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经验分析

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经验分析

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经验分析
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经验分析

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经验分析

许娟

(山西省芮城县人民医院 044600)

静脉留置针在急、危、重病人的抢救、儿科、老年科及手术患者静脉输液中应用广泛,为抢救患者保护患者血管,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发挥较大作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为3-5天,最长不超过7天,但在临床中,常因皮下血肿、留置针脱落、堵塞、静脉炎、液体外渗而拔除留置针,不能达到留置针的效果。通过临床实践,现将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经验按照操作程序总结分析如下:

1 严格无菌操作

1.1 操作前洗手或用健之素快速消毒液进行消毒,戴无菌手套。

1.2 穿刺部位使用无菌透明贴膜,随时观察穿刺部位情况,保持贴膜清洁干燥,有污染时要及时更换。

1.3 留置静脉针期间如套管针脱出部分勿要送入血管内,以防细菌逆行感染,造成细菌性静脉炎。

2 血管的评估与选择评估血管弹性、充盈度、肢体活动度,选择走向直、弹性好且清晰的血管,避开关节、静脉瓣、皮肤病、感染处。一般选择手背静脉前臂,避免下肢,因下肢血流缓慢易形成血栓,若必须用下肢静脉输液时应抬高下肢20°-30°。

3 留置针的选择

3.1 在满足治疗需要的情况下,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静脉

留置针,一般成人输液宜用18-20G,儿童输液宜用22-24G,输血宜用16G。尽量选择短、细的留置针,因为相对小号的留置针进入机体血管后漂浮在血管中,减少机械性摩擦及对血管内壁损伤,从而降低了机械性静脉炎及血管性静脉炎的发生,可相对延长留置时间。

3.2 检查留置针的完整性及针头斜面有无倒钩、外套管边缘是否有分叉破损,以确保留置针置入成功率,有效避免或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

4 留置针排气技巧将输液器空气排除后,将头皮针的针头斜面朝上刺入肝素帽内,使肝素帽倒置,针头软管均向上,缓慢打开输液器开关,使液体溢满整个肝素帽,再将头皮针全部插入肝素帽内,完全打开输液器开关,排完肝素帽内的空气。避免输液中或再次输液时空气进入血管,引起病人及家属恐慌,防止血液回流后与空气接触发生凝集,导致留置针堵塞。

5 皮肤消毒

5.1 穿刺部位消毒范围应大于敷贴面积一般为8cm*8cm,两遍,待干后才能穿刺。

5.2 消毒时碘酒、酒精不宜过多,以免通过皮肤与血管间的窦道侵入血管,造成化学刺激,引起静脉炎。

6 静脉留置针置管方法去除留置针护针套,旋转枕芯松动外套管,排气,绷紧注射部位下端的皮肤,在血管上方以15°~30°直刺血管,缓慢进针,见回血后降低角度继续进针0.3~

0.5cm,一手固定枕芯,一手将外套管慢慢向前移动,直至全部送入静脉内。送软管时一定要轻柔,避免机械性损伤血管内皮,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7 留置针的固定固定不妥,常导致留置针的脱出,穿刺部位皮肤损伤,从而影响到留置针的留置时间。用透明敷贴先固定穿刺处,然后均匀粘贴在皮肤上,避免留有空气,保持无张力固定,“Y”接管应全部被贴膜覆盖住,延长管以“U”型固定。意识不清、烦躁病人需用胶布将贴膜上下端再次固定。

8 减少药物性静脉炎的发生根据药物性质合理调节输液速度和顺序。高渗性、高刺激性、高浓度、高分子药物容易引起静脉炎,影响留置时间,应先输入此类药物,再输入低渗或刺激性小的药物,放慢输液速度,必要时在输入血管刺激性药物前后用生理盐水冲管。我科室使用双头输液器用于两种药物之间冲管。

9 封管

9.1 将注射器针头斜面刺入肝素帽,缓慢推注封管液,边推注边退出针头,关闭延长管上的小夹子,小夹子靠近“Y”接口。9.2 推注封管液速度不宜过快、过猛,会使血管内部压力增高,导致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强,出现局部血管的炎性改变,引起外渗、局部肿胀、引发静脉炎。有研究显示,以<10ml/min的速度缓慢推注封管液,可明显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1】。

9.3 注射器正压封管技术操作及准确性要求较高,绝不能等液体推注完毕后再抜针,否则拔针时产生负压可使血液回流至套管针

腔内,造成凝血堵管【2】。

9.4 应用可来福密闭输液接头,在与输液接头分离时可产生瞬间正压,避免血液回流造成留置针堵塞,可完全取消封管过程。10 置管后护理

10.1 输入浓度高、刺激性强的药物给予护理干预,如静脉滴注20%甘露醇时,在穿刺点及其近心端皮肤浅表血管局部外擦山莨菪碱,可扩张血管,减少药物沉积在血管壁的机会【3】。

10.2 置管期间在穿刺部位以上沿血管走行用鲜芦荟外敷,每天更换2~3次,保持湿润,可预防静脉损伤【4】。

10.3 对于意识不清、烦躁不安的病人,则适当的使用约束带,防止病人因活动使留置针在血管内不停地上下左右摆动,反复刺激血管内膜产生机械损伤和液体外渗。使用约束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静脉回流,使药液在局部滞留时间延长,容易出现静脉炎和堵管现象,所以还应加强穿刺部位血循环的观察,随时调整约束带的松紧度,约束带尽量用在穿刺部位的远心端。

10.4 再次输液时,如遇滴速较慢或堵管,应先抽回血,再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导管。如无回血,冲洗有阻力,考虑留置针堵塞,应拔出留置针,切不可用力推注,以免使血栓推进血管,造成栓塞。

11 患者宣教

11.1穿刺前嘱病人穿刺上方的衣服要宽松,避免影响局部血液回流。

11.2 使用留置针的肢体尽量避免下垂、用力、过度受压,以免回血堵塞导管。

11.3 指导病人不可随意调节滴数,注意保护输液部位,有异常及时呼叫。

11.4置管期间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注意观察穿刺局部有无红肿、疼痛、发热等不适应及时告知护士。

12 提高穿刺技术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穿刺技术,穿刺时动作轻、巧、稳、准,提高穿刺成功率,避免液体外漏外渗和皮下血肿的发生。

近几年来对静脉留置技术的不断研究和探讨,降低留置针带来的不利因素,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使留置针的临床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

参考文献

【1】曹忆姝,陈妙娟,王九花,等.静脉穿刺置管套管针输液封管技术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12):714~715.

【2】蒋燕,蔡林英.静脉留置针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1.15(2).69.

【3】施庆芳,智睿.山莨菪碱扩张局部皮肤浅表血管防护甘露醇所致静脉损伤[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6):49-50.

【4】顾晓英.鲜芦荟预防静脉损伤及延长留置针时间的探讨[J].现代护理,2004,10(9):821-822.

