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方伟绘画作品欣赏(2)

方伟绘画作品欣赏(2)

方伟绘画作品欣赏(2)
方伟绘画作品欣赏(2)

方伟绘画作品欣赏(2)

方伟,1962年生于河南平舆,现居北京,职业画家,现为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创作院山水画院创作部副主任,北京艺客凡高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艺术总监。

方伟作品欣赏(15/55)

.slide-content{ overflow:hidden;}

.slide-bar{ height:30px; margin:0 0 10px 0;}

.slide-control{ float:right; margin-right:-9px;}

.slide-b-right{ float:left;}

.slide-depits{ margin:0 0 10px 0;}

.listMode{ display:none;}

方伟作品欣赏(16/55)

.slide-content{ overflow:hidden;}

.slide-bar{ height:30px; margin:0 0 10px 0;}

.slide-control{ float:right; margin-right:-9px;}

.slide-b-right{ float:left;}

.slide-depits{ margin:0 0 10px 0;}

.listMode{ display:none;}

方伟作品欣赏(17/55)

.slide-content{ overflow:hidden;}

.slide-bar{ height:30px; margin:0 0 10px 0;}

.slide-control{ float:right; margin-right:-9px;}

.slide-b-right{ float:left;}

.slide-depits{ margin:0 0 10px 0;}

.listMode{ display:none;}

方伟作品欣赏(18/55)

.slide-content{ overflow:hidden;}

.slide-bar{ height:30px; margin:0 0 10px 0;}

.slide-control{ float:right; margin-right:-9px;}

.slide-b-right{ float:left;}

.slide-depits{ margin:0 0 10px 0;}

.listMode{ display:none;}

方伟作品欣赏(19/55)

方伟作品欣赏(20/55)

.slide-content{ overflow:hidden;}

.slide-bar{ height:30px; margin:0 0 10px 0;}

.slide-control{ float:right; margin-right:-9px;}

.slide-b-right{ float:left;}

.slide-depits{ margin:0 0 10px 0;}

.listMode{ display:none;}

方伟作品欣赏(21/55)

.slide-content{ overflow:hidden;}

.slide-bar{ height:30px; margin:0 0 10px 0;}

.slide-control{ float:right; margin-right:-9px;}

.slide-b-right{ float:left;}

.slide-depits{ margin:0 0 10px 0;}

.listMode{ display:none;}

方伟作品欣赏(22/55)

.slide-content{ overflow:hidden;}

.slide-bar{ height:30px; margin:0 0 10px 0;}

.slide-control{ float:right; margin-right:-9px;}

.slide-b-right{ float:left;}

.slide-depits{ margin:0 0 10px 0;}

.listMode{ display:none;}

方伟作品欣赏(23/55)

.slide-content{ overflow:hidden;}

.slide-bar{ height:30px; margin:0 0 10px 0;}

.slide-control{ float:right; margin-right:-9px;}

.slide-b-right{ float:left;}

.slide-depits{ margin:0 0 10px 0;}

.listMode{ display:none;}

方伟作品欣赏(24/55)

.slide-content{ overflow:hidden;}

.slide-bar{ height:30px; margin:0 0 10px 0;}

.slide-control{ float:right; margin-right:-9px;}

.slide-b-right{ float:left;}

.slide-depits{ margin:0 0 10px 0;}

.listMode{ display:none;}

方伟作品欣赏(25/55)

.slide-content{ overflow:hidden;}

.slide-bar{ height:30px; margin:0 0 10px 0;}

.slide-control{ float:right; margin-right:-9px;}

.slide-b-right{ float:left;}

.slide-depits{ margin:0 0 10px 0;}

.listMode{ display:none;}

方伟作品欣赏(26/55)

.slide-content{ overflow:hidden;}

.slide-bar{ height:30px; margin:0 0 10px 0;}

.slide-control{ float:right; margin-right:-9px;}

.slide-b-right{ float:left;}

.slide-depits{ margin:0 0 10px 0;}

.listMode{ display:none;}

方伟作品欣赏(27/55)

方伟作品欣赏(28/55)

.slide-content{ overflow:hidden;}

.slide-bar{ height:30px; margin:0 0 10px 0;}

.slide-control{ float:right; margin-right:-9px;}

.slide-b-right{ float:left;}

.slide-depits{ margin:0 0 10px 0;}

.listMode{ display:none;}

中国古代绘画赏析

《中国古代绘画赏析——山水篇》教学设计 中国古代绘画赏析---山水篇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十三中学张利梅 学生分析: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一方面,他们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特别是通过语文和历史课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古诗词知识和历史知识。这对中国画的欣赏、体悟非常有利。另一方面,他们具备了较强的分析归纳能力。在新课改后,小组协作学习已经成为大家喜爱的学习方式。这为本课的探究式学习提供了必备的基础。 教材分析:这一课内容宽、知识面广,涉及到了高中学生学过的历史知识、语文知识等,知识的综合性不仅学生感兴趣,我也喜欢研究,一节课讲完学生绘画知识了解得有点肤浅,于是我从中国古代绘画分类把本科整理成3节,深入浅出的从多角度给学生展示中国画的魅力。 教学目标:了解代表性作品,探究各种山水画画风格特点,加深对中国传统绘画的了解,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山水作品的时代特色及其风格演变。 教学难点:山水作品时代特色的归纳及其风格演变。 教学策略:采取探究式学习的方法,让大家仔细地、反复地品读作品。通过比较、分析,共同探究不同时代作品的特色,并联系历史、语文知识,来加深对作品的艺术特色理解,引导学生从历史背景转变的角度来发现这些艺术特色的深层原因,使大家获得较为深刻的审美体验,同时,

还可以欣赏体会诗、画等传统文化贯通交融所形成的中国文化,激发起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产生民族自豪感。另外,引导大家通过探究,看到文化的变迁与时代背景之间的联系,鼓励大家养成尝试利用自己掌握的各种知识去探索和研究艺术、了解作品,获得较深层次的了解和感悟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师:多媒体古代绘画原大挂图若干宣纸毛笔墨汁盘子笔洗。 生:美术书纸笔 教学过程:导入(周围作品)——两宋作品品鉴对比(学生活动)——诗词与两宋绘画风格之对比(学生活动)——山水画特点——老师示范课堂练习——课堂小结 导入: 师:中国古代绘画的三大画科分别是人物、花鸟和山水。中国山水画的成就超过了其他许多艺术部类,成为世界艺术史上罕见的瑰宝。这些附着中国人敏感心灵和微妙哲学的千古佳沉默不语却光华万丈,荡涤心灵。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它们的魅力。 出示课题:中国古典绘画赏析 (通过幻灯片欣赏北宋作品《溪山行旅图》)

