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逻辑学 形式逻辑题目1

逻辑学 形式逻辑题目1

逻辑学 形式逻辑题目1
逻辑学 形式逻辑题目1

广东警官学院公安、法律专业

《形式逻辑》模拟试卷(B)

一、判断题(指出下列论断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写“对”,不正确的写“错”。每题1分,共10分)

1、“教师在人民群众中享受着崇高的威信,我要做一个合格的教师。” 这段议论中的两个“教师”都是集合概念。()

2、“干部”和“农民”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矛盾关系()

3、概念的概括是通过减少概念的内涵来实现的。()

4、“所有的同学都不是不认真学习的”这个判断的主谓项都是周延。()

5、如果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所有的选言支是真的,那么这个不相容选言判断就是假的。()

6、“SIP”换位简单换位,其换位后的判断是“PIS”。()

7、定义就是揭示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8、演绎推理是以一般原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

9、根据矛盾律,两个互相反对的判断必然有一个是真的。

() 10、证明就是说明事物客观性的判断。( F )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的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中。每小题1分,共10分)

1、思维的结构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

A、思维的内容

B、逻辑常项

C 、变项 D、语言表达形式

2、“人民警察”这个概念可以概括为()。

A、人民卫士

B、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C、公务员 D 、职员

3、“没有一个犯罪分子不是危害社会的”这个判断的逻辑形式是()。

A、特称判断

B、全称肯定判断

C、单称判断

D、全称否定判断

4、“北京在武汉的北面”和“北京和武汉都是大城市。”这两个判断()。

A 、都是关系判断 B、都是联言判断

C、前者是关系判断,后者是联言判断

D、前者是联言判断,后者是关系判断

5、已知“SEP”为假,可必然推出()。

A、SAP真

B、SAP 假

C、SIP 真

D、SOP真

6、对于A.B两个概念,如果所有A都是B,并且有些B是A,那么A、B两个概念具有()。

A、全同关系

B、真包含于关系

C、交叉关系

D、全异关系

7、“在铁铁欣赏弹弹”这个关系判断中,“欣赏”这一关系是()。

A、对称关系

B、非对称关系

C、反对关系

D、全异关系

8、“小王是转业军人”与“小王不是转业军人”,这两个性质判断()。

A、不能同真,可以同假

B、不能同假,可以同真

C、既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

D、可以同真,也可以同假

9、“大学生必须遵守法律”为真,可必然推出()。

A、“大学生必须不遵守法律”为真

B、“大学生可以遵守法律”为假

C、“大学生可以遵守法律”为真

D、“大学生可以不遵守法律”为真

10、以“大学毕业生都是高素质的人才”这个判断为真进行推理,可必然推出( )

A、“大学毕业生都不是高素质的人才”为真

B、“有些大学毕业生是高素质的人才”为假

C、“有些大学毕业生不是高素质的人才”为真

D、“有些大学生不是高素质的人才”为假

三、多项选择(在每题的五个备选的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每题2分,共10分)

1、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有()。

A、定义

B、划分

C、分解 D 、限制 E概括

2、直言判断的直接推理有()。

A、判断对当关系推理

B、类比推理

C、间接推理

D、直言判断变形推理

E、假言推理

3、下列具有不相同的逻辑常项的判断形式组是()。

A、SAP与SIP

B、SIP 与 PIS

C、P←Т与F←Y

D、SEP与SOP

E、P←R与Y~U

4、从“公民必须遵守纪律”,可必然推出()。

A、并非“公民必须不遵守纪律”

B、并非允许“公民遵守纪律”

C、允许“公民遵守纪律”

D、允许“公民不遵守纪律”

E、并非允许“公民不遵守纪律”

5、“在性质判断中,主项和谓项都周延的判断有

()。

A、全称肯定判断

B、全称否定判断

C、特称肯定判断

D、特称否定判断

E、单称否定判断

四、简述题(指出下列推理是何种推理,并说明是否有效,写出其推理形式。(每题6分,共10题,60分)

1、犯罪分子的行为既是违法的,又是缺德的。所以犯罪分子的行为都是违法的。

2、所有的犯罪行为都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所以,所有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都是犯罪行为。

3、公民都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所以不允许公民不遵守国家法律。

4、刘一农揭发了王大山的犯罪事实,所以,王大山揭发了刘一农的犯罪事实。

5、并非所有违法者都是犯罪分子,并非有的犯罪分子不是危害社会的,所以,有的危害社会的不是违法者。

6、所有的大学生都是知识分子,王萧萧是知识分子,所以,王萧萧是大学生。

7、不讲道德不可能不损害他人利益,所以,不讲道德必然损害他人利益,,

8、此盗窃案要么是内盗,要么是外盗;根据调查此盗窃案不是外盗,所以,此盗窃案是内盗。

9、只有有伤害他人的故意,才会犯故意伤害罪;李某没有伤害他人的故意,所以,李某没有犯故意伤害罪。

10、如果大满的行为构成抢劫罪,那么他使用了暴力或暴力威胁夺走了他人财物。根据调查,大满没有使用暴力或暴力威胁夺走

他人财物。由此可见,成大的行为不构成抢劫罪。

五、分析题(10分)

朝星贸易公司的保险柜被盗窃,经过公安局侦查人员的侦查,查明作案者是凛凛、统统、安安、絮絮中的一个人。于是这四个人作为犯罪嫌疑人接受讯问。在讯问中这四个人的口供如下:

凛凛:我没有作案时间,我不可能作案。

统统:絮絮是罪犯。

安安:是统统盗窃了公司的钱财。

絮絮:统统与我有仇,他在陷害我。

假定这四个人中只有一个说假话,请问罪犯是谁?并请写出分析证明的过程。

一、判断题(指出下列论断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写“对”,不正确的写“错”。每题1分,共10分)

1、错

2、错

3、对

4、

对 5、对

6、对

7、错

8、错

9、

错 10、错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的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中。每小题2分,共10分)

1、C

2、C

3、B

4、C

5、C

6、B

7、B

8、C

9、C 10、D

三、多项选择(在每题的五个备选的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每题2分,共10分)

1、ABDE

2、AD

3、ADE

4、CE

5、BE

四、简述题(指出下列推理是何种推理,并说明是否有效,写出其推理形式。(每题6分,共10题,60分)

