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第一课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第一课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第一课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第一课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新版人教二下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教案

第一课时数据收集整理(一)

平武县南坝中学-张蓉教材分析

例1教学简单的统计,用举手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形成统计表,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教材设计了学生熟悉的订做校服的情境、引导学生统计本班学生最喜欢的颜色,并把数据填入统计表中,根据统计图表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体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掌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让学生从统计表上获取相关信息,读懂统计表,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统计的价值。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学目标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指名3-5个学生说一说)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建议一下应该选哪种颜色。(多媒体课件出示红、黄、蓝、白)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XX同学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样?你有什么意见?小结:大家刚才所说的,都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你想穿的校服颜色,不能代表学校大多数同学想穿的,那如何知道那种颜色是大多数学生喜欢的呢?(学生可能回答,调查全校学生喜欢的颜色)

教师追问:如果我们现在马上就要把信息反馈给服装厂,你觉得调查全校学生这个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全校学生那么多,要调查全校的学生,范围太广了,我们可以先在班级内调查,通过班级中的数据作为代表,找出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数学生喜欢的颜色。那这节课就以我们班为单位进行调查统计,看看在四种颜色中,大多数同学最喜欢哪种颜色。

设计意图:从讨论校服的颜色,联系到学生自己的喜好,自然地把课题引入到学生都比较熟悉的生活情境中,通过创造矛盾冲突的情境,有效的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展开挑战性思维,让学生充满自信的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互动新授

1. 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师: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该怎样调

查呢?你有什么好方法?

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可以用什么方法完成这张统计表呢?

(3)学生说出不同方法

(4)提问: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

在这些方法中,举手是比较简便的方法,现在由老师发布指令,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哪种颜色就举手表示。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设计意图:让学生积极参与认知活动,自主能动的探索,发现新的概念和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体验学习的方法,从而学会

2. 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1)师: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吗?怎样计算?

(2)师:喜欢什么颜色的人数最多,那么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该种颜色,那

么全校选这种颜色合适吗?为什么?

组织学生分析表格,教师根据分析的情况加以引导,突出统计的意义。

设计意图: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分析统计表,培养学生用事实说话的态度。

三、巩固拓展

1. 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

2. 完成教材练习一第1题。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统计了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校服颜色,最喜欢去哪里春游,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活动,这个方法简便,下次我们班级调查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五、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数据收集整理(一)

学校要给学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

红黄蓝白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上下册)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上下册) 第一章 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1)正数:大于0的数; 负数:小于0的数; (2)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 (4)-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 (5)自然数:0和正整数统称为自然数; (6)a>0 ? a 是正数; a ≥0 ? a 是正数或0 ? a 是非负数; a <0 ? a 是负数; a ≤ 0 ? a 是负数或0 ? a 是非正数. 1.2 有理数 (1)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 (2)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 (3)有理数的分类: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 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4)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即数轴的三要素) (5)一般地,当a 是正数时,则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在原点的右边,距离原点a 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 的点在原点的左边,距离原点a 个单位长度; (6)两点关于原点对称:一般地,设a 是正数,则在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为a 的点有两个,它们分别在原点的左右,表示-a 和a ,我们称这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

(7)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称为互为相反数; (8)一般地,a 的相反数是-a ;特别地,0的相反数是0; (9)相反数的几何意义: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 (10)a 、b 互为相反数?a+b=0 ;(即相反数之和为0) (11)a 、b 互为相反数?1-=b a 或1-=a b ;(即相反数之商为-1) (12)a 、b 互为相反数?|a|=|b|;(即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 (13)绝对值:一般地,在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a 的绝对值;(|a|≥0) (14)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其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15)绝对值可表示为:?????<-=>=) 0a (a )0a (0)0a (a a (16)0a 1a a >?= ; 0a 1a a

初一数学开学第一课教案

初一数学开学第一课教案 同学们,我们将一起走进美妙的初中数学世界,这里有崭新的“代数”世界—不断扩充的数域、奇妙的字母表示数、威力巨大的方程、不等式、运动变化的函数;这里有“图形”世界—我们将一起拼剪、折叠、平移、旋转,在操作实验中发现图形的性质。在这里,我们还将一起畅游“数据”的世界,学会从图形中获取信息,并用所学的概率、统计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这里,数学将继续开拓我们的视野,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使我们心灵的目光穿过无限的时间,使我们的心灵的手延伸到无边无际的空间。 哲学家培根说过:“读诗使人灵秀,读历史使人明智,学逻辑使人周密,学哲学使人善辩,学数学使人聪明…” 1、为什么学数学? ※数学是工具学科 数学是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基础,曾有人说:一个物理学家必须是数学家,而一个数学家未必是物理学家。可见数学的价值。 ※生活离不开数学

