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布鲁克纳安东·布鲁克纳(德语:Anton·Bruckner,1824年9月4日-1896年10月11日),生于奥地利安斯菲尔登,著名作曲家、管风琴演奏家、音乐教育家;1835—1837年学习管风琴和乐理;1837—1840年在圣弗洛里安教堂童声唱诗班任歌手,后在此教堂任管风琴师并开始作" />
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布鲁克纳简介(浪漫主义中期)

布鲁克纳简介(浪漫主义中期)

布鲁克纳简介(浪漫主义中期)
布鲁克纳简介(浪漫主义中期)

布鲁克纳简介(浪漫主义中期)

简介(浪漫主义中期)" title="布鲁克纳简介(浪漫主义中期)" height="300" width="300">安东·布鲁克纳

安东·布鲁克纳(德语:Anton·Bruckner,1824年9月4日-1896年10月11日),生于奥地利安斯菲尔登,著名作曲家、管风琴演奏家、音乐教育家;1835—1837年学习管风琴和乐理;1837—1840年在圣弗洛里安教堂童声唱诗班任歌手,后在此教堂任管风琴师并开始作曲;1856—1868年在林茨大教堂任管风琴师;1868—1891年任维也纳大学教授;其重要作品有9首编号的交响曲和感恩赞、庄严弥撒合唱曲等宗教音乐作品,最具代表性的是规模宏大的交响曲,宗教音乐作品被誉为“奥地利教会音乐的典范”,他的作品对二十世纪的音乐史有着巨大广泛的影响。

人物简介

安东·布鲁克纳(Anton·Bruckner,1824-1896),奥地利著名作曲家,管风琴家;1824年9月4日生于林茨附近的安斯费尔登。

布鲁克纳早在13岁参加圣弗洛里安修道院唱诗班,并学管风琴;1856年任林茨大教堂管风琴师,1868年在维也纳音乐学院执教,翌年起先后到法国、英国、瑞士旅行演出;1875年任维也纳大学和声、对位讲师,1891年获名誉哲学博士学位。

他是虔诚的天主教徒,作品多具有深邃的哲理性和沉思气氛;他的宗教音乐作品被誉为奥地利教会音乐的典范,3部弥撒曲继承了贝多芬《庄严弥撒曲》的传统,《感恩赞》以十分简洁的手法取得极佳的效果。

他的音乐作品除一部序曲和一部弦乐五重奏外均为交响曲,共10部;这些交响曲气势巍峨,色彩明朗,兼用古典派贝多芬和浪漫派舒伯特的传统技巧,以及古代众赞歌的手法和后期浪漫派的音调,内容多数描写精神世界;布鲁克纳他对瓦格纳敬仰备至,3部弥撒曲和第一交响曲在和声、配器方面深受瓦格纳影响,第3交响曲以瓦格纳为标题,第7交响曲结尾的哀乐是悼念瓦格纳之作;但其作品在生前多遭冷遇,他去世后多年才渐受重视。

1896年10月11日在维也纳逝世,终年72岁。

人物生平

布鲁克纳在1824年9月4日在奥地利小镇安斯菲尔登一个教师家庭中出生,早年学习小提琴,钢琴,但最主要是管风琴,10岁时即会间或到教堂当管风琴师帮补家计。1837年他到圣弗洛里安慈善机构当合唱男童,在那里他得到音乐方面的深入教育并且受培训成为老师;他的第一份工作是(1841-1843)在小镇温德哈格当学校教师;这个时期布鲁克纳写有一首弥撒曲(为女中音,两把圆号和管风琴而作)。

圣弗洛里安慈善机构后来向布鲁克纳提供一个教师职位,经过这一段可朗斯多夫的教师生活后(其中他还写作了一些作品),1845年布鲁克纳回到圣弗洛里安慈善机构,在那里作为“临时风琴手”,直到1855年,他已创作了一系列作品,包括一部大型B大调弥撒,为合唱,独唱和管弦乐队而作。

布鲁克纳并不满足于圣弗洛里安慈善机构当教师。他到维也纳上课,老师是极端保守的同奏低音和对位法教授西蒙·锡希特。1855-1868年在林兹,他成为男声合唱协会的指挥,布鲁克纳写了一些合唱曲。在这个时期,他接触到了理查德·瓦格纳的作品,对他影响深远。

布鲁克纳放弃了维也纳一个作为和声和对位法教师资格考

试的成绩,虽然他以绝对优势通过了。他想得到的是一个宫廷管风琴师或者是一个教授职位。后来他去林兹剧院乐队长奥托·基兹勒那里上配器和谱曲法课。

1863年到1868年,布鲁克纳写出了三部大型的弥撒,分别是d,e和f小调和c小调第一交响曲,其中d小调弥撒的演出非常成功(1864年在林兹,1867年在维也纳)。

1868年,布鲁克纳成功以通奏低音和对位法教授的身份到维也纳音乐学院任教。1869年他踏上了到南锡和巴黎的音乐会之旅,期间他在管风琴上做过不少即席演奏,在接下来的几年,布鲁克纳用尽一切办法去得到一个宫廷管风琴师和一个大学教授的位置;1875年他最终成为维也纳大学“无薪教师”。

他的第三交响曲使他在维也纳陷入了新一轮的危机:第一稿是献给瓦格纳的,上面援引了大量瓦格纳的东西,但很快他就对这稿作了大修改。1877年没有瓦格纳的影响的第二稿上演,得到的却是灾难性的结果。观众成批成批地离开,直到第4交响曲在1881年上演,布鲁克纳才在对方阵营里赢得一些掌声。“勃拉姆斯派”(汉斯力克用语)和“瓦格纳和布鲁克纳派”之间的战火也终于停息。

布鲁克纳第七交响曲却很成功,首演在1884年的莱比锡;写过感恩赞之后布鲁克纳写了自己的第八交响曲,第一版受到首演指挥家赫尔曼·列维的严厉批评;1892年第二版在维也纳大获成功;第8交响曲的第3版1890年就已上演;在1890年代布鲁克纳荣誉加身,1892年的荣誉博士对他来说可能是最弥足珍贵;布鲁克纳还不停笔,但他的第9交响曲只有前3个乐章。第4乐章只有片断。

林兹市立交响和剧院乐团以布鲁克纳命名,为林兹布鲁克纳乐团;施特劳宾(Straubing)市的一个艺术学校就以布鲁克纳为名。

人物评价

这位虔诚的作曲家在自己五十岁终于在交响曲方面取得突破。他对权威的崇拜在他后三部交响曲上可见一斑:他的第七交响曲是献给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第八交响曲是献给奥匈帝国皇帝弗朗兹·约瑟夫一世的,而未完成的第九交响曲,则是献给上帝的,“如果他不嫌弃的话”,作曲家这样说。

布鲁克纳的作品以其宏大的音响建筑着称。交响曲的首乐章,(终乐章有时也是如此)有不止两个,而是三个大型主题。这应该归功于布鲁克纳管风琴方面的经验技巧,“音级强度”,不同音响强度之间的突然转变,布鲁克纳对乐器组和对管风琴的音栓的处理如出一辙。

布鲁克纳的交响曲也是在不断的进化之中,虽然他被公认为一个乐坛怪人,饱受乐评家讽刺。这一切直到他的第七交响曲1884年莱比锡首演。歌唱性主题具有强烈的感召力,第二乐章柔板是瓦格纳的挽歌,有力的谐谑曲还有热力四射的终曲,让世界见识了这位时年60的作曲家的天才。当时汉斯力克和勃拉姆斯的绝对音乐阵营和瓦格纳阵营,当时评论家妄断的把布鲁克纳归到后者,之间的鸿沟非常的深。布鲁克纳,要等到20世纪,才等来了世人对他的普遍认同。

