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消毒技术规范

消毒技术规范

消毒技术规范
消毒技术规范

消毒技术规范

目录

1 总则 1 1.1 引言 1 1.2适用范围 1 1.3术语 1 1.4基本原则和要求

2 1.4.对消毒检验技术的要求 2 1.4.1.2 对无菌操作的要求 2 1.4.1.对试验的要求

3 1.4.1.消毒剂鉴定测试项目的确定 3 1.4.1.消毒器械鉴定测试项目的确定 5 1.4.1.消毒剂有效成分含量表示方法 5 1.4.1.对重复试验的要求 5 1.4.1.判定标准 5 1.4.1.最终评价的要求 5 1.4.1.10 对实用剂量的要求 6 1.4.1.1对试验记录的要求 6 1.4.1.1对检测报告的要求 6 1.4.2. 消毒剂理化实验基本要求 6 1.4.消毒剂毒理学实验基本原则 7 1.4.3.1消毒剂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 7 1.4.3.2 对各种消毒剂进行毒理学试验的规定 7

1.4.3.3对毒理学试验用消毒剂样品的规定 8

1.4.4 消毒、灭菌技术要求 9

1.4.4.1消毒、灭菌因子基本分类 9

1.4.4.2 医用物品对人体的危险性分类 9

1.4.4.3 微生物对抗微生物的敏感性 10

1.4.4.4 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 10

1.4.4.5消毒、灭菌基本程序 10

1.4.4.6 消毒工作中的个人防护 11

1.4.5 疫源地消毒基本要求 11

1.4.5.1组织执行与人员 11

1.4.5.2时限要求 11

1.4.5.3装备要求 11

1.4.5.4技术要求 11

2 消毒检验技术规范 14 2.1 消毒检验技术规范 14 2.1.1 消毒剂杀微生物试验技术 14 2.1.1.1 适用范围 14 2.1.1.2 菌悬液与菌片的制备 14 2.1.1.

3 活菌培养计数技术 16 2.1.1.

4 残留消毒剂的去除方法 17 2.1.1.

5 中和剂鉴定试验 18 2.1.1.

6 物理法去除残留消毒剂的鉴定试验 21 2.1.1.

7 细菌定量杀灭试验 22

2.1.1.8 杀灭分枝杆菌试验 25 2.1.1.9真菌杀灭试验 26 2.1.1.10 病毒灭活试验 27 2.1.1.11能量试验 34 2.1.1.12 各种因素对消毒剂杀菌作用影响的测定 35 2.1.2 消毒剂对物体表面模拟现场和现场消毒鉴定试验 37 2.1.2.1 消毒剂对食(饮)具消毒效果的模拟现场鉴定试验 37 2.1.2.2 消毒剂对医疗器械的消毒模拟现场鉴定试 38 2.1.2.3消毒剂对医疗器械的模拟现场灭菌试验 38 2.1.2.4 连续使用稳定性试验 39 2.1.2.5 消毒剂对手消毒模拟现场试验 40 2.1.2.6 消毒剂对手消毒现场试验 41 2.1.2.7 消毒剂对皮肤消毒模拟现场试验42 2.1.2.8 消毒剂对皮肤消毒现场试验 43 2.1.2.9 消毒剂对其他表面消毒模拟现场鉴定试验 44 2.1.2.10 消毒剂对其他表面消毒现场鉴定试验 45 2.1.3 空气消毒效果鉴定试验 46 2.1.

3.1 目的 46 2.1.3.2 试验设备和器材 46 2.1.3.3 试验阶段 46 2.1.3.4 实验室试验与模拟现场试验操作程序 46 2.1.3.5 现场试验 48 2.1.4 生活饮用水消毒效果鉴定实验技术 49 2.1.

4.1生活饮用水消毒效果鉴定 49 2.1.4.2人工游泳池水消毒设备和方法 53 2.1.5 灭菌与消毒器械杀灭微生物效果鉴定实验技术 54 2.1.

5.1 干热灭菌柜灭菌试验 54 2.1.5.2 红外线消毒碗柜消毒试验 55 2.1.5.3微波灭菌柜消毒和灭菌试验 56 2.1.5.4 紫外线灯辐照强度和杀微生物效果鉴定试验 57 2.1.5.5 紫外线消毒箱消毒试验 59 2.1.5.6 环氧乙烷灭菌器灭菌效果鉴定试验 60 2.1.5.7 臭氧消毒柜消毒试验 61 2.1.5.8 臭氧水消毒器物品表面消毒试验 63 2.1.6 灭菌与消毒指示器材鉴定试验 64 2.1.

6.1 压力蒸汽灭菌生物指示器材鉴定试验 64 2.1.6.2 压力蒸汽灭菌化学指示卡鉴定试验 66 2.1.6.3 压力蒸汽灭菌化学指示胶带与化学指示标签的鉴定试 67 2.1.6.4 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化学指示卡鉴定试验 66 2.1.6.5 消毒剂浓度试纸鉴定试验 69 2.1.7 抗菌试验 69 2.1.

7.1 目的 69 2.1.7.2 抑菌环试验 69 2.1.7.3 最小抑菌浓度测定试验 70 2.1.7.4 滞留抑菌效果试验70 2.1.7.5洗衣粉抗菌效果鉴定方法 72 2.1.7.6 振荡烧瓶试验 74 2.1.7.7 浸渍试验 76 2.1.7.8 奎因试验 77 2.1.8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产品细菌和真菌污染的检测实验技术 77 2.1.

8.1 细菌或真菌污染总菌数的检测 77 2.1.8.2 无菌检验试验 79

2.1.8.3 卫生监督抽样 81

2.1.9 隐形眼镜护理液抗菌功能鉴定检验技术 82

2.1.9.1定义 82

2.1.9.2产品卫生标准: 82

2.1.9.3样品采集 82

2.1.9.4 鉴定方法 82

2.1.10 灭菌医疗用品包装鉴定检验技术 86

2.1.10.1 定义 86

2.1.10.2 理化性能鉴定 86

2.1.10.3 与灭菌工艺的相容性鉴定 90

2.1.10.4 微生物屏障性能鉴定 92

2.1.10.5 毒性鉴定 96

2.1.10.6 无菌有效期鉴定 94

2.1.10.7 特殊性能鉴定(EN 868) 94

2.1.11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鉴定实验技术 102

2.1.11.1定义 102

2.1.11.2产品卫生标准 102

2.1.11.3生产环境卫生标准 103

2.1.11.4消毒效果生物监测评价 103

2.1.11.5产品毒理学鉴定 103

2.1.11.6产品微生物污染鉴定 104

2.1.11.7 产品杀菌性能、抑菌性能及其稳定性鉴定 107

2.1.11.8产品环氧乙烷残留量测试方法 110 2.1.11.9生产环境采样与测试方法 113 2.1.11.10消毒效果生物监测评价方法113 2.2 消毒剂理化鉴定实验技术 113 2.2.1 消毒剂原料或单方制剂的测定方法 113 2.2.1.1常用器材 113 2.2.1.2 含量测定方法 113 2.2.1.2.1 有效氯含量的测定 113 2.2.1.2.2 有效碘含量的测定 114 2.2.1.2.3 过氧乙酸 (C2H4O3) 含量的测定 115 2.2.1.2.4 过氧化氢 (H2O2)含量的测定 115 2.2.1.2.5 臭氧(O3)含量的测定 116 2.2.1.2.6 二氧化氯 (CLO2) 含量的测定 116 2.2.1.2.7 甲醛 (CH2O)含量的测定 118 2.2.1.2.8 戊二醛(C5H8O2)含量的测定 119 2.2.1.2.9 环氧乙烷 (C2H4O) 含量的测定 120 2.2.1.2.10 乙醇 (C2H6O) 含量的测定 121 2.2.1.2.11 酸氯己定(醋酸洗必泰, C22H30CL2N10·2C2H4O2)

