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本草创新

本草创新

本草创新
本草创新

本草创新

本草研究在近百年中取得了长足的进展,面临新世纪,如何使本草研

究更上一层楼,这是我们每一个本草研究者应该思索的问题。我认为,本草研究应该强调持续创新,才能使这一研究领域生机蓬勃,否则只

能在低水平重复中自生自灭。

本草研究的特点是依托历史遗留下来的传统药学资料进行研究,或曰

是钻故纸堆的一门学问。这样的研究也能创新吗?当然能,“温故而

知新”。本草研究中的创新,其成果与临床、实验研究有所不同,但

判断创新的标准大抵相同。研究领域的扩展、研究方法的更新、研究

角度的变换、研究深度的掘进、研究层次的提升、新史料的发掘、新

理论新观点的提出,等等,只要以科学的态度进行研究,发前人之未发,都可以称得上创新。

本文之所以提出本草研究的创新问题,是因为目前已经出现了研究肤

浅和低水平重复的现象。造成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有的是因为掌握

的信息不够全面和及时,也有的是属于学风问题。社会上急功近利的

浮躁风气也不可避免地渗透到本草研究中来。以下拟从本草研究的几

个方面作一探讨。

一、本草文献研究

本世纪在本草文献(准确他说是本草专著)难芯糠矫娉晒斐然。这方

面最重要的进展是本草的目录学研究。龙伯坚《现存本草书录》、尚

志钧等《历代中药文献精华》,以及最近出版的《全国中医图书联合

目录》等书,基本上完成了中国内地本草专著的目录学调查?

在本草专著的研究方面,本世纪研究得比较深入的有《神农本草经》、《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本草品汇精要)、《植物名实图考》等主要本草。所谓深入,是指对其成书、内容及版

本都有过细的研究,尤其是近20年,这方面的进展非常迅速。过去一

些研究较少的本草,在这段时间内有了不同水准的研究进展,如《绍

兴本草》、《履巉岩本草》、《宝庆本草折衷》、《本草原始》、

《滇南本草》等。在已有研究的本草专著中,绝大多数为明以前的本草,尤其是宋代及其以前的本草研究得比较多。伴随宋以前本草文献

研究的深入,其辑佚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神农本草经辑注》所

取得的巨大成功,为缕清我国本草文献发展的源头作出了贡献。尚志

钧先生在宋以前本草的辑佚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以说,因为本

草学者的努力,南宋以前的亡佚本草几乎全都有辑佚本。随着印刷技

术的进步,很多明清稀见的本草著作也陆续影印或校点出版。正在进

行中的《中国本草全书》更是志影印全部1949年以前药学文献。而进

行中的《中华大典·医药卫生典、药学分典》如果能编辑成功,也将

把古代本草文献的主要内容分类纂集于一书,这些进展为当今发掘中

药宝库铺垫了道路。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在大量以探讨医药成就为主旨的本草文献

(主要是《本草纲目》)研究论文中,有新见解的越来越少。我们不

是不需要这方面的论文,60年代初期以及80年代前期,的确涌现了很多高质量的探讨《本草纲目》对医药乃至整个古代科技的论文,但此

后的相关论文数量剧增,质量却每况愈下。辗转抄录、选题琐屑、把书

中反映的历代医药成就全部不切实际地归于李时珍等现象极为严重。《本草纲目》似乎成了撰写论文以谋晋升或参加会议等的捷径。

必须直言的是,研究本草著作的文献学内容(目录、版本、辑佚等)

需要良好的获取第一手资料的条件,并非人人都能涉足并取得成就的。加之国内现存本草专著的研究已经比较广泛,并有一定的深度,因此

这方面发展的空间已经比较狭窄。围着几部重要本草变看法子为之粉

饰颂德,或反复讨论前人已有定论的内容,或纠缠一些目前条件不可

能定论的议题(除非有出土的或新发掘的资料),我个人认为这是使

本草文献研究平庸化。

当然,这并不是说本草文献的研究已经到头。事实上百年之间,我们

还只不过是围着中国内地所存的汉文本草专著打转转。即便如此,有

些本草我们的研究还很肤浅(如《滇南本草》多种本子究竟那一种能

算是兰茂所处时代的作品?传世的《绍兴本草》抄本有没有一个祖本?等等),国内不有可能出现或出上新的本草专著,流散海外的本草著

作也有不为我们所知者。最近从日本接引回归的《药性会元》、《药

性要略大全》等本草,国内学者过去就从不知其底里。原以为失传已

久的墨西哥传教士石铎碌(石振锋)所著的《本草补》,最近作者才

从国外获得了它的影印件。这说明本草书志的研究尚未完结。马继兴

先生目前正在进行的世界中医药联合目录研究课题将把本草文献的调

查推向深入,这就是一件具有创新意义的工作。此外,非本草专者的

医书,乃至非医书中蕴藏着大量未被本草专著收录的药物资料,这些

资料的调查、汇纂和整理,是本草文献研究者未来的用武之地。厚古

薄今是过去医药历史研究的普遍现象,近现代本草文献还有待整理研究。少数民族药学文献至今罕有报道。和中国本草一脉相承的日本、

朝鲜本草也很少有中国学者问津。因此,未来本草文献研究不应该故

步自封,开拓新领域是创新的重要体现。

二、药物品种的本草考证

在药物品种的本草考证方面,本世纪所取得的成就最为辉煌。这一工

作延续的时间很长,早期中外动、植、矿物分类学家根据我国古本草

或民间沿袭的名称来确定某一物的中文名。尽管在这一过程中也包含

着本草考证,但前辈并没有将其依据专门记录下来。本世纪上半叶,

赵燏黄、黄胜白。钟观光等前辈学者把现代植物分类和中国本草知识

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对本草药物进行考证,确定其分类学地位,从而

开创了我国药物品种本草考证之先河。日本的冈西为人等也进行了这

方面的工作,并授徒传道。前辈们荜路蓝缕,确定了本草中大量的药

物名称。近50年来,围绕中药品种进行的研究和资源调查从来就没有

停止过(包括“文革”期间),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些成就反映

在为数众多的动植物志、中药志、《药材学》、《生药学》及《药典》等书籍中。国家药典收入的中药,首先必须确定品种。一批药学界前

辈把所掌握的现代分类知识与传统本草相结合,使中药品种考证工作

持续深化,由此也积淀了丰富的本草考证经验,总结了一些本草考证

的方法。楼之岑、谢宗万、徐国均等很多前辈为此付出了毕生的精力。

除大量的药物品种本草考证论文之外,集中反映这方面成就的专著当

数谢宗万先生的《中药材品种论述》(上册于1964年出版)。该书以

中药混淆品种为研究对象,这一选题本身就具有创新性。中药混淆品

种的产生是一种历史现象,这就要求作者除具备现代科学知识之外,

必须精通古代本草的内容。谢先生正是把植物分类、实地考察和传统

本草考证相结合,在药物混淆品种本草考证方面独占鳌头。80年代初,为了使本草考证更上一层楼,谢先生又参加了西学中班,补充了中医

临床知识这一课,使本草考证更贴合中医用药实际。正因为谢先生的

知识结构的完善,使得他在80年代出版的《中药材品种论述》(中)

以及后来修订萹的上册内容更为充实。“本草考证”在书中正式作为

一个专项。很多具有创新意义的考证结果直接保证了中药用药品种的

准确。不过谢先生并没有从此停步,他90年代又辟蹊径,将其多年的

药物品种本草考证经验上升为理论,连续出版了《中药品种理论研究》、《中药品种新理论的研究》等书籍和论文,使这一研究由散在

的经验变得有规律可寻。这一理论的产生本身就是创新,其意义远胜

过零散的药物本草考证。

本文用较多的笔墨介绍谢宗万先生在药物品种本草考证方面的业绩,

井无忽视其他专家成就的意思,仅仅想借用此成功之例,说明要想在

本草研究中持续创新,必须注意结合多学科的知识,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并及时将实践上升到理论,为下一轮更深入的研究开辟天地。同

时也想说明这样一个问题:创新就不能安于老套路,必须根据各人自

身的特点,选择适应自己创新发展的道路。可是近些年来,药物品种

的本草考证低水平重复的现象非常严重。在已经发表的文章中就可以

发现很多品种中早已有人考证过的,结论雷同。有些混淆品种中的常

识性问题,也有人再次重复前人的劳动。至于平时审稿过程中遇到这

样的情况就更多了。再者,选题基本上集中在植物,而动物、矿物方

面的考证文章少而又少,这和本草记载的各类药物比例是不相称的。

以矿物药为例,至今专门的论著只有王嘉荫1956年出版的《本草纲目

的矿物史料》。

药物品种的本草考证与本草文献研究有所不同,前者需要有与药物基

原考订相关的专业知识(如动、植、矿物分类,药材鉴别知识等)。

也正为如此,散布全国的具有这方面知识的人员都可以利用自己的知

识和地利之便,补习一些本草文献查找方面的基础知识,结合实际工

作中遇到的药物品种混淆的实际问题,开展本草考证。至于信息来源,有志于药物品种本草考证的同道,应遵循一般搞科研的基本方法,追

踪本学科最新进展。同时,在选题之前,应该检索一些与之相关的基

本工具书和专著。如果《中药大词典》、《中药材品种论述》等书都

不看,怎么能保证不做无用功呢?

