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化学课件-铁燃烧

九年级化学课件-铁燃烧

九年级化学课件-铁燃烧

九年级化学课件-铁燃烧

九年级化学《燃烧及其利用》复习知识

九年级化学《燃烧及其利用》复习知识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 1、概念:可燃物与空气中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 烈的氧化反应。 2、条件: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否则不能燃烧) 如右图所示: A、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B、薄铜片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氧气 白磷的着火点低,应贮存在装有水的试剂瓶中 3、燃烧与缓慢氧化的比较 相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放热; 不同点:前者发光、反应剧烈,后者不发光、反应缓慢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燃烧的条件决定着灭火的原理,只要破坏燃烧的任何一个条件,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2、灭火的原理: (1)消除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泡沫灭火器: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干粉灭火器:扑灭一般的失火外,还可以扑灭电器、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 4、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利用碳酸钠与浓盐酸迅速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来灭火 化学反应方程式:Na 2CO 3 +2HCl=2NaCl+H 2 O+CO 2 ↑ 概念发生条件防范措施 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 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 应 可燃物;与空气或 氧气接触;温度达 到着火点 可燃物与其他物 品隔离;与空气隔 离;降低温度至着 火点以下 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发 生急剧燃烧,短时间内积聚 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 膨胀而引起爆炸 剧烈燃烧;有限空 间 严禁烟火 缓慢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易 察觉的氧化反应 与空气或氧接触 ②化学变化的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速燃烧,放出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燃烧与灭火教案和教学设计

燃烧与灭火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徐磊盐城市第五中学 一、教材、学生分析: 燃烧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作为初三学生,他们已经知道是很多促进燃烧和帮助灭火的方法,只是不能从化学的角度认识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引导学生把自身的生活经验与化学知识联系起来。本节课将学生已知的燃烧和灭火的方法与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联系起来,逐步实现从生活走进化学。让学生对化学学科产生更多的期待与想象。 二、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②会运用相关的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研究燃烧的条件,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 ②利用实验学习对比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 ③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②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③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事物,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四、教学方法 1.启发式讲授:讲解启发与演示启发结合; 2.教学手段:实验活动与探究、问题与讨论、多媒体投影交流。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用品:白磷、红磷、试管、坩埚钳、玻璃棒、酒精灯、烧杯、打火机、蜡烛、小木条、煤炭 六、教学流程图

七、教学过程

学生回答学生

【提问】为什么手帕没有燃烧? 【点拨】温度(解疑点水点灯,燃烧原因,

九、课堂评价 本节课有如下设计促进学生学习的课堂评价 1、创设情境,以魔术引入,与学生已有的认知产生冲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思维的碰撞。 2、实验探究的设计,小组分组实验,效果展示是过程评价的体现。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通过学生之间的互评,显示自评,教师点评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更多地反思自己,改进学习行为,亲身体验和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 十、教学反思 1、实验改进 除了我预设的问题,学生也有一些额外的小的“意外”—“白磷为什么保存在水中?”、“水能降低温度”“那把白磷放在热水中,会燃烧吗?”“会”结果白磷并没有燃烧,实验现象与思维产生了冲突,学生立即能分析出“隔绝氧气”。并且由这个问题就巧妙地完成了预设的实验—探究白磷、红磷的燃烧情况,进而进一步得出燃烧的条件。

初三化学(燃烧及其利用)

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考试要求:认识燃烧、缓慢氧化、爆炸的条件及其防火、灭火、防爆炸的措施 一、燃烧 1、概念:可燃物与空气中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否则不能燃烧)如右图所示:A、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B、薄铜片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氧气 白磷的着火点低,应贮存在装有水的试剂瓶中 3、燃烧与缓慢氧化的比较 相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放热; 不同点:前者发光、反应剧烈,后者不发光、反应缓慢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考点一) 1、燃烧的条件决定着灭火的原理,只要破坏燃烧的任何一个条件,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2、灭火的原理:(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泡沫灭火器: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干粉灭火器:扑灭一般的失火外,还可以扑灭电器、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 4、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利用碳酸钠与浓盐酸迅速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来灭火 化学反应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 二、爆炸(考点二) 概念发生条件防范措施 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 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可燃物;与空气或氧 气接触;温度达到着 火点 可燃物与其他物品 隔离;与空气隔离; 降低温度至着火点 以下 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 剧燃烧,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 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 起爆炸 剧烈燃烧;有限空间严禁烟火 缓慢氧化 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易察 觉的氧化反应 与空气或氧接触 ①可能是化学变化(火药爆炸)也可能是物理变化(车胎爆炸) ②化学变化的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速燃烧,放出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 ③可燃性气体(氢气、一氧化碳、甲烷)或粉尘(面粉、煤粉)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可燃性气体在点燃或加热前都要检验纯度,以防止发生爆炸的危险 ④油库、面粉加工厂门口贴有“严禁烟火”的标志: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气体或粉尘,接触到明火,就有

