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简本

1总论

1.1项目由来

为认真落实南京市政府《关于切实做好农村新八件实事的通知》精神,提高广利县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率,高质量完成广利县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目标,广利县建设局拟对广利县原有的垃圾填埋场进行改扩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及有关文件的规定,该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建设单位于2006年12月委托南京赛特环境工程公司承担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工作。环评单位接受委托后,根据工程项目有关资料、建设项目所在地的自然环境状况、社会经济状况等有关资料,编制了本环境影响报告书,报请广利县环境保护局审查。

1.2环境功能区划

(1)大气环境功能区划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分类,垃圾场所处地块位于环境空气质量二类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2)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胥河执行《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III类标准,

(3)声环境功能区划

根据《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的规定,环境噪声执行2类标准。具体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水、气、声环境功能类别划分见表1.6-1。

表1.6-1区域水、气、声环境类别

环境要素功能质量目标

大气环境二类区二级(GB3095-1996)

水环境-胥河III类III(GB16889-1997)声环境二类区2类(GB3096-93)1.3环境保护目标

环境空气保护目标是评价范围村庄及居民;地表水的保护目标是垃圾场污水处理尾水受纳水体胥河;声环境保护目标是垃圾场附近村庄及居民;本项目环境保护目标见表1.7-1,图1.7-1。

表1.7-1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环境保护目标规模方位最近距离(km)功能执行标准

大气环境

和睦涧村约300 东北0.6

二级

(GB3095-1996)插扒塘约100 东北0. 6

李家坝约300人西南0.7

笠帽墩约50人南0.7

东坝镇约23760 东南 2.5

伴你行食品厂约50人西0.3

淳东抽水站约50人南0.4

高恒化工厂约20人南0.45

水环境胥河-南0.4

二级(GB16889-1997)

声环境和睦涧村约300 东北0.6

2类(GB3096-93)插扒塘约100 东北0. 6

2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环境概况

2.1自然环境概况

2.1.1地理位置

广利地处北纬31°14′东经118°41′~119°2′之间,属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苏南板块,是融入南京一小时都市圈,并承接苏南、辐射皖南的经济枢纽。东临苏、锡、常,西接安徽的芜湖、宣州、马鞍山,“宁高”高速和“芜太”公路承接“宁杭”高速。广利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仅有56公里,距南京新生圩港98公里,离南京市区87公里,离安徽芜湖仅60公里。150公里范围内的有镇江、常州、南京、马鞍山、宣州等城市,200公里范围内的主要有苏州、杭州、合肥等城市,离上海300公里左右。水路西进长江黄金水道,东连太湖水网,芜申运河穿境而过。

广利县生活垃圾填埋场拟选址位于广利县东坝镇境内,西北距广利县城25公里,西南距东坝镇2.5公里,场区东距和睦涧村0.6公里,北距芜太公路约0.7公里。

3现有项目工程分析

广利县生活垃圾堆场于2002年10月投入使用,主要利用水塘简单堆填生活垃圾。地理位置详见图3.1-1。

3.1生活垃圾产量现状

据统计,2004~2006年,广利全县生活垃圾清运量约为160~200t/d。

3.2生活垃圾性质现状

广利县生活垃圾主要包括厨余、果皮、废弃报纸、织物、玻璃陶瓷碎片、废塑料制品、煤炭渣以及各种废旧包装材料等。

据资料,广利县原生生活垃圾容重约为0.25~0.35t/m3,平均含水率为56%。县城生活垃圾组分如表3.1-1。

表3.1-1 广利县县城生活垃圾组分一览表

垃圾组分有机垃圾塑料玻璃纸张其它(金属、渣石等)

湿基比例(%)65 7 4 2.5 21.5

3.3广利县生活垃圾收运现状

广利县生活垃圾目前采用混合收集的方式。县城区(含淳溪镇“城中村”)的生活垃圾由县环卫用拖拉机清运至中转站(县城区共设四个垃圾清运站),再由5吨敞开式东风垃圾车运至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理;圩区片三镇(阳江、淳溪\砖墙)垃圾利用垃圾车由镇中转至县垃圾中转站,再由县环卫所送至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理;山区片五镇(古柏、漆桥、固城、桠溪、东坝)由所在镇自行送至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理。

目前,广利县垃圾收运车辆为:5吨东风车4辆(县环卫所),1吨手扶拖拉机8辆(不含乡镇),2吨垃圾车8辆(乡镇)。垃圾收运作业时间:上午5:00~9:00,下午13:00~17:00。

3.4广利县生活垃圾处置现状

广利县现有生活垃圾填埋场位于东坝镇和睦涧。该填埋场仅有一座简易管理用房,库区没有采取任何防渗、污水处理等环保措施,垃圾堆体旁边污水积存量较大,属于简易垃圾堆场。目前已经利用的面积为35402m2,已填至地平,填埋深度约为6 米,目前已经初步覆土。

3.5现有垃圾填埋场污染物产生情况

已建工程没有做过环评,废气为无组织排放,废水没有处理装置,直接进入附近水体,固废全部回填,已建工程污染物排放情况见表3.5-1。

表3.5-1 已建工程污染物排放情况(t/a)

种类污染物名称产生量消减量排放量

无组织废气H2S 6.73 — 6.73 NH3 2.55 — 2.55

废水废水量26645 —26645 COD 219.0 —219.0 SS 36.5 —36.5 氨氮27.4 —27.4 TP 0.4 —0.4

固废生活垃圾12.5 12.5 0 3.6广利县现有生活垃圾填埋场存在问题

广利县基本形成了生活垃圾收运、处理处置体系。但由于经济条件所限,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设施设备总体水平较低,环卫部门对部分农村地区环卫状况不能进行有效监督。现有垃圾填埋场属于简易垃圾堆场,无法满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要求。现有项目存在主要问题及“以新代老”主要内容见表3.6-1。

表3.6-1 现有项目存在主要问题及“以新代老”主要内容

项目

类别

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问题存在原因及“以新代老”主要内容

废气(1)垃圾填埋场属于简易垃

圾堆场,无沼气收集装置。

(2)垃圾渗滤液自然流至库

区低洼处,产生恶臭。

(1)在老填埋场设置填埋气体收集系统,

配置2个燃烧火炬燃烧填埋气体。

(2)污水处理调节池及污水处理系统UBF

池设置顶盖隔离臭气。

废水无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下

暴雨时渗滤液直接进入胥

老填埋场沿垃圾堆堆体两侧设置两条渗沥液

收集盲沟,主盲沟末端设置渗沥液导排井,

井内设置导排泵。渗沥液由导排泵提升输送

至调节池进行统一的生化处理。

无防渗系统,垃圾渗滤液污

染地下水

老库区建垂直防渗系统,沿围堤四周形成一

个全封闭的防渗区。

生态垃圾填埋场蚊蝇飞舞,臭气

死溢,有传播疾病的危险。

填埋场沼气利用竖直导气石笼和水平层间

盲沟进行收集。

4改扩建项目工程分析

4.1改扩建工程概况

4.1.1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建设单位

项目名称:南京市广利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改扩建工程;

建设规模:日处理生活垃圾200t;

建设单位:南京市广利县建设局。

4.1.2项目建设缘由

根据南京市及广利县相关规划要求,广利县应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建设一个无污染的生态环境县。然而,广利县目前的生活垃圾处置方式基本上是简单的堆积和弃置。大部分乡镇生活垃圾的随意弃置,县里统一的垃圾堆场没有污水和臭气治理的无害化设施,堆场周围蚊蝇飞舞,臭气死溢,附近水体也遭到了严重污染。因此,将原有堆场封场,新建生活垃圾收运、处理处置体系势在必行。它对保持广利县洁净的自然环境,整洁县容,防治污染有重大意义。

4.1.3建设地点

广利县生活垃圾填埋场拟选址位于广利县东坝镇境内,西北距广利县城25公里,西南距东坝镇0.7公里,场区东距和睦涧村0.6公里,北距芜太公路约0.7公里。拟选址现为广利县生活垃圾堆场,该堆场于2002年10月投入使用,主要利用水塘简单堆填生活垃圾。

