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节《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 (2)doc

第一节《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 (2)doc

第一节《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 (2)doc
第一节《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 (2)doc

17.1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社群行为(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动物社群行为的概念和生物学意义。

2.了解动物群体组织的特点。

3.了解动物通讯的作用和动物语言的具体形式。

教学重点

1.动物社群行为的概念。

2.动物群体组织的特点。

3.动物群体内通讯的方式。

教学难点

动物社群行为的概念。

教学方法

讲述法结合谈话法。

教学准备

蜂王、雄蜂及工蜂标本(6份);白蚁家族(自绘,示蚁王、雄蚁、工蚁及兵蚁)挂图;动物叫声的录音(自录)。

教法建议

动物的社群行为是动物群体生活中的行为表现,很难在课堂上进行观察,学生对这方面的感性认识又较少。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转录蚂蚁、白蚁、狒狒、黑猩猩、大猩猩等有社群行为动物的生活,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如果距养蜂场较近,可组织学生去参观,请养蜂人讲述蜜蜂的群体组织及生活习性;也可以选择适合地点挖掘一个蚁巢,观察蚁群中不同个体的形态及职能,还可观察到蚂蚁的变态发育。

教材中谈道“蜂王的上颚腺能够分泌一种物质与工蜂联系,可以抑制工蜂生殖腺的成熟和新蜂王的产生,以便维持整个蜂群的组织。”这是讲述动物的化学语言的实例之一,在教学中不应忽略。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较少,对上颚腺、生殖腺、成熟等术语往往产生疑点,但只能简单加以解释,不必过多占用时间。

教材中讲雌蚁的专门职能是产卵,“有时它的腹部膨胀得很大,与身体其他部分很不相称”,从教材的图上雌蚁的体形来看,是大白蚁的雌蚁,腹部可能长到

14厘米长、3.5厘米宽,每日产卵30000个以上。一般的雌白蚁的体形没有这么大,这一点应向学生讲明,以免误解。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哺乳动物的繁殖行为一般又可以分为哪些具体的阶段?

一般包括雌、雄两性动物的识别,占有繁殖的空间,求偶、交配及对子代的哺育。鸟类还有孵蛋阶段。

讲授新课:

引言:有的动物单独生活,有的动物集群生活。集群生活的动物又分为几种类型,有的是一般的群聚,没有首领也没有分工,像蝗虫、带鱼、麻雀等。有的有首领或有职能的分工,这是一种有组织的群体生活。

一、群体的组织

在前面的节肢动物门中,曾学习过蜜蜂的群体生活,请同学说一说蜂群的组织和它们的分工。

学生:一群蜜蜂根据形态和分工的不同,一般可分为3种:蜂王只有一个,体形细长,负责产卵;雄蜂少数,身体粗壮,什么工作都不做,一生当中只和蜂王交尾一次;工蜂体型较小,负责采花粉、花蜜、喂养蜂王、雄蜂和幼蜂,筑巢、清理蜂巢、守卫等工作。

(发放3种蜜蜂的体型标本,按坐位每行1份传看。)

这份标本在学习“蜜蜂”一节时已经看过,这次着重从职能的不同来观察3种蜜蜂形态上的区别。观察以后请同学发言。

学生:工蜂适应采花粉的职能,后足外侧有花粉筐,内侧有花粉刷;雄蜂的后足则没有,平时很少飞出蜂巢,即使飞出,也不采花粉,腹部末端没有螫针,不参与保卫工作;蜂王适应向蜂房里产卵,腹部较长。

教师:蜂群组织中的不同成员间,有明确的分工,各司其职,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动物具有的这种群体组织和一系列的群体行为叫社群行为。有社群行为的动物还有黄蜂、白蚁、蚂蚁、猕猴、狒狒、黑猩猩、大猩猩,以及某些鸟类(如朱鹮)。

白蚁是一类危害很大的昆虫,有的在土中营巢,有的住在木材中。身体大多白色,以木头为食。一个巢中一般只有一个蚁王(雄蚁)和一个蚁后(雌蚁),还有工蚁和兵蚁。工蚁不能生育,颚形状正常,职能是建筑蚁巢、取食和喂养蚁王、蚁后、幼蚁和兵蚁;兵蚁的颚特别发达,善于撕咬,职能是守卫蚁穴,有敌害侵犯时,便张牙舞爪、恫吓敌人。蚁王的职能是和蚁后交尾,蚁后专门负责产卵。有一种大白蚁,蚁后的身体畸形发展,腹部大得出奇,长度能达到14厘米,宽度3.5厘米,活像一个盛满卵的皮口袋。这样的蚁后已经拖不动它的身体,吃的食物全靠工蚁送到面前。蚁后便不停地吃,不停地产卵,一般一昼夜能产30000

个卵。蚁后产的卵由工蚁搬运开,并加以照料和喂养。如果蚁王或蚁后意外死亡,蚁群中会出现新的有生殖能力的雄蚁和雌蚁,继续维持蚁群的生活。

鸟类中朱鹮就是由雌鸟、雄鸟再加上一、两只幼鸟组成一个小家庭;哺乳动物的群体组织与昆虫有所不同,哺乳动物群体中各成员没有职能上的具体分工,而是根据个体大小,体力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不同排成等级次序。最有优势的个体成为群体的首领。首领一般是雄性壮年的个体。如生活在阿尔卑斯山的狒狒。它们的等级社会制度非常明显。

教师:请阅读教材,然后说出狒狒群体中不同个体间的相互关系。

学生:首领是最占优势者,最凶猛,最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居住场地,其他成员都表示顺从它。雌狒狒抚养幼仔,其他雄狒狒在群体中也可以有配偶。首领决定群体行动的方向,受到威胁时,由首领指挥群体与侵犯者战斗。

二、通讯

不论是个体生活的动物还是群体生活的动物,个体间的联系是十分密切的,时常需要交流信息。“人有人言,兽有兽语”,动物的语言是很丰富的。动物的语言多是用声音、动作和气味来表达的,在动物中,凡是能起到传递信息作用的方式都是动物的语言。前面我们学习过蜜蜂有一种什么语言?

