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法制史 (2)

西方法制史 (2)

西方法制史 (2)
西方法制史 (2)

论西方法律制度的演变

摘要:西方法制的发展是围绕一个中心(从身份到契约)、两个来源(古希腊、古希伯来),三者的融合(罗马法、日耳曼法、教会法),而不断发展演绎而形成的现代世俗化的法制体系。

关键词:古代法律制度的发展、中世纪法律制度的发展

西方法制史“从身份到契约”的内在逻辑发展过程,具体来说,就是:人(思辨真理)——神(启示真理)——人(以启示真理为基础的权利神圣和圣约):自由与秩序的平衡:安全、自由、民主、效率

从宏观上看,西方法制历史“从身份到契约”的过程其实质就是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经过一系列社会、经济、政治的改革与立法,较彻底地解体原始社会制度,人逐渐摆脱了身份的束缚而获得自由,建立起在简单商品经济基础上的发达私法体系,树立起了西方法律权利神圣、人权保障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传统。欧洲近现代法制的发展,实质上就是要改变欧洲在中世纪因教会和封建主对人的控制而形成的人身依附关系,从而脱离了西方法律文化传统的局面,通过“3R”运动,恢复西方法律权利神圣、人权保障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传统,建立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和宪政法治,进一步保障与完善人的权利和自由。概言之,西方法制历史“从身份到契约”的过程就是人摆脱身份的束缚,获得权利与自由,成为真正意义上法律的主体而获得主体性地位。

一、古代法律制度的发展

楔形文字法是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西亚幼法拉底与底格里斯两河流域以楔形文字镌刻而成的当地居民使用的奴隶制法,一般采用序

言、正文和结语三段论式。楔形文字法是古代东方法苑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支法律体系,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成文法律之一,对古代东南亚地区法律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楔形文字法在世界法律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形成的法律体系之一,也是最早将习惯法成文化的先驱,对推动人类法制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具有特殊的贡献。楔形文字法最集中、最典型的代表《汉穆拉比法典》,无论从内容到形式均发展到奴隶制早期成文法典的高峰。它作为奴隶制早期具有代表性的法系之一,有它独特的结构、体系和共同特征,它所表现出来的较为发达的立法技术,也是许多古代早期国家所无法比拟的。

古埃及法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奴隶制法律体系之一,极富东方专制主义色彩,曾对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法律思想产生重要影响。在大约公元前4200年古埃及就形成一套以习惯法为基础的法律及其文字体系;。史料表明,古埃及法的发展经历了由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化,并不断完善的过程,但成文法的出现并不意味着习惯法完全消失,习惯法在不断被成文化的同时,仍在广泛的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希伯来法是与犹太人的宗教、历史、文化紧密融合的法律制度,它不仅是近东古老法律文化的集大成者,而且还通过《圣经》和基督教对东西方许多国家的

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尽管希伯来国家的存续时间短促,但希伯来法律由于依附于犹太的宗教和文化,表现出特有的生命力,并对西亚、欧洲各国以及中世纪基督教会都产生过不可磨灭的影响。它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极高的地位,它以独特的方式影响了整个世界法律发展的进程。

古希腊法是古代欧洲最早形成的法律体系,在西方法律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主要由古希腊各城邦国家的法律组成,由于各城邦国家的历史、经济、政治和文化条件不同,各城邦国家的法律存在着很多差异,但它们在形式、内容和概念等方面又有许多共同特征。古希腊法律制度及法学思想对后世国家具有重要影响,尤其是雅典公法对西方近代公法的影响更为深刻。古希腊法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它的法律虽然从总体上来看发展水平不高,不如其哲学、艺术等方面发达,在私法上也无法和后来发达完善的罗马法相媲美,但它上承埃及和两河流域法,下启罗马法,在东西方法律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其历史作用不容忽视。它的一些具体的法律制度、法律原则、法学思想,特别是雅典“宪法”所确认的民主制度,对后世国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罗马法泛指罗马奴隶制国家的全部法律制度的总称,存在于罗马奴隶制国家的整个历史时期,即包括自罗马国家产生至公元7世纪西罗马帝国的法律。平民和贵族的斗争,在很大程度上刺激和促进罗马国家和罗马法的产生。各类民众大会对罗马法的产生起着重要作用。《十二表法》是迄今为止能够断定的罗马法历史上的第一部成文法

罗马法是古代社会最发达最完备的法律,也是世界法律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法律体系之一。罗马法对私有制社会简单商品经济的一切本质关系均作了详尽而明确的规定,成为近现代西方法律与法学的重要渊源。

二、中世纪法律制度的发展

日耳曼法是西欧早期封建制时期适用于日耳曼人的法律,是西欧法律史上重要的法律体系之一。以日耳曼法为基础的习惯法在西欧封建社会中始终占主导地位.日耳曼法是西欧近现代法律的重要历史渊源.日耳曼法作为早期封建制度形成时期的法律,既表现出封建法律的特征,又保留着原始公社时期习惯的残余.同时,由于它是在以基督教为国教的罗马地区形成和发展的,所以受到罗马法和基督教会法的影响.日耳曼法在西欧早期封建制时期是占主导地位的法律,是西欧封建法律的基本构成因素,是西欧近代法律的基本历史渊源.

教会法产生于公元一世纪的巴基斯坦,早期受到罗马统治者的残酷镇压。公元380年,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到中世纪,它又成为欧洲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教会法是随着基督教教会的产生和发展逐步形成的,西欧中世纪法律的一个明显特点是二元化,教会法与世俗法并存,成为封建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会法对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有重要作用.教会法是中世纪欧洲的一种重要法律,是中世纪三大法律支柱之一。是维护僧俗封建主政治统治和经济利益的有力工具。它在价值基础和认识论层次上深刻影响着西方法律制度。在传递古代文明,在中世纪欧洲对罗马法的继承上也曾起过积极作用。教会法是西方法律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后世资产阶级法律的三个重要渊源之一。教会法在婚姻家庭方面、刑法和诉讼法等方面都影响着西方法律制度。教会和世俗的斗争,促进了宪政国家的二元社会的形成与民族国家法律体系的形成。教会

法在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战争问题上所确立的某些原则,对后世的国际法也有一定影响。

中世纪城市法、商法和海商法的发展让我们看出西方现代法律制度是一个历史演进的过程;这一演进路线是通过社会契约到政治契约的过程来完成的。因此,中世纪城市法、商法和海商法的充分体现了西方现代法律制度的契约和自治精神;它们又是对罗马法、日耳曼法和教会法的融合,这种在自治的基础上,在地域空间上初步局部的三者融合为西欧民族国家法律制度的形成奠定基础;它们的发展是三者联动和相互促进发展,最后融入西欧各民族国家法律制度之中,为西欧民族国家法律制度的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

罗马法复兴是指公元12-16世纪欧洲各国和自治城市所开展的研究罗马法的典籍,并将其基本原则和概念适用到法律实践中去的学术运动。罗马法的复兴促进了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以及民族国家法律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阶段性发展提供了现成的法律形式、为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提供了思想武器,促进了两大法系的形成与发展,总结和保存了人类的法律文明成果。