应该说常用药物混淆品种的本草考证都已经有人做过研究了。除非有

新的材料和新的见解,否则最好不要重复选题。对基层药学工作者来说,搞这方面的研究应该注意扬长避短、从生产实际中发现问题,运

用本草考证去解决问题。地区药物品种的本草考证是大有作为的。例如:药物混淆是有地区特征的,有些地区药物品种混淆历史非常悠久。熟悉本地区用药品种特点,对从事本草考证有着地利之便。我以前见

新疆药学工作者考证当地用的人参品种中,有古代的押不芦,这是很

有意思的事。元代押不芦传人中国内地,蒙上了一层浓厚的神奇色彩。不曾想在丝绸之路的沿途,还有应用此药的地方。广西有几位年青的

药学人员,他们立足于本地用药实际,进行本草考证,提出了一些新

的见解,很值得借鉴。一种药物的运用,有时可以沿袭千年。民间用

药习惯有时可能解决文献记载的疑似。在古本草中,至今还有很多药

物的基原是不明的。例如宋《本草图经》的外草木类的药物,有很多

已成为历史悬案。有些历史上被认为很有疗效的药物,至今没有人考

出其基原。例如坐拿草,从来到明,医方中都有用者。《本草图经》说:“土人用治打扑所伤,兼壮筋骨、治风痹。江西此甚易得。后因

人用之有效,今颇贵重。”此药有图,江西吉州、安徽滁州是其产地,疗效也很明确,应该说是比较容易考证的。但因为其图形的粗糙,至

今未有能为人信服的考证结果。要解决这个问题,寄希望于该药产地

的药学工作者。如能在民间开展深入的考访,寻找到名称、疗效和形

容近似的药物,是可能决这一疑难的。云南药学工作者考订《滇南本

草图说》药物基原的成功经验是值得学习的。

古代本草书中,还有很多药物的基原有待考证。《本草图经》、《本

草纲目拾遗》、《生草药性备要》等书此类问题最多。在考证时,除

本草专著之外,应该注意充分发挥地方志等乡土文献的作用。实地考

察可以弥补文献记载的缺瞩。此外,药物品种考证不是为考证而考证,这是一个与药物运用和生产紧密相关的问题。从生产实际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就可以使研究工作充满生命力;从文献到文献,选题必然

枯燥而无实际意义,这样的研究是难得有新意的。

三、药物炮制的本草考证

药物炮制是中药学非常具有中医特色的内容。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药炮制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不同的药物、不同的用途、不同的

时代、不同的地区,都会影响到药物炮制方法。处理这些纷繁的炮制法,使之既有效又经济地为中医用药服务,光靠实验研究是不够的。

我们不可能逐药逐法地去进行验证。更何况传统中药炮制与中医理论

密切相关,实验研究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因此,本草考证有其独

特的意义,它有助于缕清历史上炮制法的源流、种类及其不同的运用,为现代发掘、验证合理的炮制法提供符合中医用药实际的文献依据。

50年代到“文革”前,收集总结各地炮制经验是当时的主要工作。近二三十年以来,药物炮制的本草研究才真正蓬勃地开展起来。在这一

研究中,应该特别提一下王孝涛先生的业绩。王先生本身是从事炮制

研究的,他和谢宗万先生一样,接受过现代科学研究的系统训练,又

具备本草考证的深厚功力,80年代他发表的相关酒制法、地黄炮制法

等个案研究,丰富的史料和严谨的考证为此类的研究提供了范本。更

重要的是,王先生与很多同仁经过近20年的努力,编成了《历代中药

炮制资料辑要》(1965年完稿,1973年内部印行)。这是一项前无古

人的工作。古代虽有少数几本炮制专著,但远不能反映历史上炮制发

展的实际。这方面大量的资料散见于医方书中。汇集这些资料真正是

沙里淘金。在当时计划经济体制下,依靠专家的研究激情和行政组织

的推动,集合了众多的专家,低成本甚至是完全无报酬(包括不署名)地完成这个大项目。该书从167种古医方书中摘取药物炮制资料,按

引书顺序排列,为此后炮制的本草考证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素材。在此

基础上,王孝涛等先生又以药物为单元,正式出版了《历代中药炮制

法汇典》(1986年),使得药物炮制的本草源流更加系统。本草考证

在炮制研究中的地位由此得以稳固建立。在从事药物炮制实验研究之前,进行与选题相关的本草考证,这已成为一定之规。

近年以药物炮制法沿革为题的文章大量涌现。可是仔细核对其原始资料,不难发现,很多文章的资料并没有超出《历代中药炮制法汇典》

的引书范围。罗列史料,缺乏分析,成为某些类文章的通病。照此下去,必将使药物炮制的本草考证平庸化,成为毫无新意的文献综述

(甚至是文献凑合)。本草考证之所以称之为考证,不是简单地堆砌

资料,而是要从生产实际中发现问题,从古代本草资料中缕清其发展

脉络,寻求其历史原因,并提出去伪存真的个人见解,这才算是真正

的研究。否则,就会使人看轻了本草考证的意义和作用。

那么,是不是说有了《历代中药炮制法汇典》之类的书籍之后,单味

药或单一的炮制法就没有再进行本草考证的必要了呢?否。我们反对

的是依据他人已经汇集的资料,略加组织就当成考证。这样的工作毫

无新意,无法为炮制的现代研究提供借鉴。但如果有更丰富的史料,

更有说服力的依据,能对某些生产实际问题提供新的参考,那又另当

别论。必须正视的是,《历代中药炮制法汇典》所引用的古医书才167部,而现存的医方书至少也有4000部以上。可以断言,在《历代中药

炮制法汇典》所引史料之外,还有大量的炮制资料未得到发掘,再次

广泛地汇集炮制资料是完全有必要的。当然在市场经济的情况下,这

一工作有相当的难度。因为靠个人之力非常困难,而要想发挥专家群

体优势,其成本和凝聚力都存有问题。即使有朝一日能把所有古代炮

制资料集于一炉,也不等于大功告成。分析这些史料,需要现代科学

和史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的知识,才会有比较准确的结论。因此,炮

制的本草考证不是没有发展空间,而是需要把研究推向更深更高的层次。

另一个倾向必须注意的是,以往在炮制的本草考证方面的论著较多,

但是对同样具有极为丰富内容的中药传统制剂学的本草考证却显得非

常稀少。须知中药的制剂不仅种类众多,而且至今沿用不替。中成药

的发展是和药剂防腐技术进步紧密相关的,但这方面的发展规律并无

深入的考察。已故药学史专家朱晟先生生前曾和我讨论过大蜜丸蜡壳

密封技术是什么时候发明的,这个问题到现在还不很清楚。蒸馏技术,还有秋石(性激素)制备等先进技术,均曾在世界医药科技发展史上

占有领先的地位。但在中国,对中药制剂的本草考证在朱晟先生故去后,还没有见到卓有成就的后继之人。在未来的世纪中,亟盼有志于

此的青年学者能做出成绩。

四、本草研究的相关问题

以上所谈的是本世纪本草研究最多的三个方面:本草文献、药物品种、炮制方法。但是,这就是本草研究的全部内容吗?当然不是。药学中

最为多见的实际是药物的效用问题,而这方面的本草研究实在太少。

一味药物的功效形成,决不是一句“经验所得”能概括得了的。几乎

每朝每代,都有自己的热门时髦药,这些药物在历史上走马灯式的

“你刚唱罢我登台”。影响药物使用的种种用药思想,是中药学一个

很重要的内容。高晓山先生等的(中药药性论)在药性理论的本草研

究方面已经做了很有意义的工作,为以后更深入广泛地开展此类研究

趟出了一条道路。可以预见,药物效用的浮沉隐现历史的研究,将会

为当代药学发展提供非常有意义的借鉴。这方面的研究是广大临床医

生可以大显身手的地方。

药物发展过程中不仅品种方面存有着同名异物的问题,同时也存有同

物异位(药用部位)的问题。有些药物古今用药的部位是不相同的。

作者曾对龟甲(全甲)向龟板(下板)演变的历史进行了本草考证,

结果证实李时珍所说“(龟甲)古者上下甲皆用之”是完全准确的。

现代实验研究也支持龟上下甲可以同等入药,因此,从1990年开始,《药典》将久已废弃的龟上甲重新作为药物;龟甲又恢复了其历史的

真实面目。类似这样的例子决不仅仅龟甲一味,还有待更多的学者从

用药实际出发,将药物同物异位的种类加以梳理研究。

在药物品种、炮制、效用、入药部位、用药分量等方面,同样尊崇

《本草经》和张仲景用药的日本、朝鲜,却有很多与中国不一样的地方。例如茵陈蒿,中国讲究的是“正月茵陈二月蒿,三月茵陈当柴烧”,即使用幼嫩的苗,而日本却使用结了果实的老蒿。是什么历史

