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整理【表格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整理【表格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整理【表格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整理【表格版】

古代中国经济

农业手工业商业土地、经济政策

商周出现了青铜农具

(珍贵)

木石农具(重要工

具、粗苯)

青铜铸造繁荣

出现铁器

(商)原始瓷器

(商)有织机

(西周)斜纹提花

织物

(商)善于经商

(“商人”由来)

官府控制

井田制(土地国有

制)

集体劳作

劳动产品归奴隶主

所有

春秋战国铁器牛耕的使用、

推广

垄作法

(战国)都江堰

官营手工业继续发

民间手工业发展

商业繁荣

官府控制商业局面

被打破

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出现许多商品市场

和大商人

(秦·商鞅)法律

封建土地所有制

井田制遭到破坏

(秦··商鞅)提出重

农抑商

两汉(西汉·赵过)推广

耦犁(二牛一人)

犁壁、耧车

(汉后)铁力牛耕

称为我国传统农业

主要耕作方式

(西汉·赵过)代田

(西汉武帝后)煮

盐、冶铁、铸钱收

归官办

(两汉)高炉炼铁、

炒钢

(东汉·杜诗)水利

鼓风冶铁工具水排

(秦汉)重农抑商

商业发展比较艰难

(西汉初年·汉武

帝)加重征税

抑制富商大贾势力

(汉)曹渠、白渠、龙首渠

(两汉)一年一熟(东汉)成熟的青瓷

(西汉)长安织室规模大

三国(曹魏)翻车(灌溉)

南北朝(北方旱地)耕耙

耱技术

(南方水田)耕耙

技术

民间手工业受摧残

(北朝)成熟的白

(南北朝)灌钢法

隋唐(江东地区)曲辕

犁(调节犁耕深浅)

(唐)筒车

大运河

丝织技术高、吸收

波斯织法、图案风

(唐)南青背白两

大制瓷系统

(唐)秘瓷

中国瓷器大量输往

海外

民间手工业恢复发

(前)初步发展、

受限制

(时)都市商业发

展、柜坊、飞钱、

邸店

农村集市贸易”草

市“(最早出现于六

朝时代)

长安东、西二市

广州成为重要外贸

港口、设市舶司

(北魏~唐朝前期)

均田制

两宋(宋后)经济重心

南移

(江南)一年二熟

利用水力的高转筒

五大民窑(定、汝、

哥、官、钧)

丝织品吸收花鸟画

写实风格

(两宋后)民间手

工业在曲折中艰难

发展

商业空前繁荣

出现最早纸币’交

子’

商税收入称为重要

财源

市坊界限打破

城郊、乡村”草市

“普遍

四大商业名镇:佛

山、汉口、景德、

朱仙镇

不收官府直接控制

元黄道婆推广棉纺织

技术

交通发达

元大都称为国际性

商业大都会

明清风力水车

青花瓷、彩瓷、珐

琅彩

(清)粉彩

瓷都:江西景德镇

丝织业中心:苏、

杭、南京

(明中叶后)民营

城镇工商业繁荣

出现地域性商人团

体——徽商(新安)

晋商(山右)

重农抑商

闭关锁国

对民营加征商税

抑制海外贸易

实行专卖制度

只开广州对外通

商’十三行”

超官营占主导花

楼机

(明中后期)资本

主义萌芽

近代中国经济19C60

~90年代洋务运动

军用企业: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福

州船政局(左宗棠)天津机器局(崇厚)湖北枪炮

局(张之洞)

民用工业:李鸿章: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

张之洞:汉阳铁厂、湖北机器织布局

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阶段时间原因表现影响认识

产生

19世纪六

七十年代a.列强入侵瓦解自然经济(主要)。

b.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c.洋务运动的诱导。

抵御了列强

的经济侵略,

推动了中国

的近代化。

1.帝国

主义、封

建主义

和官僚

资本主

义的压

迫和束

缚,这是

阻碍近

初步发

展(第一个发展高潮)从甲午战

争到一战

a.列强的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自然

经济。

b.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直接)

c.“实业救国”的推动。

民族资产阶

级作为新的

政治力量开

始登上历史

舞台。

短暂春

天(“黄金时代”)民国初期(一战期

间)(1912-1919)a.辛亥革命扫除了一些障碍。

b.“实业救国”的影响。

c.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d.一战期间列强放松了经济侵略。

轻工业发展

较快;涌现出

一批著名的

实业家

无产阶级队

伍的壮大,为

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开始

奠定了阶级

基础。

代民族

工业发

展的主

要因素。

2.要实现

近代化,

必须实

现民族

独立

抗战前夕的短暂发展国民统治

前十年

(1927-

1936)

a.全国的基本统一。

b.国民政府推行有利的经济政策

(“币制改革”、“国民经济建设运

动”)

c.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发

展。

发展显著,民

族工业在国

民生产总值

中逐渐占主

导地位。

萎缩抗战胜利

后(1945

—1949)

a.美国的经济掠夺。(《中美友好

通商航海条约》——“新二十一条”)

b.官僚资本的排挤。

c.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

国统区的工

业体系趋于

瓦解。

现代中国经济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953~1957

一五计划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

1953~1956

三大改造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我国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基

本建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基本确立1978~

改革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

家庭联产承包责

任制安徽、四川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改:管理体制、分配方式不改:土地所有制(公有制)

1984~

城市经济体制改

革(国有企业改

革)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改:管理体制、所有制、分配制度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980开始经济特区(突破

口)

1980深圳、珠海、汕头、厦门、1988海南

1984

沿海港口城市14个江苏:连云港、南通

1985

沿海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1988开始经济技术开发区江苏:连云港、南通、昆山、南京、苏州工业园区

1990

开发开放浦东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初邓小平南方谈话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992.10

中共十四大①确立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

导地位;②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1993.11

十四届三中全会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1997.9

中共十五大①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②指出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③进一步完善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衣食住

鸦片战争前长袍马褂,布衣(自

产)

满汉美食,粗食深宅大院,普通民居

鸦片战争后洋布洋装(通商口岸、大城市)