和葡萄糖酸氯己定含量的测定 122 2.2.1.2.12 苯扎溴铵 (新洁尔灭, C22H40BrN) 含量的测定 123 2.2.1.2.13 苯扎氯铵(洁尔灭,C22H40Cl N)含量的测定 124 2.2.1.2.14 甲酚皂(煤酚皂,C7H8O)含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125 2.2.1.2.15 甲酸、水杨酸和山梨酸含量的测定(HPLC法) 125 2.2.1.3 滴定液的配制及其浓度标定 126 2.2.1.3.1 硫代硫酸钠 (Na2S2O3) 滴定液 126 2.2.1.3.2 碘(I2) 滴定液 127 2.2.1.3.3 高锰酸钾 (KMnO4) 滴定液 127 2.2.1.3.4 硫酸 (H2SO4) 滴定液 128 2.2.1.3.5 氢氧化钠 (NaOH) 滴定液 128 2.2.1.3.6 高氯酸 (HCLO4) 滴定液 129

2.2.1.

3.7 四苯硼钠 [(C6H5)4BNa] 滴定液 129 2.2.1.3.8 烃铵盐 (C22H40ClN) 滴定液 129 2.2.1.3.9 碘酸钾(KIO3)滴定液 130 2.2.1.4 pH值的测定 (pH计法或试纸法) 130 2.2.1.5 重金属(以铅计)检查 131 2.2.1.6 砷盐检查 131 2.2.1.7误差及有效数字修约 131 2.2.2 复方消毒剂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的指导原则 131 2.2.2.1 分析方法的选择 131 2.2.2.2 分析方法的可靠性论证 132 2.2.3 消毒剂稳定性测定 132 2.2.3.1 测定原则 132 2.2.3.2 外观检查 132 2.2.3.3 化学测定法: 132 2.2.3.3.1 经验法: 132 2.2.3.3.2 室温自然留样法: 132 2.2.3.4 微生物测定法 133 2.2.4 消毒剂对金属腐蚀性的测定 133 2.2.

4.4 腐蚀性分级标准 135 2.3 消毒剂毒理学实验技术 136 2.3.1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136 2.3.2 急性吸入毒性试验 137 2.3.3 皮肤刺激试验 139 2.3.4 急性眼刺激试验 140 2.3.5阴道黏膜刺激试验 141 2.3.6 皮肤变态反应试验 144 2.3.7 亚急性毒性试验 145 2.3.8 致突变试验 145

2.3.8.1 L5178Y 细胞基因突变试验 145

2.3.8.2 V79 细胞基因突变试验 148

2.3.8.3 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150

2.3.8.4 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 151

2.3.8.5 哺乳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152

2.3.8.6 程序外DNA修复合成试验 153

2.3.8.7 小鼠精子畸形试验 154

2.3.8.8 睾丸生殖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155

2.3.9 亚慢性毒性试验 156

2.3.10 致畸胎试验 157

2.3.11 慢性毒性试验 157

2.3.12 致癌试验 159

2.3.13毒理学试验结果的最终判 160

附录A 162

试剂和培养基配方 162

1.磷酸盐缓冲液(PBS,0.03mol/L,pH7.2) 162

2.革兰染色液 162

3.孔雀绿与沙黄芽孢染色液 162

4.无菌检验用洗脱液 162

5.标准硬水(硬度342mg/L) 162

6.有机干扰物 162

7.营养琼脂培养基 163

8.营养肉汤培养基 163

9.稀释液:胰蛋白胨生理盐水溶液(TPS)。 163

10.胰蛋白胨大豆肉汤培养基(TSB) 163

11.胰蛋白胨大豆琼脂培养基(TSA) 163

12.品红亚硫酸钠培养基 163 13.溴甲酚紫蛋白胨培养液 164

14.嗜热脂肪杆菌恢复琼脂培养基 164

15.需氧-厌氧菌琼脂培养基 164

16.沙堡琼脂培养基 164

17.沙堡液体培养基 164

18.无菌试验用真菌培养基 165

19人淋巴细胞维持培养基 165

20.人淋巴细胞完全培养基 165

21.血琼脂培养基 165

22.霉菌培养基 165

23. SCDLP液体培养基 165

24.伊红美蓝培养基 166

25. 0.5% 葡萄糖肉汤培养基 166

26. 甘露醇培养基 166

27. 乳糖胆盐发酵管 166

28.乳糖发酵管 167 3. 医疗卫生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168 3.1消毒与灭菌方法 168 3.1.1.1压力蒸汽灭菌 168 3.1.1.2压力蒸汽灭菌器 168 3.1.1.3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器 168 3.1.1.4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 168 3.1.1.5灭菌前物品的准备 169 3.1.1.6灭菌后处理 170 3.1.1.7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法 171 3.1.2干热灭菌 171 3.1.3 去污 172 3.1.4 紫外线消毒 173 3.1.4.1适用范围 173 3.1.4.2紫外线消毒灯和紫外线消毒器 173 3.1.5 低温蒸汽甲醛气体消毒 175 3.1.6环氧乙烷气体灭菌 175 3.1.7臭氧 177 3.1.8液体化学消毒剂使用规范 178 3.1.8.1戊二醛 178 3.1.8.2过氧乙酸 179 3.1.8.3过氧化氢 179 3.1.8.4二溴二甲基乙内酰脲(二溴海因) 180 3.1.8.5 二氧化氯 180 3.1.8.6 含氯消毒剂 181 3.1.8.7 乙醇 182 3.1.8.8 碘伏 182 3.1.8.9氯己定 182 3.1.8.10 季胺盐类消毒剂 183 3.2 手术器械和用品的灭菌 183 3.2.1 适用范围 183

3.2.2. 手术器械包的灭菌 183 3.2.2.1 灭菌前的准备 183 3.2.2.2 灭菌方法 184 3.2.3 手术缝线的灭菌 184 3.2.4 锐利手术器械的灭菌 184 3.2.5 不耐热手术用品的灭菌 184 3.2.6 手术用敷料的灭菌 184 3.3 输注器材的灭菌 185 3.3.1 适用范围 185 3.3.2 注射器、输液器的灭菌 185 3.4 一般诊疗用品的消毒 185 3.

4.1适用范围 185 3.4.2 清洁与消毒方法 185 3.5 内镜的消毒灭菌 186 3.

5.1 适用范围 186 3.5.2 内镜消毒、灭菌的基本原则 186 3.5.3 内镜的清洗 187 3.5.4 内镜的消毒 187 3.5.4.1 软式内镜的消毒 187 3.5.4.2 硬式内镜的消毒 187 3.5.5 消毒后内镜的冲洗 188 3.5.6 内镜附件的消毒 188 3.5.7 内镜消毒与灭菌的注意事项 188 3.6 医务人员手的消毒 189 3.