布鲁克纳经常修改即使是已定稿的交响曲。若单单以为这是细节上的小修小补,那就错了,他的第一,三,四和八交响曲修改的和重写过的一样。特别是第四“浪漫”交响曲,绝对不是同一部作品了,只是谐谑曲和终曲和旧版有些许相同。初版是一个多层混合体,没有考虑到演出的难度。修改版本在多个方面多显得更平滑,在和声和配器方面更有布鲁克纳的特色风格。为了短而简明的乐句,宏大的建筑音响只

好退居其次——可是人们到了20世纪70年代才认识到这一点,而当时又正值布鲁克纳的学生费迪南德·略沃和兄弟Schalk对布鲁克纳交响曲的编辑版本大行其道,但他们的版本的确有助于布鲁克纳的受承认度上升。

在这些被出版的初稿中,乐队音色被认为更接近瓦格纳理念,所有的删节只会造成减损。布鲁克纳交响曲的原貌,在1932年的一场纪念音乐会上才得以重见天日,在这场音乐会上,布鲁克纳第九交响曲的前三乐章的原版被演出。

作品风格

布鲁克纳的交响曲常常是以神秘的、“云状音群”开始的——弦乐声部演奏出安静的震音或者是颤音——在此基础上出现了主题旋律的动机或者是呈拱形的旋律线条。

即使是在布鲁克纳最短小的作品(比如教堂经文歌)中,音乐所呈现的也是一个非常宽泛的发展空间:不仅是因为音乐常常是缓慢的,还因为音乐在流动中有时会停下来,以便让和弦在大厅中回响。布鲁克纳通过织体结构的突然转变,表现出他令人惊异的精确变化。

许多浪漫乐派的作曲家都喜欢把富有表现力的管弦乐音色加以融合或变化。布鲁克纳常常会大胆地使用对比的方式,创造出巨大的声音色块的音效。他把演奏管风琴的经验用在管弦乐队的表现风格上,用中止或者是“呈阶梯状”的发展来制造音量或色彩的变化效果。

布鲁克纳的音乐并不总是慢速的或者是固定不变的。他的谐谑曲总是充满了他年轻时非常熟悉的奥地利乡村舞曲的节奏;即便是在他交响曲的第一、第四乐章中也常常会出现优雅的舞蹈节奏主题。

布鲁克纳也称得上是位伟大的音乐旋律家,他的音乐旋律具有广阔的风格特征范围,从第七交响曲开头较长主题的高雅温馨,到第四交响曲谐谑曲中部的乡村圆舞曲的质朴妩媚,可谓多姿多彩。

人物影响

布鲁克纳是勃拉姆斯外另一位19世纪在后世留下深刻影响的作曲家之一;特别是他的第九交响曲,在当时可谓前卫,待启示性;布鲁克纳大胆的和声对位音响可以说为勋伯格开了路。他独特的配器和实现手法为卡尔·尼尔森和让·西贝

柳斯所推广;布鲁克纳的影响其实还可见于马勒的作品,还有新古典主义作曲家如保罗·亨德米特和约翰·尼伯姆克·大卫的作品。

布鲁克纳另一功绩是,将弥撒和感恩赞这类宗教音乐音乐会化;布鲁克纳的音乐语言在20世纪的作曲家弗兰兹·施密德和理查德·威兹的努力下继续延伸。

人物作品

布鲁克纳的作品以“WerkverzeichnisAntonBruckner”(安东·布鲁克纳作品目录,缩写WAB)标识。

交响曲

Sinfonie f-moll 1863年

第一交响曲1. Sinfonie c-moll, 1866年(林兹版), 1890/91 (维也纳版)

Sinfonie B-Dur, 1869; 只有第一乐章草稿

Sinfonie d-moll, 1869

(即所谓的“第零号交响曲”)

第二交响曲2. Sinfonie c-moll, 1872,

1877

第三交响曲3. Sinfonie d-moll, 1873, 1876, 1877,

1889

第四交响曲“浪漫”4. Sinfonie Es-Dur, 1874, 1878, 1880 (新的终曲), 1889

第五交响曲5. Sinfonie B-Dur, 1878

第六交响曲6. Sinfonie A-Dur, 1881

第七交响曲7. Sinfonie E-Dur, 1883

第八交响曲8. Sinfonie c-moll, 1887,

1890

第九交响曲9. Sinfonie d-moll

(未完成,第4乐章配器未完成,而且部分散失,故一般只演

奏前三乐章), 1887-1896

合唱作品

d小调,e小调(为八声部合唱和管乐器而作),f小调弥撒

d小调安魂曲

B大调庄严弥撒

宗教音乐4部合唱赞美诗集, 150赞美诗和感恩赞(Te Deum)

交响合唱曲赫尔戈兰岛,为男声和乐队而作

室内作品

c小调弦乐四重奏

F大调弦乐五重奏

d小调间奏曲,为弦乐四重奏而作

c小调回旋曲,为弦乐四重奏而作

圣歌作品

圣母颂:即ave

maria,布鲁克纳1861年所作的七声部无伴奏经文歌。颇为短小,但充满著高度的对位技巧及虔敬圣洁的气氛,是他最感人、易懂的作品之一,常为各大合唱团所演唱。

作品赏析

第四交响曲

布鲁克纳的降E大调第四交响曲创作于1874年,他是在奥地利阿尔卑斯山区风景秀丽的一个小村中写成。并在1878—1880年间进行过多次修改,包括全部重写的谐谑曲及几乎全新的末乐章;布鲁克纳又为其冠名为“浪漫”;1881年2月20日由汉斯·李希特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首演,演出大受欢迎,以至每个乐章结束时,布鲁克纳都要到台上鞠躬致谢。

这部作品共四个乐章:1.中庸的快板。圆号表达的第一主题宛若森林的低语,不断地变形处理,中提琴和小提琴表达的第二主题相对宁静而轻快,而铜管群吹奏的第三主题又具咆

考的暴风雨的感觉。发展部以森林圆号主题与木管应答开始,动机以多种方式变化发展,以弦乐表达圣歌而推向高潮。

2.行板。中提琴和小提琴犹如叹息,而大提琴类似悲歌,突出弦乐的效果。发展部以主要主题的复音变化处理为主,其中有精妙的对位。反复部则省略中间圣歌风格的合唱曲后呈现,终结部则类似悲壮的共鸣。

3.不快的小快板、谐谑曲。全曲中最杰出的乐章之一,快活地,再度回到森林中的气氛,类似猎人的勇敢叫声。中段是可爱的农夫田园舞曲。

4.终曲,中庸的快板。混合引用第一与第三乐章主题。这一乐章表达类似暴风雨的感觉,谐谑曲主题突然由圆号合奏参透。在总休止之后,暴风雨般的动机来临,随后与第一乐章结合。“暴风雨”停息后,表达忧虑主题与灿烂主题对比的第二主题。然后主要主题与第二主题再度再现后,主要主题和暴风雨动机结合,在大胆转调下形成发展部。“暴风雨”再度平静后,主要主题反复与第二主题群三度再现,结构极为复杂。