西餐馆,面包房,咖

啡店外国使领馆

欧式洋房,中西合璧的豪宅

辛亥革命后中山装

20C三四十年代西服,粗布大衫,旗

袍,学生装

29C五十年代布拉吉,花布衣凭票供应

文化大革命军装,朴素蓝(黑灰

绿)

改革开放后五彩缤纷1987“菜篮子工程”行

轮船(最先引进中国的近现代交通工具)1866年,洋务派创办福州船政局、马尾造船厂

19世纪70年代初,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打破列强在中国的水运垄断局面,推动了中国水运业的近代化进程

新中国成立后,由国家统一管理轮船运输业,获得较快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铁路、公路、民航事业的快速发展,轮船运输业开始萎缩

铁路建设淞沪铁路(中国最早)、唐胥铁路(中国人修筑的第一条)、京张铁路(中国人自行设计并修筑的第一条)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铁路建设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收回利权运动)“九五”期末,中国铁路营运总里程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机车制造1882年“0”号机车投入唐胥铁路运行,是中国保存至今最早的蒸汽机车

新中国成立后,国产“解放”型蒸汽机取代进口机车。1958年,试制成功第一台内燃机车

20世纪90年代末,高速列车开始在广深铁路上奔驰。2003年,上海第一条磁悬浮列车投入商业运营

有轨电车、汽车20世纪初,上海、天津等大城市出现汽车和有轨电车

公共汽车:上海在1924年出现,北京则是在1935年开始出现

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批12辆“解放”牌载重汽车,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诞生

飞机、民航业1909年,冯如制成第一架飞机,标志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

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标志中国民航拉开序幕

新中国成立初期民航发展有限,改革开放后,航班和航线不断增加,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通讯

邮政通信1866年,海关试办邮政,1896年正式办理,通信范围囊括了全国各主要商埠和中心城市

辛亥革命后,大清邮政改称为中华邮政,邮局邮路进一步扩展

1949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成立,开创了邮政和电信合一的新时代

电信事业电报

有线电报:1877年,丁日昌在福建架设电报线,成为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的

开端

无线电报:1906年创设。到1932年底,除了国内无线电报外,还开设了国

际无线电报业务

电话

传入:1882年,电话传入中国

中华民国成立后,电话线路与电话营业局、营业所继续增加

20世纪80年代之后,通信技术发展迅速,截止2003年第三季度末,中国电

话用户总数居世界第一

传媒

大众报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报纸的国家之一,发行于公元887年的唐代《邸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报纸

1833年广州创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中国境内第一份中文报刊

1872年,上海创办的《申报》是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

维新派创办《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

革命派创办《国民报》、《汉声》等

20世纪前后,共产党创办《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国民党创办《中央日报》

新中国成立后,创办《人民日报》、《红旗》、《光明日报》、《文汇报》

电影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1896年8月,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戏”中国第一部无声京剧电影:1905年《定军山》

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1931年《歌女红牡丹》

我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渔光曲》

电视问世:20世纪30年代

中国第一家电视台: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更名为中央电视台

到1978年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了自己的电视台

互联网互联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90年代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而风靡全球

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2006年6月底,中国网民人数达1.23亿

互联网应用的事例:网上购物、网络办公、网络教学、电子信箱、电子报刊、网络游戏等

世界经济

新航路的开辟

时间航海家国籍支持国方向最终到达地

1487年迪亚士葡萄牙葡萄牙向东好望角1497年达.伽马葡萄牙葡萄牙印度1492年哥伦布意大利西班牙向西美洲1519—1522

麦哲伦船队西班牙西班牙环球航行殖民扩张

时间战争背景结果

1588

英西战争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英国开始确立海上霸权

17C中期三次英荷战

争西班牙衰落,荷兰控制世

界;英法崛起

导火线:英颁布《航海条

例》

荷兰丧失海上霸主地位,失去北美

殖民地

18C中期英法七年战

争法国插足印度、北美;

英法在印度、北美矛盾尖

英国获得法属北美殖民地,确立在

印度优势,成为海上霸主和最大的

殖民帝国。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

世界市场时间推动因素主要途径初具雏形15C末16C初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和掠夺进一步拓展16~18C 西欧国家早起殖民扩张和

掠夺

初步形成19C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以炮舰开路行不平等贸

最终形成20C初第二次工业革命瓜分世界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

快20C90年代以来

两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18世纪中期19世纪后期

标志蒸汽机的改良和广泛使用电力的广泛应用

主要特点科学与技术未结合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生产力“蒸汽时代”“电气时代”

动力蒸汽动力电力

能源煤电、石油

新兴工业部门机器制造业、采煤业、纺织业、冶金业

等石油开采业、石油化工业、化学工业、钢铁工业等

经济结构由农业国转向工业国(轻工业)重工业得到发展

交通工具火车、轮船汽车、飞机

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制垄断大企业组织

主要经济侵略方式以商品输出为主以资本输出为主

世界市场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发明者发明创造者大多是工匠发明创造者均为科学家或科

技人员、工程师

成果多数是生产经验的总结,

属于经验型多数是科研产物,

属于科研型且量多质高

开展的国家起先只限于英国,逐渐发展到其他国

家。“一枝独秀”一开始就在几个国家齐头并进,形成多元化。“全面开花”

产业部门始于棉纺织业,后来在主要轻工业部门

展开以重工业和电力业为主要领域,对带动和改造整个国民经济具有更大的作用

影响进入工业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世界

体系初步形成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矛盾激化。

美国经济

1929~1933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33开始罗斯福新政凯恩斯主义

20C50~70年代出现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福利国

家”日益完备

盛行主张国家干预

20C70年代初滞涨现象、混合经济国家过度干预

20C80年代后缩小“福利国家”规模

20C90年代新经济(知识经济)出现长达10年的经济持续增长苏联经济

1919~1921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21~1924

新经济政策

1925~1953

斯大林模式

1928~1932、1932~1937 两个五年计划

1953~1964

赫鲁晓夫改革

1964~1985

勃列日涅夫改革

1985~1991

戈尔巴乔夫改革

政策类别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背景

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外有帝国主义的

武装干涉,内有被推翻的地主和资产

阶级的武装叛乱,内忧外患四年的世界大战和三年的内战再加上自然灾害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人继续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不满,经济危机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危机

