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董的估价和能够卖多少钱

古董的估价和能够卖多少钱

古董的估价和能够卖多少钱
古董的估价和能够卖多少钱

古董的估价和能够卖多少钱

不论是在网上还是现实生活中,总会遇到很多朋友问我“帮我这件古董估个价吧,我这件古董能够值多少钱”,通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我每次都很纠结,自己究竟要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其实我很难直接的去回答一句:这件古董值多少钱,也无法用一个数字来衡量,一件古董,即便它是真品,其价值的评估也不是单一的,而是受该古董的物理价值、艺术价值、市场价值、学术价值、文化价值等综合因素的制约,如此一来,古董价值的评估就变得非常复杂。可以说,古董价值的评估是一个很专业的问题,关于一件古董到底值多少钱,这个价钱在多大范围内波动等问题,业内没有统一的说法。就以中国当代艺术为例,2007年,当代艺术品被炒得最高时,达到了人民币几千万元一件,而随着市场泡沫的破灭,其价格跌到了人民币几百万元的水平,缩水程度达80%—90%。凡是在各城市古玩城做生意的古董商都明白一个道理,同样的艺术品,在不同的经营者手里,能卖出不同的价格。越是珍稀的品类,不同商家的售价相差越大。从业者往往把个中原因归结为每个商家的客户层次不同,付款能力不同,因此售价不同,实际情况则远比这些复杂。

首先,我们要问,为什么不同的店家能聚集不同的买家?最表面的回答是,因为不同的经营者货源不同,质量不同,声誉不同,高端的经营者自然能以高端商品吸引到高端的买家。但同时,我们也可以设问,高端店家的艺术品不是奔驰车,不是百达翡丽表,高端店家的商品往往是从低端、中端店家那里进的货。为什么好货不能在中低

端的店家那里卖出好价钱?这些商家能不能跨越高端经纪人的垄断

和阻隔,直接向高端客人兜售?这种思路,无数的古董商想过,也有许多人试过,结果往往是高端的客户,你怎么够也够不着,或者够着了也卖不动,为什么?

原因很多!高端店家之所以能售出高价是因为客户对其商品真伪及质量的信任。高端店有品牌、有口碑、有洁身自好的自律和自重,真伪质量都要从严掌握才能赢得大客户和回头客。高端店的售货标准,不但要赢得买家的认可,还要赢得其他商家和社会舆论的赞许,绝非易事。只有不打折扣的质量和不打折扣的信誉,才能换回不打折扣的售价。在古董市场这个典型的信息不对称的交易中,信任而非价格往往是购买行为的决定因素。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肯花大钱的藏家都会形成对固定渠道的依赖。

第二条是商誉和社会认同。艺术品不是具有实用功能的商品,买艺术品是买审美经验的载体,是买同辈乃至大众认同的面子,是买社会地位的象征。这一切功能不仅体现在艺术品本身,也体现在艺术品的出身。即艺术品是从哪里买的,多少钱买的,商家的品牌乃至售价,是买家荣耀的组成部分。

第三条是艺术品的出身而不是艺术品本身,成为决定未来市场价格的构成因素。艺术品的质量是价格构成的物理因素,艺术品的出身是市场价格的人文因素。不同层次的商家,把同一类艺术品,乃至同一件艺术品用不同层级的价格卖给相应层次的买家,形同为艺术品找到了不同的领养人。从此,这个艺术品就在新买家的收藏中,承

担不同的社会功能,衍生出不同的传说和故事。出身和传承乃是阶级和阶层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端商家则是构成出身和传承的要素。

因此在艺术品的交易中,形成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件品类珍稀、质量上乘的艺术品,在进入藏家手里之前,往往会经过了几个行家之间的转手加价。小行家只能卖给小藏家,大行家才能卖给大藏家。大行家和大藏家的对接,有对彼此相同社会地位的认同,而这种认同具有双向的排他性,大藏家不会认同小行家,大行家也不会认同小藏家。除了价格因素之外还有强烈的阶级和身份意识。在目前的市场实践中,传承出处往往会压倒藏品的质量,成为影响价格的第一因素。

如果我们大致认同以上的描述是一种客观现实,那么这种现实常常伴随着种种陷阱。正如坊间俗谚所言:“不管真与假,只看收藏家。”从石渠宝笈到顾氏过云楼,但有著录,不问真假,均能售得善价。实则既以历史上最著名的名家旧藏如项元汴、庞虚斋,限于历史条件,都有大量赝品混杂其间。其中原因错综复杂,既有早晚年眼力之不同,也有自藏品与交易品的混杂勾兑,还有门生故旧的自存副本,乃至后世传人的偷梁换柱。在目前市场需求的压力下,曾经著录的赝品则咸鱼翻身,不断地获得新生游入市场,特别适合那些新入市的买家的眼力和需求。与之对应的现象是,专家的学术判断日益被边缘化,乃至噤口不言,隐身退市。如果说前几年石渠宝笈大行其道,大家只认石渠著录,不计作品真伪,因此有“董邦达和徐邦达谁更懂乾隆藏品”之争,那么今天懂真伪的再也不局限于董邦达,而是顾文彬、庞

虚斋、钱镜塘乃至一切民国画刊、珂罗版影印、大小画廊图录皆成权威,以此而言,我们收藏的不再是艺术品,而是艺术品的出版史。

更有甚者,今天的大行家和大买家们,不但创造出日新月异的价格,还要创造出日新月异的品味。历史积淀下来的审美标准及其载体,或者由于资源稀缺,如永宣青花,成化豆彩,或者由于政策限制,如三代青铜,唐俑宋瓷,陆续从传统主流的收藏中退潮。如今的价格已经偏离了审美标准的主轴,社会的关注和收藏的风潮,已经由流行而价高,变成了价高而流行。从审美的品味,变成了资本的品味。从藏家看不懂的当代艺术,到当年不入法眼的晚清官窑,都由于资本的炒作,成功地晋升为市场的热点。由于高价成交形成的放大效应和示范效应,资本似乎可以推出任何一类商品、一种品味、一个画家,只不过由于缺乏文化的支持和社会的共识,孤军奋进的资本马车,大部分会陷入历史的沼泽中,成为沉没资本和无效投资。

其实古董是”无价“的。

当然,这里的“无价”指的是古董的价值。因为每一件古董都是先人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在这上面沉积着无数的历史、文化、社会信息,而这些信息是任何一件其他的器物所无法取代的。从这个意思上说,任何一件古董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也就是“无价之宝”。可是当一件古董进入了市场,要在市场上流通起来的时候,又确实要附加一个“价格”来衡量它,这里就产生了一个明显的矛盾。人们都说学瓷器要过四关:辨真伪、断窑口、看年代、定价值。确实,这个问题给很多新老藏家带来相当的困扰。为了让大家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概

念,综合起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全面衡量一件古董的“价格”。

衡量自己的经济实力

先说一个小故事:在一家古玩店里摆着一件青铜器,用一个裹着红布的木托子衬垫着,标价10万元,是店里最贵的古董了。一位存款刚好10万元的学者收藏家看了爱不释手,可是口袋里只有万把元可以调动,只好连说太贵太贵,遗憾地走了。接着来了位身家百万元的高级白领看了也喜欢,虽说可以付得起这个价钱,可是供楼款、供车款、小孩上学费用就得大大压缩,也只好恋恋不舍地走了。最后来了个身家千万元的大款,进门就问你这里哪件东西最贵?得知是这件青铜器后就吩咐跟班的:给钱!多给一万连木头架子一起拿走!

