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域网和SDH10G技术和产品探悉

城域网和SDH10G技术和产品探悉

城域网和SDH10G技术和产品探悉

城域网传输主要采用的技术为基于SDH的MSTP、基于DWDM的OADM和光纤直连技术。为满足城域数据业务的开展、实现对数据业务的保护,核心层引入OADM技术和基于SDH

STM-64——10G的MSTP是必要的。SDH STM-64——10G产品由于其大容量、单位比特本钱较低、业务穿插便捷的特性已经深得运营商的信赖,有迹象说明,STM-64 10G产品即将由“旧时王门前燕〞走入寻常地市局。

本文就10G相关技术以及目前业界10G产品的特性和进展进展比拟深入的探悉。

一、STM-64的最大容量

最大容量分为两层涵义:SDH设备组成的网络的最大容量和最大接入容量。

SDH设备组成的网络的最大容量:由传输网络采用的传输速率等级和网络构造以及网络

保护方式共同决定。在采用STM-64速率下,采用相邻型业务流向模型,其最大组网容量可

达64×M×1/2 个VC4,M为STM-64 环上节点数。考虑到在保护时隙可以传送低等级额外业务,则上述容量提高一倍。

最大接入容量:最大接入容量是针对单个SDH设备而言,由设备穿插能力和各接入单元单盘的端口集成度共同决定。目前业界在768×768穿插单元下,最大接入容量为768个VC4,即120G;在512×512的穿插能力下为512个VC4 ,即80G。

二、穿插能力

穿插能力的大小主要由穿插处理盘协同背板总线完成。穿插等级分为高阶穿插和低阶穿

插,穿插连接类型分为单向、双向、穿插、播送和环回,穿插连接方向分为群路到群路、群路到支路、支路到群路和支路到支路。

高阶穿插能力:早期的STM-64产品高阶穿插能力比拟弱,一般为256×256VC4,最大可以实现384×384VC4穿插。由于STM-64产品在网络中核心的定位以及四纤复用段环的选用,早期的10G产品的穿插能力愈来愈显得力不从心。随着技术的开展目前业界可以稳定提供的是512×512VC4的穿插单元,最大可实现768×768VC4全穿插。由于目前实际网络容量和出于网络平安性的限制,512×512VC4穿插能力并没有用满。

低阶穿插能力:早期的STM-64产品全部是基于VC4级别的穿插,都不支持VC12级别的

低阶穿插。

目前,STM-64产品可以直接或者间接提供低阶全穿插能力。在实现方式主要有两种思

路:

第一种方式是STM-64提供低阶盘,直接具有低阶穿插能力。其优点在于无论是长期运

营本钱、故障率还是日常维护量和维护难度都大大减小,缺点在于低阶穿插盘占用10G设备业务槽位。

第二种是通过扩展2.5G设备提供低阶穿插能力,其本质还是STM-64不提供而是通过扩

展设备提供低阶穿插能力。本方式的巧妙之处在于将扩展2.5G子架以扩展子框形式集成在10G设备机架。此种方式实现比拟简单,优点在于借用了2.5G设备的强大的低阶穿插能力,

同时又以“2.5G子框〞的形式解决了机房面积占用的问题,缺点在于降低了设备的整体集成度,增加了故障点,同时由于要维护两套设备,所以设备日常维护不可无视。

三、背板总线

目前,背板都采用无源设计。背板总线技术主要有三种:LVDS、LVTDL、GLT等。

对于如2.5G和2.5G以下中低速系统,由于系统容量不是非常大,系统的瓶颈不在背板

总线,所以对背板总线速率没有严格要求,一般采用LVTDL或GLT技术,背板总线为77M 或38M,如此已经完全满足系统的要求。倘假设采用LVDS〔低压差分信号〕技术使背板总线速率提高到622M,除了方便背板布线外对系统几乎没有优化作用。

对于高速通信系统,如10G或其以上设备,由于系统速率和穿插容量非常高,对背板总

线的速率和布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一般采用LVDS技术。目前业界的背板速率一般为622Mbit/s或者777Mbit/s。

四、机架尺寸和端口密度

设备的端口密度由设备的业务槽位、单盘集成度、穿插能力共同决定。业务槽位的多少

在一定程度上和设备机架尺寸有密切关联。目前10G设备机架尺寸长和宽差异不大,主要在厚度上有争议,一般分为300MM或600MM两种厚度。对一个成熟的10G产品而言,机架厚度尺寸对设备的稳定度几乎没有影响,但对机房长期规划而言则必须要重点考虑。

端口密度通常是在所有的光接口都不考虑DCC通道的限制即POS方式下和最大可能提高

端口密度的情况下理论计算得出。在SDH中抛开网络,单纯的在理论上比拟端口密度并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目前,在10G双ADM配置模型下,即在组成2个两纤环的情况下还可以提供的端口数量

一般如下表所示:。

STM-64设备

型号单盘集成度端口总计

STM-64 光1路/盘最大4

STM--16光1路/盘16

STM--4光4路/盘64

STM-1光电合一(4+4)路/盘64电+64光

STM-1光4路/盘、8路/盘、16路/盘256

STM-1电4路/盘、8路/盘、16路/盘128

GE支路盘1*光/盘、2*光/盘32

100M以太网4*100M/盘、8*100M/盘128

ATM接口盘实现原理不同,一般不用端口密度衡量

最近业界新提出2路/盘的STM-16分支盘以及直接带有低阶穿插功能155、622的穿插

集线盘,此类单盘的提出对我们的组网思路又带来了比拟大的改变。

五、设备单盘通用性

主要是指STM-64、STM-16、STM-4、STM-1相关业务机盘是否支持从低速率到高速率

系统设备间可通用,即原STM-4的155盘能否在STM-64系统上使用。此思路的提出非常好,但由于各个单盘原所隶属的复用系统的背板速率差异极大,故目前业界几乎都不支持

——除非是高速率系统降级为低速率系统使用。

六、组网能力

10G群路光口:对于10G群路光口的数量理论上当然是多多益善,但考虑到实际组网规

模,够用即可。例如BJ联通本地传输网4端10G,使用10G光口数量为4个;SH联通宽带城域网4端10G,使用10G光口数量为4个;DL市话5端10G,使用10G光口数量为4个;NN10G市话传输网4端,使用10G光口数量为2个。

光口标准都严格按照ITU-T相关建议规,接口类型常用的分别为I-64.2、S-64.2a、

L-64.2a 。光收发模块可以采用合一光模块或者别离模块。光收发模块合一为最新推出的光核心模块,其减少单盘体积和功耗,但由于此芯片一般外购,价格较高;独立模块一般自主研发,价格较低,但占用空间较大。

FEC特性:由于在工程中不存在理想的数字信道,信号在各种媒体的传输过程中总会产生畸变和非等时时延,对数字信号来说就意味着产生误码和抖动,而抖动的最终效果也反映

在系统的误码上,信号的失真由此产生。依据干扰的性质,可将信道分为3类,即随机过失信道〔恒参信道〕、突发过失信道〔变参信道〕和混合信道。光传输系统一般可认为是随机过失信道,因此FEC一般采用了ITU-T G.975标准规定的方式。

FEC实现方式分为带和带外两种。

带外FEC采用RS编码,可提高6-7DB接收灵敏度,从而可以将光信号传送更远。但由

于额外增加了误码校正字节以及帧同步字节,因而会造成光口速率的增加,并且误码校正能力越强,所参加的误码校正字节则越多,光口速率增加也越明显,当然,色散的影响也就越大。

带FEC一般“嵌〞在STM-64光群路盘,通过网管软件可灵活开关群路接口盘带FEC功

能,采用RS编码,每帧可纠错1152比特,可纠突发误码128比特,可改善大约2-3dB的接收信噪比。其优点在于利用开销字节传送,不会造成光口速率的增加,缺乏之处在于没有带外FEC提高的接收灵敏度高。

