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长沙市2020年九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单元练习题(II)卷

长沙市2020年九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单元练习题(II)卷

长沙市2020年九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单元练习题(II)卷
长沙市2020年九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单元练习题(II)卷

长沙市2020年九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单元练习题(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同时给水和煤油分别加热,在加热过程中水和煤油的温度升高一样快,由此可以判定()(c水>c煤油、ρ水>ρ煤油)

A.水的质量等于煤油的质量

B.水的体积大于煤油的体积

C.水的质量大于煤油的质量

D.水的体积小于煤油的体积

2 . 如图所示现象中,与分子的运动有关的是()

A.B.C.D.

3 . 下列物态变化属于熔化的是

A.湿衣服晾干

B.把白糖加入水中后化成糖水

C.秋天的早上小草、树叶上的露珠

D.春天到来,江河中的冰化成水

4 . 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物体吸收热量时,温度不一定升高

B.0℃的冰没有内能

C.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D.热量总是从热量多的物体传递到热量少的物体

5 . 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现象中,能够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

A.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B.与头发摩擦过的梳子能吸引不带电的纸屑

C.把与水面接触的玻璃板稍用力向上拉,测力计示数变大

D.铅板和金板长时间紧压在一起,铅和金会互相渗入

6 . 关于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不一定增大,但一定吸收热量

B.一块的冰全部熔化成的水,内能不变

C.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物体具有内能,也可以同时具有机械能

7 . 用磨刀石磨刀时,边磨边洒一些水,这是因为()

A.使磨出的刀更干净

B.磨刀时克服摩擦做功,温度升高,用水来降温

C.这是人们的习惯动作

D.磨刀石是石头,防止损坏刀具B

8 . 小册在家煮汤圆,有关煮汤圆过程中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刚从冰箱冰冻室取出的速冻汤圆没有内能

B.煮汤圆时,汤圆体积变大,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

C.煮汤圆时,水沸腾后改用小火煮,可使水温下降一些,汤圆不易煮烂

D.煮汤圆时,水沸腾后改用小火煮,水温不变,但可以节能

9 . 下列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

B.温度为的物体是没有内能的

C.物体的内能越大,它含有的热量越多

D.热量从内能多的物体传向内能少的物体

10 . 关于热量、热值、比热容和内能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温度的物体都有内能,但是不一定有热量

B.任何燃料都有热值,它与是否完全燃烧无关

C.热值还与燃料的质量有关

D.以上四个物理量都是物质的一种基本属性

11 . 如图是探究“酒精、煤油、汽油”的热值装置.甲、乙、丙装置完全相同,水的质量和初温及待测燃料的质量也相同.通过测量全部燃料充分燃烧后水的末温(均未达到沸点)t甲<t乙=t丙,可以粗略知道它们的热值q大小关系为

A.q甲<q乙<q丙B.q甲>q乙=q丙

C.q 甲>q 乙>q 丙D.q 甲<q乙=q丙

12 . 关于温度、热量、内能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熔化时吸收热量,内能增加,分子的运动越来越剧烈

B.物体的温度升高,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C.对物体做功,它的内能一定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

D.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13 . 如图所示的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一江春水向东流

B.星光闪闪

C.海水奔腾

D.春水拂面

二、填空题

14 . 用图的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为了有力地证明气体发生扩散,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_____(选填“A”或“B”)瓶.根据_____现象可知气体发生了扩散.扩散现象说明气体分子_____.若实验温度分别为①0℃,②4℃,③20℃,④30℃.则在_____温度下(填

序号)气体扩散最快.

15 .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一定质量的空气受热膨胀后密度会发生变化。如图所示的箭头是指海洋与陆地间空气的流动形成风,它的形成应是在 _______ (选填“白天”或“夜晚”),因为 _______(选填“陆地”或“海洋”)

上方的空气温度高。

16 . 如图所示,在用塞子密封的瓶子内装有少量的水,用打气筒往瓶内打气,瓶内空气的内能_________(选

填“增多”或“减少”),当瓶塞跳起来时,可以看到瓶子中出现________,原因是瓶内空气内能_____(选填“增

多”或“减少”),水蒸汽遇冷_________(填物态变化).

17 . 人们选用水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是因为水的比热容______(选填“大”或“小”)。在汽车水箱中装有5kg的水,当温度升高了40℃时,水需要吸收___________J的热量。

18 . 体温计已成为家用之必备,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原理制成的,护士帮病人打针前,先用酒精棉球对注射器处进行消毒,病人会感到此处变凉爽,这是因为酒精蒸发要________(吸收/放出)热量。

19 . 下图是课本上的一些实验图,请在下面空格处填入相应的内容.

(1)图a: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

(2)图b:探究的是________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3)图c:说明时断时续的电流可产生________.

