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转基因快速检测试纸条的检测原理及使用方法详解

转基因快速检测试纸条的检测原理及使用方法详解

转基因快速检测试纸条的检测原理及使用方法详解
转基因快速检测试纸条的检测原理及使用方法详解

转基因快速检测试纸条的检测原理及使用方法详解

一、转基因快速检测试纸条简介概述:

随着科技的发展,转基因产品在我们身边并不少见,尤其是转基因粮食,因此为了加强转基因作物种子选育、生产和销售等环节管理,当前农业部建议“充分利用试纸条等快速检测方法,降低成本,扩大监测范围”。转基因快速检测试纸条作为检测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种子转基因检测的重要工具,在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转基因物质属于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因此通过什么途径将其快速有效地检测出来,是现代人们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同时由于转基因快速检测的特殊性,要求检测的方法必须简单、快速,而且成本要低,而转基因快速检测试纸条正好符合这些要求,采用转基因快速检测试纸条开展农作物种子转基因检测,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而且适用性广,可以扩大监测范围,在转基因作物实验室研究和试验、品种区域试验和审定、种子生产和销售、产品加工等各重点环节加以监管,有效避免转基因非法扩散所带来的安全隐患。

托普云农转基因快速检测试纸条的模样、原理以及使用方法,基本和早孕试纸雷同,因此其使用方法非常简单,以水稻种子检测为例,首先是取一粒水稻种子,充分压碎,转移到做好标记的提取管中。加0.5毫升提取缓冲液溶解,盖好

提取管的盖子,用力上下震荡提取管20秒~30秒,确保样品与缓冲液充分混匀,静置等待固体物质沉淀在管底,然后插入试纸条,根据其显示的结果进行对比,就可以清楚的知道种子、植株、产品等中是否含有转基因物质。

托普云农转基因快速检测试纸条用于快速检测种子或植物叶片等样品中的转基因 Bt Cry1C,灵敏度为 1%,整个检测过程只需要 10-15 分钟,适用于各类企业及检测机构。

二、转基因快速检测试纸条检测原理:

转基因 Bt Cry1C 快速检测试纸应用双抗体夹心免疫层析的原理,样本中的抗原在侧向移动的过程中与胶体金标记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 1 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继续向前方流动和 NC 膜检测线上特异性单克隆抗体 2 的结合形成双抗体夹心复合物。如果样本中抗原含量大于 1%,检测线(T 线)显红色,结果为阳性;反之,检测线(T 线)不显色,结果为阴性。

三、转基因快速检测试纸条样品处理:

植物种子:

1、水稻:取 10 粒水稻种子,充分压碎,转移到做好标记的提取管中(注意:充分压碎能够提高测试准确度),加400μl缓冲液(浓度比例按照 10 粒种子加400μl 缓冲液进行),充分溶解。

2、玉米:取 2 粒玉米种子,充分压碎,转移到做好标记的提取管中(注意:充分压碎能够提高测试准确度),加800μl 缓冲液(浓度比例按照 2 粒种子加800μl 缓冲液进行),充分溶解。

3、盖好提取管的盖子,用力上下振荡提取管 20~30 秒,确保样品与缓冲液充分混匀。静置等待固体物质沉淀在管底。

4、请注意不要交叉污染,每个样品采用单独的提取管。

叶片组织:

1、将植物叶片组织置于一次性组织提取管的盖子与管身之间,迅速盖住盖子,重复 2 次,得到 2 片圆形叶片组织。用杵将叶片置于提取管的底部。用记号笔在管壁做好标记。

2、将叶片充分捣碎。

3、加入 200 μL 样品缓冲液。

4、重复碾碎步骤使样品与缓冲液充分接触混合。拿掉杵棒(注意请将杵棒一次性使用,以

免不同样品间交叉污染)。

四、转基因快速检测试纸条使用步骤:

测试前请完整阅读使用说明书,并将试纸和待检样本溶液恢复至常温。

1、从包装袋中取出试纸后请尽快使用;

2、将试纸插入提取管中,开始计时;

3、结果应在 10-15 分钟内读取,其他时间判读无效;

五、转基因快速检测试纸条结果判断:

1、阴性(-):C 线显色,T 线不显色(测试线,靠近加样孔一端);

2、阳性(+):C 线显色,T 线显色肉眼可见(测试线,靠近加样孔一端),

3、无效:未出现 C 线,可能操作不当或试纸已失效。在此情况下,应再次仔细阅读说明书,并用新的试纸重新测试。

六、转基因快速检测试纸条事项说明:

1、请勿触摸试纸中央的白色膜面;

2、请勿使用过期的试纸;

3、本公司提供的试剂请勿食用;

4、由于样本的差异,有的检测线可能偏淡或颜色偏灰,但只要出现条带,就可判定为阳性结果。

5、样本中的固体杂质颗粒可能会导致假阳性结果,取样时弃去肉眼可见的颗粒部分,有条件时请离心后取上清做检测。

6、本试纸用于定性检测,若对判断结果有疑问,请用其他定量方法做进一步确认。

七、转基因快速检测试纸条储存及有效期:

原包装在 4-25 ℃阴凉避光干燥处储存,切勿冷冻,有效期为 12 个月,批号和有效期见外包装盒。

八、转基因快速检测试纸条产品编号:

规格:100份/盒

检测样本:种子/叶片

灵敏度:1%

检测时间:5分钟

有效期:12个月

储存条件:4℃~30℃避光保存,切勿冷冻。

植物及其产品转基因成份检测抽样及制样方法征求意见稿

SN/T1194—×××× I ICS SN 植物及其产品转基因成份检测 抽样及制样方法 Methods of sampling and preparation of samples for detection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components in plants and their derived products (征求意见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