大陆法系是以罗马法为基础,以《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为蓝本的欧洲大陆各国的法律和仿照这种法律而建立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法律的总称。大陆法系最先产生于欧洲大陆。其间经过11世纪至16世纪的罗马法复兴,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最后于19世纪发展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法系。大陆法系以《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为代表形成了两个支系。

普通法法系是以英国自中世纪以来的法律,特别是以普通法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它首先产生于英国,到18世纪至19世纪时,随着英国殖民地的扩张,英国法被传入这些国家和地区,英美法系终于发展成为世界主要法系之一。

回顾西欧的中世纪,常令不少法律史学家为之忧伤扼腕,因为人类法制文明前进的步伐曾在这里戛然而止,原始落后的日耳曼习惯法伴随征服者的脚步是那样不可思议地取代了古代发达完善的罗马法。西方法律文化的变迁曾在中世纪千年历史中有过迂回旋转,但经年累代的研究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事实业证明,西欧的中世纪仍是对人类法制文明有着重大贡献的时代,也是极富创造力的时代。西欧人在经过漫长的间歇之后重又振奋,他们复兴和发展了罗马法,将原始落后的日耳曼法去粗取精加以改造,使两者分别构成近代两大法系的基础,尤其是他们创立的城市法、商法与海商法成为近代资本主义民商法的摇篮,历史作用不可估量。

综上所述自上个世纪以来,两大法系逐渐出现融合的趋势。由于经济的发展,各国的贸易往来逐日增多,需要统一的法律制度来规范各方的行为,更由于上述的两大法系均存在不同的弱点,所以两大法系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大陆法系具有制定法的传统,制定法为

其主要法律渊源,判例一般不被作为正式法律渊源(行政法除外),对法院审判无约束力;而英美法系具有判例传统,判例法为其正式法律渊源,即上级法院的判例对下级法院在审理类似案件时有约束力。大陆法系的一些基本法律一般采用系统的法典形式。而英美法系的制定法一般是单行的法律和法规。大陆法系的基本结构在公法和私法的分类基础上建立的,英美法系的基本结构是在普通法和衡平法的分类基础上建立的。大陆法系一般采用职权主义审理方式,以法官为中心,法官在诉讼中起积极的作用,奉行干涉主义;英美法系实行当事人主义,采用控辩双方对抗式辩论,法官充当消极的、中立的角色。判决程

式上司法文书制作的差别。从司法上看,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官没有创制法的职能,因而审判案件没有遵循先例的原则。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官可创制法律,强调审判要遵循先例。两大法系在法律术语、概念上也有许多差别。法院系统、法官的选任、陪审制度上不同。两大法系在法学理论研究风格上有差别。两大法系虽有许多差别,但融合也在发生.大陆法系增加了对判例的研究,普通法系也增加了成文法的制定。目前,世界统一市场的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强大,联合国对经济一体化的需求,各国之间订立了诸多多边条约和双边条约。这些条约有程序上的约定,但更多的是实体法上的规定。这对于两大法系的融合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西方史学史教学大纲

西北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西方史学史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西方史学史》是历史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程。 (二)教学目的 使学生系统地了解西方史学的发展脉络,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 (三)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介绍西方史学在古典时期、中世纪、近代、现代的发展情况,对史学名家和名著予以介绍。 (四)教学时数 36课时。 (五)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并适当地向学生推荐学术名著。 二、本文 第一章古典史学(1) 教学要点: 神话与史诗;希罗多德;修昔底德;色诺芬;修辞学派。 教学时数: 4课时。 教学内容:古希腊史学。 第一节、城邦及希腊历史学发展的早期阶段 城邦及其文明;希腊历史学发展的早期阶段;神话与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工作与时日》;爱奥尼亚。 第二节、西方史学的创立 希罗多德;《历史》(《希腊波斯战争史》);希罗多德的史观。 第三节、政治史:一种传统史学范型的确立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朴素唯物主义历史观;该史学传统的影响。 第四节、公元前4世纪至前3世纪时的史学 色诺芬;《长征记》;《希腊史》;《师门回忆录》;《苏格拉底的辩护》;《拉西第梦的政制》;《阿格西劳传》;《居鲁士的教育》;《经济论》;《雅典的收入》;修辞学派。 考核要点:神话与史诗;希罗多德;修昔底德;色诺芬;修辞学派。 第二章古典史学(2) 教学要点:

撒路斯提乌斯;恺撒;李维;塔西陀;波里比阿;普鲁塔克;西方古典史学的传统。 教学时数: 4课时。 教学内容:古罗马史学。 第一节、从模仿到奠立 从城邦到帝国;罗马文化的特点;费边·匹克托及《罗马史》;老伽图及《罗马历史源流》;撒路斯提乌斯及《喀提林阴谋》和《朱古达战争》;恺撒及《高卢战记》和《内战记》。 第二节、李维与塔西陀 李维;《建城以来史》;塔西陀;《演说家对话录》;《日耳曼尼亚志》;《阿古利可拉传》;《历史》;《编年史》。 第三节、光辉的延伸 波里比阿;普鲁塔克及《希腊罗马名人传》;阿里安及《亚历山大远征记》;阿庇安及《罗马史》。 第四节、西方古典史学的传统 求真探索精神;人文主义观念;宽宏的历史眼光;注重历史对现实的借鉴作用;重视史著的文字表述与史家的自身修养。 考核要点:撒路斯提乌斯;恺撒;李维;塔西陀;波里比阿;普鲁塔克;西方古典史学的传统。 第三章中世纪史学 教学要点: 奥古斯丁;格雷戈里;艾因哈德;编年史与年代纪;比德;鄂图;《马可·波罗游记》;普洛科匹厄斯;中世纪史学的历史地位。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内容:中世纪史学。 第一节、早期教会史学的兴起 “黑暗时代”;教会史学的兴起;奥古斯丁;《上帝之城》。 第二节、欧洲各国史学 法国史学:格雷戈里及《法兰克人史》;艾因哈德及《查理大帝传》;编年史与年代纪;基伯特。英国史学:比德及《英吉利教会史》;安瑟伦。德国史学:威都坎;提特马;兰伯;鄂图及《编年史》。意大利史学:城市史学;《马可·波罗游记》。 第三节、拜占庭史学与中世纪史学的历史地位 拜占庭史学:普洛科匹厄斯及《查士丁尼皇帝征战史》和《秘史》。中世纪史学的历史地位。考核要点:奥古斯丁;格雷戈里;艾因哈德;编年史与年代纪;比德;鄂图;《马可·波罗游记》;普洛科匹厄斯;中世纪史学的历史地位。 第四章近代史学(1) 教学要点: 布鲁尼;瓦拉;马基雅维里;让·波丹及《易于理解历史的方法》;佛拉西阿斯等编《马格德堡世纪》;巴洛尼阿斯等编《教会编年史》;托马斯·莫尔;弗朗西斯·培根;博学时代:玻兰达斯派;圣摩尔派。 教学时数: 4课时。

西方管理思想史

期末作业考核 《西方管理思想史》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20分) 1.狭义行为科学 答:狭义的行为科学,是指应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成果,来研究组织管理过程中人的行为和人与人之间关系规律的一门科学。 2.公平理论 答:公平理论又称社会比较理论,该理论侧重于研究工资报酬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及其对职工生产积极性的影响。 3.社会系统学派 答:社会系统学派是当代西方出现的比较早的一个管理理论,它是从社会学的视角对企业组织的管理进行研究的一种理论成果,认为社会各级组织都是一个协作的系统,组织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构成了组织的这个协作系统,进而指出组织这个协作系统式可以通过有意识的行为和活动来加以影响和协调的。 4.决策理论学派 答:决策理论学派是以社会系统论为基础,吸收了行为科学、系统论的观点,运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统筹学的方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理论。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法约尔认为管理的五要素包括哪些? 答:法约尔把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称之为管理的要素。2.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三个基本出发点是什么?