20 . 寒冷的冬天,小明搓手取暖是通过________方式改变内能的;回到家中闻到厨房炒菜的香味,这是分子_____________的结果;小明隔着家里的真空玻璃窗依然能接打手机,说明___________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21 . 我国南海蕴含着丰富的可燃冰。可燃冰具有热值大、储值大、能直接点燃等特点,它的热值约为

,则的可燃冰完全燃烧后放出的热量为______J,假设这些热量全部被水吸收,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可以使______kg、20℃的水烧开。

22 . 汽车发动机工作时,做功冲程实现___________能转化成机械能。发动机散热器常用水做冷却剂,这是因为水的____________大。

三、实验题

23 . 如图甲,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质量相同、温度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用两个相同规格的电加

热器同时加热,加热相同时间后(液体没有沸腾),甲的温度高于乙的温度,这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Q甲_____Q乙,比热容c甲_____c乙(两空均选填“>”、“<”或“=”)。

(拓展)如图乙所示,A、B两个相同的烧杯中都装了相同质量的纯净水,用不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加热,得到图丙所示的水温与加热时间的图像。由图像可知,加热器1的实际功率比加热器2的实际功率_____(选煩“大”或“小”)。

24 . 如图甲,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

(1)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加入初温相同、________相同的水和煤油;实验时选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目的是使水和煤油在单位时间内________.

(2)实验中记录下两种物质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并描出了如图乙所示的图象,由图可知b物质是_____,分析图象还判断出________(水/煤油)的吸热能力较强.

(3)本实验采用的主要实验方法是________.

25 . 回顾探究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解答下列问题。

(1)通常有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取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吸收相等的热量,比较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二:取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_________________相同,比较吸收的热量;

(2)为便于开展实验探究,热源相同时,我们将方案中的“吸收的热量”转换为“__________________”,从而知道吸收热量的多少;

(3)下表是小华探究甲、乙两种液体吸热能力时记录的实验数据;

①分析表中信息,小华采用的是__________(选填“方案一”或“方案二”);

②分析表中数据,可初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如果甲、乙两种液体都可作为发动机冷却液,应选_____液体(选填“甲”或“乙”)作发动机冷却液,效果更好。

四、计算题

26 . 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想要探究物体的吸热及放热情况,他们把10kg的水从20℃加热到70℃;接着把一根质量约为10g的铁钉,从825℃的高温炉中取出,冷却至25℃。(c铁=0.46×103J/(kg·℃),c水=4.2×103J/(kg·℃))求:

(1)水吸收的热量;

(2)铁钉放出的热量。

27 . 用煤气灶烧水时,把2kg的水从25℃加热到100℃,燃烧了0.03m3的煤气,设煤气完全燃烧,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煤气的热值约为4.0×107J/m3,试求:

(1)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煤气灶烧水的效率是多少?

28 . 小明家购买了太阳能热水器,该设备可以把太阳能转化为内能。若该热水器里装有100㎏温度为15℃的热水,经过一天的阳光照射,水吸收1.26×107焦耳热量后温度将升高到多少?【C水=4.2×107J/(kg·℃)】__________

高中物理分子动理论、能量守恒定律公式总结

高中物理分子动理论、能量守恒定律公式总结 1、阿伏加德罗常数A N =6.02×1023/mol ;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 米 2、油膜法测分子直径S V d = {V :单分子油膜的体积(m 3),S :油膜表面积(m 2)} 3、分子动理论内容: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4、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1)0r r <,斥引f f <,分子力F 表现为斥力;(2) 0r r >,斥引f f >, 分子力F 表现为引力;(3) 0r r =,斥引f f =; (4) 010r r >,0≈=斥引f f ,0≈分子力F ,0≈分子势能E 5、热力学第一定律U Q W ?=+{(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在效果上是等效的),W:外界对物体做的正功(J),Q :物体吸收的热量(J),U ?:增加的内能(J),涉及到第一类永动机不可造出 6、热力学第二定 律 克氏表述: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变化(热传导的方向性); 开氏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它变化(机械能与内能转化的方向性){涉及到第二类永动机不可造出} 7、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零度不可达到{宇宙温度下限:-273.15摄氏度(热力学零度)} 注: (1)、布朗粒子不是分子,布朗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越剧烈; (2)、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3)、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比引力快; (4)、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在0r 处斥引f f =且分子势能最小; (5)、气体膨胀,外界对气体做负功W<0;温度升高,内能增大0>?U ;吸收热量,0>Q (6)、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所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对于理想气体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分子势能为零; (7)、0r 为分子处于平衡状态时,分子间的距离; (8)、其它相关内容:能的转化和定恒定律/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环保/物体的内能、分子的动能、分子势能。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教案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1.分子动理论 教学目标 知识要点课标要求 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 的 能简单地说明物体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知 道分子的直径大小 2.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 规则运动 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 动;能够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 观点进行解释常见现象 3.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 用力 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神奇的“软蛋” 星期天,小明来到爷爷家过周末,发现爷爷家的食品柜里有一瓶醋泡蛋,蛋壳已经泡没了,只剩一层蛋膜包着鸡蛋,爷爷说这是一种保健食品。调皮的小明趁爷爷不注意,将“软蛋”冲洗干净后放在了清水中,奇怪!“软蛋”竟一点点地长“胖”了。这其中的奥妙,你能解释吗?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提出问题:出示玻璃杯,想一想如果把此杯子打碎,碎片是否还是玻璃?如果经过多次分割,颗粒会越来越小,如果不停地分下去,有没有一个限度?

