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经济学》复习题(2016)订

《环境经济学》复习题(2016)订

《环境经济学》复习题(2016)订
《环境经济学》复习题(2016)订

复习思考题

一、绪论

1、什么是环境经济学?

环境经济学是研究如何运用经济科学和环境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以及经济再生产、人口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三者之间的关系,选择经济、合理的物质变换方式,以便用最小的劳动消耗为人类创造清洁、舒适、优美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的新兴学科。

2、什么是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环境问题,是指构成环境的因素遭到损害,环境质量发生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甚至给人类造成灾害的变化。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自然力的作用引起的;二是由于人类不适当的经济社会活动和战争引起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

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态遭到破坏。二是环境受到污染。

3、环境经济学有哪些性质和特点?简述之

性质:①边缘性②应用性③阶级性④科学性

特点:①整体性②综合性③协调性

4、环境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

第一,全面认识环境与经济相互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研究实现经济发展与保护和改善环境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途径。环境和经济既有相互对立的一面,又有相互统一的一面。环境经济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在全面分析环境与经济对立统一关系的基础上,正确处理两者的矛盾,寻求实现经济再生产良性循环和环境再生产良性循环,促进环境与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最佳方案。

第二,全面认识经济活动对环境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研究使经济活动符合自然规律(主要是生态规律)的要求,以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经济迅速增长的途径。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只要把经济活动对环境的消极影响控制在一定范围以内,环境系统本身就有能力对这种影响进行补偿和缓冲,从而维持系统的稳定性。

第三,全面认识环境建设对经济建设的促进和制约作用,研究使环境建设符合经济规律要求,以最小的劳动消耗取得最佳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途径。环境建设和经济建设都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组成部分。环境建设对经济建设既有促进又有制约作用。为了充分发挥环境建设活动对经济建设的促进作用,有效地限制环境建设对经济建设的制约作用,就要使环境建设不仅要讲究环境效益,更要考虑经济效益,寻求以最小的劳动消耗取得最佳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方案。

二、经济学基础知识

1、名词解释

1)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使用有限的资源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商品在不同社会集团间进行分配。

2)边际分析:是指利用边际数量分析经济变量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方法。

3)流量分析:是指对一定时期内有关经济变量的产生、投入(或收入、支出)的变动及其

对于其他有关经济总量的影响进行分析。

4)存量分析:是对一定时点上已有的经济总量的数值及其对有关的经济总量的影响进行分析。

5)机会成本:在资源一定的情况下,多生产一个单位的某种产品,就要以少生产若干单位的另一种产品作为代价。这种放弃若干单位另一种产品生产的代价,就是生产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

6)需求:是指居民户(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7)供给:是指厂商(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出卖的商品量。

8)帕累托效率:帕累托效率是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每一个人的经济状况都好到这种程度,以至于任何人都不能再得到好处,而同时又不使另一个人受到损失。

9)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对某物品所支付的价格与他实际所支付的价格的差额。

10)价格水平:在经济中各种商品价格的平均数,它通常用具有重要影响的某些大类商品价格的指数来衡量。

2、简述效用及其特点。

效用是物品或劳务满足人类欲望的属性。效用并不是商品固有的自然属性,而是因人的需要而产生的社会属性。一种商品或劳务是否具有效用或效用大小,是由它是否满足或多大程度上满足人的需要来决定的。

效用具有如下特点:

①效用是消费的主观评价。

②效用因人、因时、因地而异。

③一种物品对同一个人所具有的效用,会因占用数量的不同而不同。

④效用并不含有伦理学的意义,一种商品或劳务是否具有效用,只看它是否满足某人的

欲望或需要。而不论这一欲望或需要的好坏。

三、环境经济系统

1、名词解释

1)系统: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部分按一定规则所组成的,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2)环境经济系统:环境系统和经济系统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联系,它们之间通过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相互作用,相互联系,耦合为一个整体,即构成了环境经济系统。

2、简要叙述系统有哪些特点?

①整体性②关联性③目的性④层次性⑤动态稳定性⑥功能非加和性

3、何为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有哪些表现?

系统的结构是指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在时间或空间方面的有机联系与相互作用的方式或顺序。

系统的功能是指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联系与作用过程的秩序和能力。

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关系:①在系统要素不变的情况下,系统的结构决定系统的功能。②在结构不变的情况下,系统的要素对系统功能有影响。总之,系统结构对功能的影响是质的、第一位的。要素对功能的影响是量的、第二位的。

4、何为循环经济?试简述循环经济的主要内容。

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

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使得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物,从而根本解决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冲突。

循环经济的主要内容:

一是要有符合循环经济的设计,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统一起来,充分注意到使物质循环利用,做到物尽其用。

二是依靠科技进步,积极采用无害或低害新工艺、新技术,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实现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尽可能把对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

三是资源的综合利用,是废弃物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把有害环境的废弃物减少到最低限度。

四是科学、严格的管理。

5、简述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意义。

(1)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

(2)发展循环经济是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

(3)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

(4)发展循环经济是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迫切需要

(5)发展循环经济是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

6、按照人与环境的关系,环境经济系统可以分为哪几类?试述各类系统的基本特征。(一)原始型环境经济系统

原始型环境经济系统的基本特征是:①环境占主导地位,人被动地依附于环境、适应环境;②人与环境的矛盾不明显,由于人类对环境的干预能力很低,人与环境处于低水平的协调状态;③经济发展缓慢、没有环境问题或环境问题不严重。

(二)掠夺型环境经济系统

掠夺型环境经济系统的基本特征是:①人占主导地位,由于人口数量的增加,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对环境的干预能力大大提高,人类可以按照自己的主观意识来利用、改造环境,环境成为人类征服、改造的对象;②人与环境的矛盾加剧,由于人类在干预环境系统时,仅仅考虑自身的经济利益,而很少甚至不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其结果必然是人与环境的矛盾加剧,环境问题不断加剧,环境质量不断恶化;③初期经济发展较快,但难以持续,由于环境质量不断恶化,环境对经济发展的支持能力下降,甚至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三)协调型环境经济系统

协调型环境经济系统的基本特征是:①人与环境和平相处,人是环境经济系统的组成部分,人与自然是平等的;②经济得到较快发展,环境质量也随之不断改善;③环境与经济处于良性循环的状态,社会经济可以持续发展。

7、简述环境与经济的相互关系。(谈谈你对环境与经济关系的认识。)

1、环境是人类生产劳动的条件和对象。

1)环境是一种资源。

2)环境本身就是一种财富。

2、环境是人类社会在经济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物的排放场所和自然净化场所。

3、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

4、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密切还表现在:

1)环境问题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日益严重;

2)环境问题的解决有赖于经济的发展:

(1)经济的发展为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物质基础;

(2)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质量越来越重视(环境意识不断提高);

(3)环境问题的解决有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其中最主要的是经济手段。

四、环境经济学基本理论

1、名词解释

1)经济效益:指人们从事经济活动所获得的劳动成果(产出)与劳动消耗(投入)的比较。2)环境效益(及特点):指人类活动所引起环境质量的变化;

特点:环境效益有正负之分;滞后性;计量的困难性。

3)社会效益:是指人类活动所产生的社会效果。社会效益是从社会角度来评价人类活动的成果。

4)环境经济效益(及其特点):是指某项活动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

特点:第一,计量的困难性;

第二,微观效益与宏观效益的不一致性;

第三,环境经济效益的长期性(或滞后性);

