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公共必修教育学考点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公共必修教育学考点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公共必修教育学考点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公共必修教育学考点

1:教育的概念

广义的教育,泛指影响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的起源:

(一)、教育的生物起源学说

代表人物: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

主要观点:该理论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为基础,认为(1)教育不是人类独有的社会现象,动物界内大动物训练它们的幼仔的活动也是教育;人类的教育的产生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其起源应该延伸到动物界;(3)教育的产生完全出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二)、教育的心理起源论

代表人物:保罗·孟禄

主要观点:原是教育形式和主要方法是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对成人的本能的无意识的模仿。(三)、教育的劳动起源学说

代表人物:前苏联和我国的教育学家、教育史学家

主要观点: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教育的发展:

(一)原始教育特点:1教育形式社会化;2教育权利平等化;3教育内容实用化;4教育方法简单化

(二)古代社会教育特点:专门的教育机构和职教人员;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

教育与生产实践的分离和对立;教育内容更加丰富;教育方法祟尚书本、呆读死记、强迫体罚、棍棒纪律;官、私并行的教育体制;个别施教或集体个别施教的教学形式。学校产生的条件和年代。

(三)现代教育特点:2生产性;2普及性;3教育形式与手段的多样化;4科学性

3:教育学的对象

答:关于教育学研究对象有三种观点:“规律或原则对象观”“现象与规律对象观”和“问题对象观”。(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4: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a.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朱熹

b.西方古代教育思想。代表人物: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2)教育学的创立阶段

1623年,英国哲学家培根,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的艺术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提了出来;

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

1693年,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洛克提出了绅士教育思想;

1776年,德国哲学家康德在《论教育学》中谈到了有关教育学的两个重要问题:一是教育学应该成为一门学科,另一个是确立了教育学的实验性。

1762年,被誉为“教育上的哥白尼”,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出版了其代表作《爱弥儿》,强调教育要顺应自然,要根据儿童的发展阶段实施教育。

1806年,德国哲学家,教育家赫尔巴特出版《普通教育学》使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教育学的发展阶段

a.实验教育学。代表人物:德国教育家梅伊曼。

b.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杜威。

c.文化教育学。代表人物:爱德华?斯普朗格、西奥多?李特。

d.结构主义教育思想。代表人物: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e.建构主义教育思想。代表人物:格拉瑟斯菲尔德(激进建构主义)、鲍尔斯菲尔德(社会建构主义)、沃茨奇(社会文化认知观)、杰根(社会建构论)、斯皮若(信息加工建构主义)、斯泰尔(控制论系统观)。

f.终身教育思想。代表人物:法国成人教育理论家和活动家保尔?朗格朗。

5:终身学习(教育)

“终身教育1965年由法国的保罗?朗格朗(Parl Lengrand)正式提出以来,已经在世界各国广泛传播。较为普遍的解释是,从时间上看,教育应贯穿人的一生;从教育形式上看,则应包括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6:人的发展概念

人的发展,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理解,是指人的个体的发展,即随着时间和年龄的递增而产生的个体的身心变化。包括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两个方面。

人的生理发展,一方面是指人的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体质的增强;另一方面是指体质的增强,即指生理机能的增强,包括各器官系统生理机能增强。

人的心理发展一方面是指人的认识能力的发展,如感觉、直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能力的发展,也包括与之相关的知识,技能以及各种专门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是指人的心理倾向或意向的发展,如人的需要、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的发展以及与之相关的思想品德的发展。

人的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是相互联系的,共同构成人的发展的统一体。

7:历史上不同的儿童发展观(p34~37)

一、遗传决定论

(一)基督教的“原罪说”

这是西方中世纪教育史上一种典型的儿童观,它视儿童为生而“有罪”的人,赎罪就是人生的目的,教育就是帮助儿童尽快赎罪的手段。

(二)柏拉图的人分三等论

这种儿童观认为,儿童发展的目标及个性的差别,早已由人性的自然素质所决定了。(三)中国古代的儿童观

我国古代儿童观是围绕对人性的认识展开的,主要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以孟子为代表的性善论认为,孟子主张注重教育内容对儿童的影响,其目的是引发儿童固有的良知、良能。以荀子为代表的性恶论导致了他注重教育对儿童的改造和外塑功能。由于上述观点对善恶的肯定与否定过于绝对化,难以解释现实中人的发展差异复杂多样的事实,韩愈等又提出了性三等论。韩愈认为,“学而愈明”为上等,“可导而上下”的为中等,而下等品性的人,只有用刑罚来控制他们的行为。

遗传决定论使人们相信,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这种观点不仅为统治阶级放弃民众教育、实行等级教育制度找到了理论依据,也为个别教育者推卸自己的责任找

到了借口。

二、环境决定论

环境决定论认为,真正在儿童的发展中起着绝对影响作用的力量,是儿童生活环境和后天所获得的教育引导。环境决定论虽然否定遗传生物因素在儿童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但仍认为儿童的发展是受某种外在于儿童主观控制的某种因果关系的制约。

(一)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教育家洛克和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洛克主张“教育万能”,他在《教育漫话》中指出,儿童犹如一块“白板”,到他们长大成人后,是好还是坏,有用还是无用,感到幸福还是痛苦,主要是由他们所受的教育决定的。“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就是由于教育之故”。