(评分标准:指出推理形式1分,是否有效1分,写出推理形式1分,说明是否有效的理由3分)

1、联言推理。有效,因为联言推理的前提联言判断真,推出的结论必真。其推理形式是 P∧q→q

2、换位法推理。无效,因为违反了换位法推理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到结论中不得周延”的规则。其推理形式是:SAP→PAS。

3、规范判断对当关系推理。有效,因为规范判断对当关系推理矛盾关系可以由真推假。其推理形式是:必须P→不允许不P。

4、关系推理。无效,因为“揭发”是非对称关系,推不出必然结论。其形式是:aRb→bRa。

5、三段论推理。无效,因为违反了三段论推理“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到结论中不得周延”的规则,犯了大项扩大周延的逻辑错误。其形式是:POM,MAS→SO P。

6、三段论推理。无效,违反了三段论推理“中项必须周延一次”的规则,犯了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其形式是:PAM,SAM→SAP。

7、模态对当关系推理。有效,因为模态对当关系推理矛盾关系可以由假推真,即知道一个判断假就可必然推出另一个判断真。其推理形式是:必然不P→不可能P

8、不相容选言推理。有效,因为符合不相容选言推理“肯定一个选言支,就要否定剩下的选言支”的规则。其推理形式是:

要么P,要么q;

非q;

———————

所以P;

9、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有效,符合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前件,就可否定后件“的规则。其推理形式是:(P←q)∧P__→q__。

10、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有效,因为符合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的规则。其推理形式是:

(P→q)∧q__→P__。

五、分析题(10分。评分标准:指出罪犯是统统,4分;分析论证全面准确6分;比较准确4—5分,不够准确1—3分)罪犯是统统。分析论证如下:

根据矛盾律,可确定说假话人在统统和絮絮中。由于确定说假话的人在统统和絮絮中,可推知凛凛和安安说的是真话,由此又可推知,凛凛不是作案者,统统是作案者,因为安安说的是真话,从他的话中也推知统统是作案者。

(笔试)00024普通逻辑自学考试大纲要点说明

00024普通逻辑自学考试大纲 《普通逻辑》自学考试大纲 第一章引论 一、课程容 (一)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二)学习逻辑的意义 1.为人们获得新知识建立合理、坚实的基础平台; 2.帮助人们提高推理能力; 3.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创新能力; 4.有利于进行合乎理性的人际交流。 二、自学要求 1.重点掌握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2.领会学习逻辑学的意义,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三、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一)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1.逻辑学主要研究推理的有效性问题。(选择题)所谓推理的有效性,指的是推理的形式有效性。 2.一个推理是形式有效的,指的是对于一个推理形式假设其前提是真的,则其结论一定是真的。(选择题) 3.简单应用:应用实例证明一个推理形式的无效性.例:如果8大于5,那么8大于4。所以,如果8大于4,那么8大于5。 (二)学习逻辑的意义(简答题) 1.为人们获得新知识建立合理、坚实的基础平台。 2.帮助人们提高推理能力。 3.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创新能力。 4.有利于合乎理性的人际交流。 第二章概念 一、课程容

(一)概念概述 1.什么是概念 2.概念的涵与外延 (二)概念的种类 1.空概念、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2.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3.个体概念、性质概念和关系概念 4.正概念和负概念 (三)概念间的关系 1.同一关系 2.真包含关系 3.真包含于关系 4.交叉关系 5.全异关系 (四)概念的概括与限制 1.属种关系的两个概念涵与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2.概念的概括 3.概念的限制 (五)概念的定义 1.什么是定义 2.定义的方法 3.定义的种类 4.定义的规则 5.定义的作用 (六)概念的划分 1.什么是划分 2.划分的种类 3.划分的规则 4.划分的作用

逻辑学试题库及答案 辛苦整理 最全版本

1、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的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2、概念的内涵越多,则外延越小;内涵越少,则外延越大;这种关系叫反变关系。 3、概念的矛盾关系是指a、b两概念的外延没有任何部分重合,其外延之和等于其属概念的外延。如金属和非金属。 4、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划分是揭示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5、当O判断为真时,同素材的判断A 假;E真假不定;I 真假不定。 6、当O判断为假时,同素材的判断A真;E 假;I 真。 7、当A判断为真时,同素材的判断E 假;O为假;I 真。 8、当A判断为假时,同素材的判断E 真假不定;O为假;I 真假不定。 9、关系判断由关系者项、关系项和量项三部分组成。 10、在模态判断中,必然p和可能p之间是差等关系;必然非p与可能p之间是矛盾关系。 11、在“有S不是P”中,逻辑变项是S,P;逻辑常项是有……不是。 12、一个判断的主项周延,则这个判断是全称判断;一个判断的谓项周延,则这个判断是否定判断。 13、若p∨q为真,p为真,则q取值为真假不定;若q为真,则p的取值为真。 14、若一有效三段论的结论为全称肯定判断,则其大前提应为全称肯定判断,小前提应为全称肯定判断。 25、矛盾律的要求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具有上反对和矛盾关系的判断,不应该承认它们都是真的。 26、排中律的要求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具有下反对和矛盾关系的判断,不应该承认它们都是假的。 27、若一有效三段论,其小前提为特称否定判断,则其大前提应为全称肯定判断,结论应为特称否定判断。 28、若一有效三段论,其大前提为MIP,则其小前提应为MAS,结论应为SIP。 28、思维的逻辑规律包括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 29若p→q为真,则当p为真时,q的取值为真;当p为假时,q的取值为可真可假。 30、三段论第一格的特殊规则是:(1)小前提必须是肯定判断、大前提必须是全称判断。 31、复合判断包括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和负判断等形式。 32、“只有请外国人当教练,中国足球才能走向世界。”这一判断的负判断的等值判断为就算沒有请外国人当教练,中国足球也能走向世界。用符号表示为p∧ q。 33、“我班同学都是南方来的。因此,南方来的都是我班同学。”上述推理违背了换位法推理中前提中不周延的项,结论里也不得周延的规则。正确的推理应为我班同学都是南方来的。因此,有些南方来的是我班同学。 34、在充分条件的假言判断中,前件真则后件真,前件假则后件假。 35、“只有多喝水,才能减肥”。上述假言判断的负判断是并非只有多喝水,才能减肥,用符号表示为 p←q 。 36、根据概念外延之间重合情况,可以将概念间的关系分为全同关系、真包含关系、真包含于关系、交叉关系和全异关系。 37、“苹果就是长在树上的水果”,这一定义犯了定义过宽的规则,“文学可分为戏剧、散文和诗歌”,这一划分违反了划分不全的规则。 38、从关系判断的性质来看,“父母关心子女”属于非对称关系;“李白和杜甫是同时代人”属于对称关系。 三、图表题: 1、用欧拉图表示下列概念间的关系: A学生、B党员、C浙江籍学生、D大学生、E女学生、F三好学生。