初三化学燃烧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燃烧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 【一】燃烧和灭火 1、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 〔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 〔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4、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二】燃料和能量 1、三大化石燃料: 煤、石油、天然气〔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 〔1〕煤:〝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 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NO2〔引起酸雨〕、CO、烟尘等〔2〕石油:〝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 汽车尾气中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

铅化合物和烟尘 〔3〕天然气是气体矿物燃料〔主要成分:甲烷〕,是较清洁的能源。 2、两种绿色能源:沼气、乙醇 〔1〕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 甲烷的化学式: CH4 〔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化学性质: 可燃性 CH4+2O2点燃CO2+2H2O 〔发出蓝色火焰〕〔2〕乙醇 (俗称:酒精, 化学式:C2H5OH)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2H5OH+ 3O2点燃2CO2+3H2O 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CH3OH,故不能用工业酒精配制酒! 乙醇汽油:优点〔1〕节约石油资源〔2〕减少汽车尾气 〔3〕促进农业发展〔4〕乙醇可以再生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放热反应:如所有的燃烧 〔2〕吸热反应:如C+CO2高温2CO 4、新能源:氢能源、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 氢气是最理想的燃料: (1)优点:资源丰富,放热量多,无污染。 〔2〕需解决问题:①如何大量廉价的制取氢气?②如何安全 地运输、贮存氢气?

九年级化学燃烧燃料单元测试题

第4章燃烧燃料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知识归纳 1.燃烧是一种、剧烈的化学反应。 2.一般情况下,使可燃物质着火燃烧所需的,叫着火点。燃烧应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是:⑴,⑵,⑶。3.可燃物燃烧可以分为和。当氧气充足时,可燃物,放出热量,可燃物中的碳、氢元素分别生成和;当氧气不充足时,可燃物,放出热量,可燃物中的部分碳、氢元素生成、等有毒气体和小的炭黑颗粒的物质。 4.一氧化碳是一种、的气体,它有,因为它能与血液中的结合,使其丧失功能。,,都会增加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含量。 5.在内,如果发生急速的燃烧,短时间聚集,使气体的体积,就会引起。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达到时,遇到明火就会发生爆炸。 6.灭火的方法有:、、。当被困火灾区,应用捂住口鼻,低下身子贴近地面跑出火灾区。 方法研习 1.下列情况下所采取的灭火方法中,不恰当的是() A.炒菜时油锅起火,立即盖上锅盖 B.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灭 C.电路因短路起火时,用水浇灭 D.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等火灾 2.烧木柴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木柴燃烧得更旺,这是因为() A.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B.木柴是可燃物 C.温度易达到着火点D.散热快 3.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我们选用细铁丝并卷成螺旋状,这是为了()A.铁丝不易燃烧B.散热快 C.温度达到着火点D.使铁丝和氧气充分接触 4.下列爆炸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火药爆炸B.蒸汽锅炉爆炸 C.气球爆炸D.车胎爆炸 5.夜间发现煤气泄露应采取的紧急措施是() A.打开排气扇,把煤气抽走 B.开灯,仔细检查泄露处 C.关闭气源阀门,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D.立即打电话,请人来维修 6.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A.火柴梗着火点高B.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C.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D.火柴梗潮湿

九年级化学试题(燃烧与燃料)

