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足迹检验技术

足迹检验技术

足迹检验技术
足迹检验技术

足迹的形成与分类

一、足迹的概念

足迹是指人行走或站立时 ,由于体重和肌肉收缩力 ,使脚与地面等承受客体相接触 ,而形成的一种形象痕迹 .。

二、足迹形成要素

1、造痕体——人的足(赤脚、穿鞋或穿袜的脚);

2、承痕体——地面或其他物体;

3、作用力——重力,肌肉收缩力。

三、足迹的分类

(一)按造型客体的类别分类:

1、赤足迹;

2、鞋印足迹;

3、袜印足迹。

(二)按承型客体的变形状态分类:

1、立体足迹;

2、平面足迹:平面加层足迹;平面减层足迹。

四、足迹的作用

1、分析判断案情;

2、判断足迹遗留人个人特点;

3、对遗留足迹的人或鞋袜进行同一认定;

4、对在逃人犯进行追踪;

5、为警犬追踪提供嗅源。

足迹形象特征

形象特征:指单个足迹中反映的造型体外表结构形态方面的特征。

一、赤脚足迹形象特征

(一)赤脚足迹的一般特征

1、赤脚足迹的大小特征脚全长、脚掌宽、脚弓宽、脚跟宽。(测量法见课本图示)

2、赤脚足迹的形状特征足趾形态;足掌形态;足弓形态;足跟形态。(课本图示)

3、脚掌乳突花纹类型特征弓型纹;箕型纹;斗型纹;三角形花纹。

(二)赤脚足迹的细节特征

1、脚掌乳突花纹细节特征;

2、其他细节特征:脚趾畸形、屈肌褶纹、皱纹、伤疤、脱皮、鸡眼、老茧等。

二、鞋印特征

(一)鞋印的一般特征

1、鞋印的形状特征:鞋底形状;鞋头形状;鞋跟形状。(课本图示)

2、鞋印的大小特征:鞋印长、鞋掌宽、鞋弓宽、鞋跟宽。(测量法见课本图示)

3、足迹鞋底花纹的类型特征在各种鞋底上,为了耐磨、耐弯和防滑,一般要制成由各种粗细线条和大小点块组成的花纹图案。常见的鞋底花纹类型有以下十种:

A :波折型; B:角型纹; C:圆环型纹; D:格块型纹; E:交织型纹; F:线条型纹; G:图案型纹; H :火焰型纹; I:散杂型纹; J:其它型纹。

4、鞋底标记特征

鞋底标记是鞋弓部反映的各种标记,主要有商标、牌名、厂名、地名、产地、鞋号和代号等。

5、鞋底的质料和制作工艺特征

从鞋底的制作原料上分,主要有塑料底、橡胶底、皮底和布底四大类。不同鞋底在不同的痕迹上反映出不同的特点。

(1)塑料底鞋:

A :全发泡塑料鞋B:半发泡塑料鞋C:硬塑料鞋

(2)胶底鞋:

A :运动鞋B:解放鞋C:旅游鞋 D :雨鞋E:胶底皮鞋

(3)皮底鞋

(4)布底鞋

(二)鞋印的细节特征鞋底在生产、穿用和修补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会形成一些可

以相互区别的细节特征。这些特征的总和,是鞋印鉴定的主要依据。

三、袜印足迹形象特征

1、袜底的形状和大小;

2、袜底的原料品种和生产工艺;

3、袜底的修补特征;

足迹步法特征

步法特征是指人经过长期练习和反复实践而逐渐形成和巩固下来的行走动力定型的反映。

包括:步幅特征、步态特征。

一、步幅特征步幅特征指连续行走的、四个以上的成趟足迹中,反映左右脚之间相互关系的特

征。包括:步长、步宽和步角。

(一)步长指一个普通步左右足间相应部位上的垂直距离。分:左步长、右步长。

1、步长测量方法:(课件图示)

(1)确定步行线:将成趟足迹中相邻的同测足迹内缘的最突出点连线可分别确定左步行线和右

步行线;(2)在左右两足迹同一对应点(一般是脚跟后缘)各划一条与步行线垂直的横切线,两横切线之间的距离即为步长。左脚在前的为左步长,右脚在前的为右步长

2、步长分类:步长与人的身高成正比

( 1)长步: 81cm 以上;

(2)中步: 71- 80cm;

( 3)短步: 70cm 以下。

(二)步宽成趟足迹中,脚印的内缘最突出点到对侧步行线的垂直距离。

步宽的分类:(课件图示)

1、分离步:左右脚跟内缘最突出点呈分离。

特宽步( 5cm);较宽步( 3cm 以上);宽步( 1.1cm 以上)

2、并跟步:左右脚跟内缘最突出点并拢在一条步行线上。

3、搭跟步:左右脚跟内侧重叠在同一条步行线上。

4、直线步:左右脚跟中心点位于同一条步行线上。

5、交错步:左右脚跟中心点互相交错,位于同一条步行线的两侧。

6、并尖步:左右脚尖内缘最突出点在同一条步行线上。

7、搭尖步:左右脚尖内侧重叠在同一条步行线上。

(三)步角指左右脚足迹各自的中心线与步行线构成的夹角。测量方法确定各自的步行线和中心线,量角器测量。(课本图示)步角分类

1、外展角(外八字):小外展, 6-10°;中外展, 11-20°;大外展,21°以上。

2、直行角(直行脚): 0-5°

3、内收角(内八字):

4、不对称角:一直一外(内);一外一内。

补充:步幅类型的表述通常是按照先定步角,再定步宽,最后确定步长的顺序描述。如:

1、步角在 20 度以上,两脚内缘最突出点有距离,步长为70 厘米,可表述为大外展分

离短步。

2、两脚印中心线内收,呈内八字,脚尖内缘同在一条步行线上,步长为70-80 厘米,此类型为内收并尖中步。

二、步态特征指人行走时,反映每只脚在移动过程中作用力大小、方向等的痕迹特征。包括:起

脚特征;落脚特征;碾脚特征。

补充:行走运动的周期性

1、支撑(运脚):起脚-脚跟离开地面、脚掌后蹬、向前摆动。落脚-脚跟下落、接触、踩

踏地面。碾脚-脚跟与脚掌着地,支撑体重。

2、摆动(迈步):正常行走中,一只脚支撑,另一只脚抬离地面,靠肌力的收缩完成空间摆腿的动作。支撑和摆动交替进行,相互转换,完成行走。

(一)起脚特征起脚特征是指脚跟离开地面,脚掌后蹬和迈步动作留下的痕迹特征。主要痕迹有:蹬痕、挖痕、抠痕。

伴生痕迹:抬痕、挑痕、扫痕等。

1、蹬痕:起足时,脚跟抬起,跖、趾向后蹬离地面时形成的痕迹。立体足迹中表现为:前掌

部位凹陷大,土向后移位。

平面足迹中表现为:花纹向后形成“V ”状折线痕迹;或反映为前掌花纹磨损严重。

2、挖痕:起足时,足趾向后挖翻地面形成的痕迹。表现为:足趾部位凹陷大,有甩土现象。

3、抠痕:起足时,足尖向下抠压地面形成的痕迹。呈月牙形凹陷。

4、抬痕:起脚高而快,使地面上的浮土被鞋底花纹间的空气吸附起来形成的痕迹。呈长条状或星芒状。

5、挑痕:起足低而慢,足尖向前上方挑破地面形成的状似三角形的痕迹。

6、扫痕:起脚低,在脚尖离地前,前掌内侧边缘向前方扫动地面形成的痕迹。常见脚掌内缘出

现较宽的羊胡子状扫土痕迹。多见于髋关节有病,臀肌麻痹,拄拐杖

等走路拖腿的人。

7、划痕:起脚低,在脚尖离地的同时向内侧部位擦划地面形成的痕迹。多见于下肢的膝关节、

踝关节畸形,下肢肌肉麻痹的人。

(二)落脚特征:落脚特征是指脚跟下落接触和踩踏地面留下的痕迹特征。

主要痕迹有:踏痕。伴生痕迹:磕痕、擦痕、推痕和跄痕。

1、踏痕:落脚时,脚跟向前下方踏动地面形成的痕迹。表现:跟部有斜坡状或横条状裂纹。

2、磕痕:落脚时,脚跟向后下方磕碰地面形成的痕迹。表现:足迹后沿齐整,有堆土现象。

3、擦痕:低落足时,足跟部位向前擦蹭地面形成的痕迹。表现:羊胡子状、长条状、半月状。

4、推痕:落足时,足跟内侧先落地,并向内前方推动地面形成的痕迹。表现:跟部内侧堆土。形成推痕的人,膝关节、踝关节内突,两腿分离较大,行走时躯干左右晃动。

5、跄痕:脚平行落地,脚底向前跄动地面形成的痕迹。形成裂纹状特征。

(三)碾脚特征:

碾脚痕迹是指脚跟与脚掌都着地,支撑体重阶段形成的痕迹。主要有:压痕。

伴生痕迹:坐痕、拧痕和迫痕。

1、压痕:指足迹中受力较重的部位,分重压面、重压点、重压边。是足迹分析鉴定的主要依据。

由于压力点位置和着力大小的不同,及压痕的轻重、部位、形态各不相同,因此压痕是判断步行姿势和年龄的重要依据。

在脚印中,压力重的部位(重压面)土质密度大,痕迹平整,具光泽感;压力轻的部位,土质密度小(松散),有虚边,反光程度低。

注——压痕分类:趾压痕;跖压痕;弓压痕;跟压痕。压痕的位置、形状和量度分布反映力的作用点以及方向和大小

2、坐痕:俗称“倒跟”。是支撑体重的脚落地后,向前摆动腿时,因支撑脚后跟的反作用,使脚跟向后微动形成的痕迹。

反映在脚印中,有脚跟边沿和鞋帮的部分印痕。膝关节后突,走路时甩小腿的人易出现。

3、拧痕:脚开始离地时,以支撑脚掌为轴,脚跟向内或向外微旋,于地面形成“S”状

堆土痕迹。

4、迫痕:脚落地后,向内侧或外测微动时形成的痕迹,有内迫外迫,外迫居多。

三、步法特征的影响因素

(一)步法特征与年龄的关系

1、青年人身体机能较强,反映出积极的步法特征:蹬痕、磕痕、抬痕明显;