普通逻辑自学考试复习资料

普通逻辑复习资料 第一章:引论 1、逻辑包括两大类:形式逻辑和辨证逻辑,普通逻辑即传统的形式逻辑。 2、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和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3、思维分为三大类:抽象(逻辑)思维,形象(直感)思维,灵感(顿悟)思维,一般思维指抽象思维。 4、感觉是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在人脑中产生的关于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5、知觉是事物在人脑中的整体性的直接反映。 6、表象是在感觉和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一定概括性的感性形象。 7、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思维机构的基本组成要素。 8、判断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它是由概念组成的,同时,它又为推理提供了前提和结论。 9、思维有两个基本特征:概括性和间接性。 10、思维的逻辑形式指思维内容各部分的联系方式或形式结构,也叫思维形式的结构。 11、普通逻辑的研究推理,正是要研究从不同的推理内容中抽取出来的各种共同的逻辑形式。 12、思维的基本规律有四条: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13、同一律要求:一个思想是什么,它就是什么,不能把不同的思想混为一谈。 14、矛盾律要求:在互相否定的两个思想中,必须承认至少一个是假的,而不能承认它们都是真的。 15、排中律要求:在互相矛盾的两个思想中,必须承认至少一个是真的,即二者必居其一,排除第三种可 能性。 16、充足理由律要求:断定任何一个思想为真,都必须拿出充分的理由。 17、普通逻辑是撇开思维的具体内容来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的。 18、普通逻辑的工具性表现在:它本身不能给人们直接提供各种具体的科学知识,但是它能够为人们进行 正确思维,获取新知识,表述论证思想,提供必要的逻辑手段和方法。

《普通逻辑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普通逻辑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一个性质判断的谓项不周延,则这个判断的质是;一个性质判断的主项周延,则这个判断的量是。 2、对SAP判断换质,其结论是;对SAP判断换位,其结论是。 3、根据性质判断对当关系,如果SEP假,则SAP 、SIP 、SOP 。 4、违反三段论“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的规则,会犯的逻辑错误。 5、“并非只有外国人当经理,才能把企业搞好。”与该负判断等值的判断是。 6、违反同一律要求所犯的基本逻辑错误是。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概念与语句的关系是() (1)所有的语词都是表达概念(2)所有的语词都不表达概念 (3)所有的概念都要通过语词来表达(4)有的概念不通过语词表达 2、在“知识分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和“大学教师是知识分子”这两个判断中,“知识分子”这个概念是() (1)都是集合概念(2)都是非集合概念 (3)前者是集合概念,后者是非集合概念(4)前者是非集合概念,后者是集合概念 3、“圆是平面上的一个点对一个中心保持相等距离运动所形成的封闭的曲线。”作为定义,属于() (1)语词定义(2)发生定义(3)功用定义(4)关系定义 4、在性质判断中,决定判断形式的是() (1)主项和谓项(2)主项和量项(3)谓项和联项(4)量项和联项 5、“某甲是有罪的”与“某甲是无罪的”这两个性质判断之间是() (1)反对关系(2)矛盾关系(3)差等关系(4)下反对关系 6、“普通逻辑学是没有阶级性的;普通逻辑学是科学,所以,所有的科学都是没有阶级性的。”这个三段论是() (1)有效的推理形式(2)犯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 (3)犯大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4)犯小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 7、已知“当且仅当p才q,”“p→q”均真,则() (1)p真q真(2)p假q假(3)p真q假(4)非p真非q假 8、“并非小王和小李都是电大学生。”其等值判断是() (1)小王和小李都不是电大学生(2)小王是三好学生,小李不是电大学生 (3)如果小王是三好学生,则小李就是电大学生 (4)或者小王不是电大学生,或者小李不是电大学生 9、如果既不否定SAP,又不否定SEP,则() (1)违反同一律的要求(2)违反不矛盾律的要求 (3)违反排中律的要求(4)不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 10、类比推理和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相同点是() (1)从个别到一般(2)结论不一定可靠(3)前提蕴涵结论(4)从个别到个别

自考普通逻辑学知识点

一、判断(一) 1.SAP是指所有的S是P; SEP是指所有的S不是P; SIP是指有的S是P; SOP是指有的S不是P。 2.A与E是反对关系(不能同真,可以同假); I与O时下反对关系(不能同假,可以同真); A与O和E与I是矛盾关系(不能同假,已不能同真); A与I和E与O是差等关系 逻辑方阵 3.性质判断真值表: A、E、I、O四种判断的真假情况列表 注:1代表“真”;0代表“假”(下同)。 4.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和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两部分组成。 普通逻辑所研究的思维是指抽象思维中的知性思维。 现代形式逻辑主要是指数理逻辑。

知觉是感觉的综合。 感性认识的基本特征是直接感受性。 人们平常提到逻辑学时,通常指的是形式逻辑。 在感性认识阶段,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三种存在形式人别是感觉、知觉、表象。 在理性认识阶段,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的三种存在形式人别是概念、判断、推理。 5.概念是反映对象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概念有两个逻辑特征,他们是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是指反映到概念中的对象中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 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对象,称为概念的外延。 从逻辑的角度讲,所谓明确概念,指的就是要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普通逻辑不去研究概念在具体内容上的关系,而是把概念作为思维形式,从内涵或外延方面来研究概念间的关系。 根据概念的外延大小,概念分为单独概念和普通概念。 根据概念反映的对象是否为集合体,概念分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根据概念所反映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概念分为正概念和负概念。 6.定义的规则? (1)定义项的外延和被定义项的外延应是相同的(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2)定义项中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括被定义项(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 (3)定义项中不得包括含混的概念和语词,不得用比喻。 7.划分的规则? (1)划分的各子项外延之和必须与母项的外延相等(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 (2)每次划分必须按照同一标准进行(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划分标准不同一”的逻辑错误)。 (3)划分的各子项应当互不相容(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子项相容”的逻辑错误)。 8. 判断的逻辑特征是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和有真假。 普通逻辑不研究判断的具体内容的真假,只研究判断在形式上的真假特征和真假关系。 性质判断就是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它是由主项、谓项、联项和量项四部分组成。 性质判断的四种基本形式SAP、SEP、SIP、SOP。 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简单判断就是自身不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复合判断就是自身中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 9. 属于非传递的关系有:判断间的不等值关系、概念间的交叉关系 同时具有反对称性质和传递性质的有:概念间的真包含关系和概念间的真包含于关系。 同时具有对称性和传递性的是:概念间的全同关系和判断间的等值关系。

