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钣金基本工艺与设备》课程标准--王梦麟

《汽车钣金基本工艺与设备》课程标准--王梦麟

《汽车钣金基本工艺与设备》课程标准--王梦麟
《汽车钣金基本工艺与设备》课程标准--王梦麟

《汽车钣金基本工艺与设备》课程标准(一)前言

1.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习的专业拓展课之一,是为了本专业所培养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所开设的课程。本课程重点理解与掌握现代汽车车身部件拆装与调整方法、钣金修复工艺、车身变形量的调整、焊接基本操作技术等。以汽车车身碰撞维修的基本工艺过程以及学生的认知过程为主线,介绍车身钣金修理的专业理论和实用技能。

2.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具备利用车身维修资料和设备对汽车车身钣金维修的能力,培养学生车身修复的职业技能,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并注重学生社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也是顶岗实习进入钣喷工作岗位前的专业综合技能训练。

(二)课程目标

1.能力目标

(1)会车身部件的调整与更换方法和焊接技术;

(2)会使用和维护操作车身维修的常用设备工具;

(3)能遵循安全作业规范及5S现场管理法(整理、整顿、清洁、清扫、自律)的工作要求。

2.知识目标

(1)了解汽车车身结构以及附件的知识;

(2)了解各种钣金修理的设备、工具和材料的基本结构及注意事项;

(3)了解汽车钣金修理的方法、工艺及操作要求。

3.态度目标

(1)主动探索知识获取方法、注重提高学习效率;

(2)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具有高度技术素养和责任心;

(3)认真完成小组分配的任务,养成团队合作、质量、环保、效率意识;

(4)合理解决训练出现的问题,养成健康向上的心态。

4.终极目标

使学生掌握一定汽车车身修复能力,能在企业中从事钣喷区的基本工作,从而具备高技术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根据专业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确定课程内容和要求,说明学生应获得的知识、技能。

(四)实施建议

1.选用教材

本课程选用的教材为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梁振华编写的《汽车钣金基本工艺与设备》。

2.教学方法

(1)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任务、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本课程的教学关键是现场教学,“教”与“学”互动,教师示范,学生操作,学生提问,老师解答、指导。

(3)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工作情境,强化实际操作训练;要紧密结合职业技能证书的考核,在操作训练中,使学生掌握相关的汽车结构知识。

(4)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采用实物教学、多媒体教学、现场式教学模式。

(5)尽量采用小班化教学。

(6)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着力培养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7)教师应具有双师型工作能力,具有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汽车发动机维修能力,边操作、边演示、边讲解。

3.教学条件

有条件的学校可安排学生在汽车修理厂、4S店进行直接的面对面对客服务,或者在校内实训中心进行模拟实训。

4.课程资源

(1)注重实验实训指导书和实验实训标准的开发和应用。

(2)常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利用挂图、幻灯片、投影片、多媒体软件、电子教案、汽车电气设备实物以及示教台架等课程资源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建议加强常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多媒体资源的共享,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络信息资源,使教学媒体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使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转变;使学生从独立的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4)产学合作开发实验实训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各汽车维修企业的资源,进行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工读结合,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需要,在此过程中进行实验实训课程资源的开发,同时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开辟就业渠道。

(5)开放式实验实训中心的利用。最大程度地利用开放式实训基地,进行实验实训、现场教学,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需求。

5.教学评价

考核标准:

钣金基本工艺与设备评分内容及标准

(五)其它说明

本课程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三年制),同时也可用于汽车维修行业技术等级培训基础教学。