第四,综合性。

5)经济外部性(及其特征):是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消费者和生产者产生的超越活动主体范围的影响。它是一种成本或效益的外溢现象。

特点:(1)外部性独立于市场机制之外。

(2)外部性产生于决策范围之外,而且具有伴随性。

(3)外部性具有一定的不可避免性。

(4)外部性难以完全消除。

6)可持续发展(《我们共同的未来》的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试以环境污染为例,分折外部不经济性的实质。

对于某一生产者,其生产过程可以表述为如下图所示:

产品

原料生产

废弃物治理

直接排入环境环境污染社会损害

一般说来,生产过程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废弃物。废弃物产生后,有两种处理办法:(1)对废物进行治理,无害化后再排入环境;(2)直接排入环境之中。受利润最大化动机的支配,生产者进行生产,目的是获得更多的盈利。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生产者一般不会对废弃物进行治理,因为对废物进行治理需要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从而增加支出,这一支出将成为其成本的一部分(简称为私人成本)。由于成本的增加,生产者的盈利必然下降,这是生产者不愿看到的。于是,生产者将舍弃治理,而选择把污染物直接排入环境之中。这样,就可节省一笔开支(私人成本)。但是,由于污染物排入环境后会造成环境污染,从而使该环境内的其他人受到损害,或者说是对社会造成了经济损失(各种损害均可转换为经济损失),这一社会损失简称社会成本。这样,由于生产者把污染物直接排入环境中,“节省”

了治理污染的私人成本,而使社会付出了社会成本,即私人成本社会化了。

需要指出的是,私人成本社会化只是对外部不经济性的一种定性的描述。因为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是不等值的,事实上,环境污染造成的社会成本一般要远大于私人成本。

3、科斯定理的主要内容。

①当环境资源产权明晰时,无论初始产权如何确定,经济活动的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必然相等,经济外部性就被内部化了;

②当交易成本为零时,无须政府干预,当事者双方通过协商,进行自愿交易,就可解决问题,此时,当事者双方的边际收益达到最大化;

③当交易成本不为零时,需要通过政策手段解决经济外部性问题。

4、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一)持续性原则:生态持续性;经济持续性;社会可持续性;

(二)平等性原则:代内平等;代际平等;

(三)协调性原则:系统协调;区域协调;

5、为什么说环境资源是有价值的?你是如何认识的。(谈谈你是如何认识环境资源价值的。)1)劳动价值论

人类投入了大量的劳动,以保护、改善环境,更新、勘探资源。

环境的价值在于:人们为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资源再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持平衡和良性循环而付出的社会必要劳动。

2)生态补偿理论

社会经济系统生产和消费的产品的价值,不仅来自劳动生产,而且来自自然环境。因此,自然资源是有价值的。

3)哲学价值

在哲学中,价值是指客体的属性和功能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一种功效或效用,即客体对主体生存和发展的意义。客体能满足主体需要,它就有价值。而主体需要的满足过程,就是客体价值的实现过程。

环境能满足人类生存、发展和享受所需要的物质性商品和舒适性服务,所以环境有价值。4)效用价值论

效用是指物品或劳务满足人们欲望的能力。价值以效用和稀缺为条件。环境资源有效用且稀缺,所以有价值。

(另加个人观点)

6、为什么说外部性的存在会造成资源配置的低效?试举例说明。

外部性是成本或效益的外溢现象。

1.当存在外部经济性时,边际社会收益大于边际私人收益。差额是外部收益。

以植树为例。种树人投资植树造林时,其投资行为由边际私人收益和边际成本决定,这时私人植树量Q1小于由边际社会收益和边际成本决定的有效植树量Q2。当要求私人植树量达到Q2时,必须降低植树的成本。

因此,如果外部经济性得不到有效补偿,会导致资源的配置失误。

2.当存在外部不经济性时,边际社会成本大于边际私人成本。差额是外部成本。

以伐木为例。一个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种树人砍伐森林时,其砍伐水平由边际收益和边际私人成本决定,这时私人砍伐水平Q1大于由边际收益和边际社会成本决定的有效水平Q2。当要求砍伐水平达到Q1时,必须提高伐木的价格,即提高边际私人成本。

否则,外部不经济性得不到有效地纠正,会导致资源的配置失误。

五、环境影响的费用效益分析

1、环境费用效益分析有哪些步骤?

1)弄清问题

在费用效益分析中,首先必须弄清楚环境工程或政策的目标、分析环境问题所涉及的地域范围、列出解决这一环境问题的各个对策方案、明确各个对策方案跨越的时间范围。

2)环境功能的分析

环境资源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为了核算环境问题带来的经济损失,首先要弄清楚被研

究对象的功能是什么。通常这种环境功能因地而异,需要实地测定或调查。

3)确定环境破坏的程度与环境功能损害的关系,即剂量—反应关系

环境破坏或被污染,环境功能就受到了损害,两者之间的定量关系是进行费用效益分

析的关键。通常可以用科学实验或统计对比调查(与未被污染的地方或本地污染前进行比较)而求得。

4)弄清各种对策方案,改善环境的程度

对策方案改善环境功能的效益取决于对策方案改善环境的程度。

5)计算各个对策方案的环境保护效益

根据方案可以改善环境和由此带来的使环境功能改善多少,即收纳体的反应,来计算

各种方案环境改善的效益。除此之外,还要计算各种方案可以获得的直接经济效益。

6)计算各种对策方案的费用

对策方案的费用包括投资和运转的费用。

7)费用与效益现值的计算

按费用和效益形成的时间计算其现值。

8)费用与效益的比较

比较方法有1.净现值法,2.效益与费用比较等

2、环境影响的费用和效益评价技术分为哪几类?各类方法有哪几种常用方法?

环境影响的费用和效益评价技术分为三类。即:直接市场法、替代市场法和意愿调查评估法。

直接市场法包括市场价值或生产率法、机会成本法、防护费用法、恢复费用法或重置成本法、影子工程法、人力资本法或收入损失法等。

替代市场法包括后果阻止法、资产价值法、旅行费用法、工资差额法等。

意愿调查评估法包括投标博弈法、比较博弈法、无费用选择法、优先评价法和德尔斐法等。

3、何为直接市场法?应用时应具备哪些条件?

直接市场法就是直接运用货币价格,对可以观察和度量的环境质量变动进行测算的一种方法。

采用直接市场法应该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条件:

①环境质量变化直接增加或减少商品或服务的产出,这种商品或服务是市场化的,或者是潜在的、可交易的,甚至它们有市场化的替代物;

②环境影响的物理效果明显,而且可以观察出来,或者能够用实证方法获得;

③市场运行良好,价格是一个产品或服务的经济价值的良好指标

4、何为意愿调查评估法?使用时应注意消除哪些偏差?

意愿调查评估法就是在环境状态的变化甚至连间接地观察市场行为都不能估价时,通过调查,推导出人们对环境状态变化的支付意愿或赔偿愿望的一种方法。出现偏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策略偏差;信息偏差;起点偏差;假想偏差。

5、名词解释

1)替代市场法:就是使用替代物的市场价格来衡量没有市场价格的环境物品的价值的一种方法。

2)费用效果分析:是一种通过费用与其达到效果进行多方案比较从中选择理想方案的费用评价方法。

3)贴现:通过一定的方式把发生在未来(或不同时间)的费用和效益转化为现值的方式就叫贴现。

8、估算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引起的经济损失应选择哪些方法和参数?