静脉留置针护理要点

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具有减少血管穿刺次数,对血管的刺激性小,减少液体外渗,不易脱出血管,减少患者对输液的心理压力,可随时进行输液治疗,有利于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轻护士的工作量等优点。 一、静脉套管针护理如下: (一)正确留置静脉套管针: 1、操作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2、选择合适的血管:一般选择较为粗直、充盈、长度适宜留置针的血管进行穿刺,尽量不使用患者手背静脉,以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注意避开关节、静脉瓣、肢体受伤部位,瘫痪患者宜选择健侧肢体血管。 3、做好物品的准备 4、正确的穿刺方法在穿刺上方10cm处扎止血带,2%碘伏消毒2次,待干,留置针外套管放松,针尖斜面向上,以15~30°进针,见回血后调整穿刺角度为10°左右顺着静脉走向将留置针推进0.5~1cm,抽出针芯。遇有无法确定针尖是否刺入血管时,可先将针芯拔出少许,松止血带,让液体滴入少量,如静脉滴注通畅、局部无肿胀隆起,可再沿

血管方向平行推进软管。 5、妥善固定:采用与留置针配套的透明胶贴固定,使其松紧适宜,牢固美观,保证针尖不扭曲、不折叠。再用填写好日期的胶布固定三叉接口,为换药、拔管提供依据。 (二)、正确的封管 1、封管液的种类即0.9%氯化钠注射液(内用)。肝素钠封管液:即生理盐水250ml加肝素钠1.25×104U. 2、封管液的量及封管时间:生理盐水5~10ml停止输液后每隔6~8h冲管1次[2].肝素钠溶液3~5ml,输完液后冲管,抗凝作用可持续12h以上 3、封管的技术:封管时应缓慢推注封管液,封管液推入过快,用力过猛可使血管内压力剧增,管壁通透性增加,容易引起外渗、肿胀。 二、并发症 (一)穿刺部位感染 1、原因:①操作技术不熟练、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②病人机体抵抗力极度低下;③留置时间过长等。 2、措施:①洗手②无菌操作操作过程中正确使用无菌技术可以预防感染。 (二)皮下血肿 1、原因:①准备进行穿刺的血管选择不当;②穿刺及置管操作不熟练、技巧掌握不好、操之过急、动作不稳等;③静

静脉留置针注意事项

静脉留置针的注意事项 一、注意事项 1、使用静脉留置针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2、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及局部情况。每次输液前后,均应检查穿刺部位及静脉走行方向有无红肿,并询问患者有无疼痛与不适。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拔除导管并作相应处理。对仍需输液者应更换肢体另行穿刺。 3、对使用静脉留置针的肢体应妥善固定,尽量减少肢体的活动,避免被水沾湿。如需要洗脸或洗澡时应用塑料纸将局部包裹好。能下地活动的患者,静脉留置针避免保留于下肢,以免由于重力作用造成回血,堵塞导管。 4、每次输液前先抽回血,再用无菌的生理盐水冲洗导管。如无回血,冲洗有阻力时,应考虑留置针导管堵管,此时应拔出静脉留置针,切记不能用注射器使劲推注,以免将凝固的血栓推进血管,造成栓塞。 二、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之探讨 静脉留置针操作简便,适用于任何部位的穿刺,同时减轻了病人反复穿刺的痛苦,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在临床上深受护患欢迎。但留置时间一直存在争议,卫生行政部门,院感及留置针厂家都主张留置时间不应超过3-5天,各种文献报导时间也不尽相同,就留置针留置时间的观点及影响因素进行讨论。 影响留置时间的因素 1穿刺部位一般选择粗直,充盈,长度适宜留置针的血管进行穿刺,通常选择四肢浅表静脉,如足背静脉网,大隐静脉,前臂贵要静脉,颈外浅静脉。尽量不使用患者手背静脉,以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注意避开关节,静脉瓣,肢体受伤部位,瘫痪患者宜选择健侧血管。对于可下床活动的患者,不宜选用下肢静脉。下肢静脉多静脉瓣,远端血液回流缓慢,外周静脉比较薄,肌层活动相对较少,靠壁的血管更替较慢,加上使用留置针时局部的包扎和制动,使静脉血流变慢,给血小板沉淀的机会,促进血栓形成,导致留置针堵塞。患皮肤病及感染处禁忌穿刺置管。 2操作因素 2.2.1操作中软管进入静脉太短,肢体活动较剧可引起液体自穿刺点缓慢溢出,引起炎症反应,大大缩短了留置时间。穿刺角度过小(一般15~30度角),穿刺针划伤静脉壁,会造成液体外渗或静脉炎 2.2.2型号不符,临床上应选用较粗的静脉和较细的静脉留置针,这样套管部分与血管之间有一定量的血液边流,可减少套管与血管内壁接触的机会。 2.2.3穿刺部位:避开关节处,牢固固定敷料,操作时动作轻柔,减少套管针来回移动,以减少对血管内壁的机械损伤。均会降低炎症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关节处穿刺者输液时置针肢体易取外展位,可使液体滴入顺利,延长留置时间。 2.2.4避免化学刺激,消毒时碘酒、酒精不宜过多,且要待干后穿刺,以免碘酒、酒精通过皮肤与血管间的窦道侵入血管,造成化学刺激,以致短期内出现穿刺周围皮肤的红、肿、硬结。 3病人自身因素 2.3.1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患者高龄、肥胖、吸烟及既往有血栓形成史、糖尿病、心功能不全、先天性凝血酶缺乏症等,均可使机体处于一种高凝状态。 2.3.2活动:正常的静脉血流对活化的凝血因子起稀释和清除作用,当患者不活动或活动较少时,使血流变慢或淤滞,局部凝血酶聚集,纤维蛋白活性降低,易导致局部血栓形成。而活动方法不当,使有留置针的肢体处于下垂姿势,因重力作用造成血管堵塞。而不得不拔管而缩短留置时间。因此,留置套管针前应该指导患者正确的活动方式,避免肢体负重和下垂。

静脉留置针的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

静脉留置针的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 一、操作规范 1、用物带至患者床旁,对床号、姓名,向患者解释 2、将输液瓶挂于输液架上,打开导管针外包装,戴手套。 3、选择血管。在穿刺点上方10cm处扎压脉带,按常规进行局部皮肤消毒,待干。 4、取出导管针,去除针套,转动针心使针头斜面向上。将已备好的静脉输液器的头皮针刺入肝素帽内,注意排尽空气,关闭输液器开关。 5、针头与皮肤呈15~300角穿刺,见回血后,降低角度再将穿刺针推进0.2~0.5cm。穿刺。嘱患者握拳,左手绷紧皮肤,右手以拇指和食指夹紧导管针的护翼。右手固定导管针、左手拔出针心0.5~1cm,左手将外套管全部送入静脉,松压脉带,嘱患者松拳。 6、抽出针心,用专用敷贴固定导管针,在敷贴上写上患者姓名、留置日期和时间,然后固定肝素帽,取出压脉带。 7、脱手套,再次查对无误后,在输液卡上记录时间、滴速并签名。根据医嘱和病情调节输液速度(参考静脉输液法) 8、助患者卧于舒适位置,整理床单位,按皮内注射法处理用物,洗手。 9、向患者交待注意事项。根据情况进行健康教育。 10、封管:当液体输完后进行封管。 ①常规消毒肝素帽。 ②将抽有封管液(生理盐水和肝素液生理盐水)的注射器针头刺入肝素帽内。 (肝素液的配制浓度:1支肝素1.25万U稀释于125~1250mL生理盐水中,即每毫升含10~100U肝素,用量5mL,严格掌握封管液的维持时间,一般生理盐水维持6~8小时,稀释的肝素溶液维持12小时)。 ③边推注封管液边退针。 ④用夹子将留置针硅胶管夹好。 11、再次输液。 ①常规消毒肝素帽:松开夹子,将抽有生理盐水的注射器针头刺入肝素帽内,先抽回血,再推注5~10mL生理盐水。 ②然后将输液器头皮针刺入肝素帽内,打开调节器调节滴速进行再次输液。 ③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在完整敷料表面沿导管走向触摸有无触痛。

