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型式评价大纲Program of Pattern Evaluation of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photometers

吉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2013年5月10日

本大纲主要起草人:

杨雪

安卫东

参加起草人:

李林璘

目录

1 范围 (1)

2引用文件 (1)

3 概述 (1)

4申请单位应提交的技术资料和试验仪器 (2)

5法制管理要求 (2)

6计量要求 (3)

7通用技术要求 (3)

8型式评价项目 (5)

9试验项目的试验方法和条件 (6)

10型式评价结果的判定 (15)

附录原始记录格式 (16)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型式评价大纲

1.范围

本大纲适用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型式评价工作。 2.引用文件

JJG694-2009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GB/T11606-2007 分析仪器环境试验方法

上述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大纲的引用而成为本大纲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改版均不适用本大纲。然而,鼓励根据本大纲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大纲。 3.概述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是根据被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对特征辐射的吸收程度进行定量分析的仪器。其测量原理基于朗伯比尔光吸收定律:

kcL T I I

A =-=-=lg lg

(1) 式中:A ——吸光度; 0I ——入射光强度;

I ——透射光强度; T ——透射比; k ——吸光系数;

c ——样品中被测元素的浓度;

L ——光通过原子化器的光程。

仪器主要结构图为:

—— —— ——

图1 仪器结构图

按光束形式可将仪器分为单光束型及双光束型;按原子化器类型可分为火焰原子化器及无火焰(石墨炉)原子化器等。 4.申请单位应提交的技术资料和试验仪器 4.1技术资料

4.1.1 样机照片及仪器铭牌照片。 4.1.2 产品标准。

4.1.3 总装图、电路图和主要零部件图。 4.1.4 产品使用说明书。

4.1.5 制造单位或技术机构所做的试验报告。 4.2 试验样机

申请单位可以按单一产品提出申请,也可以按系列产品提出申请。凡按单一产品申请的,一般情况下应提供1台~2台仪器;按系列产品申请的,每个系列产品中抽取三分之一有代表性的规格产品;每种规格提供试验仪器的数量,按申请单一产品的原则执行。

5.法制管理要求 5.1 计量单位要求

仪器应采用法定计量单位 5.2 准确度要求

仪器的计量性能必须符合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694-2009的规定。 5.3 关于计量法制标志和计量器具标识的要求 5.3.1计量法制标志

5.3.1.1 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标志和编号(试验样机可留有相应位置,只对国产仪器);

特征辐射 光源

原子化器 单色器

检测系统

5.3.1.2 仪器型式批准标志和编号(本项为非强制性规定,试验样机可留有相应位置)。

5.3.2 计量器具标识

仪器名称、生产厂名、规格(型号)、制造日期、出厂编号、主要技术指标。6.计量要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计量性能要求见表1。

表1 仪器计量性能要求

注:1、对于制造单位申请的但本大纲未涉及的项目,可参照制造单位提供的方法和要求进行试验和评价;

2、制造单位申请评价项目的技术指标高于本大纲要求时,须按制造单位申请的技术指标进行评价。

7.通用技术要求

7.1外观及常规检查

7.1.1 所有紧固件应安装牢固,连接件应当连接良好,各调节旋钮、按键和开关均能正常工作,无松动现象,电缆线的接插件应接触良好。

7.1.2 气路连接正确,不得有漏气现象,气源压力应符合出厂说明规定的指标。

7.1.3 外观不应有影响仪器正常工作的损伤,仪表的所有刻线应清晰、粗细均匀。指针

的宽度不应大于刻线的宽度,并应与刻线平行。数显部位显示清晰、完整。

7.2 绝缘电阻

绝缘电阻应不小于20MΩ。

7.3绝缘强度

仪器电源的相(或中)线对地的绝缘强度,应能承受交流电压1.5Kv,50Hz,历时1min 的试验,无击穿和飞弧现象产生。试验后仪器能正常工作。

7.4 电源电压的影响试验

当电源电压在额定电压的10%范围内变化时,仪器的线性误差应符合6.7的要求。

7.5 工作温度试验

在5℃、35℃工作条件下,仪器的波长示值误差应符合6.1的要求。

7.6 仪器的运输、运输贮存的适应性试验

7.6.1低温贮存试验

规定温度-40℃(-20℃),持续时间8h。试验后,在正常环境中恢复24h,仪器的线性误差应符合6.7的要求。

7.6.2 高温贮存试验

规定温度55℃,持续时间8h。试验后,在正常环境中恢复24h,仪器的线性误差应符合6.7的要求。

7.6.3 碰撞试验

加速度100 m/s2,脉冲持续时间16ms,脉冲重复频率60 次/分,碰撞次数1000 次。试验后,仪器的线性误差应符合6.7的要求,仪器的接插件和零部件应无松动和脱落。

7.6.4 跌落试验

根据表2规定按仪器包装件的总质量确定跌落方式和要求。

表2 跌落方式和要求

试验后,仪器的线性误差应符合6.7的要求,仪器的接插件和零部件应无松动和脱落。

8.型式评价项目

型式评价的项目见表3。

表3 仪器型式评价项目一览表

9.试验项目的试验方法和条件

9.1 外观及常规检查

9.1.1 试验目的

检查仪器外观及各个功能是否符合7.1的要求。

9.1.2 试验条件

环境温度:(10~35)℃。

相对湿度:≤85%

电源:电压(220±22)V,频率(50±1)Hz,并具有良好的接地。

仪器应置于水平无振动的工作台上,操作时不得有摇动现象。

检定场所应通风良好,不得有强光直射,仪器周围无强磁场、电场或振动源干扰,无强气流影响。

9.1.3 试验程序

用手动、目察法检查。

9.1.4 合格判据

其结果符合7.1的要求为合格。

9.2 绝缘电阻

9.2.1 试验目的

检查仪器绝缘电阻是否符合7.2的要求。

9.2.2 试验条件

试验条件同9.1.2。

9.2.3试验设备

绝缘电阻测试仪:输出电压500V,准确度级别不低于10级。

9.2.4 试验程序

仪器不接入供电电源,电源开关置于接通位置,将绝缘电阻表的接线端分别接在仪器的交流输入端及机壳上,施加500V直流试验电压,稳定后读取绝缘电阻表的示值。

9.2.5 合格判据

其结果符合7.2的要求为合格。

9.3 绝缘强度

9.3.1 试验目的

检查仪器绝缘电阻是否符合7.3的要求。

9.3.2 试验条件

试验条件同9.1.2。

9.3.3试验设备

耐压测试仪:交流电压0V~1500V,频率为50Hz,准确度级别优于5级。

9.3.4 试验程序

仪器不接入供电电源,电源开关置于接通位置,将耐压测试仪的输出端子分别接在仪器的交流输入端及外壳裸露金属件上,使耐压试验仪输出输出1500 V的交流电压,漏电流设置为5 mA,保持1 min,观察试验过程中仪器是否出现击穿和飞弧现象。

9.3.5 合格判据

其结果符合7.3的要求为合格。

9.4 仪器的计量性能试验

9.4.1 试验目的

检查仪器计量性能是否符合6中表1的要求。

9.4.2 试验条件

试验条件同9.1.2。

9.4.3 试验设备

9.4.3.1空心阴极灯:Hg,Mn,Cu,Cd,As,Cs。

9.4.3.2光衰减吸光度相当于1的衰减器。

9.4.3.3标准物质见表4

表4 标准物质的浓度及其不确定度

g/mL

9.4.3.4 电子秒表,分度值不大于0.1 s 。 9.4.3.5 50mL 量筒2个。 9.4.4 试验程序

9.4.4.1波长示值误差与重复性

按空心阴极灯上规定的工作电流点亮汞灯,待其稳定后,在光谱带宽0.2nm 条件下,从下列汞、氖谱线253.7,365.0,435.8,546.1,640.2,724.5nm 和871.6nm 中按均匀分布原则,选取三至五条逐一作三次单向(从短波向长波方向)测量,以给出最大能量的波长示值作为测量值,按公式(2)计算波长示值误差,按公式(3)计算波长重复性。

注:对于波长自动校准的仪器,不进行该项测量。

r i i λλλ-=?∑=3

1

31 (2)

式中:r λ——汞、氖谱线的标准波长值; i λ——汞、氖谱线的测量波长值。

m i n m

a x

λλδλ-= (3)

式中:m ax λ——某谱线三次波长测量值中的最大值; min λ——某谱线三次波长测量值中的最小值。 9.4.4.2 光谱带宽偏差

点亮铜灯,待其稳定后,在光谱带宽0.2nm 条件下,对324.7nm 谱线进行扫描,然后对扫描谱线的半高宽进行测量,光谱带宽偏差为:

光谱带宽偏差=()[]2.012--λλnm

注:对于手动调波长的仪器,由于波长最小分度值影响,此项用分辨率测量代替。方法如下:点亮锰灯,待其稳定后,光谱带宽0.2nm ,调节光电倍增管高压,使279.5nm 谱线的能量为100,然后扫描测量锰双线,此时应能明显分辨出279.5nm 和279.8nm 两条谱线,且两线间峰谷能量应不超过40%。

9.4.4.3基线稳定性

在光谱带宽0.2nm 条件下,按测铜的最佳火焰条件,点燃乙炔/空气火焰,吸喷二次蒸馏水或去离子水,10min 后,用“瞬时”测量方式,或时间常数不大于0.5s ,波长324.7nm ,记录15min 内零点漂移(以起始点为基准计算)和瞬时噪声(峰—峰值)。 9.4.4.4 边缘能量

点亮砷和铯灯,待其稳定后,按仪器推荐的最佳工作条件设定光谱参数,响应时间不大于1.5s 的条件下对砷193.7nm 和铯852.1nm 谱线9.4.4.4.1和9.4.4.4.2进行测量。

9.4.4.4.1 在两谱线的峰值能量达到最佳化条件下,测量背景值/峰值。 9.4.4.4.2 测量谱线的瞬时噪声,5min 内最大瞬时噪声(值/峰值)。 9.4.4.5 火焰原子化法测量铜的检出限

9.4.4.5.1 将仪器各参数调至正常工作状态,用空白溶液调零,根据仪器灵敏度条件,选择系列1:0.0,0.5,1.0,3.0?g μmL 1

-或系列2:0.0,1.0,3.0,5.0?g μmL 1

-铜标准溶液,对每一浓度点分别进行三次吸光度重复测定,取三次测定的平均值后,按线性回归法(见附录A )求出工作曲线的斜率(b ),即为仪器测定铜的灵敏度(S )。 9.4.4.5. 2 在与9.4.4.5.1完全相同的条件下,对空白溶液进行11次吸光度测量,并按下列公式计算检出限L C :

()

1

1

2

0--=

∑=n I I s n

i

i A (4)

式中:i I 0——单次测量值; 0I ——测量平均值; n ——测量次数。

b s C A L 3= (5) 9.4.4.6火焰原子化法测铜的重复性

在进行9.4.4.5测定时,选择系列标准溶液中的某一深度溶液,使吸光度在0.1~0.3范围内,进行七次测定,求出其相对标准偏差(RSD ),即为仪器测量铜的重复性。重复性计算方法如下:

()

%1001

1

1

2

?--=

∑=n I

I I

RSD n

i

i (6)

式中:RSD ——相对标准偏差,%;

i I ——单次测量值;

I ——测量平均值; n ——测量次数。

9.4.4.7 火焰原子化法测铜的线性误差

在9.4.4.5.1操作完成后按照公式(7)~(9)计算标准曲线测量中间点(系列1计算1.0?g μmL 1

-;系列2计算3.0?g μmL 1

-)的线性误差i x ?: 线性方程:

i i bc a I += (7) b

a

I c i i -=

(8) 线性误差:

%100?-=

?si

si i i c c c x (9)

式中:i I ——三次吸光度测量值的平均值;

i c ——第i 点按照线性方程计算出的测得浓度值,?g μmL 1

-;

si c ——第i 点标准溶液的标准浓度,?g μmL 1

-;

a ——工作曲线的截距;

b ——工作曲线的斜率,

(?g μmL 1

-)。 9.4.4.8 石墨炉原子化法测镉的检出限

9.4.4.8.1将仪器各参数调至正常工作状态,根据仪器灵敏度条件,选择系列1:0.0,0.5,1.0,3.0?ng mL 1

-或系列2:0.0,1.0,3.0,5.0?ng mL 1

-镉标准溶液,对每一浓度点分别进行三次吸光度重复测定,取三次测定的平均值后,按线性回归法求出工作曲线的斜率b ,按公式(10)计算仪器测量的灵敏度(S )。

V b S = (10)

式中:b ——工作曲线的斜率,(?ng mL 1

-)1

-; V ——取样体积,μL 。

9.4.4.8.2 在与9.4.4.8.1完全相同的条件下,对空白溶液进行11次吸光度测定,并按公式(11)计算检出限:

S s Q A L 3= (11)

其中A s 计算方法参见公式(4)。 9.4.4.9石墨炉原子化法测镉的重复性

在进行9.4.4.8测定时,选择系列标准溶液中的某一深度溶液,使吸光度在0.1~0.3范围内,进行七次测定,求出其相对标准偏差(RSD )[计算方法见公式(6)],即为仪器测量镉的重复性。

9.4.4.10 石墨炉原子化法测镉的线性误差

在9.4.4.8.1操作完成后按照公式(7)~(9)计算标准曲线测量中间点(系列1计算1.0?ng mL 1

-;系列2计算3.0?ng mL 1

-)的线性误差i x ?。 9.4.4.11 样品溶液的表观雾化率()ε检定

将进样毛细管拿离水面,待废液管出口处再无废液排出后,将它接到50mL 量筒(量筒1)内(注意:保持一段水封)。在另一量筒(量筒2)内注入50mL 二次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在与11.2.1.6相同的条件下,将毛细管插入水中,直至50mL 水全部吸喷完毕,待废液管中再无废液排出后,测量排出的废液体积V (mL ),按公式(12)计算表观雾化率()ε:

%10050

50?-=

V

ε (12) 9.4.4.12 背景校正能力检定

9.4.4.12.1 对于仅有火焰原子化器的仪器,在镉228.8nm 波长下,先用无背景校正方式测量,调零后将光衰减器(吸光度约为1)插入光路,读出吸光度1A ,再将测量方式改为有背景校正方式,调零后,再把光衰减器插入光路,读出吸光度2A 。

9.4.4.12.2 对于带石墨炉的仪器,将仪器参数调到石墨炉法测镉的正常状态,以仪器推荐测量方式先进行无背景校正测量,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钠溶液(该溶液浓度为5.0?mg mL 1

-,必要时可稀释),使产生吸光度为1左右的吸收信号,读出吸光度1A ,再用有背景校正方式测量,加入相同量的氯化钠溶液并读下吸光度2A 。

9.4.4.12.3 按9.4.4.12.1或9.4.4.12.2的方法测出1A 和2A 后,计算:背景校正能力=1A /2A 。对于可同时获得吸光度数据和背景数据的仪器,可简化操作,在扣背景方式下直接读取1A 及2A 值,然后进行1A /2A 计算。 9.4.5 合格判据

其结果符合6的要求为合格。 9.5电源电压影响试验 9.5.1试验目的

检验电源电压影响下仪器的线性误差是否符合6.7的要求。 9.5.2试验条件

试验条件同9.1.2。 9.5.3试验设备

a)试验设备同9.3.3。

b)交流电压表:0V ~250V ,1.5级。

c)调压变压器:调压范围0V ~250V ,功率大于仪器额定功率的20%。 9.5.4试验程序

a)调整调压变压器使其输出电压为220V ,然后将仪器电源连接到调压电源上,仪器开机稳定后,设定仪器最佳工作条件。

b)调整调压变压器使其输出电压为198V ,在此过程中用万用表监测电源输出电压,让仪器在此电压下工作20min 后,按9.4.4.7和9.4.4.10方法进行线性误差的试验。

c)调整调压变压器使其输出电压为242V ,在此过程中用万用表监测电源输出电压,让仪器在此电压下工作20min 后,按9.4.4.7和9.4.4.10方法进行线性误差的试验。