第七交响曲

布鲁克纳是浪漫主义时期最著名的作曲家之一,就连当时如日中天的瓦格纳对于这位年纪比自己小了近一轮的作曲家也心存敬意,居然将他与自己的偶像贝多芬相提并论;在那个大变革的年代,世事万物都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瓦格纳将歌剧发展到了一个令后人无法逾越的高峰,整个欧洲的音乐笼罩在瓦格纳的影子之下,这在布鲁克纳的音乐中颇有体现。英雄是当时的时代主题,不少人写过英雄的乐章,而布鲁克纳的“英雄”当属这部E大调第七交响曲;这部交响曲既有宏伟的史诗规模,又在曲式上有着大胆的创新,拓展了交响曲的形式。尽管它依然保留了传统的四个乐章的形式,但是仅有第三乐章与奏鸣曲式结构相似。

第一个乐章是一个中庸的快板。乐章的一开头犹如清晨的烟雾渐渐升腾弥漫,很有《罗恩格林》序曲的意境,第一乐章便在这种安详与柔和中展开,木管的缥缈与弦乐声部的轻柔反复最终汇聚成一股不断升华的主题,并在管乐的雄壮威严的号角中将乐章带入一种宽广坦荡的气氛,而在木管声部的再次独奏后,乐曲似乎进入了一种神秘肃穆的境界,铜管声部庄严的令人略感不祥的感召后,乐曲又恢复了先前的平静,而这种看似平和的气氛下却孕育着荡气回肠的激情,经过几次回旋往复之后,乐曲进入又回到了刚刚开始的那个安

详的主题,而这一次却在弦乐营造出来的不断上升的氛围下升华并超脱,最终犹如日出云层般的绚烂辉煌。

第二乐章是这部交响曲最著名的乐章,不仅仅因为这个柔板竟然长达23分钟,而是因为无论从感染力还是这个乐章在以后引来的非议都促使它成为音乐史上最着名的柔板之一。

布鲁克纳创作这部乐曲时,刚好得到瓦格纳去世的消息,而且作曲家还在其中运用了瓦格纳大号的着名乐段,所以这一乐章被认为是为瓦格纳所创作的挽歌。乐曲庄严而缓慢,表达哀愁但并不伤感,却有感恩赞的崇高,并将弦乐的颤音发挥到极致。这篇升华的乐章之中,时而插有温暖抒情的旋律,也许寄托了对美好往事的怀念。旋律击罄于耳边,却回荡在心间,耳所闻,心所思,情所动,如何令人不泪颜。乐曲升华到极致,如夕阳般辉煌,此后又静谧安详,如秋叶般凄美沧桑。和理查·施特劳斯的《死与净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却又多了一分庞然大气。

第三乐章是一个很快的谐谑曲,铜管乐主导下的主题激情飞扬,有如滔滔江水,势不可挡,有如对不平命运的反抗。中间的部分却缓慢而柔和,似乎是对第一乐章的回应。终乐章是一个不太快,但是很激动的快板。小提琴轻盈跳跃的前奏

引来了一个博大的主题。铜管乐令人紧张而阴暗的命运主题打断了这种安详,而后便是悲怆的反击主题。这一过程反复出现,而每次雄壮庄严的主题过后都紧紧跟随着高洁如圣咏的弦乐主题及其变形。最后乐章又回到了开始那个蠢蠢欲动的主题,并升华到无比宏伟的气势,宛如天国般壮观,仿佛是对死亡的战胜。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特点

西方音乐史论文 一个充满神奇音乐的时代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特点

目录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特点简述 (2) 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音乐的不同 (2) 浪漫主义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 (3) 浪漫主义音乐特点总结 (3)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特点 关于音乐,人们一直都在探讨它的奥秘和美妙,当第一次听到《小夜曲》,便被其中的婉转、悠扬与空灵所吸引,它源于西方浪漫主义时期——一个充满神奇音乐的时代。浪漫主义乐派是继维也纳古典乐派后出现的一个新的流派,浪漫主义产生于法国大革命以后的社会的和政治的动乱之中,它支配着十九世纪的艺术。这个时期艺术家的创作上则表现为对主观感情的崇尚,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幻想。艺术表现形式也较以前有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浪漫主义思潮与风格的形成与发展。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特点简述 浪漫主义音乐善于表现个人的感情和幻想,尤其强调个人主义的体验。他们热衷于反映内心最强烈情感的爱情主题;倾心于带自传性的,不满现状的忧郁,孤独者的精神。在描绘自然景色及现实形象时,也更强调主观色彩的印记。作曲家不同程度地倾心于标题音乐,其构思常常以文学、诗歌、戏剧、绘画、特性舞蹈等其他姊妹艺术的内容为基础,甚至为强调表现意图而加添明确的标题。所采用的形式载体也为了与标题性内容相符而突破传统的模式,创造出许多综合性或形式灵活的体裁。 同时,浪漫主义音乐有着对本民族历史文化及民间音乐的强烈兴趣。这反映了19 世纪欧洲民族意识的觉醒。表现在一些长期倍受欺凌的国家和民族(如波兰、捷克、匈牙利)等国家的“民族乐派”先后成立。和这些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紧密呼应。在音乐创作的题材方面,盛行采用民间歌谣及民间故事为主题。在追求更加个性化、情感化表现技巧的过程中,诸多民族民间音乐的色彩影响到旋律特征、调式和声与节奏节拍的独特处理。 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音乐的不同 浪漫主义音乐与古典主义音乐所不同的是,它承袭古典乐派作曲家的传统,在此基础上也有了新的探索。如强调音乐要与诗歌、戏剧、绘画等音乐以外的其他艺术相结合,提倡一种综合艺术;提倡标题音乐;强调个人主观感觉的表现,作品常常带有自传的色彩;作品富于幻想性,描写大自然的作品很多,因为大自然很平静,没有矛盾,是理想的境界;重视戏剧,研究民族、民间的音乐文学,从中吸取营养,作品具有民族特色。 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是继承古典乐派,但内容上却有很大的差异,夸张的手法也使用的特别多。在音乐形式上,它突破了古典音乐均衡完整的形式结构的限制,有更大的自由性。单乐章题材的器乐曲繁多,主要是器乐小品,如即兴曲、夜曲、练习曲、叙事曲、幻想曲、前奏曲、无词曲以及各种舞曲——玛祖卡、圆舞曲、波尔卡等。在众多的器乐小品中,钢琴小品居多。声乐的作品中出现了大量的艺术歌曲,并将诸多的声乐小品串联起来形成套曲,如舒伯特《美丽的磨坊女》、《冬之旅》等,就是浪漫主义音乐派创新的艺术题材。和声是表现浪漫主义色彩的重要工具,不谐和音的扩大和自由使用,7和弦和9和弦以及半音法和转调在乐曲里的经常出现,扩大了和声范围及表现功,增强了和声的色彩。作曲家创立了

