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考研专业课名词解释
- 格式:doc
- 大小:95.00 KB
- 文档页数:20
语言学常考的名词解释有哪些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的学科,它涉及对语言的结构、语言习得、语言使用等方面的研究。
在语言学的学习中,名词解释是一个常见的题型,要求学生对语言学术语进行准确解释和阐述。
本文将探讨语言学常考的名词解释有哪些。
一、语音语音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语言中的音素、音位、音系等。
语音学中的名词解释有声音、音位、音素等。
声音是指随着空气流动而产生的声波,是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
它由声带振动产生,通过咽喉、鼻腔和口腔等发声器官的塑形作用而成为可以被听者感知的语音信号。
音位是指在某一语言中具有区别意义的音素单位。
不同的语言中,音位的数量和类型可能不同,比如汉语中的声调、英语中的元音和辅音等。
音素是构成语言中最小的语音单位,它是在一个语言中能识别出并区分意义的声音。
在不同的语言中,音素的数量和特点也不尽相同。
二、语法语法是语言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研究的是语句的结构和组织规律。
语法中的名词解释有句子、词性、语法关系等。
句子是语言中的基本单位,它由词组成,有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并且能够构成一个完整的意义。
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等多种类型。
词性是指词语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和类别。
常见的词性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等。
不同的词性在句子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起到不同的作用。
语法关系是指词与词之间在句子中的联系和作用关系。
常见的语法关系有主谓关系、动宾关系、定语与被修饰词关系等。
通过语法关系,词语可以组成一个具有意义的句子。
三、语义语义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词语和句子的意义。
语义中的名词解释有词义、上下位关系、语用等。
词义是指词语所表示的概念或事物。
词义可以直接由词的形态和义素来表示,也可以通过上下文来理解。
一个词可能有多个词义,比如“车”可以指代交通工具,也可以指代编织器具。
上下位关系是词语之间的层级关系,其中上位词泛指某一概念,下位词则是具体到某一个类别。
比如,动物是上位词,猫、狗是下位词。
语言学:古代汉语学习资料1、名词解释乐音正确答案:周期性出现,重复波形的音波。
2、填空题我国第一部专门解释词义的辞典是O,它共分十九篇,包括: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等等。
正确答案:《尔雅》3(江南博哥)、填空题在“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句中,“以”的词性是O,其语法作用是连接两个形容词,相当于“又”。
正确答案:连词4、名词解释部首正确答案:汉字检字法把一群字的共同偏旁提出来作标目,以便排列和查检汉字,这个作为标目的偏旁就是部首。
例如“燃、灯、烧、烤”,其中的偏旁“火”就是部首。
5、名词解释判断句正确答案:是指由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对主语做出判断,表示主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的句子。
6、单选下列字属于异体字的一组是OA、信——伸B、遁——避C、说一一悦D、距一一拒正确答案:D7、问答题闽(六书汉字的结构)正确答案:形声:从虫门声8、填空题“以劝事君者”中,“劝”的意义为o正确答案:勉励9、问答康举例说明词义范围变化的主要类型。
正确答案:词义范围的变化主要有扩大、缩小、转移三种情况。
①词义的扩大指一个词的意义后代比前代所表达的概念外延大而内涵小,即古义的范围小于今义,比如“河”本指黄河,后来指一切河流。
②词义的缩小指一个词的意义后代比前代所表达的概念外延小而内涵大,即古义的范围大于今义,比如“妃”原指一般的配偶,后来专指皇帝的妾以及太子、王、侯的妻子。
类似例子还有“宫、臭”等。
③词义的转移,词的意义由一个范围转移到另一个范围,比如“寺”原指官署、官舍,后来用来指僧众供佛、居住之所的名称,类似还有“钱、涕、乐府、坟”等。
每点各2分。
10、名词解释数量词活用为动词正确答案:把表示某种数量的数量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并表示与该数量相关的行为变化,这就是数量词活用为动词。
IK名词解释汉语规范化正确答案:根据汉语发展的规律来确定和推广语音、语法、词汇各方面的标准,以便更进一步的发挥汉语的社会交际作用,促使其朝健康的方向发展。
◎语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
语言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
◎言语:言语是把语言符号按照语言的规则排列起来表达具体的内容的。
是对语言的运用,它有两个意思:一是指人的说和写的过程,是人的一种行为,叫言语活动,也叫言语行为;一是指人说出来的话,写出来的东西,也叫言语作品。
◎《说文解字》:《說文解字》簡稱《說文》,東漢許慎撰,這是我國第一部通過分析字形探求本義的字書。
成書於漢和帝永元十二年(西元100年),《說文》的“文”和“字”各有特定的含義,獨體的稱“文”,合體的稱“字”。
◎《尔雅》:○《尔雅》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书,是中国古代的词典.其中“尔”是近正的意思;“雅”是“雅言”。
“尔雅”就是使语言接近于官方规定的语言。
○《尔雅》被认为是中国训诂学的开山之作,《尔雅》是我国第一部按义类编排的综合性辞书。
◎《经传释词》::解释经传古籍中虚词的专著,专门讲解虚词。
词诠是近人杨树达著,这是一部虚词词典。
◎《词诠》:近人楊樹達著,十卷,是一部專門解釋古漢語虛詞的詞典,共分四百八十六個條目,含各類虛詞五百四十五個,初版於一九二八年。
全書用注音字母編排,書前附有“部首目錄”,一九五四年中華書局用原版重印時在書後增附了中文拼音索引。
《詞詮》釋詞範圍包括古籍中常見的介詞、連詞、助詞、嘆詞以及部分代詞、內動詞和副詞的用法。
釋詞體例是先指出詞性,其次釋義,最後舉例。
其主要特點是釋義準確,引例得當,引例豐富,給每個詞都標明了詞性,便於初學,是一部很嚴謹的專著。
其缺點是只收單音虛詞,忽略了複音虛詞。
另外,比較缺乏歷史觀念和地區方言觀念,對於某種用法最初出現和消亡的時代以及用法的地區特點均無說明。