色散补偿:传输距离大大增加,整个传输线路的总色散也随之增加。原来的损耗限制系

统变成了色散限制系统。光纤色散是指由于光纤所传输的信号是由不同模式或不同频率成分或不同的偏振态来携带的,这些不同的模式成分或不同的频率成分或偏振态成分的传输速度不同,从而引起传输信号在波形上发生畸变的一种物理现象。其现象就是随着脉冲在光纤中传输,脉冲的宽度被展宽。光纤的色散就可以分为:模间色散(Mode Dispersion)、色度色散(Cromatic Dispersion)和偏振模色散(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在以上三种色散中,色度色散可通过色散补偿的技术完成。

STM-64 信号通过在G.652 光纤上传输,通过色散补偿功能模块延长高速信号传输的色

散受限距离。由于DCF补偿光纤入纤有效面积较小,为防止非线性原因,采用后补偿和欠补偿原则。

目前业界色散补偿单元分为占业务槽位的插盘式和不占业务槽位而放置在机框下部的模

块式。色散补偿量标称值分为40公里、60公里、80公里不等。一般在G.652光纤上,60KM 可以不补偿,补偿原则为欠补偿。

七、网络、设备保护能力

随着光纤传送传输容量的增大,传输网络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对线路故障的应变能力至

关重要。

设备级保护功能:此保护一般指穿插、时钟盘、电源1+1可热备份,业务盘例如STM-1

电接口可实现1:N或者1:1保护。关于供电,目前业务和功能接口盘几乎都是全分散供电。设备电源具有1+1 两路电源引入口,网络级保护功能:网络级别的保护分为:链路1+1线路保护,环形包括有复用段和通道保护。具体组网又可分为子网连接保护、复用段共享保护、共享光纤虚拟路径保护、环网间互通业务的保护。

子网连接保护

子网连接保护是一种通道层的保护,无需APS协议,它可以应用在环网上形成二纤通道

保护环。在网络构造日趋复杂的情况下,SNCP 子网连接保护是可适用于各种网络拓扑构造且倒换速度快的业务保护方式。

对于SNCP,即使同时存在多个业务倒换,成熟的STM-64都完全满足G.841、G.842 建议的要求。

共享复用段保护

复用段共享保护倒换要使用APS协议,按照组网形式可分为线形和环形。线性组网包括

1+1 和1:N两种;环形组网包括单向复用段和双向复用段保护两种。目前常用的是双向复用段保护。

复用段保护倒换时间是关键的参数之一,按照ITU-T G.841的建议模型,在环的总长度不

超过1200km的情况下,保护倒换应在50ms完成复用段倒换。一次完整的倒换将经历故障确认、倒换协议字节传输、开关执行和电路恢复四个过程。在实际工程中,故障确认时间和开关执行时间及电路恢复时间与厂家系统有关。

在2002年5月完毕的中国移动城域网测试中,业界国产*10G设备在STM-64 2F复用段

保护环保护倒换时间最大为29.901ms ;STM-64 4F MS-SPRING保护倒换测试,保护倒换时间最大为38.810ms ,比拟优秀。

同时是通道保护和复用段保护

同时是通道保护和复用段保护是指在STM-64系统中,既可以将*几个时隙用来做复用段

保护,又可以将剩余的时隙组成通道保护,还可以支持在保护时隙传额外业务。支持这种穿插的提出,不仅提高了网络容量,同时也为实际业务类型的多样性提供了便捷的适应性。

共享光纤虚拟路径保护

这种组网方式就是将光纤的容量按VC-4 为单位进展划分并将其归入不同的逻辑子系统,每个逻辑子系统可以单独采用不同的保护方式,从而在一根光纤可以采用多种网络保护。

TMU*功能

将共享光纤虚拟路径保护功能做的近一步强大,结合MU*功能,在子环上可以接入不同

厂家的设备,即利用未定义开销字节透传STM-16的J0,E1,E2,F1, K1,K2,S1,D1-D12等有定义开销。此功能在城域网中最有应用,尤其适用于在本地网为非本公司设备的实际情况下承建新建的城域核心网。

环网间互通业务的保护

在环间存在一条以上互通路由时便可实现环间业务的保护。对于双节点互连,ITU-TG.842

建议规定了可保护在不同或者一样设备组成的SNCP环网或者MSP环网间进展互通的业务。环网间的环间互通业务可分为单节点互连方式和双节点互连方式:

单节点互连方式可以用STM-64、STM-16、STM-4、STM-1光电口直接相连。目前由

于多光口增强型ADM设备的普及,此类组网方式在逐步减少。

双节点互连方式规定了一个环上的两个互通节点分别在复用段共享环或者通道环工作方

式下的保护方式。只要严格遵循ITUT G.842建议,采用该建议规定的保护方式可实现不同厂家设备、不同保护方式组成的两个环网间互通业务的保护。由于是双节点,对光纤失效、节

点失效均可进展保护。保护方式为D&C功能,即DROP –AND- CONTINUE。

由于增强型多光口ADM设备的普及,运营商往往将同一个站点的同一个厂家的设备合二

为一,甚至合三为一,组成相交环形成新的DNI(Dual Node Interface)双节点互联保护方式。由于充分利用设备强大的穿插、多光口能力,用一套设备部总线和部穿插代替两套或者三套设备间复杂的光、电口连线,节约了投资、减少了故障点、减轻了维护量。这种DNI即这样理解G.842,在*种意义上,确实优于传统的ITUT的G.842建议方式。但由于两、三套设备由一套来完成,减少了出故障率,增加了故障的破坏力,一旦出故障其影响将是非常的恶劣。

八、多业务支持〔10G MSTP〕

SDH STM-64对多业务的支持能力是由VC4级联实现,级联类型包括VC-4-2c 、VC-4-4c、VC4-8c、VC-4-16c、VC-4-64c以及1到16个VC4的虚级联。

GE接口:

GE往SDH上映射通常采用LAPS 或者GFP协议,提供每盘两路的GE 光接口,目前有的

厂商可以做到支持1到8个VC4的虚级联。工作波长一般采用1310nm或者1550窗口,采用标准的SC/PC,传输距离10km,支持以太网业务透传。

目前业界GE接口盘虽然市场宣传上支持但实际组网中并不支持二层交换,这一点从中国移动2002年5月份的测试中得到印证。

ETH接口:

以太网往SDH上映射也采用LAPS 或者GFP 协议,每个ETH 盘提供8路的100Base-F* 光

接口。接口支持单模15km和多模0.5km两种传输距离,支持带宽控制,数据透明传送,从中国移动测试的结果来看,目前业界都不支持二层交换功能。

根据设备制造商对技术一贯跟进性,10G的支持二层交换、GE接口、VLAN、甚至功能更

强大的以太网接口盘很快就会浮出水面。

ATM 155M统计复用接入盘:

目前业界对ATM接口盘的思路分为两种,一种是4个对外ATM接口,对2个VC4,适用

远端使用;另一种对为4个VC4,对外为2个ATM接口,适用于局端使用。这两种ATM接口盘的穿插容量都是6*155 Mbit/s。

一个成功的ATM盘应不仅要支持统计复用、VP环保护,还应该支持VP、VC空间组播,

VP、VC逻辑组播,支持CAC,支持信元传送优先级、支持强制倒换等ATM交换机支持的功能。

九、网管能力

由于网管涉及的容非常多,本章仅仅就我们比拟关心的参数进展探悉。

网管的研发都基于YDN037-1997 03/97 同步数字体系SDH 管理网管理功能和符合ITU-T

相关建议和ISO标准,采用分层构造和模块化设计,能够便捷的增加和扩大管理对象,具有性能管理、故障管理、配置管理和平安管理、计费管理功能。可以提供Q接口、CORBA接口、F接口、f接口、DEBUG接口,可以在一个平台下对同一设备制造商的传输、接入等产品进展统一网管。

单个网管可管理的网元数:

网元级网管,业界最大可以做到一个网元级网管可管理256个网元;一套子网级网管可以管理32个网元级网管,即32×256。

协议栈与D路由协议:协议栈和D路由协议目前业界也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底层协议