海企国际技术公司简介2011

江苏海外集团国际技术工程有限公司简介 一、基本情况 1、成立时间、注册资本、股权构成、法人代表、经营范围: 江苏海外集团国际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是江苏省政府所属的省重点企业集团——江苏省海外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的主要成员,成立于2002年8月1日,营业执照注册号为3200001105601号,企业代码证号74065295-2。公司的注册资本为1500万元人民币,全部为货币资金出资,股权结构为:江苏省海外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出资450万元,占比30%;江苏海外集团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出资75万元,占比5%;公司管理层出资975万元,占比65%。公司注册地址为南京市江宁开发区庄排路,办公地址位于南京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27楼。 公司经营范围为: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和技术除外),线路、管道、设备安装及技术服务,针纺织品、机电产品、电子产品及通信设备(卫星地面接收设施除外)、建筑五金、五金工具、水暖器材、化工原料及产品(危险品除外)、仪器仪表的销售,经济信息咨询。 公司下设总经理室、成套工程事业部(含成套一部、成套四部)、国际国内招标事业部(含招标一部、招标二部、招标三部、土建部)、贸易事业部(含进出口贸易部、进口贸易中心、石化部)、船舶工程事业部、财务部、质量管理部、综合管理部、印度中心(中国投资发展贸易促进(印度)中心是由国家商务部授权江苏省人民政府,江苏省人民政府又授权江苏省海外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组建的驻印度办事机构)等。 公司法人代表兼总经理林敏,女,1962年8月出生,毕业于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学历本科,高级商务师,工作简历如下: 1984年7月-1985年5月,担任连云港市政府秘书一职; 1985年5月-1993年12月,任江苏苏美达公司成套工程部经理; 1994年1月-2002年5月,任江苏苏美达公司技贸公司常务副总; 2002年6月至今,担任江苏海外集团国际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2007年7月,担任公司法人代表一职。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简介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简介 拜伦,出生于英国伦敦,是19世界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下面是本人为你收集整理的拜伦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拜伦生平简介 乔治·戈登·拜伦(GeorgeGordonByron,1788—1824),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品有《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唐璜》等,并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积极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参加了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并成为领导人之一。 拜伦,1788年出生在伦敦一间很破旧的房子中。他 的父母都是没落贵族中的人家,拜伦天生有一只脚是跛的,因此他对这个很敏感。拜伦十岁的时候,他家族的世袭爵位以及产业都落到了拜伦的身上,所以拜伦成为了第六世勋爵。在1801年,为了同拜伦的贵族身份相符合,家里便决定送她去 一所有名望的学校读书,这所名为哈罗公学的大学是由约翰·里恩在1571年创建的,在英国历史上,这所大学培养了 很多知名的大人物,其中对拜伦很崇拜的丘吉尔就是从这所学校中毕业的。 拜伦从哈罗公学毕业后,又进入剑桥大学,他是一个不努力学习的学生,很少听课,但却广泛的阅读了欧洲和英国的文学、哲学等历史著作。拜伦在学生时代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1809年到1811年期间游历了很多国家,受各国人民反侵略、反压迫斗争鼓舞,创作了《恰尔德·哈罗德游记》。 在1824年拜伦不幸遇雨受寒,导致一病不起,在4 月19日逝世,他的逝世使希腊人们深感悲痛,希腊的独立政

府宣布拜伦之死为国葬,并且全国哀悼三天。 拜伦是同性恋吗 拜伦长大成年后就长的十分帅气,他身高有 1.78米,体重在60—89之间,他少年时候肥胖,但在进入剑桥大学后,减肥成功,甚至因为漂亮而出名。之后拜伦很在意外表,甚至用节食来保持体形,睡觉头上还要戴卷发纸。 在拜伦二十四岁的时候,随着《恰尔德·哈洛尔德》的出版,便红透英伦。当时的英国,拜伦形象类似现在的当红偶像,这不仅是因为他充满浪漫、激情和反抗精神的诗作,也因他的贵族身份、令人惊叹的英俊相貌、放荡不羁的私生活以及同性恋、乱伦这样惊世骇俗的绯闻。只要拜伦爱过的人,他都会为他们写诗。在哈罗的时候,拜伦就意识到了自己不一样的性取向,进入剑桥之后,开始了一段让他终生难忘的同性恋情。他在剑桥遇到了十五岁的唱诗班少年约翰·埃德勒斯顿,直到多年之后,拜伦描述这段恋情:“强烈的、纯真的爱和激情”,还写道:“我爱他胜过世间万物”。他们曾经交换的信物,拜伦都随身佩戴,直到去世。 两人这种亲密无间的关系持续了两年,最后贫苦出身的埃德勒斯顿因为生计离开剑桥,之后还写信给拜伦,希望能帮他找份工作,拜伦也想过包养埃德勒斯顿,但是一方面他自己因挥霍无度而债台高筑,另一方面他又沉溺于声色犬马的放纵生活,于是很快就将他抛到了脑后。 拜伦情史 拜伦的第一首诗歌是写给他的表姐玛格丽特·帕克的,他的表姐比他大一岁,两人是青梅竹马,感情很好,因为玛格丽特·帕克不慎跌伤,脊骨受损,于是过早的就逝世了。拜伦十分的悲痛,于是在悲痛之中写下了诗歌《悼玛格丽特表姊》,

古典主义时期与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异同

古典主义时期与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异同 上海外国语大学0111104031 魏书道 音乐是人类思想的表达,是不逊于文学与美术作品的展示形式。 18世纪中叶,随着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法国大革命的冲击,欧洲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艺术不再是贵族的特权,新崛起的中产阶级也成为了剧场和音乐厅的观众。自此,民间平易生动的器乐音乐开始大量涌现。 相比于文学领域中高呼的“良知”,痛斥想象和飘忽无常的情感,音乐则更明显的表现出“清晰”“易解”。聆听古典主义时期几代大师的作品,即使是毫无音乐知识的普通人,也能使心灵平静沉淀,灵魂随乐而动。古典主义的易解性展示的平易近人的贯通美,正是其最具特色的一点,亦是其经久不衰而代代流传的最重要原因。 由音乐界的神话莫扎特与“爸爸”海顿开辟的时代,必定要有个回响不绝的升华。舒伯特作为最后一位古典主义大师,并没使我们失望。传承古典主义时期的淳朴音乐语言,接近于民歌的歌曲。《红磨坊的姑娘》(又译:美丽的磨坊女)、《鳟鱼》等众多的音乐小品,与诗歌,戏剧,绘画等其他艺术相结合,创新了艺术题材。他华丽的转场,为古典主义画上完满,亦为浪漫主义引入,展开一个崭新的时代。 十九世纪初开始的浪漫主义音乐时期,崇尚主观感情,提倡综合艺术。也由于时

代背景的影响,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总是富有爱国主义的情怀。譬如肖邦的波兰舞曲,譬如斯美卡那的我和我的祖国。而同时浪漫主义时期表现出音乐的幻想性。残酷现实与美好理想的矛盾与交织,只有幻想是最后的安乐乡。也正因此,标题音乐在浪漫主义时期可以大行其道,成为名作中的大宗。 若说古典主义是版画,浪漫主义便是泼洒的水彩。古典主义崇尚的是理性。典雅和端庄是以严谨。“凡是天生的事物总是符合理性的,是永恒、真实的。“浪漫主义崇尚感性,崇尚个人感情。华丽的技巧,夸张的变调,忧郁感伤的小情调。”世纪病“即是忧郁,而音乐家们的感情比常人更加敏感。他们谱写演奏以宣泄内心。浪漫主义的风格让音乐家们的曲子小众化,变成只有音乐者自己懂的加密故事。 古典主义追求的是自然。古典音乐是为了使人理解而存在的音乐。它是有着抽象辩证思维的sonataform(奏鸣曲式)。是由浅而深入的心灵冲击。它的感情明确的开端轻易让人抓到主调。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是音乐家的大声疾呼,是鲜明又不失优雅的申辩。像咄咄逼人的辩论家,像哲学家沉思的脑内。 古典主义之于浪漫主义是前身,是传统,是要超越的过去。浪漫主义在此基础上新的探索,同时亦摆脱了“理性“对音乐格式与形式的限制。音乐本就是感情的喷涌,是无法言说的悸动。褪去枷锁,我颂我所敬,怅我所失。不求世人皆知,只求知音一人。浪漫主义的核心正是自由。自由的音乐才能带着幻想在耳畔徜徉。相异说至此,也就到了结束。 而相同,真的不必多说。音乐本身的本质是永远不变的。音乐是人感情的抒发,而使人有感而发的事情,对人类而言又有几多不同?生死、孤独、爱情、离别、神明、祖国、自然、英雄、统治者。愉悦、悲伤、痛苦、挣扎、沉思、崇拜、祈

