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依法进行城市管理实现城市和谐发展

依法进行城市管理实现城市和谐发展

依法进行城市管理实现城市和谐发展
依法进行城市管理实现城市和谐发展

依法进行城市管理实现城市和谐发展

城市是人集聚的地方,市民是城市的主人。作为城市的主人有责任去呵护、珍爱自己的家园,并在此基础上最终达到自己来经营城市、管理城市,使其发挥工作、休息、娱乐等诸多功能,达到“人居合一”的境界。我国明代学者文震亨就曾提出一个功能完善的城市应达到让人进入“三忘”之境界,即“令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归,游之者忘倦”。而这种境界,可以说达到了主客体之间、人与物之间的高度和谐。一个城市的发展,由于受到社会发展程度、自身文化底蕴、市民受教育程度等主客观因素的制约,特别是在目前中小城市普遍在长高变大的总体趋势之下,城市在其发展过程中自然会暴露出一系列的不足之处。为引导城市向健康、文明、和谐之路发展,城市管理机构便应运而生。在当前新形势下,城市管理工作与城市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密不可分,如何准确定位城管工作,更好地服务于一方经济、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实现城市和谐发展,成为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一、目前城市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科学的城市管理理念,就是围绕建设新型城市的总目标,适应城市发展的步伐,不断更新观念,革除因循守旧的陈腐意识,结合区域实际,有所超前,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从方法论意义上讲,实现城市管理的和谐发展,最根本的是要正确认识城市管理中的几个重大矛盾,切实做到统筹兼顾,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目前城市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如下:

(一)城市市容与经济繁荣的矛盾。繁荣与市容应当相互促进、和谐统一。管好市容能为经济繁荣创造良好条件,经济繁荣

又能为美化市容奠定基础。但当前仍有一部分经济活动会对市容造成影响,“繁荣”影响了市容。如出店经营、占道市场、占道大排档、违法建设等行为虽有利于繁荣市场、促进经济发展,但却或多或少对市容造成影响,对这些行为既不能“赶尽杀绝”,全部取缔,也不能放任自流,任其无序发展。这就造成了城市管理工作中矛盾时时有、困难处处在。

(二)刚性管理与柔性抗法的矛盾。现代法治的价值取向是“以人为本”,在不违反法律规定的前提下,法律的执行可以采取灵活的方式,以体现法律的人文关怀。所谓“刚性管理”,是指管理的标准必须是刚性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要按章办事,不得放松管理标准和要求,对达不到管理要求的,就要依法予以查处。所谓“柔性抗法”,是指管理对象对正常的执法行为采取非暴力式的抗法行为,软拖硬抵、想方设法躲避管理。而“刚性管理”则要求必须具有执法的刚性,即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办事,排除主观随意性。“柔性抗法”则是当事人对管理事项讲权利、讲要求、讲困难,软化了执法的刚性。在创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刚性管理”与“柔性抗法”是一对矛盾,而且长期存在,在必要时还可能激化。就全国而言,不少城市曾发生城管执法人员与摊贩发生正面冲突事件,既影响了城市形象,又给城管执法带来了困难。

(三)少数利益与公共利益的矛盾。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城市管理中也要以人为本,但不是简单的维护哪一个群体的利益,它追求的是公共利益。它不允许因个体或少数人的利益妨碍公共利益或大多数人的利益,它要求构建的是城市整体的和谐。作为城市管理部门,做好城管执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维护好公共利益。目前,影响城市管理的各类违法行为只顾及少数人的利益,而以牺牲公共利益为代价。比如占道经营行为,仅仅是实现了少

数几个违章人的利益,却影响了市容环境和交通秩序,破坏了附近一片居民的居住环境;比如违法建设行为,得到不当利益的是违法建设人,损害的却是周边居民、集体和国家的利益。为此,我们要对这些违背公共意愿、影响公共利益以及给城管工作带来危害的违法行为进行严格管理,加大执法力度,为经济建设和市民生活提供良好的环境,使广大市民通过严格管理得到实惠。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要善于做群众工作,运用综合手段及教育、宣传、协调、引导等方法;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力度,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在不影响公共利益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

(四)短期行为与长远利益的矛盾。城市管理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它的效益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体现出来。部分行为虽然在短期内对城市发展、经济繁荣起到了促进作用,但从长远的角度看,却给城市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埋下了隐患。如“马路经济”(占道经营)是特定时期的产物,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对经济发展发挥过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发展和城市文明的进步,它的负面作用远远大于它所赚取得一点点蝇头小利。违法建设从眼前看对城市环境影响不大,但从长远来看,在今后的城市改造中,它不仅会增加工程拆迁量、贻误工期,而且会大大增加城市建设的拆迁成本,从而进一步加大城市建设的资金压力,影响城市的发展。

二、城市管理中困难重重的主要原因分析

思想决定行动,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工作水平。城市管理是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与城市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密不可分。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应当准确定位城管工作,使城市管理更好地服务于一方经济、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当前,制约我国城市管理效能的“病灶”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城市管理观念落后。重建设轻管理,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重城市建设轻环境保护,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重利益主导轻生态主导,缺乏规划意识与规划缺乏严肃性、权威性并存,城市管理容易受利益驱使,规划向开发让路,环境向建设低头。没有真正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由于城市管理观念落后,导致“拉链工程”、违法建筑、乱摆乱卖、乱张乱贴、乱停乱靠现象不断产生,城市管理仅停留在管管摊子、查查房子的阶段。

(二)城市管理体制落后。市政公用设施管理分散在城管、交通、环保、建设、国土、水务、消防等部门,管理机构重叠,政出多门,条块分割,多头管理,责权不明,职能交叉,关系不顺,造成重复管理、无人管理、交叉管理综合症。财权在“条条”,事权在“块块”,“七八顶大盖帽管不了一顶破草帽”,建、管、养一体,等、靠、要并存,僵化落后的城市管理体制严重制约城市功能的发挥。虽然各省市都明确城市管理领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但就全国而言,至今没有一部完整的城市管理法规。城管执法只能依据部门法,导致执法底气不足,管理对象抵触现象严重。