一、水污染引起的经济损失

1)工业的经济损失

(1)水资源短缺

计算方法A:机会成本法

主要参数:当地水资源的影子价格,即每吨水创造的国民收入;水资源短缺的数量。

计算方法B:影子工程法(远处取水方案)

主要参数:新建水源单位投资费用(包括管道费用)。

(2)增加处理费用

计算方法:恢复费用法

主要参数:自来水运转费增加;工业用水软化设施投资。

2)农业经济损失

(1)污灌引起农田污染

计算方法:市场价值法

主要参数:每亩农田损失的效益。

(2)土壤盐渍化

计算方法:市场价值法

主要参数:每亩农田减产的损失或成本增加。

3)渔业的经济损失

计算方法:市场价值法

主要参数:污染前后鱼产量的变化和鱼的市场价格。

4)人体健康损失

计算方法:人力资本法

主要参数:发病率的增加,劳动日﹡人的损失(包括陪住人员误工),死者的平均寿命,人均国民收入,医疗费用,护理费用。

5)恶臭、景观的损失

计算方法:调查评价法

主要参数:对环境的支付意愿。

二、大气污染引起的经济损失

1)农业损失

计算方法:市场价值法

主要参数:污染暴露面积。

2)畜牧业损失

计算方法:市场价值法

主要参数:牲畜发病率、污染面积、单位面积载畜量、病畜损失效益。

3)建筑物材料腐蚀、损坏的经济损失

计算方法:恢复费用法

主要参数:维修周期缩短年限和年维修费用。

4)尘玷污造成的经济损失

计算方法:直接计算清扫花费的工时和消耗物品的费用。

主要参数:清扫工时定额、工资额、消耗物品开支和清扫次数的增加。

5)人体健康损失

计算方法:人力资本法

主要参数:发病率的增加、劳动日*人的损失(包括陪住人员误工)、死者的平均寿命、人均国民收入、医疗费用、护理费用。

三、固体废弃物污染引起的经济损失

1)占用农田对农业造成经济损失

计算方法:机会成本法

主要参数:每亩地可堆放的固体废弃物量。每亩耕地的机会成本:净产值系数。

2)引起地下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

(1)计算方法A:影子工程法

主要参数:新建水源单位投资费用(包括管道费用)。

(2)计算方法B:防护费用法

主要参数:为防止地下水污染建隔水层或防护墙所需费用。

3)引起大气污染

计算方法:同二、大气污染引起的经济损失。

七、人口资源与环境

1、简述新中国人口发展的基本特征。

(1)人口基数大,低生育率,高增长量

(2)人口年龄结构向老年型转变

(3)人口城市化加快,农村人口比重大

(4)劳动力资源丰富,就业产业结构升级

(5)人口受教育水平普遍提高,文盲率下降

(6)人口身体素质普遍提高

(7)男女性别比偏高

(8)人口分布不均

2、世界人口增长有哪些特点?

(1)随经济的发展而有所不同

发达国家人口出生率下降,发展中国家人口猛增。

(2)年龄结构两极分化

发达国家面临人口老化问题,而发展中国家年轻型人口偏多。

(3)城市人口急剧膨胀

20世纪初城市人口不到20%,目前城市人口超过了50%。

3、名词解释:

人口:是生活在特定社会、特定地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并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同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组成复杂关系的人的总称。

人口过程:是人口在时空上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它大致包括自然变动,机械变动和社会变动。

人口环境容量:是指一定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地球对人口的最大抚养能力或负荷能力,随着生活水准的不同而异。

总和生育率:是指一定时期(如某一年)各年龄组妇女生育率的合计数。即总和生育率=年龄组妇女生育率之和。

八、贸易与环境

1、简述贸易与环境的关系。

从有利的方面看,两者是可以相互促进的。在保护环境过程中可以发展贸易,在贸易发展中可以促进环境保护。对外经济贸易的增长意味着将有更多的经济收入投放到环保事业,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环保事业的发展;加强环境管理也给许多产品尤其是有利于环境的产品创造了新的贸易机会。

但在一定条件下,贸易与环境也存在矛盾的。一方面,环境保护对贸易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环境法规限制甚至禁止了许多产品的国际贸易,另一方面,如果不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盲目增长的对外经济贸易也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很大的消极影响。若两者完全考虑各自发

展目标,甚至有可能出现完全对立的局面。

2、何为贸易自由化?一味追求贸易自由化可能会给环境带来哪些负面影响?

所谓贸易自由化,即指国家政府在对外贸易中,通过立法和国际协议,对商品(货物)、服务和与贸易相关的投资、知识产权等国际间的流动,逐渐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和放松对其贸易限制的过程,以获取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和最佳的经济效益。

一味追求贸易自由化可能会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1)以出口形式转移危险废物。

(2)通过贸易与投资渠道转移有害污染密集产业、技术、工艺、设备、产品。

(3)资源过度及不合理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这种影响有两方面的表现:一是一些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依赖初级产品的出口发展经济,由于过度及不合理开发资源,结果严重破坏本国生态及污染环境。二是一国生产出口产品而对他国或全球生态与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3、何为绿色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有哪些特点?其形成的背景和原因有哪些?

1)绿色壁垒是进口国为保护环境和国民健康,或者进口国为保护贸易、以保护环境和国民健康为名,通过颁布、实施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技术标准,限制或者禁止外国产品进口的贸易障碍。

2)特点有:

相对性、时效性、隐蔽性、拉动性。

3)绿色壁垒的形成,其背景和原因最重要的有如下几个方面:

(1)在GATT(关贸总协定)和WTO(世界贸易组织)的努力下,关税壁垒和传统的非关税壁垒不再成为突出的贸易障碍。

(2)环境问题引起各国的重视,加强环境立法和环境管理。

(3)国际环保公约的订立。

(4)多边、双边贸易协议中有关环境的条款逐渐增加。

(5)人们的环保意识提高,各种环境保护组织相继出现。

4、如何判断绿色贸易壁垒是否合理?绿色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哪些?

答:判断绿色贸易壁垒是否合理有以下方法:

(1)绿色壁垒是在何种竞争背景下出现的。

(2)是否违反非歧视性待遇原则。

(3)绿色壁垒是否为环境保护所必需。

(4)实施绿色壁垒的国家是否为被实施绿色壁垒的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提供咨询和技术援助。

(5)构成绿色壁垒的环境标准是否经常变动。

(6)依据环境标准的合理与否来判断。

表现形式:

(1)绿色标志制度;

(2)绿色技术标准;

(3)卫生检疫制度;

(4)绿色包装制度;

(5)绿色补贴。

九、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

1、什么是环境资源(《环境科学大词典》的定义)?

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

2、按环境资源的使用价值分类,环境资源可分为哪几类?请简要说明之。

①物质资源。这类资源以其实体为人类提供服务。

②环境容量资源。环境容量是指在一定环境质量目标下,环境可容纳污染物质的最大量。环境容量也是一种资源,它以其同化污染物为人类服务。

③舒适性资源。主要指优美的自然景观。

④自维持性资源。主要功能是维持生态平衡。

3、何为可耗竭资源?何为可更新资源?

可耗竭资源:假定在任何对人类有意义的时间范围内,总质量保持不变,蕴藏量不再增加的资源。

可更新资源:能够通过自然力以某一增长率保持或不断增加流量的环境资源。

4、何为可更新商品性资源?这类资源主要有哪些特点?