交流讨论:小组之间交流讨论物质的变化情况以及将物质无限度地分下去时出现的情景。 归纳总结: (1)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叫作分子或者原子。 (2)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组成的。 (3)分子的大小用分子的直径来度量,通常用10-10m为单位来度量分子的大小。 探究点二: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活动1 演示实验1:教师打开盛有香水的香水瓶,让附近的学生闻一下。 提出问题:能不能闻到香味?为什么? 演示实验2:我们将一个空瓶子,倒扣在一个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抽掉盖在二氧化氮瓶上的玻璃板。 观察并思考:上面空瓶有红色现象说明了什么?将空瓶与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颠倒放置,重做这个实验能否得出相同的结论? 学生回答:上面空瓶有红色,说明二氧化氮气体分子运动到了上面空瓶中,分子是运动的。这个实验是一种扩散现象。颠倒放置时不能得出相同的结论,因为二氧化氮密度比空气大,在重力作用下会向下运动,无法证明分子是运动的。 归纳总结: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作扩散。 交流讨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扩散现象很常见,小组之间交流讨论一下,能否举出几个例子? 活动2 提出问题:气体可以发生扩散,那么液体和固体是否可以发生扩散呢? 演示实验:向一个盛有水的烧杯中,用滴管滴入两滴红墨水。

2019中考九年级上册物理内能知识点

2019中考九年级上册物理内能知识点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九年级上册物理内能知识点: 1、内能 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①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不是指少数分子或单个分子所具有的能。 ②内能与温度有关,但不仅仅与温度有关,从微观角度来说,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体积都有关。 ③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个物

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影响内能的主要因素: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及体积等。 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的温度越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慢。内能也常叫做热能。 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①物体的内能的多少与物体的温度、体积、质量和物体状态有关;而机械能与物体的质量、速度、高度、形变有关。它们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 ②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但有些物体可以说没有机械能,比如静止在地面土的物体。 ③内能和机械能可以通过做功相互转化。 ④内能的单位与机械能的单位是一样的,国际单位制都是焦耳,简称焦。

用J表示。 2、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与热传递 做功: ①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②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相互转化的过程。 热传递: ①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 ②物体吸收热量,物体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减少。 ③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3、做功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4、热量 概念:物体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所改变的内能叫热量。 热量是一个过程量。热量反映了热

九年级物理上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教案

一. 教学内容: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2. 内能和热量(2) 3. 比热容 二. 重点、难点: 1. 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2. 知道燃料热值及相关计算 3. 理解比热容概念、物理意义及有关的因素 4. 能用比热容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热量的计算 三. 具体内容: (一)物体内能的改变 1. 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互相接触,低温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物体温度降低。这个过程,叫做热传递。 在热传递过程中,低温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高温物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单位是焦耳,符号J。 物体吸热,内能增加;物体放热,内能减少。 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越多,它的内能改变越大。 特别说明:热量是过程量,只能说“吸收”或“放出”,不能说“具有”、“含有”或“××的”。就是说热量的大小与物体内能的多少,物体温度的高低没有关系。 2. 除了热传递外,做功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 冬天搓手可使双手变得暖和,是因为做功,使手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对物体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加。 物体对外做功,本身的内能会减少。 例如:暖瓶塞被顶起后,瓶口出现白雾是因为:水蒸气顶起瓶塞做功,内能减少,发生液化现象,形成白雾。 总结一下: (二)燃烧的热值 1. 燃料燃烧时能的转化 燃料的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在燃烧过程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也就是常说的释放能量。 2. 定义 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热值是为了表示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在燃烧时放出热量不同而引入的物理量。它反映了燃料通过燃烧放出热量本领大小不同的燃烧特性。燃料的热值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燃烧特性,不同燃料的热值一般是不同的,同种燃料的热值是一定的,它与燃料的质量、体积、放出热量多少无关。 3. 在学习热值的概念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完全燃烧”是指燃料全部燃烧变成另一种物质。 (2)强调所取燃料的质量为“1kg”,要比较不同燃料燃烧本领的不同,就必须在燃烧质量和燃烧程度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比较。 (3)“某种燃料”强调了热值是针对燃料的特性与燃料的种类有关。 热值的单位J/kg,读作焦每千克。还要注意,气体燃料有时使用J/m3 4. 热值的物理意义 表示一定质量的燃料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热量的多少。同种燃料热值相同,不同燃料的热值不同。

高中物理-分子动理论测试题(含答案)