目的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解决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内容

农业

实行余粮征集制,农民除了保留口

粮、种子粮和饲料粮外,其余粮食以

极低的价格交售国家,后来几乎是无

偿给国家。

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纳

税后乘下的粮食由农民自己支配,可

以销售,也可以兑换工业品。粮食税

的数额大大低于余粮征集制。

工业

实行工业国有化,把大中企业收归国

有,小企业实行监督。

涉及经济命脉的企业归国家所有,其

余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

私人小企业。

商品流

实行商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

允许农民和手工业者把自己的劳动

产品拿到市场上自由买卖,恢复国内

的自由贸易

劳动报酬强制劳动,实行平均主义配给制。废除平均主义配给制,实行按劳分

配。

实质排斥商品货币关系,直接过渡到社会

主义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

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

会主义

影响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保证了战争的

胜利,在战争结束后继续推行则引发

了严重的政治危机

使苏维埃政权摆脱了经济和政治危

机,巩固了工农联盟,并且找到了一

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类别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

背景和目的二战结束,苏联进入和平

建设时期;斯大林体制的

弊端日益暴露;农业的相

对落后

赫鲁晓夫改革混乱,斯大

林体制弊端未除

经济全面滑坡,苏联社会

陷入危机边缘

内容农

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

一定的自留

地和牲畜;开垦荒地,扩

大谷物生产;种植玉米运

动;

拖拉机等农机卖给集体

农庄

扩大农场和农庄的自主

权、降低农产品收购计划

指标、提高农产品价格、

放松对个人副业的限制

等政策

承认企业是独立的商品

生产者;要求国家用经济

方法管理经济;打破单一

的公有制形式,允许个体

经济存在。

工业将部分企业的管理权下

放;给予企业调整部分工

资的权利;通过一定程度

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

利益,调动生产积极性。

推行新经济体制:注意运

用价值规律,扩大了企业

的经营自主权

结果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破

了传统观念

的束缚,取得了一定的成

效(农业、工业)。工业利润提高,农民生产

积极性有提高,国民收入

有增加。到80年代初,

经济全面滑坡,改革失败

经济改革效果不佳,经济

陷入困境,政治体制改革

导致苏联解体

局限性理论上没有突破斯大林

的模式,只是在原有经济

体制上的局部调整。

赫鲁晓夫的继续,没有突破斯大林的模式

失败原因赫鲁晓夫经济改革在理

论上没有突破,只是在维

持原有经济体制基础上

进行局部改革;提出的战

略目标超越实际;没有全

面和一贯的战略方针和

思路;赫鲁晓夫自身的不

足和缺点也影响改革;

改革仍没突破旧体制的

框框,只是修补性的改

革,不能根除原有体制的

弊病;执政后期趋于保

守;与美国军备竞赛消耗

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影响经济发展。

经济体制改革,指导思想

失误,政治改革,放弃社

会主义原则西方和平演

相同点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体制弊端;都在农业、工业方面进行调整;改革过程脱离了

苏联实际;结果都失败了。

1921苏俄新经济政策1933罗斯福新政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

开放

特点国家以资本主义和商品

买卖的方法发展生产,

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同农

业的市场交流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方

法,即以一定的计划经

济来调节资本主义产销

矛盾,避免资本主义市

场经济混乱盲目,达到

解除经济危机的目的

克服计划经济体制弊端,

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前提

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

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解

放生产力,最终建立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结局1927年新经济政策被废

除,建立高度集中的斯大

林经济体制,最后导致苏

联解体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困

扰,促成战后出现国家

垄断资本主义大发展的

世界趋势

取得举世瞩目成就,出现

经济腾飞

认识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只是经济手段,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五知识点整理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1.新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a) 如李四光、华罗庚、钱学森、吴阶平、邓稼先等。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重大科学技术成就——(b) (1)国防科学技术领域(最为显着) ①1958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标志着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 ②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③1967年,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④1970年,用自制“长征1号”运载火箭成功把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成为我国航天时代开始的标志。 (2)医学: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3)农业科技: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b) (1)提出:1988年9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2)意义:这个论断反映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鲜明特点,是对科学技术在