答:第一,对工人操作的每一个动作进行科学研究,用以代替传统的经验方法。第二, 科学地挑选工人并进行培养和教育,使之学会工作。改变过去由工人任意挑选自身工作的做法,并根据自身的条件进行自我培训。第三,与工人亲密协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己形成的科学原则去办。第四,资方与工人之间在工作和职责上进行分工,资方做自己比工人更胜任的那部分工作,从而改变过去那种几乎将所有的工作和大部分的职责都推到工人们身上的管理方法。 3. 韦伯对权力的分类是什么样的? 答:①合理的法定的权力。指的是依法任命,并赋予行政命令的权力,对这种权力的服从是依法建立的一套等级制度,这是对确认职务或职位的权力的服从。②传统的权力。它是以古老的、传统的、不可侵犯的和执行这种权力的人的地位的正统性为依据的。③神授的权力。它是指这种权力是建立在对个人的崇拜和迷信的基础上的。 4. 双因素理论的两个因素和四种状态分别是什么? 答:双因素理论阐述了四种状态:满意、不满意、没有满意、没有不满意。两种因素: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 结合实际及所学的知识,阐述霍桑实验发现的非正式组织对你的启示。 答:不管承认与否,非正式组织都是存在的。它与正式组织相互依存,而且会通过影响工人的工作态度来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目标的达成。因此,管理人员应该正视这种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利用非正式组织为正式组织的活动和目标服务。 作为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到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并进行适当的引导,注意正式组织的效率逻辑与非正式组织的感情逻辑之间的平衡,利用非正式组织为正式组织的目标服务。

赵晓耕中国法制史笔记

第一节西周至秦汉、魏晋时期的法制 一、西周的法制思想与法律 (一)西周的“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思想 1.“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思想内容。为谋长治久安,周初统治者继承了夏商以来的神权政治学说。同时为了修补神权政治学说中的缺漏,并确定周王朝新的统治策略,进一步提出了“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政治法律主张。这里的“天”仍是夏商以来一直尊奉的“上天”,但周初统治者认为,“上天”只把统治人间的“天命”交给那些 有“德”者;一旦统治者“失德”,也就会失去上天的庇护,新的有德者即可以应运而生,取而代之。因此,作为君临天下的统治者应该“以德配天”。“德”的要求,主要包括三个基本方面:敬天、敬祖、保民,也就是要求统治者恭行天命,尊崇天帝与祖宗的教诲,爱护天下的百姓,做有德有道之君。在这种“以德配天”基本政治观之下,周初统治者具体提出了“明德慎罚”的法律主张。这种“明德慎罚”的主张要求统治者首先要用“德教”的办法来治理国家,也就是通过道德教化的办法使天下人民臣服,在适用法律、实施刑罚时应该宽缓、谨慎,而不应一味用严刑峻罚来迫使臣民服从。“明德慎罚”的具体要求可以归纳为“实施德教,用刑宽缓”。其中“实施德教”是前提,是第一位的。“德教”的具体内容,周初统治者逐渐归纳成内容广博的“礼治”,即要求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都按既有的“礼”的秩序去生活,从而达到一种和谐安定的境界,使天下长治久安。 2.“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思想的影响。 “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主张代表了西周初期统治者的基本政治观和基本的治国方针。这种主张的提出,不仅解决了为什么商汤可以伐桀武王可以伐纣的理论问题,而且为西周社会的发展确定了基本的方向。这种法律思想的形成,说明当时的统治者在政治上已趋成熟。这一法律观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在这种观念指导下,西周统治者把道德教化即“礼治”与刑罚镇压相结合,形成了西周时期各种具体法律制度和“礼”、“刑”结合的宏观法制特色,使这一思想深深扎根于中国政治政府中,被后世奉为政治法律制度理想的原则与标本。汉代中期以后,“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主张被儒家发挥成“德主刑辅,礼刑并用”的基本策略,从而为以“礼法结合”为特征的中国传统法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出礼入刑的礼刑关系 1.礼的内容与性质。礼是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存在的、维护血缘宗法关系和宗法等级制度的一系列精神原则以及言行规范的总称。礼起源于原始社会祭祀鬼神时所举行的仪式。商周两朝在前代礼制的基础上,都有所补充和发展。 中国古代的礼有两层含义: 一是抽象的精神原则。可归纳为“亲亲”与“尊尊”两个方面。“亲亲”,即要求在家庭范围内,按自己身份行事,不能以下凌上、以疏压亲,而且“亲亲父为首”,全体亲族成员都应以父家长为中心。“尊尊”,即要在社会范围内,尊敬一切应该尊敬的人,君臣、上下、贵*都应恪守名分,而且“尊尊君为首”,一切臣民都应以君主为中心。在“亲亲”、“尊尊”两大原则下,又形成了“忠”、“孝”、“义”等具体精神规范。二是具体的礼仪形式。 西周时期的礼已具备法的性质。首先,周礼完全具有法的三个基本特性,即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和强制性。其次,周礼在当时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有着实际的调整作用。 2.“礼”与“刑”的关系 (1)“出礼入刑”。西周时期“刑”多指刑法和刑罚。“礼”正面、积极规范人们的言行,而“刑”则对一切违背礼的行为进行处罚。其关系正如《汉书?陈宠传》所说的“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出礼则入刑,相为表里”,意思是:如果一个人的行为规则超出了礼的规范他就要落入到刑罚的制裁范围之中。 (2)“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这是中国古代法律中的一项重要法律原则。它强调平民百姓与贵族官僚之间的不平等,强调官僚贵族的法律特权。“礼不下庶人”强调礼有等级差别,禁止任何越礼的行为;“刑不上大夫”强调贵族官僚在适用刑罚上的特权。