可更新商品性资源是指财产权可以确定,能够被私人所有和享用,并能在市场上进行交易的可更新资源。

特点:①完全明确的财产权②专有性③可转让性④可实施性

5、何为可更新公共物品资源?它具有什么特征?

可更新公共物品资源是指不为任何特定的个人所拥有,但是却能为任何人所享用的可更新资源。

特征:①消费不可分性或无竞争性②消费无排他性

6、何为环境资源核算?环境资源核算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

环境资源核算是指对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环境资源,在合理调查评估的基础上,从实物和价值两方面统计、核实、确定其总量和结构的变化及其平衡状况与投入产出效益的行为。

环境资源核算内容:

② 境资源实物量核算和价值量核算;

②数量核算和质量核算;

③个量核算和总量核算即分类核算和综合核算;

④静态的存量核算和动态的流量核算。

十、环境保护投资

1、名词解释

1)投资:投资是一定经济实体为获得预期收益而运用资本(或资金)所进行的一种风险性经济活动。

2)BOT模式:BOT模式即建设-经营-移交模式。政府授予一家或几家私人企业所组成的项目公司特许权利,就某项基础设施项目进行筹资建设,在约定的期限内经营管理,以经营收入偿还债务和获取回报,约定期满后,项目设施无偿转让给政府。

2、简述环境保护投资的内涵和特点。

环境保护投资内涵:环境保护投资就是社会各有关投资主体从社会的积累基金和各种补偿基金中,拿出一定的数量用于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及与其相关联的经济活动,其目的是促进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

环境保护投资的特点:

① 资以企业为主;

②投资主体与利益获取者往往不一致;

③投资效益主要表现为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④投资效益的价值难以用货币进行计量;

⑤微观效益与宏观效益的不一致性;

⑥近期效益与远期效益的不一致性。

3、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资金来源有哪些?

② 本建设的防治污染投资;

②老企业更新改造的污染治理资金;

③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环保投资;

④排污费用于工业污染治理的补助资金;

⑤其他环保投资:主要指“三废”综合利用利润留成资金、银行贷款和利用外资等环保投资。

4、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效益有哪些?

1)环境保护投资的环境效益

(1)环境保护投资提高了企事业单位的污染治理水平,增强了国家在防治污染方面的综合国力。

(2)环境保护投资有效地促进了各地区各部门的自然生态保护,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3)环境保护投资使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和生态破坏有所遏制。

2)环境保护投资的经济效益

(1)环境保护投资有效地节约了资源和能源,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2)环境保护投资促进企业采用新技术,加速企业的技术改造,提高了企业的技术水平。

(3)环境保护投资减少了企业某些环境支出,促进了企业资金的流通和再生产。

(4)环境保护投资利用“三废”产出了一些产品。

3)环境保护投资的社会效益

(1)环境保护投资促进了各类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

(2)环境保护投资减少了各类污染纠纷和民事纠纷,促进了社会的稳定。

(3)环境保护投资保护了珍贵的文化遗产,推动了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

(4)环境保护投资扩大了就业机会,促进了环保产业的发展。

(5)环境保护投资促进了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的形成,推动了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的发展。

十一、环保产业与环境保护市场化

1、环境保护相关产业的定义。

环境保护相关产业是指国民经济结构中为环境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恢复、有效利用资源、满足人民环境需求,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产品和服务支持的产业。

2、简述我国环保产业存在哪些问题?

① 业结构不合理;

②技术开发能力弱,产品技术含量低;

③还未完全形成企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④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3、简述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对策和措施有哪些?

② 定和完善环保产业政策,促进环保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②依靠技术进步,增强产业持续发展能力;

③加强监督管理,培育和规范环保产业市场;

④探索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环保产业发展机制;

⑤加强领导,做好规划的组织实施。

十二、绿色GDP核算

1、名词解释

1)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对国民经济运行或社会再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系统的计算、测定和描述的宏观经济信息系统,它是整个经济信息系统的核心。

2)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全部最终成果。

3)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国民新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2、简述国民经济核算的作用。

1)是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有效的工具。

2)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依据。

3)是制定和检验国民经济计划的科学方法。

4)是经济统计的基本框架。

5)是协调和获取国民经济数据的经济手段。

3、GDP指标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①能够全面、综合地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水平;

②分析三次产业及三次产业的内部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③分析投资、消费等国民经济中的重大比例关系;

④研究GDP在政府、企业、居民间的初次分配情况;

⑤用于进行广泛地国家和地区间的比较,分析研究综合经济实力的此消彼长情况;

⑥通过计算人均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贫富状况和人民的平均生活水平;

⑦GDP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一个国家承担的国际义务和享受的优惠待遇。

4、GDP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1) GDP不能真实反映资源、环境状况;

2) GDP不能区分好的产出与坏的产出;

3) GDP不能准确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财富水平,不能反映固定资本形成的质量;

4) GDP不能反映某些重要的非市场经济活动,使它在某种程度上损失了客观性和可比性。

5、绿色GDP核算面临哪些主要问题?

1)技术问题。(1)一部分环境资源的市场定价困难。(2)环境成本的计量困难。第三,缺乏基础统计数据。

2)观念问题。扣除环境成本后,使一些地区的经济增长数据下降,因此形成诸多阻力。

3)国际上还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

4)绿色核算的制度还没有建立。

十三、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

1、成功的环境政策需要考虑哪几方面的因素?

(1)实现资金的可持续性;

(2)确保管理的可持续性;

(3)建立对变革的支持体系;

(4)实现综合决策。

2、如何理解“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经济靠市场、环保靠政府”?

(一)对“市场失灵”的理解:

在理想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即达到帕累托最优,但是,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还要满足一些条件:

1)必须是完全竞争性市场;

2)市场主体对交易的商品及服务有完备的信息;

3)不存在经济外部性;

4)不存在公共商品;

5)健全的市场制度。

但是,在现实的市场中,这些条件不能满足或不能完全满足,由此造成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就是市场失灵。换句话说,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市场机制的某些障碍导致资源配置缺乏效率的状态。

(二)对“政府失灵”的理解: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解决市场失灵的有效方法是政府干预。但是,当政府的行为不能纠正市场失灵,反而使资源配置更加缺乏效率和不公平时,就出现了政府失灵。政府失灵包括政策失灵和管理失灵。政府失灵的原因有:

1)信息不足与扭曲;

2)政策实施的时滞;

3)公共决策的局限性;

4)政府作用对象的“理性”反应;

5)寻租活动的危害。

(三)对“经济靠市场、环保靠政府”的理解:

1)环境保护必须依靠政府。原因有:(1)在环境保护领域,市场失灵非常突出,因此,应该加强政府干预的力度,即环保靠政府。(2)环境保护是一项基本国策。(3)环境保护事业涉及面广。

2)“环保靠政府”不等于政府包揽环境保护的一切活动。

3)环境保护不排斥市场。

4)经济发展也离不开政府调控。

在市场可以发挥作用的领域政府要减少干预,在市场不能发挥作用的领域,需要进行政府干预。

3、简述环境管理经济手段的优缺点有哪些?

优点:(1)灵活性。(2)环境管理经济手段可以提供经济刺激。(3)筹集专项资金。

缺点:(1)环境效果的不确定性。(2)经济手段存在政治障碍。

4、何为环境经济政策?它具有哪些功能?

