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生108个成语故事

小学生108个成语故事

小学生108个成语故事
小学生108个成语故事

365个小故事365个大道理

1、狐假虎威

在茂密的森林里,生活着许多动物,老虎是最凶猛的野兽,号称森林之王。它每天都要捕杀其它动物吃,因此小动物们都很怕它。一天,它碰到了一只狐狸,狐狸刚要溜走,就被它一把捉住。狡猾的狐狸看见自己无法逃脱,眼睛一转想到了一个花招。于是,狐狸一本正经地斥责老虎说:“你怎么敢吃我?我是天帝派来专门管理所有野兽的,你要吃了我就是违抗天帝的命令。”老虎一听愣住了,狐狸马上接着说:“你要是不信,就跟在我后面在森林里走一趟,看看是不是所有的野兽见了我都赶快逃命。”老虎听狐狸说话的口气很大,态度也很强硬,竟然有几分相信了,决定跟着狐狸去看看。森林里大大小小的野兽们,看见狐狸大摇大摆,耀武扬威地走过来,后面跟着一只张牙舞爪的大老虎,都吓得要命。大象、猴子、梅花鹿、小白兔,所有大大小小的动物都吓得四处奔逃。老虎看到这种情形,彻底相信了狐狸的话。它怕狐狸怪罪自己,做出什么对自己不利的举动,于是也慌忙逃走了。可怜的老虎根本不知道野兽们不是被狐狸的威风吓跑的,而是被自己吓跑的。

小朋友,“狐假虎威”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的时候敌人像狐狸一样很狡猾,利用老虎的威力吓唬人,其实他们并不是真正强大。我们一定不要上当哟!

2、买椟还珠

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从事珠宝生意。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出售珠宝,为了使自己的珠宝畅销,卖上好的价钱,他特意请了技艺高超的木匠,用名贵的木料造了许多小盒子。他还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观,让盒子还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他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他的珠宝一拿到街上,就吸引了很多人围上来观看、购买。其中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非常喜欢,就问这个商人:“你的盒子卖吗?”商人很是奇怪,说:“我的珠宝是天下最精美的、最光彩的,装在这个盒子里更是锦上添花。我是卖珠宝的大商人,不是卖盒子的小商贩。”那个郑国人没有理会商人的气愤态度,在很多珠宝中挑了一个,他认为这个盒子最精致,说道:“我买这盒珠宝!”商人很高兴地卖给了他。这个

郑国人付了钱后,却打开盒子,把里面的珠宝拿出来,还给珠宝商,兴高采烈地只拿着漂亮盒子走了。这就是买椟还珠的故事,椟,就是木盒子。

小朋友,这个郑国人是不是很愚蠢啊,他花了珠宝的钱,却只买个木盒子。这是因为他不了解一个东西的真正价值,只看到它的表面现象。

3、一鸣惊人

战国时代,齐国有一个名叫淳于髡的人,他的口才很好,常常用一些有趣的隐语来规劝君王,使君王不但不生气,而且还很乐于接受。当时齐国的大王,本来是一个很有才智的君主,但是,在他即位以后,每天只知道饮酒作乐,而把一切政事都交给大臣去办理,自己却不闻不问,使得齐国越来越弱。虽然,齐国的一些爱国之人都很担心,但是,大家都因为畏惧齐王,所以没有人敢出来劝谏。有一天,淳于髡见到了齐威王,就对他说:“大王,臣有一个谜语想请您猜一猜:‘齐国有只大鸟,住在大王的宫廷中,已经整整三年了,可是他既不振翅飞翔,也不发声鸣叫,只是毫无目的地蜷俯着。’大王您猜,这是一只什么鸟呢?”齐威王本是一个聪明人,一听就知道淳于髡是在讽刺自己,像那只大鸟一样,身为一国之尊,却毫无作为,只知道享乐。于是,他沉思了一会儿之后便毅然地决定要改过,振作起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因此他对淳于髡说:“嗯,这一只大鸟,你不知道,它不飞则已,一飞就会冲到天上去;它不鸣则已,一鸣就会惊动众人。你慢慢等着瞧吧!”从此,齐威王不再沉迷于饮酒作乐,开始整顿政治军事。结果全国上下,很快就振作起来,到处充满蓬勃的朝气。临国不但不敢再来侵犯,甚至还把原先侵占的土地,都归还给齐国。齐威王的这一番作为,真可谓是“一鸣惊人”呀!

小朋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有不平凡的才能,只要他能好好地运用,一旦发挥出来,往往有惊人的作为。

4、失斧疑邻

从前,山里住着两个樵夫,他们是相处很好的邻居。其中一个姓李,另一个姓王。李樵夫平时喜欢跟王家的孩子一起玩。一天,他进山去砍柴,在路上发现斧子忘记带了,于是返回家中。他四处寻找,屋里屋外都找遍了,也没找到。李樵夫想:是不是邻家的孩子把斧子偷去了呢?因为他平时经常来我家玩啊!

于是李樵夫就暗中注意邻居家的孩子,觉得这个孩子的行为十分的可疑:说话小心翼翼,打招呼的声音小,笑容很勉强,来他家做客的次数明显减少。于是他断定:没错,一定是这个孩子偷的,我早觉得这个孩子平时就不怀好意。李樵夫心里很气愤,决定找机会质问那个孩子。没想到,过了几天,他上山砍柴被东西绊倒了,一看竟然是自己的斧子。原来啊,是他上山砍柴不小心把斧子丢在了那里。回到家,他再观察邻居家的孩子,觉得这个孩子走路并不是鬼鬼祟祟的,他再仔细看那个孩子的神情态度,也没有丝毫可疑之处,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不像偷过斧子的样子,他觉得这个孩子其实很可爱。于是心里想:我胡乱猜测,把一个可爱的孩子当作小偷,差点犯了大错。

小朋友,这个故事说明不经过仔细询问调查,就随便猜测事情的真相,是会犯错误的,还很可能会冤枉好人哦!

5、掩耳盗铃

古时候,有一个“聪明人”,看到人家大门上挂着一个漂亮的大铃铛,心里十分喜欢,就想把它据为己有。一天晚上,他借着皎洁的月光,蹑手蹑脚来到这家门前,伸手想去摘铃铛。可是他又一想:“我用手去碰铃铛,它就会‘叮当、叮当’地响起来,声音惊醒主人,我就会被抓住,这可怎么办呢?还是不偷了吧。可是那个铃铛真是漂亮,要是能挂在自己家该多好啊!我又实在舍不得放弃这个漂亮的铃铛。”于是,他冥思苦想,突然有了一个“好”主意:铃铛一响,耳朵就会听到,如果耳朵听不到铃铛响的话,那不就不会被发现了嘛,我还怕什么呢。他想到这儿,心中十分得意。看看四处无人,正是下手的好时机。于是就大模大样地走上前去,用一只手掩住自己的耳朵,伸另一只手去摘那个他朝思暮想的美丽铃铛。谁知,他刚刚碰到铃铛,铃铛就叮叮当当地响起来。主人被铃声引来,见到有人偷铃铛,便把他抓住了。

小朋友,为什么主人会抓到这个小偷呢?原来,偷铃铛的人只是捂住自己的耳朵,并没有掩住别人的耳朵呀。他捂住自己的耳朵不能听到铃声,只是自己欺骗自己,并不能欺骗别人,结果被抓个正着。所以,千万不要做自欺欺人的傻事啊!

6、杯弓蛇影

古时候,有一个叫乐广的人,他很喜欢交朋友。一天,他请一位朋友来家里喝酒。酒席间,两人谈古论今很高兴,可是突然那个朋友不喝了,起身告辞回家,乐广觉得很奇怪。过了几天他听说那位朋友自从酒席间突然回家就得了病,乐广心中十分不安就亲自登门看望,询问朋友的病情。开始,这位朋友支支吾吾不肯说什么,在乐广的追问下才说出了实情:“那天,在你家喝酒,我发现酒杯里有一条像蛇一样的东西,喝了以后心里十分害怕,也很不舒服,回家后就病倒了。”乐广在回家的路上一直想着朋友的话。回到家中他坐在喝酒时那个朋友坐的位子上,倒了一杯酒,果然发现酒杯中有一条小蛇一样的东西在蠕动。他彻夜难眠,反复观察、思索,突然间看到墙上挂着的一张弓,发现弓的影子映到酒杯中就如同一条小蛇在动。他于是又将这位朋友请到家中,坐在上次喝酒的地方,请他喝酒。朋友连忙摆手示意不喝,乐广大笑,一边说:“杯中确有蛇”,一边取下墙上的那张弓。朋友发现杯中的小蛇立刻不见了,顿时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原来是自己疑神疑鬼错把映到杯中的弓影当成了蛇,朋友露出惭愧的面色。当然,他的病立刻就好了。

小朋友,疑神疑鬼只能是自己吓自己,所以我们今后遇事要镇静,认真思考,千万不可胡乱猜疑。

7、自相矛盾

古时候,战士打仗常常用一种叫矛,一种叫盾的武器。矛的一头是锋利的尖,可刺杀敌人。盾呈圆盘状,十分坚硬可用来遮挡身体,防止敌人的矛刺中。传说,一天,一个人到集市上去卖矛和盾。为了让大家都来买,他举起矛,在路边高声喊:“快来瞧,快来看呀,我的矛是世界上最锋利的矛,无论多么坚硬的盾,都不能挡住它,一刺就穿透!”他说完就放下矛,接着举起他的盾,大声夸道:“快来看看世界上最坚硬的盾吧!这可是世上独一无二的盾,无论多么锋利的矛,也刺不穿它。”周围的人看他这么能吹牛,都觉得很可笑。其中有一个人想逗逗这个自卖自夸的家伙,就走上前来问:“你说你的矛是天底下最锋利的矛,无坚不摧,再坚硬的盾都能刺穿,是吗?”卖矛的人得意地点点头。那人接着说:“你又说你的盾是天底下最坚固的盾,再锋利的矛也不能把它刺穿。那么,我们想知道,用你的矛刺你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吹牛的卖主被问得哑口无言,窘得不知如何是好,只好收拾起它的矛和盾,灰溜溜地走了。

小朋友,我们说的话一定要跟我们的行为相一致,否则就会“自相矛盾”,被别人抓住把柄的哟。

8、揠苗助长

古时候,宋国有一个性子很急的农夫。他将秧苗栽到地里后,日日夜夜盼望田里的禾苗快些长高。于是,每天他都要到田里看禾苗有没有长高,总觉得禾苗好像没有长。他觉得禾苗长得太慢了而十分苦恼,就左思右想,有什么办法让禾苗长得快点呢?终于有一天,他想到一条妙计,赶忙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高一些。这片田地很大,他顶着烈日,花了一天的时间,一棵一棵地把禾苗全拔了一遍,费了不少力气,虽然累得腰酸背痛两眼发花,但心里却非常高兴。他站在田地的尽头,看着绿油油的、长高了的禾苗,有说不出的兴奋和满足。

晚上,他回到家里,向家里人夸耀地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整整在田里干了一天的活,帮助咱们家的禾苗一棵一棵地长高了。以后,我要是经常帮助禾苗长高,它们一定很快就长大,结穗。”他的家人听了他的话后很是担心。第二天天一亮,他的儿子就急忙跑到田里。田里的禾苗好像真的高了一些,可是这些禾苗一棵一棵却无精打采,叶子已经开始枯萎了。农夫自以为很聪明,帮助禾苗长高,结果却导致禾苗根部不能吸收水分干枯而死。