西方管理思想史读后感

西方管理思想史读后感 《西方管理思想史》读后感 郭咸纲教授所著《西方管理思想史》是一部对西方管理思想的演变和发展的研究中的经典著作。全书共分六篇,从早期的管理思想开始,经过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理论,一直到当代管理思想,对西方管理思想从产生、发展到繁荣的整个过程做了一个科学的梳理和分析。书中也提到了管理理论发展的线索和研究方法,并对管理理论的发展前景和领域作了分析与展望。 学了儿年的管理,越来越发现管理学的复杂性和系统性。自从有了人类,有了人类组织,管理便出现了。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管理的实践一直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是直到近代,也就是一口多年前,现代意义上的管理才出现,管理学才作为一门学科正式产生。当然,这是有着其显著的社会经济背景,如十九世纪中叶以后现代公司制度在美国的确立,企业的规模、数量不断扩大等等。 西方管理理论自产生以后,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社会经济组织的的演变与管理思想和理论的发展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也就是说,经济组织的演变为管理提出新的研究课题,而管理研究的进展乂为新型组织的巩固提供了支持和保证。这种相互促进的关系是管理思想和理论演进与发展的根本动力。 由于企业或行政等组织的经营实践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导致从实践中得出管理理论也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甚至繁杂性。所以在管理理论中没有那一个理论一手遮天、独霸天下,它呈现出白花齐放、白家争鸣的繁荣景象。甚至一度出现管理学的“丛林”现象。管理学的理论流派多彩纷呈,理论也各不相同。管理学从产生到现在有代表性的理论不下儿十种,在加上一些不入主流的,就更是不胜枚举了。导致对管理作一概念上的界定都无法产生一致的定义。比如法约尔认为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等等,但我仍然比较推崇孔茨的定义:管理就是在正式的组

西方史学史名词解释简略版

第一章希腊史学 普鲁塔克荷马史诗 荷马《奥德赛》《伊利亚特》特洛伊战争西方史学的开端希罗多德 历史学之父《历史》第一部历史著作真实性艺术性 修昔底德 政治学之父《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政治军事史的典范真实性色诺芬 杰出的军事家《长征记》可读性 波里比阿罗马《希腊罗马名人传》传记体先河语言优美精神分析法 阿庇安 希腊史学家希腊文《罗马史》罗马通史社会经济背景客观公正珍贵史 阿里安 罗马统治下的希腊政治家史学家《亚历山大远征记》 拉丁史学: 加图 罗马共和国的希腊史家历史学家中的历史学家《罗马史》眼界的开阔思想罗马史学奠基者《罗马历史源流》开创了拉丁文写罗马史的先例爱国史的深化方法的进步求真家《农业志》 萨鲁斯特 罗马三大史学家之一《喀提林阴谋》《朱古达战争》垂训 希腊史家: 第二章罗马史学 凯撒 政治家历史学家《高卢战记》《内战记》善于叙事文学价值高拉丁语

加洛林文艺复兴 时期 《查理大帝传》 传记体所处时代受圣徒模式影响 第三章中世纪史学 早期教会史学的兴起: 阿非利加纳 《编年史》 教会史学第一位编年史家 线性时间 攸西比乌斯 英国教会史学: 比德 《英吉利教会史》 英国历史之父 基督诞生之年为基准 吾主纪年 教会史学之父 《编年史》 最大一部 《教会史》 《殉道者传》圣徒传 德国教会史学: 典范 教会史学的定型: 李维 圣奥古斯丁 罗马三大史学家之一 《建城以来史》 ~I -"- — P ]、 贝献: 通史体例 垂训思想 文笔优美 塔西陀 罗马三大史学家之一 《日耳曼尼亚志》 最伟大的历史学家 反对暴政 歌颂共 和痛恨暴君教育垂训 写作技巧高超 卢奇安 罗马统治的希腊作家 《论撰史》史学自身思考 政治眼光 表现才能 史论 基督教早期 神学哲学 政治思想 集大成者 《上帝之城》 确立基督教的世界 理论 法国教会史学: 格雷戈里 《法兰克人史》 蛮族王国的希罗多德 宗教动机教会的丑陋面 艾因哈德

法制史笔记

法制史 1.司法机关:夏商周死扣秦汉廷尉魏晋南北朝大理寺清末大理院法院 2.五刑:墨鼻刖宫大辟 3.西周立法指导思想:敬天保民以德配天明德慎罚 4.西周的刑罚制度:五刑五罚(赎刑)五过(赦免)此外还有罚丝(针对贵族)流 放鞭刑(治理官吏) 5.西周主要罪名:不孝不友寇攘奸究杀人越货群饮罪诽谤罪不从王命罪违背誓 言罪“贼”“藏”“盗”“奸”罪 6.西周刑法原则:区分的过失与故意惯犯与偶犯罪人不孥罔厉杀人罪疑从轻同罪 异罚严宽适中 7.质:买卖奴隶牛马所使用的较长的契券剂:买卖珍异之物所用的较短的契券由 官府制作质人管理西周的借贷契约称谓缚别为了保证债的履行要求当时人订立契约缚别 8.七出:无子淫佚不事姑舅口舌盗窃妒忌恶疾三不去:无娘家可归曾为公婆 守孝三年前贫贱后富贵婚姻关系缔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父母有主婚权同姓不婚维护血缘政治上:加强政治联系六礼 9.狱:刑事讼:民事两造具备即原被告到庭审讯方法五听:色听辞听耳听气 听目听 10.郑国晋国铸刑鼎郑:子产公布成文法郑杀邓析而用其《竹刑》晋:铸刑鼎 遭到了叔向与孔子的反对孔子斥晋国 11.铸刑鼎公布的法律意义:A标志奴隶制法律形态结束开始饿封建制法律成文法诞 生B中国古代法律进入新时代 C拉开了春秋战国成文法运动的帷幕 D拉开了中华法系的序幕为封建王朝法制发展奠基 12.李悝(魏)《法经》中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的法典内容:《盗法》《贼法》位于 篇首《囚法》《捕法》《杂法》《具法》《具法》相当于总则其他相当于分则规定定罪量刑特点:诸法合体以刑为主有总则分则之分开创了编纂成文法典的新体系改变了过去规范不一的局面 13.秦代法制的指导思想:重刑主义统一法律

西方史学史复习题

西方史学史复习题 第一章古典史学(古希腊史学、古罗马史学) 一、名词解释 1、赫克泰阿斯 希腊史学的摇篮---米利都人,希腊第一位历史家。主要作品是《大地环游记》,其书的叙述特点是记实而非虚构。赫克泰阿斯在介绍某民族时力求从历史根源上加以说明,体现了他超越本民族界限的世界眼光。 2、色诺芬 色诺芬与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并成为过希腊三大历史家。它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其代表作为《希腊史》、《长征记》,并且《长征记》是以回忆录的形式呈现,但是色诺芬的治史能力远不及他的前辈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 色诺芬不仅是一位历史学家,也是西方军事史上一位颇有才干的军事战略家;而且色诺芬写史注重描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故其作品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色诺芬比其他人更重视社会经济生活,且作品内容富有文采。 3、李维 古罗马著名史学家,其代表作是《建城以来史》。李维的史学作品文笔优美,且体现出他垂训的思想,并开创了通史体例。但是李维在写史时不但疏于对史料的考订和辨析,