(三)城市管理机制落后。行业垄断、政企不分、政府保护,培养了公用事业单位的优越感和依赖感,市政单位事业性质所形成的铁交椅、铁工资、铁饭碗,使公用企事业单位丧失了激励约束机制,人浮于事,因人设岗,管理不善靠财政补贴,经营不善靠涨价,人头费挤占养护费,以罚代管,罚而不管,以权代法,以情代法等现象兼而有之。近年来不少城市将城管执法部门列入公务员管理序列,但也只是参照公务员管理,导致执法主体难以明确,合理但不合法。

(四)城市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手段简单,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忽视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宣传教育手段的综合运用,管理方式停留在经验式管理、问题式管理、运动式管理、突击式管理、粗放式管理上,缺乏系统管理、目标管理、网络管理、标准管理、前臵管理等现代管理手段,城市管理的指挥系统、决策系统、执行系统、控制系统、保障系统、监督系统、评价系统不健全或功能难以发挥。市民对城市管理的社会认同度不高,近年来城管执法负面报道层出不穷,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损害了城管执法部门的整体形象。

(五)城市管理评价标准落后。没有一套科学、系统、完整的城市管理评价指标和专业化评价机构,自上而下的检查评比,由于缺少群众广泛参与,使检查评比运动化、形式化,使中心区与边缘区、重点部位与非重点部位、主要路段与非主要路段、节假日与非节假日、检查前与检查后,在城市管理效果上形成强烈反差。国内一些先进发达城市曾大胆尝试综合评价标准,但由于全国无统一标准,各城市标准难以统一,最终产生各自为阵、自行其是的评价体系。

三、城市管理中矛盾的解决方法和对策

城市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管理工程,任何时候都不可能没有矛盾,总是在化解矛盾的过程中不断走向和谐。因此,在从事城市管理这一事业中,必须更加积极地正视矛盾,随时随地主动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营造和谐的执法环境,最大限度地降低可能产生的不和谐因素,不断寻求促进和谐城管的途径和方法。

(一)强化法制宣传,增强市民城市意识和法制观念。城市管理件件系关百姓,事事系关民生。构建和谐城管,宣传是关键。一是要大力普及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政策、法律和法规知识。采取市民喜闻乐见的形式,着重宣传有关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规、规

范性文件及重要会议精神,让广大市民更加了解城管法规,不断增强遵守城市管理法规的自觉性,增强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理解和支持。要加快市民城市意识、文明意识的养成,形成全社会维护社会公德、提高文明素质、养成文明习惯、维护城市环境的良好氛围。如宣城市采取城管进学校、进社区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城管宣传工作。二是要准确及时地报道城管行政执法工作的最新动态和业绩。运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执法工作取得的成绩,全方位展示城管执法工作中的新亮点、新措施、新思路,使城管执法和管理的效果体现在公众面前。三是要广泛宣传城管执法队伍的奉献敬业精神,增强执法队伍活力。宣传“城管为公、执法为民”的宗旨,积极推介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先进典型,不断改善城管执法队伍在市民心目中形象。

(二)畅通便民通道,增进市民对城管的理解和支持。实现城市和谐发展,需要城管部门在执法实践中做到便民。便民就是把降低群众办事成本、方便群众工作生活作为提高服务水平的重要方面,就是畅通与群众的联系沟通渠道,简化办事程序,提供便利服务,要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搭建多种形式的与市民沟通的平台如开通城管投诉热线、开展好政民互动等活动。要充分发挥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并把群众利益诉求纳入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轨道,力求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主动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审批时限,开展“一站式”服务,使涉民、涉企的事项办理更加便捷,如宣城市城管局进驻市行政服务中心,方便群众办理业务。以相互帮助、服务大众为主题,深入开展城管志愿服务活动,以点带面,引导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城市管理工作,自觉坚持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注重促进执法相对人的心里和谐,“宣教为先,处罚在后”,主动深入帮扶困难家庭,做好跟踪服务,做到尽职尽责。要坚持走群众路线,

城市管理重大决策的出台,要广泛咨询民意,让市民参与决策并进行有效监督,共同营造“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的浓厚氛围。

(三)提升科技含量,改进传统的城市管理方式和手段。引入科技手段,推动城市管理的科学化、自动化、数字化,是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数字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管理出效率、出效益、出形象、出财富的有效途径,是城市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促进城管文明与和谐的物质基础。要整合规划、建设、公安、交通等部门的城市管理信息资源,对市政、园林、环卫设施和市容市貌管理现状进行调查摸底、建档管理,建立统一的城市管理数据库。建设覆盖城区的城市管理动态监控网络,应用先进的信息采集传输技术,打造集数据管理、动态监控、行动指挥、信息发布、投诉受理、便民服务等于一体的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实现管理、监控与服务一体化。成立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中心,负责城市管理监督与评价工作;成立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中心,负责向各部门派遣任务和综合协调等工作。建立较为完善的信息采集及主动及时的发现机制、问题解决快速精准到位的处臵机制、职责分明监督有力的综合评价机制以及管理规范、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

(四)强化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城管执法队伍。队伍素质的高低,决定构建和谐城管的成败。锻造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文明执法队伍,是构建和谐城管的迫切需要。要大力推行准军事化管理,加强队伍吃苦耐劳精神和团队精神的磨练,树立“城管铁军”品牌。开展教育培训,确保每一名执法人员熟悉掌握必备的法律知识、执法技巧、内部管理制度等,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加强法制建设,提高基层执法队员的执法办案水平,提升全体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和行政执法监察力度,严厉查处执法人员违规、违纪行为。实施绩效等级化考核,全面、

客观、公正地考核和综合评价各部门及执法人员工作实绩,建立起外有压力、内有动力的激励竞争机制。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有效激励、严格监督、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培育独特的城管文化,践行文明执法操守,激发团队活力,建树精英形象,推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事业和谐健康发展。

一个城市的环境决定着经济发展的前景。良好的城市环境,不仅可以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生活空间,而且还蕴藏着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作为城市管理部门,必须要紧紧围绕经济发展这个长远战略目标,牢固树立“抓城市管理就是抓生产力、就是抓经济发展”的观念,立足增加城市亮点、提升城市品位,优化发展环境,充分发挥城市环境的“磁场效应”,凸现地方投资新优势,进而汇聚人力、物力、智力和财力,助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城市管理工作和谐发展。