4.2建设项目规模

4.2.1广利县生活垃圾产量及性质预测

4.2.1.1产量预测

根据南京市统计局《南京市广利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05年末,广利县总人口42052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2.9‰。据此,广利县人口增长预测见表4.2-1:

表4.2-1 广利县人口预测表

时间2005年2008年2012年2018年

人口(人)420527 424168 4291108 436631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广利县生活垃圾收集范围和人均垃圾产生量逐

步增大,相应的垃圾产量预测见表4.2-2。

表4.2-2 广利县垃圾产量预测

年份2005年2008年2012年2018年

人均垃圾量(kg/人.d)0.60 0.65 0.75 0.90

生活垃圾总计(t/d)101 138 209 350

4.2.1.2性质预测

城市生活垃圾成分受燃气率、气候、流动人口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消费水平等诸多因素影响,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消费水平将对垃圾成分变化产生一定影响。

根据“广利县环卫专业规划”,预计今后若干年内,广利县生活垃圾中有机垃圾(厨余、果皮、杂草)、塑料、玻璃、纸张将占主要部分,其中有机垃圾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可燃成分含量将逐年增大。

4.2.1.3处理规模与使用年限

填埋场建设使用年限为10年(2008年~2017年)

根据4.2.1.1节产量预测,以填埋场使用中期(2012年)生活垃圾年均日产量作为填埋场处理规模。据此,填埋场处理规模定为200t/d。共需填埋库容约85.9万m3。

4.2.2填埋单元划分

根据测绘图纸,考虑周边绿化带的渗沥液调节池的占地,可利用的新填埋库区(围堤中心线)占地面积约54979m2 ,可利用的老填埋库区占地面积约37891m2。

作业单元划分大小主要考虑下述因素:

(1)作业单元划分不宜过小,否则将导致土建费用增加,库底盲沟和渗沥液输送系统过于复杂。

(2)作业单元场底排水方向尽量利用场地地形,保证场底2%的排水坡度。

(3)根据200t/d的垃圾填埋量计算,每天约有100车次的垃圾车,按运输车每天作业6小时,只需要1个作业面就可以完成填埋作业。

(4)必须充分考虑填面作业机械(推土机)的有效作业半径。一般推土机的作业半径为60m左右比较合适。

根据以上因素,结合选址处地形情况,新填埋库区填埋单元划分如下:整个新填埋库区由一条东西向的次隔堤分隔成两个填埋单元。1#填埋单元占地面积

22423m2,2#填埋单元占地面积28132m2。

老填埋库区占地37891m2,本工程进行简单封场后,采取稳定化措施,确保已填埋垃圾尽快稳定化;待新填埋库区堆高完成后,在老填埋库区上铺膜形成3#填埋单元,然后堆高填埋新垃圾。

4.2.3工程分期建设

为了节约投资,同时为了避免填埋库区底部土木材料长期暴露易老化,本工程采用一次规划、分期建设的方式,新建填埋库区分三期建设。各期工程内容具体如下:

一期工程主要内容:新建填埋库区工程(1#垃圾填埋单元)、调节池工程、围堤道路工程、生产管理区工程、渗沥液处理区工程、老填埋区封场工程、老填埋库区改造工程、绿化工程、水电外线工程。

二期工程(2009年)主要内容:新建填埋库区工程(2#垃圾填埋单元)、围堤道路工程。

三期工程(2014年)主要内容:新建填埋库区工程(3#垃圾填埋单元,在老库区上进一步堆高填埋)、围堤道路工程。

4.2.4填埋区发展计划

为方便施工,在填埋一个单元的同时,可进行下一单元的施工,同时满足运营交通和施工交通互不影响。

填埋区发展计划采取如下两种方式:

1、整体堆高式

该方式是按顺序将两个填埋单元分别填平(填埋堤下一层),地上部分作为一个整体分三层堆高作业,最终形成一个大的填埋堆体。

2、分单元横向积木式

首先将1#填埋单元分4层填埋到顶(堤下1层,堆高3层),然后依次向北,采取横向积木式将2#填埋单元分4层填埋到顶,堤上部分的每层堆高填埋,后一填埋单元都与前一填埋单元连成整体,最终形成一个大的填埋堆体。

本方案采用新填埋库区两个填埋单元采取整体堆高式发展计划,新填埋区和老填埋区之间采取横向积木式发展计划。

(1)可以有效地实施分期施工与营运,提高资金使用率;

(2)便于实施雨污分流,大大减少了渗沥液产生量;

(3)施工方便,每个单元施工及营运方式完全一致;

(4)确保新填埋库区两个填埋单元垃圾加载的均匀性;

(5)确保老填埋库区有足够的稳定化时间,避免地基沉降影响防渗系统稳定性。

4.2.5库容与使用年限核算

1、库容

填埋区总库容为88.14万m3,详见表4.2-1。

表4.2-1填埋区各库区分层容积表

填埋层作业单元

库区容积(104m3)单元容积

(104m3)

累计容积

(104m3)1 2 3 4

1#10.03 10.03 10.03 2#11.18 11.18 21.21 1~2#17.04 10.23 4.94 32.21 53.42 3#16.03 11.58 7.11 34.72 88.14 注:上述容积不包括终场覆盖所占库容

2、使用年限

填埋库区使用年限核算见表4.2-2。

表4.2-2 填埋区年度使用预测表

年份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垃圾年填埋量(104t/y)7.3 7.3 7.3 7.3 7.3 7.3 垃圾累计填埋量(104t/y)7.3 14.6 21.9 29.2 36.5 43.8 垃圾累计填埋容积(104 m3t/y)7.3 14.6 21.9 29.2 36.5 43.8 库区累计填埋容积(104 m3)8.2 16.4 24.6 32.9 41.1 49.3

填埋区使用情况1#第1层2#第1

1~2#第2、3、4层

年份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垃圾年填埋量(104t/y)7.3 7.3 7.3 7.3 7.3

垃圾累计填埋量(104t/y)51.1 58.4 65.7 73 80.3

垃圾累计填埋容积(104 m3t/y)51.1 58.4 65.7 73 80.3

库区累计填埋容积(104 m3)57.5 65.7 73.9 82.1 90.3

填埋区使用情况1~2#第

4层

3#

①垃圾填埋密度按0.8t/m3计。考虑垃圾填埋后稳定化沉降;②库区容积使用不包括终场覆盖层。

4.3辅助工程

4.3.1给水

本工程用水主要为生活用水,填埋场劳动定员26人,其中生产工人11人,辅助生产人员6人,管理人员9 人。生活用水量为 3.9m3/d,日排生活污水为

3.1m 3/d 。

4.3.2供电

本工程为二级负荷用户,工艺负荷和消防用电负荷为二级,其它负荷为三级。全厂电气总计算负荷为127.1KW 。电源引自北部10kw 高压线路,进线为10KW 高压进线。在厂区设10/0.4KV 的独立用户变电所一座,引入一回10KV 电源作为填埋场的工作电源,用380V 的自备柴油发电机作为二级负荷的备用电源。

4.4 改扩建项目工程分析

4.4.1工艺流程

垃圾填埋工程工艺流程见图4.6-1

图4.6-1 填埋工艺流程图

本填埋场采用投资省、操作简单的卫生填埋工艺,并严格按照《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的要求进行填埋作业。

堤下、堤上填埋分别采用填抗法作业方式和倾斜面堆积法作业方式: (1)堤下填埋工艺

堤下第一层采用填抗法作业,即垃圾车由临时道路进入作业单元,经过由路基箱铺成的过渡平台驶上卸料平台,在管理人员指挥下卸料后,由推土机将卸下的垃圾推离卸料平台10m 以外,由推土机顺场底坡角线方向从上而下将垃圾向纵深方向推进。

垃圾的压实由推土机推铺成30cm 薄层,来回碾压3次,由压实机来回碾压2次,如此反复,直至第一层垃圾顶部,形成2%的顶部坡面,坡向四周围堤。

导气石笼

排放

终场

覆 盖

卸料

车运 集水井

作业单元

推平、压实、覆盖

场地生态恢复

填埋气收集与排放

渗沥液处理

垃圾

堤下第二层也采用填抗法作业,垃圾车直接自围隔堤堤顶开始进行填埋作业,过程与第一层同。

(2)堤上填埋工艺

自第二层垃圾作业开始采用倾斜面堆积法进行。垃圾车由围隔堤堤顶驶上第一层垃圾中间覆盖层顶,在作业单元内倾卸垃圾,由推土机将卸下的垃圾在1:5的斜坡操作面上向纵深方向推开并推进;垃圾的压实为斜面操作,即由推土机推铺成1:5的斜坡操作面,每30cm厚来回碾压3次,用压实机来回碾压2次,如此反复,直至第三层垃圾填完为止。