汽车底盘电控技术简答题

汽车底盘电控技术简答题 绪论习题 四.简答题 1.汽车底盘电子控制与液压控制相比具有如下明显的优势: 1)实现复杂多样的控制功能 2)极大地简化结构,减少生产投资及种种困难。 3)由于软件易于修改,可使产品具有适应结构参数变化的特性。 4)实现整体控制,进一步简化控制结构。 5)较容易实现手动——自动于一体控制的自动变速器。 2.目前防抱死制动系统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1)减小体积和质量,提高集成度以降低成本和价格,简化安装。 2)开发一种系统适应多种车型的回流泵系统。 3)改变电磁阀的磁路设计和结构设计,提高电磁阀的响应速度。 4)软件重视改进算法,提高运算速度。 5)逐渐推广应用ABS+TC(ASR)相结合的系统。 6)采用计算机进行ABS与汽车的匹配、标定技术,同时加强道路试验。 7)ABS 与电控悬架、电控四轮转向、电控自动变速器、主动制动器等相结合的组合装置是ABS的研究方向。 3.ASR 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防止汽车在加速过程中打滑,特别是防止汽车在非对称路面或在转弯时驱动轮的空转,以保持汽车行驶方向的稳定性,操纵性和维持汽车的最佳驱动力以及提高汽车的平顺性。 4.悬架系统作用是什么? 悬架将车身与车桥、车轮弹性相连,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身之间的力和力矩,缓和由不平路面传给车身的冲击,并衰减由此引起的振动,以保证汽车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和乘座舒适性。 电控自动变速器习题 四、问答题 1、何为自动变速器的时滞实验?时滞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并简要时滞实验的步骤? 答:在发动机怠速运转时将选档杆从空档拨至前进档或倒档后,需要有一段短暂时间的迟滞或延时才能使自动变速器完成档位的变换(此时汽车会产生一个轻微的振动),这一短暂的时间称为自动变速器换档的迟滞时间。时滞实验就是测出自动变速器换档的迟滞时间,根据迟滞时间的长短来判断主油路油压及换档执行元件的工作是否正常。 自动边变速器的时滞实验步骤如下: (1)行使汽车,使发动机和自动变速器达到正常工作温度。 (2)将汽车停放在水平路面上,拉紧驻车制动。 (3)将选档杆分别置于“N”位和“D ”位,检查其“D ”怠速略低于“N”位怠速,如不正常,应按规定予以调整。 (4)将自动变速器选档杆从“N”位拨至“D”,用秒表测量从拨动选档杆开始到感觉汽车振动为止所需的时间,该时间称为N——D 迟滞时间。 (5)将选档杆拨至N 位,使发动机怠速运转1min后,再做一次同样的实验。 (6)共做 3 次实验,取平均值作为N——D 迟滞时间。 (7)按上述方法,将选档杆由“N”位拨至“R”位,测量N——R 迟滞时间。 2、次调压伐作用是什么? 答:次调压伐的作用是将主油路压力油减压后送入液力变矩器,使液力变矩器内液压油的压力保持在196kPa~490kPa,同时将液力变矩器内受热后的液压油送至散热器冷却,并让一部分冷却后的液压油流回齿轮变速器,对齿轮变速器中的轴承和齿轮进行润滑。

《汽车底盘维修》(传动系统)课程标准

《汽车底盘维修》(传动系统)课程标准 一、课程适用专业及层次 本课程适用于汽车运用与维修等相关专业,属专业核心课程。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获得汽车底盘传动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掌握汽车底盘传动系统,具有正确运用汽车底盘传动系统的知识。 (一)知识目标 1. 了解汽车底盘传动系统、总成的功用、组成和类型。 2. 能复述汽车底盘传动系统总成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3. 能复述汽车底盘传动系统合理维护和修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4. 能复述汽车底盘传动系统常见故障的检测、诊断与排除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二)技能目标 1. 会操作汽车底盘传动系统拆装的。 2. 会正确使用、操作汽车底盘传动系统维修与检测工具和设备。 3.会检测、诊断与排除汽车底盘传动系统常见故障。 4. 会汽车底盘传动系统维护和修理。 5. 能运用自我学习新知识、适应汽车底盘传动系统新结构和新技术发展变化 (三)职业素养目标 1.具有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2.具有责任意识、团队意识与协作精神; 3.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具有吃苦耐劳精神; 4. 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具有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 (四)安全目标 1.具有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职业道德等意识, 2.具有质量意识,能遵纪守法。 3具有安全规范操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4.现场7S管理 5. 具有良好的安全责任感 三、课程主要内容及特点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讲授现代汽车底盘传动系统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底盘传动系统的维护与修理,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等知识,使学生系统掌握汽车底盘传动系统各总成的功用、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初步具有汽车底盘传动系统拆装、故障诊断与排除、零件损耗分析与检验分类、合理维护与修理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从事汽车运用与维修岗位的职业能力,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课程学时安排 本课程共72学时。 五、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汽车是由发动机、底盘、电气设备、车身等四部分组成。《汽车底盘传动系统构造与维修》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与《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共同构成专业知识能力与专业技能的核心。在开设该门课程之前,学生必须通过《机械制图》、《汽车机械基础》、《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汽车文化》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作支撑。而后续课程主要有《汽车底盘电控技术》等,所以该课程在专业的课程设置中纵向起到承上与汽车基础知识链接、启下为更深入地学习汽车专业知识起好铺垫作用。横向又与企业要求紧密结合,适应走出校门的汽车岗位实际环境。并针对企业对学生职业素养与情感的要求、学生成才志向相对接。 六、课程教学内容及安排

汽车底盘电控技术课程标准

《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检修》课程教学标准 课程编码:30803005 课程类别:专业素质课 适用专业:汽车电子专业课程管理单位:汽车工程系 学时: 40 学分:2 制定日期:2011.03.27 第一次修订日期: 第二次修订日期: 1、课程概述 1. 1课程性质 《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检修》属于人才培养方案中四个课程模块中的专业素质课,该课程是以实践为主的课程,是汽车维修与检测及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必修专业主干课。 1.2课程的定位 《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检修》课程是汽车维修与检测及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职业核心课程。其先修课程是《电工电子技术》、《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等课程,该课程为后续课程《汽车检测与诊断》、《汽车车身电控技术》以及企业顶岗实习、毕业实践等环节。该课程与前后续课程共同形成了完整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是实现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以及汽车电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主要培养学生利用现代诊断和检测设备进行汽车底盘系统故障诊断、故障分析、零部件检测及维修更换等专业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1.3修读条件 没有特殊要求 2、课程目标 2.1 专业能力 1.能独立制定维修计划,并能正确选择检测设备和仪器对汽车底盘电控系 统进行检测和维修; 2.具备专业顶岗、上岗能力; 3.能对自动变速器、ABS系统、电控悬架和转向助力系统故障进行诊断、 检测和维修; 4.能正确使用万用表、故障诊断仪、示波器等常用检测和诊断设备, 5.熟悉安全操作规范、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规范。 2.2社会能力 1.具有较好的行为规范能力和职业道德;