学生:蜜蜂的圆舞、“∞”字舞是告诉其他的工蜂蜜源的方向和距离。

教师:蜜蜂还有一种用气味传递信息的语言。蜜蜂口器的上颚腺能分泌一种物质,散发在巢箱里,这种物质可以抑制工蜂生殖腺的成熟,保证一个群蜂中只有一个蜂王。如果蜂王死了,蜂巢中这种气味逐渐消失,工蜂便知道蜂王不存在了,便

会很快培养出一个新蜂王来。蜂王飞出蜂巢交尾时,也是靠气味招引雄蜂跟着飞出去。

蚂蚁外出寻找食物时,在走过的路上施放了气味,自己既可以沿着气味回归巢穴,还可以引导同巢的其他蚂蚁找到食物。不是一个巢中的蚂蚁或蜜蜂不能随意侵入,也是靠气味语言来辨别的。

许多种动物都能发出声音,昆虫和鸟的鸣叫最为动听,蛙叫、犬吠、马嘶、虎啸、狮吼、猿啼、这些大都是动物的语言。下面请听一段录音,然后说出动物个体间传递了什么信息。(播放录音:蝉鸣、蟋蟀鸣、蛙鸣、羊叫、狗叫。)

学生:蝉、蟋蟀、蛙的叫声是告诉异性自己的存在,羊叫是在招呼小羊。狗开始发出的“噜……”声是提醒来人注意,连续高声大叫是告诉生人不能走进主人的院子,狂叫不止是因为生人走进了院子,喝令“立即退出”。接下来是两只狗打架声,先是向对方发出“噜……”声,表示“不服气”,杂乱的狂叫是打架中的“愤慨”,最后的嗷嗷叫声是一只狗被咬败了,疼痛难忍而离去。

教师:这位同学很准确地破译了动物的语言。狗除用声音传递信息,用动作、气味也能进行通讯.谁能举出实例?

学生:狗在主人面前摇头摆尾,两只狗的嘻闹,这都是表示亲热。狗的嗅觉很灵敏,在繁殖季节,公狗常追随着发情期的母狗。

教师:母狗发情时,可从阴部分泌一种气味,公狗能够闻到。在农村,经常能看到甲家的一只母狗发情了,隔壁乙家的公狗根本看不见它,即使母狗也没有发出叫声,甲家的公狗竟能跳过墙来和它交配。

母鸡也有许多种不同的叫声,有的叫声是召唤小鸡,有的叫声是告诉小鸡“这里有食物。”有的叫声表示有敌害出现。鸡被追逐时会发出独特的叫声。在灵长目动物中,不同的猴、不同的猿也是用不同的信号传递不同的信息。

小结:这一节我们学习的是动物的社群行为。在蜜蜂、白蚁、蚂蚁等昆虫的群体中,成员间有明确的分工。鸟类和哺乳动物群体的成员中没有明确分工,但有严格的等级,有首领,有下属,像是“等级社会制度”。更多的动物只是有群聚的习性,没有分工和等级,如带鱼、黄鱼、磷虾、蝗虫、乌鸦、麻雀等。

群聚生活的动物相互间需要联系,随时交流信息,它们以体形动作、声音和气味进行通讯。营社群生活的动物,既可以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又可维持个体和种族的生存。

新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Unit 2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Section A 1 (1a-2d) 一、教学目标: 1. 语言知识目标: 1) 能掌握以下单词:housework, hardly, ever, hardly ever, once, twice, Internet, program, full, swing, swing dance, maybe, least, at least 能掌握以下句型: ①—What does he do on weekends? —He usually watches TV. ②—How often do you watch TV? —I watch TV every day. ③—Does he go shopping? —No, he never go shopping. 2) 能了解以下语法: 频度副词及一般现在时简单谈论周末活动情况。 2.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进行合理的运动锻炼,以保持健康的体魄。培养学生的逻辑表述能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并使学生互相了解,增进友谊,加强人际交往,以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 对6个频度副词细微差异的理解及使用。 2) 弄清一般现在时在不同人称下动词形式及提问的变化。 2. 教学难点: 1) 第三人称单数谓语动词在此核心句型中的运用。 2) 谈论课余时间的各项活动,以及初步认识和使用频率副词。 三、教学过程 Ⅰ. Lead in Talk about your last weekend’s activities. Ⅱ. Presentation

2020年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全册教案

生物教案 嵩县田湖一中生物组 八年级(下册)江苏教育出版社 第八单元:生物技术 第20章:日常生活中的发酵技术 第一节(20.1):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 【设计依据与构想】 本章的内容是学生学习现代生物技术的基础,内容主要涉及的是身边的发酵技术和工业化的发酵产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会发现在日常生活中生物技术的应用无处不在。关于身边的发酵技术教材安排了多个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实践活动,如制酸奶、酿米酒、蒸馒头、作泡菜、制作沼气发酵装置等。学生不仅对本节课内容感到新颖、好奇,而且还会对制作发酵食品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前面已经学习了微生物的种类和与人类的关系,如何进一步认识利用微生物而开发的生物技术产品,体会生物科学知识和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是本节教学的关键。这节虽然知识结构并不复杂,但从科学技术与生活实际的角度看,内容和形式不容忽视,因为它为提高同学的实践能力、体验知识与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供了非常好的素材和机会。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 2、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 1、尝试制作酒、泡菜、酸奶等食品的发酵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通过小组探究、收集资料、汇报探究结果等活动,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合作交往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知识与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及对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关系的理解。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 2、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认识发酵现象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说出发酵技术的应用。发酵过程的控制(环境因素对产品的影响)。 教学方法 实验法、探究法相结合。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把准备好的面包、馒头、自制的酸奶、酱油、米酒、米醋、甜面酱拿出来,这些东西你们吃过吗?它们的生产与哪一类生物技术有关?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unit3教案知识讲解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u n i t3教案