华生注重对儿童的行为产生过程的探索,从刺激—反应机制形成过程的研究中,他发现了外界刺激的性质对于儿童行为影响的重要意义,提出了环境决定儿童发展的观点。

环境决定论否定人的生物遗传素质在儿童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确信在儿童发展过程中是其后天的生活经历和环境影响在起决定的作用,因而环境决定论又被称之为养育论。

环境决定论在肯定了儿童发展的可塑性的同时,也将儿童个体在发展过程中的地位牢牢地固定在失去自主性的被塑造地位上。

三、辐合论

辐合论,也称之为二因素论。这种儿童发展观肯定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两种因素对儿童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二者的作用各不相同,不能相互替换。

8: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一:教育能够制约人的遗传素质对其身心发展的影响

二:教育能够调节和选择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

三:教育能够系统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方向、速度和水平

9: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关系

一:教育与经济

(1)教育通过提升人的社会生活素质,使之更有效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教育还能够通过普及科学知识和技能来促进科学技术的普及。

(3)教育还能够推动社会成员转变观念,从而形成能够提升社会经济水平的现代社会观念和行为。

(4)经济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的规模和速度。

(5)经济水平制约着教育的人才规格和教育结构。

(6)经济水平制约着教育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

二:教育与政治

(1)教育具有维系社会政治稳定的功能。

(2)教育具有促进社会政治变革的功能。

(3)政治影响着社会的社会价值取向。

(4)政治影响着社会对教育的资源分配以及教育内资源分配。

(5)政治影响着教育的制度建设、教育行为和教育的思维方式。

三:教育与文化

(1)教育具有传递文化的功能。

(2)教育具有选择文化的功能。

(3)教育具有更新与创造文化的功能

(4)现代教育还能促进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5)社会文化影响着教育内部的各种要素。

(6)社会文化影响着社会成员对教育的态度。

总结:社会视域下的教育发展

(1)教育发展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的发展

(2)教育是个体为适应社会发展而做的准备。(教育存在的根本所在)

10:教育目的的含义;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教育目的功能与层次结构

(1)含义:

(2)教育目的是指一个国家为教育确定的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和标准,是社会通过教育过程要在受教育者身上形成它所期望的结果或达到的标准。

(3)依据:

一:主观依据:1:哲学观念影响教育目的。2:教育目的的确立还要受到思想家们或制定教育目的者固有人性假设的影响。3:教育目的既然是对培养对象的主观设计,就不能捕鱼人格理想相联系。

二:客观依据:1: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2:一定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3: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

(4)功能:1:导向功能2:选择功能3:激励功能4:评价功能

(5)层次结构:

(6)1:按照教育目的实现的过程:理想的目的——正式的目的——教师所领悟的目的——教育过程中实际体现出来的目的——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目的

2:按照教育目的抽象—具体程度: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个育目标(如智育目标,德育目标,体育目标等)——教学目标——课时目标

11: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人本位的价值取向:

认为人的价值高于社会价值上,把人作为教育目的的根本所在。个人本位论者主张教育目的的提出应当根据受教育者的本性,而不是从社会需要出发。他们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人,充分发展受教育者的个性,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评价教育的价值应当以教育对个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来衡量。

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认为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教育的根本价值是满足社会需要。社会本位论者主张,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个人的存在与发展领带并从属于社会,他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的话教育目的就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和延续。

重视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

认为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二者都重要,教育的根本价值是既满足个人需要又满足社会需要。马克思吸收了以往任何时代关于人性、人的本质的理论观点,从哲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历史地考察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是对立统一的历史过程的观点。

12中国的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性;2:坚持培养劳动者;3:坚持人的全面发展

13: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科学地解决了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矛盾)

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目的的中心内容。从“德、智、体几方面发展”到“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再到“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都体现了我过教育目的始终坚持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主张。主要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四个方面。

14:学校教育制度的含义;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中国的学校教育制度一: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体系以及规则系统。

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主要包括双轨型学制、单轨型学制和中间型学制(又叫分支型学制)3种类型。

三:1:我国现行学制是从单轨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制学制。

2:结构分为层次结构和类型结构两种。层次结构包括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四个层次。类型教育可分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两大类。

15:中国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趋势

一:学校教育与社会的联系更为紧密。

二:学制的弹性化、开放性的特征日趋明显。

三: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普及化。

四: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一体化趋势日益增强。

五:现代学制逐渐向终身化方向发展。

16:课程的概念:

广义的课程:课程就是学习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一定内容从而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和形成经验的过程。

狭义的课程:狭义的课程专职学校中的课程,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一定内容从而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和形成经验的过程。

17:课程的类型:

1.以课程决策层次为标准划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2.以课程组织层次为标准划分: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整合课程

3.以课程内容排列方式为标准划分:直线型课程、螺旋形课程、阶梯型课程

4.以学生选择的自由度为标准划分:必修课程、选修课程

5.以课程影响形式为标准划分:显性课程、隐性课程、悬空课程

课程开发:、课程开发,实际上是由课程规划、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三阶段依次演进并相互作用而构成,这三阶段循环往复、不断发展,实现了课程变迁、课程改革和课程创新。

18:教学的概念:

广义的教学是教的人指导学的人以一定文化委对象进行学习的活动。

狭义的教学是一定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有组织、有计划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获得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

19:课程与教学的关系:(三种观点)