法律逻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法律 逻 辑 学》 期 末考 试试 卷 1.“凡法律都是有强制性的”这一判断的逻辑形式是_ _______ ,其中逻辑常项是___ ,逻辑变项是_ _________ 。 2.驳倒对方的论据和 _ ________并不等于驳倒对方的论题。 3.当SAP 与SIP 两种判断都假时,S 与P 的外延具有___________ 关系。 4.反证法是通过确定与原论题相_ 的论题的虚假,然后根据____ __ 由假推真,从而间接确定原论题真实性的方法。 5.与“张三和李四都不是罪犯”相矛盾的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 。 6.“附加刑”可概括为_____ __。 7.“这个村庄没有一个人是罪犯”这一判断的是性质判断中的______ 判断。 8. 根据普通逻辑基本规律中的 律,若“甲是法官而不是党员”为假,则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真。 9.“某单位发现,半年内有四次重要的内容被泄露,经调查,把这七次会议参加者的名单全部加以对照,结果发现,凡是有王某参加的四次会议,内容均被泄露,而他未参加的三次会议,内容均未被泄露。其他人员没有和王某相同的情况。调查人员由此断定:王某是四次会议内容的泄密者。”这里调查人员运用了穆勒五法中的 法。(4分) A 或者 B ”这两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包含着( )。 B.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C.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D.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2. 当“p →q ”、“p →q ”与“p →q ”均为真时,p 、q 取值应为( )。 A.都真 B. p 真q 假 C. p 假q 真 D.都假 3. “甲班所有同学都学法律逻辑”和“甲班有的同学不学法律逻辑”这两个判断,具有( )。 A.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B.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C.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D.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4. 根据不同的标准,“非法组织”这个概念可以归类于( ) A.单独概念 集合概念 正概念 B.单独概念 非集合概念 负概念 C.普遍概念 集合概念 负概念 D.普遍概念 非集合概念 负概念 5. 已知“甲班有的同学是法律爱好者”为真,可以推出( )。 A. “甲班所有同学是法律爱好者”为假 B. “甲班有的同学不是法律爱好者”为真 C. “甲班有的同学不是法律爱好者”为假 D. “甲班所有同学不是法律爱好者”为假 6. A 与B 是交叉关系,B 和C 也是交叉关系,则A 与C 之间不可能( ). A.可能是全异关系 B.可能是真包含关系 C.必然是交叉关系 D.可能是全同关系 7. 下列各题中,限制和概括均正确的是( )。 A.将“共产党”限制为“共产党员”,概括为“政党” B.将“违法行为”限制为“犯罪行为”,概括为“受贿” C.将“故意犯罪”限制为“正当防卫”,概括为“犯罪” D.将“大学生”限制为“文科大学生”,概括为“学生” 8. 以“只有受贿,才犯法”为前提进行假言推理,其另一前提可以是( )。 A. 未受贿 B.未犯法 C. 受贿 D.并没有犯法 9.“中国的法官是公平断案的”中的“中国的法官”这个概念与“公平断案的”这个概念在外延上可能具有( )关系。 A.真包含 B.真包含于 C.交叉 D.反对 10. 若“A 可以分为B 、C 、D ”是一正确的划分,则B 与D 的外延可以是( )。 A.属种关系 B.反对关系 C.矛盾关系 D.交叉关系 ) 并不是说甲可能不懂刑法 C.并非甲不可能懂刑法 D.并非甲不必然不懂刑法 2. 与“并非如果你来,他就不来”等值的判断是( )。 A .你来,他也来 B .或者你不来,或者他来 C .并非只有你不来,他才来 D .只有你来,他才来 16分)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自考普通逻辑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普通逻辑试卷 (课程代码00024) 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5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所有S不是P”和“有些S是这两个判断形式,它们 A.主、谓项都相同,但逻辑常项都不同B.主项相同,谓项不同,逻辑常项都相同 C.主、谓项都不同,但逻辑常项都相同D.主项相同,谓项不同,逻辑常项都不同 2.“北京市”和“北京市海淀区”,这两个概念外延之间是 A.真包含关系 B. 交叉关系C.全同关系D.全异关系 3.要使得SEP、SOP都为真,但SIP为假,则概念S与概念P外延的关系为 A.全同关系B.全异关系C.真包含予关系D.真包含关系 4.下列判断形式中,主、谓项都周延的是 A.所有S都是P B.所有S都不是P C.有的S是P D.有的S不是P 5.运用对当关系推理,可以推出并非SOP的是 A.SAP B.SIP C.并非SAP D.并非SIP 6.只有通过身份认证的人才允许上公司内网,如果没有良好的业绩就不可能通过身份认证,张辉有良好的业绩,而王纬没有良好的业绩。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则以下哪一项一定为真? A.允许张辉上公司内网 B.不允许王纬上公司内网 C. 张辉通过身份认证D.有良好的业绩,就允许上公司内网 7.“凡贪污罪都是故意犯罪,这个行为是故意犯罪,所以这个行为是贪污罪。”这个三段论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A.大项不当周延B.小项不当周延 C.中项两次不周延D.两否定推结论 8.“张涛既是民主党派人士,又是中共党员”与“如果张涛是民主党派人士,那么他就不是中共党员”这两个判断 A.不可同真但可同假B.不可同假但可同真 C.可同真也可同假D.不可同真也不可同假