栈基于OSI、应用层基于CMIP。其D路由可使用v.35、2M、10/100M通道,实现硬件为符合G.703建议的2M接口配合高速网络互联器使用,可以途径任何一个公司的设备到达主网管。由于采用OSI 的TP4协议,网管协议比拟复杂,但网络平安性高。另一种是底层协议栈基于TCP/IP,应用层基于SNMP。其D路由采用TCP/IP协议,实现硬件为路由器,走专网/公网提供100M以太网接口通道。采用TCP/IP协议比拟简单,优点在于可以利用已经建立完好的数据网,缺点在于在公网上利用TCP/IP协议传送网管信息,网络平安性值得商榷。

端到端配置:END-TO-END〔端到端〕配置最早产生于网络或者子网级网络,目前局部设

备制造商的网元级网管也可支持端到端配置。从2002年5月份中国移动的测试结果来看,有局部厂家也支持ETH接口盘和GE接口盘的端到端配置。

十、设备稳定度

设备稳定度对运营商而言是最重要的一个指标,但也是最难评测的一个指标。MTBF固然

是设备稳定度的一个重要的反映,但真正开通工程后的设备稳定度却是一个产品能否经得起实际运营检验的关键——即使理论上的MTBF值很可观。

十一、开销、时钟接口及其他

目前业界所提供的10G设备除了利用32个光方向上的E2、F1通道,开通4路RS232/485

数据接口外,还可利用其它8个未定义开销字节开通RS232/485数据接口。对于时钟接口,几乎所有的10G设备都可以提供2路支持SSM功能2048kHZ和2048kb/s可选外时钟输入、输出接口。有的厂商通过时钟分配单元,最多可提供16路时钟输入输出口。

出于长期运营本钱的考虑,一个成熟的10G的功耗和占用机房单位面积应该较小。

结束语

通过对STM-64的最大容量、穿插能力、背板总线、机架尺寸和端口密度、设备单盘通

用性、组网能力、网络设备保护能力、多业务接入能力、网管能力、设备稳定度以及功耗等参数的比拟,相信大家对目前业界10G产品状况有了比拟详细的了解。由于通信行业技术开展很快,相信新的性能和参数会迅速跟上。

城域网

城域网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城域网英文名称: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MAN 定义:一种界于局域网与广域网之间,覆盖一个城市的地理范围,用来将同一区域内的多个局域网互连起来的中等范围的计算机网。应用学科:通信科技(一级学科);通信网络(二级学科)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是在一个城市范围内所建立的计算机通信网,简称MAN。属宽带局域网。由于采用具有有源交换元件的局域网技术,网中传输时延较小,它的传输媒介主要采用光缆,传输速率在l00兆比特/秒以上。MAN的一个重要用途是用作骨干网,通过它将位于同--城市内不同地点的主机、数据库,以及LAN等互相联接起来,这与WAN的作用有相似之处,但两者在实现方法与性能上有很大差别。 目录 释义城域网定义 宽带城域网定义 网络特点传输速率高 用户投入少,接入简单 技术先进、安全 与局域网、广域网的区别服务对象不同 建设方向不同 主要用途及适用范围高速上网 VOD视频点播 网络电视 远程医疗 远程教育 远程监控(WEBCAM)

家庭证券交易系统 宽带业务 城域网技术及其特点1、光纤直连技术及特点2、多业务传送平台技术(MSTP)及特点 承载业务的要求与特征核心层 汇聚层 接入层 城域网的发展释义城域网定义 宽带城域网定义 网络特点传输速率高 用户投入少,接入简单 技术先进、安全 与局域网、广域网的区别服务对象不同 建设方向不同 主要用途及适用范围高速上网 VOD视频点播 网络电视 远程医疗 远程教育 远程监控(WEBCAM) 家庭证券交易系统 宽带业务 城域网技术及其特点 1、光纤直连技术及特点2、多业务传送平台技术(MSTP)及特点

SDH发展史

SDH发展史 最早提出SDH概念的是美国贝尔通信研究所,称为光同步网络(SONET)。它是高速、大容量光纤传输技术和高度灵活、又便于管理控制的智能网技术的有机结合。最初的目的是在光路上实现标准化,便于不同厂家的产品能在光路上互通,从而提高网络的灵活性。 1988年,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接受了SONET的概念,重新命名为“同步数字系列(SDH)”,使它不仅适用于光纤,也适用于微波和卫星传输的技术体制,并且使其网络管理功能大大增强。 SDH的特点与应用 (1)SDH是严格同步的,从而保证了整个网络稳定可靠,误码少,且便于复用和调整。 (2)采用字节交错的时分复用,便于SDH各分级的组装与分解。 (3)SDH并不专属于某种传输介质,它可用于双绞线、同轴电缆,但高数据率的SDH的分级需用光纤。这一特点表明,SDH既适合用作干线通道,也可作支线通道。例如,我国的国家与省级有线电视干线网就是采用SDH,而且它也便于与光纤电缆混合网(HFC)相融合。 (4)SDH并不限于某种特定的网络拓扑结构,但双向环是其优选形式,最能发挥SDH的各种优势。 (5)SDH采用分组交换,且引入了灵活的SPE信封的概念,便于各种业务载荷的映射,并能在同步的体制下,完成非同步的信息传输。 (6)良好的OAM&P设施,保证了整个体系运行的安全、可靠,维护的便捷,对各种现有业务及对未来新技术的兼容与支持。 (7)从OSI模型的观点来看,SDH属于其最底层的物理层,并未对其高层有严格的限制,便于在SDH上采用各种网络技术。 SDH前景明朗 SDH 以其明显的优越性已成为传输网发展的主流。SDH技术与一些先进技术相结合,如光波分复用(WDM)、ATM技术、Internet技术(IP over SDH)等,使SDH网络的作用越来越大。SDH已被各国列入21世纪高速通信网的应用项目,是电信界公认的数字传输网的发展方向,具有远大的商用前景。 传统的SDH显示了相当顽强的生命力。下一代SDH大大延长了SDH的生命,将在业务汇聚层起到协议透明传送和细颗粒交换和带宽管理的作用。下一代SDH将会成为城域网的解决方案之一。 对于运营商来说,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如网络现状,市场目标,财务状况等等。传统运营商拥有大量的SDH网络,下一代SDH显然可以很好地帮助他们继续发挥现有网络的功能,同时克服传统SDH的昂贵、复杂等缺点,在现有的TDM网络上有效地支持以太网业务,提供快速、合理的解决方案。在旧的机框内插入一块百兆以太网卡后,就可以在现有的SDH 网上提供以太网,下一代SDH的升级显得如此简便。另外还可以配置和控制带宽,例如动态地从包交换和TDM业务中直接分配SDH带宽。提供逐渐增长的数据带宽。将多协议的数据流量进行标记、复用、交换和整形,减少所需的端口数。 对于新兴运营商来说,如果放弃建立SDH网络,将面临尴尬的局面,因为显然只有在电路交换网络上才存在明确的赢利的业务。而如果建立SDH网络,显然选择具有多业务提供平台的下一代SDH网络将是明智的。因为同时支持包交换、和传统的电路交换可以使他们兼顾赢利和满足业务需求的目标。这样既可以使他们的网络符合业务融合的潮流,也可以降低初期的大规模投入,充分利用资源。对于运营商来说,竞争的压力要求更大的运营利润,

MSTP技术介绍

MSTP(多业务传送平台)专辑(一) 本专辑内容提要: 随着城域数据业务的高速发展,电信城域网正面临深刻的变革—既要保证传统电信业务的实现,又要确保基于数据通信的多业务的承载。MSTP正是满足了电信宽带城域网迅猛发展的业务需求,才被电信运营商所认可。 本专辑摘录了一组有关MSTP技术发展动态的文章,供读者参考。 目录 1、MSTP为城域网带来什么 2、MSTP该用在哪里 3、基于SDH的MSTP技术分析 4、从城域传送网技术与组网策略看MSTP 5、MSTP撑起城域数据业务的桥梁 6、MSTP加速城域网盈利进程