SN/T1194—×××× II 前言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发布。 本标准代替SN/T1194-2003《植物及其产品转基因成份检测抽样和制样方法》。 本标准起草单位: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曹际娟、郑江、陈红运、黄新、陈颖、朱水芳。 本标准系代替了SN/T1194-2003。

SN/T1194—×××× 植物及其产品转基因成份检测 抽样和制样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植物及其产品转基因成份检测的抽样和制样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植物及其产品转基因成份检测的抽样和制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N/T 0798 进出口粮油、饲料检验检验名词术语 SN/T 0799 进出口粮油、饲料检验检验一般规则 SN/T 0800.1 进出口粮油、饲料检验抽样和制样方法 SN/T 0952 进出口商品抽样检验程序孤立批计数抽样批不合格品率的估计及样本量的选(适用于批量较大的情形) GB/T 10111 随机数的产生及其在产品质量质量抽样检验中的应用程序 GB/T19495.1 转基因产品检测通用要求和定义 GB/T19495.7 转基因产品检测抽样和制样方法 3 定义及术语 3.1 定义 转基因植物 Genetically Modified Plants 指用基因工程技术或者现代生物技术改变基因组构成的植物。 3.2 术语 本标准采用SN/T 0798中的一般术语以及GB/T19495.1、GB/T19495.7中的术语。 4 总则 4.1 一般规定 4.1.1 抽取及制备的样品应具有代表性。 4.1.2 应确保抽样器具清洁、干燥、无异味,抽样、制样器具及样品容器所用材质不应对待抽取样品造成污染。 4.1.3 为避免交叉污染,尽可能使用不同的抽样和制样器具或设备抽取和制备不同交付批的样品,盛装样品的容器或包装应尽可能一次性使用。如果不能做到(例如使用机械取样设备时),则应在抽取和制备一个交付批的样品后使用适当方法清洁所有器具和设备。 4.1.4 在所有抽样过程中应避免样品散落,防止有活性的生物污染生态环境。 4.1.5 应在物理隔离的区域制备样品,防止对其他区域或实验室的污染,并应及时清洁制样区域。4.1.6 必要时使用DNA销毁剂处理抽样和制样器具和设备、样品容器及制样区域。 4.1.7 适用时,应参照GB/T 1949 5.1《转基因产品检测通用要求和定义》中的规定防止污染。 4.1.8 抽样时应注意保护样品,抽样器具和样品容器应存放于清洁的环境中,避免雨水和灰尘等外来物引起的污染。 1

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评价.

1转基因植物安全评价的意义 转基因植物育种,是利用遗传工程的手段,有目的地将外源基因或DNA构建导 入植物基因组,通过外源基因的直接表达,或通过对内源基因表达的调控,甚至通过直接调控植物相关生物如病毒的表达使植物获得新的性状的一种品种改良技术,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的需要[1]。 与此同时,转基因技术使物种的进化速度远远超过生物自然变异与选择的速度,对于这种急剧的生物物种变化,自然界能否容纳和承受?自然界的其他组成部分是否会因此受到伤害或破坏?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被人们食用时,是否会向人体肠道微生物发生基因转移?是否会出现由于某种新物质的形成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或潜在影响?要消除这些疑虑就要进行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评价。要经过合理的实验设计和严密科学的实验程序,积累足够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判断转基因植物的大田释放和大规模商业化生产是否安全,对实验证明安全的转基因植物正式用于农业生产,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加以限制,避免危及人类生存及破坏生态环境[2]。因此,制定科学完善的安全性评价的原则与方法,对确保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及转基因技术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转基因农产品安全评价的内容 2.1转基因植物的环境安全性 转基因植物的环境安全性评价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转基因植物释放到田间后是否会将基因转移到野生植物中;是否会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打破原有生物种群的动态平衡[2]。 转基因植物演变为农田杂草的可能性:转基因植物可通过传粉进行基因转移,可能将一些抗虫、抗病、抗除草剂或对环境胁迫具有耐性的基因转移给近缘种或杂草,如果杂草获得了这些抗性,就会变成超级杂草,使农田杂草难以控制。 基因漂移到近缘野生种的可能性:在自然生态条件下,有些栽培植物会和周围生长的近缘野生种发生天然杂交,从而将栽培植物中的基因转入野生种中。在进行转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及检测

南京农业大学 硕士研究生课程(论文)考试试卷 课程名称: 学号: 姓名: 所在学院: 任课教师: 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处印制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及检测方法 摘要:自1996年以来,转基因作物的大规模商业化生产为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但是转基因技术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因此加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和检测变的尤为迫切和重要。本文从毒理性和致敏性等方面综述了转基因食品的食用安全性评价,并从重组DNA本身以及其产物等角度探讨了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方法,以期使读者对转基因食品有更加系统、全面的了解。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益处;安全性评价;检测方法 Progress in Safety Assessment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Abstract: Since the large-scale commercialized production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GM) crops started in 1996, it has brought great socioeconomic benefits to human beings. Yet transgenic technology may give rise to certain risks, so it is urgent and important to strengthen the safety assessment and detection of GM foods. In this paper, the safety evaluation contents of GM foods are summarized, including toxicity, allergenicity, etc. and discussed the measuring method of GM foo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combinant DNA and its products. The target of this paper is to enable the readers to have a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food safety of GM foods. Key words: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benefit; safety evaluation; detection methods 前言 转基因作物产业化已成为全球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障。然而,随着转基因作物的研发和产业化规模的不断扩大,由此引起的潜在生物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争论的焦点。这些问题已经成为与政治、宗教等复杂的社会因素以及国际贸易相交织的综合性问题。科学地解决这些问题,将能够保障和促进我国生物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的健康发展,跟上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和主流,在新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提高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安全性,加强转基因生物的安全管理,不仅关系到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环境安全,而且也关系到我国农业生物技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旨在通过综述近几年的科学研究,科学、客观的分析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并且列举出几种检测转基因食品的