第四层的填埋作业与第二层基本相同,堆高部分四周形成1:3的斜坡面,场顶形成5%的顶部坡面。

4.4.3覆盖措施

综合考虑操作工艺、材料来源及设备作业的可靠性等因素,本填埋场的覆盖措施如下:

1、日覆盖措施

为确保良好的覆盖效果,设计采用光面LDPE 膜作为日覆盖材料。LDPE 膜可重复利用。该方案减少了土方用量,提高了库容利用率。其余完成的区域用土壤覆盖,覆盖厚度20cm。

2、中间覆盖措施

每层垃圾填完后,利用土壤进行中间覆盖,覆盖厚度30cm。

3、最终覆盖

本工程封场覆盖表面积约为8.92×04m2,封场覆盖工程量如下:

30cm厚排气层(建筑垃圾):26750m3;

针刺长纤土工布(200g/m2)保护层:8.92*104m2;

1mm厚HDPE土工膜:8.92×04m2;

7mm厚复合土工网络:8.92×04m2;

50cm (平均)厚自然土层:44583m3;

30cm厚营养土层:26750m3。

填埋场封终场覆盖后,在其上种植植物和花草,绿化环境。经过初步稳定后,填埋区可作为绿化用地、造地种田、人造景园等用地。

4.4.4防渗系统

根据“岩土初勘报告”,为严格防渗措施,确保环境不受污染,对新建填埋库区设置水平人工衬层系统以保护地下水及周围的水域资源;老填埋库区四周采用垂直防渗措施防止污染继续扩散,同时入场临时道路也要做好防渗工作。

(1)水平防渗系统

防渗工程包括库区库底防渗系统和库区边坡防渗系统,各防渗系统组成结构见下表(从下至上):

表4.6-1 各防渗系统组成结构表

库区库底防渗系统库区边坡防渗系统场底保持2%的总横坡度1:2进行整坡

无纺布地下水导流保护层(200g/m2)GCL下垫层兼辅助防渗层30cm粘土防渗下保护层 1.5mm的宽幅HDPE膜土工膜

GCL下垫层及辅助防渗层针刺长丝土工布((600g/m2)

1.5mm的宽幅HDPE膜土工膜

针刺短丝土工布((800g/m2)

渗滤液导流层

机织土工布反渗层(150g/m2)

一期工程填埋库区底部水平防渗系统主要工程量详见下表

表4.6-2 水平防渗系统工程量汇总表

序号项目主要参数单位数量

1 场底及侧坡坡整纵向横向2%m

2 2.77万

2 粘土300mm厚保护层m

3 4110

3 辅助防渗层6mmGCL(场底) m2 1.43万

6mmGCL(坡面) m2 1.46万

5 防渗膜 1.5mmHDPE光面(场底)m2 1.46万

1.5mmHDPE光面(坡面)m2 1.49万

7 防渗层上保护层800g/m2的针刺短丝土公布(场

底)

m2 1.42万

8 600g/m2的针刺长丝土公布(坡

面)

m2 1.45万

9 反滤层200g/m2的土工布m2 1.65万

10 锚固沟素钢C15 m3116

(2)垂直防渗系统

老库区垂直防渗系统采用mm

700

深层水泥搅拌桩为主,转弯接头处以压密注浆补强相结合的方法,单排结构,间距500mm,沿围堤四周形成一个全封闭的防渗区。防渗墙深度为3~8.5m(深入相对不透水层中2m)。其中,4轴和5轴围堤处搅拌桩桩长3~8.5m(沿长度为352m),A轴和C轴围堤处搅拌桩桩长约3m(沿长度为442m)。深层搅拌桩桩总体积3350m3。

4.4.5地下水导排系统

为防止库区内地下水的向上流动作用对防渗层损坏,在场底设置30cm厚度的地下水导排盲沟,共需碎石67m3,主盲沟内设置de225的HDPE花管,副盲沟内设置de160的HDPE花管导排地下水,在场底最低处设置地下水导排井,通过导排泵将地下水排入围堤内侧的雨水沟。

一期工程地下水导排主要是设备及材料见表4.6-3。

表4.6-3 地下水导排主要设备及材料一览表

序号项目主要参数单位数量备注

1 地下水导排泵Q=30m3,H=15mH2O,N=2.2KW 台 3 2用1备碳钢材质

2 地下水集水管De225,压力4kgf/cm2m 304 HDPE穿孔

3 地下水集水管De160,压力4kgf/cm2m 476 HDPE穿孔

4 地下水排放管De110,压力4kgf/cm2m 20 HDPE管

5 地下水导流砾石32~100mm m367

6 地下水导流保护

200g/m2的无纺布m21550

7 地下水导流井?1500,深9m 座 2 钢砼结构

8 阀门井 1.5m*1.0m*0.9m 座 2

钢砼结构(与渗沥液导排井共

用)

9 止回阀De110 个 2 PVC材质

10 截止阀De110 个 2 PVC材质

4.4.6地表水导排系统

填埋场内雨水导排系统的排水标准按20年一遇24小时暴雨量,24小时排出设计。

a、设计原则

雨污分流

高水高排。高程在围堤以上范围内的雨水采用重力流排出。

低水低排。高程在围堤以下范围内的雨水采用泵提升后排出。

b、最大地表径流量

根据广利县气象资料,广利县二十年一遇24小时暴雨量为218.1mm/d;最大地表经流量在全部填埋封场时发生,据此,计算出填埋库区最大地表径流量为10122m3/d。

C、雨水排放与明沟设计

(1)未填埋区污水

通过在场底的渗滤液收集系统,经渗滤液导排泵出水管的切换阀门,直接排放至雨水明沟,最终排出场外。

(2)正填埋区雨污水

作业单元雨水流经垃圾层形成渗沥液,由设在场底的渗沥液收集系统收集,

经导排泵排入污水调节池。

(3)已填埋区污水

单元作业完成后,单元顶部形成斜坡坡向四周,每层垃圾堆体四周设置永久性排水明沟,未受污染的地表径流污水通过明沟排入填埋区周围水体。

排水明沟设置在填埋区的围隔堤道内侧、堆体第三层和第四层四周坡脚,上、中、下三层。

下层排水明沟用预制钢栓板构筑边坡和地板,底部用30~50mm碎石作垫层,总长1550m,位于填埋场区道路内侧;中层排水明沟用土工格室填充C20素栓建造,采用梯形明渠,边坡1:1,总长1104m,位于第三层垃圾坡脚平台;上层排水明沟也用土工格室填充C20素砼建造,采用梯形明渠,边坡1:1,总长951m。

上层排水明沟通过DN300钢筋UPVC管汇集于中层排水明沟,总长136m;中层排水明沟通过DN400钢筋UPVC管汇集于下层排水明沟,总长190m;下层排水明沟通过DN500钢筋UPVC管穿过围堤排入南侧胥溪河,总长约200m。

4.4.7渗沥液收集系统

渗沥液收集系统由导流层、主副盲沟和导排井构成。1#填埋单元设置2条主盲沟和2座导排井,主盲沟中引出De315的HDPE管将收集到的渗沥液排入末端的导排井中,导排井内设置导排泵,渗沥液由导排泵提升,泵后阀门井内设置2个阀门,分别通向雨水沟和渗沥液输送管。

老填埋场沿垃圾堆堆体两侧设置两条渗沥液收集盲沟,盲沟构造同一期工程渗沥液收集主盲沟,内设De315的多孔收集管。盲沟总长约243m,需铺设碎石275m3。主盲沟末端设置渗沥液导排井,井内设置导排泵。渗沥液由导排泵提升输送至调节池。

4.4.8场内道路

满足运输及消防要求,本工程道路系统采用环形道路系统,位于生产管理污水处理区及填埋库区四周。进场大门口及功能区之间道路为7m宽双车道,填埋库区四周为3.5m宽单车道,每隔150~200m设置一个错车平台,以节约投资,并增加有效库容,厂内道路及临时进场道路也要作好防渗工作。

