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观经济学课件(1)

微观经济学课件(1)

微观经济学笔记整理

微观经济学(1-7章) 第一章引论 1.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的关系 宏观经济学中心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个体经济单位 2.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条件:合乎理性的人【经济人】 3.需求曲线 ①需求定律: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量随价格的上升而减少【特殊商品,如吉芬商品、炫耀性商品、古董和其他珍藏品除外】原因: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②需求斜率:负值。右下方倾斜 ③函数表达式:Qd =ɑ-?·P (ɑ、?为常数,且ɑ、?>0。)

4.供给曲线 ①供给定律: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供给量随价格上升而增加 【劳动力、古董和其他珍藏品的供给除外(投机)】 ②供给斜率:正值。右上方倾斜 ③函数线性表达式:Qs = -δ+γ·P (δ、γ为常数,且δ、γ>0。) 5.均衡的两种类型: ①局部均衡: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与价格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 行分析。 ②一般均衡:就一个经济社会中的所有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 名词解释:指经济事务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的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6.需求变动:商品价格不变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而引起该商 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需求量变动:其他条件不变,某商品价格变动,引起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供给变动:某商品价格不变,其他因素变动,引起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供给量变动:其他条件不变,商品价格变动,引起该商品供给数量变动。 7.①富有弹性的商品:降价会增加厂商销售收入。反方向变动 ②缺乏弹性的商品:降价会减少销售收入。同方向变动

8.需求价格弹性: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 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 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变化的 百分比。 9.影响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因素: ①商品的可替代行②商品用途的广泛性。 ③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 ④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比重。 ⑤所考察的消费者条件需求量的时间。 10.供给的价格弹性: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供给量的变动,对于该 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一定时期内,一 种商品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 量变化的百分比。 11.影响供给的价格弹性因素: ①时间的长短(正相关) ②生产成本的变化(正相关) ③生产的难易程度(负相关) ④所生产商品的性质⑴资本密集型,弹性小⑵劳动密集型,弹性大 ⑤生产周期的长短及生产规模⑴周期短及规模大,弹性大 ⑵周期长及规模小,供给弹性小

微观经济学考试重点整理

微观经济学考试重点整理

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引论 1、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是一个内容相当广泛而松散的名词,它可以泛指大量与经济问题有关的各种不同文献、资料和统计报告等,这些材料包含三种类别的内容:一,企事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二,对一个经济部门或经济领域或经济问题的集中研究成果;三,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 2、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演变?(4个) 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庸俗经济学;庸俗经济学后(马歇尔《经济学原理》)。 3、西方经济学企图解决的两个问题? 第一,在意识形态上,宣传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和优越性,从而加强对该制度永恒存在的信念;第二,总结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运行的经验并把经验提升为理论,以便为改善其运行,甚至在必要时为拯救其存在提供政策建议。(可见西方经济学具有双重性,既是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又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经验总结。) 4、对西方经济学应持有的态度? 西方经济学的双重性质可以决定我们对它所应持有的态度:在整个的理论体系上或整体倾向性上

对它持否定态度,而在具体的内容上应该看到它的有用之处。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个体经济单位指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等。由三个层次逐步深入:一是分析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经济行为;二是分析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决定;三是分析所有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同时决定。 2、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条件? 基本假设条件就是“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条件;也被称为“理性人”或“经济人”。它是微观经济分析的基本前提,它存在于微观经济学的所有不同的理论之中。 3、对微观经济学的鸟瞰?(15页 图2-1 +文字说明) 4、需求曲线?(18页) 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 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 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需求函数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微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导论 二、单选题: 1.经济物品是指( ) A.有用的物品B.稀缺的物品C.要用钱购买的物品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 2.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一点表示( ) A.通货膨胀B.失业或者说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 C.该国可能利用的资源减少以及技术水平降低D.一种生产品最适度产出水平 3.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的基本原理是( ) A.一国资源总能被充分利用; B.假定所有经济资源能得到充分利用,则只有减少Y物品生产才能增加X物品的生产C.改进技术引起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内移动 D.经济能力增长唯一决定于劳动力数量 4.下列命题中哪一个不是实证分析命题?( ) A.1982年8月联储把贴现率降到10%B.1981年失业率超过9% C.联邦所得税对中等收入家庭是不公平的 D.社会保险税的课税依据现在已超过30000美元 5.以下问题中哪一个不属微观经济学所考察的问题?( ) A.一个厂商的产出水平B.失业率的上升或下降 C.联邦货物税的高税率对货物销售的影响D.某一行业中雇佣工人的数量 6. 经济学家提出模型的主要理由是( ) A.一个模型为验证一种假设所必需 B一个模型可帮助弄清和组织对一个论点的思考过程 C.一个模型为决定一个指数所必需D.只有模型中才可使用实际变量 7.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 )。 A.市场经济 B.个体行为 C.总体经济活动 D.失业和通货膨胀等 8.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 )。 A.计划经济 B.经济总体状况,如失业与通货膨胀 C.不发达国家经济增长 D.计算机产业的价格决定问题 9.实证经济学( )。 A.关注应该是什么 B.主要研究是什么,为什么,将来如何 C. 不能提供价值判断的依据 D.对事物进行价值判断 10.下列哪一项会导致生产可能线向外移动( )。 A.失业 B.通货膨胀 C.有用性资源增加或技术进步 D.消费品生产增加,资本品生产下降11.人们在经济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中要进行选择的根本原因在于()。 A.产品效用的不同 B.人们的主观偏好不同 C.经济资源的稀缺性 D.经济资源用途的不同 一、简释下列基本概念: 1.稀缺:指经济资源的稀缺性,是经济学研究的前提。相对于人类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资源总是稀缺的,这就产生了研究如何合理地配置和利用稀缺资源用于诸多用途以满足人类需要的经济学。 2.自由物品:指人类无需通过努力就能自由取用的物品,如阳光、空气等,其数量是无限的。 3.经济物品:指人类必须付出代价方可得到的物品,即必须借助生产资源通过人类加工出来的物品,其数量是有限的。