环境经济政策是指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运用价格、税收、信贷、收费、保险等经济手段,调节或影响市场主体的行为,以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功能:(1)刺激作用。

(2)筹集资金。

(3)协调作用。

此外,实现环境经济政策,可以兼顾公平与效率。

5、环境经济政策的组成有哪些?

(1)环境资源核算政策;

(2)财政政策;

(3)信贷政策;

(4)环保投入政策;

(5)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

十四、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经济政策

1、名词解释:

1)环境税:是国家为了保护环境与资源而凭借其主权权力对一切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单位和个人,按其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程度或污染、破坏环境资源的程度征收的一种税种。2)污染责任保险:是保险人对被保险人因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污染环境的行为,造成受害者人身伤害、财产损毁等民事损害赔偿责任提供保障的保险。

3)总量收费:是指一切排污单位和个体工商户按照排放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以污染当量计征排污费。

4)押金-退款制度:对可能会引起污染的产品征收押金(收费),产品报废后,如将报废的产品送到指定的地点,则退还押金。

2、设计环境税时应坚持哪些原则?

1)公平原则

(1)污染者负担原则。

(2)“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使用谁付费”原则。

(3)“受益者补偿”原则。

(4)纳税能力原则。纳税能力大者多纳税,纳税能力小者少纳税。

2)效率原则

(1)经济效率原则

(2)三效益统一

(3)税收效率

3、污染责任保险的意义和作用有哪些?

1)为企业提供一种经济保障。

2)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环境权益和维护社会安定。

3)有利于促进企业加强环境管理。

4)有利于开拓保险的服务领域。

5)是对排污收费制度的一种补充。

4、生态环境补偿费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污染者负担原则

2、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原则

3、受益者补偿原则

4、公平性原则

5、排污许可证交易程序有哪些主要步骤?

1)初始排污权分配。将排污许可证指标分配给辖区内的排污单位,排污单位按照排污许可证的要求排放污染物。

2)申请。排污许可证交易的出让方与购买方向环保部门提交排污许可证交易申请书,申请书中需填写的内容包括购买(出让)排污指标的种类、数量、交易时间、地点等。

3)审核。一是对排污许可证出让方的审核:主要审查出让方是否有富余的排污许可证

指标。二是对排污许可证购买方的审核:主要审查购买方是否具备购买排污许可证指标条件。三是对交易双方的审核:①防止许可证指标过分集中。②对交易量的审核,若交易双方在同一功能区,一般可进行等量交易;若交易双方不在同一功能区,则须按排污交易系数核算交易后的排污许可证指标。

4)协商。提出排污许可证交易申请出让方与购买方就排污许可证交易的交易数量、交易价格、交易时间等具体内容进行协商,以达成排污许可证交易协议。

5)发证。如果交易双方达成协议,还需经环保部门审查,并重新核发排污许可证。6、简述排污许可证交易的优点。

1)高效率

排污许可证交易实际上是将排污指标商品化,从而可以利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自动调节,既能达到污染控制目标,又能实现污染控制成本最低,从而实现对环境容量资源的合理利用。

2)有利于政府宏观调控

(1)有利于政府调控污染物排放总量。

(2)可以通过增发或收购排污指标来调节排污许可证交易价格;

(3)可以减少政府在制订、调整排污收费标准方面的投入。

3)公平性与普遍性

排污许可证交易的主体非常广泛,企业、个体均可参与排污许可证交易。对排污者企业而言,可以根据自身利益来确定购买排污许可证的数量和污染治理量,比较灵活;对非排污者而言,可根据自身利益来确定购买排污许可证的数量,以实现参与污染控制、环境保护的目的。

7、何为产品收费?产品收费通常有哪几种形式?

产品收费是指对那些在消费过程中产生污染的产品收取费用。

产品收费通常有四种形式:

(一)直接针对某种产品收费

(二)针对某些产品具有的某种危害特征收费

(三)对“环境友好”产品实行价格补贴

(四)最低限价

2016年高考真题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 文科综合地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据此回答1-3题。 1.“露气寒冷,将凝结”是寒露时节的天气现象,可引起我国这种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是 A.蒙古高压 B.印度低压 C.阿留申低压 D.夏威夷高压 2.“上午忙麦茬,下午摘棉花”是民间描述寒露时节农事活动的谚语。在下列地区中,该谚语描述的农事活动场景最可能出现在 A.珠江三角洲 B.柴达木盆地 C.藏南谷地 D.渭河平原 3.地球绕太阳一周为360°,以春分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0°,则寒露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

A.15° B.105° C.195° D.285° 1.A 2.D 3.C 图1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读图1,回答4-5题。 4.图1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 A.20%-30% B.30%-40% C.40%-50% D.60%-70% 5.图1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 A.工业化程度提高 B. 人口增长率增大

2016年高考全国二卷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6年全国二卷高考历史试题 24.图3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情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25.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26.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经济严重衰退 B.土地政策调整 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 27.福建各地族谱中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 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 B.大量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 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 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 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面 A.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29.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 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 C.政治主要精力用于增产 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2016年6月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审核员考试试题及答案(审核部分)

CCAA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员考试(审核知识与技能) 姓名:身份证号: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面各题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并将相应字母填在下表相应位置中。每题1 难度按5级划分,1级很容易,答题正确率90%以上,2级较容易,答题正确率80-90%之间,3级中等,答题正确率70-80% ,4级较难,答题正确率50-70%,5级很难,答题正确率50%以下。答题正确率在30%以下的题不要出。

1.对于目标不确定性的影响是()。 A.风险评估 B.风险 C.不符合 D.风险处置 2.管理体系是()。 A.应用知识和技能获得预期结果的本领的系统 B.可引导识别改进的机会或记录良好实践的系统 C.对实际位置、组织单元、活动和过程描述的系统 D.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 3.审核的特征在于其遵循()。 A.充分性、有效性和适宜性 B.非营利性 C.若干原则 D.客观性 4. 审核员在()应保持客观性。 A.整个审核过程 B.全部审核过程 C.完整审核过程 D.现场审核过程 5. 如果审核目标、范围或准则发生变化,应根据()修改审核方案。 A.顾客建议 B.需要 C.认可规范 D.认证程序 6. 在审核过程中,出现了利益冲突和能力方面的问题,审核组的()可能有必要加以调整。 A.审核员和技术专家 B.审核组长和审核员 C.规模和组成 D.实习审核员 7. 从审核开始直到审核完成,()都应对审核的实施负责。 A.管理者代表 B.审核方案人员 C.认证机构 D.审核组长 8. 当审核不可行时,应向审核委托方提出()并与受审核方协商一致。 A.合理化建议 B.替代建议 C.终止建议 D.调整建议 9. 文件评审应考虑受审核方管理体系和组织的规模、性质和复杂程度以及审核的() A.目标和范围 B.方针和目标 C.方案和计划 D.标准和法规

2016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 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答题 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 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黟县的西递和宏村,拥有蛮声海内外的徽派建筑群。两寸背依青山,清流抱村穿户。数百幢.明清四期的民居静静伫.立。高达奇伟的马头墙有骄傲 的表情、跌宕飞扬的韵、① 灰白的屋壁被时间画出斑驳的线条。礼拜的“黟县小桃园,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到处了这里山水风物的(优美/幽美)、民风人情的醇厚从容。要真正(领略/领悟)徽派建筑之美,这是在西递村。②在都市的暄哗..之外,西递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宁静质朴.... 的民间生活。从远处眺望去,西递是一片线条简洁的(繁杂/繁复)精致和高大的白墙,黑白相间 ,③错落有致。迈入老屋你会发现,这些老屋内部的(繁杂/繁复)精致与外部的简洁纯粹形式鲜明的对照,徽派建筑中著名的三雕④ 木雕、砖雕、石雕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至.... 。 1.文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文字,都正确的一项是 A.蜚(fěi ) 暄哗 B. 幢(zhuàng ) 宁静质朴 C.伫(chù) 纯粹 D.淳(chún ) 淋漓尽至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最新高考语文图文转换试题(含答案)