而且包含着宿命论及迷信观念。 4、波里比阿 出身于伯罗奔尼撒半岛的显贵家族,著述颇多,但只有一部《通史》传世,而且残缺不全。《通史》是一部断代史,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通史。《通史》一书中体现了波里比阿关于真实的思想与获得真实的方法以及政体循环论和天命观的史学思想。但是《通史》一书也体现了波里比阿由于语言平直,夹论夹序,思考较多,内容缺乏吸引力、在价值评估和史料选择上暴露出一些主观以致歪曲事实、英雄史观等不足之处。 二、问答题 1、希罗多德及其史学思想 希罗多德是古希腊三大历史家的第一位史学家,出身殷实,并因生活环境使他毫无民族偏见,代表作是《历史》。希罗多德在西方史学史上既是结束希腊幼稚的早期史学的最后一位散文记事家,又是希腊史学进入成熟时期的第一位历史大家。希罗多德是自觉运用历史批判方法集中研究特定重大历史时间和重大历史人物的第一人,为希腊人科学地关照自己、认识自己的历史而不是神的谱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希罗多德的历史观是天命观和人本观的混合体,这反映了古希腊先进知识分子思想的矛盾性。 史学思想:

最新管理思想史期末复习重点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电大管理思想史期末复习考试考点归纳总结 名词解释 1.行会:中古城市手工业者按照各自的行业结成的联盟,是城市手工业者保障自身利益的行业内部组织,它具有现代管理的某些雏形。 2.群体:群体的含义非常广泛,可以理解为后来的家庭、组织、工厂和国家。其基本特征是:由人组成;有共同的基本目标;内部有组织,并且这个组织是为达到群体目标而客观存在的。 3.群氓假设:①社会由一群一群无组织的个人所组成;②每个人以一种计算利弊的方式为个人的利益而行动;每个人为达到这个目的,尽可能地合乎逻辑地思考和行动。 4.大工业:所谓大工业,首先必须理解为一种组织,一种生产制度或生产组织方式。这种组织的建立影响着整个经济制度,从而影响整个社会制度。 5.经济人:又称理性人,是指个人的一切活动都受利己心的支配,人是个人利益的追求者。 6.工资规律:大卫·李嘉图提出,在资本和管理技术关系上存在所谓的工资规律,认为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是工资、利润和地租的源泉,这是经营管理的核心问题。并且工资的高低与利润的高低成反比。 7.市场伦理:由亚当·斯密提出,是资本主义精神来源之一。认为只有市场与竞争才是经济活动的调节器,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能够保证资源得到最佳配置并发挥最大效能。 8.例外原则:是指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日常事务授权给下属管理人员负责,而自己保留对例外事项一般也是重要事项的决策权和控制权。 9.甘特图:甘特图,是通过对生产日期和产量图示来控制计划和生产进行的一种日平衡图。具有简单、醒目和便于编制等特点。从图上可以了解计划的完成和进展情况,还可以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预测和调整。 10.职能工长制:泰勒的职能工长制是根据工人的具体操作过程来进一步对分工进行细化而形成的。职能工长是根据事先规定好的工人的全部作业过程来指导工人干活的具有特 殊素质的管理者。 11.时间研究原理:在动作分解欲作业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和分析工人完成每项动作所需要的时间,考虑到满足一些生理需要的时间和不可避免的事情而耽误的时间,为标准作业的方法而制定标准的作业时间,以便确定工人的劳动定额。这就是与作业研究原理相对应的时间研究原理。12.差别工资制:通过对工时的研究和分析,制定出一个标准制度,制定的定额是由管理部门完成的,并以科学为基础,从而改变过去以估计和经验为依据的方法。采用该工资制度后,按照工人是否完成定额而采用不同的工资率。超额后按照高的工资率,以示鼓励。 13.作业研究原理:该原理包括:改进操作方法以提高工效,并以合理利用工时为目的。通过将每次操作分解为动作,并把动作分解为动素,然后在研究每项动作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据此形成标准的作业方法。 14、制度权利:权利是指挥和要求别人服从的力量。由职位和地位而产生的权利即制度权利。 15、个人权利:与个人的智慧、学识、经验、道德品质和领导能力有关的权利为个人权利。 16.行为科学(狭义) :是指应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成果,来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行为和人与人之间关系规律的一门科学。 17.行为科学(广义):是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的人的行为(以及低等动物的行为)的一切科学. 18、正式组织:指的是企业为了有效地实现企业的目标,所规定的组织成员中正式的相互关系和组织体系,其中包括:组织结构、方针政策、规划方案、规章制度等。 19、X理论:是社会心理学家麦格雷戈提出的一种人性观。这种观点对人性的假设是:人是好逸恶劳的;人生而不求上进,宁愿听命于他人;人生而以自我为中心,漠视组织;人习惯保守;只有少数人具有解决问题的想象力和创造力。20.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归纳为五大类,这五大类需要是相互作用的,按照重要性和发生的先后顺序为: 第一级:生理上的需要。包括维持生活和繁衍后代所必须的各种物质上的需要,这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 第二级:安全上的需要。包括免除危险和威胁的各种需要。第三级:感情和归属上的需要。包括和亲朋间的良好关系、友爱及帮助。 第四级:位或受人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心、能力、知识、成就、地位等的需要。 第五级: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最高一级的需要,指一个人实现理想、自我创造和发展的需要。 21.霍桑实验:在20世纪20年代,为深入研究工人的劳动效率问题,解决劳资纠纷和罢工,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在霍桑工厂进行的一项以科学管理的逻辑为基础的实验。包括照明实验、福利实验、访谈实验和群体试验。 22.效价:是指一个人对某项工作及其结果(可实现的目标)能够给自己带来满足程度的评价,即对工作目标有用性的评价。 23.双因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首先提出的。他把企业中有关因素分为满意和不满意因素。满意因素可以使人得到满足,是适合人成长的心理因素,它属于激励因素;不满意因素指缺乏这些因素时容易产生消极和不满的情绪,又称为保健因素。管理者在工作中应该满足激励因素,改善保健因素,以提高人的积极性。 24.非正式组织:指组织中没有经过正式的上级或一些相关的程序而建立起来的,以感情联系为主要沟通方式的一种非正式的群体和体系。 25.保健因素: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把企业中有关因素分为满意和不满意因素。不满意因素是指缺乏这些因素时容易产生不满和消极的情绪,即保健因素。保健因素包括金钱、监督、地位、个人生活、安全、工作环境、政策和人际关系等。 26.管理方格理论:是美国行为学家布莱克和莫顿提出的。该方法以纵轴表示对人的关心程度,以横轴表示对事的关心程度,并将它们划分为9格,作为关心的标尺。其基本思路是在企业管理的领导工作中往往出现极端的方式,应该避免这种情况,追求组织目标和个人追求的最有效结合。 27.Y理论:是社会心理学家麦格雷戈提出的一种人性观。认为人并非生性懒惰,要求工作是人的本能;在适当的鼓励下,不但能够并且渴望承担责任;只要管理适当,个人与组织的目标是可以统一的;一般的人都具有相当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8.行为科学:所谓行为科学,是利用许多科学的知识来研究人类行为的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以预测、控制和引导人的行为,达到充分发挥、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目的。29. 复杂人假说:该假说认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需要和不同的能力,工作的动机不但是复杂的而且变动性很大。一个人在组织中可以学到新的需求和动机,人在不同的组织和不同的部门中可能有不同的动机模式,在正式组织中与别人不能合群,可能在非正式组织中能满足其社会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一个人是否感到心满意足,肯为组织出力决定于他本身的动机构造和他同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人可以依自己的动机、能力及工作性质对不同的管理方式作出不同的反应。30.激励因素:是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首先提出的。他把企业中有关因素分为满意和不满意因素。满意因素可以使人得到满足,是适合人成长的心理因素,它属于激励因素;包括成就、赞赏、责任感、上进心等。 31.俱乐部式管理:管理的重点在对人的关心上,企业充满轻松友好的气氛,不大关心生产任务的一种管理方式。32.期望值: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够顺利完成某项工作的可能性估价,即对工作目标能够实现概率的估计。 33.新三论:新三论是现代管理理论的基础,也是现代科学的理论基础。包括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和突变理论。34.数量管理科学学派:又称为数量学派。该学派认为管理就是利用数学模型和程序系统来表示管理的计划、组织、决