城市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城市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城市管理是城市建设的延伸,是巩固城市建设成果、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县乡以整治市容市貌、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为重点,以“整脏治乱”工作为切入点,不断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取得了一定成效。随着城市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管理工作面临的新矛盾、新问题也日益增多,城市管理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为进一步加强县乡城市综合管理工作,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当前县城市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近年来,县乡在城市规模扩张方面成效明显,但城市基础设施特别是老城区历史欠帐较多,建设滞后,还属于小城小规模,增加了城市管理的难度,也影响了城市管理的质量。一是市政设施不够完善。老城区道路狭窄,城区公共绿地少,绿化率较低;垃圾中转站和投放点欠缺,公厕数量少,垃圾收集、清运、处理手段还处在比较原始的阶段;农贸市场数量不多,布局不尽合理,无法满足居民生活需要。二是各类专业经营场所硬件设施不完备。一些维修店、作业加工店、服务洗车店、废品收购站等不符合营业前置条件,如室内无场地占道经营作业,洗车店不设沉淀池,污水直接排放下水道或河道,餐饮店达不到前堂后店要求,油烟未经处理自然排放等等。三是部分住宅小区内部功能不全,车库、停车场、垃圾池等必须设施配套不足,影响了居民生活。此类情况特别是在亚中商城亿家超市及其对面的菜市场周边比较严重。 (二) 市容秩序比较混乱。一是占道经营现象严重。目前,县城主次干道均存在流动摊、店外摊占道经营,占道修车、洗车、作业加工等现象。部分专业市场内部管理不到位,不少经营户在市场外围摆摊或游动占道经营。二是交通秩序管理不规范。机动车辆乱停乱靠、乱上人行道,行人不遵守交规,青年路随意横穿马路等现象十分普遍。三是广告设置随意性大。一些商家在部分路段随意悬挂广告牌,或在店铺门前占道摆放招牌,乱贴乱画、非法小广告等城市“牛皮癣”还未彻底根治。特别是电线杆,小区过道、电梯内乱涂乱画乱贴。

简析城市社区治理法治化

简析城市社区治理法治化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体目标,并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在基层。”由此可见,基层治理实现法治化对于推进依法治国战略有着重要作用。 基层,在实际运用中指直接面对人民群众、直接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而没有中间环节的国家、社会管理体系中的最低层次,在城市范畴内则往往指向社区。社区是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单位,是现代社会基本关系的聚合处。社区治理的法治化是对居民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也是社区保持和谐稳定的现实要求。同时,社区治理实现法治化对于国家走向法治,社会走向和谐安定有着基础性的推动作用。 一、社区治理法治化的内涵及特征 城市社区治理法治化是指城市社区内,各利益相关主体依照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共同参与社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的管理,

使社区建设和发展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法治化。从上述表述出发,可以看出社区治理法治化有如下特征: 1.治理性质——自治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委会组织法》规定“, 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这也就确立了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原则。社区治理的法治化也必须以居民自治为前提及核心,充分保障社区居民的自治权。 2.治理主体——多元性 从居民自治原则出发,社区治理的主体,是社区的居民群众,但是在社区的日常管理活动中,居民的参与往往依托于多元化的具体组织。在实践中,较为典型的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组织有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业主委员会和社区协商议事会等。此外,物业公司作为社区内常见的市场组织,是社区事务的重要利益相关者,也是社区治理的主体之一。 3.治理方式——规范性 社区治理法治化意味着社区治理走向法治化、规范化。这就要求在社区治理过程中,决策、执行和监督等各个环节的开展都需依托于一套有效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以及工作制度等。

关于我县城市管理与行政执法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县城市管理与行政执法的调研报告 县城管局舒勇 2009年,是我县“项目建设服务年”,是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为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城市管理与行政执法的新方法,建立健全城市管理常态工作机制,同时理顺执法体制,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经过调研,现将我县城市管理与行政执法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特点 县城市管理局设一室二科,为办公室、综合管理科和法规宣教科,根据相关职能设七个二级机构,包括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大队、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所、园林绿化管理所、市政维护处、渣土管理办公室、城市出租车管理办公室和广告管理办公室。 城市管理工作是打造优良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品位、增加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一环,近年来,城管各部门通过艰辛的努力,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大城管”体系初步形成,城市管理网络不断向纵深延伸为充分调动城管工作积极性,促进工作的发展,县城管局在完善县城管理工作的同时,也在各乡镇设立了城管中队,城市管理工作向全县推进,同时进一步将城市管理的重心下移,落实基层工作责任制,建立了局领导不定期检查、局督查室日常督查、二级机构自我督促的“三级督查”工作制度。在县委县政府的有效协调下,县城管局与其他一些相关部门有机联动,共同推进城管执法工作,

解决了过去部门间执法职责交叉、单打独斗、衔接不顺的弊端;与高塘岭镇政府联合,建立了城市管理与社区联动工作机制,使城市管理深入到县城每一个角落。 2.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和机制,有效解决了一些城管难题 如通过疏导与执法相结合,控制流动摊担的无序蔓延,尝试摊点管理新途径,在电子街等地设臵早夜市摊片,引导民众规范经营,有效改善了以前零散、混乱的局面。又如在环卫方面率先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很好的解决了城区面积迅速扩大与清扫管理严重滞后的矛盾。又如城管社区联动工作机制,有效解决了一些背街小巷、无人管理的小区等垃圾乱扔乱丢、管理乏力的问题。 3.执法工作进一步规范和人性化,执法效率不断提高 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在望城县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批复要求,进一步规范了行政执法工作,在执法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注意疏堵结合,取消了每月立案罚款的硬性指标,强调办案质量,实行“首犯不罚制”,教育、警告与处罚相结合,去年办理的497例案件中,没有一例行政复议,行政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强,有效保证了城市管理良好畅顺的状态。 二、存在的问题 由于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开展时间不长,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体制尚未理顺等原因,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执法依据不足,法律法规保障不到位 虽然城市管理行政处罚权工作已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但城市管理缺乏一部高效、规范的法律法规,现有的法律法规不能给综合执法以强有力的支撑,因此给我们城市管理执法人员造成了执法难