中国传统图形的设计思想对中国现代设计的启示

中国传统图形的设计思想对中国现代设计的启示 班级: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1302班 学号:1330300086 作者:刘璐颖 【摘要】中国传统图形艺术资源极为丰富,传统图形其别致的造型风格,显示出具有无限魅力的视觉表达语言,是中国设计的重要源泉。本文将从传统图形的基本特点入手,研究如何对其进行挖掘、变化和改造,将传统图形融于现代设计中,立足于本土文化,弘扬传统艺术的精髓,同时又要有勇气地大胆吸收外来艺术优秀的成分,兼容并蓄。以对中国传统图形的继承与发展来给现代平面设计以新的启示,使现代设计具有更加深刻的内涵、更加广泛的艺术性,同时更具时代生命力。 【关键词】传统图形;现代设计;传承;创新;应用 五千年文明形成的文化体系,传承了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精神,也凝结了传统文化的智慧精华,是中国现代设计的文化宝库。中国传统图形不仅使人类心灵更加贴近,更是人类知觉天性的复归。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图象资源,还无可替代地成为当今视觉设计创新的基础。深入领悟传统艺术精神,充分认识现代西方设计思潮,打造中国特色的现代设计。 一、中国传统图形的特点 传统是人类在历史活动中形成的活动方式、思维观念、价值观念等客观存在,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把握和对主客观关系的认识,具体表现为人类在实践中形成的思想、道德、艺术、宗教等文化。中国传统图形主要包括几何图形、人物图形、动物图形、植物图形、自然图形、文字图形等几大类。 中国传统图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它拥有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和广泛流传性,它不仅包含中国传统图画,还包括彩陶、青铜器、雕刻、建筑等有传统意味的物体、形状、纹样、装饰等。中国传统图形在采用材料、表现手法等方面不断发展变化,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点,例如,春秋战国漆器纹饰呈现出浪漫、奇巧的特点,秦汉时期装饰纹样则呈现出气势、古拙的特点,而隋唐时期的装饰图案则显得雍容、华贵。 二、中国现代设计现状 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正处于全球化、信息化、商品化的世界环境中,随着发展,社会对设计都有很大的需求,这种需求不仅仅是量上的需求,更是质上的需求。同时,西方各种艺术思潮和咨讯的不断涌入,使设计师们接触到了西方的设计流派和设计思想、看到了众多优秀的设计作品,他们的艺术观念和设计思想不可避免的受到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设计者们取法于西方设计、不断提高设计水平的同时,中国设计的思维和方式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很大局限。有的设计者希望照搬西方的设计思想和方法,有的人甚至认为中国传统图案是过时的,而忽视甚至盲目地抵触中国传统艺术思想。这些做法忽视了西方设计也是有其根源和发展过程的客观事实,这种思想指导下产生的设计很大程度上只是在表面上仿效西方设计,作品看似现代,实际上却没有民族特点,丧失了民族性。 而在现代越来越讲求民族性设计的时代,与完全的西化相对应的,出现了盲目裁切传统图案中优秀片段,然后生硬拼凑的“民族风格”的设计。这主要是由于有足够文化底蕴又同时有较强的设计能力去使用现代设计方法诠释传统思维的设计者不多:面对“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一大趋势,设计者们急于寻找表现方法与途径,但是由于很多设计者对传统图案都没有研究或者只知皮毛,对其中蕴藏的思想内涵没有深入的理解,对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和艺术十分陌生并且无法驾驭,使得本来就在西方设计阴影下不

人教版美术小学六年级上册《中国画与油画》教学设计

(二)发展阶段 1、明确本课学习要求:(看PPT) 2、新授:应着重从中国画与油画在使用工具、材料以及在表现方式、表现内容等方面的各自形态。 (1)重点讲解中国画:(分别的介绍作品的内容和具体要表现的含义。) (2)分类从表现形式、手法-----工笔画和写意画 从表现内容、题材——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3)中国画的民族特色诗、书、画、印的和谐统一 (4)中国画的装裱形式多样 3、讨论交流:工笔画与写意画有什么区别? 三、学习小结: 中国画 一般指国画(中国传统绘画形式) 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 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汉族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这种画种被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 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中国画是融诗、书、画、印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富有东方特色的艺术情趣。 国画的装裱形式多样:立轴长卷册页扇面镜心? 四、引导创新、应用实践 1、观看一段视频后思考下面问题 播放视频(陈鹏举:画的分类) 2、通过今天的美术课大家都掌握了什么知识,要想表现作者不同和心理情感。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方向尝试用不冋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如果我要画一幅作品,我应该怎样去体现。 第二节课 一、复习巩固阶段: 1、中国画的“文房四宝”是????重点了解中国画的艺术 特点以及欣赏方法等相关知识 明确中国画的不同划分种类知识小结,总结提升 提升发现画家绘画背后 的东西,激发学生长久的学习兴趣 在复习旧知识中学习新

3、从题材内容上看你知道有哪些画种? 二、新课发展阶段 1、 设问导入新课:油画为什么叫油画? 2、 油画使用的材料和工具(实物展示) 3、 油画的特征:色彩丰富 表现力强便于修改和长期保存 油画与中国画对比欣赏 中国传统的审美观, 用传统的工具材料绘制而成, 以 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 强调笔墨变化的和情趣, 注重对物 象的神韵及个人情思的表达空间处理采用散点透视诗书 画印相 结合,为中国特有的形式美 西方绘画艺术风格中的主要画种, 利用颜料的遮盖力 和透明性充分表现对象以明暗、 色彩为主要造型手段, 倡 导模仿自然,再现自然,以真实感为美,客关表现物象, 重视空间感、质量感,重视色彩的应用 4、 油画的起源与发展 文艺复兴以前(14~15世纪) 多以宗教故事为题材内容,文艺复兴以后( 16世纪) 绘画内容有了很大的变化 (提倡反封建、反神学的人文主 义文化,宣扬以“人”为中心,要求个性解放,重视现世 生 活,崇尚理性和知识。) 古典主义时期(古希腊罗马) 以写实性的表现方法为主 以理性的眼光看待事物 以科学的态度严谨绘画 (结合作品欣赏分析) 文艺复兴后期(19世纪)画派众生艺术形式呈现多 样化 印立体主义画派抽象主义画派野兽画派? 5、 中国的油画 中国的油画,是在欧洲油画技法传入的基础上发展起 来的。 中国著名的油画家徐悲鸿、林风眠、颜文梁等,为中 2、工笔画和写意画你怎样识别? 知识 实物学习探究油画的材 料与工具,在与中国画文 房四宝的比较中发现不 同,激发兴趣 通过中西比较发现两种 画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和 表达方法。 了解油画的发展历史