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成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与运载火箭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b) (1)空间技术领域 ①1984年,成功发射了第一颗通信卫星,随后第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升空。 ②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之一。 ③1990年开始,中国进入卫星发射市场。 (2)运载火箭研究 ①1980年5月,中国向南太平洋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 ②1999年11月以来,成功运用长征2号系列运载火箭进行了五次“神舟号”飞船的发射和回收试验。 ③2003年10月,在甘肃酒泉成功发射了“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 杨利伟成为中国航天史上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神舟号”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已经迈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3)作用:对于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全册)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通史概要: 中国近代史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止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它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社会进步,坚持反帝反封建斗争,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后,西方列强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不断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完全形成。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还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空前的灾难。 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前仆后继,进行了顽强不屈的反侵略斗争。在列强一次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中,广大爱国官兵浴血奋战;从三元里抗英到义和团运动,广大人民群众也肩负起抗击外来侵略的历史使命;最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了伟大的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课标要求: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鸦片战争的经过、《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内容、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危害、八国联军入侵概况、《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运用不平等条约的具体内容,归纳外国列强侵华的共同特点,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概括列强侵华程度不断升级情况,促使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 (2)、过程与方法:研读史料,提炼观点;问题探究;历史事件的比较;课堂讨论,问题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东西方发展的差异,带来西方列强疯狂的对华侵略,中国不仅失去了独立发展的环境,反而逐步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市场,说明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二基础知识点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 (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 (2)石器锄耕(耒耜) (3)铁犁牛耕:春秋出现。汉代后,铁犁牛耕成为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二、农业的精耕细作 生产工具:春秋战国—铁犁;西汉—耦犁、耧车(播种工具);隋唐—曲辕犁 耕作方法:春秋战国—垄作法(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西汉—代田法 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漕渠、白渠、龙首渠(汉) 灌溉工具:翻车(三国)、筒车(唐朝)、高转筒车(宋朝)、风力水车(明清)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时间:春秋战国 原因: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普及,提高了生产力。(根本原因)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特点: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以家庭为生产单位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地位:小农经济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评价:积极: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贡献 消极: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小农经济比较脆弱,容易破产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是我国封建社会繁荣的原因,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一、手工业的发展形态 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 二、手工业的发展 青铜:商周—鼎盛(青铜时代)代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 冶铁:西周晚期出现铁器,东汉杜诗发明水排(水利鼓风冶铁工具) 炼钢:南北朝—灌钢法(水排和灌钢法使中国的冶炼技术在16世纪前一直领先于世界) 商朝—原始瓷器;东汉—青瓷;北朝—白瓷唐朝;唐朝—南青北白;宋朝—五大名窑明朝—青花瓷、彩瓷;景德镇成为瓷都(明代有些瓷器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 清朝—珐琅彩 商朝—出现丝织品;西周—斜花提纹织物;唐代—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宋朝—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明清—丝织业鼎盛时期(苏州和杭州成为全国丝织业中心)三、资本主义萌芽 时间:明朝中后期地区:江南 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含义:一些手工业部分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雇佣与被雇佣) 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这种带有雇佣与被雇佣关系的手工工场的出现。 发展缓慢的原因:封建制度的束缚(根本原因)、重农抑商、闭关锁国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一、古代国内商业的发展 “商人”:商朝人善于经商,所以后人把善于经商的人称为商人。 隋唐—柜坊(中国最早银行的雏形)和飞钱(汇票)相继问世 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益州)原因: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宋代城市中市和坊的界限被打破,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 元代:大都成为国家性的城市明清:商帮的出现(徽商和晋商) 二、对外贸易 繁荣唐朝:对外贸易重要港口——广州;外贸易机构——市舶使 两宋:海上丝绸之路异常繁荣,海外贸易税成为南宋政府的重要财源。 元朝: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泉州(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 特点:朝贡贸易(目的是为了宣扬国威,而不是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衰落:明清的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打击,仅允许广州十三行与外国通商。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氏族公社所有) 奴隶社会(夏商西周):井田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封建社会(秦汉——明清):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 封建社会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土地兼并(根本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 二、重农抑商 1、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2、目的:维护自然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3、积极作用: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巩固新兴地主政权。消极后果: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 闭关锁国的含义:严格限制同外国的往来,而非完全禁绝。清朝在广州设立十三行统一管理对外贸易。 冶金 瓷器丝织业演变

高中历史必修三高考题专题一

第1课百家争鸣 (2012·海南卷历史·2)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 A.民本思想B.仁政思想C.礼法并重D.礼治为先 【解析】题干中反映的战国时期孟子的有关施政中君民关系的论述,其认为统治者能做到“礼、义、信”则民治,因此,B项正确;A项是儒学思想可以体现的,但与题意不符,如民贵君轻、君舟民水;C项是荀子观点,题干无从反映;D为孔子思想,题干也无从反映。 【答案】B (2011·安徽文综·12)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图3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 ) 图3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①迎江寺,曾名“古万佛寺”,属于佛教思想,不符合题意。②徽州牌坊群中的贞女坊体现了儒家思想三纲五常的内容,符合题意。③涡阳老子庙供奉老子的神像,老子属于道家的思想。④包公祠是纪念宋龙图阁直学士、礼部侍郎、开封府尹包文拯的公祠。包公祠全名“包公孝肃祠”,“孝肃”二字,是宋仁宗在包公死后赐给他的谥号,以评价肯定包公的忠孝一生。这个含义也属于三纲五常的内容。所以②④体现儒家伦理思想,故选B。 【答案】B

(2011·上海单科·8)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 A.爱无差等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D.存天理,灭人欲 【解析】A项爱无差等是墨家的思想。C项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为治国方针,D项存天理,灭人欲属于个人修养问题,帮故排除A、C、D三项;B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才是为人处世的原则,又符合儒家思想。 【答案】B (2010·浙江文综·13)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 ) A.不以人助天B.制天命而用之 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解析】本题为最佳选择题。“制天命而用之”和“天行有常”是荀子的思想,排除B、D项。选项A出自庄子《南华经》,原文是“不以心损道,不以人助天”,意指上古时的有识之士顺应自然,不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去破坏自然规律,或去影响自然,典型体现了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出自《道德经》,“刍狗” 指古代祭祀时用草扎的狗,在祭祀之前,人们对它敬若神明,祭祀一结束,就被丢弃了。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地无所谓仁慈,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主旨是建议人要效法天地的“无所谓仁,也无所谓不仁”的精神,养成这样的胸襟。 【答案】A (2008·上海单科A组·2)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 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这句话反映的是( ) A.儒家的思想B.道家的思想 C.墨家的思想D.法家的思想 【解析】从材料中的“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可以看出这一思想主张“法治”来教育和管理人民。因此是法家的思想。因此正确答案为D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高中的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要通读课本内内容,并且学会总结,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 一、开辟新航路 1、开辟新航路的背景: (一)必要性(原因): (1)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根本原因) (2)社会根源:欧洲人的“寻金热”(开辟新航路的动机) (3)宗教根源:传播天主教 (4)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传统商路(直接原因) (二)可能性(条件):西欧生产力的发展、航海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发展、地理知识的提高、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2、最早探询新航路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

3、第一个进行新航路开辟的航海家是: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其航线是—沿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发现非洲的最南端→“好望角”。 5、直达印度的航海家是:葡萄牙人达﹒伽马 6、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大陆航海家是哥伦布,他是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远航的。 7、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路线是:从西班牙出发,横渡大西洋,绕过美洲南端的海峡,横渡太平洋和印度洋,绕过非洲,回到欧洲。 8、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世界市场形成):加强了欧洲同亚、非、拉经济和贸易联系; 地区性贸易开始向世界性贸易扩展,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欧洲的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9、你怎样评价这些航海家? 探险家们具有勇于进取的开拓精神;但掠夺行为给殖民地人们带来灾难。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要点 “斯大林模式” 主要表现:㈠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基金);