和谐是城管执法永恒的主题

和谐是城管执法永恒的主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来讲,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执法理念,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既要严格依法行政,又要体现人性化执法的效果,实现城管执法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这就要求城管执法部门必须认真研究解决工作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走和谐城管执法之路。 一、城管和谐执法的现实意义 (一)城管和谐执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城管执法部门是构建法制社会、法制政府的重要载体,其执法水平也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我们所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公正、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为我国各个领域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城管执法肩负着依法履行城管执法职责、解决矛盾冲突、消除不和谐因素、维持社会良好秩序的重要职责。执法的目的是通过树立“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理念,提高城市管理水平;通过文明执法展现城市形象,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和提高人民群众遵纪守法的意识,从而达到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的。(二)城管和谐执法是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 依法行政是党的基本治国方略,也是城管执法队伍健康发展的根本所在。做好城管综合执法工作,必须树立以人为本、依法行政、执法为民的

理念,推动城管执法工作始终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因此,城管综合执法必须摒弃过去“重管理、轻人性”的执法模式,通过“为民、亲民、爱民”的具体行动,进一步提高行政执法的透明度,体现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树立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 (三)城管和谐执法是建设和谐城市的客观需要 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是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除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诸多内在因素外,城市的综合治理、城市的治安状况等,也直接决定了这个城市的发展后劲。因此,城管部门和谐执法、文明执法对于城市发展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从这个角度上看,全面提高城管执法水平,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也是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二、当前影响和制约城管和谐执法的主要因素 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城管执法工作总体上是和谐的。但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规模快速扩张,大量外来人员涌入城市,使城管综合执法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这些问题可从内、外因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影响城管和谐执法的内部因素 1、城管执法体制尚不完善,为城管和谐执法带来体制上的障碍。我国城管执法起步较晚,虽然由于城市快速发展等原因,许多城市成立了城管执法机构,但国家至今尚未有专门机关统一进行管理。目前从各省、市情况看,城管执法机构基本由省、市政府政府主管,但职责不统一,处于各

对城市管理的思考和建议

对城市管理的思考与建议 学习《城市管理学》,使我了解城市管理的重要性,而城市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内容,构建和谐城市环境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同时也为城市城市环境管理尤为重要。面向21世纪,实现力争使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得到控制,必须树立全民环境意识,提高市民素质,培养良好的公共道德,强化城市环境行政管理。 一、提高全民环境意识。 这是美化环境、防治污染的根本。环境污染的制造者有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也有企、事业机关和单位的职工,也有城市的个体户、外来民工、无职业者,甚至是家庭主妇。可以说城市中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城市公害的有意与无意的制造者。这主要是缺乏自觉的生态观念与环境意识。要消除环境污染的弊害,必须开展全民环境教育。环境教育可分为社会的环境教育与学校的环境教育。社会环境教育可以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如电视、广播、报纸、杂志或多种形式的培训班,广泛普及和宣传环境科学知识和环境法律知识,切实增强全民的环境意识和法制观念。北京市由一部分退休干部、工人、教师、高校学生、科技工作者倡导的《环保志愿者行动》,动员全民营造绿色时尚,善待地球,节约资源,宣传“缺乏环境意识就是

残缺不全”是很好的例子。全民环境教育已经在全国各地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全国各地开展的垃圾分类、垃圾处理,一只桶、一个袋,消灭白色污染,变废为宝的环境教育活动已赢得城市居民的普遍赞同。学校环境教育主要以中、小学为主,在学校可设置安排环境教育课程,可带领中、小学生去郊外或动物园进行动、植物资源珍惜与保护的教育,从小养成浓烈的环境意识。此外,环境教育还要着重《城市环境管理》的教育。环境行政管理是一门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管理学问。对于从事城市环境行政管理的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尤其重要。全国已有近百所高等院校设立了环境保护专业与行政管理专业,不少省、市创办了环境保护干部学院和环境保护研究班。这为在职环保干部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介,及时报道和表彰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公开揭露和批评污染、破坏生态平衡的违法行为,对严重污染、破坏生态环境的单位和个人予以曝光,提高全民环境意识。 二、培养良好的公共道德。 道德体现社会风尚。我们要大力加强社会公共道德教育,人人献出自己的爱心,让世界充满美好。我们要大力开展公共道德教育,养成公共道德。 要摆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要做到“为互助而去恶,为互爱而存善”;“利群”而居,“利他”而生。“大河无水小河干”,“城门 失火,殃及池鱼”。城市受社会环境的污染,势必影响到每个市

浅论城市管理执法依法行政的重要性

【摘要】 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和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试行与推广,越来越突出城市管理依法行政工作的重要地位和意义。它是我们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体制建设,搞好行政执法廉政建设的关键和核心。它体现了现代法治,规范行政行为,维护和保障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正当权利和合法权益,限制政府权力的滥用乃至腐败这一精髓思想。同时也是对依法治国、以德治国思想的贯彻和落实,对行政合理性原则的遵循和实践。如果说合法行政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那么合理行政主要是针对行政自由裁量权而言,是体现亲民、爱民、执法为民的—个手段。 【关键词】城市管理依法行政自由裁量合理