Unit 3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 Period 1 (Section A 1a-2d) Teaching Aims: 1. Words: outgoing,better, loudly, quietly, hard-working, competition, fantastic, which, clearly, win, though Language objects: That’s Tara, isn’t it? Sam has longer hair than Tom . Both Sam and Tom can play the drums, but Sam plays them better than Tom. Tara works as hard as Tina. 2. Ability objects: To talk about personal traits and compare people; to improve Ss’ speaking, listening and writing skills. To grasp the structure of comparatives, e.g. comparatives with –(i)er and more, both and as...as...; to grasp the structure: A+谓语+比较级(adj./adv.)+than+B, A+谓语+as+原级(adj./adv.)+as+B. To recycle vocabulary about description 3. Moral objects: To find strengths of somebody else, to explore the beauty of the world. Teaching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s: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案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案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筛选信息,了解说明内容,理清结构。 2.梳理思路,感知推理过程,明确顺序。 3.品读语言,体会表达特点,学会赏析。 4.训练思维,学习科学方法,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 1.梳理文章内在的逻辑关系,体会事理说明文的特点。 2.感受文章独特的语言魅力,领略科普小品文的魅力。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的思维方式,学习作者善于联系,由此及彼,多角度、多侧面的思维方法。 教学流程: 一、导入:引出说明话题——恐龙灭绝 (展示恐龙图片)6500万年前,上一届地球霸主——恐龙统治着世界。可是,它们在生活了1.6亿年后突然灭绝了,这成了生物的谜。围绕着“恐龙灭绝”这一事实,仅科学家们公开提出的“灭绝说”就有130多种,大家各执一词。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的观点,不知能否说服你? (直观的图片展示代入感极强,简洁的语言解说指向性明确,既迅速引出本课要探讨的话题“恐龙灭绝”,又在不经意间将思辨的种子种下,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观点性文章的结论。) 二、全文瘦身——速读,筛选信息理结构 研讨一:把两篇短文浓缩成一篇百字文,你会组合哪些语句? 1.文首中心句:不同学科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2.文末总结句: 《恐龙无处不有》: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

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被压扁的沙子》: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3.标题:恐龙无处不有、被压扁的沙子。 参考:不同学科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说明恐龙无处不有,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6500万年的岩层中发现被压扁的沙子(斯石英),说明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这一环节,筛选信息,明确全文结构:总分总式,层次分明。先总说科学观点,再由两文证实。每篇文章由科学发现引发思考,逐步说明,篇末总结。) 三、文脉透视——跳读,梳理脉络看思路 研讨二:把说明过程提炼成一条逻辑链,你会补全哪些内容? 从“一个领域的科学发现”到“另一个领域的科学结论”,请你找出作者的说明思路并简要记录、交流。 1.全班集体讨论《恐龙无处不有》: 古生物学领域←→地质学领域 ___________恐龙无处不有-→__________________地壳缓慢运动 参考1.南极发现恐龙化石→恐龙无处不在-→恐龙不能漂洋,大陆自己漂移→地壳缓慢运动 参考2.事实论据:南极附近发现恐龙化石→推理:恐龙遍布世界各地→推理:恐龙不能在寒冷的南极生存→问题:恐龙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假设: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参考 3.恐龙化石在现存各个分离的大陆上都有发现→恐龙无处不在,曾经遍布每块大陆→恐龙不可能在每块大陆上独立生存→现存大陆在远古曾是联结在一起的“泛大陆”→“泛大陆”在恐龙出现之后逐渐分裂成为现在的各块大陆。 参考 4.科学发现:南极发现恐龙化石→产生质疑:恐龙来自哪里——追溯原因:泛大陆分裂带走恐龙→研究价值:证明地壳运动理论。 2.小组合作交流《被压扁的沙子》

新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unit3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 Unit3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 ? Section A (1a—2c)教案 Teaching Aims : 1.Knowledge Objects : (1).Master the key words and phrases: rubbish, take out the rubbish, fold, sweep, floor, mess. (2).Target language : —Could you please ...? —Yes, sure. /All right. /No problem./Certainly/Of course. Sorry, I can't. I have to do... Sorry, I can't. I am doing... —Could I ...? —Yes, you can. /Sorry, you can’t. 2.Ability Objects : (1).Learn to make a polite request and ask for permissions. (2).Be able to understand the dialouges about making a polite request and asking for permissions. 3.Moral Objects : (1).Lead the students to know that it’s always right to be polite. (2).Chores are part of fun in our life. Teaching Key Points :

2021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老王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21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9 老王教案(新版)新 人教版 教学目标: 1、品味作者平淡简捷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3、学习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并以平等和人道主义的精神关注他们的疾苦。 4、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2、学习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并以平等和人道主义的精神关注他们的疾苦。 教学时数:2课时 一、导入。 谈话导入,话题:在生活中,你关注得最多的是什么人? 生:明星、家人、自己。 师:明星是因为有着耀眼的光环我们关注他们;伟人作出了非凡的成就我们关注他们;因为血浓于水我们关注家人……而我们在生活中接触得最多的却是那些没有亲情关系不起眼的普通人他们虽然没有耀