MSTP为城域网带来什么 一、“城域裂缝” 在过去的几年中,为了适应快速增长的宽带业务需求,人们投入大量的精力改造了用户侧的接入网,目前的各种宽带接入技术如xDSL接入、以太网接入、HFC 接入、LMDS接入等,都能够比较好地疏通接入网的瓶颈,具备提供各种宽带数据、视频、音频业务的能力。另一方面,由于DWDM技术的广泛应用,长途干线网的容量正向着T比特级进军,核心路由器的处理能力也达到了T比特级,干线网的巨大传输容量已经成为网络发展的坚实基础。 但是,在接入网和干线网高速发展的同时,传统的本地网的容量和接口能力都难以满足业务疏导、汇聚的要求,于是出现了所谓的“城域裂缝”。 二、MSTP的使命 人们提出了多种方案来解决上述的“城域裂缝”问题,总的称之为MSPP(多业务提供平台,Multi-Service Provisioning Platform)。在目前来说,MSPP主要包含三个流派:WDM流派、SONET/SDH流派、纯数据流派。不论是哪一类的MSPP 技术,总的来说都具有多种业务承载能力集于一身的特点,而且容量普遍比较大,还有就是可解决网络的可靠性问题。 人们没有放弃目前的主流传输技术SDH,并对其作了各种改动,以期能够适应多业务的承载环境。改动SDH的方向有两个:一个是简化,另一个是增强。简化的SDH在这里姑且称之为SDHlite。SDHlite简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简化SDH的开销处理,其次是修改APS协议,使单个的SDHlite环能够容纳更多的节点,而不是目前的16个。在国内,主要的SDH改进形式是增强其功能,主要是增

城域网和SDH10G技术和产品探悉

城域网和SDH10G技术和产品探悉 城域网传输主要采用的技术为基于SDH的MSTP、基于DWDM的OADM和光纤直连技术。为满足城域数据业务的开展、实现对数据业务的保护,核心层引入OADM技术和基于SDH STM-64——10G的MSTP是必要的。SDH STM-64——10G产品由于其大容量、单位比特本钱较低、业务穿插便捷的特性已经深得运营商的信赖,有迹象说明,STM-64 10G产品即将由“旧时王门前燕〞走入寻常地市局。 本文就10G相关技术以及目前业界10G产品的特性和进展进展比拟深入的探悉。 一、STM-64的最大容量 最大容量分为两层涵义:SDH设备组成的网络的最大容量和最大接入容量。 SDH设备组成的网络的最大容量:由传输网络采用的传输速率等级和网络构造以及网络 保护方式共同决定。在采用STM-64速率下,采用相邻型业务流向模型,其最大组网容量可 达64×M×1/2 个VC4,M为STM-64 环上节点数。考虑到在保护时隙可以传送低等级额外业务,则上述容量提高一倍。 最大接入容量:最大接入容量是针对单个SDH设备而言,由设备穿插能力和各接入单元单盘的端口集成度共同决定。目前业界在768×768穿插单元下,最大接入容量为768个VC4,即120G;在512×512的穿插能力下为512个VC4 ,即80G。 二、穿插能力 穿插能力的大小主要由穿插处理盘协同背板总线完成。穿插等级分为高阶穿插和低阶穿 插,穿插连接类型分为单向、双向、穿插、播送和环回,穿插连接方向分为群路到群路、群路到支路、支路到群路和支路到支路。 高阶穿插能力:早期的STM-64产品高阶穿插能力比拟弱,一般为256×256VC4,最大可以实现384×384VC4穿插。由于STM-64产品在网络中核心的定位以及四纤复用段环的选用,早期的10G产品的穿插能力愈来愈显得力不从心。随着技术的开展目前业界可以稳定提供的是512×512VC4的穿插单元,最大可实现768×768VC4全穿插。由于目前实际网络容量和出于网络平安性的限制,512×512VC4穿插能力并没有用满。 低阶穿插能力:早期的STM-64产品全部是基于VC4级别的穿插,都不支持VC12级别的 低阶穿插。

面向4G通信的城域网建设

面向4G通信的城域网建设 引言 随着市场的发展需求,其业务已从单一的语音为主的TDM业务,逐步转向移动、固定数据、多媒体等综合业务方面。因而目前所说的城域传送网,实质上是要求能够满足多种电信业务接入的综合传送平台,即采用多种传送技术,以多元化综合接入为基础,支持端到端话音、数据、图像、多媒体、互联网和各类增值业务的传送。 1、城域网的现状目前城域网范围电信网由上至下可纵向划分为三种网络:业务网、传送网、光缆网。其中业务网主要包括话音网和数据网;传送网主要基于SDH技术构建;光缆网由广泛分布的光缆线路互连组成,是所有上层网络的物理媒体承载平台。城域数据网的结构一般分为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核心层负责进行数据的快速转发,同时实现同骨干网的互连,提供城市的高速IP 数据出口。汇聚层负责汇聚分散的接人点,进行数据交换,提供流量控制和用户管理功能。接入层负责提供各种类型用户的接入,在有需要时提供用户流量控制功能。 随着几年多来对城域网理念的反复探讨与不断完善,对城域网定位和作用基本上有了比较一致的认识。但是不同的电信运营者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城域网,其网络结构有所不同。尽管各个电信运营者部署的城域网各不相同。但是城域网具有业务需求密集、业务量大、覆盖面广等特点的公用多业务网的特性这一点是大家所共识。

它的业务范围包括数据、语音和图像等全业务。 2、第四代移动通信及其性能 又名,广带(Broadband)接入和分布网络,数据率超过UMTS 是支持高速数据率(2〜20Mb/s)连接形式的理想模式,并且数据传输能力超过2Mb/s。并且4G移动具有不同速率间的自动切换能力,由上网数据传输能力从2Mb/s上升至100Mb/s就可以看出。第四代移动通信是多功能集成的宽度移动通信系统,也正因与第三代的不同,第四代移动通信更接近于个人,在业务、功能、频带上都不同,也将在不同的固定和无线平台及跨越不同频带的网络运行中提供无线服务。 4G上网速度也提高到3G移动技术的50倍,并且可以实现三维图像高质量的传输。4G手机系统下行链路速度是100mbps 上行链路速度为30mbps,更窄的无线电波波束可以由基站天线来发送,且在行动中的用户也可以进行跟踪,可以处理更多的通话,并且4G电话不仅通话音质清楚,并且也传输高清晰度的图像,用途十分广阔。除了高速信息传输技术之外,第四代通信系统还包括了告诉移动无线信息存取系统、移动平台技术、安全密码技术及终端间通信技术等优势,具有极高的安排性及保密性,诸如定位,警告等等。 3、城域传送网的结构 目前国内各家运营商典型的城域传送网组网结构(如图1), 光缆作为整个传送网的光通信物理传输媒介,城域传送网传输系统采用多种设备技术组网,网络结构一般分为三层: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由于城域传送网支持的业务种类多,各运营商拥有的网络资