1、认为课程实施就是教学,课程实施把计划变成行动是在课堂上进行的,课程领域是教学领域的一部分。

2、认为课程领域不是教学领域的一部分,相反教学领域是课程领域的一部分。

3、认为课程实施有赖于教学,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

一般认为,教学与课程是既相互联系,又各有独自研究对象的两个不同领域。课程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体验、领会和掌握的教育内容,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以课程为中介所进行的活动,两者通过课程实施发生实际性的关联。

20: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纵向结构:明确教学目标、激发学习动机、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教学效果(7个基本环节)

横向构成要素:

1、“三要素”论:认为教学过程由3个最基本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构成。

2、“七要素”论:我国学者李秉德指出,教学活动是有学生、目的、课程、方法、环境、反馈和教师7个要素组成。强调用我们的眼睛看教学现象,并且用我们自己的头脑对之进行分析。

3、“三加六要素论”: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指出,教学是人类的一种活动,具有双边性质,是教师和学生在一定条件下所产生的相互作用。关于教学过程他认为教师、学生、条件是系统的成分,还应包括教学目的、激发动机、教学内容、操作活动、控制调节、评价结果六个要素。

21: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一、备课

四项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准备媒体。

三种计划(选择题):学年(或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单元(或课题)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二、上课

好课的标准: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正确,教学结构合理,教学方法恰当,教学语言精湛,板书有序,态度从容自若。

三、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布置课外作业的要求:1、作业内容符合学科课程标准和教科书要求

2、作业分量适中,难易适度,形式多样

3、向学生提出明确要求,规定完成时间

4、及时批改作业并反馈。

四、课外辅导

五、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22: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步骤:分析学习需要、确定教学目标、优化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评价方案、编写教学设计方案、实施教学设计方案并修订方案。

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教学目标设计:表述应包括4个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情境或条件、表现水平或标准

教学策略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时间设计。

23:教学方法:

以语言传递为主:讲授法(讲述、讲解、讲读、讲演);谈话法(问答、提问法);谈论法;读书指导法。

以直观感知为主:演示法(实物、教具的展现);参观法

以实际训练为主: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

以引导探究为主:发现法;讨论法

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欣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

24:德育的概念: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发展要求与受教育者的需求及其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特点,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的政治、思想、道德、法规与心理品质等方法的教育

德育的目的:社会对学校在校学生品德培养方面达到的某种总体状态的逾期或规定。

德育的功能:1、学校德育对学生个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2、学校德育可以满足学生个体自我完善与自我价值实现需求。

3、学校德育有助于激发与调节学生个体智能的发展

4、学校德育有助于促进学生个体的心理健康。

5、学校德育对学校教育的总体发展与社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促进功能。

25:德育的内容与基本原则P208-214:包括基本内容和创新内容:

基本内容有:文明习惯与行为规范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爱国教育与民族精神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家庭美德教育;民主与法制教育;理想教育与世界观教育;

创新内容:诚信教育:感恩教育;生命教育。

26:、学生品德形成的基本规律:德育的过程中学生品德形成的基本规律:(1)学生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构成;

(2)知,道德知识或道德认知;情,道德情感;意,道德意志;行,道德行为。其中,知、情、意是基础,行是关键。

(3)学生品德在活动与交往中形成;

(4)学生品德在其品德内在矛盾转化过程中形成;

(5)学生品德在提高自我教育能力过程中形成;

(6)德育过程是学生品德长期反复逐步提高的过程。

27:德育途径:

(1)学科教学:作为各级各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校德育最经常、最有效与最基本的途径

(2)社会实践活动:在这部分形成与发展

(3)课外与校内活动:

(4)共青团、少先队与学生会组织的活动:

(5)校会、班会、周会、晨会与时事政治学习:

(6)班主任工作:做好班级德育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内容与中心任务

德育方法:说理教育法、榜样示范法、实际锻炼法、情感陶冶法、生活指导法、品德评价法、心理咨询法

28、现当代国外经典德育模式评介

迪尔凯姆教育社会学:核心内容是个体社会话理论

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模式

关怀体谅模式

价值澄清德育模式

29: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

一:学校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挖掘校园精神文化资源,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

2、挖掘校园物质文化资源,熏陶学生的言行。

3、挖掘校园活动文化资源,陶冶学生的心灵

4、整合学校德育人力资源,形成全方位的德育格局

二:家庭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增强家校联系,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帮助家长形象很正确的德育观念

2、指导家长搞好家庭德育资源建设,建立良好的家庭价值观和家风。

三:社区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充分利用社区内的基层社会组织,开发社区与德育人力资源

2、充分利用社区内的各种环境设施,开发社区德育物质资源

3、充分利用社区的政治、历史与民俗等方面的特色,开发社区德育文化资源

四:多种媒体德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重视并强化对学生进行多媒体素养教育,使其对各种信息价值判断、选择、评价、鉴赏与使用的能力。

2、教育者要主动关注大众传媒对学生的影响,并积极开发利用有益的多媒体资源,丰富学校德育的内容与途径。

3、利用多种媒体手段,实现德育途径的多样化,并提高德育效果。

30: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

(1)劳动对象上的特点——复杂性

(2)……手段…………——创造性

(3)……过程…………——示范性

(4)……性质…………——长期性

(5)劳动形态和劳动成果上的特点——集体性和个体性的统一

31:教师的专业素养与专业发展

(1)专业理念;

(2)职业道德(

A.高尚的职业道德观念(a)对教师专业的认同及其表现——敬业意识(b)教师专业目标理想的确立及其表现——乐业

B.良好的职业道德态度

C.高尚的职业道德行为);