这个小故事很能说明问题:古董的价格在每个人眼里是不一样的,你觉得贵的东西,他觉得太便宜,因此不可能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无论是纯粹的业余爱好还是投资增值,收藏都需要有经济实力做后盾,所以玩古董首先要正确估量自己的经济实力,在自身经济实力允许的情况下量力而行地去寻找、收藏自己喜爱而又能买得起的藏品。一旦遇到超出自己力所能及的文物,最明智的选择就是放弃,这样才能保持平静的心态,也就不容易吃亏上当。

衡量市场的稀有程度

再说一个小故事:一次几位藏家逛古董市场,在一店里见到一件南宋龙泉窑青釉双环虎耳旋纹瓶,有小伤。店主开出了一个在当时来说相当高的价格。大家七嘴八舌品评了半天,都认为是好东西,可是都认为太贵,而且还带伤,因此都放弃了。只有一位新入行的女士觉

得还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器形的瓷器,随便还了一个价就买下来了。到今天,大家都知道这样器形的龙泉窑器在全国才两三件,一下子就成了藏家们追逐的对象,价格也因此翻了数十倍。

古董分很多种类,有民用、官用、御用,还有专门用于陪葬的冥器。以唐三彩为例:过去唐三彩很贵,可是由于唐代讲究厚葬,又有专门生产、出售冥器的商店,出土各类器物也就相当多,有的墓里一次就出土数百件各种碗盘,因此近来价格直线下跌。有许多专门经营三彩器的古玩店就是因为没有注意考虑市场稀有性,早期盲目吃进太多的三彩冥器,资金无法周转而关门。又比如清代许多大家族祖宗画像,确实是古董,可是没有价,就是因为各家各户都有,存世量太多。所以藏家们平时就要留心,仔细考证每一种文物的市场流通数量,哪些多,哪些少,哪些是稀有的,这样当你遇到一件器物的时候就能够很快地判断出它是否稀有品种而心中有数。

衡量古董的文化积淀

在日常的“寻宝”过程中,应该十分注意研究一件古董所包含的文化、历史信息,解读别人不知道、不注意的细节,并以此来正确估量它的实际价格。事实上,由于目前国内的很多卖家本身的文化涵养并不高,在判定一件古董的价格的时候相对较少地考虑它的文化历史价值,因此留下了相当大的价格空间给有心的买家,这也是玩家们真正能够“捡漏”的最后机会了。

衡量价格的浮动性

一位资深的玩家是这样谈论自己的定价体会的。他把一件古玩的

价格分成两种,一种是市场平均价格,一种是自己愿意出的价格,根据自己对特定器物的喜爱程度来调整。例如一件市场平均价是千元的古董,要是很喜欢,不妨加上个20%-30%,只要自己喜欢,买到手就是胜利,就开心;如果不是很喜欢,或者没有太大的成交意愿,那就不妨减他个20%-30%,买到了也开心,因为捡了便宜货,买不到也不失望,因为本来也就不是很在意。这种心态就很健康,因此他的收藏也比较成功。事实证明那些他加价买回来的古董本身肯定也包含了一些特定的因素的,而这些因素也为大家所认同,因此当时买贵一点的东西现在都涨价,早就物超所值了。

要有超前意识

近来好多本地的玩家纷纷抱怨说在市场上看不到好的藏品,好东西都叫北京人、浙江人、上海人高价买走了。其实,他们没有检讨一下自己的价格评估概念。广东的藏家并不是没有钱,也不是出不起钱,可为什么总是让别人把好东西买走了呢?问题就出在对一件古董进行价格评估的时候没有超前意识上。广东人太精明,总是能够正确把握市场价格,一旦探测到一件古董的价格偏高,常常就会犹豫甚至放弃,生怕自己吃亏,结果就是好东西都流到愿意超前出价的玩家手上去了,等你清醒过来再要去追的时候,已经是“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了。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赵自强老师曾经指导他的弟子们说:“想收藏好东西就要舍得出价,人家出一千,你就出一千二,这样好东西就会不断流到你身边,你就会有更多的机会”。这是用通俗的语

言诠释了价格评估的超前意识。事实也证明了赵老师的远见,目前活跃在广东收藏界不少成功的收藏家们很多就是这样做的。

其实古玩的价格评估是一门博大精深的专门学问,不是这样一篇短文所能够完全说得明白的。不过对于越来越多新入门的准收藏家来说,能够理解并注意应用上述的这些原则,应该是足可应付的了,剩下的事情那就只能看自身的造化了。

如果说在艺术品的交易中,画廊售价的差异性体现得清晰而明确,那么在拍卖行的交易模式中,艺术品高价成交的可能性则获得了无限的放大,幻化出一道又一道的彩虹,在每个拍卖季都出现在盛世的上空。如果说拍卖成交的天价,是由许多必然和偶然因素的合力而构成的,那么拍卖行的品牌、资本、推广和营销手段,媒体关注和买家人气则是共同打造高价的要素。画廊的销售只能引起有限买家的关注,拍卖行的销售行为则力争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以前售价保密的画廊行为,转化为成交价格公开的拍卖嘉年华。以前对艺术品历史人文的关注,转化为对成交价格的关注。以前区隔藏家与非藏家、贵族与平民的艺术品位,终于找到了有着全民共识的公分母——成交价格。成交价格不但弥合了阶级的区隔,品位的分歧,能否拥有藏品的财力。

古董本无价,只是看个人的喜欢程度,同一件古董,遇到喜欢的人,就可以用一个很高的价值来估量,如果遇到不喜欢的人,别人会不会把它当做垃圾又不可知?