4.4.9填埋气体收集与导排系统

4.4.9.1沼气的成因及组分

垃圾填埋过程中同时伴随着填埋沼气的产生,填埋沼气是有机垃圾的生物降解反应的产物,由于该生物降解过程往往持续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同时,不同作业时段内填埋的垃圾降解产物共同组成填埋沼气,这形成了填埋场产生的沼气量及成分的不稳定性。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和二氧化碳,其余为少量的氢、氮、硫化氢等气体。

4.4.9.2沼气的收集与净化

为避免填埋气体收集管道对填埋作业造成影响,在每个作业单元填满五层封场后开始收集填埋气体。利用填埋气体前的时间采用自然导排和尾气燃烧相结合的方式,配置2个燃烧火炬燃烧填埋气体。

填埋场沼气利用竖直导气石笼和水平层间盲沟进行收集。填埋场运行初期采取自然排放的处理方式,不作集中处理,采用在各导气石笼顶部设一井上式填埋气体燃烧装置,该装置通过自动感应收集管内的可燃气体浓度到一定浓度时自动点火,及时排除填埋气体并燃烧,以脱除填埋气体中的臭味,防止大气污染并保证填埋作业安全。终场后收集沼气发电。

4.4.10垃圾收集及运输

广利县生活垃圾目前采用混合收集的方式。县城区(含淳溪镇“城中村”)的生活垃圾由县环卫用拖拉机清运至中转站(县城区共设四个垃圾清运站),再由5吨敞开式东风垃圾车运至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理;圩区片三镇(阳江、淳溪\砖墙)垃圾利用垃圾车由镇中转至县垃圾中转站,再由县环卫所送至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理;山区片五镇(古柏、漆桥、固城、桠溪、东坝)由所在镇自行送至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理。

垃圾中转站有冲洗场地和车辆的废水及垃圾渗滤液产生,经收集后进入调节池,经沉淀后达到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后接入市政管道。垃圾收集、运输、压缩工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恶臭,主要有甲烷、二氧化碳及少量氨、硫化氢、甲硫醉等。为了减少恶臭的产生,应采取如下措施:1转运作业区、垃圾运输车辆及车辆行驶道路定期清洗,保持环境清洁。2严格遵守转日清的转运工艺,不许垃圾在站内过夜。3垃圾的运输、压实在密闭环境下进行,减少恶臭气味和垃圾碎屑进入

环境空气中。4定时喷洒药剂或石灰等防蝇。

本项目不新增垃圾中转站。

4.5污染源源强分析

4.5.1施工期污染源强分析

4.5.1.1环境空气

本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空气产生影响的因素包括恶臭和扬尘。

1、恶臭

(1)来源

恶臭来源主要产生于老垃圾填埋场简单堆放的垃圾释放的气味。

(2)等级分类

恶臭强度是以臭味的嗅觉域值为基准划分等级的。目前,我国把恶臭强度划分为6级,详见表4.7-1。限制标准一般相当于恶臭强度2.5~3.5级,超出该强度范围,即认为发生恶臭污染,需要采取防护措施。

表4.7-1 恶臭强度分类一览表

强度分类臭气感觉强度

0 无气味

1 勉强感觉到气味(检知阈值浓度)

2 能够确定气味性质的较弱气体(确认阈值浓度)

3 很容易闻到有显气味

4 很容易闻到有明显气味

5 极强的气味

本项目采用类比法分析确定恶臭污染强度等级。参考同类工程情况,污染源恶臭级别调查分析见表4.7-2。

表4.7-2 同类垃圾填埋场项目臭气强度

距离臭气感觉强度级别

场边有较明显臭味3级场边30米轻微2级

场边80米轻微1级

100米外无0 通过本项目现场调查和类比分析可知,本项目在场边能闻到原有堆放垃圾有较明显的臭味;30m外达到2级强度,有轻微臭味,低于恶臭强度的限制标准(2.5~3.5级);50m外,基本无气味。

2、扬尘

本项目建设施工期扬尘主要产生于土方挖掘、平整土地、开挖路面、建材装

卸及车辆行使等作业环节。据有关资料显示,施工工场扬尘的主要来源是运输车辆运行而形成,约占扬尘总量的60%。扬尘量的大小与天气干燥程度、道路路况、车辆行驶速度、风速大小有关。一般情况下,在自然风作用下,道路扬尘影响范围在100m 以内。在大风天气,扬尘量及影响范围将有所扩大。施工中的弃土、砂料、宕渣、石灰等,若堆放时被覆不当或装卸运输时撒落,也都能造成施工扬尘,影响范围也在100m 左右。零星的水泥搅拌场地将产生水泥扬尘,将影响下风向100m 范围内的居民。

4.5.1.2声环境

本项目施工期噪声类型主要是:1、各工段地面工程施工产生的机械噪声;2、运输施工材料产生的车辆交通噪声。

施工期各工段地面工程施工的产噪声设备主要为推土机、挖掘机、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机、电锯、扇风机和压风机等,其噪声级一般在75dB(A)以上。施工期运输工具主要为大型载重运输车,如重型卡车、拖拉机、装载机等,其噪声源具有线源和流动源的特征,噪声级为80~85dB(A)。

经类比,本项目施工期主要噪声源及其噪声级情况见表4.7-3。

表4.7-3 施工期主要噪声源情况

序号主要设备噪声级((dB(A)) 序号主要设备噪声级(dB(A))

1 推土机73~83 6 扇风机92

2 挖掘机67~77 7 压风机95

3 混凝土搅拌机78~89 8 重型运输车80~85

4 振捣机93 9 搅拌机

5 电锯103

4.5.1.3水环境

施工期废水主要来源于施工场地生产、生活污水。生产废水主要是冲洗机械车辆的泥浆水,水量较小。生活污水主要来自临时食堂、临时浴室和厕所等;根据本项目施工规模,若以施工人员人均污水产生量为0.06m3/d,同时施工人员总数300 人计,则日污水产生量为18m3。

4.5.1.4固体废物

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施工场地建筑垃圾、生活垃圾以及原有填埋的垃圾。建筑垃圾主要是砖瓦、砂石等;生活垃圾若按每人每天1.0kg、300 人计,则施工期日产生活垃圾为0.3t。

4.5.2运营期污染源强分析

4.5.2.1废水

1、污染来源

垃圾处理厂的污水来源主要有:垃圾渗沥液、生活污水及化验室废水、洗车废水。本项目废水产生量为130m3/d,水污染物产生及排放状况见表4.7-4。

表4.7-4 水污染物排放状况

废水来源废水

t/a

污染

物名

污染物源强

处理

措施

污染

物名称

处理后排放量

排放

标准

(mg/l)

排放

方式

与去

浓度

(mg/l)

排放

(t/a)

浓度

(mg/l)

产生量

(t/a)

本项

目垃圾渗滤液43800

COD 12000 525.6

多级

生化

废水量47450 SS 2000 87.6 COD 100 4.75 100

氨氮1500 65.7 SS 15 0.71 15

TP 20 0.88 氨氮70 3.32 70

洗车废水1825

COD 10000 18.25 TP 0.5 0.024 0.5

SS 2000 3.65

氨氮1000 1.83

TP 10 0.018

生活废水1825

COD 300 0.55

SS 200 0.37

氨氮25 0.046

TP 4 0.0073

4.5.2.2废气

填埋气产量采用有机碳法(计算垃圾的最大产气量)与Marticorena动力学模型(确定产气率)相结合的方法预测。分别计算每年填埋的垃圾产生的填埋气体量,然后对各年的垃圾产气速率进行叠加得出各年填埋场总的产气量。计算得现有垃圾场填埋气平均产生量约为300m3/h,新填埋场填埋气平均产生量为750m3/h。本项目对垃圾填埋气收集后近期直接燃烧,无期将用于发电,填埋气的收集率按照60%计,垃圾场扩建后,合计填埋气收集量为630m3/h,排入大气的量为420m3/h。有机物生物降解产生沼气的主要成分为CO2、CH4、NH3、H2S等,此外,还有许多微量物质,通常它们的总和占填埋场气体总量的不到0.1%,填埋场气体的成分和各自浓度范围见表4.7-5。