高中物理-分子动理论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或不答的得0分。) 1.根据分子动理论,物质分子间距离为r0时分子所受到的引力与斥力相等,以下关于分子势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当分子间距离是r0时,分子具有最大势能,距离增大或减小时势能都变小 B.当分子间距离是r0时,分子具有最小势能,距离增大或减小时势能都变大 C.分子间距离越大,分子势能越大,分子距离越小,分子势能越小 D.分子间距离越大,分子势能越小,分子距离越小,分子势能越大 2.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分子平均动能越大 B.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热运动 C.一切达到热平衡的系统一定具有相同的温度 D.分子间的距离r存在某一值r0,当rr0时,引力大于斥力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热量多 B.温度高的物体不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的内能多 C.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速率大 D.相互间达到热平衡的两物体的内能一定相等 4.从下列哪一组数据可以算出阿伏伽德罗常数()A.水的密度和水的摩尔质量B.水的摩尔质量和水分子的体积 C.水分子的体积和水分子的质量D.水分子的质量和水的摩尔质量 5.关于分子间距与分子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和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原来的体积之和,说明分子间有空隙;正是由于分子间有空隙,才可以将物体压缩 B.实际上水的体积很难被压缩,这是由于水分子间距稍微变小时,分子间的作用就表现为斥力 C.一般情况下,当分子间距rr0时分子力为引力 D.弹簧被拉伸或被压缩时表现的弹力,正是分子引力和斥力的对应表现

高二物理分子动理论练习题(含答案)

罗定中学城东学校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限时训练9 出题:沈业权审题:陈柏成 一、单项选择题 1.某物质的密度为ρ,摩尔质量为μ,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则单位体积中所含分子个数为 [ ] A.N/ρ B.N/μ C.μN/ρ D.ρN/μ 2.在油膜实验中,体积为V(m3)的某种油,形成直径为d(m)圆形单分子的油膜,则油分子的直径近似为 [ ] A.2V/πd2(m)B.(V/d)2·4/π(m) C.πd2/4V(m)D.4V/πd2(m) 3.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变小的现象表明 [ ] A.分子间有作用力B.分子间有空隙 C.分子做无规则的热运动 D.分子的质量极其微小 4.关于布朗运动,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 A.布朗运动就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悬浮微粒的无规则运动是由于液体分子对它无规则的撞击所引起的 C.悬浮微粒的无规则运动是由于微粒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而引起的 D.悬浮微粒的无规则运动是由于外界的影响(如液体、气体的流动)引起的5.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这是因为 [ ] A.分子之间没有空隙 B.分子之间只有很小的空隙,稍经压缩就不存在了 C.分子之间距离较小,稍经压缩,斥力增长比引力增长大得多 D.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6.甲、乙两个分子相距较远,它们之间的分子力弱到可忽略不计的程度。若使 甲分子固定不动,乙分子逐渐靠近甲分子,直到不能再靠近的整个过程中,分子力对乙分子做功的情况是 [ ] A.始终做正功 B.始终做负功 C.先做正功,后做负功D.先做负功,后做正功 二、多项选择题 7.关于分子动理论,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B.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C.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D.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或斥力8.把表面光滑的铅块放在铁块上,经过几年后将它们分开,发现铅块中含有铁,而铁块中也含有铅,这种现象不能说明() A.物质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B.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C.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D.分子的引力大于斥力 9. 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越高,扩散进行得越快 B.扩散现象是不同物质间的一种化学反应 C.扩散现象是由物质分子无规则运动产生的 D.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能发生

初中物理分子动理论 (2)

学科教师辅导教案 组长审核:

(17,十九中第一次月考,8分★)水暖在暖通行业被称为最舒适的采暖方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采用“水地暖”进行取暖.其原理是以温度不高于60℃的热水为热媒,在埋置于地面以下填充层中的管道内循环流动,加热整个地板,通过地面以热传递方式向室内供热的一种供暖方式(如图所示). (1)某房间一段时间内循环流动的水质量为1200kg,进水温度为55℃,出水温度为40℃.这段时间里水向外界放出多少热量? (2)若该水暖的热效率为,这段时间要消耗多少的天然气?(假设天然气完全燃烧)[天然气的热值 为 (3)“水地暖”以水为媒介,利用了水的什么性质,请具体说明为什么要利用这一特性. (16,周口第一次月考,7分★)李强同学家每天用的热水若全部按的50℃热水计算,则需要50kg. (1)将50kg的水从10℃加热到50℃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2)若用效率为50%的煤气炉烧水,烧热(1)问中的这些水需要多少m3煤气?(煤气的热值为4.0×107J/m3,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15,周口第一次月考,7分★)某太阳能热水器装有质量为200kg的水,在阳光的照射下,该热水器中的水的温度从 15℃升高到65℃.问: (1)水吸收的太阳能是多少焦耳?[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2)设用煤气做燃气的某热水器的效率为60%,这相当于节约了热值为4.0×107J/m3的煤气多少立方米?(3)太阳能热水器有何优点? 考点二:热平衡计算 一)例题解析 (15,文昌中第一次月考,6分★)把质量为4kg的冷水河质量为3kg、温度为80℃的热水相混合后的温度 =4.2×103J/(kg·℃)] 为40℃,若不计热量损失,求冷水的温度是多少?[c 水 二)巩固练习 (16,四中第一次月考,7分★)小丽需用温度为40度的水泡脚,便把100度的热水与10kg10度的水混合,设混合过程没有热量损失,问:需要100度的热水多少kg? 考点三:力学计算 一)例题解析 (17,一中第一次月考,8分★)一辆小轿车以某一速度在平直路面上匀速行驶100km,消耗汽油10L。若这些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内能教案

