理想国》、《政治家篇》、《法律篇》。 1理念论,柏拉图政治哲学的理论基础。柏氏认为,人们感觉到的经验事物和现象世界则是不真实的,变动不居,而理念则是现实世界的原型、本原,是唯一真实的存在,是永恒不变的,是事物的形式和本质,规定了事物的基础和原则,现象界只是对理念世界的某种歪曲和虚幻反应。真正的知识是对理念的认识,只能被高超智慧掌握。 2正义国家。政治哲学是对国家理念的认识和把握,在柏氏看来,国家的理念就是合乎正义或曰体现至高善的国家,即理想国。理想国有两个特点,一方面整体主义精神贯穿其中,要求个人完全融入社会整体;一方面正义集中体现于社会分工,柏氏认为社会分工是城邦产生的原因和发展的动力,也就国家的基础,即个人才能的片面性和生活需要的多面性之间是存在矛盾的,这就需要每个人从事一种最适合自己的工作从而相互提供服务。柏氏依据人先天素质和后天教育形成的身体和精神状况,把人分为三个等级,统治者(哲学家)、辅助者(军人)、生产者,分别对应人灵魂中所包含的理性、激情、欲望。他认为只要这三个等级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分工互助,理性统帅激情并控制欲望,国家就能实现正义。另外,他还提出了所谓的“四主德”,即智慧(哲学家)、勇敢(军人)、节制、正义。 3哲学王。哲学家治国是柏氏理想国家的核心内容,富有特色。他把哲学家置于社会等级结构的顶端,垄断全部权力,他的改造现实国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