【前言】 1.什么是城市管理 城市管理是指以城市这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为对象,以城市基本信息流为基础,运用决策、计划、组织、指挥等一系列机制,采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等手段,通过政府、市场与社会的互动,围绕城市运行和发展进行的决策引导、规范协调、服务和经营行为5。广义的城市管理是指对城市一切活动进行管理,包括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和市政的管理。狭义的城市管理通常就是指市政管理,即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及城市运行相关联的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一般城市管理所研究的对象主要针对狭义的城市管理,即市政管理。 2.我国现在城市管理现状分析 (1)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同时,也将使城市管理面临严峻考验,比如:在实施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过程中如何应对外资企业和外来投资者;如何调整行政执法人才结构、引进精通外语翻译兼执法人员以及配备中外文对照的城市管理法律文本和警示标语牌;如何面对外资企业和外国公民参与城市公共设施投资与经营管理等。 (2)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给城市管理带来了新挑战。面对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都市圈的大幅扩容,市区人口将越来越多。因此,城市管理必须考虑加强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调整行政区划、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加快城市规划工作,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建立快速高效的交通体系;加强外来人口管理,完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等问题,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3)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给城市管理带来了新挑战。经济发展迅速,经济成分、物质利益、就业方式的多样化势必带来人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由此给城市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城市管理氛围尚未形成的情况下,执法队伍在执法中遇到的群众不理解、不支持等问题,困扰着执法工作顺利开展。 3.目前城市管理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城市管理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政策性、群众性、流动性较强,涉及面广、难度大、矛盾多,情况复杂。我国在城市管理中也存在不少值得重视的问题。 (1)执法环境差。城市管理需要举全社会之力,但目前还没有形成齐抓共管以及理解、支持、配合城市管理的格局。首先是少数市民缺乏法律意识,对执法队伍的检查采取逃避态度甚至抵制举动。其次是部分市民文明意识较差,经常出现违规闯红灯、影响交通秩序的情况。再次是说情风盛行,严重影响公正公平执法。 (2)管理对象复杂。一是部分经营户法制意识较差,善于与执法队员“捉迷藏”,想尽一切办法“钻空子”。二是失业人员(含下岗工人)和进城农工以及孤寡残等弱势群体,他们

当前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中问题和对策研究

当前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中问题和对策研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构建完善的城市管理执法管理体系是城市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为此,以当前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所存在的问题为论述点,对完善我国城市行政管理执法工作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效能,为人民提供满意的城市环境。 标签:城市管理;执法;改革;以人为本 城市是一个地区的政治或者经济或文化中心,是人类活动的集中区域。在城镇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的环境下,行政机关作为城市管理的主体要切实发挥其管理职能,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法律赋予的权利从而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有序的管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一致,通过行政执法可以有效解决城市发展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以此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城市化建设的关键时期要进一步完善我国城市行政管理的执法工作。 1.当前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国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试点启动于1997年,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城市行政执法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一是我国城市行政执法体系日益完善。随着全面依法战略的实施,关于城市管理的相关法律体系在不断完善,形成了具有实践性较强的法律体系,为城市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二是行政执法的效率得到提高。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前,我国城市管理一直受“交叉管理”问题的影响,进而导致在执法过程中存在重复执法、多头执法的问题,严重影响城市的发展,而在城市城管部门明确了城市行政执法主体之后,降低了执法的成本,形成了执法合力,为公民提供了良好的城市环境。三是实现了执法形式的多样化,为行政管理模式改革提供了经验。尤其是通过运用数字技术,实现了执法的透明度,有效杜绝了各种腐败行为。 我们在肯定我国城管执法所取得较大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当前我国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中所存在的问题。 1.1我国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保障有待加强 随着城市的日益发展,城市管理工作越来越复杂,因此需要政府部门加强对行政执法工作的支持力度,然而结合当前的工作效果看,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的保障还不充足:一是政府部门对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的薪酬划定标准不高。通过调查大多数的城市,尤其是基层城管部门的执法人员,他们大多数属于“临时工”,工资水平不高,这样容易导致他们出现消极执法的情绪;而且基于“临时工”没有编制,因此其工资不能从财政资金列出,这样无形就会增加行政执法的文明难度。二是财政资金对行政管理执法的经费投入存在较大的差异。很多城管部门由于没有足够的经费导致其行政执法的设备不完善,最终影响执法效果。

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为了加强和规范城市规划管理,保障城市规划的实施,制定了相关技术规定,下面给大家介绍关于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如下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建德市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杭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及《建德市域总体规划》,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凡在《建德市域总体规划》规划区范围内的规划管理活动,均按本规定执行。详细规划编制、城市设计、建筑设计涉及建筑高度、建筑间距、建筑退让、设计标高和日照等建筑管理内容,应符合本规定。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分类和适建范围 第三条规划区内的建设用地,根据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并遵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 90) 进行分类。 第四条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按照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尚无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应按分区规划、中心镇总体规划和本规定附录五《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执行,并编制选址论证报告。 凡须改变规划用地性质,且超出附录五规定范围的建设项目,应先提供调整详细规划,按规定程序报批后执行。 第三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第五条新建、改建和扩建建设项目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根据已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 控制性详细规划尚未批准的,且建设用地面积大于等于3ha(公 顷)的建设项目(市政基础设施除外),应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经批准后核定建筑容量指标;建设用地面积小于3ha(公顷)的建设项目,应编制选址论证报告,并参照表(3-1)《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表》确定建筑容量指标。但办公、商业建筑与居住建筑混杂时,办公、商业建筑的容积率,应通过选址论证报告进行分析并且原则上不大于3.5。 第四章建筑间距 第八条新建建筑间距,应当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消防、防灾、视觉卫生、管线埋设、土地合理利用等要求,还必须符合本章的规定。 第九条低、多层建筑(不含高度5m 以下的门卫、变配电房、电信交接间、小库房、车库等附属建、构筑物,下同)之间的间距(一)居住建筑正面间距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注:1、表中方位为正南向(0 )偏东、偏西的方位角 2、L为南侧(东、西)侧遮挡建筑高度1.2倍 3、两幢建筑非平行布置,当夹角小于等于30 时,按平行关系控制; 当夹角大于30 时,其最窄处间距不应小于遮挡建筑高度的1.05 倍,且不应小于12m 。 (二)居住建筑与北侧非居住建筑建筑的间距,不应小于居住建筑高