九年级化学试题(燃烧与燃料) 一、填空题 1、通常情况下,燃烧是指可燃物与发生的一种的剧烈的、反应。 2、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是:;;。 3、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取决于可燃物的性质、_ _、、。 4、可燃物在的空间内,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 5、灭火的原理有:;;。 6、常用的灭火器有:(1)干粉灭火器,适用于扑灭;(2)二氧化碳灭火器,适用于扑灭,(3)水基型灭火适用于扑灭。 7、燃烧是指可燃物与发生的一种的剧烈的、反应。 8、燃烧的条件是①;②;③; 9、灭火的原理①;②;③; 10、将下列灭火时采取措施的原理填在横线上。 (1)森林着火后铲出一条隔离带:, (2)家里煤气起火时,应先关闭阀门:, (3)厨房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4)用扇子扇灭燃着的蜡烛:, 11、某校五楼寝室,学生熄灯就寝后,一同学违规点蜡烛看书,不小心引燃蚊帐,导致火灾。就此事件回答下列问题:(1)从物质燃烧的条件看,蚊帐是___ _ _____。(2)该同学慌忙打开房门,致使火势迅速扩大,其原因是____ _____。(3)同寝室同学惊醒后,一边拨打“119”,一边采取了下列自救措施,其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A.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 B.跳楼逃生 C.藏在桌子底下等待救援(4)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将大火扑灭,水灭火的原理是 _____________。 12、面粉加工厂的车间里悬浮着较多的面粉粉尘,遇明火就 有发生爆炸的危险。这是因为面粉粉尘与空气接触后,遇到 明火急剧燃烧,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在 有限空间内迅速膨胀,从而引起爆炸。下面是模拟粉尘爆炸 的一个实验:如图所示,在无盖小塑料筒里放人干燥面粉, 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筒,迅速鼓人大量空气,不久,便会听到“砰”的一声,爆炸的气浪将金属筒的塑料盖掀起。试问:(1)在上述实验中,鼓入空气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2)下列情况下,不会发生爆炸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①金属筒不加盖时;②蜡烛没有点燃时;③塑料筒中装的是煤粉时。 (3)面粉厂为了避免爆炸事故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有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二、选择题 13、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是 ( ) 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①②③ 14、用扇子轻轻地把燃着的蜡烛扇灭,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 ( ) A.隔绝空气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 D.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15、为探究物质燃烧条件,某同学做了如下图所示实验:已知白磷着火点40℃,红磷着火点240℃;发现水中白磷和铜片上红磷都没燃烧,铜片上白磷着火燃烧.对此实验的认识

初中化学九年级《燃烧和灭火》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灭火方法的分析,从化学反应的角度认识灭火的原理和燃烧的条件,理解燃烧与灭火的联系、灭火方法。 2、能运用燃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防火问题,掌握基本的逃生方法。 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设计实验、动手实验、自己归纳现象和结论,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实验、对比、控制变量等科学探究的方法。 2、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全体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在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情感目标 1、学生通过小组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 2、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使学生明白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3、在认识燃烧与灭火这对矛盾的过程中,让学生知道控制化学反应的条件,就能控制化学反应的进行,人类就是通过控制化学反应条件,使化学反应为人类所用。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氧气的基础上,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不是难点,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来验证燃烧的条件。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教学难点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验证燃烧的条件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引入 2022年的冬奥会将由北京和张家口联合举办。每一届的冬奥会前都会进行火 炬传递。在上一届索契冬奥会的火炬传递过程中出现了非常震撼的一幕。

(视频)索契冬奥会火炬水下传递 现在我们将画面定格在“水下生火”的瞬间,如果我们要在今天的课堂上重现 “水下生火”的瞬间,大家觉得能实现吗? (引入课题) 活动2【讲授】提出问题 1、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呢? 2、这个温度是燃烧所要达到的最高温度还是最低温度? (引出着火点的概念并进行辨析) 3、燃烧的三个条件是需要满足一个、两个还是同时满足? 4、如何证明呢? 活动3【活动】学生分组实验 请你利用老师提供的药品和仪器,设计实验验证燃烧的条件 (展示:药品和仪器) (点拨) 1、为什么这样设计? 2、你的设计中,满足了什么条件,不同的是什么? 3、你的设计运用的什么方法?体现了什么思想? 活动4【活动】教师演示实验 大家用3个实验分别验证了3个条件,我们还可以在一个实验中来完成燃烧条 件的验证 【演示实验】 1、你观察到了现象?为什么?