微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习题.doc

第一章微观经济学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稀缺性 2、选择 3、机会成本 4、生产可能性边界 5、经济学 6、经济人 7、微观经济学 8、宏观经济学 9、静态分析10、比较分析11、实证分析12、规范分析 13、经济模型14、常量15、内生变量16、外生变量 17、流量18、存量19、均衡分析20、边际分析 21、比较静态分析22、动态分析23、案例分析 二、单项选择题 知识点:资源的稀缺性 1.现有资源不能充分满足人的欲望,这一事实被称为( )。 A.机会成本B.稀缺性 C.生产什么的问题D.实证经济学 2.下面最有可能成为稀缺物品的是( )。 A.阳光B.夏威夷的海水 C.运送到郑州的海水D.空气 3.资源的稀缺性是指( )。 A.资源的绝对数量的有限性 B.以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生产某种物品所需资源的绝对数量的有限性 D.世界上资源最终将由于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而消耗掉 4.稀缺性问题( )。 A.只存在于市场经济体制中B.只存在于计划经济体制中 C.存在于所有经济中D.意味着抢购和黑市交易 5.经济物品是指( )。 A.有用的物品B.稀缺的物品 C.要用钱购买的物品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 知识点:“看不见的手” 6.提出“看不见的手”原理的是( )。 A.约翰·梅纳德·凯恩斯B.约翰·理查德·希克斯 C.亚当·斯密D.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

知识点:经济学的定义,三大基本经济问题 7.经济学被定义为( )。 A.研究政府如何对市场机制进行干预的科学 B.消费者如何获得收入并进行消费的学说 C.研究如何合理配置稀缺资源于诸多竞争性用途的科学D.生产者怎样取得利润 8.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 )。 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B.怎样生产 C.为谁生产D.以上所有的问题 知识点: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9.下列属于实证分析表述的是( )。 A.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对厂商有利 B.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对厂商不利 C.只有合理配置生产要素才能使利润最大化 D.合理配置生产要素比市场营销更重要 10.下列命题中不是实证经济学命题的是( )。 A.1982年8月美联储把贴现率降到10% B.1981年失业率超过9% C.联邦所得税对中等收入家庭是不公平的 D.社会保险税的课税依据现已超过30 000美元 11.“富人的所得税税率比穷人高”是( )。 A.规范的表述 B.实证的表述 C.否定的表述 D.理论的表述 12.下列属于规范分析表述的是( C)。 A.由于收入水平低,大部分中国人还买不起小轿车 B.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拥有小轿车的人越来越多 C.鼓励私人购买小轿车有利于促进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D.提倡轿车文明是盲目学习西方国家,不适于我国国情 13.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根本区别是( )。 A.是否包括价值判断B.研究对象不同 C.研究范围不同D.是否运用了归纳法 14.研究单个居民与厂商决策的经济学称为( B)。 A.宏观经济学B.微观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D.规范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Microeconomics) 课程代码:(06110170)学分: 3 总学时数:51理论时数:51实验(实践)时数: 先修课程:无开课对象:工商管理、电子商务、会计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1.课程的性质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类、管理类本科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 2.课程的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了解现代经济学发展的最新动态,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分析当前国际经济和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为继续学习其他经济和管理专业的基础课和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为将来从事经济理论和政策研究或经济管理实际工作提供必要的经济学基础知识和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 3.课程的任务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基本理论模型和政策主张,了解现代经济社会市场机制的运行和作用,熟悉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和相应的微观经济政策。并能够将其运用于对现实问题的理解和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二、课程内容的基本要求 第一讲经济学十大原理(第一章)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介绍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十大原理,并简要介绍经济学的基本发展脉络,使学生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先有大致的了解,引起学生学习经济学的兴趣。 2.要求学生掌握经济学研究的典型问题及提出的相应概念。 [教学内容] 1.1 人们如何作出决策 1.2 人们如何相互影响 1.3 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 十大经济学原理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与手段] 1.制作内容丰富全面的课件 2.讲授为主,讨论为辅 第二讲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第2章)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解并掌握经济模型的含义、构建过程和运用方法 2.明确经济学中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联系与区别,并能够对各种不同的观点加以甄别。 [教学内容] 2.1作为经济学家的科学家 2.2作为政策顾问的经济学家 2.3经济学家意见分歧的原因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2.构建经济模型的过程和步骤 3.如何运用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教学方法与手段] 1.制作内容丰富全面的课件 2.讲授为主,讨论为辅 3.当堂完成第一次作业 第三讲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第4章)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 2.了解均衡价格的形成和变动 3.理解市场经济的价格机制