步长一般为脚长的 3 倍;步角较小,步宽较窄。

2、随着年龄的增大,步法特征逐渐变消极:挑痕、擦痕明显,蹬痕、抬痕不明显;

步长一般为脚长的 3 倍以下,步角为中外展,步宽较宽。

(二)鞋底磨损与步态特征的关系鞋底磨损特征,是指鞋子在穿用过程中,由于摩擦造成鞋底物质剥落而形成的缺损特

征。鞋底磨损由脚型结构,行走力的大小、方向和受力部位,以及行走习惯等因素决定,不受鞋底种类的影响。

1、起脚阶段的磨损在鞋掌及鞋尖:跖趾关节长期蹬地形成鞋掌磨损;趾蹬部位及起脚高低形

成鞋尖磨损。

2、落脚阶段的磨损在跟后缘附近:多次踏地作用在鞋底形成落脚磨损;磨损部位、面积及形状

与鞋底软硬、行走习惯、下肢腿型有关。

3、碾脚阶段的磨损:鞋底挤压地面,地面物质深入到鞋底表面,引起鞋底表面物质剥落而形成,其作用力方向是垂直的。

(一)步法特征与身体结构的关系脚印中步法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留痕人的身体结构,特别是下肢结构的特点。个人身体结构受先天遗传和后天生活习惯、工作环境的影响,存在着个体差异,能反映出不同的步法特征。

伴生痕迹多能直观的反映出留痕人身体特点。

1、起脚阶段:

(1)有挑痕,步长较短,步角较小——该人身体结构为躯干前倾、臀部后突。

(2)有划痕或扫痕,步长、步角不对称,该人可能为——跛脚(一腿长一腿短)或患过小儿麻痹。

2、落脚阶段:

有推痕,步角较大,步长较短——其膝关节内突,并且两脚外展,身体前倾。( X 型腿)

3、脚支撑阶段:

( 1)出现外迫痕、外落脚、外起脚,步宽较宽——其身体结构为膝关节或踝关节外突。(O 型腿)

4、如出现内迫痕、内落脚、内起脚,步宽较宽——其身体结构为膝关节或踝关节内突。(X 型腿)

5、如出现坐痕——其身体结构为膝关节后突。

(二)步法特征与行走姿势的关系

1、脚印中反映出母趾压明显,前掌压力重,蹬痕、抬痕明显,步角较小,则其走路时身体前倾、低头、两臂体前摆动。

2、脚印后跟压力重,有时出现擦痕,步角较大,步宽较宽其走路姿势为身体后仰,挺髋,两臂体后摆动。

3、如果出现外压重,步角大,步宽窄,其走路时身体左右晃动;一侧外压重,则其身体向

一侧晃动较大。

4、脚印中步角、步长不对称,其走路时一肩高一肩低或一肩前、一肩后,通常是步角大、步长短的一侧肩低并向后。

5、脚印中出现磕痕或坐痕,走路时有甩小腿动作。

(五)心理状态引起的步法变化犯罪中,因心态、行走速度不同,致使原有的步法特征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但其固有的步法特征仍会反映出来。

1、作案前窥探、踩点、徘徊、逗留:易出现慢步、短步,一脚轻一脚重,一脚直、一脚斜,一步长、一步短等反常脚印。

2、接近犯罪地点和实施犯罪:注意力集中,步幅变化大,脚印紊乱无规律。

3、作案后逃离现场:急于脱身,多急行或小跑,步长长,速度快,步角变小,抠、挖、

蹬痕明显。

(六)伪装引起的步法特征变化:

1、改变步法:动作不协调,力量小,速度慢,不能持久。

2、换穿鞋:脚印中起落脚部位、压力面的部位与鞋的磨损矛盾。

3、倒穿鞋:步法痕迹与鞋的相应部位不合,出现相反的步态痕迹。如:前尖有擦痕,前掌中心

压重,边缘不清楚。脚跟部位有蹬、抠、挖痕。

4、退步走:步行线不直,掌有一脚“打横”现象,步幅短而宽,步角减小,跟压不显,前掌压重。

(七)负重引起的步法特征变化

1、物体重量超过负荷或负重时间较长情况下行走:出现跄痕,步子长短不一,时宽时窄,步角

加大,压痕加重,可能有擦痕、挑痕。

3、背重物行走:易出现踏痕、挑痕、抠痕。

3、扛重物行走:受力一侧的脚加大外展角度,压痕重,对侧脚内收,压痕较轻。

4、担重物行走:易出现扫痕、蹬痕、挖痕,换肩时步幅变小,有双脚印,受力一侧脚外展,步角变大。

(八)地面条件不同引起的步法特征变化:地面条件对步法特征影响较大:

1、松软地面行走:步长变短,步宽增宽,步角加大,出现蹬痕、挑痕、耠痕。

2、在非常光滑的地面行走:步幅变短,易出现擦痕和挑痕。

3、地形:上坡时,脚印前压重后压轻。下坡时,脚印后压重前压轻。

(九)鞋底质料引起的步法特征变化:鞋底软硬程度对步法特征的清晰度有直接影响:

1、皮底皮鞋:痕迹边缘多不完整,压痕突出,有磕痕、挑痕;成趟皮鞋脚印,步角易缩小,步宽略增。

2、布鞋:皮底布鞋迫痕明显,旧鞋磨损痕反映脚底轮廓。软布底鞋步法特征较清晰,压痕、迫痕明显。

3、塑料底、胶底鞋:压痕面积大,特征反映清晰,但鞋尖部位痕迹易变。第四节现场足迹的发

现、识别和提取

一、现场足迹的发现

(一)寻找足迹的重点部位: 1、犯罪现场的出入口; 2、犯罪现场的中心部位; 3、犯罪嫌疑人的踩踏物; 4、犯罪嫌疑人伺机作案的藏身处; 5、嫌疑人作案的来去路线; 6、嫌疑人埋藏尸体、隐藏赃物的地点; 7、罪犯遗留其他痕迹物品的周围。

(二)发现嫌疑人足迹的一般方法:

1、目察发现法;

2、采用静电吸附器寻找发现足迹;

3、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显现、观察足迹。

(三)发现犯罪足迹的具体方法: 1、白天寻找与发现足迹:

( 1)室外现场:利用自然光,使光线处在逆光或侧光的角度,视线与光线夹角大于 90o 观

察。

(2)室内现场:利用人工光源,调整配光,利用不同的光照角度发现寻找。自然光线较暗,反光弱,可采用遮挡或反射的方法,留一侧光照进行观察。

2、夜间寻找与发现足迹:

因地制宜使用各种照明设备,利用不同的光照强度和角度,相应的调整视角观察。

3、采用静电吸附器寻找发现:粉尘足迹,反差弱,或因遗留在地毯、毛巾、呢绒制品上而不易发现,可用静电吸附器加以复印寻找。

4、化学、物理方法显现、观察:潜在的汗液赤脚印,采用与汗液手印显现相同的方法进行显

现。

二、犯罪足迹的识别

(一)根据足迹遗留部位与罪犯的活动过程是否一致来确定;(二)根据足迹与其他痕迹物证的关系来确定;

(三)根据足迹的新鲜程度与发案时间是否一致来确定;

(四)根据步法特征来确定;

(五)根据足迹有无伪装、反常现象来确定;

(六)澄清与罪犯无关的足迹。

三、现场足迹的记录和提取

(一)记录

1、照相法

要点:( 1)安放比例尺;(2)保持相机的镜头光轴与足迹平面垂直;(3)有成趟足迹的,除分别对单个足迹进行比例拍照外,还必须进行连续比例拍照,即进行直线连续拍照。

注:成趟足迹的拍照提取:

(1)进行单个足迹比例拍照;

(2)进行直线连续比例拍照:

〈1〉在成趟足迹旁边,平放一个 2 米以上的米尺;〈2〉相机镜头光轴与足迹平面应保持垂直;〈3〉分段拍照的距离、曝光、光照应一致。

2、测绘法即为了便于记忆足迹,经观察测量,如实绘制(可按比例或不按比例)单个足迹和成趟足迹,详细标出足迹的形象特征和步法特征,以便追踪。

3、文字描述法

( 1)遗留部位、分布情况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2)数量、形状、大小、特征和相互间的关系;( 3)足迹中的附着物情况;(4)足迹固定、提取情况。

(二)提取

1、照相法

2、实物提取法

3、复印法

(1)用复写纸和相纸固定提取粉尘足迹;

(2)胶带粘附法;

4、制模法

(1)石膏制模法

(2)石腊制模法。

5、静电吸附法

足迹分析

一、分析鞋的种类根据足迹中反映的鞋底花纹类型特征、原料和制作工艺特征、鞋底结构、底帮结合形式等分析。

(一)塑料底鞋的判断:

1、半发泡塑料凉鞋、拖鞋:鞋印完整、周边清晰、花纹粗大封口,多呈纵行、斜行的条状、块状和格状;立体足迹中凹凸纹边棱呈直角状。

高跟鞋:弓部有两条或一条纵行粗大直线条印痕。

2、全发泡塑料凉鞋、拖鞋:全发泡塑料凉鞋或拖鞋:周边花纹不封口,多横行小波浪纹,少细小纵行直线,掌、跟花纹类型一致。

鞋跟无襻眼,鞋掌、鞋弓有,为全发泡塑料凉鞋;