浅论通用航空发展与城市管理的关系

浅论通用航空发展与城市管理的关系 通用航空产业具有广泛的社会效益,除了作为交通方式,也在城市服务管理水平和应急能力等方面产生效用。通过对上海市通用航空现状分析,对上海通用航空规划布局未来发展提出看法和建议。 标签:上海;城市管理;通用航空 一、通用航空发展现状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年底,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通用航空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了通航发展的指导思想。 国家层面的战略布局引燃了各级政府制定通航发展规划、企业加快部署通航产业发展的热情,各省市都制定了相应的发展通用航空规划。 (一)上海航空业的发展和现状 从制造、科研、配套、运营、机场来说,上海都是在运输航空领域的一个航空大市、强市。总体来说,一是通用航空运营注册企业数量较多。目前,上海拥有飞机的通航公司15家。二是公务航空服务发展较好,业务范围基本涵盖公务航空服务的各个领域。三是本地通用航空飞行规模较小。四是通用航空产业布局主要呈现制造业单一集聚、服务业散乱分布的特征。 (二)通航发展相对运输航空发展弱势的原因 (1)空域管制及飞行审批。一是空域管制,上海地区空域管制较严,飞行规模受限。二是低空飞行管理审批体系复杂。 (2)缺乏明确的政策导向。相比其他省市,上海对于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重视程度有所欠缺。2004年起,国家发展改革委先后批准建立了上海、西安等9个国家级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除上海外其余八个地区都建立了专门的通用航空产业基地。且政府和社会缺乏对航空文化的宣扬。 (3)产业基础存在薄弱环节。一是基础设施数量不足。上海颁证的通用航空机场及起降点虽共6个,但种类较单一,发展不平衡。上海浦东机场、虹桥机场的起降频率已近饱和,难以进一步对通用航空进行飞行保障。二是航油保障能力弱。三是市场主体薄弱。目前通用航空产业链不完善;涉及通用航空产业的企业少,且规模偏小,缺乏市场开拓能力。 二、通用航空对城市发展管理的影响

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城市建设和管理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基础和首要任务,城市建设主要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和提高城市品位三个方面;而城市管理则是一项社会性系统工程,是城市软环境的建设,是城市的形象、政府的形象,也是城市市民的形象。只有秩序的繁荣才是真正的繁荣,而创造一个优美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所渴望的。城市管理包罗万象,关系到千家万户,大到人们的生存环境,小到人的衣食住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城市管理面临的新课题越来越多,其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如何加强科学管理,坚持依法行政,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当前我市城市管理现状 近年来,在市委高度重视和政府的直接领导下,我市加快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了城市管理工作力度,通过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魅力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和园林城市、文明城市等工作,城市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城市形象得到了整体提升。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在经历了由农村集镇向城市聚变的过程中,我市确立“以人为本、疏堵结合、管教并举”的理念,实施城市管理的“三个转变”,即由单一管理向综合管理转变;由突击整治活动向长效管理转变;由依靠行政命令向

依法管理转变。同时确立经营城市理念,按照产业化发展、企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方向,对一些养护维修作业逐步实行产业化经营,积极推进我市城市管理工作,为城市综合管理工作打下了基石。 2、改革体制,理顺关系。为了提高城市管理效率,我市抓住机构改革契机,成立了城市管理局,明确了其管理方面的职责和任务,改变了过去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一个部门的模式,实现了建管分离,形成了城市新的管理格局,依法管理城市有了良好的开端。 3、广泛宣传,扩大参与。加大了城市管理的宣传工作,广泛宣传“建设美丽新东莞”,并向社会实行“三公开”即公开政务、执法程序和投诉电话,扩大市民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上的知情权、参与权,积极引导群众支持现代城市管理。 二、城市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加快推进城市化发展的新形势下,城市管理工作尽管日益得到市、镇各级政府重视而有所改善,但依然存在许多不容忽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城市人口密集、整体素质较差、经济运行质量不高城市人口的增长,是城市化的必然结果。目前,从经济不发达的农村集中流向沿我市,也给城市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引发资源配置、劳动就业、福利保险、社会治安等一系列问题。人口质量存在与城市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这种不适应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3)(参考Word)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土地使用建筑管理) (2003年10月1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12号发布)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区划分类和适建范围 第三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第四章建筑间距 第五章建筑物退让 第六章建筑物的高度和景观控制 第七章建筑基地的绿地和停车 第八章特定区域 第九章附则 表一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 表二建筑密度和建筑容积率控制指标表 表三建筑容积率折减率表 附录一名词解释 附录二计算规则 附录三建筑间距和离界距离图示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本市城市建设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上海市城市规划条例》和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范围内各项建设工程。本市旧住房综合改造、零星建设工程、临时建设、郊区村民建房等按有关规定执行。特定区域内的建设工程,适用本规定第八章的规定。 第三条各项建设工程的建设,应当按照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无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应按中心城分区规划、新城总体规划、中心镇总体规划和本规定执行。 编制详细规划涉及建筑管理内容的,应当符合本规定的要求。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区划分类和适建范围 第四条本市建设用地,按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分类如下: (一)居住用地; (二)公共设施用地; (三)工业用地; (四)仓储用地; (五)市政设施用地; (六)绿地。 第五条居住用地(R),指居住小区、居住街坊、居住组团和单位生活区等各种类型的成片或零星用地。居住用地包括住宅用地、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和绿地。

增强四种意识构建和谐城管

增强四种意识构建和谐城 管 城市是衡量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志,抓好城市建设与管理,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观的重大举措。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城区规模逐渐扩大,城市人口、车辆不断增多,政府和市民对城市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提高管理水平,石城县城市管理局从规范和服务入手,转变理念,增强四种意识,改进工作方法,创新思路。通过日常管理工作细节和市容综合整治活动相结合,不断积累城市管理的方法和经验,为推动文明和谐城管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增强法规意识,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作为一支执法队伍,只有牢固树立法律意识,才能做到依法执法、公正执法、严格执法。依法执法的前提是要有法可依,法律法规建设的滞后,城市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已严重影响了城市管理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在加强贯彻

落实现有法规的同时,我局针对本县城的基本情况,围绕提高管理效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办法,如《县城规划区临街建筑工程占道许可管理规定》、《城区建筑余土管理实施办法》,《绿化亮化管理办法》等,逐步完善相关管理规定,健全管理措施,制定适用于城管执法,操作性强的规章和条例。把健全法规体系作为最基础和最应先行的工作,通过明确城管执法的主体地位,使城市管理工作有了明确的法规支撑,将城市管理由突击应付型向长效管理型转变,进而放弃过去那种被动迎检的管理方法,引领城市管理逐步走向长效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增强责任意识,提高依法执法的能力。责任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城管执法工作细而杂、烦而琐,只有以“城市管理我当先”的勇气,以甘当马前卒,勇挑重担的责任意识,才能够做好城管工作。针对工作性质,细化工作责任,实行以责任制为核心,采取分片分组方式,定员、定岗、定路段、定目标、定奖惩的办法,实行街面管理负责制,创新工作方法,拓宽了工作思路。在日常工作中,一是加强对执法队员的管理教育和法律学习,提升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强工作的责任心和自觉性。如针对工作实际,以任务到岗,检查到位,考评到底,奖惩到人为管理措施;