表4.7-5 填埋场气体的成分和浓度范围

序号成分浓度范围序号成分浓度范围

1 甲烷0~80%

12 其它烃类物质

(非芳香族)

0~50×10-6

2 二氧化碳0~80%

3 一氧化碳0~3%13 硫化氢0~100×10-6

4 氢气0~3%14 乙硫醇0~120×10-6

5 氧气0~21%15 苯0~15×10-6

6 氮气0~78%16 甲苯0~15×10-6

7 氨气0~100×10-617 二甲苯0~15×10-6

8 乙烯0~65×10-618 乙基苯0~10×10-6

9 乙烷0~30×10-619 氯乙烯0~100×10-6

10 乙醛0~150×10-620 卤代混合物0~100×10-6

11 丙酮0~100×10-621 水蒸气一般为饱和

垃圾填埋场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有硫化氢和氨气。本项目设计处理能力为200t/d,根据和本项目性质相近的无锡桃花山垃圾填埋场(设计处理能力约为800t/d)及杭州市第二垃圾填埋场(设计处理能力约为3700t/d)环评报告,类比本项目的源强见表4.7-6。

表4.7-6本项目废气污染物排放源强

污染物名称H2S NH3

排放速度(mg/s) 227.9 113.75

排放量(kg/d) 19.7 9.83 本项目产生的废气源强为H2S:19.7 kg/d,NH3:9.83 kg/d,填埋气搜集率为60%。收集的填埋气经两个井上式填埋气体燃烧装置燃烧后有SO2、NO X排放,排放量为SO2 22.23kg/d、NO X15.96kg/d。同时渗滤池调节池有无组织气体排放。具体见表4.7-7。

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环境评估评价报告(优秀环评报告)

祁门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前言 近年来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发展,祁门县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随着城镇规模的扩大,人口的增加,城区生活垃圾产生量迅速增加,目前祁门县垃圾处理方式和能力远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垃圾填埋场的建设与城市环境卫生基础设施不能配套,垃圾只是采取自然堆放的简易填埋;城区中转站短缺,垃圾转运车辆不足,处理设备老化;填埋场污染得不到有效控制,以致严重影响了城区环境卫生和人民的身体健康。为了有效地控制城市生活垃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尽量使城市垃圾做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提高祁门县的环境卫生质量和人民的生活水平,达到国家卫生城市的要求,兴建祁门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是十分必要的。为此,祁门县市容局决定建设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置祁门县县城及周边城镇居民、牯牛降风景区的生活垃圾。 根据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规定,祁门县市容环境管理局于2007年6月16日委托安徽省科技咨询中心进行祁门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部在接受委托后,及时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调查、收集资料和现场踏勘工作,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了《祁门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现呈报环保主管部门审批。 1 总论 1.1评价工作等级与评价范围 1.1.1评价等级 1、大气环境 拟建项目废气污染源主要为垃圾填埋气(LFG),其中的NH3、H2S、CH3SH及SO2等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较小,其等标排放量估算结果均小于2.5×108,故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 2、地表水环境评价 本项目污水排放量约为240m3/d,水质较为复杂,本项目渗滤液经处理后达到《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中生活垃圾渗滤液排放限值的三级标准后进入祁门县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故地表水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 3、地下水环境评价 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有可能渗入评价区域内的地下水环境,根据勘察资料显示,勘察区内无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未发现影响场地稳定性的断裂及其他不良的地质现象,本场地稳定性良好。库区范围内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地质勘测报告显示场区第②层、③层土均为弱透水层,适宜垃圾填埋和防渗膜的铺设,本项目对库底采用人工防渗。参照《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规范》(DZ0225-2004),故本次地下水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 4、声环境评价 本工程预计噪声增加值为3dB(A)以内,场址地处郊区,附近500m范围内无噪声敏感点。故声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 5、生态环境评价 经初步调查,评价区域内无珍稀物种,无受影响的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等

垃圾填埋场可行性报告

篇一:垃圾填埋场可行性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名称及主管单位 项目名称:市垃圾处理场 项目性质:新建 建设地点:市桥头镇紫阳林场猪场作业区西侧 建设单位: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主管单位:市人民政府 编制单位: 1.2建设单位简介 1、项目法人简介 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于2008年10月29日经工商部门批准设立,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人民币,由市土地收购储备中心和市交通基础实施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分别出资4760万元和240万元作为公司两个股东组建。公司现有员工5人,均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公司在去年完成验资、注册登记、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土地、房产清理登记等工作的基础上,今年重点加快了对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土地、房产的移交、过户工作,目前,全市科局一级单位的土地、房产移交工作已基本结束,移交的土地面积611647平方米、房产面积111180平方米。其中对已经过户并办理新证的园区22号地块、原田野饲料厂、市政府大院以及食堂四宗土地的国有土地使用证(228338平方米,约343亩)交评估机构进行评估。通过评估城投公司的有效资产预计将达到10亿元人民币以上。 2、法人代表简介 1.3编制依据和主要资料 1.3.1主要法律法规及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主席令第22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主席令第23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主席令第98号; 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 5、《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要求》gb/t18772-2002; 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7、《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 8、《城镇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2008; 9、《工业企业厂界噪声限值》gb12348-2008; 10、《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 11、《城市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 12、关于发布《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建城 [2000]120号; 13、《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2005; 14、《聚乙烯(pe)土工膜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t231-1998; 15、《生活垃圾中转站技术规范》cjj47-2006; 16、《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17、《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2001]101号; 18、《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技术规范》cjj113-2007 19、国家发改委及有关部门关于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深度的规定。 1.3.2 主要参考资料

垃圾填埋场可行性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编辑修改!) (文件备案编号:)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名称: 建设单位(盖章): 编制人: 编制日期: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 垃圾填埋场可行性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名称及主管单位 项目名称:市垃圾处理场 项目性质:新建 建设地点:市桥头镇紫阳林场猪场作业区西侧 建设单位: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主管单位:市人民政府 编制单位: 1.2建设单位简介 1、项目法人简介 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于2008年10月29日经工商部门批准设立,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人民币,由市土地收购储备中心和市交通基础实施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分别出资4760万元和240万元作为公司两个股东组建。公司现有员工5人,均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公司在去年完成验资、注册登记、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土地、房产清理登记等工作的基础上,今年重点加快了对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土地、房产的移交、过户工作,目前,全市科局一级单位的土地、房产移交工作已基本结束,移交的土地面积611647平方米、房产面积111180平方米。其中对已经过户并办理新证的园区22号地块、原田野饲料厂、市政府大院以及食堂四宗土地的国有土地使用证(228338平方米,约343亩)交评估机构进行评估。通过评估城投公司的有效资产预计将达到10亿元人民币以上。 2、法人代表简介 1.3编制依据和主要资料 1.3.1主要法律法规及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主席令第22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主席令第23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主席令第98号; 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 5、《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要求》gb/t18772-2002; 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7、《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 8、《城镇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2008; 9、《工业企业厂界噪声限值》gb12348-2008; 10、《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 11、《城市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 12、关于发布《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建城 [2000]120号; 13、《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2005; 14、《聚乙烯(pe)土工膜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t231-1998; 15、《生活垃圾中转站技术规范》cjj47-2006; 16、《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17、《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2001]101号; 18、《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技术规范》cjj113-2007 19、国家发改委及有关部门关于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深度的规定。 1.3.2 主要参考资料 1、《市总体规划》(2006--2020); 2、《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2001]101号; 3、《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 4、《生活垃圾填埋污染物控制标准》gb16889-2008; 5、《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标准》cb/t18772-2002; 6、《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 7、《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工程项目建议书》; 8、甲方提供的填埋场所在区域1:10000地形图; 9、《市垃圾处理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其批复意见; 10、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与本工程设计有关的其他基础资料。 1.4编制指导思想和原则执行国家建设部和国家计委《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cjj17—2004《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和gb16889—2008《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实现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是本工程设计的指导思想。主要设计原则为: 1、在市总体规划指导下,根据城市总体布局,结合地形条件和环境要求,采用远、近结合的原则,分步实施的方针,统一规划设计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充分发挥污水处理工程的社会效、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2、本工程的垃圾处理选用工艺,遵循应因地制宜的原则,既具有稳妥可靠、合理性,又具有先进性,经济合理可行。尽可能采用节能技术和设备,降低垃圾处理的建设投资和运行成本。 3、为了提高垃圾处理的管理水平,实现科学现代化管理,设计采用适合我国国情的自动化技术及监测仪表。 4、垃圾处理场总图布置做到紧凑、合理、管理方便、尽量减少占地。 5、本次设计的垃圾处理工程,做到总体规划,以节省前期资金的投入,为垃圾处理场将来的远期发展创造条件,在近期工程的设计中应考虑适当的余地。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垃圾焚烧厂环评报告