自考普通逻辑复习资料

普通逻辑第一章引论 1、逻辑学是研究推理有效性的学问,是研究如何区分正确推理和不正确推理的方法和原理的学问。 2、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一个完整的判断是由若干概念构成的,其中包括判断的主项、谓项和联项。 3、思维通常是通过语言来表达,推理通常是通过若干语句来表达的,判断一般是通过语句来表达的,而概念是通 过语词来表达,论证则通过句群来表达。 4、逻辑学主要研究推理的有效性问题。所谓推理的有效性,指的是推理的形式有效性。 5、逻辑思想的发源地主要有三个,即古代中国,古印度,古希腊。 第二章概念 5、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及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珠思维形式。概念是思维的起点,是组成判断和推理的基本要 . 素 6、概念的内涵就是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者本质属性。 7、概念的外延就是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者本质属性的对象所组成的集合(或者类)。 8、根据概念外延的大小,可以将概念分为空概念、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9、空概念:外延为空集的概念称为空概念。 10、单独概念:外延只有一个对象的概念称为单独概念。表达单独概念的语词有二种:一种是专有名词,如拿破仑、长江;一种是摹状词。如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11、普遍概念:外延包括一个以上对象的概念称为普遍概念。 12、依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集合体,可以将概念分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 13、集合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一个集合体的概念称为集合概念。集合概念所反映的集合体,指的是由若干个体组成的统一整体。如西沙群岛、森林,集合体与组成该集合体的个体之间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集合体所具有的性质未必为其中的每一个个体所具有。 14、非集合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不是一个集合体的概念称为非集合概念。“类”概念是非集合概念中的普遍概念,因此这些“类”概念所反映的属性必定为属于这个“类”的一个个体所具有。 15、判断一个概念是集合概念还是非集合概念,要看这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集合体。基概念所反映的属性是否为这个概念所涉及的每一个个体所具有。如果这个概念所反映的属性为这个概念所涉及的每一个个体所具有,则是非集合概念。如未必为每一个个体所具有,则是集合概念。如果不能准确区分,则犯“集合体误用”的逻辑错误。 16、依据概念所反映的是个体、性质还是关系可以将概念分为个体概念(对象是一个个体。如仙后座)、性质 概念(反映的是个体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等,如红、绿、落)、关系概念(反映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如重于、在。。之间、喜爱、尊敬)。 17、依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属性,可以将概念分为正概念(具有某种属性)和负概念(不具有某种属性,一般都带有否定词,如不、非、无等)。负概念总是相对于特定范围而言的。 18、对于A、B二个概念,其外延之间可能存在五种关系:同一关系、真包含关系、真包含于关系、交叉关系和( 全异关系。欧拉图:

自考普通逻辑学知识点及公式

自考普通逻辑学知识点及公式-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作者◆一剑钻神 一、判断(一) 是指所有的S是P; SEP是指所有的S不是P; SIP是指有的S是P; SOP是指有的S不是P。 与E是反对关系(不能同真,可以同假); I与O时下反对关系(不能同假,可以同真); A与O和E与I是矛盾关系(不能同假,已不能同真); A与I和E与O是差等关系 逻辑方阵 3.性质判断真值表: 全同真包含于真包含交叉全异A11000 E00001 I11110 O00111 A、E、I、O四种判断的真假情况列表

注:1代表“真”;0代表“假”(下同)。 4.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和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两部分组成。 普通逻辑所研究的思维是指抽象思维中的知性思维。 现代形式逻辑主要是指数理逻辑。 知觉是感觉的综合。 感性认识的基本特征是直接感受性。 人们平常提到逻辑学时,通常指的是形式逻辑。 在感性认识阶段,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三种存在形式人别是感觉、知觉、表象。 在理性认识阶段,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的三种存在形式人别是概念、判断、推理。 5.概念是反映对象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概念有两个逻辑特征,他们是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是指反映到概念中的对象中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 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对象,称为概念的外延。 从逻辑的角度讲,所谓明确概念,指的就是要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普通逻辑不去研究概念在具体内容上的关系,而是把概念作为思维形式,从内涵或外延方面来研究概念间的关系。 根据概念的外延大小,概念分为单独概念和普通概念。 根据概念反映的对象是否为集合体,概念分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根据概念所反映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概念分为正概念和负概念。 6.定义的规则 (1)定义项的外延和被定义项的外延应是相同的(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2)定义项中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括被定义项(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 (3)定义项中不得包括含混的概念和语词,不得用比喻。 7.划分的规则 (1)划分的各子项外延之和必须与母项的外延相等(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 (2)每次划分必须按照同一标准进行(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划分标准不同一”的逻辑错误)。 (3)划分的各子项应当互不相容(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子项相容”的逻辑错误)。 8. 判断的逻辑特征是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和有真假。 普通逻辑不研究判断的具体内容的真假,只研究判断在形式上的真假特征和真假关系。 性质判断就是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它是由主项、谓项、联项和量项四部分组成。 性质判断的四种基本形式SAP、SEP、SIP、SOP。 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简单判断就是自身不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复合判断就是自身中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 9. 属于非传递的关系有:判断间的不等值关系、概念间的交叉关系 同时具有反对称性质和传递性质的有:概念间的真包含关系和概念间的真包含于关系。 同时具有对称性和传递性的是:概念间的全同关系和判断间的等值关系。 非传递关系的是:判断间的矛盾关系和判断间的交叉关系。