眼的光环,没有作出非凡的成就,却有着金子般的心。 (意在营造亲切平和的教学气氛,发现生活中的问题。) 二、 1、字音字形 惶恐(huáng)伛身(yǔ)结着一层翳(yì) 取缔(dì)骷髅(kūlóu)愧怍(zuò) 2、词语解释 惶恐:惊慌害怕塌败:塌陷破败 凑合:将就伛:弯(腰)曲(背) 取缔:明令取消或禁止滞笨:呆滞笨拙 愧作:惭愧 3、形近字辨析 塌(tā)塌败幻(huàn)梦幻僻(pì)荒僻 榻(tà)下榻幼(yòu)幼稚避(bì)避免 (一)、画说老王: 师:今天老师要给你们介绍一个十分不起眼的普通人,请看画像。他 叫老王,(板题)从画像上看,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何依 据?

生:从他满脸的皱纹看,他是一个历尽沧桑的老人。 生:从他破旧的衣着看,他是一个贫穷的老人。 生:从他的表情看,他是一个善良的老人。 (意在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对他人关注的习惯。) (二)、问询老王: 师:这样一个老人就站在你的跟前,你关心他什么?把你的关切向他表达出来。 生:老王,你是做什么的? 老王,你生活得怎么样? 老王,你为人怎样?为什么作家会如此关注你? (意在唤起学生对他人的关心和同情,为后面学生阅读课文蓄势,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读书。) (三)、走近老王: 1、师:老王是一个普通人,写老王的作家可不是一个普通人。简介杨絳。杨絳——钱钟书——《围城》。 2、师:面对陌生的老王,你们有那么多的揣测,和那么多的关切,现在你们循着杨绛的笔墨,去走近老王,解开心中的谜团。 3、生:读课文。

苏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9.2 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

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 主备人用案人授课时间____年__月__日总第课时课题9.2 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分析等数学活动过程,通过具体实例认识中心对称,知道中心对称的性质; 2.类比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关系,认识中心对称图形,知道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 重点 认识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知道 它们的性质,并掌握作图的技能. 难点探索中心对称的性质. 教法教具自主先学当堂检测交流展示检测反馈小结反思教具:小黑板或多媒体等 教学过 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 动 一、情境引入 “双鱼”剪纸作品是由两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 图案组成的,这两个图案的位置有怎样的特殊关 系?怎样改变其中一个图案的位置,可以使它与另 一个图案重合? 二、自主先学 1、自学内容:P59-61 2、自学指导: (1)怎样的图形成中心对称? (2)归纳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有何性质? (3)类比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与性质。 学生观察思 考,并积极作 答

程教 3、自学检测: (1)、如图1将三角形绕直线l旋转一周,可以 得到图(E)所示的立体图形的是() A.图(A) B.图(B) C.图(C) D.图(D) (2)、在等腰三角形ABC中,∠C=90°,BC=20 ㎝,如果以AC的中点O为旋转中心,将这个三角 形旋转180°,点B落在B′处,那么点B′与点B 原来位置相距____________. (3)质疑问难,提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三、交流展示 (一)展示一 分组展示自主先学中的问题,归纳所学知识。 讲清: 1、引出概念: 如果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度后能与 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我们就说,这两个图形成中 心对称,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两个图形中的对应 点叫做对称点 2、用一张透明纸覆盖在图3-5上,描出四边形ABCD。 用大头针钉 在点O处, 将四边形 ABCD绕点O 旋转180度 自学教材内 容 完成检测题 交流问难 1、分组展示 板演并讲解 或学生讲解。 D' C' B' D C B o A' A

八年级英语下册unit3教案

八年级英语下册unit3教案 一直以来英语教案都是课堂英语教学呈现和传承的重要手段。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八年级英语下册unit3教案,大家快来跟一起欣赏吧。 八年级英语下册unit3教案(一) Unit 3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 ? Teaching goals : 1. Words : barber shop , well , bathroom , accident , earth , silence , playground , around , strange , kitchen , modern , follow , shirt . 2. when , while 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 3. 学习过去进行时态。 4. 利用知识谈论过去发生的事情。 5. 复习过去式,学会讲故事。 6. 了解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s: 1. when , while 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 2. 学习过去进行时态。 Teaching aids : a tape-recorder , cards .

八年级英语下册unit3教案(二) Period 1 Teaching procedures : Step 1 Leading in 1. Greetings and free-talk . 2. Check the homework . 3. Dictate the words in Unit 2 . Step 2 Pre-task SB Page 18 , 1a . 1. Point to the sentences .Read the sentences .Explain what each one means . 2. Look at the picture .Point out the six people .Match the statements with the people in the picture . 3. Check the answers . 4. Practice reading . Step 3 While-task SB Page 18 , 1b . 1. Read the instructions .Make sure the Ss understand what they should do . 2. Look at the dialogue in the picture . Explain : 过去进行时态的构成: was / were + doing . 用法:表示过去某一时刻或某一段时间正在进行的动作,一般用

【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野先生》对应“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我的几位老师》。《回忆我的母亲》对应“语文 分析人物 时 第二单元穿越历史时空再现大师风采