于水绘画作品欣赏

于水绘画作品欣赏 于水,1955年生于北京。中国新文人画重要画家。1994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首届中国画研究班,作品曾三次参加全国美展并两次获得铜奖。曾赴台湾、马来西亚、泰国、联合国总部等国家和地区举办画展及艺术交流。出版有《于水画集》、《于水人物卷》、《中国艺术年鉴·于水卷》。于水简介1955年生于北京。中国新文人画重要画家。1994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首届中国画研究班,作品曾三次参加全国美展并两次获得铜奖。曾赴台湾、马来西亚、泰国、联合国总部等国家和地区举办画展及艺术交流。出版有《于水画集》、《于水人物卷》、《中国艺术年鉴·于水卷》、《于水·五十五》集、《大忘楼笔记》、《美人记》、《魏晋高度》、《杯酒文章》、《观象于心》等个人书画集。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金陵十二钗》,于水,35*138cm,2012年名家艺评宋玮于水先生是我的兄长,他的绘画宛如他所历经的岁月,丰富、多彩、感人,意痕很深。人们在品赏他的艺术时,会感觉到有滋有味,其幻变灵动的线条色彩和谐自然的编织出了美丽的画面,将人感悟的叙事性给予了绵绵不断的延伸,渐渐的将观者引入到了飘渺无际意象世界,引导着人们跨越了历史之界,成为了绘画中的人物或进入了画面上的妙境,使你对美的体味产生出了一种极乐感,这种

意识上的切入,你会很难在其它艺术中所能感受和品味到的。田黎明于水老师是一位自然而清旷的文人学者画家,于水老师宁静的人格与闲雅、恬静的画风融为一体,并呈现出心远地自偏的高古境界,他的画工到之极便给人以写到之极的感觉,形成了温润而清澈之美的于水画风。我也常读于水老师的杂文、小品文和散文,神妙的语境和幽邃的文风让人获得了一种美的感知。高云画如其人,于水的个性修为折射在画中,使他的作品在精致表象下显现出一份散淡从容,在优雅格调中透着一种悠悠淡定,在平和氛围中弥漫着一片静穆深沉,而这些品质的叠加,便成就了一份难得的雍容大气。陆虹于水对水墨的深情,似乎透过美女、花间、庭院这样的境界最能传达,似乎这样才能更完整地再现他的笔墨理想。虽然是工笔人物,但于水非常讲究书写的意味,一直在追求这样生动简远的笔法,他在表达文人对于春去秋来的生命感怀时,从未放弃对于笔墨自身和意境的讲究。传统在他那早已变身为于水的特点,轻灵、柔美,更有一种现代文人的感怀。梅墨生于水的人物画在美学追求上是尚和谐崇自然的。人与人的关系,物与物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异常妥恰,绝不冲突,“大家”相安无事,仿佛这个世界本来就是这个样子,只能是这个样子,只有这个样子才是最理想的样子,由此,不妨解读到其绘画观念中的理想主义倾向。以画鉴人,熟悉于水的人不难发现,其画其人如出一辙,可谓本色风光!

第四届美术与设计大展美术作品获奖名单

附件1: 第四届美术与设计大展美术作品获奖名单 一、学生组(247 件) 1、金奖(4件) 风,吹不走的记忆熊振华孝感学院 你想起了谁张子叶中南民族大学日记之五彭震中湖北美术学院飘陈静湖北美术学院 2、银奖(20件) 盲彭亚琪湖北美术学院漫刘益涛长江大学中国的力量宫臣湖北美术学院憩石欢湖北美术学院三勺子NO.1-2 李平中南民族大学三度秦芹湖北美术学院本命年张平华江汉大学生存状态之鲁东烟农王海涛中南民族大学冬日里的阳光张升中南民族大学冉李敏倩湖北师范学院苍茫大地之一胡方舟长江大学往事李新燕十堰职业技术学院青蛙朱玉兵黄冈师范学院捕风捉影郑曦湖北美术学院青春·纸飞机邱传蕊江汉大学青花瓷张珍湖北大学花·忆马念三峡大学阳光下系列姚莹湖北美术学院青春记事周禺湖北美术学院春风贾颜芳孝感学院

3、铜奖(43件) 欲胡少华黄冈师范学院书香王丹丹江汉大学现代艺术学院秋塘熊晶湖北美术学院花样年华刘磊江汉大学现代艺术学院盛夏光年闫杰江汉大学初夏构想张聪聪江汉大学现代艺术学院柿子熟了朱志浩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棕色记忆黄梦君十堰职业技术学院男头像欧朋黄冈师范学院暖冬系列刘璠湖北美术学院潜浮一唐雯湖北美术学院桶徐大山黄冈师范学院器皿程慧十堰职业技术学院排排坐马潇潇武汉理工大学夏花朱礼欣湖北美术学院站台之遇见邢晶晶江汉大学现代艺术学院静物张帆湖北美术学院工笔人物雷东鸣湖北美术学院独自等待张成程湖北美术学院美好的事刘美尧十堰职业技术学院浪漫往事赵博十堰职业技术学院新一代农民工杜艳王珍武汉商贸职业学院静物木刻高云湖北师范学院百合圣小蓉武汉商贸职业学院鞋子李飞江汉大学现代艺术学院风景齐涛咸宁学院背影甄忱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律动的青春袁露湖北美术学院爷爷赵文婷湖北美术学院忘却的记忆贾佳湖北美术学院遥望王妍妮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静物续长康湖北工业大学向往张冬亮长江大学