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问题及其对策

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随着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进程的加快,转基因安全性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简要介绍了转基因作物安全性问题.同时,还介绍了部分发达国家及我国在转基因生物安全性评价方面的一些相关法律法规.最后,对我国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评价和管理提出了一些初浅的建议. 关键词:转基因;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 环境;预防; Studys on the Problems and Strategies of Biosafety on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Abtract:With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the speeding up of transgenic safety aroused people's extensive concern,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safety problems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Meanwhile, also introduced in China and in some developed countries in transgenic biological safety evaluation aspects of some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our country. Finally, of transgenic plants safety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were also proposed some Suggestions preliminary Keywords: genetically modified;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Safety; Environment; Prevention; 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但是,转基因食品领域的安全性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我国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居世界第4位,排在美国、阿根廷、加拿大之后,虽然我国已制定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农业转基因进口安全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但处于转型

转基因植物的检测与鉴定

收稿日期:2006-09-28转基因植物的检测与鉴定 宫雪超,于丽杰,高金秋 (哈尔滨师范大学环境与生命科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5) 摘要:对植物转基因过程中报告基因的种类和应用范围、转基因植物的检测和鉴定方法、转基因植物检测和鉴定方法的评价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转基因植物;检测;鉴定;评价 [中图分类法]Q9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180(2007)01-0015-03 植物转基因实验因受体系统的限制,外源基因的转化频率较低,为了达到转化目的,必然要获得大量的转化材料,如何在数以千万计的转化植株或细胞中,快速、有效地检测出转基因阳性植株或细胞,外源基因是否整合到植物染色体上,整合的方式如何,整合到染色体上的外源基因是否正确表达等问题,就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根据外源基因表达的不同水平,对外源基因的检测和鉴定可以分为三个水平进行:整合水平、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本文从外源基因表达的不同水平,阐述转基因植物的检测与鉴定. 1外源基因整合水平的鉴定 检测外源基因是否转化成功,首先是对报告基因进行检测,必要时再进行目的基因的检测,检测目的基因需要采用分子杂交方法. 1.1报告基因 报告基因必须具有两大特点:一是表达产物和产物的类似功能在未转化的植物细胞内并不存在;二是便于检测.目前植物基因工程中使用的报告基因一般是编码酶的基因.大致分为两类:抗性基因和编码催化人工底物产生颜色变化的酶基因.现在常用的报告基因主要有:gus基因、cat基因、冠瘿碱合成酶基因、np tò基因、gf p基因、bar 基因[1]、荧光素酶基因、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等.近年来,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作为一种新型的报告基因在植物基因转化及基因表达调控中得到应用,并显示出较其他几个报告基因更大的优越性. gf p基因的检测gf p基因具有以下优点:1适用于各种生物的基因转化;o检测方法简便,无需底物、酶、辅因子等物质,只要有紫外光或蓝光照射,其表达产物就可以发出绿色荧光,这对转化细胞的检测极为有利;?便于活体检测,十分有利于活体内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检测时可获得直观信息,有利于转基因植物安全性问题的研究及防范.若此报告基因通过自然杂交扩散到其他栽培植物或杂草中时,很容易通过光照获得直观信息. gus基因的检测g us基因也是广泛用作转基因植物、细菌和真菌的报告基因,尤其是在研究外源基因瞬时表达的转化试验中,gus基因应用的最多.gus基因3-端与其他结构形成的融合基因能正常表达,所产生的融合蛋白仍具有gus活性,这为研究外源基因表达的具体细胞部位及组织部位提供了条件,这是它的一大优点.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有一些植物在胚胎状态时能产生内源gus活性,Sory u[2]在转基因R0和R1代的子叶、花粉和胚珠中检测到g us活性,随着组织的成熟衰老,g us表达逐渐停止.在实验过程中要设定严格的阴性对照.g us活性的检测方法有很多,包括组织化学法、色谱法、荧光法等,其中植物切片gus 组织化学定位分析是分辨组织中不同细胞个体和不同的细胞类型基因表达差异的一种有效方法. 1.2转基因植株的PCR检测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 merase chain re-actio n)是首选的转基因产品检测方法.PCR技术能够有效地扩增低拷贝的靶片段DNA,可以检测到每克样品含有20pg~10ng的转化基因成分,对转基因产品大分子量DNA检测的灵敏度可以达到样品含量的0.0001%[3].因为PCR的高度特异性及检测所需的模板量仅为10ng以内,所以为外源基因整合的检测提供了便利条件,尤其是在转化材料少又需及早检测的时候.现在已经利用该技术对欧美杨[4]、番茄[5]、辣椒、葡萄、豆瓣菜、小麦[6]等转基因植物进行鉴定,是转基因植物鉴定中最简单、最常用的方法[7].PCR检测具有DNA用量少,操作简单,成本低,耗时少,不需要同位素等优点,但PCR检测也存在缺点,由于PCR扩增十分灵敏,有时会出现假阳性扩增,因此检测只能作为初步结果. 1.3Southern杂交 证明外源基因在植物染色体上整合情况的最可靠方法是DNA So uther n杂交,只有经过分子杂交鉴定为阳性的植株才可以称为转基因植物. # 15 #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分析》阅读附答案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分析》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9分) 转基因食品就是指应用现代份子生物技术,把动植物的基因加以扭转,再制造出具有新特点的食品种类。其优点显著,但转基因食品存在良多不容忽视的存在的或潜伏的危害性。 新基因的转入,打破了原来生物基因的“管理体制”,使一些发生毒素的默然基因开启,发生有毒物资。有资料证实,转基因食品可能致使生物体系统失调、引发癌症并传递给下一代,此进程可能需要30年或更长的时间。人为转入外源基因极有可能使原有的基因发生缺失和错码等突变。美国出产的一种耐除草剂转基因大豆的抗癌成份异黄酮就比一般大豆低12%~14%。 全球约有2%的人群对某些食品发生过敏性反映。1996年美国先锋种子公司将巴西坚果某基因转入大豆中,结果对巴西坚果过敏的人群也对该大豆过敏,该大豆种子终究没有被批准商业化出产。人们在食用了这类改进食品后,食品会在人体内将抗药性基因传给致病细菌,使人体发生抗药性。在英国,做过切除大肠组织手术的志愿者,食用过用转基因大豆做成的汉堡包以后,在其小肠肠道的细菌中检测到了转基因DNA的残留物。而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的严重影响,可能需要经由较长期才能逐步表现和检测出来。 良多转基因生物拥有较强的生存能力或抗逆性,这样的生物一旦进入环境中,将会取代原来的作物,造成物种灭绝,但这类问题可能要经由许多年后才能浮现出来。如一些盐碱、池沼、雨林及有寄生虫的地区,之前本来不适合农业种植,这些地区都被用来种植农作物,