小到集市买东西,大到火箭发射卫星都离不开数学。又如车轮为什么做成圆的? 马克思:”一种科学只有成功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真正完善的地步”. ※数学使人聪明 有人形象地称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具体的例子来体验一下某些数学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故事一:据说国际象棋是古印度的一位宰相发明的。国王很欣赏他的这项发明,问他的宰相要什么赏赐。聪明的宰相说,“我所要的从一粒谷子(没错,是1粒,不是1 两或1斤)开始。在这个有64格的棋盘上,第一格里放1粒谷子,第二格里放2粒,第三格里放4粒,即每下一格粒数加倍,……如此下去,一直放满到棋盘上的64格。这就是我所要的赏赐。”国王觉得宰相要的实在不多,就叫人按宰相的要求赏赐。但后来发现即使把全国所有的谷子抬来也远远不够。 故事二:古希腊有个国王,一次想处死一批囚徒,那时候处死囚徒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砍头,一种是用绳子绞死。他为了表现自己的聪明,制定了一条规定:你们可以任意说一句话,如果是真

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全册复习资料

七年级数学复习班学习资料(01) 优胜教育教育培训中心 学生姓名:_________ 成绩____ 一、知识点梳理 1、相交线: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那么这两条直线就相交;这个公共点就叫做交点。 2、两直线相交,邻补角互补,对顶角相等。 3、垂线:如果两条相交线有一个夹角是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公理:垂线段最短。 4、三线八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二、典型例题 例1、如图 , OC ⊥AB ,DO ⊥OE ,图中与∠COD 互余的角是 , 若∠COD=600 ,则∠AOE= 0 。 例2、如图,直线AB 、CD 、EF 相交于点O ,则∠AOC 的对顶角是_____________, ∠AOD 的对顶角是_____________ 例3、如图∠B 与∠_____是直线______和直线_______被直线_________所截的同位角。 例4、已知:如图,AB ⊥CD ,垂足为O ,EF 经过点O ,∠2=4∠1, 求∠2,∠3,∠BOE的度数。 O 例1图 E D C B A O 例2图 F E D C B A 例3图 F C B A F E O D C B A 3 2 1

三、强化训练 1.如图所示,∠1和∠2是对顶角的图形有( ) 1 2 1 2 1 2 2 1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如图1所示,三条直线AB,CD,EF 相交于一点O,则∠AOE+∠DOB+∠COF 等于( ? ) A.150° B.180° C.210° D.120° O F E D C B A O D C B A 60?30? 34 l 3 l 2 l 1 12 (1) (2) (3) 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对顶角相等;②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③若两个角不相等,则这两个角一定不是对顶角;④ 若两个角不是对顶角,则这两个角不相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如图2所示,直线AB 和CD 相交于点O,若∠AOD 与∠BOC 的和为236°,则∠AOC?的度数为 ( ) A.62° B.118° C.72° D.59° 5.如图3所示,直线L 1,L 2,L 3相交于一点,则下列答案中,全对的一组是( ) A.∠1=90°,∠2=30°,∠3=∠4=60°; B.∠1=∠3=90°,∠2=∠4=30 C.∠1=∠3=90°,∠2=∠4=60°; D.∠1=∠3=90°,∠2=60°,∠4=30° 6.如图4所示,AB 与CD 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1的邻补角是______,∠1的对顶角___.

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doc

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_第五章__相交线与平行线_教学检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4 分,共40 分) 1. 邻补角是() A. 和为180°的两个角 B. 有公共顶点且互补的两个角 C. 有一条公共边且相等的两个角 D. 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 2.下图中,∠ 1 和∠2 是同位角的是 A B C D 3. 如图4,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OE⊥AB 于O,若∠COE=55°,则∠BOD 的度数为) A. 40 ° B. 45 C°. 30 D°. 35 ° 4. 如图5,已知ON ⊥l , OM ⊥l , 所以OM 与ON 重合,其理由是() A. 过两点只有一条直线 B. 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C. 垂线段最短 D. 过一点只能作一条垂线 5.如图(1)所示,同位角共有() A.1 对B.2 对C.3 对D.4 对 6. 如图6,属于内错角的是() A. ∠1 和∠2 B. ∠2 和∠3 C. ∠1 和∠4 D. ∠3 和∠4 7.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两次拐弯后,仍在原来的方向上平行前进,则两次拐