原因造成其中的很多差异呢?这就是中外用药比较的本草研究课题。

尽管已有很多学者注意到这一现象,但系统深入的调查和考证尚未开

展起来。

道地药材的研究也是适用本草考证的重要方面。近年来,这一研究受

到了重视,被列为重大课题进行攻关,相关的专著也已出版。道地药

材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既有经验的总结,也有社会因素的促成。各道地药材产区的药学人员如果也能参与到这一研究,利用地利

调查乡上史料、民间口传,可望使这一研究更加深入。

药物的栽培驯养在我国已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但这方面的本草研究一

般不受人重视。可是,就本人所知,栽培菌类植物茯苓至少在南宋已

经开始,其方法与现代相差无几。此外,我国唐代就有驯麝取香的先例,北宋就开始淡水养珠,南宋就有人工牛黄……这些研究的意义并

不在于和外国人争发明权,而是有可能为当今中医药发展提供直接的

启示。人们熟知的浙八味、四大怀药等,可是又有谁肯下工夫将其栽

培发展历史流理清楚呢?

还有,导致中国犀牛灭绝的原因之一是中医将此物作药,并赋予其神

奇的色彩。历史上被中医用作药物的某些动、植物,乃至动物化石,

已遭灭顶或行将灭顶之灾。犀牛已从中国绝迹,老虎、羚羊、穿山甲、野生人参、某些稀有的龟,都已岌岌乎危哉。现在我国政府已经注意

到动植物保护的问题,但是,如果有人能运用本草考证的方法,全面

探讨一下属于濒危动植物的药用历史,也许会引人深思。

以上仅仅选择中药学涉及的部分内容来说明本草研究还有很多领域是

荒芜的。未来世纪不能再把它们撂荒。此外,与中药相关的内容的研

究更加繁多。历代药物的价格浮沉与那些历史因素相关呢?本草中体

现的历代各地民俗民风有哪些呢?儒、释、道对中药药理的影响表现

在何处呢?如何用现代药物实验、临床验证、野外调查等方法辅助从

文献入手的本草考证呢?……总之,拘守本草考证旧套路,仅仅在几

个问题上转悠,道路就会越走越窄。

在下一个世纪,本草研究应该注意从存厚古转向不薄今,增强晚近本

草的研究;从中国本草扩大到有承继关系的异国本草;从汉族本草发

展到多民族本草研究;从局限于药学中少数主题扩展到全方面;更进

一步采用多种现代研究方法辅助单一的传统本草文献研究;把本草研

究的视野从自然科学扩大到人文科学(如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

哲学等);注意及时总结各方面本草研究的经验,使之上升到理论;

壮大本草研究队伍,使更多不同学科和地区的同志者共同切磋。本草

研究不是少数专家的事,它需要多学科的人士共同参与,这样才能使

本草宝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因此,在本世纪之末,我呼吁热心于本草研究的同仁,扩大视野,开拓新路,勇于创新,使本草研究之树长绿常青。

本草创新

古代中医基本典籍

古代中医基本典籍(一) 祖国传统医学典籍是中国科技遗产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分,中医药典籍又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之一,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进一步认识和开发利用中医药典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抱朴子》《本草备要》《本草纲目》《濒湖脉学》《保婴撮要》《本草经集注》 《本草品汇精要》 《本草求真》《本草图经》《本草崇原》《本草分经》《本草拾遗》《本草述》《本草述钩元》《本草便读》 《本草乘雅半偈》 《百大名家合注伤 寒论》 《本草思辨录》 《本草崇原集说》 《本草从新》 《爱庐医案》 《本草衍义》 《保婴易知录》 《本草正义》 《葆光道人眼科龙 木集》 《本草汇言》 《敖氏伤寒金镜 录》 《扁鹊神应针灸玉 《本草发明》 《(鱼孚)溪外治 方选》 《保婴金镜录》 《本草纲目必读》 《本草问答》 《八十一难经图 解》 《本草医方合编》 《本草饮食谱》 《本草用法研究》 《本草纲目万方类 编》 《本草韵语》 《本草征要》 《本草汇》 《本经便读》 《辨证施治纲要》 《百科百效全书》 《病机汇论》 《保赤存真》 《病理概论及各论》 《病症辨异》 《博爱心鉴》 《保赤汇编》 《博物知本》 《补注难经》 《补注神农本草》 《补注洗冤录集证》 《不谢方》 《本草权度》 《采艾编翼》 《保赤全书》 《本草诗笺》

《本草通玄》《本草蒙筌》《本草万方针线》 《本草原始》《本经逢原》《本经疏证》《笔花医镜》《本草纲目拾遗》 《参同契》《察病指南》《备急灸法》《白喉全生集》 《本草三家合注》龙经》 《扁鹊心书》 《辨舌指南》 《辨证录》 《本草经疏》 《病机沙篆》 《博济方》 《不知医必要》 《本草经疏辑要》 《苍生司命》 《北方常用中草药 手册》 《保赤新书》 《保赤要言》 《本草发挥》 《痎疟论疏》 《本草汇纂》 《本事方释义》 《本事方续集》 《本草集要》 《白喉条辨》 《本草经解要》 《便易经验集》 《辨脉平脉章句》 《白喉治法忌表抉 微》 《辨疫琐言》 《辨证良方》 《(鱼孚)溪陆氏 医述》 《辨证施治》 《藏府标本药式》 《藏象学说的理论 与运用》 《曹沧州医案》 《草木图会》 《草药手册》 《本草实录》 《白氏外经》 《扁鹊偃侧针灸图》 《白氏内经》 《本草类方》 《本草选》 古代中医基本典籍(二) 祖国传统医学典籍是中国科技遗产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分,中医药典籍又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之一,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进

历代本草著作简表

植科一班 张欣莹07117127

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植物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科目基本要求及适用范围概述 本《植物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生态学、植物学和植物生理学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的细胞与组织、植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发育、植物的繁殖、植物分类与系统发育、植物分子系统学、植物进化发育生物学以及植物分子生物学七大部分。要求考生能熟练掌握有关基本概念,掌握植物形态解剖特征,系统掌握植物分类与系统发育知识,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80分钟,总分150分 (二)试卷结构 名词解释、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 三、考试内容 (一)植物的细胞与组织 1.植物细胞的发现、基本形状、结构与功能;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 2.植物细胞分裂的方式;植物细胞的生长与分化。 3.植物的组织类型及其作用;植物的组织系统。 (二)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发育 1.种子的结构与类型;种子萌发的条件、过程与幼苗的形成过程。 2.根与根系类型;根的初生生长与初生结构;根的次生生长与次生结构。 3.茎的形态特征和功能;芽的概念与类型;茎的生长习性与分枝类型;茎的初 生结构与次生结构。 4.叶的形态、结构、功能与生态类型;叶的发育、脱落及其原因。 5.营养器官间的相互联系。 6.营养器官的变态。 (三)植物的繁殖 1.植物繁殖的类型。 2.花的组成与演化;无限花序与有限花序。 3.花的形成和发育。 4.花药的发育和花粉粒的形成。 5.胚珠的发育和胚囊的形成。 6.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风媒花和虫媒花。 7.被子植物的双受精及其生物学意义;无融合生殖和多胚现象。 8.胚与胚乳的发育;果实的形成与类型。 9.植物的生活史与世代交替。 (四)植物的分类与系统发育

详细剖析中医药纪录片《本草中国》中的中药

详细剖析中医药纪录片《本草中国》中的中药 “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砍来当柴烧。春秋挖根夏采草,浆果初熟花含苞”,古老的歌诀里,透露着时间赋予药材的千变万化。大型中医药文化纪录片《本草中国》520开篇之作《时间》就攒下了不少中医药粉丝,效果不亚于热播中的综艺节目。点击观看《本草中国》 《本草中国》讲述了:世间万物皆有其时,同一种药材在不同的时节、不同的时辰采摘,药效大为不同,这是现代科学仪器也无法测出的神奇,也为人类探索本草奥秘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分集《时间》以时辰、月份、季节、年份等节律为单位,从“快、慢、准、长、新旧交替”几个维度讲述红花、藏红花、红曲、霜桑叶、天麻、陈皮,这六味药在采摘、贮藏、炮制过程中与时间的精妙配合,展现时间赋予生命的不同的涵义。红花的采摘时间非常重要,必须在花瓣又黄变红之际进行,采得早了花未成熟,采得晚了花容憔悴。“红花”大家并不陌生,宫斗戏中就有很多用中药红花堕胎的桥段。但电视剧中往往不是科普,红花是一种种活血药,慎用于孕妇,但还会有很多其它的药用。点击蓝色标题,可查看红花的详细介绍。中药| 宫斗剧中的“红花”只是堕胎药吗?藏红花与红花在名字上只相差了一个字,价格却高出近千倍。藏红花并不产于西藏,而是中东及欧洲地中海一