d)试验完成后调整调压变压器使仪器工作为220V,关机。 9.5.5合格判据

其结果符合6.7的要求为合格。

9.6 工作温度试验

9.6.1试验目的

检验仪器在工作温度时,波长示值误差是否符合6.1的要求。

9.6.2试验条件

温度分别为5℃和35℃,其余试验条件同9.1.2。

9.6.3试验设备

a)试验设备同9.3.3。

b)温度试验箱:温度恒定在5℃时,其允许误差不超过2℃;温度恒定在35℃时,绝对湿度不应超过20g/m3,试验箱体积应大于仪器体积的3倍。

9.6.4试验程序

分别测定仪器在5℃和35℃下的波长示值误差,方法同9.4.4.1中的波长示值误差的试验方法。

9.6.5合格判据

其结果符合6.1的要求为合格。

9.7 仪器的运输、运输贮存适应性试验

9.7.1低温贮存试验

9.7.1.1试验目的

检验仪器经过低温贮存试验后其线性误差是否符合6.7的要求。

9.7.1.2试验条件

温度为-40℃(液晶显示器试验温度为-20℃),其余试验条件同9.1.2。

9.7.1.3试验设备

a)试验设备同9.3.3。

b)温度试验箱:温度恒定在-40℃(-20℃)时,其允许误差不超过2℃;试验箱体积应大于仪器体积的3倍。

9.7.1.4试验程序

a)仪器经包装后构成包装件,放入试验箱内,此时该试验箱内温度和仪器温度一致。

b)将试验箱的温度以不大于1℃/min的变化速率降温至规定值后,保持8h试验持续时间。

c)在试验持续时间到达后,试验箱的温度以不大于1℃/min的变化速率升温至初

始时的仪器环境温度,达到温度后,恢复1h~2h,取出仪器。

9.7.2 高温贮存试验

9.7.2.1试验目的

检验仪器经过高温贮存试验后其线性误差是否符合6.7的要求。

9.7.2.2试验条件

温度为55℃,绝对湿度不应超过20g/m3,其余试验条件同9.1.2。

9.7.2.3试验设备

a)试验设备同9.3.3。

b)温度试验箱:温度恒定在55℃时,其允许误差不超过2℃;试验箱体积应大于仪器体积的3倍。

9.7.2.4试验程序

a)仪器经包装后构成包装件,放入试验箱内,此时该试验箱内温度和仪器温度一致。

b)将试验箱的温度以不大于1℃/min的变化速率升温至规定值后,保持8h试验持续时间。

c)在试验持续时间到达后,试验箱的温度以不大于1℃/min的变化速率降温至初始时的仪器环境温度,达到温度后,恢复1h~2h,取出仪器。

9.7.3 碰撞试验

9.7.3.1试验目的

检验仪器在碰撞试验后其线性误差是否符合6.7的要求。

9.7.3.2试验条件

a)试验条件同9.1.2。

b)碰撞试验机工作条件

加速度100 m/s2,脉冲持续时间16ms,脉冲重复频率60 次/分,碰撞次数1000 次。

c)当整台仪器由几个包装件组成时,几个包装件分别进行试验。

9.7.3.3试验设备

a)试验设备同9.3.3。

b)碰撞试验机:台面应有足够的刚性,基本脉冲波形为近似半正弦波。

9.7.3.4试验程序

a)仪器经包装后构成包装件,直接固定在碰撞台上,不能直接安装时,可采用过渡

结构的安装方式,过渡结构应用足够的刚性。

b)碰撞的施加:在垂直方向上进行。

9.7.4 跌落试验

9.7.4.1试验目的

检验仪器在跌落试验后其线性误差是否符合6.7的要求。

9.7.4.2试验条件

a)试验条件同9.1.2。

b)跌落方式和要求按表2要求进行。

9.7.4.3试验设备

a)试验设备同9.3.3。

b)试验台面应为平整坚硬的水泥地面和钢板台面。

9.7.4.4试验程序

a)按表2要求根据仪器包装件质量选择跌落方式。

b)自由跌落:按表2规定的高度,包装件底面呈水平状以自由落体方式跌落,跌落次数4次。

c)倾斜跌落:按表2规定的角度和高度,一棱边贴地,底面呈倾斜状后释放跌落,每一棱边各试验一次。

在低温贮存试验、高温贮存试验、碰撞试验、跌落试验后,仪器按9.4.4.7和9.4.4.10方法进行线性误差的试验。

9.7.5合格判据

其结果符合6.7的要求为合格。

10.型式评价结果的判定

10.1 系列产品中,有一种规格不合格的,该系列判定为不合格。

10.2 对每一规格的判定,一般分为单项判定和综合判定。

10.3 单项判定要写出每个项目的技术要求、实测数据和是否合格的结论,其中有一台仪器不合格时,此单项结论判定为不合格。

10.4 综合判定要依据单项判定的结论来判定。有一项以上(含一项)主要单项不合格的,综合判定为不合格。

附录

原始记录格式

1 观察项目记录

注:

通过

通过不通过

不通过

2 检测记录

2.1 通用技术检测记录

2.1.1 外观检查

检测的开始时间:年月日时分

检测的结束时间:年月日时分

检测记录:

检测过程中的异常情况记录:

环境温度:℃环境相对湿度: %

评价人员:复核人员:

2.1.2 绝缘电阻和绝缘强度试验

检测的开始时间:年月日时分检测的结束时间:年月日时分试验条件:

检测过程中的异常情况记录:

绝缘电阻和绝缘强度试验检测用计量器具及试验设备

环境温度:℃环境相对湿度: %

评价人员:复核人员:

2.2 计量性能检测记录

2.2.1 波长示值误差与重复性

检测的开始时间:年月日时分检测的结束时间:年月日时分

原子吸收参数对照表

原子吸收参数对照表

WFX-20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性能指标 *波长范围:190~900nm *波长准确度:优于±0.25nm *分辨率:光谱带宽0.2nm时分开双锰线(279.5nm和 279.8nm)且谷峰能量比<30﹪ *基线稳定性:≦0.004A/30min *双背景校正系统:氘灯背景校正1A时≧30倍 *自吸效应背景校正:1.8A时≧30倍 *光栅刻线:1800条/mm (可出具质检部门证明文件) *灯安装数: 6灯座自动转换(其中两只可直接用高性能空心阴极灯), 配六灯源,可同时预热六支元素灯,自动对光、自动精调、 全自动扫描及寻峰 *灯电流调节:微机自动调节并显示,宽脉冲0~25mA,窄脉冲0~10mA *单色仪: Czerny-Turner型光栅单色仪 *光谱带宽: 0.1、0.2、0.4、1.2nm自动切换 *样品盘容量:55个样品杯,5个试剂杯可用于基体改进剂 *样品杯材质:聚丙烯 *标准杯容积:3ml样品,20ml试剂 *进样系统:原装进口精确计量双泵系统(100μl及5ml泵),具有大 流量清洗进样针功能 *智能切换:火焰与石墨炉切换,无需拆卸自动进样器,方便日常分析。*重复进样次数:高达99次 *进样精度及重复性:最小进样体积:1ul;精度:1﹪;重复性:0.3﹪自 动配置标准工作曲线 *自动校正功能:自动校正进样探针,自动跟踪及校正样品杯高度 *监测器:高灵敏度、宽光谱范围光电倍增管 *重复测试: 1~99次重复测量,自动计算平均值、标准偏差、相对标 准偏差 *燃烧器: 10cm单缝全钛燃烧器 *雾化器:耐腐蚀全塑雾化器 *喷雾器:金属套高效玻璃喷雾器 *空气-乙炔:特征浓度Cu≤0.025mg/L,检出限≤0.006mg/L *石墨炉控温范围:室温~3000℃,设有温度自校正功能 *控温精度:≤1﹪

原子吸收光谱仪技术规格

原装进口原子吸收光谱仪技术规格 1. 工作条件 1.1 电源要求:230V (+5%~-10%),50/60 Hz;5000VA。 1.2 环境温度:+15℃~+35℃。 1.3 相对湿度:20~80%。 *2. 系统描述 台式设计原子吸收光谱仪,火焰、石墨炉一体机,全自动软件切换,切换后燃烧头和石墨管位置保持不变。 3. 光学系统和检测器技术指标 3.1 光学系统:实时双光束,1800线/mm,大面积平面光栅分光系统 *3.2波长范围:184-900nm 3.3狭缝:狭缝的宽度自动选择,狭缝的高度自动选择 *3.4检测器:全谱高灵敏度阵列式多象素点CCD固态检测器,含有内置式低噪声CMOS电荷放大器阵列。样品光束和参比光束同时检测,最大限度消除光学和电子噪声影响。 *3.5灯选择:8灯座,内置两种灯电源,可连接空心阴极灯和无极放电灯;通过软件由计算机控制灯的选择和自动准直,可自动识别灯名称和设定灯电流推荐值。 4. 火焰系统技术指标 *4.1火焰系统安全保护:安全联锁装置与燃烧头,雾化器/端盖,排液系统,废液桶液面高度,气体流量等联锁,防止在任何不当条件下点火,当监测不到火焰或任何锁定功能能激活时,联锁系统会自动关闭燃烧气体,以防万一。突然断电时,仪器会从任何操作方式按预设程序自动关机,确保安全。火焰有八个独立灯座。 4.2燃烧器系统:预混燃烧器可通过软件控制驱动装置自动换入样品室。火焰在光路中的准直,燃烧器的垂直,水平位置的调节完全自动化,并由软件控制自动进行位置最佳化。 4.3点火和熄火: 由计算机软件自动控制点火和熄火. 4.4燃烧系统:可调式通用型雾化器,高强度惰性材料预混室,全钛燃烧头 *4.5排液系统:排液系统前置以利于随时检测。 *4.6火焰AAS的灵敏度,5ppm Cu 吸光度大于0.9。测量方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1187-2007的4.5.2.1试验程序进行。 5. 石墨炉系统技术指标 5.1石墨炉:内、外气流由计算机分别单独控制。管外的保护气流防止石墨管被外部空气氧化。从而延长管子寿命,内部气流则将干燥和灰化步骤气化的基体成份清出管外。石墨炉的开、闭为计算机气动控制以便于石墨管的更换。石墨炉有八个独立灯座。 *5.2电源:石墨炉电源内置,整个仪器为一个整体。 *5.3温度控制:红外探头石墨管温度实时监控,具有电压补偿和石墨管电阻变化补偿功能。 *5.4石墨管:标准配置为一体化平台(STPF)热解涂层石墨管。 *5.5标配石墨炉加氧除碳炉内消解装置:在石墨炉灰化阶段软件可自动控制加氧时间和流量,对环境样品可直接进样。 5.6编程:可设置多达12步分析程序,每步均可按下列参数编程。