弯的角度可以是() A.第一次向右拐40°,第二次向左拐140° B.第一次向左拐40°,第二次向右拐40° C.第一次向左拐40°,第二次向右拐140° D.第一次向右拐40°,第二次向右拐40° 8.如图(2)所示,∥,AB ⊥,∠ABC=130°,那么∠α的度数为() A.60°B.50°C.40°D.30° 9.适合的△ABC 是()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不能确定 A.60°B.50°C.40°D.30° 10. 在下列实例中,不属于平移过程的有()个。 ⑴时针运转过程;⑵火箭升空过程;⑶地球自转过程;⑷飞机从起跑到离开地面的过程。 A. 1 B. 2 C. 3 D. 4

初一数学开学第一课65652

初一数学开学第一课 ------新学期新起点新希望 从前有一位进京赶考的书生,考前,一个晚上他断断续续做了一个梦。这个梦大概是这样的,他梦见自己在种青菜,但是这菜呢,是种在墙头上的。书生百思不得其解。每二天他便去请教了算命先生。算命先生倒是一个老实人,长叹一口气说,算了算了,你这钱我也不收你的了,这次大考你是没有一点希望的啦,赶快卷铺盖回家吧。书生不解。算命的说,种菜种到墙头上去了,你这不是找错地方了吗没戏没戏。回家去吧。书生觉得很有道理,就收了铺盖要回家。 同住的同窗见了忙问何故。书生想反正就要回去了,说出来也无妨。便如实相告。同窗听了哈哈大笑,连声说恭喜恭喜。书生又不解。敢问喜从何来啊。同窗便说。此乃高中的先兆哇.把菜种到墙头上去了,这种菜的地方可真是够高啊,高种者,高中也.所以,家还是不急着回,和我一起去考,肯定高中。后来书生听从劝说,果然皇榜高中。 从这则故事中,我们可以感觉到,心态,思想,精神,对于一个人有多么重要。消极的思想像阴天,初一十五都不亮,而积极的思维和心态则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米卢有一句话非常著名,他说,态度决定一切。确实,常常,态度是可以决定一切的。 一、自我介绍、 三个方面:自己的姓名、自己的优点或值得你骄傲的地方、我的打算。 一个要求:声音要很响亮。 回答以下问题: 1、进入初中你最想所自己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2、你认为人最重要的优秀的品质是什么?(请用几个词概括)你具备吗? 3、你有偶像吗,或你崇拜的人吗?理由。 4、你最喜欢的一句名言是什么? 5、进入初中你最想对数学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6、进入初中你最想对数学老师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7、进入初中你最想对父母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二:初中学习 从优秀走向卓越(卓越:非常杰出;十分优秀) 考高分,上好学校不是成功的唯一途径,但是考高分,上好学校的好处之一,就是“水涨船高”四个字——在好学校,你会有一批非常出色的同学和你并肩奋斗,会有出色的老师指导你得学习、生活、做人,你会面对去多机会——不得不承认中考的竞争是激烈的,而抓住一次机会,或许可以改变一生。我们都爬过山,都指导越向上爬才能看得越远,才能“一览众山小”。人生也是这样,一个人越是卓越,他得人生机遇就越多,他获得更大才成功的可能就越大。而你们一个个个体的更大成功,最终汇成一个班级(初一2班)、一个学校(宝箴塞初中)的更大辉煌。在小学,可能大多数同学在班里的成绩都是数一数二的。这就如龟兔赛跑——在小学,同学们都是班里的“兔子”,停下来休息一会也不会被“乌龟”赶上;而到了中学,因为大家都是“兔子”,所以要想从众人中脱颖而出就必需要勤奋刻苦,靠耍小聪明或时靠着小学的基础都是不行的。 成为一名真正的初中生: 从现在开始,你们就要逐渐学会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成就自己 三、数学学习: 从初中三年学习的全局来看,初一年级的学习是一个基础性的阶段。在我看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初一时期要打好学习内容的基础;

人教版初一数学知识点下册总结(最新整理)