布鲁克纳的《第六交响曲》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955542940.html, 布鲁克纳的《第六交响曲》 作者:车新春 来源:《音乐生活》2016年第07期 布鲁克纳《第六交响曲》创作于1879年,完成于1881年9月的圣弗洛里安。在写作《第六交响曲》的时候,布鲁克纳已经定居维也纳十余年了,创作有五部交响曲和一些其他宗教作品,虽然他在不久之前他创作《第五交响曲》的时候,还处于人生的最低谷的绝望与沮丧中,但是,命运的转折似乎也悄然发生,它开始青睐这位在现实生活中显得非常笨拙的作曲家。首先是出版商Rfitting,在1877年年底布鲁克纳《第三交响曲》首演音乐会之后,在现场立刻与作曲家会面,允诺出版他的交响曲,并最终于1880年实现。其次,经过十余年的奋斗,布鲁克纳意识到自己在宫廷乐队、维也纳音乐学院与维也纳大学这三个维也纳主要机构中获得了一席之地,同时发现自己拥有了一批崇拜者,他们大多是在未来大有发展的年轻人(例如马勒),这些年轻人在精神和事业上支持着布鲁克纳,令这位年近六旬的作曲家不再感到孤独。 《第六交响曲》获得维也纳爱乐乐团的青睐,得益于1881年2月布鲁克纳《第四交响曲》首演的初步成功,然而,为了保险起见,乐团指挥威廉·扬最后还是在1883年2月11日 的演出中,决定仅仅演出中间的两个乐章,即柔板和谐谑曲乐章。作品的反响是毁誉参半的,勃拉姆斯对这部作品进行了罕见的认同,然而汉斯立克却仍然对之嗤之以鼻,他声称布鲁克纳是一个野蛮的作曲家,认为这部作品虽然遵守了某些规则,但是丧失了交响音乐的本质,他批评布鲁克纳将瓦格纳的音乐戏剧风格移植到交响曲中。也有评论者认为这部作品令人惊叹,虽然它缺乏逻辑、过于冗长,但它有美妙的乐思和辉煌的配器。 《第六交响曲》的首次完整演出出现于1899年2日.此时布鲁克纳已经去世,作品由他的学生马勒指挥完成(令人遗憾地存在大量的删减与配器的改编)。布鲁克纳生前没有看到《第六交响曲》的完整演出,以及音乐界与大众也对这部作品知之甚少,这些事实对于作品本身而言,未必不是一件幸事,因为它免于遭受由于布鲁克纳不自信导致轻信他人意见、而被一再修改的命运。作品仅仅在1894年被作曲家进行了一些细微的修订。 《第六交响曲》是布鲁克纳篇幅最短的一部作品,用时不到1个小时,尤其相交于它之前诞生的复杂的《第五交响曲》而言更甚,如巴伦博伊姆指挥这两部作品,所使用的时间相差近20分钟。在这样一部短小精炼的作品中,布鲁克纳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丰富与大胆。作曲家 自己就声称这部作品是大胆的,所谓大胆不仅表现在和声调性上的运用上,而且体现在结构的选择上。 《第六交响曲》(A大调,WAB 106)一共有四个乐童。第一乐章运用奏鸣曲式,共有三个主题。然而,音乐一开始却没有按照作曲家的创作惯例以弦乐震音为背景,而是在小提琴声部运用布鲁克纳节奏型(两音加上三连音)为背景,低音弦乐奏出一段富有特点的主部主题。

试论布鲁克纳与他的《第四交响曲》

试论布鲁克纳与他的《第四交响曲》 作者:闫瑜 来源:《艺术评鉴》2020年第07期 摘要:交响曲通常是采用奏鸣曲式,为健全编制交响乐队创作的大型套曲。在交响曲这一领域中,布鲁克纳交响曲的创作具有重要意义。布鲁克纳全名是安东·布鲁克纳,出生于奥地利安斯菲尔登,是著名的作曲家、管风琴演奏家和音乐教育家,在交响曲方面成就显著。布鲁克纳的一生之中创作了十一部交响曲,其中有九部被编号。《第四交响曲》是其中一部交响曲作品,是布鲁克纳在1874年创作的,这部作品经过了多次的修改,最终在1881年的音乐之友协会礼堂上首次演出。 关键词:交响曲 ; 布鲁克纳 ; 《第四交響曲》 中图分类号:J605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07-0018-02 布鲁克纳的《第四交响曲》又被称为《浪漫交响曲》,这个名字的由来是从布鲁克纳的一段注释中产生的。这段注释的节选内容是:中世纪时代的都市、拂晓、城堡上响起卫士的晨号声,城门开了,出现一队威武的骑士,跨在白色的骏马上,向郊外疾驰而去,没入神秘的森林。这段文字给读者带来浪漫的意境,就是《浪漫交响曲》名称的由来。 一、布鲁克纳的生平 布鲁克纳的第一部作品《管风琴前奏曲》,在完成这部作品时,他并未打算做职业作曲家[1]。直至布鲁克纳移居维也纳后,受到一位名扬全欧的管风琴家影响,音乐道路发生了改变,后来布鲁克纳再受到瓦格纳的影响,从此就全身心投入交响曲的创作中。布鲁克纳长期生活在修道院中,大多数是以泛神论和世界观为创作基础。布鲁克纳将巴赫的复调、贝多芬、舒伯特等交响技法与奥地利的民间音乐和古代众赞歌的因素结合起来进行创作。最后的作品呈现中既有德国的传统风格又有他个人的独特风格。音乐理论家汉斯立克曾经评论:“这种梦吃般的沉醉初醒时的忧郁风格将拥有将来”。随着时间的流逝,布鲁克纳的音乐在世界乐坛上重新放射出奇光异彩,受到众人的喜爱和研究。布鲁克纳的一生都在创作交响曲,直到他临死之前还在创作《第九交响曲》,但最终十分遗憾,在离开人世之前布鲁克纳没能完成。 二、《第四交响曲》的产生背景 布鲁克纳最早尝试创作交响曲的时候已经将近四十岁了,他的第一部交响曲是《f小调“学生”交响曲》,最后一部交响曲作品是《d小调第九交响曲》。布鲁克纳的交响曲表现手法特殊,风格变化快速[2]。布鲁克纳初期的交响曲创作风格偏向于贝多芬,在创作中期的风格