LS55操作说明书荧光-磷光-发光分光光度计中文培训手册

LS-45/55荧光/磷光/发光 分光光度计 使用说明书 美国Perkin Elmer公司 2003 年4月

一、理论基础 荧光、磷光、化学发光及生物发光均属于分子发光。现将其原理简介如下: 室温下,大多数分子处于基态的最低振动能层。处于基态的分子吸收能量后被激发为激发态。激发态不稳定,将很快衰变到基态。若返回到基态时伴随着光子的辐射,这种现象被称为“发光”。 每个分子具有一系列严格分立的能级,称为电子能级,而每个电子能级中又包含了一系列的振动能层和转动能层。图中基态用S0表示,第一电子激发单重态和第二电子激发单重态分别用S1、S2表示,0、1、2、3…表示基态和激发态的振动能层(见图1),第一、二电子的激发三重态分别用T1和T2表示(见图2)。 图1荧光的能级图 1、荧光的产生 当分子处于单重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时,去活化过程的一种形式是以10-9~10-6秒左右的短时间内发射一个光子返回基态,这一过程称为荧光发射(见图1)。2、磷光的产生 从单重态回到三重态的分子系间跨越越迁发生后,接着发生快速的振动驰豫而到达三重态的最低振动能层上,当没有其他过程同它竞争时,在10-4~102秒左右的时间内跃迁回基态而发生磷光(见图2)。 由此可见,荧光与磷光的的根本区别是:荧光是由激发单重态最低振动能层至基态各振动能层的跃迁产生的,而磷光是由激发三重态的最低振动能层至基态各振动能层间跃迁产生的。

图2磷光的能级图 3、化学发光及生物发光的产生 某些物质在进行化学反应时,由于吸收了反应时产生的化学能,而使反应产物分子激发至激发态,受激分子由激发态回到基态时,便发出了一定波长的光,这种吸收化学能使分子发光的过程称为化学发光。化学发光也发生于生命体系,这种发光被称为生物发光。 二、仪器简介 1、仪器原理 图3LS45/55荧光/磷光/发光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图

原子吸收光谱仪参数

原子吸收光谱仪配置及参数指标(约66万) 厂家:美国PE公司 型号:900T 1. 系统描述 火焰、石墨炉一体机原子吸收光谱仪,无须切换。 2. 光学系统和检测器 2.1实时双光束系统,全光纤光路;自动选择波长和峰值定位; 2.2波长范围:190-900nm ; 2.3光栅刻线密度:≥1800条/mm ; *2.4双闪耀波长:236nm及597nm;在整个紫外/可见区都有高的光强度; *2.5光栅有效刻线面积:≥60mm×60mm; 2.6光谱带宽:0.2、0.7、2.0nm,软件控制狭缝宽度和高度均可自动选择; 2.7灯架数:≥8灯灯架,无需转动灯,可连接空心阴极灯、无极放电灯,自动选 灯,自动准直,自动识别灯名称和设定灯电流推荐值; *2.8检测器:阵列式多象素点固态检测器,在紫外区和可见区都有最大的灵敏度,样品光束和参比光束同时检测。 3. 火焰系统 3.1气体控制:三路气体控制,全计算机控制和监视燃气、助燃气; 3.2安全保护:燃烧头识别,燃烧头安装,端盖安装,雾化器安装,水封,水位监控,火焰监控,高温监控,突然断电仪器会从任何操作方式按预设程序自动关机; 3.3燃烧器系统:全钛燃烧头,火焰在光路中自动准直,燃烧器的垂直、水平位置自动调节,任意角度转动,自动位置最佳化。 3.4燃烧系统:可调式通用型雾化器,耐腐蚀,带宝石喷嘴,Ryton材料预混室; 3.5点火方式:计算机控制自动点火; 3.6排液系统:排液系统前置以利于随时检测,确保安全。 4. 石墨炉系统 4.1气体控制:内、外气流由计算机单独控制,绝对分开,氩气消耗量<0.7L/min; 4.2电源:石墨炉电源内置,直流电加热。 *4.3温度控制:TTC真实温度控制,实时功率补偿;石墨炉温度准确度≤±10℃; 4.4石墨管:一体化弧型平台石墨管,可50uL大体积进样。

F-27000荧光分光光度计使用操作步骤

F-2700荧光分光光度计操作规程 1、开机: (1)开启计算机 (2)开启仪器主机电源按下仪器主机左侧面板下方的黑色按钮(POWER)同时,观察主机正面面板右侧的Xe LAMP 和RUN指示灯依次亮起来,都显示绿色为正常。 (3)双击桌面图标(FL Solutions 4.1 for F-7000),主机自行初始化,扫描界面自动进入 (4)初始化结束后,须预热15-20分钟,出现操作主界面(界面右下角出现Ready) 2、点击扫描界面右侧“Method” 在“General”选项中的“Measurement”选择“wavelength scan”测量模式 在“Instrument”选项中设置仪器参数和扫描参数 选择扫描模式“Scan Mode”:Emission/Excitation(发射光谱/激发光谱) 选择数据模式“Data Mode”:Fluorescence (荧光测量) 设定波长扫描范围 扫描荧光激发光谱(Excitation):需设定激发光的起始/终止波长(EX Start/End WL)和荧光发射波长(EM WL) 扫描荧光发射光谱(Emission):需设定发射光的起始/终止波长(EM Start/End WL)和荧光激发波长(EX WL) 其他选项可选择默认值(也可根据具体实验要求自行设定) 参数设置好后,点击“确定” 3、设置文件存储路径(此步也可不进行参数设置,可以在按5中方法进行保存) (1)点击扫描界面右侧“Sample” (2)样品名可自行命名 (3)选中“Auto File”,可以自动保存原始文件和TXT格式文本文档数据(4)参数设置好后,点击“OK” 4、扫描测试 (1)打开盖子,放入待测样品后,盖上盖子(请勿用力) (2)点击扫描界面右侧“Measure”,窗口在线出现扫描谱图 5、数据处理与保存 (1)选中自动弹出的数据窗口 (2)右键--“Trace”,进行读数并寻峰等操作 (3)“File”--“Save as”对数据进行保存 6、关机顺序: (1)关闭运行软件FL Solution 2.1 for F-7000 (2)选中“Close the lamp,then close the monitor windows?”点击“Yes”窗口自动关闭同时,观察主机正面面板右侧的Xe LAMP指示灯暗下来,而RUN指示灯仍显示绿色 (4)约十分钟后,关闭仪器主机电源,即按下仪器主机左侧面板下方的黑色按钮(POWER)(目的是仅让风扇工作,使Xe灯室散热) (5)从样品池中取出所有比色皿,清洗干净以便下一次使用 (6)关闭计算机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

原子吸收光谱法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各种元素的原子结构不同,不同元素的原子从基态激发至第一激发态时,吸收的能量也不同,所以各元素的共振线都不相同,而具有自身的特征性。原子吸收光谱的频率ν或波长λ,由产生吸收跃迁的两能级差ΔE决定: ΔE =hν=hc/λ 原理:利用物质的气态原子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原子吸收光谱线很窄,但并不是一条严格的理想几何线,而是占据着有限的、相当窄的频率或波长围,即谱线实际具有一定的宽度,具有一定的轮廓。 I0为入射光强 I为透射光强 ν0为中心频率 产生谱线宽度的因素 1.自然宽度:与原子发生能级间跃迁时激发态原子的有限寿命有关,其宽度约在10-5nm数量级; 2.多普勒变宽(热变宽) 3.压力变宽通常认为两个主要因素是多普勒变宽和压力变宽。

原子吸收光谱的测量 理论上:积分吸收与原子蒸气中吸收辐射的基态原子数成正比。 吸收系数Kν将随光源的辐射频率ν而改变,这是由于物质的原子对不同频率的光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这是一种绝对测量方法,现在的分光装置无法实现。 长期以来无法解决的难题! 在频率O 处,吸收系数有一极大值K 0称为中心吸收系数(或峰值吸收系数)。在锐线光源半宽度围,可以认为原子的吸收系数为常数,并等于中心波长处的吸收系数。因为当采用锐线光源进行测量,则Δνe<Δνa ,由图可见,在辐射线宽度围,峰值吸收与积分吸收非常接近,可用峰值吸收代替积分吸收在锐线光源半宽度围,可以认为原子的吸收系数为常数,并等于中心波长处的吸收系数。 2 00πd v e K v N f KN mc +∞-∞ ==?

