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编讲故事编写故事

编讲故事编写故事

1、确立主题
编写故事之前,应该用几句话写出故事的主题或中心思想,作为整个作品的讲述方向。如果这时已经有了一个创意,换句话说就是为你的创意定性。
有时候一句话就足够了,例如:这个故事要表现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或这个故事要表现人在利益诱惑下的软弱和妥协。更简单一点的主题描述也可以是:这是一个表现爱情的故事;这是一个歌讼友谊的故事;这是一个有关快乐的故事。等等。 . .如果抓不住故事讲的是什么,很难指望让考官喜欢。这就是主题的重要性。在确立了故事主题之后,也就是确立了整个故事的大方向,之后的所有情节的编写都会按照这个方向而发展。这对于一个故事或是作品来说,是很重要的。 .
当主题问题考虑清楚了,也就可以开始写作了。 【范例】 . .现在以一个考场上的命题《爸爸》为例,编讲一个情节简单的故事:首先要确立影片的主题: . .这是一部关于家庭亲情的短片,故事将表现在单亲的家庭环境下如何对孩子进行健康的心理教育;这个故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表现一种单亲家庭的社会现象,引起社会各界共鸣。
2、 故事大纲 . . 在确立了故事的主题之后,就要构思故事大纲了。按照故事叙事的发展过程,每一个故事一般都要有一个开始、发展和结尾的线索。任何事件也要有一个发生、发展和结束的过程。在三个部分当中引出故事,转折故事与升华故事。在故事发展部分中还有一个中间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于是四者便构成了传统剧作中所说的:‘起、承、转、合”。
(1)故事怎样开始?是否要在一开始就要让观众清楚地知道这部影像作品的内容是什么?故事的开场很重要,如果能在一开始就能抓住考官,夸张一点来说,这个故事就成功一半了。最好在故事的开端就有一个事件发生,或交待一个事件,让这个事件转入另一方向。
(2)故事要如何发展?这一部分是展开剧情,产生矛盾和冲突的阶段。这一段是故事的主体部分。称为故事的对抗部分,是因为一切戏剧的基础都是“冲突”。一旦给自己的人物规定出“需求”,也就是在故事中他想要达到什么目的,他的目标是什么,那么我们就可以为这一需求设置障碍,这样就产生了冲突。 . 这一部分往往是故事从发展到高潮的部分,事件发生了之后的展开,各个人物的反应,由此又产生新的矛盾和冲突,将事件引向矛盾的终结.这一部分可以是沿着开始时的单一事件的发展脉络继续深入,也可以是由这一事件引发出新的事件。 . 而就一个几分钟

的考场命题故事来说,单一事件的发展会更清晰,更容易突出主题。
(3)故事要怎样结束?结尾一般是一个故事主题被强调的部分,需要有一个画龙点睛的结尾来总结故事,升华人物,提炼影片思想。这是作者要传达的意图被重复或最后揭示的时候,是否要圆满解决或解释还是要留有悬念或后续线索? .
故事结束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封闭式的,一种是开放式的,所谓封闭式结局是指开头所引发的故事得到了解决,疑问都有了合理的解释,有明显的终结感。而开放式结尾,顾名思议,是故事在影片中没有完满地交待问题得以解决的答案和结果,留给观众自己去猜测和回味,即留有悬念式后续线索。
当整个故事线都整理清楚之后,一个较完整的故事大纲也就形成了。 如果现在要为《爸爸》这个故事编写故事大纲,以下范例为其中的一种形式: 单身妈妈带着自己的小女儿在公园里玩。女儿突然看到自己的爸爸和另外一个阿姨在一起。母亲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拉起女儿回家。在回家的路上,女儿问妈妈,爸爸为什么不回家,为什么和别的阿姨在一起?妈妈的回答一律是,“那个人不再是你爸爸了,我们的家只有你和我。”州到家里,母亲闷闷不乐,女儿受到妈妈情绪的感染,也一个人躲进房间。女儿用剪子将自己房间里摆着的一张全家福照片上爸爸的头像剪掉了。晚上,母亲进房哄女儿睡觉,发现了那张被剪坏的照片。她突然明白,自己的情绪对于一个只有四岁的女孩来说,影响有多深。于是她和女儿解释为什么爸爸妈妈要分开,但是分开了女儿始终拥有爸爸和妈妈。最后母女两人一起将那张照片又粘了起来。
在这个故事大纲中,有一个较清晰的故事发展的脉络:起因,发展和结局。起因阶段是女儿见到爸爸和别的女人在一起,从而使妈妈情绪低落。发展阶段是女儿受到影响,将全家福的照片剪掉。故事结尾,妈妈发现自己对女儿产生了心理上不好的影响,于是及时改正。
3、人物塑造 . .具体到每一个故事,每一部影视作品,都会由人物来讲述、表演和串联这个故事。所有的故事都是“人物驱动的”。可以说人物是一个故事的载体。
一个人物被塑造出来,他有着表面的通过观察便可读取的信息,如年龄和性别,语言和仪态,财务状况和着装品味,教育和职业,个性和气质等等。但光有这些是不能构成一个完整人物的。在人物塑造的外表之下,无论其是何种面貌,都应该表现出他到底是谁?他是充满爱心还是冷酷无情,是慷慨大方还是自私自利,是诚实忠厚还是阴险