◎《康熙字典》:清張玉書、陳廷敬等奉敕撰。
書成於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
今有一九五八年中華書局據同文書局原版影印本。
二〇〇二年,漢語大詞典出版社出版了標點整理本,使用方便。
《康熙字典》是在明《字彙》和《正字通》兩部字書的基礎上增訂而成,收字四萬七千〇三十五個。
词组名词解释现代汉语一、现代汉语的概述现代汉语,简称现汉,是指汉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语言。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现代汉语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国家通用语言,具有约10亿人使用的规模。
二、现代汉语的历史演变1. 古代汉语•古代汉语是指中国古代时期人们使用的语言,包括从先秦时代到明清时期的文言文和白话文。
古代汉语主要以经典文献作品中的语言为基准。
•古代汉语具有高度的书面语规范性,以及受文人士大夫阶层影响、带有严格礼节性的特点。
2. 近代汉语•近代汉语是指清朝末年至20世纪初的汉语形式,随着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加速,现代汉语开始形成。
•近代汉语较古代汉语有了一些语音、语法上的变化,但整体上并没有发生剧烈的改变。
近代汉语主要以白话文为基础,受到西方语言的影响。
3. 现代汉语•现代汉语是20世纪以来,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形成的汉语形式。
•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现代汉语相对于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现代汉语大量引入了新的词汇,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同时也有一定程度的翻译借用。
三、现代汉语的特点1. 语音特点•现代汉语拼音方案采用了汉语拼音罗马字母拼写的方式,使得发音更加规范和准确。
•现代汉语中的声调较为重要,每个汉字均有固定的声调,不同声调可以改变词义。
2. 词汇特点•现代汉语的词汇量非常庞大,其中包括了古代的词汇以及新近创造的词汇。
•现代汉语的词汇丰富多样,常用的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等。
3. 语法特点•现代汉语的语法相对简单,主要以词序来表示语法关系。
•现代汉语中的词序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同样的词可以通过调整顺序来表达不同的意思。
4. 书面语与口语的区别•现代汉语中,书面语和口语有一定的区别。
书面语较为正式、规范,适用于正式场合或者文学作品;口语则更为口头化、随意,适用于日常交流和非正式场合。
四、现代汉语的学习和应用1. 汉语教学•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汉语。
1、偏义复词:由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两个词构成,只有一个词起表义作用,另一个词不表义,只是一种陪衬。
2、正义(古书注语):不仅解释正文,而且还给前人的注解作注解。
一般叫做疏,也叫正义。
3、六书:汉代的语言学家从汉字的形体结构分析出来的六种结构类属,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4、四体二用:清代语言学家戴震分析汉字“六书”得出的结论,认为汉字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为造字法,转注、假借两种为用字法,这叫做“四体二用”。
5、《說文解字》:我国第一部字典,作者东汉许慎,按部首编排540部,收字9353个,讲解文字本义,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
6、四库全书总目:书目,收录清代干隆以前的中国古代文献中的重要典籍并加以介绍,是了解中国古代文献的重要文献。
7、本义:即词本来的意义,是从字形方面分析出来的、有古代文献做参证的、最早的意义,是引申义的源头。
8、反切;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
9、叶音:为了说明《诗经》押韵和谐,认为某字该改读某音。
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10、衍文:也叫“衍字、衍”,校勘术语,指古书在传抄或刻印过程中误增加的字。
11、脱文:也叫“脱字、脱、夺”,校勘术语,指古书在传抄或刻印过程中误脱落的字。
12、异体字:音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代替的字。
13、引申义:由本义派生出的几个相关的意义。
笺:对毛传的补充和订正。
14、韵目:每一个韵部选用一个字作为代表,这个代表韵部部类的字叫韵目。
15、传:注解术语,这种注解方式主要注解古书中的字句或大义。
“传”有“传述”之义,把古书的大义传述后人。
16、笺:注解术语,主要是补充或者订正前人的注解的方式,主要的注解内容也是古书中的字句。
17、疏:注解术语,也叫“正义”,这种注解方式不仅对古书的正文作注解,还对前人的注解作注解。
18、曰、为、谓之:注解术语,主要用来解释词义,还可以区分同义词或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异。
古代汉语和语言学名词解释汇总古代汉语部分名词解释。
1、直切:用同音字来注音,如“根,音跟”。
2、反切: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称为“某某切”或“某某反”(唐前),上字取声母。
下字取韵母合声调,合称被注字的音。
如“毛”,“莫袍切”。
《康熙字典》用此法。
3、偏义复词:古代汉语中的一种复音词,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而另一个只是作为陪衬。
如“有缓急,非有益也。
” “缓急”指的是“有急”,“缓”字无意义。
4、本义:词的本来意义。
如,向,本来的意义是“向北的窗户”5、引申义:从本义“引申”出来的,即从本义发展出来的意义。
,向,本来的意义是“向北的窗户”。
引申意义是“朝着”、“对着”。
直接引申是从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
间接引申是由直接引申而再引申出来的意义,与本义为间接关系。
6、假借义:如同朱骏声所说是“本无其义,依声托字”,与本义不相。
如解通邂(解逅即邂逅)。
7、六书:许慎的《说文解字》认为汉字形体的构造有六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之法,转注、假借为用字之法。