从而使本来糊口在这里的生物的栖息地受到损坏,造成生态系统失衡,终究致使物种退化、减少乃至灭绝。 转基因生物将增强目标害虫的抗性。专家正告,如果这类拥有转基因抗性的害虫变成拥有抵抗性的超级害虫,就需要喷洒更多的农药,而这将会对农田和自然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危害。因为转基因作物特性良好,良多人选择种植转基因作物,使某些作物的多样性大大下降。维持生物多样性是减少生物遭遇疫病侵袭的首要方式。1864年的爱尔兰土豆枯死病,造成100多万人死亡,数百人流离失所,缘由就是当地人只种植两个土豆品种。 转基因作物可能将其抗性基因杂交传递给其野生亲缘种,从而使本是杂草的野生亲缘种变成无敌杂草。基因漂移的进程很难人为节制,其后果也难以预测。在加拿大,被用于实验的油菜,只拥有抗草甘膦、抗草胺膦和抗咪唑啉酮功能中的一种功能,后来发现了同时具有这三种功能的油菜,说明这三种油菜之间发生了杂交,这类油菜对周围植物造成了很大影响。 (选自朱世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分析》,有改动) 9. 以下不能说明“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的危害”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转基因食品可能在30年或更长的时间,引发癌症并传递给下一代。 B.美国出产的一种耐除草剂转基因大豆的抗癌成份异黄酮比一般大豆低12%~14%。 C.拥有较强的生存能力或抗逆性的转基因生物,将致使物种退化,减少乃至灭绝。 D.转基因食品会发生过敏原,而全球约有2%的人群对某些食品发生过敏反映。 10.以下说法相符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转基因产品检测技术和标准物质研制

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 转基因产品检测标准物质研制(2008ZX08012-003) 赴日本交流转基因产品检测标准物质 研制技术考察报告 沈平厉建萌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

赴日本交流转基因产品检测标准物质研制技术 考察报告 2010年11月15日至11月20日,根据转基因产品检测标准物质研制课题预算书的安排,我们赴日本就转基因产品检测标准物质研制、产品成分检测技术、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以及转基因水稻研发等内容进行了考察。通过听取日方专家报告、面对面交流、实地考察实验室和基地等方式,我们对日本转基因产品检测标准物质研制、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等方面有了深刻的认识,我们发现日本转基因生物标准物质研制定位明确,要求异常严格,设施配套齐全;着力加强非法释放转基因产品的转基因检测技术方法研制;在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上采取关口前移,严进宽出的做法,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供我们借鉴。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考察目的 为推进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转基因产品检测标准物质研制》课题的研究进程,解决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根据课题预算书的要求,特组织课题核心技术研究人员赴日进行转基因标准物质研制交流,旨在了解日本转基因产品检测标准物质的研究进展、设备条件和质量控制体系,以及转基因水稻实验室监管体系,探讨转基因生物标准物质研制和应用中的关键技术难点,如标准物质的量值确定、可替代性验证、不确定度分析、配套标准物质应用的转基因产品检测新技术方法等。

二、考察内容 (一)转基因产品检测标准物质研制 11月19日下午,听取了日本农林水产省食品综合研究所Kazumi kitta博士关于标准物质研制、检测方法研制和评价的专题报告,就拷贝数与重量比的换算、原材料的提供等内容进行了交流,实地考察了转基因检测标准物质研制实验室的结构布局。 日本农林水产省下属的食品综合研究所是日本唯一开展转基因植物标准内物质研制的单位。该所配备了一流的专业设备和标准物质研制实施环境,建有专业的转基因标准物质制备实验室。仅仅标准物质的制备实验室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阴性样品粉碎室、阳性样品粉碎室、标准物质混合式、储存室、称量分装室。每个功能实验室都有严格的环境质量控制措施,例如仪器专用、实验试剂专用、实验服专用、实验人员权限设置等,从而确保标准物质的制备质量。在原材料方面,该所研制标准物质的所需的转基因原材料,均由研发者提供给日本政府,再转给检测机构。 食品综合研究所主要开展基体和质粒标准物质研制工作,基体标准物质一共3种,分别是转基因大豆GTS40-3-2,转基因玉米MON810和GA21;质粒标准物质主要分为2类,分别是转基因大豆和转基因玉米质粒标准物质。在日本,转基因生物标准物质的管理评价体系和我国完全不一样,其研制的标准物质不需要通过专门的管理机构进行评定和审批,但是研制标准物质机构必须具备标准物质制