高等仪器分析实验-荧光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高等仪器分析实验(荧光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实验目的 1.掌握荧光分光光度计的基本使用方法:扫描激发光谱,发射光谱,荧光强度,同步荧光光谱 2.掌握荧光定量分析方法 实验原理 荧光分光光度计是常用的光学仪器,在定量分析,样品的光谱性质表征时经常用到。 荧光分光光度计的基本功能是完成激发光谱,发射光谱的扫描,进行相对荧光强度的测量。从激发光谱可以获得样品激发态能级的分布情况,用来选择定量分析的最佳激发波长。从发射光谱可以知道样品基态能级的分布情况,用来选择定量分析的最佳发射波长。荧光定量分析法的方法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类似,但需要注意荧光强度值是相对值,同一样品,同一仪器在不同仪器参数时获得的荧光强度是不同的。只有当测量时仪器参数完全相同时,不同样品荧光强度的相互比较才有意义。 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类似,分子荧光光谱也是分子光谱,其谱峰较宽,特征性不是很强,谱峰重叠现象比较普遍。为了减小谱峰宽度,避免谱峰重叠,提高分析的选择性,在定量分析时常采用同步荧光的方法进行。同步荧光是同时扫描荧光分光光度计的激发和发射单色仪得到的谱图,通过选择合适的扫描参数,可以使样品谱峰变窄,并避免不同组份的谱峰重叠,得到比较好的分析效果。 同步荧光扫描有固定波长同步荧光法,固定能量同步荧光法,可变角同步荧光法,导数同步荧光法等,其中以固定波长同步荧光法最为常用。 扫描已知样品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时,可先根据参考波长来进行。扫描未知样品的荧光光谱,可以将发射波长先每隔一定波长(例如50nm)扫描一个激发光谱。对比不同位置的激发光谱,从最强的激发光谱中选择最大激发波长,设定该波长为激发波长,扫描发射光谱。再从新得到的发射光谱中找到最大发射波长,在最大发射波长处重新扫描激发光谱。 扫描样品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时,需要注意:扫描激发光谱时,激发单色器扫描范围的长波端一般应小于发射波长;扫描发射光谱时,发射单色器扫描范围的短波端应大于激发波长。否则在发射光谱(激发光谱)中与激发波长(发射波长)波长相同的位置会出现很强的散射谱峰,这不是样品的荧光引起的,应注意区分。 如果样品不是真正的溶液,或包含有不溶颗粒物,或是固体样品,如果扫描范围较宽时,通常在发射光谱(激发光谱)中激发波长(发射波长)整数倍波长的位置也会出现弱的散射谱峰,称为倍频峰,在分析光谱情况时也应注意区分。对散射倍频峰或样品荧光峰,可通过适当改变激发波长来进行区分,散射倍频峰的位置会随着激发峰位置的变化而变化,而荧光峰位置通常是不变的。如果倍频峰对样品的测量有干扰,可使用合适的滤光片消除倍频峰。合适的消倍频峰滤光片应可以使发射光透过,而阻挡激发光不能透过。 如果样品荧光较弱,使用高灵敏度档测定时,通常会观察到溶剂的拉曼峰,也应注意与样品荧光进行区分。拉曼峰的位置也与激发波长有关,同时会随着激发波长的变化而变化。其位置估算方法:?laman=1/(1/?ex-?H2O/107),其中波长单位为nm,?H2O为溶剂的红外吸收波长,单位为波数,溶剂为水时,主要的红外吸收是O-H伸缩振动,波长在3300波数。 狭缝的选择:激发和发射狭缝通常并不要求严格一致,为获得较好的灵敏度和准确反应谱峰形状,测定激发光谱时,选用较大的发射狭缝和较小的激发狭缝是比较好的。而测定发射光谱时则恰好相反。 灵敏度档的选择:灵敏度档与仪器中光电倍增管的放大倍数有关,对荧光比较弱的样品,应选择灵敏度较高的档位,反之亦反。但注意不同档位之间的荧光强度值没有确定的换算关系,不能相互比较。进行定量分析时,所有样品必须在同样的狭缝和灵敏度档位测量。 仪器及试剂 970MC荧光分光光度计 缓冲溶液:10-2mol/L Na2HPO4-NaOH缓冲溶液,pH=11-12 1-萘酚储备液:10?g/ml

Thermo原吸参数-iCE3500

原子吸收光谱仪 1 . 用途 本仪器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用于药品、中药材、保健品、化妆品、食品、农产品等中多种微量金属元素的定量分析。 2 . 工作条件 2.1 环境温度:0 - 40℃ 2.2 相对湿度:20-80% 2.3 适用温度:220V ( AC ). 50Hz 3. 技术规格 *3.1 仪器主机火焰/石墨炉全自动一体化设计,火焰、石墨炉原子化器无需任何机械切换 *3.2 背景校正火焰使用氘灯背景校正,石墨炉使用交流塞曼背景校正或氘灯联合扣背 景,可校正高达3A的背景,对2A的背景,误差小于2%,对1A的背景,误 差小于1% 3.3 光源 *3.3.1 灯座六灯座以上,配备独立灯电源,可单个点亮预热或同时点亮预热,自 动识别、选择并准直 *3.3.2 空心阴极灯进口全编码空心阴极灯,可直接用国产空心阴极灯 3.4 光学系统 *3.4.1 光路STOCKDALE双光束系统 *3.4.2 单色器采用中阶梯光栅分光系统,火焰和石墨炉具有两套独立的光学系统 3.4.3 色散率优于0.5nm/mm 3.4.4 波长180-900nm,自动选择 *3.4.5 狭缝0.1、0.2、0.5、1.0nm狭缝,自动选择 3.5 火焰系统 3.5.1 雾化室耐酸耐碱材料雾化室,标配耐酸碱的撞击球与扰流器 *3.5.2 雾化器Pt/Ir合金毛细管与四氟乙烯喷嘴雾化器 *3.5.3 燃烧头100mm全钛燃烧头,耐酸耐碱,燃烧头位置可计算机自动优化 *3.5.4 气体控制燃气流量自动控制并优化 3.5.5 安全监控系统有火焰状态监控及防回火的安全连锁系统 *3.5.6 灵敏度5mg/L Cu吸光度≥1.0A 3.5.7 稳定性火焰法 RSD ≤0.5% 3.6 石墨炉系统 3.6.1 控温方式真实温度控制方式,带电压和光纤双重控温方式,过流保护 *3.6.2 温度范围室温-3000℃以上,3500℃/S瞬间升温 3.6.3 程序升温 20段线性与非线性程序升温,有灰化/原子化温度自动优化功能 *3.6.4 石墨管长寿命石墨管(可选件)保证可使用2000次

原子吸收光谱仪技术参数

原子吸收光谱仪技术参数 一、仪器系统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系统,包括火焰分析系统和石墨炉分析系统,可进行火焰发射、火焰吸收光谱分析和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分析。 二、操作环境 电源:AC 220V +/- 10%, 50/60Hz 环境温度:10-35℃ 环境湿度:20% - 80% 三、光谱仪主机系统 1、主机 ※火焰-塞曼石墨炉一体机,火焰-石墨炉无需机械切换,切换时无需拆卸自动进样器。 2、光学系统 1) ※光路结构:单光束/双光束自动切换,通过软件自动切换; 2) 波长范围:190-900nm; 3) ※光栅刻线密度:≥1800条/mm; 4) 光栅有效刻线面积:≥50×50 mm2; 5) 狭缝:0.2,0.5,0.8,1.2nm可调; 6) 波长设定:全自动检索,自动波长扫描; 7) 焦距:≥350mm; 8) 波长重复性:≤ +/- 0.3nm; 9) 仪器光谱分辨能力:Mn 279.5 –279.8之间峰谷与279.5nm 峰高之比≤30%; 10) 灯座:≥ 6灯座(全自动切换); 11) 灯电流设置:0-30mA,计算机自动设定;有下一灯预热和自动关灯功能; 12) 检测器:宽范围光电倍增管。 3、火焰分析系统 1) 燃烧头:10cm缝长,全钛金属材料,耐高盐耐腐蚀,带识别密码; 2) 燃烧头位置调整:高度自动调整,可旋转; 3) ※雾化器:撞击球外部可调,Pt/Rh中心管,耐腐蚀(可使用氢氟酸); 4) 气体控制:全自动计算机控制,流量自动优化; 5) 撞击球:可在点火状态下进行外部调节和优化最佳位置;