知晓大师的故事 课型:单元导读课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目标: 1.限时默读四篇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够复述印象深刻语段。 2.初步感悟学生对本单元文章形成初步感观印象与感受。 教学内容与步骤: 学生活动: 1.学生齐读单元导读,把握单元要点。 2.教师提示导读要点,学生通读课文。 3.学生自读课文(限时),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4.再读课文,梳理感知课文内容,小组交流对文章的读后感。 5.小组内口头复述文章主要内容并交流补充,教师点拨后学生展示。评选优胜小组进行奖励。教学反思: 追寻作者人生路 课型:单元梳理课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目标: 1.读准生字读音、熟记字形;理解并掌握生词词义,能恰当运用。 2.了解重要作者的生平简介及其写作背景。 3.了解人物传记和回忆性散文的特点。 教学内容与步骤: 教师布置学生梳理字词、文学常识、文体知识任务,并提出完成任务的具体要求。 学生活动: 1.学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重点字词,组内交流补充(限时)。 2.利用工具书了解生字词音义与用法,并做批注。总结易错字。教师归纳并点评。 3.教师选取重点词语(四字短语)进行造句或语段训练。 4.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再读课文,小组之间交流讨论,解决疑问,教师补充。 5.学生结合单元内文章初步感知传记、回忆性散文的特点。 6.了解夸张修辞。 教学反思: 绿叶对根的真情 课型:主题阅读课 课时安排:1课时

阅读篇目: 1+X(《藤野先生》+《我的几位老师》) 学习目标: 学会概括文章典型事件。在此基础上理清全文线索,理解文章主题。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学习《藤野先生》: 主问题: 1.速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写了作者留学过程中的哪些事件?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学生圈点批注,找出作者留学过程中的事件,并用自己的话概括。学生自己思考然后小组合作,学生代表发言,师生补充,教师点评总结。 2.浏览全文,结合所概括的典型事例,思考一下,作者是以什么为线索将这些典型事例贯穿起来的? 浏览全文,三分钟思考后,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各组派代表准备展示。 二、学习《我的几位老师》 主问题 1.学生快速阅读这篇文章,圈点勾画描写三位老师的语句,说说每位老师的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教师可以用幻灯片出示示例,指引学生答题的思路。(修辞方法,赏析) 2.作者对老师的描写看似忘却实则终生铭记,你感受到他对老师难忘真情了吗? 3.概括让他难忘老师的事迹。(可以复述、可以简答) 要求学生自由朗读文本,圈点批注,找出文中所述事件,并用自己的话概括。(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展示交流,各小组指定代表发言,师生评价补充) 教学反思: 故事里的人 课型:主题阅读课 课时安排:1课时 阅读篇目 《回忆我的母亲》《叶圣陶二三事》《轻放》 学习目标:

苏教版八年级音乐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音乐教案 【篇一:苏教版初中八年级音乐上册共6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草原放歌 - 1 - - 2 - - 3 - - 4 - - 5 - 【篇二:苏教版七年级上册音乐全套教案】 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希望与你同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采用适当的速度、力度、音色演唱歌曲《希望与你同行,体会歌 曲的情感。在演唱、表演的过程中充分感受新集体的温暖,唱出真情、唱出活力、唱出对绚丽未来的憧憬。 2、在欣赏童声合唱《蕉旦多美好》这首歌曲的过程中,积极参与音 乐体验了解歌曲的内容和情感。 3、在聆听时展开想象,感受歌曲的音乐形象。使学生热爱生机勃勃 的校园景象和崭新的中学生活。在朗诵、绘画、律动等活动中感受 集体的氛围,使新同学之间加强交流,加深师生感情。 设计理念 教法:讲授法视听感受法律动表演。 学法:感受法,回忆联想,小组讨论法,朗诵律动 教学流程 一、师生相互问好,同学们做自我介绍。 (老师用亲切的话语向学生问好,同学们给予回应并纷纷向大家介 绍自己的姓名、爱好、特长。有的同学为音乐课规划了美好的蓝图,说出了心中的希望。中学的第一节课就在轻松的氛围中开始了。) 二、教授歌曲《希望与你同行》 1、聆听歌曲,向周围同学表示亲切地问候。 2、配乐朗诵歌词 3、学唱歌曲。 (1)提问歌曲的调号、拍号的意义。

(2)歌曲演唱的顺序。 (3)歌曲的难点: 4、介绍简单的音符柏关知识点。 5、分组讨论排练,用不同形式更好的表现歌曲的内涵。 如:配合朗诵、小组表演唱、将歌曲旋律作为背景音乐配合短小的情景故事。 三、欣赏童声合唱《校园多美好》 1、童年的回忆:【情感导入】 (聆听《校园的早晨》那欢快的旋律,闭上双眼细细体会:“沿着校园熟悉的小路,清晨来到树 下读书??”纯真的童年时光在小学校园里度过,一定有许多美好的事情,快快告诉大家。) 2、踏进中学校园【情感准备】 介绍中学和学生生活。 3、欣赏歌曲【情感体验】 教学步骤学生活动情感体验学习状态 欣赏全曲欣赏的同时选出你感觉最美好的一句话,读给大家听整体的初步印象聆听联想 配乐朗诵根据钢琴伴奏朗诵歌词从歌词角度体验歌曲的情感声情并茂 介绍童声合唱欣赏童声合唱的图片从演唱形式中体验歌曲的情感欣赏感受 再一次欣赏全曲体态律动以律动的形式感受音乐体验创造 4、多彩的校园生活:【情感反馈】 以《校园多美好的音乐旋律作为原形,进行改编。学生根据音乐进行想象,为音乐配上校园生活场景。 a、聆听音乐,展开想象。 音乐特点想象要求 4/4慢速3/8稍快较为平静的活动舞蹈性,生动、活泼 b、指名学生描述想象中的校园生活场景。 5、画出你心中美好的校园。 a、分组讨论绘画(背景音乐《校园多美好》) b、贴上同学们的作品。(个别同学介绍内容) 6、拥抱青春【情感延伸】 a、膏春寄语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常州市新闸中学谢娟萍一、单元教学思路: 一般来说阅读“事理说明”类的文章以及我们探索世界万物的奥秘时,包括两方面的情况,一是认清是什么,有什么,二是弄懂为什么。本单元课文中第十四课《宇宙里有些什么》主要明确天体是怎样构成,第十五课《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第十一课《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主要明确客观物质世界的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第十二课《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则主要表明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永无止境,应不懈努力。教学时,应强调单元整体联系,每篇课文之间的内在关系。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探索永无止境的顺序来组织教学。科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在各个领域显示出巨大的影响力。语文课程目标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潜能,逐步养成事实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教师应用多媒体演示或丰富的感性的语言的等多种形式来创设情境,开展切实可行的语文小活动,巧妙地转换文本信息呈现形式,重视文本的解读。利用多种形式,开发课程资源,调动主体探索外部世界的好奇心和能自主、合作形成单元探究专题,并从作品中领会到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等。本单元还要求指导学生学写简单说明文,掌握说明文写作的一般方法。还要指导学生了解主办校刊的基本