6.1 适用范围 189 3.6.2手消毒 197 3.6.3卫生手消毒 189 3.6.4常用手消毒剂 190

3.7皮肤与黏膜的消毒 190

3.7.1 适用范围 190 3.7.2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 190 3.7.3病人手术切口部位的皮肤消毒 190 3.7.4病原微生物污染皮肤的消毒 190 3.7.5黏膜消毒 190 3.7.5.1会阴部及阴道手术消毒 190 3.7.5.2口腔和咽部消毒 190 3.7.6新生儿脐带消毒 191 3.7.7常用消毒剂 191 3.8 医院室内空气的消毒 191 3.8.1 适用范围 191 3.8.2 Ⅰ类环境的空气消毒 191 3.8.3 Ⅱ类环境的空气消毒 191 3.8.4 Ⅲ类环境的空气消毒 191 3.8.5 Ⅳ类环境的消毒 192 3.9餐具和卫生洁具的消毒 192 3.9.1 适用范围 192 3.9.2 餐具的清洁和消毒 192 3.9.3 痰杯(盂)的消毒 193 3.9.4 脸盆消毒 194 3.9.5 便器的消毒 194 3.9.6 抹布、拖把的消毒 194 3.10 物体和环境表面消毒 194

3.10.1适用范围 194 3.10.2 Ⅰ、Ⅱ类物体表面的消毒 194 3.10.3 Ⅲ类环境物体表面的消毒 194 3.10.4 Ⅳ类环境物体表面的消毒 195 3.10.5 化验室污染区的消毒 195 3.11 检验相关物品的消毒 195 3.11.1 适用范围 195 3.11.2 消毒原则 195 3.11.3 检验单的消毒 195 3.11.4 空气的消毒 195 3.11.5 器材消毒 196 3.11.5.1 金属器材 196 3.11.5.2 玻璃器材 196 3.11.5.3 塑料制品 196 3.11.5.4 橡胶制品 196 3.11.5.6 贵重仪器 196 3.11.6 手的消毒 196 3.11.7 废弃标本及其容器的消毒处理 197 3.12 口腔器具的消毒灭菌 197 3.12.1 适用范围 197 3.12.2 消毒原则 197 3.12.3 口腔器材的消毒灭菌 197 3.12.4 诊疗环境的消毒 198 3.12.5 患者口腔消毒 198 3.13 织物的消毒 198 3.13.1 适用范围 198 3.13.2 衣被的收集袋和接送车的清洁消毒 198 3.13.3 衣被的洗涤消毒 198 3.13.4 洗衣池(机)的消毒 199 3.13.6 洗衣房人员的卫生 199 3.14 污水的消毒处理 199 3.1

4.1 适用范围 199 3.14.2 污水治理的原则 199 3.14.3 污水处理站 200 3.14.4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200 3.14.5 污水的消毒 201 3.14.6 污水排放标准 202 3.14.7 污泥的处理 203 3.15 污物的消毒处理 204 3.1

5.1 适用范围 204 3.15.2 污物的分类 204 3.15.3 污物的处理原则 204 3.15.4 污物的收集 205 3.15.5 感染性废弃物的消毒处理 205 3.15.5.8艾滋病病人污物的消毒处理 206 3.15.5.9朊毒污染物的处理 206 3.15.6 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输血器等使用后的处理 207 3.15.7 放射性废弃物的处理 207 3.15.8 锋利物的处理 208 3.15.9 遗传毒性废弃物的处理 208 3.15.10 药物性废弃物的处理 208 3.15.11 化学性废弃物的处理 208

3.16 尸体及其相关环境的消毒 208 3.16.2 尸体的清洁与消毒 208 3.16.3 死者衣物的消毒 209 3.16.4 尸体运载工具的消毒 209 3.16.5 尸体冷藏箱的消毒 209 3.16.6 停尸台的消毒 209 3.16.7停尸房的空气消毒 210 3.17 医院消毒灭菌的效果监测 210 3.17.1 前言 210 3.17.2 热力灭菌效果的监测方法 211 3.17.3 环氧乙烷(EO)灭菌效果监测 212 3.17.4 紫外线消毒效果的监测 212 3.17.5 医疗器械灭菌效果的监测 213 3.17.6 手和皮肤黏膜消毒效果监测 216 3.17.7 物品和环境表面消毒效果的监测 217 3.17.8 空气消毒效果的监测 217 3.17.9 消毒液的监测 218 3.17.9.1 常用消毒液有效成分测定 218 3.17.9.2 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测定 218 3.17.10 餐具消毒效果监测 219 3.17.11 卫生洁具消毒效果监测 219 3.17.12 内窥镜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219

3.17.13 医用污物消毒效果监测 220

4.疫源地消毒技术规范 222 4.1常用消毒方法 222 4.1.1煮沸消毒法 222 4.1.2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法 222 4.1.3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法 222 4.1.4消毒剂溶液喷雾消毒法 222 4.1.5环氧乙烷简易熏蒸消毒法 222 4.2消毒面积与体积的测量和计算 222 4.3消毒剂的应用 223 4.3.2消毒剂的使用 223 4.3.2.1漂白粉 223 4.3.2.2次氯酸钙(漂粉精) 224 4.3.2.4环氧乙烷 224 4.3.2.5过氧乙酸 225 4.3.2.6碘伏 228 4.3.2.7苯扎溴铵 226 4.3.2.8氯己定 226 4.3.3消毒剂浓度的表示方法 226 4.3.3.1消毒剂溶液浓度 226 4.3.3.2消毒剂固体制剂浓度 227 4.3.4主要消毒剂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法 228 4.3.5简易测定法 228 4.3.

5.2浓度试纸测定法 228 4.3.5.3消毒剂中有效氯的简易检测 229 4.3.5.4水中余氯检验 229 4.4各种污染对象的常用消毒方法 229 4.4.16污水消毒 230 4.5疫区饮用水的消毒与管理 230 4.6疫源地消毒效果的微生物学评价 234

4.6.4检测方法 234

4.6.4.1物体表面检测方法 234

4.6.4.2排泄物、呕吐物检测方法 235

4.6.4.3空气检测方法 235

4.6.4.4水检测方法 235

4.7各种传染病疫点消毒要求 236

4.7.1鼠疫 236

4.7.2霍乱 236

4.7.3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 237

4.7.4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 237

4.7.5细菌性痢疾 238

4.7.6伤寒和副伤寒 238

4.7.7艾滋病 238

4.7.8淋病和梅毒 239

4.7.9脊髓灰质炎 239

4.7.10白喉 240

4.7.11流行性出血热 240

4.7.12狂犬病 240

4.7.13钩端螺旋体病 241

4.7.14布鲁氏菌病 241

4.7.15炭疽 241

4.7.16班疹伤寒 242

4.7.17结核病 242

4.7.18麻风病 243

附录1 疫点终末消毒工作记录 244

附录2 疫点终末消毒效果检验记录 245

附录3 疫点随时消毒工作记录 246

消毒技术规范

1 总则

1.1 引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和《消毒管理办法》制订本规范。

1.2适用范围

本规范包括总则、消毒检验技术规范、医疗卫生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和疫源地消毒技术规范四个部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医疗、卫生、保健、消毒服务和未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所有消毒剂、消毒器械和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和卫生用品生产、经营、使用的单位和个人,以及疫源地和需要消毒的场所。

1.3术语

1.3.1消毒 disinfection

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1.3.2灭菌 sterilization

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1.3.3化学指示物 chemical indicator

利用某些化学物质对某一杀菌因子的敏感性,使其发生颜色或形态改变, 以指示杀菌因子的强度(或浓度)和作用时间是否符合消毒或灭菌处理的要求。

1.3.4生物指示物 biological indicator

将适当载体染以一定量的特定微生物, 用于指示消毒或灭菌效果的制品。

1.3.5消毒剂 disinfectant

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使其达消毒或灭菌要求的制剂。

1.3.6灭菌剂 sterilant

可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使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