高中历史必修三重点知识总结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 (1)争鸣的背景:社会大变革。包括: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溃,战争频繁,私学兴起。(2)争论的问题:核心问题是如何治国(德治、仁政,法治,无为而治),还有人性问题、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等。 (3)争鸣的影响: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1)孔子的成就 思想上:创立儒学,提出“仁”、“礼”和“德治”的主张。 教育上:创办私学,总结出一些教育教学方法。 典籍上:编订“六经”。 [附]孔子的重要言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2)孟子的主张:人性善,民贵君轻,仁政。 [附]孟子的重要言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荀子的主张:人性恶,通过学“礼”来改变;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来造福人类。 [附]荀子的重要言论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董仲舒的主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另:三纲五常) 2、汉武帝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推广儒学。 [目的:加强专制集权。影响:加强了专制集权,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三、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 (1)“二程”(理学的开创者)指程颐、程颢,其主要观点有: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伦理道德就是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 (2)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的主要观点是:理气论;存天理,灭人欲。 2、王阳明(守仁)的心学观点是:理在心中(心即理也,心外无物);致良知(加强道德修养,克服人欲,恢复人原有的善良本性);知行合一(知和行都产生于心,要用良知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四、明清之际的儒学 1、李贽“离经叛道”(反正统,异端)观点:反对“圣人”;认为人的物质生活就是天理。 2、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指:黄宗羲(著《明夷待访录》)、顾炎武(著《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三人思想的共同之处有: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主张经世致用。顾炎武还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王夫之在哲学方面成就突出。 [言论:黄—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公其是非于学校。顾—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五、儒学的兴衰历程:见提纲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一、科技成就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测试题

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测试题 一、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3分) 1.张謇评论某人时说:“以四朝之元老,筹三省之海防,统胜兵精卒五十营,设机厂、学堂六七处,历时二十年之久,用财数千万之多……曾无一端立于可战之地,以善可和之局。”张謇评论的是( ) A.曾国藩 B.李鸿章 C.张之洞 D.袁世凯 2.19世纪70年代末,一位英国人写道:“一个重庆商人如果要在上海采办洋货,他可以到一个钱庄……押借一笔款项……(然后)将订货单子寄予他在上海的代理人;钱庄经理也通知与他有关系的上海钱庄或其分庄,由后者向洋行或其中国的代理人处付予这笔款项。”可见此时的钱庄( ) A.已经完全变成了洋行的附庸 B.在中外贸易中居于关键地位 C.一般不愿支持土货出口业务 D.在洋货内销中具有重要作用 3.1862年,京师同文馆设立。该馆先后开设外语、化学、物理、各国史略、航海测算、富国策、万国公法等课程。据此判断,同文馆( ) A.标志着西学东渐进程开始 B.致力于“变科举”“改官制” C.为洋务运动培养新式人才 D.旨在宣传“德先生”“赛先生” 4.“中国内江外流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无事可以运官粮客货,有事可以载援兵军火,解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以上言论应出自:A.洋务派 B.资产阶级维新派 C.民族资本家 D.资产阶级革命派 5.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这次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主要表现在 A.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B.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C.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D.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 6.阅读下表,从中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1920—1936年中国工业发展水平估算单位:亿元 年份工农业 总产值 工业总产值占工业总 产值中的% 占工农业总 产值中的%近代工 业产值 手工业 产值 工业总 产值 近代 工业 手工 业 近代 工业 手工 业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测试题

必修二综合测试 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图3是南宋李嵩绘制的《市担婴戏图》,作品以细腻的笔法描绘了一副生动的场景:货郎挑着货担走村串巷,货担上商品琳琅满目,货郎正在招揽生意,一位哺乳的妇女在一群孩童的簇拥下涌向货担。从这幅图景中可以得出的认识是 图3《市担婴戏图》 ①宋代商业环境较为宽松②民俗开始成为绘画题材 ③货郎群体深受百姓喜爱④体现理学的家庭人伦观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社日是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之分。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愿望。王驾《社日诗》云:“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社日活动传统主要反映了 A.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 B.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 C.节日习俗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 D.节日习俗促进了诗歌的发展 3.《明律集解附例》载:“凡民间织造违禁龙凤文纻丝纱罗货卖者,杖一百,段匹入官。机户及挑花、挽花工匠同罪。”这样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抑制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B.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C.宣扬封建王朝法律权威 D.规范丝织行业秩序