鞋掌和鞋跟部两侧有襻眼者,为全发泡塑料拖鞋。

3、硬塑料底平跟布鞋:鞋底印痕有纳线槽沟,纳线针脚印痕,掌、跟花纹一致。

4、硬塑料底带跟布鞋和皮鞋:鞋掌花纹粗大,呈纵行、椭圆形,或为细小横行线纹,鞋跟为纵行条块状,鞋弓部印痕残缺。

(二)橡胶底鞋的判断:共同特征:周边多不封口,鞋弓没有支撑梁,花纹图案多呈波浪纹或条状,多数凸起的花纹上有细小凹陷状纹、块状纹,少数沟纹内有细小纹线;鞋印细节特征反映明显、清晰。

1、橡胶底球鞋:田径鞋:花纹细、沟痕浅、不封口,多横向直线条图案,鞋掌与鞋跟花纹一致。篮球鞋:鞋印掌、弓瘦窄,周边宽大明显,花纹封口,线条粗大,呈网格状,沿鞋跟内侧有较大弧形图案。:足球鞋:鞋印花纹有 6- 15 个不规则的圆形或弓形,反映鞋尖和后跟形状。

2、橡胶底解放鞋:模压底解放鞋:掌、跟印痕花纹多横行粗大的波折纹,花纹封口,对称,后跟有传热孔洞。

冲切底解放鞋:花纹反映不封口,不对称,鞋印边缘不完整,不清晰,图案呈横形粗大的波折纹,后跟无传热孔洞。

3、橡胶底雨鞋:共同特征:鞋印边缘不完整,鞋掌和鞋跟花纹粗大,呈横行条状。

元宝雨鞋:多为平跟。防滑雨鞋:多为高跟,花纹呈凸起点块,鞋跟有粗大横行下线条,鞋跟反映明显。

4、橡胶底皮鞋和旅游鞋:模压硫化橡胶底皮鞋:花纹粗大,边沿封口,呈横斜或椭圆形条状花

纹图案,带跟。普通胶底皮鞋:鞋弓部分有针脚,鞋跟有钉孔印痕。

旅游鞋:鞋尖、掌、弓、跟部花纹均为波浪形,跟部无倾斜的耐磨块,无传热孔痕迹,或鞋掌、鞋跟出现圆形圈状点图案或不规则图案痕迹。

(三)布底鞋和皮底鞋的判断 1、布底鞋:鞋底面有方向不同的针脚反映,呈不规则的麻点状,无成形的花纹。 2、皮底鞋:没有花纹印痕,整个鞋印呈板块状(光板型)。

二、分析留痕人的鞋号和型号(式样)

(一)判断鞋号:鞋号=鞋印长—(内外差 +放余量)放余量和内外差之和:

塑料、橡胶底:小花纹减去 0.5- 1.5cm;大花纹减去 1.5-3cm。

布底暗纳:减去 1- 2cm,明纳减去 2-3cm。皮鞋平底:减去 1- 1.5cm;带跟底减去 2-

4cm。

(二)判断鞋子的型号(式样):按鞋的宽窄(肥瘦)分为:Ⅰ、Ⅱ、Ⅲ、Ⅳ、Ⅴ五种。Ⅰ型最瘦,Ⅴ型最肥,每型之间相差 2.8 毫米 ~3.5 毫米。

三、分析留痕人的人身特点

(一)分析性别: 1、男性的足迹:赤脚较长, 24 —26cm ,掌宽大于女性;起落脚有力,蹬、踏、压痕反映明显;步长较长,步宽较窄,步角较大。

2、女性的足迹:赤脚较短, 22— 24.5cm ,女性起落脚较为平稳,身体摆动不大,压力均匀,蹬、挖痕不明显;步长较短,步宽较宽,步角较小。

(二)分析年龄:注:各年龄段的运步特点:少年敏捷,青年利落,壮年有力,中年稳重,老年迟缓。步子由短变长,再由长变短;步宽由宽变窄再由窄变宽;步角由小变大,再由大变小。抬脚由低变高,再由高变低。

脚底压力由前掌向后向外转移。蹬挖痕由明显变模糊,逐渐转为挑、擦痕。

1、少年阶段:(1)步幅特征:步角小,步宽较宽,步长中等偏短。(2)步态特征:脚掌压比脚跟压重,前掌重压面在第一跖骨内侧,母趾前压明显,落脚轻,后跟后缘有较宽的虚边,伴有擦痕,起脚重,抬、蹬、挖痕明显。

2、青年时期( 18-28 岁):(1)足部形态:脚底肌肉丰满,纹线清晰完整;脚趾伸展正直,各趾形态呈圆锥形或园鼓形;脚掌前缘呈平滑的弧形状;脚弓稍高,其印痕较窄;脚跟呈圆锥。

( 2)步幅特征:步角大,步宽较窄,步长较长。

( 3 )步态特征:前掌压重,重压面在第一跖骨处,到25 岁左右,内侧压移至第二跖

骨内侧,母趾内压明显,后跟压较轻有小虚边,足迹多呈现较强作用力的步态特征,蹬、挖痕加大,擦痕一般少见,抬痕集中而明显。

3、中壮年时期( 29- 49)脚印:(1)足部形态:脚底肌肉健壮均匀,纹线较粗,出现皱纹。脚趾形态逐渐由鼓园变成椭圆,脚趾排列状态由母趾和第二趾向小趾方向歪斜、挤移。脚掌前沿开始呈现凸凹现象。脚弓逐渐变低,印痕变宽。脚跟逐渐变鼓园。

(2)壮年( 29-39 岁):〈1〉步幅特征:步角中外展,步宽较窄,步长中等偏长。

〈2〉步态特征:压痕均匀,后跟重压面呈椭圆形,虚边消失,蹬、挖力不大,抠、磕痕较多,出现挑、擦痕。

(3)中年( 40-49 岁):

〈 1〉步幅特征:步角较大,步宽较宽,步长偏短。

〈 2〉步态特征:前掌重压面向外向后移,压痕前轻后重,内轻外重,后跟压面积大而明显,常出现挑、擦痕。

4、老年时期( 50 岁以上)脚印:(1)足部形态:脚底肌肉萎缩,皮肤松弛,皱纹变多。母趾呈三角形的蛇头状,各趾形态呈前尖后扁,趾节变平,三趾和四趾向小趾方向歪斜、挤移。脚掌前沿凸凹不平,掌部

扁平。脚弓印痕变宽,外边沿较直。脚跟皱扁,板结,无弹性。

(2)步幅特征:步角由大逐渐变小,步宽变宽,步长变短。(3)步态特征:压痕前轻后重,内轻外重,后跟压面积大而明显,挑、擦痕加大。补充:根据压痕推断年龄段的方法

压痕与性别、年龄、身高、体态等有密切关系,是分析年龄的主要依据。年龄越小,前掌重压面越向前;年龄越大,前掌重压面越向后,并向外测移动。

重压面乘 5 法:

1、首先根据年龄段判断法进行观察,大致确定足迹遗留人属于那个阶段年龄。

2、如果是 30 岁左右的人即可用此法。重压面(横条压或球型压)的前后缘最突出点,做垂直于鞋印中心线的横切线,两横切线距离乘 5 即为年龄。

(三)分析身高:

1、根据单个足迹推算身高:

身高 = 赤脚平面足迹全长(厘米)× 7

身高 = 赤脚立体足迹全长(厘米)× 7 – 3

身高=(鞋印长—内外差—放余量)(厘米)× 7

北方人:赤脚全长 6.876

南方人:赤脚全长 6.9 或 7( cm)

2、根据单步长推算身高:

175厘米以上高个:身高=单步长+1/3 单脚印长

165~175 厘米中等个:身高 = 单步长 +1/2 单脚印长

165厘米以下矮个:身高=单步长+2/3 单脚印长

(四)分析体态:

1、体胖的人:体重,脂肪多,脚弓部位也多脂肪,故其脚弓低,脚掌宽大丰满。行走时,起

脚、落脚低,运步动作迟缓,步宽较宽,步长较长,步角大,前掌压痕较轻,弓压痕较宽,后跟压痕稍重,压力面大而均匀,脚印边缘明显完整。立体足迹相对较深,常有擦痕、挑痕,而蹬痕、挖痕少见。

2、体瘦的人:体轻,脚弓较高,脚型较瘦。行走时,运步灵便,步长较长,步宽较窄,步角较小,脚掌的压力不均匀,重压部位明显,脚印边缘不够完整,起落脚较高,蹬、踏痕较明显,而擦、挑痕少见。

3、分析足迹遗留人体重:推算体重时,一般根据足迹的具体特点,先划分足迹遗留人的体态类型,在已推断出的

身高基础上,按照相应的公式进行计算。

( 1)体重公式 1(适用于南方人):

身高( cm )- 50=胖人体重(市斤)

身高( cm )- 55=中等人体重(市斤)

身高( cm )- 60=瘦人体重(市斤)

( 2)体重公式 2(适用于北方人):

身高( cm)- 100=胖人体重(公斤)

身高( cm )- 105 =中等人体重(公斤)

身高( cm )- 115=瘦人体重(公斤)