1.3.7 高效消毒剂high-efficacy disinfectant

指可杀灭细菌芽孢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剂。其中延长作用时间,可达到灭菌要求者,称为灭菌剂。

1.3.8中效消毒剂intermediate-efficacy disinfectant

指仅可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1.3.9低效消毒剂low-efficacy disinfectant

指仅可杀灭细菌繁殖体,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1.3.10高水平消毒high-level disinfection

指使用高效消毒剂,在未达到灭菌剂量的条件下(即用某一高效消毒剂的灭菌浓度,但作用时间比灭菌所用者短),可达到杀灭除了一些高抗力的细菌芽孢以外的所有微生物, 此消毒剂量虽不能完全杀灭所有的细菌芽孢,但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包括结核分枝杆菌)、真菌和亲水性病毒(如脊髓灰质炎病毒)等致病微生物。

1.3.11植物消毒剂 herbal disinfectant

指具有杀灭微生物作用的植物(包括中草药)及其提取物。

1.3.12有效氯 available chlorine

有效氯是衡量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的标志,是指与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相当的氯量 (非指消毒剂所含氯量),其含量用mg/L、g/100g表示。

1.3.13中和剂 neutralizer,inactivator

在微生物杀灭试验中,用以消除试验微生物与消毒剂的混悬液中和微生物表面上残留的消毒剂, 使其失去对微生物抑制和杀灭作用的试剂。

1.3.14中和产物 product of neutralization

指中和剂与消毒剂作用后的产物。

1.3.15菌落形成单位 colony forming unit,cfu

在活菌培养计数时, 由单个菌体或聚集成团的多个菌体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所形成的集落, 称为菌落形成单位, 以其表达活菌的数量。

1.3.16自然菌 natural bacteria

在消毒试验中, 指存在于某一试验对象上非人工污染的细菌。

1.3.17存活时间 survival time, ST

用于生物指示物抗力鉴定时,指受试指示物样本,经杀菌因子作用不同时间,培养后的全部样本均有菌生长的最长作用时间 (min)。

1.3.18杀灭时间 killing time, KT

用于生物指示物抗力鉴定时, 指受试指示物样本,经杀菌因子作用不同时间后, 培养后的全部样本均无菌生长的最短作用时间 (min)。

1.3.19 D 值 D value

杀灭微生物数量达90%所需的时间(min)。

1.3.20杀灭对数值 k illing log value

微生物数量以对数表示时,消毒后与消毒前比较, 以其减少的对数值来表达杀灭效果。

1.3.21杀灭率killing rate, KR

在微生物杀灭试验中,用百分率表示微生物数量减少的值,以其表达杀灭效果。

1.3.22灭菌保证水平 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SAL

指灭菌处理后单位产品上存在活微生物的概率。SAL通常表示为10-n。如,SAL为10-6,即在百万件物品中最多只允许有一件物品仍存在活微生物。

1.3.23医院消毒d isinfection in hospital

杀灭或清除医院环境中和物体上污染的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1.3.24疫源地消毒 d isinfection of epidemic focus

对存在或曾经存在传染源的场所进行的消毒。其目的是杀灭或清除传染源排出的病原体。

1.3.25随时消毒 c oncurrent disinfection

疫源地内有传染源存在时进行的消毒。目的是及时杀灭或清除病人排出的病原微生物。

新版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样本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消毒的管理要求; 消毒与灭菌的基本原则; 清洗与清洁、消毒与灭菌方法: 清洁、消毒与灭菌的效果监测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l6886.7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7部分: 环氧乙烷灭菌残留量 GB l9258紫外线杀蔫灯 GB/T l9633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 GB 50333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 WS 310.1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 管理规范 WS 310.2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 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 310.3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 清洗消毒及灭菌监测标准 WS/T 31 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YY/T 0506.1 病人、医护人员和器械用手术单、手术衣和洁净服第1部分: 制造厂、处理厂和产品的通用要求

YY/T 0698.2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2部分: 灭菌包裹材料要求和试验方法 YY/T 0698.4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4部分: 纸袋要求和试验方法 YY/7T 0698.5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5部分: 透气材料与塑料膜组成的可密封组合袋和卷材要求和试验方法 YY/T 0698.8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8部分: 蒸汽灭菌器用重复性使用灭菌容器要求和试验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清洁 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3.2 清洗 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 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3.3 清洁剂 洗涤过程中帮助去除被处理物品上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的制剂。

最新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版资料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2015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15-04-05发布 2015-08-01正式实施 3.术语和定义 3.1 清洁cleaning 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3.2 清洗 washing 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3.3 清洁剂 detergent 洗涤过程中帮助去除被处理物品上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的制剂。 3.4 消毒 disinfection 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3.5 消毒剂 disinfectant 能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并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3.6高效消毒剂 high-efficacy disinfectant 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所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孢也有一定杀灭作用的消毒制剂。

3.7中效消毒剂 intermediate-efficacy disinfeetant 能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的消毒制剂。 3.8低效消毒剂 intermediate-efficacy disinfectant 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的消毒制剂。 3.9灭菌 sterilization 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3.10灭菌剂 sterilant 能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 3.11无菌保证水平 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SAL 灭菌处理后单位产品上存在活微生物的概率。SAL通示为10-n 。医学灭菌一般设定SAL为10-6 。即经灭菌处理后在一百万件物品中最多只允许一件物品存在活微生物。 3.12斯伯尔丁分类法 E.H.Spaulding classification 1968年E.H.Spaulding根据医疗器械污染后使用所致感染的危险性大小及在患者使用之前的消毒或灭菌要求,将医疗器械分三类,即高度危险性物品(critical items)、中度危险性物品(semi-critical items)和低度危险性物品(non- critical items)。 3.13高度危险性物品 critical items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如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活检钳、心脏导管、植入物等。 3.14中度危险性物品 semi-critical items

消毒技术规范

消毒技术规范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04-05发布 -08-01正式实施 3.术语和定义 3.1 清洁cleaning 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3.2 清洗 washing 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3.3 清洁剂 detergent

洗涤过程中帮助去除被处理物品上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的制剂。 3.4 消毒 disinfection 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3.5 消毒剂 disinfectant 能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并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3.6高效消毒剂 high-efficacy disinfectant 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所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孢也有一定杀灭作用的消毒制剂。 3.7中效消毒剂 intermediate-efficacy disinfeetant 能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的消毒制剂。 3.8低效消毒剂 intermediate-efficacy disinfectant