(3)专业知识

A教育科学知识:它是教师应具备的重要知识。

B学科知识:是教师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主体。

C学科教学知识(学科内容知识):教师专业知识的核心、重要而最有用的成分,是一种使得学科教师与学科专家的有所区别的专门知识。

D通识性知识:是教师应具备的基础知识。

(4)专业能力

A教学技巧;

B教学能力;(a).教学设计能力;(b)教学实施能力;(c)教学检查评价能力

C交往能力;

D组织与管理能力;

E自我反思与教育研究能力;

(5)心理素质

A积极乐观的情绪;

B豁达开朗的心胸;

C坚韧不拔的毅力;

32: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1)教师的权利:教育教学权;科学研究权、管理学生权、获取报酬待遇权、管理权和进修培训权

(2)教师的义务:

A.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B.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C.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法制教育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D.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E.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F.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33:.儿童(学生)观

(1)概念:学生观是人们对学生的基本认识和根本态度,它直接影响着教育活动的目的、方式和结果。

(2)两种学生观:

A.外塑论(英国的洛克首创白板说,认为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德国的赫然巴克认为学生的成长全仰仗教师的指导;苏联的凯洛夫认为课堂教学永远是在教师的领导下进行的)B.内生论(美国的杜威认为教育即生长,强调了儿童的发展,并且认为学生具有一种内在的能力,不凭借外力的帮助,就能达到社会行为的和谐。)

上述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正确的学生观应当建立在对学生本质属性的正确认识上。

(3)了解学生的本质属性

A.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a).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的人;(b).……………发展需要的人

B.学生是学习中的人: (a).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b).…..是在学校参加规范学习…;(c).…..是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学习….

C.学生是独立的人: (a).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b).……是有独特精神世界……

34:.学生的地位、权利及其保障

A.地位:青少年儿童是社会的未来、人类的希望。每一位青少年儿童既是一个独立的人,又是家庭和社会的一分子,有着独立的社会地位,是行使权力的主体。

B.青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 (a).生存权(b).受保护权 (c).发展权(d).参与权(e).受尊重的权利。

C.学生学习权的保障:P113(a).从受教育权到学习权的转变;(b).学习权(学习条件保障权、学习自由权和个性发展权)的保障。

35:学生发展与教育

A.学生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反对揠苗助长,同时也必须警惕学生的发展压抑。

B.……………阶段性——应在不同阶段提出不同要求,反对教育“成人化”,同时应注意各阶段之间的“衔接”工作。

C.……………差异性——对教育的丰富化、多样化提出了要求,主张因材施教。

D.…………不平衡性——在关键期适时而教,反对教育平行推进。

(六)教育研究方法(5%)

36:教育研究的特征;P233

教育研究具有一般科学研究特征,如系统性、可靠性、有效性、客观性、创造性等,教育研究还具有自身独特的特征:

A.教育研究基础的包容性:理论基础涉及多种学科领域;

B.教育研究方法的整合性:整合多种多样的有效研究方法;

C.教育研究过程的实践性:对教育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D.教育研究结果的后效性:研究结果体现的长期性、迟效性。

37:教育研究的类型;

A.以应用情形为标准

B.以研究目的为标准

C.以所采用的方法为标准

D.研究方法的不同层次

38:教育研究的过程;

A.确定研究方法;

B.文献综述(文献检索、文献阅读、文献综述的撰写)

C.研究设计;[研究设计的界定、研究设计问题的界定(包括策略、框架、对象、收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研究设计的类型]

D.收集数据(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

E.分析数据;(量化研究的数据分析、质化研究的数据分析)

F.撰写研究报告(研究报告的功能、研究报告的构成)

39:中小学教师常用的研究方法

A.个案研究

B.叙事研究

C.行动研究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考试试卷》样本格式ok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成人高等教育 考试试卷 (A )卷 学年第学期 考试有关事项说明 考试日期:××××年×月×日(星期×) 考试用时:×××分钟。(或具体标明考试时间:**:**—**:**) 考试地点:(××校区××楼××课室) 考试形式:闭卷 课程性质:公共必修专业必修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1、儿童体格发育最重要及最常用的形态指标是( ) A. 手长、足长 B. 上下肢长度 C. 身高和体重 D. 头围和胸围 2、在六种营养素中,可以产热的营养素有( )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3、具有低烧、多汗、夜惊、磨牙症状表现的儿童可能患了() A.蛔虫病 B.蛲虫病 C.钩虫病 D.鞭虫病

4、患有“夜盲症”的人可能是体内缺乏维生素() A.A B.B1 C.C D.D 5、成年人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位于() A.骨膜 B.骨髓腔 C.骨密质 D.骨松质 6、在病后一周内,可以在病人的皮肤上见到3种皮疹:红色小点、水疱、结痂。出现这种症状的传染病是() A.麻疹 B.风疹 C.幼儿急诊 D.水痘 7、某患儿具有异嗜癖表现,这可能是由于缺乏() A.微量元素碘 B.微量元素铁 C.微量元素锌 D.维生素A 8、口服补液盐主要用于治疗() A.腹泻 B.感冒 C.脑膜炎 D.扁桃体炎 9、幼儿骨损伤较成人愈合得快的主要原因是() A.骨膜较厚、血管丰富、保证了旺盛的新陈代谢 B.骨膜较薄,易于再生 C.骨本身含无机盐少而使其较软 D.骨含有机物较多,富有弹性。 10、血细胞中,具有运输功能的是()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三者均有 11、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一般流行于() A.春夏季 B.夏秋季 C.秋冬季 D.冬春季 12、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用来产生能量的营养素是() A.碳水化合物分解成的葡萄糖 B.脂肪 C.蛋白质 D.维生素 13、婴幼儿呼吸方式的特点是() A.以胸式呼吸为主 B.以腹式呼吸为主 C.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两种方式并重 D.既不属于胸式呼吸也不属于腹式呼吸 14、家长的不良育儿方式属于形成儿童心理问题的() A.生理因素 B.心理因素 C.社会因素 D.自我意识问题 15、人体最重要的内分泌器官,被称为“内分泌之王”的是( ) A.甲状腺 B.胸腺 C.脑垂体 D.胰腺 16、计划免疫属于( ) A.自然自动免疫 B.自然被动免疫 C.人工自动免疫 D.人工被动免疫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2016年艺术类专业录取分数线