中国法制史笔记全整理

中国法制史 绪论 一、关于中国法制史学科 (一)中国法制史是法律史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 (二)中国法制史的研究范围 (三)中国法制史的发展历程 二、关于中国法制史的基本线索 (一)夏商西周春秋时期法制的萌芽和成长 (二)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法制的形成和发展 (三)隋唐法制的完善 (四)宋、元、明、清法制的成熟及演变 (五)中国近代法制的演变 (六)新民主主义法制实践及其转型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法制的建设 三、关于中华法系 【中国传统法制的基本特征】 (一)以儒家学说为法制的基本的指导思想和立论基础 (二)引礼入法、礼法结合 (三)家族本位的伦理发占有重要地位 (四)鲜明的专制特性? (五)融合了以汉族为主题的各民族的法律意识和法律原则 (六)刑事、行政、经济立法比较发达,民事立法相对薄弱 (七)无讼是求,调处息争 论述中华法系及特点: 中华法系是指以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为母体,在东南亚早期封建国家之间形成的一个影响广泛的法系。中华法系的母法就是经千年积累而成的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中华法系的子法系统,主要有封建时期的日本、朝鲜、越南等仿效中国古代法而建立起来的法律体系。 中国法系的特点表现在:从立法和法典结构上看,是“诸法合体,民刑不分”;从司法体制上看,是“行政兼理司法”。但是,中华法系的基本特点应该是“礼法合一”。礼法合一”是指在中华法系法律制度中,中国传统的论理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完全融为一体,法律的评判标准与道德的评判标准完全一致。 第一章夏商西周的法律制度 司考考点: 明德慎罚、出礼入刑、五刑、契约、婚姻继承、大司寇、五听、五过、三刺。

·神话传说时代——习惯法 ·夏商周——形成了礼刑结合的国家法体系 ·西周的法制思想已形成一个较为完备的体系,其内容趋于成熟,促进了礼刑结合的法律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并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司法制度。 第一节中国法律的起源 一、原始人的法 ·法人类学的基本观点 (一)法是社会生活需要的产物 (二)无论原始社会还是文明社会都有其法律制度 ·中国原始人的法表现为礼与刑两个方面 二、礼来源于原始人的祭祀 三、刑始于兵,兵狱同制 (一)刑起源于部落战争----刑始于兵,兵狱同制 (二)战争产生了刑罚---- 奴隶制五刑的产生是战争的需要和结果; (三)一些罪名产生于战争----弗用命.不从誓言罪等; (四)刑官产生于战争----皋陶作士. 第二节夏商西周的礼 一、周公制礼★ 西周的重大立法活动.西周初期在周公的主持下,以周族原有的习惯法为基础,结合 现实需要,对夏商的礼进行全面的整理增删,重新厘订了一套完备的典章制度和礼节 仪式,史称周公制礼. 二、周礼的分类 (一)可分为“本”和“文”;“本”指精神原则;“文”指礼节仪式。 (二)可分为“五礼”、“六礼”或“九礼”。(五礼:吉、凶、军、宾、嘉) 三、周礼的实质 ·西周的礼法制度以差序为基础,所谓差序就是强调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等级秩序。 ·礼的实质就是“别”,反映了西周的社会秩序是一种等差秩序。 四、周礼的内容 (一)土地所有权 1、土地王有制度:“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2、分封制度:“授民授疆土”; 3、贡赋制度:“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 (二) (三)婚姻 1、婚姻形式:贵族实行一夫一妻多妾制,民间实行一夫一妻制。 2、婚姻条件:(1)禁止性条件:同姓不婚、五不娶。 (2)成立条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西方史学史

绪论 (1)阶段一:前5C-5C古典史学时期 局限性:①仍用神灵的意志来解释战争的结局和罗马强盛的原因 ②过分突出了历史著作的叙事性和文笔的生动,损害了历史的真实 ③历史的叙述上缺乏明确的时间尺度 成就:①历史学家通过原因的分析试图揭示历史事件的真正动因 ②历史学家“知道历史的作用首先在于获得真理” ③历史学家认识到“是人类历史的叙述,是人的事迹、目的、成败的历史” (2)阶段二:5C-14C初中世纪的基督教史学时期 ①人类历史被描绘成在上帝意志的支配下,上帝的信徒和魔鬼的信徒进行斗争的历史 成就:在时空观念上超越了古典时代 ①历史研究的范围大大拓展 ②历史记载有了准确的纪年 (3)阶段三:14C初-19C末20C初文艺复兴开创了西方史学的近代史学时期 发展:①该时期是西方近代史学中人神之战,人战胜神的时期 ②历史考辨方法得到进一步发展 ③历史哲学开始产生 ④19C是历史学的大繁荣时期,历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4)阶段四:20C初-今现代史学 特点:思辨的历史哲学继续发展,但分析的历史哲学更受欢迎。吸取了实证史学的有点,注重跨学科总体研究的法国“年鉴学派”历久不衰,成为当代史学的楷模。二战后,众多的社会科学分析方法进入了历史学领域,反映了当代史学科学化、精密化、整体化的发展趋势。马克思主义史学结束了遭受史学界冷落的状态,渗入到专业历史学家中间。 (1)时期一:20C初-1949年建国前 借助日本的间接介绍到直接接触西方史学原著 从翻译他人之作到自己撰写著作 (2)时期二:建国-1978 初步发展与遭遇坎坷 大转变:从引进西方资产阶级史学转变为马克思主义史学 60S年代初,西方史学史得到学术界关注: 西方史学史作为一门学科来建设的意见被提上来 在高校历史系的教学中确立了应有的地位 出版不少有关西方史学的译著 (3)时期三:1978-今初步繁荣与转型:研究最活跃、成绩最多

西方管理思想史脉络梳理及对现代企业的启示(原创)