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的消毒制剂。 3.9灭菌 sterilization 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3.10灭菌剂 sterilant 能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 3.11无菌保证水平 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SAL 灭菌处理后单位产品上存在活微生物的概率。SAL通示为10-n 。医学灭菌一般设定SAL为10-6 。即经灭菌处理后在一百万件物品中最多只允许一件物品存在活微生物。 3.12斯伯尔丁分类法 E.H.Spaulding classification 1968年E.H.Spaulding根据医疗器械污染后使用所致感染的危险性大小及在患者使用之前的消毒或灭菌要求,将医疗器械分三类,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消毒的管理要求;消毒与灭菌的基本原则;清洗与清洁、消毒与灭菌方法:清洁、消毒与灭菌的效果监测等,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l6886.7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7部分:环氧乙烷灭菌残留量 GB l9258紫外线杀蔫灯 GB/T l9633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 GB 50333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 WS 310.1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 WS 310.2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wS 310.3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监测标准 WS/T 31 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YY/T 0506.1 病人、医护人员和器械用手术单、手术衣和洁净服第1部分:制造厂、处理厂和产品的通用要求 YY/T 0698.2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2部分:灭菌包裹材料要求和试验方法 YY/T 0698.4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4部分:纸袋要求和试验方法 YY/7T 0698.5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5部分:透气材料与塑料膜组成的可密封组合袋和卷材要求和试验方法 YY/T 0698.8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8部分:蒸汽灭菌器用重复性使用灭菌容器要求和试验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WST 367-2012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目录 [返回]拼音 WS/T 367-2012 yī liáo jī gòu xiāo dú jì shù guī fàn [返回]英文参考 WS/T 367-2012 Regulation of disinfection technique in healthcare settings ICS 11.020 C 0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2012年4月5日发布,自2012年8月1日起实施。 WS/T 367-2012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6886.7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7部分:环氧乙烷灭菌残留量 GB 19258 紫外线杀菌灯 GB/T 19633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 GB 50333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 WS 310.1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 WS 310.2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消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WS 310.3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YY/T 0506.1 病人、医护人员和器械用手术单、手术衣和洁净服第1部分:制造厂、处理厂和产品的通用要求 YY/T 0698.2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2部分:灭菌包裹材料要求和试验方法 YY/T 0698.4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4部分:纸袋要求和试验方法 YY/T 0698.5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5部分:透气材料与塑料膜组成的可密封组合袋和卷材要求和试验方法 YY/T 0698.8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8部分:蒸汽灭菌器用重复性使用灭菌容器要求和试验方法 3.1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清洁cleaning 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3.2 清洗washing 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3.3 清洁剂detergent 洗涤过程中帮助去除被处理物品上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的制剂。 3.4 消毒disinfection 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3.5

2012年消毒技术规范考试题及答案

2012年消毒技术规范考试试题 姓名:科室:得分: 一、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 1.清洗是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 洗涤) ( 漂洗) 和( 终末漂洗)。 2.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选(医力蒸汽)灭菌,不应采用(化学消毒剂)。 3.医务人员应掌握消毒与无菌的(基本知识)和(职业防护技能)。 4.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先(清洗)再进行(消毒)(灭菌) 5.中心静脉导管如短期中心静脉导管,PICC,植入式血管通路的消毒范围直径应大于(15cm ),至少应大于(敷料面积10 ×12 cm )。 6.斯伯尔丁根据医疗器械污染后使用所致污染的危险性大小及在患者使用之间的消毒或灭菌要求,将医疗器械分为三类即:(高度)(中度)(低度)。 7.有人情况下,普通病房首选(自然通风)进行空气净化。 8.戊二醛用于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灭菌,其灭菌浓度为(2% ),灭菌时间为(10小时)。 9.新版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于2012年(8月1日)日起实施。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消毒是指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对)。 2.有人情况下的室内空气可采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及化学 消毒法(错)。 3.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粘膜,组织诊疗器械,器具 和物品应进行灭菌(对)。 4.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先消毒,再清洗,再消毒或灭菌(错)。 5.快速灭菌程序可作为物品的常规灭菌程序(错)。 6.耐高热,耐湿物品,首选压力蒸汽无菌,也可采取侵泡灭菌(错)。 7.手术缝线属于高度危险物品,所有缝线不应该重复灭菌使用(对)。 8.棉布类敷料和棉纱类敷料应首选环氧乙烷灭菌(错)。 9.手术切口部位的皮肤消毒使用浸有碘伏消毒液原液的无菌棉球或其他替代物品局部擦 拭2遍,作用1分钟(错)。 10.清洁用物擦拭布巾应清洗干净,在500mg/L有效氯消毒剂中侵泡30min,冲净消毒液, 干燥备用(错)。 三、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 1.感染高风险部门物体表面,地面应采用下列哪种浓度的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30分钟 ( B ) A.500mg/L—700mg/L B.400mg/L—700mg/L C.500mg/L—1000mg/L D.1000mg/L—2000mg/L E.600mg/L—800mg/L 2.手卫生消毒标准是( D ) A.5cfu/㎝2 B.4cfu/㎝2 C.8cfu/ ㎝2 D.10cfu/㎝2 E.6cfu/㎝2 3.外科手消毒标准是(A ) A .5cfu/㎝2 B.4cfu/㎝2 C.8cfu/㎝2 D.10cfu/㎝2 E.无菌生长 4.使用中皮肤粘膜消毒液染菌量的标准是(B )

(完整word版)医院消毒技术规范2012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2012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2-04-05发布2012-08-01正式实施 3.术语和定义 3.1 清洁cleaning 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3.2 清洗washing 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3.3 清洁剂detergent 洗涤过程中帮助去除被处理物品上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的制剂 3.4 消毒disinfection 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3.5 消毒剂disinfectant 能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并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3.6高效消毒剂high-efficacy disinfectant 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所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孢也有一定杀灭作用的消毒制剂。 3.7中效消毒剂intermediate-efficacy disinfeetant 能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的消毒制剂。

3.8低效消毒剂intermediate-efficacy disinfectant 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的消毒制剂。 3.9灭菌sterilization 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3.10灭菌剂sterilant 能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 3.11无菌保证水平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SAL 灭菌处理后单位产品上存在活微生物的概率。SAL通示为10-n 。医学灭菌一般设定SAL 为10-6 。件即经灭菌处理后在一百万物品中最多只允许一件物品存在活微生物。 3.12斯伯尔丁分类法 E.H.Spaulding classification 1968年E.H.Spaulding根据医疗器械污染后使用所致感染的危险性大小及在患者使用之前的消毒或灭菌要求,将医疗器械分三类,即高度危险性物品(critical items)、中度危险性物品(semi-critical items)和低度危险性物品(non- critical items)。 3.13高度危险性物品critical items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如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活检钳、心脏导管、植入物等。 3.14中度危险性物品semi-critical items

消毒技术规范

消毒技术规范 《消毒技术规范》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经营、使用和检验消毒产品的组织,医疗卫生机构以及传染病疫源地和其他一切需要消毒的场所。2003年4月1日起实施。 消毒 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灭菌 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化学指示物 利用某些化学物质对某一杀菌因子的敏感性,使其发生颜色或形态改变,以指示杀菌因子的强度(或浓度)和/或作用时间是否符合消毒或灭菌处理要求的制品。 生物指示物 将适当载体染以一定量的特定微生物,用于指示消毒或灭菌效果的制品。 消毒剂 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使其达消毒或灭菌要求的制剂。 灭菌剂 可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使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 高效消毒剂 指可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孢(致病性芽孢菌)也有一定杀灭作用,达到高水平消毒要求的制剂。 中效消毒剂 指仅可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低效消毒剂 指仅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有效氯 有效氯是衡量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的标志,是指与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相当的氯量(非指消毒剂所含氯量),其含量用mg/L或%浓度表示。(有效碘及有效溴的定义和表示法与有效氯对应)。 中和剂 在微生物杀灭试验中,用以消除试验微生物与消毒剂的混悬液中和微生物表面上残留的消毒剂,使其失去对微生物抑制和杀灭作用的试剂。 中和产物 指中和剂与消毒剂作用后的产物。 菌落形成单位 在活菌培养计数时,由单个菌体或聚集成团的多个菌体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所形成的集落,称为菌落形成单位,以其表达活菌的数量。 自然菌