官网:https://www.doczj.com/doc/9c7274081.html,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2016年艺术类专业录取分数线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2016年外省艺术类本科专业录取分数线 专业河南省贵州省备注 音乐学(师范)最高206.1 最低201.7 按文化成绩×30%+术科成绩×70%折合总分 美术学(师范)最高290.786 最低285.593 按文化成绩×30%+术科成绩×70%折合总分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2016年广东省艺术类本科专业录取分数线 专业名称录 取 人 数 投档文化分 (含加分) 术科成绩按术科投档 按文化分投 档 综合分最高 分 最低 分 平均分 最高 分 最低 分 平均分 最高 分 最低 分 最高 分 最低 分 最高分最低分 音乐学(师范)148445270360.72253203223.40253224445368282.6244.1美术学(师范)163459280349.45258210227.98258228459375296.6244.3环境设计33451294376.27251211223.36251228451376290.0257.7视觉传达设计33439343393.55234210223.15234228439375288.5266.7产品设计33420291354.58246211227.85246228420376280.2253.9数字媒体艺术33466291351.00251212229.52251228466380293.5247.6美术类、音乐类专业分档原则: 对省招生办第一次投档考生专业分档时,对投出的档案考生按照“高考文化成绩(含照顾加分)×30%+术科统考成绩×70%=总成绩”计算,然后按总成绩排名,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在省招生办第一次投档录取结束后,如果还有剩余招生计划,在第二次投档时录取原则为院校志愿优先,在院校志愿优先的基础上采用专业志愿优先的原则。分数计算方式同第一次投档录取时的计算方式相同。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考试试卷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考试试卷 (A )卷 2013-2014学年 第 2 学期 姓名 学号 院系 专业 班 级 试题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分值 14 40 14 12 10 10 100分 得分 评卷教师(签名) 考试有关事项说明 考试日期:2014年7月10日(星期四) 考试用时:120分钟 考试地点:花都校区教学楼 考试形式:闭卷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一、填空题 分值 14分 得分 1.函数(,)f x y 在,x y 平面一矩形区域D 上关于y 满足利普希茨条件是指: 。 2.函数如果存在连续可微函数0),(≠y x μ,使方程+x y x M y x d ),(),(μ0d ),(),(=y y x N y x μ成为 全微分方程,则称 积分因子。 3. 称为伯努利方程,它有积分因子 。 4.定义在区间I 上的向量函数组12(),(),......,()n X t X t X t 在该区域上线性相关是指 。 5.若 () t φ和 () t ψ都是 '()x A t x =的基解矩阵,则 () t φ和 () t ψ具有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 12(),(),,()n X t X t X t 为n 阶齐线性方程组的n 个解,则它们线性无关的充要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求解下列微分方程. 分值 40分 得分 1.求方程26y xy x dy dx -=的通解. (6分) 2.求解方程 211(cos )()0x y y y x dx dy -++=. (6分)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2011—2012学年评优评先结果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2011—2012学年评优评先结果 公示 经个人申请,班级明主评议、各系党总支推荐,学校审核,现将广东第二师范学院2011—2012学年评优评先结果(见附件)网上公示,公示时间:11月22日——月11月28日。公示期间如对被公示对象有任何疑议,可向学生处如实反映情况(联系电话:34113360,联系人:陈碧荣)。同时请各系公示对象仔细核对,如发现名字等信息有错、漏等情况,也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学生工作部(处)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附件:(按提交材料的先后训练)

优秀班主任(34)计算机科学系(5) 姜淑杰杨小霞姚琛阮锦新吴健锋 音乐系(2) 王丹琪梁小玲 中文系(3) 雷杰珍周朔吴新桐 化学系(3) 李俊关高明史蕾 政法系(2) 彭斌罗越媚 体育系(2) 仲亚伟李希睿 教育系(2) 李博赵莹 数学系(5) 胡艳桃和炳马璇冯明军覃耀海 生物系(3) 唐以杰陈康李婷 美术系(4) 喻涛柯略张东方关慧仪