4.一个历史小组在讨论对于李鸿章的评价时,发生了分歧: 甲:没有李鸿章就没有中国的近代化 乙:李鸿章不但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而且是一个大卖国贼 丙: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改变了传统的“夷夏”观,开明的士大夫和官僚们认识到中国再不是“天朝之国”,而是世界各国的一员,并且是远不 如西方各国富强的一员 丁: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促进西方科学技术和其他社会事物的逐步传入,在通商口岸、沿海地区,社会风气也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以上几位同学的评价可能运用的历史史观的顺序是 A.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 B.近代化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 C.全球史观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 D.社会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 5.有人说:“中国如无一九三五年之币制改革,决不能有一九三七年之抗战。” 以下与法币政策制定的背景相关的是 ①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②实行通货膨胀政策的需要 ③日本侵略中国的威胁④实行金融银本位制的需要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6.清同光年间人欧阳昱在《见闻琐录》中记述:“当茶出时,众夷来买,商定而后答价,丝毫不能增,倘居奇不卖,欲昂其值以俟,则逾七日减十之一,再逾七日减十之二,又逾七日减十之三;俟愈久,价愈减……”这主要表明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笔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笔记(一) 前几天分享的必修一的知识点,大家学习的如何? 知道期末将至,现在记忆有点晚了,但历史君还是觉得,大家应该通读一遍,做到心理有数。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起源 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2、表现 河姆渡氏族公社遗址发现稻谷 神农氏被尊奉为中国农业的始祖 3、地位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4、概况 (1)原始农业 主要生产工具:石刀石斧石犁耒耜 主要耕作方法:刀耕火种 作物种类:水稻和粟 生活方式:为了寻找肥沃的土地,人们不得不经常迁徙。 (2)商周农业 主要生产工具:出现了青铜农具,但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耕作技术: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作物种类: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生活方式:人们的生活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 5、农业发展特点 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铁犁牛耕的发展 (1)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 (2)汉朝:西汉赵过推广的耦犁,要用两头牛牵引,三个人驾驭。后来又出现犁壁,使铁犁可以朝着同一个方向翻土。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到东汉时已推广到珠江流域。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隋唐: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这种犁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既简便.又轻巧,能适应各种土壤和不同田块的耕作要求。 2、耕作技术的不断进步 (1)耕作方法: ①垄作法(春秋战国) ②代田法(西汉) (2)耕作技术: ①西汉发明播种用的耧车 ②魏晋南北朝采用耕耙耱技术(北方旱地)和耕耙技术(南方水田) (3)耕作制度: ①两汉的耕作制度是以一年一熟为主。 ②宋朝以后,江南逐渐形成了稳定的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3)水利灌溉的发展: ①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时期);漕渠、白渠、龙首渠(汉朝)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材料

历史必修二基础知识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 (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 (2)石器锄耕(耒耜) (3)铁犁牛耕:春秋出现。 汉代后,铁犁牛耕成为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二、农业的精耕细作 生产工具:春秋战国—铁犁; 西汉—耦犁、耧车(播种工具); 隋唐—曲辕犁 耕作方法:春秋战国—垄作法(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 西汉—代田法 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 漕渠、 白渠、 龙首渠(汉) 灌溉工具:翻车(三国)、 筒车(唐朝)、 高转筒车(宋朝)、 风力水车(明清)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时间:春秋战国 原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普及,提高了生产力。(根本原因)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特点: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地位:小农经济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评价:积极: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贡献 消极:小农经济比较脆弱,容易破产; 是我国封建社会繁荣的原因,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 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一、手工业的发展形态 官营手工业、 民营手工业 、 家庭手工业 二、手工业的发展 青铜:商周—鼎盛(青铜时代) 代表:司母戊鼎、 四羊方尊等 冶铁:西周晚期出现铁器 , 东汉杜诗发明水排(水利鼓风冶铁工具) 炼钢:南北朝—灌钢法(水排和灌钢法使中国的冶炼技术在16世纪前一直领先于世界) 商朝—原始瓷器; 东汉—青瓷; 北朝—白瓷唐朝; 唐朝—南青北白; 宋朝—五大名窑 明朝—青花瓷、彩瓷; 景德镇成为瓷都(明代有些瓷器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 清朝—珐琅彩 商朝— 出现丝织品; 西周—斜花提纹织物; 唐代—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宋朝—写实风格,图案生动; 明清—丝织业鼎盛时期(苏州和杭州成为全国丝织业中心) 三、资本主义萌芽 时间:明朝中后期 地区:江南 冶金 瓷器 丝织 业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导学案(全册)

沭阳县怀明中学导学案——2011-4-8 高中历史必修二主备:殷晓波审校:徐永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课标学习解读】 课标: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在传统农业社会中,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运动半径很小。下列解释不确切的是 .做到了“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B.绝大多数人口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 .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居民流动性小 思想有多远,路就有多远!- 1 - 把握考标,记牢考点,做好考题,赢得考胜!

我们用爱心、耐心、和责任心来唤得你的良心、信心和自尊心!班级:姓名:等第: .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我国古代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天下亲耕于南郊,以供斋盛”的记载,《礼记》有仲春“后率 思想有多远,路就有多远!- 2 - 把握考标,记牢考点,做好考题,赢得考胜!

沭阳县怀明中学导学案——2011-4-8 高中历史必修二主备:殷晓波审校:徐永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课标学习解读】 课标: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思想有多远,路就有多远!- 3 - 把握考标,记牢考点,做好考题,赢得考胜!

我们用爱心、耐心、和责任心来唤得你的良心、信心和自尊心! 班级: 姓名: 等第: 思想有多远,路就有多远! - 4 - 把握考标,记牢考点,做好考题,赢得考胜! 戈 母已簋(食器) 角(酒器) 耜 犁 上图所包含的信息有 ①商代青铜铸造业发达 ②青铜器具涉及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 ③人类 进入铁器时代 ④青铜农具广泛应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3.右图所示之剑出土于甘肃灵台,剑柄用青铜铸成,剑身铁质,是我国现今出土 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之一。该剑最早可能铸造于 A .夏朝 B .商朝 C .春秋 D .战国 4.在一座古墓中发现了黑亮如漆的黑陶,洁白如雪的白瓷,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 琅彩。这座墓葬的时间应不早于 A .魏晋 B .隋唐 C .宋代 D .清代 5.2007年12月,宋代沉船“南海一号”的打捞吸引了全球的目光。考古工作者已经从南海 一号上整理出大量珍贵的文物。从“南海一号”打捞起来的各种瓷器,其中不可能有①青瓷 ②白瓷③珐琅彩④青花瓷 A .②③ B .①④ C. ③④ D .①② 6.明代烧制了大量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清代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 这主要是因为 A .很多人开始喜欢外国文化和西方的生活方式 B .适应国外客户的需要 C .外来文化影响的结果 D .王室和贵族的奢侈生活的需要 7.“凡花机通身度长一丈六尺,隆起花楼,中托衢盘,下垂衢脚。……提花小厮坐花楼架木 上。机末以的杠卷丝,中用叠肋木两枝,直穿二木,约四尺长,其尖插于筘两头。”材料所 描述的生产工具出现于 A .西汉 B .两宋 C .元朝 D .明朝 8.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 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 A .春秋时期 B .西汉 C .南北朝 D .北宋 9.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C. 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二、材料分析题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 ——《国语?齐语》 材料二 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 ──《孟子?尽心上》 材料三 苏州东城比户习,“专其业者不啻万家”,大多“雇人工织”,按件计酬。 ──清《长洲县志》 请回答: (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手工业中哪三种主要经营形态? (2)材料一所反映的手工业经营形态中,主要特点是什么? (3)材料二反映出的经营形态的最主要特点是什么? (4)材料三反映出手工业部门出现了什么新的变化?