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有什么特点

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有什么特点?除了夸张手法的运用、想象奇特之外还有什么? 如果说浪漫主义文学最基本的特点是以充满激情的夸张方式来表现理想与愿望的话,那么,可以说,在世界各民族最初的文学活动中,就已经存在这种形态的文学了。例如各个民族都有的远古神话、中国先秦文学中的"楚辞",都有这样的特点。表现理想和幻想本是促成文学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文学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浪漫精神是文学的一个重要源头,文学从一开始就和浪漫主义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不过,明确地把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学精神来倡导、来鼓吹,以至于形成了一个波澜壮阔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在西方则始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30、40年代这个时期。其最先形成于德国,而后波及到英国、法国和俄国,在短短的十多年里,迅速发展成为一场风靡欧洲的文学运动,相继产生了许多有影响的作家和作品。文学理论中所说的浪漫主义主要指的就是这个时期的浪漫主义,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学类型,也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 浪漫主义文学的鼎盛时代是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时期,即18世纪90年代到19世纪30年代。浪漫主义所以会在这个时期获得蓬勃发展,是因为资产阶级革命的需要。1798年法国资产阶级推翻了封建专制政权,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这个伟大的历史事件震撼了整个世界,在欧洲掀起了此起彼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于是,表现理想、推崇英雄、充满激情的浪漫主义文学也就必然地成为这个时代的文学主流。 从文学本身的发展来看,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盛行是反对古典主义文学的产物。所以在西方文学批评史上,人们常常以古典/浪漫的对立模式来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以此说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和运动产生的原因。韦勒克指出,"浪漫主义的意思简直包括一切不是按照古典传统写出的诗歌。"并指出这是一种"根据'古典的'与'浪漫的'之间的对立说法而建立的类型论。"这种对立或区别具体的含义是"指那种与新古典主义诗歌相对立并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得到启发并以此为榜样的诗歌" 。 从这里可以看出浪漫主义文学类型的基本特点:与"新古典主义对立",是说浪漫主义力主表现个性与感性,不像古典主义文学那样强调理性以及对社会、国家整体的服从;"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得到启发",是说浪漫主义在题材与主题的表现上富于传奇性、奇特性。这些特点都使浪漫主义文学有了与西方传统文学全然不同的面貌。 不过,即使在西方,浪漫主义文学在不同时代和不同民族那里,也有着不尽相同的特点和面貌,德国的、法国的和英国的浪漫主义不尽一致,早期的和以后的浪漫主义之间也有区别。但是这些民族的、时代的特殊性,并不意味着浪漫主义文学没有统一的特征和性质。正如韦勒克所说: "如果我们考察一下整个大陆上自称为'浪漫主义的'具体文学的特点,我们就会发现全欧都有着同样的关于诗歌及诗的想象的作用与性质的看法,同样的关于自然及其与人的关系的看法,基本上同样的诗体风格,在意象、象征及神话的使用上与18世纪的新古典主义截然不同。" 关于这些共同点,韦勒克总结为:"就诗歌观来说是想象,就世界观来说是自然,就诗体风格来说是象征与神话。" 也就是说,浪漫主义文学以强调想象来突出文学的目的在于表现理想和希望,以强调自然来突出文学应偏重于抒发个体的主观感受和情绪,以强调象征与神话来突出文学的隐喻性、表现性和夸张、奇特的艺术表现方式。这些特点,是浪漫主义文学共有的特征。 韦勒克指出浪漫主义的世界观是一种自然观,这个问题需要进一步说明,即自然观的世界观是什么意思。浪漫主义所谓的自然是针对古典主义而言的。他们认为,古典主义对理性的强调实质上是对秩序、规律的强调,其违反了人的自然本性。浪漫主义把一切原始的、质朴无华的和天真无邪的事物视为"自然的"。从这里引出了浪漫/古典之间的一系列对立,如浪漫主义强调感性,古典主义强调理性;浪漫主义强调对大自然的表现,古典主义强调对人类创

英美文学浪漫主义

英美文学浪漫主义 【篇一:英美文学浪漫主义】 一、英美文学浪漫情怀的相同之处 中国论文网 /7/view-3799669.htm (一)文学作品的时间及其历史背景 “romanticim”(浪漫主义)这一形式的文学作品最早出现在英国。(frequently shared certain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moral enthusiasm,faith in the value of inp>(二)浪漫主义情怀的定义与主题 从某种程度上看,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在该形式的文学作品中是开山 鼻祖,而美国等其他国家则是在其基础上取其精华,再根据本国的 社会现状以及基本国情做出相应的创新发展,以激起国民对于革命 的爆发和对新生活的追求。所以从美国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中很容易 看出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子。英国木可勒律治的浪漫主义的超自 然主义,华兹华斯的英国国教的正统主义以及雪莱的无神论的精神 主义,司各特的对以往时代的缅怀,都充分表露出浪漫主义的主色 调就是反对现实社会的黑暗肮脏以及统治者的不满,而追求大自然、追求正义讲究实际的道德观与人生观。与此同时,看看美国的作家:欧文(irving)、库柏(cooper)、坡(poe)、布雷思特(bryant),则反对传统的文化思想,反对旧的封建殖民主义的思想,追求浪漫主义情怀,在这点上看来,英美文学在浪漫主义的情 怀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三)浪漫主义情怀相同的特色 对美国的文学做深入的了解,就会很容易发现,英国的文学对于美 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很多美国作家跟英国作家 都处于相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所以有着很多相似的优秀文化传统 道德。毋庸置疑,在文学创作方面也有很多相似之处。美国浪漫主 义文学运动起源于新英格兰的(transcendentalism)超验主义,表 露的是不讲逻辑,不讲系统,只强调超越理性的感受,超越法律和 世俗束缚的个人表达;呼吁文化复兴,反对美国社会的拜金主义; 相信精神上的超越,相信无所不能的善的力量,强调善为万物之源。这个超验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是爱默生(emeroson)的人性本善(believed that man was a part of absolute good)和梭罗

简述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的区别

简述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的区别 2005-12-14 20:50匿名|分类:文化/艺术|浏览3199次 分享到: 2005-12-22 11:04网友采纳 古典主义文学和艺术以古希腊罗马的文学艺术为典范,提倡和谐,温和的审美感觉,是西方十九世纪以前主要的文学艺术思潮,而且为教会和封建统治者所利用。从十九世纪开始,浪漫主义运动开始,浪漫主义者反对古典主义的束缚,比如雨果的《爱尔那尼》大战,司汤达的《拉辛与莎士比亚》都是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宣战,他们反对古典主义的艺术原则,提倡表达自己内心本真的情感,他们喜欢描绘大自然,注重主观情感的抒发,艺术上喜欢比喻和夸张,成为西方文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文学思潮,而且对我国的现代文学和艺术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立体主义: 西方现代美术流派之一,1907年产生于法国。该派要求从画家的主观意念中,打破物象的自然形态,再进行重新的组合、装配。代表人物有毕加索、勃拉克等。 2、法国印象派对油画艺术发展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1)突破了色彩运用上传统的“固有色”概念 (2)树立“条件色”概念,并力图捕捉物体在特定时间内所自然呈现的那种瞬息即逝的色彩和气氛。 (3)使油画的色彩显得更加丰富灿烂。 (4)在欧洲绘画史上是一四、作品分析:(时代背景、表现内容、艺术特色、整体评价,任选一题,20分) 1、伦勃朗的《夜巡》 (1)荷兰独立后,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带有风俗题材性质的团体肖像画应运而生。(2)描绘了阿姆斯特丹射击手公会的形象,在白天执行一件紧急任务而即将出发前的情景。(3)画面整体处理得富有戏剧性,人物动态各异、形象生动,明暗变化强烈。(4)打破了“巴洛克”风格的豪华与奢侈,建成了现实主义艺术创作原则。在艺术性或思想性上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次色彩上的重大革新。