A第一章_微观经济学 导论

第一章导论 一、选择题 1. 经济学可定义为() A. 政府对市场的调节 B. 企业获取报酬的活动 C. 研究如何最合理地分配稀缺资源及不同的用途 D. 人们靠工资生活 2. 经济学主要是研究() A. 与稀缺性和选择有关的问题 B. 如何在证券市场上盈利 C. 何时无法作出选择 D. 用数学建立模型 3. “资源是稀缺性的”是指() A. 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 B. 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 资源必须留给下一代 D. 世界上的资源最终是要被消耗光的 4. 当资源不足以满足所有人需要时() A. 政府必须决定不满足谁的需要 B. 必须由市场体系起作用 C. 必须作出选择 D. 价格上升 5. 经济物品是指() A. 有用物品 B. 稀缺物品 C. 市场上贩卖的物品 D. 有用且稀缺的物品 6. 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一点表示()

A. 供给大于需求 B. 失业或者资源未被充分利用 C. 该国可利用的资源减少及技术水平降低 D. 资源得到最合适的分配使用 7. 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的基本原理是() A. 一国资源总能被充分利用 B. 假定所有经济资源能得到充分有效利用,则只有减少一种物品的生产才能导致另一物品生产的增加 C. 改进技术会引起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内移动 D. 经济能力增长惟一取决于劳动力的数量 8. 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会导致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 A. 失业 B. 通货紧缩 C. 资源增加或者技术进步 D. 消费品生产减少,资本品下降 9. 生产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即向外凸出)反映了() A. 在所有生产活动中都同样有效率 B. 成本递增规律 C. 存在政府决策 D. 失业率高 10. 社会在其生产可能性曲线上选择一点所回答的问题在下列几点中只有哪一点才不是() A. 如何生产 B. 生产什么 C. 为谁生产 D. 在哪里可以有效率地生产 11. 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 A. 怎样生产 B. 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C. 为谁生产 D. 以上都包括 12. 主要依靠个人决策是下列哪种经济形态的决策方式() A. 计划经济 B. 市场经济

(完整版)高鸿业版微观经济学练习题第一章引论

第一章引论 1判断正误 13>.11 只有在社会主义国家才存在稀缺问题。 () 1.12 稀缺问题之所以产生,是因为人们想要的多于我们所拥有的。 () 1.13 任何不对其索取价格的物品都是自由取用物品。 () 1.14 稀缺物品一定有一个直接以货币支付的价格。 () 1.15 最大厂商常常是最有效率的,这一事实不符合收益递减规律。 () 1.16 生产可能性边界上各种物品组合中,只有一种是有效率的。 () 如果你得到两张免费的奥运会参观券,它们可以看作是自由取用物。 () 如果某种资源免费供应时社会成员所需要的多于现有的,那么,这种资源就是稀缺的。 () 1.19 说一种理论是实证的,并不意味着它必然是正确的。

() 1.110经济学家既采用理论分析,又采用实证分析。 () 1.111 中国的劳动力是充足的,而资源是稀缺的。 () 1.112经济学只研究经济问题,而政治经济学既研究经济,也研究政治。 () 1.113马克思的资本概念与西方经济学的资本概念有着本质差别。 () 1.114根据西方经济学,机器是资本,但资本不一定是机器。 () 1.115根据马克思经济学,资本是机器,但机器不一定是资本。 () 1.116 选择就是要么全有,要么全无。 () 1.117没有稀缺问题,就没有经济学。 1.118 理性假定与无私奉献是矛盾的。 () 答案 1.11 F; 1.12 T; 1.13 F; 1.14 F; 1.15 F; 1.16 F; 1.17 F; 1.18 T; 1.19 T; 1.110 F ; 1.111 F; 1.112 F; 1.113 T; 1.114 T; 1.115 T; 1.116 F; 1.117 T; 1.118 F