小朋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按规律办事,如果违背了规律就会适得其反,就是努力了也不会得到满意的结果。

9、守株待兔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正在田里辛勤地耕作,突然听到“砰”的一声,他抬头一看:一只兔子撞死在树桩旁。原来这只兔子受到惊吓,从远处惊惶失措地跑过来,一下子就撞到地边的一节树桩上,结果脖子被坚硬的树桩撞断了,转眼间就没了气,死在树桩旁。那个农夫急忙跑过去,不费丝毫力气,就得到一只又大又肥的兔子,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他美滋滋地坐在地边看着眼前的一大片庄稼,心里想:我天天顶着烈日在田里耕种庄稼,从春忙到秋,播种、除草、捉虫、施肥、收割,太不容易了。种地还不如守在树桩前,等着捡死兔子,多省力啊!于是,从这天以后,那个农夫果真天天拿着锄头坐在地边的树桩旁,不再下田干繁重的农活了。他整天守在树桩旁,希望得到更多撞死的兔子。同乡的人见到他,都劝他说:“捡到一只撞死的兔子是你的运气好,但也不可能天天捡到,你还是抓紧耕种,不要耽误农时啊。”

可农夫根本不理会他人的好意。他等啊,等啊,时间一天天过去了,也没有再见到兔子的影儿。结果,农夫的田地也荒芜了,长满了杂草。秋天来了,他一粒粮食也没有收到。

小朋友,如果我们心存侥幸,把一次巧遇当成经常发生的事情,就想不劳而获,结果就会像那个农夫一样既没等到兔子,又荒废了庄稼,我们可不要犯这样的错误哟!

10、刻舟求剑

古时候,楚国有一个人在坐船渡江的时候,不小心把身上佩带的一把宝剑掉进了江里。那个人却不慌不忙地取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宝剑落下的地方刻了一个小记号。一同坐船的人见他不着急的样子,奇怪地问:“你的宝剑掉到水里,你为什么不立刻下水去捞它,在船舷上刻个记号又有什么用呢?”那个人很平静地说:“着什么急呀,我的宝剑是从这个地方掉下去的,等一会儿到了岸,我就从这个地方跳下去捞我的宝剑,不就可以了吗?”船继续航行,离宝剑掉下的水域也越来越远了。过了很久,船到了目的地,靠了码头。这个人挽起衣袖和裤脚,便从那个刻有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很多人都来围观,再看那个人,在水里东摸摸,西摸摸,累得满头大汗,可连宝剑的影子也没见到。大家看到他那副模样,都大笑起来,有人善意地劝他:“小伙子,不要找了,那是白费劲。”最后,他不得不上了岸,但他还是很不服气,自言自语地说:“明明从这里掉下去的,怎么没了呢?”一位长者走到他的身边对他说:“小伙子,宝剑掉到江里以后,船是行走的,而宝剑沉在水下却不会跟着走。事实上,随着船继续航行,离开落剑的地方越来越远了。”丢掉宝剑的人终于醒悟,知道自己丢失的宝剑再也找不回来了!

小朋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事要变通,要根据实际情况处理问题,否则只能徒劳无功。

11、滥竽充数

战国时代,齐国的国王齐宣王,很喜欢听用竽演奏的乐曲,而且特别喜欢听几百人同时演奏。他的手下有一个三百人组成的乐队,每次齐宣王让他们演奏时,三百多人个个手捧着竽,整齐地坐在大殿上,阵容十分壮观,乐声美妙绝伦。有个南郭先生,他根本不会吹竽,看到齐宣王的乐手们,有吃有穿有官坐,心里很羡慕,就请求加入齐宣王的乐队,结果竟然被免试录用了。他混进了乐队,十分高兴,但由于他根本不会吹竽,所以每次乐队演奏时,他就小心谨慎地手捧着竽学着别人的样子,一会儿鼓腮,一会儿吸气,

表现得十分卖力,好像非常会吹的样子。乐队里人那么多,大家又都专心吹竽,没有人注意南郭先生装腔作势。他就这样一天一天地混饭吃,没有出过差错。过了几年,齐宣王逝世,齐泯王继承王位。齐泯王也喜欢听吹竽,但他不喜欢大家一起吹,而喜欢独奏。他命令每个乐手都要准备不同的曲子,一个人一个人给他演奏。南郭先生知道这个消息后,很清楚自己在乐队里不能继续混下去了,否则迟早会被发现,招来杀身之祸。于是,他就偷偷地逃出了皇宫。

小朋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没有真实本领,混在行家队伍里迟早有一天会被发现的,所以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做个有真才实学的人。

12、井底之蛙

一只小青蛙住在一口井里,它整天“呱呱,呱呱”地叫着,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这一天,小青蛙照常坐在井底,望着井口大的天空,高兴地唱着歌。一只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休息。青蛙友好地问小鸟:“小鸟,你从哪里来呀?”小鸟似乎很累,并没有注意到井底的小青蛙,听到有人问它话,四处寻找声音从哪里来。小青蛙高声喊着:“我在这儿,在井底。”小鸟顺着声音找到了小青蛙,于是说:“我从天上来。我飞了一百多里,口渴极了,下来找口水喝。”青蛙很不屑地说:“朋友,你在说大话!天有多大,你以为我不知道吗?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你飞了一百多里远?吹牛也吹过头啦!小鸟听了小青蛙的讥笑,并没有生气反而笑着说:“青蛙先生,你在考我吗?天是无边无际的,它很大很大,你一定是弄错了。”小青蛙依然很自信地回答到:“朋友,是你渴糊涂了吧?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能看到天。我怎么会弄错了呢?”“哈哈哈!”小鸟大笑起来。它没有想到天下会有如此顽固的傻瓜,便善意地劝青蛙说:“朋友,你的眼睛被井壁挡住了,眼界狭小目光短浅。天真的很大,不信,你就跳出井口亲眼看一看这个美丽的世界吧!”说完小鸟就飞走了,消失在小青蛙的视野里。

小朋友,你觉得小青蛙可笑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平时要多学知识多了解外面的世界,不要被自己生活的环境所束缚,像小青蛙一样没有见识。

13、愚公移山

北山有位老汉,人称愚公,年近九十岁。他家门前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太恒山,一座叫王屋山。一天,愚公召集全家老少,同他们商量:“咱们家门前这两座山多年来一直阻碍我们的出入,十分不方便,我想跟你们尽一切力量削平这两座大山,开一条直接通往山外的大路,你们看好不好?”家里人都赞成。只有他的妻子提出疑问,她说:“这两座山那么大,你们这么几个人怎么挖得动呢?再说,挖出来的那些石块、泥土又往哪里送呢?”愚公说:“这个好办,把挖出来的石头、泥土投到渤海里,再多也不愁没地方放。”第二天,愚公就带领着全家老小动手挖山。离愚公家不远住着一个老人,叫智叟。他看到愚公他们辛辛苦苦挖山运土,就跑来劝告愚公:“你们挖山干什么呀,你年纪这么大了,还能活几天?你用尽力气也拔不动山上的几根草,怎么能搬得动这么大的山呢?”愚公坚定地说:“不错,我是老了,活不了几年了,可是,我死了还有儿子,儿子又生孙子,子子孙孙传下去,是无穷无尽的。这两座山却不会再长高了,挖一点就会少一点,我们为什么不能把它挖平呢?”听了这话,智叟无话可说。愚公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动了天公,天公派来大力神帮助愚公移山,终于搬走了大山。

小朋友,任何困难都不可怕,只要我们有坚强的毅力,坚持不懈的精神,就一定能够战胜它。14、画蛇添足

古时候,楚国有一个大户人家举行了一次祭祀祖先的活动。之后,这家人想把用过的一壶酒赏给手下人喝。可是,手下的人这么多,一壶酒怎么能够喝呢?如果给一个人喝,还能喝得痛快。那么,这壶酒到底给谁呢?有人提议:“我们每个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画得最快,谁画得最像,这壶酒就给谁喝。”大家认为这个办法很好,于是就各自在地上画起蛇来。有一个人画得很快,一转眼的功夫就把蛇画好了,这壶酒应该属于他。他得意地拿起酒壶正要喝酒,看到别人都还在画,而且画得很慢,就想显示一下自己。于是,他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口中还说:“你们画得太慢了,我再来给蛇添几只脚,等等你们吧!正在他得意洋洋给蛇添脚的时候,另一个人已经把蛇画好了。那个人一把夺过酒壶,把酒喝了个精光。先画好蛇的人很气愤地叫嚷着:“我先画好了蛇,你怎么把酒喝光了呢?”那个喝光酒的人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为什么给它添上脚呢?既然画上了脚,就不再是蛇了,你虽然先画完,但你画的不像蛇,所以,我才是第一个画好蛇的人,酒当然属于我。”给蛇添足的人无话可说,他懊悔地看了看大家,垂头丧气地走了。

小朋友,做事情要恰到好处,千万不可自作聪明,做一些不必要的补充,反而会把事情弄糟糕。15、塞翁失马

古时候,北方边境地区是平坦而辽阔的草原,满地长着绿油油的野草,是一个天然的牧场,住在这里的居民大都养了很多马和羊。这里住着一位叫塞翁的老人,他和他的家人也养了许多的马匹。有一天,塞翁老汉家的一匹枣红马不见了,家里人四处寻找,找了好几天也没找到。邻居们都好心来安慰塞翁,可是他却说:“丢了一匹马,我的损失虽然很大,但是,说不定还是一件好事呢。”过了一个月,赛翁丢失的那匹马突然回来了,而且还带回来一匹好马。邻居们都来向他祝贺,塞翁并没因此而高兴,他对大家说:“现在看白白得到一匹好马是一件喜事,以后说不定是件坏事呢。”塞翁的儿子很喜欢这匹被引来的马。一天,他试图骑这匹马,这匹马性子很烈不让他骑,结果他从马背上摔了下来,很不幸把腿跌断了。左邻右舍都来慰问塞翁和他的儿子,塞翁说:“谢谢你们的关心,这也没什么,说不定还是一件好事呢。”一年后,边境爆发战争,国家要求青壮年男子都要应征入伍,由于塞翁的儿子腿有残疾被留下来了。邻居们都说:“塞翁家因祸得福。”战争很残酷,几年下来,应征入伍的青壮年大都战死了,而塞翁的儿子在家却平安无事。

小朋友,有句俗语叫“塞翁失马,鄢知非福”,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坏事可能变成好事,好事也可能变成坏事,你也有过这样的体会吗?

16、亡羊补牢

古时候,村子里住着一个牧羊人,他养了很多只羊。每天早晨,他都要数一数他的羊,然后赶着羊群去草场;每天晚上放羊回来,也要数一数他的羊,然后再赶进羊圈里。一天早晨,他照例数着羊,“1,2,3,4……”羊怎么少一只呢?他又数了一遍,“1,2,3,4……”还是少一只。他仔细地查看羊圈,发现羊圈破了一个洞,心想:“一定是夜里狼从这个破洞钻进来把羊叼走了。”一个邻居知道他的羊丢了,就来劝慰他说:“虽然丢了一只羊,但你知道羊圈坏了,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吧,堵上那个破洞,以防狼再来叼走你的羊。”牧羊人却不以为然地说:“羊已经被叼走了,还修羊圈有什么用呢?算了吧,我还是去放其他羊吧!”第二天早晨,他又要去放羊,再一数,发现又少了一只羊。原来,夜里狼又从那个破洞钻

进羊圈,叼走了一只羊。连续丢了两只羊,牧羊人很心痛。这时他十分后悔自己不该不接受邻居的劝告。想到这些,牧羊人立刻动手修补羊圈,他先堵上那个破洞,然后全面检查羊圈,把有破损迹象的地方都修整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

小朋友,“亡羊补牢”的故事告诉我们:有了错误要及时改正,将来就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了。同时,我们也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这样才有利于我们改正缺点哟!