最新高考语文图文转换试题(含答案) 一、高中语文图文转换 1.请把下面关于“思维导图”的示意图转写成一段文字,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答案】思维导图一般借助PC端、移动端等工具,运用手绘或使用软件等方法完成,具有清晰、直观、有色彩、可发散等特点,其用处为:记忆、学习、整理、思考等。 【解析】【分析】本题图文比较简单,从给出的图片可以看出,中心是“思维导图”,这道图文转换题可以这样描述:思维导图一般借助什么工具,运用什么方法完成,具有什么特点,其用处是什么。 故答案为:思维导图一般借助PC端、移动端等工具,运用手绘或使用软件等方法完成,具有清晰、直观、有色彩、可发散等特点,其用处为:记忆、学习、整理、思考等。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以及综合性学习的能力。这类图示转化为文字的题目解答时一定要兼顾图示中的各个要素。首先要读清图示的标题注释,看清楚题目要求,明确陈述对象是什么。找出图示中每一个重点环节,方框里的词语属于关键概念,是句子的“主干”;带箭头的横线展示着事件发展的趋势或动作行为的走向。按照箭头方向用文字转述出来。注意,这类题目解答时用词一定要简洁、通顺、准确。 2.下面是抽样调查的一般流程示意图,某中学计划对高一年级学生体重进行抽样调查。请根据流程图,选择一种抽样方法,替该中学设计一个具体调查方案。请将你的调查方案写成一段文字,要求表述准确,语言简洁、连贯,不超过105个字。 【答案】示例一:本次调查目的是了解本校高一年级学生体重情况,调查对象是高一全体学生,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某个(或几个)班级,统计整理抽样数据后对数据进行校正、拓展和有效性检验,最后得出学生体重情况。

2016年全国高考上海卷历史部分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共75分) 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古希腊人所称的“美索不达米亚’’位于下图中() A.① B.② C.③ D。④ 2.有学者认为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是传说中的夏朝都邑。以下考古发现中, 最有力的证据是() A.石制农具 B.青铜礼器 C.宫殿遗址 D.家畜遗骨 3.周公曰:“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殷人的册典主要指的是() 4.公元前1046年,武王率兵在牧野打败商军,建立周朝。这一年处在() A.公元前10世纪上半叶 B.公元前10世纪下半叶 C.公元前11世纪上半叶D.公元前l1世纪下半叶 5.探究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技能。根据提示,下表中应填入() ①使用铁器和推广牛耕提高了生产力 ②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 ③农民起义频繁 ④各国竞相实施富国强兵的变革 A.①②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读通鉴论》曰:“两端争胜,而徒为无益之论者,辨封建者是也。 □□□□,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句中省略处应填入() A.分封之制 B.郡县之制 C.郡国并行 D.行省制度 7.韩非认为“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慧,当今争于气力”。其主 张体现了() A.进步史观 B.天命史观 C.循环史观 D.英雄史观 8.诗歌创作往往受到时代思想的影响。“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 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说理诗最有可能 受哪种思想影响?() A.孔孟思想 B.黄老学说 C.两汉经学 D.宋明理学 9.中国文化不仅惠及近邻,而且泽被远西。下图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外传”的时间轴,“?”处应填入() A.火器随蒙古西征传入欧洲 B.中国丝绸受到古罗马上层人士喜爱 C.唐三彩随遣唐使流入日本 D.瓷杯瓷盘随海禁的开放传到菲律宾 10.中世纪后期位于东西方之间的某个军事强国,占据了重要的地理位置,控制了亚欧商路。这个国家是() A.西罗马帝国 B.法兰克王国 C.拜占庭帝国 D.奥斯曼帝国 11.有史学家写道:在危机中,新教和其他力量站在法律和议会一边,而君主则把政治命运押在罗马天主教会身上,最后制定法律的议会战胜了国王。他描述的是() A.英国“光荣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法国大革命 D.德意志王朝战争 12.“一般的法律是人类的理性,各国的法律是人类理性在特殊场合的适用”。持以上观点的启蒙思想家是() A.伏尔泰 B.狄德罗 C.卢梭 D.孟德斯鸠 13.绘画是历史的一面镜子,能够折射出思想文化的变迁。下面绘画最早可能作于() A.古典时代 B.中世纪前期 C.文艺复兴时期 D.启蒙运动时期

2016广工研究生测试技术复习提纲答案

1.简答题(每小题8分,5道小题,共40分) 2.分析和设计题(2道小题,共30分) 3.计算题(每小题15分,2道小题,共30分) 第一部分: 1. 信号与信息的区别,测量、计量、测试的区别。 答:信息 消息、情报或知识,信息是物质世界的运动状态与转换方式,是物质 的本质属性。 信号物理量,物质,具有能量。信号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总是蕴涵在信号之中, 并依靠信号来传输。 测量确定被测对象量值的实验过程。 计量单位统一和量值准确的测量一般称为计量。 测试具有试验性质的测量或者说测量和试验的结合。 2.测量方法和测量误差的分类。 测量方法分为:a 按是否直接测定被测量的原则,测量方法可分为直接测量和间 接测量;b 按被测量是否直接和已知的同种量进行比较的原则,可分为直接比较 测量和间接比较测量; c 按传感器是否和被测物体产生机械接触,可分为接 触测量和非接触测量;d 按测量条件,可分为等精度测量和不等精度测量。F 按 被测量是否随时间变化的原则可分为:动态测量和静态测量。 测量误差的分类 :根据测量误差的统计特征不同,可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 和粗大误差; 按照误差的产生原因不同,可分为器具误差、方法误差、调整误 差、观测误差和环境误差和测量对象误差; 按照误差的表示方法不同,可分为 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引用误差和分贝误差。 3.测量结果如何表达?计算 ○ 1基于误差极限的表达式为:max 0δ±=x x ,max δ为极限误差 ○2基于t 分布的表达式:如果测量值x 服从正态分布N (u , ),则测量样本x 的基于t 分布的测量结果的表达式为:∧±=x t x x δβ0 (置信概率为β),该表达 方式受到测量值所服从的概率分布的限制。 ○ 3基于不确定度的表达方式:测量结果=样本平均值±不确定度 n s x x x x ±=±=∧δ0 不确定度可用样本平均值x 的标准偏差x δ来表征

2016年全国2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題. 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丹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讲述亲身经历或道题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吧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起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统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税收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比。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唐吉可德》中的故事是唐吉可德的行侠其余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录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质检的区别清晰起来。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礼金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瓢泼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作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