最新九年级化学燃烧和灭火知识点归纳大全

最新九年级化学燃烧和灭火知识点归纳大全【学习目标】 1.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了解一些防火和防爆的安全知识和灭火方法。 2.通过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等的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要点梳理】 要点一、燃烧的条件 1.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2.燃烧条件的探究: (1)如下图所示,观察并分析热水中白磷、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产生的不同现象。 思考1: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可燃物燃烧需要一定温度,即达到着火点(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着火点)。白磷的着火点为40℃,而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热水的温度大于40℃,而达不到240℃,因此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思考2: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铜片上的白磷和空气(氧气)接触,而热水中的白磷不跟空气(氧气)接触,因此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思考3:为什么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空气(或氧气)后却燃烧起来? 在热水中温度虽然达到白磷的着火点,但没有氧气,白磷不能燃烧;当通入空气(或氧气)后,白磷跟氧气接触就燃烧起来。 (2)完成下表中的三个小实验。  实验操作现象解释 实验1 分别将蘸有酒精、水的小棉花 球放到酒精灯上加热片刻蘸酒精的棉花立即烧起来, 而蘸水的小棉花球不会燃烧 酒精具有可燃性,而水不具有 可燃性 实验2用透明的玻璃杯罩住燃烧的小蜡烛火焰逐渐变暗,最后熄烧杯中氧气含量不断变小,最

蜡烛,观察小蜡烛燃烧情况灭后氧气被完全消耗 实验3 将一根小木条和一小块煤置于 同一酒精灯上加热小木条很容易烧起来,而小 煤球很难燃烧起来 使小木条发生燃烧需要的温度 较低,而使小煤块燃烧需要的 温度比较高 (3)由上述实验得出物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①物质具有可燃性;  ②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③可燃物达到它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即它的着火点)。这三个条件缺少任何一项都不能燃烧。【要点诠释】 1.着火点是可燃物固有的性质,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的着火点不同,每种物质具有对应的着火点。应该注意:一种物质的着火点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如对于固体物质,颗粒越小、表面积越大,着火点就越低,如炭粉的着火点比炭块的更低。 2.空气或氧气在燃烧过程中起助燃剂的作用(支持燃烧),而不具有可燃性,但空气或氧气并不是唯一的助燃剂。 3.有些物质虽然不能在空气中燃烧,但可以在氧气中剧烈的燃烧,如:铁丝在空气中只能达到红热状态,在纯氧中可以剧烈的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 要点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灭火的原理: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因此,要使燃烧不会发生或不再燃烧(即灭火),只要破坏三个条件中的任意一个就能达到目的。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使可燃物隔绝氧气(或助燃性的物质); (3)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2.根据灭火的原理,灭火过程中可以采用的方法有: (1) 隔离可燃物。如森林火灾,设置隔离带,使森林中的树木与燃烧区隔离(原理①); (2)可燃物隔绝空气或氧气。如厨房油锅着火,盖上锅盖可以灭火(原理②); (3)用水使燃烧物冷却降温。如房屋火灾时,喷射大量的水灭火(原理③); (4)向火灾现场洒干冰(原理②③)。 3.灭火器的灭火原理以及使用范围: (1)基本原理:利用CO2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灭火时,灭火器喷射出的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燃烧与灭火》课堂教学设计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 课堂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燃烧是学生司空见惯的现象,学生已经知道很多促进燃烧和灭火的方法,但不能从化学反应的角度认识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引导学生把自身的生活经验与化学联系起来。具体地说,就是把学生所知道的灭火和促进燃烧的方法与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联系起来,逐步实现从生活走进化学。 本节教学设计是第七单元《燃烧与燃料》第一课节《燃烧与灭火》的内容,包括“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三部分内容。 教学中突出学生个人探究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有意识的设计了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将一些枯燥和难懂的问题放在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中解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灭火方法的分析,学会从化学反应角度认识燃烧和灭火的原理,提高学生自学的兴趣和能力。 (2)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促进燃烧方法的分析,从化学反应角度总结促进燃烧的方法,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白磷的自燃实验探究,分析和归纳燃烧的条件。 (2)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灭火方法的分析,认识灭火的原理。 (3)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促进燃烧方法的分析,总结促进燃烧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及合作精神。人只有掌握了自然规律,才能很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2)帮助学生树立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破除迷信思想。

