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促进中国外贸出口的几点建议

促进中国外贸出口的几点建议

促进中国外贸出口的几点建议
促进中国外贸出口的几点建议

促进中国外贸出口的几点建议

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及中国经济结构自身存在的矛盾的双重诱因,中国的对外贸易面临巨大挑战。以下就几个方面分析一下中国外贸的现状及提高出口竞争力的应对措施。

第一部分:背景

一、中国外贸出口现状:

今年1-4月,我国外贸进口一改连续几年的沉闷局面,实现大幅度增长,但出口出现明显下降,从而导致贸易顺差比上年同期减少近100亿美元。进口由下降转为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内需求回升和打击走私的良好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从供求平衡的角度来看,如果出口没有相应增加,海外净需求将迅速减少,并抵消部分内需增长的效果,对GDP增长率产生向下拉动的作用。此外,出口下降造成的开工率下降可能导致出口型企业经营困难和失业增加。由此可见,今年对外贸易从一开始就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今后的走势值得关注。

今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形势开局不利,今后一段时期将可能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

如果说1季度的出口下降作为1998年持续走低的延续早在预料之中的话,3月下旬以来北约对南联盟的狂轰滥炸、特别是5月8日焊然用导弹袭击我驻南使馆的罪行发生之后,市场变化的不确定因素进一步增加,继续依靠对美、对欧出口快速增长带动的可能性降低,外贸增长在原有困难的基础上又开始面临新的考验。今后一段时期内,形势的发展将更加严峻。预计今年上半年出口的下降幅度可能达到8-10%。

中国外贸出口面临的另一方面的压力来自99年初欧元的启动。

近年来,中欧双边贸易正常发展。1998年,我国与欧盟贸易的稳定发展已成为我国外贸发展的重要支柱。据海关统计:1998年中欧双边进出口贸易总额为488.6亿美元,同比增长13.6%,其中我国出口281.5亿美元,同比增长18.1%;进口207.2亿美元,同比增长7.9%。

随着1999年1月1日欧元的正式启动,将对中国与欧洲贸易产生重大影响。虽然欧元启动将

使我国对欧贸易结算更加方便和简单,减少中欧贸易中的汇率风险等有利因素,但亦应看到,欧元启动对我国与欧盟贸易带来的不利影响也不容忽视和低估,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我国企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1) 欧元的启动使欧元区的商品流通更加自由,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内部贸易发展越来越替代了区外产品。

(2) 欧元启动也将促使欧元区产品结构加快升级换代,使我国向欧盟出口的产品,尤其是轻工业品、纺织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在欧洲市场上将会遇到更为激烈的竞争。

A. 来自南欧国家的竞争

南欧国家很多轻工、纺织类出口商品与我国商品相似,欧盟为加大对这些国家的经贸扶持力度,势必将抵制和排斥外来同类产品;

B. 来自中东欧国家的竞争

中东欧国家2/3的贸易是与欧盟进行的,欧元启动后这些国家的货币将更紧密地靠向欧元。

C. 来自东南亚国家的竞争

东南亚国家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类似,同类产品比例在25%以上,也使我国对欧盟出口竞争压力增大。

2. 我国出口商品将面临价格挑战

欧元启动将使欧元区市场和价格透明度越来越高,也将使我国出口商品定价简化,价格透明,企业不能继续实施差价销售。

3. 增加企业的转换成本负担

欧元启动将使我国企业在与欧盟的贸易中转换计价和结算货币,对财务和统计工作进行调整,更改计算机系统,使用欧元签订合同等等,这些措施均需企业付出费用和代价,这对从事外贸业务的中小企业来说,将是很重的负担,甚至会遇到较大的困难。

4. 存在着汇率换算风险

我国企业在与欧元区及欧盟国家进行贸易活动时要密切注意汇率换算风险,尤其是在过渡期内欧元汇率不稳定时更要注意防范。

5. 欧盟贸易保护主义依然存在

欧盟过去对我国产品采取的诸如数量限制、普惠制以及反倾销等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还将继续沿用,甚至由于欧元启动后价格透明度提高,欧盟更容易找到对我出口产品提出反倾销指控的借口;同时,欧盟规定的安全、卫生、环保等标准也在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壁垒。

中国外贸面对严峻考验的同时,也应看到其中一些有利因素的存在。

目前,我国的出口也存在一些有利条件。第一,世界经济形势趋于稳定,国际市场需求将有一定上升。IMF和OECD的最新经济形势报告也都强调了这一点。第二,东亚地区对我国商品的进口需求形势好转,1季度我国对东盟出口增长1.8%,对韩国出口增长13.8%,对日本出口下降幅度也缩小到0.2%。再次,国内物价水平持续下降,主要商品退税率上调等导致出口成本降低。第三,国际社会普遍对我国给予支持和声援,我国争取加入WTO的努力,效果正在逐渐显现,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贸易环境。有些有利因素、特别是市场需求扩大因素下半年将表现得更加明显。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袭击我驻南使馆的暴行,已经严重伤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尊严。这一事件对于中国与这些国家之间经关系将产生什么影响,还将取决于事态的发展和北约的行动。但是,由于中国在维护主权等原则问题上的严正立场得到国际社会广泛的支持,由于中国继续坚持对外开放基本方针、积极发展与世界各国经贸关系的愿望得到世界各国普遍的认识与理解。将可能使这一事件的不利影响限制在较短的时间范围内,中国加入WTO的进程不会受太大的影响,对美、对欧洲的出口在今年晚些时候仍有可能出现一定转机。

与此同时,中国外贸今年无指标。

与往年年初中国必然提出当年外贸进出口额指标不同,今年中国的外经贸工作会议没有对进出口额和利用外资提任何具体的数字指标。人们将不会再像去年那样为出口是否能增长“百分之十”而忧心忡忡,也不再为完成了某个预期指标而沾沾自喜。没有指标并不等于没有目标,正在北京举

行的中国外经贸工作会议确定了今年外经贸的目标:千方百计扩大出口,力争有一定程度的增长;更多更好地利用外资,保持利用外资的相当规模,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准。

应当承认,去年初中国提出外贸出口增长“百分之十”,有对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估计不足的因素,但也不可否认,指标的提出对外经贸业内人士奋斗到去年的“最后一分钟”,力保外贸出口没有出现负增长起到了鼓气的作用。今年中国外贸出口没有提具体指标,反映了主管部门对亚洲金融风暴席卷过后,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中国出口的严峻性和艰巨性,有较为清醒认识,行动上也更趋务实;同时也表达了他们既重视数量增长,更注重质量和效益提高的意愿。

在亚洲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面前,中国政府提出要启动内需,但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外贸依存度很高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外贸出口与消费、投资一样,始终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江泽民指出:“强调扩大内需,并不是说对外贸易不重要。”朱总理也多次强调对外经贸在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千方百计扩大出口”。外经贸部副部长孙振宇最近透露,今年中国扩大出口的主要计策有:

——进一步开展带料加工,即通过转移部分加工项目到海外投资,促进中国原料、设备和零部件出口。

——实施名牌战略,推动明星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赋予更多有实力的企业以自营进出口权。

——赋予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进出口权,使之成为外贸出口的新增长点。

——扩大与外国大型连锁店的合作,通过其发达的销售网络,推销中国商品。

——政府在税率、利率上给予扶持。在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的前提下,数次降息减轻了企业负担,国家日前又宣布提高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

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特别强调了“科技兴贸”战略。他的前任吴仪曾经有个比喻:“中国出口五千万双鞋到法国,才够换回一架空中客车。”石广生认为,这种靠增加出口数量的做法,在中国外贸出口基数很大的今天,已是难以为继,必须提高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增加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

上述政策的出台,表明中国政府对外贸的一种新的认识,在一味追求指标数字的后面,看到了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的更深一层的诱因。

下面就从中国经济的现状,进一步分析一下中国对外贸易所处的大环境。

二、中国经济现状:

中国经济在经历了高速增长时期后,遗留下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财富缩水。”严重的生产能力过剩和不景气的宏观经济已经令企业充分感受到了微利时代的痛苦。更为可怕的事情是,随之而来的财富缩水可能会使一些资产负债结构不佳的企业在一夜间破产。也许正是在经济高涨时期人们对未来的乐观预期导致对财富的普遍高估,从而必须今天再来咽下财产缩水这枚苦果。

所谓“资产价格”,就是市场对资产的定价,定价的依据就是资产的盈利能力,方法是企业利润乘以当期银行利率的倒数。举例来说,一个年创利润100万元的企业,在市场利率为10%的时候,其资产价格为1000万元,其内在含义就是这个企业的盈利能力相当于1000万元货币存在银行里的产出。很显然,如果这个企业的盈利能力下降到10万元,而银行利率下降到3%,那么这个企业的资产价格就只剩下333万元了。

这个例子也许正是中国企业最近两三年真实情况的缩影。资产价格的巨大波动其实正体现了市场的无情,这就是市场经济规则,它与你的购买价格或是账面资产都没关系,市场现在承认它是多少,它就值多少。

这个经济学概念的真正意义并不仅仅是帮助人们来理解企业的价值,事实上,如果一个企业仅靠自有资产滚动发展,资产缩水也只是自己的事情。但是,如果一个企业或一个项目的投资中含有负债,那么问题就变得严峻起来。很简单,负债不会随着资产缩水而变得少起来。因此,一个原来负债率为50%的企业,如果资产缩水超过50%,那么很可能一夜之间就资不抵债了。已习惯于依靠速度出效益的中国企业正在面对市场低迷和财富缩水的双重挑战。

企业能否受宠于市场,今年尤为关键。因为在整个经济规模处于扩张区间时,最差的生产者也

可以挤进来分一杯羹,只不过是分多分少的问题;但现在,甚至中等或是较优秀的企业稍有不慎,也可能被挤出市场。近年来,价格战愈演愈烈,并且从原有的几个竞争较为激烈的行业转向各个行业间的一场场乱仗。更需引起重视的是,中国企业已经形成了对银行贷款的强烈依赖,一方面是企业盈利能力下降,从而资产持续缩水一方面债务负担沉重。因此,一旦现金流量不足而出现支付危机时,资不抵债将带来融资能力尽失的尴尬场面,破产也就无可挽回。

一段时间以来,折在房地产和一些重大投资项目的企业纷至沓来;上市公司股票价格持续走低;曾创下十几年连续全行业赢利的零售业却在一年里支撑不住,大商场屡屡倒下;各类企业都在价格战的漩涡中不能自拔;而银行则袖手旁观,几乎都找不到好的企业可以发放贷款。种种迹象已经表明,市场正在对“泡沫经济”时期的虚假繁荣实行清算。尽管有人认为此时正是入市的最佳时机,因为资产状况不良的企业其价格也低,但首先,还是需要关心一下谁能最终挺过去。

而中国在受制於外围经济环境及内部消费重振困难时期,今年头几个月的利用外资、外贸出口及国内消费等几个主要的经济指标均差强人意,带动整体经济趋向疲软。

因国内消费不振,中国政府动用财政手段,在固定资产方面投入巨资,希望能为“固化”的整体经济注入活力,然而受制於国有企业改革进展,加之出口下滑、长期的投资结构等一系列因素影响,未来二、三年间的中国的整体经济将以调整为主,这是别无选择的。

在未来的三年内,中国的经济将有三种发展可能轨迹,其一是九八年经济发展的继续,那将是一个低增长的徘徊状态,可以说,这种经济表现持续的机会很大;其二是低通胀下的低增长,主要表现为下岗、就业压力过大,需求拉动太大,推动国家财政投入的拉力增大,出现这样经济情况的机会有四成左右;第三种是较高通胀下的低增长。

出现这样的机会主要是受制於对国内经济状况及国外环境的分析基础上,从表面上看,首先,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後,该地区国家货币贬值对中国的出口构成压力;此外,中国整个产业结构中的深层次问题仍然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另外,外来投资及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三成以上,然而占外来投资企业的大多数及对外出口的大多数分布於来料加工型企业,这类低效率、劳动

密集型加工业占了整体外贸出口的六成,极易受到外部环境恶化的冲击。

从深层次的原因分析,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实行的是高投入、高增长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出口肯定受到不利影响;再加之在对全球经济的考察上可以看到,在本质上,西方国家根本不会让中国发展,也不希望中国真正获得发展。

至于人民币贬值的问题,此话题争议已久,而且人民币贬值与否也被西方国家当成了一个重要的政治话题,然而从经济发展上来考察币值的升降显然更具有理性的意义。

人民币贬值与否并不能简单有一句话贬或升来表述,必须分别加以分析。首先,人民币不贬值主要基於的考虑到以下三点:因为中国改革开放後吸引外资的三分之二来源於港台地区,这些外资多属於中小企业,以急功近利为经营特色,这些低成本、低技术门槛的外来投资在长远来看不利於国家的发展,需要对这种投资结构作出调整,然而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这些企业受到的冲击最甚,他们强烈感受到人民币不贬值所带来的压力,因此,基於长远的经济发展考虑,人民币不贬值是有利的;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攻坚战,出於国有企业产业结构调整、企业内部结构调整的需要,人民币在近期也应维持相对稳定,以利改革顺利推进,出於国际政治需要,基於东南亚、东亚经济的稳定,人民币币值稳定是一个重要的信心支持,也支持不贬值的论据。

然而人民币贬值也有其支持原因,总体上来说,基於社会稳定和就业压力沉重的考虑,人民币在未来两三年後必须贬值。货币贬值会带来新的就业机会,为社会稳定这一大局做出保证,此外,基於当前外贸领域的危机,人民币值稍贬也是允许的,不过人民币贬值十二个百分点将可能是一个最终上限。

对於目前中国利用外资方面所存在的问题,究其实系外资的结构调整需要。中国的外资六成集中於低成本、低技术档次,而中国的出口结构中,又有六成来自低加工型企业,这在长远上十分不利於中国的经济发展。

关于商业银行的贷款问题,由於国有商业银行所推行的贷款内控措施,不愿贷给国有企业,怕出现不良资产,转而将资金贷给中国的外资企业。以上种种将导致一个非常不可思议的现象,那就

是,用中国的钱、中国人、中国的优惠政策,打败中国的企业,占领中国的市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这是必须关注的新现象。

展望中国的利用外资前景,在九二年以前,中国吸引外资的与外债是基本持平的,九二年以後,吸引外资持续超过所借外债,而九八年开始,情况又有改变,预期未来,中国吸引外资将不可能再有大规模的增长。

另外,由於中国的外贸出口不畅,再加之加入WTO的需要,使我们再一次关注起国有外贸公司的经营状况及其所具有的生命力还有几何。

目前中国的外贸公司现状是,外贸公司的不景气已经多年,做为最直接的後果,就是目前外贸公司人才大量外流,既带走了不少固定客户,也严重削弱了外贸公司的竞争力。一方面,随著进出口经营权的进一步放开,外贸公司没有产品、内部成本控制和管理落後,再加上多年来累积的经营矛盾和经营不善,已使这些公司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其市场生存能力是有限的,另一方面,中国外贸公司与国外同行有著较大的差距,规模小、管理差,一旦加入WTO,现在中国的外贸公司将不具备与国外同行竞争的实力。

其实在现有情况下,外贸公司正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生死应该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过,立足於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平稳发展,必须对国有外贸公司进行调整,其中上规模是一个办法。其中之一,便是靠行政的力量,对外贸公司进行整合,这是一个权宜之计,因为不这样,中国外贸公司的发展速度是跟不上国外同行的,然而这个整合的实施却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必须首先按专业化分工对外贸公司进行调整,关注到内部产业的关联性调整,并健全外贸公司内部的决策机制。另外,外贸企业内部管理也必须有质的提高。

第二部分:促进外贸出口的结算平台

一、物资“银行”的涵义

从狭义角度讲,物资“银行”是专门从事以物资为经营对象,通过解决企业之间不断勾连的“三

角债”,达到物资的良性流通,从而推动资金的良性周转,获取经济效益的“银行”。从广义角度讲,物资“银行”包容了资本服务、金融配套服务、综合商社等多重意义,其中最根本的一点,即是为物资与资本的矛盾的解决提供优质服务。