痕迹检验学

注意:大纲主要看每个章节的第二部分基础知识重点内容简述以及考核目标。考核目标中主要看加黑部分、尤其是后面加以说明或标有页码的部分。 另外注意看本大纲50页中关于命题的说明。 课程名称:痕迹检验学课程代码:00380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痕迹检验学》课程,是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刑事侦查专业必考的专业课。是为培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刑事侦查相关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程。 痕迹检验学以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研究作案人在作案现场遗留的痕迹物证形成机理和分类,以及对其发现、记录、固定、提取、分析判断、检验鉴定,做出对一定人或物进行同一认定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应用科学。它立足本科教学层次,依据公安自修教学的特点和实战需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运用相关边缘学科的有关原理,吸收近年来从事痕迹检验的专家学者研究的新成果,完整、准确地介绍痕迹检验的原理、基本知识、科学方法和技能,使之具有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通过痕迹检验学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本课的研究范畴,知道各类痕迹形成的原理及其变化规律,以及各类痕迹的特征系统反映形态,掌握不同现场不同痕迹的勘查、提取、分析方法和技能。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痕迹检验学,是刑事侦查专业必设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直接影响到刑事侦查专业要开设哪些课,影响到现场勘查课、刑事摄影课、侦查课、预审课等专业课的研究范畴及相关的课程内容增设。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自标 第一章痕迹检验学概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痕迹检验学研究的范畴和知识体系,掌握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明确痕迹检验的任务、作用和检验程序。 二、课程内容 痕迹检验学,是研究作案人在现场遗留的痕迹物证形成机理和分类,以及对其发现、固

我国足迹检验技术的回顾与展望讲解

我国足迹检验技术的回顾与展望 足迹,是在犯罪现场上遗留率最高的一类痕迹。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警察机关对犯罪现场遗留足迹的研究和利用都很重视。我国公安机关对足进的研究己经达到了什么水平?这是本文所要介绍的中心内容, 一、我国足迹检验技术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3、全面发展与提高阶段。进入八十年代以来,刑事侦查技术呈现了迅速发展与繁荣的局面。我国足迹检验专家、学者不满足于经验型、手工操作式的足迹检验手段,开始运用人体运动力学、高等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研究和解释人体行走与足迹形成的机理,以及影响足迹变化的相关因素,将步法与形象检验相结合,不仅进一步丰富了我国足迹检验理论,也创造了许多新的检验方法和手段。在此期间,各地研制了一些足迹提取与检验设备、器材。如静电吸附,解决了现场粉尘足迹提取的一大难题,使足迹的提取率和利用率明显提高。各地在办案中因地制宜,综合运用各种检验手段,使过去失去检验条件的现场足迹,重新发挥了证据作用。同时,办案与科研相结合,百花齐放、繁荣科学,基本上形成了我国独特的、以人身识别为目的的足迹检验理论与方法,并在这个领域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二、我国足迹检验技术的现状及特点 目前,我国足迹检验既有传统的方法,也有许多新的方法和手段。 所谓传统的方法,即从五十年代沿续并不断完善的形象特征检验。加根据现场遗留鞋印判断鞋子的大小、种类,然后同侦查部门提供的嫌疑鞋印比较,进行鞋子的认定或否定。再有根据现场遗留赤足印与嫌疑人赤足印样本比较,可以直接认定作案人。 足迹检验新方法的研究,主要针对犯罪人在作案后将鞋毁弃的情况下,如何利用现场遗留足迹认定犯罪人。专家们努力从步法和反映用力特征的“鞋底常态磨损”上进行了新的探索。 1、足迹定量化检验的探索。最初的尝试是在河南周口地区。从七十年代后期,经过大量的步法统计,运用统计学的理论与方法,求出同一人步法特征变化的阈值,进行不同人的区分。先后设计了“步幅特征级差检验法”、“步幅三角形级差检验法”、“步态特征级差检验法”、“T2检验法”、“隶属度检验法”等。以最简单的“步幅三角形级差检验法”为例,正常行走的足迹中,相邻前后两个普通步为一组(共三枚足迹),分别画出各足迹中心线并延长,再连结相邻两足迹后边缘与中心线的交点,构成了左右两个步幅三角形。分别测两个三角形底、高及后角,共6项数值,各项数值与嫌疑人比较,如均不超过规定的级差(后角5度,底8公分,高3.5公分),则判为相同;若一项超过级差,则判为否定。“T2检验法”和,“隶属度检验法”运用了模糊数学理论,计算难度较大,应由侦查人员测量所需数值(井拍成照片)后,提交专业人员上计算机解决。除了对步幅特征的定量检验外,对步态特征的定量检验研究也有较大进展。在立体足迹中,足底压力不同,表现为石膏模型上的高度差别。在检验时,先测量足迹长、前掌宽及起、落脚角度等4项数值,然后按设定坐标的方法,用河南周口地区研制的“足迹高程测量仪”,测出前掌与趾区的23个点的高程,分别计算出“前掌全坡陡度变差平方和”、“前掌半坡陡度变差平方和”、“拇趾陡度变差平方和”,连同开始测量的4项数值共七项指标,若均不大于规定的阈值则判为接受。此外,还有,“立体足迹立多倍投影测图仪”、“足迹三维数据测量仪”。等,都可以在实践中熟悉掌握和应用。公安部第二研究所还曾试验了立体赤足印的“光栅检验法”。在质地均匀、透明度,而且两平面精确平行的有机玻璃上,每隔1毫米 3、足迹的动力形态检验。这是河北省雄县公安局在原步法检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检验方法。它主要抓住行走时支撑阶段的七个支撑部位,依先后顺序为:落脚、后跟、脚弓、前掌、趾

痕迹检验复习提纲

痕迹检验 狭义:指两个客体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并保留下来的反映形象。一能反映出造痕客体接触部位外部形态结构,二能反映出造痕客体作用力的规律特点,三能反映出承痕客体自身变化形态与结构特点。 痕迹的形成的三个基本因素:造痕客体,承痕客体,作用力。 痕迹的分类: 1 痕迹的表现形式:立体与平面、显见与潜在、静态与动态 2 造痕客体的类别:人体、动物体、物体 3 痕迹特征所反映的内涵:形象、动作习惯、整体分离 痕迹检验:简称痕检,是检验人员依据法律和有关规定,运用痕迹检验学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研究现场痕迹与犯罪事实、与案件有关的人或物关系的一种刑事科学技术。 任务:1 为分析判断案情提供科学依据2 为处理痕迹提供技术方法 3 为查缉犯罪嫌疑人提供有效手段4 为侦查、起诉、审判活动提供证据 同一认定:是以解决受审客体与被寻找客体是否同一为目的,进行检验与论证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同一:指客体自身相一致,即客体自身与自身的同一。 同一认定的分类:1 按被鉴定客体的属性:人身、物品、场所 2 按被鉴定客体的特征:客体形态结构特征、客体运动习惯特征3 按被鉴定客体的完整与否:完整体、分离体4 按鉴定的结论:肯定性同一认定、否定性同一认定 同一认定的意义:1 为侦查和诉讼提供根据 2 人痕迹检验奠定科学理论基础3 促进痕迹检验技术的发展 手纹的特性:1.人各不同,指指相异2.终身基本不变3.排列有序4.触物留痕5.认定人身指头乳突乳突纹的分类:弓形纹(弧形纹:左、无、右倾;帐形纹:左倾、无倾、右倾)、箕形纹(左右、正反)、斗形纹(环形斗:左倾、无倾、右倾;螺形斗:顺时、逆时;绞形纹:顺时逆时;双箕斗:顺逆;曲形斗:顺逆;囊形斗:左右、正反)、混杂形纹。 手印的寻找:1.现场进出口和路径2.犯罪活动的中心部位3.作案工具及犯罪遗留物4.现场其他相关物品 痕迹鉴定程序:委托鉴定、受理鉴定、指派或聘请鉴定人 鉴定的步骤:预备检验、分别检验、比较检验、综合评判、鉴定结论 鉴定结论的审查:对鉴定主体是否具有鉴定资格、对鉴定客体的审查、对鉴定方法和过程的审查、对鉴定结论与其他证据关系的审查。 工具痕迹:简称工痕,是指作案人利用工具破坏(或侵害)现场客体时,引起承痕体受力部位发生塑性变形或断离而形成的形象痕迹。 三个基本特征:工具痕迹是犯罪行为所引起的变形。工具痕迹一定是持械行为。这种痕迹应是持械直接作用所为。 特点:多发性、立体性、多变性、多样性、稳定性、附着物和分离物多 作用:通过对工具痕迹的检验,推断工具种类、推断出作案人的条件及作案手段、揭露伪装或伪造现场、为并案侦查提供依据、为破案诉讼提供证据。 工具痕迹的宏观形变:压缩变形,剪切变形,扭转变形,弯曲变形。 枪弹痕迹:是指在射击过程中,枪支在子弹上以及子弹在被射物上形成的痕迹。 枪弹痕迹的分类:枪痕、弹痕、射击残留物痕迹。 任务:勘验枪案现场,提取枪弹痕迹;分析形成条件,确定枪案性质;鉴定发射枪支,提供破案证据;检验枪弹性状,查明枪案真相;分析弹道诸元素,验证枪案情节;建立、管理和查对枪弹痕迹档案。

医院临床试验原始资料记录标准操作规程

医院临床试验原始资料记录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 建立原始资料记录的标准操作规范,确保原始资料真实、客观、信息完整。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机构开展的所有药物临床试验。 操作规程 原始资料(raw data)是对于所述事项之所有记录资料:原始观察、临床发现或对试验的重建和评估必要性的其他活动。包括实验室备忘录、计算公式、文件和自动仪器的记录资料,甚至摄影底片、微缩胶片等。 1.原始资料是记录受试者信息的最原始版本,也是病例报告表和研究报告以外的独立记录文件,不是抄写本或复印本。 2.原始资料记录上面应当清楚标明受试者名字,并由研究组成员填写、签署并标明日期。 3.原始资料在研究者进行研究期间应当保持原件完好,研究结束后,仍需与其他文件一样保存一定时限。 4.原始资料的记录遵循完整、及时、准确、可靠的原则。 5.原始资料要与病例报告表进行数据核对,确保两者内容的真实性和一致性。 6.原始资料中一切个人资料均是绝对机密,在研究报告或任何医

