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天津-高考优秀作文报告

2017年-天津-高考优秀作文报告

2017年-高考语文优秀作文报告

天津卷

(60分)

我们在长辈的环绕下成长,自以为了解他们,其实每一位长辈都是一部厚书,

一旦重新打开,就会读到人生的事理,读到传统的积淀,读到时代的印记,K还可

以读出我们自己,读出我们成长时他们的成长与成熟,读出我们和他们之间认知上

的共识或分歧……

十八岁的我们已经长大,今天的重读,是成年个体之间平等的心灵对话、灵魂

触摸,是通往理性认知的幽径。请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深入思考,围绕“重读长辈

这部书”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

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题目“好写”“写好”不易

贴近考生的学习与生活,具有现实意义,易于引发考生的联想与思索,并且具有开放性与限制性,这是天津高考作文命题的基本指导思想。从2015年的“范儿”、2016年的“我的青春阅读”,到今年的“重读父辈这部书”,都较鲜明地体现了这一思想。

天津招考资讯网认为,今年的天津卷作文以考生为本位,文化意蕴深厚,思辨色彩鲜明,平实中显大气,平易处见深刻。作文试题从考生十八岁步入成人的年龄特点出发,关注传统文化的代际传承及入文素养的培育提升,引导考生对过去的生活重新发掘、重新梳理,展开联想与思考,写出个人的独特感受与见解。

这是一道“好写”的题目,但若想“写好”,却不太容易。

1.清晰定位“重读”与“长辈”

“长辈”是一个外延较大的集合,父辈包括父母、叔舅、姑姨等,祖辈又有祖父母、外祖父母及其同辈同代的那群人等。“重读”则隐含着“以前读过”,只是以前的“读”可能或流于肤浅,或过于感性,或存在误读等,而“重读”则是心灵对话、灵魂触摸,是理性认知,会带来思想的碰撞,也可以说是一次继承与超越。

2.选准最“适合”的切入点

材料对如何“重读”有六个方面的提示,动笔前要深入思考:读到的“人生的事理”是什么,“传统的积淀”有哪些,“时代的印记”包括几个方面;读出的“我们自己”是什么时候或怎样的自己,长辈的“成长与成熟”有怎样的标志,你与长辈之间的“共识与分歧”到底指什么(或有哪些“分歧”,如何取得“共识”)。省略号则提醒考生,还可以从其他角度去“读”这部书。但这部书容量很大,重读的收获也是多方面、多向度的,一篇800字的作文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最独到,素材积累最丰富,最能写出自己特色的角度作为写作的切入点。

另外,是写一个长辈,还是写一组长辈(包括入选的标准如何确定),这也是不能忽略的很重要的一个问题。

3.优化文章的“呈现”与“表达”

写好记叙文,首先要考虑的是,要选取(包括如何选取)这部“书”的哪些章节、哪些片段作为“重读”的重点,这是作文的基本内容与框架;其次要考虑好如何新颖、自然地开篇,如何详略分明、简要明晰地“复述”,如何解析、评述、点睛,如何收束得有分量、耐人寻味等等;第三,还要考虑如何最大限度地彰显自己的语言表达等方面优势。写好议论文,要考虑几个基本问题:第一,为什么要重读父辈这部书?第二,如何重读这部书?第三,重读的所感所悟所得是什么?至于采用怎样的行文思路,用哪些分析、阐释的方法,如何凸显自己的表达优势等,则因人而异。

其他文体(包括特殊文体),同样要考虑如何在符合写作规范的基础上,突显自己的特色

(包括思维、内容、文采等等)。

今年又一次参加高考作文阅卷,虽说不像去年那么兴奋与期待,但还是早早做好了准备,6月10号上午提前半个小时就到了南开大学第二教学楼四楼的计算机房外。

安检、保卫很严格,几个年轻的武警严阵以待,进入要查验相关的证件。阅卷有严格的纪律要求,《评卷工作人员守则》中有“不得将与评卷有关的文件、资料、评分标准、评分细则等带出评卷场所,评卷情况不得外传,不得向无关人员泄露参考答案”等条目。

上午阅卷者学习、研讨作文评分细则。阅卷组负责人首先对今年的作文试题命题设想及评分细则作具体解说。大意是.人伦关系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而“重读长辈”是一种致敬,也是一种反思。