A、象形:把事物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构成一个字,如日、月。
B、指事: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方法。
如上、下、本、末、亦、刃。
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组成,把它们的意义组合成一个新的是由意符(也叫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的,意符表示意义范畴, 声符表示读音类别,如江、沐。
意符相同的形声字意义上大都合意符所标示的事 物或行为有关。
如贝与财物有关,言与言语有关,心与心理有关。
E 转注:说法不一。
F 、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如“令”本为“发号”的令,后来借用 为“县令”的令。
8、古今字:由于历史的发展,汉字的演变,产生乐一个新的字代表一个字 的一个或者几个意义,分担那字部分的意义,那么前一个字为古字,新产生的字 为今字。
如“责”,其“债务”等意义已经为“债”所替代,但“责任”等意义 担任着,故而两者为古今字。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1.文字: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2.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性符号系统,是汉族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
3.六国古文:战国时期秦国的文字变化较小,我们把秦以外的诸侯国的文字称之为六国古文。
4.隶变:用横、竖、撇、点、捺等笔画转写隶书所发生的变化。
5.表音文字:用数目不过的文字及字母表示一种文字里有限的音位和音节,从而标识语言中词语的声音。
一定的音又一定的字母来表示,一定的字母又表示一定的音。
6.假借:本无其字而根据被记录的词的读音,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已有汉字表示新词的一种方法。
(胡)/ 一种借字表音的方法,即借一个已有的字来表示语言中与其声音相同或相近的语素。
这种由于音同或音近而被借来表示另外意义的字叫假借字。
7.转注:部首相同,声音相同或相近,意义相通,可以互相训释的字。
8.笔画:字形的最小结构单位,是独体字的结构单位,书写时从落笔到提笔称之为一笔或一画,它由点和线构成。
这些点和线的具体形状叫做笔形。
9.部件:汉字合体字中由一个以上的笔画构成的可以独立书写的组字单位。
10.偏旁:合体字进行第一次切分而产生的两个部分。
11.笔顺:书写现代汉字时,笔画有先有后,书写时的这种笔画先后叫做笔顺。
12.部首:字典为了给汉字分类而确定的字类标目,是从分析字型的结构产生的。
/ 具有字型归类作用的偏旁,是字书中各部的首字。
13.通用汉字:在当代使用的汉字,除去专用汉字(人名、地名及科技专用字)以外的字。
14.六书:古人把汉字的结构方式和使用方式归结为六种类型,称为“六书”。
“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汉字的结构形体,转注、假借指的是汉字的使用方式。
15.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16.方言:全民语言即民族共同语的地方变体或地域分支,是从属于民族共同语的语言低级形式,是为全民范围内某一地区的人民服务的,并不是与普通话并立的独立形式。
古代汉语常考知识及名词解释汇总一、填空: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A、按音序排列。
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
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
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
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
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
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
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
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
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
释字体例先音后义。
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
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
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
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
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
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
刘叶秋负责。
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
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
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
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过。
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
徐灏《说文解字注笺》8、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体例***题干部分 ***答案部分***自己补充部分***疑问部分在语言学专业课辅导的基础上,本人对以下习题做了简要总结,答案甚简,只为概括精要,权作思鉴。
其中部分名词解释、国际音标习题、层次分析练习等题由于输入繁琐、且个人以为较易,未做解答。
语言学第一节1.言语和语言的辨析:(1)这部作品的语言很美言语(2)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言语(3)亚洲语言研究语言(4)社科院语言研究所语言(5)向人民学习语言言语(6)到了香港,和当地人的语言不同言语(7)这种感觉无法用语言表达语言(8)我们缺乏共同的语言,算了吧言语3.[ai]这个音,汉语是爱的意思,而英语是我的意思。