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

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 【摘要】总结127例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良好的护理可提高患者使用留置针的效果,减少使用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减轻护理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护理 静脉留置针因其穿刺方便,对血管刺激小,可较长时间留置使用,无需反复穿刺,减少患者痛苦,既不影响患者活动,又可保护血管和紧急抢救,同时减轻护士的日常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因此在临床已得到广泛应用。2011年1月至3月对我科127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进行观察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1年1月至2011年3月对127例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其中年龄最大92岁,最小28岁;留管时间最长10天,最短1天。 1.2穿刺方法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备齐用物,选择型号合适的留置针,仔细评估患者血管,并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配合。排尽输液管内空气,并将留置针与输液管相连接。选择合适血管后,常规扎止血带和消毒局部皮肤,右手持留置针针翼,针尖斜面朝上,取下针头保护帽,旋转针芯,以15°~30°进针,见回血后,压低穿刺角度,右手固定针芯,左手将套管送入血管,同时右手拉出针芯。最后用专用留置针贴膜固定,写好穿刺时间,调节输液速度。 2护理 2.1做好健康教育静脉置管前,护士在行留置针前应对患者和家属说明置管的目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说明病情、年龄、药物性质是决定输液速度的主要因素,让其了解有关留置针的护理知识、常见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方法,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合作。在留置针使用期间,翻身、活动时要注意保护好留置针,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防止脱出、污染或液体渗漏等。 2.2操作技术要熟练,使用套管针进行输液时,穿刺前检查好套管针,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留置针应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穿刺时应选择较粗的血管,避免选择靠近神经、韧带、关节、硬化、受伤、感染的静脉。 2.3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应加强巡视,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做好全面护理。要经常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肿胀及局部炎症反应等,及时发现并发症的早期症状。进行床头交接班,穿刺部位周围皮肤应每日用碘伏或碘酊、酒精消

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及注意事项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中得应用及注意事项 一、操作规范 1、用物带至患者床旁,对床号、姓名,向患者解释 2、将输液瓶挂于输液架上,打开导管针外包装,戴手套。 3、选择血管。在穿刺点上方10cm处扎压脉带,按常规进行局部皮肤消毒,待干。 4、取出导管针,去除针套,转动针心使针头斜面向上。将已备好得静脉输液器得头皮针刺入肝素帽内,注意排尽空气,关闭输液器开关。 5、针头与皮肤呈15~300角穿刺,见回血后,降低角度再将穿刺针推进0、2~0、5cm、穿刺。嘱患者握拳,左手绷紧皮肤,右手以拇指与食指夹紧导管针得护翼。右手固定导管针、左手拔出针心0、5~1cm,左手将外套管全部送入静脉,松压脉带,嘱患者松拳。 6、抽出针心,用专用敷贴固定导管针,在敷贴上写上患者姓名、留置日期与时间,然后固定肝素帽,取出压脉带。 7、脱手套,再次查对无误后,在输液卡上记录时间、滴速并签名。根据医嘱与病情调节输液速度(参考静脉输液法) 8、助患者卧于舒适位置,整理床单位,按皮内注射法处理用物,洗手。 9、向患者交待注意事项。根据情况进行健康教育。 10、封管:当液体输完后进行封管。 ①常规消毒肝素帽。

②将抽有封管液(生理盐水与肝素液生理盐水)得注射器针头刺入肝素帽内。 (肝素液得配制浓度:1支肝素1、25万U稀释于125~1250mL 生理盐水中,即每毫升含10~100U肝素,用量5mL,严格掌握封管液得维持时间,一般生理盐水维持6~8小时,稀释得肝素溶液维持12小时)。 ③边推注封管液边退针。 ④用夹子将留置针硅胶管夹好。 11、再次输液。 ①常规消毒肝素帽:松开夹子,将抽有生理盐水得注射器针头刺入肝素帽内,先抽回血,再推注5~10mL生理盐水。 ②然后将输液器头皮针刺入肝素帽内,打开调节器调节滴速进行再次输液。 ③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在完整敷料表面沿导管走向触摸有无触痛。 二、注意事项 1、使用静脉留置针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2、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得变化及局部情况。每次输液前后,均应检查穿刺部位及静脉走行方向有无红肿,并询问患者有无疼痛与不适。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拔除导管并作相应处理。对仍需输液者应更换肢体另行穿刺。 3、对使用静脉留置针得肢体应妥善固定,尽量减少肢体得活动,

动静脉留置针的_护理

静脉留置针的护理要点 一、静脉留置针的优点 留置针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护理技术操作,已逐步取代了传统的头皮钢针。 其优点有: 1)减轻痛苦; 2)保护血管,减少液体外渗,不易脱出血管;3)保证合理用药时间,有利于抢救患者;4)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 二、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流程 1、穿刺前的准备: ①清洗双手。 ②备齐用物: 型号合适的留置针、透明敷贴、棉签、2%碘酊、75%酒精、胶布。 (注意:根据病情选择型号相符的留置针,仔细检查其质量,检查产品的失效日期,包装是否完好,型号,套管与针芯是否粘连,导管边缘是否粗糙、针尖斜面应锐利无钩,套管完整无断裂。) ③备好输液的药液,连接一次性输液器,排尽空气备用。 ④选择准备穿刺的血管: 选择粗直、弹性好的静脉,通常选择四肢浅表静脉。 (注意:患皮肤病及感染处禁忌穿刺置管,瘫痪患者宜选择健侧肢体血管。) ⑤安抚患者工作: 2、静脉留置针穿刺步骤 1)穿刺部位进行消毒:应>8cm,并反复2次消毒。嘱患者握拳