第一章总则 1.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扩大,居民消费水平日益提高,我国城市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已成为环境保护的突出问题。由于长期缺乏科学管理和合理处置,全国每年都有上百起垃圾污染事故发生,垃圾堆场污染延续时间可以长达数十年甚至上百年。一旦地下水源和周围土壤被污染,想用人工方法实施再净化,技术上将十分困难,且其费用也极其昂贵。 城市环境卫生是城市现代化程序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投资环境的必要条件,城市垃圾问题伴随着城市化进程日趋尖锐。随着四川打造“西部交通枢纽”战略的推进,成都通往青海、甘肃的高速公路通道、红原机场和久治机场的开工建设,四川建设西部物流中心、商贸中心和金融中心步伐的不断加快,川、甘、青三省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会更加紧密,这必然使得地处川西北、毗邻甘肃、青海和西藏三省的阿坝州作为西南西北交流与合作的地区性中心枢纽的地位更加增强,也是成渝经济区构建成都—重庆—西安为依托的“北部西三角”合作的重要节点之一。其中,阿坝县由于紧邻甘、青,地处三省交界,历史上就是该区域的商贸中心,随着三省交流与合作的进一步加深、经济贸易往来的进一步加强,阿坝县的桥头堡作用必然会得以进一步增强,特别是三省旅游合作需要会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而显得更为迫切,阿坝县的省际旅游节点地位会得到大力的提升,必将给阿坝县“高原商城”的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因此搞好环境卫生工作,消除环境污染,美化县容县貌,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打造旅游重镇。 目前,阿坝县建有一座垃圾焚烧厂,始建于2004年,已运行近10年,设计处理能力为30t/d,由于县城垃圾清运能力不足,且垃圾焚烧厂污染大、运行成本高,焚烧厂实际处理能力仅为20t/d,县城居民生活垃圾仍有大部分随处乱放,影响环境。

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 总论 1.1 项目建设的背景 近年来,**县的县城建设发展较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县城垃圾产量也日益增长。而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的建设相对滞后,目前尚没有一处符合规范要求的垃圾处理设施,垃圾沿沟随地倾倒堆放,对地下水、大气和周围田地均已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且蚊蝇滋生,同时存在火灾隐患。随着现实问题的不断暴露,各部门对垃圾收集、处理均给予了关注。为此,**县委、县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购置垃圾收集容器具,建设环卫设施,提高了生活垃圾收运的机械化与密闭化水平,使垃圾清运率大大提高。在此基础上,垃圾的最终消纳和污染问题就相当突出。 为了使革命老区**县建设的更加清洁、文明、秀美,投资环境得到改善,经济建设得到促进,人民身体健康得到保障,必须新建完全符合“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要求的垃圾处理设施。它是改善县城环境,提高县城居民生活水平,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当前**县县城建设中十分重要的一件大事。 1.2 评价项目由来与过程说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该项目需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县城建局于2008年2月正式委托**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承担《**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工作。 1.3 评价重点 以环境空气、水环境为评价重点,同时加强工程分析和环境保护措施,并对场址的综合地质技术条件及场址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论证。 1.4. 评价等级 (1)环境空气 根据工程排污特点、评价区环境特征及有关环境标准,确定大气评价等级为三级。 (2)水环境 地表水环境:由于本项目产生的废水不外排。因而,地表水环境进行一般性分析。 地下水环境:考虑到垃圾填埋场的排污特征及对地下水的长远保护要求,确定地下水评价等级为三级。

一般工业固废填埋场项目环评报告书(报批稿)

一般工业固废填埋场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报批稿) 建设单位:XXXX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环评单位:北京国环清华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二○二〇年十二月

目录 第1章前言............................................................................................................ - 1 - 1.1 项目由来及特点......................................................................................... - 1 - 1.2 环评工作过程 ............................................................................................ - 3 - 1.3 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 ................................................................................. - 3 - 1.4 环评主要结论 ............................................................................................ - 4 -第2章总则............................................................................................................ - 5 - 2.1 编制依据 ................................................................................................... - 5 - 2.2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 8 - 2.3 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 ................................................................................. - 9 - 2.4 评价重点与评价时段 ............................................................................... - 15 - 2.5 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 ........................................................................ - 15 - 2.6 环境敏感保护目标情况............................................................................ - 21 - 2.7 相关规划符合性....................................................................................... - 25 - 2.8 环境功能区划 .......................................................................................... - 32 - 2.9 “三线一单”符合性判定 ........................................................................ - 33 -第3章建设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 ......................................................................... - 37 - 3.1 建设项目概况 .......................................................................................... - 37 - 3.2 场址选择 ................................................................................................. - 39 - 3.3 总平面布置.............................................................................................. - 44 - 3.4 库区总体设计 .......................................................................................... - 46 - 3.5 场地构建 ................................................................................................. - 47 - 3.6 围堤及道路工程....................................................................................... - 48 - 3.7 防渗系统工程 .......................................................................................... - 48 - 3.8 地下水收集导排系统 ............................................................................... - 51 - 3.9 渗滤液导排系统....................................................................................... - 52 - 3.10 地表水导排系统..................................................................................... - 52 - 3.11 填埋气体导排与利用系统....................................................................... - 53 - 3.12 渗滤液调节池工程................................................................................. - 54 - 3.13 封场覆盖与生态修复 ............................................................................. - 54 -

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报告书

《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 课程设计 ————垃圾填埋场设计 (45万人口) 院系:生化工程系 学生:朱会朱婷婷 专业: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班级: 09 环监(2)班 学号:0905010239 0905010240 指导老师:于卫东

前言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人口激增,生活垃圾产生量呈迅速上升趋势,为解决堆放问题,筹建一座垃圾卫生填埋场,主要用于填埋生活垃圾,采用厌氧填埋。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工程造价低,可回收甲烷等气体,故设计厌填埋方式。 对产生的滤液采用厌氧+MBR+纳滤等工艺,处理后确保出水达标,还能适应不同季节,年份渗滤液浓度波动,工艺流程简单,占地少运行维护费用低,自动控制程度高,对气体进行收集,用于发电或供热。通过卫生填埋实现城市生活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以改善市环境质量现状,快速现代化进程。 某地区垃圾填埋场

目录 1.概论 1.1设计背景…………………………………………………………………… 1.1.城市生活垃圾 1.1.1生活垃圾的定义…………………………………………………………………… 1.1.2生活垃圾的组成………………………………………………………… 1.1.3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特点……………………………………………… 1.1.4城市垃圾处理概论………………………………………………………………… 1.1.5城市垃圾成份…………………………………………………………… 1.1.6城市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 1.2.垃圾卫生填埋 1.2.1垃圾卫生填埋的定义……………………………………………………………… 1.2.2垃圾卫生填埋的容……………………………………………………………… 1.2.3垃圾填埋场的分类………………………………………………………………… 1.2.4垃圾卫生填埋场的选址…………………………………………………………… 1.3填埋场的防渗 1.3.1垃圾卫生填埋场的防渗系统……………………………………………………… 1.3.2渗滤液的产生与污染控制………………………………………………………… 1.3.3渗滤液的处理系统………………………………………………………………… 1.4垃圾填埋气及其利用 1.4.1垃圾填埋气的特点………………………………………………………………… 1.4.2填埋气体的利用…………………………………………………………………… 1.5垃圾卫生填埋场的运行管理 1.5.1拉圾卫生填埋场运行前的准备……………………………………………… 1.5.2垃圾填埋操作……………………………………………………………………… 1.5.3垃圾填埋辅助工程………………………………………………………………… 1.5.4垃圾填埋设备……………………………………………………………… 1.6垃圾卫生填埋场的封场及封场后维护……………………………………… 1.6.1填埋场封场………………………………………………………………………… 1.6.2填埋场封场后的维护……………………………………………………………… 1.6.3防洪、导排系统………………………………………………………………………总结及建议 1.7设计规与注意事项 1.8结论及建议 1.9参考文献 总体设计 2.1总体设计……………………………………………………………………… 2.2.1服务人口……………………………………………………………………………… 2.2.2人均垃圾日产生率……………………………………………………………………