17、惊弓之鸟

古时候,魏国有一位远近闻名的射箭手,名字叫更羸。他的射箭技术十分高超,百步之内能百发百中。人们都很敬仰他的箭术,很多人慕名而来向他学习射箭。有一天,更羸陪同魏国的国王到郊外游玩,突然抬头看见远处飞来一只大雁,它比平时看见的大雁飞得慢,飞得低,一边飞一边鸣叫。更羸望了望,就对魏王说:“大王,您看到天上那只大雁了吧,现在,我拉开弓,不用搭上箭,只要空拉一下弦,就能把它给您射下来。”魏王不相信更羸的话,说:“我知道你的射箭技术很高超,但是没有箭,你怎么能射中猎物呢?你在开玩笑吧?”更羸回答说:“我不是开玩笑,您看着,我来试一试。”他们二人正说着话,那只大雁飞过来。更羸迅速拉开弓,做出射箭的姿势,对准那只大雁拉一下弦。只见那只大雁拍打两下翅膀,从空中直掉了下来。魏王大吃一惊地说:“你果真有这么大的本领啊!”更羸解释说:“大王,这只大雁飞得又慢又低,说明它受了伤,而且伤口还没愈合;它的叫声很凄惨,说明它和雁群失散了,找不到自己的伙伴,心中一定是很害怕。所以,当它听到我的弓弦响声,以为有人用箭射它,就惊惶失措,拼命往高飞,伤口就裂开了,它能不掉下来吗?”

小朋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勇敢地面对危险,不要因为曾经受到过惊吓,变得遇到事情就惊慌。如果在还没有弄清楚事情真相的时候就被它吓倒了,岂不太冤枉了吗?

18、半途而废

战国时代,有一个叫乐原的人,离家到别国去寻师求学,只留下他的妻子一个人在家里。一年后的一天,他的妻子正在家里织布,乐原兴冲冲地回到家里。妻子看到他回来了,非常奇怪,就问:“你只去了一年,学业就完成了吗?”乐原答道:“别说一年,就是三年也不能学好学成。我已经离家一年,很想

念你,就拜别师父特地回来看望你。”妻子听了乐原的回答,十分生气,转身取了一把剪刀,把织机上的丝线剪断了。乐原看到妻子的行为,很诧异,连忙上前拾起已经织了一半的布说:“你在干什么!好端端的一匹布,织这么多一定花了很长时间,你为什么要把它剪断呢?”妻子不慌不忙的解释说:“这布是一根丝一根丝织成的,现在把它从中间剪断,前面的功夫就算白费了。你在外边求学若是中途就放弃,不是一样的道理吗?”乐原这才恍然大悟,明白妻子的用心。于是,再次告别妻子,离家走了。乐原这一去,就是七年,直到学成后才回来。想一想:如果乐原一年后回家,不再去求学,结果会怎样呢?

小朋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有始有终,坚持到底。如果做事只做了一半就不再做了,结果只能是毫无收获。

19、邯郸学步

相传战国时候,有一个燕国的青年,他听说赵国邯郸人走路的姿势非常优美,就特地来到邯郸,向当地人学习走路的姿势。邯郸是赵国的都城,大街上人来人往,非常热闹。这个青年就整天在邯郸的大街上,观看来来往往的人怎么走路。他非常地认真,一边看一边琢磨别人走路的特点,有时还模仿,跟在别人的后面走几步。一次,他学一个行人走路,被那个人发现,结果被人大骂。虽然他一直都在用心学,可是总觉得自己学得不像。“为什么我学不好呢?”这个青年反复地问自己:一定是我已经习惯原来的走法,所以学来学去也学不像。如果我丢掉原来的走法,从最简单的抬腿、迈步开始学起,就不会再受原来步法的影响,一定不久就能学好。于是这个青年人下定决心,从头开始。这样,每天他走起路来像木偶一样,先考虑出哪条腿,再思考腰和手臂怎么配合,心中还要盘算每步迈多大。青年人在邯郸学习了半年多,却毫无长进,最糟糕的是:不但没学到邯郸人的走路姿势,反而把自己原来的步法也忘记了。眼看着带来的银两就要花光了,青年人不得不返回燕国。可是他忘记了自己应该怎么走路,只好狼狈地爬回家了。

这个故事告诉小朋友们:盲目地迷信别人,一味地模仿别人,反而会失去自己原来的长处,最终学无所成。我们应该相信自己就是最棒的!

20、杯水车薪

从前有个樵夫,在山上砍了很多柴草。眼看太阳就要落山了,他想:“今天的收获可真不小,这些柴草足够用十几天,家里人一定在等我回去吃晚饭。”他高高兴兴地装了一大车柴草回家。樵夫一边赶着牛车,一边抽着烟斗,悠闲地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他听到后面有人喊:“着火啦!你的柴草着火啦!”樵夫回头一看,果然车上的柴火冒着烟,小火苗在往上窜。原来,他烟斗中的火星被吹到车上,借着车前行的风势,柴草就被点燃了。看到火苗越来越旺,樵夫不知所措,手边又没有可以灭火的工具,怎么办呢?他四处看四处找,可是车停在山坡上,没有人家,没有小河,谁会来帮他呢。突然,他看到不远的草丛中有一个丢弃的杯子,于是,他急忙冲过去捡起杯子,向山下跑去。过了一阵,他手里端着一杯水气喘吁吁地跑回来。这时火苗已经很旺了,大部分的柴草已燃尽。樵夫连忙把那杯水倒在火苗上,可是水太少了,转眼变成了蒸汽。火势越来越凶,一会儿一车的柴草就烧光了。是呀,一杯水怎么能浇灭那么旺的火苗呢?“杯水车薪”表示:力量太小或能力有限,不足以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小朋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遇到困难,要想一些合适可行的办法才能解决问题,否则,就像用一杯子的水来救火,只能是白白费了力气,却不能解决问题。

21、鹬蚌相争

在一条美丽的大河岸边,一只河蚌正展开蚌壳,懒洋洋地躺在河滩上晒太阳。天气真好啊!天空真蓝啊!河蚌一边享受着,一边注视着远处。这时候,一只鹬鸟,从不远处走来,看见河蚌那鲜嫩的蚌肉,心想:“多么鲜美的蚌肉啊,一定可口极了!”于是走上前去伸嘴要啄河蚌。河蚌意识到危险来临,急忙把蚌壳合上,把鹬鸟的长嘴巴紧紧夹住。鹬鸟用尽了全身力气,可是嘴怎么也拔不出来。河蚌呢,当然也脱不了身,没法回到水里。鹬鸟怎么也拽不出来自己的嘴巴,因为河蚌紧紧夹着不放,它们僵持着。过了好一阵儿,它们都很累了,就吵了起来。鹬鸟憋着气威胁说:“如果你不张开壳子,天气这么热,连续几天不下雨,你没有了水,迟早被晒死。”河蚌也憋着气毫不示弱地对鹬鸟说:“我不张开蚌壳,你就甭想走开,假如我不放你,一天、两天过去了,你不被憋死也要被饿死。咱们等着瞧吧!”鹬鸟想尽办法,用脚踩蚌壳,往石头上摔河蚌,可仍无济于事,河蚌的壳太坚硬了。河蚌和鹬鸟吵个不停,互不相让。它们两个死死地纠缠在一起,谁也不肯放过对方。最后,双方筋疲力尽。这时候,恰巧一位老渔翁从这里路过,不费丝毫力气,就把它们两个一起捉住了。

小朋友,当人与人之间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时,如果不及早解决,就会两败俱伤,结果让第三方占了便宜。

22、高枕无忧

战国时期,齐国的相国孟尝君有一次派他的门客冯谖去薛地收债。冯谖问他:“我收完了债,为您买些什么?”孟尝君答:“你看我缺什么,就买什么吧。”到了薛地,冯谖便把所有的债户都召集到一起,对他们说:“孟相国知道大家生活困苦,今天特意派我来告诉大家,欠他的债不用还了。”说完,便当众烧了债据。债户们都非常高兴,对孟尝君感激不尽。很快,冯谖便回来了。孟尝君问道:“薛地的债都收完了?你为我买了些什么?”冯谖回答说:“都收完了。我想,金银、绸缎、美女您都不缺,惟独缺少‘义’,所以就为您买了‘义’。”孟尝君疑惑不解,冯谖把当众烧掉债据的事说了一遍,孟尝君听了哭笑不得,也没再说什么。过了两年,孟尝君被齐王免了职,回到薛地,受到老百姓的热烈欢迎。此时他才明白过来,对冯谖说:“你为我买的‘义’,我现在终于见到了。”冯谖说:“狡猾的兔子有三个洞穴,才能免遭猎人的捕杀。您现在仅有一个洞穴,不能毫无顾虑,还需再造两个洞穴。”后来,冯谖又帮孟尝君出谋划策,使齐国和魏国争相聘用孟尝君。这时,冯谖对孟尝君说:“三个洞穴已挖成,您可以高枕无忧了。”“高枕无忧”就是把枕头垫得高高地安心睡觉,形容无所顾虑。

这个故事告诉小朋友:做人要有远见,生活舒适安逸时,要考虑将来可能发生的事情,做好面对将来的准备。

23、一木难支

南北朝(刘)宋顺帝的时候,大臣萧道成把持政权,杀害忠良,为所欲为。文武百官们虽然十分憎恨他,但又怕他。当时大臣袁粲和刘东两人,秘密商量要杀死萧道成,但事情泄漏,被萧道成同党们知道了,他们告诉了萧道成。萧道成十分恼怒,立刻派部将率领了很多人马去攻打袁粲,把城池团团围住。袁粲很清楚,自己不论兵力还是财力都不如萧道成,面对强大敌军,袁粲对他的儿子袁最说:“我明明知道一支木柱不能支持一座即将崩塌的大厦,但为了名誉义节,不得不死守下去。”后来,萧道成的军队攻上城墙,冲进城里。在敌人的刀枪下,袁最勇敢地用身体去掩护他的父亲,这时,袁粲对他的儿子袁最说:

“你是我的好儿子!我是个忠臣,你是个孝子,我们即使死了,也死而无愧。”结果他们父子俩都为正义而牺牲了。后人便把袁粲当时所说“我明明知道一支木柱不能支持一座即将崩塌的大厦”这句话,引伸成为“一木难支”这句成语,用来形容事情到了艰难危急的时候,并不是一个人或少数人的力量所能挽救的。小朋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力量是薄弱的,有时候遇到困难危险,我们需要团结大家的力量,共同面对困难。

24、杞人忧天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杞国有一个人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让人觉得莫名其妙。有一天,吃过晚饭以后,他坐在藤椅上乘凉,仰望天空,繁星点点,美丽极了。他想:天上是什么样子呢?我要是能看一看,该多好啊!突然一个念头在脑中闪过,他自言自语地说:“要是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活活地被压死,这不就太可怕了吗?”从此以后,为了这件事他急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人变得面黄肌瘦。朋友们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从来没听说天能塌下来,再说即使真的塌下来,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又有人说:“天不过是一堆很厚很厚的气体,我们生活的地方,没有一处缺少气体的。你其实从早到晚都生活在天的中间,怎么会担心天塌下来呢?”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后来的人就根据这个故事,引申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

小朋友们,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千万不能像那个杞国人一样,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担心忧虑,那样结果只能是既损害身体又浪费时间。

25、南辕北辙

战国时期,有一个魏国人要出使楚国。楚国在魏国的南面,这个人应该向南走,可是他却让他的车夫赶着车向北行驶。路上,他遇到一位朋友,朋友问他:“你到哪里去?”他回答说:“我要到楚国去。”朋友十分惊讶,忙提醒他说:“你真的要去楚国吗?楚国在魏国的南面,你应当往南走,赶快调转车头吧!”他却不以为然,很自信地说:“我当然要去楚国,你不用担心,我知道方向不对,不过我的马跑得很快!”