文物保护的调研报告

文物保护的调研报告 文物,是我们人类历史遗存中的瑰宝。加强文物保护,对于研究历史,发掘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保护文物不仅仅是把文物保护起来,更重要的是体现文物的价值,使之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文物“曾经辉煌,再现璀璨”。 但对于文物保护,我们做得还很不够,还有相当多的问题。以xx为例,在文物保护方面既有不足,在文物的开发利用上又有很大的潜力有待发掘。 加强文物保护重在开发利用 一、xx文物的基本情况 xx是河北省境内最早的都城,距今已有3500年的历史,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目前,xx市共有文物保护单位489处,共中国保单位2处,省保单位51处,市县级保护单位436处(数量在全省排名第6,但对外开放不足10处,参观人数和门票收入均为全省倒数第一)。多年来全市文物工作者通过考古发掘和征集、群众捐献等方式积存了近两万件文物藏品,其中国宝级4件,国家一级品50余件、二级品200余件、三级品500余件。文物的数量和质量基本处于全省第四名的位置。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保管不善,不能发挥文物的作用。设施齐全,管理科学的文物仓库,对保护文物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xx没有象样的文物仓库,一些高档次的文物只有暂存于省博物馆和省文研所;由于没有文物仓库,现存的部分文物腐蚀严重,甚至比文物埋藏于地下腐蚀得更快。没有一座博物馆,大量的文物不能展出,既不利于文物保护,更不利于开发利用。 2、投入较少,古建筑年久失修。按照《文物法》规定:国保单位主要由国家财政投资维修和保护;省保单位主要由省财政投资维修和保护;市县级保护单位主要由本级财政投资维修和保护。由于河北省是经济欠发达地区,xx市的财政收入也相对较少,这些年几乎没有投入,造成了多数古建筑年久失修。 3、开发不够,没有发挥文物的效益。相对于旅游发达地区,xx的文物旅游资源的开发还远远不够,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目前,全市仅有不到10处文物旅游景点对外开放,旅游参观人数也少得可怜,门票收入难以维持正常的支出。 4、破坏严重,文物保护意识有待于加强。文物资源为非再生资源,一旦遭到破坏就难以恢复。多年来,文物资源经历了多次劫难,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破坏了xx地上文物的一半以上。现在仍有对文物的盗掘盗卖现

调查文物古迹总结体会

调查文物古迹总结体会 篇一:心得作业 《广东省湛江市吴阳镇文物古迹保护调查》 心得体会 摘要: 当前,我们在面对着日新月异的世界变化,我们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是一大笔无法估量的财产,而对于研究我们的历史文物去我们了解国学,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有重要意义。然而,在无情岁月的冲击下,我们的文物已经渐渐得失去往昔的光彩;更多的文物在自然及人为的双双层损害下,遭到了及其严重的破坏。对此我们小组开展这一课题,即:关于“‘百年古镇’之一的吴阳镇文化古迹的破坏与保护”。 此次我们通过对古迹的网上查找资料,实地调查以及访问当地居民,了解到了:当地居民保护文物意识低,漠视这些文物的历史价值,文化古迹的破坏很严重。这一行为使人心寒。 这次我们所去调查的地区是百年古镇之一得吴阳镇。吴阳镇位于吴川市西南部,东濒南海,西襟鉴江,地处鉴江出海口,距吴川市区仅15公里,至湛江市区35公里,是广东省中心镇之一,XX年9月,荣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殊

荣。 自隋朝到解放前夕的一千三百多年里,吴阳为历代吴川县城所在地,是当时吴川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古代吴川八景,吴阳独占六景,即“延华弄月”、“文翁耸翠”、“限门飞雪”、“极浦渔归”、“一览凭高”、“东海朝阳”。当时芷寮港是唐宋至民国近千年间的南方大港,停泊来自海内外的船只不下千艘,帆桅数里。县志记载,此处富庶曾为六邑之最,故有“金芷寮、银赤坎(今湛江港)”之称,可见其地位之高。公元一七七三年,宋朝宰相陈宣中曾到过吴川(旧时吴阳),并留下一首著名的《过吴川·宿极浦亭》七律诗。在人才方面,更加涌现了粤西唯一状元——林召棠,历代计有进士8人,举人50人,总兵、乡贤等多不胜数。吴阳镇旅游资源丰富,文物古迹甚多。“吴阳自古多骚客,醉赏流连不欲还”,吴阳乃仙境胜地,名胜古迹冠吴川,有始建于南宋的极浦亭,元朝的圣殿学宫,明朝双峰塔、上郭读书楼,清朝的状元故居、状元坊。 但是如此美丽的文化小镇,在我们眼中却??。 以下是我们这次调查中几个平凡而又真实得镜头: 8月26日上午9点,我们调查小组成员来到文塔村,对双峰塔进行实地调查。

文物考察报告

文物考察报告 考察时间:2013年6月5日星期三 考察地点:四川省达州市博物馆 首先介绍一下本次考察地点,达州博物馆位于西外新区市政中心和人民广场旁边,兴建于2007年,是达州市的标志性文化工程,也是一座具有收藏、展示、研究等多种功能的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达州博物馆展厅面积5000平方米,有《古代达州》、《近现代达州》、《当代达州》三大基本陈列和《馆藏瓷器》、《馆藏书画》、《巴渠民俗文化》三大专题陈列,展出各类珍贵文物2000余件,其中一级文物4件、二级文物31件、三级文物850件。汉代石辟邪、洪荒摇钱树座、东汉上釉砖、宋代鸿钟、金头饰皆为国家级镇馆之宝。 达州博物馆一楼主要是恐龙展厅,展出有多具达州各地出土的恐龙骨架,还有众多达州各地发现的古生物化石。同时,该展厅还通过仿真模型和雕像展示了远古人类生活的场景。 二楼是达州博物馆藏品最丰富的地方。达州各地出土的各个历史朝代的陶器、青铜器等众多造型各异、栩栩如生的文物集中展示在这层楼。罗家坝战国墓葬在这里复原,三具巴人勇士的骨骸静静地躺在玻璃地板之下,旁边还放着他们的随葬品。 三楼是近代达州的历史,达州的红色历史在这里得到全面的体现。当代达州部分则主要由一个制作精美的大型多媒体沙盘来展现,