6) 安全系统:有完善的安全连锁系统,包括废液瓶液面传感器控制; 7) 点火方式:自动点火; 8) 代表元素检测指标: Cu:特征浓度≤ 0.035 mg/L 检出限≤ 0.005 mg/L RSD ≤ 0.5%。 4、火焰背景校正 1) ※背景校正方法:氘空心阴极灯,电子调谐; 2) 校正频率:300Hz; 3) 背景校正能力:优于2.5Abs。 5、石墨炉分析系统 1) 可升级为直接固体进样分析系统; 2) 系统配置:必须配备石墨炉自动进样器; 3) ※石墨炉加热方式:横向加热方式; 4) ※石墨炉工作温度:室温至3000℃;最大升温速率:≥2900℃/秒,可调; 5) 加热控温方式:全自动,自动温度校正; 6) 升温方式:阶梯升温、斜坡升温; 7) 石墨管:普通管、热解管、平台管和固体分析专用管多种可选; 8) 测定方式:峰高,峰面积任意选择和互换; 9) 代表元素检测指标: Cd:检出限≤ 0.01 ug/L (2ppb)RSD ≤ 2% 10) 保护气控制:计算机自动控制,内外气流分别单独控制; 11) 操作软件:可自动优化最佳灰化和原子化温度; 全自动仪器及附件控制,数据采集和 分析,多重任务,鼠标操作,自动设定菜单数据和校正方法,自动优化石墨炉操作参数,自检和自诊断功能。 6、石墨炉背景校正 1) 石墨炉背景校正方法:两种,交流塞曼效应与氘空心阴极灯背景校正,可切换; 2) ※磁场强度:0.1~1.0T连续可调,步进:0.1T; 3) 校正模式:2-磁场和3-磁场两种模式任意切换。 7、石墨炉自动进样器

原子吸收光谱仪900T作业指导书

一、安全使用注意事项 1、用气安全 1)、乙炔会爆炸,气路一定得检漏,与助燃气应单独存放,做到人走气关,不用气关;2)、打开气瓶时脸部不要正对表头,防止因表头质量问题导致人体的伤害; 3)、重新拆卸燃烧室后一定检查各个密封圈是否良好,尤其是雾化器处的密封圈。检查乙炔气路有否泄露。 2、强磁场 使用石墨炉时,当塞曼启动时,米的范围内有强磁场,因此,带有心脏起搏器的人要远离仪器,会被磁化的物件远离仪器。 二、火焰部分 1、开机 1)、开机前的准备工作 将空压机的插头插上,顺时针关闭空压机的放气钮,检查空气压力是否为350-400KPa(一定得等空气压力到达标准后才可开主机电源)。 2)、打开墙壁上的空气开关,打开电脑电源。 3)、打开主机电源,等主机初始化完毕后(约30秒),双击软件联机。 2、编辑方法(以Cu为例) 1)、点击,2)、点击,3)、元素选中Cu,点击,信号类型一般选择吸收,复杂样品选择吸收-背景。其余默认即可。 4)、点击,修改重复次数。其余参数默认。 5)、点击,一般选线性过原点。 6)、点击,输入空白,标准及浓度。7)、方法中的其余参数按照默认的即可。 8)、方法编辑完后,可以点击、,检查方法是否合适,如果不合适,按照提示修改方法。 9)、保存方法。依次点击,,。在名称处输入方法的名字,点击确定保存方法。 3、点灯 点击,出现图2-4-1(假设Cu灯放在3号位)。开/关:点亮/熄灭灯;灯3:将Cu灯点

亮且将仪器波长设置到处。是将灯扣背景的氘灯打开。国产灯需要手动输入灯元素符号和灯电流。 4、点火 1)、打开排风。 2)、打开乙炔气瓶,检查乙炔压力,保证主表大于(使用后的压力,使用前应比大很多),次级表压力位于90-100KPa。一定得检查乙炔有否漏气。 3)、点击,出现图2-5-1。检查安全互锁装置是否好。好,不好。不好时点击该红色区域将提示互锁原因。可能的原因有:A、燃烧头安装位置是否正确;B、雾化器安装位置是否正确;C、排放系统的水封、水满;D、乙炔压力是否合适;E、空气压力是否合适。 4)、点击点燃火焰(互锁装置好的时候才能点燃火焰)。检查火焰的高度及颜色有否异常。 5、测量数据 1)、分析前准备: A、点击, B、保存数据:点击中,在名称处输入结果的文件名,点击确定保存结 果。 2)、分析标样空白:吸入空白,点击分析空白。 3)、分析标样:吸入标样1,点击分析标样1。依次分析其余标样。标样分析完后,点击可以看标准曲线,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应>才可。 4)、分析试样空白:吸入试样空白,点击分析试样空白,结果在中显示。 5)、分析试样:吸入试样1,点击分析试样1。依次分析其余试样,结果在中显示。

荧光分光光度计- 原理

分子荧光分析法 发光光谱:物质分子或原子吸收辐射被激发后,电子以无辐射跃迁至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再以辐射的方式释放这一部分能量而产生的光谱称为荧光、磷光。 根据物质接受的辐射能量的大小及与辐射作用的质点不同,荧光分析法可分为以下几种: 1. X射线荧光分析法 用X射线作光源,待测物质的原子受激发后在很短时间内(10-8 s)发射波长在X 射线范围内的荧光。 2. 原子荧光分析法: 待测元素的原子蒸气吸收辐射激发后,在很短的时间内(10-8 s),部分将发生辐射跃迁至基态,这种二次辐射即为荧光,根据其波长可进行定性,根据谱线强度进行定量。 荧光的波长如与激发光相同,称为共振荧光。 荧光的波长比激发光波长长,称为stokes荧光;若短,称为反stokes荧光。 3. 分子荧光分析法: 有些物质的多原子分子,在用紫外、可见光(或红外光)照射时,也能发射波长在紫外、可见(红外)区荧光,根据其波长及强度可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这就是通常的(分子)荧光分析法。

基本原理 一. 分子荧光的发生过程 (一)分子的激发态——单线激发态和三线激发态 大多数分子含有偶数电子,在基态时,这些电子成对地存在于各个原子或分子轨道中,成对自旋,方向相反,电子净自旋等于零:S=?+(-?)=0,其多重性M=2S+1=1 (M 为磁量子数),因此,分子是抗(反)磁性的,其能级不受外界磁场影响而分裂, 称“单线态”; 图1 单线基态(A)、单线激发态(B)和三线激发态(C) 当基态分子的一个成对电子吸收光辐射后,被激发跃迁到能量较高的轨道上,通常它的自旋方向不改变,即?S=0,则激发态仍是单线态,即“单线(重)激发态”; 如果电子在跃迁过程中,还伴随着自旋方向的改变,这时便具有两个自旋不配对的电子,电子净自旋不等于零,而等于1:S=1/2+1/2=1 其多重性:M=2S+1=3 即分子在磁场中受到影响而产生能级分裂,这种受激态称为“三线(重)激发态”; “三线激发态” 比“单线激发态” 能量稍低。但由于电子自旋方向的改变在光谱学上一般是禁阻的,即跃迁几率非常小,只相当于单线态→单线态过程的10-6~10-7。(二)分子去活化过程及荧光的发生: (一个分子的外层电子能级包括S0(基态)和各激发态S1,S2,…..,T1…..,每个电子能级又包括一系列能量非常接近的振动能级) 处于激发态的分子不稳定,在较短的时间内可通过不同途径释放多余的能量(辐射或非辐射跃迁)回到激态,这个过程称为“去活化过程”,这些途径为: 1. 振动弛豫:在溶液中,处于激发态的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间发生碰撞,把一部分能