这位朋友仍然提醒他说:“你走的方向不对,马跑得快有什么用呢? 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就越远吗?”他依然很自信地说:“没有关系,我带了足够多的路费,你不用担心。”朋友说:“路费和方向是两码事儿,你的路费多又有什么用呢?你走的路不通往楚国,你越走不是离楚国越远吗?还是往南走吧!”他执迷不悟,仍然不听劝告,坚持说:“我的车夫赶车本领高,是魏国有名的驾车高手。你不用担心,咱们回来见吧!”说完就让车夫赶着马车飞快地走了。他的朋友无可奈何地望着远去的马车,自言自语地说:“真是一个糊涂人啊!楚国在南面,他偏偏往北走,马好、路费多、车夫本领高有什么用呢?结果还不是离楚国越来越远。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能回来啊!”

小朋友,如果我们做事情的目的和努力的方向正好相反,我们就永远不能达到目的,实现自己的理想。

26、矮子看戏

古时候有个小镇,镇上有个小矮人,身高不足三尺,他特别喜欢凑热闹。一天,他在街上闲逛,忽然听到一阵锣鼓声传来,心想:“真热闹,是干什么的?去瞧一瞧!”他顺着声音找去,只见不远处聚集着一群人,不知道里面在干什么,他急忙跑过去看个究竟。小矮人试图进去看一看,可是人太多了,挤也挤不进去。他的个子又太矮了,即使跳起来也看不到里面。“里面干什么呢?里面干什么呢?”他看不到,只好向旁边的人打听。“里面在演戏呢。”一个人回答他说。“是在演戏吗?演戏可真好啊!”小矮人听说在演戏,高兴地跳起来。里面一定很热闹,一会儿传出锣鼓声,一会儿传出喝彩声。小矮人站在外围,听到别人喝彩,他也跟着喝彩,听到别人叫好,他也跟着叫好:“太精彩了,太好看了。”这时,过路的人问小矮人:“喂!戏好看吗?”小矮人认真地回答:“好看!好看!”“你亲眼看到了吗?”那个人又问。小矮人不解地说:“别人都说好看,都在喝彩,当然好看喽!”那个人十分诧异。小矮人根本没有看到里面的情况,也不知道戏演得好不好,而随着别人评论戏的好坏。

小朋友,我们做事情可千万不能像小矮人那样,遇到事情自己要有想法和主张,不能盲目地跟从别人。

27、至死不悟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写过一篇文章,叫《临江之麋》。说临江有一种鹿叫麋鹿,又叫驼鹿,它们长得十分招人喜欢。一天,有一个猎人捕到一只小麋鹿,非常高兴,把它带回家养起来。由于它很小,猎人很细心地照顾它,喂它好的草料、清凉的泉水。猎人家里养了一只小狗,它第一次见到小麋鹿狂叫起来,小麋鹿吓得直往猎人身后躲。猎人见了,很生气,对小狗怒声说道:“它是我养的鹿,也是你的新朋友,以后要友好地对待它,知道吗?”从此以后,狗和小鹿和睦相处,经常在一起玩耍,关系十分亲密。猎人看到它们在院子里捉迷藏,心中没了顾忌。小麋鹿渐渐地长大了。它似乎忘记了自己是麋鹿,以为狗真的是同类好友呢。三年过去了,小麋鹿长成一只漂亮的母鹿。一天,它走出猎人家的院子,正巧碰到了一群狗,它还以为它们都是自己的朋友,没有丝毫的警惕,就走过去打招呼:“你们好啊!”这一群狗看到一只鹿走过来,嘴里都流出了口水,毫不留情地冲了上去,一阵拳脚相加,小麋鹿不复存在了。小麋鹿“至死不悟”,它到死也不明白这是为什么。

小朋友,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遇到事情要多观察多思考。发现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要及时改正。可不能像小麋鹿一样,到死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死的

28、庖丁解牛

一天,一庖丁在街头的肉案上解牛,就是把一头去了皮的牛分割成许多小块儿。只见那个庖丁技术十分高超,几刀就把一头整牛分解成几大块,又几刀把几大块牛肉分解成了一堆小块肉。这时,梁惠王从此经过,见到解牛经过十分诧异,不禁赞叹说:“手法太妙了!真是好刀法!”庖丁听见有人说话,抬起头来,一看是梁惠王,连忙施礼并解释说:“其实,解牛并不是一件难事。因为我从事这一行当已经很多年了,早已熟悉了牛身体的全部结构。在我的眼里,每头牛都长得一样,没有一头牛是完整的。”梁惠王耐心地听着庖丁的介绍,“我每下一刀,都是按照牛身体的结构运刀的。让薄薄的刀刃在牛身体的骨缝中运行,这样就毫无阻挡,既快又省力气。”梁惠王一边听庖丁说,一边不住地点头,心中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他突然注意到刀案上的解牛刀,忙问:“这刀一定也很锋利吧?”庖丁将刀递给梁惠王说:“大王您看,我这把刀已经用了近二十年,解了无数的牛,刀锋依然如新刀一样锋利。”惠王仔细看着刀锋,果然锋利如新。庖丁接着说:“尽管我很熟悉牛身体的结构,但遇到筋骨交错的地方,还是要加倍小心。其实,我做得好不过是时间长,手熟罢了。”

小朋友,庖丁的一番话是在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掌握规律和方法,还要经常刻苦练习,才能把事做好。

29、朝三暮四

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老人,他在家中的院子里养了许多猴子。老人和猴子相处久了,竟然能够交流,彼此能懂对方的意思。平时,这个老人每天早上分别给每只猴子四个橡子,晚上再分给每只猴子四个橡子。几年之后,老人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紧,条件大不如从前,而猴子的数目却越来越多,所以他就想把每天给八个橡子改为每天给七个橡子。于是他就和猴子们商量说:“从今天开始,我每天早上给你们三个橡子,晚上还是照常给你们四个橡子,你们认为这样好不好?”猴子们听了,都认为早上少了一个,于是一个个就开始吱吱大叫,而且还到处跳来跳去,有一只小猴子还跳到老人的怀里,吱吱叫个不停,好像非常不愿意似的。老人一看到这个情形,明白了猴子的意思,连忙改口说:“你们不同意我早上给你们三猴子们听了,以为早上的橡子已经由三个又变回四个,跟以前一样多,就高兴地在地上翻滚起来。这句成语告诉我们,有时候,事物的外表或顺序发生了变化,但实质没有变化,千万不要被外表的变化所欺骗。后来人们还用“朝三暮四”这句成语形容变化多,不定性。

小朋友,你们觉得早晨三个晚上四个跟早上四个晚上三个一样吗?是呀,当然一样多啦。三加四和四加三都等于七,这么简单的算术题我们当然会了。但我们对待一些事情的时候,往往就会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30、乌鸦和狐狸

乌鸦和狐狸是邻居,它们一个在树杈上搭巢,一个住在树根部的树洞里,平时各忙各的,从不往来。一天,天气很好,乌鸦一大早就出去找食物。今天运气不错,它在路边寻到一块肉。于是,它很满足地飞回来,站在树枝上,准备饱餐一顿。这时,狐狸也起床了。“咕噜噜,咕噜噜”狐狸的肚子唱起歌来。“好饿呀!我必须出去找点食物填饱肚子。”狐狸一边自言自语,一边走出家门。外面的空气真好,狐狸仰起头深深地吸气。突然,它看到乌鸦正叼着一块肉站在树枝上。看着乌鸦嘴里的那块肉,狐狸馋得口水都要流出来了。“那么一大块肉,吃到嘴里该多香啊!我要是能吃上,该多好!”狐狸心里盘算着,它眼睛一

转,立刻摆出一副笑脸,对着乌鸦喊道:“乌鸦大哥,您早啊!”乌鸦叼着肉,向狐狸点了点头。狐狸连忙又说道:“您知道森林里谁唱歌最好听吗?有人说是百灵,我说呀,唱歌最好要数您啦,您的歌声是百鸟中最动听的!”乌鸦听了狐狸的夸奖,打心眼里高兴,忙拍拍翅膀。狐狸看出乌鸦已经上钩,又说:“今天,天气这么好,您唱几句让大家听听吧!”乌鸦真的相信了狐狸的话,张大嘴巴:“哇……”肉掉了下来,狐狸急忙接住,兴冲冲地跑回树洞。乌鸦这才知道上当了。

小朋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听到别人的赞美,要分清是真还是假,不要听到了别人说自己的好话就得意忘形。

31、我不喜欢臭老鼠

战国时代,庄子和惠施是好朋友。两人经常在一起探讨问题,交换对某些事物的看法。有一次,惠施做了魏国的宰相,庄子知道了,就想到魏国去拜访这位老朋友,向他表示祝贺。魏国一些喜欢背地里说别人坏话的人就对惠施说:“庄子这次来我们魏国,可能别有企图。他可能是要来谋取您的相位,您可要小心啊!”“嗯!他们说得很有道理。”惠施心想。于是他就派了许多士兵,到魏国庄子的住处搜查。士兵们找了三天三夜也没有找到庄子,想不到,庄子却在第四天早上亲自登门拜访惠施。惠施十分吃惊,心中很不安。“老朋友,你知道南方有一种很珍贵奇异的鸟吗?它由南海飞向北海。在途中,它只在梧桐树上休息;除了竹结的果实外,它绝不吃别的东西;除了甜美的泉水,它绝不喝其他水。正当它悠然自在地飞翔时,地上一只猫头鹰,刚抓了一只臭老鼠,以为它要来抢夺自己的臭老鼠,就抢先地向它攻击!我说惠施啊!你该不会因为做了魏相就来攻击我吧?”庄子说完,就笑着看惠施。惠施一听便知道,庄子根本没把魏相的职位看在眼里,觉得非常惭愧,不好意思地对庄子说:“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让我以酒宴向你赔罪吧!”