微观经济学课堂讲义第一章引论

第一章导言 一、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可以了解: 任何经济制度下的三大基本经济问题; 经济体制与三大基本经济问题的解决; 稀缺、选择和机会成本; 生产可能性曲线; 经济学的定义; 经济体制和市场机制;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以及容易出现的错误; 微观、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如何辩证地对待西方经济学。 二、教学内容: 1、1三大基本经济问题 生产什么问题实质上包括了生产什么品种、生产多少、什么时间以及什么地点生产等四个方面的问题。何谓生产呢?生产是将投入转为产出的活动。投入又被称之为资源。西方经济学家将资源分为四种类型:①土地,又称自然资源,它包括土地、森林、矿藏和河流等一切自然资源。狭义的土地则是指土地本身②劳动,它是指人类拥有的体力和脑力劳动的总和③资本,亦称资本货物(或资本品),它是指人类所生产出来的且用于生产其他产品所需的一切工具、机器设备、厂房等的总称;④企业家才能,这是指企业家组织生产、经营管理、努力创新和承担风险的能力总和,有时将之简称为“企业家”或“管理才能”。以上四种经济资源又被称为“生产四要素”。因此,投入、资源和生产要素在经济学中都是等义的。 所谓资源配置就是将生产要素按一定比例进行组合用于生产的活动。主要是有两种调节资源配置的方式:计划配置和市场配置。 生产的结果就是商品。商品被划分货物和劳务,前者是有形的,如汽车和鞋子;后者是无品被分为货物和劳务,前者是有形的,如汽车和鞋子;后者是无形的,如餐馆招待和教育。商品的价格一般大于零,价格为零的被称为“免费商品”,价格为负的为“有害品”。使用货物和劳务满足其需要的活动便是消费。 如何生产 如何生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其一,由谁来生产;其二,用什么资源生产;其三,用什么技术生产;其四,用什么样的组织形式生产。 为谁生产 为谁生产是指谁来享有生产出来的商品的问题。商品的分配取决于收入的分配。收入高的就比收入低的人可以消费更多、更好的商品。为谁生产的问题实质上就是国民收入的分配和消费问题。 1.2 经济体制和三大基本经济问题的解决 1.2.1 传统经济 传统经济(traditional economy),亦称“习惯性经济”(customary ecomomy)是指生产方式、交换、收入分配都遵循其习惯的一种经济。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的问题有可能是由世代相传的传统所决定的。 1.2.2 计划经济 计划经济(planned economy),亦称“指令性经济”(command economy),是以计划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5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引论)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5版)第1章引论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回想你看到过或接触过的西方经济学著作。它们各自属于本章所说的三种类别中的哪一种? 答:第一类,企事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如行情研究、存货管理、产品质量控制、车间生产流程布局等内容。著作有《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等。 第二类,对一个经济部门或经济问题的集中研究成果。如资源经济学、商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石油经济学,对税收、财政和通货膨胀等问题的论述。著作有《资源经济学》、《农业经济学》等。 第三类,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如微观经济学、数理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等。著作有《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等。 2.为什么我国学员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目的不同于西方? 答:由于西方经济学具有双重性质,它既是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又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经验总结,这就决定了我国学员学习西方经济学所应持有的态度:在整个理论体系上或整体倾向上对它持否定的态度,而在具体的内容上应该看到它的有用之处,是否真正有用还需要考虑到国情的差别,应结合我国的国情加以借鉴吸收,做到“弃其糟粕、取其精华、洋为中用”。 (1)我国学习西方经济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从中得到对我国有用的知识,即“学以致用”。对西方经济学而言,“为艺术而艺术”的学习目标是不适用的。因为,如果不是为了“实用”而学习,那么还不如去从事其他的活动。“经济学”这一名词的英文来源是希腊文的名词“家庭管理”,由此也可以看出西方经济学的“致用”性质。 (2)既然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目的是为了“致用”,那么就必须注意到它涉及对西方“致用”的两个特点:其一,它宣扬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以便巩固西方社会的共识或凝聚力,即增加西方学者所说的“社会无形资本”;其二,它总结西方市场运行的经验,以便为改善其运行提供对策。西方经济学之所以能够存在于西方,其原因即在于此。这就是说:它存在于西方的原因正是由于它对西方国家有用。 (3)在以上两个特点中,第一个特点显然对我国不但没有用处,反而会引起有害的作用。因为,西方实行的是资本主义,而我国则为社会主义,二者在原则上是对立的。把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施加于社会主义制度只能造成和激化后者的上层建筑与其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导致思想混乱和社会行为失控,最后甚至走向自我毁灭的道路,类似的事例已经在世界上出现。 (4)以第二个特点而论,虽然西方国家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而我国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是,二者在市场经济这一点上却有相当多的共同之处。因此,对西方市场经