为什么同一个音在不同的语言中会表达了不同的意义?答案要点:任意性4.同样表示父亲、母亲,汉语用bàba、mâm¨表示,英语用father、mother 表示。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答案要点:任意性5.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不是说我们可以任意用不同的语音表示某一具体事物,比如把xiézi(鞋子)说成wàzi(袜子),把happy(幸福)说成sad(悲伤)?答案要点:任意性同时注意强制性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6、请根据下列句子回答问题。
(1)小明学习计算机。
(2)老陈研究书法。
(3)叔叔修理汽车。
(1)在这三句话中,哪些词的关系是组合关系?它们是以什么句法关系组合的?答案要点:横向组合关系,主谓、述宾(2)在这三句话中,哪些词的关系是聚合关系?它们有些什么共同的特点?答案要点:纵向聚合关系名词可作主语施事……(3)修理一词能否与书法一词组合,试说明理由。
答案要点:词义搭配7、许多语言学的基本概念都涉及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请指出下列哪些术语谈及的是组合关系,哪些是聚合关系?元音聚合同义词聚合主语聚合偏正关系组合音位与音位变体聚合动词与它的宾语组合8.每个人说话都是自由的,但不能把我看书说成书看我?答案要点:不符合语法的组合关系(或语义)破坏语言的交际功能9.任何一种语言所包含的句子的数量都是无限的,那么人类为什么能在有限的时间学会掌握语言呢?答案要点:语言的递归性10.某电视台播出了一个新闻,说是有个人养了一只鹦鹉鸟,它不但能向人问好,还能扯着嗓子背诵唐诗《登鹳雀楼》,这是不是说鹦鹉会说话?为什么?答案要点:人类语言和动物语言的本质区别11.人们平时常说,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没有共同语言,工人有工人的语言,农民有农民的语言。
1语言学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2语文学一门研究古文献和书面语的学问。
3历史语言学:主要用历史的方法研究某种语言和短期的和长期的变化规律,对比语言学主要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的语言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它们的相异之处或共同规律(研究语言在不同时期所经历的变化)。
4历史比较语言学:运用比较的方法来发现几种语言在历史演变中的对应规律从而确定语言的亲属关系,构拟产生这些亲属语言的原始母语。
5 描写语言学:是和历史语言学相对,即截取某一历史阶段的语言,对其语音、词汇、语法等结构要素进行观察、描写、分析、研究。
6 历时语言学:研究语言在不同时期所经历的变化。
7 共时语言学:研究语言某一段时期情况的语言学,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等。
8个别语言学:其研究的对象是一种语言,如汉语、英语等。
9普通语言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类语言,着重从理论上探讨语言的共同特点和一般规律,也叫一般语言学。
10 语言的语言学:语言的语言学是以“语言”为唯一对象的语言学,指音义结合的词汇语法系统。
是一种静态、同质的纯语言学。
11言语的语言学:言语的语言学是一种动态的、异质的、涉及方方面面的语言学。
12内部语言学(微观语言学):只对语言系统内部各结构要素进行研究,如:语音学、语义学、词汇学、语法学等。
13外部语言学(宏观语言学):指与语言相关的边缘学科,如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人类语言学等。
14对比语言学:就要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的语言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它们的相异之处或共同规律。
15微观语言学(内部语言学):只对语言系统内部各结构要素进行研究,如:语音学、语义学、词汇学、语法学等。
16 宏观语言学(外部语言学):指与语言相关的边缘学科,如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人类语言学等。
17理论语言学:理论语言侧重研究语言的一般理论,狭义的理论语言学就是普通语言学,广义的理论语言学也可以包括个别语言学的理论部分。
18 应用语言学:侧重语言在各个领域中实际应用的学科。
汉硕考研名词解释
汉硕考研中的名词解释可能包括但不限于:
1. 现代汉语:广义上包括各种方言,狭义上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3. 方言:语言内部的地方变体。
4. 共同语:人类社会统一体所通用的语言。
5. 能记:能为人们以某种方式(如视觉、听觉)感知得到的外在形式。
6. 所记:符号形式所表示的意义或内容。
7. 语系:依据共同历史来源划分出来的类别,同一语系的语言还可以依据亲疏关系划分出若干语族和语支。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汉硕考研相关资料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综合英语、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综合英语、语言学概论,回答1500字以上: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综合英语、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是中国的两种重要语言,它们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化的瑰宝,通过阅读古代文学作品,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
综合英语是一门跨学科的语言学科,涉及到各种语言学知识和技能。
语言学概论则是对语言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进行系统地介绍和探讨。
这五门课程都在不同层面上让我们对语言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是有机联系的,古代汉语是现代汉语的起源和基础。
学习古代汉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代汉语的发展和变化规律。
通过古代汉语的学习,我们可以学习到古代中国人的文化和思维方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思想。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形式。