小朋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用自己狭隘的心理去猜测别人的想法,那样会让人瞧不起的。32、田忌赛马

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回,他和齐威王约定进行一场比赛。他们商量好,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赛的时候,要求上马对上马,中马对中马,下马对下马。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

马都比田忌的马强一些,所以比赛结果田忌失败了。田忌觉得很扫兴,垂头丧气地离开赛马场。路上,他遇到了好友孙膑,就向他诉苦,说了赛马的整个过程。孙膑说:“你很想赢吗?我可以帮你。”田忌听了很高兴,就问孙膑:“我需要换马吗?”孙膑摇摇头说:“你一匹马也不需要更换,我自有办法。”齐威王得胜了,正在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马匹的时候,看见田忌陪着孙膑迎面走来,便讥讽地说:“怎么,莫非你还不服气?”田忌说:“当然不服气,咱们再赛一次!”齐威王很痛快地答应了。一声锣响,比赛开始了。孙膑先以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第一局输了。第二场比赛,孙膑拿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获胜了一局。第三局比赛,孙膑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战胜了一局。这下子,齐威王目瞪口呆。比赛结果是三局两胜,当然是田忌赢了齐威王。

小朋友,孙膑用同样的马匹参加比赛,由于调换一下比赛的出场顺序,就转败为胜。这说明,有时办同一件事,用不同的方法会有不同的结果,我们要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33、三人成虎

战国时代,魏国的太子被送到赵国的都城邯郸做人质,跟随着一起去的人员中包括魏国有名的忠臣庞恭。在临行前,庞恭对魏王说:“要是现在有个人跑来说,热闹的街上出现了一只老虎,大王您相不相信?“当然不相信!”魏王立刻答道。“如果同时有两个人跑来说,热闹的街上有一只大老虎,您相信吗?”庞恭又问。“还是不相信。”魏王立刻答道。“那么要是有三个人异口同声地说街上有一只大老虎,您还会不相信吗?”庞恭接着问。魏王想了一会儿回答:“三个人这么说,我会相信的。”于是庞恭就劝诫魏王:“街上明明是不会出现老虎的,可是只要有三个人这么说,就有可能以讹传讹,最后明明是假的消息,听者却都相信真的有老虎。赵国都城离魏国这么远,您不知道我的真实情况,如果有人评议我而且又不只是三个人的话,希望大王您能明察,千万不要因为很多人都说我的坏话,您就相信是真的。”可是,庞恭走后,由于说他坏话的人很多,魏王忘记了庞恭的劝诫,相信了他们,不再重用庞恭了。

小朋友,“三人成虎”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能轻易相信传言,更不能轻易参与传播流言。有时候,虚假的传言会把人们引向错误的方向,既害了别人又害了自己。

34、农夫和蛇

从前,有位非常善良的农夫。每次遇到别人有困难求他帮助,他总是毫不犹豫就答应。一年冬天,天气非常冷,皑皑白雪覆盖了大地。这天,农夫赶着马车从集市上回来,突然看到路上有一条大花蛇,他担心马不小心踩到蛇,蛇咬伤马腿,就急忙停下车。可是大花蛇并没有走开,他发觉那条蛇似乎走不动了。他小心翼翼地下车,来到蛇的身旁,原来大花蛇冻僵了。善良的农夫想:蛇很怕冷,冬天需要冬眠才能活到第二年,这条蛇如果不及时被救醒,就死定了。想到这些,善良的农夫动了怜爱之心,连忙轻轻地将大花蛇捡起来。这时,大花蛇有了感觉,勉强地睁开眼睛说:“好心的农夫,救救我吧!我又饿又冷,快不行了!”农夫一听更是同情它,于是将蛇放进了怀里。在农夫温暖的怀里,蛇苏醒了,很快恢复了体力。它慢慢地从农夫的怀里钻出来,看见农夫,立刻露出凶恶的目光,说:“你救了我,现在我肚子很饿,你就再帮帮我吧!”说完,吐出长长的芯子,狠狠地咬向农夫……可怜的农夫本是善意,却被原本凶恶的蛇吃掉了。

小朋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任何时候也不要可怜坏人,做人要善良,但是要分清恶善,千万不要被坏人的假面孔所欺骗。

35、孔融让梨

古时候,我国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名叫孔融。他从小就特别懂事,大人都很喜欢他。他家里有七个兄弟,孔融排行第六,上有五个哥哥,下有一个小弟弟。有一天,妈妈端来一大盘子梨放在桌子上,让孩子们吃。梨是妈妈刚刚洗干净的,有大的,有小的,梨皮雪白还沾着水滴。兄弟们一见到梨,都高兴地上前挑大的拿。轮到孔融了,他走到桌子前,不但没挑大的拿,还偏偏拿了一个最小的。爸爸看到了很疑惑,以为孔融不喜欢吃梨,就对孔融说:“梨是很有营养的水果,你不喜欢吃吗?你在长身体,不喜欢也要多吃一点。“爸爸,我很喜欢吃梨啊。”孔融认真地回答说。爸爸又问道:“你喜欢吃梨,为什么不拿大的,却偏偏拿一个小的呢?”孔融回答说:“因为我的年纪小,应该拿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爸爸继续问:“弟弟比你小,为什么不把小的留给弟弟吃呢?”孔融说:“因为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当然要把大的留给小弟弟吃。”爸爸听了非常高兴,笑着夸奖他说:“你真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这一年,孔融才四岁。

简短的成语故事

简短的成语故事 篇一:小学生简短成语故事,小学生必备成语故事大全 小学生简短成语故事,小学生必备成语故事大全 成语是汉学精髓,但具有古韵的成语对于小学生来说在理解上还是有些难度的,不妨将成语故事化,通过故事的形式教导孩子学习成语了解成语! 1、沆瀣一气 唐僖宗时,有个叫崔沆的主考官,录取了一个叫崔瀣的考生。由于两人都姓崔,而他们的单名沆和瀣连在一起,又恰恰是表示夜间水气的沆瀣两字,于是有人就开玩笑说他们是沆瀣一气。 沆瀣一气:比喻彼此气味相投。 2、不自量力 不自量力的故事 春秋时,弱小的息国与较大的郑国相邻。一次两国发生争执,息国国君不仅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反而出兵侵略郑国,被郑国军队打得大败。当时有见识的人就认为息国不仅无理,而且还不量力,是走在死亡的道路上。果然,没有多久,息国就被楚国灭亡了。 不自量力:指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 3、乐不思蜀 三国时,蜀主刘备死后,由昏庸无能的儿子刘禅继位。后来蜀国灭亡,刘禅投降司马昭后被带到洛阳,一次,司马昭请刘禅饮酒,席

间让人表演了一些蜀国的娱乐节目。当时跟随刘禅投降的蜀国人看后都产生了亡国的伤感,唯独刘禅嬉笑自如。后来司马昭问他是否怀念故国刘禅却回答说:此间乐,不思蜀。 乐不思蜀:比喻乐而忘本或乐而忘返。 4、从善如流 春秋时,楚国攻打郑国,晋军元帅栾书率军前去救援。楚军一见晋军,就撤回去了。栾书于是转而攻打依附楚国的蔡国。楚国急忙派出两个县的兵力,前来援救。这时,晋军上下斗志高昂,准备迎战楚军。只有知庄子、范文子、韩献子三人劝栾书退兵,避开楚军的锋芒。栾书采纳了他们的意见。后来晋军趁楚军回国之际,出兵攻克了蔡国。 从善如流:比喻乐于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5、多难兴邦 春秋时,楚灵王为了称霸,想与诸侯会盟,派椒举前去邀请晋平公参加。晋平公想拒绝, 司马侯劝他去。晋平公说:晋国地势险要,战马多,而楚国又多灾多难。我们完全用不着怕它。他劝晋平公把眼光放远点,同意楚灵王的邀请。多难以固其国后多作多难兴邦。邦:国家。 多难兴邦:指多经困难,反而可以促使上下团结奋斗,使国家强盛起来。 篇二:成语故事短带拼音 lǎo mǎ shí tú 老

50个历史名人,50个成语故事

50个历史名人,50个成语故事 1、一鼓作气(曹刿) 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一字千金(吕不韦) 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3、一字之师(郑谷) 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4、一饭千金(韩信)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5、东山再起(谢安) 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6、图穷匕见(荆轲) 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7、纸上谈兵(赵括)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8、负荆请罪(廉颇)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释义: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9、卧薪尝胆(勾践) 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释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10、接竿而起(陈胜) 出自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释义: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指人民起义。 11、三顾茅庐(刘备) 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释义: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12、孺子可教(张良) 出自《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释义:指年轻人可培养。 13、四面楚歌(项羽)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释义: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50个成语故事大全

1、专心致志 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称他弈秋。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 注释致:尽,极。志:志趣,心意。提示:指用心专一,注意力不分散。 2、哄堂大笑 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 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 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 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 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满屋的人都大笑起来。 提示:形容屋子里的人同时都大笑起来。

3、双管齐下 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名叫张璪,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称绝。张璪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都说他是神笔。张璪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注释管:指笔。提示:比喻两件事情同时进行。 4、栩栩如生 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十分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注释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提示:形容文学、艺术作品对人和其他生物的形象,表现

适合二年级小学生的成语故事

适合二年级小学生的成语故事 【老马迷途】 春秋战国时期,齐恒公率军出征,却在途中因大雾迷失方向,找不到出路,靠一匹老马才能平安回国。从此,齐国上下对这匹识途老马倍加宠爱,渐渐地,老马迷失了自我。它常这样想,原来我有如此异能,我可是匹宝马啊!老马陷入了自我陶醉中。 过了一个月,齐恒公再次出征,为了防止迷路,齐恒公又带上了这匹老马。老马得意极了,把头抬得高高的,连正眼也不瞧那些战马一眼。不出齐恒公所料,途中又遇大雾,只好就地扎营。因大雾久久不散,粮食也吃完了,齐恒公只好率人回城取粮,又把老马牵了出来,让它带路。老马心想:我有异能,肯定能带大王回去。于是,老马随便选择了一条路,扬蹄前行,不料走了几个时辰,却发现是条死路。齐恒公怒极之下,一刀杀了老马。原来老马太骄傲,没有在沿途做下标记,因此迷了路。 老马刚醒悟,已是含泪于九泉之下了。 【指鹿为马】 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

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转身,用手指着众大臣,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说明书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确是一匹千里马!”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故事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成语“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伯乐相马】 传说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一直到现在。一次,伯乐受楚王

小学生简短成语故事,小学生必备成语故事大全

小学生简短成语故事,小学生必备成语故事大全 成语是汉学精髓,但具有古韵的成语对于小学生来说在理解上还是有些难度的,不妨将成语故事化,通过故事的形式教导孩子学习成语了解成语! 1、沆瀣一气 唐僖宗时,有个叫崔沆的主考官,录取了一个叫崔瀣的考生。由于两人都姓崔,而他们的单名沆和瀣连在一起,又恰恰是表示夜间水气的沆瀣两字,于是有人就开玩笑说他们是沆瀣一气。 沆瀣一气:比喻彼此气味相投。 2、不自量力 不自量力的故事 春秋时,弱小的息国与较大的郑国相邻。一次两国发生争执,息国国君不仅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反而出兵侵略郑国,被郑国军队打得大败。当时有见识的人就认为息国不仅无理,而且还不量力,是走在死亡的道路上。果然,没有多久,息国就被楚国灭亡了。 不自量力:指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 3、乐不思蜀 三国时,蜀主刘备死后,由昏庸无能的儿子刘禅继位。后来蜀国灭亡,刘禅投降司马昭后被带到洛阳,一次,司马昭请刘禅饮酒,席间让人表演了一些蜀国的娱乐节目。当时跟随刘禅投降的蜀国人看后都产生了亡国的伤感,唯独刘禅嬉笑自如。后来司马昭问他是否怀念故国刘禅却回答说:此间乐,不思蜀。 乐不思蜀:比喻乐而忘本或乐而忘返。 4、从善如流 春秋时,楚国攻打郑国,晋军元帅栾书率军前去救援。楚军一见晋军,就撤回去了。栾书于是转而攻打依附楚国的蔡国。楚国急忙派出两个县的兵力,前来援救。这时,晋军上下斗志高昂,准备迎战楚军。只有知庄子、范文子、韩献子三人劝栾书退兵,避开楚军的锋芒。栾书采纳了他们的意见。后来晋军趁楚军回国之际,出兵攻克了蔡国。 从善如流:比喻乐于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5、多难兴邦 春秋时,楚灵王为了称霸,想与诸侯会盟,派椒举前去邀请晋平公参加。晋平公想拒绝,