浅谈我国唐代以来绘画发展与时代背景的联系

浅谈我国唐代以来绘画发展与时代背景的联系 【摘要】经济是为政治服务的,文化又反映了经济的发展,绘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自然绘画的发展也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有什么样的时代背景就有什么样的绘画形式与之相对应。自唐代以来,绘画的发展很是乐观,世人多以琴棋书画精通而自豪,绘画渐渐形成了一种社会风气,大量不同风格的画作涌现出来,充分揭示了我国封建社会自唐朝以来的社会现实与人民愿景。 关键字:时期、经济、绘画、发展、 唐朝可以说是国画的一个开拓时期。 唐朝时期经济在当时达到了鼎盛,人民生活富足,甚至奢华,社会制度开放,到处透漏一股富贵气息,牡丹花开富贵便在此时得名。自然不乏描绘唐人生活的画作涌现。如《女史箴图》、《虢国夫人游春图》、《步辇图》等。 唐人崇尚佛教,自皇族以至庶民无不以禅为尊者。唐朝水墨画的最后完成标志着士人性格中禅道境界的最后完成。从水墨画的作画方式和水墨色彩等方面,我们可以深刻体悟到唐朝士人的禅道境界和宇宙观。如王维的《雪山行旅图》轴等。 唐瓷器、刺绣业也极为发达,这无疑也将绘画推向了一个历史新高。唐三彩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宋元是山水画的鼎盛时期。 北宋时期政治格局蓬勃发展,经济极为繁盛,期间涌现出许多反映现实政治与人民生活的佳作,如郭熙的《早春图》就是创作于王安石变法后的第5年,主题明确而富有季节感,描绘了春回大地、乍暖还寒时的深山景象,又如宫廷画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则描绘了北宋末期的汴京的繁荣局面等。南宋李唐一系院体山水画则以水墨苍劲为特征,其形成除了画理因素、取景角度转换的地域因素外,还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即南宋国运的变迁、李唐特殊的地位以及画家待遇的提升。 元朝时一个少数民族统治汉人的特殊历史时期,统治阶级把人分成四等,汉人在此期间受尽了屈辱,许多文人便寄情山水,寓情于景,国画也因此有了极好的发展,其意境大多平淡空灵、清逸深远,凄凉中透漏些许无奈。著名的有吴镇的《墨竹谱》、《松泉图》等由于宋元时期陶瓷的迅猛发展,国画也随之更多的深入了寻常百姓家。 到了明代这个中国古代书画艺术史上的重要阶段,随着政局的逐渐稳定宫廷画和文人画都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和发展,与宋元相比,其画风严谨细腻之中多了一些轻灵气息,所用水

吴起秀写生派中国国画家:刘宇甲

吴起秀写生派中国国画家:刘宇甲 江苏山水画源远流长,自东晋至今至少经历了五次繁盛时期,其共同特点是画家群体的文化学养高,有强烈的民族人文意识,鲜明的时代精神和不断创新的艺术激情。这些珍贵的艺术法乳,孕育着一代又一代江苏画人。在钱、宋、亚、魏四家之后,江苏画坛大致活跃着两类画家,一类游戏笔墨,即兴创造,纵情抒写新文人意兴;另一类深挖先贤,广积自然造化,在法古师心中渐进求新。刘宇甲属后一类的实力画家。山水画有很强的传统性,强调通源流、师法古,在这一识知上,刘宇甲“深挖”的起点高,时间长,领悟比较精到。他家学渊源,老父刘工天是著名诗人,其兄刘宇一为著名油画家。在家学熏陶中,刘宇甲滋养了很高的品味和悟性。他从龚贤立基,研习历代画理画法,善于在实践中思考法、理、心、象的融会贯通,做到师古不泥古,取各家为己用。早些年他的作品《夏雨过山》,《峰回路转》等,常常溶“黑龚”之精化,来演绎南北山水,颇具“秀而老”、“润而厚”的朴茂神韵。而后,他深研髡残,其深沉、淡泊的心性与髡残的率性质朴十分合契,笔墨遂为之一变。在“以濁求厚、经干求润”中深层次领悟诸笔墨混用、诸画法交融的天然意境。此时期的作品如《涧壑争鸣》、《栈道砬石》等,笔墨酣畅,在不经意中挥潇自然天成、不事雕琢的原始山林意趣。再后刘宇

甲又思考黄公望的古朴明净,董源的平淡天真,呼吸范宽“峰峦出没,既雄且强”的气势,借鉴刘松年的树石形神和“马一角”、“夏半边”的经营位置,直至妙想黄宾虹幻化自如的粗朴,神思傅抱石咫尺千里的气魄。这一“深挖”孜孜不倦几十年,可谓“所见博,所临多,熟古今之体变,通源流之分合”,在理论上,撰写出多部专著,成为国内研究龚贤的知名学者。在创作实践中,溶各法为己用,锤炼成刚柔相济、沉雄清雅的自家绘画语言。山水画又有很强的创造性,经传承为手段,以创新为目的,既要求入古出新,更要求师法自然,在造化中妙悟新意。在这一认知上,刘宇甲的“广积”既有量变的积累,更有质变的升华。他深明髡残“登山穷流,方能造意”之真谛,虔诚地以造化为师,不断登山临山、搜尽奇峰。他以学者的执着和艺术家的匠心,在真山真水中目穷万物、思接千载。再以不懈的勤奋和激情,积累了大量写生画稿,为创作储备了丰富鲜活的素材。刘宇甲在广积造化的同时,还勤于厚积学养,把师造化和得心源的渐悟和顿悟,不断神思整合,著书立说。他创造性地提出山水画创新要“深思、大胆、动情”的三条无形之理,强调气韵生动的重要构成应是格调、气势、情趣和形式美的自然统一,并在实践中倡导之,示范之。这种广积、厚积的学识、才情,受到刘海粟、魏紫熙诸前辈的赞许,誉之为“勤勉可嘉”、“扶持学术”、“颇有见地”。经历了“深挖”和“广积”修炼的刘宇甲,胸有丘壑,

新派国画开拓大家吴国亭写意画作赏析

新派国画开拓大家吴国亭写意画作赏析 新派国画开拓大家吴国亭大家简介吴国亭(1935.10—) 生于南京浦口镇(今南京浦口区),祖籍天津。中国当代新派国画开拓者,当代著名国画大家,著名美术教育家,美学评论家、理论家,国家一级画师。1959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师承潘天寿、陆俨少、王伯敏、莫朴等一批大师,因成绩突出,留校任教二十余年,与潘天寿、陆俨少、王伯敏、莫朴等一批大师拥有了亦师亦友的深厚情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作品在全国报刊发表达百余幅;同时培养了不少当下中国画坛顶尖级国画大师,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协副主席潘公凯,浙江画院院长潘鸿梅,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徐芒耀,安徽画院院长王涛等当代画坛大家均出自他的门下。在全国各地的美术学院、美协、美术馆担任领导职务的书画家中,约有三分之一出自吴国亭的门下,是一位花鸟画、山水画、版画、油画、水粉画、水彩画、连环画、文学插图、素描、速写、中国人物画、瓷版画等多种兼擅的画坛大师。新派国画创立“新国画”思维由徐悲鸿大师于1947年提出,建立“新国画”的构想,强调中国画需要“写实性”的绘画改良方法,吴国亭传承其思维真谛,充分吸收祖先灿烂辉煌的传统中国画宝贵经验,吸收外来美术有益的成分,建立健全进步的新现实主义,同时防止