要求,尝试办一份校刊。 二、单元教学目标:根据课程目标的三 w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眼到、口到、心到。 w理解课文所介绍的有关内容,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 w了解课文所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并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他们的作用。 w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w掌握说明文写作基本要求,学写简单的说明文。 w了解主办刊物的基本要求,尝试办一份刊物。 三、单元教学课时安排:总课时14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2课时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1课时 《活板》2课时 《宇宙里有些什么》1课时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1课时 山市1课时 写作3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1课时(可放在课外) 单元学习小结1课时第1课时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第一块:了解单元内容,制定学习目标。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导入: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明确任务。

仁爱英语八年级unit3topic3学案教案

一、知识目标 【重点短语】 hold the line=hold on别挂电话answer the phone接电话 practice the violin练习小提琴 take a shower= have a shower =take/ have a bath洗澡 have/take a rest休息 at this time yesterday昨天这个时候do some washing=wash clothes 洗衣服do some cleaning 打扫除 do some + V-ing做些… from… to… +过去时间 从…到…(提示过去进行时) at+时间点+过去时间: …(几点)(提示过去进行时) listen to the radio 听广播 sit on the grass 坐在草地上 visit a museum参观博物馆 give a report 做报告 agree with sb.同意某人(的话或看法) so handsome真帅 be angry with sb.生某人的气 make faces做鬼脸 make sb. do sth.让某人做某事 make sb./sth. +adj.使某人/物… come into the classroom 进教室spend…on sth. 在…上花费…spend… in doing sth.花…做某事 at church 在教堂 holy day 神圣日 be called 被叫做 blue Mondays 蓝色星期一 in the early……的早期too…to…太…以至于不能… = not…enough to do sth. stop doing sth. 停止做某事 solve the problem 解决问题 the beginning of … …的开始 the idea of… …的主意 two-day weekend 两天的周末 nothing serious 没什么严重的 take photos拍照 give sb. a lesson给某人上课

苏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教学内容 1、唱《第一天去上学》 2、听、动:感受拉丁 舞课时 1 9 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第一天去上学》,能对学唱的歌曲进行简单的曲式分析, 找出歌曲节奏、旋律进行的规律。 2、在听赏、表演等音乐活动中,了解拉丁美洲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了 解音乐风格差异的形成原因,感受其音乐文化多元、融合的特性。感受拉丁美洲特有的乐器的音色及表现手段,感受拉丁舞的独特个性。 教学重难点 1、听赏的重点聆听乐器音色,感受拉丁舞表演的情景和热烈气氛。 2、歌曲教学过程中难点分析好歌谱,唱好歌谱。 教学准备1、钢琴2、磁带、录音机3、电脑。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故乡的月亮》: 1、复习唱:注意十六分音符,紧密排列的八分音符和附点四分音符,注意旋律的走向。 2、谈话:启发学生结合生活经历,理解歌曲中反复表达的思乡之情,引导学生用柔美、抒情的声音表现歌曲情绪。古今中外、过去还是现在都是明月寄相思。 3、再唱一唱: 二、感受拉丁舞: 1、简介拉丁美洲音乐:p54 2、听赏拉丁舞音乐:给你什么的感觉? 3、简介拉丁舞:p53,拉丁舞分为拉丁国际舞和拉丁舞。感受桑巴的激情,恰恰的活泼,伦巴的婀娜,斗牛的强劲,牛仔的逗趣。 4、拉丁舞蹈视频:《西班牙斗牛士》《少儿拉丁舞表演》 5、再次听赏拉丁舞音乐: 三、学唱《第一天去上学》:

1、介绍阿根廷: 2、学唱《第一天去上学》: (1)自由读第一段词: (2)分句学唱第一段词:对弱起的教学是给一个体态语言。 (3)完整唱第一段词:注意弱起和切分节奏的运用,级进为主的旋律进行,变化音的音准。(4)自由读第二段词: (5)分大乐句唱:两句连唱,完整唱,注意十六分音符、后附点四分音符和前八分休止符。(6)自由练习第二段:注意以大跳音程进入,音区提高,抒发了“我”喜欢上学、喜欢都是的炽热情感。 (7)完整练唱第二段: (8)两段连唱:以述说的口吻塑造一个调皮、可爱的儿童形象。 (9)教师范唱:注意老师是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这样的形象。 (10)用这样的声音来表现歌曲: 3、欣赏阿根廷国歌——《祖国进行曲》 听赏 歌词感受阿根廷的团结、勇敢、奋进…… 4、巩固唱:唱出阿根廷儿童第一天去上学时调皮、可爱的形象。 四、整理下课: 教 学 反 思 1、复习唱《第一天去上学》 2、拓展介绍伦巴、恰恰 3、动: 课时20 教学内容 学跳恰恰