(完整版)50个成语故事大全

50个成语故事大全 1、专心致志 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称他弈秋。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 注释致:尽,极。志:志趣,心意。提示:指用心专一,注意力不分散。 2、哄堂大笑 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 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 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 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 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满屋的人都大笑起来。 提示:形容屋子里的人同时都大笑起来。 3、双管齐下 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名叫张璪,他擅长画山水、松石,

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称绝。张璪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都说他是神笔。张璪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注释管:指笔。提示:比喻两件事情同时进行。 4、栩栩如生 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十分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注释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提示:形容文学、艺术作品对人和其他生物的形象,表现得非常逼真,好像活的一样。 5、胸有成竹 宋朝有个著名的画家叫文与可,特别擅长画竹子,他画的

小学生励志成语故事

小学生励志成语故事三篇 一个人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在日常生活、点滴当中,寻到智慧、受到启发。读这些成语小故事,能够给人以动力,授人以智慧,激励人奋发向上。 1.东施效颦 【典故】 西施是中国历史上的「四大」之一,是春秋时期越国人,她的一举一动都十分吸引人,只可惜她的身体不好,有心痛的毛病。 有一次,她在河边洗完衣服准备回家,就在回家的上,突然因为胸口疼痛,所以就她就用手扶住胸口,皱着眉头。虽然她的样子非常难受不舒服,但是见到的村民们却都在称赞,说她这样比平时更美丽。 同村有位名叫东施的女孩,因为她的长相并不好看,他看到村里的人都夸赞西手扶住的样子很美丽,于是也学着西施的样子扶住胸口,皱着眉头,在人们面前慢慢地,以为这样就有人称赞她。她本来就长得丑,再加上刻意地模仿西施的动作,装腔作势的怪样子,让人更加厌恶。有人看到之后,赶紧关上大门;有些人则是急忙拉妻儿躲得远远的,他们比以前更加瞧不起东施了! 【释读】 东施只知道西施皱着眉的样子美丽,却不知道这是因为西施本身美貌的原因,刻意地去模仿,结果只给后人留下「东施效颦」的笑话。 2.水滴石穿 【典故】 宋朝时,张乖崖在崇阳当县令。当时,常有军卒将帅、小吏长官的事。张乘崖认为这是一种反常的事,下决心要整治这种现象。 一天,他在衙门周围巡行。突然,他看见一个小吏从府库中慌慌张张地走出来。张乘崖喝住小吏,发现他头巾下藏着一文钱。那个小吏支吾了半天,才承认是从府军中偷来的。张乘崖把那个小吏带回大堂,。那小吏不服气:“一文钱算得了什么!你也只能打我,不能杀我!”张乘崖大怒,判道:“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为了惩罚这种行为,张乘崖当堂斩了这个小吏。 【释读】 成语“水滴石穿”原比喻小错不改,将会变成大错。现比喻只要不懈,总能办成事情。

一年级成语故事大全【八篇】

一年级成语故事大全【八篇】 导读:本文一年级成语故事大全【八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无价之宝】 战国中期,魏国有一个农民在地里耕作时,得到一块一尺见方的玉。他把玉献给魏王。魏王叫老玉工鉴定,老玉工说:“恭喜大王得到了一块罕见的宝玉。”魏王问:“这块玉值多少钱?”老玉工说:“有钱也买不到,用五座城池的代价,也只能看一下而已。”魏王大喜,重赏了献玉的人们。 [提示]指极其稀有的珍贵物品。 【画龙点睛】 南北朝有个画家叫张僧繇。传说他在一所佛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都没画眼睛。大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有了眼睛,龙会飞走的。”人们们以为他说大话。他只好为两条龙画上眼睛。立时雷电破壁,两条龙腾空而去,墙上只剩下没有眼睛的两条龙。 [提示]比喻作文或讲话时,加上一两句关键的话会使内容更精辟有力。 【画蛇添足】 战国时,楚国一座寺庙的主人们,送给看守庙宇的几个人们一壶酒。人们多酒少,不够喝。有人们提议,谁先画完一条蛇,这壶酒就归谁。大家赞同,画了起来。一人们先画好了,看别人们还在画,他

又给蛇画了四只脚。这时,另一个人们也画好了,那人们说:“没有脚,你画的不是蛇。”说完就把酒喝了。 [注释]足:脚。 [提示]比喻多此一举,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把事情弄坏。 【事半功倍】 战国中期,战乱频频,民不聊生。孟子对学生说:“当年周文王施行仁政,仅以方圆一百里为基础,步步为营,就打败了商纣王,拯救了百姓。如果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也能这样做,只要付出一半的代价,就能结束战乱统一全国。” [提示]比喻费力小,收效大。与“事倍功半”意思相反。【千载难逢】 唐朝时,韩愈因为反对将佛祖释加牟尼的遗骨供奉在皇宫中,被贬了官职。后来,他向唐宪宗上了奏章,建议在东岳泰山举行祭天大典,还请求皇上让他参加这个仪式,说这是千年也遇不到的盛事。宪宗对他的奏章很满意,让他担任了吏部侍郎的重要官职。 [注释]载:年。 [提示]形容机会难得与可贵。 【拔苗助长】 春秋时,有个急性子农夫,他插下秧苗后,好几天也不见秧苗长高,心里着急,就把自己田里的秧苗挨个都拔高了一些。他累得筋疲力尽,回到家里,得意地对儿子说:“我干了一天,总算帮助秧苗长高了一些。”儿子连忙跑到田边去看,只见秧苗全都被太阳晒得枯死

小学成语故事100个

小学阶段成语故事积累 1、专心致志 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称他弈秋。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 [注释]致:尽,极。志:志趣,心意。 [提示]指用心专一,注意力不分散。 2、哄堂大笑 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满屋的人都大笑起来。[提示]形容屋子里的人同时都大笑起来。 3、双管齐下 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名叫张璪,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称绝。张璪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都说他是神笔。张璪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注释]管:指笔。 [提示]比喻两件事情同时进行。 4、栩栩如生 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十分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 [注释]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提示]形容文学、艺术作品对人和其他生物的形象,表现得非常逼真,好像活的一样。 5、胸有成竹 宋朝有个著名的画家叫文与可,特别擅长画竹子,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为了画好竹子,他在自己房前屋后种了许多竹子,一年四季,他都在仔细观察竹子的形态和变化。所以每次要画竹子时,他的胸中就已经有了十分生动、逼真的竹子形象了。 [注释]成:现成。 [提示]比喻在做某事之前,已有了充分的准备和把握。也作“成竹在胸”。 6、熟能生巧 宋朝时,有个人叫陈尧咨,他一箭射断了一根细树枝。正在自鸣得意时,旁边一个卖油的老翁把一枚铜币放在油葫芦口上,舀了一勺油从高高的地方倒下来,油从铜币的小孔里穿过,流进油葫芦里去了。陈尧咨非常惊奇,老翁说:“不过是熟能生巧而已。”

精选四字成语故事大全

精选四字成语故事大全 【入室操戈】 后汉时期,有一位的文学家和教育家名叫郑玄。他从小勤奋好学,太守杜密认为他是个可造之材,于是推荐他进入太学读书。后来郑玄 又拜大文学家马融为师,在他门下学习。当郑玄学成离开时,马融感 慨地说:“郑玄走了,我全部的学识也都被他带走了。” 郑玄在家里勤奋地研究学问,他和一起研究经学的何休是好朋友。何休写了《公羊墨守》、《左氏膏肓》、《谷梁废疾》三篇文章。郑 玄读完后,不同意他的见解,于是就写了《发墨守》、《针膏肓》、《起癱疾》三篇文章来反驳何休。何休读完后,发觉郑玄是利用自己 文章里的观点来反驳自己,而且很有道理,不得不憾慨地说:“你这 样不是进来我的屋子,又拿我的武器向我进攻吗?” 【上下其手】 春秋楚襄王二十六年。楚国出兵侵略郑国。以当时楚国那么强大,弱小的郑国,实在没有能力抵抗的,结果,郑国遭遇到战败的厄运, 连郑王颉也被楚将穿封戌俘虏了。战事结束后,楚军中有楚王弟公子围,想冒认俘获郑颉的功劳,说郑王颉是由他俘获的,于是穿封戌和 公子围二人便发生争执,彼此都不肯让步,一时没有方法解决得来。 后来,他们便请伯犁作公正人,判定这是谁的功劳。 伯州犁的解纷方法本是很公正的,他主张要知道这是谁的功劳, 是问问被俘的郑王。于是命人带了郑王颉来,伯州犁便向他说明原委,接着手伸二指,用上手指代表楚王弟公子围,用下手指代表楚将穿封戌,然后问他是被谁俘获的。郑王颉因被穿封戌俘虏,很是恨他,便 指着上手指,表示是被公子围所俘虏。于是,伯州犁便判定这是公子 围的功劳。“上下其手”这句成语便是出于这个故事;是表示玩法作弊,颠倒是非的意思。

在现在的社会中,这种情形是常常会发生的:譬如有人做了不法的事情,知道罪有应得,难逃被惩处的厄运;于是暗地里进行贿赂,或请托亲友奔跑求情,求予包庇,结果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仍得消遥法外。像这种参与其事的人,从中枉法舞弊,便可以说是:“上下其手”了。 【南辕北辙】 从前有一个人,从魏国到楚国去。他带上许多的盘缠,雇了上好的车,驾上骏马,请了驾车技术精湛的车夫,就上路了。楚国在魏国的南面,可这个人不问青红皂白让驾车人赶着马车一直向北走去。 路上有人问他的车是要往哪儿去,他大声回答说:“去楚国!”路人告诉他说:“到楚国去应往南方走,你这是在往北走,方向不对。”那人满不在乎地说:“没关系,我的马快着呢!”路人替他着急,拉住他的马,阻止他说:“方向错了,你的马再快,也到不了楚国呀!”那人依旧毫不醒悟地说:“不要紧,我带的路费多着呢!”路人极力劝阻他说:“虽说你路费多,可是你走的不是那个方向,你路费多也只能白花呀!”那个一心只想着要到楚国去的人有些不耐烦地说:“这有什么难的,我的车夫赶车的本领高着呢!”路人无奈,只好松开了拉住车把子的手,眼睁睁看着那个盲目上路的魏人走了。 那个魏国人,不听别人的指点劝说,仗着自己的马快、钱多、车夫好等优越条件,朝着相反方向一意孤行。那么,他条件越好,他就只会离要去的地方越远,因为他的大方向错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假如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小学生100个成语故事(十)