垃圾填埋场环评报告书案例

深圳市南山区坪山垃圾填埋场改造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委托单位: 评价单位: 证书编号: 课题负责: 课题组成员:

目录 1 总论 (3) 2 区域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调查 (5) 4 工程分析 (7) 5 生态环境现状评价与影响分析 (16) 6 地表水环境现状评价与影响分析 (17) 7 大气环境现状评价与影响分析 (19) 8 声环境现状评价与影响分析 (20) 9 固体废物评价与影响分析 (21) 10 环境风险与工程安全性分析 (22) 11 工程景观影响分析 (23) 12 环境管理与环境保护措施 (24) 13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25) 14 环境监测与监察审核 (26) 15 评价结论 (27)

1 总论 1.1 任务的由来 1.2 评价目的 (1)通过资料收集和现场调查,掌握本项目的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情况及污染负荷,为各环境要素的影响分析及采取的处理措施提供基础资料。 (2)通过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查清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质量现状,为预测评价本项目的环境效益与环境不利影响提供依据。 (3)预测本顸目在建设期和运行期各阶段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程度。 (4)通过技术经济的比较分析,提出合理的废水、废气和废渣的治理措施。 1.3 编制依据 1.3.1 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条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10.28;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5.15; (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4.29;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0.29;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4.1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6.26; 1.3.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刚》(HJ/T 2.1-93);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 2.2-93);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 2.3-93);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 2.4—1995)。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是整个论文的重点。环境影响报告书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成果的集中体现,是环境影响评价承担单位向其委托单位——工程建设单位或其主管单位提交的工作文件。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编制评价工作大纲;第二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其主要工作为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编制阶段,其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到的各项资料、数据,得出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9]。 建设项目的类型不同,对环境的影响差别很大,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内容也就不同。虽然如此,但其基本格式、基本内容相差不大。根据我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本次垃圾填埋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包括以下内容,共分为十五章: 第一章总论:包括项目的背景;编制依据;评价原则;评价标准;评价等级;评价范围;评价重点;污染控制及保护目标; 第二章建设区域环境概况: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象气候;地表水文;土壤植被;大气;地表水;地下水;社会环境概况; 第三章建设项目概况:包括项目基本概况;总平面布置及场地利用;公用工程;填埋工艺方案; 第四章工程分析:包括工程污染源分析;工程污染物排放; 第五章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包括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第六章环境影响预测及分析:包括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大气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声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周围生态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生活垃圾运输过程中环境影响分析; 第七章污染防治措施与对策:包括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渗滤液防治措施;废气防治措施;噪声防治措施;生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优秀环评报告.doc

祁门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前言 近年来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发展,祁门县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随着城镇规模的扩大,人口的增加,城区生活垃圾产生量迅速增加,目前祁门县垃圾处理方式和能力远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垃圾填埋场的建设与城市环境卫生基础设施不能配套,垃圾只是采取自然堆放的简易填埋;城区中转站短缺,垃圾转运车辆不足,处理设备老化;填埋场污染得不到有效控制,以致严重影响了城区环境卫生和人民的身体健康。为了有效地控制城市生活垃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尽量使城市垃圾做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提高祁门县的环境卫生质量和人民的生活水平,达到国家卫生城市的要求,兴建祁门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是十分必要的。为此,祁门县市容局决定建设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置祁门县县城及周边城镇居民、牯牛降风景区的生活垃圾。 根据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规定,祁门县市容环境管理局于2007年6月16日委托安徽省科技咨询中心进行祁门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部在接受委托后,及时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调查、收集资料和现场踏勘工作,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了《祁门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现呈报环保主管部门审批。 1 总论 1.1评价工作等级与评价范围 1、大气环境 拟建项目废气污染源主要为垃圾填埋气(LFG),其中的NH3、H2S、CH3SH及SO2等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较小,其等标排放量估算结果均小于2.5×108,故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 2、地表水环境评价 本项目污水排放量约为240m3/d,水质较为复杂,本项目渗滤液经处理后达到《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中生活垃圾渗滤液排放限值的三级标准后进入祁门县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故地表水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 3、地下水环境评价 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有可能渗入评价区域内的地下水环境,根据勘察资料显示,勘察区内无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未发现影响场地稳定性的断裂及其他不良的地质现象,本场地稳定性良好。库区范围内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地质勘测报告显示场区第②层、③层土均为弱透水层,适宜垃圾填埋和防渗膜的铺设,本项目对库底采用人工防渗。参照《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规范》(DZ0225-2004),故本次地下水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 4、声环境评价 本工程预计噪声增加值为3dB(A)以内,场址地处郊区,附近500m范围内无噪声敏感点。故声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 5、生态环境评价 经初步调查,评价区域内无珍稀物种,无受影响的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感点,工程影响范围小于20km2,故生态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 根据各环境要素评价范围确定本次范围如下: 1)大气环境评价范围为场址周边3000m范围内; 2)地表水评价范围为垃圾填埋场废水进入祁门污水处理厂达标排入阊江上游500m下游3000m,全长约3500m;

固废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报告书

固废处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1010741217 杨菁全一、绪论 (一)服务人口数、生活垃圾产量及特点 上海市奉贤区2012年人口共计112.99万人,根据上海市奉贤区人口调查历年人口调查情况,以6%的人口增长率递增,到2030年有322.51万人左右,按人均垃圾产生量为0.89 kg/(人?d),且该值在15年内保持变化不大,则15年间奉贤区生活垃圾产量为1069.11 万吨。 服务面积人口采用下式计算: \A n=A o x(i + py 式中: A n――第n年的服务人口数,人 A。一一初始服务人口是,人(本区初始服务人口数A0为112.99万人) P ――机械增长率(根据上海奉贤市人口调查历年人口,本次设计中,增长率为6% ) n ------ 第n年,年 历年人口计算结果如下:

其中年的数据明显高于其他年份的原因: 1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新校区建成,来了很多师生。 2外来人口占了总人口的48.7%,外来人口的增多导致总人口的增多。 预测人口增长率为6%,其原因: 1外来人口显逐年递增的趋势,由于务工经商,工作调动,学习培训,随迁家属,婚姻 婚嫁等原因来此居住的人越来越多 2南桥新城是上海市"十二五"期间重点推进建设的三大新城之一,规划人口为75万,

预计南桥新城建成后将会有更多的入住奉贤。 3随着高校的扩招,学校师生人口数将会增加。 4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开放单独二胎的新政策实行后,会有更多的新生儿,人口数量随之增加。 垃圾产生量采用下式计算: Wn= (An a)/1000 式中: Wn ――第n年的日产垃圾量,t/d a ------ 第n年的垃圾人均日产率,kg/(d ? p)