西方管理思想简谈 智者说,知道人们如何思考,比知道人们如何行事更为重要。虽然管理理论经过了百年发展,到今天已经十分成熟和完善了,但了解管理思想,特别是人类管理思想发展演变的历史,对于我们学习管理学的人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 西方管理思想发展史,早期主要表现为经济管理思想和社会管理思想。从西方早期的重农主义经济思想,到中世纪“文艺复兴”后的重商主义经济思想,再发展到大工业时代的理性主义、科学化管理思想都是一脉相承的。西方管理思想发展史总共可分为以下十个阶段。 1.古代希腊、罗马的经济管理想。当时的管理思想主要以色诺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克优斯*贾图等思想家的理论为主。这些思想都是为维护奴隶制度而服务的,不过已经开始接触商品经济问题,已经产生了交换和货币。 2.西方中世纪前后的管理思想。这个时间,正是封建主义逐渐衰落,资本主义萌芽和不断 发展的时期,另外在文艺复习思想大运动的背景下,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开始出现了,例如托马斯.阿奎那的公平价格和货币交换等思想,尼古拉·马基雅维利的管理原则,以及后期的新教理论、个人自由理论、市场理论。 3.工业革命前后的管理思想。随着手工业时代向工厂制时代的转变,生产方式的变革、生 产规模的扩大和市场范围的延伸,工业革命不断的进行,兴起了古典经济思想,主要代表人有亚当斯密、萨伊、罗伯特·欧文等人的经济思想理论。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和影响工资大小的因素论、萨伊的政治经济学等是西方管理思想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 4.西方大工业时代的管理思想。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大企业的建立,对雇佣者、工人的 需求增大,同时对管理人才的需求也更加迫切了。于是出现了“科学管理之父的泰罗、约尔等伟大的思想家, 5.梅奥的人文主义管理思想。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现了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马斯 洛的需要层次论、巴纳德的经理职能思想、领导工作思想等等。在这个年代为西方当时的经济大危机做了不少的贡献。 6.20世纪50年代,全世界都在进行战后重建与经济恢复,在此期间,管理思想又有了新 发展,例如杜拉克的目标管理思想,麦格雷戈的关于人性假设的”X理论和y理论和管理科学学派的发展。正是这些思想的发展使管理学走向定量化、精确化、成熟化。 7.20世纪60年代,管理思想进入现代管理阶段,各种管理学派建立起自己的理论体系, 也就是所谓的现代管理理论丛林。这个时期主要有赫伯特·西蒙的决策学派思想、弗鲁姆和斯金纳的激励理论、戴尔的组织管理思想和彼得的人事管理思想。 8.20世纪70年代,持续增长与繁荣的世界经济由于中东的石油危机而进入动荡与困境之 中。在新的世界经济形势下,战略管理理论应运而生。杜拉克认为企业战略理论是使企业在动荡年代里包吃生存月发展的重要工具在此期间,杰伊·洛希和保尔·劳伦斯作了很大贡献。 9.20世纪80年代,产生了一些新的管理思想,例如组织文化理论,从非理性主义角度探 讨企业柔性管理问题。以威廉·大内、埃德加·沙因、亨利·明茨伯格等人为代表。10.在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的全球化、企业的国际化和信息技术 的普及化,让管理思想进一步发展了,例如6q管理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等,越来越强调团队管理、信息技术等内容了。 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必然会导致经济管理思想的不断进步,西方管理思想又对我们现代企业有哪些借鉴和启示呢?

中国法制史笔记

中国法制史笔记 公元前21世纪建立的夏朝,标志着中国国家的形成,中国法制的雏形相应出现,历经商、周,逐步定型为宗法制的法律制度。西周确立的“ 亲亲” 、“ 尊尊” 原则及有关制度,对后世封建法制有深远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巨变,各大诸侯国相继实行改革,公布了第一批成文法,并为此发生论争。战国时编撰的《法经》,是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法典。 秦始皇统一中国,确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末。维护和巩固这种君主专制,成为二千多年来传统法制的出发点和中心任务。三国两晋南北朝逐步引礼入律,礼律结合,为唐律“ 一准乎礼” 、礼法交融作了长期准备。封建制度至唐而鼎盛,封建法制也臻于成熟、完备。唐律不但为后世王朝奉为立法楷模,且被引进至东亚诸国。此后,封建社会进入后期,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而商品经济在重重抑制下,在宋、明、清各朝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封建法制也愈益缜密,经济立法和民事立法均颇有进展。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20世纪初清政府“ 变法修律” ,到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陆续公布《六法全书》,标志着向半殖民地半封建法制的过渡和确立。这一时期的法制仿照德、日等资本主义国家大陆法系的形式,大量吸收其法律的内容,

但仍掺杂了不少封建传统法律。清末政府、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更实行独裁专制,实行秘密的非法镇压和军事统治。 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不断创造新型的法制。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政权进行了首次尝试。辛亥革命后建立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国历史上惟一的一系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的法律。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革命根据地建立的人民民主政权创设了人民民主法制,历经曲折艰辛,逐步走向成熟,并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前驱和渊源。

马工程《中国法制史》课本期末重点笔记整理

《中国法制史》 第一、二章 一、中国法律起源的特点:国之大事,在祀与戎。(p17) (一)战争与法律 (二)祭祀与法律 二、奴隶制五刑的具体内容 1、大辟:死刑 2、膑辟:剔去罪犯的膝盖骨 3、宫辟:损害罪犯的生殖器官 4、劓:割去罪犯的鼻子 5、墨:在罪犯的脸额部位刺字 6、刖:砍掉罪犯足 第三章 一、西周的《九刑》 九刑有两种含意: 1.西周实行的九种刑罚,即墨、劓、刖、宫、大辟、流、赎、鞭、扑 2.《九刑》是西周成文刑书的统称。 流:中国古代称流刑为流。指把罪犯押解到边远地方服劳役或戍守,不得离开该地区的刑罚。赎:赎刑用财物抵免刑罚。 扑:扑刑是一种身体刑,包括笞、鞭、杖。笞用竹,鞭用革,杖用荆。扑刑在古代为教刑,用来督责官吏,又称为官刑。 鞭:鞭刑(在古代)全部都体现在刑讯上 二、明德慎罚的思想 “明德慎罚”是“以德配天”政治思想的自然延伸,“以德配天”主张“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也就是说“民心”即“天意”。“明德”就是提倡“德治”,注重教化的作用;“慎罚”就是指立法、司法、刑罚处罚要宽缓、慎重。明德慎罚就是强调要将教化和刑罚结合起来。崇尚德政,提倡德教,谨慎地使用刑罚。此思想奠定了中国古代法律思想中的“重德”、“仁政”传统三、西周的质剂与傅别 (一)质剂:买卖契约 质:买卖奴隶、牛马等贵重的活物用较长的契约 剂:买卖兵器、珠宝等贵重器物用较短的契约 (二)傅别:借贷契约 傅:书写别:中分,借贷双方各执一半 四、七出与三不去 (一)七出 1、无子:妻子未能生子 2、淫泆:妻子生活作风淫乱 3、不事舅姑:不孝顺公婆