第二课时物体内能的改变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升高(或降低),内能改变. 2.了解热量的概念,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3.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 4.理解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 3.通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2.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重点】 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 【难点】 内能与温度有关. 知识点一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8-9,完成以下问题: 1.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是做功和热传递. 2.热传递的三种形式是:热传导、对流、热辐射. 【合作探究】 演示一热传递和内能的改变

铁锅热得烫手 甲 棉被被晒得热乎乎的 乙 1.观察上图中发生的现象,图中铁锅、棉被的内能改变了没? 答:图中铁锅、棉被的内能改变了. 2.都是通过什么方式改变了物体的内能? 答:均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物体的内能. 3.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和这些类似? 答:生活中这类现象很多,如烧热的工件放到冷水中,工件会冷却下来,而冷水会变热.演示二做功和内能的改变 如图甲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压下去,观察

发生的现象.如图乙所示,烧瓶(或可乐瓶)内盛少量水,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出时,观察瓶内发生的现象. 甲乙 1.你在实验甲、乙中各看到什么现象? 答:图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硝化棉会燃烧起来;图乙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瓶塞跳起,瓶内的水蒸气液化形成小水滴,出现水雾. 2.在上述实验中,通过什么途径改变了玻璃筒和烧瓶内空气的内能? 答:图甲中,迅速向下压活塞,活塞会压缩空气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棉花的燃点时,棉花就会燃烧.图乙中,用力往瓶内打气,对瓶内气体做功,瓶内气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压强增大;继续打气,当瓶内气体压强足够大时,瓶塞跳起,水蒸气对塞子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瓶内的水蒸气液化形成小液滴,出现水雾.由此可知,以上两个实验均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的.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1.1分子动理论

1. 分子动理论 【教学目标】 1.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非常小,在一般物体里含有的分子数非常多。 2. 能识别并会解释扩散现象,知道扩散现象表明了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 知道分子间存在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有关,知道一些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实例。 4. 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分析一:本节首先介绍了有关分子和分子运动的初步知识,并对分子大小进行了讨论,使学生对分子体积小、数量大留下深刻印象。然后从观察实验,分析宏观现象出发,通过推理去探索微观世界的思路,依次介绍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和相互作用力。 分析二:分子动理论是从本质上认识各种热现象的理论。按照分子动理论的观点,一切热现象都是由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引起的,温度就是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利用分子动理论,可以成功地解释大量的热现象。 分析三: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物质由大量分子构成,分子体积极小,直径只有 10-10 m左右,一滴水约含有1.6×1021个水分子,分子之间有空隙,气体分子的间隙最大,液体次之,固体分子间隙最小;分子做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这种运动与温度有关,一般温度高的物体内部分子运动剧烈,所以人们把分子的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扩散现象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例证;分子之间有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位置时,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分子间距离等于平衡位置时,斥力等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位置时,斥力小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由于分子间的引力,使固体能保持一定的形状和体积,而由于分子间的斥力,使分子间保持一定的空隙,也使得固体和液体较难压缩。

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之分子动理论解析(7)

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之分子动理论解析(7) 一、选择题 1.两分子间的分子力F 与分子间距离r 的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曲线与r 轴交点的横坐标为0r ,相距很远的两分子只在分子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相互接近.若两分子相距无穷远时分子势能为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0r r >阶段,F 表现为斥力 B .在0r r <阶段,F 做负功,分子动能减小,分子势能也减小 C .在0r r =时,分子势能等于零 D .运动过程中,两个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之和不变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内能增大时,温度不一定升高 B .物体温度升高,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增加 C .物体对外界做功,其内能一定减少 D .物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其内能一定增加 3.在观察布朗运动时,从微粒在A 点开始计时,每隔30s 记下微粒的一个位置,得到B 、 C 、 D 、 E 、 F 、 G 等点,然后用直线依次连接,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记录的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情况 B .图中记录的是微粒做布朗运动的轨迹 C .微粒在前30s 内的位移大小一定等于AB 的长度 D .微粒在75s 末时的位置一定在CD 的连线上,但不可能在CD 中点 4.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对一定质量的气体加热,其内能一定增加 B .一定质量100℃的水转变成100℃的水蒸汽,其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 C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如果压强不变而体积增大,其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 D .如果气体温度升高,物体中所有分子的速率都一定增大 5.(3-3)对于液体在器壁附近的液面发生弯曲的现象,如图所示,对此有下列几种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初中物理分子动理论和内能阶梯训练