通过学习中国古代文学,我们可以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和情感、人文精神,也可以了解古代中国社会的形态和特色。
同时,中国古代文学也是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文学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古人的生活、信仰、价值观等。
综合英语是一门强调跨学科、学科综合和拓展的学科,它要求学生掌握不同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例如语言学、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社会学等,以及跨文化交流与理解的能力。
通过学习综合英语,我们可以在不同学科的基础上,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学习,开阔自己的思维和视野。
语言学概论是对语言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进行系统地介绍和探讨。
语言学是一门关于语言的科学,研究语言的结构、功能、发展和使用规律。
通过学习语言学概论,我们可以了解语言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和技术,培养语言学研究的基本素养和能力,为深入学习语言学和相关学科打下基础。
总的来说,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综合英语、语言学概论这五门课程,都是对语言和文化的综合性学习和探索。
古代汉语考试的名词解释古代汉语考试,顾名思义,是对古代汉语进行考核和评估的一种制度。
汉语作为中华民族的语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因此对其的学习和研究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古代汉语考试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评估方式,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古代汉语,对传承中华民族的语言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来解释一下“古代汉语”的概念。
古代汉语是指从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14世纪前后的汉语形式,包括古汉语、中古汉语和早期现代汉语。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词汇、语法和用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要通过系统的学习和掌握来理解古代文献和文化。
古代汉语考试的目的是通过评测考生对古代汉语的掌握程度,包括对古代汉字、文法和词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考试内容通常包括阅读古代文献、写作古文、语法解析等环节,旨在考察考生对古代汉语文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考试的结果,评估考生在古代汉语学习方面的水平,推动古代汉语教学和研究的发展。
古代汉语考试通常分为多个级别,从初级到高级,涵盖了不同难度和复杂程度的考点。
初级考试主要测试考生对基本古代汉语词汇和语法的掌握,能够理解简单的古代文献和阐述简单的古代问题。
高级考试则要求考生具备较深入的古代汉语学习和研究功底,能够读懂复杂的古文、理解古代文化内涵,并能够进行精准的语法解析和文本解读。
古代汉语考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它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的语言和文化遗产。
古代汉语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考试的推动,可以促使更多的人学习古代汉语,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语言和文化。
其次,古代汉语考试对于汉字文化的传播和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许多经典文献和文化传统都是以古代汉语为表达工具,通过古代汉语考试的推动,可以促进这些文献和文化传统的研究和传承。
最后,古代汉语考试也是对语言学研究的推动。
通过对古代汉语的学习和研究,可以对汉语语言演变和语言学理论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当然,在推广和开展古代汉语考试的过程中,也会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框架汉语言文学主要研究汉语语言和文学的发展、变化、特点、规律以及各类文学作品的创作、鉴赏和批评等方面。
它是文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内容范围较广,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知识框架进行概括。
一、现代汉语语言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现代汉语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
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语音学、语法学、文法学、语义学、语用学和语篇分析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还需学习汉语言文字的演变和发展,包括汉字的起源、发展、演变、规范、拼音汉字方案以及古代汉语、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语境下基本语言问题等方面的知识。
二、古代汉语文学学生还需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和主要成就。
在课程中,学生将系统地学习汉语文学的各个时期,包括先秦文学、汉代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唐代文学、宋代文学、元代文学、明代文学和清代文学等方面的知识。