微观经济学课件--第1--2章练习

第一、二章练习 姓名学号 一、单项选择 1. 研究家庭和企业决策的经济学称为()。A.宏观经济学。B.微观经济学。C.实证经济学。D.规范经济学。 2. 下列问题不属于宏观经济学的是()。A.货币量变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B.企业关于雇用多少工人的决策。C.高储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D.政府管制对汽车废气的影响。 3. 下列问题不属于微观经济学的是()。A.桔子汁价格下降的原因。B.物价水平下降的原因。C.家庭关于把多少收入用于储蓄的决策。D.民航公司是否降低飞机票价格的决策。 4. 在市场经济中四个基本问题是:()。A.由推选出的代表决定的。B.通过某种确保每个人都过上丰裕生活的方式来进行的。 C.由在市场中相互作用的个人和企业作出的。 D.符合办事传统的。 E.由公众投票解决的。 5. 如果商品X的需求曲线向下倾斜,这意味着价格上升会导致()。A.商品X的需求增加。B. 商品X的需求减少。C. 商品X的需求量没有改変。 D.商品X的需求量较大。E.商品x的需求量较小。 6. 需求定律规定其他的条件相同时,下面哪种情况会使商品需求量发生改变?()。A.商品的价格变化。B.消费者的收入变化。 C.其他商品价格的改变。 D.其他商品的交易数量发生改变。 7. 其他的条件相同时,下面哪种情况是茶叶价格下降产生的效果?()。 A.茶叶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B.沿着茶叶的需求曲线向下移动。C.茶叶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D.沿着茶叶的需求曲线问上移动。 8.下列哪一项引起商品X沿着需求曲线移动?()。A.接近的替代品的价格发生改变。 B.商品X的价格发生改变。 C.消费者对商品X的偏好发生改变。 D.消费者收入发生改变。 9. 假设牛肉和猪肉是互为替代品,猪肉价格的下降将会引起牛肉的需求曲线:()。 A.消费者将牛肉换成猪肉,曲线向左移动。 B. 消费者将牛肉换成猪肉,曲线向右移动。 C.保持不变,因为猪肉与牛肉是在两个分开的市场销售。 D.以上都不正确。 10. 假设牛排和马铃薯是互补品,牛排价格的降低,将会()。A.减少对牛排的需求。B.增加对牛排的需求。C. 增加对马铃薯的需求。D. 减少对马铃薯的需求。 11. 假设牛排是正常商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收入减少,将会()。 A.引起沿着牛排的需求曲线向下移动。 B.使牛排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C. 引起沿着牛排的需

微观经济学题库(含答案)

第一章引论 一、单选题(70题) 1.下列哪一种资源是最不具有稀缺性的?() A.医生;B.苹果;C.铁矿石;D.空气; 2.下列中的哪一个问题是最有可能被微观经济学家所研究的?() A.一般物价的膨胀; B.整个经济中的失业; C.总产出的增长率; D.汽车行业中的劳动就业; 3.下列中的哪一个属于规范经济问题?() A.通货膨胀和失业是由什么引起的? B.政府应该雇用所有失业的工人吗? C.消费者如何对较低的价格做出反应? D.收入与储蓄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4.经济学有时被称作社会科学的皇后,这是因为:() A.它强调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B.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学习经济学; C.它的边际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其他学科; D.规范经济学和实证经济学的区别。 5.经济学家的理性行为假定:()

A.仅仅在其提供有效预测的限度内才是有用的。 B.导致错误的理论,因为人们并非总是理性的。 C.只有当所有人都是理性的,才是有用的。 D.不管人们是否为理性的,都是有效的。 6.微观经济学研究(),宏观经济学研究()。 A.现实的经济问题,抽象的经济理论;B.个量经济,总量经济C.理性行为,非理性行为;D.企业行为,政府行为 7.经济学可定义为()。 A.政府对市场制度的干预B.企业赚取利润的活动 C.研究稀缺资源如何有效配置的问题 D.个人的生财之道8.“资源是稀缺的”是指() A.资源是不可再生的B.资源必须留给下一代 C.资源终将被耗费殆尽 D.相对于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9.失业问题如果反映在生产可能性曲线图上,可记为() A.生产可能性曲线内的一点B.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一点