带。明朝时途经西藏进京,故称“藏红花”。藏红花的花柱头入药,特别珍贵,与红花一样可以活血化瘀,《本草纲目》称其解郁安神,令人心喜。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这种娇贵的小花才引种成功,主产于上海崇明。点击蓝色标题,可查看藏红花的详细介绍。中药| 名贵中药“藏红花”,价格比黄金还高曲,十一种中药剂型,制曲是耗时最久的中药炮制方法。红曲是一种红曲霉菌发酵米而来的药物,起源于汉代,多用于治疗食积饱胀。现代研究表示,红曲中能分离出一种名叫洛伐他丁的元素,用于降低胆固醇,治疗疗效等同于美国公司研发的他丁类降脂药物,却没有副作用。能入药,造酒还能做天然的食品色素。 点击蓝色标题,可查看制曲、六神曲的详细介绍。吃太多不消化,死撑不如试试这个药一株桑树全身都是宝,四季入药。春采桑枝祛风湿利关节;夏采桑葚安神魂、利血脉;秋打霜桑叶疏散风热;冬刨桑根白皮,利水消肿。天麻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早在2000年前就已经入药。有熄风止痉、平抑肝阳,因作用平和,凡惊痫抽搐、眩晕头痛,不论寒热虚实,皆可应用,为治疗眩晕的良药。素有“定风草”之称,又可祛外风。通经络,治疗肢麻痉挛抽搐,风湿痹痛。 点击蓝色标题,查看天麻、天麻鉴定的详细的介绍。中药︱天麻——平肝熄风,治疗头痛眩晕的良药中药| 如何在药房购买到质优的天麻广东有三宝,陈皮、老姜、禾秆草。陈

考研《中药学》考点精要上

2018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中药学》考点精要(上) 第一章总论 考点一: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考点二:中药的产地与采集 1、道地药材: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 (1995.32) 2、常用道地药材产地:甘肃(当归)、宁夏(枸杞)、青海(大黄)、内蒙(黄芪)、东北(人参、细辛、 五味子)、山西(党参)、河南(地黄、牛膝、山药、菊花)、云南(三七、茯苓)、四川(黄连、川芎、贝 母、乌头-川乌/附子)、山东(阿胶)、浙江(贝母)、江苏(薄荷、苍术)、广东(陈皮、砂仁)。(2005.32)四大怀药:河南(地黄、牛膝、山药、菊花)(2012.142) 3、中药的采集 (1)药用部位:【全草】益母草、木贼草;(1992.136)【地上部分】益母草、稀莶草、灯芯草、泽兰、 (2001.40 )荆芥、紫苏;【花粉】蒲黄;(2002.84 )【果实】马兜铃、瓜蒌、(1992.142 )槟榔;【种子】 决明子、白果;(1992.142 )【带花的果穗】夏枯草;(1993.34 )【根】大黄、生地黄、黄苓、紫草、茜草、(1992.140 )龙胆草、(2001.40 )天花粉(瓜蒌根)(2002.83 );【茎】天麻、薤白_ (1992.140 )(2)采收季节 ①全草类药材,如益母草、荆芥等,宜在植株成长充分或者开花时采收。 ②叶类药材,如大青叶、艾叶等,宜在花蕾将放或者正开时采收。 ③_______________ 牵牛子、豆蔻、凤仙子,则应在刚成熟时采收。 ④ _________ ⑤树皮类药材,如黄柏等,宜在春夏(清明至夏至间)植物生长时采收。(①②③④⑤1995.30)

《本草纲目》原序作业

《本草纲目》原序 一、填空题: 1.本文首段连用七个典故,进而感叹“亦仅仅晨星耳”,意在说明。 2.“如入金谷之园,种色夺目”比喻《本草纲目》。 3.“如对冰壶玉鉴,毛发可指数也”比喻《本草纲目》,“实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箓,臣民之重宝也”暗喻《本草纲目》。 4.“上自坟典,下及传奇”中的“坟典”泛指,“传奇”泛指。 5.“碔玉莫剖,朱紫相倾”的“朱紫相倾”喻为。 二、单项选择: 1.“解其装,无长物,有《本草纲目》数十卷”中,“长物”义为() A. 贵重的东西 B.多余的东西 C.很长的东西 D.显眼的东西 2.“自炎皇及汉、梁、唐、宋,下迨国朝,注解群氏旧矣”中,“旧”义为() A.久远 B.破旧 C.众多 D.死亡 3.对“盍锲之,以共天下后世味《太玄》如子云者”注释错误的是() A.盍:何不 B.锲:雕刻 C.共:共同 D.味:研究 4.“兹岂仅以医书觏哉?”中,“觏”义为() A.遇见 B.看见 C.看待 D.当作 5.“碔玉莫剖,朱紫相倾”中,“碔”义为() A.像玉的石头 B.玉石 C.一种玉的名字 D.地方的名称 三、多项选择: 1.《本草纲目》编写原则是() A.稿凡三易。 B.复者芟之。 C.阙者缉之。 D.讹者绳之。 E.书考八百余家

2.下列表示谦虚的词语是() A.“时珍,荆楚鄙人也”中的“鄙人”。 B.“幼多羸疾,质成钝椎”中的“钝椎”。 C.“乃敢奋编摹之志”中的“敢”。 D.“僭名曰《本草纲目》”中的“僭”。 E.“愿乞一言,以求不朽”中的“乞”。 3.下列句子中有形容词作动词的是() A.阙者缉之,讹者绳之。 B.故萍实商羊,非天明莫洞。 C.详其土产形状也。 D.博支机之石,必访卖卜。 E.博而不繁,详而有要。 四、找出下列句中的古字、通假字、异体字并写出相应的今字、本字、正字: 1.觇寳气辩明珠。 2.岁历三十稔,书攷八百余家。 3.岂敢奋编摩之志,僣纂述之权。 4.寔性理之精微。 5.以共天下后世味《太玄》如子云者。 五、词语解释 (一)词义辨析 1.称 ①纪称:望龙光知古剑。 ②厥后博物称华。 2.长 ①解其装,无长物。 ②长耽典籍,若啖蔗饴。 3.凡 ①凡子、史、经、传、声韵、农圃、医卜、星相、乐府诸家。

中药广告语

中药广告语 本文是关于经典句子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中药广告语 1、百年养生精华,千年中医中药。 2、承岐黄薪火,扬中医文化,圆健康梦想。 3、承神农文化,传本草精华,续中药神话。 4、诚于心,精于勤,创于品,健于民。 5、吃神农本草药,治天下百姓病。 6、崇德弘医,见高思齐。 7、传承国粹,承担责任,光大国药,成人达己。 8、传承歧黄薪火,弘扬国医精髓。 9、传承神农文化,振兴神农本草,呵护人类健康。 10、当品位员工,做品质中药,创品牌企业。 11、道地磐五味,健康千万家。 12、道地药材,磐安五味。 13、德广聚人心,大爱济天下。 14、登陆神农本草,下载健康长寿。 15、发扬神农精神,传承国药精粹,打造世界品牌,健康天下百姓。 16、房陵文化传千古,神农本草饮天下。

17、服的,就是神农本草。 18、古有神农尝草治病,今有房陵本草养生。 19、弘扬中药文化,创造民族品牌。 20、厚道磐安人,地道磐五味。 21、厚德磐安,济世“五味”。 22、技术至精,药德至诚,服务至臻,销售至仁。 23、济世中药材,经典磐五味。 24、健康领航,大爱中药。 25、健康中国梦,神农本草情。 26、美丽大盘山,道地磐五味。 27、磐安,让磐五味告诉世界。 28、磐安人·厚道,磐五味·地道。 29、磐安五味,健康常备。 30、磐安药乡,五味天然。 31、磐五味,服了! 32、磐五味,和六脉,康万家。 33、磐五味,来自大盘山的问候。 34、千年中医,五味磐安。 35、千年中医药,百年健康人。 36、人厚道,药地道——神农本草。 37、山清水秀出好药,磐五味里品人生。 38、深山瑰宝,磐五味药。

医书推荐下载

医书推荐下载

————————————————————————————————作者:————————————————————————————————日期:

《(鱼孚)溪陆氏医述》《(鱼孚)溪外治方选》《痎疟论疏》《爱庐医案》《敖氏伤寒金镜录》 《八十一难经图解》《白喉全生集》《白喉条辨》《白喉治法忌表抉微》《白氏内经》 《白氏外经》《百大名家合注伤寒论》《百科百效全书》《保赤存真》《保赤汇编》 《保赤全书》《保赤新书》《保赤要言》《保婴撮要》《保婴金镜录》 《保婴易知录》《葆光道人眼科龙木集》《抱朴子》《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备急灸法》 《备急千金要方》《本草备要》《本草便读》《本草乘雅半偈》《本草崇原》《本草崇原集说》《本草从新》《本草发挥》《本草发明》《本草分经》《本草纲目》《本草纲目必读》《本草纲目拾遗》《本草纲目万方类编》《本草汇》 《本草汇言》《本草汇纂》《本草集要》《本草经集注》《本草经解要》《本草经疏》《本草经疏辑要》《本草类方》《本草蒙筌》《本草品汇精要》《本草求真》《本草权度》《本草三家合注》《本草诗笺》《本草实录》《本草拾遗》《本草述》《本草述钩元》《本草思辨录》《本草通玄》 《本草图经》《本草万方针线》《本草问答》《本草选》《本草衍义》 《本草医方合编》《本草饮食谱》《本草用法研究》《本草原始》《本草韵语》 《本草征要》《本草正义》《本经便读》《本经逢原》《本经疏证》 《本事方释义》《本事方续集》《笔花医镜》《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扁

鹊心书》 《扁鹊偃侧针灸图》《便易经验集》《辨脉平脉章句》《辨舌指南》《辨疫琐言》 《辨证良方》《辨证录》《辨证施治》《辨证施治纲要》《濒湖脉学》 《病机汇论》《病机沙篆》《病理概论及各论》《病症辨异》《博爱心鉴》《博济方》《博物知本》《补注难经》《补注神农本草》《补注洗冤录集证》《不谢方》《不知医必要》《采艾编翼》《参同契》《苍生司命》 《藏府标本药式》《藏象学说的理论与运用》《曹沧州医案》《草木图会》《草药手册》 《察病指南》《察舌辨症新法》《产宝》《产宝百问》《产科四种》 《产科心法》《产育保庆集》《产孕集》《长沙方歌括》《长沙药解》 《常用经穴解剖学定位》《常用中草药手册》《常用中草药图谱》《巢氏病源补养宣导法》《陈莲舫医案秘抄》 《陈氏小儿病源痘疹方论》《成方便读》《成方切用》《程氏易简方论》《程杏轩医案》 《程原仲医案》《赤水玄珠》《崇实堂医案》《褚氏遗书》《传信方》 《传信适用方》《传忠录》《疮疡经验全书》《春温三字诀》《蠢子医》《慈航集》《慈济方》《慈幼新书》《此事难知》《刺疔捷法》 《刺灸心法要诀》《丛桂草堂医案》《存存斋医话稿》《存真图》《达生篇》《大观本草》《大生要旨》《丹台玉案》《丹溪脉诀指掌》《丹溪先生医书纂要》 《丹溪心法》《丹溪心法附余》《丹溪心法治要》《澹寮集验方》《党参新

《新修本草》和《证类本草》的比较浅析

《新修本草》和《证类本草》比较浅析 摘要:中国医药学源远流长,无数的医药学家为本草学的发展付出了心血。本 草学的研究工作一直得到政府和医家的重视,历史上出现了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本草文献著作,这些本草学的全面研究和总结工作大大推动了中医药学的发展。本次将就《新修本草》和《证类本草》进行比较分析。 关键词:本草学,《新修本草》,《证类本草》 正文: 一、承继关系 《神农本草经》是后世公认的现存最早药物学专著,是汉代以前人类与疾病作斗争过程中有关药物学知识的总结。南朝齐梁时代的陶弘景沿用《神农本草经》原有分总论、各论的体例,把总论部分增补并加以注释,为成《本草经集注》卷一序例。各论部分除了将《神农本草经》不同版本的药物种类确定为365味,从《名医别录》中也选用药物365味,合计730味,并按他自己的见解予以注解,这就是《本草经集注》后6卷的内容。唐初苏敬《新修本草》是由《本草经集注》和《药图》、《图经》三部分组成,《神农本草经》的内容是正文、是主体,《药图》是当时全国各地选送的药物标本绘画而成,《图经》是药图的文字说明,其主体内容沿用了陶弘景的体例和方法。北宋马志等人在《新修本草》的基础上,经过两次修订,著成《开宝重定本草》(即《开宝本草》)。《开宝本草》问世数十年后,掌禹锡等完成了《嘉祐补注神农本草经》,简称《嘉祐本草》。《嘉祐本草》和《本草图经》问世后,由于分刊不便于检阅,由陈承将两部分合为一书,于1092年编成23卷的合刊本,名曰《重广补注神农本草并图经》。蜀地世医唐慎微也将二者合而为一,增加的内容更多,举凡经、史、子、集中有关药物学知识,一概收入书中,定名为《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后来虽在1108年稍作修定改为《大观经史证类备急本草》,1116年由曹孝忠校刊更名为《政和新修经史证类备用本草》,但其基本内容未作变更。南宋时期虽对《政和新修经史证类备用本草》数次翻刻、校刊,唯1249年张存惠的翻刻不但重新校刊,更将寇宗奭的《本草衍义》附入其中,书名也改为《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简称《证类本草》)。 二、成书经过 由于《神农本草经集注》的作者陶弘景生活在南北对峙的时代,虽然尽了个人最大的努力,难免存在着片面性和错误。显庆二年(公元657年)苏敬提议修订新本草,唐政权组织了长孙无忌、许孝崇、李淳风、孔志约等22人与苏敬一起集体编修新本草。同时,唐政府“普颁天下,营求药物”,征集全中国各地所产的药物,并令绘出实物图谱,以供编书之用。修订时,他们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如序言所讲的“本经虽阙,有验必书;别录虽存,稽之必正。”不为过去的医药经典所局限,于公元659年撰成《新修本草》颁行。这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由国家颁行的最早的一部药典。

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曰:“春食凉,夏食寒,以养阳;秋食温,冬食热,以养阴。” 一、粮食组 温热性--高粱、糯米及其制品。 寒凉性--荞麦、小米、大麦、青稞、绿豆、面粉、薏米及其制品。 平性--大米、灿米、玉米、红薯、赤豆及其制品。 二、蔬菜组 温热性--扁豆、青菜、黄芽菜、芥菜、香菜、辣椒、韭菜、南瓜、蒜苗、蒜苔、大蒜、大葱、生姜、熟藕、熟白萝卜。 寒凉性--芹菜、冬瓜、生藕、生白萝卜、苋菜、黄瓜、苦瓜、茄子、丝瓜、茭白、茨菇、紫菜、金针菜(干品)、海带、竹笋、冬笋、菊花菜、蓬蒿菜、马兰头、土豆、绿豆芽、菠菜、油菜、蕹菜、莴笋。 平性--卷心菜、蕃茄、豇豆、四季豆、芋艿、鸡毛菜、花菜、花椰花、黑木耳、刀豆、银耳、山药、松子仁、芝麻、胡萝卜、洋葱头、蘑菇、香菇、蚕豆、花生、毛豆、黄豆、黄豆芽、白扁豆、豌豆。 三、动物性食品组 温热性--羊肉、狗肉、黄鳝、河虾、海虾、雀肉、鹅蛋、猪肝。 寒凉性--鸭肉、兔肉、河蟹、螺蛳肉、田螺肉、马肉、牡蛎肉、鸭蛋、蛤蚌。 平性--猪肉、鹅肉、鲤鱼、青鱼、鲫鱼、鲢鱼、鳗鱼、鲥鱼、黄花鱼、带鱼、鲍鱼、甲鱼、泥鳅、海蜇、乌贼鱼、鸡血、鸡蛋、鸽蛋、鹌鹑肉、鹌鹑蛋、海参、燕窝。 四、奶及奶制品、大豆及大豆制品组 温热性--奶酪。 寒凉性--牛奶。 平性--豆奶、豆制品。 五、水果组 温热性--荔枝、龙眼、桃子、大枣、杨梅、核桃、杏子、桔子、樱桃。 寒凉性--香蕉、西瓜、梨、柑子、橙子、柿子、鲜百合、甘蔗、柚子、山楂、芒果、猕猴桃、金桔、罗汉果、桑葚、杨桃、香瓜、生菱角、生荸荠。 平性--苹果、葡萄、柠檬、乌梅、枇杷、橄榄、李子、酸梅、海棠、菠萝、石榴、无花果、熟菱角、熟荸荠、无花果。 六、其他食品 (一)、干果类: 温热类--栗子、核桃、葵花子、荔枝干、桂圆。 平性--花生、莲子、芡实、榛子、松子、百合、银杏、大枣、南瓜子、西瓜子、芝麻、橄榄。 (二)、调味品: 温热性--酒、醋、酒酿、红糖、饴糖、芥末、茴香、花椒、胡椒、桂花、红茶、咖啡。 寒凉性--酱、玫瑰花、豆豉、食盐、绿茶。 平性--白糖、蜂蜜、可可。 温性食品有:面粉、豆油、酒、醋、生姜、葱、蒜、胡萝卜、韭菜、葡萄、荔枝、莲子、大枣、胡桃、乌梅、李子、栗子、橘子、桃、龙眼、橄榄、鸡肉、羊肉、鹿肉、鲫鱼、黄鳝、虾、鲥鱼等。 寒性食品有:小米、绿豆、荞麦、豆腐、豆浆、豆豉、油菜、黄瓜、苋菜、茄子、芋头、竹笋、西瓜、香蕉、梨、菱角、藕、广柑、甘蔗、白果、柿饼、百合、兔肉、鳗鱼、螃蟹、龟、甲鱼、牡蛎等。