中国企业在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下,忽视市场调节,生产结构不合理,适应市场变化能力弱,造成大量产品积压,产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国企冗资。这些沉淀的物资、资本为物资“银行”的运行提供了必要的“储备金”。就好比人们在一般银行的存款,物资“银行”的“储备金”应该说在过去几十年里已经准备了不少,但因为缺乏及时有效的投资管理,因此无法产生利润回报。那么,物资“银行”的任务显而易见就是要解决好这些“储备金”的投资管理。

二、物资“银行”的运作手段

在企业的“三角债”形成的过程中,由“债务链”穿起了一条“物资链”。如何使这条“物资链”盘活?如果跳出中国市场的小范围,放眼国际市场的大空间,思路也将豁然开朗。将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进行嫁接,将国际资本与国内产能进行接轨,不是能够产生更大的效益吗?这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招商引资,其中的运作程序均要求按照国际惯例,并且是随行就市的,因此其中会用到多种金融工具、贸易方式等手段,但最根本的也只有六个字,即“订单、信息、资本”。掌握一流信息,争取稳定订单,将国内贸易与国际贸易有机结合,才能有效解决资本与产能的矛盾。

而订单的产生还需要对产品结构的深层次的挖掘,即纵向发展,向上下游产品要效益。从原料——粗加工产品——深加工产品——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其间产生利润的环节很多,但最高利润回报总是来源于高附加值产品。停留于粗加工阶段的贸易链抗风险能力较弱,获取利润机会较低,一般靠规模效益取胜,而中国的现状是中小企业太多,大型、超大型企业较少,规模上不去,效益无从体现。

以下就铝系列的具体运作实例作以说明物资“银行”的运作模式之一。

铝系列运作流程图(与荷兰合作银行)

注:

1. 烟草商(现金富有者)通过中国的银行给FOTIC进行融资.

2. 氧化铝供货商将氧化铝运至可尼德保税仓.

3. 荷兰合作银行就可尼德保税仓中的FOTIC的氧化铝提供融资,比例如60-70%. 氧化铝相对于铝锭套期保值的价格应提供.

4. FOTIC将LME注册铝锭从工厂运至可尼德保税仓.

5. 收到铝锭后,银行将氧化铝交与工厂生产铝锭,并提供铝锭的融资款,比例如80-90%(取决于套期保值的价格)。

6.a.b.氧化铝加工成铝锭后有一部分会继续加工成PS版\轮毂\铝箔.另一部分铝锭会留在冶炼厂以便氧化铝串换氧化铝.

7. FOTIC将存放在仓库中的PS版\轮毂出售给"信誉好可靠的"日本公司.

8. 日本公司开信用证给荷兰合作银行付款.

9. 一旦L/C付款给银行,银行将给可尼德发放同等价值的铝锭的指令.

10.a.b.可尼德将放铝锭给加工厂进一步加工成铝箔\PS版\轮毂.

11. 铝箔将大部分销往国内的烟草商,烟草商会对购买氧化铝提供融资.

上述过程通过国际仓储货运集团(荷兰可尼德仓储货运集团)及外资银行(荷兰合作银行)的引入,完成了中国物资与国外资本的嫁接,资本在产品的深加工过程中获得了增值,同时国外资本也得到了可靠的保障。这种仓储融资方式,对于盘活国内一些积压商品,将会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以上论述的物资银行的运作方法对理解物资“银行”理论只能起到管突窥一斑的作用,由于物

资与资本属性的复杂,对于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也无一定式,只有掌握了运作过程中的基本规律,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三、物资“银行”的服务及其资本运作的追求

简单的说,物资银行的服务就在为一切从事经济工作的部门、个人,以及不同行业、产业的经济单位提供一种追求成本最低化的服务。假如说成本为分母,那么追求分母为零的过程就是物资“银行”的服务。

资本运作在物资银行的运作概念中,始终追求的原则是:“零加零等于壹”的公式,或者说“壹就是多”。不同行业、产业在通过“订单、信息、资本”进行嫁接后,就会产生资本运作的另一系统——新的利润增长回报系统。而这一系统的运作过程就叫做“零加零等于壹”或者“壹就是多”。

对于生产型企业,产、供、销构成这一类企业的主要运作形式,而物资银行在对于这一类企业的服务中,则始终以遵循给资本寻找回报和平息资本风险的原则,来从事供应系统的多元化支付形式的设计和销售系统支付能力的培育。对于生产系统,则一般选择稳定回报的方式给资本以合理安排。

重视高科技产品的开发,追求高附加值,选择不同市场背景的各种需求,在文化差、区域差和国际差中,创造市场和创造性地解决成本问题是物资“银行”市场再发现、利润再创造的重要工作之一。

追求资本的良性有机运作,系统科学地选择产品、市场、价格、产能、产权、资源、成本等生产、经营要素的合理配置,就是物资“银行”“零加零等于壹”的一大特色。

四、物资“银行”的立体式外贸结算平台

在目前东南亚地区经济不是很景气,通缩表现突出的情况下,单纯的现买现卖已使许多企业步履维艰。如果没有立体式的思维模式,不能够在市场价格接近或低于成本价时提出战略性的贸易模式,将很难成交。在这种情况下,结合网上电子贸易(eTRADE)平台及丰富的供求信息,为不同客户提供有针对性的价格搓合及结算服务平台,将会更有成效。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借助财务、金

融、商品等多方面的知识与信息,在看似非关联的行业、领域的不同轨迹中,寻找合适的切点。物资“银行”理念可以为这种服务提供一定条件,形成立体式的外贸结算平台。

第三部分总结

1999年,中国外贸若想走出低谷,须注意以下三点:

A、开拓市场,扩大经营主体;

B、扩大机电产品出口。

C、提高立体式贸易结算平台意识

一、机电产品已成出口主力军

1999年机电产品出口主要实现五个转变:

A.出口产品结构由中低档为主向中高档转变,扩大成套设备与高新技术机电产品的出口;

B. 企业组织结构由中小企业转向大中型企业、企业集团;

C. 经营形式从外贸收购制为主向外贸收购和代理、生产企业自营等多种形式转变;

D. 出口方式从单纯货物出口向货物、国际工程承包、境外散件装配、国际工程承包、BOT等多种出口方式转变;

E. 市场结构由单一的传统市场转向多元化市场。

二、相关政策

为推动机电产品出口,外经贸部制定了指导方针,即:

(1) 大力调整商品结构,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增加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高出口经济效益;

(2) 坚持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方针,抓好重点出口企业,重点商品和重点市场,积极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办散件装配厂,发展带料加工出口;

(3) 加强进出口结合,以进带出。

三、出口市场亟待多元化

长期以来,我国出口商品市场集中度较高,占我国出口总额1/3和1/4的机电产品与纺织产品,均有75%出口集中于美国、香港、欧盟、日本4大市场。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市场高度集中的不利方面已开始呈现。这使得实施多元化战略显得尤为重要。尽管存在市场开拓成本高的问题,但从性能、特点、价格等因素考虑,我国商品在拉美、非洲、中亚、东欧等新市场的前景仍是明朗、广阔。

纺织产品:70%的出口增量来自新市场

据国家纺织工业局提供的资料显示:今年1--7月份,我国纺织产品出口253.30亿美元,同比增长5.96%,净增14.24亿美元。其中:对拉美、非洲、独联体、大洋洲等非传统市场出口43.22亿美元,增长33.93%,净增10.95亿美元,占纺织产品净增总额的70%。净增额超过1亿美元的有:港澳地区(1.91亿美元)、美国(1.68亿美元)、欧盟(1.46亿美元)。对韩国的出口减少了2.12亿美元,对日本和东盟8国的出口分别减少了0.45亿美元和0.47亿美元。