平庸的自然主义混入,简单写实带来的自然主义,对于中国新国画的改良,具有里程碑式的拓展,堪称一代中国新派国画开拓大家!在中国画史上,全才画家寥若晨星,南宋的马远、明代的唐寅,现代的张大千是全才,吴国亭亦是当代这样的一位全才绘画大师。他的作品博得广大群众和专家的喜爱,很多美术家、理论家、记者和学生美评如云,他的成就引起国内外广泛瞩目。国画大师李可染、钱松岩、方增先、李剑晨、孙其峰、莫朴、廖静文,美术史论家金冶、朱金楼和邓白教授等画坛耆宿及海外程及、刘国松等著名画家都十分赞誉他的造诣和卓有开拓的精神。艺术人生1956年-1959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师从潘天寿、陆俨少、王伯敏、莫朴等著名国画大师从事绘画技法及学术理论学习1959年-1981年因成绩突出,留任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从事教学工作,期间研究绘画技法,发表各类作品以及教学、美学理论成果1981年-至今专心致力于美学研究、美术创作,并开创新派国画。其画作在国内外广泛巡展,在国内外一些知名学府授课讲演:(中国画美学),积极参加国内外一些公益性活动艺术特征美学观形神兼备,赏心悦目,推陈出新,雅俗共赏作品特点:吴国亭的作品既有中国传统绘画的神髓,又融合了新的创意和发展。他的花鸟画造型生动,形神兼备;不着眼於一花一鸟萧疏清峭的意趣,而是有层次地表现出繁柯密枝的倚斜掩映,有空间深度,使

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欣赏

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欣赏 大庆市第五十八中学李金燕 课时:1课时(第十六周)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古代绘画、雕塑艺术的高度成就和特点,学生并尝试如何欣赏古代美术作品。 2。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作业要求: 每人根据所学知识,试析一件古代艺术作品(欣赏过的或者从"自学教材"中选择均可)。要求从体裁、内容、表现方法、历史背景以及个人的感受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文字限定500字左右。 课业类别:欣赏课。 教学重点: 1。中国古代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的主要特点; 2。中国古代陶俑、陵墓雕刻、宗教雕塑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 古代雕塑欣赏;古代美术作品的历史文化背景及作品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表扬认真搜集古代美术作品和资料的学生(2分钟) 二、导入新课:可以复习观赏艺术品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进行导

入,针对不少学生面对一件古代美术作品不知如何欣赏,不知好在哪里的情况入手,激起学生兴趣。(1分钟) 三、讲授新课: (一)扳书课题: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欣赏。 (二)出示本课学习提要: 1。中国古代绘画分为哪几类?各类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中国古代绘画主要有哪些表现形式? 3。欣赏古代绘画的一般方法。 4。中国古代雕塑包括哪几部分? 5陶俑、陵墓雕刻、宗教雕塑的艺术特点及其作用。 (三)欣赏中国古代绘画作品 1、请学生读第18页第一自然段"中国。。。三大类",让全班同学在"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下波纹线。 2、请学生读课本有关自然段"中国。。。根本要求",让学生在"线条、传神"下画波纹线。 3、依次欣赏二幅人物画 《韩熙载夜图》《历代帝王图》 人物、题材、内容、形象特征、造型。 以传神为塑造形象的基本要求,分析人物动态表情及相关关系。 提炼主题思想。 概括地讲,基顺序为:题材内容--形象分析--造型--提炼主题--

关于第二十四届全国中小学生(幼儿)绘画书法作品比赛(贵州赛区)成绩预通报.doc

贵州省“双有”活动组委会 黔双字[2019]2号 关于第二十四届全国中小学生(幼儿)绘画书法作品比赛(贵州赛区)成绩预通报 各市(州)教育局基教处、团委少年部、妇联儿童部及相关单位: 本届以“美好家园”为主题,旨在引导少年儿童向祖国70岁生日献礼,第二十四届全国中小学生(幼儿)绘画书法作品比赛的评比工作已圆满结束。今年4至7月,贵州省“双有”活动组委会认真组织全省中小学生、幼儿踊跃参赛,经贵州赛区组委会评选,评出一等奖191名,二等奖370名,三等奖528名,优秀奖692名,指导老师一等奖133名,指导老师二等奖252名,组织工作先进集体奖10名,现将获奖成绩进行通报。希望各参赛单位再接再厉,在今后的比赛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附件1:《第二十四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组织委员会名单》 附件2:《第二十四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贵州

赛区评委会名单》 附件3:《第二十四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贵州赛区一等奖名单》 附件4:《第二十四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贵州赛区二等奖名单》 附件5:《第二十四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贵州赛区三等奖名单》 附件6:《第二十四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贵州赛区优秀奖名单》 附件7:《第二十四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贵州赛区指导老师一等奖名单》 附件8:《第二十四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贵州赛区指导老师二等奖名单》 附件9:《第二十四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贵州赛区组织工作先进集体奖名单》 贵州省少年儿童“双有”活动组委会 2019年8月1日

第二十四届全国中小学生(幼儿)绘画书法作品比赛组织委员会名单 组委会主任:靳尚谊(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组委会副主任:杨瑞敏(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丛中笑(中国儿童中心党委书记) 组委会委员:谷公胜(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副秘书长) 苑立新(中国儿童中心主任) 龙念南(中国美协少儿美术艺委会常务副主任) 艺术顾问(以姓氏笔画为序): 尹少淳(中国美协少儿美术艺委会主任) 田伯平(北京市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 朱凡(中国美协艺委会维权办主任) 张虎(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副秘书长) 李绵璐(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何韵兰(中央戏剧学院美术系教授) 杨景芝(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杨永青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编审 吴震启中国书协党总支书记、办公室主任 李鑫华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韩美林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主任