初一数学(下)应知应会的知识点 二元一次方程组 1.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未知数项的次数是 1,这样的方程是二元一次方程.注意:一般说二元一次方程有无数个解. 2.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联立在一起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使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左右两边都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注意:一般说二元一次方程组只有唯一解(即公共解). 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1)代入消元法;(2)加减消元法; (3)注意:判断如何解简单是关键. ※5.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1)对于一个应用题设出的未知数越多,列方程组可能容易一些,但解方程组可能比较麻烦,反之则“难列易解”; (2)对于方程组,若方程个数与未知数个数相等时,一般可求出未知数的值; (3)对于方程组,若方程个数比未知数个数少一个时,一般求不出未知数的值,但总可以求出任何两个未知数的关系.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不等式:用不等号“>”“<”“≤”“≥”“≠”,把两个代数式连接起来的式子叫不等式.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3: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 3.不等式的解集: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不等式所有解的集合,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4.一元一次不等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 1,系数不等于零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它的标准形式是>0 或<0 ,(a≠0). 5.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 解法类似,但一定要注意不等式性质 3 的应用;注意: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时,要注意空圈和实点. 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含有相同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所组成的 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注意:>0??或 ; <0 ??或; 0 ?0 或0;?. 7.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与解法:所有这些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时,应分别求出这个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再利用数轴确定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 8.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四种类型:设 a>b

七年级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

七年级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 秋高气爽、瓜果飘香,在这个收获的季节,我们又迎来了一个充满希望的新学期。新学期的第一节课不是数学课,不是英语课,也不是语文课。是一节班会课。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以下三方面内容。 一、行为规范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这句话吗?这句话告诉了我们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因此今天我们的班会就从“讲行为规范,做文明学生”开始。 一、首先进入知识问答环节。大家对《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知道多少呢?下面我们来参加“规范知多少”竞答活动。 1、星期一早上,同学们正在操场上举行升旗仪式。丁丁来晚了,走到操场门口时,正在升国旗、奏国歌。他该怎么办? A、立刻跑到班级的队伍中。 B、站在原处,敬礼。 C、躲一躲再说。 2、倒垃圾时,一张废纸掉在了路上,你认为该怎么做? A、不管它。 B、捡回垃圾桶。 C、别人会来扫的。 3、当拾到的钱找不到失主时,你怎么做?() A、交给家长。 B、交给老师或警察。? C、买点学习用品。 4、我国的国旗是 A五星红旗B齿轮和谷穗?C人民大团结 5、我们值日生该怎么做才是对的 A、随便扫一下 B、看老师不在,放学就逃回家了。 C、清扫每一个角落,摆好桌椅,关好门窗,灯,一齐回家。 6?粮食和学习、生活用品都是劳动人民用汗水创造出来的劳动成果,我们应该 A?吃的好、穿的好B家里富裕,可以浪费?C?讲节约,不浪费 7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养成按时上学、不迟到、不早退、不逃学,放学后按时回家的好习惯。概括地说就是要自觉 A?完成学习任务??B遵守学校纪律 8上课要专心听讲,积极思考,遇到不懂的问题应该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下册知识点全版

初一(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 1.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并且含未知数项的系数不是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x+b=0(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 3.条件:一元一次方程必须同时满足4个条件: (1)它是等式; (2)分母中不含有未知数; (3)未知数最高次项为1; (4)含未知数的项的系数不为0. 4.等式的性质: 等式的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一个数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的性质二:等式两边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的性质三:等式两边同时乘方(或开方),等式仍然成立。 解方程都是依据等式的这三个性质等式的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一个数或减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5.合并同类项 (1)依据:乘法分配律 (2)把未知数相同且其次数也相同的相合并成一项;常数计算后合并成一项 (3)合并时次数不变,只是系数相加减。 6.移项 (1)含有未知数的项变号后都移到方程左边,把不含未知数的项移到右边。 (2)依据:等式的性质 (3)把方程一边某项移到另一边时,一定要变号。 7.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一般解法: (1)去分母: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去括号: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记住如括号外有减号的话一定要变号) (3)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都移到方程的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移项要变号 (4)合并同类项:把方程化成ax=b(a≠0)的形式; (5)系数化成1: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得到方程的解x=b/a. 8.同解方程 如果两个方程的解相同,那么这两个方程叫做同解方程。 9.方程的同解原理: (1)方程的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同一个等式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2)方程的两边同乘或同除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10.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2017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2014年最新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知识网络结构 二、知识要点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 两 种: 相交 和 平行 , 垂直 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 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 平行线 。如果两条直线只有 一个 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相交;如果两条直线 没有 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平行。 3、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 公共顶点 且有 一条公共边 的两个角是 邻补角。邻补角的性质: 邻补角互补 。如图1所示,∠1与∠2互为邻补角,∠2 与 ∠3互为邻补角,∠3 与 ∠4互为邻补角,∠4与∠1互为邻补角。∠1+∠2= 180°;∠2+ ∠3= 180°;∠3+∠4 = 180°;∠4+∠1 = 180°。 4、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 反向延长线 ,这样的两个角互为 对顶角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如图1所示,∠1与 ???????????????????????????????????????????????????????????平移 命题、定理 的两直线平行:平行于同一条直线性质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同旁内性质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性质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的两直线平行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判定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判定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判定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两直判定定义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平行线及其判定内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垂线相交线相交线相交线与平行线 4321 43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1 1 3 4 2 a