初中物理分子动理论和内能阶梯训练 (每题10分,共100分;完成时间30分钟) 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1.物质是由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和。 *2.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现象。这一现象间接的说明:。 **3.关于扩散现象,下面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在气体和液体之间才发生扩散现象 B.扩散现象说明了,构成物质的分子总是在永不停息地作无规则运动 C.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间有力的作用 D.扩散现象与温度的高低无关 **4.炽热的铁水具有内能,当温度降低,内能随着。冰冷的冰块具有内能,当温度升高,内能随着。将该冰块从一楼移动到四楼,它的内能将。 知识的应用 **5.下列社会实践中的实例,不能用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2001年武汉市中考题) A.洒水的地面会变干 B.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了咸味 C.扫地时,尘土飞扬 D.房间里放了一篮子苹果,满屋飘香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内能是分子热能和分子动能的总和 B.物体运动越快,物体的动能越大,内能就越大 C.在水平地面上静止的0℃的冰块不具有内能和机械能 D.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但不一定有机械能 **7.一块咸菜,放在水里泡一段时间,就会变淡了,这是因为。 知识的拓展 ***8.洗衣服时,洗衣粉在冷水中需很长时间才能溶完,而在热水中很快就能溶完,这是因为。 ***9.有一铁块的温度降低了,则()。 A.它一定是放出了热量 B.它一定是对外做了功 C.它的内能一定减少了 D.它的机械能一定减少了 ***10.在下列常见的生活事例中,用做功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给自行车打气时,气筒壁会发热 B.冬天写作业时手冷,用嘴向手上呵呵气 C.喝很热的茶时,先向水面上吹吹气 D.阳光下,太阳能热水器中的水温升高(2003年江苏泰州中考题) 分子动理论 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1.分子动理论指出:物质是由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1.0] *2.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同时也表明分子间有。[0.5]

九年级物理上册 内能(篇)(Word版 含解析)

九年级物理上册内能(篇)(Word版含解析) 一、初三物理内能易错压轴题(难) 1.铁板文蛤是南通的特色佳肴,由文蛤、佐料放在经加热发烫的铁板上制作而成,在体积相同的条件下,餐馆会尽量选择热容量大的炊具.热容量的定义是:物体的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查阅资料知道:物体的热容量与物体的质量和物质的比热容有关,由此同学们对相同体积物体的热容量作如下猜想: 猜想1:物体的质量越大则物体的热容量越大; 猜想2:物质的比热容越大则物体的热容量越大. 同学们先用图甲所示装置,将体积相同的四个不同金属块浸没在烧杯内的水中,将水加热至沸腾,用温度计测出水的温度,示数如图乙;将四个金属块同时从水中取出,快速放入四个相同的保温杯中,杯中盛有质量和初温(约20℃)均相同的水,过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出保温杯内水的末温,收集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1)安装装置时应先固定线夹_______(选填“A”或“B”);图乙温度计示数为 _______℃. (2)由表中数据可知:若金属块放出的热量完全被水吸收,则吸收热量最多的是放入了金属________的杯中的水;热容量最大的是_________金属块. (3)分析数据可判断:猜想1、猜想2都是_______的.请选择猜想1或猜想2,说出你对该猜想作出上述判断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热容量这个物理量,给比热容下定义:________________. 【答案】B 99 铁铁错误猜想1:铁的热容量最大,但是铁的质量不是很大,铁的比热容不是最大物体的热容量与质量之比 【解析】

【详解】 第一空.用酒精灯加热时,由于酒精灯的高度是固定的,所以安装装置时应先固定线夹B; 第二空.图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示数是99℃; 第三空.从表中数据可知,放入铁块的烧杯中水的末温最高,为48.1℃, 第四空.由于放入铁块的水的末温最高,说明铁块放出的热量最多,即热容量最大的是铁块; 第五空.分析数据可知,质量最大的铅块其热容量不是最大,比热容最大的铝块其热容量不是最大,故猜想1、猜想2都是错误的; 第六空.猜想1:由数据可知,铁块的热容量最大,但是铁块的质量不是最大的,故猜想1错误;猜想2:由数据可知,铁块的热容量最大,但是铁的比热容不是最大的,故猜想2错误; 第七空.物体的热容量与物体的质量之比叫做物质的比热容。 2.为研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某同学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同时加热,分别记录加热时间和升高的温度,根据记录的数据作出了两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1)根据图像,某同学认为:“加热相同的时间时,甲升高的温度高一些,这说明甲吸收的热量多一些.”这位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________请说明理 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使甲、乙升高相同的温度,应给__________加热更长的时间; (3)如果已知甲的比热容是1.8×103J/(kg·℃),则乙的比热容是_________J/(kg·℃)。 【答案】不正确因为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相同的时间,放出的热量相等,甲、乙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乙 2.4×103 【解析】 【分析】 【详解】 (1)[1][2]升高的温度大,不代表吸收的热量多,吸收热量的多少是一样的,因为是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相同的时间,酒精灯放出的热量是相等,甲和乙吸收的热量也是相等的; (2)[3]由图可知,甲和乙升高相同的温度,如都温度升到40℃,甲需要的时间是3min,乙需要的时间是4min,乙需要更长的加热时间,这说明乙的吸热能力强一些;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单元测试题.doc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 唐玲出品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单元测试题 学号: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2011黄石)下列现象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濛濛细雨从空中下落 B.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 C.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 D.炒菜时,满屋飘香 2.(2011绵阳).用细线把很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住测力计的读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如图所示。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A.不变,因为玻璃板重力不变 B变大,因为玻璃板沾水变重了 C.变小,因为玻璃板受到了浮力作用 D.变大,因为玻璃板与水的接触面之间存在分子引力 3.(2011绵阳).物质世界多姿多彩,从浩瀚宇宙到微观世界,所有都体现物质的不停运动和发展。以下与物质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不能再分割 B.纳米科学技术的研究对象是比原子更小的微粒 C.分子是由原子组成,各种原子都有相似的结构 D.物质的不同物态表现出不同的性质是由分子的排列决定,与分子力无关 4.(2011达州)下列有关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也不变 B.用锯锯木头,锯条发热.这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C.用水作汽车冷却液,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D.火箭用液态氢作燃料,是因为氢的热值大 5.(2011湛江)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0℃的冰没有内能 B、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C、物体的温度越低,所含的热量越小 D、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 6.(2011自贡)在下列现象中,利用热传递的方式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 A、用锯锯木头,锯条发热; B、烧水时,水逐渐变热; C、流星在大气层中高速下落,发出光和热; D、小孩从滑梯上滑下,臀部有灼热感。 7.(2011包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内能多,温度低的物体具有的内能少 B、夏日,在阳光照射下,地面温度高于湖水表面温度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小 C、塑料吸盘能牢牢地吸附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吸引力 D、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温度可能升高