学论文中均不得透露受试者身份,或可以识别受试者身份的信息或特征。为了让受试者知道以上保障机密措施,安心参加研究,资料册/知情同意书上应说明: (1)受试者的一切个人资料均是绝对机密,在研究报告或任何医学论文,均不得透露受试者身份; (2)申办者委派的监察员、稽查员、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工作上需要查阅受试者资料时,可按机构相关规定执行。 7.原始资料库是受试者所有最原始文件、资料和记录档案,应当包括患者一切病史、诊断记录、住院记录、检验报告、患者日志、药房发药记录、仪器结果记录、X光片、心电图以及知情同意书等。 8.临床研究的原始记录规范:原始资料是证明受试者真实存在、引证病例报告表内容正确的重要文件,因此,研究员应特别注意对相关信息记录清楚。包括: (1)既往病史,尤其有关研究适应证的详细病史; (2)说明受试者自愿同意参加研究,知情同意书签署日期,研究方案标题/编号; (3)受试者加入和结束研究的日期; (4)符合入选、不符合排除标准; (5)研究药物名称和发药详情、收回日期和数量,研究药物剂量的改变以及研究药物的停用日期; (6)合并用药; (7)每次随访日期;

枪弹痕迹及其检验

枪弹痕迹及其检验 装弹过程中留下的痕迹特征 1。弹匣口痕迹:子弹装入弹匣时,弹壳体表面受到托弹板的顶力,用手推装子弹,或由闭锁器顶推子弹,弹壳体就和弹匣口的两侧(双排子弹的弹匣、只能接触一侧)棱*边发生了磨擦,于是在弹壳体和弹底座的棱边上,会留下两条平行、且有一定间隔(相当于弹匣口的宽度)的线条状擦痕,有时肉眼就能风见到,有时在显微镜下能察见。不同弹匣口的痕迹,其宽度和细小特征均不相同。但应注意,有时此种痕迹不一定遗留下来,有时又因多次装弹,壳体上留下了多条的弹匣口痕迹,均要仔细地识别。 2。枪机下表面痕迹:子弹上膛时,枪机必须后退,此时,弹匣内的子弹,受到托弹板的上顶,就与枪机下表面发生了接触和磨擦。但因枪机下表面多呈平面(有的呈孤面),弹壳体则是孤面的,所以多形成稍粗的长线形擦痕,它的位置一般留在弹匣口痕的中间部位。3。弹底窝下边缘(或推弹突笋)痕迹:子弹上膛时,射击人用手拉住枪机后退,(包括发射后枪机自动后退)当枪机退到一定位置,子弹在弹匣中即被顶起,此时,枪机又受复进簧的作用,向前回进,弹底窝下边缘或推弹突笋,就推顶匣内最上面的一颗子弹上膛,于于是就在弹壳底面,在击针痕迹的上方,形成了横“一”形的或者两边缘呈角点形的“”,面积不大的弹底窝下边缘或推弹突笋的痕迹。 4。拉壳钩前端痕迹:子弹上膛时,弹壳底座进入弹底窝,此时拉壳钩端点经撞擦弹壳后边缘、棱边、斜面而拉入底槽,有时可留下拉壳钩前端痕迹。但一般不易见到明显的特征。5。弹膛后切口痕迹:弹膛后切口,包括拉壳钩切口,子弹入膛的孤形切口。它是为了使子弹上膛闭锁时能很好密封,防止子弹移动而在枪管后部弹膛口沿上开设的专为咬合拉壳钩钩端突起或使子弹平稳上膛而铸成的切口。当子弹上膛时,有时会在壳口、壳体的近底槽处、底座棱边附近,留下弹膛后切口的痕迹。 6。指示杆痕迹:有些枪支装有弹膛指示杆,即信号销。(如中国的“64”式、五二“公安”式手枪),平时靠指示杆簧的作用,使杆端突出在弹底窝表面。当子弹上膛以后,弹壳底面就同指示杆端顶抵,此时,就会在弹壳底面击针头痕的正上方,留下指示杆痕迹。(枪机后座会加深这种痕迹)各种枪支指示杆的形状、大小与击针的距离等都不一 样,其反映的痕迹也不相同。 发射过程中留下的痕迹特征 一、击针头痕迹:击针头的一般形状,(园的、椭园的、方形的、锥形的,平面的)击针头的“舌痕”是击针头痕的次生痕迹。一般留在击针孔痕边沿的正上方或稍偏于左右两侧。形成击针的舌痕,必须具有两个条件:一个是枪管活动,它被结合轴连结在底把上,发射时枪管发生活动;另一个是击有强制作用。即击打击击针后,还能紧贴击针不立即缩回,因而形成了“舌痕”。有时留下明显的舌痕,有明不明显。 二、弹底窝痕迹:(即:后膛痕迹)是生产加工和使用、擦拭等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痕迹特征。(属于印压作用形成的)。弹底窝上的痕迹,有时也会产生次生痕迹,这是由于弹壳底面与弹底窝发生印压作用后,还产生了微小的滑动,次生痕迹留在上层,初生痕迹留在下下层,应注意识别。 三、膛内壁痕迹:子弹击发后的高温高压,使弹壳体受热膨胀,就会同弹膛内壁胀紧。此时,弹膛内壁如有生产加工的特点或使用、擦拭、锈蚀等条、块点状特征,就会在发射过程中形成印压的痕迹。 四、烟垢特征 抛壳过程中留下的痕迹特征 一、拉壳钩痕迹:子弹在上膛和排壳的时候,拉壳钩就与子弹底座的棱边、后边缘、前边缘、

《牙齿痕迹实验》实验报告(参考模型)(学校教学)

页脚* 1 《牙齿痕迹实验》实验报告 指导教师:王纬东 实验时间: 2015-06-06 制作人: 天气情况:晴 温度: 26摄氏度 湿度:18 实验器材与样品:红白大样膏,蜡纸,光学显微镜,纸杯,热水 实验名称 实验一、牙齿痕迹实验 实 验 目的 了解人牙排列规律,掌握牙齿宽度、牙弓形态与牙位的分析方法;掌握牙齿宽度、牙弓宽度、 牙弓深度及牙齿之间相对夹角的测量方法;掌握利用牙科打样膏制作牙齿痕迹样本的操作方法。 实 验 原理 恒牙列形成后,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稳定,这是牙齿痕迹检验、鉴定的基本条件;医用打样膏能够在加热的条件下被塑造成需要的形态,冷却即可定型,能够如实的反映牙齿的结构特征。 教 学方法 制作牙齿痕迹,观察和认识特征。 方 案 设 计 及 教 学 过 程 实验内容 (一) 制做牙齿痕迹样本 取出一块牙科打样膏,浸泡在装有70℃~80℃的热水的一次性纸杯中,待打样膏软化后立即取出,手动塑成与牙弓大小相近的形状,然后将打样膏置于口腔中,上、下颌正常咬合,待打样膏硬化后取出,置于装有冷水的一次性纸杯中冷却,待完全硬化定型后,即制备成了牙齿痕迹样本。 (二)牙齿痕迹测量 1.测量牙冠宽度 2.测量牙弓宽度与牙弓深度 3.描绘牙列曲线 (三)观察痕迹确定特征 观察牙齿痕迹样本,确定牙齿的排列规律;确定畸形、病变牙的数量、部位和种类;分析正常牙列或由畸形牙和病变牙构成的牙列特征的各自特点,分析特征的特定意义。分析牙齿痕迹的特征反映及特征的特定性,分析前牙痕迹在检验中的作用与意义。 (四)根据牙齿痕迹样本的测量数据、观察结果、分析意见写出实验报告。 注意事项 使用牙科打样膏制作牙模时,要控制咬合的力度,不可反复咬合,否则会破坏牙齿痕迹 实验作业 (一)要求每位学员个人独立操作,制做牙齿痕迹样本。 (二)保存好实验模型。 实验现象、数据与分析:牙冠宽度、单牙尺寸、牙弓宽度、牙弓深度、牙齿相对夹角等数据的分析,自己依据上面实验自我分析。

痕迹检验初级试卷(DOC)

2009年度公安机关刑事科学技术 和技术侦查队伍专业考试试卷 科目名称:痕迹检验 级别:初、中级 应考人员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59题,由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和论述分析题四部分组成; 2.答题前,请先将姓名、准考证号、工作单位填写在试卷封面密封线左侧相应的位置上,并核对无误; 3.请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答题,字迹要工整、清楚; 4.答案须写在规定的括弧内,不得在试卷上做标记,否则视为废卷; 5.多专业合一的试卷请按指导语要求解答本专业内容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2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其中,第1至8题为每人必答题,第9至15题为痕迹检验专业人员答题,第16至22题为指纹管理专业人员答题。) 1.犯罪的本质特征是()。 A.犯罪是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 B.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 C.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D.犯罪是触犯法律的行为,具有违法性 2.管制的期限为()。 A.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 B.3个月以上1年以下 C.6个月以上1年以下 D.3个月以上2年以下 3.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共同犯罪人包括()。 A.主犯、从犯、教唆犯 B.主犯、从犯、胁从犯、教唆犯 C.实行犯、组织犯、帮助犯 D.主犯、帮助犯、胁从犯 4.在侦查阶段,公安机关为了查明案情,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进行侦查实验,但应经()。 A.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 B.地、市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 C.同级人民检察院批准 D.上级人民检察院批准 5.我国刑事诉讼期间的计算单位为()。 A.年、月、日