历代本草名著简介

历代本草名著简介 一、《神农本草经》 春秋战国时期,临床中医学的迅速发展使临床药物学知识不断积累,至秦汉,国家得到了统一,医药学本身的发展也要求对药物学进行一次全面而系统的总结,《神农本草经》遂应需而生。该书为秦汉以来多位医药学家不断搜集整理,由政府征集,大约至东汉初年成书。全书载药365种,依据药物功效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系统、全面、可靠地总结了秦汉以前医学界和民间的用药经验,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学经典专著,成为魏晋以下历代研究本草学的必备参考书和经典钻研对象。本书辑选尚志钧、尚元胜校注《中医八大经典全注·神农本草经》(北京:华夏出版社,1994年7月)中有关内容,但对一些神仙、道教思想内容,如“紫苏……久服轻身不老,延年神仙”之类进行了删减。 二、《名医别录》 梁·陶弘景撰写了《本草经集注》,该书在《神农本草经》基础上新增补药物三百余种,结合《神农本草经》原有药物,共计七百三十作种,广泛收集了汉魏晋以来诸名医在多种《神农本草经》传本中新增药物及(或)新的临床功效。多部早已失传的汉晋时期本草学名著,如的华佗弟子吴普、李当之的《吴普本草》、《李当之药录》中(部分)内容即可见诸本书。陶氏将其全面收集整理,名之曰《名医别录》。该书以其疗效确切、内容丰富的价值挤身于经典著作之列,仅次于《神农本草经》,对后世影响广泛而深远。本书辑录了由尚志钧辑校《名医别录(辑校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年6月)中人关药物及论述。限于篇幅,对临床功效以外的内容适当进行了节删。 三、《药性论》 唐·甄权著。甄氏为隋末唐初人,曾仕隋,至唐太宗时年已一百二十岁,以医药名世。该书注重结合临床实际议论药物性味主治,所论甚详,尤以君、臣、佐、使、使用禁忌等资料收罗较多,并多举方剂印证,对临床指导很大,对后世药学家及临床家都有较深刻影响。 四、《唐新修本草》 唐·苏敬、李勣等编篡。唐代国力强盛,经济、文化发达,此时期出现了不少新药、外来药。加之陶弘景《本草经集注》时值南北分裂,对北方药物载录不

中药学题库

中药学题库 总论 一、名解: 1.中药 2.中药学 3.本草 二、填空: 1.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着是__________,该书约成书於___________年,收载药样________种,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三类.药物按________分类之始.阐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药性的理论和_____________等药牲的理论和______________,等配伍用药方法。 三、选择题: 1.((本草经集注))作者是: A A.陶弘景 B.李积 C.苏敬 D.赵学敏 2.((本草纲目))的作者是: B A.宋代李时珍 B.明代李时珍 C.宋代唐慎.明代唐慎微 3.收载药物以民间居多的书是: D A.((本草经集注)) B.((证类本草)) C.((本草纲目)) D.((本草纲目拾遗)) 4.当代载药最多的中药专着是: C A.中药志 B.全国中草药汇编 C.中药大辞典 D.中国药学大辞典 5.我国现存最早的版刻本草图谱是: D A.诗经 B.山海经 C.五十二病方 D.说文解字 第一章:中药产地与采集 一、名解: 1.地道药材 二、填空: 1.我国有产量丰富的天然药材资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植物类药物按药用部位归纳为_____________,类____________类____________类_____________类. _______________类_______________类。 3.植物类药,常依药用部位的不同而有不同采集时间,如以全草入药者宜___________时采,叶类入药着宜 _________时采,以花者宜__________时采.果实或种子入药者宜在__________时采.根和茎入药时宜在 ___________时采,树皮或根皮入药者在______________时采. 三、单选: 1.春甯宜早,秋宁宜晚,是对植物药采集季节的经验,主要适用於: C A.全草入药的药物 B.叶类药物 C.根、根茎类药物 D.花类药物 四、多选: 1.属”地道药材的是: A C D E A.川黄莲 B.南五味 C.辽细辛 D.杯地黄 E.川附子 第三章中药的炮制 一、名解: 1. 炮制

本草纲目曾被引用来说明动物的人工选择问题

《本草纲目》曾被()引用来说明动物的人工选择问题 A《一千零一夜》 B《英国大百科全书》 C《物种起源》 D《安徒生童话》 《本草纲目》(公元1578 年)明.李时珍著。 五十二卷。作者用了近三十年时间编成,收载药物1892 种,附药图1000 余幅,阐发药物的性味、主治、用药法则、产地、形态、采集、炮制、方剂配伍等,并载附方10000 余。本书有韩、日、英、法、德等多种文字的全译本或节译本。集我国16世纪之前药学成就之大成。 书中不仅考正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综合了大量科学资料,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溶入先进的生物进化思想,并反映了丰富的临床实践。本书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被国外学者誉为中国之百科全书。 《本草纲目》(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a)是由明朝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1518-1593年)为修改古代医书中的错误而编,他以毕生精力,亲历实践,广收博采,对本草学进行了全面的整理总结,历时29年编成,30余年心血的结晶。共有52卷,载有药物1892种,其中载有新药374种,收集药方11096个,书中还绘制了1160幅精美的插图,约190万字,分为16部、60类。这种分类法,已经过渡到按自然演化的系统来进行了。对植物的科学分

类,要比瑞典的分类学家林奈[1]早二百年。 每种药物分列释名(确定名称)、集解(叙述产地)、正误(更正过去文献的错误)、修治(炮制方法)、气味、主治、发明(前三项指分析药物的功能)、附方(收集民间流传的药方)等项。全书收录植物药有881种,附录61种,共942种,再加上具名未用植物153种,共计1095种,占全部药物总数的58%。李时珍把植物分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本部五部,又把草部分为山草、芳草、溼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草、杂草等九类,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在训诂、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植物、动物、矿物、冶金等方面也有突出成就。本书十七世纪末即传播,先后多种文字的译本,对世界自然科学也有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其有关资料曾被达尔文所引。 用它是几千年来祖国药物学的总结。这本药典,不论从它严密的科学分类,或是从它包含药物的数目之多和流畅生动的文笔来看,都远远超过古代任何一部本草著作。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对人类近代科学以及医学方面影响最大。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它的成就,首先在药物分类上改变了原有上、中、下三品分类法,采取了“析族区类,振纲分目”的科学分类。它把药物分矿物药、植物药、动物药。又将矿物药分为金部、玉部、石部、卤部四部。植物药一类,根据植物的性能、形态、及其生长的环境,区别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等5部;草部又分为山草、芳草、醒草、毒草、水草、蔓草、石草等小类。动物一类,按低级向高级进化的顺序排列

古代中药发展历程简述

古代中药发展历程简述 一、药物的起源 在中国古代,关于药物起源的传说颇多。“伏羲氏尝味百药而制九针”1“神农尝百草”与“伊尹制汤液”2的传说反映了中华先民认识和使用药物的起源。基于考古学、民族学、生物学和古代文献记载等诸方面综合研究,一般认为中医药的知识起源于原始社会。经过世代人们无数次尝试和经验积累,逐渐获得了鉴别食物、药物和毒物的知识,并有意识加以利用。随着人们更多的生产和医疗实践,逐渐发现了越来越多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动物和矿物,并积累发展了药物知识。 (一)早期的药物知识记载。药,《说文解字》释为“治病之草”,明确指出“药”乃治病之物。随着文字的产生和应用,人们开始把药物知识用文字记录下来。目前所知最早的“药”字,出自数千年前古钟鼎类铜器上铭文(即金文)。自西周以后,“药”字使用增多,如《书经》3有“若药弗瞑眩,厥疾弗瘳”;《易经》有“无妄之疾,勿药有喜;无妄之药,不可试也”;《礼记·曲礼》有“医不三世,不服其药”;《周礼·疾医》曰“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等等。《诗经》《山海经》《万物》等书中也收载了不少植物、动物和矿物药,甚至明确记载了某些药物的疗效;马王堆出土的《五十二病方》《养生方》等简帛中也存在大量药物组方疗疾的记载。 (二)药物复方的产生。我国药物复方的产生不晚于春秋战国时期。古代对于药物复方的称呼,早期多以“齐”“和齐”或“和药”称之,见载于《周礼·天