还需学习汉语古典文学的基本特点和文学批评方法,如诗歌、散文、剧本等文学形式,修辞、韵律、格律以及鉴赏和批评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三、现代汉语文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还需要系统地学习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特点和成就。
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包括五四新文学、文艺复兴、城市文学、女性文学、少数民族文学等。
还需学习现代汉语文学的基本特点和文学批评方法,如创作思想、意义、风格、形式、语言等方面的知识。
四、文化与社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还需要学习有关中国文化与社会的知识。
学生将系统地学习中国古代和现代社会结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以及古代文人士人思想、哲学、宗教、艺术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还需学习新时期中国社会文化变革对于文学的影响和反映,如全球化、城市化等。
五、艺术与创作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艺术素养和创作能力。
为此,课程中还应该包括创作手法和艺术技巧的习得,如写作风格、形式、结构、语言表现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养。
同时,还需培养学生文学创作能力,如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类型创作。
汉语言文学考研方向
汉语言文学考研方向有三,详细如下:
汉语言文学考研方向一: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以中国境内语言为研究重点,分析、归纳人类语言的发生学关系和内在规律。
该学科可分为理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两大块,理论语言学倾向于理论研究,探讨特定语言的语音、词法、句法、语义、语用的共时结构和历史演变规律;应用语言学泛指语言学理论或方法运用在其他领域及学科而产生的应用交叉学科,如语料库语言学、法律语言学、教学语言学等,实用性更强。
对外汉语在某些高校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汉语言文学考研方向二:汉语言文字学
汉语言文字学为语言类的传统学科,分为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两个大方向。
它包括传统的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以及现代汉字学、汉语语音学、语法学、语义学、语用学、修辞学等一系列学科,主要研究从上古到现代的汉语的口语系统与文字系统的演变规律、结构特征和现实状况。
现代汉语侧重于研究现代普通话和方言,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联系紧密;古代汉语侧重研究古文字(甲骨文、金文、隶书等)、古音韵、训诂、词汇等,与历史文献学、考古学和古代文学关系密切。
汉语言文学考研方向三: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注重学理研究与现实问题的紧密结合。
它主要是对20世纪以来的文学理论与文学思潮予以重审,对现当代文
学的历史发展、思潮流变、文学群体、作家作品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文学与乡土文化、启蒙文化、政治意识形态之间的联系,以开阔的视野,结合新兴的研究方法,将传统的文学研究置于不断加剧的“现代化”和“全球化”进程中来思考,以此来认识和回应当代社会巨变所带来的新的文学、文化问题。
中国语言与文化专业考研方向引言中国语言与文化专业考研方向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语言学理论知识和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专业人才。
本文将对该考研方向进行介绍,包括专业研究方向、培养目标以及相关课程设置等内容。
专业研究方向中国语言与文化专业考研方向涵盖了丰富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语言学:研究汉语的音韵、语法、词汇以及语用等方面的规律,探讨汉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2. 方言学:研究中国各地方言的差异和演变规律,探索方言之间的联系以及方言与汉语普通话的关系。
3. 古代汉语:研究古代汉语的语法、词汇和音韵等方面的特点,重点关注古代文献的阅读和解释能力。
4. 现代汉语:研究现代汉语的语法、词汇以及语用等方面的特点,包括汉语教学和对外汉语的交际能力培养。
5. 汉字文化:研究汉字的起源、演变和应用,重点关注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培养学生研究和应用汉字的能力。
培养目标中国语言与文化专业考研方向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掌握扎实的语言学理论知识,具备对汉语进行全面、深入研究的能力。
2. 熟悉中国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联。
3. 具备较强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能够对汉语进行规范化和规范化教学。
4. 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方面具有深入研究能力,能够理解和解释古代文献,并具备现代汉语的语言应用能力。
5. 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进行国际汉语教学和文化交流。
相关课程设置中国语言与文化专业考研方向的相关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以下几门课程: 1. 语言学导论:介绍语言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扎实的语言学理论基础。
2. 汉字学:介绍汉字的起源、演变和应用,包括汉字的组成和结构,培养学生对汉字的研究和运用能力。
3. 古代汉语:学习古代汉语的基本语法、词汇和音韵,培养学生古代文献阅读和解释能力。
4. 现代汉语:学习现代汉语的语法、词汇和语用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现代汉语运用能力。
语言学名词解释1.语言学:以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科学。