垃圾填埋场环评

引言 根据作者在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经验和体会,结合目前我国卫生填埋场工程的实际情况,对填埋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选址、填埋场主要污染源是渗滤液和填埋气体、封场处理和生态恢复等工作重点提出了应注意的内容和建议。 1生活垃圾填理场的选址论证 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应按照《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中规定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环境保护要求进行填埋场选址论证。同时建设部颁标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中有明确规定,有9类地区不应建设垃圾填埋场。垃圾卫生填埋场设置选址应符合当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的要求,对周围环境不应产生污染或对周围环境污染不超过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现行标准允许的范围,应与当地的大气防护、水资源保护、大自然保护及生态平衡要求相一致,充分利用天然地形,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 经济效益。此外,还应考虑以下几方面内容: 1.1生活垃圾填埋场必须有充分的填埋容量和较长的使用期,填埋容量必须达到设计量,使 用期至少10年。 1.2场内需具有较好的外部建设条件。任何一个垃圾卫生填埋场的建设包括垃圾进场道路、车辆维修冲洗设施、生产管理和生活服务设施、防渗导气系统、渗滤液收集处理系统和环境 监测系统等。 1.3填埋场的兴建对场区地质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如水循环系统的破坏、边坡等问题,因 此应加强场区和地质环境评价工作。 1.4场址周围应有相当数量的覆土土源,用于填埋的分层压实、分层覆土、中间覆土及终场覆土。一般为填埋场填埋库区库容量的10%-20%,并且土地源宜为粘土。同时,筑坝所需要的砂石和粘土,需求量大。因此,对这些材料需要了解其产地及运输条件、质量、储量和开采条件等,考虑施工期取土场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问题。 2垃圾填埋场对环境的主要影响 2.1垃圾填埋场的主要污染源 填埋场主要污染源是渗滤液和填埋气体。 2.11渗滤液。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是一种高污染负荷且表现出很强的综合污染特征、成分复杂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其性质在一个相当大的范围内变动。一般说来,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pH值4~9,COD2000~62000mg/L,BOD560~45000mg/L,BOD5/COD 值较低,可生化性差。重金属浓度和市政污水中重金属浓度基本一致。 鉴于填埋场渗滤液产生量及其性质的高度动态变化特性,评价时应选择有代表性的数值。一般来说,渗滤液的水质随填埋场使用年限的延长将发生变化。垃圾填埋场渗滤液通常可根据填埋场‘‘年龄’’分为两大类:①“年轻”填埋场(填埋时间在5年以下)渗滤液的水质特点是:pH 值较低,BOD5及COD浓度较高,色度大,且BOD5/COD的比值较高,同时各类重金属离子浓度也较高(因为较低的pH值);②“年老’’的填埋场(填埋时间一般在5年以上,)渗滤液的主要水质特点是:pH值接近中性或弱碱性(一般在6~8),BOD5和COD浓度较低,且BOD;/COD的比值较低,而NH4’一N的浓度高,重金属离子浓度则开始下降(因为此阶段pH值开始下降,不利于重金属离子的溶出),渗滤液的可生化性差。 此外,渗滤液一般控制项目可为COD、BOD、SS、大肠杆菌等,其他项目可视各地垃圾情况,

垃圾填埋场质量评估报告

喀什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 质量评估报告 新疆喀什监理有限公司 2012年 4月12日

喀什生活垃垃圾填埋场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审批: 审核: 总监:

编写: 新疆喀什监理有限公司 2012年 4月12日 目录 第一章工程项目概况 第二章监理工作概况 质量控制方法第三章 质量评判依据第四章 第五章工程质量评定 工程质量评估结果第六章

喀什垃圾填埋场工程 质量评估报告 第一章工程项目概况 城生活垃垃圾填埋场工程、项目名称:喀什 12、建设地点:贵州省喀什山锋村竹林湾(四Y树) 3、建设单位:喀什城镇管理局、喀什环卫有限责任公司 4、设计单位:贵州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5、承包单位:重庆渝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新疆喀什监理有限公司 6、监理单位: 7、工程质量:合格 8、工程造价:万元人民币 9、实际工期:

10、工程简介: 喀什垃圾填埋场首期工程是喀什年重点工程,工程占地约450亩,填埋场总库容为56万m3左右,可满足喀什14年左右生活垃圾的填埋。填埋场工程包括:场地平整、垃圾坝墙、场区防渗、渗沥液导排系统、截洪沟、盲沟、放渗土工膜、钠基膨润土、土工布、渗沥液调节池、环场道路。 场地平整后设计的最低处高程为1325.5m,最高处高程为1329.3m,场地中部最低线自西北至东南坡度为2%,垂直于该线的俩侧向中心的坡度为2%。场区整平时在四周垃圾坝内坡脚处设置锚固沟,锚固沟的大小为800mm宽×800mm高。垃圾坝坝体结构形式为碾压均质土坝。坝顶宽5m,内坡为1:2,坝高小于5m,外坡为1:1;坝高5-10m,外边坡采用1:1.5;坝高大于10m, 外边坡采用1:2,外坡采用方格网护坡,压实度为96%。场区底部防渗层构造从下到上依次为:场地平整→750mm厚粘土→1.5mm厚HDPE →土工布(600g/㎡)→300mm厚卵石导流层。场区内坡防渗层构造从下到上依次为:场地平整→750mm厚粘土→1.5mm厚HDPE→土工布(600g/㎡)→300mm厚草泥。渗沥液导排系统为在填埋场底部卵石导流层中铺设De315HDPE渗沥液导排支管,在场区中部布置 De500HDPE渗沥液导排主管,在下游连接De500HDPE渗沥液导排管,将渗沥液收集至渗沥液调节池,调节池有效容积为300 m3。导气系统为在填埋场设置竖向导液排气井。在场区共布置36个竖向导液排气井。导液排气井由D=1m的钢筋笼随填埋高度向上逐层接高,钢

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1、总论 1.1 项目由来 2004年,由云南城源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设计并完成了《某某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建设规模为53,总库容为37万立方米,云南省发改委于2005年7月25日下达了云发改投资【2005】662号“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某某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文件,同意其开展下一步工作,同时要求在初设中进一步优化渗滤液处理方法。 云南省环境科技开发中心于2005年2月编制了《某某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云南省环境保护局于2005年3月29日下发了云环许准【2005】52号文“云南省环境保护局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决定予以许可,并要求设计单位进一步核实渗滤液产生量,采纳环评报告建议,自建污水处理系统。随后某某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单位委托云南省设计院编制了项目初步设计,并于2009年6月15日动土开工,计划于2010年11月底竣工。目前已完成了填埋场库区的大部分工程,正在修进场公路。根据《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17-2004)、《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16889-2008)以及《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技术规范》(试行)(564-2010),由于原环评采用渗滤液回喷,剩余渗滤液送至建成后的生活处理厂处理不符合现在关于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的要求,故经向上级主管部门和环保部门请示后,项目建设方决定重新设计渗滤液处理工艺,建设渗滤液处理站。某某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单位委托云南省设计院编制渗滤液处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同时委托云南大学对变动的工程内容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制《某某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补充报告)》。 1.2 编制目的 补充报告的目的在于对发生变动的工程内容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提出相应的缓减不利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和建议,对工程内容变动是否会改变原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评价结论做出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 环境影响报告书是整个论文的重点。环境影响报告书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成果的集中体现,是环境影响评价承担单位向其委托单位——工程建设单位或其主管单位提交的工作文件。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编制评价工作大纲;第二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其主要工作为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编制阶段,其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到的各项资料、数据,得出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9]。 建设项目的类型不同,对环境的影响差别很大,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内容也就不同。虽然如此,但其基本格式、基本内容相差不大。根据我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本次垃圾填埋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包括以下内容,共分为十五章: 第一章总论:包括项目的背景;编制依据;评价原则;评价标准;评价等级;评价范围;评价重点;污染控制及保护目标; 第二章建设区域环境概况: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象气候;地表水文;土壤植被;大气;地表水;地下水;社会环境概况; 第三章建设项目概况:包括项目基本概况;总平面布置及场地利用;公用工程;填埋工艺方案; 第四章工程分析:包括工程污染源分析;工程污染物排放; 第五章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包括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第六章环境影响预测及分析:包括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大气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声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周围生态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生活垃圾运输过程中环境影响分析; 第七章污染防治措施与对策:包括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渗滤液防治措施;废气防治措施;噪声防治措施;生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第八章风险事故评价:包括地表水风险评价;地下水风险评价;填埋气爆炸风险评价;洪涝对填埋场的风险评价;事故防范与应急措施; 第九章污染物总量控制分析:包括总量控制原则;海港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情况;总量控制因子;污染物排放情况;总量控制目标与建议; 第十章公共参与:包括公共参与的目的、方法及内容; 第十一章环境经济损益分析:包括社会损益分析;经济损益分析;环境损益分析; 第十二章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包括环境管理及制度;环境监测; 第十三章选址合理性分析及总量控:包括垃圾填埋场选址环境可行性分析;场区布局合理性分析;工程技术可行性分析; 第十四章结论与建议: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污染防治措施;总量控制结论;场址合理性分析结论; 报告书编制的重点为工程分析,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环境质量现状及影响分析,污染因子分析,以及事故风险分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