吴慧坚曾红梅赵鹤兰 先进班集体(29) 计算机科学系(3) 2010BTEC软件开发A班2010BTEC软件开发B班、 2011BTEC软件开发A班 音乐系(1) 2010音乐教育D班 中文系(2) 2010中文本四A班2010中文本四B班 教育系(2) 应用心理B班2011学前教育专科B班 化学系(3) 2010级商检技术A班 2011级商检技术C班 2011级应用化学A班 政法系(2) 思想政治教育C班思想政治教育D班 体育系(3) 2011体育教育A班 2011体育教育B班 2011体育教育C班数学系(4) 2010级A班 2010大专班 2011级C班 2011大专班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绩效工资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绩效工资实施办法 (征求意见稿,2013年1月23日) 根据省人社厅、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广东省省直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实施办法的通知》(粤人社发[2012]92号)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政策,不断完善和规范学校分配制度,充分发挥绩效工资分配的激励导向作用,调动教职工积极性,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二)基本原则 1、公平与效率结合的原则。 2、向教学一线适度倾斜的原则。 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4、新旧分配制度平稳过渡的原则。 二、实施范围 我校编制内正式工作人员。 三、内涵和构成 (一)绩效工资包括现省财政统发工资中的“职务岗位津贴”和学校自行发放的津贴补贴及奖金等。 (二)绩效工资由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两部分组成。

1、基础性绩效工资由“职务岗位津贴”和“节日补贴”构成。 2、奖励性绩效工资由岗位工作量津贴、年度考核奖励金和专项奖励金构成。 四、总量和比例 (一)绩效工资总量根据省基准线和学校实际情况核定,总量不超过省基准线的1.5倍。 (二)基础性绩效工资约占绩效工资总量的45.5%,其中职务岗位津贴约占绩效工资总量的38.5%,节日补贴约占绩效工资总量的7%(按节日补贴8000元/人·年计算)。 (三)奖励性绩效工资约占绩效工资总量的54.5%,其中岗位工作量津贴约占绩效工资总量的32%,年度考核奖励金约占绩效工资总量的11%,专项奖励金约占绩效工资总量的11.5%。 五、资金来源及发放办法 (一)基础性绩效工资 1、“职务岗位津贴”执行省人社厅、省财政厅规定的标准,由省财政逐月发放。 2、“节日补贴”由学校制定标准和发放办法,自筹资金发放,最高不超过8000元/人·年。 (二)奖励性绩效工资 奖励性绩效工资由学校制定标准和发放办法,自筹资金发放。 1、岗位工作量津贴 岗位工作量津贴主要体现完成岗位职责、基本工作量和出勤的情况,津贴发放标准实行动态管理,当年执行标准由财务处会同人力资源处于年初根据学校财力测算后提出建议,报学校校长办公会议批准后执行。最高岗位工作量津贴发放参考标准见附件1。 2、年度考核奖励金 年度考核奖励金由称职奖励金和优秀奖励金两部分组成。 (1)年度考核称职奖励金 年度考核称职奖励金标准=考核年度个人的财政工资应发数总额(元)÷12,每年按标准的1至4倍计发,当年的发放额度由财务处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生违规违纪处理办法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生违规违纪处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推进依法治校,维护我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保证学生学习、生活的良好环境,培养高素质人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令2017第41号)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我校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的学生(以下称学生)的管理。 第三条给予学生纪律处分,应当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坚持教育与惩戒相结合,坚持处分与学生违规、违纪行为的性质和过错的严重程度相适应的原则。做到证据充分、依据明确、定性准确、程序正当、处分适当。学校尊重并保障学生陈述、申辩、申诉等权利。 第四条若学生的违规违纪行为同时触犯国家法律、法规,该生除接受本办法的处理外,应依法受到公安、司法等部门的处罚。 第二章纪律处分的种类和适用 第五条对有违反法律法规、本规定以及学校纪律行为的学生,学校应当给予批评教育,并可视情节轻重,给予如下纪律处分。纪律

处分的种类分为: (一)警告; (二)严重警告; (三)记过; (四)留校察看; (五)开除学籍。 留校察看期限为六个月至一年,从处分生效之日起计算,由学生所在院系负责考察。在察看期间表现良好者可按期解除察看;在察看期间有突出表现的,可申请提前解除察看处分,但察看期不得少于六个月;在留校察看期间,又发生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的,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毕业班学生受到留校察看处分的,察看期不得少于六个月。 第六条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学校可以给予开除学籍处分:(一)违反宪法,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破坏安定团结、扰乱社会秩序的; (二)触犯国家法律,构成刑事犯罪的; (三)受到治安管理处罚,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的; (四)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组织作弊、使用通讯设备或其他器材作弊、向他人出售考试试题或答案牟取利益,以及其他严重作弊或扰乱考试秩序行为的; (五)学位论文、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存在抄袭、篡改、伪造等学术不端行为,情节严重的,或者代写论文、买卖论文的; (六)违反本规定和学校规定,严重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生活秩序以及公共场所管理秩序的; (七)侵害其他个人、组织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后果的;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资格和学士学位授予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资格和学士学位授予 审核工作指南 毕业资格和学士学位授予审核是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项严肃、严谨的工作,关系到每一个学生的切身利益。为保证毕业资格和学士学位授予审核工作的顺利进行,制定本工作指南。 一、毕业资格审核的依据 (一)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全日制学生学籍管理规定 (二)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士学位授予暂行办法(修订) (三)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四)国家、省对获得毕业资格和学士学位的其他有关规定 二、毕业资格审核标准 (一)毕业标准 1.修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内容; 2.获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总学分和各模块课程学分; 3.思想品德考核合格。 (二)结业标准 1.在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完成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内容; 2.所获总学分或各模块学分未达到人才培养方案规定数。