2017最新消毒技术规范

公共场所消毒技术规范 目录 第1章总则 第2章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内公共场所和公共用品的消毒 第3章宾馆、饭店、茶馆、酒吧的消毒 第4章商场、购物场所的消毒 第5章储水容器的消毒 第6章公共交通服务单位及公共交通工具的消毒 第7章娱乐场所的消毒 第8章幼托机构的消毒 第9章学校的消毒 第10章银行及其他货币流通单位的消毒 第11章会馆的消毒 第12章图书馆、书店和阅览室的消毒 第13章社区活动室的消毒

第14章浴业(浴室、足浴)的消毒 第15章体育场所的消毒 第16章美容美发店的消毒 第17章空调的消毒。 第18章殡仪馆的消毒 第19章其他公共场所的消毒 第20章消毒效果的检测 附录A 公共场所消毒效果检验常用培养基和液体(规范性附录) 附录B 公共场所卫生标准对微生物控制的指标(规范性附录) 附件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附件2 消毒管理办法 附件3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 附件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第1章总则 1.1引言 为了预防公共场所和公共用品传播染病,保护人民的健康和社会安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办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制订《公共场所消毒技术规范》(简称规范)。 本规范规定了公共场所环境和公共用品的消毒方法、效果检测和监督方法。

1.2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负责公共场所和公共用品卫生的事业和企业单位。包括:医疗卫生机构内的公共场所和公共用品、文化娱乐场所、浴业服务单位、宾馆、饭店、酒吧、茶馆、公共交通工具和环境、商店和购物场所、社区活动场所、学校、图书馆和书店、公用二次供水水箱和贮水容器、游泳池、银行和货币、幼托机构、体育场所和公共健身器材、美发美容店、空调系统等。 1.3 名词术语 1.3.1 公共场所对公众开放的,人民大众都可进入活动或接受服务的场所。是由人工建成的,供公众使用的活动空间。 1.3.2 公共用品向公众提供,为公众服务,众人均可使用的物品。例如:健身器材、娱乐器材、茶具、餐具、二次供水水箱等。 1.3.3 消毒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杀灭或去除外环境中病原微生物及其它有害微生物的过程。消毒是个相对的概念,只要求杀灭或去除外环境中的有害微生物,而不是所有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程度,而不是全部杀灭。 1.3.4 消毒剂用于杀灭和去除外环境中污染的致病性微生物及其它有害毒素的化学和生物制剂。 1.3.5 消毒器以物理或化学因子作为消毒因子,配以发射装置和其他辅助装置而制成的用于消毒的机器。例如:干热消毒器、压力蒸汽消毒器、空气消毒器等。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5年版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最新版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 2016-08-01正式实施 3.术语和定义 3.1 清洁cleaning 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3.2 清洗 washing 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3.3 清洁剂 detergent 洗涤过程中帮助去除被处理物品上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的制剂。 3.4 消毒 disinfection 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3.5 消毒剂 disinfectant 能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并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3.6高效消毒剂 high-efficacy disinfectant 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所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孢也有一定杀灭作用的消毒制剂。 3.7中效消毒剂 intermediate-efficacy disinfeetant

能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的消毒制剂。 3.8低效消毒剂 intermediate-efficacy disinfectant 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的消毒制剂。 3.9灭菌 sterilization 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3.10灭菌剂 sterilant 能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 3.11无菌保证水平 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SAL 灭菌处理后单位产品上存在活微生物的概率。SAL通示为10-n 。医学灭菌一般设定SAL为10-6 。即经灭菌处理后在一百万件物品中最多只允许一件物品存在活微生物。 3.12斯伯尔丁分类法 E.H.Spaulding classification 1968年E.H.Spaulding根据医疗器械污染后使用所致感染的危险性大小及在患者使用之前的消毒或灭菌要求,将医疗器械分三类,即高度危险性物品(critical items)、中度危险性物品(semi-critical items)和低度危险性物品(non- critical items)。 3.13高度危险性物品 critical items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如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活检钳、心脏导管、植入物等。 3.14中度危险性物品 semi-critical items 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如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喉镜、肛表、口表、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压舌板、肛门直肠压力测量导管等。

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 — 臭氧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臭氧推荐给您的朋友 日期:2004-10-12 13:53:13作者:臭氧技术网点击:1350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臭氧(2002 年版) 臭氧又名三子氧,分子式为O3,分子量为48.0。 一、理化特性: 臭氧在常温下为淡蓝色的爆炸性气体,有特臭,为已知最强的氧化剂,密度为 1.658( 空气= 1) 。臭氧气体经冷处理后可呈液状,其液体密度为1.71 ,沸点为-112.3℃, 在水中溶解度比氧高,但因分压较低,故在平时使用温度与压力下,只能得到每升数毫克的溶液,含臭氧的溶液,温热时会爆炸。臭氧的稳定性极差,在常温下可自行分解为氧,在270℃高温下可立即转化为氧。1% 水溶液在常温大气中半衰期为16 分钟,所以臭氧不能像其它工业气体一样可以用瓶贮存,一般为现场生产,立即使用。 二、杀菌作用: 臭氧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芽孢、病毒、真菌等,并可破坏肉毒杆菌毒素。臭氧在水中杀菌迅速较氯快。 三、影响杀菌作用的因素: 1.PH :用臭氧水溶液消毒时,若PH 增高,则所需浓度必须增加。 2. 湿度:用臭氧熏蒸消毒时,相对湿度高则效果好,低则效果差,对干燥菌体几乎无杀菌作用。 3. 温度:温度降低有利于臭氧的溶解,可增强其消毒作用,甚至在0℃亦能保持较好的杀菌效果,如水温为 4 -6℃时,臭氧杀菌用量为100 ,水温10 -21℃时为160 ,水温 36 -38℃时则为320 ,有机物可降低其杀菌作用。 四、毒性: 空气中臭氧浓度达0.01-0.02mg/L 时即可嗅知:浓度达到1mg/L 时,可引起呼吸加速、变、胸闷等症状,在2.5-5mg/L 时,可引起脉搏加速,疲倦、头痛,停留1小时可发生肺气肿,以至死亡,作业现场空气中容许的阀限值为0.2mg/m3. 五、腐蚀性: 臭氧为强氧化剂, 可损坏多种物品, 浓度越高对物品损害越重, 可使铜片出现绿色锈斑, 特别是使橡胶老化, 色变暗, 弹性降低, 以致变脆, 断裂, 使织物漂白褪色. 六、稳定性: 臭氧稳定性极差,常温下即可自行分解为氧,停止发生后,通风30 -60 分钟后,其浓度与大气水平一样. 七、使用范围: 在消毒方面,臭氧的用途主要有以下几种: 1、液体消毒:饮用水、工业生活污水和饮料水的净化消毒. 2、物体表面消毒,饮食用具、理发工具、食品加工用具、衣物、钱币、票券等放密闭箱内消毒. 3、防腐保存:蔬菜水果蛋类鱼肉类干鲜土特产,水产品加工,贮存和冷藏等. 八、使用方法: 1、液体消毒:臭氧消毒饮用水时,其用量取决于水质,应由实验确定精确值,比较清洁的水,一般应加臭氧0.5-1mg/L,作用5-10分钟后,水中保持臭氧浓度为0.1-0.5mg/L;对于污染比较严重的饮用水,臭氧用量可增至3-6 mg/L。对污水处理,污水中使用的臭氧浓度为100-200