作文题立意角度较为丰富,各层次考生都能够找到发挥空间。考生可以通过长辈的人生经历思考过去的时代与历史,思考家族传统和民族传统方面的文化积淀,思考长辈的人生智慧和经验教训。也可以在长幼互动关系中,以长辈为镜鉴重新发现与认识自我,从“我”的视角观照长蜚在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上的进步与成熟。

学习完评分细则,所有阅卷者对标卷进行模拟打分:然后负责人具体解释每份标卷的分数及具体原因,并提醒阅卷者在比较之后做调整,差距较大的尤其要细细体会。

下午进行“试评”,阅卷者打的分不存盘,不作为最终的得分记录;试评的结果只作为阅卷组掌握阅卷教师评分合理度、准确度(或日可信度)的参考数据。阅卷队伍主要由两类人构成:南大的研究生、中学教师。有的研究生(如博士)能参加三四次的高考阅卷,所以有几张面孔感觉很熟。有些“研一”新生是阅卷的新手,他们跟几个第一次参加阅卷的同行,被组长悄悄耳语了几次。我知道,这是在提醒他们要注意把握尺度,就提醒自己要千万小心,因为去年我也曾被“特别关照”过。

正式阅卷开始。有了去年的经验,我很快进入了“途中跑”。先浏览,获得对作文的总体印象;然后有重点地扫描某些片段或段落,看哪些方面比较突出;最后综合评价,给出总分和各项的得分,基本六七+秒就能搞定一篇作文。但自我感觉是负责的,打的分是禁得起推敲、对得起考生的。

见到高考试题后与其他老师聊天,一致认为,今年的作文题很难写出正儿八经的议论文,平时“专攻”议论文的考生这次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这道作文题更适合写记叙文(包括记叙类随笔),而平时训练写记叙文的考生比较少。所以,考场作文写得出色、写得精彩的应该不会太多。

事实果如我等预料。记叙文占到考场作文的一半多,但有新意、让人眼前一亮的作文的确属于凤毛麟角。其中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重读长辈”写成了“长辈颂歌”。“莺读”包括两层意思:一是“读”,但“读”不是简单地“看”,而是具体解析、深入思考,是用理性的眼光审视长辈,从他(或他们)的人生经历及相关事件中获得新的认识;“重读”则意味着要在以前“初读”(或“浅读”“误读”)基础上有所深化或矫正。可以是致敬,可以是赞礼,可以是对照,可以是自省。至于“读”什么,怎样去“读”,有什么收获,则取决于文奄的写作目的(即“为何写”)。一篇800字的文章,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必须根据写作目的选择材料、处理详略、精心布局。很多考生的文章,赞颂长辈的勤劳、勇敢、诚信、正直、大度、进取、创新等等,从这些角度解读长辈当然是可以的,但他们只是单纯地呈现事实,只是程序化地进行歌颂,至于长辈们“为什么”会如此、“我”思想或心理有哪些触动、“我”有了怎样的新思考与新认识、今天重读

长辈的现实意义是什么等等,则很少或根本没有触及。这样的作文其实缺少真正的“读”。

二、作文过于模式化、套路化。大多数考生的作文是“总一分一总”式的,开篇用华丽的排比引出话题。然后用几个小标题(或领起句)具体列举长辈值得敬佩、赞颂的几个方面,每个小标题(或领起句)后写一件或几件关于长辈的事,最后再用华丽的排比结束。看多了,觉得很讨厌,很反胃口。写作文不是不可以用模式和套路。

关键是要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要把模式用活,而不是被套路束缚住了手脚。

三、虚构、编造痕迹过重。

很多作文所写内容让人有似曾相识之感,如爷爷很慈祥,对谁说话都笑呵呵;姥姥很时尚,苦练街舞上电视;爸爸很上进,年近五十参加业务进修;妈妈很善良,跟邻居关系很融洽;叔叔很新潮,与时俱进不落伍等。

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平时缺少对长辈的具体观察与思考,只是凭印象“想当然”地认为长辈“应该”是什么样子,而不是从生活中提炼、加工、整合出来的。