沙盘全面展示了西外新区、老城区、南城、化工园区的新貌。 本次考察的对象是达州市博物馆的青铜器 青铜器的发展和起源 中国青铜器是特指质地以铜为主,加入少量锡和铅浇铸而成的器物,颜色呈青绿而得名。它的种类主要有工具、兵器、食器、烹饪器、酒器、乐器、水器、车马器等。形式多样,纹饰精美,部分器物上铸有铭文。 迄今为止,中国已发现的最早的青铜器,是1975年在甘肃东乡林家一处房屋遗址中出土的青铜小刀和一些铜器残片,其年代在公元前三千年左右,属甘肃仰韶文化类型。在较晚一些时候的山东龙山文化和河北、辽宁、内蒙古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中,普遍发现了青铜工具、兵器、装饰品等。考古工作者在西北地区的齐家文化遗址发现了很多工具和镜、指环等,有的是红铜,有的是青铜。虽然中国的原始文化发展不平衡,但至少在龙山文化时期,不少地区的先民们已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认识了铜的材质和特性,并且初步掌握了青铜冶炼、铸造技术,在制作过程中,表现出相应的装饰意境。 在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中,发现了青铜酒器中的爵,虽然形体比较简单,各部分的比例还不够和谐,但其造型的样式已基本确立。从二里头遗址内发现的铸铜、烧陶、制骨、琢玉等各类作坊遗存可知,当时的手工业内部分工中,青铜器制造已经是一个重要的、独立的生产部门了。

文物保护的调查报告

文物保护的调查报告 对地下文物的保护,文物管理部门一贯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在目前经费紧缺又无博物馆和专用库房的情况下,对已知的古墓葬、古遗址、古窑址等地下文物,尽力做好原地保护工作,待时机成熟再报批发掘,进行科学研究。对在基建中暴露的各类地下遗址,只要一得到信息就积极组织人员进行抢救性调查发掘,从不遗漏。近几年,先后抢救性调查发掘了万家山墓葬群、黄土岭墓葬、何婆岭墓葬、象山三中古墓葬区、大溪蒋村宋代古墓、黄狗山宋代瓷窑残址、花岙岛古代遗存等,尽职尽力做好了塔山路东首延伸段的塔山遗址的保护工作,使一批面临厄运的地下文物得到抢救性保护。 多年来,我县通过财政拨款、上级文物部门补助和群众自发集资捐赠等多种途径,筹集了数百万元资金,视各文保单位不同情况,已全面或部分整修了石浦城隍庙、大徐殷夫故居、丹城石屋、丹城姜毛庙、东门岛灯塔、东门岛天后宫、王家谟烈士墓、陈汉章先生墓、爵溪街心戏亭等十余处省、县级文保单位和重要文物点。在维护和整修各级文保单位的同时,注重使用单位和专(兼)职管理人员的落实工作,加强定期检查,即时提出保护意见及整改措施,使这些不可移动文物得到较为妥然的保护。对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不仅落实专人值班和法人代表负责制,做到24小时不断人,还加强

双铁安全保护措施,实现110报警联网,单位职工双休日、节假日轮流值班。文物部门在现有条件下,最大限度地监管好库藏文物的安全,xx年被评为XX市文博系统安全先进单位。 (一)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县各级文保单位及文物保护点受损情况普遍存在。如丹东街道林海赤坎游仙寨,寨城护体石墙大部分被拆,寨城内建有非法庙宇和水泥面道路,寨城东边新建的公墓区严重破坏了环境风貌;丹城塔山遗址保护区外沿修筑道路时不经勘察调查就动工,破坏了地下遗存;基建工程中民工挖沙掘土暴露出土文物擅自捣毁或私藏现象时有发生;爵溪街心戏亭周边电力、通讯、有线电视等杆线密布,不仅破坏环境和景观,还存在严重隐患;王家谟烈士墓旁屡建养鸡场,鸡粪遍地,臭气熏天,严重破坏环境;陈汉章先生墓区缀学亭围栏及墓道石凳被毁,纪念壁上先生瓷像遭砸;石屋景区乱建违章建筑等等。更有一些文物急需进行抢救性的保护,如爵溪街心戏亭后厢房年久失修而破旧;陈汉章先生故居缀学堂房屋倒塌急待整修;许多古建筑电线老化隐患严重;王家谟烈士墓区通道严重毁损;第五批文保古建筑单位励氏宗祠、东陈鉴公祠等的维修,因缺专项资金无法启动。 (二)原因分析 1、对文物价值认识不足。一直以来,有些领导和有关

文物调查报告

文物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跟工作通讯中那些以反映工作成绩为主的类型有些近似。以下是带来文物调查报告格式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文物调查报告格式一、标题要求 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 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 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 陈述式如《东北师范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提问式如《为什么大学毕业生择业倾向沿海和京津地区》。正副标题结合式,正题陈述调查报告的主要结论或提出中心问题,副题标明调查的对象、范围、问题,如《高校发展重在学科建设――××××大学学科建设实践调查》等。 二、列出调查的主要内容,格式如下: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 调查方法: 调查人:

调查分工:(以小组形式调查的要求,小组人数不得超过3人) 三、报告正文。 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调查报告的结构形式,一般根据本文内容和表达的需要来决定,除标题外,通常有开头、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 1、开头。

文物普查工作总结

文物普查工作总结 经过文物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不断加大实地调查力度,已全面完成第二阶段的工作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做法 (一)机构健全,组织措施到位。丘北县委和政府高度重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县人民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文化局局长和县政府办公室主任任副组长,各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第三次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制定了我县的普查实施方案,并以丘政办发【XX】86号文印发,对文物普查的目的和意义、工作范围和内容、时间安排、组织和实施形式等方面都做出了明确要求。同时,为保证普查工作能顺利开展,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仍安排了每年十万元的普查经费,为普查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经费保障。 (二)领导重视,上级支持,各方协作。这次普查工作得到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县政府将普查工作进展情况列为政府督查督办案件,要求文普办按时上报文物普查工作进展情况,对普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解决。分管副县长王毅同志多次过问,并深入到文物管理所了解工作开展情况。这次普查工作也得到了省州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省、州文物专家多次深入我县了解普查工作开展情况,并对普查中出现的技术问题作了现场指导。普查期间,各乡镇党委政府大力配合,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对普查队员开展实地普查在人力物力上都

给予了帮助。 (三)强化培训,夯实基础。文物普查工作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普查人员技术过硬,业务能力强是基础是关键。为此,我局于XX年12月下旬,组织文物管理所文普人员参加了在文山举办的八县文物普查骨干培训,XX年元月5日,我局又举办丘北县文物普查培训会,对全县十二个乡镇文化专干进行了培训,培训会还专门邀请了州博物馆的王林斌副馆长到会就文物普查的基本知识、普查标准等内容作了培训。此外,我局文物管理所还固定在每周星期三上午组织文物管理所职工学习业务知识,熟悉掌握普查的各种技术规范。通过学习,文物普查人员业务能力得到了提升,为高质量完成普查任务做好专业知识储备。 (四)广泛动员,宣传到位。为使我县文物普查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掀起一场全民普查高潮,我局从XX年元月份以来,认真策划普查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标语、黑板报,宣传栏进行文物普查、文物知识和《文物保护法》的宣传。组织书法人员书写普查标语6份1000余条,印刷文物普查宣传单1万余份,发放和张贴到全县12个乡(镇)99个村民委;先后利用丘北街天,在县城三鑫花园开展了“文物普查宣传活动”六次,发放文物普查宣传资料2万余份,接受群众咨询500余人次。普查队员们还将宣传工作与文物调查工作结合起来,做到调查工作开展到哪里宣传工作就做到哪里。通过宣传活动,让广大群众了解了保护文物的重要性,提高了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积极提供文物线索,为我县实地开展文物普查工作奠定了基础。