2.专语语言学:又称具体语言学,是指以一种语言为研究对象,探究这一具体语言的规律的语言学门类。
3.普通语言学:以人类一般语言为研究对象,探究人类语言的起源、发展、本质,探究人类语言内部结构的共性,即普遍规律的语言学门类。
4.共时语言学:从语言发展的一个横断面对一种语言在特定时期的相对静止的状态进行静态研究的语言学分支。
5.历时语言学:又叫历时语言学,是从纵向发展的角度研究某种语言从一个时代到另一时代的发展变化的语言学分支。
6.语文学:又叫传统语言学,用于指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产生之前的语言研究,这时的语言研究尚未独立,语言学作为其他学科的附庸而存在,语言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阅读古籍和语文教学,从而为统治者治理国家,或为其他学科的研究服务。
7.小学: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包括分析字形的文字学、研究字音的音韵学、研究字义的训诂学,围绕阐释和解读先秦典籍来展开研究,因此又被人们称为经学的附庸。
形成了以字为中心、音形义的语言研究。
8.理论语言学:以侧重探索语言本身的特点和规律为目的的语言学分支学科。
9. 应用语言学:狭义的应用语言学指语言教学(包括聋哑盲教学)、文字的创制和改革、正音正字、词典编撰等,广义的应用语言学还包括与计算机有关的机器翻译、情报检索、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
10.历史比较语言学:19世纪30年代兴起的一个语言学的重要流派,研究具有共同母语的语言之间的亲属关系以及它们的历史发展。
它的出现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为现代语言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1.结构语言学:又称结构主义语言学,是指20世纪以费尔迪南.德.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为代表以及受这种理论影响而发展起来的三大语言学派: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主义语言学派。
12.描写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注重对话语言的结构共时描写,偏重结构形式的静态研究,不重视意义,重视语言个性,不重视语言的共性,因此又被称为描写语言学。
13.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必不可少的思维工具,它是以语音为形式、以语义为内容、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符号系统。
14.说话:运用语言跟人们交流思想的行为,本身不等于语言。
15.言语:是对语言的运用,它有两个意思:一是指运用语言(说话)和运用语言产生的结果(所说的话);二是指在运用文字的情况下,是写和写下来的话。
16.交际工具:人类交际活动所使用的工具。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此外,身势等伴随动作是非语言的交际工具;旗语之类是建立在语言、文字基础上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上的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
17.思维:是认识现实世界时的一种动脑筋的过程,也指动脑筋时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以认识现实的能力。
是人脑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机能和过程。
根据思维活动的不同形态可分为三种类型: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18.社会: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习惯的人类社会的共同体,即一般所说的部落、部族和民族。
与此相关联的现象就是社会现象。
19.社会现象:指那些与人类共同体的一切活动——产生、存在和发展密切联系的现象。
20.符号:一个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记号、标记。
它包括了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的要素,是一定的形式和一定的内容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
21.语言符号:语言是一种符号,因为它能代表或指称现象。
语言符号是由音义结合构成的。
音是语言符号的物质表现形式,义是语言符号的内容,只有音和义相结合才能指称现实现象,构成语言的符号。
22.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指语言符号的最大特点是它的音和义的结合时任意的,由社会约定俗成的。
它是就语言符号的音和义的相互关系来说。
这种音义的任意性关系又叫约定性。
23.语言符号的强制性:符号的任意性特点是就语言起源时的情况来说的,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是任意的,至于符号的音义关系一经社会约定而进入交际之后,对人们就有强制性,音义之间就具有互相依存的关系,不得任意更改。
24.语言符号的线条性:即语言符号的使用只能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一个符号跟着一个个符号依次出现。
依次出现的符号要遵守一定的规则,不能随意编排。
符号的线条性是由规则支配的,对社会成员具有强制性。
25.语言结构的层级性: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
语言结构要素的各个单位,在语言结构中,并非处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分不同的层和级。
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即音与义相结合而划分出来的音的结构成分。
音位经组合而与某种意义相结合就能构成语言的符号和符号序列,这是语言的上层。
这一层又可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这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结构单位,是构词材料;第二级是由语素的组合构成的词,是造句材料,是交际的基本单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词和句子都是符号序列。