新版《消毒技术规范》考试题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考试题 医院名称:姓名:分数: 一、名词解释: (1)清洁: (2)清洗: (3)消毒: (4)灭菌: (5)斯波尔丁分类法: (6)D值: (7)终末消毒: (8)暴露时间: 二、填空: (1)《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于2012年月日起实施 (2)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先()再进行()或()。 (3)被朊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后()再()。 (4)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再();当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 (5)治疗车、诊疗工作台、仪器设备台面、床头柜、新生儿暖箱等物体表面使用()布巾或()布巾擦拭。擦拭不同患者单元的物品之间应更换布巾。 (6)有管腔和表面不光滑的物品,应用清洁剂浸泡后手工仔细刷洗或超声清洗。能拆卸的复杂物品应()后再清洗。 (7)诊疗用品如血压计袖带、听诊器等,保持清洁,遇有污染应及时先(),后采用中、低效的消毒剂进行()。 (8)被感染朊病毒患者使用后的物品浸泡于1mol/L( )溶液内作用()min,然后清洗、消毒与灭菌,压力蒸汽灭菌应134℃()min;或132℃()min;或121℃()min。 (9)气性坏疽伤口的消毒,采用3%()溶液冲洗,伤口周围皮肤可选择碘伏原液擦拭消毒。 (10)被气性坏疽病原体污染的器械应先()mg/L含氯消毒剂浸泡()min;环境表面采用()mg/L含氯消毒剂擦拭。(11)肌肉、皮下及静脉注射、针灸部位、各种诊疗性穿刺等消毒方法,以注射或穿刺部位为中心,有内向外缓慢旋转,逐步涂擦2次,消毒皮肤面积大于

消毒技术规范..

消毒技术规范目录 1 总则 1 1.1 引言 1 1.2适用范围 1 1.3术语 1 1.4基本原则和要求 2 1.4.对消毒检验技术的要求 2 1.4.1.2 对无菌操作的要求 2 1.4.1.对试验的要求 3 1.4.1.消毒剂鉴定测试项目的确定 3 1.4.1.消毒器械鉴定测试项目的确定 5 1.4.1.消毒剂有效成分含量表示方法 5 1.4.1.对重复试验的要求 5 1.4.1.判定标准 5 1.4.1.最终评价的要求 5 1.4.1.10 对实用剂量的要求 6 1.4.1.1对试验记录的要求 6 1.4.1.1对检测报告的要求 6 1.4.2. 消毒剂理化实验基本要求 6 1.4.消毒剂毒理学实验基本原则 7 1.4.3.1消毒剂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 7 1.4.3.2 对各种消毒剂进行毒理学试验的规定 7 1.4.3.3对毒理学试验用消毒剂样品的规定 8 1.4.4 消毒、灭菌技术要求9 1.4.4.1消毒、灭菌因子基本分类9 1.4.4.2 医用物品对人体的危险性分类9 1.4.4.3 微生物对抗微生物的敏感性10 1.4.4.4 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10 1.4.4.5消毒、灭菌基本程序10 1.4.4.6 消毒工作中的个人防护11 1.4.5 疫源地消毒基本要求11 1.4.5.1组织执行与人员11 1.4.5.2时限要求11 1.4.5.3装备要求11 1.4.5.4技术要求 11 2 消毒检验技术规范 14 2.1 消毒检验技术规范 14 2.1.1 消毒剂杀微生物试验技术 14 2.1.1.1 适用范围 14 2.1.1.2 菌悬液与菌片的制备 14 2.1.1. 3 活菌培养计数技术 16 2.1.1. 4 残留消毒剂的去除方法 17 2.1.1. 5 中和剂鉴定试验 18 2.1.1. 6 物理法去除残留消毒剂的鉴定试验 21 2.1.1. 7 细菌定量杀灭试验 22 1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医疗卫生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Technical standard for Disinfection of Medical and Health Structures 1 消毒与灭菌方法 1.1 压力蒸汽灭菌 1.1.1 适用范围:用于耐高温、耐高湿的医疗器械和物品的灭菌。不能用于凡士林等油类和粉剂的灭菌。 1.2 干热灭菌 1.2.1适用范围:用于高温下不损坏、不变质、不蒸发物品的灭菌;用于不耐湿热的器械的灭菌;用于蒸汽或气体不能穿透物品的灭菌,如玻璃、油脂、粉剂和金属等制品的消毒灭菌。 1.3 去污 去污就是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将被洗物品上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尽可能地降低到比较安全的水平。清洗彻底是保证消毒或灭菌成功的关键。 1.4 紫外线消毒 1.4.1 适用范围:用于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和水及其它液体的消毒。

1.5 低温蒸汽甲醛气体消毒 1.5.1 概述:甲醛是一种灭菌剂,对所有的微生物都有杀灭作用,包括细菌繁殖体、芽孢、真菌和病毒。甲醛气体灭菌效果可靠,使用方便,对消毒、灭菌物品无损害。 1.5.2 适用范围:可用于对湿、热敏感、易腐蚀的医疗用品的灭菌。 1.6 环氧乙烷气体灭菌 1.6.1 概述:环氧乙烷又名氧化乙烯,在低温下为无色液体,具有芳香醚味,佛点为10.8℃,溴阈值为760mg/m3 ~1064mg/m3,密度为1.52;环氧乙烷易燃易爆,其最低燃烧浓度为3%。环氧乙烷气体穿透力强。 环氧乙烷气体杀菌力强、杀菌谱广,可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属灭菌剂。 1.6.2 适用范围:环氧乙烷不损害灭菌的物品且穿透力很强,故多数不宜用一般方法灭菌的物品均可用环氧乙玩消毒和灭菌。例如,电子仪器、光学仪器、医疗器械、书籍、文件、皮毛、棉、化纤、塑料制品、木制品、陶瓷及金属制品、内镜、透析器和一次性使用的诊疗用品等。环氧乙烷是目前最主要的低温灭菌方法之一。 1.7 臭氧 1.7.1 概述:臭氧在常温下为强氧化性气体,其密度为1.68

2012年消毒技术规范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2012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12-04-05发布 2012-08-01正式实施 3.术语和定义 3.1 清洁cleaning 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3.2 清洗 washing 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3.3 清洁剂 detergent 洗涤过程中帮助去除被处理物品上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的制剂。 3.4 消毒 disinfection 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3.5 消毒剂 disinfectant 能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并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3.6高效消毒剂 high-efficacy disinfectant 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所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

对细菌芽孢也有一定杀灭作用的消毒制剂。 3.7中效消毒剂 intermediate-efficacy disinfeetant 能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的消毒制剂。 3.8低效消毒剂 intermediate-efficacy disinfectant 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的消毒制剂。 3.9灭菌 sterilization 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3.10灭菌剂 sterilant 能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3.11无菌保证水平 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SAL 灭菌处理后单位产品上存在活微生物的概率。SAL通示为10-n 。医学灭菌一般设定SAL为10-6 。即经灭菌处理后在一百万件物品中最多只允许一件物品存在活微生物。 3.12斯伯尔丁分类法 E.H.Spaulding classification 1968年E.H.Spaulding根据医疗器械污染后使用所致感染的危险性大小及在患者使用之前的消毒或灭菌要求,将医疗器械分三类,即高度危险性物品(critical items)、中度危险性物品 (semi-critical items)和低度危险性物品(non- critical items)。

新版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pdf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姓名:分数: 一、判断题(每题6分,共30分): 1、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先消毒、再清洁,再消毒或灭菌。() 2、环境与物体表面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 3、耐高热、耐湿物品,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也可采取浸泡灭菌。() 4、消毒产品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应对消毒产品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存档备案。() 5、普通病室空气净化最优选的方式为通风。()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于2012年月日起实施。 2、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 3、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选,不应采用浸泡灭菌。 4、医院内使用各种擦拭布巾、拖把及保洁手套应分使用,用后统一清洗消毒,干燥备用。 5、地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清洁。当地面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时,先用去除可见的污染物, 再和。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6分,共30分):