2.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3.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 4.具有较强的质量意识和客户服务意识; 5.具有较强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6.具备逐步掌握和不断提高搜集、整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具 有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的能力。 2.3方法能力 1.能够综合分析问题,决策、计划和解决问题; 2.知道查阅资料,能够自主获取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相关新技术和新知识; 3.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4.善于从个案中找出共性、总结规律和积累经验; 5.具备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和探究新技术的能力。 3、课程内容与要求、参考课时、教学方法建议

汽车底盘课程标准

汽车底盘课程标准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 学分: 学时: 170 适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 开课学期:第二、三学期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类专业的一门实用性较强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主要以底盘结构的基本理论为基础,有机融合了底盘工作原理的基本知识、底盘各系统的基本知识、底盘维修工艺规程的制定等内容而建设的一门综合性课程。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在底盘装

配、维修、检验等工作岗位的应用能力, 要求学生掌握底盘各系统原理与装配、掌握底盘简单维护维修、各系统检验的基本技能。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1.知识结构目标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员,主要培养就业岗位为汽车维修工,其核心能力为各部件和总成的拆装、检测及维修,以及工量具、仪器、仪表的使用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首先掌握汽车发动机结构的基本知识,然后通过实训学会灵活应用所学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为将来走上社会从事汽车维修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专业能力目标 (1)掌握汽车底盘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 (2)掌握底盘部件的功用、构造、工作原理; (3)掌握底盘零部件的耗损形式、原因、检测与维修方法; (4)掌握底盘拆装、调试工艺知识; (5)掌握汽车底盘的维护保养知识; (6)掌握底盘简单故障的分析与排除方法。 3.素质目标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以学生为主体,采用案例分析、任务驱动教学,启发学生善于观察、自主思考、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使学生在观察、思维、推理与判断、分析 与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明显的提高,处理生产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 题,能够利用所学基本理论知识与方法举一反三、正确灵活运用,培

汽车车身电控技术课程标准

《汽车车身电控技术》课程教学标准 课程编码: 6 课程类别:专业素质课 适用专业:汽车电子技术课程管理单位:汽车工程系 学时:40 学分:2 制定日期:2010—11—12 第一次修订日期:2011—03—26 第二次修订日期: 。.. 1、课程概述 1。1课程性质 《汽车车身电控技术》属于人才培养方案中四个课程模块中的专业素质课,是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专业主干课,是必修课,是技能考证课程,《汽车车身电控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应用型课程,它是来自企业的特色课程. 1.2课程的定位 《汽车车身电控技术》 课程,是汽车电子技术专业课程开发及教学资源建设中的一门课程,是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职业核心课程. 该课程的学习需要以前修课程《汽车电工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机械制图》、《汽车原理及构造》为前导课程,对《汽车电器及电子设备》和《汽车电气设备及维修》进行解构和重构而形成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可将前修课程培养的能力进行运用和深化;该课程为后续课程《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汽车底盘电控技术》、《仪表台拆装及实车线路检测实训》、《汽车综合故障检测》以及企业顶岗实习、毕业实践等环节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该课程及前后续课程共同形成了完整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是实现汽车电器及电子检测及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该课程属于能力培养第二阶段,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 1.3修读条件 具有高等数学的分析和应用能力,具有基本的读图和识图能力,英语达到国家三级水平.前期必须已经合格修读完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等专业基础课程以及汽车原理及构造、汽车电器及电子设备等专业课程,最好有汽车制造厂的生产实习经历,会驾驶汽车。 2、课程目标 2.1知识目标: ①能正确描述汽车车身电控系统中各组成部件的结构、作用和常用术语。 ②能正确描述汽车车身电控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 ③掌握汽车车身电控系统故障检测及故障排除的流程和方法. 2.2技能目标:

汽车底盘课程标准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 学分: 学时:170 适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 开课学期:第二、三学期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类专业的一门实用性较强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主要以底盘结构的基本理论为基础,有机融合了底盘工作原理的基本知识、底盘各系统的基本知识、底盘维修工艺规程的制定等内容而建设的一门综合性课程。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在底盘装配、维修、检验等工作岗位的应用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底盘各系统原理与装配、掌握底盘简单维护维修、各系统检验的基本技能。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1.知识结构目标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员,主要培养就业岗位为汽车维修工,其核心能力为各部件和总成的拆装、检测及维修,以及工量具、仪器、仪表的使用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首先掌握汽车发动