中国画西化介绍范文

中国画西化介绍范文 目前,在一些受西画风格影响严重的“海归”画家中,很多人都在以西画的创作理念来营造画面。比如,有的运用“焦点透视法”并效仿水粉画和水彩画的画法,有的还效仿木炭画法、素描画法、套色木刻及铜版画法,有的甚至直接把国画当作摄影作品来进行创作。在他们笔下诞生的“中国画”仅仅是以毛笔和水墨在宣纸上制作完成而已,除此之外看不到任何“中国画”的特色,可以说“笔墨”二字的意义已丢失殆尽。“魔民外道,横踞法席”(清钱谦益《绛云楼题跋》),往往让青年学子深深迷惑而盲目追随。倘我辈熟视无睹,不作厉声指喝,其后果不堪想象。故,我宁愿受当代“外道”、“法席”们的攻击,也不愿让后人指责、唾骂。诸君须知,当一种艺术生硬地去效仿另一种艺术时,即意味着这一艺术的没落。站在传统立场上说,把铅笔当毛笔来使用是成功的,因为我们已具备使用毛笔的经验和能力;若把毛笔当成铅笔来使用,则是失败的,因为这纯属本末倒置。我们若将中国画作成像水彩、水粉、油画、木炭画、版画等一样的效果,即是绝对的没落与失败。此流画人,他们怙恃西洋画之技法与理念,轻视、偭背本民族的传统,丢弃中国画必须具有的笔墨真谛,还恬不知耻地以为这是“前无古人”的艺术创造。此辈犹如病狂之人,往往互染其病,却不知病症从何而来,更不知应当如何医治。正如清初学者钱谦益所言:“如群瞽拍肩而行之于涂。惟须至人指引,不然则扪籥以为日,执箕以为象也。”

或许可以这么说:只有 * 画理念加以剖析、理解,才有可能得到真正的认识;没有真正地了解中国画的理念,就没有资格谈 * 画的发展。 当今的中国画坛,那些以西方绘画理念去“发展”、“创新”、“变革”中国画的人,可以说占了大多数。可是我们也要知道,有的时候真理是在少数人这一边的。如果试图用西画理念来“改造”中国画,无疑是缺乏理性思考的错误之举。我认为,中国画姓“中”,它与服饰、建筑、交通、通讯、医药等实用领域性质不同。在我们的文化领域里,诸如国画、书法、京剧、昆曲这样的民族艺术是绝对不能“中西合璧”的。正如马与驴交合,可以生出一头骡子,但骡子是不能再生育的。这便是“道”。再如,吴冠中的“中西合璧”,我认为也是一个失败的版本———由于他缺乏书法及金石文字的功底,缺乏高超的笔墨技能,作品极易被人仿造。其实,林风眠的画也只不过是一头“出色的骡子”,不能传代!画史上搞“中西合璧”者不胜枚举,这里我必须提及的是郎世宁、蒋兆和、徐悲鸿三位前辈。 意大利画家郎世宁的作品,以西画的表现技法套用了中国画的形式框架来营构画面,再现了十足的东方韵味,博得了东方人的青睐。他是成功的,因为他所绘还是西洋画,是以西画为本体的“中西合璧”。 现代人物画大师蒋兆和早期的作品借鉴了木炭素描的技法,以毛笔、宣纸等传统材料所作的水墨画让人耳目一新。同时,他充满激情的表达,使作品散发出感人的“热辣”气息。他的“中西合璧”在其艺术草创期便一炮打响。然而他中晚期的作品便不能与之前同日而

中国画教学大纲

《中国画》课程教学大纲(黑体,小三)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 2.课程名称:中国画 3.英文名称: 4. 课程简介: 《中国画》是美术教育专业必修课之一。通过学习本门课程,让学生了解中国画的历史概况及发展,了解中国画以线造型的艺术特色和作画方法。为学生今后深入学习和进行中国画艺术创作打好基础。同时,通过学习本门课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热爱本民族的艺术探索和研究。 二、课程说明 1.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本门课程,让学生了解中国写意画的历史概况及发展,了解中国写意画笔墨造型的艺术特色和作画方法。同时,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热爱本民族的艺术探索和研究。了解中国山水画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表现力,及山水画在各历史时期的发展概况,学习中国画山水的绘画技巧,掌握传统绘画技巧,并能运用于生活写生中。通过工笔人物的教学,学生能了解中国画人物的发展概况及其艺术成就,掌握中国画人物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法,准确地用线条表现对象的精神,让学生更生动地领会中国画线条的表现力,从而达到由西画到中国画的转型。了解线条的表现的规律,掌握用笔、用墨、用色的基本技法,从铅笔橡皮到学会用毛笔,及对宣纸、绢、矾的把握,要求学生多体会,积累经验。并具有初步的创作能力,能胜任小学国画人物的教学工作。 2.与相关课程衔接:中国美术史 3.学时、学分:72学时、3学分工笔花卉

工笔人物 山水画

写意花鸟

4.开课学期:2学期 5.教学方法:理论讲授、教师示范、图例分析、实践练习相结合的直观性综合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6.考核方式: 开卷考试,考试成绩总评成绩中,学生课外作业、课堂表现、自主学习等方面情况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7.教材:《中国画》,韩玮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 8.教学参考资料: 工笔花鸟《中国画技法》,第一册/花鸟,孙其峰编着,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年3月第1版 《花鸟画技法问答》,孙其峰、肖朗、贾宝珉编着,河北美术出版社,1985年5月第1版《工笔花卉技法》,俞致贞着,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年3月第1版 《花鸟画教学对话》,宫六朝主编,河北美术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 《工笔花鸟画技法》,邹传安着,湖南美术出版社,1990年5月第1版 人物画 《中国画》,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组编,广西美术出版社,2000年10月。 山水画 《从山水走向创作·山水画》,张谷雯编着,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1年第1版 《中国画山水》,李锦胜主编,安徽美术出版社 写意花鸟 《中国画技法》,第一册/花鸟,孙其峰编着,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年3月第1版 《花鸟画技法问答》,孙其峰、肖朗、贾宝珉编着,河北美术出版社,1985年5月第1版《中国写意画构成艺术》,曾宓着、陈孝信校,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年4月第1版《花鸟画教学对话》,宫六朝主编,河北美术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 《中国写意花鸟画技法》,吴国亭着,江苏美术出版社,1987年5月第1版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1工笔花卉