机电产品:17%的出口增量来自新市场

据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提供的统计资料,上半年机电产品出口301.15亿美元,同比净增45.43亿美元,增幅达17.7%,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0.1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对美国和欧盟的出口大幅增加)。今年1--6月,我国对美国出口70.24亿美元,增长27.4%,净增15.11亿美元;对欧盟出口56.91亿美元,增长42.9%,净增17.08亿美元。欧盟、美国的净增额共计32.19亿美元,占全部净增额的71%。

非传统市场增幅令人瞩目

对中东出口7.76亿美元,同比增长43.49%,净增2.35亿美元;对南美洲出口8.61亿美元,增长37.14%,净增2.33亿美元;对非洲出口7.35亿美元,增长46.99%,净增2.35亿美元。上半年机电产品出口净增额超过1亿美元包括:日本(3.47亿美元)、台湾(2.54亿美元)、香港(1.17亿美元)、墨西哥(1.03亿美元)。对韩国的出口减少1.3亿美元,对东盟的出口减少0.77亿美元。

尽管新市场前景广阔,但目前仍无法与传统的4大市场相比。但从长远看,市场多元化战略的

实施将进一步提高新市场在出口总额中的比重。现实的选择是:深度挖掘传统市场与大力开拓新市场同时并举。

四、在上述几方面平面运作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不同经济要素之间的内在关联,在不同商品、行业之间找到必然的联系,从而拓宽思路,形成立体式的全方位外贸出口运作战略。

一九九九年五月二十九日

中国对外贸易及存在问题的解决

中国的对外贸易 第一、最近十年来我国的对外贸易白皮书基本内的容 自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一直是中国经济最为活跃、增长最快的部分之一。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对外贸易的活力进一步增强。改革开放30年来的经验表明,外贸对拉动经济增长、扩大社会就业、推动产业升级、促进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对国民经济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也使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一部分,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向有利于世界各国和地区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 大家知道,2011年12月11日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十周年。10年来,中国走出了一条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的道路。过去10年是中国发展最好最快的10年,也是与世界各国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10年。在总结纪念“入世”十周年活动的背景下,我们首次发布《中国的对外贸易》白皮书,就是通过全面、客观地介绍中国对外贸易的基本情况,让社会各界更好地认识中国的对外贸易。我们也希望通过发表对外贸易白皮书,向国际社会和国内各界介绍中国对外贸易取得的历史性进步,表明中国将更加坚定地走改革开放道路的态度和决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将更加深入地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更好地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实现对外贸易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实现与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中国的对外贸易》白皮书由前言、正文、结束语三部分组成,约1.3 万字。主要内容概括起来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中国对外贸易的历史性进步。详细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贸取得的成绩。中国对外贸易总量跻身世界前列,目前已经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和第二大进口国。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出口商品已经由初级产品为主向工业制成品为主转化。与此同时,中国已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和多元化的进出口市场格局,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二、中国外贸体制的改革与完善。回顾并阐述中国政府通过加快对外经济贸易法制化建设,采取进一步降低关税,削减非关税措施,全面放开外贸经营权,进一步扩大服务市场开放和营造更为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等措施,中国的外贸体制逐步与国际贸易规则接轨,建立起统一、开放、符合多边贸易规则的对外贸易制度。 三、中国外贸发展对世界的贡献。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在全球率先趋稳回升,促进了世界经济复苏。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不仅提高了中国与贸易伙伴的国民福利,而且为贸易伙伴提供了广阔市场。此外,中国全面参与并推动了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改革,是对最不发达国家开放市场程度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 四、促进对外贸易基本平衡增长。阐明一国对外贸易是顺差还是逆差,主要由其经济结构以及产品或服务的国际竞争力决定。中国并不刻意追求对外贸易的顺差。中国的货物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加工贸易,中国政府为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协调发展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 五、构建全方位互利合作经贸关系。中国的对外贸易是全方位发展的对外贸易,中国坚持与不分大小、贫富的所有贸易伙伴发展务实合作和互利共赢的经贸关系。中国十分重视双边和区域经贸合作的机制化建设,积极主动地参与并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深入参与和推动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谈判,努力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权威性。 六、实现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具体阐述了中国政府推动对外贸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努力。通过培育外贸发展的综合竞争优势,加快推进外贸发展中的节能减排,加强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和安全要求,增强进出口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合作等措施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力争实现外贸的可持续发展。 简而言之,白皮书全面回顾了改革开放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和改革进程,阐明了中国外贸发展对世界的贡献,澄清了中国货物贸易顺差产生的根源,阐述了中国政府为解决贸易不平衡问题、构建互利共赢的贸易关系、实现外贸的可持续发展所进行的努力,以及为此已经实施和将要实施的政策、措施。 第二、中国对外贸易值得关注的问题 1、入世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有哪些亮点? 2011年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十周年,弹指一挥间,加入世贸组织的时候,中国经济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当时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冲击还没有完全过去。但实践告诉我们,在过去的十年里,在dang zy、guowy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紧紧抓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个历史契机,化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既认真地履行了承诺,又充分享受了权利,在更大的范围和更深的程度参与了国际分工与合作,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取得

2019年南非进出口贸易(货物)及中非双边贸易和投资概况

2019年南非货物贸易 及 中非双边贸易和投资概况 2020年4月

目录 一、2019年南非货物贸易概况 (3) 二、2019年中非双边贸易概况 (4) 三、2010-2018年中非双边投资存量与流量统计 (5) 四、南非对外贸易年度和月度表(2001-2019) (5) 五、南非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额(2019) (6) 六、南非自主要贸易伙伴进口额(2019) (7) 七、南非对主要区域组织出口额(2019) (7) 八、南非自主要区域组织进口额(2019) (8) 九、南非贸易差额主要来源(2019) (8) 十、南非主要出口商品构成(章)(2019) (9) 十一、南非主要进口商品构成(章)(2019) (10) 十二、南非主要出口商品构成(类)(2019) (11) 十三、南非主要进口商品构成(类)(2019) (11) 十四、南非五大类出口商品的国别/地区构成(2019) (12) 十五、南非五大类进口商品的国别/地区构成(2019) (13) 十六、南非对中国出口主要商品构成(章)(2019) (14) 十七、南非自中国进口主要商品构成(章)(2019) (15) 十八、南非对中国出口主要商品构成(类)(2019) (16) 十九、南非自中国进口主要商品构成(类)(2019) (17) 二十、南非自中国进口的十大类商品及其国别/地区构成(2019) (17)

一、2019年南非货物贸易概况 据南非国税局统计,2019年南非货物进出口额为1779.1亿美元,比上年(下同)下降4.7%。其中,出口897.7亿美元,下降4.3%;进口881.4亿美元,下降5.2%。贸易顺差16.3亿美元,增长117.8%。 除中国外,德国、美国和英国是南非重要出口市场,2019年南非对三国分别出口74.5亿美元、61.9亿美元和47亿美元,其中对美国和英国出口下降2.4%和1.4%,对德国出口增长6%,三国合计占南非出口总额的20.4%。进口方面,除中国外,德国为南非重要进口来源国,2019年南非自德国进口86.9亿美元,下降5.5%,占南非进口总额的9.9%。美国和印度也是主要进口来源国,2019年南非自两国进口57.6亿美元和43.2亿美元,分别增长4.6%和12.5%,占南非进口总额的6.5%和4.9%。此外,自沙特阿拉伯进口36.5亿美元,下降32.4%,占南非进口总额的4.1%。中国是南非最大的贸易逆差来源国,沙特阿拉伯是第二大逆差来源国,2019年南非对沙特贸易逆差额为32.3亿美元,下降35.5%。此外,对尼日利亚的贸易逆差额为31.7亿美元,下降6.2%。南非的贸易顺差主要来自博茨瓦纳,2019年顺差额为34.9亿美元,下降3.2%。对莫桑比克的顺差额为27.4亿美元,增长21.7%。 分商品看,矿产品是南非的首要出口商品,2019年出口224.3亿美元,增长1.2%,占南非出口总额的25%。贵金属及制品、运输设备和贱金属及制品也是南非主要出口商品,2019年分别出口153.1亿美元、121.9亿美元和98.6亿美元,其中贵金属及制品和贱金属及制品出口下降7.5%和13.6%,运输设备出口增长6%。此外,机电产品出口72.2亿美元,下降5.4%。上述四类产品合计占南非出口总