松动针芯. 穿刺前为什么要转动针芯? (1)软管是经过微波处理后导管壁变薄,呈圆锥形. (2)导管的材质不变, 在穿刺皮肤与组织时更为容易、顺利,不易劈叉,减少耗损,减少痛苦。 (3)处理后, 软管与针芯紧密粘合. 因此穿刺前一定要转动针芯,以便送管或拔针芯顺利,确保穿刺成功。 选择粗、直,避开关节及静脉瓣,血流丰富的血管。 2)左手固定皮肤,右手拇指和示指持针翼使针尖斜面向上,于静脉的上方与皮肤呈15°~30°缓慢进针,见回血后降低角度,约15°继续进针1~2mm,松开止血带,退针芯1~2mm至外套管内,固定针芯慢慢将套管送入静脉内,防止外套管弯曲折断和损伤血管,观察周围无渗漏后拔出针芯, 3、妥善固定方法 穿刺成功后,将透明的无菌贴膜固定于穿刺部位,贴膜一端紧贴在进针点前上方2cm处,从左向右将贴膜与皮肤拉紧,使皮肤显现轻度皱纹为宜,将贴膜另一端紧帖在皮肤上。拉紧进针部位松弛的皮肤,使静脉留置针固定更加牢固,为了便于每日换输液器,贴膜勿将肝素帽与输液器针头连接处盖住。 4、正确封管 1)常用封管液 肝素盐水: 10~100单位/毫升保留时间持续12小时用量 5ml 生理盐水:保留时间持续8小时用量 5~10ml 2)封管的技术 A、封管时应缓慢推注封管液,封管液推入过快,用力过猛可使血管内压力剧增,管壁通透性增加,容易引起外渗、肿胀。

静脉留置针的护理1

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1 操作方法 1.1 血管及留置针的选择 1.1.1 血管的选择:对使用静脉留置针的血管选择宜用相对粗直、有弹性、血流丰富、无静脉瓣、避开关节且易于固定的血管;患儿可选择耳后静脉、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及其额角分支等较粗直的血管。紧急心脏起搏、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抢救、中心静脉压的测定、胃肠外营养等治疗,宜选用股静脉或颈外静脉;长期卧床的患者,尽量避免在下肢远端使用静脉留置针,且留置时间不宜过长,因久病卧床的患者易形成血栓。发生在静脉的血栓比动脉多4倍,发生在下肢的血栓又比上肢多3倍[1];烧伤患者可供使用的血管较少,更应注意血管部位的选择,由于上肢静脉干线短,下肢静脉干线长,选位顺序应先上肢后下肢;静脉穿刺困难患者,可应用腹壁静脉穿刺放置静脉留置针。 1.1.2 留置针型号的选择:留置针的大小依据患者病情、年龄及血管情况分别选用18G~24G等型号。有主张在不影响输液速度的前提下,应用细、短留置针。因相对小号的留置针进入血管后漂浮在血管中,能减少机械性摩擦及对血管内壁损伤,从而降低机械性静脉炎及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可相对延长留置时间。 1.2 穿刺方法:四肢浅静脉穿刺法:选择粗直、弹性好且活动方便的血管,距穿刺点10~15cm扎止血带,使肢体远端的静脉充盈度达最佳状态是穿刺成功的关键[2]。消毒穿刺部位后,旋转松动留置针外套管。以15°~30°角进针,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继续沿血管进针1~2mm,使外套管尖端全部进入血管,右手固定针芯,左手推入外套管,松开止血带固定。等通过3种静脉留置针送管方法的研究发现,送外套管时边退针芯边置入外套管,穿刺成功率高。 头皮静脉穿刺法:头皮静脉是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的常用部位。操作者右手拇指与中指握住套管回血腔两侧,食指轻按在外套管上面,无名指、小指与患儿头皮接触固定,以15°~30°角缓慢进针,直刺血管,见回血后,降低角度再进入1~2mm。拇指、中指固定针芯,以食指背侧面轻轻弹送外套管,直至全部置入血管内。右手将长约4cm的3M透明胶带,以穿刺点为中心平整粘贴,透明胶带上缘在外管针翼一半处,右手拇指与食指持肝素帽,左手食指、中指按外套管尖端处,即食指紧贴透明胶带下缘按压,以阻断回流血为宜。右手无名指与小指夹针芯退出,拇指、食指迅速将肝素帽对口旋上外套管,双手拧紧肝素帽,再次固

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注意事项

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注意事项 一、注意事项 1、使用静脉留置针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2、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及局部情况。每次输液前后,均应检查穿刺部位及静脉走行方向有无红肿,并询问患者有无疼痛与不适。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拔除导管并作相应处理。对仍需输液者应更换肢体另行穿刺。 3、对使用静脉留置针的肢体应妥善固定,尽量减少肢体的活动,避免被水沾湿。如需要洗脸或洗澡时应用塑料纸将局部包裹好。能下地活动的患者,静脉留置针避免保留于下肢,以免由于重力作用造成回血,堵塞导管。 4、每次输液前先抽回血,再用无菌的生理盐水冲洗导管。如无回血,冲洗有阻力时,应考虑留置针导管堵管,此时应拔出静脉留置针,切记不能用注射器使劲推注,以免将凝固的血栓推进血管,造成栓塞。 二、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之探讨 静脉留置针操作简便,适用于任何部位的穿刺,同时减轻了病人反复穿刺的痛苦,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在临床上深受护患欢迎。但留置时间一直存在争议,卫生行政部门,院感及留置针厂家都主张留置时间不应超过3-5天,各种文献报导时间也不尽相同,就留置针留置时间的观点及影响因素进行讨论。 影响留置时间的因素 1 穿刺部位一般选择粗直,充盈,长度适宜留置针的血管进行穿刺,通常选择四肢浅表静脉,如足背静脉网,大隐静脉,前臂贵要静脉,颈外浅静脉。尽量不使用患者手背静脉,以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注意避开关节,静脉瓣,肢体受伤部位,瘫痪患者宜选择健侧血管。对于可下床活动的患者,不宜选用下肢静脉。下肢静脉多静脉瓣,远端血液回流缓慢,外周静脉比较薄,肌层活动相对较少,靠壁的血管更替较慢,加上使用留置针时局部的包扎和制动,使静脉血流变慢,给血小板沉淀的机会,促进血栓形成,导致留置针堵塞。患皮肤病及感染处禁忌穿刺置管。 2 操作因素 2.2.1 操作中软管进入静脉太短,肢体活动较剧可引起液体自穿刺点缓慢溢出,引起炎症反应,大大缩短了留置时间。穿刺角度过小(一般15~30度角),穿刺针划伤静脉壁,会造成液体外渗或静脉炎 2.2.2 型号不符,临床上应选用较粗的静脉和较细的静脉留置针,这样套管部分与血管之间有一定量的血液边流,可减少套管与血管内壁接触的机会。 2.2.3 穿刺部位:避开关节处,牢固固定敷料,操作时动作轻柔,减少套管针来回移动,以减少对血管内壁的机械损伤。均会降低炎症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关节处穿刺者输液时置针肢体易取外展位,可使液体滴入顺利,延长留置时间。 2.2.4 避免化学刺激,消毒时碘酒、酒精不宜过多,且要待干后穿刺,以免碘酒、酒精通过皮肤与血管间的窦道侵入血管,造成化学刺激,以致短期内出现穿刺周围皮肤的红、肿、硬结。 3 病人自身因素 2.3.1 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患者高龄、肥胖、吸烟及既往有血栓形成史、糖尿病、心功能不全、先天性凝血酶缺乏症等,均可使机体处于一种高凝状态。 2.3.2 活动:正常的静脉血流对活化的凝血因子起稀释和清除作用,当患者不活动或活动较少时,使血流变慢或淤滞,局部凝血酶聚集,纤维蛋白活性降低,易导致局部血栓形成。而活