九年级化学燃烧和燃料单元测试题

九年级化学燃烧和燃料单元测试题 第4章燃烧燃料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知识归纳 1.燃烧是一种、剧烈的化学反应。 2.一般情况下,使可燃物质着火燃烧所需的,叫着火点。燃烧应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是:⑴ ,⑵ ,⑶ 。 3.可燃物燃烧可以分为和。当氧气充足时,可燃物,放出热量,可燃物中的碳、氢元素分别生成和;当氧气不充足时,可燃物,放出热量,可燃物中的部分碳、氢元素生成、等有毒气体和小的炭黑颗粒的物质。 4.一氧化碳是一种、的气体,它有,因为它能与血液中的结合,使其丧失功能。,,都会增加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含量。 5.在内,如果发生急速的燃烧,短时间聚集,使气体的体积,就会引起。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达到时,遇到明火就会发生爆炸。 6.灭火的方法有:、、。当被困火灾区,应用捂住口鼻,低下身子贴近地面跑出火灾区。方法研习 1.下列情况下所采取的灭火方法中,不恰当的是() A.炒菜时油锅起火,立即盖上锅盖 B.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灭 C.电路因短路起火时,用水浇灭 D.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等火灾 2.烧木柴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木柴燃烧得更旺,这是因为() A.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 B.木柴是可燃物 C.温度易达到着火点 D.散热快 3.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我们选用细铁丝并卷成螺旋状,这是为了() A.铁丝不易燃烧 B.散热快 C.温度达到着火点 D.使铁丝和氧气充分接触 4.下列爆炸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火药爆炸 B.蒸汽锅炉爆炸 C.气球爆炸 D.车胎爆炸 5.夜间发现煤气泄露应采取的紧急措施是() A.打开排气扇,把煤气抽走 B.开灯,仔细检查泄露处 C.关闭气源阀门,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D.立即打电话,请人来维修 6.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A.火柴梗着火点高 B.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C.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 D.火柴梗潮湿 7.宇宙飞船内充满了人造空气,可是宇航员在舱内划燃火柴后,火焰会马上熄灭,这是因为()A.舱内氧气不够 B.在失重情况下,空气不对流 C.舱内温度过低D.没有达到着火点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燃物达到着火点,即可发生爆炸 B.温度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就不会燃烧 C.爆炸

九年级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教案 唐官屯镇中学马悦 日7月11年2017.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 教材分析: 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课题共包含三大内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简介。课题从火的发现与利用引入,了解燃烧带给我们的利益和危害,进而研究燃烧的条

件和灭火的原理。教材采用从实验得出结论的方法来探讨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学生可通过探究,亲身体验和思考来掌握知识。 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化学知识积累,对燃烧的现象也有一定的了解,对学习特别是实验探究有较浓厚的兴趣。设置分组讨论实验有助于他们的直观性学习。并且在之前第六单元的学习中了解了与二氧化碳相关的知识,因此在这里可以理解应用。可能遇到的学习问题有:1.对着火点的概念理解不够,有的学生把降温灭火的方法说成是降低着火点。2.探究活动的动手能力和规范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②了解灭火器的使用方法、适用范围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①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合作意识与创新精神,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 ②燃烧可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③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 :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

教学用品: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教具、三只蜡烛、两个烧杯,火柴、酒精灯、碳酸钠粉末、稀盐酸、药匙等。给学生的实验用具准备了五组,每组有一个水槽、两支蜡烛、一个烧杯、火柴等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探究实验法、演示法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展示图片,将火的由来火的应用以及在现代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展示出来,让学生们体会在生活中火会给我们带来温暖和光明;接下来观看一些森林火灾、楼房起火和人们被火烧伤的图片使学生们体会火有时候也是无情的。因此我们不仅要懂得利用火是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也要懂得如何防火和灭火,由此引入课题的学习《燃烧和灭火》 二.探究 活动与探究一:探究燃烧的条件 1.观看视频完成 要求了解实验用具、过程与说明的原理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分析:①铜片上只有白磷和红磷时,哪个会燃烧? ②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哪个会燃烧?③要想使水中的白磷燃烧起来应该怎样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