中国对外贸易习题参考答案 (2)

中国对外贸易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1,贸易顺差是否越多越好?贸易顺差对贸易有什么影响? 不是越多越好, 影响:1、外汇储备增加,2、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3.有利于缓解产能过剩4.拉动经济增长,外在风险同时增大,5.贸易摩擦加剧。总之,贸易顺差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提高了对外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缓解产能过剩问题、拉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削弱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加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和经济增长的外在风险,导致贸易摩擦加剧 2,中国的贸易顺差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 原因: 1、从贸易方式上看,集中在加工贸易, 2、从地区结构看,贸易顺差集中在美欧国家 3、从贸易主体看,非国有经济成为推动贸易顺差激增的主要力量 4、从商品结构上看,顺差集中在工业制成品上5,全球化进程中的国家要素禀赋6、国内需求不足与生产过剩7、大量外资企业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安排生产解决办法: 减少顺差关键在改变“三低”现状:即改变劳动力成本低、环境成本低、资源价格低的现状。其他措施:(1)要大力发展国内消费市场,可以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刺激内需,改善国内消费不振的局面。 (2)要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通过扩大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的产品目录,对“两高一资”等产品的加工贸易进行政策调整。 (3)对利用外资政策进行必要调整,由“招商引资”转为“选商择资”、“养商育资”等。 (4)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合理引导升值预期。 (5)在调整出口结构和扩大进口方面做一些具体工作,特别是要促使少数发达国家或地区放松高精技术及其产品对我国的出口限制,使进出口结构更趋优化,缓解顺差上升过快的压力。 讨论: 你认为广西的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如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对广西的贸易结构有什么影响? 核心要点:1,广西处于贸易顺差,初期初级产品占主导位置,但是目前正逐步向工业制成品转变。 2,影响:优化产业结构、改进北部湾经济区各个国家的贸易关系、扩大广西加工贸易的发展,增加就业、优化出口结构、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等等。 3,加工贸易在中国的状况?加工贸易的作用? 状况:略 作用: 1.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增长 2.成为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渠道 3.优化出口结构 4.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 5.扩大了劳动就业,维护了社会稳定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doc5)(1)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背景下,提高我国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己成为关键。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得贸易发展的动态利益,更好地通过贸易发展战略来促进产业结构的良性调整,提高贸易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我国应充分利用WTO赋予的各种许可的措施,制定并建立我国面向21世纪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实现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引言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在全球X围内的经济融合,它是世界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其推动力是追求利润、取得竞争优势和谋求经济的发展。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大大加强,导致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原因是国际直接投资与贸易环境出现了新变化。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己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大趋势。经济全球化可以带来整个世界X围内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最优配置,这一点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尤其重要的意义。可以说经济全球化为中国实现经济发展和赶超发达国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同时,经济全球化作为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中国只有积极参与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需要,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在更大X围和更深程度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需要。进入世贸组织后,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将进一步发展,故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会与日俱深。中国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也将面临国际激烈竞争的严峻挑战。 二、WTO与国际贸易的发展潮流

(一)国际贸易的历史发展潮流。考察国际贸易的变迁历史,一国对外贸易的产生、发展都是在其国家干预、保护下而进行的,国际贸易过去没有、将来也不可能离开国家的干预而存在。那种认为国际贸易是在自由的市场经济中自发产生、发展的观点是没有历史依据的。经济学家卡尔?博兰尼论证了这一观点。他认为从起源上说,对外贸易具有冒险、勘探、狩猎、掠夺和战争的性质,而非以物易物的市场交换关系。同时对外贸易也绝非意味着双向的和平关系,即使它共有这样的内涵,通常是根据互惠原则建立起来的,而不是市场交换的原则。 (二)WTO与国际贸易发展。WTO是一个调整国际经济和贸易关系的国际经济组织。它通过规定各国政府所应承担的主要契约义务,来规X各国对外贸易立法与规章的制定和实施。WTO大大拓展了多边贸易体制规X的X围,将长期游离于GATTs规则和纪律之外的主要货物贸易领域——农产品贸易以及纺织品与服装贸易拉上了自由贸易之路,而且还扩展至服务贸易、知识贸易和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并加强了约束能力。无论是赞同或是反对WTO者,大都倾向接受WTO的角色就是要推动自由贸易。支持者自然认为WTO是在促进贸易自由化,是为了打破贸易障碍和建立一套自由和平等的竞争规则。批评者尽管对WTO有极大的保留,但在论述的层次上,却往往未能摆脱将WTO 当作为自由贸易推动者的迷惑。实际上,WTO在本质上只是一套管理国际经济的机制,与实际上实行的国际贸易是否自由无关。而现实中的国际贸易是自由还是保护其关键取决于一些贸易大国的国际贸易行为。历史已经证明,对资本主义国家来说,只有当他们的经济竞争力足以称雄世界以后,才会愿意推行自由贸易的政策,同时大力鼓吹自由贸易的论调。由于各国国家利益的不同,21世纪国际贸易自由化的路途并不会非常平坦,贸易自由和贸易保护交织在一起是未来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特征。 三.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重新定位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变化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变化 [摘要]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展开,介绍了中国从汉朝至明清时期不同朝代对外贸易的情况,以及当时统治阶级采取的措施,阐明了对外贸易在我国古代经济中的作用。并根据古代我国对外贸易的政策及效果对现代贸易提出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丝绸之路;海上贸易 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包括中央及内地人民与沿边各族统治者和人民的互市,以及同境外各国的贸易往来。春秋战国以来,商品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从而在各诸侯国之间以及与边远地区各民族之间不断地进行商品贸易往来,有的商品还辗转销往境外各国。为我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两汉时期——对外贸易的开端 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严格地说应该是从西汉武帝时开始的。西汉时期,中国对外联系分为两路,一路是从陆路通西域,被称为“丝绸之路”;另一路是从南海通往沿海地区,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两条“丝绸之路”的建立极大地促进了西汉与西域中亚各国的贸易往来。 出于政治的需要,汉朝廷在同西域和中亚各国的贸易中,采取优惠的政策,如在与匈奴互市中不浅论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准输出的铁器和铜钱,都允许与西域和中亚各国的贸易中输出,且无数量上的限制;对来汉朝进行贸易的使臣和商贾,由专司外事的机关大鸿胪负责接待。正是由于给予外商这样优厚的礼遇,所以东汉时,丝绸之路上“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日;商朝贩客,日频于塞下”。贸易往来相当频繁。这也为汉以后各王朝与各民族及境外各国的友好往来奠立了良好的基础。 此外,汉朝廷对东亚邻近各国(如朝鲜、日本)开展了对外贸易,他们获得了中国的丝织品、漆器、铁器以及先进的手工业生产技术。在南亚,海上交通与贸易关系也得到初步发展。汉武帝时,中国商船曾开往马来半岛、缅甸西部沿海和印度南部东海岸。 二、隋唐时期——对外贸易的兴旺发达 唐朝建立以后,随着封建政治经济趋于鼎盛,对外贸易也日益兴旺发达,并纳入正轨。据史书记载:当时有七条道路通往国内外贸易市场。但由于陆路常为少数民族阻断,贸易须经多次转手,再加上南方经济迅速发展,航海、造船技术发达,于是对外贸易逐渐转为以海路为主。 唐政府设有专门机构负责对外贸易管理工作:互市监,掌管陆路贸易;市船司,由中央委派专职官员负责掌管水路贸易。唐政府在边境地区设有许多固定的贸易场所,以使边境地区各民族之间与邻近国家之间进行商品交换。私人出入边境参与贸易活动,须得到政府准许,发给证明方准出入。 出于国防及经济效益的考虑,唐朝对于陆上贸易限制相当严格,如兵器不得私有且不得私自渡关。法律只许在官府监督下进行互市,即在边境定点设置若干互市监,使中外商人在其监控下进行以物易物的互市。相反,唐朝对海路贸易颇为鼓励、开放,允许外商来华自由贸易,世代定居中国从事海运贸易,同时还在通商城市划定地区,供外商居住、营业。唐太宗贞观十七年颁布诏令,对外国商船贩至中国的龙香、沉香、丁香、白豆寇四种货物由政府抽取10%的实物税。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项外贸征税法令。 随着唐代对外贸易的发展,侨居中国的外国商人和他们的家眷不断增加。在京城以及各市舶口岸,都居住着许多外国商人和他们的眷属,尤以广州、泉州两个口岸最多。唐政府为了便于管理,在外商居住的地区,设立蕃场,由唐政府指定专人管理。唐代广州“蕃场”最盛的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模拟试题13