全国高考语文图文转换的综合高考真题汇总及答案解析

一、高中图文转换专题训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和图片,完成题目。 北京时间2月25日上午,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礼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由华裔女导演石之予执导的8分钟动画短片《包宝宝》,喜获最佳动画短片奖! “家庭”与“爱”,一直是皮克斯动画所关注的主题 《包宝宝》以其细腻的描述、大胆的想象、感人的剧情,打动了无数人。短片除了展现中国的美食文化,还有很多非常贴近中国人生活的中国元素,例如,加拿大唐人街菜市场的中文标牌、点心店墙上的财神挂历、厨房里的酱油辣椒酱、碗碟的花纹样式、公园里打太极的身影。 (1)结合动画海报、文字内容与个人理解,谈谈动画短片的题名“Bao”的内涵。 (2)有人说,《包宝宝》所讲述的故事是典型的中国式亲情,你如何看待这种中国式亲情?(不超过80个字。) 【答案】(1)这部动画短片“Bao”的含义:一是指中国的食物包子;二是Bao实喻汉字“宝”,发音相同,意指宝贝,被父母珍爱的孩子;三是指包住、掌控的意思;四是指包容与理解。 (2)中国式亲情体现了中国大家庭中一代代人的和睦与团圆。中国母亲与孩子之间,关于爱与成长、亲情与理解、包容与放手的故事,让人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和生活的美好。 【解析】【分析】(1)要注意探究Bao的多义内涵。字面上:中国美食包子、发音上:人格化的宝宝形象。深层含义“呵护与陪伴” “相互理解”,可以得出“包容与理解”;“青年期产生的对母爱的隔阂与疏远”,母爱有时候是一种变相的掌控和控制。 (2)要注意结合材料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简明扼要地谈谈对中国式亲情的看法,言之成理即可。根据材料内容,“发音上:人格化的宝宝形象。深层含义‘呵护与陪伴’”,可以围绕中国式亲情进行探究,解读中国母亲与孩子之间的关系:爱与成长、亲情与理解、包容与放手。 故答案为:⑴这部动画短片“Bao”的含义:一是指中国的食物包子;二是Bao实喻汉字“宝”,发音相同,意指宝贝,被父母珍爱的孩子;三是指包住、掌控的意思;四是指包容与理解。 ⑵中国式亲情体现了中国大家庭中一代代人的和睦与团圆。中国母亲与孩子之间,关于爱与成长、亲情与理解、包容与放手的故事,让人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和生活的美好。 【点评】⑴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注意审题,明确要

2016年高考历史试题

2016年高考历史试题(全国卷1)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答案】C 考点: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25.图4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的农业,由题干中的“汉代画像砖”和画像砖中集体劳作的场景可知应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耕作方式的变化 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君主专制的相关内容。由“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可知史官的记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君主的言行,所以选A。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明代地方行政制度的相关内容。由“直属六部”、“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等内容可知巡抚的出现削弱了六部的权限。故选C。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由“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可知外来工业品深入到中国的民众生活中,可知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密切。故选C。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民族工业的兴起·自然经济的解体 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 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 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答案】B

2016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测试题七(含答案)

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测试题七(含答案) 一、选择题(共50题,60分。1-10每小题2分,11-50每小题1分) 1.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理论是()。[2分] A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 B媒体开发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 C媒体开发理论和教学管理理论 D传播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 参考答案:B 2.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信息化教学也日益普及。下列关于信息化教学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信息化教学是教育者和学习者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B多媒体与互联网是实现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手段 C信息化教学是与传统教学相对而言的、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一种新型教育形态 D信息化教学是指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积极开发并充分利用课件,促进教育现代化 参考答案:D 3.关于教育技术的意义与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分] A教育技术强调教学过程中先进技术手段与工具的应用与推广,因此教育技术有利于推进教育信息化 B教育技术强调教师要掌握有利于推进教学的技术手段与工具,因此教育技术能力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C教育技术强调教育教学中要积极开发并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因此教育技术是教育信息化的唯一方法 D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能够带动教学和学习方式的变化,是促进教育教学变革的催化剂参考答案:D 4.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多种方式呈现教学信息,下列对呈现教学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A视频能够同时作用于视听感官,因此在呈现教学信息时,效果比其他的媒体好 B为了突出显示不同类型的很多信息,教师可以在一张幻灯片上使用四五种颜色的字体,也可以把很多信息都放在一张幻灯片中 C表达信息的媒体主要有文字、图形、动画、图像、音频、视频等 D教学信息呈现的方式、时机、快慢,以及媒体的先进性对教学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参考答案:C 5.下面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是促进教学的最优化,因此整合内容中不包含信息技术的学习 B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即将信息技术作为工具、环境和资源融入到具体学科教学和学习的各个 C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一些教学过程是传统教学无法完成的,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一定比传统教学效果好 D通过整合,可以改变传统的单一辅助教学的观点,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强大的认知工具,最终达到改善学习的目的,所以一般信息技术手段越先进,整合的效果就越好 参考答案:B 6.下面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表述最合适的一项是()。[2分]

2016年高考真题-------语文(全国卷Ⅱ)解析

绝密★启用前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題. 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讲述亲身经历或道题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起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统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水手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正比。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堂吉诃德》中的故事是的堂吉诃德行侠奇遇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类和史传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故事之间的区别清晰起来。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要历经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漂泊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坐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其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

2018高三语文流程图试题带答案

语言表达之流程图 1.下面是某医院门诊“一卡通”挂号流程图,把这个流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得当,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 答案示例: 患者到院后,有卡患者直接到分诊台或在收费窗口充值挂号.无卡患者,如果带着身份证,先到收费窗口办卡,并充值挂号;如果未带身份证,则先到导诊台填写办卡申请单,然后去收费窗口办卡,最后去收费窗口充值挂号. 2.某市为创建“文明城市”,组织人员进入企业进行安全检查,下面是“安全监督检查流程图”,请介绍该图的基本内容。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简明,语句连贯。以“检查人员”开头,不超过120个字。(6分) 检查人员进入企业,将从现场安全和台帐、制度建设两个方面进行检查监督.(2分) 若发现事故隐患就提出整改措施,限期进行整改;(2分) 如果企业整改到位,检查人员收到企业整改回执后将复查验收;如果企业整改不到位,检查人员将上报有关执法部门,由有关部门进行行政执法。(2分) 3.下面是某单位人事部招聘员工程序图,请把这个程序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字。 从接收应聘人员简历到最后通知入职,要经过两次面试,简历和两次面试均要评估,评估合格即可进入下一程序,评估不合格的,相关材料将会由人事部存档。 4.下面是某单位“迎春联谊”活动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 个字。(6 分)

本次“迎春联谊”活动计划分别在室内和室外进行。室内活动首先由领导致辞,然后自由选择参加棋牌、品茗或乒羽活动。室外活动是在农庄垂钓和采摘蔬果,晚上在烧烤场开篝火晚会。(内容完整给2分;表述准确给2分;语言连贯给2分。如有其它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可酌情给分;不完整的酌情扣分。)5.【2016年高考新课标Ⅰ卷】下面是某校“中华文化体验”计划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 示例:本次“中华文化体验”计划开设旗袍、围棋、国画三个讲座,并开展三项活动:利用体育课体验太极拳,利用手工课体验中国结和剪纸艺术,年终举行进行太极拳表演和作品展示。 6.科学家培根等人曾提出一种科学知识增长的模式(如下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表述这一模式。(6分) 答案:在大量地观察经验事实的基础上归纳得出相关的科学定律,通过实践检验形成科学理论,凭借科学理论指导可以演绎、推断诸多现象,预见发展趋势。(意对即可) 7.劳务派遣是一种新型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下面的示意图反映了劳务派遣的基本流程和当事三方的关系,请根据图中的信息,用文字描述劳务派遣的基本流程(环节)。(6分) 答案:(示例)根据图示,劳动派遣的流程依次为: (1)劳务派遣单位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确立劳动关系。(2)劳务派遣单位和被派遣的员工签订合同,建立劳动关系。(3)用人单位和被派遣的员工签订岗位协议,确立使用关系。 8、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波特尔与劳勒激励模式(如下图)。(60字左右)(6分) 【答案】