转基因食品快速检测试纸的检测原理

转基因食品快速检测试纸的检测原理 一、转基因食品快速检测试纸简介概述: 托普云农转基因食品快速检测试纸用于快速检测种子或植物叶片等样品中的转基BtCry1Ab/1Ac,灵敏度为1%,整个检测过程只需要10-15分钟,适用于各类企业及检测机构。 大多数转基因植物有可能在耕种、收割、运输、储存与加工过程同时混入食品,不管是要对转基因食品贴示标签,亦或是对转基因与非转基因原料分别进行输送,转基因食品的原料和食品检测都是必不可少的;还有,要区别开来转基因和非转基因食品,对转基因食品进行进行标识,而食品中转基因含量的多少加以限制,更加需要有效准确的基因检测设备与良好的检测技术。 跟随着每个国家转基因标识制度纷纷相继建立和老百姓对转基因产品高度关注度的提高,老百姓对转基因技术的认知度与准确性相继提出了更加严格性的要求,而因此各个转基因检测技术与转基因检测设备更成为了大家研究的热点和探讨的话题,最近十几年来国外的科学研究一直处于前沿,为了促进我国转基因作物相关科技技术研发、推广发展,托普云农也致力于让老百姓对转基因检测技术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有较为清晰和全面的认知了解! 托普云农专业检测团队采用PCR技术,从分子水平检测农产品、加工原料、成品中的转基因成分,为食品生产加工和流通企业、检测机构、研究院所提供全面快速、简便经济的专业基因检测服务。为您食品的安全保驾护航! 二、转基因食品快速检测试纸仅需30秒转基因现真身 在实验室里,托普云农工作人员演示转基因快速检测的过程。桌上的两个纸袋中,分别装有转基因和非转基因稻谷。工作人员各取数粒研磨成粉,分别装入两只试管,滴入缓冲液静置,待固体物质沉底后,取出2张转基因检测试纸分别蘸取上面的清液。30秒后,试纸呈现出不同的标记。 其中1张上、下两条检测线均呈现紫红色,为转基因样本,另外一张仅下检测线呈现紫红色,为非转基因。“试纸样式、检测原理、使用方法与早孕试纸类似。”试纸应用双抗体夹心免疫层析原理,如果样本中存在转基因抗原,与试纸上的转基因抗体结合就会使上、下检测线同时显色。 三、转基因食品快速检测试纸快速检测意义不凡 农业部印发《2015年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工作方案》,其中提到对水稻、玉米等进行重点监管,建议利用试纸条等快速检测方法,降低成本,扩大监测范

转基因食品及其安全性(论文啊)

转基因食品及其安全 摘要:转基因食品自从出现以来就一直备受争议,近日转基因水稻、玉米等作物获得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颁发的安全证书,这一事件更是加剧了群众对于转基因食品的质疑,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的疑问又被重新摆上台面。本文对转基因食品的来源、分类以及其安全性做了初步探讨,对于帮助了解转基因食品及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都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安全性 一、转基因食品的定义 所谓转基因食品,就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一种或几种外源性基因转移到某种特定的生物体中,并使其有效地表达出相应的产物(多肽或蛋白质),此过程叫转基因。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根据转基因食品来源的不同可分为植物性转基因食品,动物性转基因食品和微生物性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是具有一定的优点的,例如转基因食品可增加作物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可增强作物抗虫害、抗病毒等的能力;提高农产品耐贮性;缩短作物开发的时间、摆脱四季供应、打破物种界限,不断培植新物种,生产出有利于人类健康的食品。 但是,即便转基因食品的优点非常多,其具有的一些缺点也是不容忽视的:所谓的增产是不受环境影响的情况下得出的,如果遇到雨雪的自然灾害,也有可能减产更厉害。许多转基因食品本身就能产生一定量的有毒物质和某些营养因子以抵抗细菌和害虫的入侵。现有转基因食品中的毒素含量并不一定会引起毒反应,当然如若处理不当,某些食品(如木薯)能引起严重的问题甚至可能引发死亡。 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规定,我国目前已有5类17种在售转基因生物被列入转基因标识目录并在市场上销售,这17类转基因生物包括:大豆种子、大豆、大豆粉、大豆油、豆粕、玉米种子、玉米、玉米油、玉米粉、油菜种子、油菜籽、油菜籽油、油菜籽粕、棉花种子、番茄种子、鲜番茄、番茄酱。卫生部的《转

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方法材料

生命科学前沿讲座论文 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方法 姓名:陈继款 系别: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生物信息学 年级:2008级 学号:080567011 指导老师:薛李春 总成绩: 2010年07月02日