一、选择题(前.10..道题为单项选择 ......,每题2分,少选、多 .......,每题1分。后.5.题为多项选择 选或选错皆不得分。本大题共20分。) 1. 以下()不是二战后国际贸易的显著特征。 A.“垂直分工型”的国际贸易趋于相对萎缩 B.发达国家之间“水平分工型”的国际贸易则迅速扩大 C.对外贸易以“国内生产—国际销售”的方式为主 D.“产业内贸易”成为发展最为迅猛的国际贸易领域 2.目前,中国进出口关税主要采取() A.从量税 B.从价税 C.混合税 D.选择税 3. 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进入“加速转型”时期(即工业制成品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中占据 主要地位)是在() A.1950-1957年 B.1958-1977年 C.1978-1988年 D.1988-1995年 4. 比较利益学说的科学基石是() A.劳动价值论 B.绝对成本论 C.机会成本论 D.国际大循环理论 5.影响进出口商品价格的主要因素是() A.商品成本 B.供求关系 C.竞争机制 D.贸易政策

6.同种商品的国内价值高于或低于国际价值,称为( )。 A.绝对差异 B.比较差异 C.国别价格差异 D.国别价值差异 7.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一大“瓶颈”是() A.自然资源相对匮乏 B.劳动生产率较低 C.资本要素稀缺 D.生产设备落后 8.欧盟对华贸易摩擦多数起因于() A.技术性贸易摩擦 B.制度性贸易摩擦 C.遏制型贸易摩擦 D.连锁反应性贸易摩擦 9.我国对外贸易的根本大法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实施条例》 C.《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 D.《海关法》 10.《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到2010年我国要实现货物贸易总进出口总额达到()亿美元的战略目标。 A.2.0 万 B.2.1 万 C.2.2 万 D.2.3 万 1. 凯恩斯的“叹收法”(absorption approach)公式:Y=C+I+G+(X-M),其中(X-M)表示的是()

中国与南非纺织贸易发展对策建议

中国与南非纺织贸易发展对策建议 摘要:中国与南非贸易具有较强的互补性,而纺织品是中国向南非出口的主要商品。文章对开拓南非纺织品市场面临的机会点及障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中国应高度重视以及积极稳妥地应对中南纺织贸易摩擦,顺应绿色潮流,充分挖掘我国与南非纺织贸易的潜力,积极投资并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争夺高档纺织品市场份额等建议。 关键词:中南;纺织贸易;障碍;对策建议 2000年以来,中国与南非的纺织经贸关系逐步恢复和发展,南非是我国纺织品出口非洲的最大市场。 一、中南纺织贸易发展机遇 (一)南非纺织需求潜力大 南非是非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人口较多,纺织业不发达,但需求旺盛,需要依靠大量进口纺织品来满足国内消费需求,南非黑、白两市场并存,消费层次呈多样性,需求的潜力很大。中国纺织品长期以来具有价廉物美的优点,非常符合南非当地人的消费需求,这无疑对较发达的中国纺织业是个机遇。 (二)南非政府鼓励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对其投资 南非贸易和工业部长在中非合作论坛上曾表示:“我们有许多优势:良好的基础设施、便宜的电价和劳动力,以及我们和世界其他市场签订的协议。” 南非政府希望并鼓励中国企业在纺织技术、纺织设备等优势领域进行合作。 (三)纺织品可借助南非市场出口欧美 南非是一个政治稳定的开放市场,美国和欧盟在纺织品服装出口方面给予了南非优惠待遇,可按普惠制向美国免税出口460种商品,而且其中5类可免关税、免配额。如果在南非生产并出口纺织品,我国纺织品欧美市场的份额将会得到进一步扩大,为我国纺织业在欧美市场提供了机遇。 (四)我国政府提供大力支持 我国政府制定有鼓励企业到南非拓展业务的政策,如政府提供贴息贷款,设立专项资金,制定优惠的税收政策,加大财政、税收、融资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简化审批程序等,重点促进企业开展境外加工贸易项目。我国政府投资上亿元在南非设立投资贸易中心,为国内企业投资南非提供服务,设立专项贴息贷款,鼓励到南非投资建厂。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背景下,提高我国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己成为关键。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得贸易发展的动态利益,更好地通过贸易发展战略来促进产业结构的良性调整,提高贸易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我国应充分利用WTO赋予的各种许可的措施,制定并建立我国面向21世纪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实现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国际贸易是在自由的市场经济中自发产生、发展的观点是没有历史依据的。经济学家卡尔?博兰尼论证了这一观点。他认为从起源上说,对外贸易具有冒险、勘探、狩猎、掠夺和战争的性质,而非以物易物的市场交换关系。同时对外贸易也绝非意味着双向的和平关系,即使它共有这样的内涵,通常是根据互惠原则建立起来的,而不是市场交换的原则。 (二)WTO与国际贸易发展。WTO是一个调整国际经济和贸易关系的国际经济组织。它通过规定各国政府所应承担的主要契约义务,来规范各国对外贸易立法与规章的制定和实施。WTO大大

拓展了多边贸易体制规范的范围,将长期游离于GATTs规则和纪律之外的主要货物贸易领域——农产品贸易以及纺织品与服装贸易拉上了自由贸易之路,而且还扩展至服务贸易、知识贸易和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并加强了约束能力。无论是赞同或是反对WTO者,大都倾向接受WTO的角色就是要推动自由贸易。支持者自然认为WTO是在促进贸易自由化,是为了打破贸易障碍和建立一套自由和平等的竞争规则。批评者尽管对WTO有极大的保留,但在论述的层次上,却往往未能摆脱将WTO 当作为自由贸易推动者的迷惑。实际上,WTO在本质上只是一套管理国际经济的机制,与实际上实 世纪国际 1987年 。1995 出口会遇到不可逾越的障碍。由于发达国家工业废弃物处理的成本逐步提高,会利用贸易形式,向发展中国家转移。1996年发现多起工业垃圾运到我国的事件。另外,我国环保服务业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在服务范围、服务质量、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装备方面都有较大的差距,缺少市场竞争机制,法规管理不健全,尚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同时,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来看,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还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出口实施的是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数量型模式。外贸适应超前增长与国民经济的约束条件之间的矛盾,发展速度与效益的矛盾,外贸宏观效益与企业微观效益的矛盾,出

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1 全球贸易现状分析 当今世界的最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经济全球化。经济的全球化加快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各国市场的相互依赖也不断加深,贸易规则日益趋同。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国际贸易规模得以快速扩张,使得全球贸易呈现出了以下的变化: 1.1贸易结构的变化 经济全球化引发了各国间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这种调整导致国际贸易结构也随之变化,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货物贸易中工业制成品贸易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农产品和初级产品贸易比重持续下降。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在制成品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二是服务贸易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全球范围内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服务外包成为跨国投资的主流。 1.2投资与贸易互动性增强的变化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跨国公司主要通过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使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紧紧联系在一起,两者的互动性显著增强。近年来,随着国际直接投资的扩张,公司内贸易、产业内贸易等新的贸易形式得到了快速发展。 公司内贸易是跨国公司各个分支机构间的贸易。随着跨国公司数量的增长和规模的扩大,公司内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产业内贸易是既进口又出口同类产品的贸易。目前产业内贸易已经占世界货物贸易的60%以上。各国不再追求产品的所有生产环节,而是选择本国最具优势的环节,以获得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收益。