七年级下册数学各章节知识点汇总,初一数学下册重点归纳人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相交线两条直线相交,形成4个角。 1.邻补角: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如:∠1、∠2。 2.对顶角: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 角的两条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条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如:∠1、∠3。 3.对顶角相等。 二、垂线 1.垂直: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垂线: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两条直线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3.垂足:两条垂线的交点叫垂足。 4.垂线特点: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5.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

中,垂线段最短。 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8个角。 1.同位角:在两条直线的上方,又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位角。如:∠1和∠5。 2.内错角:在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两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内错角。如:∠3和∠5。 3.同旁内角:在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同侧, 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旁内角。如:∠3和∠6。四、平行线 (一) 平行线 1.平行:两条直线不相交。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互为平行线。a∥b(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3.平行公理推论:①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②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二)平行线的判定:

初一数学开学第一课

初一数学开学第一课 从前有一位进京赶考的书生,考前,一个晚上他断断续续做了一个梦。这个梦大概是这样的,他梦见自己在种青菜,但是这菜呢,是种在墙头上的。书生百思不得其解。每二天他便去请教了算命先生。算命先生倒是一个老实人,长叹一口气说,算了算了,你这钱我也不收你的了,这次大考你是没有一点希望的啦,赶快卷铺盖回家吧。书生不解。算命的说,种菜种到墙头上去了,你这不是找错地方了吗没戏没戏。回家去吧。书生觉得很有道理,就收了铺盖要回家。 同住的同窗见了忙问何故。书生想反正就要回去了,说出来也无妨。便如实相告。同窗听了哈哈大笑,连声说恭喜恭喜。书生又不解。敢问喜从何来啊。同窗便说。此乃高中的先兆哇.把菜种到墙头上去了,这种菜的地方可真是够高啊,高种者,高中也.所以,家还是不急着回,和我一起去考,肯定高中。后来书生听从劝说,果然皇榜高中。 从这则故事中,我们可以感觉到,心态,思想,精神,对于一个人有多么重要。消极的思想像阴天,初一十五都不亮,而积极的思维和心态则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米卢有一句话非常著名,他说,态度决定一切。确实,常常,态度是可以决定一切的。 一、自我介绍、 三个方面:自己的姓名、自己的优点或值得你骄傲的地方、我的打算。 一个要求:声音要很响亮。 回答以下问题: 1、进入初中你最想所自己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2、你认为人最重要的优秀的品质是什么?(请用几个词概括)你具备吗?

3、你有偶像吗,或你崇拜的人吗?理由。 4、你最喜欢的一句名言是什么? 5、进入初中你最想对数学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6、进入初中你最想对数学老师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7、进入初中你最想对父母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二:初中学习 从优秀走向卓越(卓越:非常杰出;十分优秀) 考高分,上好学校不是成功的唯一途径,但是考高分,上好学校的好处之一,就是“水涨船高”四个字——在好学校,你会有一批非常出色的同学和你并肩奋斗,会有出色的老师指导你得学习、生活、做人,你会面对去多机会——不得不承认中考的竞争是激烈的,而抓住一次机会,或许可以改变一生。我们都爬过山,都指导越向上爬才能看得越远,才能“一览众山小”。人生也是这样,一个人越是卓越,他得人生机遇就越多,他获得更大才成功的可能就越大。而你们一个个个体的更大成功,最终汇成一个班级(初一2班)、一个学校(宝箴塞初中)的更大辉煌。在小学,可能大多数同学在班里的成绩都是数一数二的。这就如龟兔赛跑——在小学,同学们都是班里的“兔子”,停下来休息一会也不会被“乌龟”赶上;而到了中学,因为大家都是“兔子”,所以要想从众人中脱颖而出就必需要勤奋刻苦,靠耍小聪明或时靠着小学的基础都是不行的。 成为一名真正的初中生: 从现在开始,你们就要逐渐学会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成就自己 三、数学学习:

人教版数学初一(下册)知识点汇总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概念定义及性质公理: 1、在平面,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相交与平行。 2、互为邻补角: (1)定义:如果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且有一个公共顶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2)性质:从位置看:互为邻角; 从数量看:互为补角; 3、互为对顶角: (1)定义:如果两个角有有一个公共顶点且它们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2)性质:对顶角相等 4、垂直: (1)定义: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当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它们交点叫做垂足。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2)性质: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3)表示方法:用符号“⊥”表示垂直。 5、任何一个“定义”既可以做判定,又可以做性质。 6、垂线是一条直线,垂线段是垂线的一部分。 7、垂线段的性质: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8、区分: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两点间的距离: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 “两点间的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点到直线的距离”是“两点间的距离”的一种特殊情况。 9、错角的定义:两个角都在截线的两侧,都在被截直线之间。这样的两个角叫做错角。 10、同位角的定义:两个角都在截线的同侧,都在被截直线的同一方。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同位角。 11、同旁角的定义:两个角都在截线的同侧,都在被截直线之间。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同旁角。 12、截线与被截直线的定义:截线就是截断两条同一方向直线的直线,被截直线就是被截线所截断的两条同一方向的直线。 13、相交线的定义:在平面有一个公共交点的两条直线,叫做相交线。 14、平行线: (1)定义:在平面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表示方法:用符号“∥”表示平行。 (3)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这个公理说明了平行线的存在性和唯一性)。 (4)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5)判定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简单说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简单说成: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简单说成:同旁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4:在同一平面,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6)性质1:如果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如果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错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错角相等)。 性质3:如果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同旁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角相等)。 15、命题 (1)定义:表示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2)分类:命题分为真命题:正确的命题。 假命题:错误的命题。

初一数学开学第一课

初一数学开学第一课 (9月1日是正式上课的第一天,一(#)班第一节课就是我数学,在那45分钟里我没有讲书本上的新知识,而是与学生聊了开来,今晚一时空闲,整理之)上课铃声响起,师生互相问好。 师:同学们,我姓#,(板书:#),大家一起来说说,这“#”字有几个笔划呢? 生:12划。 师:(点名让学生站起来回答)你说说是通过什么方法得到“#”字有12划的? 生:我是一笔一笔数出来的。 师:也就是说你是通过数数得到的是吧!你来回忆一下你是什么时候学会 数数的,是上学前呢还是上学后? 生:应该在上学前,反正上幼儿园老师教我们数数的时候我就已经会了。 师:如此说来不是学校老师先教你数数了,那一定是你家人了,最有可能 的是你的爸爸妈妈。 生:(点头)应该是爸爸妈妈了。 师:你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会在你这么小的时候就教你数数吗? (学生茫然,老师示意其坐下。) 师:同学们,我相信你们中绝大部分人都在上学之前就学会了数数(学生们纷纷点头),那为什么你们的家长这么早就教大家数数呢?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大人们都知道,数学太重要了,在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人们离不开数学。(板书:生活离不开数学)。举个例子,如果你到我这儿来买糖,我知道你不会数数,我可能指着十颗糖对你说,这是二十颗糖,要***钱,你想想,你们怎么了? 生:太吃亏了!

师:对,你们太亏了,所以爱你们的爸爸妈妈们什么都可以不用先教你,数数首当其冲要让你们学会。 (学生笑。) 师:再举个例子,刚才上课前我看你们在教室里乱纷纷的,有些拥挤。 生:是啊,太拥挤了,在教室里没什么好玩的。 师:其实不但你们班很拥挤,初三、初二各班也很拥挤的,各班都是很拥挤的情形,能从我的描述中知道哪个班级更拥挤些吗? 生:不能! 师:那怎么样才能比较出哪班更拥挤呢? 生1:可以把各班的人数统计出来进行比较,看看哪个班级人数最多,就是哪个班级最拥挤。 生2:报到时我发现初一的教室比初二初三的教室更大一些,所以我想单单数人数还不是很准确的。 师:那怎么办? 生2:可以把各班的人数统计下来,还有把各班教室的长和宽也测量出来,然后把人数除以教室的面积就可以比较出哪班更拥挤了。 师:太好了,同学们看看,通过数学的测量与计算,我们就能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很准确地表达明白了。生活离不开数学,为了更好地生活,我们可要学好数学啦!不过我看过了你们的分班考试,有些同学的数学成绩可还是不够理想哦!认为自己数学成绩不好的同学大胆地举个手。 (个别学生羞答答地举手,老师示意其中一位站起来回答。) 师:你感觉数学学起来怎么样? 生:太难学了,小学里老是计算来计算去的,很那个。