最新版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全)

最新版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全) 第8单元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 第二十一章生物的生殖与发育 第一节生物的无性生殖 (第1课时) 教学认识无性生殖的概念。 2、训练使用显微镜观察的操作技能。 3、说出生物无性生殖的方式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4、举例说出常见的营养生殖种类。 5、理解营养生殖的优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酵母菌的出芽生殖”的观察和“植物的嫁接”的实习活动,领悟“实践出真知”的思想,培养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唯物主义世界观。 2、观察显微镜,制作临时玻片,提高科学技能,培养科学素养。教学重点: 1、举例说出生物无性生殖的方式 2、说出酵母菌的出芽生殖方式。 教学难点 1、无性生殖的原理 2、酵母菌的培养。 教师准备: 1、课前准备几张嫁接成活的植物体照片,在上课时供学生观察。 2、有关课件。 3、实习所用的器材。 学生准备: 1、准备实验和实习的有关材料。 2、课前尝试嫁接,再把嫁接的动植物拿到课堂准备交流。 教学步骤: 一、引出生物的繁殖和发育 1、情景创设:同学们都学过一首诗中这样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你们知道这 是表达的什么样意思吗? 2、诊断性设问:这就是生物的繁殖和发育现象。在前面的章节中,已经向我们描述了生物千姿百态的生命形式、生物习性及他们的结构特点,但是对各种生物是如何繁衍后代的却是不甚了解,你们能举出几个类似的例子来吗? 3、启发问题:你们说的这些例子都是需要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才能生出新一代来。那么,有没有这种情况,不经过受精作用,同样也能产生出下一代呢?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4、安排实验:现在我这里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器材,有酵母菌培养液、烧杯、显微镜、载玻片、龙胆紫染色液等。请你们先看书,讨论应如何做实验,列出实验步骤,研究酵母菌的出芽生殖问题。 二、酵母菌的出芽生殖观察

八年级英语上册_Unit3教案 (3)

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3教学设计 讲课教师:学科:English 课时:4 总课时数: 教学目标知识与 技能 Talk about personal traits. Compare people.[ 过程与 方法 Listening and writing methods. Communicative approach.. Groupwork. Pairwork.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教材分析教学重 点 Oral practice. 教学难 点 Listening and writing practice.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备注(教学目的、 时间分配等) Step 1: Greet the class as usual and check the homework. Step 2: Sho w the new words on the blackboard. Read the new words to students and ask them to repeat. Step 3. Section B 1a T: All of you have good friends, right? Well , Can you tell me the same and di fference between you and your friends? S1: He is quiter than me. S2: We are both tall. S3: Her hair is longer than mine. T: Great! And what do you think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s are to be your friends? Step 4. Groupwork Reading Speaking. 重复训练,强化记 忆。 自由发表见解,引 出本课主题内容。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合集人教版范文整理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合集人教版 阿长与《山海经》 教学目标: .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了解课文的记叙线索。 .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中心,理解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中心,理解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教学步骤: 课时 一、精心导入。 导入语: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一位“长妈妈”,她给鲁迅讲的故事使我们对百草园更产生了一种神秘感。其实关于“长妈妈”还有很多有趣而令人感动的事情呢!同学们想了解吗?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阿长和〈山海

经〉》这篇课文。. 二、漫谈感受。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如有不认识的字,可查字典,自行解决。 .如对课文有不理解的地方,请提出来,大家讨论解决。 .谈谈自己读完此文后的感受。 同学们的话题可能涉及到:先抑后扬的写法;阿长的性格特点;作者对阿长的感情;的语言特点…… 教师归纳。 三、讨论形象。 课堂主问题: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讨论、交流,教师归纳补充: .是一个没有文化的粗人,饶舌多事而又不拘小节:“生得黄胖而矮”;喜欢“切切察察”;对“我”管得很严,喜欢到母亲那儿告“我”的状;夏天睡觉喜欢在床中间摆“大”字,挤得“我”无法翻身。 .是一个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淳朴、善良而又迷信:连姓名都不为人所知,不识字,没有文化;“青年守寡”,在别人家做女工,一年只能告假几天回家;对生活并无更高的要求,但求“一年到头,顺顺流流”;相信儿童金口,郑重其事地要孩子大年初一睁开眼就向她祝福。.是民间文化的载体,知道许多“规矩”:有迷信的成

江苏省苏州市八年级音乐《我们同属一个世界》教案 苏

教学课题我们同属一个世界 教学时间(日期、课时) 1 学情分析 学生对教材的几首歌曲应该有听过,可能听到熟悉的乐曲会唤起印象,通过学习可以更 加深入的了解这些歌曲。 教学准备 视频搜集补充资料整理 集体备课意见和主要参考资料 页边批注 加注名人名言 苏州市第二十六中学备课纸第页