四、在“怎么写”上缺少变化。

很多考生的作文,或者只是单纯地按照时间顺序再现事实,或者只是简单地罗列几件具体的事,缺少鲜明的“文章”意识。什么时候详写,什么时候略写;什么时候写实,什么时候写虚;什么时候写思考,什么时候该抒情;如何开头,如何结尾;是用整句还是散句,是平实表述还是形象表达等等,从很多考生的文章中基本看不到相关的痕迹。

经过这次阅卷,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强化“审题”意识。要写好作文,首先要对试题中的关键词及相互关系有准确的理解,其次要把试题隐含的内容、思维、表达等方面的要求明朗化。如果作文在审题方面出现了问题,即便其他方面再出色,也很难得到理想的分数。

二、要关注、思考生活,今年9套高考作文试题都提出了这个问题。那种不食人间烟火、或动辄“与古人对话”,“曾无一字关民瘼”式的写作倾向必须矫正。

三、文章样式的多样化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文体选择过于单一,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缺少变化,这些都反映出高三写作训练存在的问题。我阅卷的时候,读到一篇清新隽永的叙事抒情散文,一篇内容具体、思路清晰、语言活泼的记叙文,或一篇思想深刻、语言犀利、表达灵动的杂文随笔,那份兴奋、那份激动,真的就像闷热的屋子里突然吹进一股清凉的风一样,想不给高分都难。

1. “内容”以“题意”“中心”为重点。

2. “表达”以“语言”“结构”为重点。

3. “特征”不求全面,下列4项中有一项突出者即可给高分。

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

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分,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有文采:词语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f生色彩。

4.无标题,扣2分;不足字数的,每少50字扣1分。

5.确认为抄袭的作文,“内容”“表达”在第四等之内评分,“特征”不给分。

补充细则:

1.“长辈”是个很宽泛的概念,所写只要是“辈分大的人’’均属切合题意。评分时要侧重于

内容是否具体、表达是否充分、特征是否突出等方面。

2.男起炉灶或全部抄袭,内容、表达给四等下(给6分以下),特征不给分。但界定抄袭一定要有充分的理由和依据。

3.表达上要拉开档次。比如有的作文内容虽游离题意之外,但语言很好,表达可给高分,表达不要轻易打入三等。未能完篇的作文要慎重处理,基本完整的扣字数分;不到400字,可直接在四等中给分,总得分最高不超过20分。

4.标点错误不扣分;笔误不扣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最多扣3分。

【一类文上】

生动鲜活的名片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的长辈是民族传统的承上启下者,也可以形象称为“民族传统的名片”——生动鲜活的名片。

其实,长辈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相对于他们的长辈。他们是后辈。后辈继承了前辈的基因,包括生理的与文化的,而后世代绵延、衍化、丰富、淬炼,就成为融入民族血液、任何力量也难摧毁的魂。

我们这个民族是勤劳的。祖父是个纯粹的农民,互到生命走到尽头的头一天,他还在用残存的力量平整院子里的菜畦。他说不出更多的道理,一句祖先留下来的“人勤地不懒”说了多少年。对此二叔曾和祖父有过无数次的争论,他认为,光有勤奋远远不够,尤其是不能只是单纯地强调刻苦用功,最重要的是要把劲儿用在最关键的地方。要讲究用力的方法。凭着这股精神,他把自己的工作千得有声有色。

此刻,重新思考爷爷、二叔的话,觉得他们的主张并不矛盾。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用力、方法、效率,其实构成了勤奋的三个支点。

我们这个民族是讲诚信的。“要诚实,不说谎”,妈妈从小就这样教育我;“言必信,行必果”,爸爸多次引用圣人的训话诫我。耳提面命、谆谆教诲、言传身教,对我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我曾多少次因为说真话受到老师的表扬,也曾多少次因为不想说违心的话而与同学伙伴关系紧张;我曾多少次为了承诺而付出了卓绝的努力,也曾多少次为了诺言而让自己承受了不该承受的历练。我骄傲,我无悔,先辈的血液旱已化为我一言一行的坐标,永不易革。

我们这个民族是讲和谐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说的是家庭内父子兄弟之间相处的和谐,父母、叔伯,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认真地实践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说的是邻里、乡党各成员之间相处的和谐,母亲、姑姑,她们用自己的笑容演绎着。“与人为善,善莫大焉”,则说的是整个社会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和谐,叔叔、阿姨以及更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