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经验分析

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经验分析 许娟 (山西省芮城县人民医院 044600) 静脉留置针在急、危、重病人的抢救、儿科、老年科及手术患者静脉输液中应用广泛,为抢救患者保护患者血管,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发挥较大作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为3-5天,最长不超过7天,但在临床中,常因皮下血肿、留置针脱落、堵塞、静脉炎、液体外渗而拔除留置针,不能达到留置针的效果。通过临床实践,现将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经验按照操作程序总结分析如下: 1 严格无菌操作 1.1 操作前洗手或用健之素快速消毒液进行消毒,戴无菌手套。 1.2 穿刺部位使用无菌透明贴膜,随时观察穿刺部位情况,保持贴膜清洁干燥,有污染时要及时更换。 1.3 留置静脉针期间如套管针脱出部分勿要送入血管内,以防细菌逆行感染,造成细菌性静脉炎。 2 血管的评估与选择评估血管弹性、充盈度、肢体活动度,选择走向直、弹性好且清晰的血管,避开关节、静脉瓣、皮肤病、感染处。一般选择手背静脉前臂,避免下肢,因下肢血流缓慢易形成血栓,若必须用下肢静脉输液时应抬高下肢20°-30°。 3 留置针的选择 3.1 在满足治疗需要的情况下,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静脉

留置针,一般成人输液宜用18-20G,儿童输液宜用22-24G,输血宜用16G。尽量选择短、细的留置针,因为相对小号的留置针进入机体血管后漂浮在血管中,减少机械性摩擦及对血管内壁损伤,从而降低了机械性静脉炎及血管性静脉炎的发生,可相对延长留置时间。 3.2 检查留置针的完整性及针头斜面有无倒钩、外套管边缘是否有分叉破损,以确保留置针置入成功率,有效避免或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 4 留置针排气技巧将输液器空气排除后,将头皮针的针头斜面朝上刺入肝素帽内,使肝素帽倒置,针头软管均向上,缓慢打开输液器开关,使液体溢满整个肝素帽,再将头皮针全部插入肝素帽内,完全打开输液器开关,排完肝素帽内的空气。避免输液中或再次输液时空气进入血管,引起病人及家属恐慌,防止血液回流后与空气接触发生凝集,导致留置针堵塞。 5 皮肤消毒 5.1 穿刺部位消毒范围应大于敷贴面积一般为8cm*8cm,两遍,待干后才能穿刺。 5.2 消毒时碘酒、酒精不宜过多,以免通过皮肤与血管间的窦道侵入血管,造成化学刺激,引起静脉炎。 6 静脉留置针置管方法去除留置针护针套,旋转枕芯松动外套管,排气,绷紧注射部位下端的皮肤,在血管上方以15°~30°直刺血管,缓慢进针,见回血后降低角度继续进针0.3~

常用管道及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护理业务学习 主讲人:李秋梅 参加人员:全体护士 时间:2010年7月27日 地点:五楼会议室 内容: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不断完善,静脉留置针是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护理技术操作,它已逐步取代了传统的钢针。,临床上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是一项新的护理技术操作,而且越来越广泛。优点是操作简单,减轻患者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保护血管,同时保证合理用药时间,为输血和输液提供方便,保留了一条开放的静脉通路,利于患者的抢救工作,而且很大程度了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适合于长期输液患者、老年人患者及无自主意识的患者,特别是危重患者,可随时打开静脉通道及早用药,提高抢救成功率。同时艾滋病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也可减少职业暴露的危险。 一、静脉留置针输液操作方法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由先进的生物材料制成。根据患者病情、治疗、年龄及血管情况的需要分别选择18 G~24 G等型号,选择粗、直、血流量丰富、有弹性、无静脉窦且远离关节、活动方便、易于固定的血管,对能下床活动患者不宜选用下肢静脉。协助患者采取舒适体位,在穿刺点上方10~15 cm处扎止血带,以进针点为中心,皮肤常规消毒,直径为6~8 cm,穿刺前检查好留置针,严格无菌操作,松动留置针外套管,操作者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拇指、示指持留置针柄与皮肤呈15°~30°角进针,直刺静脉,进针速度宜慢,见回血后退针芯1~2 mm至外套管内,再将外套管缓慢送入血管内,松开止血带,拔出针芯,穿刺成功后,连接肝素帽。将透明的无菌贴膜固定在穿刺部位,使留置针固定更牢固。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及时

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及注意事项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中的应用及注意事项 一、操作规范 1、用物带至患者床旁,对床号、姓名,向患者解释 2、将输液瓶挂于输液架上,打开导管针外包装,戴手套。 3、选择血管。在穿刺点上方10cm处扎压脉带,按常规进行局部皮肤消毒,待干。 4、取出导管针,去除针套,转动针心使针头斜面向上。将已备好的静脉输液器的头皮针刺入肝素帽内,注意排尽空气,关闭输液器开关。 5、针头与皮肤呈15~300角穿刺,见回血后,降低角度再将穿刺针推进0.2~0.5cm.穿刺。嘱患者握拳,左手绷紧皮肤,右手以拇指和食指夹紧导管针的护翼。右手固定导管针、左手拔出针心0.5~1cm,左手将外套管全部送入静脉,松压脉带,嘱患者松拳。 6、抽出针心,用专用敷贴固定导管针,在敷贴上写上患者姓名、留置日期和时间,然后固定肝素帽,取出压脉带。 7、脱手套,再次查对无误后,在输液卡上记录时间、滴速并签名。根据医嘱和病情调节输液速度(参考静脉输液法) 8、助患者卧于舒适位置,整理床单位,按皮内注射法处理用物,洗手。 9、向患者交待注意事项。根据情况进行健康教育。 10、封管:当液体输完后进行封管。 ①常规消毒肝素帽。

②将抽有封管液(生理盐水和肝素液生理盐水)的注射器针头刺入肝素帽内。 (肝素液的配制浓度:1支肝素1.25万U稀释于125~1250mL 生理盐水中,即每毫升含10~100U肝素,用量5mL,严格掌握封管液的维持时间,一般生理盐水维持6~8小时,稀释的肝素溶液维持12小时)。 ③边推注封管液边退针。 ④用夹子将留置针硅胶管夹好。 11、再次输液。 ①常规消毒肝素帽:松开夹子,将抽有生理盐水的注射器针头刺入肝素帽内,先抽回血,再推注5~10mL生理盐水。 ②然后将输液器头皮针刺入肝素帽内,打开调节器调节滴速进行再次输液。 ③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在完整敷料表面沿导管走向触摸有无触痛。 二、注意事项 1、使用静脉留置针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2、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及局部情况。每次输液前后,均应检查穿刺部位及静脉走行方向有无红肿,并询问患者有无疼痛与不适。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拔除导管并作相应处理。对仍需输液者应更换肢体另行穿刺。 3、对使用静脉留置针的肢体应妥善固定,尽量减少肢体的活动,