布鲁克纳公司在中国的双向拉伸薄膜生产线的客户名单

布魯克納公司在中國的雙向拉伸薄膜生 產線的客戶名單 125 浙江瑞安东威塑胶有限公司BOPP 生產線1510 RUI 2007 8.2 450 X 124 - 公司名称暂时保密 -BOPET 生產線 (3層共擠)1518 POT 2007 8.7 450 X 123 安徽金田集团(桐城)塑业有限公司BOPP 生產線1516 TON 2007 8.2 450 X 122 - 公司名称暂时保密 -BOPP 生產線1515 2007 8.2 450 X 121 浙江温州金田塑业有限公司BOPP 生產線1508 FAN 2007 8.2 450 X 120 江苏宿迁金田塑业有限公司BOPP 生產線1502 BIN 2007 8.2 450 X 119 河南新乡现代包装材料有限公司BOPP 生產線1491 HEN 2007 8.2 450 X 118 福建福州景泰包装材料有限公司BOPP 生產線1489 HOU 2007 8.2 450 X 117 福建泉州利昌塑胶有限公司BOPP 生產線1507 LIS 2007 8.2 475 X 116 - 公司名称暂时保密 -BOPP 生產線1506 2007 8.2 450 X 115 - 公司名称暂时保密 -BOPP 生產線1505 2007 8.2 450 X 114 浙江紹興凯利包装材料有限公司BOPP 生產線1492 KIN 2007 8.2 450 X 113 福建福州景泰包装材料有限公司BOPP 生產線1488 FUZ 2007 8.2 450 X 112 浙江宁波可人复合材料有限公司BOPP 生產線1485 KAR 2007 8.2 450 X 111 浙江慈溪奔多实业有限公司BOPP 生產線1496 BEN 2007 8.2 450 X 110 廣東顺德德冠包裝薄膜有限公司BOPP 生產線1498 LAX 2007 8.2 475 X 109 - 公司名称暂时保密 -BO 生產線1462 2006 3.4 100 108 廣東汕頭豐興盛包裝材料有限公司BOPP 生產線1483 SWA 2006 8.2 450 X 107 浙江杭州萧山华益塑料有限公司BOPP 生產線1475 HUY 2006 8.2 450 X 106 安徽銅陵銅峰電子(集團)-電容薄膜廠BOPET 電容薄膜生產線部件1459 TAS 2005 5.1 X 105 河北景县海伟交通设施有限公司BOPP 電容薄膜生產線1448 URI 2005 5.1 300 X 104 江蘇常州鍾恒新材料有限公司BOPET 生產線 (3層共擠)1424 GOL 2004 8.2 420 X 103 安徽合肥國風塑業股份有限公司BOPET 生產線 (3層共擠)1429 ZOZ 2004 8.2 420 X 102 山东德州東力塑膠有限公司BOPA 生產線 (3層共擠)1420 PAZ 2004 4.2 200 X 101 山东德州東力塑膠有限公司BOPA 生產線 (3層共擠)1419 PAD 2004 4.2 200 X 100 浙江寧波大東南万象科技有限公司BOPP 電容薄膜生產線1414 ZUX 2003 5.1 300 X 99 浙江寧波大東南万象科技有限公司BOPP 電容薄膜生產線1413 ZUF 2003 5.1 300 X 98 江蘇南通南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BOPP 電容薄膜生產線1409 LIU 2003 4.2 300 X 97 江蘇常州金海塑业有限公司BOPP 生產線1408 WEN 2003 8.2 450 X

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形成和基本特点

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形成和基本特点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上半叶为繁荣时期。这一阶段,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急剧过渡,上升的资产阶级与没落的封建贵族进行了激烈的、反复的搏斗。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不仅彻底摧毁了法国封建制度的根基,而且震撼了几百年来由封建贵族盘踞的整个欧洲。1815年,俄、普、奥等国组成了“神圣同盟”,联合波旁王朝的残余势力,扑向革命的法国。拿破仑与封建列强之间爆发的战争,既维护资产阶级取得的成果,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的精神,同时又演变为掠夺性的战争。由“神圣同盟”扶上复辟宝座的波旁王室,只维持了十五六年,在1830年7月26至28日的三天中,就被人民群众摧枯拉朽地推翻了。随着资本主义的上升发展,英法等国贫富两极分化的现象日益严重。19世纪40年代,各国无产阶级争取生存权利的斗争如火如荼;各民族争取自由独立的斗争日益高涨,终于发展成席卷欧洲的1848年革命运动。自此以后,欧洲其他各国先后向资本主义过渡。19世纪欧美的浪漫主义文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首先,它是法国大革命催生的社会思潮的产物。法国大革命不仅产生了巨大的政治影响,而且带来了激烈的思想文化斗争。新兴的资产阶级思想和陈旧的封建意识在文化、思想领域产生猛烈碰撞,这种碰撞在作家头脑中敏感地表现出来,有各种各样的反映。其一,法国大革命标榜的“自由、平等、博爱”不胫而走,迅速传遍欧洲,深入到人们的意识之中。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推动了个性解放和情感抒发的要求。在法国,执政府时期出现了自由主义思潮,贡斯当和斯塔尔夫人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这一思潮主张保证个人自由和独立性,要求国家保证个人的人身、信仰、言论、职业、经营、选举、集会等自由,它反映了资产阶级关系确立后“自由竞争不能忍受任何限制,不能忍受任何国家监督”的现实。对个人独立和极端自由的强调,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核心思想。浪漫派作家往往从个性受压抑,个人才能得不到发展,个人愿望和抱负得不到实现等角度,表现人物与社会的矛盾,表现人物在这种矛盾状态中的感情、行动和悲剧。浪漫主义文学描写的以个人的失望与忧郁为内容的“世纪病”,以个人与社会的徒劳对立为表现形式的“个人反抗”,都是由此而产生的。其二,《人权宣言》所宣布的自由竞争的法则,形成了一种社会心理:资产者、小资产者都企图通过巧取豪夺,有朝一日达到权力和财富的顶峰;在革命中破产落魄的贵族,也力图利用新的社会法则来改善自己的地位。人们对飞来好运的期望变得更加炽热,耽于好梦和幻想成为普遍的社会心理状态。其三,对贵族来说,大革命使他们失去了天堂,于是,悲观颓唐、消沉阴郁的情绪,人生虚幻、命运多舛的感慨以及对神秘彼岸的热烈向往,便纷然杂呈;对资产者、小资产者来说,启蒙思想家所描绘的理想社会的图景在资本主义现实面前破灭,不免使他们失望、苦闷和彷徨。这种社会现象和心理为浪漫主义的盛行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其四,法国大革命对一些作家直接产生了影响。在德国的图宾根,为了祝贺攻克巴士底狱,在大学里竖立了一尊自由神胸像,歌德、谢林和荷尔德林在城郊植下了自由树,《耶拿文学报》刊载了有关大革命的政治著作,《柏林月刊》征集对人权的争论文章。 其次,德国古典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为欧美浪漫主义文学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康德的形而上学区分了本体和现象,认为自在之物是不可认识的,人是自然法则的制订者,人的精神具有天生的几种能力:对时空的直觉,对原因、现实、实体和整体的理解。他认为世界本身不像反映在人的头脑里那样。人在建造世界时也形成了认识,由此证明了世界的理想性质和神秘性质。浪漫主义的非理性在康德那里找到了合理的解释。在道德方面,康德认为只有自由人的选择才能决定一切,任何外在的或更高的法则都不能主宰人,人的尊严在于获得理性自由。康德的继承者费希特认为现实只是人的一种创造,反对自在之物能限制人的悟性。