1.3贸易自由化成为主流,贸易保护出现新变化 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一直伴随着贸易自由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的相互交织和斗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成本和代价越来越大。而贸易自由化促进了贸易的发展,带动了各国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已成为当今各国贸易政策的主流。 但是贸易保护主义并没有消失。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一些国家和产业由于各种原因在国 际竞争中丧失了优势,希望依靠贸易保护来维护其原有利益,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贸易保护主义还会有市场。由于传统的关税等保护手段在多边贸易体制中被削弱,目前的保护手段更加隐蔽,滥用反倾销等贸易救济措施,制定歧视性的技术贸易壁垒,是最为典型的表现。这几年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频频遭遇贸易摩擦,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一些国家采取歧视性的保护措施。 2 我国对外贸易现状分析 2.1我国对外贸易面对的机遇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期。多年来,我国紧紧抓住国际制造业加快转移的机遇,正在成为世界重要的加工基地。另一方面,服务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不断提高,研发、物流等服务环节的国际转移日益加快,为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我国对外贸易的市场空间更加广阔。作为世贸组织成员,我国积极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促进多边贸易体系更趋完善,这必将为我国扩大商品出口、发展服务贸易提供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也将有助于从国际市场获得国内短缺的资源和技术。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演变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演变 事业单位考试中,文史常识的考察一直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与时政热点紧密相连,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稳定上升,但与美国等西方国家还是存在一定的贸易偏差。回顾历史,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又经历了怎样的历程呢?我们本期将会以历史时期为线索,梳理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演变。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开始时期。这段时期内,由于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加之与西域的交通的沟通,中国与西亚和欧洲国家的贸易开始发展,西汉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更是将中国的产品运到了西亚大秦等地,为了方便对外贸易的管理,国家还设立了大鸿胪进行管理。 唐宋时期是对外贸易发展的黄金时期,尤其唐代的长安更是当时亚洲的经济中心,世界各地商人往来,唐宋政府更是设置了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这段时期内中国主要对外贸易的国家是朝鲜、日本、天竺波斯等国家。 明朝前期郑和七下西洋,最远到达了非洲和红海沿岸,沿途所经之地都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易,明朝的海上贸易得到了飞速发展,并建立了朝贡贸易。但明朝中后期由于国力衰微,倭寇不断骚扰,明朝政府实行了海禁政策,限制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到清朝时期,延续了明朝类似的做法,实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只留了广东十三行来进行贸易,并且严格把控对外贸易,至此古代对外贸易进入了萧条时期。 【小试牛刀】在宋代,为了繁荣同阿拉伯国家在内的其他国家的贸易,设立的专门对外贸易的机构是()。 A.理藩院 B.市舶司 C.宣政院 D.门下省

【答案】B.解析:本题考察中国古代的政府机构。A选项理藩院是清朝为统治少数民族,解决西藏等少数民族的管理问题设立的最高权力机构;B选项市舶司是唐宋时期,政府在广州等地设置专门负责对外贸易的机构;C选项宣政院是元朝政府为了管理佛教和西藏地区事务设立的机构;D选项门下省是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中的一部分,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本题涉及对外贸易,B选项符合。故答案为B。

我看中国对外贸易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课程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 班级:英 101 姓名:焦兰兰 学号: 109134004 我看中国对外贸易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摘要】: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于发展,中国对外贸易也经历这从无到有、从不成熟到逐渐发展强大的过程,中国对外贸易管理体系的不断建设与完善正是见证 中国对外贸易不断发展的有力依据。 【关键字】:中国度外贸易管理体系 对外贸易管理体系是指对外贸易的组织形式、机构设置、管理权限、经营分工和利益分配等方面的制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个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①。对外贸易管理体系是隶属于对外贸易体制的一部分,对外贸易体制和其他经济体制一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由经济基础决定并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因此,随着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应相应地变革对外贸易体制,使其更好地适应国民经济与对外贸易发展的需要,当然对外贸易管理体系也随之相应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中国对外贸易体制大约经历了建国至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至入世、入世以来的三个阶段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各个阶段的对外贸易管理体系都有其相应的特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当然期中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下面就依次来详细介绍。 1、建国至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对外贸易管理体系建设 中国的对外贸易体制始于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49年9月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立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国策是国家统制,自此开

始了新中国的对外贸易的发展。但由于当时二战刚刚结束和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等国际环境和新中国百废待兴的政治经济国情,确立的是高度垄断的对外贸易管理体制。 1956年我国完成了对私营工商业改造后,中国建立起了由外贸部统一领导、统一管理、个外贸公司统一经营,实行命令性计划和统负盈亏的高度集中的对外贸易管理体制。1958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对外贸易必须统一对外的决定》和《关于贸易外汇体制的决定》进一步丰富了对外贸易体制的构架。在此构架下,国家对外贸易管理部门直接下设十几个附属机构即对外贸易专业公司专门从事国家安排的对外贸易活动。这确定了对外贸易政企不分的体制基础,当然也就实行一种国家统负盈亏的财务管理方式,外贸公司按照国家计划从事进出口的盈亏由国家财政平衡。 从对外贸易管理方式来看,计划手段和行政手段成为国家管理和控制对外贸易管理主要手段,对外贸易所有环节包括产品收购、产品出口、产品进口、产品调拨、外汇收支都被纳入指令性几乎范畴。这种对外贸易管理体制一直运行至改革开放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对宏观管理模式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有利于国家对全国对外贸易获得的指导、调控和监督,保证对外贸易任务的完成;有利于集中统一对外,增强对外竞争力,铜外国经济压力进行有力斗争,捍卫国家经济和政治独立;有利于维护国家宏观经济利益,保证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专利进行。但是这种对外贸易管理体系也存在着严重不足,特别是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其弊端日益突出,主要便现在:高度垄断扼杀了竞争机制的形成;企业缺少自主经营机制;地方没有对外贸易的积极性;国家背负了沉重的财政负担。对外贸易体制和对外贸易管理体系的改革势在必行。 2、改革开放至入世前的中国对外贸易管理体系建设 在经历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初期探索之后,迎来了改革开放的大潮流,并首次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口号,我国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使市场成为配置资源的基础手段,市场体系逐步完善,以间接调控为主的外贸宏观调控体

中国企业在南非剖析

中国企业在南非 一·南非的地理位置 1.自然概述 南非共和国(Republic of South Africa),因地处非洲南部而得名,素有“彩虹之国”和“黄金宝石之国”之誉。南非共和国位于非洲大陆最南端,介于南纬22度至35度和东经17度和33度之间,是世界上最多元化最有魅力的国家之一。北邻纳米比亚、博茨瓦纳、津巴布韦、莫桑比克和斯威士兰。东、南、西三面为印度洋和大西洋所环抱,地处两大洋间的航运要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其西南端的好望角航线,历来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通道之一,有“西方海上生命线”之称。地处南半球的南非,风光秀丽,气候温和,雄伟的德拉肯斯堡山脉绵亘东南,把全境分为内陆高原和沿海平原。面积有 1221038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500公里。全境大部分为海拔600米以上高原,其中卡斯金峰高达3660米,为全国最高点。中部翠绿的草原,西部金黄的沙漠是卡拉哈里盆地的一部分,由于有两洋环抱,南非的海岸线长达 2954公里。但海岸线比较平直,只有少数海湾。具有良好的港湾条件。南非的主要港口有德班、理查德湾、伊丽莎白港、开普敦和萨尔达尼亚湾,另外还有莫赛尔湾等几个小港。这些港口都建立在条件较好的天然海湾。沿海洁白的海滩,三面蓝色无垠的大海,将南非122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装扮得分外绚丽多姿,使南非以其极为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成为令人神往的胜地。 2.气候环境 南非的气候可以划分为五种截然不同类型的地区:沙漠和半沙漠类型地区、地中海类型地区、热带草原类型地区、温带草原类型地区和雨林类型地区。南非绝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草原类型气候,夏季多雨,冬季干燥。南非大部分地区春夏秋冬四季分明,但时间与北半球正好相反,大部分地区属热带草原气候,东部沿海为热带湿润气候,南部沿海为地中海式气候。全境气候分为春夏秋冬4季。12月~1月为夏季,最高气温可达32~38℃;6~8月是冬季,最低气温为-10~-12℃。全年降水量由东部的1000毫米逐渐减少到西部的60毫米,平均450毫米。首都比勒陀利亚年平均气温17℃。由于地势较高,南非的气温通常低于同纬度的国家和地区,但冬无严寒,个别地区的最低温度也不过在-10摄氏度左右。一般情况下,夏天也无酷暑。。全年降水量由东部的1000毫米逐渐减少到西部的60毫米,平均450毫米。首都比勒陀利亚年平均气温17℃。 二·南非的环境 1.历史文化环境 历史上,南部非洲大陆曾是不同民族黑人世代繁衍的家园,欧洲殖民者和移民的到来打破了这里的平静。南非的发展具有其独特的历史特点,原因是来自欧洲的殖民者和移民认为自己是落地生根的南非人。1910年南非联邦成立以来,白人长期作为统治者而存在。在经过40年的种族隔离后,1994年南非和平过渡为一个民主国家。变化无穷和多姿多彩的文化是南非的主要特色之一,它的建筑是欧洲,亚洲,非洲建筑特色的大熔炉。南非的美食糅合各洲的精华,口味独到!古典欧洲音乐,歌剧,芭蕾,非洲土著歌舞,现代爵士,摇滚等,在这里都可以找得到。种族繁多是南非的又一特色,故有“彩虹之国”称誉。它约有4360万人口,主要有黑人,白人,亚洲人和其他有色人种组成。

