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本主义中心疗法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人本主义中心疗法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人本主义中心疗法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时间:2011-04-21 15:25:36 来源:论文范文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由于教育的特殊性,本文拟就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形成的原因加以分析,并就如何加强学生管理和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学生管理,心理方法,应用

教育界有一种说法:一所学校如果不重视体育,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是残品;如果不重视智育,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是次品;如果不重视德育,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是危险品。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受到了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由于教育的特殊性,本文拟就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形成的原因加以分析,并就如何加强学生管理和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一些看法。
1.人本主义中心疗法概述
人本主义中心疗法是20世纪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创立,是人本主义心理治疗中最有影响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论文参考。罗杰斯认为,良好的治疗关系是心里治疗的基本条件。
1.1人本主义中心疗法的基本理论:
1.1.1人性论
(1)人有自我实现的倾向。罗杰斯认为,人天生就有一种基本的动机性的驱动力,他称之为“实现倾向”。
(2)人拥有机体的评价过程。个体在其成长过程中,不断与现实发生着互动,个体不断地对互动中的经验进行评价,并由此产生对这种经验及相联系的事件的趋近或是回避的态度。有机体的评价过程把个体的经验与自我实现有机的协调配合,使人不断迈向自我实现。
(3)人是可以信任的。以人为治疗中心认为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是可以信任的,是可以改变的。
1.1.2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主要是指来访者如何看待自己,是对自己总体的知觉和认识,是自我知觉和自我评价的统一体。包括:对自己身份的界定,对自我能力的认识,对自己的人际关系及自己与环境关系的认识等。
1.1.3价值的条件化。
价值条件化是指个体为了满足得到他人积极评价的需要,将生活中重要他人的价值观念内化,变成自我观念的一部分。
1.2心理治疗的实质:
自我概念是以人为中心治疗理论了解心理失调的关键。自我概念与经验之间的不协调是心理失调产生的原因。
以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的实质是重建个体在自我概念与经验之间的和谐,或者说达到个体人格的重建。
罗杰斯相信人有自我指导的能力,只有来访者最知道他的问题,只有来访者自己能解决自己的问题,治疗者不过起着如同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的作用,协助来访者了解自己的问题,促进他的转变。
1.3促进人格改变的

基本条件:
(1)真诚。论文参考。真诚是罗杰斯人本主义中心疗法的一个最重要的条件。真诚是指治疗者在治疗关系中是一个表里一致、真诚统合的人。
(2)无条件的尊重。无条件的尊重是心理咨询者对来访者的态度,也是心理治疗的前提。无条件的尊重是指治疗对来访者丝毫不抱任何企图和要求,对来访者表示温暖和接纳。
(3)共情。共情是人本主义中心疗法的关键点。论文参考。共情对于治疗关系的建立,对于促进来访者的自我探讨都起着核心性的影响作用。共情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体会来访者的内心世界有如自己的内心世界一般,可是却永远不能失掉“有如”这个特质就是共情。
1.4人本主义中心疗法的治疗目标:
以人为中心治疗的实质,使帮助来访者去掉那些由于价值条件作用,而使人用来应付生活的面具或角色,把别人的自我当成自我的成分,使其恢复成真正的自我的过程。
2.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及问题
当前,职业教育招收的学生主要是在“一考定终生”的选拔考试中被淘汰的学生,他们中很多人文化水平低、学习习惯差。在如此职教大环境的冲击下,再加上高额学费,也面临招生滑坡和生源素质每况愈下的严峻现实。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主要在以下方面更为突出:
2.1表现欲望高,是非观念低。
学生大多显得热情、活泼、奔放。他们祟尚真、善、美,遇事易激动、爱冲动。每当有展示个人才能、在公开场合表现自己的时候,都跃跃欲试,表现的欲望特别高。但在一些是非原则问题上,却犹豫、彷徨,没有坚定的立场,凡事以自己的喜好来作为判断的基本标准;部分学生组织纪律观念、法律意识淡薄,往往因哥们义气冲昏头脑,失去理智。
2.2奢侈浪费多,勤俭节约少。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家庭环境较好,因而养成了大手大脚的毛病,不知勤俭节约为何物,在日常生活中贪奢侈、赶时髦,不爱惜公物、浪费现象比较严重。甚至有少数个别学生为了享乐,不惜出卖自己的身体和灵魂。
2.3专业一手硬,其它一手软。
长期以来,教育领域有一种思维定势,评价一个学生就看他的专业,只要专业可以,那么其它方面就可视作“小节”忽略不计。受此影响,许多学生没有摆正专业课和文化基础及思想品德教育的辨证关系,只重视专业学习而忽略其他知识的学习,尤其是忽略了政治思想和品德修养方面的学习。
3.学生班级管理的对策与思考
由于人本主义中心疗法的主要治疗技术是:真诚坦率的态度、共情式的理解、无条件

的积极关注,因此我们学生管理应该注重成功教育。成功教育是追求学生潜能发现、发展的教育,是主张人人都能成功、强调“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教育,是注重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提高的教育,是为每个学生创造成功机会的教育,是以表扬、鼓励为主要手段的教育。
3.1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努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我们应当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对于那些比较自卑的同学要引导他树立起做人的勇气,相信自己能行;对于那些比较暴躁的同学,可以和他们心平气和地谈,让他们学会忍让。通过讲授一些心理健康基础知识,让同学们学会如何进行自我调节,从而提高他们的应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逐步形成优良的人格。同时,要防止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化,避免把心理健康教育对象局限于少数存在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避免把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学科教学,避免把心理健康问题归结为思想品德问题。
3.2真诚理解学生,营造和谐氛围。
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社会环境,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生活氛围。教师和家长的作用尤为重要。
学生在校期间,正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时期,教师一言一行的示范作用,有时甚至将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教师要做“各方面都为人师表”的教师,注重生活小节,一切“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要加强学生管理工作者的爱心、耐心与责任心,增强以学生为本的意识,多看学生长处、多给鼓励,不揪辫子、不打棍子,一视同仁地关心每一个学生,把道德的公正、平等、诚实意识贯彻到一切教学和教育活动中。
3.3积极开展活动,不断完善自我。
由于学生年龄偏小,日常生活中难免出现一些不良行为,对此不能简单的批评了事,而应针对他们的年龄特点,开展一些寓教于乐的活动,通过和风细雨式的渗透,从而达到因势利导的教育目标。
日常生活和具有日常品性的生活在道德教育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其不露痕迹性和效果的扎根性是任何有意为之的活动所不具备的。学校教育可以吸取这些特点,通过借用日常生活的形式来实施自己有目的的教育。有时,一个活动比一箩筐的语言教导和苦口婆心的规劝更有效。比如,对学校的归属感教育,一个校徽或学校吉祥物设计活动,可以比得上校长和班主任的多次的长篇大论。
实践证明,一个倡导爱国、勤奋、诚信、友善的班级道德规范,一个树立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班级风气,一个形成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

、礼让宽容的同学人际关系,一个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人格社会心态的班级学生管理目标正在逐步实现。

【参考文献】
[1]宋京晶,施钢,周蜜. 大学本科保送研究生学生人格发展特点的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 2007 .
[2]尹爱青. 解放、创造、发展——生命质量提升的本质意义——音乐审美教育人学价值透视[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 2006 .
[3]梅传强. 论犯罪心理的生成机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3 .
[4]刘荣飞. 论生本管理的内涵与实施[A]国土资源职教改革与创新[C], 2009 .

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