静脉留置针护理心得

静脉留置针护理心得 黄银燕 留置针是近几年来在我国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护理技术操作,它已逐步取代了传统的头皮针。优点是减轻患者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保护血管,减少外渗,不易脱出血管同时保证合理用药时间,有利于危重患者的抢救。而且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 静脉留置针对以下几种患者特别有利:1危重患者,留置针为患者争取了抢救时静脉给药时间,时刻保持静脉通道开放。 2烦躁不安患者,留置针有利于静脉输液顺利完成,不容易发生外渗,而造成患者肢体因为外渗而水肿,减少穿刺次数。 3长期需要静脉给药患者,由于长期的静脉注射往往会造成血管变细变沉,加大了静脉穿刺的难度。留置针可以在血管停留3到5天,减轻了护士的工作负担。 4 手术患者,有利于手术中静脉给药,需要抢救时能保证静脉通道开放,赢得抢救时间与给药时间。 5神志不清者需要静脉给药患者,对于这种患者我们应该选择患者接触不到部位进行静脉留置针,可以有效地减少患者自行拔针的机率。必要时可以将患者双手进行约束。 静脉留置针操作时的注意事项:

软管是经过微波处理后导管壁变薄,呈圆锥形,导管的材质不变,在穿刺皮肤与组织时更为容易、顺利,不易劈叉,减少医院的材质,减少病人的痛苦。但处理后,软管与针芯紧密粘合,故穿刺前一定要转动针芯,以便送管或拔针芯顺利,确保穿刺成功。 在操作时,我们在血管上方以15-30度角直刺血管,绷紧皮肤,缓慢进针,在针芯侧孔处仔细观察回血,见回血后降低角度继续进针0.2cm。左手持“Y”接口,右手后撤针芯0.2cm,送管,撤针芯。 在贴一次性敷料帖前先在针柄处贴上一道胶布,因为每天都需要更换敷料帖,如果没有贴好针柄,撕敷料帖时容易带出留置针。所以加一道胶布有利留置针固定。 对于一些特殊患者如血管特别细与沉者、水肿者、皮肤十分皱折、血管不直、弯曲者我们应该在操作时做出一些特殊的处理。老年患者的血管一般不明显,在操作前可以让病人用温水泡水或者是扎两条止血带,使血管得到明显暴露。如果血管真的很短、细者,可以进针的时候可以在皮下走一点后进入血管或者是软管不全部进入血管,可以

浅谈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浅谈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临床的应用。方法对239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进行观察。结果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大多数无不良反应,个别患者有并发症。结论使用静脉留置针不仅减轻了患者重复注射的痛苦,而且减少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标签:静脉留置针;护理 静脉留置针作为一项新的护理技术,如今在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尤其在抢救危重患者、大手术后、静脉营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静脉留置针可保护患者血管,其操作方法简便,使用方便,可用于身体任何部位的穿刺,同时还能缓解患者因反复穿刺所导致的痛苦,减少患者常穿刺引起的疼痛和恐惧心理,减少液体外渗、防止皮下气肿,且能为抢救患者赢得时间,同时也为护理人员减轻了工作量,提高工作质量。因此熟练掌握静脉留置针的技术对护理工作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1临床资料 2009年1~12月对笔者所在医院238例住院患者采用静脉留置针,年龄47~81岁,大都数无不良反应,其中穿刺失败5例,置管堵塞6例,无静脉炎发生。 2护理 2.1心理护理为消除患者对此项操作的疑虑,缓解其紧张、焦虑和恐惧心理,以便患者能主动配合,在实施静脉留置针之前,应向患者介绍采用静脉留置针的原因、操作时应注意的事项及如何配合操作。若患者神志不清,则护士应尽量对其家属进行解释说明。 2.2物品准备护士在操作时静脉应尽量选择较粗的,静脉留置针则选择较细的,这样可保证套管与血管间存在一定量的血液边流,使套管接触到血管内壁的机会减少。静脉留置针的型号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选择,对留置针的质量、生产日期及型号要仔细检查,同时检查其包装的完整性,套管和针芯有无粘连,套管是否完整、有无断裂,针尖斜面是否锐利、有无钩及导管边缘是否粗糙等。 2.3血管的选择血管宜选择粗、直、有弹性且充盈的血管,这样容易固定,且血管的长度应适合静脉留置针穿刺,一般如足背静脉网、大隐静脉、小隐静脉、贵要静脉等四肢浅表静脉较为适宜。注意尽量避开关节和静脉瓣,为避免影响日常活动,患者的手背静脉也不宜选用,肢体活动障碍者应选择健侧肢体血管,患皮肤病及感染处禁止使用静脉留置针。 2.4穿刺方法及妥善固定(1)严格检查静脉留置针的包装及有效期,操作时动作轻柔,选择血管,在穿刺点上方10 cm处扎止血带,2%碘伏消毒皮肤,待