4、口舌:妻子搬弄是非离间亲属关系 5、盗窃:妻子暗蓄私财 6、妒忌:妻子争风吃醋 7、恶疾:妻子罹患恶性传染病 (二)三不去 1、有所取无所归,不去:结婚时妻子有来处,休妻时无归处 2、与更三年丧,不去:妻子与丈夫曾经共同为公婆之一守满丧期 3、前贫贱后富贵,不去:结婚时丈夫贫贱,休妻时夫已富贵 五、五听 案件审理中,法官兼听诉讼双方的供词,并以经验辨别双方供词的矛盾与真伪,即为五听。五听指五种观察方法。 一曰辞听(观其出言,不直则烦):言词是否矛盾 二曰色听(观其颜色,不直则赧然):脸色是否异常 三曰气听(观其气息,不直则喘):呼吸是否急促 四曰耳听(观其听聆,不直则惑):注意力是否集中 五曰目听(观其眸子视,不直则眊然):眼神是否游离 六、西周对刑事、民事诉讼似已做了区分,刑事诉讼称狱,民事诉讼称讼 第四章 一、最早公布成文法的国家 1、郑国是最早公布成文法的诸侯国,公元前536年,在执政子产的主持下,郑国率先以“刑鼎”形式公布成文法。 2、公元前513年,在执政赵鞅、荀寅的主持下,晋国把范宣子制定的刑书铸在鼎上,以刑鼎形式加以公布。 3、公元前501年,郑国大夫邓析自己制作了一部“刑书”,把其内容书写在竹简上,被称为“竹刑” 二、《法经》:中国第一部内容比较系统、完整的封建法典 (一)产生背景 李悝变革,制定法经巩固改革成果 1、政治:“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的规定,废除世卿世禄制,不再以身份来获赏、禄 2、经济:实行“尽地力之教”,充分调动农民的劳动积极性,使封建式的小农经济得到巩固发展 3、军事:严格对官兵进行考核,考核通过者还要给予优待 (二)体例内容 1、《法经》由六篇构成,依次为《盗法》、《贼法》、《囚法》(网法)、《捕法》、《杂法》、《具法》 2、第一部分是专门打击盗贼犯罪的法律规定:《盗法》、《贼法》、《囚法》(网法)、《捕法》《盗法》:打击侵犯财产权犯罪的法律规定 《贼法》:打击侵犯人身权犯罪的法律规定

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对我们的启示

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对我们的启示 李雪妮10108086003 在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中,有两点转变特别值得我们注意,一是管理理论的人性假设基础,也就是说在管理理论所研究的管理对象是什么样的人,一是文化,包括企业文化、民族文化、潮流文化等,尤其是民族文化在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鉴于此,本文将西方管理理论对我们的启示分为两个大板块:人性假设的演变历史对我们的启示以及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所启发的管理创新。 启示一:以人为本——西方管理理论中人性假设的演变及其启示人性假设是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基石和演化线索,我们可以从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中人性假设的演变里获得一些启示。 西方管理思想史上先后出现了六种主要的人性假设,即“工具人”、“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和“道德人”。 1.“工具人”假设。前泰勒时代,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高,管理范围往往只限于家庭或手工业作坊。与之相适应,这一时期形成了一种基于“工具人”假设至上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以主要用暴力取得绝对集权、组织结构简单、经验管理、以维护自身的权威与地位的稳定为管理的首要目标。 2.“经济人”假设。“经济人”假设起源于享乐主义哲学和劳动分工的经济理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私利,为了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工作动机就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 3.“社会人”假设。“社会人”又称社交人,是人际关系学家埃尔顿·梅奥根据霍桑实验的结果于1933年在其发表的《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一书提出的。“社会人”假设理论认为人是有感情的社会性动物,是社会关系的产物,人不仅是经济的,还是社会的,满足人的社会需要比满足人的经济物资需要更能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 4.“自我实现人”假设。这种人性假设是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该假设认为所谓自我实现是指人都需要发挥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有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人才会感到最大满足。 5.“复杂人”假设。随着社会的进步,在新的管理环境下,原有的管理理论

西方史学史知识点

西方史学史知识点 第一章知识点 一、填空题 二、名词解释 1.希罗多德 2.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3. 修昔底德 三、简答题 1.西方史学史分期、四个发展阶段 2.西方史学史主线索:五次转折 3.希罗多德的史学贡献。 4.《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特点。 5.色诺芬在古希腊史学上的地位 四、论述题 1.评价历史学家希罗多德 2.评价历史学家修昔底德 第二章知识点 一、填空题 1. 古罗马史学双擘是()和()。 二、名词解释: 1.古典史学 三、简答题: 1. 《高卢战记》的史学成就 2. 塔西陀的史学思想 3. 评价波里比阿 4. 阿庇安《罗马史》史学价值 四、论述题 1. 评价古罗马史学家李维及其史著 2. 论述西方古典史学的传统 第三章知识点 一、填空题 1. 比昂多在《罗马帝国衰落以后的历史:472—1440年》中首次提出了中世纪的概念。 2. 教会史学中第一位重要的编年史家是(阿非利加那)。著有(《编年史》) 3. (攸西比乌斯)(约263――339)是基督教史学的奠基人,故有(教会史学之父)的美誉。他的《编年史》、《教会史》完善了线性时间观,将他所知的“历史”分为“神圣的历史”(包括犹太人、基督教的历史)和“世俗的历史”(埃及、巴比伦、波斯、希腊、罗马的历史),按统一的编年结构分别加以记载,由此开创了基督教写史的传统。 4. 法国第一位典型的历史学家是图尔主教格雷戈里(539-594)——“蛮族王国的希罗多

德”。《历史》(即《法兰克人史》) 5. 法兰克史家尼特哈德(795-844?)唯一不是教士的史学家,著作《历史》记载了加洛林王朝解体的历史。 6. 英国历史之父——比德(672-735)著作《英吉利教会史》 “主的生年”(Anno Domini,简写为A.D.) 以B.C.表示公元前( Before Christ 的缩写) 7. “中世纪最伟大的历史学家”——鄂图(1114-1158?)。 所著《编年史》又称《双城史》世界历史的眼光。 8. 中世纪意大利出现了“世界第一奇书”——《马可·波罗游记》又称《东方见闻录》。 9. 拜占庭最杰出的历史学家普洛科匹厄斯。 10. 中世纪拜占庭还出现了一位女史家——康尼娜。《亚历西亚德皇帝传》 二、名词解释: 1.圣奥古斯丁 2.《上帝之城》 三、简答题: 1.简答圣奥古斯丁的史学贡献(影响)。 2.拜占廷史学的特点及评价。 四、论述题 1.论述圣奥古斯丁史学影响。 第四章知识点 一、填空题 1.比昂多的《著名的罗马》《复兴的罗马》《胜利的罗马》是考古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奠基之作。《罗马帝国衰落以后的历史,472-1440年》该书是近代史学的一个里程碑,第一次提出了“中世纪”的概念,是基于历史连续性原则提出的。 2.波丹(1530-1596)是近代早期最杰出的史学思想家。被誉为“16世纪的孟德斯鸠”《易于理解历史的方法》是近代以来第一部真正的史学理论著作。 3.“英国散文之父”——托马斯·莫尔著有闻名世界的《乌托邦》 著作《国王理查三世的历史》是英国第一部真正的人文主历史著作。 4.马比昂《古文书学》的出版为古文书学和古文字学创立奠定了基础。 5.蒙福孔《希腊古文字学》 二、名词解释 1. 《史学易解》 2.博学时代 3.圣摩尔派 三、简答题 1.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史学特征。 2.洛伦左·瓦拉的史学。 3.波丹的史学思想。 四、论述题 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