论述行政管理、城市管理与城市规划管理的相互关系

浅析行政管理、城市管理与城乡规划管理的相互关系行政管理、城市管理与城市规划管理是社会发展中极为重要的管理活动,它们之间既紧密联系又各有分工。这些管理活动构成了国家管理各项公共事务的体系,为维护社会的正常发展提供了保障。 一、概念简介 1、行政管理 行政,是国家权力机关的一种职能,即国家运用权力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活动;管理,包含国家事务的管理,又包括公司内部管理、家族事务管理等日常生活的管理。行政管理是国家行政主体依法对国家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事务进行综合管理,它是维护社会正常生活秩序和整个社会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国家的重要职能之一。在广义上它也可以泛指一切企业、事业单位的行政事务管理工作,但我们平时所说的行政管理主要针对国家行政主体的管理。行政管理系统是一类组织系统,它是社会系统的一个重要分系统。随着社会的发展,行政管理的对象日益广泛,包括经济建设、文化教育、市政建设、社会秩序、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 2、城市管理 城市管理是以城市的长期稳定协调发展和良性行为为目标,以人、财、物、信息等各种资源为对象,对城市运行系统做出的综合性协调、规划、控制和建设活动。联合国人类居住中心《关于健全的城市管理规范:建设“包容性城市”的宣言草案》对城市管理有如下定义:“城市管理是个人和公私机构用以规划和管理城市公共事务的众多方法的总和。它是一个解决各种冲突或不同利益以及采取合作行动的持续过程,包括正式的制度,也包括非正式的安排和公民社会资本。”其中强调了作为人的各类利益相关者在城市管理中的参与。作为复杂巨系统的人及其利益和意识的参与,也一步增加了城市管理系统的复杂性。 3、城乡规划管理 城乡规划管理是城乡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等管理工作的统称,是国家政府机关为实现一定时期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目标,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运用国家法定的权力,制定城乡规划并对城乡规划区、乡村规划区内的土地使用和各项建设进行组织、控制、协调、引导、决策和监督等行政管理活动的过程。城乡规划管理包含的内容非常宽泛,既可以指城乡规划系统内部的管理,也可以指对城乡规划系统以外的相关行为的管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城乡规划管理可以包括规划编制的管理、实施管理、批后监督管理等。因此,概括起来讲城乡规划管理的性质是一项行政管理工作。 二、对比解析 对比上述三者的基本概念,可以看出城乡规划管理既隶属于行政管理又隶属于城市管理,而城市管理和行政管理既有交集,又有所不同。它们在主体、内容、特征等方面都存有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新学案 (二十) 严格执法

课后层级训练(二十)严格执法 1.有专家提出,一个和谐、宜居的城市,应该是“婴儿车能在街头任意出现”的城市。媒体将这概括为“婴儿车指标”。有同学据此推测,达到这一指标需要城市基础设施完善、行人车辆各行其道、环境优美等条件。创造这些条件,政府须切实() ①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②坚持依法行政,带头严格执法③履行科学立法职责④依法全面履行职能 A.①③B.②④ C.①④D.③④ 解析:选B创造这些条件,政府应依法行政,需要带头严格执法,全面履行职能,②④正确;政府没有立法和司法的职能,排除①③。 2.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严格执法。各级政府只有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才能() ①提高法治中国建设的成效 ②维护法律权威和尊严 ③彰显公平,伸张正义 ④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任务和目标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选B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严格执法。各级政府只有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才能提高法治中国建设的成效,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任务和目标,①④正确;②③与材料主旨内容不符。 3.我国政府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放”是放活而不是放任;“管”要管好不是管死;“服”是落实服务不是流于形式。为此政府要() ①严格执法,勇于负责敢于担当 ②积极作为,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③弱化管理,增强为民服务意识 ④公正司法,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解析:选A把握题干“为此政府要”的要求,①②符合题意;③说法错误;④混淆了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 4.党中央对建设法治政府作出重要部署,吹响了建设法治政府的冲锋号,开启建设法

治政府的新征程。下列做法中,符合法治政府建设要求的是() ①坚持公正司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②优化政府管理,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平均化 ③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 ④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选D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③④符合题意;坚持公正司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对司法机关的要求,①与题意不符;优化政府管理,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而不是平均化,②错误。 5.漫画《待“客”》警示各级政府应该() A.加快立法,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B.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和公正执法 C.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D.进行市场监管,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 解析:选B漫画反映的是某地政府拿人民群众的利益与开发商做交易,违背政府的宗旨和原则,启示政府要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严格公正执法,严惩腐败行为,B项正确;加快立法,是对立法机关的要求,不是对政府的要求,A项错误;执政为民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政府坚持的是依法行政,C项错误;漫画是对政府官员行为的要求和监管,D项与题意不符。 6.《城市管理执法办法》要求,城市管理执法主管部门应当运用执法记录仪、视频监控等技术,实现执法活动全过程记录。推行执法全过程记录() ①是对执法主体公正执法的一种限制②有利于制约和监督执法主体的权力③是执法部门创新民主管理方式的体现④有利于进一步规范执法主体的执法行为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国务院《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管理工作,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和效能,规范城市管理领域综合行政执法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实施,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和有关法律,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经批准实行综合行政执法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开展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的行政区,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以下简称城管执法机关)是指经中央编办批准成立的实施综合行政执法的,或者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十六条的规定,依法设立行使城市管理领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 第四条城管执法机关依法行使集中后的行政处罚权,并实施法律、法规规定的与行政处罚权有关的行政检查权和行政强制权。有关行政机关不得再行使已经由城管执法机关行使的行政处罚权和行政强制权;仍然继续行使的,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无效。 第五条城管执法机关是政府职能工作部门,具有独立的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和地位,并能够独立地承担其行政行为的法律后果。 城管执法机关的经费由各级人民政府列入财政专项预算,实行全额拨款。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合理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城市管理标准,促进城管行政执法工作有效开展,增进社会和谐。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区域面积、人口数量、管理需求等状况,合理配置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以下简称城管行政执法人员),人员比例应当不低于万分之六,不断改善城管执法装备条件,实现执法手段现代化,保障城管执法机关依法履行职责。 公安机关应当在其职责范围内为城管行政执法工作提供保障。具体执法保障机制由城管执法机关与公安机关根据实际需要拟定。 第七条城管执法机关的行政执法人员应当是公务员,要严格按照国家公务员法的规定进行管理;应当采取统一考试、考核等办法,从有关部门和社会符合条件的人员中择优录用,建立完善录用、考核、培训、交流与回避等制度,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和管理。 第八条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领导全国的城管行政执法工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住房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管行政执法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管行政执法工作。 第九条各级人民政府法制工作部门应当配合城管行政执法主管部门共同做好城管行政执法的监督、指导工作,负责协调在城市管理领域中各相关部门的关系。 各相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共同做好城管行政执法有关工作。 第十条各市、县人民政府可结合本地区城管行政执法工作的实施情况,采取垂直管理的执法体制或者分级管理的执法体制。 设区的市的城管执法机关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对其所属区一级的城管执法机关实行分级管理的,应当报该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报省级主管部门备案。