静脉留置针使用的护理体会

静脉留置针使用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1-06-24T08:37:28.530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4期供稿作者:宛婷[导读] 留置针小开关关闭位置必须靠近套管针延长管的起始部,就不致使血管内血液倒流至套管针内凝血堵管。 宛婷【中图分类号】R9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4-0115-02 静脉留置针又称静脉套管针,作为普通静脉输液针的换代产品,旨在减少血管穿刺次数,降低液体外渗的机率,减少患者对输液的心理压力,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急危重患者的抢救等优点而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近几年,本院采用静脉套管留置针输液,观察患者2100例,留置成功(留置时间≥1d)的2058例,成功率为98%,现将静脉套管针护理体会阐述如下: 1正确留置静脉套管针 1.1操作前予以患者良好的心理护理:尤其是神意识清醒的病患,操作前应向其解释操作的目的,配合方法,注意事项,降低患者顾虑及恐惧感,使患者愿意积极地配合治疗。神志不清醒的患者,应该向其陪护解释清楚。 1.2选择合适的穿刺血管:一般我们选择较充盈,粗直、长度适宜留置针的血管进行穿刺,尽量不使用患者手背静脉,以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通常选择四肢浅表静脉,如足背静脉网、大隐静脉、前臂贵要静脉、颈外浅静脉,注意避开关节、静脉瓣、肢体受伤部位,瘫痪患者宜选择健侧肢体血管。患皮肤病及感染处禁穿刺置管。 1.3做好物品的准备:本院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Vialon材料制成的静脉套管留置针,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合适型号的留置针,检查其质量,产品的有效期,包装完好性,套管与针芯是否粘连,导管边缘是否粗糙、套管完整无破损断裂。 1.4穿刺的正确方法:在穿刺点上方10cm处扎止血带,2%碘伏消毒2次,待干后,留置针外套管放松,针尖斜面向上,以15~30°进针,见回血后调整穿刺角度为10°左右顺着静脉走向将留置针缓慢推进0.5~1cm,回抽针芯。若遇无法确定针尖是否刺入血管时,可先将针芯拔出少许,松止血带,让液体滴入少量,如静脉滴注通畅、局部无隆起肿胀,可再沿血管方向平行推进软管。 1.5妥善的固定:采用与留置针配套的3m透明胶贴固定,使其牢固美观,松紧合适,确保针尖不扭曲、不折叠。再用填写好日期时间的胶布固定三叉接口,为换药、拔管提供依据。 2正确封管 2.1封管液的种类即0.9%氯化钠注射液(内用)。肝素钠封管液:即生理盐水250ml加肝素钠1.25×104U. 2.2封管液的量及封管时间:生理盐水5~10ml停止输液后每隔6~8h冲管1次[1].肝素钠溶液3~5ml,输完液后冲管,抗凝作用可持续12h以上。不宜使用肝素钠的某些患者,或两次输液时间较近的患者可选用生理盐水封管,生理盐水封管无需配液,也可避免配液时引起的污染,减轻护理工作量,患者减少肝素钠溶液的应用。 2.3封管的技术:封管时需缓慢推注封管液,若封管液推入过快,用力过猛会使血管内压力剧增,管壁通透性迅速增加,容易引起液体外渗、局部肿胀。封管过程中先将针头拔至仅剩针尖,静推封管液剩0.5ml后,边推边拔出针头,使针腔内充满封管液[2],避免了血液的返流,凝固阻塞针头。留置针小开关关闭位置必须靠近套管针延长管的起始部,就不致使血管内血液倒流至套管针内凝血堵管。输液过程中如液体输入不畅时,应用注射管抽取肝素封管液2~3ml连接输液,回抽血凝块,切禁直接推入或用力挤压输液管,避免小凝血块挤入血液循环发生栓塞。 3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注意事项 3.1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时,严格掌握无菌观念,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使用留置套管针时,必须每周更换透明敷料2次,同时进行皮肤的由内向外作圆周状消毒,保持足够的消毒时间,切勿用手触摸穿刺部位避免感染。穿刺针眼处如有渗血、渗液时,应立即重新消毒,更换敷贴。针眼处红肿,局部有渗液,患者诉穿刺处发痒等不适应时立即拔除留置针。 3.2留置套管针应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一般来说,能扎上肢、不扎下肢;能扎健侧、不扎患侧,因下肢静脉瓣多,远端血液回流缓慢,以及局部血液循环不良而导致静脉炎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另外,穿刺时应选择较粗的血管,避免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选择靠近神经、韧带、关节、硬化、受伤、感染的静脉。 3.3对于长期输注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应充分稀释,同时有计划地更换注射的部位,保护好血管。 3.4套管针在血管内留置时间一般以2-5d为宜,太长时间可导致套管针机械性损伤血管壁而形成血栓。 3.5保护好留置针肢体,避免肢体下垂,以防血液回流阻塞,每次输液前后检查穿刺部位及静脉走向有无红、肿、热、痛及静脉硬化情况,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3.6套管针封管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套管的长度,选择适量封管液量。注意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如皮肤粘膜有无出血点,淤血斑,鼻腔、齿龈有无出血等。 4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 4.1首先护士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 4.2做好健康宣教。置管前护士应向患者讲解关于静脉留置针的基本知识、常见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方法。 4.3熟练掌握穿刺技术,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穿刺部位用无菌敷贴覆盖,妥善固定套管针,输液管长短适宜。正确封管。 4.4加强巡视及早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5留置针置管期间护理。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应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做好各方面的护理。输液过程中,持续热敷穿刺肢体。特别是用湿热敷效果最好,1次/2h,20min/次。穿刺部位用碘伏消毒,并盖以无菌敷料。需连续输液者,每日应更换输液器1次。肝素帽至少每周更换1次。输液过程中,须观察滴速,以防输液速度过快造成循环负荷过重或药物不良反应。快速输液须严防液体滴空。 正确使用静脉留置针可减少普遍输液针多次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降低对浅表静脉的损伤,可相对减少输液意外感染的机率。静脉留置针使患者在整个输液过程中感觉舒适,且能够保持静脉管道的持续通畅,便于抢救。参考文献

浅谈静脉留置针的护理_0

浅谈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减轻患者的痛苦。方法观察2009年1月~12月期间共120例静脉留置针穿刺,重点是血管选择及留置针的护理。结果血管的选择、穿刺部位、输入药物的性质、患者的合作程度、留置针的正确护理方法是影响留置针时间的主要因素。结论静脉留置针给药迅速、刺激性小、疗效快、能保证长期静脉营养治疗、危重患者的及时抢救,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同时患者可自由活动,提高其生活质量。 标签:静脉留置针;护理 静脉留置针又称为套管针,作为一种新型的输液材料,20世纪60年代在欧美国家普及应用,优点是操作简单、刺激小、安全迅速、便于固定,减轻患者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保护血管,同时保证合理用药时间,有利于患者的抢救工作[1],而且很大程度的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在临床上深受护患欢迎。适合于长期输液患者、老年患者及无自主意识的患者,特别是危重患者,可随时打开静脉通道及早用药,提高抢救成功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1月~12月笔者所在科共进行留置静脉穿刺120例,其中男78例,女42例,年龄38~75岁,均使用威海洁瑞医用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密闭式留置针和3 M透明贴膜。 1.2血管选择方法留置套管针应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穿刺时应选择较粗、直、血流量丰富、有弹性、无静脉窦且远离关节、易于固定的血管,如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等,避免选择靠近神经、韧带、关节、硬化、受伤、感染的静脉。对患皮肤病或感染者禁忌穿刺,对能下床活动患者不宜选用下肢静脉。 2护理 2.1在行留置针前应对患者和家属说明置管的目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合作,护士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 2.2穿刺前检查好留置针,检查留置针的包装及有效期,针头有无倒钩、套管有无断裂开叉等现象。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护士在操作前充分洗手,用安尔碘消毒穿刺部位2次,消毒面积在8 cm×8 cm以上为宜,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2.3操作技术要熟练,穿刺动作应轻巧、稳、准,以减少或有效避免皮下血肿的发生。留置套管针应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选择静脉尽量从血管远端开始,对于长期输注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应充分稀释,点滴速度应慢,前后用生理盐水冲管,同时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保护血管。

静脉留置针的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

静脉留置针的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 一、操作规范 1、用物带至患者床旁,对床号、姓名,向患者解释 2、将输液瓶挂于输液架上,打开导管针外包装,戴手套。 3、选择血管。在穿刺点上方10cm处扎压脉带,按常规进行局部皮肤消毒,待干。 4、取出导管针,去除针套,转动针心使针头斜面向上。将已备好的静脉输液器的头皮针刺入肝素帽内,注意排尽空气,关闭输液器开关。 5、针头与皮肤呈15~300角穿刺,见回血后,降低角度再将穿刺针推进0.2~0.5cm.穿刺。嘱患者握拳,左手绷紧皮肤,右手以拇指和食指夹紧导管针的护翼。右手固定导管针、左手拔出针心0.5~1cm,左手将外套管全部送入静脉,松压脉带,嘱患者松拳。 6、抽出针心,用专用敷贴固定导管针,在敷贴上写上患者姓名、留置日期和时间,然后固定肝素帽,取出压脉带。 7、脱手套,再次查对无误后,在输液卡上记录时间、滴速并签名。根据医嘱和病情调节输液速度(参考静脉输液