2016年高考真题——历史(全国I卷)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Ⅰ卷 历史 2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 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25.图4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 最后被 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 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 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30.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 “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 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关系 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 D. 力图维护一党专政的局面 31.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中所占的比重,由1937年的17.9%上升到52.8%, 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A. 实现了与西方国家的正常化 B. 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 推行了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D. 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制裁 32.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潜入水下的一只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更=饱满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A. 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 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C. 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D. 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 33.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二世去世,安妮女王继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延误占多数

2016初中信息技术考试模拟试题(免费)含答案讲解

信息技术基础 1、(必修)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是(B)。 A、科学、物质、能量 B、信息、物质、能量 C、信息、财富、能源 D、知识、精神、能源 2、(必修)在我国古代,人们在竹简上记录信息;在近代,人们在纸上记录信息;在现代,人们在计算机中保存信息。这体现了信息的(A)。 A、载体依附性 B、共享性 C、时效性 D、传递性 3、(必修)股票的价格信息每天都会有变化,为股民提供了最新的交易信息,这体现了信息的 (B)。 A、共享性 B、时效性 C、价值相对性 D、载体依附性 4、(必修)下列不属于信息的是(D)。 A、新闻联播节目中播放的国际新闻 B、超市门口贴出的促销广告 C、收到的手机短信 D、早上购买的晨报 5、(必修)关于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信息可以被交流与共享 B、信息可以被重复使用 C、信息必须通过载体来传播 D、一个信息只能有一种表现形式 6、(必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A、信息就是信息技术 B、信息可以通过不同的载体来传播 C、刊登新闻的报纸就是信息 D、信息一旦被使用过就不再具有价值了 7、(必修)麦当劳派发的有着各种食品打折信息的优惠券,其信息表达的方式是(D)。 A、文字、视频 B、文字、声音 C、声音、图像 D、文字、图像 8、(必修)李丽同学对生物学方面的知识很感兴趣,利用周末时间去图书馆查阅了有关的资料,这是(B)过程。 A、信息的存储 B、信息的获取 C、信息的传递 D、信息的处理 9、(必修)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多媒体信息的是(C)。 A、文字、动画 B、图形、图像 C、声卡、显卡 D、音频、视频 10、(必修)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包括下列项目中的(D)。 ①主机②控制器③输入设备④显示器⑤运算器⑥键盘⑦鼠标⑧输出设备⑨存储器 A、①②④⑤⑧ B、②④⑥⑦⑧ C、②③⑤⑥⑨ D、②③⑤⑧⑨ 11、(必修)下图(右图)所示的是常见计算机系统中的(C)。 A、主机和显示器 B、显示器和打印机 C、主机、显示器和打印机 D、主机和打印机 12、(必修)计算机系统包括(A)。 A、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B、主机和外部设备 C、主机和软件系统 D、中央处理器和操作系统 13、(必修)硬盘属于计算机系统中的(A)。 A、存储器 B、输入设备 C、输出设备 D、运算器 14、(必修)计算机启动完成以后,所有的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都是由(B)来管理的。 A、计算机操作人员 B、操作系统 C、机房管理员 D、应用程序 15、(必修)在Windows XP系统中,按组合键Alt+F4可以(B)。 A、将所有打开的窗口最小化 B、关闭当前窗口或关闭系统 C、将当前窗口最小化 D、没有任何作用 16、(必修)当一个窗口被最小化后,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B)。A、该窗口可以被关闭 B、该窗口可以被移动 C、该窗口可以最大化 D、该窗口可以被还原 17、(必修)窗口菜单中的某条选项后面有一个“”标记,这个标记表示(D)。 A、这个菜单项暂时不能使用 B、这个菜单项被选择 C、单击这个菜单项会弹出一个新的窗口 D、这个菜单项含有下一级菜单 18、(必修)在Windows XP系统的桌面上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属性”,可以设置(C)。 ①墙纸和背景图案②显示器的分辨率③系统的日期和时间④屏幕保护程序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9、(必修)小明看到一本杂志上有一幅风景照片非常优美,他想把这幅照片用来做电脑的桌面,那么他应该使用(B)来将照片输入电脑。 A、打印机 B、扫描仪 C、键盘 D、鼠标

2016-2018年高考文综历史全国Ⅰ卷试题及答案

2016年高考新课标1卷(全国乙)历史 2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25.图4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 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 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2016年计算机三级软件测试技术试题及答案(3)

2016年计算机三级软件测试技术试题及 答案(3) 一、判断题 1.软件测试的目的是尽可能多的找出软件的缺陷。(Y) 2.Beta测试是验收测试的一种。(Y) 3.验收测试是由最终用户来实施的。(N) 4.项目立项前测试人员不需要提交任何工件。(Y) 5.单元测试能发现约80%的软件缺陷。(Y) 6.代码评审是检查源代码是否达到模块设计的要求。(N) 7.自底向上集成需要测试员编写驱动程序。(Y) 8.负载测试是验证要检验的系统的能力能达到什么程度。(N) 9.测试人员要坚持原则,缺陷未修复完坚决不予通过。(N) 10.代码评审员一般由测试员担任。(N) 11.我们可以人为的使得软件不存在配置问题。(N) 12.集成测试计划在需求分析阶段末提交。(N) 13.测试是为了验证软件已正确地实现了用户的要求。(N)

14.白盒测试仅与程序的内部结构有关,完全可以不考虑程序的功能要求。(Y) 15.黑盒测试的测试用例是根据程序内部逻辑设计的。(N) 16.为了快速完成集成测试,采用一次性集成方式是适宜的。(N) 17.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若能推迟暴露其中的错误,则为修复和改正错误所花费的代价就会降低。(N) 二、选择题 1.软件验收测试的合格通过准则是:(ABCD) A.软件需求分析说明书中定义的所有功能已全部实现,性能指标全部达到要求。 B.所有测试项没有残余一级、二级和三级错误。 C.立项审批表、需求分析文档、设计文档和编码实现一致。 D.验收测试工件齐全。 2.软件测试计划评审会需要哪些人员参加?(ABCD) A.项目经理 B.SQA负责人 C.配置负责人 D.测试组 3.下列关于alpha测试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D)A.alpha测试需要用户代表参加B.alpha测试不需要用户代表参加C.alpha测试是系统测试的一种D.alpha测试是验收测试的一种 4.测试设计员的职责有:(BC)

2016年高考数学试卷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数学(I 卷) 本试题卷共5页,24题(含选考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集合}034{2<+-=x x x A ,}032{>-=x x B ,则A B =I (A ))2 3,3(-- (B ))2 3,3(- (C ))2 3,1( (D ))3,2 3( 【解析】:{} {}243013A x x x x x =-+<=<<,{}32302B x x x x ??=->=>????.故332A B x x ?? =<,∴223m n m -<<

2016年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全国一卷).pdf

2016年全国一卷高考历史试题 2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 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25.图4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 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30.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 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 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关系 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 D.力图维护一党专政的局面 31.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中所占的比重,由1937年的17.9%上升到52.8%, 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的正常化 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推行了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制裁 32.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潜入水下的一只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 ,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更=饱满地重新出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