机结构的基本知识,然后通过实训学会灵活应用所学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为将来走上社会从事汽车维修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专业能力目标 (1)掌握汽车底盘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 (2)掌握底盘部件的功用、构造、工作原理; (3)掌握底盘零部件的耗损形式、原因、检测与维修方法; (4)掌握底盘拆装、调试工艺知识; (5)掌握汽车底盘的维护保养知识; (6)掌握底盘简单故障的分析与排除方法。 3.素质目标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以学生为主体,采用案例分析、任务 驱动教学,启发学生善于观察、自主思考、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使学生在观察、思维、推理与判断、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明显的提高,处理生产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利用所学基本理论知识与方法举一反三、正确灵活运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及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逐渐形成符合汽车维修行业职业岗位(群)所要求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体现注重实际应用技能的培养目标。 (三)重难点 重点:1.离合器结构与原理 2.手动变速器结构与拆装 3.自动变速器结构与拆装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目标是在掌握汽车底盘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和汽车底盘维修理论的基础上,科学地反映现代汽车底盘的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培养学生了解汽车的行驶原理,掌握汽车底盘及各总成的结构、工作原理,并具有对汽车底盘各总成的使用、维修、检测、调试、故障诊断与排除等方面的能力。本专业学生应达到高级汽车维修工资格证书中相关技术考证的基本要求。《汽车底盘构造及维修》是汽车运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实践性强,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的特点。是掌握职业岗位服务技能的主干课程,是一门专业必修课。 三、课程设计思路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主要以过程性知识为主,在教学中,重点应该放在过程性知识的学习。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融合。课程的教学改革方向就是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新型教学模式。课程设计思路如下: 1.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将教学内容和过程融入其中,实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中,学生是主要的行为者,学生独立或以小组的形式,在老师的指导下,师生共同完成从信息的收集和工作计划的制定到工作任务的

实施以及对工作成果的评价等,并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达到教学目标。 一体化教学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汽车底盘的结构、原理、拆装、检修、故障诊断一体化;二是汽车底盘构造的理论、实践教学穿插进行。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按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进行课程教学设计。将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融入到典型工作任务之中——汽车底盘大修。 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课程的教学内容的具体教学方式如下: ①确认工作任务 模拟某型轿车车主要求及故障检测诊断结果,在老师和实训技师指导下,学生对院汽车维修实训基地实训车辆底盘进行大修。 ②计划 由5-8名学生组成一个维修项目组,在老师和实训技师指导下,制定汽车底盘各系统全面检测与维修计划。安排100工时,维修材料成本控制在2000元。 ③实施。学生分组,确定组长;老师、实训技师(客户、技术顾问)与学生(项目经理、技工)签汽车底盘大修检修合同。学生进行汽车底盘、检测设备认识学习;选择工具、仪器和设备。制定安全规则。制定检修工作方案。交流讨论,对汽车底盘进行结构分析,熟悉各系统的组成、作用和工作特性。老师总结。完善汽车底盘的检修工作方案与步骤。进行汽车底盘的检修。老师现场指导讲评。学生写检修报告。教师点评总结,按考核评分表,检查评分。 ④检查、评价与结果记录。 过程检验,将实际情况与过程性目标进行对比,必要时进行返工。 将车辆移交顾客,顾客检查验收,用户结账,为顾客签订保修和技术咨询服务等。 即“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工作”与“学习”一体化的综合发展过程。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将工作过程知识作为理论与实践联系的纽带,以典型任务为载体进行工作过程知识学习,形成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现代职业教育课程模式。 在课程设计上解构了传统的学科体系,建构符合综合职业能力形成规律的工作

汽车电控发动机技术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及作用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面向汽车企业,是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的必修实践课程,它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切入点,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实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综合技能实训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为学生毕业实习及维修技能等级考证打下良好的基础,能大大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培养学生成为“金蓝领”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作为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课程教学采用任务引领、项目驱动的课程模式,它突出五个特征: 一是任务引领:即以工作任务引领知识、技能和态度,使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二是项目驱动:即通过完成典型产品或服务,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使之获得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是突出能力:即课程定位与目标、课程内容与要求、教学过程与评价都围绕职业能力的培养,涵盖职业技能考核要求,体现职业教育课程的本质要求。 四是内容适用:即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而注重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五是做学一体:即打破长期以来的理论与实践二元分离的局面,以任务为核心,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三、课程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使学生具备从事本职业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性人才所必需的汽车电控故障诊断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设计的职业能力,具体包括: 1.认知目标 (1)理解汽车主要电控装置的基本组成和结构特点; (2)掌握汽车主要电控装置的工作原理和电路控制。 2.能力目标 (1)学会看懂电路图,分析汽车电控装置的电路原理;