西安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试行稿)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区划分类和适建围 (1) 第三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13) 第四章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指标 (15) 第五章建筑间距 (24) 第六章建筑退让 (25) 第七章建筑高度及空域保护 (30) 第八章建筑基地的绿地 (31) 第九章地下空间利用 (32) 第十章停车场 (33) 第十一章建设引导措施 (35) 第十二章附则 (36)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建设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顺利实施,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国城乡规划法》、《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市城市规划区建设用地围各项建设工程。 本规定中没有明确规定的,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参照国家相关法规和技术标准执行。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区划分类和适建围 第三条本市建设用地按其主要用途,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进行分类(见《表1》)。 第四条各类建设用地的可兼容性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依据《各类建设用地适建围表》(见《表2》)的规定执行。

第五条城市分区:城市各类建设用地依据建设用地所处区位分为城市更新改造区、城市新区、新城及县城、乡镇四个层级控制。(具体分区见附图1) 第三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第六条建筑基地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建筑密度、容积率,下同),应按照本章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条人口规模在3000人以上的居住项目及用地规模1万平方米以上的非住宅建筑项目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可参照本规定表3《市各类建设用地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表》(以下简称《表3》)及表4《市各类建设用地容积率控制指标表》(以下简称《表4》)的规定执行。 对于不适用本表约束的建设项目,其建筑容量在满足建筑后退距离、停车、绿地率、消防、日照、卫生视距、公共开放空间、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容量、抗震、防灾、人流集散等规定的前提下,以修建性详细规划确定的指标为准。 表3 市各类建设用地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表 注:①住宅建筑类的密度特指住宅建筑净密度。 ②居住区(3000人以上)综合建筑密度纯高层应控制在27%以;多层应控制在32%以;多高层结合的居住区建筑密度应控制在30%以;

基于生态和谐与法治的英国现代城市管理

基于生态和谐与法治的英国现代城市管理作者:车正光 来源:《上海城市管理》 2011年第6期 文 \ 车正光 \ Che Zhengguang \ 北京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 导读:英国的城市管理主要有五大特点:一是法律法规完善细致,各项规章制度健全;二 是城市规划科学合理,生活基础设施完善;三是信息化应用水平高,环境秩序问题发现及时; 四是政府资源有效整合,城市管理体制顺畅;五是管理部门严格执法,违法行为处置有效。这 对我国城管完善体制机制、坚持疏堵结合、扩大社会参与、强化信息引领等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2011年6月,笔者有幸随团赴英,围绕“城市管理信息化与环境秩序保障长效机制”这 一主题进行考察交流。在英期间,先后到牛津大学布鲁克斯学院、东伦敦大学、纽卡斯尔大学 城乡发展研究中心、西英格兰大学城市研究中心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学习、了解英国城市运 行管理的先进理念、经验做法,到布里斯托市政府、曼彻斯特市政府、伯明翰市政府、CA交通 设备供应公司等部门进行了座谈交流,取得了很大收获。 一、基于生态和谐的英国城市环境与秩序 英国属于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该国长期重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生态环境得 到很好保护。以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着眼点的生态文明成就了青山绿水的优 美自然环境。在英国,到处是蓝天、碧水、绿草。在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和道路干线两旁,满 目皆是草坪、多年生花卉或低矮灌木丛,形成一条条沿高速公路或道路延伸的“绿色走廊”; 在城市,以植物景观为主的自然公园星罗棋布。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生态文明理念也得到体现。伦敦等城市市内住宅区的大街上,摆放 了废弃物分类回收箱,居民们自觉将可回收废弃物如报纸、玻璃瓶等分别放入分类回收箱中, 等待回收。在英国各大城市,街面游商、非法小广告、非法营运等违法行为极为少见,违法建 设发生率极低。 总体来看,目前北京等国内主要城市环境秩序建设水平和英国主要城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二、基于法制科学的英国城市管理 (一)法律法规完善细致,各项规章制度健全 英国优美的城市环境得益于制定的多项法律,这些法律涉及环境保护、城市管理等方方面面。在城市管理方面的主要法律有:《乡镇规划法》、《住宅法》、《土地征购法》、《土地 补偿法》、《道路法》、《水资源法》、《环境保护法》、《废弃物管理法》、《国家公园保 护法》等等。 按照法律规定,英国设置有跳蚤市场和大棚市场等集市,经营方式可大致分成露天市场和 大棚市场两种。露天市场一般只在周末营业,商贩可在事先划定的街道或空旷草地上摆设摊位。大棚市场一般全天营业,但营业时间有所限制。一般来说,经营服装和日用小商品的大棚市场 白天开放,而经营鱼肉批发的大棚市场则在凌晨1时至早上8时开放。 “占道经营”行为在英国也受到法律的严格制约。根据《道路法》第115款规定,经营者 要想将生意扩展到人行道上,必须向有关部门申请室外经营许可证,并在店铺门口张贴通知, 告诉公众该店已提出有关申请。室外经营许可证自颁发之日起一年内有效,过期需重新办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