小学生100个成语故事(十) 46、如释重负 春秋时,季孙、叔孙和孟孙三个家族掌握了鲁国的军政大权。鲁昭公为夺回权利,派兵去攻打季孙氏。叔孙氏和孟孙氏知道后,立刻前来救援。三家联合起来,把昭公的军队打得大败,昭公只得逃亡齐国。因为他原来已经失去了民心,百姓反而感觉像放下沉重的负担。 [注释]释:放下。负:负担。 [提示]形容人们解除了负担后的轻松心情。 47、如鱼得水 东汉末年,刘备请到诸葛亮做军师后,经常得到诸葛亮的指点,对天下形势的理解和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与诸葛亮的关系十分亲密。开始时,关羽和张飞很不服气。刘备说:我得到诸葛亮,就像鱼得到了水一样,你们应该理解。 [提示]比喻得到与自己很投合的人或很适合自己的环境。 48、千钧一发 西汉著名的文学家枚乘,擅长写辞赋。他在吴王刘濞那里做谋士时,反对吴王反叛朝廷。他劝吴王:用一缕头发系上千钧之重的东西,下边是深渊,头发丝一断,那东西你就

别指望重新得到了。你谋反朝廷,危险的程度就像这头发丝一样。刘濞不听,其兵反叛,最终被朝廷的大军消灭。 [注释]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即十五千克)为一钧。 [提示]比喻形势或情况已极其危急。 49、手不释卷 三国时,吴国大将吕蒙,善于领兵作战,立下不少战功。但他有一个毛病:不愿读书。吴王孙权对他说:你掌管军政大权,应该多读兵书和史书。他回答:抽不出时间。孙权说:光武帝领兵打仗时,手都从来不离开书,你比他还忙吗?从此,吕蒙努力学习,成了一个有学问的将领。 [注释]释:放开。卷:书本。 [提示]形容勤奋学习或看书入迷。 50、天衣无缝 古时候,有个年轻人名叫郭翰。盛夏的一个晚上,他在大树底下乘凉。突然间,一个美丽的仙女从天上飘然而来。郭翰发现仙女的漂亮衣裙竟然连一条衣缝也没有,他惊奇地问道:你的衣服怎么没有衣缝呢?仙女笑道:我穿的是天衣,天衣不是用针缝的,怎么会有衣缝呢? [提示]比喻事物非常自然完美,无任何纰漏破绽可寻。

小学生历史成语故事大全

小学生历史成语故事大全 ●.对牛弹琴 春秋时期,鲁国有个着名的音乐家,名字叫公明仪。他对音乐有极深的造诣,善于弹琴。他的琴声优美动听,人们听到如此美妙的琴声之后往往如醉如痴。 有一年的春天,他带着琴来到城郊的田野散步,和煦的春风将青草的芳香吹到他的面前,让他心情非常舒畅。他环顾四周,发现不远处有一头大公牛正在吃草。他兴致勃发,突发奇想要为这头公牛演奏一曲,于是他拨动琴弦,对着这头公牛弹奏了一首高雅的《清角之操曲》。, 虽然公明仪弹奏的曲子非常悦耳动听,但是那头吃草的牛儿却根本不理会那高雅的曲调,仍然低着头继续吃草。因为公牛虽然能听到琴弦发出的声音,但是并不能理解曲子中的美妙意境。 公明仪见美妙的琴声并不能打动这头不懂音乐的牛,非常无奈。过了一会儿,他又想出了一个办法。公明仪抚动琴弦,弹出一段段奇怪杂乱的声音,有的像嗡嗡的蚊蝇声,有的像迷路的小牛犊发出的叫声。这时候这头大公牛才像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摇摇尾巴,竖起耳朵,听了起来。 后来,人们就用对牛弹琴来比喻对愚蠢的人讲深刻的道理,或对外行人说内行话,白白浪费时间;现在也用来讥笑人说话不看对象 ●.对症下药 、 东汉末年,有一位神医名叫华佗(huàtuó)。他救死扶伤,医术高超,给人治病的时候总是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作出准确的诊断,并提出正确的治疗方法,深受人们的敬仰。 有一次,两个地方上的小官吏倪寻和李延一同到华佗那里看病,碰巧的是两人的病情非常相似,都感觉头疼发热。华佗仔细为两个病人作了检查,然后说:倪寻应该用泻药,而李延要吃发汗的药。 这两个小官吏感到很不解,于是便问:我们两个人的病情是一样的,为什么吃的药却并不相同呢? 华佗解释说:倪寻的身体外部并没有什么毛病,病是由于身体内部食物消化不良引起的;李延的身体内部很健康,病是由于外感风寒,受了凉而引起的。所以,虽然你们两位的病情表现是一样的,但是药方却应该根据不同的致病原因而有所不同。 ( 华佗随即给两人分别开了药方,他们两人买了华佗开的药,刚刚吃了两天,病就全好了。 当时的人们知道这件事情后,就用对症下药来称赞华佗的这种治疗方法。 后来,人们将对症下药作为成语,来比喻针对不同的客观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加以应对,从而妥善地处理问题。 ●.多多益善 (

精选最新经典成语故事精选大全

【篇一】经典成语故事精选 东施效颦 春秋时期,越国有一位美丽的女子名叫西施,她长得美艳动人,举手投足间都透着娇媚,让人不由得赞美。即便她只是穿着朴实的衣服,化着很淡的妆,还是会受到众人的瞩目,没有人不惊叹她的美貌。 西施患有心口疼的毛病。有一天,从乡间走过时她的病又犯了,只得用手捂住胸口以缓解疼痛,可病痛发作依旧让她疼得直皱眉,这情景让西施流露出娇柔的一面,让人忍不住想要怜惜,路人都情不自禁的停下来关注她。 在乡间有一个丑女,名叫东施,她的举止粗俗而且不会梳妆打扮,却一直幻想着自己是一个人见人爱的美女。她每天都要更换不同的衣服,变换不同的发饰,却从来没有人说她漂亮。 东施恰巧看见西施捂住胸口从眼前走过,她看见西施捂住胸口,皱着眉头的样子竟然引来周围那么多人的青睐,于是她回去之后,也学着西施的样子捂住胸口,皱着眉头在乡间走来走去。 东施的这番作为让她显得更加难看了。乡间的富人见到她走过来,赶忙厌恶的把门窗紧紧关上;乡间的穷人见到她,吓得立即拉着妻儿远远的躲开,见到她就如同见到瘟神一般。 【篇二】经典成语故事精选 自相矛盾 楚国有个人在集市上既卖盾又卖矛,为了招徕顾客,使自己的商品尽快出手,他不惜夸大其辞、言过其实地高声炒卖。 他首先举起了手中的盾,向着过往的行人大肆吹嘘:列位看官,请瞧我手上的这块盾牌,这可是用上好的材料一次锻造而成的好盾呀,质地特别坚固,任凭您用什么锋利的矛也不可能戳穿它!一番话说得人们纷纷围拢来,仔细观看。 接着,这个楚人又拿起了靠在墙根的矛,更加肆无忌惮地夸口:诸位豪杰,再请看我手上的这根长矛,它可是经过千锤百炼打制出来的好矛呀,矛头特别锋利,不论您用如何坚固的盾来抵挡,也会被我的矛戳穿!此番大话一经出口,听的人个个目瞪口呆。 过了一会儿,只见人群中站出来一条汉子,指着那位楚人问道:你刚才说,你的盾坚固无比,无论什么矛都不能戳穿;而你的矛又是锋利无双,无论什么盾都不可抵挡。那么请问:如果我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结果又将如何?楚人听了,无言以对,只好涨红着脸,赶紧收拾好他的矛和盾,灰溜溜地逃离了集市。

小学生成语故事

小学生成语故事一 成语是汉学的精髓,但具有古韵的成语对于小学生来说在理解上 还是有些难度的,不妨将成语故事化,通过故事的形式教导孩子学习成语了解成语!这里为小学生们带来了一些简短的成语故事,读故事,学习成语,为学习增添乐趣! (一)井底之蛙 【典故】 《庄子秋水篇》讲了一个浅井的虾蟆和东海之鳖的故事。一日, 一只浅井的青蛙见到一只东海大鳖,便兴致勃勃地对它说:“我可快乐啦!出来就在井栏边跳来跳去,进去就在井壁砖缝中休息;跳入井中,水就泡着我的两腋和腮;游到浅处,泥汤就没了我的脚。我独占 一井之水,螃蟹和蝌蚪都没法跟我相比,你何不也下来看看?” 东海之鳖来到井边,左脚还没进去,石膝已经被卡住了。东海之 鳖慢慢退了出去,然后对这只浅井青蛙讲述了大海的样子:“用千里之遥这样的字眼儿,不足以说明大海的广阔;用千仞之高这样的词,不足以量尽它的深度。大禹时十年九涝,海水没显出增加了多少;商汤时八年七早,海水也并不见减少多少……”浅井的青蛙听得目瞪口呆,惊恐万分,茫茫然若有所失,它何尝想到还有比它的一方水井更 大的世界呢! 【所属朝代】 春秋战国时代 【出处】

《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释读】 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成语故事(二)叶公好龙 【典故】 鲁哀公经常向别人说自己是多么地渴望人才,多么喜欢有知识才干的人。有个叫子张的人听说鲁哀公这么欢迎贤才,便从很远的地方风尘仆仆地来到鲁国,请求拜见鲁哀公。 子张在鲁国一直住了七天,也没等到鲁哀公的影子。原来鲁哀公说自己喜欢有知识的人只是赶时髦,学着别的国君说说而已,对前来求见的子张根本没当一回事,早已忘到脑后去了。子张很是失望,也 十分生气。他给鲁哀公的车夫讲了一个故事,并让车夫把这个故事转述给鲁哀公听。 然后,子张悄然离去了。 终于有一天,鲁哀公记起子张求见的事情,准备叫自己的车夫去把子张请来。车夫对鲁哀公说:“他早已走了。” 鲁哀公很是不明白,他问车夫道:“他不是投奔我而来的吗?为什么又走掉了呢?” 于是,车夫向鲁哀公转述了子张留下的故事。那故事是这样的: 有个叫叶子高的人,总向人吹嘘自己是如何如何喜欢龙。他在衣带钩上画着龙,在酒具上刻着龙,他的房屋卧室凡是雕刻花纹的地方

小学阶段成语故事大全

小学阶段成语故事大全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一个故事或者典故。下面是小学阶段成语故事大全,请参考! 小学阶段成语故事大全 有个人曾经对人们说:“吃一点梨,对人的牙齿有好处,但是吃多,会伤脾的;枣呢,正好与之相反,虽然可以健脾,但吃多会对牙齿有害。” 听的人中一个人听,想想,说:“吃梨时,只嚼不咽,还会伤脾吗?吃枣时,我不嚼,一口吞下去,这不就可以保护牙齿吗?” 另一个年轻人听他这么一说,就想开个玩笑:“你这不是囫囵吞下枣吗?”周围在场的人都笑。 读后:我们学习知识时不能囫囵吞枣,首先把要学的知识理解清楚,然后再认真去掌握它。如果学知识只是笼统地学,就不会学到真正的知识。 宋国有个卖酒的人,为招来生意,他总是将店堂打扫得干干净净,将酒壶酒坛酒杯之类的盛酒器皿收拾得清清爽爽,