《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标准课程编码:0220320课程类别:专业课 适用专业:汽车电子技术专业课程所属系部:工程技术教研室 学时:78 编写执笔人: 于天秀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 1.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1.1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课程是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校企合作开发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其是一门实践性理论性并重的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本课程教学效果对专业的发展建设和学生的就业情况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课程是研究汽车在不解体的情况下故障诊断与性能技术的检测,是高等职业教育中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一门主要的实践课。 本课程主要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在不解体汽车的条件下,掌握汽车性能的检测与故障诊断以及相关维修技术;同时对现代化汽车高级检测及维修设备有较全面的认识,从而达到熟悉仪器仪表以及合理使用的目的。 其前导课程为《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汽车机械制图》、《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构造与维修》等,后续课程为《二手车评估》 1.2课程设计思路 《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采用以行动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方法进行设计,整个学习领域由7个学习情境组成。在学习情境设计的过程中,主要考虑了以下因素: (1)学习情境的设计要符合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思想的要求。学习情境是在职业院校实训场地对真实工作过程的教学化加工,以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为目标。

(2)学习情境的前后排序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可以考虑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排列方法。 (3)《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学习情境的设计要考虑尽量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归纳,按照实际生产中经常出现的工作任务频率这一事实逻辑设计学习情境。教学内容按照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进行组织,即划分为“确定工作任务”、“计划”、“实施”和“检查评估与结果记录”几个阶段,注意培养学生完成综合性工作的能力。 2.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汽车各系统总成主要部件的类型、作用、结构、特点与工作原理; (2)理解汽车各系统总成的基本工作原理,具有分析简单电路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基本掌握汽车各系统总成的故障诊断的程序和方法; (4)能识别汽车各系统总成主要部件,了解其在车上的布置及连接关系; (5)掌握检测汽车各系统总成主要部件的故障判断与检修的实际操作能力,具备使用万用表、诊断仪、示波器进行零部件故障分析与检修的能力; (6)对各种故障进行检测与诊断;对有关设备进行合理使用。具备使用万用表、诊断仪、示波器、专用检测维修设备等进行零部件故障分析与检修的能力; 2、分析能力:利用实践经验判断并分析汽车常见故障,了解设备性能,达到 分析问题的目的。 (1)具备与客户沟通协商的能力,能向客户咨询车况、查询车辆技术档案,初步评价车辆技术状况与故障。 (2)能遵守相关法律、技术规定,独立制定维修计划,按照正确规范进行选择正确的仪器和工具,保证汽车维修质量;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 适用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学时:48学时 开课学期: 2012~2013 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 二、课程培养目标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 (一)知识目标 1、掌握汽车电控系统的结构特点、基本原理以及使用、维护和检修的方法。 2、系统地了解和掌握轿车的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电控点火系统、辅助控制系统、自动变速器、ABS防抱死制动系统,电子控制悬架系统、电控安全系统、车载网络系统、自诊断系统等一些先进的轿车新技术。 3、掌握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基本知识和各种传感器和执行器的工作原理。 (二)素质目标 1、具有自学能力,以适应现代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新结构和新技术发展变化; 2、具有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能力目标 1、具有元件测试、数据流分析、在线检测和总体故障分析的能力,以及现代汽车维修检测诊断设备的使用。 2、具备汽车检测与维修所必需的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基础知识及有关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应用基本技能。 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一)与前续课程的联系 本门课程是在先修《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构造与维修》、《电工电子技术》等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在学习的。 (二)与后续课程的联系 为学生今后继续学习和应用汽车新技术打下一定的基础。 四、课程内容标准和要求 根据专业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确定课程内容和要求,说明学生应获得的知识、技能与素质。

五、教学资源及实施建议 (一)推荐教材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尹力主编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年1月 (二)教学参考资料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张蕾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年6月 《现在汽车维修》黄虎夏令伟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5年3月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王秀红主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7年11月 (三)教师团队及教师素质 (四)教学场地、设施、网络资源 课堂教学:讲授内容以捷达轿车和别克轿车为主要参考车型;采用实物演示、多媒体教学手段。 (五)课程考核方式与标准 1.课程考核方式 考试() 2.课程考核标准 (1)态度纪律考核标准:占总成绩的20% (2)单元实践考核标准:占总成绩的20%

2021年汽车专业《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欧阳光明(2021.03.07) 编者: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教研室 课程负责人: 审核人: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定位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是一门汽车各专业基础必修课,是学生掌握汽车基本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的入门课程,以培养学生熟悉汽车各总成结构、工作原理、拆装、检测与调整为主要目的,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将来从事与汽车相关的工作打下必要的专业基础。 1.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是学生初次接触的几门与汽车专业紧密相关的课程之一,也是学生职业能力训练的第一阶段,是学生掌握汽车基本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的入门课程,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十分重要。