关于文物保护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文物保护工作的调研报告导读:本文是关于关于文物保护工作的调研报告,希望能帮助到您! 文物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物、遗迹。它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为您搜集整理的关于文物保护工作的调研报告,欢迎阅读借鉴! 一、县文物保护工作现状 经过三次历史文化遗产普查,大部分县城至今有省级文保单位3处,县级文保单位31处,已公布的重要文物保护点70处,及200多处登记在册的地面文物。这些被各级人民政府公布或未公布的不可移动文物中,有新石器时代遗址、唐宋窑址、明清古民宅、古桥梁、古墓葬、摩崖石刻、名人故居和革命纪念地等等,类型齐全,历史延续性强,是我县六千年文明史的纪实写真。尤其是构筑在海岸线上的40余处明代抗倭遗址,更是我县人民抗击外敌侵扰的历史见证。近年来,我县库藏文物的收藏量也显着增加,器物类从原有的数十件增加到目前的xx多件,字画从百余件增至千余件,另有古籍6000余册,宗谱80余种,还有大量的碑刻、墓志铭、工艺品与革命文物等等,为我县建立博物馆、展示地方史和民俗文化,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打下了良好基础。 对地下文物的保护,文物管理部门一贯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在目前经费紧缺又无博物馆和专用库房的情况下,

对已知的古墓葬、古遗址、古窑址等地下文物,尽力做好原地保护工作,待时机成熟再报批发掘,进行科学研究。对在基建中暴露的各类地下遗址,只要一得到信息就积极组织人员进行抢救性调查发掘,从不遗漏。近几年,先后抢救性调查发掘了万家山墓葬群、黄土岭墓葬、何婆岭墓葬、象山三中古墓葬区、大溪蒋村宋代古墓、黄狗山宋代瓷窑残址、花岙岛古代遗存等,尽职尽力做好了塔山路东首延伸段的塔山遗址的保护工作,使一批面临厄运的地下文物得到抢救性保护。 多年来,我县通过财政拨款、上级文物部门补助和群众自发集资捐赠等多种途径,筹集了数百万元资金,视各文保单位不同情况,已全面或部分整修了石浦城隍庙、大徐殷夫故居、丹城石屋、丹城姜毛庙、东门岛灯塔、东门岛天后宫、王家谟烈士墓、陈汉章先生墓、爵溪街心戏亭等十余处省、县级文保单位和重要文物点。在维护和整修各级文保单位的同时,注重使用单位和专(兼)职管理人员的落实工作,加强定期检查,即时提出保护意见及整改措施,使这些不可移动文物得到较为妥然的保护。对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不仅落实专人值班和法人代表负责制,做到24小时不断人,还加强双铁安全保护措施,实现110报警联网,单位职工双休日、节假日轮流值班。文物部门在现有条件下,最大限度地监管好库藏文物的安全,xx年被评为宁波市文博系统安全先进单位。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县各级文保单位及文物保护点受损情况普遍存在。

关于加强我县文物保护工作的调研与思考

---------------------------------------------------------------范文最新推荐------------------------------------------------------ 关于加强我县文物保护工作的调研与思考 关于加强我县文物保护工作的调研与思考       文物资源是先人留下的无价之宝,是历史的见证,是历史的再现。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文物资源,显示一个区域、一个城市深厚博大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品位,也是每一个部门、每一位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几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重视下,在各级各部门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文物管理部门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在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的良好环境中积极开展文物保护工作,使我县的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步入了有序的发展轨道。     一、我县文物保护工作现状     经过三次历史文化遗产普查,我县至今有省级文保单位3处,县级文保单位31处,已公布的重要文物保护点70处,及200多处登记在册的地面文物。这些被各级人民政府公布或未公布的不可移动文物中,有新石器时代遗址、唐宋窑址、明清古民宅、古桥梁、古墓葬、摩崖石刻、名人故居和革命纪念地等等,类型齐全,历史延续性强,是我县六千年文明史的纪实写真。尤其是构筑在海岸线上的40余处明代抗倭遗址,更是我县人民抗击外敌侵扰的历史见证。近年来,我县库藏文物的收藏量也显著增加,器物类从原有的数 1 / 14

工程文物调查勘探合同范本

工程 文物考古调查勘探合同 甲方: 乙方: 为了掌握建设工程影响范围内的地面、地下文物分布情况,并配合工程建设保护文物,(以下简称甲方)(以下简称乙方)依法对工程永久占地区和临时用地区进行文物考古调查、勘探工作,为明确责任,经甲乙双方协商,议定下列条款,双方共同遵守执行。 一、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 3、国家文物局、计委、财政部《考古调查、勘探、发掘经费预算定额管理办法》[(90) 文物字第248号] 4、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 5、四川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的实施意见[川府 发(2006)21号] 6、国务院471号令《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 二、工作内容和范围: 甲方委托乙方对工程所涉及的永久占地区和临时用地区的地面、地下文物进行文物考古调查、勘探工作并作出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查清上述范围内地面、地下文物的数量、规模、分布情况、建成年代保护级别等相关情况; 2、对需要保护的文物对象,编制保护措施规划,并编制文物保护投资概算。 三、工作时限: 在合同签订后,乙方组织开展工作,计划在年月日完成全部工作。 四、双方责任: 1、甲方向乙方提供工程建设的相关资料(地形图、征地资料等)。

2、乙方应在文物调查、勘探工作完成后向甲方提供《工程文物影响评估报告》8套及电子成果1套和四川省级文物局批复意见。 五、工作经费和付款方式: 本项工作经费为人民币------万元(合计------万正)。甲方得知乙方已完成该项目文物调查勘探报告、专家评审和省级文物部门批复后,甲方一次性支付完工作经费。乙方在合同规定时间内一次性提交给甲方全部文物评价报告和批复。 六、本合同自签订盖章之日起生效,至全部文物调查工作结束,乙方提交成果后失效。 七、本本合同一式8份,双方各执4份,自行分送有关单位。 八、本合同未尽事宜,由双方友好协商解决。 甲方:乙方: 法人或代表:法人或代表: (或其授权代理人):(或其授权代理人): 联系人:联系人: 开户单位:开户单位: 开户单位:开户行: 帐号:帐号: 地址:地址: 电话:电话: 二O一六年月日