(三)肄业标准 学满一学年以上但未完成人才培养方案规定内容的学生,发给肄业证书。 三、毕业审核工作流程和审核内容 毕业资格审核分为预审核、终审核两个阶段,预审核完成时间为毕业学年第一学期的12月份,终审核完成时间为毕业学年第二学期的6月份。 (一)预审核 1.审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情况。若出现整个专业(或班级)漏开课、少开课的现象,由相关学院(系)作出说明并提出解决方案,报教务处审批。 2.核对各专业毕业所要求的最低总学分和各模块(必修、专业选修、通识类选修)课程的最低学分。 3.核对学生应修读的必修课程(含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下同)是否已经修读且成绩合格,统计学生各模块(必修、专业选修、通识类选修)课程的所得学分。 经历多个人才培养方案的学生(如转专业、复学等),要求依据学习进程修完毕业当时所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必修课程。例如,某四年制的学生一年级依据A方案培养,二至四年级变为依据B方案培养,那么该生应修读B方案规定的课程,补修B方案一年级的全部必修课程。 4.组织学生签署毕业资格预审核结果反馈表。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分制实施办法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分制实施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令第41号)和《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学分制管理规定》的有关精神,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科学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办学观念,规范学分制管理,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校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的本科学生。 第二章学制、课程和学分 第三条学制4年,学生在校最长学习年限8年。学校实行弹性学制,学生可以分阶段完成学业,除另有规定外,应当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和保留学籍)内完成学业。对于休学创业的学生,其在校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10年,休学创业时间计入学习年限。 第四条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 必修课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以及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设置的各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修读的课程。必修课包括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其中,公共必修课是指全校各专业学生必须修读的课程;专业必修课是指该专业学生必须修读的课程。 选修课是指为了扩展学生知识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素

质和能力,由学生根据本人的兴趣和需求,选择修读的课程。选修课包括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其中,公共选修课是指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选修课程,专业选修课是指面向某个专业学生开设的选修课程。 第五条课程学分的计算: 理论性课程:以16学时折算为1学分。 独立开设并集中时间安排的实践性课程:每周折算1学分。 分散安排的实践性课程(含理论课程的实践性环节、实验课、实训课、实习课、见习课):32学时折算为1学分。 第六条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 本科总学分控制在165以内。公共选修课学分不低于15学分。另设课外活动与社会实践学分10学分,并纳入毕业审核条件。 第七条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各类课程学分所占的比例为:必修课60—70%,选修课30—40%。其中,在必修课中,公共必修课的比例一般控制在30—40%。 第八条选修课的开设应该从社会和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出发,注重优化学生知识与能力结构。 第九条根据人才培养的方向、课程内容的差异等,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可以设置若干板块的选修课。 第十条要提供充裕的专业选修课程资源供学生选择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考试试卷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考试试卷 (A)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考试有关事项说明 考试日期:年月日(星期) 答题时间:120分钟。 考试地点: 考试形式:闭卷 一、单项选择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中世纪唯名论哲学 C德国古典哲学 D近代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实际存在 B运动变化 C可感知性 D客观实在性 4、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因果规律 5、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 及”。这在哲学上符合() A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 B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 C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D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6、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的含义的是() A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 B实践是主观意识创造客观世界的 活动 C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 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活 动 7、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是()

A人的头脑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 B头脑中自生的 C人脑对鬼神的反映 D人在梦幻中产生的 8、国家的本质是() A管理社会各项事业 B保卫社会秩序的安定 C保卫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 D统治阶级压迫被统治阶级的工具 9、下列社会意识形式中不属于上层建筑的是() A哲学 B法学 C语言学 D 政治学 10、下列说法中,正确表述了人的本质的是() A人之初,性本善 B理性是人的本质 C自由、平等、追求幸福是人的本性 D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合 二、多项选择题 1、德过古典哲学中对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影响最大的有 () A康德哲学 B费希特哲学 C黑格尔哲学 D谢林哲学 E费尔巴哈哲学 2、下列成语和日常用语中,正确说明意识能动性的有() A.胸有成竹,料事如神 B.纸上谈兵,画饼充饥 C.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D.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E.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运动的观点 B矛盾的观点 C联系的观点 D变化的观点 E发展的观点 4、割裂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 A.循环论 B.诡辩论 C.激变论 D直线论 E.庸俗进化论 5、事物的假象是指() A.虚假的不表现本质的现象 B.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 C.人们的错觉所认识的虚幻现象 D.与本质不一致的现象 E.以否定的方式表现本质的现象 6、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一次更重要的飞跃,这是因为()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新编教育学考点及试卷

2016年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育学考试重点及试卷 (简略版) 1:教育的概念 广义的教育,泛指影响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 2: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的起源: (一)、生物起源说 代表人物:法国n利托尔诺、英国沛西·能 主要观点:该理论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为基础, (二)、教育的心理起源论 代表人物:孟禄 主要观点: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对成人的本能的无意识的模仿。 (三)、教育的劳动起源学说 主要观点: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一)现代教育特点:2生产性;2普及性;3教育形式与手段的多样化;4科学性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4: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a.中国古代。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朱熹 b.西方古代。代表人物: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2)教育学的创立阶段 培根,首次提了出来; 夸美纽斯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大教学论> 洛克提出了绅士教育思想; 康德在《论教育学》 “教育上的哥白尼”,卢梭出版了其代表作《爱弥儿》,强调教育要顺应自然,要根据儿童的发展阶段实施教育。 赫尔巴特出版《普通教育学》使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教育学之父 (3)教育学的发展阶段 a.实验教育学。梅伊曼。 b.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 d.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皮亚杰、布鲁纳。