而且在门外还要高高挂起一面长长的酒幌子,上书“天下第一酒”几个大字。远远看去,这里的确像个会做生意的酒家。然而奇怪的是,他家的酒却很少有人问津,常常因卖不出去而使整坛整坛的酒搁酸,变质,十分可惜。 这个卖酒的宋国人百思不得其解,他于是向左邻右舍请教这好的酒竟然卖不出去的原因。邻居们告诉他:“这是因为你家养的狗太凶猛的缘故。我们都亲眼看到过,有的人高高兴兴地提着酒壶准备到你家去买酒,可是还没等走到店门口,你家的狗就跳将出来狂吠不止,甚至还要扑上去撕咬人家。这样一来,又有谁还敢到你家去买酒呢?因此,你家的酒就只好放在家里等着发酸变质啊。”您看,一匹恶狗看门,就能把一个好端端的酒店弄得门庭冷落,客不敢入;如果一个国家让坏人控制某些要害部门,其后果必然是忠奸颠倒,社会腐败,百姓遭殃。 洪水未到先筑堤,豺狼未来先磨刀。 一只野狼卧在草上勤奋地磨牙,狐狸看到,就对它说:“天气这么好,大家在休息娱乐,你也加入我们队伍中吧!”野狼没有说话,继续磨牙,把它的牙齿磨得又尖又利。狐狸奇怪地问道:“森林这么静,猎人和猎狗已经回家,老虎也不在近处徘徊,又没有任何危险,你何必那么用劲磨牙呢?”野狼停下来回答说:“我磨牙并不是为娱乐,你想想,如果有一天我被猎人或老虎追逐,到那时,我想磨牙也来不及。

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的简短成语故事

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的简短成语故事 对牛弹琴 古时候,有一个叫公明仪的人们,琴弹得非常出色。有一天,他带琴出游,只见远山如画,河流清澈,一头牛正在河边吃草。这美丽的景色让他兴致大发,就对着牛弹起琴来。尽管琴声动人们,可是那头牛好像没有听见一样,他很生气。这时,有个过路人们对他说,不是琴弹得不好,是牛听不懂啊。 车水马龙 东汉时,章帝想给皇太后的娘家亲戚们封官赐爵。太后知道后,表示坚决反对,她对章帝说:“我娘家那些人们呀,就知道把持权利,只会吃喝玩乐。我曾经看见很多人们去他们那里请安问候,门前的路上,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你给他们加官封爵只能有害于国家。” 八仙过海 传说吕洞宾等八位神仙途经东海去仙岛,只见巨浪汹涌。吕洞宾提议各自投一样东西到海里,然后各显神通过海。于是铁拐李把拐杖投到水里,自己立在水面过海;韩湘子以花篮渡水:吕洞宾、蓝采和、张果老、汉钟离、曹国舅、何仙姑也分别把自己的萧、拍板、纸驴、鼓、玉版、竹罩投到海里,站在上面逐浪而过。八位神仙都靠自己的神通渡过了东海。 一鸣惊人们 春秋时,楚庄王当国君的前三年,只知享乐,不管国事。申无畏

出了个谜语让他猜:“有只大鸟,三年不飞也不叫,这是什么鸟?”楚庄王笑着说:“这只鸟,要么不飞不鸣,要飞就直冲云霄,一叫就让人们震惊。”从此,他励精图治,成为霸主。 专心致志 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们称他弈秋。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 栩栩如生 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们。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十分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 胸有成竹 宋朝有个的画家叫文与可,特别擅长画竹子,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为了画好竹子,他在自己房前屋后种了许多竹子,一年四季,他都在仔细观察竹子的形态和变化。所以每次要画竹子时,他的胸中就已经有了十分生动、逼真的竹子形象了。 哄堂大笑

论语中成语故事大全

论语中成语故事大全 孔子与其弟子在论道讲学中留下了大量的经典言论,包括教育、为政、修养、处事等方面。你知道这些成语出自哪句话吗? 1.为政方面 孔子根据政治的需要,提倡道德政治,即“为政以德”的主张。他认为用道德来治理国家政事是极其重要的。如: (名正言顺) [出处]“名不正则言不顺。”(《子路》) 释义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指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多形容(做事、说话)理由正当而充分。 (祸起萧墙) [出处]“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季氏》) 释义祸乱就发生在内部。 (分崩离析) [出处]“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季氏》) 释义四分五裂,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形容家庭、集团、组织或国家分裂瓦解。 (待价而沽) [出处]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子贡》) 释义等有了好价钱再卖。比喻怀才待用。 (欲速不达) [出处]“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子路》) 释义过于性急求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一言兴邦) [出处]“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子路》)

释义一句话可以使国家兴盛。 2.教育方面 孔子适应时代的发展,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建立了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理论。孔子的教育思想至今仍影响着中国的教育理念,其教学模式仍生存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关于教育方面的成语也一直在我们的语言中津津乐道。如: (有教无类) [出处]子曰:“有教无类。”(《卫灵公》) 释义不论什么人都给以教育。 (诲人不倦) [出处]子曰:“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述而》) 释义教别人时耐心、不厌倦。 (学而不厌) [出处]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释义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勤奋好学。 (不耻下问) [出处]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释义并不认为向学问不如自己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是丢脸的事。 (温故知新) [出处]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释义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 (闻一知十) [出处]“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公冶长》) 释义听到一件事,便可以推知很多。多用来形容聪明而善于推理。 (举一反三) [出处]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

小学简短成语故事大全【六篇】

小学简短成语故事大全【六篇】 汉武帝时,协律都尉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古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复倾国,佳 人难再得。” 武帝无限神往,叹息良久曰:“世岂有此人乎?”平阳公主进言,谓李延年有妹,姿容绝代,妙丽善舞。 武帝召见,纳入后宫,即后来深受宠幸的李夫人。“倾国倾城” 一词,即用以形容女子美貌绝伦,文学作品中引用甚多。 【咏絮才高】 东晋政治家谢安在雪天合家聚谈,与儿女讨论文义。正值户外雪 越下越大,谢安兴致勃发,就指着外面的飞雪问:“白雪纷纷何所似?” 谢安的侄子谢朗随口说:“撒盐空中差可拟。”侄女谢道韫接着道:“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听后大加赞赏,夸奖侄女才思不凡。 谢道韫是东晋有名的才女。 柳絮随风飞扬,壮似飞雪,用以比喻纷飞的白雪,恰切而形象, 故世人誉妇女有诗才为“咏絮才”。 【狐假虎威】 在一个森林里,住着一只老虎,有一天老虎的肚子很饿了,想找 个小动物当点心,他在路上走着走着,遇见一只瘦小的狐狸。 于是老虎就扑了上去,没想到狐狸大喊一声:“哼,森林里大家 都知道我是大王,大家都怕我,你敢吃我?”老虎看狐狸又瘦又小, 不相信他说的话,不过看狐狸说得那么认真,又怕他说的是真的。于是,狐狸说:“你以为我在骗你呀?要是你不信,你就跟在我后头瞧 瞧吧。我走到哪儿,大小动物见了我,就会吓得跑走的。”老虎想:

“我得去瞧一瞧。”于是狐狸仰着头在前面走,老虎跟在狐狸后面。 山上的鹿呀羊呀,一看见狐狸后面跟着一只大老虎,都吓得跑走了。 老虎看了,还以为他们害怕狐狸,不知道他们害怕的是自己,老虎吓 得再也不敢吃狐狸了。 “狐假虎威”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假”是“借”。有人仗别 人的势力欺负人,能够说他是“狐假虎威”。 【功亏一篑】 公元前11世纪,姬发——周文王的次子,因其兄伯邑考被商纣 王残杀,得以即位。姬发死后谥号“武”,世称周武王——继承其父 周文王遗志,推翻商朝统治,成为西周王朝的开国之君。姬发继任后,继续积极准备灭商,任命姜尚为军师,负责军事;任命其弟周公旦为 辅佐,负责政务;任命召公、毕公等人为助手。 商军和周军在牧野激战之后,商军全线溃退,纣王逃回殷都自 焚于鹿台。周武王灭掉商朝,建立了周王朝。四面八方的小诸侯国当 然要来朝贺,并且带来很多地方特产和珍贵礼物。当时,有个西戎国,地处偏远,也派来了使臣,并送来了一只名狗作为礼物。这是一只西 戎特有的狗,身高四尺,尾大毛丰,很是珍奇,周武王很喜欢,就高 兴地收下了。 担任太保的召公,惟恐周武王玩物丧志。一天,他面见周武王, 对他说:“现在,西方都归附你,无论远近国家,都把自己的好东西 贡献给你,这固然是你的圣德。但是,玩赏之物是不分贵贱的,关键 是人的德行。没有德,物也不值钱;有德,物才显得珍贵。一个贤明 的君主不应该沉湎于声色之中。 一个人如果把人当作玩物加以戏弄,就会失掉德行;如果把珍奇 之物当作宝贝,每天玩赏,就会丧失志气。犬马之类的畜牲不是本地 所产,不该豢养它;珍禽异兽对人的衣食住行没有什么用途,也不必 饲养它;别国的珍宝没有什么实用价值,也不要稀罕它。四方贡献的 东西,是分封赏赐给同姓的国家,用来表示信诚之意。”

中国成语故事大全全卡通365个成语故事

《中国成语故事大全全卡通365个成语故事》 商品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成语故事大全全卡通365个成语故事》内容选自中国成语。已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随着文字的产生,成语也相继形成了。中国成语凝聚了历史知识、民俗风情和生活哲理。这里既有著名的“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围魏救赵”、“空城计”、“短兵相接”等战争故事,也有“此地无银三百两”、“狐假虎威”、“拔苗助长”等幽默故事,还有“井底之娃”、“鹬蚌相争”、“守株待兔”、“画龙点睛”等古代寓言。 第1盘 01 志在四方 02 掷地有声 03 物以类聚 04 受宠若惊 05 欲速不达 06 亡戟得矛 07 满城风雨 08 名缰利锁 09 误付洪乔 10 至死不悟 11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12 南山可移 13 披荆斩棘 14 解铃还需系铃人 15 徙宅忘妻 16 殃及池鱼 17 筚路蓝缕 18 为虎作伥 19 沉鱼落雁 20 含沙射影 21 一日千里 22 宾至如归 第2盘 01 阿堵物 02 鹏程万里 03 炙手可热 04 知己知彼 05 单者易折 06 精卫填海 07 口不二价 08 枕戈待旦

09 不觉技痒 10 登徙子 11 破镜重圆 12 四面楚歌 13 改过自新 14 高枕无忧 15 乐极生悲 16 对症下药 17 困兽犹斗 18 乘风破浪 19 别无长物 20 东施效颦 21 东食西颦 22 滥竽充数 第3盘 01 一箭双雕 02 负荆请罪 03 妄自尊大 04 心腹之患 05 沧海桑田 06 抱瓮灌畦 07 螳臂当车 08 佛头着粪 09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10 后生可畏 11 让枣推梨 12 捷足先得 13 出尔反尔 14 屠龙之技 15 二桃杀三士 16 刚愎自用 17 耕前锄后 18 抱佛脚 19 割席分座 20 开卷有益 21 厉兵秣马 22 危如累卵 23 一饭千金 第4盘 01 马革裹尸 02 人浮于事 03 得其所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