最新浅谈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战略

浅谈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战略 摘要:当前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环境是很有利的。世界经济贸易开始持续温和复苏,发达国家的经济贸易低速增长,而发展中国家经济贸易增速较快,远远快于发达国家。从国内经济形势来看,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加快增长,外商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经济结构的升级不断加快,我国的综合经济实力不断上升,特别是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立小康社会,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增加了动力。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呈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关键词: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一、中国对外贸易特点 当前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环境是很有利的。世界经济贸易开始持续温和复苏,发达国家的经济贸易低速增长,而发展中国家经济贸易增速较快,远远快于发达国家。从国内经济形势来看,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加快增长,外商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经济结构的升级不断加快,我国的综合经济实力不断上升,特别是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立小康社会,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增加了动力。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呈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一)中国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成为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一大亮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经济贸易的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产生了积极的效应。

(二)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升级。改革开放以来加工贸易一直是我国吸引外资、发展经济、提升经济结构、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一种主要方式。 (三)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制成品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推动了我国经济向工业化社会的转变,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的贸易比较优势也越来越明显。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向工业化社会转变,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大幅增长,占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成为带动出口增长主要因素。 (四)我国进出口贸易方式向多样化发展。 (五)我国的出口市场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由于我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充分利用世贸规则,在世界贸易组织中积极发挥作用并积极的推进区域和世界经济一体化,我国的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六)虽然外资企业仍然是外贸出口的主力军,但随着民营经济逐渐发展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力量,他们在对外贸易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 (七)出口加工区正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为了推进出口结构的优化,国家加强了对出口加工区的政策支持和管理,促进了出口加工区的健康发展。国的外贸出口的增长和出口产品结构的优化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对外贸易论文

浅谈中国企业在对外贸易中的知识产权战略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资产构成企业新的竞争力的主要来源。然而,在我国加入WTO后,我国很多企业在对外贸易活动中遇到越来越多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在这充满巨大竞争的全球化、市场化经济的背景下,要求我国企业遵循国际市场规则,在加强自身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同时,加强自主研发能力,拥有自己的科研成果。 关键字:中国企业、对外贸易、知识产权战略 Abstract: With the advent of knowledge economy, intellectual property is the main resource of the competitive ability of the enterprise. However, after China’s entry into the WTO, many enterprises in our country encounter more and more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tters. In this environment, where the globalized market economy is full of fierce competition, we should comply with the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market rules. We should not only straighten the protection of our own intellectual property, but also enhance the independent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and have our own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 Key words: Chinese enterprise, foreign trad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strategy 一、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的现状 1.从我国企业所处外部环境看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历程是伴随着艰辛和困苦的,改革开放以来,从处处限制到给予肯定再到政策上的支持,经历了20多年的艰难发展,然而现今的有关民营企业的国家政策及法律法规等方面,依然需要完善和健全。在知识产权方面,随着WTO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Agreement on Trade-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简称TRIPS)的通过,意味着我国作为WTO的成员国也必须严格按照协议的标准处理知识产权的相关事宜。然而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还达不到国际的高标准,与国际协议条款之间依然存在着衔接上的问题,而由于民营企业大量集中于低门槛的消费品生产领域,在国内外都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使得国外企业借WTO的规则,对国内企业发动了防不胜防的攻击。 知识产权指的是一种智力成果的创造人依法所享有的权利和生产经营活动中标记所有人依法享有的权利的总称。据了解,在我国企业的专利权的申请问题上,重技术轻专利,重成果轻申请是普遍的现象,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专利申请费、维持费以及年费过高,这给企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2.从我国企业自身条件看 在外部条件上需要国家的政策支持,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相对于外部原因,企业自身的内在问题,是值得我国企业仔细思考的。 我国大多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普遍非常薄弱。发展的20多年,我国企业的技术积累和开发能力较薄弱,普遍通过仿制国外的产品打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就一直不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许多企业的成功大多归功于当时我国市场发育程度低,依靠低成本占领市场,而仿制就涉及到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这一现象必然引起外国企业的注意。由此,中国就成为了世界的加工厂。 随着我国有一定数量的民营企业正朝着大中型企业发展,加强知识产权战略管理对于一个现代企业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增强企业实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使企业在多变的国际市场上和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应对国际挑战的知识产权策略

中国对外贸易的作用和地位

第一节中国对外贸易的地位和作用 2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掌握中国对外贸易的地位,熟悉我国对外贸易的作用。通过举例,使学生能较好的理解掌握对外贸易对我国国际贸易的重要性。 重点: 我国对外贸易的地位。 难点: 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性 讲授

第一节中国对外贸易的地位和作用 1、对外开放政策的基本含义与主要内容 (1)含义:要大力发展和不断加强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积极参与国际交换和国际竞争,由封闭型经济转变为开放型经济,以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事业。 (2)内容: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特别是扩大出口贸易;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特别是有助于企业技术改造的适用先进技术;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积极开展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发展对外技术援助和多种形式的互利合作;设立经济特区和开放沿海城市,带动内地开放。 2、对外开放格局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式应划分为1992年前和1992年后两个时间段。 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作用: 一、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二、推动生产发展与产业升级 三、提高科学技术水平 四、扩大劳动就业 五、丰富国内市场供应 六、推动对外经济关系的发展 做练习册相关题目。

第一课时 [复习回顾]: 1 贸易产生的条件。 2、对外贸易产生的条件。 3、贸易、对外贸易的定义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回顾、总结。 [讲授新课] 第一节中国对外贸易的地位和作用 1、对外开放政策的基本含义与主要内容 (1)含义:要大力发展和不断加强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积极参与国际交换和国际竞争,由封闭型经济转变为开放型经济,以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事业。 (2)内容: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特别是扩大出口贸易;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特别是有助于企业技术改造的适用先进技术;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积极开展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发展对外技术援助和多种形式的互利合作;设立经济特区和开放沿海城市,带动内地开放。 2、对外开放格局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式应划分为1992年前和1992年后两个时间段。 (1)1992年以前的对外开放格局用两句话可以大致概括为:重点开放沿海地区,逐步向内地开放。具体说就是:把我国经济发展进程划分为东部地区——沿海地区;中部地区——中部各省;西部地区——新疆、青海、西藏等边远省、区这三个地区,先发展东部地区、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 按照此项战略,将我国地域的对外开放分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四个层次。其具体做法是: a.建立经济特区; b.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c.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d.逐步向内地开放。 (2)1992年以后逐步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具体说就是: a.开放内陆边境市、镇; b.开放沿江和内陆省会城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