官》4《世本》5等。古代复方有多种剂型,汤剂只是其中之一。目前尚无充分依据说明汤剂是我国中药复方产生的唯一标志。如,以复方见称最早的方书《五十二病方》中记载的和剂中,有的是将药物研细和合,有的用水和煮,有的以药汁合搅,有的以药和酒,并无独立的汤剂称谓,书中的“汤”指外用的药汤水。 (三)“药品”的记载。药品一词,据考证首次见载于元代的《御药院方》(以宋金元三朝御药院所制成方为基础编制),记载御药院的职能“掌按验秘方,以时剂和药品,以进御和供奉禁中之用”。之后,随着现代药品管理制度的建立,药品的含义发生了改变。 二、“本草”与“中药” (一)“本草”的含义。“本草”一词,沿用已有两千多年之久。根据现存文献考证,“本草”之名,始于西汉晚期。《汉书》之《平帝记》《郊祀记》《楼护传》均有记载。 “本草”的含义,一是指中国传统医药学中的药物。“本”在《说文解字》中训为“木下曰本。从木,一在其下”,“草”本字作“艸”,训为“百艸也”。可见“本”的原始意义是根,“草”则是草本植物的泛称。韩保昇6认为“按药有玉石草木虫兽,而直云本草者,为诸药中草类最多也”。因此,我国习惯以“本草”代指中药。《墨子·贵义》有“譬若药然草之本”,算是最早以本草言药者。二是指中国传统药物学及药物学专著。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的序中论述,认为扁鹊、淳于意、仲景、胡洽7等历代名医用药“皆修药性”,为“本草家意”,并引用颜光禄之言,指出“诠三品药性,以本草为主”。由此可知“本草”还指研究药理药性的专门学问,并与经方有一定渊源关系。

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 如果华陀再世崇洋都被医治 外邦来学汉字激发我民族意识 马钱子决明子苍耳子还有莲子 黄药子苦豆子川楝子我要面子 用我的方式改写一部历史 没什么别的事跟着我念几个字 山药当归枸杞GO 山药当归枸杞GO 看我抓一把中药服下一帖骄傲 我表情悠哉跳个大概 动作轻松自在你学不来 霓虹的招牌调整好状态 在华丽的城市等待醒来 我表情悠哉跳个大概 用书法书朝代内力传开 豪气挥正楷给一拳对白 结局平躺下来看谁厉害

练成什么丹揉成什么丸 鹿茸切片不能太薄 老师傅的手法不能这样乱抄 龟苓膏云南白药还有冬虫夏草 自己的音乐自己的药份量刚刚好 听我说中药苦抄袭应该更苦 快翻开本草纲目多看一些善本书 蟾苏地龙已翻过江湖 这些老祖宗的辛苦我们一定不能输 就是这个光就是这个光一起唱 (就是这个光就是这个光嘿) 让我来调个偏方专治你媚外的内伤已扎根千年的汉方有别人不知道的力量 我表情悠哉跳个大概 动作轻松自在你学不来 霓虹的招牌调整好状态 在华丽的城市等待醒来

我表情悠哉跳个大概 用书法书朝代内力传开 豪气挥正楷给一拳对白 结局平躺下来看谁厉害 蹲小殭尸蹲小殭尸蹲 又蹲小殭尸蹲暗巷点灯 又蹲小殭尸蹲钻萝卜坑 又蹲小殭尸蹲念咒语哼 歌词延伸 《本草纲目》,药学著作,五十二卷,明·李时珍撰,刊于1590年。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是作者在继承和总结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结合作者长期学习、采访所积累的大量药学知识,经过实践和钻研,历时数十年而编成的一部巨著。书中不仅考正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综合了大量科学资料,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溶入先进的生物进化思想,并反映了丰富的临床实践。本书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此外,它还是周杰伦专辑《依然范特西》中的一首歌。

开宝本草简介

开宝本草简介 《开宝本草》,古代汉族药物学著作,刘翰、马志等编著于(公元973-974年,宋开宝6-7年)。 自《新修本草》问世后,历300余年,由于社会的发展,药品数量的增加,该书已不适应形势的需要。因此,宋开宝六年诏刘翰、马志等九人取《新修本草》、《蜀本草》加以详校,参以《本草拾遗》,“刊正别名,增益品目。”计20卷。名曰《开宝新详定本草》。翌年又进行重修增加品种,订正分类。收载新;日药物983种,共21卷。名曰《开宝重定本草》。 开宝七年(974),宋太祖再次诏命刘翰、马志等人重新修订《开宝新详定本草》。最后由园林学士李昉、知制诰王佑、扈蒙等重加校勘,成书后全书合目录共21卷,命名为《开宝重定之本草》又简称《开宝本草》。全书共收载药物984种,其中新增药134种,它对时过300余年的唐《新修本草》在编纂和传抄中出现的谬误进行了修订。《开宝本草》还重视吸收其它本草著作的精华,在新增的134种药物中,近百种都是从前代诸本草著作中筛选而来,如蛤蚧出自《雷公炮灸论》,仙茅出自《海药本草》。 《开宝本草》编纂者成功地制定了严谨的体例,这一体例为宋代其它官修本草著作所继承。首先是首次采用黑白字来代替朱墨分书,《开宝本草》之前的本草著作为《神农本草经》内容用朱笔抄写。《名医别录》用墨笔抄写,年久多易混淆;《开宝本草》改《神农本草经》为白字(阴文),其它为黑字(阳文),清晰醒目。其次,用不同简称标明文字出处:如以“唐附”表示《新修本草》新增药,以“今附”表示《开宝本草》新增药,以“陶隐居”为《本草经集注》注文,以“唐本注”为《新修本草》注。而《开宝本草》编纂者,根据文献资料所作的注文,则冠以“今按”,根据当时药物知识作的注文冠以“今注”。这一体例规定,为保存古本草文献作出了重大贡献,其严谨求实之风足堪称道。

考研中药学总结

2016年考研中药学总结 第一章总论 考点一:中药得起源与中药学得发展

考点二:中药得产地与采集 1、道地药材: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 2、常用道地药材产地:甘肃(当归)、宁夏(枸杞)、青海(大黄)、内蒙(黄芪)、东北(人参、细辛、五味子)、山西(党参)、河南(地黄、牛膝、山药、菊花)、云南(三七、茯苓)、四川(黄连、川芎、贝母、乌头-川乌/附子)、山东(阿胶)、浙江(贝母)、江苏(薄荷、苍术)、广东(陈皮、砂仁)。 3、中药得采集 (1)药用部位:【全草】益母草、木贼草;【地上部分】益母草、豨莶草、灯芯草、泽兰、荆芥、紫苏;【花粉】蒲黄;【果实】马兜铃、瓜蒌、槟榔;【种子】决明子、白果;【带花得果穗】夏枯草;【根】大黄、生地黄、黄芩、紫草、茜草、龙胆草、天花粉(瓜蒌根);【茎】天麻、薤白 (2)采收季节 ①全草类药材,如益母草、荆芥等,宜在植株成长充分或者开花时采收。 ②叶类药材,如大青叶、艾叶等,宜在花蕾将放或者正开时采收。 ③果实类药材,一般在果实成熟时采收,但有些种子成熟时易脱落,或果壳易裂开,种子散失,如茴香、牵牛子、豆蔻、凤仙子,则应在刚成熟时采收。 ④根与根茎类药材,如天麻、大黄等,宜在早春或晚秋(二、八月)采收。 ⑤树皮类药材,如黄柏等,宜在春夏(清明至夏至间)植物生长时采收。 考点三:中药得炮制 1、炮制目得 (1)盐制:可引药下行、增强疗效、缓与药物辛燥之性。 ★常用药物:知母、黄柏;杜仲、补骨脂、沙苑子;泽泻、车前子;荔枝核、橘核、小茴香。 【盐制知母、黄柏,可增强滋阴降火、清热凉血得作用;盐制杜仲、补骨脂、沙苑子,可增强补肝肾得作用;盐制泽泻、车前子,可增强泻热利尿得作用;盐制荔枝核、橘核、小茴香,可增强疗疝止痛得功效。】 (2)醋制:可引药入肝经,增强活血止痛得作用。 ★常用药物:大戟、芫花、甘遂、商陆;柴胡、香附、青皮;五灵脂、延胡索、自然铜;三棱、莪术、穿山甲、皂矾。 【醋制大戟、芫花、甘遂、商陆,可降低毒性;醋制柴胡、香附、青皮、延胡索、自然铜,可增强活血得功效;醋制三棱、莪术,可增强祛瘀止痛得功效;醋制五灵脂,可矫味矫臭。】 (3)酒制:可引药上行、矫味矫臭,增强活血化瘀、止泻止血、清热消痰得作用。 2、炮制方法 (1)修治①纯净药材;②粉碎药材【粉甘草就是指:加工时去皮】;③切制药材。 (2)水制①漂洗;②浸泡;③闷润;④喷洒;⑤水飞:矿物类、甲壳类(朱砂、炉甘石、滑石、蛤粉、雄黄)。 (3)火制①炒:焦白术、大黄炭、地榆炭、荆芥炭。炒黄、炒焦使药材易于粉碎加工,并缓与药性。种子类药材炒后则煎煮时有效成分易于溶出; ②炙:改变药性,增强疗效或降低毒副作用,如盐炙杜仲、黄柏;③烫;④煅;⑤煨 (4)水火共制①煮法;②蒸法;③炖法;④氵单法 (5)其她①制霜;②发酵:神曲、建曲、半夏曲;③精制;④药拌