最新初一人教版数学下册证明题

2、如图,已知: AD 是BC 上的中线 ,且DF=DE . 求证:BE ∥CF . 3、如图, 已知:AB ⊥BC 于B , EF ⊥AC 于G , DF ⊥BC 于D , BC=DF . 求证:AC=EF . 4、如图,在ΔABC 中,AC=AB ,AD 是BC 边上的中线。 求证:AD ⊥BC , 5、如图,已知AB=DE ,BC=EF ,AF=DC 。 求证:∠EFD=∠BCA 6、如图,ΔABC 的两条高AD 、BE 相交于H ,且AD=BD ,试说明下列结论成立的理由。 (1)∠DBH=∠DAC ; F G E D C B A A B C D E F A B C D

(2)ΔBDH ≌ΔADC 。 7、已知等边三角形ABC中,BD=CE,AD与BE相交于点P,求∠APE的大小。 8、如图,在矩形ABCD 中,F 是BC 边上的一点,AF 的延长线交DC 的延长线于G ,DE ⊥AG 于E ,且DE =DC ,根据上述条件,请你在图中找出一对全等三角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10、已知:如图所示,BD 为∠ABC 的平分线,AB=BC , 点P 在BD 上,PM ⊥AD 于M ,?PN ⊥CD 于N ,判断PM 与PN 的关系. 11、如图,△ABC 中,∠BAC =90度,AB =AC ,BD 是∠ABC 的平分线,BD 的延长线垂直于过C 点的直线于E ,直线CE 交BA 的延长线于F .求证:BD =2CE . P D A C B M N F A

、 12、在△ABC 中,,AB=AC , 在AB 边上取点D ,在AC 延长线上了取点E ,使CE=BD , 连接DE 交BC 于点F ,求证DF=EF . 13、如图,△ABC 中,D 是BC 的中点,过D 点的直线GF 交AC 于F ,交AC 的平行线BG 于G 点, DE ⊥DF ,交AB 于点E ,连结EG 、EF. 求证:EG=EF; 请你判断BE+CF 与EF 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14、如图①,E 、F 分别为线段AC 上的两个动点,且DE ⊥AC 于E ,BF ⊥AC 于F ,若AB =CD ,AF =CE ,BD 交AC 于点M . i. 求证:MB =MD ,ME =MF ii. 当E 、F 两点移动到如图②的位置时,其余条件不变,上述结论能否 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B F E D C B A G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七年级数学全册教案 一、教材编排特点及重点训练内容: 本册教材的编排顺序是:相交线与平行线,实数,平面直角坐标系,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本册书的6章内容涉及《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应用”三个领域,其中“实践与综合应用”以课题学习的形式安排在第九章。这6章大体上采用相近内容相对集中的方式安排,前一章基本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后章五基本属于“数与代数”领域,这样安排有助于加强知识间的纵向联系。在各章具体内容的编写中,又特别注意加强各领域之间的横向联系。 教材编排有如下特点: 1.加强与实际的联系,体现由具体—抽象—具体的认识过程. 2.注意给学生留出探索和交流的空间,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3.体现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 4.强调数学思想方法.本册书突出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转化的思想以及类比的方法. 重点训练项目是:通过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教学初步让学生学会简单的推理;平方根与立方根的概念与求法,实数的概念及实数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关系;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法与应用;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教法与应用;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二、学生学情: 本班学生进行了一个学期的学习,虽然期末考试成绩可以,但是发现本班学生尖子生少,中等生较多,差生较多,上课很多学生不认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不是很好,本学期要切实采取措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要求:如下表: 四、教学措施: 1.本学期教学工作重点仍然是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 的训练,在此基础上努力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要抓好课前备课,这就要求我要认真研究教材,把握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课堂上注重教学方法,努力让不同的学生都学到有用的数学。 2.依据课程标准、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设计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关键的整体优化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运用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利于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多设问,多启发,多观察等,增加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学过程中尽量采取多鼓励、多引导、少批评的教育方法。这样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教学中通过鼓励性的语言激励学生,使水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鼓励,以此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下册知识点全版培训资料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下册知识点全版

初一(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一元一次方 程 1.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并且含未知数项的系数不是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x+b=0(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 3.条件:一元一次方程必须同时满足4个条件: (1)它是等式; (2)分母中不含有未知数; (3)未知数最高次项为1; (4)含未知数的项的系数不为0. 4.等式的性质: 等式的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一个数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的性质二:等式两边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的性质三:等式两边同时乘方(或开方),等式仍然成立。 解方程都是依据等式的这三个性质等式的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一个数或减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5.合并同类项 (1)依据:乘法分配律