1、最可靠的灭菌方法是:() A.日光暴晒法 B.焚烧法 C.煮沸消毒法 D.压力蒸汽灭菌法 E.辐射灭菌法 2、特殊感染是指:() A.阮病毒 B.气性坏疽 C.突发不明原因传染病的病原体 D.HIV E.HBV 3、下列哪些属高度危险性物品() A.手术器械 B.穿刺针 C.腹腔镜 D.活检钳 E.喉镜 4、有人状态下室内空气净化方法() A.紫外线照射 B.三氧机 C.紫外线空气动态消毒机 D.化学消毒法 E.自然通风 5、下列哪些是感染高风险的部门:() A.手术室和检验科 B.产房和口腔科 C.重症监护病房 D.新生儿室 E.血透室

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部规定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总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和《消毒管理办法》制订本规范。其目的在于统一我国医院消毒、灭菌的方法和消毒、灭菌的监测技术,以提高医院消毒、灭菌的质量,减少医院感染。 1.1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包括医院、诊所、门诊部、卫生院、妇幼保健院、产院、结核病防治院、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疗养院、康复医院、保健站、血站、医务室等。 1.2 名词术语 1.2.1 医院消毒(&Sinf6CtdriinhOSpiul):杀灭或清除医院环境中和媒介物上污染的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1.2.2 媒介物(vectors):指人们生活和工作环境中污染了病原微生物的固体、气体和液体物质,也包括污染的人体体表和表浅体腔。 1.2.3 消毒合格(disinfestdri gualified):在医院消毒中消毒后媒介物携带的微生物等于或少于国家规定的标准。若能使人工污染的微生物减少99.9%或使消毒对象上污染的自然微生物减少90%,则为消毒合格。 1.2.4 疫源地消毒(disidectdri Ofepiderl)lcli:)cui):本规范中是指对医院内存在着或曾经存在着感染性疾病传染源的场所进行的消毒。其目的是杀灭或清除传染源排出的病原体。 1.2.5 随时消毒(concurTent disilllect。):本规范是指对医院存在的疫源地内有传染源存在时进行的消毒。目的是及时杀灭或清除病人排出的病原微生物。感染症病人住院期间进行的病室或床边消毒即为随时消毒。 1.2.6 终末消毒(temnnal disil7lechonh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例如医院内的感染症病人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对其住过的病室及污染物品进行的消毒。 1.2.7 预防性消毒(onive dislillechon):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和场所进行的消毒。例如医院的医疗器械灭菌,诊疗用品的消毒,餐具的消毒和一般病人住院期间和出院后进行的消毒等,均为预防性消毒。 1.2.8 消毒剂(sinfeCtw):能杀灭外环境中感染性的或有害的微生物的化学因子称为消毒剂。 1.2,9 消毒器(isinfechon instrUmnt):能杀灭外环境中感染性的或有害的微生物的消毒器械. 1.2.10 灭菌(serilizahon):杀灭或去除外环境中媒介物携带的一切微生物的过程。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胞和真菌抱子。灭菌是个绝对的概念,灭菌后物品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一) 灭菌管理 1、已灭菌物品从灭菌器中取出,应仔细检点放置,以免再污染。 2、检查包装的完整性,若有破损不可作为无菌包使用; 3、手术包应干燥,否则应列为湿包,不可作为无菌包使用。有明显水渍的包亦不可作为无菌包; 4、用化学指示胶带贴封或其中放有化学指示剂的包,在灭菌后或开包使用前 应检查是否达到已灭菌的色泽或状态。未达到或有疑点者,不可作为无茵包使用; 5、取出的包,掉落在地,或误放不洁之处或沾有水淹,均应视为受到污染。不可作为无菌物品使用; 6、已灭菌的物品,不得与未灭菌物品混放; 7、合格的灭菌物品,应标明灭菌日期,合格标志。 8、灭菌后的物品;应放在无菌区的柜橱内(或架子上、推车内)。无菌物品储存架、柜,每日用含250-500mg/L 有效氯的消毒液擦拭一次。 9、分类放置,顺序发放取用。超过有效期应重新灭菌。医院 消毒技术规范(二)紫外线1、适用范围:用于室内空 气、物体表面和水及其它液体的消毒。 2、紫外线灯强度不得低于7ouW/cm2普通30W直管紫外线灯在距灯管1米处测定)。 3、紫外线消毒灯的使用寿命,即由新灯的强度降低到70Uw/cm2的时间(功率》30w)的灯,或降低到原来新灯强度的70%功率<30归的时间,应不低于1000h。 4、注意事项 (1)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紫外线灯表面的清洁,每周用95%酒精棉球擦拭一次,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随时擦拭。 (2)用紫外线灯消毒室内空气时。房间内应保持清洁于燥,减少尘埃和水雾。 (3)用紫外线消毒物品表面时,应使照射表面受到紫外线的直接照射。 (4)不得使紫外线光源照射到人,以免引起损伤。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三) 1[、、 戊二醛 1 、灭菌处理:常用浸泡法。将清洗、晾干待灭菌处理的医疗器械及物品浸没于装 有2%戊二酸的容器中, 加盖,浸泡10h 后,无菌操作取出,用无菌水冲洗干净,并无菌擦干后使用。 2、消毒:将清洗、晾干的待消毒处理医疗器械及物品浸没于装有2%戊二醛的容器中,加盖,一般细菌繁殖体消毒浸泡10mini 。,肝炎病毒消毒浸泡30min,取出后用灭菌水冲洗干净并擦干。 3、戊二醛对手术刀片等碳钢制品有腐蚀性,使用前应先加人%亚硝酸钠防锈。

消毒技术规范2002完整版word版

1.1 引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和《消毒管理办法》制订本规范。本规范含总则、消毒检验技术规范、医疗卫生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和疫源地消毒技术规范四个部分。 1.2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经营、使用和检验消毒产品的组织,医疗卫 生机构以及传染病疫源地和其他一切需要消毒的场所。 1.3 术语 1.3.1 消毒disinfection 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1.3.2 灭菌sterilization 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1.3.3 化学指示物chemical indicator 利用某些化学物质对某一杀菌因子的敏感性,使其发生颜色或形态改变,以指示杀菌因 子的强度(或浓度)和/或作用时间是否符合消毒或灭菌处理要求的制品。 1.3.4 生物指示物biological indicator 将适当载体染以一定量的特定微生物,用于指示消毒或灭菌效果的制品。 1.3.5 消毒剂disinfectant 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使其达消毒或灭菌要求的制剂。 1.3.6 灭菌剂sterilant 可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使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 1.3.7 高效消毒剂high-efficacy disinfectant 指可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孢(致病性芽孢菌)也有一定杀灭作用,达到高水平消毒要求的制剂。 1.3.8 中效消毒剂intermediate-efficacy disinfectant 指仅可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1.3.9 低效消毒剂low-efficacy disinfectant 指仅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1.3.10 有效氯available chlorine 有效氯是衡量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的标志,是指与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相当的氯量(非指 消毒剂所含氯量),其含量用mg/L 或%浓度表示。(有效碘及有效溴的定义和表示法与有效氯对应)。 1.3.11 中和剂neutralizer 在微生物杀灭试验中,用以消除试验微生物与消毒剂的混悬液中和微生物表面上残留的 消毒剂,使其失去对微生物抑制和杀灭作用的试剂。 1.3.12 中和产物product of neutralization 食品伙伴网https://www.doczj.com/doc/9614884975.htm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