(可用图示)26.语言发展的渐变性:指语言从旧质过渡到新质不是经过爆发,不是经过消灭现存的语言和创造新的语言,而是经过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旧质要素的逐渐死亡来实现的。
语言结构体系的演变只能采取渐变,不能爆发、突变。
27.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指语言结构体系发展变化是不平衡的,即词汇、语义、语音、语法的发展速度是不一样的,与社会联系最直接的词汇、语义变化最大,语音次之,语法最慢。
28.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相对,表层结构赋予句子以一定的语音形式,即通过语音形式所表达出来的那种结构,表层结构是由深层结构转换而实现的;深层结构是赋予句子以一定的语义解释的那种结构。
29.组合关系: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
符号和符号的组合形成的语言的结构。
30.聚合关系:在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相互替换的符号具有某种相同作用,它们自然聚合成群。
它们彼此的关系称为聚合关系。
31.语音:即语言的声音,是语言符号系统的载体。
它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负载着一定的语言意义。
语言依靠语音实现它的社会功能。
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语言的声音和语言的意义是紧密联系着的,因此,语言虽然是一种声音,但又与一般的声音有着本质区别。
32.音素:按一定规则组合成的音节的最小语音单位。
它是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
33.音节:由音位组成的语音中最小的结构单位,也是从听觉上感受到的最自然的单位。
34.音标:记录音素的符号,是音素的标写符号。
它的制定原则是: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
如汉语拼音字母、英语的韦氏音标和国际音标等。
35.国际音标:由《国际语音协会》1888年8月制定公布,被各国语言工作者采用的,不带民族特色的记录语音的语音符号,可记录各种语言中的常用音素。
36.宽式标音:一种比较概括的标音,又叫做“音位标音”,与区别意义无关的发音特征和差别可以不必记录。
37.严式标音:又叫做“音素标音”,是一种详尽记录发音特征和差别的标音。
38.基音/陪音:声音大都是有许多频率不同的纯音构成的复合波,其中频率最低的那个纯音叫基音,其他叫陪音。
39.乐音/噪音:基因的频率和陪音的频率之间总是保持一种整数倍的比例关系的声音,它的波形总是有规律的叫乐音,不具备整数倍关系,波形不规则的叫噪音。
40.共振峰:一个音的陪音经过共振腔时,一部分引起共振峰里空气的共振,从而得到强化的一簇陪音聚集而成的高峰叫共振峰。
41.语音的社会属性:指同一个音素在不同的语言或方言中具有不同的作用,在交际中执行不同的功能。
语音的这种属性是使语音从根本上与一般声音区别开来的本质属性。
42.音高:声音的高低,是由发音体形状及振动频率快慢决定的。
43.音重:声音的强弱,它取决于声波振幅的大小,而振幅的大小与发音时用力大小有关。
44.音质:也叫音色,指声音的品质或个性。
45.音长:声音的长短,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持续时间的长短、。
46.元音:肺部呼出的气流冲击声带,使声带发生振动然后让气流毫无阻碍地通过声道发出的声音。
47.辅音:气流在声道中受到阻碍并且克服这种阻碍而发出的声音。
48.主动发音器官和被动发音器官:在发音器官中,有些如唇、舌、声带等是能够活动的叫主动发音器官;有些如口腭等不能活动的叫被动发音器官。
49.发音部位:发辅音时气流受阻的部位。
50.发音方法:发辅音时形成和冲破阻碍的方式。
51.音位:具体语言或方言里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52.音(质)段音位:以音素为材料,从音质角度来分析的音位。
53.非音(质)段音位: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作用的音高、音重、音长。
54.音位体系:一种语言的的音位总是以一定的方式互相独立而又互相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55.区别特征:有区别音位作用的发音特征。
56.音位变体:是同一个音位不同的变异形式,是音位在特定的语音环境中的具体体现或具体代表。
57.对立和互补:是语言里音与音之间的两种重要关系,是考察一个因素在具体语言中的作用的根据。
彼此对立的语素,起着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彼此相似而互补的因素,可能被语言社会当做同一个语音使用。
58.音位条件变体:各个音位变体出现条件受环境等条件的制约。
59.音位自由变体:音位之间的相互替换是自由的,没有条件限制。
60.语流音变:音位和音位组合的时候,或者由于受到邻近音的影响,或者由于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可能发生不同的变化,这种变化叫语流音变。
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增音。
61.同化:语流中两个邻近的不同的音,其中一个受到另一个的影响而变得跟它相同或相近,叫同化。
62.异化:语流中两个邻近的相同或相近的音,其中一个受到另一个的影响二变得不同或不相近,叫异化。
63.弱化:语流中一个较强的音由于所处的地位或受邻近音的影响而变成一个较弱的音,叫弱化。
64.脱落:语流中有些较弱的或不重要的音在发音时流失了,或者为了发音的方便而省去某些音,叫脱落。
65.元音舌位图:四个极点围成一个四边形,变更口腔的形状,能发出的绝大部分元音,都在这个图的范围之内。
66.四呼:韵母按开头的元音发音口型可分四呼。
齐口呼:以/i/为主要元音货架介音;合口呼:以/u/为主要元音或介音;撮口呼:以/y/为主要元音或介音;开口呼:没有韵头而以/aoe/为韵母的主要元音。
67.时位:长短音也可以像元辅音那样起区别意义作用,所以可以把它们看做一种音位,这种非音质音位叫时位。
68.韵律特征:又叫超音质特征,或超音段特征。
指语音中出音质特征以外的音高音长音强方面的变化。
长短音、声调、轻重音、语调都是韵律特征的构成要素。
韵律特征的构成要素有两个特点:A永远只能和音质成分同时出现。
B 他们都是一种对比性特征。
69.音渡:人们说话时,音位与音位,音节与音节连成一串,形成前后相连的连续语流,这些语音单元在前后过渡、想好连接时,会因为自身性质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过渡和连接方式,这些方式叫“音渡”或“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