保护文物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材料3篇

保护文物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3篇 【篇一】 为了促进全区文物保护工作,10月16日,区政协组织部分 文化艺术界委员和民主党派委员组成调研组,对秦延德故居、下 双大庙、明长城遗址、白塔寺、四十里堡西路红军纪念馆等主要 文物古迹点进行了实地考察。通过采取现场查看、听取汇报、座 谈讨论等方式,对文物保护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 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主要成效 XX历史悠久,文物古迹遗存丰富。目前全区共有文物保护单位(点)349处,其中国家级10处,省级34处,县级148处, 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等157处。区政府及文物保护有关部门 和单位认真贯彻实施《文物保护法》,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 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不断加大文物保护工作 力度,我区的文物保护事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主要取得以下几 个方面的成效: (一)文物保护宣传工作不断深入。区文体局及有关职能部 门、乡镇积极开展文物保护宣传工作,结合“文化遗产日”、“国 际博物馆日”、“文化下乡”等活动, 印发与宣传保护文物的法律法规,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 活动。文体局编纂出版了《武威市文物志》、《凉州区文物菁华》、 《走进长城》文物专著,编辑发行了《西路军史料汇编》、《西 路军河西浴血》、《文物保护法律法规选编》。通过宣传,增进

了全区人民对凉州区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的了解,提高了全区各级领导干部、广大人民群众对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的认识,文物保护意识进一步增强。 (二)文物日常管理工作逐步加强。一是区政府颁布了《凉州区长城保护管理办法》,加强了长城遗址保护工作力度。二是开展了文物调查和文物单位数据库建设,完成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任务、区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资料分类、整理和充实完善工作,建立了所有文物保护单位的规范档案,划定了2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工作逐步展开,区文体局上报区政府公布了66处县级保护单位,全区文物保护单位“四有”(有保护管理机构、有保护范围、有保护标志、有保护档案)工作持续推进。三是实行文物保护责任制,文体局每年与相关单位签订《文物保护工作目标责任书》,有文物管护的乡镇成立了保护小组,落实保护责任。四是加强监督检查,区上坚持每年春冬两季文物安全大检查,文体局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月进行一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强化了日常管理。五是开展了国保、省保单位申报工作,通过健全机构、落实方案、积极申报,XX年全区新增秦氏民居、陆氏民居、贾坛故居、王城魁星阁、莲花山塔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今年新增磨咀子五坝山墓群、旱滩坡墓群、海藏寺、西宁王和高昌王家族墓4处国家级保护单位。 (三)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取得较大突破。在先后完成省级文保单位西宁王碑、下双大庙,市级文保单位祖师宫、贾坛故居、

文物保护工作调研报告

文物保护工作调研报告 以下提供一篇调研报告给大家参考! 一、县文物保护工作现状 经过三次历史文化遗产普查,大部分县城至今有省级文保单位3处,县级文保单位31处,已公布的重要文物保护点70处,及200多处登记在册的地面文物。这些被各级人民政府公布或未公布的不可移动文物中,有新石器时代遗址、唐宋窑址、明清古民宅、古桥梁、古墓葬、摩崖石刻、名人故居和革命纪念地等等,类型齐全,历史延续性强,是我县六千年文明史的纪实写真。尤其是构筑在海岸线上的40余处明代抗倭遗址,更是我县人民抗击外敌侵扰的历史见证。近年来,我县库藏文物的收藏量也显着增加,器物类从原有的数十件增加到目前的XX多件,字画从百余件增至千余件,另有古籍6000余册,宗谱80余种,还有大量的碑刻、墓志铭、工艺品与革命文物等等,为我县建立博物馆、展示地方史和民俗文化,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打下了良好基础。 对地下文物的保护,文物管理部门一贯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在目前经费紧缺又无博物馆和专用库房的情况下,对已知的古墓葬、古遗址、古窑址等地下文物,尽力做好原地保护工作,待时机成熟再报批发掘,进行科学研究。对在基建中暴露的各类地下遗址,只要一得到信息就积极组织人员进行抢救性调查发掘,从不遗漏。近几年,先后抢救性调查发掘了万家山墓葬群、黄土岭墓葬、何婆岭墓葬、象山三中古墓葬区、大溪蒋村宋代古墓、黄狗山宋代瓷窑残址、花岙岛古代遗存等,尽职尽力做好了塔山路东首延伸段的塔山遗址的保护工作,使一批面临厄运的地下文物得到抢救性保护。 多年来,我县通过财政拨款、上级文物部门补助和群众自发集资捐赠等多种

途径,筹集了数百万元资金,视各文保单位不同情况,已全面或部分整修了石浦城隍庙、大徐殷夫故居、丹城石屋、丹城姜毛庙、东门岛灯塔、东门岛天后宫、王家谟烈士墓、陈汉章先生墓、爵溪街心戏亭等十余处省、县级文保单位和重要文物点。在维护和整修各级文保单位的同时,注重使用单位和专(兼)职管理人员的落实工作,加强定期检查,即时提出保护意见及整改措施,使这些不可移动文物得到较为妥然的保护。对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不仅落实专人值班和法人代表负责制,做到24小时不断人,还加强“双铁”安全保护措施,实现“110”报警联网,单位职工双休日、节假日轮流值班。文物部门在现有条件下,最大限度地监管好库藏文物的安全,XX年被评为宁波市文博系统安全先进单位。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县各级文保单位及文物保护点受损情况普遍存在。如丹东街道林海赤坎游仙寨,寨城护体石墙大部分被拆,寨城内建有非法庙宇和水泥面道路,寨城东边新建的公墓区严重破坏了环境风貌;丹城塔山遗址保护区外沿修筑道路时不经勘察调查就动工,破坏了地下遗存;基建工程中民工挖沙掘土暴露出土文物擅自捣毁或私藏现象时有发生;爵溪街心戏亭周边电力、通讯、有线电视等杆线密布,不仅破坏环境和景观,还存在严重隐患;王家谟烈士墓旁屡建养鸡场,鸡粪遍地,臭气熏天,严重破坏环境;陈汉章先生墓区“缀学亭”围栏及墓道石凳被毁,纪念壁上先生瓷像遭砸;石屋景区乱建违章建筑等等。更有一些文物急需进行抢救性的保护,如爵溪街心戏亭后厢房年久失修而破旧;陈汉章先生故居“缀学堂”房屋倒塌急待整修;许多古建筑电线老化隐患严重;王家谟烈士墓区通道严重毁损;第五批文保古建筑单位励氏宗祠、东陈鉴公祠等的维修,因缺专项资金无法启动。 (二)原因分析