B.时、日、月 C.时、日 D.日、月 6.拘传的持续时间最长不得超过()。 A.12小时 B.24小时 C.36小时 D.48小时 7.物证同一认定的常用方法有()。 A.筛选法 B.推断法 C.比对法 D.物证法 8.客体的相对稳定性是同一认定的()。 A.唯一根据 B.现实基础 C.理论基础 D.可行条件 9.指头乳突花纹的外围系统主要由下列哪种形态的纹线构成()。 A.波浪线 B.弓形线 C.弧形线 D.棒形线 10.手印依照形成物质成分分为:汗液手印、()、油垢手印、灰尘手印等 A.立体手印 B.减层手印 C.血手印 D.显在手印 11.线条痕迹有起点、终点和()三个部分组成。 A.痕起缘 B.痕迹面 C.痕底 D.痕壁 12.蹬痕是步态特征中哪一阶段形成的()。 A.落足阶段 B.起足阶段 C.摆动阶段 D.滚动阶段 13.在发射过程中形成的弹壳痕迹有()。 A.拉壳钩前端痕迹 B.枪机下表面痕迹 C.抛壳口痕迹 D.弹底窝痕迹 14.常见的钥匙复制方法有()。

痕迹检验专业职称考试试卷及答案(供参考)

痕迹检验专业职称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单选题 1、不属于我国刑法中主刑的是(B ) A、拘役 B、罚金 C、有期徒刑 D、死刑 2、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拘传持续时间最长不得超过的时间为(c ) A、6小时 B、24小时 C、12小时 D、48小时 3、主体现场是指犯罪嫌疑人(A ) A、着手实施犯罪行为的场所 B、作案后没有遭到改变的现场 C、作案后没有遭到破坏的现场 D、作案后发生了部分变动的现场 4、保护刑事案件现场中,遇有生命危险的犯罪嫌疑人时,应当(C ) A、立即扭送公安机关 B、立即通知其家属 C、采取急救措施 D、采取强制措施 5、特征的稳定性是同一认定的(C ) A、基础 B、唯一根据 C、可行条件 D、可靠基础 6、利用科学技术方法研究不同类型物证的发现技术、提取技术及检验鉴定技术的是(A ) A、物证技术 B、痕迹检验技术 C、检验技术 D、文检技术 7、专业技术人员为解决案件中先后(两次以上)出现的客体是否为同一客体所致成的检验活动是(D ) A、种属同一认定 B、人身同一认定 C、客体同一认定 D、物证同一认定 8、物证是指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B ) A、物质 B、物品和物质痕迹 C、痕迹 D、印刷文件 9、手指纹、掌纹中出现的伤疤特征是属于(D ) A、一般特征 B、种类特征 C、细节特征 D、特定特征 10、一枚指纹中心花纹只有一条完整的曲形线,该指纹应称(C ) A、环形斗 B、螺形斗 C、曲形斗 D、双箕斗 11、一个人行走时,左右足均为正起足,正落足,从步角上来分应是(B ) A、外展步 B、直行步 C、内收步 D、不对称步 12、凹陷痕迹是能反映出工具接触部位表面结构形状的(B ) A、线性痕迹 B、形象痕迹 C、印象痕迹 D、破坏痕迹 13、膛线反映在射击弹头上呈左上往右下倾斜线痕的为(A ) A、左旋 B、右旋 C、抛物线 D、螺旋线 14、蹬痕是步态特征中哪一阶段形成的(C ) A、落足阶段 B、支撑阶段 C、起足阶段 D、摆动阶段 15、在指纹学中,遗留在客体上的指纹、掌纹印痕称为指印、掌印。在自动识别系统中,指纹涵盖(A ) A、指印 B、掌印 C、手印 D、指掌印 16、用硝酸银显现法可显现哪种物体上的汗潜手印(B ) A、玻璃 B、本色木 C、黑色皮包 D、油漆面的黑色柜 17、手在握持圆把工具时,往往哪一个手指印留得最高(C )A、食指B、中指C、环指D、小指 18、在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的结构中,通常用于存放数据的是(D ) A、服务器 B、工作站 C、集线器 D、磁盘阵列

《牙齿痕迹实验》实验报告(参考模型)

《牙齿痕迹实验》实验报告 指导教师:王纬东实验时间: 2015-06-06 制作人: 天气情况:晴温度: 26摄氏度湿度:18 实验器材与样品:红白大样膏,蜡纸,光学显微镜,纸杯,热水实验名称实验一、牙齿痕迹实验 实验目的 了解人牙排列规律,掌握牙齿宽度、牙弓形态与牙位的分析方法;掌握牙齿宽度、牙弓宽度、牙弓深度及牙齿之间相对夹角的测量方法;掌握利用牙科打样膏制作牙齿痕迹样本的操作方法。 实验原理 恒牙列形成后,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稳定,这是牙齿痕迹检验、鉴定的基本条件;医用打样膏能够在加热的条件下被塑造成需要的形态,冷却即可定型,能够如实的反映牙齿的结构特征。 教 学 方 法 制作牙齿痕迹,观察和认识特征。 方案设计及教学过程实验内容 (一)制做牙齿痕迹样本 取出一块牙科打样膏,浸泡在装有70℃~80℃的热水的一次性纸杯中,待打样膏软化后立即取出,手动塑成与牙弓大小相近的形状,然后将打样膏置于口腔中,上、下颌正常咬合,待打样膏硬化后取出,置于装有冷水的一次性纸杯中冷却,待完全硬化定型后,即制备成了牙齿痕迹样本。 (二)牙齿痕迹测量 1.测量牙冠宽度 2.测量牙弓宽度与牙弓深度 3.描绘牙列曲线 (三)观察痕迹确定特征 观察牙齿痕迹样本,确定牙齿的排列规律;确定畸形、病变牙的数量、部位和种类;分析正常牙列或由畸形牙和病变牙构成的牙列特征的各自特点,分析特征的特定意义。分析牙齿痕迹的特征反映及特征的特定性,分析前牙痕迹在检验中的作用与意义。 (四)根据牙齿痕迹样本的测量数据、观察结果、分析意见写出实验报告。 注意事项 使用牙科打样膏制作牙模时,要控制咬合的力度,不可反复咬合,否则会破坏牙齿痕迹 实验作业 (一)要求每位学员个人独立操作,制做牙齿痕迹样本。 (二)保存好实验模型。 实验现象、数据与分析:牙冠宽度、单牙尺寸、牙弓宽度、牙弓深度、牙齿相对夹角等数据的分析,自己依据上面实验自我分析。

最新整理枪弹安全管理心得体会-安全管理培训班心得体会.docx

最新整理枪弹安全管理心得体会|安全管理培训班心得体会十九培训班心得体会 之一:参加“领导班子讲安全”培训班心得体会 20xx 年7月6日,我参加了由分公司领导班子成员主持的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班,安全培训内容丰富,陈总经理系统讲授了如何实现本质安全、孙副经理讲授的新闻危机管理、陈副经理的油库安全管理、刘副经理的安全经验分享、安全管理专家马副经理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作为一名加油站的安全管理人员,我受到很大教育和启发,感受很深,对自己的职责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通过这次培训及我对油站日常安全工作进行自检自查,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安全作业方面: (1)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是加油现场摩托车加完油后员工没有提示司机将车推出4.5米启动。 (2)顾客自己提枪加油现象时有发生,并且顾客在加油时加油员工没有在旁边。 (3)有顾客在加油现场打xxxx或吸烟,员工没有及时发现或发现了没有及时制止。 (4)在油品接卸时,卸油区域的警戒没有拉到位;灭火器材摆放不到位;卸油时没有控制好初速;计量员不戴安全帽上罐车计量;司机带xxxx上罐车计量、卸油。 (5)在加油现场计量时没有接上静电夹。 2、在设备管理方面:

(1)消防器材及加油机维护差,灰尖多,有蜘蛛网,并且部分油站的灭火器无铅封或铅封损坏; (2)发电机出现故障没有及时处理; (3)计量具器没有维护好,损坏异常,摆放不整齐且没有擦拭干净; (4)变压器检查不到位,缺少变压器油,电压偏高现象没有及时发现和处理; (5)对油罐的呼吸阀和阻火器检查维护不到位,导致呼吸阀失灵。 (6)部分员工对加油机、发电机等设备的性能不太清楚,维护不到位。 通过这一期的安全知识培训,对于安全生产有了更深的理解。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应遵守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管理,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在正常生产组织过程中必须遵守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获得安全生产保障的权利,并应当依法履行安全生产方面的义务。灵活应用安全管理手段;督促,检查,落实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对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严格执行三级安全教育,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在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必须了解、掌握其安全技术特性,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对员工进行专门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对本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