原子吸收参数

原子吸收光谱仪购置技术指标与要求 一、项目的具体参数和要求 1. 基本要求 1.1 能按国家标准分析方法定量测定食品、水、废水、土壤中等(常量、微量 或痕量)金属元素。 1.2火焰-塞曼石墨炉一体机,仪器具有全套安全连锁系统。自动监控燃烧头 类型、喷雾器系统、排液系统、燃烧系统、压力系统、温度系统、电系统,当任意部分出现异常或断电时自动连锁和关火。 2. 主要技术要求 2.1光学系统 2.1.1火焰法是“实时”双光束(同时检测样品和参比光束) 2.1.2波长范围:190 – 900 nm。 2.1.3★光栅密度:1800 条/毫米。 2.1.4★双闪耀波长:236 nm和597 nm。 2.1.5★光栅面积:64 × 72 mm。 2.1.6线性色散倒数:1.6 nm/mm。 2.1.7★光谱通带:0.2-2.0 nm,马达狭缝驱动自动狭缝选择(包括高和低高 度自动选择)。 2.2光源系统 ★2.2.1 8灯系统:全自动8灯灯架,有下一灯预热功能和自动关灯功能。 2.2.2 同时点灯数目:可同时点亮4个灯。 2.2.3 灯电流设置:计算机全自动控制。 2.2.4 灯电流范围:0–40 mA。 2.2.5 灯位置优化:全自动调节。 2.3★检测器:固态检测器 2.4石墨炉原子化器

2.4.1★石墨炉类型:横向加热石墨炉 2.4.2温度范围:室温到2600℃以上,增量10℃。最大升温速率:2600 C/秒,可调。 2.4.3最大气体流量:<0.7升/分。 2.4.4石墨炉打开和关闭:由软件指令气动式操作 2.4.5实际温度控制(TTC):自动功率补偿,原子化温度不受电压和石墨管电阻变化影响,温度保持稳定。 2.4.6★背景校正:使用一个调制的0.8特斯拉磁场的纵向交变塞曼效应背景校正。 2.4.7石墨炉加热电流:直流电,避免交流电周期影响,吸收峰更加平滑。2.4.8自动基线漂移校正(BOC):测量前自动零点校正,长时间测定基线稳定。 2.4.9冷却系统:自启动的循环热交换系统。 2.4.10石墨炉位置优化:由计算机自动控制。 2.4.11升温方式:阶梯升温、斜坡升温。 2.5火焰原子化器 2.5.1 气体控制:全计算机控制的燃气和助燃气监控。燃气和助燃气的全流量控制。 2.5.2 安全功能:安全联锁装置与燃烧头,雾化器/端盖,排液系统,废液桶液面高度,气体流量等联锁,防止在任何不当条件下点火。 2.5.3 燃烧系统:预混燃烧器可通过软件控制驱动装置自动换入样品室。 2.5.4 预混合室:一个高强度的惰性预混合室,可同时检测水溶液和有机溶液。 2.5.5 雾化器:Pt/Ir 合金毛细管与四氟乙烯喷嘴雾化器或可调节的耐腐蚀雾化器(由PEEK 材料制造)。 2.6 石墨炉自动进样器 2.6.1★样品数目:88 和 148。 2.6.2进样体积:1 到99微升,增量1微升。

原子吸收光谱仪

原子吸收光谱仪(AAS)测定自来水中镉的含量 1 实验仪器与试剂 本实验采用的是PE AA800,仪器主要包括光源,原子化器,分光系统,检测器以及信号处理系统,如图1所示。样品为添加了镉的自来水。 Cell 图1 原子吸收光谱仪结构 光源:作为光源要求发射的待测元素的锐线光谱有足够的强度、背景小、稳定性,一般采用空心阴极灯、无极放电灯.(这台仪器是空心阴极灯)原子化器:主要有石墨炉原子化器和火焰原子化器,火焰原子化器由喷雾器、预混合室、燃烧器三部分组成;石墨炉原子化器主要有普通石墨管(适用于低温(≤2000℃)原子化元素如银、镉、铅);热解石墨管(适用于低、中、高温(>2500℃)原子化元素)以及平台石墨管(适用于中、低温(≤2400℃)原子化元素)。 分光系统:由凹面反射镜、狭缝或色散元件组成,色散元件为棱镜或衍射光栅 检测系统:由检测器(光电倍增管)、放大器、对数转换器组成。 2 实验方法与原理 2.1仪器基本原理 原子吸收是指呈气态的原子对由同类原子辐射出的特征谱线所具有的吸收现象。当辐射投射到原子蒸气上时,如果辐射波长相应的能量等于原子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所需要的能量时,则会引起原子对辐射的吸收,产生吸收光谱。基态原子吸收了能量,最外层的电子产生跃迁,从低能态跃迁到激发态,通过检测辐射特征谱线光被减弱的程度来测定试样中待测元素的含量。

2.2仪器应用范围 石墨炉法可测定Ag,Al,As,Au,Ca,Cd,Co,Cr,Cs,Fe,Hg,In,K,La,Li,Mg,Mn,Pb等共56个元素,具有灵敏度高,检出限低,样品用量少,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 火焰法分为空气—乙炔火焰和一氧化二氮—乙炔火焰,前者可测定Ag,As,Au,Mg,Mn,Na,Ni,Pb,Zn等共32个元素,具有安全,稳定,灵敏度高。后者可测定Al,B,Ba,Be,Dy,Er,Eu,Ga,Gd,La,Lu,Mo,N等共36个元素,具有温度高,化学干扰少,灵敏度较低等特点。 因原子吸收光谱仪的灵敏、准确、简便等特点,现已广泛用于冶金、地质、采矿、石油、轻工、农业、医药、卫生、食品及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常量及微痕量元素分析。 3 实验步骤 称取样品0.500g于消解罐,加入6mL硝酸,2mL过氧化氢,置于微波消解仪中,加热程序为:10min温度升至130℃,保温5min;5min温度升至150℃,保温20min;降温20min,温度降至70℃左右,消解完毕。 从微波消解仪中取出消解罐,用去离子水转移至50mL烧杯中,盖上表面皿,电热板110℃加热赶酸,待液体剩余1~2mL,赶酸完毕,转入50mL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冲洗烧杯,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同时作试剂空白。 仪器参数为:Cd2+仪器测试条件:波长:228.8nm;灯电流:6mA:背景校正为塞曼效应。升温程序如表1: 表1石墨炉原子吸收测Cd2+升温程序表: 步骤温度/℃升温时间/s 保持时间/s 载气流量干燥1 110 1 30 250 干燥2 130 15 30 250 灰化500 10 20 250 原子化1500 0 5 0 除杂2450 1 3 250

高等仪器分析实验-荧光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高等仪器分析实验(荧光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实验目的 1.掌握荧光分光光度计的基本使用方法:扫描激发光谱,发射光谱,荧光强度,同步 荧光光谱 2.掌握荧光定量分析方法 实验原理 荧光分光光度计是常用的光学仪器,在定量分析,样品的光谱性质表征时经常用到。 荧光分光光度计的基本功能是完成激发光谱,发射光谱的扫描,进行相对荧光强度的 测量。从激发光谱可以获得样品激发态能级的分布情况,用来选择定量分析的最佳激发波长。从发射光谱可以知道样品基态能级的分布情况,用来选择定量分析的最佳发射波长。 荧光定量分析法的方法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类似,但需要注意荧光强度值是相对值,同一样品,同一仪器在不同仪器参数时获得的荧光强度是不同的。只有当测量时仪器参数完全相同时,不同样品荧光强度的相互比较才有意义。 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类似,分子荧光光谱也是分子光谱,其谱峰较宽,特征性不是很 强,谱峰重叠现象比较普遍。为了减小谱峰宽度,避免谱峰重叠,提高分析的选择性,在定量分析时常采用同步荧光的方法进行。同步荧光是同时扫描荧光分光光度计的激发和发射单色仪得到的谱图,通过选择合适的扫描参数,可以使样品谱峰变窄,并避免不同组份的谱峰重叠,得到比较好的分析效果。 同步荧光扫描有固定波长同步荧光法,固定能量同步荧光法,可变角同步荧光法,导 数同步荧光法等,其中以固定波长同步荧光法最为常用。 扫描已知样品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时,可先根据参考波长来进行。扫描未知样品的荧 光光谱,可以将发射波长先每隔一定波长(例如50nm)扫描一个激发光谱。对比不同位