e.建构主义教育思想。 f.终身教育思想。保尔?朗格朗。 5:终身学习(教育) “终身教育1965年由法国的保罗?朗格朗(Parl Lengrand)正式提出以来,已经在世界各国广泛传播。较为普遍的解释是,从时间上看,教育应贯穿人的一生;从教育形式上看,则应包括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6:人的发展概念 人的发展,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理解,是指人的个体的发展,即随着时间和年龄的递增而产生的个体的身心变化。包括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两个方面。 7:历史上不同的儿童发展观(p34~37) 一、遗传决定论 (三)中国古代的儿童观 孟子性善论 荀子性恶论 韩愈性三等论 遗传决定论使人们相信,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这种观点不仅为统治阶级放弃民众教育、实行等级教育制度找到了理论依据,也为个别教育者推卸自己的责任找到了借口。 二、环境决定论 洛克华生落花生 洛克主张“教育万能”,他在《教育漫话》中指出,儿童犹如一块“白板”,到他们长大成人后,是好还是坏,有用还是无用,感到幸福还是痛苦,主要是由他们所受的教育决定的。“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就是由于教育之故”。 华生注重对儿童的行为产生过程的探索,从刺激—反应机制形成过程的研究中,他发现了外界刺激的性质对于儿童行为影响的重要意义,提出了环境决定儿童发展的观点。 8: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一:教育能够制约人的遗传素质对其身心发展的影响 二:教育能够调节和选择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 三:教育能够系统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方向、速度和水平 9: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关系 一:教育与经济 (1)教育更有效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教育还能够通过普及科学知识和技能来促进科学技术的普及。 (3)教育还能够推动社会成员转变观念,从而形成能够提升社会经济水平的现代社会观念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系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系2013年年青教师培养指导安排表 计算机科学系 2013年3月2013年青年教师培养指导工作安排表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系青年教师培训指导方案 教师是立校之本,一个学校科学发展的核心说到底就是教师,青年教师更是学校一

笔宝贵的财富,如何有效的利用这笔宝贵的财富,让刚参加工作的老师能尽快的适应自己的教学岗位,成长为一位成熟的教师;让成熟的教师能尽快成为学校的中流砥柱,迅速的成长为学校的骨干教师;让骨干教师能保持良好的劲头,创造更大的价值,更好的为教学服务,是我们学校在制定青年教师成长指导方案考虑的首要问题。 一、培养目标 1、培养青年教师的责任意识、争先意识、主人翁意识和奉献精神、吃苦耐劳精神。把优秀青年教师吸纳到党员队伍中来。 2、培养青年教师先进的教学、科研理念;对青年教师进行整体、单元教学设计培训。 3、培养青年教师的“双师”素质,强化他们的实践、实训课教学技能。 4、提升、锤炼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基本功,促进青年教师的全面发展,形成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为锻造名师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具体工作内容 1.青年教师(新进教师、35岁以下青年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与经验丰富的教师签订师德合同,并认真履行合同提出的要求。 2.青年教师要主动、虚心向指导教师请教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指导教师要在思想上、业务中帮助青年教师,力争在短时期提高他们的政治及业务水平。 3.指导教师每周定期与青年教师一起备课,帮助青年教师分析教材,确定教学目的,找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安排教学的各个环节,提高青年教师分析教材和备好课的能力。 4 .青年教师要按指导教师的要求完成各项教学任务,要经常听指导教师的课,认真学习指导教师宝贵的教学经验,指导教师也要经常听教师的课,帮助青年教师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给予帮助解决。 5.青年教师要定期向指导教师汇报自己的教学体会,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指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公共必修教育学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公共必修《教育学》(卢晓中主编)知识总结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顾明远先生主编的《教育大辞典》中解释到:广义的教育,泛指影响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学记》战国时期儒家思孟学派古代、世界最早,成体系的古代教育专著有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不凌节而施;长善而救其失;禁于未发;教学相长这些精辟的论述 (2)教育学的创立阶段:《大教学论》作者:捷克的夸美纽斯,他提出泛智教育思想,即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提出“班级授课制”、统一学制、一系列教学原则 《普通教育学》:德国的赫尔巴特,认为道德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使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属于传统教育学派。(主张以学科教材中心进行教学) (3)教育学的发展阶段:杜威:从实用主义出发,反对以学科教学为中心和脱离实际生活的传统教育,主张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的总纲领,代表现代教育学派,杜威的教学理论宣告了教育理论旧时代的终结和新时代的开始。 3、学习与研究教育学的意义:(1)学习和研究教育学有利于促进教育学理论的发展和引领教育实践;(2)教育决策与教育改革需要教育理论的指导;(3)学习教育学是成为合格教师的必要前提;(4)学习教育学有助于成为好家长。 第二章教育与发展 1、教育起源的假说:上帝起源说(宗教人士,上帝创造了一切)、生物学起源说(将本能性活动当做教育的基础,否定了人和动物的区别法国利托尔诺《动物之教育》英国沛西能《教育原理》)、心理学起源说(将模仿看做是教育的基础还把模仿限定为儿童否定了教育的社会性把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排除在教育之外美国孟禄《教育史教科书》)、劳动起源说(苏联教育学者教育起源于劳动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教育》) 2、学校产生的原因:经济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政治嬗变提出了进行贵族教育的必要性;文化积累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