全国2010年7月自考普通逻辑学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0年7月自考 普通逻辑试题 课程代码:0002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所有S都是P”与“有S不是P”这两个逻辑形式,它们() A.变项和逻辑常项都相同 B.变项相同但逻辑常项不同 C.变项不同但逻辑常项相同 D.变项和逻辑常项都不同 2.在“人是由猿进化来的”和“人是有思维能力的”两语句中,概念“人”() A.都是集合概念 B.前者是非集合概念,后者是集合概念 C.前者是集合概念,后者是非集合概念 D.都是非集合概念 3.相同素材的SAP判断与SEP判断之间的关系是() A.反对关系 B.矛盾关系 C.差等关系 D.下反对关系 4.概念之间的真包含于关系是() A.对称且非传递关系 B.非对称且非传递关系 C.反对称且反传递关系 D.反对称且传递关系 5.一个判断式“p∧q”为真,当且仅当() A.p真且q真 B.p真且q假 C.p假且q真 D.p假且q假 6.若同时断定SEP和SIP都假,则() A.违反同一律 B.违反矛盾律 C.违反排中律 D.不违反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 7.直接推理“SEP├PA ”(符号:“├”表示推出)是() A.换质法直接推理 B.换位法直接推理 C.换质位法直接推理 D.换位质法直接推理 8.“p,q├p∧q”,该推理式是() A.联言推理式 B.选言推理式 C.假言推理式 D.二难推理式 9.充分条件假言推理不是() A.必然性推理 B.演绎推理 C.三段论推理 D.或然性推理 10.“明天可能不下雨”是() A.必然肯定模态判断 B.必然否定模态判断 C.或然肯定模态判断 D.或然否定模态判断 11.一个产品要想稳固地占领市场,产品本身的质量和产品的售后服务二者缺一不可。空谷牌冰箱质量不错,但售后服务跟不上,因此,很难长期稳固地占领市场。以下推理的结构和上述的最为类似的是() A.德才兼备是一个领导干部敬职胜任的必要条件。李主任富于才干但疏于品德,因此,他难以敬职胜任 B.如果天气睛朗并且风速在三级以下,跳伞训练场将对外开放。今天的天气晴朗但风速在三级以上,所以跳伞场地不会对外开放

普通逻辑自考复习重点强烈推荐.docx

专业课件 1 1、逻辑包括两大类:形式逻辑和辨证逻辑,普通逻辑即传统的形式逻辑。 2、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和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3、思维分为三大类:抽象(逻辑)思维,形象(直感)思维,灵感(顿悟)思维,一般思维指抽象思维。 4、感觉是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在人脑中产生的关于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5、知觉是事物在人脑中的整体性的直接反映。 6、表象是在感觉和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一定概括性的感性形象。 7、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思维机构的基本组成要素。 8、判断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它是由概念组成的,同时,它又为推理提供了前提和结论。 9、思维有两个基本特征:概括性和间接性。 10、思维的逻辑形式指思维内容各部分的联系方式或形式结构,也叫思维形式的结构。 11、普通逻辑的研究推理,正是要研究从不同的推理内容中抽取出来的各种共同的逻辑形式。 12、思维的基本规律有四条: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13、同一律要求:一个思想是什么,它就是什么,不能把不同的思想混为 一谈。 16、充足理由律要求:断 定任何一个思想为真,都必须拿出充分的理由。 17、普通逻辑是撇开思维 的具体内容来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的。 18、普通逻辑的工具性表 现在:它本身不能给人们直接提供各种具体的科学知识,但是它能够为人们进行正确思维,获取新知识,表述论证思想,提供必要的逻辑手段和方法。 19、学习普通逻辑的意义: 1、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获取新知识, 2、有助于人们准确地表达思想,严格论证思想, 3、有助于人们识别、驳斥谬误与诡辩, 4、有助于人们学习和掌握其他各门科学知识, 5、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办事效率。 20、逻辑学有两千多年历 史,发源地为古代中国、印度、希腊。古希腊是逻辑学的主要诞生地。17世纪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提出科学归纳法,奠定了归纳逻辑的基础,提出三表法(存在和具有表、差异表、程度表),培根后,英国哲学家约翰.穆勒继承 并发展了培根的归纳逻辑,形成五种归纳法(契合法、差异法、契合差异并用法、共 变法、剩余法)史称穆勒五法。17世纪末,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提出用数学方法处理演绎逻辑、把推理变成逻辑演算的光辉思想,成为数学逻辑(即现代形式逻辑)的奠定人。 第二章:概念 1、概念是反映对象特有 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2、概念的形成过程是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的过程,一般是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逻辑方法完成的,最重要的是抽象。 3、概念的作用:是思维的起点,是人们进行判断和推理的基本要素,是思维形式的最基本单位,由概念组成判断,由判断组成推理,没有概念,就无法进行思维活动。借助概念,人们可以从本质上把同类对象联系起来,把不同类对象区分开来。 4、概念作为思维的最基本单位,它的语言表达形式是语词,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意思内容。 5、概念与语词的区别:1、概念是思维形式,语词是语言形式,概念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而语词并不是事物的反映形式,只用来表达概念,2、任何概念都必须借助于语词来表达,但不是所有语词都能表达概念,3、同一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4、同一语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6、任何反映对象及其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概念都有两个逻辑特征:内涵和外延。 7、概念的内涵:是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通常也叫概念的含义。 8、概念的外延: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对象,通常称为概念的适用对象。 9、概念内涵外延的灵活性指在不同的条件下,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深化,概念的含义和适用对象是可以变化的。 10、任何概念都是确定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12、单独概念:是反映独一无二的对象的概念。 13、普遍概念:是反映一个以上对象的概念。 14、集合概念:反映集合体的概念。 15、非集合概念: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 16、正概念: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17、负概念:反映对象不具有某中属性的概念。 19、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反变关系:外延越大、内涵越小,外延越小、内涵越多,内涵越少、外延越大,内涵越多、