【实用】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五知识总结(人民版)

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本专题的线索:本单元的主题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形成(15 世纪末— 16 世纪初) (二)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手段和途径)——世界市场得以拓展(16 世纪初— 19 世纪)(三)“蒸汽”的力量——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 世纪中后期) (四)走向整体的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的三大要素是:市场、资本与劳动力; 资本主义经济的两大特点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贪婪性与扩张性。 第 1 课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一、★开辟新航路的背景: (一)必要性(原因): 1、客观条件:文明的分散 2、根本原因: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经济根源 ) 3、动力:欧洲人对“香料”和“黄金”等商品的追求;传播天主教(社会根源) 4、直接原因: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传统商路(商业危机) (二)可能性(条件): 1、航海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发展; 2、地理知识的提高; 3、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二、★过程: 航海家国籍支持国时间成就 ★迪亚士葡萄牙葡萄牙1487 向东:到达非洲最南端好望角,开辟由大西洋进入印 度洋的航路 ★哥伦布意大利西班牙1492 向西: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大陆 达·伽马葡萄牙葡萄牙1497 到达印度 麦哲伦葡萄牙西班牙1519-1522 欧洲-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欧洲(环球航行) 三、★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答:四条路: 1 、世界市场联系之路: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 商业革命” 和“ 价格革命” ,资本主义世 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 2 、人类文明交流之路:世界各大洲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成为联系紧密整体; 3 、思想震撼之路:证实地圆学说,冲击了神学理论; 4 、殖民掠夺之路: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的开始,导致东方国家日益贫困和落后。 四★新航路的开辟(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答: 1 、加强了欧洲同亚、非、拉美洲的经济和贸易联系; 2、地区性贸易开始向世界性贸易扩展,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 3、欧洲的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4 、世界各地文明交融,日益联结成一个整体; 第 2 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一、荷兰 1、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国家是:荷兰; 2、荷兰能够成为世界范围内殖民帝国的条件: (1)地理优势 : 新航路开辟后,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2)经济方面:对外贸易发达,造船业发达,商船总吨位居世界首位;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六知识总结(人民版)教程文件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六知识总结(人民版)

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第一节“自由放任”的美国 一、1929-1933世界经济大危机 ★1、原因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 制之间的矛盾) ②直接原因:生产与销售的矛盾激化 ③具体原因:贫富差距过大、分期付款盛行、股票投资过度 2、爆发:1929年,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市场大崩溃为先导,出现疯狂的股票抛售风 3、席卷:股市崩溃迅速席卷美国整个经济部门,并在资本主义世界引起连锁反应 4、表现: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失业剧增、生产下降 ★5、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大 ★6、影响 (1)经济危机:破坏了社会生产力和浪费社会资源。 (2)社会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工人罢工运动、农民运动不断高涨。(3)国际局势紧张: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 二、胡佛政府的反危机措施 1、一贯措施:继续奉行自由放任主义,反对政府干预经济 2、特点: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干预经济 三、经济危机对美国的影响 1、金融和信用危机 2、工农业生产遭到巨大损失和倒退 3、对外贸易额急剧下降 4、国民收入锐减,失业剧增,贪富悬殊加剧,阶级矛盾尖锐 5、美国社会出现全面危机。 第二节罗斯福新政 ★一、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沉重打击 2、胡佛的反危机措施杯水车薪 3、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二、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1、目的 ①直接目的:结束经济混乱,摆脱危机 ②根本目的: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2、新政的内容

★三、评价罗斯福新政 1、实质: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2、意义: 对美国:①经济:使美国经济走出了低谷,并最终渡过了经济大危机; ②政治:缓解了社会矛盾,遏制了法西斯势力,维护了美国的民主制度; ③人民:提高了美国人的生活水平,建立起福利国家打的框架,使社会弱势群体享有法定的经济保护; 对世界: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对战后欧美各国影响深远。 3、局限:只是调整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第三节当代美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 (1)二战后,美国经济实力在世界经济中占据绝对优势。 (2)二战期间,美国联邦政府建立起庞大的经济调节机构统管经济,并兴建了大批企业,其调节和管理职能深入到主要经济部门,保证了战时经济的迅速增长,也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巩固和发展。 2、表现: ①政府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刺激生产和消费,干预资本主义的再生产; ②政府补贴出口产品,维持高出口水平; ③政府大力投资科研和教育,推行福利主义政策。 3、特点:与西欧不同,不是实行工业国家化,而是依靠增加政府开支和大量军事订货、实行优惠税率来刺激生产和增加社会固定资本投资。 4、实质:虽然建立了国有企业,但美国的经济体制仍然是典型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5、影响:从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二、不断调整的经济政策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试题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一、选择题 19世纪中期伴随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据此回答14题。 1.鸦片战争后“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这表明( ) ①中国棉纺织业水平下降②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③手工生产难以与机器生产竞争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答案】B 2.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包括( ) ①东南沿海棉纺织业受到很大冲击②自然经济瓦解③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A①②B ②③C①③D①②③ 【答案】C 3.茅盾的小说《春蚕》写到“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河里自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以下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B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C中国的自然经济瓦解D列强凭借特权打开中国市场 【答案】C 4.19世纪后期烟台、青岛等开埠通商引发了山东省经济结构的调整。下表是今济南地区的章丘、济阳在20世纪初花生种植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百分比变化表(章有义的《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二辑)。下列