页边批注教学过程 一、欣赏《我们同属一个世界》 提问:根据书本的图片,谱例提示,想一想这首歌表达的什么内容? 1、背景资料: 《我们同属一个世界》是1985年1月28日在美国洛杉矶“生存援助音乐会”中的大会 主题曲。 1985年,非洲的埃塞俄比亚、苏丹、毛里塔尼亚等国发生了严重干旱,粮食短缺,成 百万人死于饥荒。消息传来,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关注,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救援饥饿的 非洲人民。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在英国和美国举行的由民间发起的“生存援助音乐会”。 这首主题歌是西方摇滚巨星迈克尔杰克逊和莱昂内尔里奇连夜赶写出来的。这首歌 制成磁带分寄给美国几十名歌星时附上迈克尔杰克逊写的一段话:“如果将来你们的后代 问起,他们的爸爸妈妈为人类面临饥荒做了些什么?你们可以骄傲地回答他们,你们做了 应做的贡献。” 2、作者简介: 迈克尔杰克逊(1958—2009)美国摇滚歌星。他出生在美国印第安纳州加里市的一 个多子女的黑人家庭,父母都是民歌手。他从小受家庭音乐环境的影响,5岁时就登台演出。 任“杰氏五兄弟”演唱组的领唱。1972年1月他首张专辑《必须到那》出版发行。1978年, 出演《绿野仙踪》。1980年,推出《墙外》,其中4首歌进入当年的美国“十大流行金曲”。 该唱片在国内售出500万张,海外发行800万张,杰克逊因此获美国音乐奖,后来该唱片 又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荷兰荣获金奖、白金奖。 3、歌曲分析: 《我们同属一个世界》是F调,4/4拍,曲调十分流畅,音域也不宽。歌曲看起来像是 由三段曲调和一段副歌组成,实际上这三段曲调,又是用许多位歌星所熟悉的曲调重新编 配填词而成。 苏州市第二十六中学备课纸第页

最新版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全)

第8单元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 第二十一章生物的生殖与发育 第一节生物的无性生殖 教学内容:生物的无性生殖;实验——酵母菌的出芽生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无性生殖的概念。 2、训练使用显微镜观察的操作技能。 3、说出生物无性生殖的方式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酵母菌的出芽生殖”的观察和“植物的嫁接”的实习活动,领悟“实践出真 知”的思想,培养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唯物主义世界观。 2、观察显微镜,制作临时玻片,提高科学技能,培养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 1、举例说出生物无性生殖的方式 2、说出酵母菌的出芽生殖方式。 教学难点 1、无性生殖的原理 2、酵母菌的培养。 教师准备: 1、课前准备几张嫁接成活的植物体照片,在上课时供学生观察。 2、有关课件。 3、实习所用的器材。 学生准备: 1、准备实验和实习的有关材料。 2、课前尝试嫁接,再把嫁接的动植物拿到课堂准备交流。 教学步骤: 一、引出生物的繁殖和发育

1、情景创设:同学们都学过一首诗中这样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你们知道这是 表达的什么样意思吗? 2、诊断性设问:这就是生物的繁殖和发育现象。在前面的章节中,已经向我们描述了生物千 姿百态的生命形式、生物习性及他们的结构特点,但是对各种生物是如何繁衍后代的却是不甚了解,你们能举出几个类似的例子来吗? 3、启发问题:你们说的这些例子都是需要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才能生出新一代来。那么, 有没有这种情况,不经过受精作用,同样也能产生出下一代呢?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4、安排实验:现在我这里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器材,有酵母菌培养液、烧杯、显微镜、载玻 片、龙胆紫染色液等。请你们先看书,讨论应如何做实验,列出实验步骤,研究酵母菌的出芽生殖问题。 二、酵母菌的出芽生殖观察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新)

第一单元:《春天的歌》 第一课时:欣赏《嘀哩嘀哩》、歌曲《春天的小河》教学目标: 1、欣赏《嘀哩嘀哩》,能体会歌曲的欢快的情绪,并能用自然、流畅的声音和动作表达歌曲。 2、通过学唱《春天的小河》,了解强弱的处理在歌曲中表现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听童声齐唱《春天悄悄地走来》 师:刚才我们在歌中听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春天里还有些什么景象,你可以用一句歌,或一个动作来告诉大家,看看谁表现得最清楚。 二、欣赏:《嘀哩嘀哩》 师:春天有那么多景象,那么春天到底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跟着歌中的小朋友去找一找吧! 1、初听全曲一遍。 要求学生简单地说一说歌中的内容,说一说歌中唱到的春天在哪里? 提问: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2、复听:你能用动作来把歌曲表达的情绪表达一下吗? 要求可能自由结合为一小组,分配角色。 三、新授歌曲:《春天的小河》 师:让我们到日本去看看春天的小河又是怎样的? 1、教师范唱 2、学生轻轻跟琴唱,注意两字对一个音的地方。 3、讨论用怎样的歌声来表现歌曲?

学生讨论后回答,特别是最后一句(要求处理得渐弱) 4、用有感情的声音完整地表现歌曲。 5、试着边做手势边唱歌曲的前8小节歌谱。 6、用线条连一连水泡里的音符,唱一唱。 7、一半学生唱主旋律歌词,一半学生唱沙啦、沙啦。 四、欣赏歌曲《樱花》,初步了解一些日本的音乐和文化。 五、小结 春天是美丽的,描写春天的歌是动听的,去找一找,唱一唱还有哪些是描写春天的歌曲。 第二课时欣赏《渴望春天》学唱《小春笋》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渴望春天》并让学生有感情地哼唱,启发学生体会6/8拍子活泼欢快的特点。 2.能用亲切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小春笋》来赞美幸福的生活,抒发远大的理想。 教学难点:感受体验歌曲愉快的情绪是重点,唱好歌中的附点音符和休止符号是重点。 教学内容: 一.欣赏导入部分。1.乐诗朗诵。《春天》音乐可选用《渴望春天》的旋律。2.复习演唱《嘀哩嘀哩》 二.欣赏《渴望春天》 师:春节刚过,想一想,当我们脱去厚厚的棉衣,一身轻松来到田野,看燕子归来,看满目绿色鲜花盛开,听小鸟歌唱,春风拂晓细雨连绵,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机与活力。春天是多么没好,大家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