经典逻辑学期末考试D卷.doc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逻辑学考试试卷(D) 考试时间:2016年1月7号时间:14:00~16:00 考场:文E303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5分) 1.在直言命题中,主谓项都周延的是_________命题;主谓项都不周延的是________命题。 2.只有在前件______而后件______时,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才假。 3.已知SAP真,根据对当关系,可推知SEP______,SOP________,SIP_________。 4.根据换位法规则,________命题不能换位;SAP换位后得_________。 5.若p→q值为真,则?p∨q_____,p∧?q__________。 6.一个正确的三段论,若中项周延两次,则它不可能是_______格,也不可能是第______格。 7.如果第二格三段论的大前提为PEM,结论为SEP。那么小前提应为_________。 8.从种概念过度到数概念叫做概念的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有效三段论AAA式属于() A.第一格 B.第二格 C.第三格 D.第四格 2.燃素说不是真理,燃素说是假说;所以,所有假说都不是真理。这个三段论犯了()错误 A.四项错误 B.中项两次不周延 C.小项不当周延 D.大项不当周延 3.“所有商品都是有使用价值的”为前提进行换位法直接推理,推出的结论是() A.有使用价值的是商品 B,没有使用价值的是商品 C.有的有使用价值的是商品 D.有的有使用价值的不是商品4.“省人民医院--市人民法院--区人民法院”作为连续() A.概括,不正确 B.概括,正确 C.限制,不正确 D.限制,正确 5..与“只有非p,才非q”等值的命题是() A.如果非p,才非q B.如果非q,则非p C.如果p,则q D.q并且非p 6.“参加会议的都不是科学家”和“参加会议的没有一个不是科学家”这两个命题之间是() A.矛盾关系 B.反对关系 C.下反对关系 D.从属关系 7.有一个正确的三段论第二格,中项在大前提中不周延,小项在结论中周延,这个三段论的形式是() A.AOO式 B.EAE式 C.AEE式 D.AAA式 8.如果以“所有A都不是B,所有A都是C”为前提,进行正确的三段论推理,可得出() A.有C不是B B.有B不是C C.所有C都不是B D.所有B都不是C 9.下列推理形式中,正确的是() A.(p←→q)∧?p→q B.(p→?q)∧p→q C.(?p∧q)→(q∧?p) D.(p∨?q∨r)∧?q→(p∨r) 10.“如果某人未犯法,那么某人未犯罪;某人犯罪,所以,某人犯法。”这个推理属于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 A.肯定前件式 B.肯定后件式 C.否定前件式 D.否定后件式 11.“一个推理结论不必然正确,或者是由于前提虚假,或者是由于推理形式不正确;这个推理结论不必然正确是由于前提虚假;所以,整个推理结论不必然正确不是由于推理形式不正确。”这个推理是() A.正确的相容选言推理 B. 正确的不相容选言推理 C.错误的相容选言推理 D. 错误的不相容选言推理 12.若p、q都为假,则与“p或者q”等值的命题是() A.如果p,那么q B.只有p,才q C.p并且q D.p当且仅当q

普通逻辑自考复习重点

1、逻辑包括两大类:形式逻辑和辨证逻辑,普通逻辑即传统的形式逻辑。 2、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和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3、思维分为三大类:抽象(逻辑)思维,形象(直感)思维,灵感(顿悟)思维,一般思维指抽象思维。 4、感觉是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在人脑中产生的关于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5、知觉是事物在人脑中的整体性的直接反映。 6、表象是在感觉和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一定概括性的感性形象。 7、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思维机构的基本组成要素。 8、判断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它是由概念组成的,同时,它又为推理提供了前提和结论。 9、思维有两个基本特征:概括性和间接性。 10、思维的逻辑形式指思维容各部分的联系方式或形式结构,也叫思维形式的结构。 11、普通逻辑的研究推理,正是要研究从不同的推理容中抽取出来的各种共同的逻辑形式。 12、思维的基本规律有四条: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13、同一律要求:一个思想是什么,它就是什么,不能把不同的思想混为一谈。 16、充足理由律要求:断 定任何一个思想为 真,都必须拿出充分 的理由。 17、普通逻辑是撇开思维 的具体容来研究思 维的逻辑形式及其 基本规律的。 18、普通逻辑的工具性表 现在:它本身不能给 人们直接提供各种 具体的科学知识,但 是它能够为人们进 行正确思维,获取新 知识,表述论证思想, 提供必要的逻辑手 段和方法。 19、学习普通逻辑的意义: 1、有助于人们正确 认识事物,获取新知 识,2、有助于人们 准确地表达思想,严 格论证思想,3、有 助于人们识别、驳斥 谬误与诡辩,4、有 助于人们学习和掌 握其他各门科学知 识,5、有助于提高 人们的办事效率。 20、逻辑学有两千多年历 史,发源地为古代中 国、印度、希腊。古 希腊是逻辑学的主 要诞生地。17世纪 英国哲学家弗兰西 斯.培根提出科学归 纳法,奠定了归纳逻 辑的基础,提出三表 法(存在和具有表、 差异表、程度表), 培根后,英国哲学家 约翰.穆勒继承并 发展了培根的归纳 逻辑,形成五种归纳 法(契合法、差异法、 契合差异并用法、共 变法、剩余法)史称 穆勒五法。17世纪 末,德国哲学家莱布 尼兹提出用数学方 法处理演绎逻辑、把 推理变成逻辑演算 的光辉思想,成为数 学逻辑(即现代形式 逻辑)的奠定人。 第二章:概念 1、概念是反映对象特有 属性或本质属性的 思维形式。 2、概念的形成过程是对 感性材料进行加工的 过程,一般是通过比 较、分析、综合、抽 象、概括等逻辑方法 完成的,最重要的是 抽象。 3、概念的作用:是思维 的起点,是人们进行 判断和推理的基本要 素,是思维形式的最 基本单位,由概念组 成判断,由判断组成 推理,没有概念,就 无法进行思维活动。 借助概念,人们可以 从本质上把同类对象 联系起来,把不同类 对象区分开来。 4、概念作为思维的最基 本单位,它的语言表 达形式是语词,语词 是概念的语言形式, 概念是语词的意思容。 5、概念与语词的区别:1、 概念是思维形式,语 词是语言形式,概念 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而语词并不是事物的 反映形式,只用来表 达概念,2、任何概念 都必须借助于语词来 表达,但不是所有语 词都能表达概念,3、 同一概念可以用不同 的语词来表达,4、同 一语词在不同的语境 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概 念。 6、任何反映对象及其特 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 概念都有两个逻辑特 征:涵和外延。 7、概念的涵:是反映在 概念中的对象的特有 属性或本质属性,通 常也叫概念的含义。 8、概念的外延:指具有 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 性或本质属性的对象, 通常称为概念的适用 对象。 9、概念涵外延的灵活性 指在不同的条件下, 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 和人们认识的深化, 概念的含义和适用对 象是可以变化的。 10、任何概念都是确定性 与灵活性的统一。 12、单独概念:是反映独 一无二的对象的概念。 13、普遍概念:是反映一 个以上对象的概念。 14、集合概念:反映集合 体的概念。 15、非集合概念:反映非 集合体的概念。 16、正概念:反映对象具 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17、负概念:反映对象不 具有某中属性的概念。 19、概念的涵和外延的反 变关系:外延越大、 涵越小,外延越小、 涵越多,涵越少、外 延越大,涵越多、外 延越小。这种反变关