微观经济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引论 第一节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1西方经济学的概念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如何合理使用相对稀缺的资源来满足无限多样的需要的一门社会科学萨缪尔森为经济学下的定义为:“经济学是研究人和社会如何进行选择,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资源以便生产各种商品,并在现在或将来把商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 从载体上看,西方经济学指大量的与经济问题有关的各种不同的文献、资料和统计报告在这些文献、资料和统计报告中,根据所含的技术分析和经济理论成分的大小,包含了三种类别内容:一是企事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二是对一个经济部门或经济领域或经济问题的集中研究成果;三是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三种类别的技术分析的含量依次减少,经济理论的成分依次增加我们所涉及的系指第三种类别的西方经济学 2资源的稀缺性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人类无限的欲望而言的人的需要具有无限增长和扩大的趋势,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就要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从而需要更多的资源但在一定时期内可用于生产的资源与人们的需要相比总是远远不够的这就是资源的稀缺性经济学所研究的就是如何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以最大程度的满足人们需要的 3“看不见的手”的原理这是亚当·斯密在著名的《国富论》中提出来的,他说:“每人都在力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生产品能得到最大的价值一般来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福利为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安乐,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在这样做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决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为大”“看不见的手”的原理说明,当社会个体追求个人利益时,他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即市场机制所引导去增进了社会利益微观经济学的主要部分(前十一章的内容)都是对“看不见的手”的原理的论证和注解 第二节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西方经济学产生的时期早,其发展经历了以下一个阶段:重商主义(产生于15世纪末期)——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中期,代表人物为威廉·配弟、亚当·斯密、李嘉图等)——古典经济学的庸俗化(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代表人物为萨伊、马尔萨斯)——边际效用经济学(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代表人物为门格尔、杰文斯、瓦尔拉斯)——新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9世纪末期,代表人物为马歇尔)——凯恩斯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中期,代表人物为库兹涅茨、汉森、萨缪尔森、托宾、哈罗德等)——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由货币学派、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新制度经济学、公共选择学派、新左派和新自由主义学派组成) 第三节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西方经济学根据它所研究的具体对象、范围不同,可以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组成部分 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作为消费者的单个家庭、单个厂商或企业、以及单个产品市场)的经济行为作为考察对象的科学,它采用的个量分析的方法,研究的问题主要有:个人或家庭作为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于各 种商品的消费上,以获得最大效用;单个生产者如何把有 限的生产性资源分配于各种商品的生产上,以获得最大利 润;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上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是如何决 定的,等等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是价格问题 宏观经济学是把一个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的经济活动作为 考察对象,采用总量分析法,以国民收入为中心,以全社 会福利为目标,从总供求的角度研究产品市场、货币市场、 国际收支等方面的协调发展,以及怎样通过宏观调控达到 资源的充分利用它研究的是诸如社会就业量、物价水平、 经济增长、经济周期等全局性的问题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是整 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如果形象化地把宏观经济学看作研究森林的特征,微观经 济学则是考察构成森林的树木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 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其核心是市场有效性和 自由放任;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其核心是市场失效和国家干预 第四节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1均衡分析均衡是来自于物理学中的一个概念,它分析的 是经济力量达到均衡所需要的条件以及均衡达到时会出 现的情况,用数学语言来说就是所研究的经济问题中涉及 各种变量,假定自变量为已知或不变,考察因变量达到均 衡时所需要的条件和会出现的情况均衡分析有局部均衡 和一般均衡之分 2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与两种分析方法相对应的,经济学 理论划分为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前者在解释今年国 际运行时从客观事实本身出发,力求说明和回答经济现象 “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预测经济 行为的后果,而不对事物作出好坏、善恶的评价后者以一 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提出行为标准,作出应当与不应 当的评价,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西方经济学所进行 的分析,少数属于规范分析,基本上都属于实证分析 3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静态分析是考察在 既定的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所 实现的均衡状态的特征,它研究的是经济活动的一个横断 面比较静态分析是考察当原有的条件发生变化后,原有的 均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并分析比较新旧均衡状态动态 分析是在引进时间变化序列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时点上的 变量的相互作用在均衡状态的形成和变化过程中所起的 作用,考察在时间变化过程中的均衡状态的实际变化过程 如果说静态分析考察的是一张静止的照片,而比较静态分 析的是几张不同时点的幻灯片,那么动态分析所考察的是 一系列连续移动的照片即电影西方经济学中经常使用的 比较静态分析法 4边际分析边际分析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之一, 它是通过增量的对比来分析经济行为的边际分析方法实 际上微积分在经济学中应用的结果,用微积分的语言来说 就是指在一个函数关系中,自变量的微小变化如何引起因 变量的相应变化,即微积分的求导问题西方经济学认为, 边际量分析比总量分析和平均量分析,能更精确地描述经 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第二章需求与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1微观经济学体系概览概括来说,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是在 三个逐步深入的层次上进行的:第一个层次是研究单个消 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最优决策问题;第二个层次是研究单 个市场的价格的决定问题;第三个层次是研究一个经济社 会中所有单个市场的价格的同时决定问题前两个层次的 问题可以借助经济循环流动图来加以说明 