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方法 自1983年世界第一例转基因作物问世以来,目前全球转基因农作物种植面积已达到5 000万hm2以上,大量的转基因农产品被直接或间接的制成人类的食品,呈迅猛发展的趋势。但是转基因作物作为一种新物种,其对人体健康、生态平衡是否具有危害还未确定。许多国家以立法或其他形式要求对转基因产品进行标记。我国于2001年5月23日颁布《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3月20日开始实行的《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规定,国家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实行检验检疫和标识制度。世界各国均对转基因食品及其加工产品出具是否为转基因产品的认定报告。因此转基因产品的检测就显得尤为重要。转基因食品的检测主要从两个方面人手,一是核酸水平,即检测遗传物质中是否含有插入的外源基因;二是蛋白质水平,即通过插入外源基因表达的蛋白质产物或其功能进行检测,或者是检测插入外源基因对载体基因表达的影响,主要检测外源基因对插入位点附近基因影响及对其代谢产物的影响,由于该类型检测成本高,所需时间长,且被认为重要性较低,目前该类检测实际工作中较少涉及。本文分别对核酸和蛋白质两种水平上的检测方法进行综述。 1核酸水平 主要检测报告基因、启动子和终止子,是当前转基因产品检测的重要手段。椰菜花叶病毒(CaMV)35s启动子、胭脂碱合酶NOS终止子等10多种基因和基因片段广泛存在于转基因植物中,这就为检测转基因食品提供了便利。核酸水平的检测可以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种。 1.1定性检测 1.1.1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1996年德国伯恩斯坦大学的Meyer Rolf等论证了PCR检测转基因食品的可能性。利用该方法在鉴定转基因抗除草剂大豆RoundUp ReadyTM Soybean(RRS)和转基因抗虫玉米系列标准品Btl76 Maxi maizer的实验中,可以检测到仅为0.5%转基因成分。Matsuoka等通过对7种转基因玉米转入的外源基因的序列分析,设计了14对检测该7种转基因玉米启动子、终止子和结构基因的引物,分别对转基因玉米、非转基因玉米、转基因大豆、非转基因大豆进行了PCR扩增检测,同时为检测所设计引物的特异性,还对其他作物如水稻、大麦、小麦等进行了PCR扩增,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快速有效地检测转基因玉米品种。每一次实验均需要设有阴性及阳性对照以确保实验结果可靠性。在样品采集及处理过程中也需要注意防止污染。 1.1.2多重PCR 多重PCR是常规PCR方法的改进,它是在同一个反应中同时扩增两个或多个目标基因序列。这种方法具有更大的可靠性和适应性,并且能降低检测成本。多重PCR可以同时针对几个靶位点进行PCR技术检测。V.T.Forte等利用其设计的多重PCR方法对转基因大豆和Bt玉米样品进行实际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的检测食品中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其检测结果可以精确到2%~0.1%的范围。Permingeat等仅用两

食品中转基因成分检测

食品中转基因成分检测 第4章 DNA提取和纯化 M.Somma

目录 第4章 DNA提取和纯化 引言 3 提取方法 4 纯化方法 4 CTAB提取和纯化方法 6 分光光度计测定DNA含量9 分光光度计测定DNA的原理9 核酸浓度测定10 实验12 参考文献16

引言 在所有重组DNA技术和大多数分子生物学研究中,核酸的提取和纯化是实验的第一步。核酸提取方法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从不同来源的材料中获得高纯度的核酸,以便于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olymerase Chian Reaction, PCR) 进行转基因品系的特异性分析。核酸的质量和纯度是PCR分析的关键因素之一。获取高纯度的核酸,避免抑制污染物,需要选择合适的DNA提取方法。表1列出了在PCR检测中可能抑制反应效率的污染物。为了防止由于样品中PCR抑制物的存在导致出现假阴性结果,强烈推荐设置一个对照实验以测试PCR抑制作用。基于此目的,一般采用植物特异性(真核或叶绿体) 或种属特异性的PCR检测。 表1. PCR反应过程中的一些抑制物 抑制物抑制浓度 SDS > 0.005% 苯酚> 0.2% 乙醇> 1% 异丙醇> 1% 乙酸钠> 5 mM 氯化钠> 25 mM EDTA > 0.5 mM 血色素> 1 mg/ml 肝磷脂> 0.15 i.m/ml 尿素> 20 mM 反应混合物> 15% 目前有许多种核酸提取和纯化技术,一般基于以下准则来选择最适宜的提取纯化技术:z目标核酸 z来源生物 z起始材料(组织、叶片、种子、加工过的材料等) z对结果的要求(产量、纯度、纯化所需时间等等) z下游应用 (PCR、克隆、标记、印迹、RT-PCR、cDNA合成等等)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食品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健康基础,关系到国计民生,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从20 世纪70年代开始,以转基因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发展很快,随着生物技术在农产品上的广泛应用,我国转基因食品的开发和国外转基因食品的进入,转基因食品已经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近几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考虑,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在世界范围内仍存在争议,而科学界对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也没有达成共识。 自然界每种生物都有不同的生命特征,基因(DNA)就是保持这些生命特征的物质。转基因食品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人为地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通过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改变其生物性状, 从而使形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更好地满足人类需要。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称之为转基因食品。20 世纪50 年代后,随着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研究证实了DNA 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可以通过DNA 的复制、转录及翻译进行传递和表达,这些发现为转基因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础。特别是DNA 限制性内切酶及基因克隆技术的出现为转基因食品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技术基础,从而使转基因技术从理论走向实践。第一代转基因食品是以增加农作物抗性和耐贮藏性的转基因植物源食品,其主要特征是转入抗除草剂基因、抗虫基因、延迟成熟基因等,以增加农作物的抗逆性和耐贮藏性。第二代转基因食品是以改善食品品质和增加食品营养为特征。第三代转基因食品是以增加食品中的功能因子和免疫功能为主要特征。 食品安全是指食品本身对消费者的安全性,即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 在加强国家级食品安全计划指南中指出食品安全的定义为: 对食品按其原定进行制,并且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受害的一种担保。转基因食品虽然已普遍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其安全性问题指转基因食品对人和环境有无危害的问题。但是由于转基因技术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等的不确定影响,因而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存在不同观点。 转基因食品的支持者主要是看到了其有利的方面,可提高原料产量、改善食品营养及保健作用、提高食品抗病虫害的能力等,转基因食品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解决人类的“吃饭”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缩短植物育种的年限,实现不同物种间的杂交。通过育种可以改变植物的品种,传统的育种方式周期时间长,杂交出的品种不易控制,目的性差。而转基因技术就不同了,可以选择相应目的基因,就可得到相应的新品种,减少了筛选时间。传统的育种只能是水稻对水稻,玉米对玉米,进行杂交,不能水稻对玉米,水稻更不能和细菌进行杂交。而转基因技术不但可以把不同植物的基因进行组合,而且还可以把动物的基因,甚至人的基因组合到植物里去。 ②改良农作物性状,提高抗性。通过转基因技术可培育高产、优质、抗病毒、抗虫、抗寒、抗旱、抗涝、抗盐碱、抗除草剂等特性的作物新品种,以减少对农药化肥和水的依赖,降低农业成本,大幅度地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改善食品的质量,缓解世界粮食短缺的矛盾。 ③利用转基因技术生产有利于健康和抗疾病的食品。例如生产榨取有益心脏的食用油的大豆、可用于生产血红蛋白的玉米和大豆以及含疫苗的香蕉和马铃薯等,以此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④转基因食品可以摆脱季节、气候的影响,让人们一年四季都可吃到新鲜的瓜菜。同时,人们还发现转基因作物结出的果实,无论外形还是味道都别具风味。英国的科学家将一种可以破坏叶绿素变异的基因移植到草中,可以使之四季常青,除了具有绿化功能之外,还使畜牧业受益,因青草的营养比干草高,而使肉的质量提高。 ⑤利用转基因技术,把生长素基因、多产基因、促卵素基因、高泌乳量基因、瘦肉型基因、角蛋白基因、抗寄生虫基因、抗病毒基因等外源基因导入动物的精子、卵细胞或受精卵,可培育出生长周期短、产仔多、生蛋多、泌乳量高,生产的肉类、皮毛品质与加工性能好,并具有抗病性的动物,目前已在牛、羊、猪、鸡、鱼等家养动物中取得一定成果。 任何一项新的科学技术的应用都有它的两面性转基因食品也同样具有两面性。反对者认为转基