虚伪,是英勇无畏还是猥琐怯懦?而这些才是构成情节冲突的原始元素。在剧作上这一项就是为人物写小传。那么要通过什么来表现人物的这些深层特征呢?惯用的办法就是为人物设置压力,为人物命运设置障碍,看他在压力或障碍之下作出的选择,在对其生活的追求中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当他作出决定并采取行动的时候,一个人物的人性表征也就是本性便栩栩如生了。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一间普通的办公室里,每一个员工都是一身职业装打扮,每天按时上班下班。每个人各司其职,相安无事。他们每个人都是什么样的人呢?在这种状态下是表现不出来的,即使有性格上的不同,也都是表面化的。这时如果出现一种压力,比如在这间办公室里将有人被裁掉,但除了上司没有人知道会是谁。于是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表现,他们人性深处的东西便会暴露出来。而当他们的人性特征互相碰撞和交汇的时候,就会发生矛盾和事件,不同的矛盾和事件交织在一起,整个故事也就变得精彩好看了。
另一种塑造人物的方式,即利用对比或反衬的手法来揭示真正的人物性格,这是所有优秀故事讲述手法中最基本的技巧。就象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一样:看似如此,其实并非如此。看似慷慨实际吝啬,表面热情实则冷漠,外表胆小怕事或者花天酒地,实际是个超级英雄。如佐罗就是这类人物塑造典型的例子。原则就是不要让人物外表和内心一模一样,否则很难写好一个人物。. . 再回到《爸爸》这个小故事上,如何塑这个故事中的人物呢? 这个故事的主要人物有两个,妈妈和女儿。还有两个到多个背景人物,即在故事开始时出现的爸爸和另外一个阿姨,以及一些在公园里玩耍的大人和小孩。 在故事开头是不能显现出妈妈以及女儿的深层性格的。先从妈妈说起,从她的着装以及表情神态,只能够判断出来表面上的外在特征,即这是一个年轻的知识女性,着装得体,仪态端庄,是个有爱心的妈妈。女儿是个天真活泼、漂亮可爱的4、5岁的小女孩,喜欢大自然,喜欢在户外玩耍。这些便是在没有压力之下呈现出的表面性的人物特征。这时候听众或观众并不知道这对母女的背景,也不知道她们的前史。直到女儿看到一个男人与另外一个女人,这时候便是一种压力的出现。这时母亲所表现出的情绪失控,才会令观众明白,这是个单身妈妈,是个感情曾受到伤害的妻子。而那个小女孩并不知道自己的父母已经分开,而当故事发展到小女儿将父亲的头像从全家福中剪去,观众才会发现这个小女孩的性格有忧郁的一面,她受其母亲的影响,开

始在行为上有稍许极端的反应。最后母亲发现女儿的举动,采取了以实情相告,并将照片粘上,这又表现了这个母亲是一个有理智,甚至在某些方面很勇敢的女性,她知道怎样去教育孩子接受一个残酷的现实,用正确的心态去面对,对女儿幼小的心灵实际上是起到了补救的作用:这些都更加深入的刻画了对于女儿,她是一位尽责的母亲,对于离开这个家庭的丈夫,她是一位善良的妻子。
4、故事构思
由于考场时间问题,故事要突出一个“小”字和“短”字,不能洋洋万言,所以首先要注意的就是不能涉及过多内容。通常,情节围绕着一个小小的事件展开就够了。不少考生为了刻意表现常常会把故事的构思搞得过于庞杂。例如有人构思了一对男女青年从相识到结婚再到分手的故事,这样的内容足够写出一部标准的电影剧本了,用考试的几分钟时间来表现肯定是不可取的。相反,如果只讲一件小事,讲起来就会比较从容,就有足够的精力来设计情节中的细节,考虑人物性格的塑造,并同时完善故事讲述结构。情节集中和人物集中有着直接的关系。通常,应该将笔墨集中在1-2个人物身上。 . .
第一,考场上的故事篇幅小,所能承载的主题思想有限,不可能将过于复杂的思想内涵交给一个短短的故事来完成。那样的做法只能造成什么都想说却什么也没说清楚的结果,弄不好还容易出现令考官反感的说教气或故作高深的感觉。一个小品或短剧,写出一件事情并不难,但要能写出情调和趣味就不那么容易了。 . .
第二,编讲故事创作应该努力塑造人物鲜活的性格。一个编剧会生动地刻划人物性格比他拥有一肚子“深刻的”的思想要重要得多。因为任何深刻的思想在故事中都只能通过人物的性格和命运来体现,如果不会刻画性格,也就必然不会表达思想了,将思想概念化只有以失败退场。
第三,要用电影的方式构思故事,讲述的过程的应该是电影思维的结果。里面的所有文字都应该能通过视听造型体现出来,描述要有镜头感,场景的衔接也需有意味。
第四,平时,可以多研究电影作品中故事是如何运用视听语言的。自己训练时,尽可能通过人物动作和其他视觉造型因素来讲述故事,而尽量减少对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