2.担负着职业能力和岗位素质培养的重任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或明显促进作用。 该课程承担着从事汽车维修、销售等汽车后市场行业所必需的基本职业素质培养的任务,如培养安全生产的意识、工具和设备安全与正确使用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训练对汽车底盘各总成与部件拆装、检查、修理、调整、故障诊断与排除的基本技能。所以《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担负着从事汽车运用与维修职业能力和岗位素质培养的重任。 3.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将来从事与汽车相关的工作打下必要的专业基础。在掌握《汽车构造》的基本知识和进行必要的基本专业技能训练的基础上,才能为后续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创造条件与打下基础。后续课程有《汽车运用基础》、《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汽车维修企业管理》、《汽车底盘与车身电子控制系统》等专业课程。 三、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离合器的功用、组成、工作原理和拆装调整方法; (2)掌握变速器的结构、组成、传递路线和拆装调整方法;(3)掌握液力机械变速器的组成、工作原理和拆装检测方 法;(4)掌握万向传动装置的类型、结构、工作原理和拆装调整方法; (5)掌握驱动桥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和拆装调整方 法;(6)掌握汽车行驶系的组成、工作情况和拆装调整方法;(7)掌握转向系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和拆装调整方法;(8)掌握汽车制动系的类型组成、结构、各部件的工作情况和拆装调整方法。

(完整版)汽车底盘的检修课程标准

《汽车底盘检修》 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汽车底盘检修 制定人:李晟 参与人:李军 制定时间:2016年3月 江西省电子信息工程学校

目录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二、课程目标 三、教学活动项目设计 四、学习任务设计 五、教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汽车底盘维修》是汽车机电维修的核心课程。 《汽车底盘维修》的学生经过《发动机机械系统检测与维修》课程、《汽车底盘检测与维修》课程、《汽车电气检测与维修》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必修的一门课程,其主要是培养学生能够检测与排除现代汽车底盘各大系统一些常见故障的能力。培养学生能独立操作仪器、仪表检测、分析故障点并排除故障的能力。培养学生能自主学习,通过查阅技术资料而完成底盘各大系统出现综合形故障的分析排查能力。培养学生成为一个高技能、高素质的合格的优秀员工。 二、课程目标 通过《汽车底盘维修》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独立检测、维修汽油电控发动机各控制系统常见故障的专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分析沟通能力。 (一)专业能力 1,具备与客户沟通能力,能祥尽咨询故障车况,查阅故障车技术资料,并能初评车辆技术状态和故障查找方案。 2,能迅速制定检测维修方案,并能正确选择工具、检测设备与仪器对故障车底盘各大系统进行检测与维修。 3,能对汽车底盘维修各系统结构有个全面的了解,能认知底盘各系统中的零部件。并能识读它们。 4,能正确选用工具、设备与仪器对底盘运作发生故障检测与维修,并对其系统各零部件的技术要求、质量变化、参数要求进行查看分析故障。6,能正确选用工具、设备与仪器对离合器打滑的故障检测与维修,并对离合器打滑进行拆检。

汽车底盘电控技术教学大纲

内部资料 中等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现代学徒制模块化教学校本实训教材 《汽车底盘电控技术》 教学大纲 《汽车底盘电控技术》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汽车应用与维修适用学期:第二、三学期 学时:96+96制(修)订时间:2016年2月18日 一、课程定位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属于中等职业教育汽车专业技能紧缺人才培养校本教材,以现代学徒制为教学基本模式,把知识点以模块化划分,深入浅出,循序渐进进行编排。整个课程内容编排成理论教材和实训教程两部分。在教学上尽量做到知识结构和教学进度同步,理论和实践教学分开讲授。理论教材每个模块分成若干个任务,每个任务均由“学习目标”、“案例分析”、“知识掌握”、“知识小结”及“分析案例”组成,以“用案例提出问题-理论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步骤进行情景化课堂教学设计,让学生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实训教程分为“实训掌握”、“实训评价”和“实训小结”,介绍汽车电控底盘各主要部件的基本结构、作用与原理、使用、保养、检修和维护技术,是汽车维修专业一门重要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汽车底盘电控方面的知识与技术,养成良好的维修操作习惯,建立工作中团队合作意识。 (二)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汽车行业已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由于之前职业学校所开设的汽车底盘电控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社会对汽车维修技能人才要求差异化比较大,根据目前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的现状,本公司特开发相对应的汽修专业系列教材。通过对本课程学习,学生将认识汽车底盘电控基本单元,掌握汽车底盘电控各系统结构原理和功用,初步具备自动变速器拆装,底盘电控其它各部分电路分析,简单底盘电控故障判断及维修能力。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机械识图》《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等课程,使学生对汽车的基本结构以及汽车电路的工作原理有全面的了解,以及对汽车有一个清晰的轮廓,从而更好地了解汽车底盘与发动机电控之间的关系,更进一步加深对汽车认识,更好地学习本课程。 二、教学目标

汽车底盘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汽车底盘维修课程标准 1. 前言 1.1 课程性质 《汽车底盘维修》课程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核心课程,是汽车类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与汽车紧密相关的课程,是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是学生接触专业的启蒙课程。本课程主要以底盘结构的基本理论为基础,融合了底盘各系统的基本知识和维修工艺,培养学生具备汽车底盘各部件正确拆装和检修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生掌握汽车底盘修理的操作技能、技巧;正确使用机、工、量具;增强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的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达到本工种中级技术等级水平,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 1.2 设计思路 本课程《汽车发底盘维修》设计思路为: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以完整的汽车制造、服务等岗位的工作任务为对象,组织学生通过完成这些工作任务来学习相关的知识、培养相应的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相关理论知识均与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有密切联系,并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课程的教学过程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该门课程的总学时为144。以基于工作过程得课程开发理念为指导,以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为重点,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融合汽车维修检验工职业资格标准,以维修过程中常用的维修方式为典型工作过程,以来源于企业的实际案例为载体,以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实训室为工作与学习场所,对课程内容进行序化。通过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教学目标的开放性设计、教学考核方法改革等,保证了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全面培养。