第三次全国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指标顺序变更情况对照表

附件2: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著录补充说明 为了保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调查指标数据的准确、规范,现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以下简称“《登记表》”)部分调查指标的含义补充说明如下: 一、调查对象 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认定标准》确定,每一调查对象为一个独立文化遗存,不以构成的要素多少、体量大小为依据。每一个调查对象填写一份《登记表》。调查对象与现有文物保护单位不属同一计量概念,两者不得混淆。 二、新发现和复查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著录说明》(以下简称“《著录说明》”)之“3.2复查”、“3.3新发现”修改为“新发现和复查调查对象应以2007年9月30日前,是否经过确认并相关文物管理机构进行了登记为据”。 三、编号和代码 (一)《著录说明》之“3.1编号”,增加“编号是在文物普查过程中对一个调查对象数据录入工作过程中随机产生数量登记的流水号”。 (二)《著录说明》之“4.2代码”,删除“根据《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档号编制规则》确定的不可移动文物代码”,修改为“是以数字形式表示调查对象主要要素状况的字符串,编码规则由国家文物局制

定”。 四、《登记表》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著录补充说明》(以下简称“《补充说明》”)对《登记表》的部分调查指标顺序和含义作了适当调整和补充,具体是: (一)《登记表》指标顺序的调整(见《登记表》指标顺序变更情况对照表) (二)指标内容变更情况 1.级别:将“级别”改为“复查对象”。撤销“地(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改为“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未定”改为“尚未核定为保护单位” 2.面积:撤销“保护范围面积”、“建设控制地带面积”两个指标,“分布面积”、“建筑占地面积”统一改为“面积”。 其中:古遗址、古墓葬为分布面积,古建筑、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为占地面积,石窟寺、摩崖石刻、岩画为立面面积,碑刻、石雕为占地面积。 3.统计年代:将《登记表》11个指标分解为21个指标。撤销“近现代”,增加“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两个指标,将“不详”改为“待定”。 4.所有权:“国家所有、集体所有、私人所有、其他”改为“国家、集体、个人、不明” (三)调查对象年代限定和表示方法 1.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年代下限统一为清

关于制定《文物保护条例》调研报告.doc

关于制定《文物保护条例》调研报告 文物保护工作对继承和弘扬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展现区域文化特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文物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基层文物保护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在新时期下出台一部综合性、系统性、内容全面的文物地方性法规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召开此次《德州市文物保护条例》调研座谈会对更好地保护基层文物资源,加强地方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德城区文物保护基本情况。德城区历史悠久,共有34处文物点,现有国家级文保单位1处(大运河山东省南运河德州市德城区段),省级文保单位3处(德州城墙遗址、窑上窑址、北厂漕仓遗址),市级文保单位10处(德州城墙遗址、窑上窑址、闸子遗址、黄河涯礼堂、北厂沉船遗址、德州烈士陵园、卢建曾家族墓、孙庄谢生家族墓、高道悦墓、德州窑址)。近年来,德城区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认真按照上级文物部门要求紧抓落实,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了工作。一是不断加强对《文物保护法》、《山东省文物保护条例》等文物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文物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是文物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区多次组织各镇街文化站集中学习了《文物保护法》、《山东省文物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坚持学法、懂法、守法,处理好文物保护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依法保护我区文物资源的安全。此外,我们还利用国际博物馆日、

文物遗产日、文化惠民演出等活动,向广大市民宣传《文物保护法》、《山东省文物保护条例》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累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5000余份,开展宣传活动50余场次。通过这些宣传活动,全区文物保护意识逐渐深入人心,为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加强文物机构、队伍建设。2016年我区成立了全市最早的文物管理机构——德城区文物管理中心,进一步完善了机构管理制度。同时,我们也在加强文保队伍建设,提高文保人员素质上狠下功夫,除了配备电脑、照相机、照明设备、gps等必要的装备外,每年都组织文保人员进行业务学习,通过学习提高文保人员的素质。三是建立联合打击文物犯罪工作机制,遏制打击文物犯罪行为。建立联合打击文物犯罪工作机制是加强文物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遏制和打击文物犯罪的有效手段。为此,我们与德城公安分局、消防大队等单位建立了联合工作机制,形成了良性的合作机制。我们坚持主动打击、主动治理、主动防控,时刻保持对打击文物犯罪行为的高压态势,确保文物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德州市文物保护条例》的制订为基层文物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和保障,为实现文物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基层文物工作现状,结合我区文物工作实际,提出以下几点立法建议: 一是明确市、县级文物管理机构人员、制度。建议在《德州市文物保护条例》中明确规定市、县级文物管理机构人员编制、机构责任等情况,注重基层文物部门人员机构的层次化,为有经验有阅历的文物研究人员提供更多选拔聘用机会。同时建议市级、县级文物部门加强对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力度,明确岗位职责。

海淀区文物资源状况及保护利用的调研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海淀区文物资源状况及保护利用的调研报告正式版

海淀区文物资源状况及保护利用的调 研报告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来源:北京文博查看次数:1160 时间:XX-6-28 13:21:00 【大中小】【打印】【关闭】 海淀区文物资料状况海淀区是北京市的文物大区,文物分布之广、数量之多、级别之高以及其独有的特色在北京乃至全国都是引人注目的,海淀区的文物保护工作在维护古都风貌、促进首都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推动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对我区的经济建设和旅游事业的发展也正在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首都现

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旧城改造工作、旅游开发工作等同文物保护工作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矛盾。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更有效、更合理地保护和利用好祖国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文物工作面临的一大课题。文物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做好这项工作,是我们文物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深入认识我区文物资源的状况,研究新形势下文物保护及开发利用工作的思路及对策,促进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建设,本课题组对我区文物资源的状况及保护利用的情况进行了细致而周密的调查研究,初步摸清了文物资源的底数,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本报告。 一、文物资源的分布及特点