除了研究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的局部均衡 以外,还要分析完全竞争条件下所有单个市场同时均衡 (一般均衡)的状态福利经济学又以一般均衡理论为出发 点,论述了一般均衡状态符合“帕累托最优状态”此外, 微观经济学还包括微观经济政策的分析,以克服“市场失 灵” 2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条件:“经济人”假设;完全信息 假设 第二节需求曲线 1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 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它包括购买欲望和购 买能力两层含义只有购买欲望而没有购买能力,或者只有 购买能力而没有购买欲望,都不能算做需求 2需求函数:是用来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商 品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影响需求数量的各个因 素是自变量,需求数量是因变量,商品的需求数量是所有 影响这种商品数量的因素的函数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分 析商品的价格对需求量的影响,即把商品的需求量仅仅看 成是商品价格的函数,则需求函数可以用下列公式表示: Q d=f(P)(P:商品的价格;Q d:商品的需求量)当需求 函数为线性函数时,则线性需求函数的通常形式为:Q d= α-β?P(α、β为常数),该函数所对应的需求曲线为一 直线 3需求定理:指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互为反方向的 变化关系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用几何形式表示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这种关系即 需求曲线的形状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第三节供给曲线 1供给: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 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它包括供给意 愿和供给能力两层含义只有供给意愿而没有供给能力,或 者只有供给能力而没有供给意愿,都不能算做供给 2供给函数:是用来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和影响该供 给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影响供给数量的各 个因素是自变量,供给数量是因变量,商品的供给数量是 所有影响这种商品供给数量的因素的函数假定其他因素 不变,只分析商品的价格对供给量的影响,即把商品的供 给量仅仅看成是商品价格的函数,则供给函数可以用下列 公式表示:Q s=f(P)(P:商品的价格;Q s:商品的供给量) 当供给函数为线性函数时,则线性供给函数的通常形式 为:Q s=-δ+γ?P(δ、γ为常数),该函数所对应的供给 曲线为一直线 3供给定理:指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互为同方向的 变化关系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 用几何形式表示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这种关系即 供给曲线的形状是向右上方倾斜的供给与价格为正向关 系,除了价格以外,供给还受生产成本、生产技术水平、 相关商品价格和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等因素的影响其他 条件不变时,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的供给数量 的变动为供给量的变动;价格不变时,由其他因素的变动 所引起的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为需求的变动在假定其 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我们可以得到反映价格与供给之间 正向关系的供给曲线,即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这就是供 给定理 第四节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 1均衡价格:指某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 时的价格从几何意义上说,一种商品市场的均衡出现在该 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相交的交点上,该交 点被称为均衡点均衡点上的价格和相等的供求量分别被 称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市场上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 状态,也被称为市场出清的状态 2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指在其他条 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 量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变动点在同一条需求曲线 上的运动,它并不会引起整个需求状态的变化需求的变动 指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 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 位置发生移动,它会引起整个需求状态的变化 3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指在其他条 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 量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变动点在同一条供给曲线 上的运动,它并不会引起整个供给状态的变化供给的变动 指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 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 位置发生移动,它会引起整个供给状态的变化 4供求定理: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的变动分 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分 别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 即需求增加,使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增加;需求减少, 使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减少供给增加,使均衡价格下 降,均衡数量增加;供给减少,使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 量减少 第五节弹性理论 1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 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其公式为:需求的 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变动率/价格变动率 2需求的价格弧弹性:表示某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 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即指需求曲线 上两点之间的弹性其公式为:e d=-(ΔQ/ΔP)?(P/Q)式中ΔQ 和ΔP分别表示需求量和价格的变动量,e d表示需求的价 格弹性系数 3需求的价格点弹性: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需求量 的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即指需求曲线上某一点 的弹性其公式为:e d=-(dQ/dP)?(P/Q) 4供给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 的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它是商品的供 给量变动率与价格变动率之比 5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 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它是该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率和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 变动率的比值需求的交叉价格弧弹性公式为:e xy=(ΔQ x/ ΔP y)?(P y/Q x)式中e xy为当Y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X商 品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ΔQ x为商品X的需求量的 变化量;ΔP y为相关商品Y的价格的变化量需求的交叉价 格点弹性公式为:e xy=(dQ x/dP y)?(P y/Q x) 6替代品:如果两种商品之间可以互相代替以满足消费者 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这