对该表的解读正确的是( ) 年份和地区1900 1915 1920 1924 山东章丘0.1 35 45 50 山东济阳0.2 15 25 40 ①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增强②自然经济完全解体③经济逐渐被融入世界市场④经济作物种植比例上升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D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据此回答5-12题。 5.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洋务运动实质是( ) A以机器大生产代替手工劳动B富国强兵C发展民族资本主义D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解析】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的科技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近代民用工业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近代”的含义是指机器大生产。因此选A。 【答案】A 6.在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已经注重对能源进行开发。观察下图判断该企业是( ) A江南制造总局B上海发昌机器厂C天津开平煤矿D安庆内军械所 【答案】C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试题

高二历史1 必修三专题一练习 班级姓名学号布置日期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 3 分, 25 题,计 75 分) 1、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 ,“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 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A .儒、道、墨、法B.墨、儒、法、道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 2、孔子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墨子主张“兼爱” 、“非攻”,孟子主张 “政在得民” ,这些主张所反映出的社会背景是 A .社会的长期动荡不安 B .百家争鸣的趋同现象 C.奴隶制开始崩溃D.封建经济的发展壮大 3、下列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成就中,对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是 A .“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 B .“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C.“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D.“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 4、某欧洲文化旅游团在一所中学图书馆参观时问学生,“ The river can carry a boat , yet, it can turn the boat over as well ”,这句话最早见于中国哪位古代思想家的著作?这位学生正 确的回答是 A . Li Er B. Zhuang Zhou C. Meng Ke D. Xun kuang 5、《史记·曹相国世家》曰:“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此语 体现了汉初遵循的诸子思想是 A .儒家思想 B .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 6、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关系是 A .完全更新 B .因循守旧C.继承与发展D.形式上的变化 7、“三教合归儒”的三教是指 ①佛教②基督教③伊斯兰教④道教⑤儒学 A .①④⑤ B .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8、董仲舒对儒学内容的发展在于 ①限制君主暴政②大一统③“天人感应”④“君权神授” A .①②③ B .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9、下列儒家思想的主要观点,在今天还可取的是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爱人 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③“君权神授” “天人合一”④“亲吾之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⑤“宇宙便是吾心”“心外无物” A.①②⑤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⑤ 10、两宋时理学的集大成者是 A .程颢 B .程颐C.朱熹D.王阳明 11、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指 A .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 .“天人感应”理论12、 朱熹和王阳明对“天理”进行了不同的阐述,两者共同的本质意图是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P5 (1)原始阶段采用“刀耕火种”。 (2)春秋战国时期采用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形成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 (3)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到全国,铁制农具数量大增。出现播种工具耧车、耦犁、一牛挽犁。 (4)唐代出现曲辕犁,可控制耕土的深浅。 附:铁犁牛耕方式推广的影响: 提高农产品亩产量,是农业动力的革命,使农业生产力得到飞跃性提高。促进一家一户的小农个体经济和精耕细作农业技术的产生、发展。 2.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P6 (1)商周:井田制,名为国家公有,实为国王所有。 (2)战国:秦国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 (3)战国以后:土地大部分为地主所有,农民占有土地较少 (4)北魏到唐前期:推行均田制,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赋役 附一:战国以后中国社会存在的主要土地制度: ①国家土地所有制 ②地主土地所有制 ③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④君主土地私有制 附二:土地兼并问题 P6 (1)产生原因:①官僚地主依靠特权,把公田据为己有 ②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役使贫民 ③农民因天灾人祸被迫卖地逃亡 ④国家不抑兼并的政策 ⑤(根本原因)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土地可以买卖 (2)危害:①地权和劳动者分离,导致农耕生产秩序的严重破坏 ②使无数小农破产,社会动荡不安 ③使国家赋税减少和劳役征发困难,国力削弱 ④社会资金流向土地和农民的贫困又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 长 (3)解决方案:①开明政治家:改革田制,缓和兼并 ②民众暴动:提出均田口号 3.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战国以后): (1)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要经营方式。 (2)以鉄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 (3)主导的土地制度是地主土地所有制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知识点整理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百家争鸣 1.儒家 (1)孔子(创始人) ①政治:核心是?仁?和?礼?;希望统治者?克己复礼?,提倡?德治?,反对苛政, 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②教育:开创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讲授课程以六艺为主。 ③文化: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他去世后,言论 被编纂成《论语》。 (2)孟子(战国末期的代表,亚圣) ①提出四种道德觃范:仁、义、礼、智。 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②发展孔子的?德治?,提倡?仁政?学说。 ③提出?民贵君轻?思想,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 (3)荀子(战国末期的代表) ①曾经三次在著名的?稷下学宫?担任?祭酒?. ②在天人关系上,强调?天行有常?,另一方面提出?人道有为?,提出‘制天命而用之’。 ③强调礼法幵用,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2.道家 (1)老子(创始人) ①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觃律(?弱者道之用?),蕴含了朴素辩证法的思想。 ②名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死不相往来 ③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比较消极)。 (2)庄子(战国时的代表) ①?道?是世界最高原则,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 ②主张?齐物?论---?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 3.法家:代表人物——李悝、商鞅、吴起、申不害、韩非(集大成者) (1)韩非(战国时的代表,集大成者)

①将?法??术??势?结合,又吸收道家思想,主张加强君主集权。 ②主张奖励耕战,实施严刑峻法。 ③提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 来效?的主张,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要顺应历史潮流,与时俱进地进行变法。 (2)作用:法家理论为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都起到了重大作 用。 4.墨家 墨子(创始人) (1)?兼相爱、交相利?(主旨)。 (2)提出?非攻??尚贤??尚同??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主张。 (3)名言:官无常贵,民无终贱 二汉代儒学 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背景:?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以汉民族为 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主要原因:董仲舒____的儒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 2.经过: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核心是确立儒学独尊的地位。汉武帝采取了重用儒生、设置太学、表彰六经等措施,提升了儒学的地位。 3.影响:结束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使儒学成为中 国封建社会的_______。儒学地位提高的同时,也有利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㈡太学的建立 1.影响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 (2)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3)打破了大官僚和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情形,也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文化传播起了重要作用,同时,进一步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