法) 8、助患者卧于舒适位置,整理床单位,按皮内注射法处理用物,洗手。 9、向患者交待注意事项。根据情况进行健康教育。 10、封管:当液体输完后进行封管。[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①常规消毒肝素帽。 ②将抽有封管液(生理盐水和肝素液生理盐水)的注射器针头刺入肝素帽内。 (肝素液的配制浓度:1支肝素1.25万U稀释于125~1250mL生理盐水中,即每毫升含10~100U肝素,用量5mL,严格掌握封管液的维持时间,一般生理盐水维持6~8小时,稀释的肝素溶液维持12小时)。 ③边推注封管液边退针。 ④用夹子将留置针硅胶管夹好。 11、再次输液。 ①常规消毒肝素帽:松开夹子,将抽有生理盐水的注射器针头刺入肝素帽内,先抽回血,再推注5~10mL生理盐水。 ②然后将输液器头皮针刺入肝素帽内,打开调节器调节滴速进行再次输液。 ③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在完整敷料表面沿导管走

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和维护方法

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和维护方法 发表时间:2014-08-11T08:47:58.14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14期供稿作者:刘晓云 [导读] 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是一种先进的新型输液材料。 刘晓云 (三峡大学人民医院 443000) 【摘要】探讨医用BDY型针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和重要作用。正确使用和维护留置针,有利于降低减少堵管、静脉炎、血栓的形成,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减少液体污染,降低护理缺点发生率,最大限度地发挥静脉留置针的优点,减轻病人痛苦。【关键词】静脉留置针维护方法留置时间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4-0044-02 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是一种先进的新型输液材料。近年来,静脉留置针技术是临床输血输液、静脉给药、测定中心静脉压等的重要手段,尤其在抢救危重患者、输注化学药物和静脉营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应用范围日趋广泛。在我国,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不断扩大,涉及到家庭及社区,应用静脉留置针技术还具有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减少静脉穿刺次数、保护穿刺的静脉、安全迅速、减轻患者 痛苦等优点[1]。 1 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方法 1.1严格遵循手的卫生消毒原则和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选择合适的血管和留置针型号。宜选择粗直,弹性好的静脉,避免选用靠近神经、韧带、关节及硬化受伤的静脉。留置针型号选择原则是在满足治疗需要的情况下,尽量选择最细最短的留置针,同时应考虑患者的年龄,静脉局部条件,输液的目的和种类,治疗时间及患者的活动需要。 1.2穿刺方法在穿刺点上方10cm处扎止血带,选择血管,松开止血带,消毒皮肤范围大于8厘米,扎止血带,再消毒皮肤待干,连接留置针排空气,排完空气放置时间不宜过长,因为套管针材质遇到合适的温度或湿度会软化,不利于穿刺。这也是它的优势,可以减少导管对血管的刺激,减少静脉炎的发生机率,降低外渗渗漏的风险。然后手持留置针,针尖斜面向上,以15~30°进针,见回血后调整穿刺角度为10°左右顺着静脉走向将留置针推进0.5~1cm,抽出针芯。 1.3固定方法以穿刺点为中心用无菌透明敷贴固定,延长管U型固定。肝素帽要高于导管尖端,且与血管平等,敷贴要将白色隔离塞完全覆盖(请勿将肝素帽置于导管尖端下方,避免压迫血管)。注明置管日期、时间、操作者。 1.4封管方法采用连续、不间断和边推注边旋转式退出针头的方法封管使管腔内充满封管液,达到正压封管。无针密闭输液可来福接头则应用瞬间正压封管法,是一种无需使用封管液、特殊的、先进的封管方法。在输液完毕后,输液接头与可来福接头分离时,可自动产生瞬间正压,将留置(导管)针软管内液体向前推进,血液不能反流形成血栓而堵塞导管,对于医护人员在进行封管操作时,无须使用钢针。可有效保护医护人员避免由于针刺造成意外感染,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减少液体污染,降低护理缺点发生率[2]。 2 静脉留置针的维护方法 2.1穿刺前做好卫生宣教置管前护士应主动告知病人及家属静脉留置针应用的目的、意义,使其了解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应注意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避免置管肢体过度活动,预防各种意外引起感染、堵管、液体渗漏、导管脱出等并发症的发生。睡眠时注意不要压迫穿刺的血管,更衣时注意不要将导管勾出或拔出,穿衣时先穿患侧衣袖,再穿健侧,脱衣时先脱健侧衣袖,后脱患侧。要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或水肿、疼痛等不良反应,如有不良反应应及时通知护士。 2.2在静脉输液过程中,从留置针输液的第1天开始用硫酸镁湿热敷留置针穿刺部位上段的方法,操作简便,大大减少了患者静脉炎的发生,保持患者静脉血管的弹性,50%硫酸镁外用湿热敷,主要是用硫酸镁中镁离子可以舒张由于缺氧所致痉挛的毛细血管及小动脉,加压热敷比单纯湿热敷效果要好,这样可以加快药物的吸收;促进微循环改善使局部皮肤通透性增加,从而解除肌肉痉挛,使肌肉松弛血管扩张;血流加速,发挥硫酸镁消炎消肿消瘀,软坚散结,镇痛止痛作用[3]。 2.3置管期间护理凡放置留置针的病人护士应加强巡视,进行床头交接班,注意观察病人体温有无变化,穿刺点有无红肿、硬结、疼痛或青紫等现象,询问病人有无不适。如有上述现象时应立即拔针,给予相应处理。注意保护有留置针的肢体,尽量避免肢体下垂,以防导管堵塞。穿刺部位每隔1d更换透明敷料1次,每次用碘伏进行皮肤消毒,由内向外消毒待干后重新盖以透明的无菌敷贴,发现穿刺针眼处有渗血、渗液时应该立即重新消毒,注明置管时间和日期。 2.4连续输液者应每天更换输液器当输注液为高渗液,如20%甘露醇、脂肪乳剂、氨基酸、营养液能量合剂以及缩血管药物等对血管刺激性大的液体时,易引起静脉炎,影响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此种情况下,建议使用生理盐水注射液封管法,对血管刺激性强的药物应先充分稀释后再用,滴速宜慢,前后均用生理盐水冲洗,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输液时肢体与心脏平齐或稍高,穿刺部位上方衣服勿过紧,避免影响局部血液回流,防止液体外渗。再次输液时如速度较慢,可用注射器接套管针回抽小血栓,严禁推注,如不畅考虑拔管。 2.5留置时间因为留置时间目前在我国也无统一标准,美国输液护理学会将套管针的留置时间定为3d,按照美国BD公司产品说明书建议,留置时间为3~5d,最好不超过1周[4]。另外,对高凝体质为3d,按照美国BD公司产品说明书建议应用肝素液封管为妥[5]。建议留置静脉保留时间应在96小时以内,静脉炎发生与留置时间呈正比,在血栓没有极化之前拔出留置针,解除机械刺激,通过自身的溶解作用消化血栓、修复血管。 参考文献 [1]田春梅,靳丽华.安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9A):7 [2]王清,傅荣,沈小芳.脑卒中患者静脉留置针封管方法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6):1505-1506. [3]徐荣红,硫酸镁湿热敷在静脉针留置期间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3, 11(12):61. [4]吴青蔓.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2,19(3): 216-2 [5]李燕,徐燃深.静脉留置管肝素封管液污染来源分析与预防[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9):45-4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