对SDH技术的综述

对SDH技术的综述 07通信二班李铁16号 一、SDH的介绍 1、SDH的概念 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同步数字体系)是一种将复接、线路传输及交换功能融为一体、并由统一网管系统操作的综合信息传送网络,是美国贝尔通信技术研究所提出来的同步光网络(SONET)。国际电话电报咨诟委员会(CCITT)(现ITU-T)于1988年接受了SONET 概念并重新命名为SDH,使其成为不仅适用于光纤也适用亍微波和卫星传输的通用技术体制。它可实现网络有效管理、实时业务监控、动态网络维护、不同厂商设备间的互通等多项功能,能大大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降低管理及维护费用、实现灵活可靠和高效的网络运行不维护,因此是当今丐界信息领域在传输技术方面的发展和应用的热点,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 2、SDH产生的背景 采用准同步数字系列(PDH)的系统,是在数字通信网的每个节点上都分别设置高精度的时钟,这些时钟的信号都具有统一的标准速率。尽管每个时钟的精度都很高,但总还是有一些微小的差别。为了保证通信的质量,要求这些时钟的差别不能超过规定的范围。因此,这种同步方式严格来说不是真正的同步,所以叫做“准同步”。 随着光纤通信技术和网络的发展,PDH遇到了许多困难。在以往的电信网中,多使用PDH设备。这种系列对传统的点到点通信有较好的适应性。而随着数字通信的迅速发展,点到点的直接传输越来越少,而大部分数字传输都要经过转接,因而PDH系列便不能适合现代电信业务开发的需要,以及现代化电信网管理的需要。SDH就是适应这种新的需要而出现的传输体系。 3、SDH技术的特点 SDH是一种同步的数字传输网络。所谓同步,是指其复接的方式采用同步复接,其各支路的低信号是互相同步的。它的传输速率分级称为同步传输模块STM (Synchronous Transport Module),其中STM-1的传输速率为155.520Mb/s,STM-4的传输速率为622.080Mb/s,STM-16的传输速率为2488.320Mb/s,STM-64的传输速率为9953.280Mb/s。同PDH相比,SDH有很多突出的优点。 1、在SDH中,不同传输速率的数字信号的复接和分接变的非常简单,只需利用软件即可从高速信号中一次分接出低速信号,既简化了操作步骤,又便于通信系统的扩容和升级,尤其适合于高速大容量的光纤传输系统。

10GSDH传输设备的故障处理和系统测试

10GSDH传输设备的故障处理和系统测试 摘要 传输系统的日常维护工作经常要求我们对各类故障进行定位并及时排除。故障定位最关键的是将故障点准确地定位到单板,然后排除故障。这就需要对故障产生的原因、处理的思路及方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样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传输故障定位的基本原则 众所周知,传输故障定位一般应遵循“先抢通后修复、先外部后传输、先单站后单板、先线路后支路、先高级后低级”的原则。 1.先抢通后修复 在出现故障时,系统维护者要首先抢通业务然后进行故障修复。如果存在影响业务情况下的传输网络告警故障,如在2Mbit/s 业务通道出现 LOS(信号丢失)告警,因外线原因导致的收无光告警,单元盘故障产生的UnitFailure(单元失效)告警等情况下产生的故障,必须首先抢通业务。 不过要想先抢通业务需要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网络中有与故障通道相同起始点的可用通道资源或与故障板件相同的可用备板。 2.先外部后传输 在处理故障时应先排除外部的可能因素,如断纤、终端设备故障、电源或机房环境配套故障等,而后进行传输系统原因查找。当可能存在外界因素影响而产生传输网络告警故障时,如设备温

度告警、光路告警、网元失效告警,也需照此原则处理。 3.先单站后单板 指在查找传输设备故障原因时,需要先定位到站点再定位到板件。 一般设备故障时,不会只是一个站点出现告警,而是在很多站点同时上报告警。这时就需要通过分析和判断缩小范围,快速、准确地定位是哪个单站的问题,而后尽可能准确地将故障定位到单站后再具体定位到单板。如处理光路误码、光功率异常等告警处理时,需要结合业务信号流,对告警与性能事件一起进行分析。可采用环回法、替代法、数据分析法、仪表测试法来判断告警及故障产生的原因,将其定位到单板。 4.先线路后支路 在处理故障时,如果支路出现了大量AIS告警,这时需要先排除线路板故障再查看支路板故障。 由于传输系统线路板的故障常常会引起支路板的异常告警,在处理告警时,应按“先线路后支路”的顺序,排除网管告警;如支路出现大量AIS则首先查看线路板是否出现LOS告警或其他异常告警,再查看支路板告警。 5.先高级后低级 在进行告警分析时,先分析高级别告警再分析低级别告警。 特别是当高、低级别告警同时存在时,应首先分析级别高的告警,如紧急告警、主要告警,然后再分析低级别的告警,如次要告警、一般告警。处理告警时,系统维护者先处理影响业务的告警。如果这些告警是由更高一级的告警引起的,则先处理更高一级的告警,如AIS、LOP等。如果是由LOS引发的,要先处理

城域网技术

对城域网的基本认识 DWDM的发展为长途干线创造了巨大容量,以太网在局域网中的大规模应用又为最终用户提供了丰富的驻地带宽,这样城域网与接入网的带宽瓶颈越来越突出。而且随着NGN、IPTV等基于IP的话音与视频业务的发展,对城域网与接入网的功能与性能又提出了许多更高更新的要求,因此城域网与接入网成为了各运营商近年关注的重点领域。 城域网(MAN)的概念原本与局域网(LAN)相对应,为计算机网络概念,而目前该概念已应用到电信网络领域,主要指能在某城市及其郊区范围内提供宽带数据及多媒体业务的公众多业务承载网络,但并没有十分严格的定义。根据ETSI与ITU-T所提出的NGN分层体系结构,NGN包括业务层(Service Stratum)与传送层(Transport Stratum)两个基本层面,这里的传送层实质上就是支撑业务的承载网。 从横向划分,承载网通常可以分为骨干网、城域网与接入网。所需承载业务的特性是决定承载网技术选择的主要因素,城域网的技术发展自然也要适应城域网中业务的发展趋势。目前城域网中业务的基本特点有: ?业务类型复杂,城域网既要承载传统的TDM业务、互联网业务,还要考虑正在崛起的IPTV、NGN、3G、P2P、企业宽带应用等新兴业务; ?IP业务成为主流,如何更有效地承载IP并满足不同业务的QoS、安全性等要求是构建新型城域网的关键,某些业务还有特殊的承载要求,如IPTV业务就要 求城域网具备组播功能等; ?随着业务创新力度的加大,业务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用户的需求也越来越难以把握,城域网需要有足够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和快速反应能力来适应不断变 化的需求; ?业务的带宽增长和用户数增长都呈加速趋势,IPTV、视频监控、各类互联网宽带应用、NGN、3G等业务的发展,给城域网造成了巨大的带宽压力和业务管理 压力,城域网扩容和升级迫在眉睫; ?P2P的大规模应用改变了传统的网络流量流向结构,使得业务量的预测和规划更加困难,目前P2P已占网络流量的60-70%,城域网必须要根据这一新形势 来调整和优化; ?传统业务(TDM、FR、ATM等)还有一定市场空间,如PSTN还会长时间存在,NGN、3G等的发展也还需要一定的TDM电路,许多对QoS和安全性有 特殊要求的政府、金融等用户对IP网还心存疑虑,还希望使用传统的专线业务; ?相比于骨干网,城域网中的业务传送距离短,对成本更为敏感,可以使用以太网直连或CWDM等短距离、低成本的物理层技术。 传统的建网思路是:传输网与数据网相对独立,各自完成不同层面的功能,不同应用使用不同网络来承载。所以目前传统运营商的城域网中既有城域SDH网,也有城域IP网,可能还存在ATM、FR、DDN等即将被淘汰的网络。