汽车底盘构造与原理课程标准

《汽车底盘构造与原理》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汽车底盘构造与原理 【课程代码】612006 【开课时间】第3 学期(例:第3学期) 【学时/学分数】54学时(例:64学时/4学分) 【适用专业】汽车检测技术与维修、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服务技术与营销【学院制定人】 【合作企业及工作人员】 【审核人】 二、课程定位 《汽车构造与原理》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以及汽车服 务技术与营销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会系统的掌握汽车整体及各部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熟悉汽车各大总成机构的构造、关系及其在整车中的作用和位置,以便为以后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扎实的基础。 同时,配合拆装实习的进行,使学生对整车结构有更深入的了解。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专业基础课程,重点就在打好基础。我系的办学思路,着重于理论与实训相结合。已便让学生扎实的掌握汽车底盘的拆卸、组装及机械部件、液压(气压)原件的调试和校正。也为将来迈向核心课程打好基础。 四、课程目标 1.知识结构 (1)掌握本专业所需文化基础知识; (2)掌握计算机文化基础及其在专业应用方面的知识; (3)掌握机械识图的基本知识;熟悉汽车常用标准件的基本知识,了解汽车材料的基本知识; (4)掌握电工和电子基础知识; (5)掌握汽车的构造、维修、检测、诊断、技术管理等知识; (6)熟悉汽车维修方面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有关知识。 2.能力结构 (1)能借助工具书阅读、翻译汽车说明书及维修手册等技术资料;

(2)具有计算机操作能力,并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会使用常用的办公软件和专业软件,能通过互联网获取专业信息和资料; (3)能识读一般装配图和零件图; (4)具备正确选择和使用汽车维修常用工(量)具、仪器(表)的能力; (5)能独立完成常见车型的维护作业; (6)具有汽车检查和修理的能力; (7)具有汽车性能检测的能力; (8)具有汽车常见故障诊断排除的能力; (9)具有分析汽车电路的能力; (10)具有组织汽车维修企业班组生产的基本能力。 3.素质结构 (1)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和职业道德素养; (2)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具备一定审美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创新意识。 五、课程教学设计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离合器 课时分配:6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离合器的功用,理解离合器的工作原理; 2.掌握离合器的结构和具体组成部分; 3.掌握膜片弹簧、周布弹簧和中央弹簧的结构特点,理解膜片弹簧的特点。教学重点 摩擦片式离合器的工作原理及分析。 教学内容 1.离合器的功用、组成、原理 2.摩擦离合器的构造:周布螺旋弹簧式离合器、碟形弹簧离合器的构造

汽车专业《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编者: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教研室 课程负责人: 审核人: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码课程名称《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授课学期第一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类别专业 基础课 总学时128 学分考核性质考试 适用专业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二、课程定位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是一门汽车各专业基础必修课,是学生掌握汽车基本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的入门课程,以培养学生熟悉汽车各总成结构、工作原理、拆装、检测与调整为主要目的,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将来从事与汽车相关的工作打下必要的专业基础。 1.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是学生初次接触的几门与汽车专业紧密相关的课程之一,也是学生职业能力训练的第一阶段,是学生掌握汽车基本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的入门课程,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十分重要。 2.担负着职业能力和岗位素质培养的重任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或明显促进作用。 该课程承担着从事汽车维修、销售等汽车后市场行业所必需的基本职业素质培养的任务,如培养安全生产的意识、工具和设备安全与正确使用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训练对汽车底盘各总成与部件拆装、检查、修理、调整、故障诊断与排除的基本技能。所以《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担负着从事汽车运用与维修职业能力和岗位素质培养的重任。 3.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将来从事与汽车相关的工作打下必要的专业基础。在掌握《汽车构造》的基本知识和进行必要的基本

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检修课程标准

《电气控制技术》 课程标准 适合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 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 机电一体化技术 液压与气动技术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 数控机床维修技术课程性质:职业能力基础平台课程撰写人:

《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检测与修复》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检测与修复》 课程代码: 课程性质:理论+实训 学时学分:96学时,6学分(其中理论72学时;实训24学时;综合实训30学时) 课程属性:专业必修课 先修课程:汽车电器设备与检修、汽车底盘检测与维修、电控发动机 后续课程:无 适用范围: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汽车运用技术 制订人:王志欣 一、课程定位 《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检测与修复》适合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汽车运用技术等汽车类高职高专学生的专业骨干核心课程,前期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有《发动机原理与检修》、《汽车电器设备与检修》、《电控发动机》、《汽车底盘检测与维修》等,本课程与《汽车新技术》、《汽车检测与诊断》、《汽车专业英语》等课程同步开设,这些专业课程共同为学生在汽车服务领域提供了技术保证。 二、课程性质 《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检测与修复》是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属于机械、液压、电子控制技术综合应用的一门课程,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才能对汽车尤其是高级轿车的高新技术性能进行综合分析,诊断和排除故障,锻炼企业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和素质。 三、课程目标 《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检测与修复》共分六个学习单元一:汽车主动安全技术;任务1:防抱死制动系统修复;任务2:驱动防滑转系统修复;任务3: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修复;任务4:主动安全系统知识拓展;学习单元二:电控动力转向系统;学习单元三:电控四轮驱动系统;学习单元四:电子控制悬架系统学习单元五:动力系统车载网络;学习单元六:自动变速器。 针对各系统的作用、组成、结构和原理、维护、故障现象、诊断、检测与修复方法做了详细的阐述,教学中突出重点和难点,并针对汽车前沿技术进行了必要的知识拓展。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和对汽车底盘电控系统的感知、认知能力。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创新能力,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 【适用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机汽车构造与维修专业 【学制】 三年 【建议学时】 144学时 1.前言 1.1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目标是在掌握汽车底盘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和汽车底盘维修理论的基础上,科学地反映现代汽车底盘的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培养学生能描述汽车的行驶原理,掌握汽车底盘及各总成的结构、工作原理,并具有对汽车底盘各总成的使用、维修、检测、调试、故障诊断与排除等方面的能力。本专业学生应达到中级汽车维修工资格证书中相关技术考证的基本要求。 《汽车底盘构造及维修》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具有实践性强,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的特点。是掌握职业岗位服务技能的课程,是一门专业必修课。 1.2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以任务为线索构建任务引领型课程。课程结构以就业岗位对就业人员维修知识的需求取向,通过实训等活动,构建知识结构,形成相应的职业能力。每个单元的学习都以项目活动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汽车底盘各系统的基础知识,能描述汽车底盘各系统基本工作原理和结构、性能特点。使学生掌握离合器故障诊断与维修,手动变速器故障诊断与维修,了解自动变速器的类型,万向传动装置故障诊断与维修,驱动桥故障诊断与维修,车轮、轮胎构造与检修,转向与悬架系统构造与维修,常规制动系统构造与维修、汽车防抱死制动系构造与检修。重点是能描述汽车底盘各机构、各系统的功用、组成和类型;能描述汽车底盘各机构、各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难点是掌握汽车底盘的维护和维修的基本方法;掌握汽车底盘常见故障的分析、诊断与排除的基本方法。 2.课程目标 2.1知识目标 (1)能描述汽车底盘各机构、各系统的功用、组成和类型; (2)能描述汽车底盘各机构、各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3)掌握汽车底盘的维护和维修的基本方法; (4)掌握汽车底盘常见故障的分析、诊断与排除的基本方

汽车底盘电控系统原理与检修课程标准模板.doc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山东华宇职业技术学院学院 《汽车底盘电控系统原理与检修》课程标准 一、学习领域定位 《汽车底盘电控系统原理与检修》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 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汽车电路与电子系统检修》课程是学习本课 程的基础。本课程综合性强 , 对专业基础知识的要求较高。学习 领域的确定依据是汽车维修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经过对典型工作任务的系统化加工 , 充分考虑其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 最终确定了八个学习情境。 二、学习领域目标: 1、专业能力目标 ( 1) 培养汽车车身控制系统的故障分析、判断能力。具体要求是经过对故障现象的分析, 能够确定故障原因( 部位 ) ; ( 2) 学会检测设备、仪器、仪表的正确使用方法; 能够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为故障判断提供依据; ( 3) 能够独立完成一些典型故障的排除工作。 2、方法能力目标 ( 1) 培养学生查阅技术资料、技术文件的能力 ; ( 2) 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提高的能力; ( 3)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善于积累经验、总结经验、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

3、社会能力目标 ( 1) 培养学生与人沟通能力、语言表示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 ( 2) 培养学生认真做事的习惯, 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 ( 3) 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工作态度。 三、学习情境设计 1、学习情境设计思想 充分利用现有教学条件来构建学习情境。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系统化加工、构建学习情境。学习情境要具有合 理的梯度结构, 能力要求由低到高, 遵循学生的检测规律; 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 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学习小组接受老师安排的工作任务, 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使教学目标得以实 现; 强调学生的主动性 , 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习情境课时分配 情境情境 1 情境 2 情境 3 情境 4 序号 情境汽车防抱死制动防滑转控制 ( ASR) 电子稳定系统 ( E 电控悬架系统原 名称( ABS) 系统检修系统检修SP) 检修理与检修 课时12 12 10 10 数 情境情境 5 情境 6 情境 7 情境 8 序号 情境汽车动力转向与轮胎压力监控系统 名称四轮转向系统检检修 修 课时10 10 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