初中物理分子动理论习题

第一节分子动理论 1.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 A.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 B.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 C.粉笔蹭到衣服上,在衣服上留下粉笔痕迹 D.冬天,雪花漫天飞舞 2.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 ) A.分子间没有空隙 B.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C.分子间存在斥力 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我们在实验室用酒精进行实验时,整个实验室很快就闻到了刺鼻的酒精气味,这是一种扩散现象.以下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液体之间 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息地运动 C.温度越高时扩散现象越剧烈 D.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着间隙 4.把100毫升酒精和100毫升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毫升.这个现象说明( ) A.分子间有间隙 B.分子是有质量的 C.分子间有力的作用 D.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5.下列事例中,不能用来说明分子间有引力的是( ) A.要用很大的力才能把铅丝折断 B.用胶水能把两张纸粘合在一起 C.磁铁能把铁钉吸住 D.金属固体很难被分开 6.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解释的是( ) A.富裕老窖的瓶盖一开,酒香四溢 B.金块和铅块紧压在一起,过几年后会发现铅中有金,金中有铅 C.沙尘暴起,尘土满天 D.衣橱里的樟脑球会越变越小 7.液体很难被压缩的原因是( ) A.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B.分子间存在着斥力 C.分子间有间隙 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8.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春暖花开时,能闻到花的香味 B.打开酒瓶盖能闻到酒的气味 C.空气中飘动的浮尘 D.在盛有热水的杯子中放几片茶叶,过一会整杯水都变成茶水 9.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物质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把煤堆在墙角,过一段时间墙角变黑 B.空气能被压缩 C.打开香水瓶的盖子,整个房间很快充满香气 D.用盐水腌蛋 10.诗句“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所包含的物理知识有和. 11.吸烟有害健康,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只要有一个人吸烟,一会房间就会充满烟味,这是分子在.所以为了您和他人的健康,请你对吸烟者提出一个合理的建议:. 12.目前甲型H1N1流感的蔓延正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虽然该病毒的传播机制还未确定,但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感染病毒的有效措施.专家称感染病人咳嗽所产生的有大量病毒的飞沫,会使1m范围内的其他人吸入而被感染,所以与感染病人近距离接触须带口罩.一粒飞沫的直径约为1×10-6~5×10-6m(分子直径约为1×10-9m),由此可判断飞沫分子.(选填“是”或“不是”)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内能专题练习(word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内能专题练习(word版 一、初三物理内能易错压轴题(难) 1.班级各小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石棉网的作用是__________; (2)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时间t/min024********温度t/°C-10-50000 2.55 状态固态固液共存态液态 根据表格中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 (_______) (3)分析图像,可以得出的探究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0~4min冰温度升高10℃,10~14min水温度升高5℃,在两个时段加热时间相同,但物质的温度变化不同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5)某小组做实验时发现冰熔化时间太短,为了增长时间,以下做法可行的是_____(至少一个选项正确) A.降低冰的初始温度 B.增加冰的质量 C.直接将试管放入常温的水中做实验 D.用底面积更大的小烧杯代替试管做实验

【答案】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冰熔化时继续 吸热,但温度不变水在固态和液态时比热容不同 BC 【解析】 【分析】 【详解】 (1)[1]烧杯从石棉网上吸收热量,受热更加均匀。 (2)[2]描点法画出图像,如下图所示: (3)[3]由图像可以看出,冰熔化过程中虽然吸收热量,但温度一直不变。 (4)[4]固态时升温较快,液态时升温较慢,这是由于水在液态时的比热容比固态时大。 (5)[5]A.降低冰的温度,冰升温变慢,但熔化时间并不变,故A不符合题意; B.增加冰的质量,升温变慢,熔化时的时间也变长,故B符合题意; C.将试管放入常温的水中做实验,从水里吸收热量,由于水温较低,所以冰熔化时间变长,故C符合题意; D.底面积更大的小烧杯,吸热面积变大,所以熔化时间变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2.如图所示是“比较水和沙子吸热升温的属性”的实验装置.