置的激发光谱,从最强的激发光谱中选择最大激发波长,设定该波长为激发波长,扫描发射光谱。再从新得到的发射光谱中找到最大发射波长,在最大发射波长处重新扫描激发光谱。 扫描样品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时,需要注意:扫描激发光谱时,激发单色器扫描范围的长波端一般应小于发射波长;扫描发射光谱时,发射单色器扫描范围的短波端应大于激发波长。否则在发射光谱(激发光谱)中与激发波长(发射波长)波长相同的位置会出现很强的散射谱峰,这不是样品的荧光引起的,应注意区分。 如果样品不是真正的溶液,或包含有不溶颗粒物,或是固体样品,如果扫描范围较宽时,通常在发射光谱(激发光谱)中激发波长(发射波长)整数倍波长的位置也会出现弱的散射谱峰,称为倍频峰,在分析光谱情况时也应注意区分。对散射倍频峰或样品荧光峰,可通过适当改变激发波长来进行区分,散射倍频峰的位置会随着激发峰位置的变化而变化,而荧光峰位置通常是不变的。如果倍频峰对样品的测量有干扰,可使用合适的滤光片消除倍频峰。合适的消倍频峰滤光片应可以使发射光透过,而阻挡激发光不能透过。 如果样品荧光较弱,使用高灵敏度档测定时,通常会观察到溶剂的拉曼峰,也应注意与样品荧光进行区分。拉曼峰的位置也与激发波长有关,同时会随着激发波长的变化而变化。其位置估算方 法:?laman=1/(1/? ex-?H2O /10 7),其中波长单位为nm,?H2O 为溶剂的红外吸收波长,单位为波数,溶剂为水时,主要的红外吸收是O-H 伸缩振动,波长在3300波数。 狭缝的选择:激发和发射狭缝通常并不要求严格一致,为获得较好的灵敏度和准确反 应谱峰形状,测定激发光谱时,选用较大的发射狭缝和较小的激发狭缝是比较好的。而测 定发射光谱时则恰好相反。 灵敏度档的选择:灵敏度档与仪器中光电倍增管的放大倍数有关,对荧光比较弱的样 品,应选择灵敏度较高的档位,反之亦反。但注意不同档位之间的荧光强度值没有确定的 换算关系,不能相互比较。进行定量分析时,所有样品必须在同样的狭缝和灵敏度档位测 量。 仪器及试剂 970MC荧光分光光度计 缓冲溶液:10-2mol/L Na 2HPO4-NaOH 缓冲溶液,pH=11-12

原子吸收光谱仪使用规范

原子吸收光谱仪操作规范 1 型号及参数 1.1型号 PerkinElmer PinAAcle 900T 1.2参数 环境温度:20±2℃ 乙炔输出压力:0.1MPa 循环泵压力:0.25MPa 正空泵压力:0.4MPa 氩气压力:0.4MPa 2 操作规范 2.1 测量前的准备 把原子吸收所在屋子里的风机打开,接着将所要测试水样准备好,把所要测试元素灯装好,关好仪器门。 2.2 操作步骤 2.2.1火焰法操作步骤 2.2.1.1开机 2.2.1.1.1确保分光光度仪及其其他附件安装正确。 2.2.1.1.2确认环境温度要求正常,20±2℃。 2.2.1.1.3接通乙炔及其氩气气源,将乙炔及氩气气源调整到给出的推荐值。 2.2.1.1.4接通循环冷却水系统。

2.2.1.1.5接通计算机。 2.2.1.1.6装灯。 2.2.1.1.7打开面板上电源开关。 2.2.1.1.8双击电脑桌面上WinLab32 for AA软件进入工作界面。 2.2.1.2安装样品托盘 样品托盘可安装在仪器前方。如已经安装连接石墨炉自动进样器,请先将自动进样器移到仪器左侧。样品托盘有上、下两档可放置的位置。取出样品托盘,将废液管留在托盘凹槽里,将托盘支架装入位置;样品托盘安装到位,确保没有挤压到废液管。 2.2.1.3新方法建立 以铜为例建方法:点File、 New、 Method,进入New Method 对话框,选择Element CU点击OK。 2.2.1. 3.1在 Method Editor中设置测量参数。 2.2.1. 3.2设置积分时间和重复次数。 2.2.1. 3.3选择气体流量。 2.2.1. 3.4选择小数位数、有效数字和浓度单位。 2.2.1. 3.5设置空白Blank、校准浓度Standard、试剂空白Reagent blank. 2.2.1. 3.6保存新方法。File、Save As、Method. 2.2.1. 3.7建立样品信息文件。点File、New、Sample info file,进入Sample information editor对话框。 2.2.1. 3.8在Sample information editor对话框中,设置样品参数。如原溶液样品稀释10倍,在Aliquot Volume栏中输入1,在Diluted to Vol中

LS-50荧光分光光度计操作手册

LS-45/55荧光/磷光/发光 分光光度计 使用说明书 美国Perkin Elmer公司 王国强黄建权编译 2002年4月

一、理论基础 荧光、磷光、化学发光及生物发光均属于分子发光。现将其原理简介如下: 室温下,大多数分子处于基态的最低振动能层。处于基态的分子吸收能量后被激发为激发态。激发态不稳定,将很快衰变到基态。若返回到基态时伴随着光子的辐射,这种现象被称为“发光”。 每个分子具有一系列严格分立的能级,称为电子能级,而每个电子能级中又包含了一系列的振动能层和转动能层。图中基态用S 0 表示,第一电子激发单重态和第二电子激发单重 态分别用S 1、S 2 表示,0、1、2、3…表示基态和激发态的振动能层(见图1),第一、 二电子的激发三重态分别用T 1和T 2 表示(见图2)。 图1荧光的能级图 1、荧光的产生 当分子处于单重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时,去活化过程的一种形式是以10-9~10-6秒左右的短时间内发射一个光子返回基态,这一过程称为荧光发射(见图1)。2、磷光的产生 从单重态回到三重态的分子系间跨越越迁发生后,接着发生快速的振动驰豫而到达三重态的最低振动能层上,当没有其他过程同它竞争时,在10-4~102秒左右的时间内跃迁回基态而发生磷光(见图2)。 由此可见,荧光与磷光的的根本区别是:荧光是由激发单重态最低振动能层至基态各振动能层的跃迁产生的,而磷光是由激发三重态的最低振动能层至基态各振动能层间跃迁产生的。

图2磷光的能级图 3、化学发光及生物发光的产生 某些物质在进行化学反应时,由于吸收了反应时产生的化学能,而使反应产物分子激发至激发态,受激分子由激发态回到基态时,便发出了一定波长的光,这种吸收化学能使分子发光的过程称为化学发光。化学发光也发生于生命体系,这种发光被称为生物发光。 二、仪器简介 1、仪器原理 图3LS45/55荧光/磷光/发光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图

原子吸收光谱仪900T作业指导书

原子吸收光谱仪900T作业 指导书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一、安全使用注意事项 1、用气安全 1)、乙炔会爆炸,气路一定得检漏,与助燃气应单独存放,做到人走气关,不用气关;2)、打开气瓶时脸部不要正对表头,防止因表头质量问题导致人体的伤害; 3)、重新拆卸燃烧室后一定检查各个密封圈是否良好,尤其是雾化器处的密封圈。检查乙炔气路有否泄露。 2、强磁场 使用石墨炉时,当塞曼启动时,0.6米的范围内有强磁场,因此,带有心脏起搏器的人要远离仪器,会被磁化的物件远离仪器。 二、火焰部分 1、开机 1)、开机前的准备工作 将空压机的插头插上,顺时针关闭空压机的放气钮,检查空气压力是否为350-400KPa(一定得等空气压力到达标准后才可开主机电源)。 2)、打开墙壁上的空气开关,打开电脑电源。 3)、打开主机电源,等主机初始化完毕后(约30秒),双击软件联机。 2、编辑方法(以Cu为例) 1)、点击,2)、点击,3)、元素选中Cu,点击,信号类型一般选择吸收,复杂样品选择吸收-背景。其余默认即可。 4)、点击,修改重复次数。其余参数默 认。 5)、点击,一般选线性过原点。 6)、点击,输入空白,标准及浓度。7)、方法中的其余参数按照默认的即可。 8)、方法编辑完后,可以点击、,检查方法是否合适,如果不合适,按照提示修改方法。 9)、保存方法。依次点击, ,。在名称处输入方法的名字,点击确定保存方法。 3、点灯 点击,出现图2-4-1(假设Cu灯放在3号位)。开/关:点亮/熄灭灯;灯3:将Cu灯点 亮且将仪器波长设置到324.8nm处。是将灯扣背景的氘灯打开。国产灯需要手动输入灯元素符号和灯电流。 4、点火 1)、打开排风。 2)、打开乙炔气瓶,检查乙炔压力,保证主表大于0.6MPa(使用后的压力,使用前应比0.6Mpa 大很多),次级表压力位于90-100KPa。一定得检查乙炔有否漏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