(2)把未知数相同且其次数也相同的相合并成一项;常数计算后合并成一项 (3)合并时次数不变,只是系数相加减。 6.移项 (1)含有未知数的项变号后都移到方程左边,把不含未知数的项移到右边。 (2)依据:等式的性质 (3)把方程一边某项移到另一边时,一定要变号。 7.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一般解法: (1)去分母: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去括号: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记住如括号外有减号的话一定要变号) (3)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都移到方程的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移项要变号 (4)合并同类项:把方程化成ax=b(a≠0)的形式; (5)系数化成1: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得到方程的解x=b/a. 8.同解方程 如果两个方程的解相同,那么这两个方程叫做同解方程。 9.方程的同解原理: (1)方程的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同一个等式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最新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全册)复习资料全

2014年暑假七年级数学复习班学习资料(01) 理想文化教育培训中心 学生:_________ 成绩____ 一、知识点梳理 1、相交线:在同一平面,如果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那么这两条直线就相交;这个公共点就叫做交点。 2、两直线相交,邻补角互补,对顶角相等。 3、垂线:如果两条相交线有一个夹角是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在同一平面,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公理:垂线段最短。 4、三线八角:同位角、错角、同旁角。 二、典型例题 例1、如图 , OC ⊥AB ,DO ⊥OE ,图中与∠COD 互余的角是 , 若∠COD=600,则∠AOE= 0。 例2、如图,直线AB 、CD 、EF 相交于点O ,则∠AOC 的对顶角是_____________, ∠AOD 的对顶角是_____________ 例3、如图∠B 与∠_____是直线______和直线_______被直线_________所截的同位角。 例4、已知:如图,AB ⊥CD ,垂足为O ,EF 经过点O ,∠2=4∠1, 求∠2,∠3,∠BOE的度数。 O 例1图 E D C B A O 例2图 F E D C B A 例3图 F C B A F E O D C B A 3 2 1

三、强化训练 1.如图所示,∠1和∠2是对顶角的图形有( ) 1 2 1 2 1 2 2 1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如图1所示,三条直线AB,CD,EF 相交于一点O,则∠AOE+∠DOB+∠COF 等于( ? ) A.150° B.180° C.210° D.120° O F E D C B A O D C B A 60?30? 34 l 3 l 2 l 1 12 (1) (2) (3) 3.下列说确的有( ) ①对顶角相等;②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③若两个角不相等,则这两个角一定不是对顶角;④ 若两个角不是对顶角,则这两个角不相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如图2所示,直线AB 和CD 相交于点O,若∠AOD 与∠BOC 的和为236°,则∠AOC?的度数为 ( ) A.62° B.118° C.72° D.59° 5.如图3所示,直线L 1,L 2,L 3相交于一点,则下列答案中,全对的一组是( ) A.∠1=90°,∠2=30°,∠3=∠4=60°; B.∠1=∠3=90°,∠2=∠4=30 C.∠1=∠3=90°,∠2=∠4=60°; D.∠1=∠3=90°,∠2=60°,∠4=30° 6.如图4所示,AB 与CD 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1的邻补角是______,∠1的对顶角___. 3 4D C B A 12O F E D C B A O E D C B A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下册知识点全版

初一(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一元一次方 程 1.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并且含未知数项的系数不是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x+b=0(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 3.条件:一元一次方程必须同时满足4个条件: (1)它是等式; (2)分母中不含有未知数; (3)未知数最高次项为1; (4)含未知数的项的系数不为0. 4.等式的性质: 等式的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一个数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等式仍然成立。等式的性质二:等式两边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的性质三:等式两边同时乘方(或开方),等式仍然成立。 解方程都是依据等式的这三个性质等式的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一个数或减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5.合并同类项 (1)依据:乘法分配律 (2)把未知数相同且其次数也相同的相合并成一项;常数计算后合并成一项 (3)合并时次数不变,只是系数相加减。 6.移项 (1)含有未知数的项变号后都移到方程左边,把不含未知数的项移到右边。 (2)依据:等式的性质 (3)把方程一边某项移到另一边时,一定要变号。 7.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一般解法: (1)去分母: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去括号: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记住如括号外有减号的话一定要变号) (3)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都移到方程的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移项要变号 (4)合并同类项:把方程化成ax=b(a≠0)的形式; (5)系数化成1: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得到方程的解x=b/a. 8.同解方程 如果两个方程的解相同,那么这两个方程叫做同解方程。 9.方程的同解原理: (1)方程的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同一个等式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2)方程的两边同乘或同除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10.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