大学逻辑学期末考试题一

逻辑学期末考试题一 一、填空题 1、“如果有的科目考试不及格,那么他领不到毕业证。”这个判断的逻辑形式为,其中,逻辑常项是,逻辑变项是和。 2、在三段论第一格中,中项M分别是大前提的和小前提的 。 3、根据有关推理规则,判断不能换位,不能换质位。 4、根据不矛盾律,可由一个判断真,推出与其具有关系或具有 关系的判断假。 二、用欧拉图表示下列各组概念间的关系 1、A、研究生B、学生C、党员 2、A、推理B、演绎推理C、选言推理 3、A、电大学生B、北京电大学生C、工人D、北京电大 三、指出下列定义或划分中包含的逻辑错误是什么 1、数学就是基础科学 2、宗教是麻醉人民的鸦片 3、北京大学可分为中文系、历史系、数学系、化学系、西语系,等部门。 4、大学可分为重点大学、综合性大学、理工科大学、政法专业大学和其它 一般性大学 5、逻辑学不是研究思维内容的科学

四、单项选择题 1、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 A、逻辑常项 B、语言表达形式 C、逻辑变项 D、思维 2、“当且仅当p,则q”与“要么p,要么q”这两个判断形式包含着( ) A、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逻辑变项 B、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逻辑变项 C、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逻辑变项 D、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逻辑变项 3、如果“有的a是b”,有的a不是b“,则a与b之间具有()关系 A、全同 B、真包含于 C、交叉 D、真包含 4、类比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的相同点是() A、从个别到一般 B、结论是或然的 C、从个别到个别 D、前提蕴含结论 5、当可能P真时,则()为真 A、必然P B、不必然非P C、必然非P D、可能非P 6、在选取言证法所使用的推理是选言推理的() A、肯定否定式 B、否定肯定式 C、肯定后件式 D、否定后件式 7、与“他可能不是电大学生”具有等值关系的判断是() A、他可能是电大学生 B、他可能性不是电大学生 C、他不必然是电大学生 D、他不必然不是电大学生 8、下列各组概念依据箭头所示的推演关系,属于正确限制的是() A、思维形式→归纳推理→演绎推理 B、判断→简单判断→性质判断

自学考试 《普通逻辑学》

《普通逻辑学原理》填空题汇总 ※普通逻辑是一门具有_______性和全人类性的科学。 ※概念的两个基本逻辑特征是_______和外延。 ※判断就是对思维对象_______的思维形式。 ※“青年人不但要勇于承认错误,更要勇于改正错误”,该语句表达了_______判断。 ※若“只有甲是大学生,甲才是运动员”为假,根据_______律,则联言判断“甲不是大学生,但是运动员”为真。 ※某一三段论,其前提之一为肯定判断,结论为否定判断,由此可以推断,该三段论的另一前提必为_______判断。 ※相容选言推理的_______式是有效的推理形式。 ※不完全归纳推理就是由某类中_______对象具有某属性,得出该类全体对象都具有某属性的推理。 ※类比推理不同于归纳推理,它是_______或从一般到一般。 ※反驳是用一个或一些真实判断确定另一判断的_______性或对它的论证不能成立的思维过程。 ※在“p∧q→r”中,逻辑常项是_______。 ※在定义“负判断是否定某一判断的判断”中,“否定某一判断的”是_______; “判断”是_______。 ※在概念间的外延关系“真包含、交叉、矛盾”中,属于反对称关系的是_______; 属于传递关系的是_______。 ※当S与P的外延具有_______关系或_______关系时,SEP假而POS真。 ※一个性质判断的主项是“大学生”,谓项是“青年人”,其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表述这一判断的自然语句是_______。 ※若“如果非p则q”为假,则“p或q”为_______。 ※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叫做_______,它的逻辑形式是_______。※矛盾律的要求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具有_______和_______的判断,不应该承认它们都是真的。

大学生逻辑学试卷

湖南商学院课程考核试卷(B)(将答案写在答卷纸上) 课程名称:普通逻辑学学分 2 考核学期:2011 —2012 学年度第2 学期考核形式:闭卷 年级、专业、层次:2010级和2011级部分班级时量:120 分钟 A、所有的S是P B、所有的S不是P C、有的S是P D、有的S不是P 2、由并非SEP可推出SiP,其根据是逻辑方阵中的()关系。 A、矛盾 B、反对 C、下反对 D、差等 3、湖南人都是南方人,有些湖南人不是学生。以上判断为真,则以下哪一项肯定为真? A、有些南方人是学生 B、有些南方人不是学生 C、有些学生是南方人 D、有些学生不是南方人

4、税务局发现这个公司有些职工偷税漏税。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则在以下三个断定中:() ①这个公司没有职工不偷税漏税②这个公司有些职工没有偷税漏税 ③这个公司所有都职工没有偷税漏税 不能确定真假的是A仅① B仅② C仅③ D 仅①和② 5、下列属于正确的逻辑划分是 ()。 A、某工厂分为一车间、二车间、 B、思维形式分为概念、判断和推理 C、中国分为湖南省、湖北省、陕西省、山西省、云南省等 D、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 6、思维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 A、逻辑常项 B、变项 C、思维的内容 D、语言表达形式 7、“如果不以事实为根据,或者不以法律为准绳,则不能公正断案。”其推理的逻辑形式是( )。 A p∧q B p∨q C (p∨q)→r d(p∧q) →r 8、同时否定SAP和SIP,则( )。

A违反同一律的要求;B违反不矛盾律的要求; C违反排中律的要求;D不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 9、下列关系中同时具有对称性和传递性的是()。 A、判断间的等值关系 B、判断间的矛盾关系 C、判断间的真包含关系 D、判断间的蕴涵关系 10、在这次逻辑学考试中,同学甲的分数比乙低,但比丙的分数高;丁的分数比乙和丙的分数低;戊的分数比丁的分数高,但比乙的低。问:按照上述情况,根据下列哪项能够推出己的分数比甲的分数低?() A、甲的分数和戊的分数一样高。 B、戊的分数和己的分数一样高。 C、己的分数比丁的高,但比戊的低。 D、己的分数比乙的分数低。 11、张三违章驾驶汽车,交警向他宣布处理决定:“要么扣留驾驶执照三个月,要么罚款1000元。”张三不同意。问:如果张三坚持己见,以下哪项实际上是他同意的?() A.扣照但不罚款。 B.罚款但不扣照。 C.既不罚款也不扣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