转基因食品法律法规教学文案

转基因食品法律法规

国务院颁布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其三个配套的管理办法,即《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和《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这些法规已明确规定,发放安全证书需要进行环境安全与食用安全检测,并对含有转基因成分的产品进行强制性标识。《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规定:列入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目录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必须进行标识。该办法第六条规定了标识的标注方法:转基因动植物(含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和微生物,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产品,含有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或者其产品成份的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农药、兽药、肥料和添加剂等产品,直接标注转基因某某0;转基因农产品的直接加工品,标注为转基因某某,加工品(制成品)或者加工原料为转基因某某0;用农业转基因生物或用含有农业转基因生物成份的产品加工制成的产品,但最终销售产品中已不再含有或检测不出转基因成份的产品,标注为本产品为转基因某某加工制成,但本产品中已不再含有转基因成份或者标注本产品加工原料中有转基因某某,但本产品中已不再含有转基因成份。 (二)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的缺陷

纵观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从2008年的“毒奶粉”事件,到今年的“地沟油”事件和“龙虾门”事件,食品安全问题始终十分突出。下面对我国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的缺陷进行分析: 1、现有立法层次不高。国际上以美国、日本等为代表的很多国家都是针对转基因食品安全进行专门立法,而我国对于转基因生物技术颁布的多是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这些法规大多从本部门的职责角度出发,对转基因技术及其产品进行管理,具有临时性和应急性,难以从整个生物安全角度出发,对转基因生物技术及其产品安全的监督管理作出全面系统规定。 制定专门的转基因食品安全法 我国的转基因食品安全立法与国外(如美国、欧盟、日本)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我国缺乏转基因食品安全的专门立法。虽然有关转基因食品安全的有关规定可散见于《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但适用于转基因食品安全的一些特殊规定,如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标准,就与转基因生物安全有所不同。而且这种分散的部门法规在执行中也存在很大的阻力。笔者建议由我国立法机关制定专门的转基因食品安全法,将现行的《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从转基因食品安全角度进行修改和完善,成为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的有关问题,作出专门规定的转基因食品安全法。在制定专门的转基因食品安全法时要注意借鉴国外的立法模式,建立完善的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监控及标识制度,以有效保证转基因食品的安全。

转基因材料的检测

转基因材料的检测 —转病毒复制酶基因“华农1号”番木瓜的PCR检测 摘要:本实验采用定性的一次PCR反应分析方法,根据提供的转基因植物材料中转入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基因本身的DNA序列,设计出四对特异的PCR扩增引物35S-F与35S-R、NPT1-F与NPT1-R、HN1F与HN1R、HN2F与HN2R,两对非特异性的PCR扩增引物Nos2-F与Nos2-R 、HN3F与HN3R,然后以华农1号转基因木瓜、野生型木瓜、待测样品的DNA为模板,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电泳结果显示野生型木瓜都没有扩增出条带,转基因木瓜都扩增出条带,待测样品除了NPT1-F与NPT1-R没有扩增出条带,其他都有,可以确定待测样品为转基因产品。关键词:转基因;PCR定性检测;转病毒复制酶基因;华农1号 转基因作物从1996年在全球开始进入商品化生产,经过12年的发展,其种植的面积从当年的170万hm2扩大到2007年的1.14亿hm2 [1],为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多个国家和地区强制要求对含有一定阈值以上转基因成分的产品进行标识,如欧盟规定转基因成分含量标识的阈值是0.9%[2],韩国为3.0%[3], 日本是5%[4]等,而美国和加拿大则采用了推荐而非强制的标识制度。我国也从2002年3月开始,要求对大豆、玉米、棉花、番茄、油菜等5种作物的17种产品进行标识[5],为了适应对转基因产品的标识要求,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的检测方法,