微观经济学第一章习题与答案培训课件

第一章引论 一、选择题 1、现有资源不能充分满足人的欲望这一事实被称为()。 A、机会成本 B、稀缺性 C、规范经济学 D、生产什么的问题 2、经济学可定义为()。 A、研究政府如何对市场机制进行干预的科学 B、消费者如何获取收入并进行消费的学说 C、研究如何最合理地配置稀缺资源于诸多经济性用途的科学 D、企业取得利润的活动 3、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 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B、怎样生产 C、为谁生产 D、以上问题均正确 4、“富人的所得税税率比穷人高”是()。 A、规范的表述 B、实证的表述 C、否定的表述 D、理论的表述 5、当经济学家说人们是理性的时,这是指()。 A、人们不会作出错误的判断 B、人们总会从自己的角度作出最好的决策 C、人们根据完全的信息而行事 D、人们不会为自己所作出的任何决策而后悔 6、研究个别居民户与厂商决策的经济学称为()。 A、宏观经济学 B、微观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7、微观经济学的中心是:() A.价值理论 B.价格理论 C.生产理论 D.分配理论 8、经济学分析问题的“三部曲”是() A.假设,检验,模型 B. 假设,模型,检验 C. 模型,假设,检验 D. 检验,假设,模型 9、经济学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 A.生产什么,为谁生产 B. 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C. 生产什么,如何生产 D. 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10、微观经济学的最基本的假设是( ) A. 经济个体是理性的,经济资源是相对稀缺的 B. 经济个体是理性的 C. 经济资源是相对稀缺的 D. 经济资源是相对丰裕的 二、名词解释

1、经济人 2、机会成本 3、生产可能性曲线 4、相对稀缺性 5、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三、简答题 1、生产可能性曲线的经济含义。 2、经济模型应该准确地描述现实世界吗? 3、简述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 4、什么是经济学,经济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5、简述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核心思想。 四、论述题 1、经济学研究能否保持“价值中立”原则?经济研究是否需要价值判断? 2、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由什么基本经济问题引起的,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D 4、D 5、B 6、B 7、B 8、B 9、D 10、A 二、名词解释 1、经济人:被视为经济生活中一般的人的抽象,其本性被假设是利己的。“经济人”在一切经济活动中的行为都是合乎所谓的理性的,即都是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促和获取自身的最大的经济利益。 2、机会成本: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3、生产可能性曲线:是指能生产出来的产品与劳务的组合与不能生产出来的产品与劳务的组合之间的曲线。 4、稀缺性:稀缺是经济学中一个基础性的概念。由于稀缺性的存在,人们就必须作出各种选择,这也是经济学产生的根本原因。 5、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实证分析是可以通过对证据的检验来肯定或是否定的;而规范分析除了事实,还包括价值判断。两者互相关联的,实证分析会对规范分析产生影响,规范分析结论不仅需要实证分析,还需要价值判断。 三、简答题

微观经济学第一章 引论

第一节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1、何谓经济? ①西方:家政管理----侧重微观中国:经世济民----侧重宏观 经济是一个统称,是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须进行的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活动的总称。 经济的另一个含义是节俭、节省;经济最早的含义是家政管理。 ②经济一词的词源:The word economy comes from a Greek word for “one who manages a household.” 色诺芬奴隶社会时期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历史学家。色诺芬是最早使用“经济” 这个词的人,他写过许多经济学著作,如《经济论》、《雅典的收入》、《论税收》等。其丰富的学术著作和经济思想是给后人对经济领域进行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2、经济学 ①定义: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合理地配置和充分利用稀缺资源于诸多用途以满足人们无限需求的社会科学。 ②资源:即经济资源,也称为生产要素,是人类用来进行经济活动所必需的各种因素和条件,它包括土地、劳动力、资本等有形资源,还包括企业家才能、技术、知识、管理、时间、信息、商誉、网络等无形资源。 ③经济主体:三类经济主体:居民户(Households)、厂商(Firms)、政府(Governments) 居民户包括个人和家庭;厂商即企业;政府包括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 不同的经济主体有不同的活动目标或目标函数。如:企业是为了利润最大化或产量、产值最大化、市场占有最大化等。 3、西方经济学 ①西方经济学的内涵通常所说的西方经济学指:1930年代以来,特别是二战后,在西方 经济理论界有重要影响的(主流的)经济学说或基本理论。西方经济学只是一个习惯称谓,因为主要在发达的西方市场经济国家产生和发展起来,因而命名,除此之外,并不包含更多的其他含义。 西方经济学基础理论中最重要的就是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②西方经济学组成 微观经济学 研究国内经济问题 宏观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国家之间的经济问题 ③微观经济学 是以个体经济单位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市场机制的运行与作用,以及改善这种运行的途径。 微观经济学研究: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微观经济学始于1776年。亚当.斯密《国富论》 研究的对象单个经济单位居民与厂商的经济行为 解决的问题资源配置 中心理论价格理论(“看不见的手”) 研究方法个量分析 ④宏观经济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