浪漫主义时期历史背景及诗人简介

浪漫主义时期(1798-1832) 历史背景: Political and social factors: 1. The American and French revolution: an upsurge of national liberation and democratic movements American revolution (1775-1783)—The formation of the independent United States. French revolution of 1789—―Liberty, equality and fraternity‖ 2.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Effect:1. One of the main effects of the rapid and vast economic changes was the urbanization of the growing population. 2. The conditions of the working poor in the cities was intolerable. 3. There were children working in dark, dangerous factories. 4. The working classes and the poor lived in polluted, congested slums. Mass epidemics like typhoid fever afflicted the slums. The romantics, the liberals, the socialists, the anarchists and the communists all emerged with their ideologies at this point in history to criticize these man-made horrors. 3. The Luddite movement (工人运动) 思想文化背景: 1.Rousseau 卢梭(page 2)—the father of romanticism —To rely on feelings, to follow the instincts and emotions. —Return to nature。 2.Edmund Burke 埃德蒙伯克( Page 2) —Reflection on the Revolution in France (1790)《法国革命感想》 3.Thomas Paine 托马斯潘恩(page 3) —Rights of Man (1791) 浪漫主义简介: +It was an artistic, literary, and intellectual movement that originated in Europe toward the end of the 18th century and in most areas was at its peak in the approximate period from 1800 to 1850. +Partly a reaction to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it was also a revolt against aristocratic social and political norms of the Age of Enlightenment and a reaction against the scientific rationalization of nature. + It was embodied most strongly in the visual arts, music, and literature, but had a major impact on historiography, education and the natural sciences. + Its effect on politics was considerable and complex; while for much of the peak Romantic period it was associated with liberalism and radicalism, in the long term its effect on the growth of nationalism was probably more significant. +The term was used in Germany and France at the end of 18th and beginning of 19th C to classify a new movement in literature, especially in poetry.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教育观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教育观 古典主义是以祟尚古代,模仿希腊罗马典范而得名的(classic,本意就是最优秀的),是欧洲君主政体民族国家建立后绝对君权政治的一种社会反应,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对封建王权暂时的妥协与让步。古典主义(classicism)作为一种写作或绘画方式,“它标志着宁静的美、高雅、严谨、整饬和明晰”。古典主义思想的基础是当时流行于整个西欧的唯理主义,其以笛卡尔为代表,主张一切以合乎情理为原则,主张抛弃传统偏见,反对中世纪的神学世界观,反对盲目信仰宗教权威和经院哲学,把理性看成是知识的唯一源泉。古典主义思想的主要特征就是:思想上崇尚理性与自然,形式上追求严谨完美。它以理性为基础,主张道德教育,强调理性与感情的和谐,但略显得冷冰与死板。 在西方教育史上,赫尔巴特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第一个明确提出要把教育学建立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从伦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从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将教育学体系化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正是吸收了唯理主义哲学家莱布尼茨的“单子论”,借以引用于对人的理解,认为人的灵魂也是一种不变的实在,其只有与肉体相结合,灵魂才能获得人格。灵魂通过肉体获得许多感觉,并和其他物体发生各种关系,从而也就造就出自我保存的观念,这种观念也构成了人的全部心理活动。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管理、教学和德育三大部分。他首先将教学管理的纪律秩序问题提出来,认为纪律的本质就是约束儿童的意志,管理本身并不是教育,而是进行教育的必要条件。在教学秩序保障的基础上,他又建立了以心理活动分析为基础的严谨的教学阶段理论,形成了教学的四个阶段: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德育思想则是其整个教育思想的升华,以道德的“善”作为教育的普遍不变的目的,通过各种“约束”与“惩罚”教育,以培养顺应社会的理想公民。 赫尔巴特深刻的教育思想,正是第一次为人们构建了完整的教育理论大厦。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理性主义也构成了其教育思想的鲜明特征。这体现于教育秩序的严格纪律观和教学过程的严格过程观,也表现在其对教育目的的唯理性主义、对教学内容的客观实在性追求以及教学方法的统一性要求等。这种古典主义的教育观,是人类教育思想的首次逻辑体系的系统化,也是20世纪之前人们对社会秩序稳定的普遍追求。 欧洲的浪漫主义思潮,是在人们对启蒙运动“理性王国”的失望、对资产阶级革命中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的幻灭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不满中产生的。正如恩格斯所指出:“和启蒙学者的华美约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法国卢梭为自然主义的先驱,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唯意志论为了非理性主义之殇滥,人类的非理性终于寻找到其精神家园。但其在教育领域的发展,则有一个思想传播发展的过程,也有待于古典主义教育理论高潮之后方得以破土而出。所以,

浪漫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在19世纪上半叶达到繁荣时期,是西方近代文学最重要的思潮之一。在纵向上,浪漫主义文学是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本主义理念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对僵化的法国古典主义的有力反驳;在横向上,浪漫主义文学和随后出现的现实主义共同构成西方近代文学的两大体系,造就19世纪西方文学盛极一时的繁荣局面,对后来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定义 以现实为基础,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绚丽多彩的想象和直白夸张的表现手法,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简析 以现实为基础——现实为文学创作的土壤,浪漫主义的创作源泉和灵感都来自于现实,并非脱离现实。 热情奔放的语言——浪漫主义抒发感情的文字特点。浪漫主义文学的字句极其考究,力求完美,因为此特点,浪漫主义文学许多作品成为“唯美主义”的代表作。 绚丽多彩的想象——在形象塑造上,浪漫主义文学常用比喻、象征等手法。 直白夸张的表现手法——浪漫主义文学通篇看似脱离现实,因为其塑造的形象极其夸张,但仔细品读,会发现自己身边就存在相似的人或事。 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目的。“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其实就是希望社会更美好,所以浪漫主义文学的创作目的和其他文学创作的目的是相同的。 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学创作方法,与其他文学创作方法相比,并无优劣之分,只是表现手法不同而已。 分类 传统政治分类

浪漫主义文学在传统分类中带有浓重的政治色彩: 积极浪漫主义——具有强烈的革命精神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 消极浪漫主义——不具有革命精神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以上分发明显不科学,但从作品的感情抒发的方式不同,积极和消极的概念仍可保留,不过需要重做定义: 积极浪漫主义——以直白宏大的语言表达感情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如雪莱、屈原、普希金消极浪漫主义——以含蓄内敛的语言表达感情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如英国湖畔派、中国新月派 以作品表现形式 浪漫主义以作品表现形式分类可以分为两类:有神浪漫主义与无神浪漫主义。 有神浪漫主义——以传说或自创的“神”的形象为载体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如泰戈尔、屈原、但丁 无神浪漫主义——以自然或社会现象为载体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如应该湖畔派、中国新月派 文学作品各类本身并无优劣之分,只不过表现形式不同。积极浪漫主义文学并不比消极浪漫主义文学更优越,无神浪漫主义文学也不比有神浪漫主义文学更先进。之所以对文学作品分类,只是为了更好的学习与品读,除此之外并无实际意义。 介绍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一样,作为一种文学观念和一种文学的表现方式,在世界各民族文学发展的初期,就已经出现了。但是作为一种文学思潮,一种文学表现类型,以及作为一个明确的文学理论概念,却是后来逐渐形成的;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如果说浪漫主义文学最基本的特点是以充满激情的夸张方式来表现理想与愿望的话,那么,可以说,在世界各民族最初的文学活动中,就已经存在这种形态的文学了。例如各个民族都有的远古神话、中国先秦文学中的《楚辞》,都有这样的特点。表现理想和幻想本是促成文学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文学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浪漫精神是文学的一个重要源头,文学从一开始就和浪漫主义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不过,明确地把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学精神来倡导、来鼓吹,以至于形成了一个波澜壮阔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