保护文物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3篇

保护文物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3篇 【小雅为你整理的精品文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的阅读下载。】内容如下-保护文物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3篇 【篇一】 为了促进全区文物保护工作,10月16日,区政协组织部分文化艺术界委员和民主党派委员组成调研组,对秦延德故居、下双大庙、明长城遗址、白塔寺、四十里堡西路红军纪念馆等主要文物古迹点进行了实地考察。通过采取现场查看、听取汇报、座谈讨论等方式,对文物保护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主要成效 xx历史悠久,文物古迹遗存丰富。目前全区共有文物保护单位(点)349处,其中国家级10处,省级34处,县级148处,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等157处。区政府及文物保护有关部门和单位认真贯彻实施《文物保护法》,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不断加大文物保护工作力度,我区的文物保护事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主要取得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效:(一)文物保护宣传工作不断深入。区文体局及有关职能部门、乡镇积极开展文物保护宣传工作,结合“文化遗产日”、“国际博物馆日”、“文化下乡”等活动,印发与宣传保护文物的法律法规,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文体局编纂出版了《武威市文物志》、《凉州区文物菁华》、《走进长城》文物专著,编辑发行了《西路军史料汇编》、《西路军河西浴血》、《文物保护法律法规选编》。通过宣传,增进了

全区人民对凉州区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的了解,提高了全区各级领导干部、广大人民群众对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的认识,文物保护意识进一步增强。 (二)文物日常管理工作逐步加强。一是区政府颁布了《凉州区长城保护管理办法》,加强了长城遗址保护工作力度。二是开展了文物调查和文物单位数据库建设,完成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任务、区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资料分类、整理和充实完善工作,建立了所有文物保护单位的规范档案,划定了2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工作逐步展开,区文体局上报区政府公布了66处县级保护单位,全区文物保护单位“四有”(有保护管理机构、有保护范围、有保护标志、有保护档案)工作持续推进。三是实行文物保护责任制,文体局每年与相关单位签订《文物保护工作目标责任书》,有文物管护的乡镇成立了保护小组,落实保护责任。四是加强监督检查,区上坚持每年春冬两季文物安全大检查,文体局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月进行一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强化了日常管理。五是开展了国保、省保单位申报工作,通过健全机构、落实方案、积极申报,xx年全区新增秦氏民居、陆氏民居、贾坛故居、王城魁星阁、莲花山塔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今年新增磨咀子五坝山墓群、旱滩坡墓群、海藏寺、西宁王和高昌王家族墓4处国家级保护单位。 (三)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取得较大突破。在先后完成省级文保单位西宁王碑、下双大庙,市级文保单位祖师宫、贾坛故居、莲花山、

文物保护工作的调研报告

文物保护工作的调研报告 一、县文物保护工作现状 经过三次历史文化遗产普查,大部分县城至今有省级文保单位3处,县级文保单位31处,已公布的重要文物保护点70处,及200多处登记在册的地面文物。这些被各级人民政府公布或未公布的不可移动文物中,有新石器时代遗址、唐宋窑址、明清古民宅、古桥梁、古墓葬、摩崖石刻、名人故居和革命纪念地等等,类型齐全,历史延续性强,是我县六千年文明史的纪实写真。尤其是构筑在海岸线上的40余处明代抗倭遗址,更是我县人民抗击外敌侵扰的历史见证。近年来,我县库藏文物的收藏量也显着增加,器物类从原有的数十件增加到目前的xx多件,字画从百余件增至千余件,另有古籍6000余册,宗谱80余种,还有大量的碑刻、墓志铭、工艺品与革命文物等等,为我县建立博物馆、展示地方史和民俗文化,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打下了良好基础。 对地下文物的保护,文物管理部门一贯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在目前经费紧缺又无博物馆和专用库房的情况下,对已知的古墓葬、古遗址、古窑址等地下文物,尽力做好原地保护工作,待时机成熟再报批发掘,进行科学研究。对在基建中暴露的各类地下遗址,只要一得到信息就积极组织人员进行抢救性调查发掘,从不遗漏。近几年,先

后抢救性调查发掘了万家山墓葬群、黄土岭墓葬、何婆岭墓葬、象山三中古墓葬区、大溪蒋村宋代古墓、黄狗山宋代瓷窑残址、花岙岛古代遗存等,尽职尽力做好了塔山路东首延伸段的塔山遗址的保护工作,使一批面临厄运的地下文物得到抢救性保护。 多年来,我县通过财政拨款、上级文物部门补助和群众自发集资捐赠等多种途径,筹集了数百万元资金,视各文保单位不同情况,已全面或部分整修了石浦城隍庙、大徐殷夫故居、丹城石屋、丹城姜毛庙、东门岛灯塔、东门岛天后宫、王家谟烈士墓、陈汉章先生墓、爵溪街心戏亭等十余处省、县级文保单位和重要文物点。在维护和整修各级文保单位的同时,注重使用单位和专(兼)职管理人员的落实工作,加强定期检查,即时提出保护意见及整改措施,使这些不可移动文物得到较为妥然的保护。对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不仅落实专人值班和法人代表负责制,做到24小时不断人,还加强“双铁”安全保护措施,实现“110”报警联网,单位职工双休日、节假日轮流值班。文物部门在现有条件下,最大限度地监管好库藏文物的安全,xx年被评为宁波市文博系统安全先进单位。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县各级文保单位及文物保护点受损情况普遍存

近代中国文物调查述评

近现代史与文物研究 124 Modern History and Cultural Relics Studies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内容提要: 清末至民国政府时期,受西方近代考古学和文物保护观念的影响,中国现代文物保护意识逐渐形成,政府当局开始以国家的名义开展各项文物保护工作,全国性的文物调查工作也在这一时期开始正式开展起来。本文通过对清朝末期、民国北洋政府时期、南京政府时期各个不同历史阶段文物调查工作历程的叙述研究,全面回顾了清末至民国时期政府及民间学术团体开展文物调查的发展过程,梳理出近代中国文物调查工作所经历的开端、初兴、发展三个历史阶段,走过的一个从无到有、不断发展的过程。近代中国文物调查工作的开展,促使政府当局在不断变化的文物保护形势中掌握了主动,合理规划及适时地制定了相应的保护政策和方针。中国具有现代意义的文物保护事业正是在文物调查的基础上开展起来的,文物调查工作的开展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文物保护事业。 关键词: 近代中国 文物 调查 保护 Abstract: During the late Qing dynasty to the Republic of China period, influence of modern Western archaeology and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fostered the awareness of protecting Chinese cultural relics. Headed by the government, state-level protective projects were carried out, including national investigations of cultural relics. The current paper reviews investigations launched by the government or non-governmental academic organizations during the late Qing, the Beiyang government period and the Nanjing government period. Thanks to national investigations, the government took a leading role in ever-changing circumstances that affected the protection of Chinese cultural relics to implement proper and timely protective policies. Such investigations paved the wa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in modern China. Key Words: Modern China; cultural relics; investigation; protection 李守义 Li Shouyi 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100006 近代中国文物调查述评 A Review of Modern National Investigations of Chinese Cultural Relics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