以基于其中外源DNA检测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应用最广泛[6]。 转基因材料的检测主要是针对选择性标记和报告基因、转入基因、启动子和终止子等方面的检测,是当前转基因产品检测的重要手段。如椰菜花叶病毒(CaMV)35s启动子、胭脂碱合酶NOS终止子等10多种基因和基因片段广泛存在于转基因植物中,这就为检测转基因材料/食品提供了便利。核酸水平的检测可以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种。 早在20世纪初科学家就发现了病毒具有交互保护作用,近年来,科研工作者也利用这一原理开展了大量的转病毒部分基因组的转基因工作,使得植物病毒病的防治有了新的发展。抗病毒基因多数来自于病毒本身的基因,病毒的外壳蛋白基因、复制酶基因、运动蛋白基因等,并已经在番木瓜上获得成功转化[7]。 本实验根据提供的转基因植物材料中转入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基因本身的DNA序列,设计出几个适用于检测转基因材料的引物对,然后以野生型番木瓜和转基因番木瓜“华农1号”以及待测样品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鉴别待测样品是否为转基因材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华农1号 野生型木瓜 待检测样品 1.2 方法 1.2.1 DNA提取 1.2.1.1 称取0.5 g的植物叶片,搁置于研钵中,加入液氮,捣碎叶片。

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

“没有可靠证据表明转基因作物与环境问题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报告称,“使用抗虫或抗除草剂的作物并没有减少农场中植物和昆虫整体多样性,抗虫作物的大田甚至还会有更多的昆虫多样性。” 没有证据表明大斑蝶种群数量的减少与转基因作物的种植相关。 尽管基因漂移(基因从转基因作物到野生近缘物种)已经产生,但没有实例证实这种转移对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 转基因作物的增产潜力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影响更大。一些新的作物改良技术可能会增加产量的增长率 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工程院和国家医学院(the National Academies of Sciences, Engineering, and Medicine)是一家美国科学家组成的荣誉性自治、非营利组织,由美国国家科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美国国家工程院(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和美国国家医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medicine)组成。它们分别于1863年、1964年以及1970年成立。该组织在科学、技术与医学领域为美国政府提供政策建议。这份报告受美国农业部等机构的基金支持。资助者不包括从事转基因育种的孟山都、杜邦等农业生物技术公司。 朱作言是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成员,也是2016年最新一届委员会的成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朱作言就转基因问题,接受专访时表示,准确地说,人们常说的转基因,是一种分子杂交,或分子杂交育种。 他进一步解释说,传统的杂交育种是两个物种、品种进行杂交,引入成千上万个基因。而转基因,或叫分子杂交育种技术,唯一的不同是用一个基因去和另一物种或品种杂交,引入的是唯一一条基因,更精准高效。 2016年7月初,全球100多位诺贝奖获得者联合发表公开信,支持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农作物,重申其安全可靠。中国科学院发布过关于支持转基因的声明,专门发布过,院士们发表的 我们在媒体上也能看到一些专家学者说转基因是安全的,但是老百姓好像不买账。 朱作言:专家越说,他越不买账。我看过相关的研究文章,一种社会人的心理,对主流的声音听不进去,越是非主流的声音,越是听得进去。 朱作言:我个人的观点是,不管政府态度怎么样,反转的态度怎么样,我们不看现在,过20年后,回过头来看,这是一场笑话。

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二生物专题4《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学案含答案

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转基因产品取得的重要成果。2.说出转基因产品安全性问题的不同观点及论据,形成对待转基因产品安全性问题的理性、求实的态度。 [核心素养] 1.科学思维:在互联网上查阅和收集转基因产品安全性的相关信息,能够对不同的观点运用生物学知识加以理解和辨析。2.社会责任:关注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问题,认同对生物技术安全性问题讨论的必要性。 一、转基因成果 1.微生物方面 (1)优点:对微生物的基因改造是基因工程中研究最早、最广泛和取得实际应用成果最多的领域;这是因为微生物具有生理结构和遗传物质简单、生长繁殖快、对环境因素敏感和容易进行遗传物质操作等优点。 (2)成果 ①转基因技术已被用来减少啤酒酵母双乙酰的生成,缩短啤酒的发酵周期。 ②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高产、优质的基因工程菌来生产氨基酸。 ③用基因工程菌来生产药物。 2.转基因动物方面 (1)培育生长迅速、营养品质优良的转基因家禽、家畜。 (2)培育抵抗相应病毒的动物新品种。 (3)建立了某些人类疾病的转基因动物模型。 3.转基因植物方面 (1)培育具有抗虫、抗病、抗除草剂和耐储藏等新性状的作物。 (2)种植最多的转基因作物有大豆和玉米,转基因棉花和油菜次之。

归纳总结 抗逆转基因作物的社会效益 (1)解决饥饿和贫困问题。 (2)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农作物摆脱土壤和气候的限制,提高产量。 (3)减少农药的使用,减轻环境污染。 1.2018年3月,我国科学家宣布首次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精准地将人亨廷顿舞蹈症基因插入猪成纤维细胞中,成功培育出亨廷顿舞蹈症的模型猪,为治疗人类神经细胞功能退行性疾病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外源基因插入猪成纤维细胞中,其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变异 B.以猪成纤维细胞作为受体细胞的主要原因是它具有全能性 C.模型猪的培育涉及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等技术 D.模型猪为老年痴呆等疾病的病理研究、药物研发提供试验材料 答案 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