工具痕迹检验技术研究的现状及展望_杨敏

工具痕迹检验技术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杨 敏 (广东警官学院, 广东广州510440) 摘 要:工具痕迹在现场出现率高,但对其利用率很低。人的主观因素和技术上的客观因素是造成 工具痕迹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技术上的客观因素从根本上制约了对现场工具痕迹的利用。要着重剖 析工具痕迹检验的技术上原因,深入了解工具痕迹检验技术的现状以及工具痕迹检验技术的国内外研 究情况,并分析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探寻工具痕迹检验技术的发展和研究方向。 关键词:工具痕迹;检验技术;现状;展望 中图分类号:D918.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750(2011)04-0052-(05) 一、引言 工具痕迹在刑事案件现场上出现率较高,这是多年办案实践已经证明的一个特点。据不完全统计,工具痕迹出现率占刑事案件现场的70%以上,有的地区则占80%左右。工具痕迹在现场出现率高,但对其的利用率却低。某市公安部门近五年的统计结果显示:全市公安技术鉴定室平均每年共勘查12486起刑事案件现场,其中入室抢劫盗窃案件勘查占据勘查案件总数的89.0%,达10323起。从这些案件的现场提取痕迹物证种类来看,提取到手印的案件4482起,占盗窃现场勘查数的41%;提取到足迹的案件6145起,占盗窃现场勘查数的48%;提取到工具痕迹的案件191起,占盗窃现场勘查数的14.4%。目前,基层技术员在现场勘查过程中,比较注重手印的发现与提取,对工具痕迹一般只采取照相处理,有的甚于不予处理。在现场勘查中,由于对现场的工具痕迹处理得不够好而直接造成对其的利用率较低。工具痕迹利用率低并不说明工具痕迹在案件侦查中的作用不大,相反,工具痕迹包含了大量反映作案工具及作案人的相关信息,对案件的分析起重要作用。关于工具痕迹利用率低的原因已有相关研究,[1]但其研究主要侧重点于人的管理、主观意识等方面;对工具痕迹检验发展与展望也有研究,[2] 但其研究只针对了我国的工具痕迹检验问题,且其对检验技术的阐述不够深入。本文主要针对工具痕迹利用率低的技术原因进行剖析,并在阐述国 内外工具痕迹检验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探讨工具痕迹检验技术的未来研究方向。 二、工具痕迹利用率低的原因剖析 当前,我国正处于刑事犯罪的高发期,诱发、滋生违法犯罪的各种社会因素大量存在。随着法律的不断完善,庭审制度、诉讼模式的变革,刑事侦查、诉讼对证据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对刑事科学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刑事案件,痕迹检验鉴定是主要的破案手段;在法庭上,痕迹物证及其科学的鉴定结论是判别案件性质的有力证据。在实际的案件现场勘查和案件侦破过程中,使用最多的痕迹物证是指印。其主要原因包括:指印特征的特定性,即每个人的指纹特征均不同;指印在犯罪现场出现率高;已有较成熟的指纹识别系统。随着作案人反侦查意识增强,在很多犯罪现场,罪犯往往有意识地戴上手套作案,以至于在现场提取不到可用的指纹。犯罪工具痕迹是现场勘查中最常见的一种痕迹,且在现场不容易被破坏或伪装,出现率高,特征稳定,一般有较好的鉴定价值,这些优势是其它类型痕迹难以比拟的。但是,从办案的实际效果来看,与手印、足迹和枪弹痕迹相比,工具痕迹在现场的发现提取率、检验鉴定率相差甚远,究其原因,主要有人的主观和技术上的客观两大因素。 收稿日期:2010-12-19 责任编辑:陈 汇 基金项目:本文系公安部科技应用创新项目《基于知识的工具及其痕迹查询与分析数据库的研究》(项目编号: 2009YYCXGDST070)之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杨敏(1974-),男,广东警官学院刑事技术系副教授,博士。— 52—2011年8月第21卷第4期 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 of Shanghai Police College Aug .,2011 Vol .21 No .4

痕迹检验技术教学大纲

《痕迹检验技术》教学大纲 魏中礼刘道朋编写 司法检验实验室

目录 第一章痕迹检验概述 第一节痕迹的形成与分类 第二节痕迹检验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痕迹检验的条件 第四节痕迹检验的程序 第二章手印检验 第一节手印检验的基本工作原理第二节手印检验的程序和方法 第三节手印检验结论的评断与运用第三章足迹检验 第一节足迹检验概述 第二节足迹检验的特征和依据 第三节足迹检验方法和综合评断第四章工具痕迹检验

第一节工具痕迹检验概述 第二节工具痕迹检验的分类 第三节工具痕迹检验的方法 第四节工具痕迹检验结论评断与运用第五章枪弹痕迹检验 第一节枪弹痕迹检验概述 第二节射击弹头痕迹检验 第三节射击弹壳痕迹检验 第四节射击情况的分析与判断 第六章其他痕迹检验 第一节牙齿痕迹 第二节车辆痕迹 第三节锁痕 第四节整体分离痕迹 第五节纺织物痕迹 第六节玻璃破碎痕迹

《痕迹检验技术》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选修 【课程学时】36 【开课学期】第5学期 【教学对象】法学普通本科 一、课程特点和教学定位 痕迹检验技术是刑事科学技术和司法检验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案件疑难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痕迹检验技术对于促进侦查、狱政管理、法学等专业的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丰富专业素养,提高法学综合能力意义重大。痕迹检验技术教学具有形象直观性、实践操作性、文理综合性的特点。通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感性认识专业知识理论的内涵及司法实务所包含的丰富实践经验;学习和养育实践意识和职业精神;学习和掌握法律专业人才所必要的观察分析技术和技能。本课着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实践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科学探索精神和团队精神。痕迹检验技术教学是培养法学和司法检验专业人才职业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二、教学目标与任务: 通过教学,使学生基本理解痕迹检验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初步掌握各种痕迹(手印、足迹、工具痕迹、枪弹痕迹)常规的检验原理、

痕迹检验学

痕迹检验学:是研究作案人在现场遗留的痕迹物证形成的机理和分类,以及对其发现、提取、固定、分析判断、检验鉴定,做出对一定人或物进行同一认定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应用科学。痕迹的特点:客观反映性、相对稳定性、特定性、关联 性 广义的痕迹:是指愤怒行为引发的变化而遗留的痕迹或信 息。 狭义的痕迹:是指作案人在犯罪活动中,客体在力的作用下接触另一客体形成幷遗留的迹象。痕迹形成的因素:造痕体、承痕体、介质、作用力 痕迹的分类:按造痕体?人体造痕、器械物体造痕、动物造 痕按承痕体表面的变化?立体造痕、平面造痕按检验对象?形象痕迹、动力习惯痕迹、整体分离痕迹按痕迹质量分类:正常痕迹、变形痕迹 痕迹的重点部位:1.在犯罪活动的中心现场与相关地点寻找 2.在受破坏(侵害)的客体上寻找 3.在犯罪嫌疑人使用的工具器械上寻找 4.在犯罪嫌疑人遗留物上寻找 5.在犯罪嫌疑人来往行走路线上寻找寻找、发现痕迹的原则: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先静观后动观的原则;先观察后处理的原则;寻、显结合,以寻为主的

原则;先提微量物后提痕迹的原则 同一认定的基础与条件 1.被同一认定客体的特定性是同一 认定的客观基础;被同一认定客体的稳定性是同一认定的基本条件;供同一认定客体的反映性是同一认定的保证条件;同一认定客体的认识能力是同一认定的主观条件 痕迹鉴定的程序:预备检验、分别检验、比对检验、综合评判、得出结论、制作鉴定书痕迹的提取方法:制模法、照 相法、转移法、原物提取法、复印法 痕迹检验的作用:为确定案件的真伪来分析案件性质提供可靠地材料:缩小侦查范围,为侦查提供方向和线索;为查缉作案人提供有效地手段;为发现固定提取痕迹物证提供技术方法;为案件的终极起诉审判提供重要证据 痕迹检验的任务:寻找显现痕迹、固定采取痕迹、痕迹分析、收集嫌疑人的痕迹样本、痕迹的检验鉴定、痕迹档案的管理。 痕迹形成的原因和影响:1、造痕体,具有一定的形状、体 积、硬度,把自身的结构形态特点和功能形态特征遗留在承痕体上。2、承痕体,不能把造痕体与之接触部位的形象特征包括结构和动作习惯保留并放映出来,必须具有塑性好、硬度低、弹性好、光滑的特点。3、作用在物体上的外载荷 为外力,由于作用的不同,痕迹的反应形象也不同4、介质造就物体表面附着的介质,形成痕迹时,转移或部分转移到承

痕迹检验学_史力民_教学大纲

《痕迹检验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熟练掌握对各种痕迹(手印、足迹、工具痕迹、枪弹痕迹、特殊痕迹)的发现、提取、分析方法及常规检验技术。 二、通过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利用各种痕迹进行同一认定的方法、步骤。 教学对象: 本科:文检专业方向、视听资料专业方向、交通安全专业。 教学时间: 第三学期,总学时:48学时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痕迹检验学》课讲授大纲 第一章绪论(4学时) 重点: 1.痕迹检验的基本理论 2.痕迹检验的程序 难点: 1.同一认定原理及应用 第一节痕迹与痕迹检验的概念(0.5) 第二节痕迹的形成与分类(0.5) 第三节寻找、发现、采取、记录痕迹(1) 第四节痕迹检验的理论基础(0.5) 第五节痕迹检验的程序(0.5) 第六节痕迹检验的工作原理(1) 第二章手印检验(14学时) 重点: 1.指纹的分类体系及其应用价值 2.手纹特征的种类及其应用 3.手印显现常规方法 4.现场手印的分析步骤及方法 5.手印鉴定的程序、步骤及方法 难点: 1.手纹特征的特定性及稳定性表现

2.手印显现方法的要求和适用条件 3.手印分析中诸特征的综合运用 第一节手印的特点和作用(2) 一、手印与指纹 二、指纹的特点 三、手印的作用 第二节手印的形成与分类(1) 一、手印的形成 二、手印的分类 第三节指纹的特征(3) 一、乳突纹线的形态 二、指头的基本类型 三、手掌乳突花纹 四、乳突花纹的细节特征 第四节现场手印的勘查与提取(3) 一、寻找、发现手印 二、显现潜手印的基本方法 第五节现场手印的分析、判断(1) 一、分析、确定犯罪手印 二、分析判断手印的遗留部位 第六节记录提取现场手印与收取样本手印(2) 一、记录现场手印 二、固定、提取现场手印 三、收取样本手印 第七节手印的初步鉴定(2) 一、鉴定的准备工作 二、初步筛选 三、初步比对 四、综合评断 思考题: 1.指纹分类主要分哪几个步骤?各步的意义何在2.手纹的特征有哪些,其价值应怎样考核? 3.寻找、发现、显现手印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4.怎样综合分析手印的手别? 5.捺印手印应注意哪些问题? 6.从哪几个方面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及其性质? 第三章足迹检验(12学时) 重点: 1.赤足的解剖结构、足型特征 2.鞋的生产原料及加工工艺特征、穿用修补特征3.寻找现场足迹的重点部位,常规足迹的发现、提取4.足迹鉴定的步骤及常用特征 难点; 1.局部足型特征