SDH、MSTP、ATM区别

SDH,MSTP和ATM区别 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同步数字体系)是一种将复接、线路传输及交换功能融为一体、并由统一网管系统操作的综合信息传送网络,是美国贝尔通信技术研究所提出来的同步光网络(SONET)。 国际电话电报咨询委员会(CCITT)(现ITU-T)于1988年接受了SONET 概念并重新命名为SDH,使其成为不仅适用于光纤也适用于微波和卫星传输的通用技术体制。它可实现网络有效管理、实时业务监控、动态网络维护、不同厂商设备间的互通等多项功能,能大大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降低管理及维护费用、实现灵活可靠和高效的网络运行与维护,因此是当今世界信息领域在传输技术方面的发展和应用的热点,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 MSTP(基于SDH 的多业务传送平台)是指,基于SDH 平台同时实现TDM、ATM、以太网等业务的接入、处理和传送,提供统一网管的多业务节点。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除应具有标准SDH传送节点所具有的功能外,还具有以下主要功能特征。 城域网是当前电信运营商争夺的焦点,目前城域网组网技术种类繁多,大致包括基于SDH结构的城域网、基于以太网结构的城域网、基于ATM结构的城域网和基于DWDM结构的城域网。其实,SDH、ATM、 Ethernet 、WDM等各种技术也都在不断吸取其他技术的长处,互相取长补短,即要实现快速传输,又要满足多业务承载,另外还要提供电信级的QoS,各种城域网技术之间表现出一种融合的趋势。 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异步传输模式。异步转移模式的特征是信息的传输、复用和交换都以信元为基本单位。异步是指属于同一用户的信元并不一定按固定的时间间隔周期性地出现。ATM信元是固定长度的分组,共有53个字节,分为2个部分。前面5个字节为信头,主要完成寻址的功能;后面的48个字节为信息段,用来装载来自不同用户,不同业务的信息。ATM交换是指把入线上的ATM信元,根据其信头上的VPI(虚路径标识符)和VCI (虚通路标识符)转送到相应的出线上去,从而完成交换传送的目的。由于ATM技术简化了交换过程,去除了不必要的数据校验,采用易于处理的固定信元格式,所以ATM交换速率大大高于传统的数据网,如x.25,DDN,帧中继等。此外对不同业务赋予不同的"特权",如语音的实时性特权最高,一般数据文件传输的正确性特权最高,网络对不同业务分配不同的网络资源。 SDH应该算目前最稳定的广域网链路,有严格的并且是全球通用的技术标准,使各个厂商设备互联更容易,运营商的底层承载网都是基于SDH的,但是对于客户来讲路由器上的SDH接口价格偏高,所以会有MSTP技术的出现。 MSTP是在用户端的SDH设备上增加支持SDH到以太网映射的板卡来实现的,当然也有SDH 到ATM映射的板卡等,但最主要的是以太网,因为能降低用户路由器成本和实用性。MSTP的设备一般存在用户业务的接入层上,而汇聚层和核心层仍然是SDH。目前主流的SDH到以太网的映射技术是GFP封装。 ATM技术从理论上是最为先进的,阻碍其没能发展起来的原因有2点,一是没能制定出全球通用的技术标准,是各厂家的设备互通性不好,二是技术过于复杂,以至于2.5G的端口造价太高,而10G的端口根本生产不了。 下一代的传输网将结合SDH的稳定性,以太网的实用性,ATM的技术先进性。据说朗讯已经

城域网的组网技术及解决方式

城域网的组网技术及解决方式城域网的组网技术及解决方式 摘要:IP城域网是在一个城市范围内提供宽带数据及多媒体业务、用于接入用户和发展增值业务的综合数据网络。随着互联网市场的发展,用户对互联网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而互联网网络结构直接影响到互联网质量,因此,如何对原有网络进行优化,就成为提高互联网质量的关键问题所在,文章介绍了宽带IP城域网组网技术及解决方案。 关键词:带宽;组网;城域网;pos IP城域网正逐渐成为宽带舞台的新宠。宽带运营商的IP城域网建设思路及技术方案对运营商至关重要。如何建设一个能够提供统一的多业务的网络平台,成为运营商应对当前激烈竞争的重要选择。 1 概念 1.1 宽带IP城域网 城域网在通信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满足网络接入层带宽大幅度增长的需求而建立的综合业务网。IP城域网的概念是由计算机网络化而来,指介于广域网和局域网之间,在城市及郊区范围内实现信息传输与交换的一种网络。这里所说的IP城域网,是指覆盖城市范围、为全市各类用户提供宽带接入的数字通信网络。对一个城市而言,IP城域网的建设是其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技术和运营模式来看,IP城域网是计算机网络和传统电信网络的融合;从技术发展的趋势来看,IP城域网将会是传统电信体系发展的必然趋势。 1.2 带宽 “带宽”有以下两种不同的意义:①指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信号的带宽是指该信号所包含的各种不同频率成分所占据的频率范围。②在计算机网络中,带宽用来表示网络的通信线路所能传送数据的能力,因此,网络带宽表示在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的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 在网络中有两种不同的速率:信号(即电磁波)在传输媒体上的传播速率(m/s或km/s);计算机向网络发送比特的速率(Bit/s)。 2 宽带IP城域网的组网技术 目前,宽带IP城域网组网技术主要有:ATM技术、POS、千兆以太网(GE),还有融合了IP路由和ATM交换特点的MPLS技术。

宽带IP城域骨干网主要技术及应用

宽带IP城域骨干网主要技术及 应用 关键词:IP城域骨干网;MPLS;应用 一、前言 随着用户对带宽的需求不断提高,电信运营商纷纷启动了宽带IP城域网的建设。宽带IP城域网一般由高速骨干网、宽带接入网和业务应用平台组成。其中,宽带接入网主要是使用户通过各种方式(ADSL,LAN,LMDS,APON以及传统的DDN,FR等)接入到宽带IP城域骨干网,而业务应用平台则除了提供原有传统业 务外,更重要的是提供多媒体业务、各种托管业务和VPN业务。文章对宽带IP城域骨干网主要技术及应用进行了论述,以供同仁参考。 二、目前宽带IP城域骨干网主要技术分析 (1)基于SDH多业务传送节点(MSTP) 基于SDH多业务传送节点(MSTP)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产品。为了适应城域网多业务的需求,SDH从单纯支持 2Mbit/s、155Mbit/s等话音业务接口向包括以太网和ATM等多业务接口演进,将多种不同业务通过VC或VC级联方式映射入SDH时隙进行处理。MSTP的出发点是将2层或3层的功能作为SDH附加功能来支持完成的,其对2层或ATM层处理都是与SDH处理相分离的,但都可以映射到SDH的VC时隙进行重组成交叉到群路接口。从功能上看,MSTP除了具有SDH功能外,还具有2层MAC层功能和ATM功能。MSTP比较适合于已

经敷设大量SDH网的运营公司,它可以方便有效地支持分组数据业务,实现从电路交换网到分组网的过渡,适合支持混合型业务量特别是以TDM业务量为主的混合型业务量,同时可以保证网络管理的统一性。 (2)基于弹性分组环(RPR)技术 正在由IEEE 802.17工作组制定的RPR技术,吸收了吉比特以太网的经济性、SDH系统50ms环保护特性。RPR采用类似以太网的帧格式,结合MPLS标记,基于MAC高速交换,简化IP前传。RPR技术可以支持更细致的带宽颗粒,网络成本较低,可以承载具有突发件的IP业务,同时支持传统语音传送,有比较好的带宽公平机制和拥塞控制机制。RPR坏是在整个环上实现公平机制而不是在单独链路上,容易实行全局的公平机制。服务供应商可以利用源节点发送数据包的速率来控制上游节点和下游节点的速率。带宽策略允许在无拥塞的情况下,把环上任意两个节点之间所有的带宽分配给这两个节点,没有SDH那种固定电路系统的不灵活性,同时又比点到点的以太网更加有效。RPR技术适合于以数据业务为主、TDM业务为辅的网络,其应用范围将逐渐扩大,适合于新建网络。 (3)基于WDM的城域网 WDM技术不仅提高光纤利用率,而已在业务信号复杂多变的城域网中,对信号具有透明性,它可以对从不同设备出来的信号不进行速率和帧结构调整,直接进行透明传输。这可给用户、特别是租用波长的用户以最大的灵活性。同时,不同波长间的信号互不干涉,每个波长都可以进行自己的灵活上下,城域传输网采用WDM技术主要应用于城域骨干网。城域OADM环网可以承载大量客户的多种协议和多种速率的业务,每个波长承载一种业务的方式将很快耗尽波长,为提高每个波长的带宽利用率,应尽量避免低速率业务单独占用一个光波长通道。一