益大本草园简介

益大本草园 目录 综述 一、景区景点: 1、门景 2、沪地龙繁殖生产基地 3、装饰性牌坊园门 4、中药文化影展馆 5、水生植物栽培区 6、园中苑 7、杏林苑 8、园林景观温室 9、中药文化街 (1)中药科技交流馆 (2)中药保健膳食馆 (3)中药标本陈列馆 (4)中医文化展示馆

(5)全国第一药用矿石山 (6)盆景园 (7)临湖茶艺馆 9、石舫 10、药用植物生产栽培区 (1)种子、果实类植物生产栽培区 (2)花叶类植物生产栽培区 (3)皮类植物生产栽培区 (4)全草类植物生产栽培区 (5)根茎类植物生产栽培区 二、人文景观 1、石文化 (1)石桥 (2)石龟 (3)石盆 (4)石槽 2、花文化 (1)十二月花名 (2)药名四季歌

3、楹联文化 4、宗教文化 崔使君庙遗址 三、益大文萃 1、报刊 2、电视专题片 四、余录 1、名人留言 2、学术交流团体 3、参观团体 后记

益大本草园 综述 打开上海地图,顺着川周公路,你一定会找到浦东一颗明珠——益大本草园。园主人是上海康桥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维荣,他多年来一直在脑中酝酿着一件事,要弘扬祖国中药文化,为民健康造福。建立一座中草药种植园。为了夙愿,他走遍了全国各地好几家中草药种植园。中医药大学和中医医院。这些专家教授们,异口同声地赞美他为人民做了一件好事。办中草药园下定决心,就向镇、区两级政府领导汇报此事,得到新区农委、康桥镇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没几天区土地局批下300多亩土地。 园址选在康桥镇人南村9组,三面环水,北靠沿船港,西连通湖港,南依村河浜,东临沔新路。 有了菜,要有厨师烧,有了土地,要有人设计。陈总聘请了上海群益职业技术学校园林专业退休教师陈德仁、张林生,苏州市园林绿地公司园林高级工程师王文和公司派来的干部金国华组织一个规划设计小组。于2009年7月中旬,全体规划设计人员进入选定的园址,进行测量规划设计。 碰到第一件困难的事,四面环水的一块36亩土地,称之“小高峰”。叠满了建筑垃圾,杂草丛生,设计人员进行

中草药大全狗屎花

中草药大全 > 狗屎花 上一个: 狗肾下一个: 狗屎花根狗屎花 狗屎花 (《滇南本草》) 【异名】一把抓、蓝狗屎花(《滇南本草》),蓝布裙(《四川通志》),附地菜、牛舌头花(《植物名实图考》),狗舌花(《滇南本草图谱》),龙须草、七星箭(《四川中药志》),大肥根、莲子叶、绿花心、绿花叶、蓝花参(《云南中草药》)。 【来源】为紫草科植物倒提壶的全草。 【植物形态】倒提壶(《滇南本草》) 多年生草本,高达50厘米。全株密被灰白色短直柔毛。根细长,有侧根。茎圆柱状,紫绿色。根生叶多具长柄,柄基稍膨大;叶片椭圆形或匙状,长6~14厘米,宽2~4厘米,先端尖或钝圆,基部楔形,全缘,或波状缘,叶脉上面凹入,下面凸出显著;茎生叶无柄,披针形,长约5厘米,阔2厘米,先端钝,基部呈浅心脏形,略抱茎。蝎尾状总状花序,顶生或腋出;花小,开于花序之俯向一面,无苞片,具花梗。萼钟状,5深裂;花冠管约与萼片等长,顶部蓝色,下部白色,5裂,喉部着生5枚小鳞片,与花冠裂片同色,对生;雄蕊5,与萼片对生,花丝贴生于花冠管,药短椭圆形,黄色;背着;雌蕊1,子房扁圆形,4深裂,花柱圆柱形。小坚果4枚,具肉质锚状钩刺。花期3~10月。 生于山野、屋旁、路边。分布云南,四川、贵州、西藏等地。

本植物的根(狗屎花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化学成分】全草含千里光属生物碱,倒提壶碱和刺凌德草碱。种子含油2 3%,蛋白质18%。 【药理作用】刺凌德草碱有神经节阻滞作用,10毫克/公斤可完全阻断电刺激交感节前纤维引起的瞬膜收缩,它能增强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0.000 02浓度能降低离体兔小肠的收缩张力。0.0001~0.00001能扩张离体兔耳血管。一次静脉注射,对小鼠的毒性很小,连续注射可引起肝变性,但较其他双稠吡咯啶为轻。 【性味】《天宝本草》:"苦,凉。" 【功用主治】清肺化痰,止血。治咳嗽,吐血,瘰疬,刀伤。 ①《四川通志》:"治脚气,壮筋骨。" ②《天宝本草》:"清肺止咳化痰,治气火瘰疬。" ③《四川中药志》:"清热,止咳,生肌。治咳嗽,失音,吐血。" ④成都《常用草药治疗手册》:"养阴润肺,清热止咳。治肺痨咳嗽,失音,狂犬咬伤。"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两。外用:捣敷。 【选方】①治咳嗽失音:蓝布裙全草一至二两,炖五花内服。 ②治吐血:蓝布裙全草一至二两,炖杀口内服。 ③治刀伤:生蓝布裙捣烂涂。(①方以下出《四川中药志》)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本草中1

《本草中国》精彩文案节选 “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砍来当柴烧。春秋挖根夏采草,浆果初熟花含苞。”古老的歌诀里,透露着时间赋予本草的千变万化。 追逐一朵鲜花盛开的时间,等待一颗果子成熟的时节。 然光阴似水,倏忽来去, 所以把握住中药采摘的时机, 是中药人心头牵挂,绝不敢怠慢的事情。 千百年来, 人类一直摸索着与时间相处之道, 赶时间似乎有一股较劲的味道, 而等时间却呈现了另一种处世哲学。 东去出来,夏末秋至, 对于四季的更替,中药人有独到的见解。 夏枯草,秋桑叶,冬葵子, 这些以季节命名的药材不仅凝聚着先人洞悉时间的匠心, 也暗藏着千百年来约定成俗的规矩。 质朴无华的桑树,在医者眼中, 浑身是宝。一年四季各有所长, 它是时间赋予本草的奇妙变幻。 同一枚药物,在不同季节采摘, 药效亦有强弱,这是本草与时间的秘密。 世间万物顺乎天理,如期而至的灵性, 成就了本草神奇的生命,也揭开了医者深藏着的良苦用心。

在漫长的岁月中, 所谓的开始于结束,不过是种此消彼长的辩证。 时间,无影无形的力量。 万物生长,花开花谢, 在这些亘古不变的轮回中, 有的人被时间改变,有的人改变时间。 勤劳、执着、坚守,正是这些中国人维系千年的品格, 赋予了中药生命的温度, 让它经得起时间的洗礼, 并最终见证岁月的光辉。 以药为伴,矢志不移。 祖辈是这样过来的,今天依然如此。 毒药或良药,是本草的双面, 若非天地设精华,若非人类凭执着, 就没有这向死求生的焕然重生。 与药相守的日子多是沉默相对 但内心生出的满足与豁然,却不足以为外人道。 来自于自然,得之于人心。 本草以“药食同源”、 “生熟异治”、“毒与解毒”、“双向调节”的功效,开启了千变万化的生命空间。而在与本草相伴的光阴里, 人们也在观察它、享用它、转化它,不断获得更高的生存智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