痕迹检验学

课程名称:痕迹检验学课程代码:00380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痕迹检验学》课程,是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刑事侦查专业必考的专业课。是为培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刑事侦查相关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而设臵的一门专业课程。 痕迹检验学以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研究作案人在作案现场遗留的痕迹物证形成机理和分类,以及对其发现、记录、固定、提取、分析判断、检验鉴定,做出对一定人或物进行同一认定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应用科学。它立足本科教学层次,依据公安自修教学的特点和实战需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运用相关边缘学科的有关原理,吸收近年来从事痕迹检验的专家学者研究的新成果,完整、准确地介绍痕迹检验的原理、基本知识、科学方法和技能,使之具有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通过痕迹检验学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本课的研究范畴,知道各类痕迹形成的原理及其变化规律,以及各类痕迹的特征系统反映形态,掌握不同现场不同痕迹的勘查、提取、分析方法和技能。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痕迹检验学,是刑事侦查专业必设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直接影响到刑事侦查专业要开设哪些课,影响到现场勘查课、刑事摄影课、侦查课、预审课等专业课的研究范畴及相关的课程内容增设。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自标 第一章痕迹检验学概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痕迹检验学研究的范畴和知识体系,掌握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明确痕迹检验的任务、作用和检验程序。 二、课程内容 痕迹检验学,是研究作案人在现场遗留的痕迹物证形成机理和分类,以及对其发现、固定、记录、提取、分析判断、检验鉴定,做出对一定人或物同一认定的理论和方法。 痕迹检验,是依据同一认定的原理,综合运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对作案人实施犯罪遗留的痕迹检材同嫌疑样本进行比对鉴定,做出现场痕迹物品是否为某人或某人的某物留的一项技术。 第一节痕迹的概念 (一)痕迹的含义 痕迹,是指曾经存在于某一时空中的事物或现象,是一切事物运动所遗留的映像或迹象。 犯罪痕迹:犯罪行为所遗留下来的各种迹象和信息。它包括广义犯罪痕迹和狭义犯罪痕迹。 广义犯罪痕迹:犯罪行为所引发的一切变化而遗留的各种迹象或信息。狭义犯罪痕迹:作案人在实施犯罪活动中,一客体在力的作用下接触另一客体时形成并保留的迹象。 (二)痕迹的特点 痕迹具有客观反应性、相对稳定性、特定性和关联性的特点。

支气管镜的检查方法、操作步骤及记录

支气管镜的检查方法、操作步骤及记录 一、适应证: 1.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支气管镜对于诊断支气管结核、异物吸人及气道良、恶性肿瘤等具有重要价值。 2.不明原因的咯血或痰中带血。尤其是40岁以上的患者,持续1周以上的咯血或痰中带血。支气管镜检查有助于明确出血部位和出血原因。 3.不明原因的局限性哮鸣音。支气管镜有助于查明气道阻塞的原因、部位及性质。 4.不明原因的声音嘶哑。可能因喉返神经受累引起的声带麻痹和气道内新生物等所致。 5.痰中发现癌细胞或可疑癌细胞。 6.X线胸片和(或)CT检查提示肺不张、肺部结节或块影、阻塞性肺炎、炎症不吸收、肺部弥漫性病变、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气管支气管狭窄以及原因未明的胸腔积液等异常改变者。 7.肺部手术前检查,对指导手术切除部位、范围及估计预后有参考价值。8.胸部外伤、怀疑有气管支气管裂伤或断裂,支气管镜检查常可明确诊断。9.肺或支气管感染性疾病(包括免疫抑制患者支气管肺部感染)的病因学诊断,如通过气管吸引、保护性标本刷或支气管肺泡灌洗(BAL)获取标本进行培养等。10.机械通气时的气道管理。 11.疑有气管、支气管瘘的确诊。 二、禁忌证: 1.活动性大咯血。若必须要行支气管镜检查时,应在建立人工气道后进行,以降低窒息发生的风险。 2.严重的高血压及心律失常。 3.新近发生的心肌梗死或有不稳定心绞痛发作史。 4.严重心、肺功能障碍。

5.不能纠正的出血倾向,如凝血功能严重障碍、尿毒症及严重的肺动脉高压等。6.严重的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因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易导致喉头水肿和严重的出血。 7.疑有主动脉瘤。 8.多发性肺大疱。 9.全身情况极度衰竭,有精神异常不能配合者。 三、术前准备: 1. 患者在接受检查前须书面告知相关风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检查过程须有家属陪同,以便于在不良事件发生时能及时进行医患间的沟通。 2. 术前检查: (1) 详细询问患者病史,测量血压及进行心、肺体检。 (2) 拍摄X线胸片,正和(或)侧位片,必要时拍常规断层片或CT片,以确定病变部位。 (3) 对拟行活检检查者,作出、凝血时间和血小板计数等检查。 (4) 对疑有肺功能不全者可行肺功能检查。 (5) 肝功能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和核心抗原的检查。 (6) 对高血压或体检有心律失常者应作心电图检查。 3. 患者准备: (1) 向患者详细说明检查的目的、意义、大致过程、常规并发症和配合检查的方法等,同时应了解患者的药物过敏史,使患者消除顾虑、缓解紧张情绪,主动配合检查。 (2) 支气管镜检查前4h开始禁食,检查前2h开始禁饮水。 (3) 如有义齿者应先摘除。 (4) 需要静脉应用镇静剂者应在给药前建立静脉通道,并保留至术后恢复期结束。 4. 器械准备: (1) 严格按规范进行支气管镜的检查前消毒。 (2) 仔细检查支气管镜弯曲调节钮是否灵活,管道是否通畅,负压吸引装置工作是否正常,冷光源亮度是否合适、显示器呈像是否清晰等。

枪弹痕迹及检验

枪弹痕迹及检验 装弹过程中留下的痕迹特征 1。弹匣口痕迹:子弹装入弹匣时,弹壳体表面受到托弹板的顶力,用手推装子弹,或由闭锁器顶推子弹,弹壳体就和弹匣口的两侧(双排子弹的弹匣、只能接触一侧)棱*边发生了磨擦,于是在弹壳体和弹底座的棱边上,会留下两条平行、且有一定间隔(相当于弹匣口的宽度)的线条状擦痕,有时肉眼就能风见到,有时在显微镜下能察见。不同 弹匣口的痕迹,其宽度和细小特征均不相同。但应注意,有时此种痕迹不一定遗留下来,有时又因多次装弹,壳体上留下了多条的弹匣口痕迹,均要仔细地识别。 2。枪机下表面痕迹:子弹上膛时,枪机必须后退,此时,弹匣内的子弹,受到托弹板的上顶,就与枪机下表面发生了接触和磨擦。但因枪机下表面多呈平面(有的呈孤面),弹壳体则是孤面的,所以多形成稍粗的长线形擦痕,它的位置一般留在弹匣口痕的中间部位。 3。弹底窝下边缘(或推弹突笋)痕迹:子弹上膛时,射击人用手拉住枪机后退,(包括发射后枪机自动后退)当枪机退到一定位置,子弹在弹匣中即被顶起,此时,枪机又受复进簧的作用,向前回进,弹底窝下边缘或推弹突笋,就推顶匣内最上面的一颗子弹上膛,于于是就在弹壳底面,在击针痕迹的上方,形成了横“一”形的或者两边缘呈角点形的“”,面积不大的弹底窝下边缘或推弹突笋的痕迹。 4。拉壳钩前端痕迹:子弹上膛时,弹壳底座进入弹底窝,此时拉壳钩端点经撞擦弹壳后边缘、棱边、斜面而拉入底槽,有时可留下拉壳钩前端痕迹。但一般不易见到明显的特征。 5。弹膛后切口痕迹:弹膛后切口,包括拉壳钩切口,子弹入膛的孤形切口。它是为了使子弹上膛闭锁时能很好密封,防止子弹移动而在枪管后部弹膛口沿上开设的专为咬合拉壳钩钩端突起或使子弹平稳上膛而铸成的切口。当子弹上膛时,有时会在壳口、壳体的近底槽处、底座棱边附近,留下弹膛后切口的痕迹。 6。指示杆痕迹:有些枪支装有弹膛指示杆,即信号销。(如中国的“64”式、五二“公安”式手枪),平时靠指示杆簧的作用,使杆端突出在弹底窝表面。当子弹上膛以后,弹壳底面就同指示杆端顶抵,此时,就会在弹壳底面击针头痕的正上方,留下指示杆痕迹。(枪机后座会加深这种痕迹)各种枪支指示杆的形状、大小与击针的距离等都不一 样,其反映的痕迹也不相同。 发射过程中留下的痕迹特征 一、击针头痕迹:击针头的一般形状,(园的、椭园的、方形的、锥形的,平面的)击针头的“舌痕”是击针头痕的次生痕迹。一般留在击针孔 痕边沿的正上方或稍偏于左右两侧。形成击针的舌痕,必须具有两个条件:一个是枪管活动,它被结合轴连结在底把上,发射时枪管发生活动;另一个是击有强制作用。即击打击击针后,还能紧贴击针不立即缩回,因而形成了“舌痕”。有时留下明显的舌痕,有明不明显。 二、弹底窝痕迹:(即:后膛痕迹)是生产加工和使用、擦拭等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痕迹特征。(属于印压作用形成的)。弹底窝上的痕迹,有时也会产生次生痕迹,这是由于弹壳底面与弹底窝发生印压作用后,还产生了微小的滑动,次生痕迹留在上层,初生痕迹留在下下层,应注意识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