特定城市环境下新兴城域网的设计

特定城市环境下新兴城域网的设计 摘要:由于中国的快速发展,以及信息化、通讯技术的普及,使得人们对城 域网的需求与日俱增,再加上信息通讯早已被全国各地广泛使用,偶尔也会有通 讯安全性的问题发生。最近发生的几起安全泄漏事件,让银行、公安等众多大型 公司以及政府部门认识到,租赁电信运营商的专线来建设工业内部的城域业务网 络仍然是一个潜在的安全问题。用户速度加快、业务扩大、开通方便灵活给电信 服务提供了新的增长点,推动着电信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域网;城市环境;组网技术 引言:社会的发展促进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为了防止发生信息泄露实践,国 家建设新兴城域网,建设新兴城域网优点是,可以利用技术上的后发优势,在建 设规划阶段就对网络展开全面的规划,选择能够与多业务承载相适应的,具有成 熟安全性能的光网络关键组网技术,通过技术的融合来保证业务传输的安全和顺畅。 一、新兴城域网的现状分析 城市区域网络的主要工作就是负责海量数据的汇集和传输,以及与长距离网 络的连接。核心层传送网络一般使用的大容量传送装置来完成工作,进行数据的 输送;核心交换网络利用路由交换设备来工作,其主要功能是连接的建立、交换 和管理。城域网络融合层是网络核心与接入层的中间层,主要承担着区域内网络 流量的融合、汇聚与分配,网络带宽与流量的融合与分配等功能。在此基础上, 通过对数据流、对服务进行有效的控制,进一步对QoS进行优先管理和安全性能 的控制等。宽带 IP城域网(Wide IP)网关(任选)主要是与远程主干网络进行 连接。在使用私人地址的情况下,网关层还负责对网络地址进行转换。与此同时,网关层也为网络提供了一个缓存存储器,以提高网络访问的速率。在城域网的架 构和关键技术方面,要特别注意是以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为基础的三层网络 架构仅仅是一种从逻辑上的层次体系。

以太网的发展历程与前景分析

以太网的发展历程与前景分析 董文鑫(99714042) 提要:目前,网络主干之间基本上都实现了光纤连接.但是,“最后100米”的问题仍摆在我们面前,而以太网能够合理地利用现有条件来满足目前对网络的需求,其价格又极为底廉,不失为一种组建局域网的好方案。本文对以太网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并分析了它的工作原理,最后,展望了其良好前景。 关键词:以太网城域网应用前景 1. 以太网是ETHERNET的中文译名,是一种以10M每秒的速度(Mbps)传输数据的标准,是一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最为常见的网络技术。在不涉及到网络的协议细节时,很多人愿意将80 2.3局域网简称为以太网。802.3局域网是一种基带总线局域网,最初是美国斯乐(Xerox)公司的Palo Alto研究中心(简称为PARC)于1975年研制成功的,当时的数据率为2.94Mb/s.它以无源的电缆作为总线来传送数据帧,并以曾经在历史上表示传播电磁波的以太(Ether)来命名.1981年 斯乐公司与数字装备公司(Digital)以及英特尔公司(Intel)合作,联合提出了以太网的规约[ETHER80].1982年修改为第二版规约,即DIX Ethernet V2,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局域网产品的规约(DIX是这三个公司名的缩写).这个标准后来就成为IEEE 802.3标准的基础.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称为快速以太网(100 Mbps)的技术作为一项标准出现在市场上,并迅速被那些看到了市场对于更高性能网络的需求的企业所接受。数据传输速率为100Mbps的快速以太网是一种高速局域网技术,能够为桌面用户以及服务器或者服务器集群等提供更高的网络带宽。 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专门成立了快速以太网研究组评估以太网传输速率提升到100Mbps的可行性。该研究组织为快速以太网的发展确立了重要目标,但是在采用哪一种媒体访问方法的问题上却产生了严重的分歧,最终导致研究小组分化为快速以太网联盟和 100VG-AnyLAN(也是一种使用集线器的100Mb/s高速局域网,它综合了现有以太网和令牌环的优点.标准802.12.)论坛两个不同的组织。每一个组织都制定了自己的以太网高速运行规范,即100Base-T和100VG-AnyLAN(适用于令牌环网)。2001年初IEEE成立了802.3EFM工作组(EFM 的意思是“以太网第一哩",即以太网接入网),发展制定以太网接入网标准。现有的、各种可以用做接入网的传输媒体,都被用来发展以太网接入网(如电话线、CATV的HFC网、无源光网PON、无线电RF和空中激光等)。随着标准的制定完成,将有一批采用不同传输媒体的以太网接入网。

城域网的规划建设

城域网的规划建设 城域网的规划建设 城域网的规划建设【1】 【摘要】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在通信网络建设方面取得了可喜的发展。 城域网的建设,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息息相关。 本文主要从城域网和城域网的规划原则入手,对城域网建设中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确定了城域网建设的结构,提出了具体的规划策略。 【关键词】城域网;规划建设;规划策略 引言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城市中的局域网建设成为网络通信中的一个热点。 融合了多种计算机更新服务。 并且随着技术的进步,高速传播成为主流,信息传播的力度增大。 铁通城域网的规划,只有在妥善规划基础上,才能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方便广大人民的生活。 1.城域网和城域网规划原则 城域网,是以宽带光传输为开放平台,主要通过网关,实现话音、图像等增值服务。 同时实现多媒体、IP 接入,发展智能业务。 是连接城市政府机关、厂矿和教育等单位的宽带接入网。 城域网规划中,有覆盖面广、投资量大特点,在接入方式上,具有灵活的特点。 城域网的设计中,首先应该标准化。 对于城域网的规划设计,先保证城域网设备标准,城域网POP实现节点模块化,以有效的简化网络结构。

同时,方便数据传输和管理。 其次,保证网络可运营性。 城域网通过提供方便服务,保证铁通IP城域网建设,可以顺利实现目的,促进城域网体系建设实现。 最后,确保城域网可扩展性。 通过分步骤分阶段,进行城域网建设,保证网络建设具有明显的灵活性。 从而有效的避免风险,保证城域网络体系伸缩性的实现。 2.城域网关键技术 城域传送网的核心技术,主要是在设计结构分成上,主要是分为汇聚层、核心和接入层。 城域网光传输技术,主要是在以SDH为前提的MSTP平台上,采用RPR以太网技术,结合使用将WDM为基础业务服务平台。 以ATM为基础前提的多业务平台和光纤直连技术可以实现。 2.1 MSTP技术 MSTP技术,即Multi-Service Platform。 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通过运用SNA、IP协议,进行标签转换。 在信阳铁通城域网中,为了减少传输的时间,同时提高传输的效率,采用这种技术。 MPLS技术的运用,主要是保证传输效率,伴随进行增值业务。 目的是,更好适应技术进步。 并且,同时通过运用三层路由,有效的提高数据速度,实现城域网管理。 2.2弹性分组环 弹性分组环,具体来说是一种高可扩展性光纤传输环路,它使用的技术是弹性技术。 这种技术,综合以太网优点,兼顾了SDH的特性,在数据传输上,可以达到有效传送分组业务流量的目的。

PTN技术与SDH技术区别介绍

PTN技术与SDH技术区别介绍 SDH组网技术介绍 SDH是一种基于时分复用的同步数字技术。对于上层的各种网络,SDH相当于一个透明的物理通道,在这个透明的通道上,只要带宽允许,用户可以开展各种业务,如电话、数据、数字视频等,而业务的质量将得到严格的保障。 SDH基于时分复用,稳定性高,提供了丰富的检、纠错能力。可提供2Mbps 至10Gbps的电路速率。可以作为链路来支持IP网。SDH网络可提供高质量、高可靠性的传输通道。通过自愈环的结构,可确保通道的切换时间小于50ms。PTN组网技术介绍 PTN(Packet Transport Network)分组传送网,是当前业界为了能够在传送层更加有效地传递分组业务,并提供电信级的OAM和保护而提出的一种分组传送技术。PTN分组化传送主要有两类技术:一种是基于以太网技术的PBB-TE (Provider Backbone Bridge - Traffic Engineering),主要由IEEE开发;另一种是基于MPLS技术的T-MPLS/MPLS-TP,由ITU-T和IETF联合开发。但随着北电的衰退,T-MPLS/MPLS-TP逐渐成为目前PTN在传送层唯一的主流技术,并且已在中国移动城域网络中规模部署。 与SDH不同,PTN是以分组处理作为技术内核,承载电信级以太网业务为主,兼容TDM、ATM等业务的综合传送技术,结合了分组技术与SDH/MSTP OAM、网络体验优点的产物,在秉承SDH的传统优势,包括快速的业务保护和恢复能力、端到端的业务配置和管理能力、便捷的OAM和网管能力、严格的QOS保障能力等的同时,还可提供高精度的时钟同步和时间同步解决方案,技术优势示意如下:

联通 SDH技术方案-MSTP方式

1.1 MSTP 组网解决方案建议 1.1.1MSTP技术简单介绍 MSTP是Multi-ServiceTransportPlatform的缩写,它可以将传统的SDH、以太网、ATM、POS、RPR等多种技术有机融合,通过将多业务汇聚、并高效适配的方式实现多种业务的综合传送。城域网具有覆盖范围广、投资大、业务种类多、竞争激烈且用户的发展难以预测的特性,基于SDH技术的MSTP所具有的多业务综合接入和传送的特点使其能够在城域网灵活、廉价地提供多种业务。 MSTP技术源于SDH,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发展,已经囊括PDH、SDH、POS、以太网、ATM、RPR、SHDSL、DDN等技术于一体,它既可通过多业务汇聚方式实现城域网业务的综合传送,又可通过自身对多类型业务的适配性实现业务的接入和处理,非常适应城域网多种技术相融合的发展趋势,成为一套相对完善的城域网技术体系。 从城域数据业务网要求为客户提供全方位SLA服务的角度来看,MSTP具备受理各类高等级专线业务的能力,并在实际的网络应用中发挥作用。根据租用业务的SLA服务原则,运营商网络应该能够提供从最高等级到最低等级的业务,以满足不同类型客户对专线的需求.如果部分最终用户对运营网络的理解还不够透彻,以不信任机制来看待租用电路的话,那么MSTP技术在解决大客户专线需求方面还具有数据网所不具备的一些特性,如安全性、透明性和可管理性等.对于真正基于SLA的银行客户专线服务,MSTP除了提供数据网已经解决的数据业务之外,还具备信息透明、带宽透明、高安全性和可管理的高等级业务,更能够恰当地满足客户需求,从而提升网络的综合竞争力,避免IP网络同质化所造成的价格战。因此,从IP数据网的现状和最终用户对IP数据网的认知来看,有机地将MSTP技术与IP数据网结合起来,将成为近几年内实现银行客户专线业务的理想解决方案. MSTP技术是基于SDH技术发展演变而来的,因而它天生具备了SDH技术的众多优点,如组网,业务保护等方面;另一方面,MSTP又是对传统SDH技术的革新,由于大量采用了GFP(通用帧映射规程)、虚级联和LCAS(动态链路调整)等

浅谈城域网的技术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浅谈城域网的技术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 趋势 摘要:本文从城域网的概念入手,分析城域网特点和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指出了智能光企业等单位对高速率、高质量数据通信业务日益旺盛的需求, 特别是快速发展起来的互联网用户群对宽带高速上网的需求。 关键词:城域网;技术应用;发展趋势 引言:IP业务持续的指数增长对光通信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骨干网上,一方面巨大的IP业务量刺激了wdm技术的应用,另一方面IP数据业务量具有突 发性和自相似性,对光网络带宽实行动态分配和调度以实现有效的网络优化提均 供了契机,面对现有网络人工操作的复杂和低效率,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应运 而生。 一、城域网的概念 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简称MAN,是在一个城市范围内所 建立的计算机通信网,基本上一种大型的LAN,通常使用与LAN相似的技术。在 城市范围内,以IP和ATM电信技术为基础,以光纤作为传输媒介,集数据、语音、视频服务于一体的高带宽、多功能、多业务接入的多媒体通信网络。由于采 用具有有源交换元件的局域网技术,网中传输时延较小,它的传输媒介主要采用 光缆,传输速率在100兆比特/秒以上。 二、城域网特点 1、覆盖范围 局域网覆盖范围小于城域网,而城域网覆盖范围又小于广域网。 2、接口类型

局域网:以太网RJ-45 电接口,LC/SC/ST 多模光纤; 城域网:IP-VPN、Wireless LAN; 广域网:串口,T1 ,POS ,ATM,E1。 3、传输速率 广域网(10/100/1000/10000/10G/40G/100G); 城域网(4 kb/s的基础服务到2.5 Gb/s/10 Gb/s的租线业务); 局域网(ISDN/PSTN/T1/E1/T3/E3/OC-3/OC-12/OC-48/OC-192 )。 4、使用协议 广域网(以太网); 城域网(TCP/IP协议); 局域网(PPP,HDLC)。 5、实际使用场景 局域网(Loxal Area Network,L A N)是指范围在几百米到十几公里内办公楼群或校园内的计算机相互连接所构成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局域网被广泛应用于连接校园、工厂以及机关的个人计算机或工作站,以利于个人计算机或工作站之间共享资源(如打印机)和数据通信。 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M A N)所采用的技术基本上与局域网相类似,只是规模上要大一些。城域网既可以覆盖相距不远的几栋办公楼,也可以覆盖一个城市;既可以是私人网,也可以是公用网。 广域网(Wido Area Network,WA N)通常跨接很大的物理范围,如一个国家。 三、城域网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应用

宽带城域网简介

宽带城域网简介 城域网是作为一种特地的网络技术而出现的,即DQDB技术。城域网的概念泛指:网络运营商在城市范围内供应各种信息服务业务的全部网络。 概述 最初,城域网是作为一种特地的网络技术而出现的,即DQDB技术。城域网的概念泛指:网络运营商在城市范围内供应各种信息服务业务的全部网络。它是以宽带光传输网络为开放平台,以TCP/IP协议为基础,通过各种网络互联设备,实现语音、数字、图像、多媒体视频、IP电话、IP接人和各种增值服务业与智能服务,并与广域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网、电话交换网互联互通的本地综合业务网络。 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进步,局域网技术的性能和功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和丰富,因而被广泛地应用在城域和广域网中;与此同时,广域网技术也常常应用于局域网和城域环境中。所以目前流行的宽带城域网已经不是一种特定的技术,而是一种概念,或者说是各类网络技术在城域范围内的综合应用。 采用技术 宽带城域网是为满意网络接入层的带宽大幅度增长的需求而建立的,主要针对数据及多媒体业务。在地理范围上局限于城市内部(类似于电话交换网的各本地网);在技术上综合采用了各种广域网技术(IP over ATM、IP over SDH、IP/MPLS、

ATM/MPLS等)、局域网技术(以太网技术:10Mbit/s、100Mbit/s、1000Mbit/s、VAN等)、LMDS等;在工作层面上,它既不是局域网在地理范围上的简洁扩大,也不是广域网在规模、地理范围上的缩小,而是两者奇妙、科学、合理地综合应用(取长补短地融合以及交互使用);在传输媒质上,主要采用光纤、铜线、同轴电缆、5类UTP电缆、微波以及它们的综合等;在接入方式上主要采用以太网、XDSL、DDN、FR、LMDS、ATM、扩频微波等。 用途 它主要供应平凡家庭用户和集团用户高速接入因特网、局域网互连以及VPN/VPDN等业务。相对于因特网(163网)来讲,它可被看作是骨干因特网的高速城域接入(自然延伸);相对于城域本身来讲,它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城市范围内的宽带IP数据网络。所以从概念上讲,它既是一个宽带接入网,又是一个“本地宽带交换网”,与平凡接入网的最大区分,仅在于比接入网多了交换或交叉连接功能。总之,宽带IP城域网应是宽带、高性能、综合多种业务、掩盖面广,既具有电信级安全牢靠保证,又可满意大量IP业务增长需求,且便于维护、管理的网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