浅谈中国悲剧精神的桎梏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95547723.html, 浅谈中国悲剧精神的桎梏 作者:刘璐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11期 摘要:中国古典悲剧是中国人民在儒家道德思想教化下衍生的产物,由于受伦理道德约束,我们的先人不愿意承认痛苦和灾难的不合理性。因此,中国式悲剧作品的悲剧精神有了许多的争议和不足。在与西方悲剧作品对比中,我准备从“大团圆结局”“道德完美的悲剧人物”以及“过分的虚幻的外力寄托”三方面浅析中国悲剧精神的桎梏。 关键词:中国悲剧;桎梏;完美结局;绝对对立;外力;元杂剧 作者简介:刘璐(1993.1-),女,山东省潍坊人,大学本科学历,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1级,汉语言文学方向。 [中图分类号]: 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1-0-01 “肯定生命的最高艺术,即悲剧。” ①哲学家尼采给了悲剧艺术高度的评价。而命运是悲剧意象世界的意蕴的核心。中国古典悲剧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历史的凝结,处处体现着对不公平命运的抗争和批判。当然,以西方特别是古希腊的悲剧作为评判悲剧的立足点和评判的圭臬是不合适的。毕竟梵高画不出《富春山居图》,而兵马俑中也不会有断臂的维纳斯。然而,中国古代的悲剧作品,由于特定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教育的掣肘,在我看来有了些许不足。所以想借几篇知名的作品,来分析一下中国悲剧精神的桎梏。 一、掩盖丑陋,否极泰来的完美结局 邵曾祺认为,中国有一种类型的悲剧,是在“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后,挂上一条欢乐的尾巴。②邵先生所指的这条欢乐的尾巴就是中国的悲剧故事经常带有的大团圆结局。这种皆大欢喜的完美结局是中国人民在儒家道德思想教化下衍生的产物。受伦理道德约束,我们的先人不愿意承认痛苦和灾难的不合理性。 中国元杂剧的主人公总要在结尾来个悲转喜,苦转甜,如朱光潜先生在《悲剧心理学》中所言:戏剧在中国几乎就是喜剧的同义词。那些情侣一定会有情人终成眷属,那些潦倒穷困的书生最终会金榜题名,这些结局,冲淡了悲剧振聋发聩的力量,一味地“好好好好好”,更撕开了我们软弱不愿正视命运冲突奴性的面具,体现了中国悲剧精神的桎梏。《窦娥冤》中窦娥行刑前血溅白练、六月风雪,亢旱三年三桩几乎不可能实现的誓愿竟然借天神之手得以成真。更不论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将元稹《莺莺传》的悲剧性结尾大逆转,张生的变心另娶变成了与莺莺白头偕老,恩爱一生。但这种用理想的,虚幻的人为或鬼神干预的方式结束悲剧,不愿

新闻摄影作品鉴赏

“触动心灵的瞬间” ——浅析新闻摄影作品《热身》 班级:10新闻学号:姓名:刘璐 在2013年2月第56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中,来自我国浙江日报图片中心摄影记者储永志拍拍摄的照片《热身》荣获本届“荷赛”体育动作类单幅二等奖。在本届赛事中,我国共有四幅摄影作品获奖,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这对于中国新闻摄影事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今年, 荷赛调整奖项, 把体育类分成体育动作类和体育特写类两个类别。我国记者一举拿下体育动作类单幅二、三等奖。荷赛组委会对该类别的最新定位是:“指在主要运动项目或高级别竞赛中捕捉到的关键时刻体育动作类单幅照片”讲究的就是瞬间性,用摄影大师布列松的话就叫“决定性瞬间”,瞬间的精彩是该类的王道,储永志的《热身》就是这个类别的代表作。 这幅照片拍摄于7月10日的浙江省嘉兴市少体校体操训练馆,画面内容简明易懂,就是一群体操小选手正在做训练前的热身活动。看似最普通不过的一个训练前的准备活动,储永志却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和精妙的拍摄手法赋予了它不同寻常的意义,给人心底带来深深的震撼,让人过目难忘。 一队男孩在台边压腿,一个女孩在台上跳跃。作者采用俯拍视角,将这两个毫无关联的训练内容拍进同一画面,形成了有趣的情景。俯看之下,整个队伍如比赛中的赛艇,双腿犹如双桨,形成一条条平行又对称的竖线条。地板台布颜色以及队列本身又形成数条平行的横线条,线条规则排列,成悦目的形式美感;远处,一个女孩在练习跳跃,双腿箭步伸展,双臂十字展开,姿态十分优美地从画面的右上角“飞”向左下角的瞬间,形成有形线条(伸展的双腿)和无形线条(朝向、视线和运动方向) 相结合的对角线构图,产生极强的动感效果,与画面下部列队压腿的静态形象形成鲜明对比。“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 相互衬托”,整个画面有矛盾、有冲突,也有和谐、有统一,这是构图的最高境界。 俯瞰的视角,在充分展示画面每个形象位置关系的同时,也使得画面产生一定程度的视觉误差。搭在舞台边沿的红色台布削弱了舞台的高度, 压腿的男孩们仿佛是伏在地板上劈叉;剐眠的女孩恰好处在台布浅颜色的背景上,纵向的空间

中国美院附中录取难度

如果你想在美术这条路上走得更远,想出类拔萃,想轻松进入最好的美术学院,最好报考美术类高中。三年系统的专业性学习,是任何一所普通类高中没有办法相比的。即使是已经考上中国美术学院的学生,看他们的作品,也能轻易看出谁是有三年附中的扎实底子,谁只是考前培训班训练出来的。 中国美院附中的录取难度相对加高,但是也正因为考生质量越来越高,特别是文化课成绩优秀的学生越来越多,所以中国美院附中的教学水平也更好。 根据近几年分数线来看,美院的录取分数线为:文化课120分满分,均分考85分,专业课100分满分均分考73分。 中国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是中国最早创办的基础美术教学基地,是中国最具声望的中等美术学府之一。七十余年以来,已培养学生逾千名,其中许多已成为国内外著名的艺术家,早期的有:王朝闻、王式廓、董希文、力群、彦涵、肖传玖、罗工柳、吴冠中、朱德群、赵无极、吴国亭等;中期毕业生中,亦有不少成为当今文化艺术界的中坚力量。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附中也在不断地扩大其办学规模。现定规模为4个年级、8-10个班,450-500名学生。学校每年向全国招收初中毕业生,教学

质量正稳步提高。自1991年以来,毕业生每年有一定比例保送中国美术学院,另对专业优秀毕业生可以专业免试,每年应届生考入全国两所重点美术学院的升学率保持在较高水平。中国美术学院附中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英才和教学上的累累硕果,1994年荣获"潘天寿艺术教育奖"。 七十余年的办学经历,使附中师资力量也日趋雄厚,形成了专业和文化教研室不断健全完善的教学体制,并形成以正副教授为核心,以中年教师为骨干,以青年教师为中坚力量的教师队伍。编制内教师中有正副教授共12人,讲师11人。另聘大学教授和各系主任经常来校讲学和指导。 自改革开放以来,学校本着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一座崭新的教学楼拔地而起,并不断地改善教学设施,建立起配套的绘画陈列室、展览大厅、教学画廊、多媒体电脑室、语音教室和图书馆(藏书近3万余册),使专业与文化教育走上现代化的道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2000年在浙江丽水建立教学实习基地,给学生提供了增长社会阅历和挖掘艺术创作素材的新天地。附中严以治校,创造优美的教学环境,营造良好的校风和学风,致力于基础艺术教育,提高教学效益,使学校成为一所全国基础美术教育的示范基地,并向世界一流的艺术院校迈进! 想要了解更多详情内容请拨打联系电话或登录杭州文颖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官网咨询。