初中物理知识点全面复习大全分子动理论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一、分子动理论及其应用: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分子若看成球型,其直径约10-10m。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①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之间有间隙。B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 ③用二氧化氮做扩散实验时,把二氧化氮放下面,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氮扩散被误认为是重力作用的结 果。实验现象: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结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④固、液、气都可扩散,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 ⑤分子运动与物体运动要区分开:扩散、蒸发等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而飞扬的灰尘,液、气体对流是物体运动的结果。 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①当分子间的距离d=分子间平衡距离 r ,引力=斥力。 ②d<r时,引力<斥力,斥力起主要作用,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的斥力起主要作用。 ③d>r时,引力>斥力,引力起主要作用。图2-4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固体很难被拉断,钢笔写字,胶 水粘东西都是因为分子之间引力起主要作用。 ④当d>10r时,分子之间作用力十分微弱,可忽略不计。 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镜块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作用范围,镜子不能因分子间作用力而结合在一起。 二、内能: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既然物体内部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和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那么内能是无 条件的存在着。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 3、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②质量:在 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③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4、内能与机械能不同:机械能是宏观的,是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与机械运动有关。内 能是微观的,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能的总和。内能大小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快慢及分子作用有关。 这种无规则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的运动,而不是物体的整体运动。 5、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温度与热运动的关系: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三、内能的改变: 1、内能改变的外部表现: 物体温度升高(降低)——物体内能增大(减小)。 物体存在状态改变(熔化、凝固)——内能改变。 反过来,不能说内能改变必然导致温度变化。(因为内能的变化有多种因素决定) 2、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A、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②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 ③如果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改变大小。 ④解释事例:A压缩使棉花熔燃烧:这是因为活塞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燃点使棉 花燃烧。B钻木取火:使木头相互摩擦,人对木头做功,使它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木头的燃点而燃烧。C 向瓶内打气,看到当塞子跳起来时,容器中出现了雾,这是因为瓶内空气推动瓶塞对瓶塞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使水蒸气液化凝成小水滴。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 分子动理论教案

义务教育基础课程初中教学资料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和内能 第一节分子动理论 教学目标 a.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非常小,在一般物体里含有的分子数非常多. b. 能识别并会解释扩散现象,知道扩散现象表明了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 知道分子间存在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有关,知道一些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实例. d. 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分子动理论”教材分析 分析一:本节首先介绍了有关分子和分子运动的初步知识,并对分子大小进行了讨论,使学生对分子体积小、数量大留下深刻印象。然后从观察实验,分析宏观现象出发,通过推理去探索微观世界的思路,依次介绍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和相互作用力。 分析二:分子运动论是从本质上认识各种热现象的理论。按照分子运动论的观点,一切热现象都是由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引起的,温度就是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利用分子运动论,可以成功地解释大量的热现象。祝福您及 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同学们快乐成长,能够取得好成绩,为祖国奉献力量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同学们快乐成长,能够取得好成绩,为祖国奉献力量 分析三:分子运动论的基本内容:物质由大量分子构成,分子体积极小,直径只有10-10米左右,一滴水约含有1.6×1021个水分子,分子之间有空隙,气体分子的间隙最大,液体次之,固体分子间隙最小;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这种运动与温度有关,一般温度高的物体内部分子运动剧烈,所以人们把分子的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扩散现象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例证;分子之间有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位置时,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分子间距离等于平衡位置时,斥力等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位置时,斥力小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由于分子间的引力,使固体能保持一定的形状和体积,而由于分子间的斥力,使分子间保持一定的空隙,也使得固体和液体较难压缩。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教法建议 建议一:可以从机械能向内能的转化的实验引入课题,例如关掉动力的汽车慢慢停下来,掉到地面的乒乓球最终停在地面,它们的机械能到哪儿去了?从而将学生注意力从宏观分析转移到微观分析上来。 建议二:分子运动论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热现象,即从物体内部微小粒子的运动情况分析问题,可以从本质上解释有关的热现象。进行解释时,要认真分析题意,明确与题目相关的物理知识,然后在用分子运动论的相应观点,特别是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分子无规则运动这两个观点进行解释。 建议三:根据分子运动论的观点,物质由大量分子构成,这一点可以借用化学里的一些知识加以说明。另外,构成物质的分子直径非常小,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为了形象地说明这一点,可以用宏观物体间的尺寸比来说明。 建议四:构成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也是我们肉眼无法观测到地,

九年级物理上册《内能》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物理上册《内能》知识点汇总第1节 分子热运动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①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之间有间隙。B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 ③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结论: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④固、液、气都可扩散,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 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如果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镜块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作用范围,镜子不能因分子间作用力而结合在一起。) 第二节内能 、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①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

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不是指少数分子或单个分子所具有的能。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②影响内能的主要因素: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及体积等 ③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2、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的温度越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慢。内能也常叫做热能。 3、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但有些物体可以说没有机械能;内能和机械能可以通过做功相互转化。 4、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与热传递 做功: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热传递:①热传递的条: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②物体吸收热量,物体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减少。 第三节比热容 、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表示,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