每日一赏中国国画历代精品高清展:(392)宋 黄居寀《梨花春燕图》

每日一赏中国国画历代精品高清展:(392)宋黄居寀《梨花 春燕图》 中国国画历代精品高清展第392期:宋黄居寀《梨花春燕图》 宋黄居寀梨花春燕图北京东方大观2017春拍估价500万元 作品鉴赏 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黄居寀《梨花春燕图》评赏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晏殊在柳枝如烟,池草尚未成茵时候,一夜春风,吹得梨花展开了笑脸,呢喃的燕子,为她叙述着旅途中的见闻……黄居寀的《梨花春燕图》带我们穿越了一千多年前,大河上下,李唐赵宋,美丽的春天。“七九河冻开,八九燕子来”。燕子是候鸟,它的迁徙活动,是季节变化的象征,在北方,燕子来了,春天也就到了。百花盛开,万物复苏,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这时,正是农民们耕田、播种的时节,也是满怀希望的时节。诗人歌咏它,画家图绘它,从古至今不曾间断。黄居寀(933年—993年后),字伯鸾。成都(今属四川)人。五代十国时期——“西蜀”的著名画家黄筌之子。黄荃西蜀时任翰林待诏,供职于西

蜀画院。擅长花竹翎毛,亦能画佛道、人物、山水,是一位技艺全面的画家。他继承唐代花鸟画的传流,以宫廷中的珍禽名兽、奇花异草,为描写对象,以极细的线条勾勒,并敷以绚丽的色彩,线色相融,栩栩如生。黄居寀承其父志,亦擅绘花竹禽鸟,精于勾勒,用笔劲挺工稳,填彩浓厚华丽,与父同仕后蜀,为翰林待诏。入宋仍任旧职,尤得太宗看重,授光禄丞,委以搜访名画,鉴定品目,一时侪辈莫不敛袵。尝与其父合作,殿廷墙壁、宫闱屏幛,不可胜记。由于他所画的题材和精谨艳丽的色彩,具有富贵气象,适用于装饰宫廷,因此,黄氏在画院中,居于主持的地位,凡其他画家入画院,俱以“黄家”画风为取舍之标准。黄居寀所画园竹翎毛,形象准确,妙造自然;其作怪石、山水超过乃父黄筌,时有出蓝之誉。《宣和画谱》著录其作品有《春山图》《春岸飞花图》《桃花山鹧图》等300多件。传世作品有《竹石锦鸠图》册页,《山鹧棘雀图》轴。《梨花春燕图》,绢本,设色,册页高27 厘米、宽31厘米。画幅从下面中间起笔,画一枝梨花伸向左侧中部,将花叶布于左下角。又从此枝中部再发枝,向右上角生长,顶端重布花叶,使其空出中节,即使燕子落于其上。整个画面构图奇特,简洁但不简单,独运一番匠心。《梨花春燕图》用笔坚实、设色沉着、技法纯熟,極富古意。左侧梨花叶下,隐署“居寀”两个具有隶书笔意的小楷,古劲朴茂,亦是画院常格。该图左下角钤有“伍氏澂观阁

中国古代绘画作品欣赏

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画史上的名作,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它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韩熙载为避免南唐后主李煜的猜疑,以声色为韬晦之所,每每夜宴宏开,与宾客纵情嬉游。此图绘写的就是一次韩府夜宴的全过程。这幅长卷线条准确流畅,工细灵动,充满表现力。设色工丽雅致,且富于层次感,神韵独出。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大画家顾闳中所作,这幅画卷不仅仅是一幅描写私人生活的图画,更重要的是它反映出那个特定时代的风情。由于作者的细微观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把韩熙载生活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画面里的所有人物的音容笑貌栩栩如生。在这幅巨作中,画有四十多个神态各异的人物,蒙太奇一样地重复出现,各个性格突出,神情描绘自然。《韩熙载夜宴图》从一个生活的侧面,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的生活场面。画家用惊人的观察力,和对主人公命运与思想的深刻理解,创作出的这幅精彩作品值得我们永久回味。 泼墨仙人图 梁楷,南宋人,生卒年不详,祖籍山东,南渡后流寓钱塘( 今杭州) 。他喜好饮酒,酒后的行为不拘礼法,人称是“梁风(疯)子”。 《泼墨仙人图》是现存最早的一幅泼墨写意人物画。可以说是梁楷与画院画风决绝后,自辟蹊径,独树一帜,在绘画创作中所创“减笔”画之杰作。画面上的仙人除面目、胸部用细笔勾出神态外,其他部位皆用阔笔横涂竖扫,笔笔酣畅,墨色淋漓,豪放不羁,如入无人之境。 作者在构造人物形象时,有意夸张其头额部分,几乎占去面部的多半,而把五官挤在下部很小的面积上,垂眉细眼,扁鼻撇嘴,既显得醉态可掬,却又诙谐滑稽,令人发笑,以生动的形象表现了作者的思想境界和生命态度,极尽嬉笑怒骂之态。据画史记载:梁楷为人不拘小节,好酒,自得其乐,狂放不羁,且任性高傲,在艺术上有自己的创见,不肯随波逐流,因而有“梁疯子”之称。应该说梁楷所画的不是“仙人”,而是他自己的写照。梁楷在他艺术生涯的前期,曾受画院“格律”的严格训练,人物画继承李公麟之画风,后因作者本人的素质和历史因素,梁楷凭着这股“疯”劲,反对因循守旧,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创造发展,因而他在中国画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秋江渔隐图 轴,绢本,墨笔,纵:37厘米,横:29厘米 此图画面单纯,一老渔翁怀抱木桨,蜷伏在船头酣睡。小舟停泊在芦苇丛中。这幅作品体现了马远人物画创作的造诣,画处于静态的人物,已达到妙化入境的地步。老渔翁头部处理很见功底,眉、发、胡须的画法用的是传统的线描法,但对脸颊、鼻尖、眉宇、下唇、眼窝的晕染,却富有体积感,这在古代传统绘画里是一个突出而少见的表现手法,即使在马远其它人物画作品里也没这幅画运用得这么成功。另外,他能娴熟地用线条表现物象的质感,如水的轻盈、布衣的皱褶和船板的木质等。几枝将枯未枯的芦苇轻轻摇摆,秋风萧索,细波粼粼,渲染出一片静谧的秋意,画面气氛烘托较为成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